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大班數學說課稿模板8篇

說課稿3.46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數學說課稿模板8篇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9的加法》是《幼兒園整合性家園共育資源包》中《做中學1》下冊的活動內容,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二、說活動目標

依據教材的編排思路、結構特點及幼兒的年齡特徵、已有的的知識經驗,活動目標我定為:

知識目標: 學習9的加法,能夠看圖列式,理解圖示與算式的關係。

能力目標:觀察加法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換律。

情感目標:在遊戲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以及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活動重點:9的加法的計算。

活動難點:看一幅圖寫2道算式。

 三、說教法

大班幼兒形象思維方式發展已經相當好,邏輯思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這一階段既是做好幼小銜接的重要階段,也是幼兒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根據數學《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幼兒的認知規律,本次活動我採用了以下三種方法:

1、談話教學法:科學合理設計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思考。

2、演示教學法:利用PPT進行情境演示,讓幼兒更直觀的去理解9的加法。

3、遊戲教學法:幼兒活動以遊戲為主,讓幼兒感受數學的樂趣,喜歡數學活動,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四、說學法

兒童認知發展的第一階段主要是靠感覺和動作探索周圍世界,兒童的年齡越低,越需要藉助直觀和操作活動來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在活動中注意安排幼兒的操作活動,我主要運用了以下學法:

1、動手操作:幼兒利用手中的小棒計算9的加法。

2、自主探究:幼兒根據第一組加法的學習,去探究學習第二、三、四組加法。

3、合作學習:幼兒合作分工,完成“送水果寶寶回家”的遊戲。

五、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我設為四個環節:

 (一)遊戲情景匯入——遊戲:“手指開花”。

師:今天,我們來做一個遊戲:“手指開花”。老師手指上開出的“花”的數量和小朋友手上“花”的數量加起來是8。

師幼一起遊戲,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這一環節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二)遊戲活動準備——利用PPT圖示學習“9的加法”

1、學習第一組:“1+8=9”和“8+1=9”。

(1)出示第二張PPT(點擊出現一個蘋果,再點擊出現八個蘋果,讓幼兒觀察圖片),引導幼兒提出問題。

(2)引導幼兒根據圖示編加法應用題,並列式。

(3)引導幼兒交換加數的位置列式計算。

這一環節讓幼兒學習如何根據圖示學習9的加法。

2、利用PPT上的圖示,讓幼兒自己根據圖示編加法應用題,自主學習“2+7=9”、“7+2=9”,“3+6=9”、“6+3=9”,“4+5=9”、“5+4=9”這三組加法。

(1)PPT3圖示:先出現2個梨,再出現7個梨。

(2)PPT4圖示:先出現3個草莓,再出現6個草莓。

(3)PPT5圖示: 先出現4只小鳥,再出現5只小鳥。

這一環節讓幼兒自主探究9的其他幾組加法的運算。

3、引導幼兒觀察四組加法算式,感知加法的交換律。

4、師小結,對幼兒的表現進行正確評價。

(三)遊戲活動過程——遊戲:“送水果寶寶回家”。

1、師講解遊戲規則:每個小朋友手裡都有一個水果寶寶圖片,圖片後面有一個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結果以後送回到相應的屋子裡面。送錯的小朋友要表演一個節目,送對的小朋友得到獎勵。

2、師幼聽音樂一起遊戲,注意遊戲過程中的安全。

3、小結遊戲:送錯的寶寶表演節目,送對的寶寶得到獎勵。

這一環節讓幼兒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

 (四)遊戲活動延伸:我們家的數學

幼兒在家和父母一起找找家裡的數學,並列出算計算一下。比如:我們家有一個男的,兩個女的,一共有幾個人?我們家有五個大盤子,三個小盤子,一共有幾個盤子等等。

這一環節讓幼兒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知道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法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新《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學習《7的分解組成》是在幼兒學習6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來進行的。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援、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在設計活動時,注重從感知入手,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環節,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達到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幼兒的好奇心較強,對新事物的探索慾望較強。由此,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各種事物,引導幼兒通過操作活動、遊戲活動,理解抽象的數概念,學習7的分解和組成。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對教材的分析,制定出本次活動目標:

1.通過自主操作活動和探究學習7的組成,理解總數和部分數的關係。

2.能夠用語言講述操作結果,初步瞭解分合規律。

3.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幼兒喜歡數學的情感。

三、說活動重難點

大班幼兒思維中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為:

教學重點:學習7的分解組成,理解總數和部分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能夠用語言講述操作結果,歸納分合式中兩邊數列的關係。

四、說教法學法

1. 說教法:活動中,體現“做中學”的思想精髓,採用情景體驗法、遊戲法、觀察法、總結歸納法等形式,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成功的樂趣。

說學法:運用操作法、講述法等,通過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學習新知識。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發展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五、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為此我準備了豐富的活動材料如下:

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掌握6的組成,並具備用語言講述的能力。

物質準備:數字卡片1—6若干,塑料雪花片、小魚等每人一套,記錄單。

佈置場景:蘋果樹一棵,大小、顏色不同的蘋果若干;小貓釣魚背景:大小、顏色不同的魚若干;遊樂場背景:大小、顏色不同的汽車若干。

六、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一共設計了四個環節。

環節一: 遊戲匯入,複習6的組成。

遵循“遊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的原則,注重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碰球遊戲,出示數字6,師:嘿、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幼兒:你的1球碰了5球,為後面的環節做好鋪墊。

環節二:通過操作活動,學習7的分解。

丟擲問題,幫助小鴨分吃餅乾的情節,使數學貼近於生活,激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正如《綱要》中指出:“讓幼兒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大班幼兒活動中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不斷提高,在操作活動中,為幼兒提供方便操作的塑料雪花片、小魚等玩具,提出操作要求,讓幼兒在操作中自主探索7的幾種分法,促進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規則意識和操作習慣。

環節三: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兩邊數列的關係。

大班思維中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大班幼兒好學、好問,學習內容應有一定的挑戰性。為此,我引導幼兒歸納7的分合式中兩邊數列的關係,提高幼兒的歸納總結能力。

環節四:找一找,合一合,學習7的組成。

在周圍環境中,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引導幼兒根據物體特點,進一步掌握7的組成。這一環節是讓幼兒將所掌握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當中,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同時要求他們進行記錄和同伴交流,有利於發展他們表達能力、合作能力。

環節五:遊戲:鴨寶寶找朋友。

為使活動前後呼應,通過遊戲鴨寶寶找朋友,促進幼兒與同伴間的交流,使幼兒有目的的學習。引導幼兒每人選擇任意一張點卡(1—6),引導幼兒學說:1和6合成7,2和5合成7……所有的鴨寶寶找到朋友,遊戲結束。

七、說教學評價本次活動以遊戲匯入,各環節層層遞進,體現了數學教學的完整性。活動中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將大家的知識經驗加以交流和反饋,達到教學目標。重點部分的教學,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7的分解組成,讓枯燥的數學活動變得更有意思。老師深入淺出的引導和充滿激勵的語言,會帶給幼兒不斷探究的動力和熱情;而層次分明難易適度的過程,也使新知得到鞏固和應用。可以說本課的教學環環相扣,清晰有序,會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掌握本節課的內容,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數學來自於生活。等分是生活中的一個數學活動,探索性強,操作性大,在平日分點心、分玩具、分學習用品的活動中,幼兒已經接觸過這方面的內容。本次活動,適當選用幼兒熟悉的實物,如蘋果、圓餅、細繩等,先啟發幼兒通過操作,自己去探索發現,然後反覆比較,充分調動幼兒思維的積極性。讓幼兒自主探索對不同形狀物體和實物進行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實現認知的平衡,獲得發展。

二、說活動目標

我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大班孩子的實際情況,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探索物體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並理解其意義。

2、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三、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為幼兒準備了:

熊媽媽圖片,熊寶寶圖片兩個,狐狸圖片,水果刀一把,蘋果、餅乾、果盤、毛線段、各種圖形(心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五邊形)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預設為: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種方法。

教學難點設為: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原來的圖形大於等分出來的任何一部分,等分出來的部分小於原圖形。

2、等分後的每一部分一樣大。

3、等分的次數越多部分越小。

五、說教學方法

1、主要運用故事引入法和引導啟發式教學。利用《笨笨熊》的故事引入課題,並激發幼兒操作的興趣,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及時引導,並啟發他們向教學目標思維。

2、幼兒主要運用嘗試操作法、比較觀察法、探究認知法。

利用嘗試操作法引導幼兒理解二等分與四等分的意義。

利用比較觀察法突破難點,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利用探究認知法掌握二等分與四等分的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為了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育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講述故事,利用故事引入、隨故事內容出示圖片。(故事內容略)

講完故事設計問題:假如請你幫忙,你怎樣分大黑和小黑才高興呢?

2、指名讓4—5名幼兒進行操作,並把操作結果放置於果盤中,然後教師小結並指導,可能出現的現象:有的幼兒分的一樣大,有的幼兒分的不一樣大。

3、比較、理解二等分的意義

選出上述幼兒二等分的作品為範例,引導幼兒比較理解二等分的意義:

二等分就是分成兩塊,兩塊一樣大。

教師小結:我們把一個物體分成一樣大小的兩部分就叫二等分。

4、教師示範分蘋果,鞏固幼兒對二等分意義的理解,引導幼兒比較觀察,突破難點,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設計問題並小結:

原來的蘋果和分出來的蘋果比比看誰大誰小。(原來的蘋果大,分開的蘋果小,即整體大部分小)

把分開的蘋果放在一起比比看怎麼樣?(分開的蘋果都一樣大)

5、利用毛線段和圖形啟發幼兒探究:你有什麼方法把這些物體二等分嗎?幼兒操作,教師小結:要把圖形先摺疊後切開。

6、在幼兒掌握二等分的基礎上,學習四等分:設計問題;一個正方形你能分成一樣大的四份嗎?你怎樣分?

讓幼兒操作,然後教師指導並小結:把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四部分,就叫四等分。

7、比較二等分和四等分的結果,突破難點

取兩個一樣大的蘋果,讓幼兒一個二等分一個四等分,分完後各取一塊,進行比較,設計問題誰的大,誰的小?讓幼兒理解“分的次數越多,部分就越小”的意義。

七、活動延伸

學習兒歌《餅乾》,鼓勵幼兒晚上和家長一起做分餅乾或分蘋果的遊戲。

我的課說完了,請領導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以便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加以改進。謝謝大家!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將從 活動設計的分析、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特色,五個大方面來講述,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導。

一、活動設計分析

交集是數學活動邏輯思維能力發展中“集合”的一個基本內容,其中體現了數學邏輯關係中的包含關係。所以,交集的內容一般會放在大班年齡段來進行學習,因為它必須在孩子建立了“集合”知識的基礎上。那麼有集合就必然有分類,通過分類的操作,讓幼兒理解物體屬性,體驗事物的共同屬性,利用求同和分類的技能,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並能對兩個集合元素進行比較,體驗集與子集之間的關係。

本次的活動是要是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學習交集分類,初步瞭解兩集合相交部分所擺放的圖形必須同時具有兩個集合的特徵。讓幼兒在闖關遊戲中能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發展思維的敏捷性,同時能體驗在數學活動中參與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活動讓幼兒初步學習交集分類

感知兩個集合中具有共同特徵的部分就是交集。

2、幼兒樂於參與闖關遊戲

在遊戲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敏捷性。

分析

一般來說,幼兒在5-6歲時可達到初步的集合運算階段,表現在幼兒已能發現同一個物體往往具有不止一種體的屬性。但是,從孩子的學習接受特點來分析的話,需要通過不同的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從兩個集合中感知交集的存在,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無形的掌握了知識。所以活動的

活動重難點

通過不同的遊戲形式,讓幼兒感知、理解交集的含義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的內容教案上有詳細寫,那麼材料不方便說課操作,但是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活動的設計,我說課展示的內容,只能說是我把一些遊戲的玩法用圖片分析給大家聽,所以我就準備了一張展示圖。

四、活動過程

環節一,根據男孩女孩特徵,玩“聽指令”遊戲。在這個環節中,幫助幼兒初步感知,男孩女孩兩個集合。幼兒能根據教師的指令,對自身特徵的認識來完成遊戲,複習集合的內容,從中又提出了交集的問題。

隨意點幾個男孩問喜歡什麼玩具,再問女孩喜歡什麼玩具,過渡到第二個環節,利用男孩女孩喜歡的玩具,引導幼兒理解“交集”的含義。

教師介紹遊戲規則

紅色綠色兩個圓圈,分別表示男孩、女孩喜歡的玩具的家,請每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圖片,將圖片分別貼在相應的家裡。和幼兒一起檢視男孩喜歡什麼玩具?女孩喜歡什麼玩具?通過幼兒的講述把各自相同的玩具重疊起來,並把兩邊相同的玩具放在兩個圈相同的位置處。發現有些玩具是男孩女孩都喜歡的,能不能為這些玩具造個新家呢?如何造呢?把這個問題拋給幼兒,請幼兒利用提供的兩個紅綠圈幼兒探索尋找第三個家:兩個圈圈交叉,就會出現相交的第三個家。

小結

新家裡住的即是男孩喜歡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歡的玩具,我們給這個新家起個名字,叫交集。交集裡住的必須既是男孩喜歡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歡的玩具。

接下來第三個環節,老師組織語言,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今天,男孩、女孩都要比賽進行闖關遊戲,看看最後能闖過羅老師設計的遊戲的是男孩子多還是女孩多,勝利的闖關者,有獎勵哦!

環節三的主要目的是,通過遊戲,提升交集分類的經驗

1、第一關,玩圖形交集分類遊戲

幼兒身上貼著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圖形標誌,並按藍色、圓形、藍色的圓形三個特徵進行交集分類遊戲。數完三個數,所有的圖形寶寶都得找到自己的家,找完後,請下面的小裁判一起根據標誌驗證,幫助找錯家的圖形寶寶重新找對家,師生共同小結:新家交集裡住的即是圓形又是藍色的圖形寶寶,它就是藍色圓形。

2、第二關,玩數字寶寶找家的交集遊戲

(先小組再全體幼兒參與)

在地上規定兩個區域,放上標記:比5小、比3大,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數字判斷自己該站哪個圓圈裡?(造一個新家,4站在新家裡),進行此遊戲,只是內容從圖形遷移到數字,加以滲透鞏固。

遊戲規則

幼兒身上貼一數字卡片,並按大於2,小於4,既大於2又小於4的特徵進行交集分類遊戲。這次是邊驗證邊請圈兩邊的小朋友回位置,只剩中間交集中幼兒,為了下面的幼兒便於觀看和理解。遊戲形式與上一個大同小異。

環節四,分組玩桌面操作遊戲,鞏固對交集的理解。

能為提供的動物、圖形寶寶、日常用品,按一定的標誌找家。

五、活動特色

1、過程遊戲化

教師在活動的設計過程中,考慮了活動內容的特點,注重了孩子的學習特點,所以以闖關遊戲為活動的主線索,充分調動大班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讓孩子在“玩中學”,讓幼兒真正地做到“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他們作為知識儲備”。

2、活動內容的安排層次分明

從複習集合的內容,到感知、理解交集的概念,最後是運用多種形式把相關的交集分類的經驗運用到解決數學問題中。

3、操作性強

為了減少幼兒在學習中的難度,教師為幼兒提供實物和圖片,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反覆嘗試按不同的要求分類、集合、感知交集的意義。反覆遊戲中,可以幫助幼兒在多次嘗試錯誤的過程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物體的分類,有助於幼兒將其外部動作轉化為內容動作。在遊戲的過程中,也便於老師瞭解幼兒的學習情況,如果在遊戲過程中反覆出現錯誤的幼兒,可以在活動延伸的操作環節,進行個別的指導。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5歲左右,兒童逐步抽象出初步的數概念,並能對數和數之間的關係進行邏輯的思考。通過學習數的組成,不僅有助於幼兒對組成中蘊含數量關係的感知和理解,更是理解加減運算的基礎同時也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悟空分桃》是大班第四個主題神通廣大美猴王的一節數學為主的活動,它的原目標是學習4以內的組成,探索組成的基本規律,理解加法、減法的含義,並能根據數的組成規律寫出4的加減算式,我們綜合考慮幼兒的發展水平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精神,將原目標中的理解加減法的含義並能根據數的組成規律寫出4的加減算式作為下一活動的內容,本次活動的內容主要是以小朋友們感興趣的西遊記人物——孫悟空為主角,圍繞西遊記趣事,通過動手操作和自主探索,學習4的組成,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說幼兒

大班幼兒已經初步具有理解數量中可逆性,傳遞性,相對性的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已基本理解分合號的含義和數量之間的關係,但在操作過程中,有時會受到事物的具體特徵對他們的干擾,在本次活動中,通過悟空分桃,幫助幼兒實現對數量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的轉化。

三、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新《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在對教材和本班幼兒的學習情況有一定了解後,我制定出本次活動目標:

1、學習4以內數的組成,探索組成的基本規律。

2、能正確的記錄和表達自己的操作結果,勇於嘗試不同的分法。

3、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為了保證本次目標的實現,我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理由了悟空這個角色,創設了悟空考本領、悟空水果店、小猴學本領等環節,讓幼兒在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

量關係,鞏固所學的知識。

四、說重點難點

大班思維中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

本次活動的重點:理解4以內的組成。

難點:探索組成的基本規律。

五、說教法

本節課屬於數概念教學,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比較難理解,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遊戲法:創設生動具體的悟空遊戲情境,使幼兒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情境,將複習3以內的組成、探索4以內的組成、鞏固所學知識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為幼兒一環環的展現活動過程,引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的情感投入,啟用幼兒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

2、操作法:在悟空水果店和打妖怪等環節中,鼓勵幼兒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現在的的教學需要轉變幼兒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為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另外在教學中我也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由於幼兒的生活背景和知識水平不同,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個別進行加強輔導。

六、說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幼兒的學習方式,在本節課中採用了發現法、遊戲法、討論法等學法,在幼兒的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幼兒親自學會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動,通過互助,讓幼兒構建學習方法。

七、說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悟空頭飾1個,《西遊記》的主題曲,三種水果的圖片和價格標

籤(分別為1、2、3),保齡球瓶、若干代幣卡,若干小筐,用卡紙製作的記錄卡,數字卡若干。主要用於創設遊戲情境、幼兒分組探索使用。

2、幼兒基本掌握3以內數的組成,為幼兒學習3以內數的組成提供知識基礎。

八、說教學程式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存在一定規律,讓幼兒在探索中發現規律,並將規律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中,達到“授之以漁”是本節活動的核心,所以活動中主要包括情境匯入——悟空靠本領——悟空水果店——小猴學本領四個環節,整節活動體現了《綱要》中科學部分“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的要求。

(一)情境匯入,引出主題

播放《西遊記》的主題曲,引出動畫角色孫悟空,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並通過孫悟空有困難找我們幫忙引出下一環節的內容。

(二)悟空考本領,複習3以內數的組成

通過觀看課件,複習3以內數的組成,用悟空考本領的情境,在遊戲中複習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幼兒自由探索4以內數的組成奠定基礎。

(三)悟空水果店遊戲,探索4的組成

在悟空水果店遊戲中,幼兒每人一個小筐,進超市前領4個代幣卡,要求每個小朋友只能買2種水果,必須要把錢花完。讓幼兒自由探索4的分類,交流遊戲結果,理解4以內數的組成並通過有順序的排列方式引導幼兒發現數的組成的遞增、遞減和互換規律。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教學環節的重頭戲,在過程中引導幼兒積極地探索,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嘗試發現和總結規律,從而有效地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四)小猴學本領——鞏固練習4以內數的組成

這一環設計了2個小遊戲,第一個是分組遊戲打妖怪,小朋友向孫悟空學本領,用保齡球瓶代表妖怪,玩法介紹:保齡球瓶4個一組擺好。孩子們站在規定的線後面,用保齡球打球瓶,並記錄和交流自己的遊戲結果,結合實物幫助幼兒鞏固所學的4的組成的知識。

第二個是考考小猴的本領,用問答遊戲進行,同樣是鞏固幼兒所學的知識,但是脫離了具體形象的支援,有助於幼兒對抽象的數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個能動的個體,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社會的發展也強烈需要發展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在我選擇的“二次分類”這個數學活動時,我是考慮到,老師們習慣於僅以幼兒認識事物是從具體到抽象這一特點為依據,只強調直觀性,在活動中教師常運用教具演示,並以此為基礎講解基本的數學概念,而實際上,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通過聽老師講、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得了的,必須通過幼兒自己主動活動的過程。“圖形的二次分類”我希望提供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導,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過程中去發現、歸納“圖形的二次分類”的特徵。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目前,我班幼兒已經基本能單獨進行圖形、事物的一級分類,但是不能對事物圖形進行二次分類。而且由於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還不成熟,他們的對某一事物也許明白,卻無法從具體轉化為自己內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過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自己對事物的外部特徵的認識轉為內在的、有規律的思考。

三、目標確定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在接觸中發現,大班的孩子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於動動,做做,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啟發他們在操作後進行交流和討論,積累經驗,引導他們發現“圖形二次分類”的規律特徵。因此,根據《綱要》中數學領域的目標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從生活、遊戲中感受事物的關係,並體驗到發現的樂趣

2、通過幼兒的操作、探索,培養幼兒發現、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特徵的邏輯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說出圖形兩個層次的特徵,體驗包含關係,學習二次分類。

這三個目標中蘊涵了數學能力的培養、主動探索的經驗獲得和對事物歸納總結的能力的提高,體驗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培養幼兒發現、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的能力”,於是,在一開始,我就將問題丟擲來,“如何將這麼多混在一起的圖形分出來,你們認為可以用什麼方法?”從第一、第二環節的逐步加深,到最後按物體的兩個外部特徵分類,將重點慢慢消化吸收;接著,就是如何將經驗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驗;那麼,難點是“如何讓幼兒理解包含關係”。我決定從以下幾點來突破:

1、幼兒自己先想辦法分類;具體操作;

2、教師示範引導,幫助幼兒瞭解二次分類的基本特徵:按某一特徵分類後,接著按另一特徵對已經分好的兩類圖形,再做一次分類。

這裡,我準備用積木演示,首先,我將紅、黃兩種不同的三角形、圓柱形、長方形的積木混在一起,接著請小朋友幫我分成兩類(那麼,顏色只有兩種,而圖形卻有三種,小朋友就會按顏色先分為兩組)然後,我再請小朋友對其中的一組再分一次(很自然,小朋友就會按圖形來分類了)

3、幼兒再次操作

4、經驗遷移:舉例請幼兒做二次分類

“請大家將小朋友進行二次分類”(小朋友一般會先分男女,接著就會按高矮、衣服、頭髮等來進行第二層的分類)

四、活動準備

1、紅色、黃色、藍色的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若干;

2、各種積木

五、教學方法

為實現本次活動目標,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嘗試操作法、語言討論法和遊戲法

1、嘗試操作法: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強調讓幼兒親手操作材料,在實際的操作中探索和學習,獲得有關數學概念的感性經驗。幼兒只有在“做”的過程中,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可能對某一數學概念屬性或規律有所體驗,才可能獲得直接的經驗。在這個活動中,我給孩子們投放充足豐富的操作材料:各種紅色、黃色、藍色的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若干,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擺弄後,嘗試找到分類的方法,並進行經驗歸納。

2、語言討論法:在數學教育中,討論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但是,討論的時機選擇在操作的不同時間,就會對幼兒的具體操作及思維活動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活動開始時,我就引導幼兒先討論用什麼方法分類,操作後再一次請幼兒討論“你是用什麼方法”,這樣,通過不斷的交流討論,加上大班數學教案及說課稿教師的幫助歸納,使幼兒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二次分類的概念。

3、遊戲法:通過“看誰舉得快”的遊戲,進一步使幼兒通過競爭性的遊戲,達到在玩中學的目的,在遊戲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變被動為主動,既使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深化,又使幼兒的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在幼兒學習過程中,教師做到面向全體,注意個別差異,讓每個幼兒在各自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我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引導能力強的幼兒先觀察,再嘗試找出最好的分類方法,引導能力弱的幼兒在逐個嘗試後,得出二次分類的特徵。

六、教學流程

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活動的目標要,大班數學教案及說課稿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6的組成是基於5以內的組成之上的。我利用6朵花出現的不同特徵,將6朵花分為兩份,一方面培養孩子的觀察判斷能力,一方面也總結出6的5種分法。在這一階段孩子初步經歷從實物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由於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常常會提出“這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等問題,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藉助於孩子操作圖片進行教學,為孩子瞭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基礎。

二、說目標

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數學活動的一些要求我將本次的目標設為以下幾條:

1、能根據花的不同特點如:經脈、花瓣、顏色、大小、葉子的不同給花分類,注意每次分的時候要把整個一起分。

2、老師的引導下探索組成的規律,知道6有5種分法,在寫的時候按照數字排序可以減少分法的遺漏。

3、對數學活動產生興趣,樂於探索數字的規律。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6的5種不同的分法。

難點:在操作過程中按照花的不同特徵給花分類,知道每一次都要合起來在分。

四、教學過程

一、給花朵分類

在幼兒的觀察中認識6朵花的不同特點。根據每一部分的兩種特點給6朵花進行分類。分的時候教師要講明白是將6朵花按兩種特點分完了再合起來,然後再分。在操作過程中我讓孩子將分好的結果記錄在紙上,這樣孩子的操作才有總結性的分析。在交流的時候也能通過自己的記錄紙驗證自己操作過程的正誤。

二、花轉換成點

由分好的花轉換為點,這個過程是將實物概括為數字的一個輔助,由實物過渡到對應量的點最後到數字孩子們在這樣的思路中更容易理解6的分合式是怎麼樣演變過來的。

三、用數字列出分合式

點到數字對於孩子來說就比較簡單了,整個過程層層深入,孩子的興趣也被調了起來。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很輕易地總結出6的分合。

四、總結分合式中的規律

孩子們從2的分合一直學到到6的分合,但是對於其中存在的規律只有少數部分孩子能察覺。為了讓孩子在寫分合式的時候更方便,教師讓孩子觀察數字間存在的規律,引導幼兒說出數字的排列規律是12345,54321,分合式左右兩個數字位置互換總和不變。孩子們在觀察中提高了探索數字間規律的興趣。

五、遊戲

遊戲是用輕鬆的方式對本次活動的鞏固。教師將6朵花藏掉幾朵孩子根據出示的花的數量說出具體藏掉的朵數,這是已知總數和分數算出另一個分數的數學推理。孩子們在遊戲中心情愉快,對數學的興趣得到了激發。

教案:

6的組成(數學)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花的不同特點如:經脈、花瓣、顏色、大小、葉子的不同給花分類,注意每次分的時候要把整個一起分。

2、老師的引導下探索組成的規律,知道6有5種分法,在寫的時候按照數字排序可以減少分法的遺漏。

3、對數學活動產生興趣,樂於探索數字的規律。

活動準備:

花朵大圖和小圖、分類的大圖和小圖、點子圖、每人兩個盤子、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花朵

教師直接提問:我手裡有什麼?有幾朵花?

他們都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呢?

幼兒回答,教師根據回答出示標記圖。

師:6朵花有這麼多不一樣的地方,請小朋友根據這6朵花數一數每一種花有幾朵,把6朵花分別放在兩個盤子裡,把答案寫在一張紙上。

二、幼兒操作

小朋友們回到座位上,每人取一份花朵根據紙上的標記記錄下每種花有幾朵。

三、交流

師:請寫好的小朋友回到座位上

誰來說說你是怎麼分的根據花的花瓣分有…朵是圓形的,有…朵是三角形的。

請幾個幼兒說說自己的答案,教師將正確答案寫在黑板上的標記上。

四、花轉換成點

1、出示由點表示的分合式

師:如果我用6個點表示6朵花,那麼6朵花中分出來的1朵圓花瓣的花和5朵三角形花瓣的花怎麼來表示呢?

2、幼兒上來繼續填寫

3、幼兒一起讀一讀:“6個點可以分成1個點和5個點……”。

五、用數字列出分合式

1、師:如果我用數字6表示6個點,那麼接下去怎麼用數字來表示分出來的點呢?

幼兒上黑板寫一寫,引導幼兒一起讀一讀。

2、數數6有幾種分法。

六、總結分合式中的規律

師:我們觀察一下黑板上寫好的6的分合式,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幼兒說出數字的排列規律是12345,54321。

兩個部分數有交換的現象。

七、遊戲

師:接下來我們玩個遊戲。

我手裡有6朵花,現在我藏掉幾朵花,你們猜猜我藏掉幾朵花。

小朋友根據6的分合說出答案。

遊戲多次進行。

師:課後,我們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玩玩這個遊戲。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8

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人民幣》。

一、說教材。

對於錢幣的知識孩子們並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但對於幼兒園的還孩子年齡來說還不是很瞭解,因為他們的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家長單獨讓孩子上超市購物的機會很少,對人民幣只是初步的認識。所以我設計了這節活動《認識人民幣》。

二、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根據大班的年齡特點我確立了以下目標:

1、認識面值10以內以元為計量單位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2、認識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並有不同的麵價。

3、通過遊戲"買文具",初步學習"錢幣"的換算。

根據活動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認識人民幣的面值,並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活動難點是:初步學習錢幣的換算。

三、說活動準備。

為了讓幼兒在活動中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和大膽發現的機會。我做了以下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文具店超市。

2、學具:人手一份人民幣(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紙幣和1元的硬幣)四、說教學法。

根據3~6兒童學習指南里的科學領域中的學習核心是激發幼兒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的能力。本次活動中我主要採用的教法有:遊戲發、觀察法、操作法、演講法等。

學法:我採用了視、聽、講合法、操作法、嘗試法、體驗法等。

四、說活動過程。

我把活動過程分為三大環節:

第一環節:初步認識人民幣。

觀看小視訊,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初步瞭解錢幣對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第二環節:認識人民幣。

本環節中我採用了觀察法和提問法等在裡面。首先認幼兒觀察多媒體課件裡的各種人民幣,活動時鼓勵幼兒主動求知。

第三環節:瞭解不同面值貨幣的換算。

本環節也是活動的重點,難點。首先我會引導幼兒認真仔細觀察每一張人民幣,知道他有多少面值,然後認識它們的單位名稱。最後講解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

五、說活動反思。

通過以上活動,我做了以下反思。錢幣在日常生活經常都見到,在我剛出示錢幣時,孩子們都很興奮很激動。活動中孩子們都很積極參與和大膽的求知,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對人民幣都有了新的認識,但在"買文具"的遊戲時還是有個別幼兒對於錢幣的換算還不是很會還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