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模板集錦5篇

說課稿2.68W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說課稿模板集錦5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安全教育是學校最重要的一項工作。為此我選擇《地震》這一篇進行說課。

針對本次活動,我將主要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幾個方面進行我今天的說課。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分析

《地震》是中國小安全教育讀本——一年級《我的安全我知道》第五章《自然災害》中的第四篇課文。教育部制定的《中國小學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國小1-3年級公共安全教育應教會學生學習躲避自然災害引發危險的簡單方法,初步學會在自然災害發生時的自我保護和求助及逃生的簡單技能。本課主要是學習一些地震自救小知識,掌握地震逃生方法。使學生遇到地震時,可以將災難減少到最低限度。

學情:一年級學生從電視中知道地震給我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很大的危脅,但他們缺乏在地震中臨“震”逃生的知識和技能。

基於對教材及學情的分析,我將從知識、技能、情感三方面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地震帶來的傷害,學習避震方法。

2.掌握不同情境中的地震逃生方法,提高自救能力。

3.培養學生安全保護意識,珍愛生命。

其中教學重點是學生學習掌握地震自救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教學難點是知道在地震發生時怎樣進行自救,並能在情境中正確運用。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力求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徵。具體教學方法有直觀教學法、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情景體驗法。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在學法上我採用了“思考問答法”“合作交流法”及“自主探究法”。

下面,我就具體談談,我在教學過程中是怎樣運用教法進行學法指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成教學目標。

我將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闡述本課的教學過程:圖片匯入,引出課題——提出問題,合作探究——科學演示,實際運用——遊戲演習,鞏固深化——小結思考,拓展延伸。

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環節:圖片匯入,引出地震。

通過運用直觀教學法,使學生觀看課件中的地震圖片並思考問題:小朋友們,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圖片中發生了什麼事?引發學生對提出問題的關注和興趣。教師適時點撥,提問學生這是一種什麼自然災害。由此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地震。接著,我將藉助地震前後圖片的對比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地震會對我們的生命財產造成什麼危害?我們的城市會變成什麼樣子?”這時學生會有不同的心情,在談話過程中,我作為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幫助學生運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設計意圖是通過一幕幕觸目驚心的畫面震撼學生的心靈,激發起學生“我們要學習正確的地震逃生知識的慾望”。

為了抓住這次教學契機,我匯入本次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提出問題,合作探究。

假如地震發生在我們身邊,你將如何保護自己?此時科學有效地避震方法是什麼呢?請學生進行分組討論:

一組:教室內發生地震時怎樣緊急避險?

二組:怎樣進行家庭地震避險?

三組:在戶外怎麼進行自救?

四組:怎樣進行震後自救?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並進行適當的指導。之後針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小結: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旁邊、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開闊、安全的地方。

接著課本故事匯入,小云正在床上睡覺,突然地震來了。但是小云家住16樓,他們選擇乘坐電梯下樓。對嗎?

學生自由表達,在此,我允許錯誤的方法和爭論,並對此不加以否認。學生自由發言後,進行第一次地震逃生演習。針對本次逃生演習,我採用賞識激勵法,對正確逃生的學生給予正面的鼓勵和點評。在這個環節中,我通過“說一說,議一議,演一演”的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去獲取知識的技能,輕鬆突破教學重點。

 第三個環節:科學演示,實際運用。我將播放地震自救小視屏,展示地震發生時科學的自救方法。播放視屏後,請學生說一說自己在第一次地震逃生演習時不對的地方,應該怎樣去做。當學生反思之後,教師和學生一起講避震方法並進行系統的梳理。之後,教師通過與學生互動的形式,在“看看誰的反應快”、“防震演習辨對錯”中進行你問我答,看看學生對於避震知識的掌握情況。並且通過小組比一比、小組之間相互提問的形式考一考,看看哪組能夠準確而又迅速的說出不同地點、不同情況的避震方法。通過多種形式,使學生鞏固所學到的避震知識,並且要求學生能夠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第四個環節:遊戲演習,鞏固深化。遊戲是學生最喜愛的活動,並且能夠很快地激起學生的興趣。在這一環節中,為了檢驗學生是否獲得正確的逃生方法,我創設了第二次地震逃生演習情境。當聽到警報聲,要求學生將剛才所學知識和正確的逃生方法在地震演習中表現出來。在整個演習遊戲中,教師始終參與學生的活動,並及時地給予支援、引導和幫助。這個環節的設計,學生的體驗是深刻的,應該能夠學會地震逃生的常用方法,從而提高自救能力。通過本次演習,學生學到了許多的正確逃生方法。有的知道不能使用電梯。在操場或戶外時,應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可原地蹲下,雙手護住頭部等。對於學生在地震模擬演習中勇敢的表現我及時給予表揚,在一系列活動的調動和引導下,學生對地震知識的鞏固得以深化。同時也使本課的教學難點得到輕鬆突破。在整個演習過程中,既緊張又有條不紊,進一步增強教師和學生的安全意識,整個教學活動達到預期目標。

第五個環節:小結思考,拓展延伸

本課我們通過圖片、視訊、地震演習等方式使學生基本掌握了地震逃生的方法和技能。希望同學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用知識守護我們的生命。回家後請每位學生當一位小小宣傳員,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告訴爸爸媽媽,同時和家長共同進行一次家庭避震演習。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安全教育的成功需要不斷地滲透和探索,在新的教育觀念的指導下,引導學生更加珍惜生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掌握更多自我保護的方法,形成珍愛生命的意識。

我的說課完畢,不足之處很多,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2

一,材料分析

鉛球在體育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的體能、運動技巧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次授課物件是八年級(水平 4 )的學生,這節課我通過實心球投遠練習和遊戲,發展學生的力量性、協調性和靈活性,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終身體育的意識,確保 “ 健康第一 ” 的思想落到實處,使學生健康成長。

二,學情分析

本次授課物件是八年級(水平 4 )的學生, 在體育課中比較易興奮,又 容 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對於說教過多、技術要求的教學因其理性思維還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興趣;相反,對於直觀的、易於模仿的感性思維的體育課比較喜歡,學習興趣較高。 同時男女生在生理上的差異。女生上肢力量較差,不如男生的力量,有些動作無法做到位。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要適時多關注,多肯定、多鼓勵、多表揚,增強學習的信心。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學生能熟記並說出原地推實心球的用力順序,知道出手速度與投擲遠度的關係。

2 、技能目標: 90% 以上的學生在推球出手時基本無明顯停頓,下肢積極蹬地由下而上協調發力,出手速度快。

3 、情感目標:學生能自我評價,認真聽講、看示範,積極模仿、積極練習,發展學生上下肢的爆發力和協調能力,培養學生良好情操。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超越器材

難點: 上下肢用力協調(用力順序:蹬,轉,挺,推,撥)

五,教法與學法

根據本堂課的`內容,在教學的全過程中運用導學、導思、導練、導評等教學方法,盡力減少因動作難度而可能帶給學生的心理壓力,本次課通過將理論知識與運動技能的有機結合,讓學生達到了解動作技術的結構原理,弄清動作技術。教學中,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自主性,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學習中,學生通過模仿,徒手,持球練習來掌握運動技能。

六,教學流程設計

準備部分(10 分): 課堂常規,準備活動

1, 繞操場跑兩圈

2,簡單的徒手操

主教材(20 分:利用掛圖示範講解,讓學生

模仿,徒手練習體驗蹬地轉體感覺

流程圖 基本部分(30 分)

副教材(10 分):“ 集體性 ” 遊戲單手持球

接力跑

放鬆練習: 兩人一組互抖肩 ,“ 下面條 ” 放鬆

結束部分(5 分)

小結: 本課內容,回收器材

七,教學效果預計

預計生理曲線圖

心率 (次 / 分)

最高心率:165 次 / 分 200

平均心率:125-130 次 / 分

強度指數:1.51.7 次 / 分 150

練習密度:42%-45%

100

0 15 30 45

T /分鐘

說課稿 篇3

設計理念

人教版新課標第八冊教材第六組第22課《牧場之國》,是一篇描寫荷蘭田園美景的文章,全文圍繞“牧場之國的荷蘭”來寫:碧綠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綿羊,黑色的豬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擠奶的人,寧靜安謐的夜晚,閃爍的燈......美麗富饒的荷蘭就像一幅幅田園畫展現在我們面前,從文章的字裡行間,我們能體會和感受到荷蘭田園那詩情畫意的美,以及作者內心深處溢發的對荷蘭田園風光的讚美和嚮往之情。因此,我根據文字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可以有效的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豐富其想象力,激發其靈感與頓悟,使學生實現創造能力的突變與飛躍。

設計思路

依據四年級兒童特點和教材特色,本著“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這一精神。我把《牧場之國》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自學課文,體會荷蘭優美恬靜而又充滿生命氣息的田園風光。

2、體會作者擬人手法的巧妙運用,感悟文章語言的生動,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體會文中重點語句,感受荷蘭牧場的田園風光。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草原、動物與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的美好意境。

教學重點:

1。學生了解荷蘭牧場特點,感受異國的田園風光。

2。體悟課文語言的生動,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為什麼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設計教法

在《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教學之後再來教這篇課文,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體會。教師的責任重在組織學生開展好活動,激勵學生讀好課文。本著更好地完成本課教學任務,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我準備採用多種教學方法。

1、採用“學——導——讀——悟”的教學模式。教為學服務,這是當前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牧場之國》是一篇略讀課文,在其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充分發揮教師的潛能。因此採用“學——導——讀——悟”的教學模式。

2、朗讀法。正是因為本文滿蘸著作者欣喜與熱愛之情,描畫了荷蘭優美恬靜又充滿生命氣息的田園風光。文字優美,情感濃烈,充滿了詩情畫意,從多方面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教學中,在學生理解想象的基礎上加強朗讀,引導他們把課文讀通,讀懂,讀深,進而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目的。並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景色美,語言文字的美,從而受到美的薰陶,美的感染,陶冶學生的情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感情朗讀的技巧。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我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利用多媒體播放荷蘭牧場的田園風光,輔助畫面,再現課文內容。這種以圖畫展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的方法,深深地撼動了學生的心靈,極大程度地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領略課文語言美的基礎上,真正領略到荷蘭牧場的美麗,既是美的享受,又輕鬆了課堂。

設計學法

因為教為學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根據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以及新課標對四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讓學生運用以前訓練過的讀文章想畫面的學習方法,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小組討論,自學完成質疑問題,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交流美:

匯入:請學生欣賞多媒體展示的荷蘭牧場之國美麗的畫面,給予學生感官的體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為下面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個體自學,感知美。

本課屬於略讀課文,我重點採用自學,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方法,讓學生感受荷蘭牧場的美。

三、交流感悟、欣賞美。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跟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基礎,給予了他們獨立思考的空間,保護了學生獨特的理解和感受。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象作者描寫的畫面。讓學生在感知文字美的同時,發揮自己的想象,感悟荷蘭牧場的美。

2、抓住“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啟發學生說說自己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裡啟發學生從整體上回顧課文內容,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為下一個環節作好了準備。

3、有感情朗讀你最喜歡的語句。這一環節,不僅促進了其審美的情趣,同時也為今後習作積累了素材。

四、拓展延伸,延續美。

通過閱讀課文,我們瞭解到荷蘭的田園風光是那樣的迷人、令人神往。其實,荷蘭還有更多的美麗之處,所以我在此出示了有關荷蘭更多的圖片,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感性積累。

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的靈魂,既是洞察課文的視窗,又是教與學思路的體現。為了符合語文教學的規律,符合國小生的身心特點,我對本課的板書進行了如下設計。這樣有利於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激發學習的興趣。

說課稿 篇4

【教學重點】

學習重點應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園。即作家抓住特點寫景和寫景中確切使用形容詞、動詞這一部分。只有深刻體味到在百草園這個自由廣闊的天地裡能夠享受到無窮樂趣這一點,才能進一步理解三味書屋單調、沉悶、枯燥的生活是怎樣束縛和摧殘著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的。

【教學難點】

1、弄懂插敘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別是理解插敘後的一段議論的含義。

2、正確理解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態度。

3、理解結尾的話。

4、理解行文中敘述口吻的變化。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內容、結構、情感、和主題。

2、學習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寫,以及準確生動的動作描寫。

3、探討文中的疑難詞語和問題,培養探究的習慣。

【學習方法】

朗讀法、感悟、品味、交流。

【課前準備】

1、讀準讀一讀中的字音。

2、自看並理解註釋中的詞語。

3、閱讀課文,質疑。

4、思考:探究與練習。

【課堂型別】

新授課。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學生已學過回憶魯迅的作品《一面》,可以用提問回憶的方法回顧已學過的有關魯迅的知識。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後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裡讀書。

2、導語:

作者筆下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充滿著生機和活力,裡面滲透著作者強烈的感情,閱讀時要細心品味;文章寫景狀物、敘事寫人真切具體,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的。

三、學習文章結構

1、提問:本文題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得到哪些資訊?

討論並歸納:文題出現兩處地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學習的場所。作者用從到的詞語把它們聯絡在一起,從此,可以發現,課文大致分為兩個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遊戲、玩耍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2、提問: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各是哪裡?哪一段是中間的過渡段?

討論並歸納:

⑴ 百草園:從開頭到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⑵ 三味書屋:從出門向東到完。

⑶ 過渡段:第9自然段。

3、提問: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麼?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兩句話有沒有矛盾呢?

討論並歸納:第一段是總說百草園是我的樂園。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沒有矛盾。前一句話是用大人的眼光來看的。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麼動人之處;似乎,又對這斷定有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說。後一句是從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的,作者回憶童年在百草園玩耍,一切都那麼新奇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所以不矛盾。

四、學習景物描寫

4、提問: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百草園的景物的?

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討論並歸納:(老師提示引導並歸納)

⑴ 既抓住了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用詞貼切。

(讓學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竄、輕捷、低唱、彈琴等詞語和相關語句。)

⑵ 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

(讓學生分別找出相關內容)

形:肥胖、高大、臃腫、小球。

聲:長吟、彈琴。

色:碧綠、紫紅、菜花和蜂的黃。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鳴蟬。

秋景:蟋蟀的叫。

⑶ 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

先用兩個不必說從整體上寫百草園,再寫區域性的泥牆根一帶;由低到高寫靜物,再由高到地寫動物;整體是從植物到動物,區域性是從動物到植物。

⑶ 從修辭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有擬人: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寫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作者把百草園描寫得有聲、有色、有趣、有味,確是兒童的樂園。

5、學生齊讀課文第二段,體會寫景的妙處。

五、學習民間故事和冬天的百草園

1、寫了百草園的景物後,又寫的是什麼?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讓學生簡要複述和評論這個故事。

2、問:文章為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討論並歸納: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祕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

3、下面一段寫的是什麼?

寫的是冬天的百草園。

4、冬天的百草園最有趣的是什麼事?

5、捕鳥。

6、文章是怎樣描寫捕鳥的,準確地運用了哪些動詞?為什麼要寫捕鳥?

討論並歸納:先寫捕鳥的時間、條件、方法,然後寫捕鳥的收穫、經驗教訓。運用的動詞有掃開、露出、支起、撒、系、牽、看、拉、罩。寫捕鳥也是寫百草園給愛玩的兒童帶來的無窮樂趣。

六、小結

寫百草園,始終圍繞著一個樂字──樂於觀察百草園的景物,樂於聽美女蛇的故事,樂於捕鳥活動,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

七、佈置作業

1、背誦第二段。

2、百草園裡,作者學到了不少東西,也是學校生活。三味書屋直接寫了學校生活。試預習三味書屋部分,分別找出兩部分中學習的環境、教課的先生、學習的內容,並加以對比,結合完成文後練習一。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學習三味書屋部分,體會文章對三味書屋環境和先生的描寫。

2、討論文章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寫百草園,始終圍繞著一個樂字──樂於觀察百草園的景物,樂於聽美女蛇的故事,樂於捕鳥活動,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

二、閱讀課文過渡段和三味書屋部分

1、學生齊讀過渡段。

2、問: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討論並歸納:不知道,從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都無從知道可以看出,三個也許是表示儘管猜測的原因很多,但一個也無法肯定。

3、問: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這句話運用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什麼心理?

討論並歸納:運用擬人,表達了我對百草園的依戀。

4、問:這一段在全文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5、問:第二部分一開始作者對先生是怎樣評價的?

討論並歸納:先生很和藹。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5、問:怎麼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這蟲的問題?

討論並歸納: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學生讀他所指定的書,書外的問題是不予解答的,況且提問者又是一個剛入學不久的學生,如此不務正業,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至於這種態度是否正確,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學生沒提出也可不討論。)

6、問: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說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討論並歸納: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規則而不常用,說明他對這種落後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度,也反映他對學生的開明思想。

7、問:你認為在三味書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寫得有趣味?

學生自由發言,不求統一,合理就行。主要讓學生理解把握課文內容。

8、問:從作者的記敘和描寫中,你覺得作者對三味書屋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感情?

學生自由討論,有理就行。

9、請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讓學生討論研討與練習:一題的3小題)

三、小結

全文主要內容由兩部分構成──百草園和三味書屋,表現了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樂的生活。

四、作業

1、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二。

2、自主檢測。

第三課時

一、讓學生質疑問難,師生共同討論課文中的問題

二、訂正作業

三、自主檢測上的課外練習

要求:當堂練習,集體評講。

四、積累

魯迅先生刻早字的故事。

五、作業

你知道魯迅先生的經歷嗎,請同學們查詢課外資料,寫一篇介紹魯迅先生的練筆,下節課上課時給大家介紹。

說課稿 篇5

《通訊連萬家》一課是現代生活與現在科技的結合。課程體現了源於生活,高於教材的特性。是根據課程標準中“知道現代通訊的種類和方式,學會一些常用的通訊方法,感受通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內容編寫的。基於課程目標與四下學期學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是這樣設計和實施我的教學的。

一、本課的教學目標

本課有許多現代科技知識性的內容,相對品德課而言,它濃濃的品德味道比較的淡,而現代生活感和時代的科技感比較的強烈,給學生的是各種感官的刺激。趨向於品德課另一特點——綜合性。如何把握綜合性,提高品德課的實效性,在對孩子的知識基礎和學習經驗進行分析後,我認為這節課在知識上主要是讓孩子們瞭解通訊的發展,知道現代通訊的種類和方式。在情感目標上,讓孩子們能感受到現代通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現代生活離不開通訊;離不開高科技的支援;並且利用它增進與他人的交往和情感。在行為目標上,讓孩子們學會選擇不同通訊方式,與自己的親友進行通訊聯絡。因為是農村孩子有他的特殊性,他們的家庭沒有電腦和網路,不會用電子郵件和軟體聊天。對他們來說,知道這些高科技通訊工具的存在和可以使用還是非常必要的。為他們今後開啟世界的視窗埋下伏筆。這些目標可能對於城裡孩子不上他們早就知道了,而且已經擁有並能靈活的運用了。

二、本課的教學內容

通過課前調查,我瞭解到班裡大多數孩子知道通訊,並且曾經使用過,那麼在課堂上學習要增加一些必要的量,讓孩子們對通訊有個完整的認識,成了我這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於是我的.教學重點是讓孩子們真實的感受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通訊,通訊無處不在的為我們生活服務,並且會使用我們現代化的通訊工具。第一環節在這裡起到的是鋪墊作用,孩子們知道了從古到今的通訊發展,更加能深刻感受通訊的重要性。在試教過程中,我發現孩子都很感興趣,尤其是古代的通訊方式,他們覺得古人想的通訊方式很有趣很聰明,也想試試,但一提到有急事時想用它嗎?答案就是否定了。第二環節是點選現代,真實感受,我著重讓孩子們談談他們生活中所使用的通訊方式,是如何運用的,對自己有什麼幫助,有什麼感受等,讓孩子真真切切的感受現代生活因為有了通訊而變的方便、快捷、高效。感受通訊的無所不能,即可以進行天地間的通話,又可以挽救人的生命,震撼之極!第三個環節是讓學生迴歸生活,以西塘旅遊節為載體,讓孩子發出邀請,嘗試使用現代的各種通訊工具。同時又創設情境讓孩子也能試著使用現代的郵政通訊,知道通訊工具無好壞之分,他的存在就是為我們良好的生活服務的,在不同的情況下會使用不同的通訊工具。第四環節是課外延伸,讓孩子們能實踐運用,嘗試和老師聯絡,孩子們簡直有點興奮,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史無前例的,老師給他們名片,而且給的這樣真誠,真心真意和他們做朋友,他們真的很開心,試教的班級反響非常好,班級裡擁有軟體的小朋友,都已經加我為好友了。這個環節就是一個現場反饋的環節,我這樣的設計不露痕跡,效果卻是加倍的,真正達到一種無痕的教育,學生使用通訊工具也完全是一種內在需要。這四個環節,環環緊扣,層層遞進,呈現的是一個有梯度上揚的過程,本節課自始自終圍繞通訊這個主題,展開活動。真正體現了現代生活必需要用通訊。

三、在教學策路上的選擇

本節課我花得心思真的挺多的,因為這個話題農村孩子真的比較陌生,把課上得他們喜歡是挺重要,要時時刻刻的吸引孩子們,這樣他們才會和你合作,參與課堂。瞭解古代現代的通訊工具他們很好奇,自己去調查了。我把我的照片展示給他們看,他們喜歡,也知道了軟體這個時尚的網路通訊。又出示了他們熟悉的西塘要開旅遊節,閉幕式那天還有焰火晚會還是星期六,多方面的重合,孩子興趣高漲,課堂氣氛活躍,各個都想參與進來,都想用通訊去邀請親友一起去。躍躍欲試!等到教師名片的出示就是整堂課高潮後的沸點,孩子們都拿起筆來記下的通訊方式。他們會迫不及待的去使用通訊和我聯絡,這也是教師課堂教學和人格魅力的最佳體現通訊連著師生間的濃濃的情意,連著你、我、他,連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