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合集八篇

說課稿2.37W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說課稿模板合集八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上午好!

我是8號選手,我來自#高階中學,我的名字是#,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第七單元的第19課《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說課,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導。

一、說教材

(一)、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教材在第3單元介紹了古代中國科技的輝煌。第四單元介紹世界近代科技成就,本課主要介紹了現代中國的科技成就。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有利於學生感受中國科技古代輝煌、近代落後、現代又取得很大成就這一重要歷程,因此本課在教材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學內容分析和課標要求:本課主要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學技術成就及作用。從核研究、航空技術、農業新品種研究、計算機應用、生物技術五方面介紹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

課標對這部分知識作了如下的要求: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的主要成績,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

根據以上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和課標要求,我將本課的三維目標確定如下: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識記建國後六十多年來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理解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論斷;探究科技的發展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新中國成立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成就的講述與分析過程中,掌握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在課堂討論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通過課外知識的探討,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

3、情感與價值態度: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感悟老一輩科學家奮發圖強的精神和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樹立為報效祖國而奮發學習的志向。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讓學生學會尊重科學,熱愛科學。

(四)教學重難點及依據

(1)、重點: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為: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科技成就。

(2)、難點:根據本課涉及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時間點多,以及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因此我確定本課的難點為:科技的發展與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作用,以及新中國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二、教法

學情分析:我們說只有瞭解了學情方可實現以學定教。本課的授課物件是高二學生,他們思想活躍,興趣廣泛,理性思維的能力有較大提高;在教學實際中,通過國中對這一歷史事件的學習也有一定的瞭解,但主要側重於史實的敘述而非理性的分析,並且高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沒有形成體系。

因此,本課主要採用創設情景、啟發式談話法和討論法。既符合學生的心理髮展特徵,也利於培養和提高其歷史思維能力。

三、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習方法,提高能力。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生成性。

四、教學設計與過程。

《新課匯入》

從時事熱點匯入, 以問題為什麼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中國?匯入新課。這樣有利於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激發學生興趣。

新課教學

在新課學習中我將第一子目分為三個環節,環節一,出示相應材料,教師學生共同總結出建國初期我國全力發展科技的原因,培養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環節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自主學習。採用列表法,對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教師輔助學生完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教給學生用表格對知識進行歸納的方法,掌握基礎和重點知識。設計表格還能引導學生形成歷史時間序的觀念。

環節三, 問題探究,突破難點 出示相應史料,探究,中國發展核武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以“ 20世紀70年代,仍然是在這塊文明廣闊的土地上,爆發了另一場震撼世界的“綠色革命”。過度到第二子目的學習,這一子目,先由教師簡要介紹雜交水稻的一個研究過程,在以材料引導學生得出袁隆平以及其雜交水稻對人類的重要貢獻。

最後一子目的學習,同樣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自主學習。採用列表法,對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最後,由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內容,共同完成本課最後一個重要內容:建國以來的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設計,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2

1、內容:欣賞廣東音樂、《賽龍奪錦》

2、教材分析:廣東音樂又稱粵曲,是廣受人們喜歡的民間樂種之一。流行於珠江三角洲一帶,己有百餘年 的發展歷史。它以人們熟知的粵曲小調為素材,內容多為生活中的情景,自然中的山川,河流、 其結構短小,曲調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本課欣賞的《賽龍奪錦》就取材於五月端午的賽龍舟。大家都知道在廣東端午節的賽龍舟是一個具有廣泛性和特色性的活動,它緊張、激烈的競賽場面常常令人激動不已歷歷在目。而在我們的家鄉順德不但民間龍舟賽開展得如火如荼,順 德龍舟隊還衝出了亞洲奪得了世界龍舟賽的冠軍。成為了家鄉人民的自豪與驕傲。《賽龍奪錦 》是一首帶引子和尾聲的單三部曲式結構的廣東音樂。全曲長4分51秒,描寫了賽龍舟前的緊張準備——賽龍舟時的你追我趕,團結進取——勝利後的歡騰喜悅,形象的描繪出了五月端午廣東民間龍舟競渡的熱鬧場面。

3、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通過欣賞廣東音樂《賽龍奪錦》感受樂曲的單三部曲式結構、知道樂曲表現了五月端午龍舟競渡的熱鬧場面。

(2)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同學們的自豪感、成就感、及團隊精神,感受廣東音樂之美,增進對可愛家鄉順德的熱愛之情。

4、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

a、感受樂曲的單三部曲式結構。

b、幫助並引導學生理解音樂的內容情感,培養其聆聽音樂的興趣和習慣。

5、教具: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6、教學方法:欣賞、傾聽

7、教學過程

A:記憶共鳴導課

演示龍的圖片,問學生,每年端午節時有一個什麼活動與龍有關。(賽龍舟)。再請大家一起來說一說以往看到的,聽到的賽龍舟。從而引出主題——欣賞廣東音樂《賽龍奪錦》。這一環節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利用了他們的好奇心和表現欲,一開始就使他們充當了主要角色,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並利用他們熟悉的賽龍舟在心中引起強 烈的共鳴,挖掘他們的生活記憶,產生通感,並在七嘴八舌中說出:

a. 賽龍舟時隊員由大鼓來指揮。當隊員聽到有力的節奏,就用力划船,奮力前進。

b. 賽龍舟用的是龍船,當時的場面熱鬧、歡騰。從而營造出一個輕鬆愉快的心理場,引起了學生聆聽音樂的興趣,抓住了教學的本質。

B:利用通感,指導學生聆聽音樂教師告訴學生賽龍舟開始了你們聽:(全曲欣賞一次)然後請學生自由說出聽後的感覺:非常熱鬧,有很多人,鼓聲振天,許多龍船在比賽??教師配以圖片充分肯定學生的分析,聽辨和想象。這一過程的設計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給了學生一個完整的感性體驗,由所聽引出所想, 充分調動了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再造想象與發散性思維,並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在學生中產生了一個積極參與,踴躍表現的心理場,提高了繼續欣賞音樂的興趣,為下一環節的展開營造了良好的軟環境。

C:分段欣賞,理解音樂,表現音樂。

⑴結合課件請學生聽賞引子與第一段,先聽引子然後問:這段音樂告訴了我們什麼。引導學生七嘴八舌的說出:大鼓發出聲音表示比賽就要開始了,鼓聲響亮有力。並一起來模仿(學生一邊模唱,一邊做打鼓的動作)2 1 3 5|6- - -|2 6 4 3|5- - -|咚------||接著引導學生欣賞引子和第一段,讓學生說出:①這一段鼓聲速度較慢,但很有節奏,就像平時踏步的口令:1、2、1,當龍舟隊員聽到有節奏的鼓聲後就會有節奏的用力划船,然後請學生再感受一下在江面上飛駛的龍舟。大家一邊唱一邊模仿划龍舟和打鼓的動作0·3 5·3 5·3 5 6 2 3|5- - -|??。 這一步驟的實施,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突出了重點分散了難點,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熟悉了曲調,形象理解了第一段音樂所表現的意境,瞭解了音樂元素的變化對音樂形象的直接影響,並形象的記憶了音樂,創設了情境,激發了情感,使下一個階段的學習水到渠成。

⑵教師問比賽開始後結果是怎樣的呢?請大家帶著問題欣賞第二段音樂。 a.龍舟在開始時行駛速度如何?

b.它們距離怎樣?

c.音樂的發展告訴了我們什麼?(學生聽音樂)聽後學生自由討論發言,

引導學生說出:a.有一隻龍舟隊員很團結,劃到前面了,後面的龍舟不甘落後用力往前追。b.如果隊員不團結龍舟就不能行駛,所以大家要團結在一起才能取得第一。

同時感受到這段音樂節奏與原來的相比給我們帶來了流暢,明快的感覺,表現出競賽者不甘落後,勇往直前的精神,並讓學生復聽一次且邊唱邊做動作:1 2 3 5 3 5 1 2 |1 2 1 2 3 5 3 5??感受音樂元素的變化,速度越來越快,力度越來越強,氣氛越來越緊張,

7 6 4 3 |5— — — |唱到這表示有一隊勝利了,比賽告一段落。 這一環節的設計,先從感觀上充分刺激了學生,併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發散性思維的空間,凸現了重點,解決了難點,讓學生在自然理解音樂的同時通過再造想象表現音樂,在感受樂曲的 同時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興趣和習慣。思賞結合在不知不覺中滲透了德育教育,讓學生明白了一個道理,“團結才能勝利”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體系。

⑶請學生設想一下獲勝後人們的心情會怎樣,情景如何,讓學生聽賞思考第三段,體會音樂元素變化帶來的不同感覺:勝利了,大家高興極了節奏更明快,流暢。曲調也熱情、高漲,並請學生設計一個勝利的動作隨音樂邊唱邊動。這一環節更加深入貫徹了本課的教育思想,充分利用了學生的通感,使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充分肯定自我,表現自我。

D:聽辨音樂,記憶廣東音樂的獨特風韻。

教師引語:我看了剛才的賽龍舟想到了我們順德的龍舟隊,他不但飛馳江河,還美名遠播,並且獲得世界龍舟賽的冠軍。從而引起學生強烈的自豪感。接著聽賞4首樂曲片段。

8、小結:今天我們欣賞了優美的廣東音樂《賽龍奪錦》,其實我們廣東還有許多優秀的曲目,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的自豪感,巧妙地記憶了廣東音樂優美而富有特色的個性,深刻記憶了《賽龍奪錦》的主旋律、在動、 靜結合中引起了學生繼續學習,欣賞廣東音樂的強烈興趣。

說課稿 篇3

投資理財的選擇政治說課稿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投資理財的選擇》。下面我準備從課程標準、對教材的分析、方法與手段、教學過程等方面具體闡述,希望各位老師給予我指導。

一、說課程標準

《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課程要立足於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於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課程模組。基於新課程、新理念、新生活的提煉和總結,我構造了“發現生活、體驗和感受生活、參與生活”為核心元素的生活主題式教學模式,即從生活中來,在生活中進行,回到生活中去三部分。

《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對本課的基本要求是:解析銀行存貸行為,比較商業保險、債券、股票的異同,解釋利潤、利息、股息等回報形式,說明不同的投資行為。

二、說對教材的分析

1、本課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是《經濟生活》第二單元第六課的內容。經過上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到企業是現代社會創造社會財富的主要場所。眾所周知,企業的設立,經營和發展需要資金,這些資金從哪裡來?這就涉及企業的融資問題。對於資金需求者來說,是融資;對於資金提供者來說,則是投資理財。融資與投資理財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融資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而現代家庭一般都會有一些投資理財行為,學生對此也多多少少有所耳聞。因此,本課教材從融資的另一面———投資理財入手,向學生介紹有關個人投資理財的方式和做法,讓學生逐步瞭解儲蓄存款、股票、債券、保險等常見的理財手段,增強學生經濟意識。因此這一課是第二單元的落腳點和歸宿,具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確立依據:堅持以《課程標準》為準繩,結合高一學生的生活經驗,特制定具體目標如下:

①知識目標:瞭解四種投資理財方式的基礎知識;

②能力目標:比較四種投資方式的異同的分析能力和如何合理投資理財的實踐能力。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發展,增強投資意識、風險意識,和正確的理財觀念。

3、教學重點:掌握四種投資理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確立依據:這是本課的落腳點。學習理論是為了指導實踐,讓同學們通過獲得基礎知識,把課堂還給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他們能夠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

教學難點:區分股票與債券的基本特徵和不同。

確立依據:高一的學生對股票和債券的瞭解較少,二者不易區別,所以將其設計為難點。

三、說方法與手段

1、教法:啟發教學法、探究教學法

第一步:發現生活———————即生活連結,發現問題

第二步:感受生活—————即討論探究,建構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第三步:參與生活—————即學會運用,能力提升,情感昇華,將理論應用於實踐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滲透著直觀演示法、集體討論法、講授法等。

確立依據:建構主義課程觀強調教學要立足於學生,立足生活,構築多維互動的教學方法。考慮到這部分知識學生有一定的感性經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通過以上教學方法,教師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情景中,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生活的強烈願望,有助於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情感、價值觀得到真正陶冶。

2、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總結歸納法

確立依據:建構主義學習觀強呼叫真實的情節展現問題,營造問題解決的環境,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啟動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通過自主探究切入並豐富學生生活經驗,使學生做到會探究,想方設法去探究。通過步步落實,使學生總結出深層次的學習體驗,自主構建知識結構,從而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一)發現生活,從生活中來

匯入新課:教師展示材料:我家住遼寧盤錦,是五口之家,上有公公、婆婆,下有一個五歲小孩,現有住房,汽車。最近我們盤山老區改造動遷,我家有一處老房動遷,給了10萬元。我和老公商量,把這些錢拿出來,去投資增值。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大家幫我出出主意,我投資什麼好呢?

設計意圖:按照新課程的三貼近原則,從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匯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為後面的教學作鋪墊。

過渡:大家知道的投資方式還真不少,在這些投資方式當中,我們重點學習在我們生活中老百姓經常用的幾種投資方式,而且我也想在這四方面有些想法。(師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在學生髮現生活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進行第二步,即感受和體驗生活,即討論探究,建構知識。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二)感受生活,在生活中進行

教學過程:

我把學生分成四組:一組幫我看儲蓄存款,一組幫我看股票,一組幫我看債券,一組幫我看保險。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四種投資方式的學習興趣,並分成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交流和探究的習慣和提取資訊的能力,符合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

1、關於存款儲蓄設計如下問題:

①存款儲蓄我們大家並不陌生,那麼存款儲蓄的形式分幾種?

②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都到哪去儲蓄?

③商業銀行的業務是什麼?

④存款儲蓄是否有風險?

通過第一個問題,讓學生了解活期和定期儲蓄的特點,接著提出我想進行一部分儲蓄應到哪裡去存款,進而帶出第二個問題,有關儲蓄機構的相關知識,特別是商業銀行,進而帶出商業銀行的業務除了辦理存款之外還辦理哪些業務?進而帶出銀行的利潤、利息、利率的相關知識。最後提出存款儲蓄是否有風險。讓學生分析,並總結,存款儲蓄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有存款貶值和定期提前支取損失利息的風險。但總的來說,它方便,安全,可以說是最便捷的投資。

設計意圖:把本就簡單的知識更加簡單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銜接,讓知識通俗易懂,在合作交流中把存款儲蓄的知識系統化,明朗化。

過渡:除了存款,我還想買點股票,但又怕賠了,大家對股票的知識又瞭解多少呢?我們共同來探討一下。

2、關於股票設計如下問題:①股票是誰發行的?

②股票怎麼會賺錢呢?

③聽說股票有風險,它的風險又在哪裡呢?

通過第一個提問,指出並不是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都能上市交易,在經國家證券管理部門審批同意後,股票可以在證券市場上流通買賣,那它怎麼會賺錢呢,進而帶出第二個問題,也進一步探究出股票投資有很大的風險,它是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方式。得出結論,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購買股票一定要注意其風險性,有經驗的可多買點,沒有經驗的要慎重投資。

設計意圖:股票的知識相對來說較難,同學們對其實質瞭解較少,所以通過設計精細的問題,把股票的知識深入淺出地帶出來,使難的問題簡單化,使學生不枯燥。

過渡:聽說債券也能賺錢,我也想買點。

3、關於債券設計如下問題:

①債券有幾種?

②購買債券買哪個好呢?

③投資債券我們要考慮哪兩個因素呢?

④我是股票多買些還是債券多買一些?

通過第一個問題,使學生了解債券的種類及發行主體,在此基礎上提出第二個問題,這三種債券如果要的話,買哪個好呢?和學生探究三種債券的特點,進而提出第三個問,得出我們投資債券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的兩個因素,即安全性和收益性。(多媒體展示安全性與收益的排比圖)。通過對比進而和學生聯絡剛才學習的股票的知識,提出第四個問,我是多買些股票還是多買些債券?從風險與收益兩個角度對學生進行指導點撥,得出結論。(多媒體展示股票

與債券的區別)

設計意圖:通過層層探究與剖析,以及用表格直觀地對債券、股票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比較順利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在突破難點的時候,我十分注意預設與生成關係的處理。在這裡注意學生的認識是否全面、合理,我要適時的進行指導點撥,認識有誤的地方做好充足準備,讓課堂有所生成,如果對股票和債券不能準確認識,要給予恰當的指導。

過渡:有同事也向我建議,讓我再買些保險。他和我講,前不久家裡被盜了,正當他著急上火的時候,他想起了他曾經買過財產保險,他找到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經過調查核實後,給予了他賠償,使這位老師的損失減少了一大半。那大家對於保險又瞭解多少呢?

4、關於保險設計如下問題:

①保險有幾種?

②買商業保險有什麼好處?

通過第一個問題,使學生了解保險的種類,以及訂立保險合同要堅持哪些原則,進而使學生認識到購買商業保險有什麼樣的好處,使同學們對保險有一個更正確的認識,是規避風險的一種投資方式。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的例項,讓學生在現有認識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對保險的認識進一步加深,而且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符合新課程理念。

小結:有一個理論“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而是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這是分散風險,這也是趨利避害的手段。他充分地告訴我們,在投資理財的時候我們要注意投資的多元化、安全性、收益性。而且要從個人實際出發,量力而行。

設計意圖:只所以在這裡設計一個小結,是讓學生在學完四種投資方式之後,在理性層面有一個提升,即培養他們歸納概括的能力,也使學生樹立了全域性意識,對四種投資方式有了一個全方位的理解與認識,進而提高他們準確判斷的能力。

過渡:經過第二步的探究討論,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增強了同學們體驗和感受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構建了科學的知識體系。在些基礎上,我繼續引導學生將理性認識回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分析實際問題,也就是教學的第三步,即參與生活,學會運用,提升能力,昇華情感。

(三)參與生活,回到生活中去

設計探究:通過學習,我發現每一種投資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和我老公在投資上討論了一番,可我倆的意見不統一,結果形成了兩種投資方案,我想請大家點評一下。(多媒體展示兩種方案)引導學生說出理由。

設計意圖:新課程要求我們政治課教學要從生活中來、在生活中進行、回到生活中去這一理念,所以本著這一理念,我將本課在生活中生成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指導實踐,這也符合認識的規律。引導學生說出理由的過程中,學生一定會帶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一步促進知識的生成,即複習了知識,又形成了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熱愛生活的人生態度。在這裡教師要注意不做硬性評價,哪一種觀點對,哪一種觀點不對,給學生以開放的回答,必要時給予一定的指導即可。

作業:根據自己家庭的經濟狀況和實際情況,幫父母設計一份投資理財的方案。

設計意圖:作為新時代的政治教師,要注意不要把作業作為單純的課堂教學內容的反饋,而應注意結合實際中由課內向課外延伸。以開放式作業為媒介,拓寬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努力使每一次作業對學生都是一次教育,從而提高學生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五、教學回顧:

我在本課教學的過程中,本著新課程中提出的“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以生活邏輯為主軸,以“發現生活、體驗和感受生活、參與生活”為核心,做到從生活中來,在生活中進行和最後回到生活中去為主線,體現了認識的基本規律,也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接近學生生活經驗,避免了政治課一言堂、滿堂灌,枯燥無味,自我感覺這節課的教學能被學生接受。

板書設計:第六課投資理財的選擇

1存款儲蓄2股票3債券4保險

結束語: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堂新基礎教育的好課起碼要達到:有意義,學生來課堂之前和之後是不是有了變化;有效率,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有事情幹,整個課堂是充實的;有生成性,這節課不完全是預設的,而是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能力的投入;常態性,平平常常,實實在在。這是我想要追求的境界。但我深知我還離他實在太遠太遠,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我要努力探究新課程理念,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努力爭做一名優秀的政治教師。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四章《人體內的物質運輸》。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引領、教學流程等四大方面來說。

一、教材內容分析

(一)教學內容及地位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是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四章的內容。這章的內容在七年級下冊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與第2章、3章、5章的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絡,與此同時本章內容還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所以,這節複習課就是針對鞏固學過的基礎知識和運用已學的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而設計的。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些關於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知識,理解人體內物質的運輸必須要依靠血液迴圈來完成,也知道血液迴圈系統包括心臟、血管和血液三部分。但是血液、血管和心臟都具有各自的結構和生理功能,是相對獨立的知識點,可它們卻共同構成了整個血液迴圈系統,這一點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本節課就是把這些知識綜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識點穿起來,通過複習讓學生對血液迴圈系統形成一個完整的、清晰的認識。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情分析,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理解心臟的結構及功能和輸血原則。

能力目標:

能區別三種血管並描述血液迴圈的途徑。

情感目標:

通過聯絡生活實際,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做到學以致用。

(四)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並描述血液迴圈的途徑。

(五)課前準備

教師:1.收集相關的素材。

2.製作多媒體的課件

學生:複習鞏固已學過的有關血液迴圈系統的知識

二、教學方法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章內容,在教學中我以鞏固舊知引入複習課,再通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回憶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血管,心臟的結構和功能,血液迴圈的途徑和意義,最後通過習題鞏固知識,從而解決本章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並達到讓學生對血液迴圈系統有一個清晰、完整的認識的目的。

三、學法引領

學生已具有了一些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的基本知識,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選用的學法指導是分析法、遷移法。

四、教學流程

1、課的匯入

在前面的幾節課中,我們一起復習了《人體的營養和呼吸》,那麼人體攝入的這些營養物質和氧氣最終是為誰提供的呢?那麼它們又是怎樣到達組織和細胞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複習《第四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通過這樣的設計,引導學生在回憶舊知識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共同參與到本課中來。

2、知識重現。

引導學生首先梳理本章的知識脈絡,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本課。

(一)、獨學

請大家在練習本上,以知識網路框架的形式,快速的自主梳理本章知識點,並識記。

給學生獨立梳理知識的時間,不做任何回答,增強學生對本課知識點的強化,並以知識框架的形式梳理知識點。

(二)、對學

小對子互相交流,查缺補漏。交流時要認真,你認為哪些知識比較難記。(並找學生代表上臺講解疑難點)

通過小對子交流活動,調動學生的一幫一互助學習熱情,互相查缺補漏知識點並解決疑難點。

(三)、自我檢測(略)

通過檢測試題,鍛鍊並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群學

鞏固運用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掌握的知識合作完成大螢幕中給出的生活案例)並找學生代表展示。

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小組合作共同分析並解決案例中的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五)、拓展提升

要求:

1、請各小組聯絡生活實際,運用本章知識, 至少再創編三道小題,並做好答案。

2、在展示時,要說清問題是依據哪一部分確定的?請哪位同學來回答?

通過拓展提升學生對本章知識的理解及聯絡生活創編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後,帶領學生課堂小結,在心臟提供的動力下,血液在血管和心臟中永不停息的迴圈流動著,為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送來氧氣和營養物質,並帶走了細胞產生的廢物,從而實驗了物質的迴圈。

這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歌曲《銀盃》是一首流傳在鄂爾多斯草原上的一首短調民歌。歌曲為C大調,四四拍。曲調婉轉、流暢、動聽。歌中滲透了蒙古族的樸實豪爽又透射出蒙古人開闊的胸襟。每當節日聚會、招待賓客的時候,主人便會在飲宴的過程中載歌載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對賓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詞多為珍重、尊老愛幼、提倡團結的格言警句。 教材編排的意圖是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我國的多民族音樂文化,知道蒙古族是祖國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樂於主動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喜歡蒙古族音樂。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的把握,我把本課教學目標確立為1、知道蒙古族是祖國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樂於主動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歡蒙古族音樂。

2、學唱蒙古族祝酒歌《銀盃》,有情感的演唱。

3、體驗蒙古族的歌曲風格,學習蒙古民歌的長調和短調。: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重難點:把短調的含義貫穿教學過程中,從而瞭解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引導學生唱出蒙古歌曲的風格特點。

二、說教法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老師在教學中只是協助學習活動的助手,讓學生在創作的活動中學習。”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力求將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和參與音樂活動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在多聽、多唱、多想、多做、多動的環境中學習這首歌曲。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上以激趣誘導、體驗學習、情境練習等方法,體驗蒙古的民族音樂、舞蹈及有關風土人情,感受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學習和繼承蒙古族民族民間音樂文化藝術,拓寬學習的視野。並能進行一些創新,培養學生即興創造的能力。養成共同參與群體意識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

三、說教學過程

(一)興趣匯入

讓學生感受“美”,上課一開始,就演奏了《牧民新歌》的引子和慢板,激發學生的興趣,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一些蒙古族風土人情的圖片,介紹馬頭琴的相關知識以及聲音片段,讓學生在觀看中激發學習本課的興趣,潛移默化地接受了與本課學習有關的文化,同時也建立起學生與我的人際交往關係,為課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漫談蒙古族,然後播放多媒體,是學生進一步瞭解這個民族,拓展學生的知識。

(二)聆聽歌曲

新課程標準提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教學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是使學生學會聽。引導學生養成聆聽的習慣,逐步擁有音樂的耳朵,是我們音樂老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我為學習歌曲設計了聆聽歌曲、體驗感受的環節,分為:

1、初聽全曲,整體感知。使學生從歌詞和音調兩方面來感受歌曲的特點。

2、再次聆聽,視唱簡譜

3、深入聆聽,體會情感。

(三)學唱歌曲

節奏練習,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把握節奏,我用合唱指揮圖示讓學生進行練習 ,以加強學生對節奏的掌控。視唱歌譜,為了能唱準旋律,我特意用音節韻律操來練習學生對音準的把握。解讀歌詞, 把歌詞帶入歌譜中試著演唱模唱歌曲 ,最後完整的演唱歌曲《銀盃》。

(三)課堂拓展,欣賞不同版本的《銀盃》。使學生再次獲得審美體驗,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薰陶

四、說教學效果

六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的關係,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如何調動學生的興趣?首先在上課伊始,我帶著學生一起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感和陌生感,在歡快、輕鬆的音樂中自然而然的溶入到蒙古族音樂的氛圍中來,在“同時又增強了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識。結尾用視訊、分組合唱、不同版本的欣賞,在初步感受音樂的基礎上,通過影片、感知的方式再現蒙古族人民載歌載舞歡迎客人的熱鬧場面,增強音樂表現力,激起對其音樂文化的喜愛之情,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總之,通過這一節課,我希望學生帶走的不僅僅是一首歌曲,還有美的感受和潛移默化中獲得的終身學習音樂所必須的感受、分析音樂作品的能力。 當然,由於本人的教學經驗不足,本節課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評委及同仁們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暢自然語言為基調,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知道課本上的點滴動物、植物,在學生腦海中要形成廣而深,並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難度的,因此必須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研究”的機會,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廣博的海底世界。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通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瞭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通過多樣化的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祕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1、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⑴情境的創設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在廣闊的海洋裡生活繁衍著無數的生物,神祕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讚歎。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字產生撞擊,使兒童既有經驗與文字產生衝突,尋找到孩子心跳與文字心跳的合拍點,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

⑵角色的轉換《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學中,課始情境的創設,教師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探究內容進行探究;當學生就“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⑶資源的拓展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真實世界的際遇中學習,與現實對話,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到社會上去觀察、調查、訪問。例如要求學生課外查詢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如課外書籍、圖書館、網路等途徑獲得資訊。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大世界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調整,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樑,為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為課本知識的運用提供實踐的平臺。例如在教學中播放海底世界的錄影、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等。

二、挖掘內涵,注重人文性語文學科具有積澱豐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學生生命價值、尊重學生文化及其多樣性,是國小語文課程的應有之義。語文教學必須實現學科順應學生,必須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生命的本性,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保持和加強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字中的人文性通過放錄影,把藍色的海水、凶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優美音樂的解說詞,學生們彷彿置身於美麗神奇、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畫出一幅幅美麗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等的重點研讀。

⑵體現課堂交流中的人文性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⑶滲透課堂作業中的人文性現代閱讀教學觀需要我們以生活的理念構建起語文教學大課堂。在教學中,我們要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如:“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象,請你寫一寫。”“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課外查尋、蒐集相關的資料,你自己來寫寫《海底世界》。”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三、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1、個性化地體味語言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為依託,分析語言現象,在字、詞、句、篇的聯絡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生對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強化個性體驗。

2、多樣化地語言表達語文課是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臺,所以要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地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多樣化的表達,開闊學生的視野。例如學生對“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彙報時,有的直接摘錄了書上描寫的原句來表達,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幾個關鍵詞語,有的用圖片等,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等綜合實踐能力。

三、設計思路根據文字的特點、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以及設計理念,本節課教學思路為: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創設情境觀察,交流對話↓↓引導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導表達讀 說 寫 評↓↓引導拓展蒐集、處理資訊

四、教學程式(一)創設情境,激起探究興趣1、假期裡,有些同學跟著爸爸媽媽遊覽過大海,欣賞了美麗的海水,海灘,不過,你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現在,讓老師帶著你們一起乘潛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兒的奇異景色。(出示錄影,並配樂朗讀)2、你知道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嗎?

主 要 特 徵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設計意圖:通過錄像展示海底世界的奇異景色,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對海底世界的瞭解,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對具體情境的體驗、領悟更深,認知和情感發展更協調。情境的實質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動地活動其中的環境。這種充滿美感和智慧的氛圍,與兒童的情感、心理會發生共鳴而契合。它所關注的是兒童內心的自由、愉悅、釋放、本真,追求的是兒童在課堂中的快樂生活。)(二)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特點1、自由讀課文第2~6自然段,填寫表格。

2、小組交流,師巡迴指導。3、呈現探究成果。(出示一份中等學生的填寫表格)體味句子。(隨機出示句子)

①“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②“海面上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依然很寧靜。”(“依然”是什麼意思?用一個近義詞表示,用這樣近義詞替換的方式,讓學生從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當海面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卻同原來一樣寧靜。)③海底有光嗎?回答這一問題時教師讀有關“光點”的句子,讓學生從中找出重點詞“卻”,然後展開討論:“卻”在這句話中起什麼作用?經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卻”在句中有轉折連線的作用,說明黑中有亮。④“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a、什麼是“竊竊私語”?b、聽錄音,聽一聽海底世界動物的竊竊私語。c、作者這樣描寫有什麼好處?d、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說一說。e、海底的動物只有這幾種聲音嗎?省略號在這裡表示什麼?f、“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還會發出警報。”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⑤“海底的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有三萬多種,它們各有各的活動方法。” a、“已經知道”這四個字說明了什麼?b、出示填空練習。________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________每小時能________,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快。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________自己不動,能________做免費的長途旅行。c、填空後指讀句子,體會作者用了哪些表現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⑥課文怎樣介紹海底植物色彩的?指讀有關句子,找出其中的連線詞語。⑦“陸地上蘊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屬。” 課文中描寫植物和礦產的時候,為什麼只寫這幾種?(設計意圖:以問題引導探究,讓學生在資訊重組、比較分析、多向開放、合理想象、自由質疑的提問和情境中探究,為學生提供一個更開闊的、更活躍的探究平臺。問題的解決,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又能激起學生進一步深入閱讀、不斷鑽研,在良性迴圈中,最終形成積極探究的心理傾向。)隨機點評:你是怎麼理解的?能說一說嗎?你還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真能幹!你和作者一樣會觀察、會分析!他是讀中有所發現的,你也能來有感情地讀一讀嗎?(朗讀指導)你認為奇異在哪裡?他提供的材料有什麼不足?鼓勵多種表達:還有與這份不一樣的嗎?再交流。

疏理學法:引導學生歸納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1)思——問題。

(2)畫——重點句。

(3)找——重點詞語。

(4)說——自己對內容的理解、感受。(設計意圖:自由寬鬆的語文課堂才會激起學生智慧的波瀾。我們老師要允許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腦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達,獲得自我滿足。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思維自由馳騁縱橫,充分展示了學生對文字的獨特理解。在這兒,老師再也不是傳統定義中的傳道授業解惑的人了,更像一個專業的主持人。)

三、引導表達

1、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2、展開想象,練習說話、寫話。(1)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表現在哪些地方?你能用“有的……有的……還有的”或“有……有……還有”來說一說嗎?(2)仿寫一段話: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像,請你寫一寫。(3)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瞭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麗多彩,景色如此奇異,物產如此豐富。想象一下,假如你來到海底,你要做些什麼?(設計意圖:活動是學生的潛能得以生髮、表現的基礎。學生有活動的時空、有選擇的權利、有展示的舞臺、就有了更多感知、觀察、思考和探索的機遇,就有了更多表達情感的平臺。在這兒,通過展開讀、說、寫、評等活動,充分地表達了學生從文字中體驗到的情感。)

四、拓展整合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課外查尋、蒐集相關的資料,請你來寫一寫《海底世界》。(設計意圖:結合學生從探究學習中獲得的情感體驗的程度,通過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機延伸,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延伸整合,引領其向更遠更廣闊的境界提升,為學生開啟更多現實生活世界的窗戶,拓寬學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課外閱讀、社會調查、民間採風,就是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深入的體驗感悟,從而建構起良好的語文背景。) 附:板書設計 海底世界 景色奇異 物產豐富黑中有亮(黑暗—光點) 動物 各有各的 植物 多彩多樣靜中有聲(寧靜—竊竊私語) 礦物 多種多樣(設計意圖: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亮點”進行板書,使整節課亂中有序,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字的重點,起到引領作用。同時,隨機板書也作為一種肯定學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進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熱情。)

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春風》,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春風》是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講讀課。該單元以“斑斕春色”為主題展開。

《春 風》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主要寫了北方春風的豪邁、雄健、剛勁、粗獷之美,表達了作者對北方春風的敬意。

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是:

1、動詞的妙用、短促的句 式、排比、反問,使語言富於變化讀來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

2、採用了對比烘托和欲揚先抑的寫法,突出了北方春風的陽剛之美。

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掌握文中出現的生字詞。

2、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裡行間的感情。

3、品析精彩的詞句,瞭解短句的特點及其表現力。

4、學習文中對比襯托和欲揚先抑手法。

【教學重點】

1、品析精彩的詞句,瞭解短句的特點及其表現力

2、理解作者感情,領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學難點】

學習文中對比襯托和欲揚先抑手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

1、對比閱讀教學法:與江南的春風展開比較閱讀,分析北方春風的特色。

2、討論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組織學生在討論、回答中學習本課。

3、引導啟發法:教師引導,適當啟發學生解決問題,點到為止。

4、朗讀指導法:通過對重點句、段的朗讀指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以上多種教學方法的設想,要針對學生實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機結合,靈活運用,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一)匯入新課

我設計的導語是:我們剛剛學習了朱自清的《春》,江南的春風在朱自清筆下是溫暖、和煦、清新、悅耳的。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林斤瀾所寫的北方的《春風》,看一看南國的春風和北國的春風有哪些不同?作者是如何來寫北國的春風的?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呢?

此導語以懸念激發式匯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探求慾望。

(二)、讀一讀

這一環節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在學生朗讀課文前提出這樣的要求:

1、邊讀邊畫出生字詞,利用工具書自行解決,對課文內有疑問地方,先在小組內解決,解決不了的說出來,在班上共同探究。

2、你感覺作者對北方春風的感情是怎樣的。是討厭、還是喜愛?

本課的春風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3、找出文中具體描寫北方春風的段落,反覆朗讀並畫出其中富有表現力的詞句。

教育專家指出,語文課堂應響起朗朗的讀書聲,因此我設計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在掃除文字障礙的基礎上,欣賞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感悟課文內容,在吟讀中有美的享受.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能力。 這一環節以學生自主勾、畫、圈、點、吟誦、朗讀為主要學習方式。

(三)、議一議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就很有必要讓他們勾畫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歡或認為寫得很精彩的語句或段落,並談一談讀後的感受。

先讓學生齊讀6、7、8段,然後討論下邊的幾個問題:

1、作者是怎樣來表現北方的春風的特點的?勾畫出你最喜歡的

直接描寫春風的句子並進行賞析,體會一下北國的春風有什麼特點? 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合,運用對比(第9、10段)襯托(第6、7段)的手法“一夜之間,春風??如無數針扎”用響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對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準確的詞語,展現了北方春風雄健、巨集大、粗獷、蒼勁的、難以遏制的氣勢

2、象聲詞的運用“轟的一聲”,“嘎的一聲”,“格拉拉”有什麼作用?

渲染了氛圍,使北方春風的氣勢更加有聲有色。

(引導學生體會北方春風的巨大威力、氣勢,欣賞這種並不優雅,並不柔婉的、粗獷的美。)

此環節採用讀、賞、析、說相結合的方式,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體會,有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審美能力;有利全體學生的參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說是由扶到放的過程,這樣也落實了教學重點及難點。答案在學生合作探究交流之後,老師歸納明確,用幻燈片的形式展示。

(四)、比一比

有比較才有鑑別,才有深刻的理解,北師大教材及本課的主要特點就是比較,所以我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深一步理解的基礎上設計這一環節,目的是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比較能力。同時為進行下一環節打下基礎。

我打算指定幾個學生分別讀課文3、4、9、10段。然後比較江南的春風與北方的春風有什麼不同?並說一說更喜歡哪種春風?為什麼?

這一環節先讓學習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見解,然後,每小組推薦一個人,在班上說說自己小組的主要觀點。最後老師歸納,以幻燈片的形式明確。

江南的春風:溫暖、柔情 猶如多情的小姑娘

北方的春風:粗獷、剛勁 猶如豪放的男子漢

(五)、想一想

1、讓學生縱觀全文,作者對北方春風是喜愛的、讚揚的,可課文前兩段為什麼寫對北方春風的厭惡情感呢?又為什麼寫江南春風?

說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六年級下冊第4課《畫扇面》。我通過對教材的認真鑽研與解讀,擬定了如下教學步驟。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畫扇面》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美術六年級下冊第4課的內容。本課為造型表現領域的學習內容。本課以學生熟知的扇子藝術作為課程資源,把中國古代傳統的扇面工藝美術精華作為教學內容。通過欣賞,製作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扇面文化知識,掌握運用水墨形式創作扇面畫的方法。這一教學內容是以前面兩個學段中學習的水墨繪畫方法為基礎所進行的綜合運用。學習具有中國傳統扇面藝術形式作品——扇面畫創作方法的教學活動,是對以前學段中水墨畫知識分類學習的延續性總結。

2.學情分析:

水墨畫教學是國小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學生了解和繼承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精神的重要方式。通過在以前幾個學段中對以下幾個課題《水墨遊戲》《鳥語花香》《畫山水畫》《畫水墨動物》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一些國畫方面的知識儲備,掌握了一定的筆墨技巧和構圖佈局的方法,並能夠創作一些簡單的中國畫作品。設計這一課題就是讓學生在國小最後一個學段中運用所學過的知識,與有趣的扇面畫工藝設計教學活動結合,綜合運用各種技能創作完整的國畫作品。感悟國畫的魅力和扇面藝術的實用性與裝飾性價值。

3.教學目標與重難點分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中國畫的相關知識、技法與特點。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按照繪畫——詩文——書法——鈴印的順序完成扇面畫。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繪畫與詩文、書法、印章和諧統一地表達作者的情感,增進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

1、對扇面畫的表現形式,繪畫題材、作用的瞭解。

2、掌握完成扇面畫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將中國傳統藝術中的詩文、書法、繪畫、印章有機地組合在扇面這一載體上。

根據教學需要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教師準備各種有扇面畫的扇子和獨幅的扇面畫作品(圓形,芭蕉形、摺疊形)及圖片資料,教師自制的扇面作品。多媒體課件,中國畫繪畫工具和材料。學生蒐集的各種扇子,中國畫繪畫工具和材料。

三、說教學流程

為能夠使學生在視、聽、說、做、思等學習行為的環節中能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以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把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為四個環節,既:激趣匯入,啟發思考——欣賞作品,理解知識——學習技能,創作體驗——展示作品,交流評價。

(一)激趣匯入,啟發思考

《美術課程標準》中提出:“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應將美術課程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在一起。”本課開始的匯入階段我設計了一個有趣的教學情景。老師手持一把摺扇,瀟灑甩開扇子。在講臺上來回走動吟誦古詩:“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老師用頗具情趣的表演激起學生的興趣,並跟著老師朗誦古詩。讓一位學生到前臺體驗一下持扇吟詩的感受。這時提出問題:思考手中沒有扇子吟詩和持有扇子吟詩會有什麼不同?說說扇子此時的作用是什麼。通過對比思考總結出扇子不僅僅是納涼工具,而且是一種極具裝飾性的藝術作品。老師展示手中的扇子,讓學生觀察這把扇子與普通的扇子有什麼區別。引導學生欣賞扇子上的繪畫作品,匯入本課課題。

(二)欣賞作品,理解知識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欣賞一些扇面作品,瞭解有關扇面文化發展的知識,扇面的各種形式和體會扇面的實用價值與工藝裝飾的藝術價值。

先讓學生思考:在哪些情景中見過執扇人物形象,分析扇子在不同形象人物手中起的作用?見過哪些用扇子形狀做的裝飾物品?電影電視,古代繪畫,舞蹈表演,休閒娛樂,居室裝飾,掛飾圖案……課件展示不同情景中持扇人物的形象和扇面在生活中廣泛應用的現象。通過這一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扇子在不同環境下的廣泛應用和對烘托環境和人物形象的作用。總結:基本功能—納涼,附加功能—裝飾。進一步提出問題:你見過哪些形式的扇子?介紹扇子的分類(從樣式和材質方面的不同分類)和扇面畫形式的分類(團扇和摺扇)。

古代的文人,藝術家往往在扇面上畫畫、寫字,既起到美化,裝飾的作用,又可以抒發自己的情感。課件展示:《洛神賦》顧愷之 (東晉)、《簪花仕女圖》周昉(唐)、《瑤宮秋扇圖》任熊(清)三幅圖講述我國扇文化的淵源。講述《題扇橋》的故事。提問:為什麼開始扇子賣不出去,而被王羲之題過字的扇子卻能高價買出?說明扇面被賦予一定的書法字跡或畫面,就具有了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如此設計是為創設有趣的故事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理解扇面畫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

(三)學習技能,創作體驗

這一階段首先讓學生欣賞名家作品,對作品進行分析,分析作品的構圖佈局的方式。分析課本上的作品《櫻桃與小雞》(唐雲),內容取材於日常生活所見,充滿生活情趣。運用墨色和紅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構圖與題款根據扇面的形狀進行取勢安排成弧線形。畫面佈局兩端緊密,中間疏鬆。有疏有密,變化而統一,活潑而均衡。經過對作品的分析,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掌握了扇面構圖佈局的知識。展示幾個扇面作品讓學生自由分析,把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

我通過演示扇面畫的創作過程,讓學生直觀地進行觀察,易於掌握基本的創作步驟和方法。1.摺紙剪裁。做出扇面的形狀。2.構圖佈局。對畫面結構作精心安排。3.落墨繪製。畫出畫面中的形象。4.題款蓋章。根據扇面的形式選擇題款方式:(依斜線寫或依曲線寫),加蓋名章,完成作品。讓學生體會中國傳統繪畫詩書畫印和諧統一的形式美感。

學生創作實踐時教師提出一定的要求:嘗試用國畫中的山水或花鳥形式畫扇面畫。 著重指導學生在繪製過程中注意扇面的構圖與佈局,題字的方式。 在這一階段中學生欣賞作品在已有所悟的基礎上,自己動手作畫做到學有所得。

(四)展示作品,交流評價

這一環節,通過設計一次扇面藝術作品展示和捐贈會,培養學生對美術作品欣賞的能力和用藝術作品美化生活和幫助別人的思想情感。使學生的思想得到昇華。

首先讓學生把自己創作的作品,張貼到展板上,作介紹和推介。同學之間相互欣賞和評價作品。選出自己喜歡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課件展示鄉村國小的“留守兒童之家”和那裡的孩子,建議大家捐贈自己的作品裝飾美化他們的大家庭的環境。對捐贈的同學頒發捐贈紀念證書。鼓勵學生在以後的生活中注意觀察,創作更好的美術作品去幫助別人。

四、說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活動內容的安排,板書設計分為三部分:課題,主要知識點,示範作品。要求目標明確,條理清晰。

畫扇面

基本功能——扇風納涼

附加功能——工藝裝飾

製作步驟: 1.摺紙剪裁。

2.構圖佈局。

3.落墨繪製。

4.題款蓋章。

扇子分類:材質: 紙扇 羽毛扇

木扇 芭蕉扇等

形式: 摺扇 團扇

五、說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結合,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注重興趣培養。不僅關注課程的人文性,讓學生了解一定的扇面文化知識。而且關注學生表現技能的學習與掌握。通過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有關扇面的知識和中國畫的基本技法,更重要的是發揮了美術課程的育人功能,達到了陶冶學生性情,激發學習興趣的教學目的。教師的示範教學,使學生能直觀的學習繪畫的表現技巧。使學生能順利完成作品。使學生的學習真正達到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