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說課稿模板錦集四篇

說課稿2.35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說課稿模板錦集四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恐龍》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知識性短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特點和生活習性,內容通俗易懂。

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紹了恐龍的生存時間和地點。第二,三自然段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和形態特點。第四,五自然段介紹了恐龍的生活習性,最後一個自然段說到了恐龍的消失至今還是一個謎。

2.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特點,內容通俗易懂。藉助圖片、遊戲等手段,幫助學生體悟恐龍的種類、形態特點,進而有感情地朗讀,並學習掌握課文描寫恐龍的說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較、列資料)。

二、說教法學法

將“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會話商討”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有助於學生髮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孕育。

1.情境渲染:通過視訊、遊戲、文字、圖片,創設情境,渲染氣氛,使學生了解恐龍的特點,認識各種恐龍並積累語言。

2.分層遞進:由淺入深,從教師精講雷龍特點到自學感悟,並在此基礎上自主創作。從扶到放,把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方式改變為以學為主,並按照最有效的個人化原則來學習(如選擇喜歡的恐龍圖片進行交流),體現了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學規律。

3.賞識成功: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之間的多向互動,讓學生交流自主學習成果,激勵了學生的創造慾望,促進了學生自信心,自我意識,自我概念的形成。“讓學生感受一個成功的,主宰的自我。”

三、說教學過程: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學生心中最神奇的一類動物,以平時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來看,若不注意,有可能上成一堂知識介紹性質的自然課。因此,根據學生實際,針對課文特點,本課教學首先應立足“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利用這些知識進行語言能力訓練,在閱讀中學習如何運用說明方法增加知識性文章的可讀性。其次,以本課為載體,通過生動活潑地學習,激發學生課後繼續探索研究恐龍世界的興趣。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

出示恐龍的圖片,並提問,你們認識它們嗎?讓我們一起喊出它們共同的名字——恐龍。

螢幕山形象逼真,生動直觀,新穎鮮活,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從而使教學一開始就牢牢抓住了學生的目光,並延續至整堂課,並順利展開教學。

(二)、創設情境,認識恐龍

創設遊恐龍園的情境,讓學生逛恐龍園,在瞭解課文內容後,對自己感興趣的恐龍反覆研讀。在此基礎上,結合圖片,教師講讀課文,從重點講解到半扶半放到自品自讀書本描寫的語句,瞭解了恐龍的特徵以及學習課文對恐龍的描寫方法,適時給予獎勵,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感悟,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提煉,最終達到品讀的目標。

(三)、猜猜我是誰

這是一個遊戲環節設計,讓學生操作一個將恐龍圖片拖移到相對應的文字上的遊戲,這個遊戲練習的設計,在於讓學生達到對恐龍外形特徵進一步瞭解的目的,因此遊戲的完成也促進了文字的鞏固。

(四)、恐龍園招聘解說員

這一環節是對課文重點內容的提升,在學生通過學習瞭解了恐龍的特徵以及學習課文對恐龍的描寫方法後,給自己喜愛的恐龍做介紹,將語言積累進一步內化,講出恐龍的特徵,達到了知識的遷移。並積極鼓勵學生在介紹時加入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讓自己解說的恐龍更加生動具體,對解說精彩的同學頒發“小小解說證”,充分調動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參與意識,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樂在其中。

(五)、課外延伸

語文教學絕不僅侷限於課文知識,同時要求適當拓寬。在可結束時,給學生關於恐龍的網站,讓他們課後自己查閱,記下相關資料,組織交流討論。課外延伸要求學生將這種探究延續到課外,培養學生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熱情,以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恐龍》說課稿之二,恐龍,希望對你有幫助!

說課稿 篇2

新課程改革以來,大家越來越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也正在努力讓我的課堂變得真實而生動,設計樸實而又創新,學生學得紮實而又愉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垂直與平行》。

一、說教材

《垂直與平行》是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等概念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感知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垂直與平行的位置關係。正確認識垂直、平行是學生以後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等幾何圖形的基礎。同時,它也為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2、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類、比較等環節,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特別要注意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可以相交現象的理解。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等概念的本質屬性。

四、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以及數學知識的生成特點,設計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分類比較法和觀察發現法。即讓學生把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不同的位置關係,進行分類再分類,比較再比較,觀察再觀察,通過動手動腦自主發現垂直與平行概念的本質特徵,讓學生經歷感知——比較——理解——發現這一認知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一)畫圖感知,激發興趣

以複習直線特點進行匯入,接著發揮學生想象力,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的一張紙,摸一摸這個平面,想象這個平面變大會是什麼樣子?接著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在這個無限大的平面上,出現了一條直線,又出現另一條直線,想想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是怎樣的?睜開眼睛把它們畫在紙上。

(二)觀察分類,感受特徵

學生畫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之後,老師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貼在黑板上並編號,讓學生將圖形進行初步分類。分類時,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在觀察比較、討論交流、教師點撥中,逐步達成分類共識,也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相交”、“不相交”這些垂直與平行概念的基本特徵,為深化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創造了條件。

(三)分析比較、感悟屬性

首先探究的是不相交的一類直線,通過演示使學生明白這兩條直線延長後是永不相交的。這裡要解決的難點是學生對“同一平面內”的理解。隨後研究相交的一類圖形,讓學生觀察圖形,發現它們相交形成角,引出相交成直角這類特殊情況,得出互相垂直、垂足等概念。

(四)運用概念、鞏固拓展

本課設計了三種練習,為學生今後進一步研究垂直與平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是基本練習(說一說、擺一擺),讓學生加深對垂直與平行特徵的理解;二是理解應用練習,即出示幾組圖形,讓學生運用概念的本質屬性找出互相垂直與互相平行的現象;三是拓展延伸練習。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第九冊教材中《可持續發展》分為三個框題。第一框題“控制人口,提高素質”講述了我國的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第二框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講述了我國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引導學生全面瞭解我國環境的現狀,使之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第三框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講述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二、說學情

近年來,由於各種報道,學生了解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狀況,也懂得我國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通過各種方式和各種渠道的教育活動,中學生對我國人口、環境的現狀等也有所瞭解。但在認識方法上也有偏激、片面、非理性的問題。本單元力圖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國情、國策教育,引導學生全面地瞭解我國的基本國情,瞭解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策,懂得制定這些國策的依據,進而引導學生積極支援國家的各項政策,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 說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同計劃生育政策。

知識目標:我國人口的基本國情和我國的基本國策——計劃生育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能力目標:資料分析的方法,學習預測的方法,分析問題能力培養

四、說重、難點

重點是我國人口問題的現狀和計劃生育政策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人口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社會的發展。

五、說教法

我們的思品課思想性、時代性、開放性強,學生難學,教師難教。基於本框題的特點,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收集有關圖片,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直觀教學,將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和具體化。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六、說學法

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與評價、分析與歸納、自主與探究、總結與反思。

七、說教學過程

1、用視訊匯入

播放小品《超生游擊隊》片段(宋丹丹回憶剛結婚時的幸福和現在奔波不定的生活的一段)

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主題

2、通過圖片和數字讓學生對我國人口問題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數字使學生更加清晰認識到我國人口現狀

3、通過一系列的資料,使學生掌握我國的人口狀況的特點

4、通過活動進一步感受我國人口壓力

5、宣傳和了解計劃生育政策。在講課時也可以解釋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的含義

6、課堂小結、練習鞏固知識。

八、說板書

板書主要是一個線索,便於導學,便於理清思路。

說課稿 篇4

《數星星的孩子》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四冊第五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冊一共佈置了14篇講讀課文,它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憑藉,在低年級要通過講讀課文反覆不時地指導同學朗讀,初步掌握閱讀的方法,培養閱讀習慣,以便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低年級的講讀課文區別於中高年級。應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字詞教學,字詞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要充沛利用同學已有的識字基礎和識字能力引導同學自身讀準字音、分析字形、聯絡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詞義。

2、重視朗讀的訓練,強調朗讀是最重要的閱讀手段。課堂上要拿出充分的時間指導同學朗讀,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甚至要熟讀成誦。

3、重視教學上的直觀形象,因為低年級的課文圖文並茂。小同學的形象思維佔優勢。

4、指導思想上遵循以學為主,重感情悟理解,重引導廢注入的教學原則。

《數星星的孩子》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張衡小時候坐在院子裡數星星的事情,是一篇向同學滲透愛科學思想的好教材。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和同學年齡特點的認識,認為本篇課文的教學要求是:

(1)學會12個,生字和用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張衡是古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他從小愛觀察、善於觀察。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張衡是怎樣數星星的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是理解爺爺講的有關天文知識。

教學佈置:2課時。

下面談談第一課時的優秀教案:

一、設疑匯入,激發興趣

匯入新課:在晴朗的夜空,天空中的星星一閃一閃的特別美麗。大約在1800年以前,有一個像我們這麼大的小朋友特別愛數星星,你們想知道他的故事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藉助拼音把課文讀準讀通,初步瞭解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從而整體感知課文,是對二年級閱讀的基本要求。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1.要求同學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準讀通順。

2.檢查生字讀音,對容易讀錯的字詞,包括多音字,要重點強調。、

3.標自然段。

4.指名逐段讀課文,並考慮:這個數星星的孩於是誰?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熟讀成誦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這一段主賽講了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裡,張衡坐在院子裡,指著天空數星星。幽美的天空,可愛的小朋友,這是一幅多麼靜美的圖畫。這是同學朗讀訓練的最好著眼點。

首先我請同學自由讀這一段,想一想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麼?這樣設問,目的是讓同學自身讀書發現問題,培養主動探究的品質。

接著出示一幅星空夜景的圖,引導朗讀:藍藍的天空像碧玉盤,無數的星星像撤落在碧玉盤裡的珍珠,這是多麼美的景色,誰來讀一讀?靜美的畫面,抒情的話語,激起同學的情感,同學會自覺地讀起來。

此時此刻,雖然激起了同學的慾望,但同學不可能一下於就讀得聲情並茂,因此教師必需進一步引導。所以我再次渲染情景,配上音樂進行範讀。把同學帶到如詩如畫的境界:

一個小朋友坐在院子裡,靠著奶奶,仰起頭,指著天空數星星,一顆、二顆,無數的星星像撤落在碧玉里的珍珠,多麼幽靜的畫面,老師先給大家讀一讀好嗎?伴著輕柔的音樂,我拿起書:“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撤在碧玉盤裡。一個小朋友坐在院子裡靠著奶奶,仰起頭,指著天空數星星,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幽美的畫面,抒情的語言,輕柔的音樂,把課文內容一下子推到了同學的眼前。引起了他們的共鳴。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這兩段主要是奶奶和小張衡的對話,奶奶的慈祥,小張衡的專注執著溢於言表,教學時我採用以讀代講的方式,通過自由讀、指名讀、評價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達到深入理解,內化語言之目的。

首先指名同學讀奶奶的話,指導同學讀得緩慢一些,讀出疼愛小孫孫的語氣。接著問:小張衡是怎樣說的?自身讀一讀,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讓同學通過多讀書,自身去領悟內容,然後通過扮演角色引導同學有感情地讀小張衡的話。此處我這樣設計:小張衡的話你們讀懂了嗎?我當奶奶,你們當小張衡給奶奶講講道理好嗎?引導同學領悟小張衡觀察的仔細、準確,能看得清星星不是亂動,這是多麼了不起呀!自身再讀小張衡的話,引導同學讀出天真、肯定的語氣,最後分角色朗讀。以上教學環節通過創設情境,渲染點撥,充沛發揮了兒童的豐富想象力和善於表示自身的特點,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內化了語言。

3.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課文的第四、五自然段主要講了爺爺向張衡講述北斗星和北極星的知識以和小張衡用了一夜的時間觀察星星的事,這兩段是同學認識上的難點,我利用多媒體化籠統的語言描述為直觀的形象畫面來化解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自由讀第一段,想想爺爺說了什麼?

(2)指名讀爺爺說的話。通過這兩步讓同學從總體上知道爺爺在向小張衡講天文知識。

(3)爺爺講了哪些天文知識,讓同學邊讀邊標出有關講北斗星知識的句子

(4)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同學在滿是星斗的夜空圖上找出哪是北斗七星,哪是北極星,並詢問同學是怎樣找到的,這樣把同學的理解寓於讀書中,把同學的理解體現於看圖說圖中,引導同學動腦想,動眼看,動手畫。調動多種感官體現感悟語言文字的精妙。化解了難點。

(5)出示這樣一個練習:你看,那北斗星連起來像( ),叫( ),離他們不遠的地方,有顆星叫( ),總是繞著北斗星( )。

在此基礎上,引導同學學習第五自然段,首先問:爺爺說的是真的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讓同學讀書找出“果然”一詞,簡單的加以理解,接著問:小張衡是怎祥看的?讓同學標出張衡看星星的一句話。

然後用課件演示:北斗星繞著北極星慢慢地轉動的情景,並渲染:這個結果,可是小張衡花了一夜的功夫看到的,多麼有心的小朋友呀!該怎樣讀,通過演示、渲染、讀書,引導同學深刻地體會小張衡探索科學奧妙的精神,達到感張衡之所感,愛張衡之所愛,人文化一的效果。

四、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拓展認識,昇華感情最後一個自然段。

簡介張衡是漢朗著名的天文學家,學習這一段時,我用多媒體出示張衡的畫像,並出示了他發明的渾天儀、地動儀圖,進行簡單介紹,激發同學對張衡的敬佩之情,對同學進行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五、迴歸整體,課外延伸

教師最後總結:“同學們,小張衡從小善於觀察,善於發現,長大後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你們還想知道張衡的故事嗎?課後多讀書,就會知道的更多。”這樣就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