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8篇

說課稿2.69W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說課稿模板8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和時間賽跑》是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一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兩層意思:一是"我"從爸爸的談話中、從太陽落山、鳥兒的飛行中,明白了為什麼要珍惜時間;從"我"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體會到怎樣珍惜時間。作者慧眼獨具地抓住了生活中不經意的時間流逝問題,以祖母去世,"我"哀痛萬分,通過父母對我的啟示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時間變成了可以覺察到、並在行動中可以抓得住的東西,從而點明瞭中心,使人們認識到: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會獲得成功,是一篇教育學生珍惜時間的好教材。

本節課訓練重點是理解文中父親說的話、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和文章最後一段話,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本課難點是通過文中具體事例明白時間可以爭取的道理,從而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這也是本課的教學目標。

由於四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據課文內容和我班學生思維比較活躍的特點,教學時可以指導學生讀文體驗並展開探究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然後讓學生聯絡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進行閱讀反思,感受時間的珍貴,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體驗。

二、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和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討論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閱讀反思,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堂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質疑定向——探究體驗——反思昇華——自主作業。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這時學生會提出:誰和時間賽跑?為什麼要和時間賽跑?時間又不是人,"我"為什麼偏偏要和它賽跑?"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結果怎樣等問題,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概括為以下三個問題:(出示問題)1、時間又不是人,"我"為什麼要和它賽跑?

2、"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

3、時間又不是人,"我"為什麼偏偏要和它賽跑?

問題確定後我讓學生選擇最想探究的問題,自由結合組成探究小組並迅速確定每個人的角色。這樣就為下邊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接著進入教學的第二個階段—探究體驗。

探究定向後,我用信任而具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覆讀文,自主探究,學生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難免碰壁或者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小組討論,學生有自主探究轉為合作探究。

學生通過讀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明白了:如果時間能停下來,外祖母就不會去世;如果時間能停下來,爸爸還會擁有童年,"我"也會回到昨天,我更不會有一天也像外祖母一樣永遠不能回來;如果時間能停下來,明天還會看到今天的太陽,鳥兒還會飛過今天的飛行路線,然而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並從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事例中體會到了時間的一去不復返。學生在對文中"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等諺語的探究理解中體會到了時間的珍貴。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這時進行全班交流,有中心發言人代表小組進行發言。我根據學生彙報情況相機板書,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

(2)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4)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了。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理解過程重,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

(1)用悲痛的語調讀第一自然段,體驗作者的悲痛和時間的無情;

(2)用稍慢、無奈與沉重的語氣讀第四自然段,體驗時間的短暫與無情;

(3)用稍快而又興奮的語調,體驗我跑贏時間奮和喜悅。)由於這三個問題相對獨立,內涵輻射全篇,教學順序可根據學生會報情況進行調整,以保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能夠暢所欲言。

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要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要擴大學生閱讀面,所以在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理解體驗後,我再讓學生交流蒐集到的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並談自己的理解,這樣課堂上你爭我辨,氣氛活躍,既開拓了視野,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

在學生探究體驗後,我再引導學生讀文章最後一自然段,並結合實際進行反思昇華,使教學進入第三個階段,教學時,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

1、作者寫出了這好的文章,可見是一位出色的文學家,如果他不和時間賽跑,他會在文學上取得成功嗎?

2、假如有一天你也和時間賽跑,努力學習,並在某一個方面取得了成功,你是不是也會感到和時間賽跑其樂無窮呢?

3、說說自己和別人浪費了時間的一兩件事,並就此談談你的感受學生通過反思,明白了不珍惜時間就不會事業有成,和時間賽跑是人生中的最大樂趣,而且懂得了今後該如何珍惜時間,為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習慣奠定了基礎教學環節的第四部分——佈置作業

新課程標準要求中年級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和感受,並引導學生觀察社會、觀察人生,為體現這一指導思想並突出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宗旨,同時也為了強化學生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我安排如下作業:(出示作業)

(一)、以《時間你是我的親密夥伴》為題,談談你浪費或珍惜了的時間及感受。

(二)、從報刊、電視、網上或生活中搜集:哪些人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他們有哪些動人事蹟?列舉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說說一分鐘可以做那些事。

四、說板書設計

學生在討論探究中,我相機板書,我的板書是這樣的:

3、和時間賽跑

外祖母去世:哀痛萬分(起因)

和時間賽跑:興奮無比(經過)

假若……就……(結果)

這個板書一方面展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一方面展示了文章敘述順序,為下一組瞭解文章的順序這一訓練重點做好了鋪墊,同時也反映了作者珍惜時間價值觀的形成過程和情感態度的轉變過程。

說課稿 篇2

一、說活動內容:

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各種動作的發展日趨完善。但是中班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能力還比較差,在縱跳起跳時會出現蹬地腿蹬不直,蹬地不充分,落地時屈膝緩衝過大容易坐到地上的現象。蛙跳是一種能夠有效地鍛鍊幼兒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的運動專案,可以有效的改善這些現象,使起跳、落地動作更流暢,跳躍的距離更遠,跳起的高度更高,從而提高幼兒的跳躍能力。所以我設計了“小青蛙,捉蟲子”這一體育活動,讓孩子們變身小青蛙,在自由、寬鬆、愉快的環境中體驗蛙跳的樂趣。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和基本動作的發展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情感目標:懂得遵守遊戲規則,培養團隊精神。

(2)能力目標:發展肢體動作的協調靈活性。

(3)知識目標:通過模仿青蛙跳的動作,嘗試用雙腳用力蹬地進行蛙跳。

三、說活動重難點:

根據活動目標,以及本班幼兒的原有經驗,我將本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學習小青蛙雙腳用力蹬地向前跳;難點定位於:動作協調靈活地向前跳。

四、說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紙板做成的綠色荷葉若干,綠色、紅色的紙蟲子若干,綠色、紅色的青蛙頭貼紙每人一個。紙板做成的荷葉和紙蟲子是體育遊戲活動的主要材料,它便於捉蟲遊戲環節的進行,青蛙頭貼紙可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2、經驗準備:首先幼兒要認識青蛙,對青蛙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慣有大概的瞭解,其次,幼兒具備簡單的跳躍能力。幼兒已有的一些跳躍動作經驗和對青蛙的瞭解,有助於教師遷移新的動作經驗,也有利於幼兒更快地學習蛙跳。

五、說教學方法:

1、提問法:在體育活動中採用提問法可以鼓勵幼兒自己去探索思考,啟發他們積極大膽地想象並模仿青蛙跳。活動開始時通過提問青蛙是如何跳的,鞏固了幼兒對青蛙跳的認識,從而解決了練習蹲跳的過程中,部分能力較弱的幼兒不容易學會的問題。

2、情境創設法:活動的主體環節創設了小青蛙比賽捉蟲子的.情境。這使整個體育活動變得更加有趣味,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其積極熱情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

此外我還採用了自主探索法、示範法、重複練習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在嘗試練習的過程中獲得愉快的經驗。

六、說教學過程:

在整個活動中我主要設計了三個大環節,包括:1、開始部分:進場,活動身體2、基本部分:由探索蛙跳方法,用遊戲形式鞏固動作經驗3、結束部分:放鬆活動

(一)開始部分:進場並活動身體

教師將幼兒帶到戶外,引導幼兒模仿池塘裡的小魚,小鴨子,小青蛙等小動物的的運動方式活動身體。愛模仿是幼兒的一個很重要的心理特點,在這一環節的設定中,我主要抓住了幼兒的這一個特點,來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還可達到活動前的熱身效果。

(二)基本部分:由探索蛙跳方法,用遊戲形式鞏固動作經驗

在這一個環節中通過提問,啟發幼兒有意識地探索模仿青蛙跳的方法。

1、提出問題:“小青蛙是怎麼跳的?”

此時,儘量啟發鼓勵幼兒自主探索並模仿青蛙跳的方法,我重點觀察,提取幼兒說出的青蛙跳比較關鍵的方法。同時關注幼兒的動作情況,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

2、我用兒歌《我是一隻小青蛙》形象生動的總結蛙跳的方法

3、念過兒歌后,我請幼兒再一次互相模仿青蛙跳,並請跳的遠的幼兒和我一起進行示範,此時引導幼兒注意動作要領:雙腿要用力蹬,落地的時候要往下蹲。

4、集體根據兒歌練習蛙跳,總結可以跳遠的方法

在這兩個環節,我重點關注幼兒的動作是否協調靈活,著重提示幼兒模仿青蛙蹲跳時要注意哪些動作要領,讓幼兒把動作做得更到位。

5、捉蟲遊戲

這一環節情境的創設可以激發幼兒興趣,讓幼兒在有趣的情境中鞏固練習蛙跳的動作。在開始遊戲前我雖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幼兒往往會記不住,所以就需要在活動過程中注意指導。中班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能力還比較差,在起跳時會出現蹬地腿蹬不直,蹬地不充分的現象。我會及時提醒幼兒糾正錯誤動作,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在此主要還是採用提問法。

七、說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給幼兒提供了自由探索、相互學習的機會,充分發揮每個幼兒的潛能,能較好地“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發展”和“使幼兒的能力和個性得到全面發展”。我從幼兒的興趣出發,以小青蛙為主線,突出“玩”字,並一次又一次地啟發、引導,同時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創設相應的教育環境,因此每個孩子都把自己充分融入到小青蛙這一角色中,從把自己變成小青蛙到探索小青蛙跳躍方法從而提高了身體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實現了全面發展。但同時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孩子過度的融入了小青蛙這一角色,不能認真傾聽我做出的引導。作為新教師經驗不太豐富,在捉住孩子興趣點上浪費了一些時間,這方面經驗有待提高。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我說課的題目是《塞翁失馬》。它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則寓言。主要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說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因為它用一連串的事實來說明禍與福之間的相互轉化:“馬無故亡而入胡”是禍,待“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就轉為福了;後其子又“墮而折其髀”又轉為禍了,最後又因其子髀折,得以“父子相保”又再次轉化為福,如此迴圈往復地闡述了福與禍的對立統一關係,所以動人也吸引人,也因此,在匯入這環節中,我也以講故事的形式匯入,以便激發學生的興趣。

因為本文雖是一則寓言,但也是一篇文言文。《新課標》提出:7—9年級的學生誦讀古詩文,要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因此就有必要地需要提醒學生應掌握基本的文言實詞、虛詞,並能藉助工具書初步理解文意,這也是該課教學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注重培養的是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通過講故事,同桌討論質疑等形式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能從故事中去深入理解文章的寓意,也就是禍福可以相互轉換,並且能聯絡實際去正確地看待問題,這一點對七年級的農村學生而言是有點難度的。

在教學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幾點:

1、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國的當代教育家魏書生等人的教學論都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法。在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學(比如:自己疏通文意、查工具書等)都體現了這點,我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

2、語文學習要與時俱進。引導學生充分正確地看待問題,並且能發表自己獨特的意見和見解,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比如“你是如何看待好事與壞事的?”

按照以上思路,我在本課教學中,主要運用以下幾種教法:

1、朗讀法。通過查工具書,基本讀準字音,在朗誦中初步理解文意。

2、探究法。要求學生對每個問題能有自己的主見,並能充分表達並有所質疑。

3、啟發式。通過講故事形式,以事實來啟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並能聯絡實際生活,啟發學生看待問題應有正確的辯證的心態。

在一節課內完成目標,因而我的教學步驟是這樣設計的:

一、匯入。(以故事來匯入):

有一天,小王在上班途中,無意中看到前面一人掉了皮包。他很是欣喜,急忙上前撿起來,一看,一疊厚厚的.,看上去全是100元大鈔,便趕緊揣入懷中。就在他準備走的時候,被後面的人叫住,且以“見者有份”為理由也要分一份。這時的小王已經沉浸在意外之財的喜悅中,無暇細想,就給他點吧,堵他的嘴。於是將自己身上僅有的幾百塊給了那人,便急忙回家。一到家便急忙開啟一看,拆開來,除上下幾張是錢外,其餘全部是白紙,那僅有的幾張也全是偽鈔。

然後我就這個故事引入——其實,撿到錢本是件高興的事,但是對於小王來說是不是件好事呢?(學生多數答“不是”)。那麼我們看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是否就絕對呢?我們先一起看看邊塞的老頭兒丟失了馬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這樣就引起了學生往下讀的興趣。

二、讀。

先給兩分鐘時間讓學生略讀課文,再抽學生讀,同時讓其餘學生注意糾正錯音,並將本文的易混字“墮”與“墜”,多音字“將”、“塞”、“折”與“好”字的幾鍾讀音以及難字如“跛”板書在黑板上,加以區別;然後老師再範讀,便於學生在注意音的同時,也應注意文言文的節奏,最後是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做到熟讀。

三、析。

1)、3—5分鐘,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2)、同桌同學相互討論解決疑問(這也體現了自主合作精神);

3)、抽學生複述故事(講故事),並評說。我再給予評析的標準:a、普通話標準,聲音響亮。b、口齒清楚,表達流暢。c、態度自然大方。d、講得具體、生動、形象。(有了這個參考,學生就容易評說)

4)、質疑。對於不能理解的字詞,經同桌合作討論後仍沒有解決的可當堂提問,由全班同學共同完成,我就適當點拔,如“居”作“過了”解釋。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又培養了學生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悟。(通過問題設計的形式)

1)、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各抒己見)師再小結:a、“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b、禍與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板書)

2)、後來,從這個故事中引申了一個成語叫什麼?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五、拓展延伸:

課文中的老頭因丟失馬最終卻能因禍得福;而我在課前給同學們講“小王撿錢”的故事,小王因撿錢而失了錢。那麼,在我們生活中,你認為好事(壞事)能變成壞事(好事)嗎?你應該用怎樣的心態來對待呢?(可討論)聯絡實際。

——辯證地看。

六、板書設計:

跛bǒ——髀bì 塞翁失馬

將jiàng——jiāng√

塞sè——sāi——sài√

好hǎi——hào√ 對 立

折zhē——shé 禍——福

墮duò——墜zhuì 統一

(辯 證)

說課稿 篇4

《昆蟲世界》一課是長春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四版塊的第3篇課文.這是一篇情境識字課文,由11種昆蟲組成,展現了各種不同的昆蟲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快樂生活的情景。

在教學時,我注意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情境,引導學生把識字、學詞、認識事物與相機發展語言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保護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基於此,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喜歡昆蟲,樂於蒐集整理昆蟲的相關知識,並願意進行昆蟲的探究活動。

2、認識15個生字,會寫2個字,正確讀出各種昆蟲的名稱。

3、結合課文的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為了更好地落實本課教學目標,我把識字、寫字作為教學重點,把學生學習生字時能夠自己總結髮現形聲字的規律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主要從2方面進行說明。

一、注重創設識字情境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採用了情境識字法,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使學生置身於昆蟲世界中, 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觀察主題圖時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圖意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然後讓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介紹自己瞭解的昆蟲。在相互介紹中瞭解了不同昆蟲的特點。最後在學生拼讀詞語後再次出示昆蟲的圖片,這樣就做到了結合情境認識事物,並使認識事物與識字相結合。

二、注意“識寫分開”

本著“識寫分開”這一原則,我在識字和寫字這兩個環節上是這樣設計的:

1、識字時,我首先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先說一說哪些生字是你以前就已經認識的,你是怎麼認識的`,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然後讓學生在書中把以前認識的生字作記號,重點讓學生識記剩下的生字。這樣即照顧到了不同孩子的不同已有經驗,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自學生字的能力。

課標中明確指出會認的字只要求讀準字音,在本課認識,在其他地方也認識,不抄寫,不默寫,所以在識記生字時,我沒有一個一個生字地去分析,而是根據本課漢字的特點交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如引導學生用形聲字的特點幫助學生記憶“蜻,蚊,蝗,蚜,蟋,蟀,蟑,螂”這8個字。用猜字謎的形式學習“蠶”字,用遍口訣的方法幫助學生區分兩個ying字,交給學生識字方法。

最後出示一首小兒歌,使生字再現。通過讓學生自由讀、齊讀、拍手讀的形式.有效地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熱情,使學生真正地在快樂中識字。

2、指導寫字,感受漢字的美

寫字是要讓學生感受漢字的美,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寫字態度,寫字習慣和寫字的能力。因為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很有特點,所以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從整體上觀察本課生字的書寫特點和構字規律。然後再重點指導學生寫好兩個左右結構的字。本著一看二寫三對照的原則讓學生寫好這兩個字。其它幾個生字的指導在第二課時完成。

總之,在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讓識字過程在多種情境中完成,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和遊戲中自主學習新知識,運用新知識。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動情。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新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蠶姑娘》這篇課文形象地介紹了蠶孵化出來後生長、結繭、由蛹變成蛾的過程。課文重點描寫了 蠶的四次蛻皮過程,而每一部分的變化都經歷了“吃——睡——脫——醒——變”的過程。課文以蠶姑娘為題,以擬人的手法來寫蠶,語言活潑生動,段式迴環往復,句末注意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充滿童趣, 也有利於學生朗讀和背誦。字裡行間還洋溢著春的生機和作者對蠶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 9 個生字,兩條綠線內5 個字只識不寫。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圖畫,綜合比較,合作探究等方法,讀懂課文,理解文章蘊含的感情,瞭解文字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蠶的生長過程,激發學生對春蠶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低段教學以識字為主,因此本課的重點:

①掌握9個生字,做到會讀、會寫、會用。會認識5個二類識字。通過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②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牢記課文的內容,最後能進行背誦。通過朗讀使學生了解春蠶的一生的生長過程。

本課的難點:針對課文蠶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大部分學生缺少對蠶的認識,因此瞭解蠶的一生變化生長過程也是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和學法

1、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題。

1、解題。 出示圖片,認讀“蠶”。讀準音。請你用一句話說說對蠶的瞭解。 【課前預習曾要求學生去搜集有關蠶的資料,向家人瞭解有關的蠶的知識。】

蠶的本領可大了,蠶會吐絲。(聯想《三字經》中所學: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出示 “絲綢、蠶絲被”的圖片。吐出來的絲可以織成美麗的絲綢,現在還有了蠶絲被。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養蠶史了,絲綢傳到西方以後,外國人更認為蠶是神奇的“天蟲”。 (強調上面是天字,避免學生寫成“夭”) 指導寫字:撇捺舒展,上下對正。

課文中還有這樣的詞語:出示“蠶卵、蠶床、蠶山”等詞語。你能讀準 音嗎?看圖理解“蠶山”。

【 “蠶”的音、形都是教學重點,在此處隨課題識字,一讀,提示字音,二讀,鞏固了讀音,三讀, 放進詞語里加深印象並豐富了詞彙,解決了詞語理解的難點。一環多效。】

作者可喜歡蠶了,親切地稱它為“蠶姑娘”。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指導看圖。

(1)指名學生按自然段逐段課文。

(2)檢查預習: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特別是生字“卵、桑、床、娘”等生字讀音,讀準“衣裳、姑娘、床上、吐出以及絲兒”等詞語。(平舌音、翹舌音、三拼音節、前鼻音、後鼻音、邊音、輕聲詞語)

(3)指導看圖

課文共有四幅圖畫,通過觀察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使學生增加對蠶的感性認識。

現在我們學習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表現圖畫意思的,蠶究竟是怎樣生長變化的。

(三)精讀課文,細讀指導

1、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1)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還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因此我用動畫匯入第一節,採用過渡性語言:剛剛從蠶卵裡鑽出來的蠶姑娘是怎樣的後來又變成什麼樣子的?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二到五自然段。

2、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2—5小節)

本課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構段方式基本相同。教師可具體指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其餘各段可放手讓學生自學。學生有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給予指導。新課程又要求教師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採用的方法如下:並藉助生活或多媒體瞭解“蠶床”“脫下黑衣裳、變成黃姑娘”的春蠶的蛻變過程,最後在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感受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1) 播放多媒體課件,藉助生活或多媒體瞭解“蠶床”“脫下黑衣裳、變成黃姑娘”的春蠶的蛻變過程

(2) 討論蠶的生長過程及形態變化,找出相同與不同。

生長過程的相同:

我主要抓住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用“先————接著—————然後———最後———”說說春蠶的變化,每一部分的變化都經歷了“吃——睡——脫——醒——變”的過程。(板書:吃——睡——脫——醒——變)

【學生圈畫動詞的方法來了解蠶的生長過程。從相同的語句中提煉關鍵詞,教給學生理解文字的方法:抓關鍵詞。】

形態的不同:

又黑又小——又黃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天天發亮

不同的語句中有沒有發現有趣的地方呢?提煉出四個“又……又……”(板書)你能給這四個詞語 排序嗎?

【這一環節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使學生擁有了個性閱讀,同時相互啟發,降低了探究的難度, 進行了智慧的碰撞。】

(3)重點理解“就”“又”

比較句子,出示:

A又黑又小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就睡在蠶床上,不吃也不動,脫下黑衣裳。醒了,醒了,變成黃姑娘。

B又黃又瘦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又睡在蠶床上,不吃也不動,脫下黃衣裳。醒了,醒了,變成白姑娘。

指名讀句子,找出不同。 想一想,就和又的區別。(引導學生體會用“又”是因為“睡”這個動作是重複發生的'。)

(4)齊讀課文2—5自然段。最後在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感受,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如課文中說蠶的幾次生長變化,分別用“醒了,醒了”、“成了,成了”、“變了、變了”這些連續的、反覆的詞句來表現人們對“蠶姑娘”的喜愛和對“蠶姑娘”的長大、變化而感到喜悅、興奮的感情。因此在朗讀“醒了,醒了”要用激動的語氣,朗讀“成了,成了”時要用喜悅的語氣,而朗讀“變了,變了”時要用驚奇的語氣。這樣讀,能加深同學們對句子的理解,特別是老師對閱讀情感與語氣的指導,能使學生融情於文中。我把閱讀穿插在理解課文中進行。

(5)小結:

僅僅二十多天, 蠶姑娘就睡了四次, 變了四次。 這樣的變化可真 (神奇、 奇妙、 奇特、 美妙、 有趣 ) 。 填空:( )的變化。

(6)看提示背誦第2——5自然段。

2—3 又( )又( )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 )在蠶床上,不吃也不動,脫下( )衣裳。醒了,醒了,變成( )姑娘。

4—5 又( )又( )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又睡在蠶床上,不吃也不動,脫下舊衣裳,換上新衣裳。醒了,醒了,從此一天天發( )。

3、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新課程標準對國小二年級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生要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因此,在教學最後兩小節是,我主要藉助多媒體播放錄象,說說蠶眠後蠶要做什麼了?“蠶山”是怎樣的?“蓋新房”是指什麼?並通過實物“繭子”,引起學生的興趣,匯入最後一小節。通過朗讀,懂得繭子開窗,最後貼出三幅圖幫助學生理解蠶的生長過程由蠶姑娘變成蛾姑娘,而蛾姑娘產子後又能孵出蠶姑娘這樣一個迴圈往復的過程。

(四)總結課文,複習鞏固

教師出示提示性的句子:從( )裡鑽出來的又( )又( )的蠶姑娘,一共睡了( )次,每次醒來都變了樣,第一次變得又( )又( );第二次變得又( )又( );第三次變得又( )又( );第四次身體一天天( )。它吐( )結( ),最後( )開了窗,飛出了( )姑娘。 讓學生結合提示說說課文內容。

(五)生字教學

新課標中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寫字教學要重視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我在教學生字時把9個生字進行分類,重點指導學生“換、桑”的書寫,瞭解左右結構字的書寫特點——左窄右寬,而“桑”字的書寫特點上小下大,注意上面又字的變形。第二課時完成左右結構的生字,給予學生充分自學的時間,自學生字表、筆順表,學生自說注意點,教師重點板書相結合,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六)板書設計

2蠶姑娘

蠶:卵→ 繭 → 蛾

睡了四次吃-- 睡-- 脫 -- 醒 -- 變

又黑又小→ 又黃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本課主要採用“文字式”板書。設計分三步完成:預先寫好課題,讓學生了解學習的內容;再隨著課文學習補充完整板書。板書簡潔明瞭,說明了蠶姑娘的生長過程,歸納了課文知識要點,破解了難點,揭示了主題教學思想,並能引導、發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七)作業佈置

1、把下面的句子合併成一句話。

春天到了,柳樹發芽了。

春天到了,桃花開放了。

2、積累“又…又…”的詞語和ABB式詞語。

3、課外時間活動:

指導學生課外飼養春蠶或參觀養蠶戶,觀察春蠶生長過程。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常見運動損傷預防是人教版體育與健康水平四,屬於健康知識領域。教材的意圖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人際交往的作用,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際交往方法。通過本課程的教學活動,學生更加的關注人際交往,培養了熱愛生活的情感,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法。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有關運動損傷的一些基本知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運動損傷的掌握,學生能夠增強與他人交往的意識,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發展團隊合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進一步認識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培養團結協作意識,熱愛自然、熱愛健康。

3、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教材分析,以及教師的演示和師生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瞭解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

難點: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

二、說學情

國中的學生對體育課具有濃厚的'興趣,開始具有獨特見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求知慾和好奇心強烈。已經對社會交往有了一定的瞭解,為本課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但是在人際交往等方面還有所不足。

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將首先觀察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運動損傷進行分析、將運動損傷原則進行概括。針對本節課的難點,也即是運動損傷處理的方法,我將採用分組討論的形式,學生通過觀察及交流感受等活動,更能加深瞭解。

三、說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內容,針對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心裡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教學方式上我採用講授法、引導法等相結合的教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四、學習方法

學生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所以學法的選擇要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和課程的內容而定。通過對課程內容及學情的分析,我將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究法、和小組討論法等學法參與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通過自身的體驗與合作交流的過程達到對知識的掌握,培養主動探索和自主學習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引出課題

在課堂的開始,採用提問的方式匯入今天的課題。同學們大家知道運動中,如果活動不當容易引起損傷,那大家知道如何處理損傷嗎?通過提問建立關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效果。

(二)講授新知、增強理解

1、分析教材

展示運動損傷的圖片,引導學生找出原則,通過對人際交往結構的探討與分析達到對意志的認識與理解,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2、分組討論

引導學生思考、探究扭傷的處理原則,得出團隊交往、交往有度、自尊自愛、保持獨立的異性交往原則。

3骨折

通過討論與講解,組織學生進行初步的學習,通過交流感受的方法加深對骨折的瞭解。最後,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憶的方式,師生共同總結所學內容。

六、板書設計

運動損傷的處理

擦傷

扭傷

骨折

說課稿 篇7

《蜜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課文以第一人稱方式寫了法布林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文章首先介紹了問題的產生,即“聽人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它被拋棄到哪裡,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接著用了較長的篇幅介紹他在女兒的配合下進行了蜜蜂能否辨認方向的試驗。最後得出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麼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說教學理念:

教學本文緊扣本單元“留心觀察,善於發現”這一專題,一方面採取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弄清作者為什麼做試驗,試驗是怎麼做的,最後結論是什麼,同時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研究作風;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文字的教育功能,讓學生知道,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多動腦思考,每個人就會有所發現,有所收穫。

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點:

1、反覆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麼試驗,得出什麼結論,是怎麼得出的。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法布林的留心觀察和善於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積累好詞佳句。

說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麼試驗得出什麼結論,是怎麼得出的。難點是體會法布林的留心觀察和善於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說教法、說學法: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了參與式教學法,閱讀感悟指導法,討論探究法。學生們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互相合作交流,觀看多媒體課件,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複習匯入共設計了兩個知識點:

1、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這篇文章給我們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設計主要重視了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共設計了3個小環節。

1、法布林為什麼要做這個試驗呢?

2、同學們,我們校園裡有一朵花,它的花瓣與眾不同,是五顏六色的。聽到這件事後,你想說什麼?或做什麼呢?

3、法布林在聽說了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後是怎麼做的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抓住重點詞語感悟文字是三年級閱讀訓練的重點,但也常常是三年級孩子的一個難點。為了降低難度,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聽說”一詞的含義,我在此環節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在聯絡實際的深刻體會中感悟“聽說”所蘊含的法布林求實的作風。

三、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共設計了8個小環節。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他是怎麼做試驗的呢?,用筆畫一畫他所做的'事。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而在默讀中邊讀邊畫,可以促進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

2、抽生彙報他所做的事,能用上“先??接著??然後??最後??”連線詞。再給你的同桌說一說吧!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對於較複雜的內容,交給學生用一定的句式組織語言,把語言的實踐與內容的感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練習說話,為學生在寫作中能有序組織語言打下了基礎。

3、再次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個步驟行嗎?再在小組裡討論一下。然後全班彙報。(體會法布林嚴謹的科學作風)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段落之一。也是充分體現法布林嚴謹的科學作風的段落。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的小組討論與全班交流可以讓學生在生與生、師與生的合作學習與交流中,逐步學會閱讀。

4、讀到這裡如果你是法布林你覺得蜜蜂會飛回來嗎?

5、假如你是作者,聽到蜜蜂回來了你的心情會怎樣?

6、作者和小女兒此時的心情你想用什麼詞來形容?(激動)你認為怎樣讀才能表達他們的心情。

【設計意圖】抓住朗讀訓練點,充分地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在讀中感悟人物內心。

7、已經有兩隻蜜蜂回來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結論呢?為什麼?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層次的體會法布林對科學的嚴謹。

8、二十隻蜜蜂中有十七隻飛回來了,能說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了嗎?還有三隻蜜蜂去哪了呢?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在學生多元化的解讀中,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同時又促進了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

四、反覆朗讀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改讀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這個結論並沒有在文章中直接呈現,此時,通過對第一自然段的改讀,及在教師引導下的一句三讀,使學生從中得到了感的遷移,情的激發,智的啟迪。從而體察作者透過文字傳遞的感情。

五、學習最後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林還得出了什麼結論。(齊讀最後一段)

2、根據學生的提問,著重理解“本能”的意思。並舉例說明。

3、自由讀讀資料袋裡的內容,裡面說的蜜蜂會跳舞,它們就是這樣認路的嗎?怎樣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本課正好適合對學生創造潛能開發、科學態度和方法薰陶的培養,因此,緊扣末尾這一結論,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再生疑,促使學生去主動發現、自主地探究。

六、拓展延伸:

出示奧地利生物學家費裡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學們對蜜蜂的知識感興趣,可以去查查資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設計意圖】資料的適時補充,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距離孩子年代久遠的事實,從而更好地感悟法布林求實嚴謹的科學作風。

七、作業佈置:

1、造句:

儘管……但……不是……而是……

2、留心觀察你喜歡的一種小動物,也來寫寫它吧!

說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有三點:

一、完成了教學目標,把握住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二、注重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加強了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對寫作能力的指導。

三、嘗試用參與式教學,注重了學生合作、思考、探究能力,促進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

不足之處是:

一、教學基本功不夠紮實,尤其在板書的設計上還需多下功夫。

二、教學環節的過渡上還不夠嫻熟,需以後多鍛鍊。

三、在引導學生探究方面要更多的把機會讓給學生,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沒有留給學生在課堂上動筆練習的時間。

當我提出“假如你是法布林,你放飛了蜜蜂后你會想些什麼?”“飛回來了十七隻蜜蜂,其餘的三隻去哪兒了呢?”一個開放型的問題卻引發了學生那麼多的獨特思考,這讓我既意外又欣喜。我真實的感受到了:只有放飛學生的個性,才能使課堂靈動起來。更值得我思考的是,對於這一類教師意想不到的課堂生成,我們又該如何妥善處理才能使它更好的服務於我們的課堂,服務於我們的學生呢?

以上說的不對的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8

一、說課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語文教學中以閱讀為主。

二、說教材:

《刷子李》是人教版國小五年級下冊第七組課文中的第二篇課文。本文寫得生動有趣,融方言幽默於一爐,敘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豐滿,是一篇藝術性和趣味性都較強的文章。文中“刷子李”是生活於市井裡巷的凡夫俗子的奇人高手,他巧妙的粉刷技藝應該是民間藝術之海中的一朵晶瑩的浪花。因為本組課文的設計意圖就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文中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一位普通的手藝人高超的技藝。

3、領悟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教學重點圍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把感受人物形象,領悟並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作為教學本課的重點。難點分析:由於許多學生對粉刷不太瞭解,因此,很難真切地體會“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在哪兒。所以這是教學中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主要以讀為主,讓學生通過讀讀、議議的方式,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體會人物的高超技藝。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創造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讀自悟,合作交流,進行有創意的探究性閱讀。

四、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匯入:通過出示名片匯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瞭解刷子李。

(二)、重點切入,感知“動作”。教學時圍繞刷子李的高超技藝表現在哪裡為主線,組織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開闊了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中體會刷子李的高超技藝,他們在讀中思考,讀中領會,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加深對人物性格的領會,體現了學生的主體。

(三)、走進內心,側面烘托。

(四)、拓展延伸:1、閱讀《泥人張》《快手劉》等故事2.小練筆:選擇身邊一個熟悉的人進行片段描寫,寫出他的主要特點。這一環節,做到了讀寫結合,加深學生對人物性格的領會,情感得以深化。

標籤:說課稿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