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說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說課稿2.71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說課稿 篇1

在本次活動中,我設定了一個螞蟻媽媽帶小螞蟻散步、遊戲、找糧的情境,讓幼兒置身於遊戲情境之中,在一系列遊戲場景的變換中練習手膝著地自然協調地向前爬、倒退爬,以此來滿足孩子爬的興趣和慾望,並相應提高他們爬的能力。

活動目標:

1.練習手膝著地自然協調地向前爬,嘗試倒退爬,提高動作的靈活性。

2.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螞蟻頭飾,沙包製成的紅、綠小糧袋若干,紅、綠籃子各一個,體操墊,背景音樂。

2.幼兒已儲備了有關螞蟻生活習性的相關經驗。

目標分析:

1.練習手膝著地自然協調地向前爬,嘗試倒退爬,提高動作的靈活性。

(小班體育活動的目的中明確提出:能手膝著地(墊)自然協調地向前爬。而小班年齡段的孩子大多好奇、好動、好模仿。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求是制定幼兒園體育活動目標的重要依據。)

2.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和自覺進行體育活動的動力。)

活動過程:

1.熱身活動。(時間:2分鐘 運動量:較大)

(教師扮螞蟻媽媽,幼兒扮螞蟻寶寶。)

師:今天天氣真晴朗,寶寶們,讓我們一起活動活動吧!

(音樂起,幼兒隨教師做熱身運動:頭、肩、腰、腿、膝、腳。)

2.練習各種不同方式的爬。(6分鐘)

(1)自由爬(時間:1分鐘 運動量:小)

師:寶寶們,讓我們去散步吧!

(教師邊念兒歌邊帶領幼兒自由爬行,提醒幼兒不要相互碰撞。)

(兒歌:今天天氣真晴朗,小小螞蟻真高興,跟著媽媽去散步。手膝著地慢慢爬,一步一步要爬穩哦!)

(2)有序爬(時間:2分鐘 運動量:中)

師:寶寶們,前面有一座小橋,讓我們爬過去吧!

(鼓勵幼兒一個接著一個有序地爬過體操墊連線而成的小橋。)

(3)尋聲爬。(時間:2分鐘 運動量:中)

師:讓我們來玩捉迷藏吧。請寶寶們拉下頭飾蒙上雙眼,仔細聽聲音去找媽媽。(幼兒拉下頭飾矇住雙眼,傾聽媽媽的'呼喚,手膝著地爬著找媽媽。)

3.遊戲:巧避大熊。(時間:3分鐘 運動量:較大)

(1)嘗試倒退爬

(“獅王進行曲”的音樂響起,聲音忽大忽小。)

師:寶寶們快聽,什麼聲音?前面發生了什麼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引導幼兒向前爬)哎呀!是一隻找食物吃的大熊,快向後退。(引導幼兒練習向後倒退爬)聽!聲音沒有了,讓我們看看大熊走了沒有?(引導幼兒再次向前爬。如此反覆2~3次。)

(2)鞏固倒退爬

師:剛才你是怎麼倒退爬的?讓我們再試試吧。

4.遊戲:螞蟻背豆。(時間:4分鐘 運動量:大)

(1)找“糧食”

師:寶寶們,冬天就要到了,讓我們尋找糧食準備過冬吧!(引導幼兒尋找場地一頭用沙包製成的小糧袋。)

(2)運“糧食”

請幼兒將紅、綠兩色的小糧袋按顏色標記運回相應的糧倉。(師幼共同檢查遊戲結果。)

師:怎樣爬才能讓糧袋不容易掉下來?(啟發幼兒爬的時候背部要保持平穩。)

(3)搬“大豆”

a.螞蟻媽媽:糧食不夠怎麼辦?引導幼兒在場地的中央發現“大豆”。(“大豆”由報紙和泡沫貼上而成,體積較大。)

b.鼓勵幼兒一起合作把“大豆”“嗨喲、嗨喲”抬回家。

5.放鬆練習,結束活動。(時間:2分鐘 運動量:小)

小螞蟻跟著媽媽隨音樂做放鬆活動。(鼓勵幼兒先自己拍拍手臂、膝蓋,再互相拍拍手臂、膝蓋。)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排球運動是中學體育教材之一,深受廣大學生喜愛的運動,教學內容在國中階段也學習過,在高中再次出現,隔網墊球是在原有的墊球技術基礎上進行的墊球技術提高性練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通過練習,建立一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使同學們加深對排球運動的理解。

教學重點:掌握正確的墊擊球位置、腳步移動

難 點:上肢和下肢的協呼叫力

二、說教學目標:

①認知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隔網墊球技術動作,掌握動作要領,並理解運動在生活實踐中的現實意義。

②技能目標:使80%學生能獨立完成所學的隔網墊球技術動作,同時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③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在集體的環境中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思維創造能力、集體榮譽感。

三、學情分析:

高一女生多數較害羞、怕運動、同時又愛面子,自尊心強,肌肉力量比較差;另一方面,她們的協調性、柔韌性、藝術感、韻律感比較強,針對這些心理和生理特徵,本堂課採用先“嘗試”再引出“主題”的`教學方法、消除她們種種憂慮的情況下,快樂地學習技術動作,鼓勵她們積極、大膽地參加到學習活動中。

根據高一年級女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材特點,讓學生根據具體問題自己分析,做到學有所得。

四、說教法與學法:

1、教法

(1)啟發教學法:通過啟發讓學生更好的瞭解排球的基本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分層法:讓學生從簡到難的學習,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技術。

(3)比賽法:通過比賽活躍課堂氣氛,鞏固技術,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

(4)分組教學法:分組教學,以優帶差,讓每個學生都感覺到“我能行、我會做”,並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2、學法

(1)嘗試法:發展學生創造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2)展示法:通過展示有利於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3)比賽法:提高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鞏固技術。

(4)評價法:通過評價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科學合乎情理的確定,為有的放矢實施教學過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充分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

五、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熱身(教學流程時間約為8分鐘)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剛開始教師放音樂,引導學生隨著音樂快速進入集合地點,以一個朋友的身份,主動地融合到學生當中,和藹可親地與學生們進行情感溝通,使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增強、學生上課的熱情得到提高。用學生喜愛的韻律操來置換常規的準備活動,課堂上學生跳著韻律感極強的熱身操,體會著活動帶來的快樂。

(二)學習體驗(教學流程時間約35分鐘)

這一流程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本課教學目標、依據循序浙進的教學原則,把排球墊球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推進教學。

第一層次:(15分鐘)複習鞏固。把排球的墊球手型、準備動作、步法移動進行徒手練習,介紹三種墊球方法,①正面雙手墊球②體側雙手墊球③背墊球

強調動作要點:“六個字”:“伸、夾、提、移、蹬、跟”,介紹四種墊球練習方法:①自墊 ②自拋對墊 ③一拋一墊 ④對墊練習,持球進行墊球的練習,集合講評,優秀學生示範。

第二層次:(13分鐘)學練提高。教師示範隔網墊球練習方法,隔網自拋對墊、隔網一拋一墊練習、隔網對墊練習,這是本堂課的重點,根據學生所掌握程度,分層次教學,動作技術掌握好的在排球網上進行對墊練習(四組),技術薄弱的同學在羽毛球網上進行對墊練習(兩組)。練習中強調點球部位和腳步移動,對上下肢不協調的同學進行示範糾正,由觀察到模仿練習,教師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參與到學生活動中並進行指導,對於學生共性問題將學生集中進行糾錯講解。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不同程度的肯定和讚賞。由此,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樂趣。

第三層次:(7分鐘)協作競爭。讓各小組推選十名同學進行展示對墊比賽。通過比賽提高鞏固隔網墊球技術,讓比賽的學生享受自豪感,讓觀賞的學生有了對應學習榜樣。通過比賽形成學生間自然情感的融合。這樣就會讓全體學生都沉浸在歡樂而愉快的學練氣氛中。還可以使學生增強練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三)恢復身心(教學流程時間約3分鐘)

讓學生伴隨著音樂(班得瑞“春野”)進行意念放鬆。輕鬆愉快的學練氛圍為本次課劃上圓滿的句號。最後提出課後思考題:鼓勵學生利用各種媒體獲得有關排球比賽的體育資訊,拓展知識,同時將體育從課堂引入生活。

場 地:排球場兩塊和羽毛球場地一塊

器 材: 32個排球 小黑板掛圖一個 錄放機一臺 貼紙100枚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 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章,本節內容與前一節的藻類、苔蘚和蕨類一起,構成了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併為後面學習的“被子植物的一生”打下基礎。

(二)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規定和教材內容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1)說出種子的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能說出種子植物比其他三類植物佔優勢的原因。

2、能力目標:

(1)學會科學觀察的基本步驟及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2)鞏固調查法的運用,培養學生蒐集、處理和加工資訊的能力。

3、情感價值觀培養:

(1)參與收集種子和果實的活動,體驗與人的交流和合作;

(2)培養學生探究生物科學的興趣,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三)教學重點:

1、解剖和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說出種子的結構及各部分功能;

2、培養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思考、討論得出正確的科學結論的能力。

(四)教學難點:

學生實驗的順利進行,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並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教學策略

(一)教法分析

1、 重新整合教學內容,體現探究學習

教材安排是先探究菜豆、玉米種子的各部分結構,歸納出種子的主要結構,再通過種子與孢子的比較,最後得出種子植物能成為陸生植物優勢種類的`原因,在 實際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教學內容重新進行整合,課前佈置學生調查本校的植物種類,並查閱種子植物種類的資料資料,通過對資料的分析引導學生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並通過實驗驗證,這樣把本節課設計成了一個的探究式教學過程,容易使學生對本節的學習更加主動、迫切,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2、 運用類比,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

在學生觀察掌握了豆類種子的主要結構後,提出問題:“玉米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也能萌發成幼苗,那麼,玉米種子中應該包含哪些與豆類種子相似的結構呢”,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再引導他們實驗驗證,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3、 體現開放性,拓展課堂教學

本節以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作為探究物件,實際上適合探究的豆類種子比比皆是,可以給學生提供不同的豆類種子,供學生探究,最後歸納出豆類種子的基本 結構。在這一過程中,前一階段是開放的,不同小組可以選用不同的材料探究,留給了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探究的空間,而後一階段則是通過交流、對比等思維的碰 撞,培養了學生的歸納能力。

探究種子內部結構的重點之一就是認識胚就是一個幼小的植物體,為了解植物的一生奠定基礎,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胚的各部分將來發育成什麼。小組討論設計 實驗方案,教師在給予適當評價的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外完成實驗步驟,拓展和延伸課堂教學內容,同時也為下節課《種子的萌發》打下基礎。

(二)學法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推測、驗證的探究過程,來認識種子的結構和各部分功能的,但應注意到七年級學生生物學知識積累不多,特別是實驗的機會少、動手能力差,教學在重視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同時,應該教會他們初步的觀察方法及步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探究實驗。

七年級學生正處在積極思維的年齡段,敢於大膽猜想。而猜想是科學探究必由之路。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多處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培養學生優良的思維品質。

三、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 匯入新課,提出探究內容

學生彙報課前調查學校陸生植物種類有30多種,大都是種子植物。對校園中的植物有了一定了解後,再找同學彙報蒐集到的種子植物種類的資料資料,使學 生的認識從個別上升到了整體,通過資料學生很容易看出種子植物佔有絕對優勢。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為什麼種子植物在陸生植物中佔有絕對優勢?”教師引導學 生思考:種子植物與其它植物最大的區別?學生思索得出:最大的區別是有沒有種子產生。種子具有什麼樣的結構能發育成一個新植株,不同的種子的結構是否也不 同呢?通過實驗你會找到答案。

(二) 分組實驗,探究種子結構

1、觀察豆類種子

學生閱讀教材實驗內容,並說出觀察菜豆的步驟,師生共同總結觀察生物體的基本步驟。小組觀察自選的豆類種子,對照菜豆種子圖片來認識內部結構,要求 學生統一將各部分結構塗成圖片中對應的字型顏色。提供不同的豆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發現搭臺階。給種子染色這一過程使學生能夠更清楚的認識種子各部 分結構,並且樂於參與到這一探究過程中來。實驗結束後,請學生在實物投影儀前展示不同的豆子,全班同學給予評價,形成相互學習的氛圍。讓學生有成就感,認 識到不同豆子的結構是一樣的。最後總結豆類種子的結構,從實物又回到圖片,進一步鞏固知識。

結合種子和幼苗的對比圖片,推測各部分結構的發育方向或功能。小組討論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有的小組說把種子種在土裡,每天觀察種子的萌發過程;其 他小組的同學馬上說種到土裡就看不到了,應該用一個透明的杯子,把種子種在杯子一側,從外面能看到種子萌發的情況;還有的小組同學說不用土壤,放在水裡種 子就能萌發;有的小組還說用彩筆標記上這樣看的更清楚等等;再次探究這一過程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烈的討論往往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水平 得到提升。教師總結評價實驗方案,並且鼓勵學生課下大膽嘗試。事先準備一組種子萌發的實物材料,讓學生對胚的各部分發育有更明確的認識。

2、觀察玉米種子

玉米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下也能萌發成幼苗,那麼,玉米種子應該包括哪些與豆類種子相似的結構呢?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猜想、發言,其他同學評價,培養學 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通過課件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實驗,重點提示縱切玉米種子的方法。課件出示玉米種子的切面後,讓學生猜測各部分名稱,往往對於胚乳部分學生 會猜測成子葉,這個出現錯誤的過程,正好加深了他們的印象。提醒學生注意玉米最外面是果皮和種皮癒合在一起,所以玉米是果實,習慣上成為種子。在教師指導 下分組實驗,個別小組投影自己的實驗結果並說明,其他同學評價。

3.歸納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點

通過圖片複習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構,讓學生對照圖片設計表格歸納、總結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掌握比較這種學習方法,自己設計表格,培養學生處理加工資訊的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

總結種子的基本結構,強調胚的重要性。

(三)對蒐集的種子進行分類

展示課前收集的種子、果實,感受種子植物與人類有密切的關係。並根據他們已有的知識進行分類,發表自己的看法。使學生的認識從區域性上升到整體,從個別上升到一般,從而有利於學生形成種子結構的完整概念。

(四)得出結論,完成探究活動

播放一段錄影使學生全面瞭解種子比孢子生命力強的原因,討論得出結論,討論提綱如下:

1.孢子和種子哪一個生命力更強?為什麼?

2.種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什麼?

這樣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探究實驗過程。

(五)課堂小結,點撥提高

通過課堂小結,把整節課的內容進行歸納,概括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具體的知識網路。

(六)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分層練習:

熟悉教材內容,掌握基礎知識

運用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聯絡生產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目的是理解和鞏固知識,培養資訊處理能力,發展和鍛鍊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華東師大版國中數學七年級(下)第八章第二節《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第一節《不等式的解集》,下面我從教材分析等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研究的是不等式的解集和不等式解集在數軸上的表示。這之前學生已經初步學習了不等式和不等式解,這部分在本章中不但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為今後學習函式的應用奠定了數形結合的基礎,因此它在教材中處於非常重要的位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是前面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擴充套件,兩者存在區別與聯絡。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學生學習數軸之後,又一次接觸到圖形與數量的對應關係,同時為今後函式的學習提供了方法和依據。

二、目標分析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本科教材的地位,由於數學教學不僅是知識的教學,技能的訓練,更能重視能力的培養及情感教育,因此確定教學目標1,2,3。

即:

1、知識目標:瞭解不等式解集的意義和不等式的解集在數軸上的表示。

2、能力目標:建立圖形與數量的對應關係,能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參與問題的討論,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和表示。

教學難點: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意義和不等式解集在數軸上的表示。

教學難點突破辦法: 通過觀察,分析、概括過程,使學生對不等式的解集有了初步的理解,然後通過數軸直觀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從而加深了學生對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

三、教法分析

為創設寬鬆民主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引導發現法,計算機輔助教學。將學生個體的自我反饋,小組間的合作交流,與師生間的資訊及時聯絡起來,形成多層次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發現知識,獲取知識。學生知識掌握過程離不開學生自身的智力活動,因此,在教學中,突出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以舊探新,猜測論證等方法,揭示數學問題,並採用個人思考,分組討論,彙報結果等多種形式,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悟出道理,得出結論,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四、學法分析

1.學生要深刻思考,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養成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2.合作類推法:學習過程中學生共同討論,並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學習。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通過實際應用問題讓學生在解決的過程中先找出幾個符合題意的解,然後發現問題,這樣,既複習了不等式,又給新課做好了鋪墊,由此可以發現,不等式的解有許多個,他們組成一個集合,稱為不等式的解集,這樣既符合認知規律,又能找到最佳切入點,使學生產生探索的慾望,從而引出不等式的解集。

2、探究新知

通過討論、交流、歸納得到:大於3的`每個數都是不等式x+2>5的解,而小於3的每一個數都不是不等式x+2>5的解,因此不等式x+25的解有無限多個,它們組成集合,稱為一元不等式x+25的解集。即表示為x3。

由例項概括出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的概念:一個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簡稱為這個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過程,叫做解不等式。

我們知道解不等式不能只求個別解,而應求它的解集.一般而言,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由一個數或幾個陣列成的,而是由無限多個數組成的,如x>3.那麼如何在數軸上直觀地表示不等式x+2>5的解集x>3呢? 不等式解集x>3,在數軸上可以直觀地表示出來。如圖8.2.1

如果某個不等式x≤-2,也可在數軸上直觀地表示出來,如圖8.2.2

說明:8.2.1在表示範表演的點畫空心圓圈,表不包括這一點,表示大時就往右拐;圖8.2.2在表示-2的點畫黑點表示包括這一點,表示小時往左拐。

3、講解補充例題,

例1:判斷:

①x=2是不等式4x<9的一個解.( )

② x=2是不等式4x<9的解集.( )

例2、將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出來:

(1)x<2

(2)x≥-2

(設計意圖:例1是讓學生理解不等式的解與不等式的解集。聯絡與區別,例2揭示不等式的解集與數軸上表示數的範圍的一種對應關係,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不等式解集的理解,以使學生進一步領會到數形結合的方法具有形象,直觀,易於說明問題的優點)

4、鞏固練習:課本44頁練習2,3題

5、歸納總結,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自我總結,重點知識和學習方法,達到掌握重點,順理成章的目的。

6、作業:課本49頁習題1,2題

設計意圖:促進學生及時地複習課文,鞏固和強化所學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價值

"鳥"是動物世界中的一個大的家族。在廈門,到處都可以看到鳥的身影,聽到鳥的叫聲。而且教育的資源也很豐富:家庭養鳥,花鳥市場,公園,廈門的白鷺洲有鴿子,鼓浪嶼上有"百鳥園"等。大班的孩子對鳥的認識有一定的經驗,他們喜歡給鳥餵食,還喜歡親近鳥。這些鳥有著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習性,不同的生活環境,對人類有不同的作用。那麼多的鳥也有相同的特徵:有羽毛,有翅膀,會飛……。新《綱要》告訴我們,"要與社群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我認為,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鳥與人類的關係,探索不同鳥類的不同的生活環境有著一定的教育價值。

2、目標定位: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依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材本身的特點,我從情感態度,能力,認知等方面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和的一面。具體的目標為: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在不同環境裡的多種鳥類及鳥類的`共同特徵。

(2)依據生活環境的不同進行分類並學習自我糾錯。

(3)萌發愛護鳥類和大自然的情感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瞭解生活在不同環境裡的多種鳥類及鳥類的共同特徵。難點為依據生活環境的不同進行分類並學習自我糾錯。我們知道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我看了,聽了,都會忘的;只有我操作了,才會記住。"因此身臨其境的學習定能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為此,我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1。知識準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認識過一些常見的鳥。

2。物質準備:"百鳥園"的場景,鳥類生活的不同的背景圖,各種鳥的圖片若干,磁帶,錄音機等。

二,說教法:

根據活動的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的教法主要有:

1。觀察法:

觀察法就是提供大量的直接經驗讓幼兒觀察探索,讓幼兒通過五官的感受來發現,探索事物的現象,獲得具體的經驗,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概念。

2。操作法:

操作法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的不同環境,不同的動物的圖片,讓幼兒自己與圖片的互動中,來獲得不同的鳥類生活的環境也不同,並能依據生活環境的不如進行分類的經驗。通過材料的自我糾錯功能使幼兒的能力得到提高。

3,啟發引導法:

幼兒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教師運用適當語言,幫助幼兒來發現問題,引導幼兒解決問題。並靈活運用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個別活動的組織形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得到發展。

三,說學法:

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主要有:

1,討論談話法:

新《綱要》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說一說,看一看,比一比,在多通道,多感官的參與下,瞭解鳥類的共同特徵。

2,體驗法:

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因此為了加深幼兒對不同鳥類生活的環境也不同的瞭解,我提供了鳥類生活的背景圖及不同的鳥類,讓幼兒在操作,糾錯的過程中加深體驗。

四,說教學程式:

我採用層層遞進的辦法組織活動程式,具體流程為:

激發興趣――參觀比較――操作體驗――反饋延伸。

激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活動的一開始我便向幼兒提出"百鳥園"的要求,激起幼兒的興趣;並在激發興趣的過程中向幼兒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要仔細觀察你認識哪些鳥,它們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在第二個環節我集中幼兒,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發現,鼓勵幼兒自己探索說出鳥類的共同特徵,同時讓幼兒討論企鵝是不是鳥類,企鵝生活在什麼地方目標(1)在這裡自然完成。

操作體驗:

下面進行的是小組式的遊戲教學。指導語:你們知道這些鳥生活在什麼地方嗎(幼兒自由回答)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鳥的圖片和它們生活地方的背景圖,請小朋友試一試把它們送回家。

幼兒操作,並學習按背後的正確答案自己糾錯。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把各種鳥類送到它們各自生活的地方,判斷,感受鳥類的生活環境的不同,同時,操作材料背後的答案相關會提醒他們重新思考,修正經驗。自我糾錯的能力得到提高。目標(2)在這裡完成。

集體交流:

幼兒作品的展示交流,再次提升和加深了前面的活動經驗,然後教師鼓勵幼兒一起把"百鳥園"裡的鳥都送回自己的家,再次鞏固幼兒的新經驗。新《綱要》在社會領域的目標中提到,"培養幼兒主動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在這次的操作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不知道的可以問同伴,可以尋找剛才的操作材料來解決問題,讓幼兒有多種途徑來解決問題。

反饋延伸:

這次的活動後,肯定還有一些幼兒不能完成活動目標,教師可以把各種操作材料繼續提供在活動區內,讓幼兒進行操作,同時提供各種鳥類的圖片,圖書,VCD等材料,讓幼兒繼續豐富相關的經驗,激發幼兒的愛鳥之情。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開心學英語》第三冊第九課。本課將學習現在進行時,現在進行時是一個重要的時態,常用於日常生活對話中。通過學習這個時態,學生將提高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中的階段性目標和中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使學生掌握想知道別人正在做什麼應該怎樣用英語進行問答。

2. 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基本掌握現在進行時和現在分詞的基本結構和用法。

3. 情感目標:使學生體驗學習,參與,合作,競爭的樂趣。

4. 創新目標:在認知和技能掌握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動作表現正在做的事情。

本課重點:學習八個現在分詞並能用現在進行時進行問答。

本課難點:三種不同形式的現在分詞的特點和現在進行時的基本句子結構。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即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和完成真實的教學任務,從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因此我採用“任務——探究——創造”型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有趣,開放式的語言環境中,學會觀察,思考,討論和總結,把學生培養成為思想健康積極,有創造性的人材。

三.說教學過程:

新課標特別強調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興趣,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

因此,我設計第一環節:匯入——巧妙引導

在美麗的大海畫面中,學生欣賞到一首著名的歌曲:I am sailing。歌詞:“我在航行,我在飛翔” 引出了本課學習的重點:現在進行時。通過任務設計: I am sailing。 I am flying。和問題:What are you doing?很好地提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第二環節:新授——創設語言環境,激發學生興趣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難點,我使用形象生動的多媒體畫面來展示,使現在分詞和現在進行時的結構變得生動有趣。

大螢幕上,Gogo來到一個大房間,這個房間裡有三扇門,Gogo依次打開了三扇門。在第一個門裡,Gogo看到了sleeping, studying, painting, playing and eating這幾個動作畫面。為了讓學生對現在分詞和現在進行時有深刻的印象,我設計當每個動詞出現在各圖畫的下方時,字母“ing”從右面慢慢向動詞移動,當“ing”和動詞結合成現在分詞時,播放單詞和句子的發音。

在第二個門裡,Gogo看見一個婦女在購物,他問:“What’s she doing?”,“ing”從右邊慢慢向“shop”這個詞移動,當組成“shoping”時,一個商品從貨架上跳下來擠進“shop”和“ing”之間,並變成字母“p”不停地閃爍。另一單詞“running”也以同樣的方法呈現。

在第三個門裡,Gogo看到一個人在寫字,這次“ing”從上面向“write”移動,在字母“E”上跳動並踩落了它,字母“E”慢慢向下移走並消失。

觀看了有趣的動畫後,請學生總結:Gogo進去的三個門有什麼不同?進而幫助學生總結出現在分詞的三種不同的構成方式:一:在動詞後面直接加“ing”,二:有些動詞要雙寫最後一個字母再加“ing”, 三:以“E”結尾的動詞要去掉“E”再加“ing”。

如果教師用傳統的方法來教學現在分詞的結構,時間一久,很容易忘記。但是動畫效果使學生感知迅速,記憶深刻。他們能清楚地記得現在進行時的'用法。我用這個方法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第三環節:看看,猜猜——鞏固所學

八個新單詞的圖畫再次出現在螢幕上,學生選擇正確的現在分詞形式。這個練習是為基礎薄弱的學生設計的。

第四環節:比比,賽賽——合作學習

以小組為單位,教師給每個小組一張紙,紙上分別有三扇門,代表三種不同的構詞形式,小組合作,看哪個小組在規定的時間裡寫出最多的三種不同形式的現在分詞。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

第五環節:動作秀——語言交際

教師將學生分成三人大組:模特團,記者團,觀眾團。模特團的同學們在迪斯科音樂響起時伴著音樂以時裝步走到教室中間,做各種動作,如:做飯,跑步,洗衣,睡覺,踢足球,打乒乓球,讀書等。記者團的同學們用這節課所學句型去採訪模特團的同學,“What are you doing?”,模特團的同學也用本節課所學句型進行回答。觀眾團的同學在觀眾席上也用本節課所學的句型就模特們的動作進行討論“What is he she doing? What are they doing?”“He She is sleeping。 They are playing”。

這一環節的設計貼近生活實際,創造了一個開放的語言交際環境,並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動起來,對所學的句型也能進行充分的練習,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第六環節:總結:

教師啟發學生總結本課:

現在分詞有三種形式,現在進行時的句子結構:人稱+BE+動詞的ING形式。

四.說教學效果和反思:

通過巧妙的多媒體展示,學生對現在分詞和現進行時有了很深的印象。他們能在對話中正確使用現在進行時。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這些活動很感興趣。我相信學生們真正地從學習中感受到了快樂。

本節課教學過程自然,流暢,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巧妙使用是本節課的亮點,多媒體的展示使本節課的重難點在不知不覺中突破,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合作中愉快學習。

在這節課中,“動作秀”這一環節設計新穎獨特,並且使語言的交際功能得以充分實現,但教師在設計中沒有充分估計學生在活動中的能動性,所以活動過程稍顯凌亂。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就要充分估計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使教學效果得到更大提高。

板書設計:

Unit 9 What are you doing?

1 2 3

sleeping shopping writing

studying running dancing

painting swimming using

playing sitting smiling

eating

What is heshe doing? What are you hey doing?

He She is V。ing。 They are V。ing。

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幼兒園中班美術活動《大南瓜》,我將從八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說活動意圖:

《綱要》中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親身體驗中逐步發展起來的。繪畫是開啟幼兒內心深處的一把鑰匙,也是伴隨他們成長路上的一門藝術。南瓜是日常生活中幼兒很常見的一種瓜類,中班的幼兒一定接觸過,其形狀大小顏色都很容易掌握,特別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說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繪畫水平,我從三個維度定位了以下目標:

1、能用簡單的線條畫出南瓜的形狀,學習用蠟筆均勻的塗色。

2、發揮想象力,嘗試進行舔畫。

3、喜歡參加美術活動,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說活動重難點:

中班的幼兒思維能力還處於懵懂期,為加強他們的.繪畫水平,讓幼兒能用簡單的線條畫出南瓜的形狀,學習用蠟筆均勻的塗色。將成為本次活動的重點。

中班的幼兒想象力豐富,但創造能力相對較弱,所以,發揮想象力,嘗試進行舔畫將會成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說活動準備:

為了實現我的教學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1、材料準備:大南瓜圖片一張;農民伯伯正在哭泣圖片一張;白紙,鉛筆,蠟筆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對南瓜的外形能有初步的認識。

說教法與學法:

為了給幼兒創設一個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本次活動我採用了情景法和觀察法,幼兒主要通過參與到情境中去,再通過自己的觀察學習,來獲得知識與體驗。

說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情景匯入,引入主題,激發幼兒對畫大南瓜的興趣。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大南瓜圖片,幼兒觀察,說說大南瓜的主要外形特徵。

2、幼兒畫大南瓜,巡迴指導。

3、引導幼兒進行舔畫,把南瓜變成“南瓜寶寶”,激發幼兒想象力。

4、把南瓜寶寶塗上顏色,強調塗色時一定要均勻。

5、幼兒將畫好的作品與同伴互相展示,拿出較好的作品給幼兒單獨展示。

(三)結束部分:

情景開頭,情景結尾。帶領幼兒出去洗乾淨小手!

說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進行手工活動:南瓜寶寶。

說活動預期:

中班的幼兒天性喜歡塗塗畫畫,我將枯燥的“畫南瓜”變成了“畫南瓜寶寶”,用擬人的手法提高的孩子們對課堂的興趣,再加上幼兒通過情景的創設,自身的想象,一定會帶給他們一節歡樂愉快又能有收穫的課堂!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啟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並將豐收的氛圍和喜悅的渲染了出來,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說課稿 篇8

一、 說教材

1、 教材分析:《比本領》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教科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訓練主題是“與人合作”。本課緊扣單元主題,寫的是梅花鹿和金絲猴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告訴大家:個人的本領再大,也需要合作才能做好事情的道理。

2、 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能初步預習課文,能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活動。但他們年齡偏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喜歡聽故事,看動畫片。因此,本課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再現課文內容,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 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的學生應以培養閱讀興趣入手,強調閱讀的積累。為此,依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在朗讀與動畫演示中理解重點詞句,領會文章主題。

(3)情感與資源:利用多媒體動畫再現課文內容,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合作意識。

三、 說教學重難點:依據課標要求及教材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界定如下:理解“得意揚揚”、“垂頭喪氣”等重點詞語,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合作意識。為了更好的突出教學重難點,我採用

flash動畫生動展現“梅花鹿跳了又跳”“合作摘果”的生動畫面,使學生直觀形象生動地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

四、 說設計理念: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採用“創設情境、讀中明理、媒體演示、聯絡實際”的教學方法。以多媒體課件為手段,以課文為載體,讀中明理,讀中悟情,讓學生在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中體會情感,感悟道理。同時,充分發揮多媒體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再現課文重點情節,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五、說教學資源:本課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人物形象鮮活生動,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我充分利用PowerPoint幻燈片和Flash動畫相結合的多媒體課件,把文字、圖片、音樂、歌曲、和Flash動畫有機的結合起來。起到了烘托氣氛,體會人物心理活動,理解重點詞句的作用。

六、說教學程式

本節課充滿了童趣童味,生動有趣。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環節設計為五大版塊:情境激趣 引合作→初讀課文 知合作→品讀理解 悟合作→拓展延伸 談合作→總結昇華 倡合作。現在我逐個板塊介紹整個教學程式:

(一) 情境激趣 引合作

在上課之前,我首先和學生進行互動,做一個手指操。手指操也是與單元主題“與人合作” 密切聯絡的。然後,以給同學們介紹兩位新朋友為話題,引出課文的兩個主要人物:梅花鹿和金絲猴。再讓

學生說說他們都有什麼本領而引出課題。

(二) 初讀課文 知合作

在這一環節,我一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設計了兩個層次的讀文。一是桌合作讀課文,糾正字音。二是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 品讀理解 悟合作

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也是資訊科技與課文的整合點。在這一環節,我重點抓住梅花鹿和金絲猴比賽過程中的表現,採用課件演示與指導朗讀有機結合的方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首先,我運用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相關句子,體會人物心理活動。通過直觀演示,觀看動畫,深刻感受梅花鹿和金絲猴摘不到果子那種焦急的心情,為下文做好鋪墊。

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讀出味,讀出情,讀出聲,讀得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最後,出示全課的課文動畫,師生共同合作為動畫配音。這樣,即對全課進行了一次回顧,也使課文內容得到了昇華,再一次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

(四) 拓展延伸 談合作

本環節我設計了兩方面的拓展。首先是課內拓展,讓學生說說本節課都進行了哪些合作出色的完成學習任務。其次是,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事是通過合作來完成的。昇華主題。

(五) 總結昇華 倡合作

先讓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穫,然後教師出示一則諺語:“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倡導學生學會合作,樂於合作。最後,播放《眾人划槳開大船》這首歌,再次感受合作的力量。

說課稿 篇9

泰安學校:鄭學鋒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這部分內容是在教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首先說明應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1教學應用正比例的意義來解的基本應用題。為了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絡,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後教學用比例的知識解答。要判斷題目中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關係,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關係,然後再設未知數,列出等式(方程)解答。例2教學是反比例意義的應用,反比例應用題中所涉及到的基本問題的數量關係是學生以前學過的,並能運用算術法解答的。那麼本節課學習內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參與,發現、歸納出一種用反比例關係解決一些基本問題的思路和計算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成正、反比例的量,在生活實際中應用很廣,學生在前兩年的學習中,已接觸過這種情況的問題,如歸一、歸總應用題,只不過那時是就題論題,沒有上升到一般規律。這裡主要使學生學習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題目,概括出一般規律。通過解答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從而加深對正、反比例意義的理解。同時,由於解答時是根據正、反比例意義來列等式,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上要十分重視從舊知識引申出新知識,在這過程中,蘊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運用這個概括對新的實際問題進行判斷,這是數學學習所特有的能力。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對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解答比較簡單的應用題,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

(3)、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用比例知識解答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腦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3、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的數量之間存在什麼樣的比例關係。並能利用正反比例的關係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正確運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4、教學難點:

學生通過分析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確定那些量成什麼比例關係,並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等式。

5、教具準備:

小黑板、課件

二、說學情

用比例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對比例的基本性質有了一定的建構基礎以及掌握了正、反比例的意義的背景下進行探索學習的。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學習的能力。相信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定能突破重、難點知識,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學法:

1、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利用學生已有的解決有關基本應用題的方法和比例關係的知識,提出問題,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數學活動,探究解決有關基本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計算方法。

2、採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看、想、交流等數學活動,自覺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3、從“一題多解”的探究過程中,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確保數學活動的有效性。

四、說教學流程:

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裡強調的是數學活動,因此本節課的教學也是以數學活動貫穿始終的。整節課的數學活動都是以數學思考與合作交流穿插有序的進行,為學生創設一個有效的數學活動氛圍。

(一)、聯絡生活,習舊引新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遵循這一理念,課始我設計了“生活用水、包裝圖書等資訊,”讓學生通過觀察,並組織學生整理資訊,判斷題中的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關係,為下面的解決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類似歸一、歸總的實際問題生活中素材很多。學生在生活中也有用水收費和包裝圖書的經驗,用學生熟悉的事情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在交流中提取有用的資訊,為下面的探究呈現素材。

(二)、合作探索,領悟內涵

1、感知用比例解決問題的關鍵。

(1)我先組織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解決問題,讓學生對題中的數量關係有了初步的認識。

(2)接著讓學生用學過的比例知識分析解答,我出示思考題,小組交流,並試著解決,讓一部分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感覺,通過訂正,讓大家領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什麼都可代替,唯有思維不可代替”。在這當中教師要逐漸開啟學生獨立思維的閘門,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實踐,自己解答。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給以指點和總結,這樣做的目的,學生理解問題的水平不一,敘述表達方式不同,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參與到新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有所提高。體現了策略的多樣化。

2、在比較中體會知識的實質。教師引導學生對上面兩道題進行比較,組織學生觀察、討論、找出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上的異同點。在學生充分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有價值的發現和體會。

3、練習的設計有層次性。

變式練習的設計,緊扣例題,讓學生在熟悉的比例關係中,進一步掌握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緊接著完成書中的做一做,讓學生在獨立完成中,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並鼓勵學生髮現新的問題,有價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