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模板合集10篇

說課稿1.76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說課稿模板合集10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有兩個寶》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一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陶行知的《首腦相長歌》改寫的一首兒歌,共六行三句話。主要講人有雙手和大腦兩個寶以及它們的作用,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用手用腦的好習慣。語言樸實無華,內容通俗易懂,符合兒童口語習慣,便於朗讀背誦。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正確書寫4字,初步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啟用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創造的潛能。

2、運用識字卡片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進行組詞練習。

3、領讀課文,特別指導注意句號的停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知道人的雙手和大腦是兩個寶,教育學生從小要養成動手又動腦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和寫字

難點: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雙手和大腦的作用,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五)課時安排

三課時

二、說教法

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不夠穩定,不易持久的特點,我運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指導學生看圖,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藉助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同時作為課文內容的延伸。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藉助多媒體課件觀察生活中用手用腦的成果,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生字;通過學生自讀自評、加動作讀、師生比賽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感悟課文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圖畫匯入

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以及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徵,我將通過孩子自己畫的畫,做的手工匯入,不僅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快速地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文的學習中。

“小朋友們,我們來看看這幾張圖,這幾個手工製作。你們覺得怎麼樣?”學生回答:“很漂亮”。“為什麼他們能畫的這麼漂亮,做的這麼好呢?”學生自由發言。“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關於“人”的兒歌,這首兒歌將會告訴我們為什麼。”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點名作者是陶行知爺爺,強調“個”單獨念是第四聲,在這個詞語裡讀輕聲,“寶”是“寶貝”的意思。

“讀了這個課題,老師有一個小問號,人有哪兩個寶貝呢?你們想知道嗎?小問號的答案就藏在課文裡,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讀一讀,找一找!”

(二)初讀課文

在一開始的時候,主要是對課文的生字進行正音。第一步先讓學生自由的朗讀課文;第二步教師利用生字卡片逐字正音;第三步聽教師朗讀;第四步根據教師的朗讀再自由的讀課文;第五步認識課文以及句子;第六步最後讀一遍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在教授課文內容時,可採取指名讀、小組讀、齊讀的方式朗讀學習、理解學習,在讀的過程中相機正音並理解課文內容。首先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接著針對學生的朗讀相機正音,並引導學生用生字組詞;在正音的基礎上小組讀並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後講解問題答案以及理解句子含義。具體過程如下:

指名讀第一句話,生字詞正音並組詞。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讓學生知道人的`兩個寶是雙手和大腦,知道從句子中提取資訊。

指名讀第二句話,生字詞正音並組詞。並嘗試提問“雙手有什麼本領呀?”理解“做工”的含義,接著訓練學生說話:我的雙手會——;提問“大腦有什麼本領呀?”理解“思考”的含義,再通過齊聲朗讀讚美雙手和大腦。

指名讀第三句話,生字詞正音並組詞。並嘗試提問“如果我們做事的時候光動手不動腦行嗎?如果光動腦不動手行嗎?該怎麼用好這兩個寶貝?”引導學生回答: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同時簡單理解“創造”的含義,通過齊聲朗讀感受雙手和大腦的魅力。

(三)小結收穫

既然雙手和大腦是我們身上這麼重要的兩個寶,我們要不要好好利用它們?學生回答:要!利用齊讀鞏固課文內容。

(四)鞏固生字詞語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記憶力並不是很強,所以往往需要教師利用反覆鞏固、反覆朗讀的方式幫助其加深印象。針對這方面,我採用兩個方法:第一,課件出示帶拼音生字詞,學生開火車讀生字詞;課件出示不帶拼音生字詞,小組齊讀生字詞。儘量做到每個學生的掌握情況教師都有心知肚明;第二,做小遊戲——摘蘋果。低年級的孩子對於做遊戲的學習方式比較感興趣,所以利用生字蘋果樹,學生能積極的參與到鞏固生字詞的環節中來。

(五)習字指導

第一課時的習字內容主要有這幾個字——“人、個、大”,針對這三個生字的指導,我採用熟字記生字法以及比較法。

首先強調“人”、“個”、“大”三個字中都有一個“人”字,所以要寫好這三個字第一步就是要把“人”字寫好。

在教授“人”字的過程中,一要將其與“八”字做比較,二要將其與“入”字做比較,幫助學生弄清易混淆的生字,接著講解寫字步驟:一看二寫三比,教師範寫、學生書空、學生描紅;在教授“個”時,要把“個”中的人,和“人”字本身做比較,體會撇和捺的不同點;在教授“大”時,要和“太”字相比較,這樣可以幫助學生複習之前所學的內容。

說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海底世界,讓學生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魚兒。

操作領域:學會運用剪、貼、畫、拼接等手段在各種材料上製作魚兒,鍛鍊動手能力。

情感領域: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美的薰陶,在動手製作中懂得珍惜自然,愛護生靈,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激發學生對人類生態保護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觀察各種各樣的魚兒,感知魚的外形和色彩,表現魚兒結構特徵和遊動時的姿態變化,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裝飾魚兒。

教學難點:

能用繪畫、撕紙或剪紙、捏製等多種方法表現水中游動的魚,組織一幅魚和相關背景的畫面。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海底世界背景圖。

學具準備: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彩色紙、水彩筆、剪刀、橡皮泥、樹葉、膠水、彩紙等。

教學過程:

一、謎語引入,激發審美期待

1、謎語引入:

師:同學們好!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請認真聽,看誰最先猜出來?(多媒體顯示謎語,教師讀出謎語)

搖搖頭,擺擺尾,一串水泡吐出嘴。水泡水泡水裡遊,那是它的好朋友。

生迫不及待:魚

2、隨著音樂表演魚游泳的律動。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出來了。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做一隻快樂的小魚吧!(播放《小鯉魚歷險記》主題曲。師領著生表演,

3、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表演的太棒了,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進入神奇的“魚兒遊遊”的世界。(張貼 魚兒遊遊)

(二)觀察發現,感知魚兒結構

1、師:同學們,你們都認識什麼樣的魚?

生1:小鯉魚

生2:鯊魚

生3:三文魚

......

2、觀看海底世界各種魚遊動的視訊。

師:看來大家認識的魚還真不少!其實魚不僅種類多,而且形態萬千,現在讓老師帶大家一起去欣賞一下這些水中的小精靈,同學們在欣賞的時候要注意觀察魚的形狀、顏色和身上的花紋,看看你最喜歡哪一條?(多媒體播放各種海洋魚游泳的視訊)

3、學生交流魚兒在外形、花紋圖案和色彩等方面的美。

師:你瞧,小魚在水裡遊的多高興啊!來,誰來說說你喜歡哪條魚,為什麼?

生1:我喜歡第五條魚,因為它身上的花紋很漂亮。

生2:我喜歡第八條魚,因為它的顏色很美麗。

生3:我喜歡第三條魚,因為它身上有美麗的花紋和顏色。

師: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是呀,把美麗的花紋和鮮豔的顏色結合起來,能把魚裝飾的很美。

......

生6:我喜歡第2條魚,因為它長得很長。

師:你知道它的外形像什麼形狀嗎?

生:長方形

師:你觀察的真仔細。

4、教師強調魚的外形。

師:大家再來仔細觀察看看魚的外形還像什麼形狀?

生1:第七條魚像正方形。

生2:第三條魚像圓形。

生3:第五條魚像橢圓形。

......

師:是呀,魚兒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來看看電腦小博士是怎麼說的?(課件出示魚的多張形狀圖)

師(指著半圓形)這是什麼形狀的魚?

生:半圓形

師:這些都是我們今天認識的魚兒最基本最常見的幾種形狀。

5、瞭解魚的結構。

師:電腦小博士有個問題想考考你,請問:魚的身體分為哪幾部分?

生1:花紋

師:我問的是身體結構,你再想想?

生2:尾巴

師:對,還有嗎?誰來說?

生3:鰭

師:你知道的還真不少呢?還有嗎?

生4:魚頭

師:對,還有什麼呢?

生5:身體

師:好,我們一起看大螢幕,看大家說的對不對?(師展示課件:魚的結構圖)現在你知道了吧!

6、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觀察和比較,我們發現魚的形狀是多種多樣,顏色豐富多彩。只要把握結構,在結構上加入美麗的花紋,一條美麗的魚就繪製出來了。

(三)欣賞作品,走進魚兒世界

師: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同齡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們是怎樣表現魚的?(欣賞範作——學生作品)

1、課件出示“彩筆繪畫”作品。

師:他們是怎樣表現魚兒?

生:用彩筆畫的。

師:他們畫的好嗎?

生:好。

師:你認為什麼地方好呢?

生:顏色美麗。

師:用不同顏色搭配可以把魚兒裝飾的很美。還有呢?

生:魚的外形美。

師:你們看,這個魚的色彩多麼豐富,魚兒的造型也富有想象力,同學們在畫的時候也可以大膽運用色彩,畫出你心中魚兒遊動的情景。

2、課件出示“彩泥捏製”作品。

師:讓我們接著看,這些魚是怎麼製作的?

生:用橡皮泥捏的。

師:你瞧,這些同學的手真巧啊!同學們在做的時候也可以用你的靈巧的小手創造出美麗的魚。

3、課件出示“剪撕貼上”作品。

師:繼續,這是怎麼表現魚的?

生1:用剪刀剪的。

生2:用手撕的。

師:你們的眼睛真亮。你看,通過剪刀和手撕也可以創造出很棒的藝術效果,待會兒我們也可以試試看。

4、課件出示“樹葉貼畫”作品。

師:你知道這是用什麼材料做的魚?

生:樹葉

師:是啊!用不同形狀的.樹葉拼接再貼上也可以創作出美麗的魚兒。

5、學生交流自己會用哪種美術表現方法。

師:同學們,剛剛我們欣賞了這些美的作品,想一想,你你準備用什麼方法將魚兒打扮得更漂亮?

生1:用彩筆畫。

生2:用橡皮泥捏。

生3:用樹葉拼。

生4:剪紙、手撕。

師: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

(四)畫魚做魚,展開創作過程

1、(出示海底世界背景圖)調動學生繪畫的積極性。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麼?

生:海底世界。

師:你瞧,綠綠的水草,紅色的珊瑚,還有海星呢!好看嗎?你們想變成小魚到大海里暢遊嗎?

生:想。

2、(課件)提出作業要求。

師:下面我們小組合作挑選自己喜歡的材料製作屬於自己美麗的魚的美術作品。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的作品造型大方,色彩豐富,形式多樣。開始吧!

3、小組合作,利用彩筆畫、彩泥捏製、樹葉貼畫、剪紙貼上等方式創造魚,教師巡視輔導。伴著動聽的音樂讓學生感受藝術美。

(五)展示評價,情感得到昇華

1、教師將學生創造的魚兒“擺”上佈置美麗的“海底世界”。

師:你們看,已經有這麼多小魚在大海里遊玩呢!畫完的同學可以討論一下:你最喜歡哪條魚,為什麼?其他沒完成的同學可要加油啊!

2、評價:讓學生評出最好看的魚兒,並說明原因。學生各抒己見,發表感想。

師:你認為哪條魚最美麗?誰來說說看?

生1:我喜歡這幅樹葉作品,因為這條魚的尾巴好看。

師:我也覺得尾巴顏色鮮豔,看來我們的審美觀還很像呢!還有誰想說?

生2:我喜歡這條魚,因為它的顏色很鮮豔。

生3:我喜歡這條橡皮泥做的魚,它的外形很獨特。

......

師:是呀,大家看,我們同學不僅創造出魚,而且還給魚建造了美麗的家!來,讓我們把掌聲送給自己吧。

(六)延伸拓展,滲透環保教育

1、課件出示藝術家的作品,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師:這些色彩斑斕的魚激發了藝術家的創作靈感,下面我們來欣賞他們的作品。這是創作福娃的韓美林爺爺畫的魚,這是著名的唐三彩,你們見過魚雕塑嗎?這是鐵藝雕塑。

師;其實魚在我們中國的傳統中有很美好的寓意,可以表示年年有“魚”,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看到許多表現魚的形象的作品。比如我們傳統的剪紙、中國結、年畫、魚掛飾以及具有威海特色的七夕節的巧果。

2、出示魚兒成群死亡的圖片,對學生滲透環保教育。

師:同學們,剛剛我們欣賞的魚兒的美,又用我們靈巧的雙手創造了屬於自己的魚。魚兒是美麗的,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瑰寶。但是生活中總是出現這麼多不和諧的畫面,你們看,這些魚怎麼了?

生:死了。

師:是呀,魚兒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可是由於人類不斷的汙染環境,破壞的魚兒賴以生存的家園,導致魚兒大量死亡。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生:愛護魚類。

師:對,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要愛護魚類,愛護海洋,不破壞生態平衡,讓我們的海洋更加美麗(滲透環保教育)。

3、課外拓展:

師:老師還想請同學們回家蒐集魚的有關資料,瞭解魚的更多知識,並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製作“水族箱”。

師:(教師介紹“水族箱”製作方法)水族箱的方法其實很簡單,“水族箱”箱體可找一個廢包裝的紙箱,用彩紙將紙箱內壁糊好並塗上顏色,將畫好的魚和水草剪下來貼在箱壁,或者用細線將剪下來的魚兒拴好吊在紙箱頂壁上。做好後,可以朝魚兒輕吹一口氣,魚兒就會輕輕擺動,猶如在水中游動一般。同學們做好後可以帶到學校,我們來開一個“水族箱展覽會”,好嗎?

生:好。

(七)課堂總結,喜談收穫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什麼收穫?

生1:我認識了魚的花紋很漂亮。

生2:我會用彩筆畫魚了。

生3:我會用橡皮泥捏魚。

......

師:看來大家的收穫還真不少呢!今天同學們表現的非常精彩,希望這份精彩能延續到課後,回到家將你今天的表現告訴爸爸媽媽吧!下課!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四個太陽》是魯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第5單元的第1篇文章。本文作者憑藉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創造力,在四個不同的季節畫出了四個不同的太陽,表達了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願望。課文文字優美,語言生動有趣,使人讀起來感到親切、愜意。這樣有景,有境,有情的課文,很適合學生背誦。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掛”“街”“熟”等12個生字,會寫“團”“園”“因”等7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悟作者通過畫太陽要表達的心願是什麼。

三、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理解“多彩的季節”的含義,以及感悟作者畫太陽要表達的心願。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法、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我採用情境教學、示範朗讀、以讀代講、指導背誦、小組合作、“漢之星”多媒體教學等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五、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漢之星”媒體課件、詞語卡片、四個不同太陽的圖片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節:“匯入新課”“初讀感知”“讀文理解”“總結積累”“識字寫字”。

第一環節:“匯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開始,我播放兒童歌曲《種太陽》,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小朋友美麗的願望是什麼?在學生暢所欲言後。我說:“今天,有個小朋友也畫了四個太陽,他要把這四個天陽送給誰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生第18課《四個太陽》。伸出小手,跟老師一起寫課題。”因為“陽”的偏旁易錯,板書時我重點指導。然後學生齊讀課題《四個太陽》。

教學的藝術不僅在於傳授知識,更要喚醒、激發和鼓勵學生學習的熱情。導課環節配上悅耳動聽的.音樂使學生置身於一種多方位、立體感的境界,產生新奇的感覺。這樣既創設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又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之中。

第二環節:初讀感知

因學生有了課前預習,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三人小組互相檢查讀,指名學生分段讀課文,老師在學生讀的過程中進行相應的指導。特別是第2段中的“熟”,個別學生易讀成“shóu”,要特別指導。還有第3段中的“陽光溫暖著小朋友 凍僵的手和臉。”因句子較長,老師要示範指導學生朗讀。

第三環節:讀文理解

在學生初讀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我說:“小畫家都畫了哪些太陽呢?請大家用橫線畫出來。在學生邊讀邊畫後,指名學生彙報,然後進入課文的學習環節。

國小低年級的學習,要減少不必要的課文分析,而主要應以朗讀積累為主,因此,教學中,我重點採用了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積累。

由於一年級的孩子學習朗讀不久,接觸的書面語言文字材料較少。尤其是當他們目視雙行,藉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時,經常會一字一頓地讀或唱讀,甚至於會讀破詞、句,重音、停頓、語調、節奏、語氣更是難以把握,還有嚴重的拖音現象。所以,教師的正確範讀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通過範讀,將自己對文字的理解、感悟、體驗以最質樸、最直觀、最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給學生以激發和感染。因此,範讀是文字理解的一個重要導航。

在學習課文第一段時,我除了讓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外,我還給學生範讀,讓學生看老師是怎麼讀的,看誰看得準,聽得清。最後再讓學生學著老師的樣子練讀,展示讀等。

為了讓學生達到積累的目的,在學生讀熟本段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以填空的形式填出重點詞語,最後達到全段背誦。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第二段時,我讓學生按照第一段的學習方法朗讀第二段。並通過讓小組比賽的方法練習背誦。

課文第三自然段,由於寫法與第一、第二段結構相似,因此我採用了放手讓三人小組互學,最後老師檢查學習效果的方法。

學習第四自然段,我重點引導學生走入文字,讀清問的語言後,讓學生展開想象,結合多媒體畫面領悟“春天是個多彩的季節”。在學生學習中,指導學生將觀察畫面與朗讀、想像與朗讀、表演與朗讀結合起來,有效落實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第四環節、總結積累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只有不斷積累語言,汲取精華,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不斷加強和提高。

這篇課文寫得很美,為了達到讓學生把優美的詞語積累下來的目的,我帶領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背誦,達到積累的目的。

第五環節、指導書寫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寫字這一環節至關重要。為了調動學生寫字的興趣。我利用“漢之星”多媒體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讓學生在做遊戲中進行識字。寫字時,我重點出示文中“團、因、園”3個字,讓學生觀察他們的共同點。

為了讓學生把全包圍的字寫正確寫漂亮,我重點指導“團”這個字。首先我讓學生仔細觀察,接著進行範寫。並告訴學生:寫全包圍的字時,應該是先進人,再關門,就是先寫裡面的部分,最後再寫一筆堵上口。然後讓學生找到和團結構相同的兩個字“因、園”,進行描紅、臨寫。

本節課5個環節的設計,我始終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感受文字的美,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 使學生在課堂上輕輕鬆鬆就實現了從對語言的感悟到對語言的積累的過程,相信學生會在這樣的課堂上有可喜的收穫。

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音樂唱遊課《走出陽臺》。

本課我選用的教材是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小音樂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都是好朋友》的第二課《走出陽臺》。本單元是以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為主題,而《走出陽臺》是一首歡快活潑,富有朝氣的兒童歌曲。表現了小朋友渴望交流、渴望友誼的心情,通過學習,希望孩子們樹立開放、合作的觀念。

本課的教學目標,包括了對學生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的教育。一方面,通過學唱歌曲,參與活動,使小朋友懂得互相理解、互相關心、互相尊重,讓他們在活動中增加自信心、增進友誼。另一方面,學生能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並能即興地創編歌表演。孩子們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及遊戲競賽,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和合作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唱會歌曲《走出陽臺》。教學則是難點是創編歌的表演。

在教學方法上,我將採用生動的情境啟發誘導的方法,讓學生自發的練習,鞏固基礎,形象的演示點撥指導,靈活運用課件的效果,從而創設生動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愉快地接收知識、培養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主動練習、自編自創、愉快遊戲等學習方式,注重發展學生的能力,在交流和協作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它由複習歌曲,學唱新歌,編創活動這三部分組成。

首先我會以師生共同律動開始本課。律動的歌曲為第一課時所教歌曲《看誰學得像》,以活動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達到了複習歌曲的目的。

緊接著,我會用提問的形式匯入新歌學習的環節:“小朋友,你們平時在家都是怎麼玩兒的?有沒有和小夥伴到戶外玩耍?” 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相結合,同學們很快就進入了現實的情景裡。

接著我繼續向同學們發出指示:“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小朋友是怎麼玩的?”順著疑問,我又向同學們出示課件,讓同學們欣賞畫面,創設情景。(課件背景音樂為歌曲《走出陽臺》,並隨音樂節奏自動播放一些小朋友在陽臺上認識和走出陽臺,在屋前草地上互相玩耍的畫面。)

看完課件,讓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並分組模擬畫面中的情景玩耍,教師發情景道具,在遊戲的過程中播放範唱音樂,讓孩子們充分感受歌曲旋律。模擬遊戲以後,我請同學們伴隨著輕鬆的歌曲拍手,出示大譜表,在譜表上標記出拍手的記號。再一次讓同學們聆聽、感受。接著,我帶領同學們分組按節奏拍手,朗讀歌詞,老師給予同學們充分的肯定,以比賽的方式進行展示。最後,把歌詞帶入旋律中進行演唱,邊拍手邊歌唱。

“小朋友的歌聲可真好聽!老師想看看你們精彩的表演,行嗎?”教師以肯定的語言過渡編創活動環節。教師提示以小組比賽形式進行活動,課件播放比賽規則:分組在組長帶領下進行歌表演創編比賽,優勝組將獲得一份神祕的小禮物!同學們分組創編歌表演,然後分組展示創編成果。最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自評、小組互評與師評,進行獎勵。

在以上環節中我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效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這一特點,讓學生從視覺上,聽覺上都得到藝術的啟發、感染。在輕鬆快樂自由的氛圍中學生感受了歡快的音樂,使他們懂得了互相理解、互相關心、互相尊重,從而更加熱愛幸福生活,熱愛集體。

以上設計肯定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我說的是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中的《角的度量》一課,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線段、直線與射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這部分知識是學生後面學習畫角、角的分類的基礎。教材注重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會量角的必要性,認識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徵,在自主探索中體會、總結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說學生】

學生對於角的有關知識已有了初步的體驗,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開的大小有關。一部分學生對量角器有初步瞭解,但多數學生幾乎沒有用量角器測量角的體驗,小小的量角器雖然被拿在學生的手中,但學生對它的認識是陌生的,一條條放射狀的線,不同的刻度,會使學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於怎樣用它測量角的大小,就更顯得無從下手了。而且,在實際中,學生似乎沒有度量角的需要,他們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數學知識,很少能應用到生活中。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實際,我制定本節課的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單位;會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標:在測量角大小的活動中,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情感目標:1、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大膽嘗試,積極表達,使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

2、應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學生的應用意識得到培養。

教學重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難點:在自主探索中逐步體會、總結量角的方法。

【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就是量角,是一種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過去的教學是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模仿操作,然後進行大量的練習加以鞏固這項技能。無疑,這種方式對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低效的。新課程標準倡導: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且,陶行知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事情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因此,本節課我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體會量角的意義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說教學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設計了一個放風箏比賽,怎樣判斷誰的風箏放的高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進而展開新知的學習,然後設計幾個適合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即找角和量角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量角的意義,探索、總結量角的方法,逐漸掌握量角的技能。最後,在研究生活中的有關現象中,來體會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下面我分別說一說。

一、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首先,與學生談話,你喜歡風箏嗎?放過嗎?參加過比賽嗎?

這樣,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小動物們放風箏比賽的圖片,看,他們放得多認真!到了評比的時候了,這可急壞了剛當上裁判的小猴子,它只記得比賽規則是同樣長的繩子,看誰放的風箏高,卻忘記了怎樣才能知道誰放得風箏高的辦法。怎麼辦呢?你們能幫幫小猴子嗎?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明確,要知道誰的風箏放得高,只要知道繩子與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大小就可以了,所成的角越大,風箏放得越高。在這裡運用多媒體課件,抽象出繩子與地面所成的角,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形成抽象思維的能力。

這樣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啟用思維,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習本節課的知識。

二、自主探究量角的方法

1、體會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你們真有辦法,要知道誰放得風箏高,只要知道風箏線和地面所成的角的大小就可以了,可是,怎樣才能知道角的大小呢?

這一句追問,進一步啟用思維,學生會積極參與討論,知道角大小的方法,從而引出本課要學習的內容,“角的度量”。在交流中,學生會有不同的知道角大小的方法,如,用小一點的角進行測量;用直尺測量;把兩個角重合比較大小;用量角器測量等方法。

在這裡,教師順應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使用自己的方法,在使用這些方法的過程中,學生會體會,在這種情況下用把兩個角重合的方法不適用,用小一點的角測量雖然可以知道角的大小,但是不能較精確的知道一個角比另一個角大多少,這幾個方法在使用時都有侷限性,只有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才是最簡單、最有效的,使學生產生學習用量角器量角的願望,為學習量角奠定情感的基礎。當學生有了學習的需要時,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參與學習活動。

2、認識量角器

請拿出準備的量角器,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麼?

學生自由交流彙報。

認識量角器上的中心點、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18個大格,180個小格、1°的角。知道度是量角時用的單位。

學生拿到量角器後看到的就是這些,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看到的,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量角器,同時可以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裡,我先引導學生自由彙報,然後運用多媒體演示量角器量角的原理及各部分的名稱。幫助學生形成較完整的認識。

3、在量角器上找角

你們的眼睛真亮,找到了量角器這麼多的祕密,其實量角器上還藏著很多角呢,你能試著找一找嗎?請你在練習紙上畫出你找到的角。

學生嘗試在紙上的量角器上畫角。

你找到了哪個角?你知道它是多大的角嗎?

請學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畫的角,並試著說出這個角有多大。

這個活動實際上就是體驗量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體會量角器的中心點,就是所有角的頂點,從這一頂點引出的任意兩條射線都可以形成角,而且每個角都可以知道度數,為後面量角做好鋪墊。

4、嘗試量角

你在量角器上已經找到這麼多的角了,能嘗試著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嗎?

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應該是學生早就想知道了,在學生認識了量角器後引導學生嘗試測量角的大小,要學習的內容就呼之欲出了。

學生嘗試測量練習紙上的幾個角。給出的幾個角的開口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有的向下。目的是使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逐漸掌握量角的方法,研究解決量角時出現的問題,如讀內圈刻度還是讀外圈刻度;把角的一邊對準“0”度刻度線比較簡便等。

這樣教學就是前面提到的“事情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教師要熟悉學生學習的思維,順應學生的思維加以引導,站在更高的角度關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

5、總結量角的方法

剛才在展示量角方法的時候,同學們有幾個共同的地方,你發現了嗎?

引導學生交流總結量角的方法,即:量角器的中心點要和角的頂點重合,角的.一邊和量角器的“0”度刻度線重合,看另一邊的刻度。因為學生親身參與其中,深有體會,怎樣量角學生在實踐中一點一點的體會,一點一點摸索,所以量角時的注意事項完全可以總結,並且能深刻理解量角的本質,逐漸形成量角的技能。從而使本節課主要內容的學習達到了水道渠成的效果。

6、解決問題

同學們已經會用量角器量角了,我們就可以幫助小猴子裁判,判斷誰放的風箏高了。

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幫助小猴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前面創設的情境更完整,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更主要的是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樂趣,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三、聯絡生活體會量角的用處

出示生活中量角的例子:滑梯的角度;椅子靠背的傾斜角度;踢足球時選擇射門的位置;這裡充分運用多媒體演示生活中抽象的角,讓學生感知測量角的大小的作用,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給學生進一步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感受到量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睛觀察生活的意識和習慣,體會數學的價值。

【說板書】

在學生總結量角方法的時候,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應地板書,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重點、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角的度量

角的頂點——中心

角的一邊——0刻度線

角的另一邊 ?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x號考生x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係》

喜歡就關注收藏我吧,鐵樹老師。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課本主題圖首先呈現的是火車在草原上行駛的情景,目的讓學生在實際情景中體會加、減法的實際意義,接著教材編排了畫一畫、算一算等活動,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動手操作中認識加減法的意義以及各部分之間的關係。通過教學,加深了學生對本課知識的理解,併為進一步學習其他相關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基於以上對教材內容的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經歷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關係的認識過程,瞭解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並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數感,增強應用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目標已經確定,要達到目標可謂難關重重,這個難關正是本課的重難點,在本課,我將重點確定為了解加減法的意義及各部分間的關係,難點確定為探究加減法各部分之間關係的過程。

難關已經確定,要如何突破這一難關呢?首先,在教具方面,我準備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在學具方面,我讓學生課前準備好直尺、演算紙等。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在教法上,我主要採取了創設情境法、引導探究法、小組合作法等,使學生更好的感知新知、運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的學習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因此,我在學法的指導上,主要採取了動手操作法、探究學習法、合作學習法,使學生真真切切的做課堂的主人。

現代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認知結構是在經歷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中不斷豐富、提高與發展。基於該理論,我將按創設情境、思考交流、新知運用等幾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開課伊始,我利用大螢幕出示課本主題圖,並加以講解:小新家住在西寧,暑假了,小新和爸爸媽媽一起坐火車去拉薩旅遊,中間要經過格爾木,現在,知道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814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1142km。學生觀察後,提問學生“你能提出怎樣的數學問題呢?”選取有價值的問題“西寧到拉薩鐵路長多少千米?”進而引出新課,並板書課題“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關係”

一個有趣的開頭,不僅能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活動更加順利的進行。在本環節,我充分運用學生的感知規律,通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景來引出課題,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入學習。

二、思考交流,掌握新知

這一環節,我主要從以下幾個層次展開:第一層次:立足實際,感知加減法的意義

首先,我引導學生思考開課時的問題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引導學生通過畫線段圖的方式進行探究,點名由學生回答,學生可能會回答“我用814km加1142km得到的1956km就是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度”根據學生回答,我引導學生得出加法的`含義“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其中,相加的兩個數叫做加數,加的的數叫做和”接著,我利用大螢幕出示問題2和問題3:“2已知西寧到拉薩的鐵路全長1956km,其中西寧到格爾木長814km。問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3已知西寧到拉薩鐵路全長1956,其中格爾木到拉薩長1142km。問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多少千米?”引導學生思考,並提出問題:“與第一道題比,

第二第三題分別是已知什麼?求什麼?你會算呢?”通過思考,學生可能會發現“已知全長,求其中一段路的長,可以用減法計算。”進而,我點名讓兩名學生演板,其餘學生坐練。學生列式後,我引導學生得出減法的含義:“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在減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已知的加數叫做減數,要求的加數叫做差”“其實,減法就是加法的逆運算。像剛剛,我們可根據一個加法很快寫出兩個減法算式,那麼加、減法的各部分之間有什麼關係呢?”進而引出

第二層次:合作交流,體會加、減法部分之間的關係

這一層次,我我將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三個算探究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合作前,我利用大螢幕給出合作要求,然後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小組進行交流,同時深入到小組中去,進行巡視指導。

第三層次:展示交流,彙報總結

學生合作交流後,我讓學生分小組展示討論結果,選擇有代表性的進行全班交流,如有的小組可能會說“我們組發現,和等於加數加加數,差等於被減數減減數”,也有的小組可能會說“我們組發現加數等於和減另一個加數,被減數等於減數加差”。

當然,學生的方法多種多樣,無論哪種都是寶貴的,我都給予表揚。基於各小組的發現,我引導學生總結出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總之,在新知識的建構過程中,我仍然把學生的體驗放在了首位,充分向學生提供數學活動的機會,把“想”的時間留給了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了學生,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鞏固深化,拓展延伸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首先,完成基礎知識的鞏固,指導學生完成書上的做一做,加深對加、減法意義和各部分間關係的理解;

其次,脫離課本,活學活用,我利用大螢幕出示由課本知識點編排的選擇題和判斷題,學生眼到、口到、心到,使知識更快的內化。

最後,聯絡生活,讓學生完成課本練習一的第三題,猜猜我是幾的練習。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體驗成功

這一環節,我將總結分為三個部分:

一是讓學生交流在本課的收穫和感想;二是讓學生說一說本課體會到的數學思想;

三是讓學生評價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我再一一加以點評,並進行表揚。這樣的安排不僅樹立了全課的思想,還為學生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信心。

下面,我來說說我的板書設計,不僅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還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耐心聆聽!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人教版國小一年級語文的一篇課文。本文采用童話故事的形式把這一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裡行間。瞧,小燕子真是個好孩子,燕子媽媽讓它到菜園裡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它一連去了三次,在媽媽的啟發下,它觀察得一次比一次認真仔細,每次都有新的發現,終於瞭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點。這則童話告訴我們只要仔細觀察就有新的發現,這樣才能瞭解事物的特點。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認識1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認識新筆畫橫勾,認識新偏旁“王”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懂得只有認真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徵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四、說教法學法

考慮到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定情境教學法、朗讀法、質疑法,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慾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去周邊的客觀事物,發展思維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結合課文內容,我通過播放錄象《秋天的菜園》,並配以《小燕子》音樂,引出本課的主人公,從而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開始學習。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主要通過讓學生觀看課文動畫及聽課文朗讀,並要求學生思考:小燕子去菜園看了幾次?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聽,可以讓他們有目的的聽,對課文建立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

3、品讀課文,讀中明理:

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進入課文所營造的氛圍中,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體會主人公的情感,培養讀的能力。如:小燕子觀察冬瓜和茄子三次不同的發現,以及三次中小燕子的心情,讓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讀,體會小燕子的快樂。而燕子媽媽的三次不同的態度,則通過老師的範讀、學生練讀等營造出氣氛,從而讓學生從小燕子的故事中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的道理。

4、積累語言,昇華感情:

這個環節的設計我主要為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進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使學生在讀中感悟,達到感情的昇華。

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因為知識在訓練中鞏固,能力在訓練中形成,思維在訓練中發展,習慣在訓練中培養,情感在訓練中陶冶。在教學中,我力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組織課堂教學。如教學“冬瓜大,茄子小”時,我引導學生做動作來理解“大、小”的意思,沒有“紙上談兵”講意思,而是讓學生讀句子、做動作。這樣,有動有靜,動靜搭配,既使學生學得快樂,又通過訓練代替了教師的千言萬語。這一點,在讀的訓練中更得到了體現。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導讀課文,加深理解;朗讀課文,體會感情;分角色朗讀,昇華感情。”這幾個環節的設計以及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在讀中感悟,讀懂內容。

學寫生字一堂課中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因此寫的環節也必不可少,在最後幾分鐘我安排了生字書寫的環節。

說課稿 篇8

各位領導 、老師們,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題目是《一雙手》

首先,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雙手》是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中的第25課,第六單元為自由讀寫單元,主題是讀書動筆,由四篇現代文,一首現代詩和兩首古代詩歌構成,從內容來看,本單元四篇課文和艾青的現代詩都圍繞著“綠”組材;從讀書方法的指導來看,本單元著重培養學生讀書動筆,進行圈點批註的習慣;從文體角度來看,其中三篇課文屬於散文,一篇說明文。

本課是一篇散文。作者通過對普通林業工人張迎善一雙手的細緻刻畫,塑造了一代林業工人不畏艱辛,無私奉獻的感人形象。本文主題集中,特點鮮明,行文流暢。

二、學情分析

1、知識現狀:本文是第六單元散文的第三篇,學生通過對前兩篇的學習,已初步溫習了散文的知識;第四單元的14課《小說家談小說》也初步學習了細節描寫在表現主題,塑造人物形象上的重要作用。在本課中進行強調。

2、學生狀況:本年齡段的學生求知慾旺盛。但對於寫作往往感覺無從下手,應加以具體的`方法指導。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九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學習抓住特徵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2. 學習通過多角度細緻的描寫,表現主人公崇高精神境界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這篇文章,能針對文中所寫事物的特點和寫法圈點批註。

2、學習抓住特徵,多角度地準確細緻描寫一雙手,表現主人公崇高精神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在反覆誦讀中,體驗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感情。

四、說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特徵表現人物的寫法,體會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能在反覆誦讀中,體驗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感情。

【二】說教法

1、本課的教學方法:

(一)對話式教學

課堂上創設特定的話題情境,引發學生討論,讓學生在群體的交流中思維互動碰擊,產生新思想的火花。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利用多種媒體手段,增強直觀感,生動形象。

說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早上好,今天我說課的主題是《人生依然有夢》,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過程和理念闡述五個方面入手。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課題選自浙江省職成教教研室編寫的中職心理健康教材位於主題一第一單元,主要講述了:尋找夢想和夢想實現的可能性與現實性。 本課在整本書中,不僅僅是開篇之課,也為後續課程開展奠定基礎,使學生初步形成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過渡語: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心理情況,本節課確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明確自身的夢想,學會制定計劃,理解實現夢想的現實性和可能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體驗和探究的教學過程,學生學會將夢想由模糊轉為具體,從而明確自身的夢想。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和體驗樹立夢想的意義,通過激夢和尋夢的活動使學生樹立夢想,激發其尋找夢想的慾望。

(三)教學重點、難點

在分析教材、剖析目標和了解學生心理的基礎上,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激發學生尋找夢想的慾望,理解實現夢想的現實性和可能性

理論依據:該難點的確立是以中職心理健康發展綱要為指導,它要求中職生必須明確自身的職業理想,併為未來職業的選擇做好準備。

教學難點:尋找自身的夢想,並將其由模糊轉為具體。

理論依據:根據美國心理學家super 的生涯發展階段理論,中職生正處於探索階段,開始對自己的職業和未來進行探索。

二、教學方法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促進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發展,明確學生的夢想,我將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活動式教學:以活動為載體,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營造出一種開放、接納、和諧的氣氛與輕鬆、活潑的情緒。

2、體驗式教學:課堂注重活動體驗,通過探問、共情、情感反應和簡述語意等心理諮詢技巧來催化與引導學生將活動體驗和他人分享。

3、教學裝置:多媒體平臺、圖片材料等。

三、學習方法

過渡語:與此同時,由於專業不同,學生的情況也各不相同,我教的是農村職業高中高一段計算機班,其情況如下:

1、學情分析

職高生雖然在國中時期大多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但剛入職校時,他們大都對未來都有一定的憧憬,希望通過三年的學習,徹底改變原來的我,同時又由於長期的學業失敗所形成的自卑心理,使他們對自己不敢有太大的“奢望”,以為到了職校自己的.前途也就基本定型了。

因此,學生正處於又一個關鍵轉折期,如果能很好地規劃未來,樹立起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就可能在三年的職高生活中學得一技之長和全面能力,併為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紮實的基礎。

2、學法指導

以小組合作為主,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互相分享各自體驗。

四、教學過程

過渡:本課的教學過程,我主要設計5個環節,整個教學過程以“引、探、歸、踐”為教學主線。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誇美紐斯說過:“一切的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因此我設計的第一環節是:“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設計意圖:通過“職業猜謎”的暖身活動,結合學生專業相對應的職業,讓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初步的思考自己的職業。從而回顧學生自身,自己的夢想是什麼,進而引出本課的主題:“人生依然有夢”

2、營造氣氛,激發興趣

本環節首先通過學生代表大聲朗讀“職高生王海的心情”故事,來引導學生思考王海情緒低落的原因?然後通過“看了他的故事,你是否有同感 ?”的提問

設計意圖:使學生能聯絡自身,談談自己現在所處的情況,從而開啟學生的話夾,拉近生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明確沒有夢想所處於的一種狀態,讓學生明白夢想的重要性,初步落實本課的重點。

其次,通過中國達人秀劉偉的視訊,體驗與感受劉偉是如何實現夢想的,在困難面前是如何對夢想不離不棄的,在視覺上給學生一定的衝擊,然後設問:“劉偉取得成功的關鍵是什麼?他的故事對你有何啟發”

生:艱定的意志力,我覺得我們不應該放棄自己的夢想。

師:是的,應該艱定自己的夢想。

通過生生之間的討論,組內同學之間的分享,然後派代表班上集體分享,營造出一種良好的氛圍,達到心理上的共鳴,激發學生尋找夢想的慾望,從而落實本課的教學重點。也為下一個環節“尋夢”奠定良好的基礎。

3、催化互動 尋找夢想

本環節教師緩緩的引出問題:“如果說,許你一個夢想,一個十年後的夢想”(關於家庭,工作,學業,人際關係和貢獻)請同學們展開合理的想象。活動開展前,呈現學生相關專業的成功人物,起到榜樣的作用。從而達到公共課為專業課服務的目的。

此過程以輕音樂為背景,在教師的指導語之下,學生慢慢的展開想象。指導語:“”

在此環節中,教師讓學生對夢想形成具體化的認識。然後,讓學生將各自的夢想填寫在夢想名片上,通過生生之間討論,組內的分享,然後各組派代表在班級內進行分享,從而在分享的氛圍中落實本課的難點(尋找夢想使其由模糊到具體)

我的夢想名片

v 姓名:

v 年齡

v 容貌:

v 家庭:

v 職業:

v 職位:

v 主要成就和貢獻:

4、 鼓勵分享,付諸實踐

過渡語:明確夢想之後,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是將夢想掛在牆壁上嗎?還是付諸實踐。

第五步: 為了接近夢想,我每天(行動) 該做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只有通過付諸實踐才能實現夢想,激發學生的成功慾望,同時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前提下,落實本課的重點。

5、 情感昇華,深化主題

本環節師生共同唱響“我的未來不是夢”的歌曲,在歌曲聲中達到情感昇華,昇華夢想照進現實的主題。

五、理念闡述

本節課根據職高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活動式教學和體驗式教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穫,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課堂氣氛中明確夢想,細化目標,看到夢想與現實差距的同時能夠付諸實踐,縮小差距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愛發脾氣的孩子》這篇故事講的是一個 男孩兒改掉愛發脾氣毛病的經過,揭示了做人的道理: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寬容。《愛發脾氣的孩子》位於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的第三篇,上承《古詩兩首》、《小鹿的減法》下跟《寓言兩則》。它處於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樑。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脾、遇、稍、歉、批、釘、錘、樁、段、初、控、制、填、震”8個生字以及以下詞語:院子、不順心、已經、難受。認識“角字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聯絡自身的生活體驗,體會課文告訴的做人的道理。

3、能正確填寫多音字的讀音。

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第2至5自然段介紹男孩兒改掉愛發脾氣的經過是教學的重點。

2.引導學生聯絡自身的生活體驗,體會課文告訴的做人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

(2)聯絡自身的生活體驗,體會課文告訴的關於做人的道理: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寬容。

(3)藉助情境,男孩兒把釘子、錘子交還給爸爸時的情景,體會爸爸發一次脾氣帶給別人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

(4)世界實踐活動,聯絡實際議一議:平時你有沒有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的時候,讀了這篇課文以後,應該怎麼做?依次來啟迪學生聯絡自身的生活體驗,,著眼於思想上受到教育。

二、說教法

根據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男孩兒改掉愛發脾氣毛病的經過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簡筆畫、錄影、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說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 “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說、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說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1)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體會男孩兒道了歉,為什麼朋友還是越來越少了;引導學生逐步形成邊讀邊思考的 讀書方法。(2)讀準多音字的練習。(3)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4)聯絡學生的生活體驗說一說,讀了課文後的感受,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說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

下面具體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注意讀通、讀順。檢查朗讀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說說課文講一件什麼事,整體感知。

(二)指導朗讀,理解感悟。本課生字比較多,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老師範讀,並適當指導,讓學生感悟讀法,並在讀中體會男孩兒的心理變化。

(三)突出重點,解決難點。(1)通過邊讀邊思考的讀書方法理解男孩兒改掉愛發脾氣毛病的經過;(2)通過引導學生聯絡自身的生活體驗,體會課文告訴的做人的道理。

(四)總結學法,掌握自學方法。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五)假設情境,創造思維。聯絡學生的生活體驗說一說,平時你有沒有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的時候,讀了這篇課文以後,應該怎麼做?

(六)歸納總結,彼此交流收穫。

六、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著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在板書中,我利用簡潔的文字吸引學生,理解課文,揭示課文的內涵。

板書如下:

愛發脾氣的孩子

亂髮脾 氣----失去朋友

釘上頂釘子---無法填平

不發脾氣-----控制自己

標籤:說課稿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