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推薦】說課稿模板錦集5篇

說課稿2.95W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說課稿模板錦集5篇

說課稿 篇1

先是關於教材的把握,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就是深入瞭解課文,《爬山虎的腳》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它文質兼美,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向上爬的。從而啟發人們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本組教材也都是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專題編排的。

其次就是我對學情的理解,挖好地基就應該填滿牢固的基石,二者相輔相成。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影象幫助。因此在授課過程中需要結合爬山虎的影象進行講解加以學生的理解。

說完了教材以及學情,就可以著手處理好本課時的教學目標。上好一堂課需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更好的實現教學效果,否則就是囫圇吞棗。因此結合我對教材的把握和學情的理解,我將教學目標設定為以下三個:①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②通過自讀、感情朗讀、品讀等形式多樣的閱讀中,理解課文內容,積累精美的語言文字,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③激發學生留心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有了教學目標,那麼設計好本堂課的重難點就簡單多了,重難點是一堂課的靈魂內容,也是支撐起整堂課的頂樑柱,因此,我將本堂課的重點設定為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而難點則是幫助學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樣用腳向上爬的。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而新課標要求,課堂要還給學生,學生作為主體,所以不能將課堂上的死氣沉沉,同時也為了更好的上這一堂課,我選擇通過以“讀”為核心而創設了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勾畫圈點批註,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準備了視訊錄影、圖片等相關課件以幫助學生充分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說完了教法與學法以後,就進入到本堂課最重要的環節——教學過程。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所以教學過程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好的.匯入,由於本堂課是第二課時,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我通過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再現爬山虎的葉子,讓學生當配音演員,背誦課文中寫葉子的片段,激發學生的情感。進而引入:“同學們,世間萬物豐富多彩,美不勝收,而且有這千絲萬縷的聯絡。欣賞完了爬山虎如此美麗的葉子,可你們知道在這一大片綠綠的葉子裡面藏著什麼嗎?”這樣設定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我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課題並進行板題。

通過引入“爬山虎的腳”這一個話題就可以直接進行到今天的新授環節,在這一個環節主要分為這樣幾個步驟:

新授第一步:自由朗讀,圈點批畫,找出寫位置、形狀、顏色的關鍵詞,並分別出示圖片加強學生的理解。通過對比喻句如“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的分析加強學生的形象理解,也能提高他們對修辭手法的使用能力。

新授第二步:多讀賞析,層層推進。在這一步,首先會先讓同學們自己默讀爬山虎到底是如何爬的,仔細思考,然後小組探討演練模擬腳爬的動作,然後上臺表演,在這裡我會對學生先進行鼓勵,再進行客觀的點評;其次讓學生齊讀描繪爬山虎爬的句子,再出示爬山虎的腳與蛟龍的爪子的對比圖,體會葉聖陶用詞的精準和觀察的細緻,而我也會拓展提升到這樣爬體現了爬山虎的什麼精神?最後全班帶著爬山虎向上攀登的精神有感情的齊讀該段,將最終解決同學們對爬山虎如何爬這樣一個難點攻克。

新授第三步:默讀賞析,小組分享。在這一步,我會將課堂還給學生,通過學生的默讀,運用對比的方法自己進行學習,接著和同組進行分享得出爬山虎的腳觸著牆就能活,沒觸著牆就枯萎,從而更清楚地瞭解了爬山虎的腳與牆的依賴關係。這樣的環節不僅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還構建了團結互助的氛圍。

說完了新授環節,就到了總結全文,昇華感情的環節,葉聖陶先生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特點寫得如此詳細透徹、形象逼真,是他處處留心觀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結果,我也會鼓勵我班上的同學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圍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去發現神奇,用手中的筆去描繪美好的世界。

最後就是佈置作業的環節,由於本篇是說明文,講的是大自然的奇妙,所以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與動手能力,我會佈置一個長期作業就是觀察豆子、花生或大蒜在水中隨時間的變化,利用本課的寫作方法寫一篇觀察日記。

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1、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P74-77《面積的含義》

2、本課內容是第九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第一課時,是學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們的周長計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學生觀察,比較,觸控所熟悉的物體表面的大小來幫助理解面積。面積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相對較難,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為以後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平面幾何圖形的面積打下基礎。

3、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結合例項,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體驗數學知識緣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探究中張揚個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二、說教法、學法:

學生在二年級已經認識了物體的面,真切感知過面是什麼,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這樣的平面圖形。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面積”這個抽象的概念,同時面積又是學生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或物體的面所必備的基礎知識。三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1、 教法:

本節課主要運用了比較法,通過不同物體的面或平面圖形的比較,使學生認識到面積是有大有小的。使學生在比較中理解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學法: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比較出面積的大小。比較面積大小時,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探索出多種方法,從而比較出面積的大小。

三、說教學過程:根據以上的理念,結合本課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5教學環節:

1、 初步感知,認識面積 看——看黑板表面,課本封面,體會物體有面。

比——比黑板表面與數學書封面哪一個比較大,哪一個比較小,體會各個物體的面都有確定的大小。 聽——聽懂“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它比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這句話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積的含義。 摸——摸數學書封面和課桌面,體會這些面客觀存在,感受這些面各自面積的大小。 說——舉例說說物體表面的面積,並比比它們的大小。

新課開始,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先比較黑板的表面與課本封面的大小,引出面積的初步含義,接著讓學生進一步比較課桌面和凳子面的面積的大小,並說說生活中其他物體表面的面積大小。在“說”的環節讓學生在更大的範圍裡體會:看到的物體都有面,每個面的大小就是這個面的面積,從而使學生形成初步的面積概念。

2、 操作實驗,比較大小 ⑴認識平面圖形的面積

①教師把剛才的正方體的一個面畫在黑板上,出現一個正方形,也就是一個平面圖形。②提問:這個正方形有面積嗎? ③指名一位同學用粉筆畫出它的面積,其他同學在課堂練習本上畫一個平面圖形,用水彩筆塗上它的面積,然後繼續畫一個面積比剛才更小的圖形。

學生在前面的'例題裡已經知道物體表面的大小是面積,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由具體的面過渡到平面圖形,知道了平面圖形的大小也是面積,這樣,他們對面積意義的理解就更全面了。

⑵比較平面圖形的面積大小

①課件出示例2,引導學生讀題。②如果學生說是直接看出大小,在肯定的基礎上提醒學生:直接觀察大小,有時不太可靠,啟發學生探索其他的比較方法。③動手操作之前,提出幾點說明:這些小紙就代表題目中的正方形和長方形;可以使用老師提供的透明方格紙、小紙條等,老師更欣賞你能用自己身邊的材料來比較;如果你不會的話,就看看周圍同學是怎麼比的,相信你會受到啟發的。④交流彙報,引導學生總結出常用的三種方法:看、疊、量。 ⑤舉反例。用兩根毛線分別圍著它們的邊圍了一圈,然後比一比這兩根毛線的長度。學生判斷這是比的面積嗎?比的是什麼?

使學生經歷從直接觀察比較面積大小到用其他方法來比較大小,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同桌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比較方法的過程當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識,使學生掌握常用的比較方法。

3、實踐運用,解決問題

①分辨面積和周長。用動作表示面積和周長,老師口述生活中的事情,讓學生判斷和什麼有關。 ②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主要通過觀察來比較。

③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啟發學生思考比較的方法,重點指導怎樣數梯形所包含的方格數。 ④指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這是一道開放題,要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由選擇圖形進行面積 比較,對於其中面積相近的圖形,只要說出差不多就可以了。

讓學生在不同的應用中體會比較的方法隨具體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加深對幾種面積比較的方法的理解,體會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4、全課總結,反思得失

引導學生反思: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說課稿 篇3

教材:五年級第十冊第10課《便箋盒的設計》

課時:1課時

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美術教材第十冊第10課《便箋盒的設計》一課(課件),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程程式、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課件)

一.教材分析(課件)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便箋盒的設計》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物件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課件)

思想目標:提高物以致用、審美、創新的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設計。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便箋盒,嘗試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設計和製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生活情感的表達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課件)

教學重點是:紙盒的加工、組合,與便箋盒的實用價值相關的設計與製作。

教學難點是:作品的實用、美觀、新穎、牢固。

二.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五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課件)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創設情境欣賞便箋盒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便箋盒”這一環節,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便箋盒,為後面的設計做好鋪墊,引導學生通過便箋盒的設計,懂得節約,引出本課課題—《便箋盒的設計》

(二)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啟發瞭解便箋盒”一環節。先出示一組圖片,通過“?”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瞭解。接著出示一組有問題的便箋盒,讓學生觀察分析:設疑引路,歸納總結,突破難點,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的製作設計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三)自主探究製作便箋盒,接著我設計了“自主探究——製作便箋盒”一環節,因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環節我先用激勵的語言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正當學生情緒高漲,產生積極的探究動機的時刻,我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到書中尋找答案,鼓勵他們根據書中提示,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講解自己的製作想法,瞭解不同的方法步驟,並大膽地展示出一個設計與眾不同的表面。通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使重、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大膽創作製作便箋盒,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製作便箋盒”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鐘面指示明確。製作同時,並播放兒童歌曲X,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五)展示欣賞評價我接著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便箋盒”的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課堂小結擴充套件延伸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更漂亮的便箋盒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麼地方製作的棒?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板書設計:

(課件)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課題《便箋盒的設計》基本特徵示意圖和展示區。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說課稿 篇4

一、 說課標要求

《法律伴我行》位於鄂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們的權利和義務》中第三課(主題和活動),是針對《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內容標準”中如下要點設計:1、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會生活中的現實意義,培養現代民主意識。2、簡單瞭解《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與少年兒童有關的法律法規,學習用法律保護自己,初步養成守法意識。

二、 說教材分析

《法律伴我行》是一個法制教育主題。下設三個三級活動主題:即《我們的基本權利》《法律保護我》《知法守法盡義務》。《我們的基本權利》共2個頁面。該活動旨在幫助學生知道是國家的根本大法,瞭解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力,能初步分辨社會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行為。教科書36面設計的是一個閱讀與感悟活動。通過閱讀思考短文後問題,以受教育權利為例,幫助學生從人權、從的角度理解感悟人在社會中應該有一些基本的權利,這些權利是人正當的基本需求,是符合情理的,是每個人都應當有的等等。教科書37面共3個頁面設計了3個活動:一是從中查公民的基本權利,指導學生讀讀原文。通過閱讀查詢幫助學生知道是國家的根本大法,知道公民的基本權利。二是“做小法官”活動,幫助學生知道社會生活中有些行為是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每個人要學會保護自己的基本權利並尊重他人的基本權利。三是“辨一辨”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強化公民基本權利意識。《法律保護我》共3個頁面,旨在幫助學生學會依法進行自我保護。教科書38面旨在幫助學生了解法律的意義。設計的活動是案例閱讀、探究和領悟。幫助學生領悟到法律是生活的依靠,是大家的“保護神”,是維護權益的武器。第39頁活動旨在幫助學生學習怎麼依法保護自己的權益,有2個小活動,一個是探討自我保護的意識和方法,側重於意識建立;另一個是以例項分析的形式,鼓勵學生了解一些自護的方法,側重於方法指導。第40面設計的一個訪問、調查及思考活動,從另一個角度幫助學生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即通過對法律限制未成年人進網咖的探討,幫助學生建立“對未成年人的某些限制也是一種保護”的觀念,讓學生明白只有遵循法律,才能健康成長。《知法守法盡義務》有2個頁面,從履行義務的角度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教科書41面設計的是一個案例分析,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守法的社會意義,瞭解什麼是違法,知道違法會給社會造成危害,知道任何違法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42頁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重點指導學生該怎樣遵法。該頁設計了2個小的活動,一是思考怎樣遵守法律,重在行為指導。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鼓勵學生多從具體的生活事例中說明遵守法律。另一個是感受榜樣。告訴大家守法應當學會剋制、自覺、不蠻幹等等。

三、 說學情分析

六年級上學期的孩子大部分在11——12歲左右,身心的發育成長造成了他們的一些外部特徵與表現:身高快速增長、身體逐漸發育、個性相對穩定、內心仍然活潑好動,因此外在表現為自我控制能力仍然較差,注意力不容易長久集中等等。雖說在班主任和主要教學科目老師的教育下,絕大多數六年級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習慣和自覺性比較高,但受限於學習基礎存在差異、學科教學壓力和學習負擔相對較重的實際,其中也不乏學習習慣差、動手操作能力差,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差的“三差生”。課堂上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合作探究,自覺舉手回答課堂提問的人十分有限,加上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堅實的學習基礎做支撐,學生的課堂學習往往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總體評價是:課堂教學氣氛比較沉悶。當然這與老師陳舊的教學方式也有關係:一支筆(粉筆)、一張嘴(面對大班額教學無擴音器具)、一本書(教材),沒有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和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圖片、教學用具等等。所以,只有當教師講授的內容符合學生的口味或興趣時,他們才會聚精會神,鴉雀無聲。可見,教學中注重調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堅持正面教育引導與嚴格課堂紀律要求相結合,堅持以養成學生專心致志聽講的習慣、形成學生認真仔細閱讀教材、獨立思考判斷分析的能力為目標,使課堂的教學組織形成一定的合理結構,才能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整體功能,使課堂教學系統內部各構成要素形成最佳組合並實施優化執行,最終達到全面落實《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各項育人目標。教師要想使課堂教學獲得良好的.效果,切實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就必須不斷提高組織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讓課堂更生動,更有趣,更能接近學生學習實際與生活實際,對學生更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課堂的組織形式與精選的教學內容更要符合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身心特點和認知結構,做到深深吸引其注意力並多引導、多啟發、多關心全體學生,努力創造出一個安靜、和諧但又充滿激情和挑戰的高效課堂。

四、 說主題目標

1、 瞭解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知道《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與少年兒童有關的法律法規。

2、 初步具有依法進行自我保護的意識、方法和能力。

3、 初步養成守法意識,積極宣傳法律,自覺遵守法律。

五、 說教學重、難點

初步瞭解法律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形成依法進行自我保護的意識、方法好能力;努力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六、 說教法

運用傳統品德教學中優秀的明理導行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採取啟發教育式、情境匯入式、故事激趣式、辨析解答式、榜樣感染式和例項分析式等教學方式,努力促進全體學生主動投入主題活動中。

七、 說學法

自學、互學、評學相結合;課內學習與課外知識相結合;聯絡生活實際主動運用法律知識進行自我保護相結合。初步養成法律意識,形成知法守法盡義務的行為。

八、 說流程(教學理念貫穿流程中)

一、設疑激興、匯入新課

法律賦予我們哪些基本權利?我們怎樣應用法律保護自己?又怎樣面對法律的要求,儘自己的義務?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第六課《法律伴我行》共同展開學習。

二、主題活動、明理導行

活動一:我們的基本權利——故事匯入、曉之以理

1、 故事匯入

講述“你本來就有上學的權利”設問:為什麼故事中的周媚娟很開心?為什麼她被接回學校後,不斷地對老師和同學們說謝謝時,大家卻對她說:“不用謝,你本來就有上學的權利”?

{評析:把課講得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始終是衡量教師教學藝術水平的標準之一。採取寓意深刻而富有現實指導意義的故事匯入新課,則是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導課形式。發人深思的問題設計,不僅給學生製造了一個懸念,激盪起思考的波瀾,而且使他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為主題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注意:故事匯入新課,宜短忌長,故事本身要能說明問題,教師還需引導分析,才不會使學生的注意侷限於故事本身。)

2、 “法律知多少”

(1)除了受教育權,每個人還有多方面的權利,而且是人們共同希望擁有的權利。因為是共同願望,所以國家就制定出臺了相關的法律規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大法,根據人民的意願,規定了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

(2)學習閱讀37面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並適當補充知識。可採取學生課下收集課上彙報方式進行。

(3)“請你做個小法官”下列事情中公民的哪些權利被侵犯了?

完成37面圖示例項練習;補充課外聽說的侵權事例並進行分析練習。

(4)“辨一辨”。完成37面練習:你覺得老師這樣做合適嗎?

3、教師總結“活動一:我們的基本權利”:

人的基本權利是每個人本身就應該有的,是法律規定了的。人因為有了法定的基本權利,才有了生存保障與人的尊嚴。

活動二:法律保護我——循循善誘、動之以情

1、案例分析、探究學習

(1)閱讀《十歲少年撫養受困,“法律援助”熱情伸手》。

(2)合作探究:晨晨還小呀,他也能打官司嗎?法官又是根據什麼判令晨晨的父親要每月支付給晨晨撫養費呢?

(3)談體會。讚美法律的作用和意義。

(4)給法律取一個形象的名字,填寫在橫線上。

2、“當我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辨析說理、榜樣育人

(1)講訴教材39面兩個事例,說說:寧海龍和陳欣兩位同學做的對嗎?為什麼?

(2)說說你或你身邊的同學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

3、“請你支招”——例項分析、方法指導

(1)講述“吳聰的例項”。談談:他該怎麼辦呢?

(2)根據師生探究結論填寫39面橫線空白。

4、法律保護我們,是不是說我們我們未成年人所有的行為法律都支援呢?——設疑探究、教育全面

學習40面內容,翻閱《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說說法律對我們有哪些限制?你對法律限制我們的某些“自由”是怎麼想的?我們應該怎麼做?

5、教師總結:法律是武器,有了武器的保護,我們就有了依靠。不過武器要靠人使用才能發揮作用。願大家都能正確而充分的運用法律這個武器保護自己成長。

活動三:知法守法盡義務——結合實際、導之以行

1、案例分析,知曉危害

(1)講述41面“案例”,補充故事:吳威攜帶鞭炮上車後可能發生的後果和危害。

(2)說說吳威違反了哪一條法律?他為什麼會違法法律規定?

(3)探究:別人不會發現或因為我們年紀小就能做違法的事嗎?當我們想做一件事而法律不允許,怎麼辦?

(4)根據師生探究結果填寫“我的分析”

(5)齊讀“法官說”。回顧41面上屬《我國規定》內容。

2、“怎樣做”探究.

(1)閱讀42面三幅插圖及下屬文字,思考:怎樣遵守法律,重在多從生活事例中說明,強化行為指導。

(2)板書:

鼓勵的事——積極去做

要求的事——必須去做

禁止的事——堅決不做

3、感受榜樣,深化指導

(1)講述“理智的阿華”

(2)從阿華的身上,有什麼啟示?

(3)守法應該學會剋制、自覺、不蠻幹等等。

4、回顧42面上屬“有一種意識”內容。全班齊讀。

三、總結全篇、深化主題

我們是公民,要時刻記住遵守法律,履行義務。只有權利與義務並行,才能為“實現生活得幸福美好,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盡到我們應盡的責任。

說課稿 篇5

我上的《威武的盾牌》這一課是屬於人美版第6冊的第6課,它是屬於“設計、運用”領域。教材向我們傳遞的資訊是從美術角度來闡述的,告訴我們盾牌除了防禦功能以外,還可以通過盾牌上的動物或人物圖案設計使盾牌增強威武感,給敵人造成心理上的恐懼感,從而削弱敵人的戰鬥力。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想象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古代盾牌的知識,嘗試用各種圖案、材料、技法、手段設計盾牌,表現盾牌的威武,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動手能力及創新精神。教學重點是學習盾牌的裝飾方法,表現盾牌的威武感。教學難點是設計富有創造力的威武盾牌。我是從引出盾牌、認識盾牌、表現盾牌、展示盾牌、總結盾牌這5個大塊來表現《威武的盾牌》這一課的:

一,引出盾牌

播放戰爭場面的錄影片,給學生一個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為下面引出的戰士買盾牌作了一個鋪墊,也讓學生了解了盾牌在古代戰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認識盾牌

用走入展廳的形式讓學生認識盾牌,這部分我設計了兩個展廳目的是用比較的形式引出本課的重點是要設計威武的'盾牌。

比較是提高觀察力的有效方法。通過欣賞動物和人物的頭像,請學生分析威武的表現方法,創設懸念能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並以“懸”牽住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在比較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觀察、比較,以及認真地分析,最後自己得出結論,突破了本課重難點。而在鼓勵學生回答問題時我用了自己做的盾牌來表揚學生,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這個環節在上A級課時是沒有的,後來王老師給我提出來,感覺這節課沒有亮點,沒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就提議加了這一部分。這是為下面認識範例,學習技法做了鋪墊,上下來確實有畫龍點睛之筆。

三,表現盾牌

這一環節我也分了兩部分,先是教師自己製作範作,在製作範作時也讓學生親手上來擺一擺,在認識了盾牌的各種形狀的同時,學習用誇張、變形來表現盾牌。再是欣賞學生手中豐富的作品,用討論的形式觀察作品的技法、材料、手段,這一部分也是本課的高潮部分。使學生的思維全面開放,思考能力更廣更寬,並從中吸取到了新的美術營養,而我的角色就是隻點燃鞭炮的小火引,讓串串鞭炮爆發出去。通過有序的分工及合作,又進一步鍛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增強了團隊精神。

四,展示盾牌

在作品的展評部分,每一組派代表上臺展示自己小組的作品,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並可以通過選取學生選出最威武的盾牌,並說說自己選他的理由,在普通的作品中,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同時,也能使學生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五,總結盾牌

這裡我又設計了一段戰爭錄影,和開頭部分的錄影有了聯絡。戰士們帶上盾牌以後馬上士氣大漲,取得了勝利。學生在意識中認可了自己做的威武的盾牌,讓他有了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