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說課稿2.86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說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我班幼兒特別喜歡玩水,總喜歡在水桶附近徘徊,存廢水的水桶裡總是有被小朋友放進去的小東西,開始我以為是小朋友亂丟垃圾,後來瞭解情況後才知道,小朋友是想看看這些東西在水裡是沉下去還是浮起來。本活動實施時,並不急於告訴幼兒答案,而是讓幼兒自己玩一玩、看一看、試一試、說一說。在玩的過程中,讓幼兒自己去尋求問題的答案,滿足幼兒求知的願望。

二、說活動目標:

小班的孩子年齡較小,他們需要在操作探究,親身體驗中去發現事物的變化。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的目標:

1、觀察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並對這一現象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嘗試運用已有經驗,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

教學難點: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四、活動準備:

各種操作材料:一個瓶口能進出乒乓球的瓶子、乒乓球、大水盆、紙、木塊、金屬、石子、海綿、飲料瓶、樹葉、羽毛、棉花、玻璃球、橡皮泥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記錄材料:標有上下標記的記錄卡、記號筆。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應該集觀察者、合作者、引導者為一體,以幼兒為主體,教師指導為輔的方式進行,在這個活動中,我採用了以下教法:猜測法、操作法、記錄法、體驗交流法、情景表演法。

五、說活動流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1、講故事

昨天有幾個小朋友在一片空地上踢球,正玩得高興時,一不小心,軍軍把球踢到空地旁的坑裡去了。這個坑很深,坑口又小,軍軍怎麼也取不出來,他們多著急呀!小朋友們,你們能幫他們想出辦法嗎?老師這兒有個瓶子(邊說邊把乒乓球放入瓶中),假設這個瓶子就是那個坑,用什麼辦法能把球取出來呢?

【這個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幼兒們的注意力,他們積極參與。】

2、談話

大家剛才看到乒乓球是依靠什麼力量浮起來了?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能浮在水面上呢?引出課題《沉下去浮上來》。

二:大膽猜想誰會沉下去,誰會浮上來。

1、談話:小朋友們,在桌子上的塑料袋中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好多小玩意兒,現在我們就把袋兒解開,把他們拿出來,根據你們的生活經驗先來猜測一下,這些物體放入水中是沉還是浮?

2、猜測浮的物體放在左面,沉的物體放在右面,不能確定是沉是浮的、有爭議的放在中間。

3、為什麼有的東西會沉下去,有的東西會浮上來?讓幼兒釋出自己的意見,再說說自己的意見。

三、動手操作,驗證猜想

1、小朋友們剛才的表現真棒,下面就請你們來試一試,看看和你們剛才說的一樣嗎?操作時要注意,物體放入水中要輕拿輕放,防止水濺出來。

2、現在誰願意把你的發現講給大家聽聽?"

四、沉浮變變,放飛思維

1、在剛才的操作中,小朋友們做得非常好,下面是闖關活動,你們想辦法讓沉的.物體浮在水面,讓浮的物體沉入水中,大家有信心和勇氣去迎接挑戰嗎?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吧。

(一)挑戰第一關(讓物體沉下去)

1、談話:剛才小朋友們把蓋著蓋兒的空飲料瓶放入水中它會浮起來,你們有辦法讓它沉下去嗎?

2、幼兒分組操作

3、討論:大家在操作中發現瓶中被灌上少量水後,它不沉也不浮,而是懸浮在水中。如果我們把它灌滿水呢,它就沉入水底了。大家不但觀察的非常仔細,而且還想到往瓶子裡灌水、裝石子、捆上重物等這麼多好方法讓空瓶子沉下去,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那你們想一想,這些方法有什麼相同點?

4、小結:看來,只要想辦法把瓶子變重,就可以使它在水中下沉。

【幼兒們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了幼兒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挑戰第二關(讓物體浮上來)

1、談話:在第一關中,小朋友們想出了那麼多好辦法,真是聰明的孩子。老師相信,接下來的第二關你們也會順利通過的。那麼就讓我們來看一看第二關吧?噢,正好相反,第二關是讓大家想辦法讓沉在水底的橡皮泥能浮在水面上。大家行動吧!

2、討論:比較一下,各組想出的方法有什麼相同點?

3、小結:看來,只要把一團實心的橡皮泥捏薄,做成空心的碗形或船形,或放在浮的物體上,用這些方法就可以使它浮在水面上。

浮在水面的物體,你們可以想辦法使它們沉入水底;沉入水中的物體,你們也可以想辦法使它們浮在水面。小朋友們真是太棒了!

【幼兒們積極動腦,當他們看到自己的橡皮泥能浮在水面時都笑著說個不停。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語言歸納能力。】

五、拓展延伸,豐富經驗

談話: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能浮在水面哪些物體能沉入水中呢?老師把這個難題留給你們,小朋友們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尋找,明天把你們知道的答案帶到幼兒園裡來,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分享,好嗎?

在這裡,活動還沒有結束,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我力求體現教學的活動化、生活化、自主化和情感化,使幼兒通過本活動能力得到提高,思維得到發展。

以上是我對《沉下去浮上來》這一活動課的一些設想,還有待於在實踐中完善,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給予批評和指正。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少年閏土》是一篇精讀課文,它在本單元中訓練學生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通過對文中優美的、含義深刻的語句多朗讀、多體會,悟出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用舒緩、深情的語言,採用倒敘的方法,一開始就把所要介紹的人物介紹出來,然後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特點,逐步回憶,依次敘述,一步一步地刻畫了一個經驗豐富、聰明能幹、機智勇敢、健康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形象。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捕鳥、撿貝殼、看瓜刺猹和看跳魚兒四件事。本課在寫作上有三個特點:

(1)採用倒敘的手法:

(2)文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語句,較好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3)通過人物的外貌及言行來反映人物特點。

二、說教學目標及其理論依據

本篇課文是落實本單元重點訓練專案:聯絡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識經驗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根據教材的地位、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擬定以下: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聯絡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識經驗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瞭解閏土是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幹、健康可愛、經驗豐富的農家少年,感受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段。

教學重點

1、學習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語言、動作,體會人物的特點。

2、繼續進行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訓練。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

三、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精神,並結合本單元的重點,確定如下的教學方法:我的教學思路是快速閱讀課文,理出脈絡,總體感知人物的個性特點和事件;接著深入學習有關段落,體味少年閏土的性格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設計,學生對學習的內容一目瞭然,學習目的明確了,學生的主動性就被調動出來了。教學中主要採用自主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運用各種朗讀方式來學習,在理解中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講讀密切結合,學生深深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較高。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對閏土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習興趣。

由於在第一課時學生已認識了生字詞,讀通了課文,瞭解了課文大意。因此,我一開課的第一個教學環節是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複習與回顧課文內容中匯入新課。我一邊出示掛圖一邊介紹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我這樣處理,有情有景,可以很快地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述的特定的情境當中,從而激起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願望,從而加深了對閏土的印象。

(二)、整體感知,重研讀,創教學新路,

教學伊始,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初識閏士,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開放的問題,給了學生開放的思維空間,激起了學生讀文的興趣和自信。在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後通過交流,學生能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來感知教學內容,少年閏土的形象就在他們的腦海中凸現出來。我在對重點詞句的研讀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特點,尋找最能體現性格特點的地方,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究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把學生真正當做了課堂上的主人。

(三)研讀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重點撥亮學生思維過程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合作能探討出一些問題。但也有他們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這就需要老師在關鍵帶他們探究,這樣課堂就不流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對字、詞、句、段的學習也落到了實處。學習了四件稀奇事後,學生對閏土的人物特點有了比較鮮明的印象,但對“我”與閏土之間的感情卻沒有深入的體會。

在教學突破難點時,對“啊,閏土的心早有無究無盡的稀奇的.....高牆上的四角天空"這句話的理解,需要點撥,在教學這種難點句子時,我在學生充分地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1、無窮無盡的希奇事指哪些?2、“我"往常的朋友指誰?3、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麼?為此,我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落實本單元重點訓練專案,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別帶著讚美、欽佩、嚮往的感情反覆讀中心句,讀中悟情,強化重點訓練,營造情感的氛圍,使學生的情感與“我”的情感產生共鳴,達到“課將盡而情真濃”的境界。

(四)課後拓展

我建議孩子們課外好好地去讀一讀魯迅寫的《故鄉》原文。運用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瞭解人物內心的方法來體會長大後的“我”和閏土的內心活動,然後同學之間交流中年閏土是怎樣一個人。將課內的學習方法用於課外的閱讀實踐當中,達到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五、總結

總之,我在體現新課標精神和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積極的、努力的嘗試。當然,也還存在著很多不足,比如:如何在開放性課堂學習活動中,真正讓全體學生都能各有所獲,得到語文素養的提高,語文能力的發展;在語文積累,有感情朗讀指導,教學環節過渡等方面也還需要改進。為了讓學生得到發展,我會在今後的課堂中繼續探索。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題目是《我愛我家》。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成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選自八年級思想品德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二框“我愛我家”。本節課是在學生在剛進入中學的時候學習的,本框既承接了第一框“我知我家”的內容,又是第三框“報得三春暉”這一後續內容的一塊奠基石,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思想政治課教學是一個教書育人的系統工程。從新《課程標準》規定本門課程的性質出發,八年級教學內容要從學生逐步擴充套件的生活來安排相關教學內容。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心和撫育,尊重父母的勞動和情感。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這節可可以培養收集父母為家庭作貢獻的事例的能力,並能夠從中提升感受家庭親情的能力。

3、知識目標:學生通過這節課可以更多地瞭解到家庭中親情的溫暖,以及撫養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義務。

(三)教學重難點

1、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家庭溫暖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需要學生從多方面去體驗和感受自己的家庭的溫暖,這樣學生對自己家的熱愛之情就會得到進一步的昇華,能夠更愛自己的父母。

2、本節課的難點是無悔的奉獻

設計意圖:學生雖然身處家庭中,但是,平時對於父母的關注也不是特別注重,往往就把父母對子女的愛、對家庭的貢獻忽略了,而同時,學生對於父母對子女的義務這一法律概念也不熟悉。因此,“無悔的奉獻”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學情

人們常說:家庭是我們的港灣和第一所學校,也是我們成長的搖籃;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學生生活在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關愛和教育。可以說,家庭生活是學生生活的主要部分。然而,有些學生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受到父母的呵護而不知溫暖。加上成長的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心理和智力不成熟,所以容易忽略父母的愛心,感受不到家中的親情與溫暖。因此在重難點的教學上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說出自己的親身體驗,進而感受到作為家庭的一員應當承擔責任並確實體驗到父母的關愛。

三、教學方法

1、圖片展示法。通過圖片展示匯入新課,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又生動形象。

2、情景教學法。在講述本節重難點的時候,情景教學法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並能夠引起學生內心情感的廣泛共鳴。

3、合作探討法。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讓他們自己思考家的真正內涵,更能夠加深學生感情的深化。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教師事先準備好一封《給家長的信》,請學生帶回家讓家長填寫,並與家長做一次交流和對話。信的內容如下:

家長您好:

我是思想品德課教師,我們即將學習關於家庭的話題,其中包括家庭成員的關係、責任以及感受家庭溫暖的內容。這部分對於孩子很重要,所以特別需要您的幫助與支援。下面有幾個題目供您選擇,您挑選一個或者兩個內容,然後告訴孩子,在他稍做準備後,將進行一次交流,學生會把您的回答帶到我們的課堂上來。非常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援,謝謝。

題目: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於他(她)的付出一定很多,有很多事情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生病

●孩子惹禍

●孩子得到誇獎

同學你好,在你的家人做好準備之後,請你準備好錄音或攝像裝置,提前請你試一試,注意不要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事先了解更多父母對自己的關心,能夠讓課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下開始,同時給學生提供的事先思考的空間。

(二)新課匯入

我會請學生課前就準備一些他們小時候與家人的合影照片,讓大家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誰,其中也包括教師自己的照片。順勢引出我要講的話題“家”,“我愛我家”。

設計意圖:通過生動形象的照片展示引起和激發學生上課的興趣,同時讓學生來分享家庭的溫馨時刻。

國中學生注重在活動中學習知識,因此我設計了三個活動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三)活動一:我有一個家

我們每個人都有“家”,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在每個“家”都發生了許多的快樂或者不開心的故事,所以要了解“家”,就從“家”裡的故事說起。我會在選取故事時要注意兼顧各種“家”的型別,不可能把每個人的故事都講出來,這裡需要一個交代,並承上啟下。

設計意圖:在前面看照片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自己感受家裡的故事來調動學生的其他感官,使學生把看與聽的結合來感受“家”的溫暖,能夠喚起學生心靈深處的愛家的情感。

(四)活動二:頭腦風暴

我會向學生提問:“家”是什麼?請大家用一句話把你對“家”的認識概括出來。並由小組交流,而後再在課堂上發言。這時我會運用頭腦風暴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對“家”的認識呈現出來,學生的想法被記錄在黑板上。然後對於學生的'積極回答,我會做出相映的小結即“家”是:情感的棲息地,天然學校,經濟物質來源,娛樂天地,身體保健,發展大本營。

設計意圖: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把“家”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這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了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而老師的總結把學生零散的認識歸納在一起,使學生對“家”有了全面的認識,也體現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五)活動三:感受家的溫暖

1、我們回到我們家庭中去,我們每個家庭成員對於家庭也有責任。我們對於家庭做了哪些貢獻?家長對家庭:我對家庭:說一說:(P9頁兩個題目)並在這基礎上請學生齊讀教材上關於母愛和父愛的兩段話。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回答,能夠讓學生自己更深地去理解“愛”,並認識到“愛”更是一種責任。

2、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家”,但是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是幸福的,每個孩子都是快樂的。下面我們聽××同學給我們講《丟丟的故事》。事先我會請同學把這個故事整理好。然後我會向同學們提問: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先由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再回答。並且我會提出兩個問題:1.丟丟有家嗎?2.丟丟的媽媽愛他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講述《丟丟的故事》,首先是為了反襯出“家”的溫暖,讓學生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其次是為說明父母撫養孩子不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規定,不履行撫養義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就解決了教學的難點之一,通俗易懂且影響深刻。老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可以檢驗學生運用對“家”概念的理解來分析丟丟有沒有“家”,這是承上。第二個問題則是啟下,由學生自己分析出愛是一種責任。

(六)課堂小結

我們今天的題目是《我愛我家》,通過講家裡的故事,我們理解了“家”是什麼,又通過丟丟的故事感受了“愛”是一種責任。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家,在感受家庭溫暖的同時,不要忘記獻上自己的一份愛,承擔起自己對家庭的責任。

設計意圖:教師在最後把脈絡理清,使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非常明確,同時達到主題的昇華,再次強調了本節課的重點。

(七)佈置作業

說課稿 篇4

一。設計意圖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大自然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為了讓幼兒觀察,瞭解季節的變化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動植物及周圍環境的變化,引導幼兒去認識春天的特點,並用自己的喜歡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我選用《小狐狸畫春天》語言活動,講述了春天到來小動物們,為了留住美好的春天,分分想出好的點子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偷懶不認真的人,家長嬌身冠養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們現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綱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兒情感上做勤勞認真的好孩子,又感受感知了解春天。

二。目標定位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綱要>語言領域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是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境。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感受,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說出故事中角色的簡單對話

2。知道春天的播種的季節

3。懂得做事要認真、勤勞。

三。活動重點與難點 重點:欣賞故事,理解故事,能說出故事中的簡單對話難點:能夠懂得做事情要認真,勤勞的好品質

四。活動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小猴、小熊、小狐狸、和小刺蝟的頭飾。故事磁帶、多媒體課件。

2。空間上的準備:活動前幼兒的位置擺成半圓形,以利於幼兒進行表演。

五。說教法、學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在活動中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角色遊戲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

1。回憶設想法;t通過出示圖片掛圖引發有的回憶,回憶起春天到了怎樣迎接春天。

2、課件演示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小狐狸畫春天》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激發孩子的複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遊戲法: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4、提問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的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而採取多樣性、開發性的提問如:小狐狸迎接春天和其他動物的方法有什麼不一樣?我們能不能學他啊?為什麼?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地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說的興趣,創造幼兒說的空間。

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談話法,趣味遊戲法。

1。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2。趣味遊戲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絡故事中的語句,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課題:

小用友們,上午好,老師今天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中有幾種可愛的動物,他們正在一起商量怎樣迎接春天,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好嗎?

(二)、讓幼兒講一講、聽一聽、看一看、想一想,理解故事的內容。(分段講故事)

1、(出示掛圖1)講春天(故事——迎接春天)問:故事中有哪幾種動物?

幼兒回答後,師生複述小猴、小熊、小刺蝟和小狐狸。

2、(出示掛圖2)講故事(小猴說——一叢迎春花)問:小猴、小熊、小刺蝟是怎樣迎接春天的?

幼兒回答後,複述:小猴種了一排樹,小熊種了一片草地,小刺蝟種了一叢迎春花。

師:故事講到這裡(掛圖1),這四種動物還沒講到誰?對,狐狸。

3、(出示掛圖3)講故事(小狐狸一一來參觀)。

問:小狐狸迎接春天的方法與朋友有什麼不同?

幼兒回答後,複述:小狐狸在自己房子的四周畫滿了樹呀、花呀、草呀。

4、(出示掛圖2)講故事(他去請——澆水呢)讓幼兒複述:小猴說:我正忙著鬆土呢,小熊說:我正忙著施肥呢,小刺蝟說:我正忙著澆水呢。

小結:小朋友們,小猴、小熊、小刺蝟做多麼認真,幹活多麼勤勞,對嗎?而小狐狸卻用畫筆畫出了樹呀、花呀、草呀,這樣能把春天打扮的漂亮嗎?

5、(出示掛圖4)講故事(時間——一夜)

6、(出示掛圖5)講故事(第二天——幾個跟頭)問:小猴種的樹怎麼樣?(指掛圖5)學生回答後,複述:長出了嫩綠的葉芽,像一串串綠色的珍珠。

7、(出示掛圖5)講故事(小熊——打了滾)問:小熊的草地怎麼樣?

幼兒答後,複述:綠油油的像鋪了一片綠色的地毯。

8、(出示掛圖5)講(小刺蝟——多美呀)問:小刺蝟的迎春花怎麼樣了?學生回答後,複述:迎春花開了,一陣陣的清香,甜絲絲的。

小結:小朋友們,小猴、小熊、小刺蝟認認真真的做事,辛勤的勞動,春姑娘送給他們的禮物多好呀!那送給小狐狸的什麼禮物呢?

9、(出示掛圖6)講故事(小狐狸——白一塊的)問:小狐狸畫的樹呀、草呀、花呀變成什麼樣了?

幼兒答後,複述:牆上,地上、自己身上花一塊、白一塊的。

10、(出示掛圖6)正在這時——大家的問:小狐狸為什麼要哭呀?

老師:小狐狸耍小聰明,沒認真的做事情,沒有辛勤的勞動,所以沒有收到春姑娘的禮物。

問:這時,朋友們對它說了些什麼呢?

複述:小猴說:看看我的小樹吧,它已經發芽了!小熊說:去看看我的草地吧,它已經像地毯了!小刺蝟說:去看看我的迎春花吧,它已經開花了。

小結:朋友們多麼關心小狐狸呀,讓它和大家一起分享勞動的快樂多好呀!

(三)、再次完整的欣賞故事(播放課件)。

讓幼兒描述出小猴、小熊、小刺蝟和小狐狸的簡單對話。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帶頭飾表演)

1、分組練習對話。

2、個人表演。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一碗陽春麵》在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是一篇動人心絃、情真意切的好小說。

本文安排在高中二年級的上期, 是在本冊第三單元、第四單元已經學習、閱讀了七篇中外名篇之後出現的。因此,用這篇小說來小結一下小說的閱讀技法是十分合適的。

此外,從高中到國中,學生學習了不少的中外小說,初步瞭解了小說的幾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在此基礎上,按照教綱的要求,“閱讀文學作品,能理清情節線索,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題思想,領會文學語言的優美生動”,應該是比較容易的了。

2、內容分析。

本文是日本作家慄良平的作品。作品發表後,在日本引起極大轟動,深深打動了日本人民的心,譯介到我國後,也深深打動了中國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的心。

這篇小說體現了親情的美,人性的美:通過母子三人在困難的處境中堅強奮鬥、互相激勵的故事,動人的表現了團結、向上、不屈、奮爭的主題。

3、自讀目標。

① 情節:從一碗陽春麵到三碗陽春麵的變化過程構成了整篇小說的情節。(物線法)

四個場面

開端(1)—— 發展(2-3)—— 高潮(4)—— 結局(5)

特 色

本文的主題就是通過以上的典型情節概括出來的。四次吃麵表現了一家人的奮爭過程。情節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絡,是一個向前發展的過程,並給讀者留下了懸念。各情節之中又突出了最能表現主題的環境——二號桌的描寫,使情節更緊湊。

② 環境:自然環境——“大年夜”“白雪”“清風”

社會環境——“北海亭麵館”“二號桌”

特 色

“二號桌”的描寫同情節發展、人物描寫、主題體現的關係緊密。二號桌成為幸福的桌子,情節得到拓展,擴大了社會環境的範圍,預示了光明的結局,大大深化了主題。

③ 人物:通過肖像、語言、行動描寫分別把握母子三人和老闆夫婦的特點。

二、說教法、學法:

盧梭在《愛彌兒——論教育》中指出:“如果老是由你去指點他,老是由你去告訴他‘來呀,去呀,休息呀,做這個,不做那個呀’,結果,你用這個方法的確是會使他變成一個傻子的。如果你的頭腦常常去指揮他的手,那麼,他自己的頭腦就會變得沒有用處。”我們要探索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強調學習的自主性、探索性、實踐性和創造性,通過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的興趣,掌握初步的研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再者,文學是人學,我們應該引導學生以人為本,從關注主人公的命運出發,去正確的理解作者的意圖,培養自己的人文精神,培養自己的感受生活的能力。正如教學大綱所要求的,讓學生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根據以上的教學指導思想,本課採用的學法是“品讀法”。這也是建立在本冊教材前幾課學習的基礎之上的,應屬於閱讀的高階階段。品讀,顧名思義,即品評、衡量、評論的意思。品讀就是要學生細讀深思,對文章作出評價。這是創造性思維對高中學生的一個較高要求。

品讀,要認真讀作品,有的地方還要認真吟詠品味,邊讀邊思,細心揣摩,深入研究,把握作品的寫作意圖和表達方式,然後再下斷語,進行評論評價。對於像《一碗陽春麵》這樣人物面貌親切感人、思想情感溫暖真摯、情節結構起伏跌宕、主題思想健康奮進的好小說,理當由學生來細細品味,深入評價。在品讀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運用各種思維方式、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欣賞作品,提高鑑賞能力。

為適應學生的學法,教師採取“遷移創造”的教法:教學設計遵循自讀的原則,將閱讀的目標列出,由學生在品讀、討論之後“變讀為思”

——“思後又寫”————“寫後又議”。這樣,一篇作品由平面到立體,由單純而豐厚;學生的思維由平靜漸趨活躍,乃至出現更新更美的創新。

三、說教學步驟:

安排時間:一課時(45分鐘)

(一)導語:《一碗陽春麵》1988年12月在日本問世。當時被日本許多雜誌轉載,單行本一出版,馬上被搶購一空。日本電視臺多次播放作者“口演”這篇小說的.情景,深深打動了日本人民的心。我們今天來讀這篇小說,看一看,能引起我們一些什麼樣的聯想,能激發我們一些什麼樣的情感……(1分鐘)

(二)學生讀“自讀提示”。(要點:內容,情節。)(1分鐘)

(三)學生默讀全文。(8分鐘)

(四)分組按“情節安排的特色”“環境安排的特色”“人物安排的特色”再進行品讀(教師略作指導),並按要求分別劃出有關詞、句、段,對這些文字反覆吟詠朗誦(個別自讀),仔細體會其含義、情感、作用。(10分鐘)

(五)小組內互相討論,取長補短。(5分鐘)(教師觀察、傾聽)

(六)分三組發言。

代表發言,本組同學補充,外組同學質疑,教師掌握全域性,適當點撥:難點,爭議點,高層次問題,深層背景等。但要注意有問題才點,點撥也要精要。(15分鐘)

(七)學生上講臺帶感情誦讀生動的、深情的對話片段。(3分鐘)

(八)小結。(可教師作,可學生作)(2分鐘)

要點:閱讀小說的一般方法, ①瞭解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和創作意圖。②要調動自己所有的知識儲備。③要善於獨立思考,力爭在閱讀中有自己的新發現。④對人物、情節、主題要有辯證的態度。

(九)課後練習。

思考:如果小說的倒數第二段改為:“店裡發出一片痛苦聲和嘆息聲”,好不好?為什麼?

評價意見:

教材分析簡明扼要,教學方法選擇使用恰當,教學步驟安排合理,整個教學設計體現自讀課課程特點,體現自讀課“教師指導,學生自己閱讀,培養自學能力”的要求。作為說案,“說教法、學法”部分尤有特色:特別看重學法,把學法置於比教法更重要的位置,還明確指出,“為適應學生的學法,教師採取‘遷移創造’的教法”,鮮明地體現了教法為學法服務的教學指導思想;從理論、教學大綱要求及文學作品特點等方面說明採用“品讀”這一學法的原因,富有說服力;強調學生“自主性、探索性、實踐性和創造性學習”的重要性,體現了說課者的教改意識和探索精神。

不足的是未注意揭示安排主要教學步驟的理論依據。

說課稿 篇6

《向生命鞠躬》一文選自七年級語文新教材第六單元,說的是在初冬的一個早晨,一個父親帶著兒子上山郊遊,無意中發現了一隻孱弱衰老的螞蚱。父親抓住了螞蚱,把它穿在草稈上。不料,螞蚱兩次頑強逃生,不禁令人震驚,繼而對它鞠躬致敬。本文寫作切入口很小,僅是一次觀察的偶得,卻表現了“生命的尊嚴在於能夠堅強的活著”的大主旨,同時也促使我們人類反思要關注生命,哪怕只是一隻微不足道的小昆蟲。本文的描寫非常生動,尤其是螞蚱“悲壯逃生”過程的描寫,不僅震撼著作者,也強烈打動著讀者的心。這篇文章就是在解讀作者的一次心靈體驗,讀它的同時,讀者也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七年級的學生大多能看到螞蚱的頑強和對自由的渴望,並對此感動,然而,基於閱歷淺,學生可能就事論事,也可能由此聯想到人生,但僅是概念上的套話,而不能親身體驗提升。我要做的就是通過教學讓學生領悟生命的.意義,從而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感謝生命。同時,關於生命,這個話題很大,容易上成說教課,基於這兩點,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1、通過圈劃詞句品讀螞蚱逃生的“悲壯”,感受其渴望自由,頑強抗爭的精神。2、培養學生關注平凡生命的積極的人生態度。

基於同樣理由,我採用的是朗讀式的感悟教學。第一個環節是整體感知,使學生沉浸文字。讓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兩個問題:1)作者對螞蚱的稱呼的變化及其情感變化的軌跡。2)“我”為什麼會向一個普通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生靈——螞蚱鞠躬?通過獨立思考後小組溝通,全班交流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了螞蚱的頑強。第二個環節是品讀賞析,使學生體驗文字。不加咀嚼的朗讀遠遠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感悟、內化。頂多是在囫圇吞棗的朗讀中,那些精彩的詞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學生的大腦中閃過。因此我引導學生先獨立思考,採用圈點讀書法,找出螞蚱頑強生命力的具體表現,然後小組討論彙總,派代表發言。重點賞析文中的環境描寫,螞蚱“悲壯逃生”的動作描寫和情態描寫後,進行散讀和齊讀,使學生在朗讀中再一次體會螞蚱的頑強和“我”的震撼。第三個環節是拓展延伸。通過討論螞蚱的逃生是否值得,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生命只有一次,它無論以怎樣的形式存在,都應得到尊重。然後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課本中走出來,變成自己的經驗能力。如寫生命感言。第四個環節是歸納總結,寄予希望。再次迴歸課文,號召大家都來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真正將教學目標落到了實處。

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回想上課情況,我覺得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遺憾:1、在上課過程中沒有完全放開,存在教案意識,免不了牽著學生的思路按預設軌道推進,以至錯失抓課堂生成資源的良機。2、學生交流討論的時間不是很充裕,使得一些同學很獨到的見解來不及發表。這個就很可惜。3、我還要在我的課堂語言上更加精雕細琢,設計問題時考慮更周全,更精煉。比如在拓展延伸部分,讓學生換位思考的問題,現在想想這讓學生很難回答,如果變成“是否只有頑強的生命才值得尊重”就更好了。(這個問題我也準備的,時間關係沒講到)4、我應充分發揮老師的指導作用,既尊重學生對教材的多元解讀,也及時加以分析小結,加深學生印象。5、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更注重與學生的眼神交流和心靈交流。6、因自身的緊張而導致時間估算偏差,結尾就比較倉促,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膚淺的認識。在以後的工作中,我還要不斷提升業務水平,磨練心理素質,爭取繼續進步,繼續完善。

教案描述:《向生命鞠躬》教學稿

教學目標:

1、通過圈劃詞句品讀螞蚱逃生的“悲壯”,感受其渴望自由,頑強抗爭的精神。

2、培養學生關注平凡生命的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感悟螞蚱渴望自由,頑強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啟發學生對生命的積極思考—-人的生命應該充滿活力和精神。

教學準備:powerpoint

預習導學:

讓我們跟隨作家孫盛起的腳步,一起來到初冬的一座空曠、寂寥的山上走一走,看看大自然能給予我們怎樣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向生命鞠躬》。

1、掌握下列詞語,特別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蕭瑟 刈剩 麥茬 空曠寂寥 靜謐 倔強 躡手躡腳

筋疲力竭 鞠躬 螞蚱 孱弱 眺望 五臟六腑

2、朗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3、將最讓你感動的語句圈劃出來。

4、收集關於生命的名人名言和詩句。

 教學過程:

一、常規活動:課前演講

二、匯入課文:

三、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討論、交流:作者對螞蚱的稱呼變化及對應的情感變化。

四、品讀賞析,感受生命

重點賞析我向螞蚱鞠躬的原因。

小組討論:螞蚱頑強的生命力在文中有哪些具體的表現?

五.拓展延伸:

討論:你認為螞蚱這樣做值得嗎?為什麼?

交流:我的生命感言——

六、教師寄語。

讓你、讓我、讓大家都來關注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感謝生命吧!

七、佈置作業:

1、課外收集關於生命的文章一篇。

2、短文寫作:《由螞蚱逃生想到的》

教研員簡評:

張老師是一位年青教師,剛登上講臺不久,但通過今天這節課展示了她良好的素質和勇於探索的精神。“朗讀感悟式教學”究竟如何進行?張老師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並給出了答案。張老師這節課具有以下特點。

⑴注重情境的創設。為了讓學生能沉浸在文字中,張老師多次安排了抒情的背景音樂,學生們在諸如《命運》等不同的音樂氛圍中感悟生命的意義。⑵注重連通學生的體驗。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進入文字,還原“情境”,從而感受作品語言文字背後的衝突與妥協。⑶注重挖掘作品“人文性”的同時,沒有忽視對作品藝術性的點撥。如側面描寫、環境描寫等。⑷多種形式的朗讀各得其所,各盡其妙。有齊讀、散讀、提讀、片段朗讀、整段齊讀等。

說課稿 篇7

教材簡說: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這篇擬人的科學短文,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奇妙變化。根據本課特點,結合課標要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知道雲、雨、雪、雹子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

教學理念:

1、興趣是先導

對於低年級教學更應該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朱水根教授曾經說過:“教師要在課堂上讓學生喜歡語文。”一開始我就創設情境,讓孩子們跟我一起搖身一變成為小水珠,去親身體驗水的世界中的奧妙。這種新奇而有趣的引導方式一下子就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一種積極參與的狀態下主動投入到課堂中來。

2、以讀為主

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培養語感,重感悟,重積累,重運用.指導朗讀,在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出感情,入情入境有感而發 ,努力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感悟語言的精彩.。因此,在我的教學中力求讓學生充分誦讀,觸發語感.我將誦讀貫穿於課的始終,並讀有層次.先初讀----自由朗讀,接著細讀、品讀,形式多樣,如個體讀,全班讀,同桌互讀,師生合作朗讀等,讀中還滲透邊讀邊想、邊讀邊動筆的閱讀方法.最後回讀課文,達到文字與個體融合的情境

3、以人為本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參與教學讓課堂充滿活力,把教學過程作為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孩子是學習的主人,能讓孩子們輕鬆愉快的學習,樂於思考,動情感悟是我們永遠的.追求!整篇課文教學

圍繞“變”字展開,讀到“我會變”一句時,鼓勵學生質疑,當發現問題後,引導他們在朗讀中探究,在合作中討論,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收穫。我還適當運用多媒體,通過鮮豔的色彩,一下子吸引孩子們的注意,更拉近了文字與生活的距離,使課堂生動起來,孩子們在興致盎然中學得如痴如醉。

教學反思:

總之,在這節課上,我能夠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尊重學生人格,創設了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樂學樂悟,這是自己在本課的教學中獲得的一點收穫。但從中我也發現了諸多不足,還有待在今後的教學中改進。如本課的教學容量較小,造成了很大的缺憾。在教學環節的引入與銜接上還不夠親切與自然。還有指導學生進行口語表達上,方法不夠靈活效果不佳。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周長》是人教版國小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節課是學生在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就其內容來說,本課是一堂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的課,學習難度並不大。但是為以後學習圓的周長以及長、正方形面積奠定基礎。因而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正確的計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強,但是本課內容概念性很強,又較抽象,因此要通過個人的探究歸納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顯然對很多同學是有一定的困難的。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感知周長的含義,並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測量認識周長,特別是針對長方形的周長要讓學生先同桌合作認識長方形的周長,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聆聽別人的方法,再同桌合作驗證得出結論。只有這樣的探究活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到課堂。

三、教學目標

依據前面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情的把握,我確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探索,鍛鍊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觀察、動手操作、比較和遷移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進一步瞭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並滲透“相互聯絡、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四、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理解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二)教學難點

理解周長的含義及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算理。

五、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

演示法:邊演示邊講解周長的一般概念,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周長概念的理解。這樣既能幫助學生突破在認知上的障礙,又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對概念進行抽象概括。

討論法: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合作交流,各抒己見。這樣既能啟迪思維,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識,便於形成平等、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參與。同時讓學生動手、動腦去探索發現,並解決問題,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首先是匯入環節,我會在教室中間圍一個大大的心形,並請幾位同學按照我的示範來沿著這個圖形的邊線走一圈,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觀察。緊接著提出疑問:剛才這位同學是沿著圖形的什麼走了一圈?從而抽象出周長的直觀概念。但是在數學概念的確立過程中我會通過邊演示邊講解來勾起學生的理解來感知周長的含義。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示範、學生的觀察加之演示過程,真正讓學生感知周長的概念。這樣的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可以真正讓學生參與其中。

(二)生成新知

接下來我會出示若干平面圖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計算周長。

此時學生可能會提出使用用繩子圍一圈,將繩子的長度量一量或是分段用尺子來進行測量周長。期間我會巡視進行指導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周長的含義。接下來我會要求學生:計算一下課前準備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具的周長。在此過程中,我會要求學生先和同桌指一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分別是指哪裡的.長度,再同桌合作驗證並做好記錄。具體探究長方形周長的過程中主要通過測量資料、計算周長、交流彙報來得出結論;理解正方形的周長計算過程則是將長方形的長逐漸縮短,變成正方形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通過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計算周長,此時針對學生的不同選擇給予適時地指導加深學生對於周長概念的理解。在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過程中由學生來探究、討論、分析,輔助學生優選方法,加工成常用的計算公式,這樣可以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三)鞏固新知

下面針對學生容易混淆的易錯點: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才是周長,設定判斷題。

為了進一步突破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這一難點,我會呈現一道基礎題和一道變式題,並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探究。

1、基本練習

(1)學校有一個花壇,長11米,寬8米,求花壇的周長。

(2)一塊正方形土地,邊長是6米,要在它的四周圍上籬笆,籬笆至少長多少米?

2、提升練習

王伯伯有一塊一面靠牆的長方形菜地,長10米,寬6米,如果要圍上籬笆,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課堂小結

回顧這節課的學習過程,請多個同學談談這節課學到的知識並要求學生:尋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長的知識、測量一下課桌、凳子、書本的面,並計算它們的周長。希望大家在計算時都能認真、仔細,不做小馬虎。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著簡潔、直觀、清晰的原則,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鳥的天堂》。這是我國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它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讚美。編者選編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向學生展示大自然的神奇,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根據語文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茫、槳、律”等生字,會寫“燦、爛、竿”等生字,掌握“燦爛、陸續、白茫茫、應接不暇”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描寫的作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

4.讓學生從文字中感受大自然的生機勃勃,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作者兩次到鳥的天堂所見所聞。

難點:品味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以及文中五處提到“鳥的天堂”,為什麼有的地方加引號,有的地方沒有加引號。

本課的教學將圍繞以上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展開,希望能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他們的欣賞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二、說教法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這是新課標理念中強調的一點。每個班級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根據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以及四年級學生是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提高的關鍵期的特點,我將採取以下的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我將創設一定的情景,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走進課文,走進鳥的天堂,身臨其境地感受文字。其中,我將播放作者兩次到鳥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的圖片,以此達到讓學生深入文字的目的,突出教學重點。

2.合作討論法: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班級授課教學中,千萬別讓學生閒著。”因此,我們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討論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其中文中的難點,我將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課堂主人公的權利,自主進行合作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注重他們的獨特體驗。

引導和啟發法。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說學法

新課標倡導要讓學生自合、合作、探究地學習,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引導學生“問一問,說一說,讀一讀”,通過自己的勞動,有所感悟發現,並能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於學生的答案,我並不用一個標準答案來要求學生,讓學生各抒己見,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獨特感受,引導鼓勵那些不能主動表達自己看法的學生。

四、說教學過程

我將分五個步驟完成我的教學:

第一部分,談話匯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巴金爺爺嗎?他有哪些作品呢?”針對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採取開門見山的談話匯入,加深學生對作者的瞭解和認識,增長文學知識,同時引出本文課題《鳥的天堂》。審題設疑,揭示題意。

設問:看到題目後,你有什麼疑問?讓學生充分質疑,估計大部分學生會提到:①“天堂”指什麼?②“鳥的天堂”又指什麼?在哪裡?為什麼稱為“鳥的天堂”?③“鳥的天堂”裡有什麼?是不是有很多鳥?等等問題。

題目是文章的視窗,其往往起著提示全文、點明中心的作用。讓學生質疑“題眼”,可以形成“閱讀期待”心理,啟用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體現自主、探究精神。

2、明確題義,簡介“鳥的天堂”。

第二部分,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個部分,整體感知理線索。我將引領學生自己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重點解決教學目標中的第一點。在學生充分質疑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此,我設定瞭如下思考題:①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麼時候去的?②每次各看到了什麼?③小組討論,劃出作者每次去“鳥的天堂”時的感受的語句。這些問題較為淺顯,學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決。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學,儘量輔導後進生。設定自學要求,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讓其讀通課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課文的線索,以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接著過渡到第三部分。我會這樣過渡:“課文中的字詞過關了,鳥的.天堂到底是怎麼樣的,你已經有印象了嗎?老師已經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了!”由此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便於學生再次走進課文。

第三部分,精讀課文,感悟想像。

“作者和他的朋友們吃了晚飯,走到河邊,跳上小船,都看到了什麼?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跟隨作者的腳步,去看一看吧!”同時,我將丟擲一個大問題,作者和朋友們幾次到達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色都是一樣的嗎?”讓學生帶有目的地去讀文字。

這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活結,我將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走進鳥的天堂,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首先,在學生充分想象這株榕樹的模樣以後,我將以課件的形式出示一株榕樹,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這株榕樹的特點,再結合文字,出示描寫榕樹的段落,讓學生細細品味語言的優美。讓學生一讀再讀,說說自己的體味與感悟,發散學生的思維,並及時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豐富語言的積累。“這株榕樹被稱作是鳥的天堂,可是作者看到了幾隻鳥?”我將用這樣的過渡語把學生引領到下一自然段,他們會發現,靜寂的榕樹上沒有一隻鳥的影子,設下一個懸念:“為什麼鳥的天堂沒有一隻鳥呢?是真的沒有鳥,還是作者他們沒有發現呢?”羅傑斯說過:“凡是教師能夠講述的,能夠傳授的知識,多半是死的、凝固的、無用的知識;只有學生自己發現、探究的知識,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識”。因此,我儘量讓學生自主體會,自然過渡到鳥的天堂的段落。學生的想象力是無限的,但他們發現並不是沒有鳥相反卻有成千上萬的鳥以後,就會大膽展開自己的想象,這時,我將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充分閱讀朗讀課文的第三部分以後,說說自己在想象中所看到的。週一貫先生曾說:“學生閱讀課文,既是課文資訊的接受者,又是課文資訊的加工者,總會以各種形式繼續著作者的創作,實現著作品的價值,而這一切又有賴於想象的參與”。課件,學生在假設想象中創設情景,自我感悟與體會的重要性。在學生充分深入文字後,我將出示課件:真正的鳥的天堂都是鳥的場景,達到思維的昇華,突出重點。

精讀“眾鳥紛飛”場面,領悟表達方法。

1、小組讀“眾鳥紛飛”段落。

2、藉助插圖2,略說大意。

3、討論釋詞“應接不暇”(可讓學生用動作來表演)。

4、指導學生體會“眾鳥紛飛”景象,指名分句子以每人讀一句話接連不斷地讀的形式讀第12、13自然段,以顯示紛飛,熱鬧的場面氣氛,為學生的感知理解創設一定的情景氣氛。

5、按原文填空,領悟總寫與特寫相結合的表達方法。

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了,到處都是(),到處都是()。(),(),(),(),有的站在樹枝上(),有的()起來,有在()翅膀。

鳥的天堂在文中出現五次,為什麼有時帶有引號有時沒有呢?這個問題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將用課件出示文中含有“鳥的天堂”的語句,讓學生先小組合作討論作者這樣安排的用意,再讓各小組彙報討論情況,給予評價,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問題。

最後,總結歸納課文,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本篇課文後面附有一個“為導遊寫一篇解說詞”的選作題,其目的是為了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強練筆。

五、說板書: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是課堂教學的精髓,不僅可以體現主要內容,而且能使學生抓住板書內容掌握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我的板書設計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具有代表性,一目瞭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為了突出本文的文章結構思路,順著課堂教學認識過程,感受本文的構思美、自然美;為了讓學生更充分地感受和領悟本文的篇章寫作手法,我採用

板書:

第一次 榕樹 大 美(靜態)

鳥的天堂 第二次 鳥 多歡 (動態)

(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全文圍繞大象的“耳朵”展開,層層推進。講述了一群小動物都說大象的耳朵耷拉著有問題,於是大象也對自己的耳朵產生了懷疑,想辦法讓自己的耳朵豎起來,結果反而遇到了麻煩的故事,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要正確對待別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要為了迎合別人而盲目地改變自己。全文語言生動有趣。“讀好文中的問句並藉助大象的話,弄明白大象的想法是怎麼改變的?”是教學時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同時,這篇課文的插圖中小兔、小羊、小鹿、小馬和小老鼠他們的.耳朵都是豎著的,他們見到大象都是一臉奇怪的表情,更有助於孩子們理解課文的內容。

二、說目標

依據20xx版課程標準第一學段“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景,對感興趣的任何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這一要求,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鞏固認識帶有生字的詞語,讀準多音字“似、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能讀好文中的問句,並藉助大象的話,說出大象的想法是怎麼改變的。

情感態度與態度與價值觀:

結合生活實際,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根據《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如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能借助大象的話,說說大象的想法是怎麼改變的。

教學難點:結合生活實際,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三.說方法

1.抓重點詞句的教學法

抓住重點詞句,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我在教學過程中牢牢地抓住寫大象耳朵的句子、小動物們對大象耳朵評論的句子以及體現大象心情的句子,在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去讀這些句子,以及對學生恰到好處的點評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的主題。

2.小組合作教學法

我要求學生“同桌合作,要求:一人演大象,另一人在小鹿、小馬、小老鼠中選一個角色來演。”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

四、說設計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力求達到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力求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我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一)複習帶生字的詞語

“溫故而知新”嘛!孩子們根據我出示的詞語搶讀跟讀,激情滿滿地完成了複習鞏固的任務。

(二)談話匯入

我出示一個“聰”,告訴孩子耳朵總是在傾聽的孩子最聰明。引導學生上課一定認真傾聽,做一個會傾聽的孩子。這不僅僅用激勵的語言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了,還自然地宣佈了課堂常規。

(三)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以“作者圍繞大象的耳朵寫了什麼?”這一看似簡單問題將激發了學生對文字好奇心,急切地想要知道童話的內容。

(四)品讀課文,感悟文字

1.學習第一自然段

2.精讀第二至十一自然段

3.品讀第十二至十三自然段,領悟文字寓意

4.總結全文

師生合作以填空的方式來說出課文主的要內容。師生一起總結:我們要堅持我們自己的特色,不能別什麼說什麼我們就盲目地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