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說課稿5.73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兒童故事。情節曲折有趣。“卡羅爾一直想有一隻小貓”。正因為她“一直”想,爸爸就給她出主意登廣告要小貓。可廣告一登出,送小貓的人絡繹不絕。為了解決小貓太多的問題,爸爸只好又登廣告把小貓送人。當別人把小貓都拿走時,喜歡小貓的卡羅爾非常傷心,可就在這時,卡羅爾驚喜地發現自己最喜歡的小貓留下了,“卡羅爾終於有了一隻她自己的小貓。”本文篇幅雖長,但語言非常質樸,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文中出人意料的情節產生的吸引力能緊緊抓住孩子們的心,可讀性強。同時,《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是新教材在國小階段第一次出現的略讀課文。所以學習本課時,需要注意指導學生學習默讀,真正放手讓學生自讀,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與別人交流,充分感受閱讀的樂趣。因此,本課教學的重點我定為:會認15個生字。學習默讀課文。教學難點則是藉助朗讀感悟,體會卡羅爾對小貓的喜愛之情及小貓給人們帶來的生活情趣。

說學習目標

1、通過圈一圈、演一演、比一比,看圖片、猜謎語,找找近義詞、反義詞、多音字等各種方式、認識“卡”“羅”“爾”等15個生字。並以闊詞、積累、說話等手段加以鞏固和應用。

2、採用分層默讀法,環環緊扣,指導學生學習默讀,瞭解默讀的方法。

3、自讀自悟、放飛想象,聯絡自身經驗,體會小貓給人們帶來的生活情趣,充分享受閱讀樂趣。

4、感受卡羅爾隨著小貓來來去去而起伏的心情,觸控她喜愛小貓的童心,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說教法、學法

在教法上,我採用自主閱讀法:放手讓學生讀書,並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抓住重點進行彙報的形式,既促成學生有效理解課文內容,又激發他們動物的喜愛之情。

說學法上:尊重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運用學生中已形成的識字能力來獨立識字,鼓勵他們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識記漢字

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1、認識“卡”“羅”“爾”等15個生字。並以闊詞、積累、說話等手段加以鞏固和應用。

2、採用分層默讀法,環環緊扣,指導學生學習默讀,瞭解默讀的方法。

難點:感受卡羅爾隨著小貓來來去去而起伏的心情,觸控她喜愛小貓的童心,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說教學過程

因為本課是略讀課文,因此我準備用一課時來完成教學。本課時共分4個板塊: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二)、初讀識字,交流方法。

(三)、自主朗讀,奠定基調

(四)、深入討論:體會品質.

(五)、藉助想象,昇華情感。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第一步,讓學生就“喜歡什麼動物?為什麼喜歡?”展開交流(生自由暢談,並相機課件出示學生蒐集到的:可愛的小貓、小狗、小兔等圖片)

第二步,在學生興致高昂時,我引入課題:.有一位外國小姑娘,她叫卡羅爾(板書)她跟我們小朋友一樣,也喜歡小貓(板書:小貓)他們之間會有什麼動人的故事呢?(板書:和她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一組活潑可愛、生動逼真的動物圖片的展示: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和口頭表達能能力]

二.初讀識字,交流方法。

第一步,學生自由讀課文,標出生字,自主識字。

第二步,鼓勵學生自告奮勇教大家讀自己覺得最難讀的字,然後我會抽出生字卡,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等

第三步,以“你有什麼好方法要向同學推薦?”引導學生主動交流識字方法:

比如:猜謎識字:不上不下——卡。兔子差點不見了——免。媽媽做菜的地方——廚,熱水灑在泥土上——墊。或者動作演示:蹭;聲音模擬:喵。又或者用加一加、減一減等方法:苗——喵,蘿——羅,櫥——廚,……

[設計意圖:寓枯燥乏味的識字教學於形式多樣的遊戲之中,既有效地學習了生字,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識字的方法]

三.默讀課文,瞭解內容。

第一步,(我板書:默讀)問學生:什麼叫默讀?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小結默讀的要求:不出聲,不指讀,用眼看,用心想。

第二步,學生默讀課文(第一次),整體感知全文,速度不必太快,想想:課文講什麼。

第三步,二次默讀,畫出文中寫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體會其中的趣味。然後引導學生就“你彷彿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展開交流討論。根據學生彙報,相機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和有關段落,鼓勵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讀出有趣,享受閱讀的樂趣

(在緊扣默讀的感悟中,真放手讓孩子們自讀自悟其“趣”。初讀後,感受整篇文章的“大趣”—再讀,圈劃自己的“小趣”——交流,集個個“小趣”為“共趣”——師扶,細細品味其中豐富的“內趣”——放,自由感悟自己的“私趣”。讓每個孩子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

第四步,再次默讀(第四次),想一想:伯洛為什麼沒有離開?你從課文哪裡知道?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第一步,小結默讀方法: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方法:默讀,這種方法很好,它不僅能節省讀書時間,還可以讓我們靜靜地思考問題。

[設計意圖: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指導學生學習默讀課文,在默讀中體會小貓的得失在卡羅內心引起的情感變化,感受卡羅爾善良美好的童心,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與別人交流,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

第二步,生自由談自己看到、聽到的各種廣告

第三步。試著寫一兩句廣告詞

第四步,推薦閱讀:《我們家的貓》、《內爾羅和愛犬》、《我的野生動物朋友》。

[設計意圖:瞭解生活中的廣告,體會廣告的用處大;通過課外閱讀,進行默讀能力的訓練,感受閱讀的樂趣,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同行們:

大家好!

我是興旺鄉中心國小教師王春霞,我今天向大家彙報的說課內容是教科版語文二年級下冊《小鴨子得救了——看圖編故事》,我說課分以下幾部分。

(1)教學內容簡單介紹

《小鴨子得救了》是單幅圖的看圖訓練,圖上表現的是有一隻小鴨子掉進坑裡,小猴子拿著竹竿,小熊拎著一桶水,大象站在坑邊想辦法救小鴨子的場面。這幅圖以小鴨子掉進坑裡為起因,以三個小動物想辦法救小動物為主要經過,小鴨子救上來為結果,說明了別人遇到困難,我們要積極想辦法幫助。

(2)教學目標設立及重點難點制定的依據

在講課之前我首先學習了大綱,大綱指出:“作文教學應該從說到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從本次看圖作文訓練在教材中的位置來看,本組教材是在原教材基礎上重新排列組合的,文章體裁一致,都是童話,借小動物的故事說明一個道理,從不同側重滲透實踐、認識的哲學觀點,以及做事積極動腦,不要盲從的思想方法,從而達到學習語文、認識事物、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發展認識的目的。從思想內容來看,前單元是向學生進行全面看問題,注意事物之間聯絡的教育,後一單元又是向學生進行怎樣做人的教育,幾個單元內容前後呼應,渾然一體,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分析,有了一定的認識,即做事要動腦想辦法。同時,二年級學生又具備了最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小鴨子救上來了》一課,實際上在學生學習了五、六單元后,對學生觀察思維、想象和口語表達能力的一個綜合檢閱。

從作文訓練的目的來看,作文訓練無論是口頭或筆頭的訓練,要解決的無非是兩大方面的問題,第一方面是用詞造句,連詞成段的能力,即表達能力,也就是解決怎樣寫的問題。第二方面是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認識能力,也就是寫什麼的問題,明確了寫什麼,再把所觀察的材料經過頭腦的思維加工整理,實現於筆頭,落實成文章。即通過思維將寫什麼與怎樣寫聯絡起來,概括說:先觀察——思維——表達。

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內容及作文訓練目的以上三方面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確定如下: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弄清小鴨子掉進坑裡,小動物想辦法救它及最後得救的經過,並能用一段完整的話敘述出來。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分析、表達等綜合能力。

德育目標:滲透事物間聯絡,教育學生當別人遇到困難時要積極動腦、想辦法去幫助解決。

教學重點;按事物發展經過用準確恰當的語言敘述畫面內容。

教學難點:仔細觀察畫面,合理想象三個小動物救小鴨子的經過。

(3)教學本課的總體思路及構想

總體思路:

1)匯入新課,弄清畫面人物,從整體感知畫面內容;

2)合理想象小鴨子掉進坑後的情景(起因),小動物們分別想了什麼辦法救小鴨子(經過),小鴨子救上來後的情景(結果);

3)指導學生按照事物的發展經過完整地講述這個故事。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首先使學生感知畫面,弄清靜止畫面的內容,即小鴨子掉進坑裡,小動物們想辦法救它,這樣就給我們這節說話課定了主要基調,後面我們展開的情節,都要圍繞這一事件來說。

接著在第二部分主要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小鴨子怎樣掉進坑裡(即弄清事件的起因),小動物分別想了什麼辦法救小鴨子(即事件的經過),小鴨子救上來後的情景(即事件的結果)。這個過程實際是使訓練學生學習記事文章的寫作方法,即敘述一件事情一定要有起因、經過、結局。

然後指導學生按照上述方法將這幅圖用一段通順的話敘述下來,實際上也就是成文的過程。

因本幅圖是單幅畫面,在觀察和敘述時要考慮到畫面多個人物各自的活動,又要協調查閱畫面人物與人物的關係,此外還有敘述畫面人物活動的先後次序的問題,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說,它較多幅圖要難得多,所以我在教學時,採用了把畫面分解成幾個小部分,引導學生逐一觀察、思考的辦法,即先小鴨——小猴子——小熊——大象,然後把分解的意義合起來就是整幅圖的內容。這種分解、觀察、突出了觀察目標,提供了觀察次序,為有層次觀察和有次序敘述圖意打下了基礎。

(4)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辦法

突破難點:本課難點是引導學生合理想象三個動物各想什麼辦法救小鴨子的經過,這個合理想象的過程,實際是引導學生觀察到的畫面內容:1)小猴子拿著竹杆在樹上玩;2)小熊拎著水桶;3)大象甩著長鼻子站在坑邊,進行分析、比較和綜合的思維訓練過程,二年級的學生,往往對事物的認識,只侷限於表面,想象往往缺乏合理性,所以,我採取如下辦法突破難點。

1分散難點:如下面所說,分部觀察、想象;

2問題針對性強:如小猴子手裡有竹杆,同學們自然可能想到用竹杆救小鴨子,然而小鴨子能否救上來呢?我設計了:竹杆有什麼特點?小鴨子能爬上來嗎(腳扁、平抓不住竹杆)兩個問題。

3看看——說說——議議:如果分析小猴子救小鴨子的經過有一定難度的話,那麼小熊和大象想辦法的經過就更難合理想象,因此,我在這部分教學時,首先請同學觀察畫面(看看),然後提問,小熊和大象各想了什麼辦法(說說),最後請同學們自己分析討論(議議),同學們可能提出以下幾種看法:A小熊去河邊打水,水多了,小鴨子浮上來了;B小熊和大象一起去河邊打水;C小熊把桶掛在大象鼻子上,小鴨子坐在桶裡;D大象用鼻子把小鴨子捲起來,等等。

學生可就這幾種辦法展開熱烈的討論,第一種辦法,坑深水少,浪費時間;第二種辦法即大象鼻子有長而玲巧的功能,我們採用直接捲起的辦法,這樣不更具合理性嗎?通過分析、比較,最後得出一種基幾種最佳的辦法,這種分析比較,就比教師為了節省時間直接給出小動物們救小鴨子的辦法,限定一種合理想象,更具說服性。同時,在爭論的過程中,調查動了思維的積極性。

確定了小動物辦法的合理性,怎樣引導學生表達出來,這是本課的重點所在,高年級教師常常責備、埋怨學生作文精製濫造,條理混亂,造成這局面的原因就是在兒童語言發展的最佳階段,七八歲時,沒有捕捉教育時機,教師往往只給學生提出簡單的提示問題,就而面對這樣有難度且複雜的畫面,學生只好瞎編一氣。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低年作文訓練時,就要採用恰當的辦法,使學生口頭作文能力在低年階段獲得最大的發展。為了突出表達的重點,我採用如下辦法:

1) 說話訓練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每一部分內容都請同學用恰當的語言描述。

2) 在指導學生敘述時重在教給學生表達的方法,學習一詞一句的運用,布 局計劃謀篇的方法、表達的次序,而不是讓同學抄一篇範文就解決問題。例如,在指導學生表述小鴨子掉進坑裡的經過時,我提示按小鴨子是怎樣掉進坑裡,小鴨子怎樣做的說說第一部分;指導小猴子救小鴨子的經過時,按照看、聽、想、做的過程敘述;在敘述全文時,使學生結合板書,依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敘述,這樣長期堅持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3) 及時修改。這個過程實際是對學生口頭作文的批改過程,二年級的國小生,由於識字量、閱讀量及語言感受運用能力的水平較低,還正處於作文訓練的起步階段,因此,我們要求他們一次表達完整到位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允許學生表達欠妥,卻不允許我們面對學生錯誤的表達置之不理,所以在學生出現錯誤時,或教師指正,或學生指正,這樣即完善和發展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學生間相互的批改,又可提高學生的修改、評價、正確運用和錘鍊語言能力。

(5)教學環節間的轉換

這節作文訓練課是要求我們根據畫面編故事,從作文訓練的角度來說,屬記敘文中的記事範疇,就應該有事情發展的經過(起因、經過、結果),既然是故事,所以又能具備了情節絲絲入扣、扣人心絃的特點,因此,在課堂環節轉換上,我採用:A開篇以情入境匯入,設立懸念;B中間情節過度,展開豐富的想象;C結尾、欣賞全文,達到高潮。

1) 開篇我採用了交待和描述事情環境和背景的辦法,把學生們帶入小動物們所生活的大森林裡,學生進入情境後,彷彿自己也置身於美麗的大森林裡,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篇頭故事情景的交待又降低了坡度。

2)情節過度。我設計瞭如下問題:①小鴨子掉進坑裡,它多麼著急呀,這時誰聽見叫聲趕來了?②誰可能最先想出辦法?③小熊和小象想出了什麼辦法?④小鴨子得救了嗎?幾處過渡,不僅將畫面內容巧妙地聯絡起來,同時又不露痕跡地將觀察點提到學生面前。

3) 結尾處由學生自己作文到欣賞全文的轉換。通過運用現代 化的聲、光、電的電化教學手段,色彩鮮豔的畫面,聲情並茂的敘述,優美動人的旋律,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的效應再次將學生帶入情境,激發學生的創作願望,以便更好地將本課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以達到鞏固複習的作用。

(6)德育目標的實現

國小語文課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得天獨厚,《小鴨子得救了》故事雖短,但意義深刻,他通過小動物們積極動腦、想辦法幫助小鴨子擺脫困境這一故事,教育學生別人遇到困難要積極想辦法去解決,這對於入學不久,而多是獨生子女一貫依賴別人,缺乏獨立解決困難的國小生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積極調動國小生想象小動物們想辦法救小鴨子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同學們自己動腦想辦法的過程。同實,本課教學的結尾我順應進行了幾句總結,達到了教育學生的目的。

(7) 教學效果預測

1)通過集體練說,全班同學應該達到合理敘述故事梗概。

2)大部分學生表達具體完整。

3)尖子同學敘述生動具體。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現在我要說的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八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寓言二則》中的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這是學生接觸到的第四篇文言文寓言。應該說文言文寓言同古詩一樣都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文學經典。語言簡練卻耐人尋味,給人以深刻的警醒。

《守株待兔》這則寓言主要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隻撞的兔子,他就丟下鋤頭整天守著樹樁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告訴人們不要不勞而獲,不要心存僥倖,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的生活。我覺得這個小故事應該在學生心中深留印跡的是對什麼事不能存有僥倖心理,也不能有不勞而獲的想法,要憑自己的勞動去生活。

說學情:

對於文言文寓言,學生並不陌生,對於學文言文的方法學生可能也知道,但如果抽出來問他們什麼是文言文寓言,可能有部分學生不太清楚,所以作為文學經典的一種特殊體裁有必要讓學生明白,尤其是學習的方法,更應該讓學生清楚。我覺得這一學法對學生的終身都是受用的。因此課前的調研很重要。如果學生表達不清,我將和學生以學的第一篇文言文寓言《濫竽充數》為例,跟孩子們共同回憶什麼是寓言,什麼是文言文寓言,學文言文寓言分幾步走,怎麼樣讀出韻味?這樣也為學生學習《守株待兔》乃至今後的文言文寓言奠定基礎。

說目標、重點、難點:

課是上給學生的。學生學什麼要依綱扣本。對於文言文教學,《語文課程標準》只是在評價建議中指出: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藉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由此可以看出重在理解與記誦。根據我班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本節課將完成三專案標:

1. 學會3個生字及新詞,尤其是“冀”“為”“頸”的讀音。

2. 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古文,嘗試背誦。

3. 結合註釋、插圖和想象理解寓言內容,懂得不要心存僥倖,不要不勞而獲,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的生活。並嘗試運用。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這一培育一指導恰恰是我們教師所做的,這一理解一運用恰恰是學生要做的。要想讓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要想讓他們熱愛我們的語言文字。我們就要把死板的文字啟用,讓他們充滿生機、充滿情趣。正如葉瀾教授指出:“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啟用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成生命的湧動。”因此,這節課的重點就是讓“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在學生心中爛熟於心。也就是重點指導學生結合註釋、插圖、想象理解寓言內容。由於守株待兔的現實價值學生可能感受不到,或沒有接觸過,在運用上將是這節課的難點。

說教學流程:

為真正地讓學生享受讀文言文寓言的樂趣,感悟其中的道理,並對其產生閱讀的興趣,這節課將從以下幾環節進行:

一、課前談話親近古文

之所以把這一環節展示出來,就是覺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相當重要的。課前我激勵孩子們跟文言文親近、回憶讀出韻味的方法都是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同時也為學習新課奠定學法基石。

二、 談話匯入,揭題解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上課我將出示所學的寓言插圖,讓他們猜成語,在師生共板課題後,追問“株”和課題的意思,對守株待兔的表面意思有初步瞭解。在詢問作者後,與生交流有關韓非子的相關內容。短短几分鐘,學生對作者和課文有了大概的瞭解。

作為一篇文言文寓言,首先要做的是讀出韻味。

三、初讀課文,讀出韻味

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課文是閱讀的基礎。面對文言文,句子中的自然停頓是有一定難度的。就這篇課文來看,難讀的句子有三處:一是:折頸而死的頸易讀錯。二是“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中的“耒、冀”的讀音以及這句話的斷句。三是:而身為宋國笑的為的讀音。基於這樣的猜測,在讓學生讀文前,我先對這三句話進行指導,強化字音。其中第二句是處理的重點,因為這句中不僅有兩個生字,而且在斷句上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很難讀對。

因此對這一句將做重點指導。課堂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一切的指導均在平等對話中完成。對於這句我先找兩名同學來讀,然後直接告訴他們,這句應該這樣讀,相信學生能根據提示正確斷句,在自由讀、指名讀中加強斷句,然後告訴他們:為什麼這樣讀,理解了就清楚了。接著學習兩個生字。對於“耒”先讓學生談了解,然後我再出示圖片配以講解,並告訴他們現在耒已演變成了部首,在回憶帶有耒部的字中感受這樣的字與農具和耕種有關。在學“冀”字時,在與“翼”區分後,從字理上

幫助學生區分二字,這樣學生不僅對這兩個字印象深了,還對字的來歷產生興趣。我們的漢字是很豐富的,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也是語文課的一大任務。我們的語文課就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相信對字來歷的理解將在學生心中留下印象。

在消除了字音、斷句的障礙後,在讓他們讀出韻味,等於給他們搭建了讀書的臺階。在展示朗讀時讓孩子們到前面去讀,這樣既給孩子一次展示、鍛鍊的機會,又給其他學生提供一次很好的欣賞時機。讀書在享受樂趣,欣賞也是一種樂趣。

在學生能很好的讀文後,接下來就是了解這個小故事。

四、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教參提示我們:教學文言文寓言,應包括三重任務:一是瞭解一些文言詞彙的意思,培養學生閱讀短淺文言文的能力。二是理解語言的內容。教學中讓學生在逐句讀懂的基礎上,掌握主要內容。三是體會其中的意思。

在文言文的理解上,我立足註釋和插圖,用最簡單的方法、最直接的方法理解內容。首先讓他們自己結合註釋理解句意,不懂的可以猜一猜,實在不懂用問號在詞下標註。然後分句指導。

在第一句中,補充走的有關句子,因為走古今意思差別很大,在補充中加深印象,為以後閱讀文言文奠基。同時插入“古文中走是跑,那什麼是走”,引導孩子們明確行是走,古今意思相同。相信這一環節學生對行、走的古今意思一定記憶深刻。在理解句意後,出示畫面和提示語,引導學生在想象中感受種田人的心情。之所以給學生一些提示,就是避免學生沒有根據地散說,達不到繪聲繪色的目的,有的只是一兩句,達不到發展語言的目的。學生在彙報時心情也會隨著種田人高興起來。

正因為種田人如此高興,才會引發他不勞而獲的想法。在理解第二句時,先讓學生談理解,適時引導為什麼在因後停頓,與前面的問題照應。接著鞏固因的意思,這一句,然後提醒學生藉助插圖想想種田人是怎樣守株待兔的?在學生用稚嫩的語言回答後,引領他們用一個詞來形容種田人什麼也不做,一心守株,滿腦子待兔的情形,並放到句中交流,同時適時板書。應該說到此守株待兔前半部分寓意已經揭示,那結果怎樣呢?估計學生都能猜測出來,說不全讀讀第三句,在板書:為宋國笑、一無所獲後,引領孩子們看板書感知:看來種田人守的不只是樹樁子,還守的是自己的白日做夢等,等來的不是兔子,確實一無所獲等,相信學生能與教師互動,自然接讀,同時對守株待兔的深層含義有了瞭解。

理解是運用的基礎。理解內容還不行,還要感悟道理。道理不是生硬的搬出來,要在潛移默化中。在感悟道理這一環節,我首先出示了與守株待兔相匹配的格言、俗語等,讓他們讀一讀,然後匯入: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你就是種田人的鄰居,你打算怎麼勸他?可以用上這些格言。注意稱呼。這裡如果學生對稱呼不懂,我會找幾個同學先說說怎麼稱呼,也就是提前把障礙消除。這樣學生在勸說的時候就有理有據,有法可依,說出來的話也會有一定的水平。應該說交流的環節更是學生勸誡做人的環節。育人育己。道理在潛移默化中從孩子的心中、口中流淌出來。

而我最後的小結可能是對寓意的直接揭示:看,不知不覺中我們我們已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不要白日做夢……,否則就會……(生看板書接答)。因為幸福的生活靠勞動來創造。之所以做這樣的總結,就是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感受,道理究竟是什麼。我們要清楚,也要讓學生明白,要把學生引到生存、生活的正道上來。正如巴金老人說:“我們有一個豐富的文學寶庫,那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傑作,它們教育我們,鼓勵我們,要我們變得更好、更純潔、更善良,對別人更有用。文學的目的就是要人變得更好。”

五、背誦課文,活學活用

學以致用,用的前提是積累,積累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熟背。背誦也要有韻味地背。在背誦後就要活學活用了。估計對“守株待兔”學生活用上有困難。如果生答不出,我將出示對聯,讓學生填橫批。相信學生能填出來,其實這也是檢驗學生是否理解守株待兔的表面意思與深層道理。

然後出示自己蒐集的幾句作為課下閱讀的材料。我想學生在閱讀中可能會露出笑臉,可能會發覺我們今人真是聰明,活學活用,可能也會激起他們用眼觀察生活的熱情。最後出示字謎,調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在暗示他們“守株待兔”帶來的是語文學習的豐富性。

整堂課的設計我總是在追尋著讓學生寫好字、讀好書、做好人的生命體驗的過程,也在追尋著與生共成長的境界。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二、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

難點: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可老爺爺卻說只看到了一個兒子”

四、主動參與,說學法

1、聯絡生活法

"語文的學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三個兒子》一文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從自身與父母的關係說起,說平日父母是如何關愛自己的,也談自己在父母繁忙時的一些做法。

2、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三個兒子》過程中,要著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3、自主學習法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前我設計了本課預習作業。讓學生在課前盡力完成1、標註自然段2、會認讀生字,3、能正確朗讀課文;

4、多元評價法

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讓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讓評價專案多元。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五、教學時間:兩課時,

六、教學資源準備

關於孝敬父母的小故事《子路借米》《黃香孝親》;

學生觀察媽媽在生活中的表現,並認真感受,寫出觀察日記。

教師製作本課課件、準備音樂《母親》

七、第一課時設計特色

1、以讀為本:尊重語文學習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範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體驗激情:由於該文字的特殊性,加之與兒童的生活聯絡緊密,我在對學生的情感培養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養與昇華,過程明晰,形式自然,環環相扣,應該是本課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八、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1、檢查學生預習認讀生字、詞語和課文朗讀情況。

2、真誠地表揚:哎喲,小朋友們真能幹呀,這麼多的生字都可以順利解決了,真了不起。

3、創設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師是這樣表揚你的,你還記得你的媽媽是怎麼表揚你的嗎?(學生自由表達)

4、提高要求:你能把媽媽的表情和動作也做一做嗎?(學生自由表演)

5、匯入新課:今天,有三個媽媽也在誇獎自己的孩子了,請你自己去讀讀課文,找出媽媽表揚孩子的話。

(二)、自讀自悟,合作研討,體驗閱讀內容。

1、出示自學提示:a、三個媽媽分別是怎麼誇獎自己的孩子的,請你仔細讀課文,用橫線劃出媽媽表揚的話。b、你把自己就當成媽媽,去讀一讀,媽媽的話,讀出媽媽的感情來。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你們都找到了哪幾句話呀?指名朗讀三個媽媽的話。

4、在你的學習小組裡和小夥伴一起練一練,看誰最能讀出媽媽的語氣。(學生相互交流)

(三)、朗讀交流,發現閱讀樂趣。

反饋:你都找到了哪幾句話?

交流一:(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請一位小朋友來讀讀這句話,大家聽聽,他把自己當成媽媽了沒有。(指名生讀)

1、採訪剛才讀的同學:

師:這位媽媽,您剛才在誇獎您的兒子,一邊說,一邊在想些什麼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幹的,要是他表現好的話,我要好好表揚他!

生:我為我的孩子感到驕傲!

生:我還為我的兒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後一定能成為一個很有名的運動員!

2、交流提高:

師(面帶微笑):我也為你們的兒子感到驕傲,各位媽媽能誇獎地更自豪一點嗎?

(學生練讀)

師:把你們練習的結果表現給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讀這句話)

交流二:(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二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1、師生共建交流平臺:另外一個媽媽是怎麼說自己的孩子的?也請幾位小朋友來讀一讀。

大家也聽聽,他有沒有讀出驕傲、自豪的語氣來。(指名學生朗讀)

2、朗讀、評價。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的怎麼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

師:那你能幫助他來改善一下嗎?(生做抬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為他的話還可以說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

師: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來讀讀嗎?(生自信地朗讀)

3、自由練讀,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見都很有水平,像他們這樣,其他的同學也去練習一下,爭取讀得更好。

交流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三個媽媽的話。:“有什麼可說的,他沒有說很麼特別的地方。”)

1、提出疑問:兩個媽媽都誇獎自己的孩子,第三個媽媽卻什麼也沒有說,這是為什麼呀?

2、找到情感共鳴:這個媽媽在說這話的時候會是怎麼樣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嗎?

(四)、自主發現,從細小見真情

1、自學提示二:三個媽媽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發生了什麼事情?請小朋友自己去讀讀課文的7、8小節,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

2、學生自學後交流反饋:

師:讀了兩段話,你有什麼發現?(水很重)

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讀來表現出水的重嗎?

3、朗讀提高。

4、自學提示三:這樣重的水,三個兒子看見了,他們分別是怎麼做的?請你去讀讀書,用筆“-----”畫出三個兒子的做法。

(五)、體會感悟,挖掘孩子內心的想法。

小朋友們,看到這樣的孩子,你體會到了什麼呀?想說些什麼?(學生自由交流)

(六)、指明中心,昇華主題。

1、自由表演:這時候,一個媽媽還和老爺爺發生了對話,請你和你的同桌一起準備一下,一個當媽媽,一個做老爺爺,來表演對話。

2、上臺表演:指名兩個組來表演。

隨即採訪:奇怪了,明明有三個兒子,老爺爺您怎麼說只有一個兒子呀?

3、全班參與討論。提煉出中心: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練習:這個媽媽還會和老爺爺說什麼呀?你們能把故事編下去嗎

最後給課文補上空白,進行了一個拓展練習,同桌兩個人續編對話,讓本來處於模糊狀態的同學也能深切體會到作為一個孩子,要成為必須孝順父母,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時,課堂上的閃光點也由這個環節而顯現出來,成為整節課的高潮。

(七)、播放音樂,總結全文

欣賞音樂《母親》, 聽一聽歌中媽媽為孩子做了什麼,回想一下,自己的媽媽為每天為自己做了什麼?想一想,你今後將如何關心自己的媽媽,聽完歌曲之後說說自己的打算。

《母親》歌詞: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 你愛吃的(那)三鮮餡有人(他)給你包 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 啊,這個人就是娘 啊,這個人就是媽 這個人給了我生命 給我一個家 啊,不管你走多遠 無論你在幹啥 到什麼時候也離不開咱的媽 你身在(那)他鄉住有人在牽掛

你回到(那)家裡邊有人沏熱茶 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淚

你露出(那)笑容時有人樂開花 啊,這個人就是娘 啊,這個人就是媽

這個人給了我生命 給我一個家 啊,不管你多富有 無論你官多大

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咱的媽

教師小結,母親無時無刻不在為我們奉獻著無微不至的關愛,讓我一起,像媽媽愛我們那樣去愛她吧!

(五)板書設計

三個兒子

媽媽 兒子

1、力氣大 1 翻跟頭

2、嗓子好 2 唱歌

3 、沒什麼特別的 3 提水 真正的兒子

這樣板書,既簡潔明瞭,又是對課文內容的最簡要概述。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雨後》,本課是二年級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中一首優美的敘事詩。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詩作。這首詩主要描寫一對小兄妹在雨後踩水嬉戲的情景和心理,文筆明快,語言幽默,洋溢著動人的童真與童趣。細細咀嚼、品味,就會感到其中更深遂豐富的內涵。這首詩先總寫廣場上赤腳的孩子“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然後集中寫兄妹倆在雨後玩耍時的快樂。

在這首詩中,冰心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新中國兒童幸福生活的歡樂圖。她寓情於景,寓理於境,通過幾個小小的畫面,創造出了一個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的生動歡快的藝術境界。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課後田字格中的9個生字,會認綠線中的4個二類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通過閱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想象出孩子們在廣場上快樂玩耍的情景。感受文中孩子們玩水的快樂,體驗自己成長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能按照老師要求自主學習、朗讀、認字,體會小哥哥、小妹妹的愉悅心情,讀出感情。

三、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這節課中,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閱讀實際情況,主要採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組表演,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法,在教學中讓識字、理解與想象、朗讀、表演互相穿插,層層遞進,引人入勝,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的活力的學習氛圍,達到能讀、會讀和讀好的目的。

四、教學分析:

由於本文語言淺顯,非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所以,學起來比較簡單。但是,要想讓學生真正走進文字,與文字對話,還應多讀課文,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就是以讀為本,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讀課文。設三關,要求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識字、理解與想象穿插其中。層層遞進,引人入勝,達到能讀、會讀和讀好的目的。

五、教學時間: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步:觀察圖畫,匯入新課。

1、出示[夏天景色]:夏天到了,你們高興嗎?

螢幕出現幾個詞語:雨後廣場糟糕……糟糕!

學生活動:根據提示的詞語,想象一段夏天裡發生的故事。

[設計意圖]先開啟學生思維和想象的大門,引起學習興趣,如果有的學生讀過這首詩歌,按照本詩的內容去講故事,那也很好,順勢引導。我主要是想培養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以及對課文的一個初步瞭解。

2、在學生說完以後,教師進行一個簡短的小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見了孩子們踩水玩耍的情景,覺得非常有趣,就寫了一首詩,題目叫《雨後》。這時,教師板書課題,請學生齊讀。

第二步: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活動:自由朗讀兒歌,自學不認識的字。

師巡視參與,表揚查字典的學生、小組合作識字的學生和其他採取新穎有效的學習方式的學生,給其他學生啟示,使學習方式更加多樣,更適合自己。

2、通過學習,你們認識了哪些字?給大家講講吧!

[操作方式]找同學當小老師,把自己學會的字講給大家聽,教師用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生詞,點同學讀,糾正字音,指出要注意的地方。相機點撥,有重點地指導幾個比較難認的字。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特別強,特別是已經到了二年級下學期,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師扶持,該放手時就放手。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是想鍛鍊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三步:勇闖三關,朗讀課文。

1、勇闖朗讀第一關,朗讀要求:正確

學生活動:自由參賽朗讀,互相評價。

[設計意圖]讀得特別好的同學往往會獨立朗讀,不太自信的同學可能以小組為單位參賽朗讀,自由的朗讀形式可調動每個學生的朗讀興趣。

[操作方式]學生互評時的標準圍繞“準確”展開:讀音是否準確,有無丟字落字。

2、再闖第二關,朗讀要求:流利

喜歡讀這首兒歌嗎?為什麼喜歡呀?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把詩歌讀熟了,讀流利了,就更喜歡了。

螢幕出示兒歌,學生跟著讀,老師也跟著讀。

[操作方式]一節一節的出現,如果一遍讀的不熟練,就再讀一遍,第二遍要求大聲朗讀。

四步:運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

1、課文都讀熟了,想想都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暢所欲言的發言,教師相機板書“快樂”。

2、你最喜歡課文的哪一小節,就把這一節好好地讀一讀吧!

3、在學生讀完後,教師和學生重點交流:

(一)首先感受小哥哥玩水的快樂。

1、這時,如果你就是他們中的一員,你會怎麼玩呢?請大家一邊看圖一邊自由讀第2小節,看看你又知道了什麼?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小哥哥”。

2、教師提出學習要求:這節內容我想讓同學們來演一演,要想演的好,就一定得把這節內容讀熟,而且,還要想一想可以怎麼演?下面我們再好好讀幾遍,好嗎?

3、在學生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教師請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上臺表演。表演完後,請學生評一評,你覺得他們哪兒演得最有趣?

4、你們能把這種有趣讀出來嗎?學生自由練習讀,點學生讀,最後男生一齊讀。

5、讀完後,教師相機採訪表演的孩子:“小哥哥,你剛才滑了一跤,覺得怎麼樣?心裡怎麼想的?”學生肯定會說玩水玩得非常高興。

6、這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疑問:老師覺得奇怪,滑了一跤的小男孩,一邊嘴裡說著糟糕糟糕,一邊臉上卻發射出興奮和驕傲,這是為什麼呢?引導學生再次體驗孩子們的快樂。

7、在學生談完體會後,把2、3小節連起來讀,通過表情朗讀來體驗小哥哥的快樂。

(二)接著再來體會小妹妹的快樂。

1、小哥哥玩得這麼開心,大家看(出示課件),小妹妹也不甘示弱,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4小節,其他學生思考:小妹妹在幹什麼?在想什麼?

2、小妹妹在跑的.時候,有幾個動作寫得特別傳神,仔細在文中找,你發現了嗎?

3、在學生找出動詞以後,請同桌兩個同學一個人旁白一個人表演小妹妹,學生自由表演完以後,教師請一位學生演一演小妹妹,教師相機採訪小妹妹:小妹妹,你一邊跑一邊在想什麼呀?學生肯定會回答:我也想痛痛快快地摔一跤。這時,老師組織全班同學討論:小妹妹為什麼也想摔一跤呢?

4、你曾經有過小妹妹這樣的想法嗎?你們能把小妹妹的這種感受讀出來嗎?可以一邊做動作一邊讀,學生自由讀完後,點多個學生讀,然後全班女生齊讀。

[設計意圖]我主要是想通過小組表演,同桌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對文字進行再創造,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五步:朗讀第三關,要求:有感情朗讀

1、老師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一段兒歌。

其他同學評價老師的朗讀。

2、學生活動:每小組選取其中的一段兒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生動有趣。小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學就朗讀哪一段。

[設計意圖]學生的表演把課文的情景再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把雨後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調動起來,再來朗讀,更加有感染力。

3、附加關:背誦

剛才那麼精彩的朗讀,讓許多同學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誦兒歌,相信你們一定表現的更棒!試試看吧!

學生活動:背誦兒歌,老師和學生一起試著背誦兒歌,互相鼓勵。

[設計意圖]是學生在熟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第六步:總結全文。

1、現在咱們把課文連起來,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看誰最能讀出孩子們的快樂?

2、在學生讀完後,進行一個拓展練習:下雨還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快樂?讓學生自由發言:如捉魚蝦,打傘在雨中跑來跑去,看美麗的彩虹等等。

第七步:指導寫字。

寫字一直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我一直非常注重對學生寫字的指導,希望通過兩年的練習,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能寫出一手漂亮的鉛筆字。因為有了一年級寫字的基礎,所以在二年級我主要採用的是“半扶半放”的方法。

首先請學生觀察一下田字格中的生字,哪個字最難寫,最需要得到老師的幫助。

學生提出最難寫的“勁”、“妹”、“粗”,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字的寫法,指導學生在書上描紅。

第八步:實踐作業。

如果在水中滑倒的是你,你的爸爸媽媽會怎樣做呢?

回家後有聲有色的把這首兒歌背給爸爸媽媽聽,或許他們會有一些讓你們意想不到的變化……

板書設計:

一群孩子

雨後---快樂小哥哥

小妹妹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張老師剛才的試課,是語文二年級上冊第23課《假如》。這是一首兒童詩,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和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張老師能夠抓住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以讀為本、讀悟結合,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本節課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假如》這節課在教學特色上凸顯以下幾個特點:

一、教學策略恰當教學環節清晰

本節課張老師能整合三維目標,突出二年級段學生特點,提出三條教學目標,這三條目標明確、適當、集中、有層次。既有面向全體的最低要求,又有發展學生個性的要求。整節課採用整體性閱讀教學,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張老師在疑難處能面向全體學生,循循善誘,適當點撥。整個課堂環節清晰,結構緊湊、形式活潑、富有情趣。

二、注重識字寫字,夯實識字基礎

字、詞教學是低年級教學重點。在教學中,張老師注重讓學生觀察,並強調寫字的姿勢,注重習慣的培養。在指導“良”和“食”的書寫,張老師先讓學生觀察,區別筆畫、字形,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能力。

三、讀中感悟,熟讀成誦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有些詩文還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和培養情感。”本節課,張老師採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詩歌。如,有師生共讀,整體感知的朗讀;有創設情境,激發情感的朗讀;還有語言鋪墊,深入文字的朗讀等,整節課讓“朗讀”貫穿整個課堂,引導學生把小詩讀得入情入境,津津有味。如:第三節詩句,張老師設計句式練習,用填空的形式給學生“搭橋“,讓學生真切感悟到西西有了一雙好腿無比高興的心情,教師順勢指導學生讀出西西的開心、幸福。學生在讀中獲得資訊,讀中受到薰陶,讀中把握兒童詩的語言規律,最後達到熟讀成誦,從而積累和內化了語言,培養了學生語感。

四、讀寫結合,拓展適度

“每一個兒童,就其天資來說,都是‘詩人’”。這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學生觀。在本節課中有所體現,這首詩從語言特點上看,每小節的句式相對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詩中反覆出現。教學的最後環節設計讓學生模仿詩人的表達方式把自己的願望說出來,寫下來,通過說寫結合和讀寫結合,引導學生把自己獨特的體驗在寫話中昇華,進一步發展學生語言,拓展學生思維。

總之,本節課通過談話匯入課題;品讀詩文,感悟語言;拓展想象,釋放情感等,加之張老師教法靈活,能夠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讓人感受到了真情、真愛和純真的紮實有效的課堂。但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本節課也有需要改進和加強的地方:

1、老師範讀引路、指導朗讀,做得比較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老師範讀時應看著文字,以便引領學生潛心領悟文字,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乃至手到。

3、教師教學評價語言比較單調,教師應根據學情實際採用恰當而有效的評價語言及時跟進。

希望張老師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能夠不斷探索,不斷提升自己,永遠行走在追求完美的教學之路上,力求實現崔巒老師所提出的“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想。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難忘的潑水節》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裡的課文。本組課文以“愛祖國,愛家鄉”為專題,帶領我們走進風光秀麗的日月潭,瓜果飄香的葡萄溝、車如水、人如潮的北京。而《難忘的潑水節》則把我們帶入那美麗的西雙版納,去和傣族人民、周總理共同度過那幸福,難忘的潑水節。課文中洋溢的熱情,就像火紅的鳳凰花撒滿字裡行間。作者在人們歡迎總理的場面描寫中,抒發著興奮和歡悅;在總理潑水的描寫中,潑灑著激動與幸福。在文章的結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表達了人們的幸福與難忘。

說教學目標

由二年級教學的重點及本文的特點,確定認知目標為:認識本課12個生字。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與快樂是要達到的能力目標。由本文的內涵引出的情感目標是: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認識。重難點則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中所洋溢的熱情、幸福與快樂,對周總理和人民的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

說教學過程(教法與學法隨教學過程闡述)

要理解本文的內容並有所感悟,必須對潑水節的來歷,周總理和人民的關係有所瞭解,因此課前我和孩子們一起蒐集有關傣族、潑水節和周總理的資料,並在課前5分鐘交流。

一、激情匯入

我先用課件展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中情景,再引入:這圖景就是1961年的潑水節,就讓我們隨著課文走進美麗的西雙版納,走進那個最幸福、最難忘的潑水節。

字的奇妙。

二、朗讀感悟

1、自讀體會。自主讀課文,想想這個潑水節為什麼會如此難忘,找出描寫人物表情、動作、心情的句子,去細細體會。

2、小組合作讀。在小組內讀有關詞句並交流體會。

3、品讀悟情。抓住重點詞句:如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周總理的穿著,笑容滿面的表情,周總理與傣族人民潑水的動作等,引導學生體會傣族人民激動、興奮的心情,總理的平易近人,人們的歡樂與幸福,從而感悟出周總理與人民的心連心。

4、入情朗讀。在朗讀第三自然段時,我抓住最後一句人們的歡呼“周總理來了!”引導孩子們走進情境,想象周總理就在身邊,從而走進人物的內心,去感受此時傣族人民的心情。或許孩子們體會到的是喜悅,是興奮,是激動,是幸福。這時再讓學生在朗讀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而結尾的幾個感嘆句,我則利用範讀加情感渲染導讀:讓我們再次細細品味這難忘的時刻,讓我們沉浸在這濃濃的幸福之中吧!這樣孩子們自然能放慢速度,讀出陶醉的感覺。

板書設計:

難忘的潑水節

周總理傣族人民

↘↙

心連心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雷鋒叔叔,你在哪裡》是人教版二年級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宗旨是讓學生明白:有愛,才會甘於奉獻;有愛,才會樂於助人。本文是一首兒童詩,作者以優美的語言和流暢的音韻,沿著“長長的小溪”和“彎彎的小路”娓娓的向我們述說著,輕輕地撥動著我們的心絃。讀完這首詩,要讓學生明白,人們尋找雷鋒、呼喚雷鋒,其實就是尋找雷鋒精神,呼喚我們都要向雷鋒同志學習。

二、說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寫本課9個生字。

2。 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

3。 情感目標:通過朗讀感悟,懂得奉獻愛心,樂於助人。

目標1、2為教學重點。在教學中,可通過多讀成誦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體驗,逐漸能夠背誦課文。結合本課,讓學生課前蒐集關於雷鋒的資料,並在上課時交流,培養了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目標3是難點,通過課件展示資料圖片,和課外延伸的小詩入手,使學生明白了要樂於助人,樂於奉獻愛心。

三、說教法

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確定“情景激趣法”、“指導朗讀法”、“故事法”、“展示法”等教學方法,以及“朗讀法”、“練習法”、“小組合作法”、“歌唱法”等形式的學習方法來教、學本課。力求緊密結合課文,貼近學生心理,符合學生年齡特徵。

四、說教學流程

1。匯入新課,先利用課件播放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出示圖片匯入,板書,並隨即講解“鋒”“叔”二字。然後,請同學們說說課前蒐集到的關於雷鋒的資料,講講雷鋒的故事。

2。整體感知課文,首先利用視訊播放《雷鋒叔叔,你在哪裡》,聽範讀,熟悉課文。然後自讀課文,教師提出初讀要求:讀準字音,勾出生字,標出小節,學生自讀課文。然後小組內自學字詞。教師只重點強調幾個易錯字的讀音:如“鋒、曾、濘、荊、瑩”都是後鼻音;“曾”是多音字,在本課中讀céng;“濘”讀第四聲,不要讀成第二聲;“棘”讀第二聲,不要讀成第四聲。

字音讀準了,接下來讓學生把課文讀通順。同桌的小夥伴讀一讀,比一比,誰讀得好。同桌互相讀,互相正音。然後指名讀,讓學生讀出感情。

最後,請同學們再把課文讀一讀,邊讀邊開動腦筋想一想:雷鋒叔叔到過那裡?他在那裡做了什麼好事?邊想邊做上記號。劃出有關的句子反覆多讀幾遍。課文的哪幾個小節講的是雷鋒叔叔幫助迷路的孩子?哪幾個小節講的是雷鋒叔叔幫助年邁的大娘?讓學生提出還有那些不懂的問題。

3。深入理解課文,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首先學習第一、二小節

學習第一、二小節朗讀時,重點指導兩個“你在哪裡”。講解第二個比第一個語氣加重,語調拖長,要讀出深情呼喚的語氣,要根據情感的起伏,讀出急與緩的變化。小溪和小路的話,語速稍慢,娓娓道來,“瞧”以後的詩句可適當提高音調。

邊讀邊想這兩小節中,雷鋒都幫助了誰?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雷鋒叔叔幫助了小孩兒的?體會“濛濛”、“冒著”的意思。

然後學習第三、四小節。法與第二小節差不多。要體會“荊棘”的意思。

下一個環節,聽老師的朗讀,閉上眼睛做想象,如果你是那個迷路的孩子,或是年邁的大娘,你想對雷鋒叔叔說些什麼?學生自由發言,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最後學習第五小節。提示雷鋒叔叔在長長的小溪邊幫助了迷路的孩子;在彎彎的小路上幫助了年邁的大娘。他還會到哪兒呢?我們大家願意去尋找他好嗎?引起學生興趣後讓學生把第五小節讀一讀。並指導第五小節的第一句的朗讀,要注意:讀出急迫尋覓的感覺。然後突破重點。引讀:哪裡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裡。

討論:最後一句話是什麼意思?雷鋒叔叔真的會出現嗎?這裡的“雷鋒叔叔”指的是誰?

播放一段公益廣告,展示現實生活中“雷鋒”圖片,讓學生體會雷鋒精神一直鼓舞著人們,雷鋒就在我們身邊。懂得誰為人們做了好事,誰就是“活雷鋒”。

最後,請學生看看書上的學習夥伴,他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建議,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活雷鋒。

四、鞏固練習積累“彎彎的小路”、“晶瑩的露珠”這樣的詞語嗎。試著用這些詞說話,或再找一些這樣的詞語,再讀一讀。體會這篇課文中語言的優美。

五、板書設計

抓住詩歌的層次結構,幫助學生理清條理。

小溪 抱過迷路的孩子

處處 愛的奉獻——雷鋒精神

小路 背過年邁的大娘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特點

《風娃娃》是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的的一篇看圖學文。本文共有三幅圖,八段文字。課文以國小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生動有趣,層次清楚。通過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生動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風為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課文結尾留給孩子們一個問題,讓孩子們通過討論、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的道理。本文緊緊圍繞本組“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專題,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2、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詞句的理解,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難點: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是不行的,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3、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是不行的,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4、教具準備

(1)、生字卡片 (2)、圖片

5、課時安排

整課計劃2課時完成,第1課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學習課文1自然段。第2課時講讀二至八自然段並指導朗讀,總結全文,激發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

二、說學生

我班學生大多數活潑大膽且獨立,他們對童話故事特別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但由於在農村,他們的課外知識面有些侷限,但好思考動腦筋。經過兩個月的培養和訓練,他們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絕大多數的學生識字速度較快,又喜歡朗讀,但他們在有感情的朗讀上還有待提高。

三、說教法、學法:

對於二年級的課文,面對的學生已認識了許多生字,並能讀懂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等,並且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本課中我運用情境匯入法、小組合作討論法、讀思議結合等方法教學。學生的學法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進行學習。

四、說教學程式: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年紀小,愛猜謎語,因此我用猜謎為切入點,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匯入新課。

(二)初讀感知,檢測生字、新詞

1、提出自讀要求: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不認識的字求助於帶拼音的小樹葉或自查字典。明確了讀的要求,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十分必要,使他們有事可做。這樣可認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於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認讀課文中12個生字,先通過指名認讀、全班齊讀等方式加以檢查、正音,接著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識記這些生字的,在此基礎上,我適時採用了玩“給生字小朋友找夥伴”的遊戲,讓學生主動參與,以比賽的形式認讀,讀得全對的能得到老師的獎勵。然後老師也參與其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課標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提出幾個問題,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突破重難點。

1、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域性出發瞭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我首先就提出了2個主要問題:①、風娃娃為人們做了哪幾件事情?②、這幾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壞事呢?這裡我是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習討論總結,這樣很快就把文章的脈絡梳理好了。

2、對於課文內容我是從三大板塊來教的:

第一板塊:品讀課文第二至八段:找出風娃娃一共為人們做了幾件事,這幾件是不是都是好事呢?(把全班學生分為三小組來一起學習討論,並派一位代表起來發言。)

第二板塊:研讀“做好事”板塊。這一板塊我是採用“導學”的方法,風娃娃為什麼要幫人們做好事?它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選擇重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提出問題:風娃娃做了兩件好事後,是怎樣想的?讀一讀這一句話。從他心裡想的,你體會到了什麼?感受怎麼樣?(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自身感受。)

第三板塊:研讀“做壞事”板塊。這一板塊我是採用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先讓學生看課文插圖,創設情境:讓某個學生說說自己都看到了哪些糟糕的現象,並問:當你碰到了風娃娃,你會怎樣責怪風娃娃呢?你會對它說些什麼?

風娃娃聽了人們的責怪,是怎樣想的?讀一讀這句話。由該句話引導學生去幫風娃娃找尋答案,學生很自然地就總結出了課文想要說明的道理:幫別人做好事,光有好的願望還不行,還得看你做的事情是否對別人有用。因勢利導,從風娃娃的故事中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四)總結全文,擴散思維。

(1)、指著高興、傷心的兩個風娃娃問:你喜歡哪個風娃娃,說說理由,有的說:喜歡高興的風娃娃是因為它很可愛,樂於助人。而有的說:喜歡傷心的風娃娃是因為它有錯就改,是個好孩子。

(2)、讓學生說說風對我們還有哪些好處和壞處?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啟用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五)課後作業

1、練習用課後詞語造句

2、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說給爸媽聽

(六)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圖文結合,直觀形象,突出了重難點,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