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說課稿模板集錦六篇

說課稿3.05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說課稿模板集錦六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的散文。文章條理晰,以風趣親切的語言,把大貓的古怪性格和小貓的淘氣可愛描述的栩栩如生,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學習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試著比較課文在表達上的不同特點以及和本單元前兩篇課文寫作手法上的不同之處,其目的,一是讓學生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二是引導學生感受 "語言大師"寫作的精妙手法。通過個性解讀、多元感悟課文 "人愛貓,貓親人"的感情主線,從而體會人與貓之間相互信任,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

二、說學生:《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學目標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根據國小四年級素質教育的要求(著重進行篇的訓練,加強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概括中心思想、理清層次的訓練,重視培養觀察、分析事物和連段成篇的能力。根據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課文的能力,我要求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脈絡,瞭解老舍筆下貓的特點,並是從哪些方面,用什麼寫作方法來表現貓的性格的。也使學生感受到主人與貓之間那份和諧、美好。

三、說目標:

1、 掌握13個生字,理解"無憂無慮、任憑、豐富多腔、遭殃、責打、枝折花落"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大花貓的古怪和它小時候的可愛。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3、 學習作者抓住貓的特點描寫的方法,體會對貓的喜愛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學習作者抓住貓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從描寫中體會對貓的喜愛之情。)

四、說教法、學法:憑藉本課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採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法,展示不同形態的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通過講讀、自讀,合作交流等方式,鍛鍊學生自學和解決疑難的能力;"自讀,感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架設文字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是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橋樑。

五、說教學流程:

(一)情趣談話,揭示課題

t:同學們,從你們帶來的照片來看,大家都非常喜歡小動物,老師也帶來了一位動物朋友,你們想見識一下嗎?(出示貓的圖片)這小朋友,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來,讓我們一起來呼喚它(教師板書課題)(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話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二)初讀課文,領悟感情t:讀過閱讀課文後,大家有什麼感受,老舍筆下的這隻貓有什麼特點?和同桌說說。

(經同學間合作交流後,大致能感受到這隻貓淘氣可愛,性格古怪,作者喜愛貓的特點。而這些恰好是文章的中心和重點。)t:今天我們先來走進大花貓,看看它究竟古怪在哪呢?

(三)重點研讀第1——3自然段。

(通過講讀第一自然段,自學二、三自然段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抓重點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的方法來建構學習。教師通過引導,加強對學生學法的遷移。並在朗讀中體會貓的性格特點,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閱讀後完成填空練習: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既( )又( );既( )又( );既 ( )又( )。

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1--3自然段)

1. 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

2. 高興時和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3. 既膽小又"勇猛".

(除了讓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對貓的喜愛之情外,還應引導他們注重文中的寫作手法的精妙。例如:"說它……吧,可是……;任憑……也……"等等句式,以及對比的寫作手法,都是很好的教學素材。)(四)小結:老舍先生的筆墨多麼酣暢淋漓,那古怪的大花貓是那麼的惹人喜愛,下節課我們將要走進滿月的小花貓,去看看它又是怎樣的。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隨著身會的發展,科技產品越來越貼金人們的生活,給人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綱要》中強調選材既要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麵包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的,而如何使硬麵包從新變得鬆軟可口,對於孩子來說還是個疑問,這又不得不聯絡到現代生活中的科技產品——麵包機。麵包機對於我班幼兒來說還是十分新奇的,熟悉與新奇的碰撞可以激發幼兒操作與探索的慾望,因此,從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讓孩子們接觸和了解這些生動具體,形象可見的“科學技術”,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有益於激發和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家的崇敬。

大班幼兒平時求知慾強,好奇多問,對周圍一切都非常關注,他們喜歡自由活動,渴望參加承認活動,盼望自己快點長大。本班幼兒對科技產品較感興趣,在家裡都看見過父母操作,但自己未必嘗試過。因此,自己操作電器,對於大班幼兒來說相對有一定的難度,本次活動就將正確使用麵包機作為難點。

二、活動目標及依據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因此,我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從情感、認知、能力方面指定了以下目標:

1、感受現代科技產品麵包機的優點,激發幼兒對科技產品的興趣。

2、瞭解麵包機的基本功用,學習使用麵包機。

3、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和動腦思考的積極性。

以上目標都在各活動環節中一一體現並完成,並落實到幼兒的身上,注重喲而的操作性、體驗性和全面性。

重點:學習使用麵包機,激發對科技產品的興趣。

難點:正確使用麵包機。

重難點突破的方法是通過讓幼兒自己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解決的。

三、活動準備

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喲而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我為幼兒兩次操作準備了兩組材料:

第一組:乾麵包、開水、牛奶、電飯鍋

第二組:麵包機、乾麵包

四、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課題。(3—5分鐘)

“小熊家來了很多客人,可是家裡的糧食已經吃完了,只剩下一些乾麵包,這可怎麼辦呢?正在小熊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小猴子走了過來說,我們來做個實驗,使這些麵包重新變得好吃起來。建議都被小動物們認同了,小熊就拿來了開水、牛奶等,開始行動了,小朋友願不願意幫助小熊?”

我班幼兒愛聽故事,以故事形式設定懸念,一方面引起幼兒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另一方面又給幼兒充分的想象與探索空間。

二、幼兒動手做麵包

(1)幼兒分撐組分別進行操作,教師巡迴指導,並帶著問題“你的麵包

變成什麼樣了?”進行探索操作,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為下一個環節引出麵包機作出鋪墊與對比。

(2)對幼兒進行操作評價

讓幼兒說你用了什麼方法?

1、在電飯鍋裡的麵包粘粘的,不好吃。

2、放進牛奶和水裡的麵包都溼溼的,不好吃!

小結:利用這些工具,麵包有的太溼,有的太粘,讓幼兒說說還有沒有另外的好辦法,激發幼兒愛動腦筋思考的能力,推動環節發展,引出麵包機。

三、出示麵包機

1、觀察麵包機的構造。

2、教師示範插上電源插頭,邊講解邊示範。

這裡是實現重點的第一步,因此我用了講解演示法,讓幼兒更快地瞭解其功用,學習使用方法,為自己操作帶來了進一步的推進。

3、個別幼兒操作,

並嚐嚐味道,與剛才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引出麵包機的好處。

四、幼兒操作麵包機

這裡是擔待內的所在,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及老師的知道,共同來完成。

五、

(1)共同享用,總結

作為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總結也相當重要,這裡主要是讓幼兒再次感受現代科技產品的便利,並對其產生興趣。

(2)延伸活動

請幼兒說說還有哪些好朋友產品,是誰發明的你想發明什麼?

一、活動特色

通過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進行滲透,引導孩子進行主動的探索與發現,讓孩子積極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整個活動孩子的主題地位明顯,有的吃有的玩,孩子較感興趣。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德化制瓷歷史悠久,是“中國三大瓷都”之一,因此,“美麗的瓷器”在本土課程裡是一個非常有生命力的主題,在幼兒日常生活中美麗的瓷器隨處可見,可他們卻很少與之互動。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本班幼兒對操作、探索活動較感興趣的實際情況,我將家鄉的傳承文化——瓷器做為教材之一,讓幼兒在欣賞、探索、感受、表徵等活動中進一步瞭解家鄉陶瓷,瞭解瓷都文化,培養幼兒熱愛瓷業、熱愛勞動人民、熱愛家鄉的情感,體驗探索、表演、成功的樂趣。

二、說目標

根據《綱要》精神“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我制定了目標1,並將其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即:通過看、講、操作等手段,讓幼兒探索、感知,並表現美麗的瓷器,體驗成功的樂趣。

《綱要》中明確指出:

1、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2、引導幼兒瞭解自己的親人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培養幼兒對勞動者的熱愛。因此,我將目標2制定為:感受家鄉陶瓷藝術的美,萌發幼兒熱愛瓷業、熱愛勞動人民、熱愛家鄉的情感。

根據山區幼兒“完整表達事物或過程的能力較差”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目標3: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並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說活動準備

在活動準備前期,我發動家長與幼兒參與收集各種瓷製品的圖片、照片和瓷器及各種輔助工具,為幼兒的探索活動提供有利的物質條件和相關的環境創設。家長資源發揮了較好的現身作用,促進了家園的有效互動。

活動準備中期我利用散遊活動,組織幼兒參觀了陶瓷展覽城,並將參觀過程拍成錄影帶,以便幼兒在觀看錄影後在腦中對參觀的過程有一個回放,引發幼兒想進一步瞭解的慾望,這對活動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活動準備後期,我用實物、圖片和照片佈置好陶瓷欣賞角、圖片展和迷宮,為幼兒的自由探索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讓幼兒能夠隨時隨地運用多種感官盡情地欣賞、感受陶瓷藝術的美。

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好問及具體形象佔優勢的特點,本次活動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操作探究法:本次活動我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在參觀後進行操作,主要是讓幼兒在探索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讓幼兒分組進行表徵活動,通過感知和表現以獲得更多的知識。

2、多媒體教學法:即通過看錄影讓幼兒在腦中對參觀的過程有一個回放。

3、遊戲法:以“走迷宮”的形式引導幼兒運用形容詞形容照片上的瓷器,讓幼兒在玩中學、想中學、議中學。

4、表演法:在活動的最後,我讓幼兒在美妙的音樂聲中自由表演,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

五、說教學過程

1、活動開始,我直接匯入,以參觀圖片展、陶瓷欣賞角的形式,為幼兒提供自由探索的機會,引導幼兒摸一摸、捏一捏、敲一敲,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瓷製品的色彩、造型、質地及種類。在這裡,幼兒的觀察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

2、第二個環節是觀看“參觀陶瓷展覽城”的錄影,讓幼兒進一步瞭解家鄉美麗的瓷器。這一環節主要是利用多媒體裝置這一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讓幼兒在腦中對參觀的過程有一個回放。通過問題1:“你在看錄影時有什麼新發現?”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陶瓷製品的工藝特點;問題2:“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大家幫助你嗎?”引導幼兒瞭解陶瓷的製作材料;通過問題3:“你最喜歡展覽城中的哪件瓷器?為什麼?”引導幼兒感知瓷製品的造型美、色彩美和用途。三個問題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讓幼兒自己去發現、探索、獲取答案,使幼兒學會積極思考、互相幫助,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力求實現目標難點的突破。然後我在小結中滲透愛瓷文化、愛勞動人民、愛家鄉的情感教育。

3、第三個環節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活動環境,以玩遊戲“走迷宮”的形式,引導幼兒運用學過的形容詞形容照片上的瓷器。在這個環節中,我始終以遊戲者的身份參與並指導幼兒遊戲,不僅豐富幼兒的詞彙,而且讓幼兒進一步瞭解了家鄉瓷器的品種繁多、獨具特色的特點等相關知識。

4、第四個環節是活動的高潮。《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在這一環節中,我尊重幼兒的意願,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引導幼兒選擇材料不同、技能不同的表徵活動。在此,我提供給幼兒一個自由嘗試、大膽操作的機會,充分挖掘、調動幼兒原有的各種經驗,及時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對遇到困難的幼兒及時給予積極的鼓勵和適當的幫助,讓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已有的經驗進行遷移與運用。本環節的組織我注重活動的過程,在指導過程中,我重點鼓勵幼兒大膽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表徵活動,充分發揮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到愉快、輕鬆,體驗動手操作和成功的樂趣,讓所有的知識、經驗通過操作,轉化為幼兒內在的、自我的知識結構,突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

5、第五個環節是佈置陶瓷展覽城,引導幼兒將自己製作的各種作品佈置成展覽城,然後自由參觀評價。這個環節,主要強調幼兒人人動手、互相幫助,評價時幼兒能無拘無束地講述自己的見解,反駁他人的觀點,提出自己新的疑惑。我則引導幼兒用較連貫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幫助他們體驗成功的樂趣。

6、第六個環節,我讓全體幼兒隨樂曲《採瓷舞曲》表演,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整個活動。

7、最後是活動延伸,我利用離園時間,引導幼兒向家長介紹自己的創作,再次讓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鍛鍊,並通過家長的參與,使家長們親身體會到對幼兒的教育是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的。

說課稿 篇4

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小麻雀》。根據新課程理念,對於本課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為思路,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幾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1、分析教材

《小麻雀》是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第一課,這篇精讀課文是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一篇童話故事。課文講了一隻還不會飛的小麻雀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不聽媽媽的勸告,掉在窩下的一隻花貓旁邊,媽媽為了救他被花貓把尾巴上的羽毛咬掉的故事。通過學習文章我們可以有三個方面的認識,一方面告訴人們小孩子自作聰明,不聽勸告是要吃虧的。另一方面又告訴人們,孩子們只有在實踐中經受鍛鍊,生活本領才能更快的增長起來,最後,整篇文章向我們展現了母愛的偉大。

2、教學目標

五年級學生《小麻雀》是本冊本單元的開篇,由此可以看出它的特殊性。本單元以“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品味童話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為專題。結合新課標“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指導學生能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的內容,從中瞭解普季克是一隻怎麼樣的小麻雀,以及媽媽保護小麻雀奮不顧身的愛。

(3).能認、讀並運用本節課生字詞。

方法和過程目標:採用朗讀法,討論法和合作探究法讓學生理解本

課思想內容

情感和價值觀目標:能夠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語句。感受媽媽對小

麻雀的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要虛心聽取別人

的建議和忠告,實踐是獲取有效經驗的渠道。

3、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的教學目標,制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正確理解小麻雀和麻雀媽媽是怎麼樣的一對母子。

教學難點:如何正確的認識小麻雀和麻雀媽媽,理解課文最後一段話所表達的意思。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童話故事深受孩子們喜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角色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讓語文課堂的教學真正變成學生的課堂。

三、教學過程

結合課標要求,教材和學生特點,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談話匯入

在一家屋簷下,住著一對麻雀母子,小麻雀叫普季克,特別喜歡聊天,大家想不想知道他們在聊些什麼呢?

今天就讓我們繼續學習第一課《小麻雀》認識這對麻雀母子。(板書課題)

(二)、以讀代講,體會人物特點

1、請大家默讀第1—13自然段,找一找,麻雀母子在聊些什麼呢?

學生彙報:小麻雀對外面很好奇,問了媽媽很多問題。可是又不相信媽媽的解釋

2、指名學生朗讀麻雀媽媽的話,引導學生從中體會:從媽媽的話中,你覺得麻雀媽媽是個怎樣的媽媽?——教導孩子非常有耐心苦口婆心

3、指名學生朗讀普季克的話。(同學們邊默默的跟讀,邊聽邊想,普季克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啊!)——天真,幼稚,充滿了好奇心,樣樣都愛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釋。

4、分角色朗讀。(同桌)讀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讀出小普季克的天真和幼稚。

葉聖陶先生說過:“入境始於親”,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讓學生出演文章角色,體會角色的臺詞及情感思想。讀書百變,其義自

見。這樣做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身課堂的主人公,讓學生變“被動學”為“主動學”

(三)、品讀重點段落,體會母愛偉大。

1、 請同學們默讀14—18自然段,抓住麻雀媽媽的動作感受母愛。

A、引導學生找出描寫麻雀媽媽的句子,指名學生讀句子。生思考:你從麻雀媽媽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麼?——引導學生總結麻雀媽媽勇敢奮不顧身愛小麻雀勝過了愛自己

B、師談話:在強大的敵人面前,麻雀媽媽挺身而出,用自己渺小的身體擋住了大花貓,保護自己的孩子。這種母愛是多麼的偉大啊!此時此刻,你想對老麻雀說些什麼呢?——

C、(過渡)還能從哪裡感受到這種母愛?

2、抓麻雀媽媽的神態、語言來體會母愛。

A、重點理解“歡天喜地”——麻雀媽媽一心想著孩子,對自己的傷一點也不放在心上。“怎麼樣怎麼樣”——體會麻雀媽媽對孩子關心很急切

B、指導學生讀出麻雀媽媽心情的急切和歡喜。

3、品讀句子,體會普季克的成長。

A、想一想,小普季克為什麼沒有受傷呢?

一是依靠媽媽的幫助 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只有在實踐中自己努力,才能掌握真本領)

B、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成長的經歷和普季克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嗎?

C、普季克說“總得一樣一樣學嘛!” 一樣一樣指的是什麼啊?——學飛學找食物學很多知識

D、小普季克學會了什麼?——學會飛了也學會了要聽大人的話(因為小孩子不聽勸告總是要吃虧的)

4、經歷了這件事,普季克為會飛而感到高興,為媽媽受傷感到內疚難過。如果你就是普季克,你想對媽媽說什麼話啊: ——媽媽對不起,我不該不聽你的話,害你受傷我好難過 ——媽媽,你瞧,我會飛了,我長大了。

——媽媽,以後你多教我一點本領吧!這樣我就能保護自己了。

5、通過小普季克的經歷,同學們也學會了點什麼呢?——總結感悟 (要聽勸告,要自己努力學習新本領)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本環節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在不斷閱讀同時,採取了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學生展示自學成果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四)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因此再對課文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荷葉圓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4課,是一篇新選入的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內容來於Y-Y_課-件_園 ]的涼傘……課文洋溢著童真、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想像;有利於教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他們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這是一篇從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好課例。

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語言生動優美。課文的插圖形象地反映了課文內容。課文第2—5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部分,可以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和詞語訓練。課後“我會認”中的12個生字是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我會寫”田字格中的6個範字是本課要求會寫的熟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練習的安排體現了對語言積累和感悟的重視。

二、說學生、學法、教法

學生

夏天是孩子們的,歡樂是孩子們的,夢想是孩子們的。一年級的孩子們天真活潑,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對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夏天是炎熱的,知了在樹上唱歌;荷花展開了笑臉;小夥伴們穿上了汗衫和花衣裙,吃上了西瓜和冰淇淋……他們已經初步認識了許多客觀事物,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和一些現象,還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但是,那僅僅是一些零碎的,不規範的語言,為了使他們正確理解運用語言,在課堂上必須聯絡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學習、積累、感悟語言。

我所執教的班級的學生喜歡閱讀,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學生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簡單的問題。部分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參加討論發表自己稚嫩的見解。個別學生則缺乏自信,較為膽怯,學習的主動意識不夠,對意願的表達較為模糊。

教法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由於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我以一個夥伴的身份給學生加油,並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說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定學法

根據我班學生情況,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識水平,因此確定運用“自主讀——合作讀——練習說”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情境和主要內容,而且能培養他們熟讀能力、想像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合作意識。

三、說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課標》特別強調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以課標為依據,針對課文特點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後,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背誦全文。

2、語感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帶來了歡樂,給小朋友也帶來了歡樂。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4、品德目標: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四、說教學

說教學設計的理念

1、調整師與生的關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當的,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特別是起始年級,就更要尊重兒童的思維方式、語言特徵和價值觀念,想兒童之所想,樂兒童之所樂,把學生視為平等的學習夥伴。在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本著一個“成為孩子們學習時的夥伴,玩耍時的朋友”的指導思想,從教學程式的設計,到課堂用語和肢體動作的運用,都力求讓自己更兒童化。

2、更新教與學的方法

“教與學”是課堂教學的兩個關鍵詞,怎樣讓如今的課堂成為充滿愛意的課堂,富有詩意的課堂,飽含情意的課堂,體現創意的課堂,更需要在“教與學”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通過創設情境,遊戲活動等方式,引領學生自讀自悟,主動參與,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在學的方面,我則更提倡個性化的學習,遵循先學後教的原則,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說教學流程

整個教學流程是: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讀)——積累語言理解內容(合作讀)------拓展課文培養想像(練習說)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的愛好,所以從看優美的畫面,聽老師激情導語的'方式引入課,學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產生樂學的情緒。

1、播放課件匯入新課

先播放課件:配樂出現貴港市東湖公園一池在微風吹拂下輕輕搖曳的荷葉美景的動態畫面,讓學生欣賞,然後讓畫面定格在荷葉圓圓的,荷葉綠綠的的特寫上,讓學生誇誇荷葉;優美的音樂繼續,教師激情匯入新課;荷葉是夏天

裡一首清涼的小詩,荷葉是陽光下跳動的綠色的音符。小水珠喜歡荷葉,小蜻蜓喜歡荷葉,小青蛙喜歡荷葉,小魚兒也喜歡荷葉,讓我們一起在這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裡去感受充滿童趣的夏天,去觸控生機勃勃的荷葉,去體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們快樂的心情吧!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讀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整體感知的教學設計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所以我先讓學生一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一遍或兩遍課文,然後複習生字和由生字連成的詞,把較長的句子多讀讀,多讀幾遍;在此基礎上再將課文完整自由地放聲讀一遍。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從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並逐步培養起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將課文完整自由讀兩遍的基礎上,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一讀,注意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順;再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個別讀,讀後評價(對讀得好、有進步的同學提出表揚和鼓勵),最後讀給同桌或好朋友聽。

(三)積累語言理解內容——合作讀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這樣做就使得學生的認知不斷得到完善和昇華,最後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對課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積累語言,領悟情境,附之配樂朗讀,增強語感。這篇課文對話比較多,便於分角色朗讀。我給學生創造了一種競賽氛圍,看哪一組同學讀得好,配合得好,(小組可以用自己最喜歡的形式:齊讀;分角色讀;表演讀;一部分同學讀一部分同學表演等等)。小組間的比賽完以後進行評議,這樣的形式使學生朗讀水平不斷提高,並在熟讀的基礎上嘗試背誦。學生在多讀的訓練後,培養了語感,感悟到課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薰陶,又培養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精神。

(四)拓展課文培養想像——練習說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時期是培養、發展想像力最佳時期,猶如農事的節氣,是不能錯過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藉助教學難點、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及時地給已經在閱讀課文中得到許多啟示的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引發學生想像:“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都帶來了快樂,荷葉也一定給小朋友帶來快樂。請小朋友用‘是’說句子,說說荷葉是小朋友的什麼?”或者“你們要對荷葉說些什麼呢?做些什麼?”這樣的話題,有利於調動學生和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也溝通了語文與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絡,培養了他們綜合應用的能力。

四、板書設計理清重點

主要採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並茂,色彩鮮豔,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也為背誦有困難的學生理清了思路。

附板書:

14 荷葉圓圓

圖 文

小水珠 搖藍

小蜻蜓 說 停機坪

小青蛙 歌臺

小魚兒 涼傘

荷葉

五、說教學效果: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著眼與學生的主動發展,致力於運用現代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我還充分採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理解課文,積累了詞彙;體會文章情感,感受到池塘和諧的美,體會了青蛙、水珠、蜻蜓、魚兒的歡樂。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激發了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嚮往。

說課稿 篇6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是****,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壺中日月》。選自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國小美術教材第十一冊的第9課。(課件出示課題)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和教學過程三個方面來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對於中國人來,茶壺不僅是一種實用器皿,它還是一種藝術文化。中國的壺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一把看似簡單的壺卻鐫刻著鮮明的時代印記,講述著現任精湛的技藝和當時人們的審美觀。每把壺都能給我們留下一種難以體味的盡的樂趣。

本課屬於藝術與生活的學習領域,是將欣賞、評述、設計、製作與繪畫表現融為一體的綜合課。以傳統的“壺文化”為切入點,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紫砂壺的歷史文化及造型特點,感受中國傳統壺文化的精髓。運用熟悉的材質和表現手法,創造性地參與學習,體驗美術教學活動帶來的樂趣,從而引導學生感受傳統藝術文化的特殊魅力和博大精深。

本課共三個課時,第一課時進行壺的欣賞;第二課時以壺為題材,畫一幅中國畫;第三課時以陶泥為材料,採用盤泥條的方法制作壺。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第一課時,是後兩個課時的鋪墊,利用中國獨有的紫砂壺作為欣賞物件,深挖教材,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實際,我擬訂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紫砂壺的造型特點及藝術特色。

2.學習欣賞評述紫砂壺的方法。

能力目標:通過觀看視覺影象、品評實物,小組合作探究等方法,培養學生對藝術品的

欣賞、評述能力。

情感目標:

1.感受祖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內涵豐富的特點。

2.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和保護意識,傳承、交流經典文化。

為了更好地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特設定了本課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紫砂壺的形態、結構以及藝術特點上,並加以賞析,使學生感受其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初步學會欣賞紫砂壺的方法,並能利用這種方法進行欣賞活動。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的發揮天賦的才能,對於六年級的孩子來講,由於每個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性較大,況且學習的內容又是比較枯燥的欣賞課。因此,我在教學中儘量注重每位學生的接受能力,採取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引導探究法,發現美

雕塑大師羅丹曾說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師要做好審美教育的“導遊者”,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不同造型的紫砂壺,特點與表現方法,切實感受到紫砂壺所呈現出的美感。鼓勵學生髮現美,以達到喚起審美情趣,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審美效果,在審美教育中讓學生進行性情的自我陶冶。

2、直觀教學法,欣賞美

美術屬於視覺藝術的範疇。通過大量的視訊、圖片以及實物,讓學生通過觀察、回憶和比較,能夠非常直觀的瞭解紫砂壺的藝術特色、造型特點以及製作工藝。

3、情景設定法,感受美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美術學習應該是一種文化學習。

通過觀看茶藝表演,親身體會泡茶、品茶等環節情境的設定,使學生感受祖國傳統茶文化的獨特性和豐富內涵。再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祖國悠久藝術文化和藝術特點。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增強民族自豪感。

4、交流討論法,分享美

美術作品的欣賞沒有統一的標準,學生通過不同的審美角度審美經驗去理解紫砂壺,展示探究的成果。

這時我特別注意留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去交流研討,讓他們的思維進行碰撞。

在這個暢所欲言、互通有無的過程中分享成果,滿足對美的需要。

本課要讓學生了解的是中國傳統的紫砂壺,這本就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學科,要讓學生在短短的一節課時間裡對紫砂壺的藝術特色、造型特點、製作工藝以及傳統的壺文化和茶文化等知識都有所瞭解,光依靠教師講是根本不夠的,而且也會讓學生於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中,因此我以下面兩種方法為主進行學法指導:

1、自主探究法

六年級的孩子,對未知領域有較強的探索慾望和樂於體驗、自主探究意識,並希望在過程中體會到愉悅與成功感。

有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對於藝術品他們已初步有了自己的見解。

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儘可能的讓每位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進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把自己的細緻觀察和審美感受表達出來。

2、合作體驗法

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提出問題、自主探索,在師生和生生的交流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力求使學生從多感官、多渠道、多角度的參與步入敦厚端莊、古韻悠然的紫砂壺世界。

三、說教學過程

美術欣賞是引導孩子進入藝術殿堂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審美文化素養的重要手段。

為了能使孩子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的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的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情境激趣→認識材料→初次認識→深入瞭解→分享感受→擴充套件延伸六個環節來進行本課的教學。

(一)、情境激趣

怎樣讓學生對本課產生學習興趣,並對美術產生一種持久的興趣,從而達到新課改所要求的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呢?上課伊始,我就一段上海世博會上的茶藝表演的視訊來匯入新課,使學生先感受到濃郁的傳統藝術氛圍,並開始揣測本課的上課內容。上課後,我通過請學生到講臺前模仿茶藝表演的動作,親身體驗泡茶、品茶的環節,使學生對我國傳統茶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二)、認識材料,

無論什麼時間,那個空間,評選一種工藝品,質地的優劣、一直是它是否完美的一個重要標準。通過展示紫砂泥實物,學生體驗觸控、揉捏,感受紫砂泥柔軟、容易造型等特性,消除紫砂材料的神祕感。引入課題紫砂壺欣賞。通過“你們想知道一把紫砂壺是如何從這樣一塊不起眼的泥巴變成精美的藝術品的嗎?”

引出帶領學生“參觀紫砂壺製作工廠”的環節,出示紫砂壺製作流程的圖片,使學生了解一把紫砂壺製成要經過打泥條、拍身筒、製作把手、壺嘴、壺蓋等幾十道乃至上百道工序,全部都由手工製作。從而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和保護意識,為進一步的欣賞做好鋪墊。

(三)、初步認識

這個環節我讓學生對看到的紫砂壺圖片進行描述,通常學生初次接觸,描述時難免無處下手,這時我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可以先從紫砂壺的外部輪廓著手。同時播放一組紫砂壺的圖片刺激學生的視覺,讓學生從外型上給這些壺分類,如:比較方的、比較圓的、模仿某種事物造型的等,再分別說出這些造型帶給你視覺上的感受。

,歸納形態各異的紫砂壺的共同點(及紫砂壺的結構)整個教學過程以香茶作為獎勵,學生在品茗的同時,感受祖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和傳統的文化積累。

(四)、深入瞭解

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瞭解紫砂壺,我特意設定了一個選擇的小遊戲:教師出示兩把造型各不相同的紫砂壺實物,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分組,使學生能夠近距離的觀察、觸控紫砂壺。

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進一步交流紫砂壺每個部位的造型特點,以及觀察實物後的感受。這時,我提醒學生:紫砂壺歷來為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所鍾愛,原因不光是紫砂壺在造型上極具藝術特色,其本身還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播放視訊:《國寶檔案——紫砂壺之謎》,使學生更加深入的瞭解紫砂壺的魅力。從而體驗美感、豐富情感。

(五)、分享感受

欣賞課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欣賞美術,如何在欣賞美術的過程中,鍛鍊感知,聯想、創造性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對所欣賞到的紫砂壺有獨到見解,並用於言表發出來,把自己的感受與大夥分享,去尋找情感的共鳴與心靈的淨化。在分享中,教師與學生都能夠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快樂,交流的愉悅,成長的幸福。

(六)、擴充套件延伸

科學精練地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意無窮”的效果先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讓那些喜愛學習的孩子有了更寬的學習天地和更大的學習動力進步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在此基礎上將課堂的主題引回曆史悠久的茶文化中感受著那份韻味悠長的寧靜最後以一句話結束這節課欣賞紫砂、回味茶香、享受生活。

備課的過程就我一直被這一課散發著濃厚的文化氣息所感染著“壺文化”和“茶文化”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兩者都是中華文化的魁寶我想這一節課更多的是營造一種民族文化氛圍讓同學們在濃厚的民族文化氛圍中走進“壺文化”和“茶文化”。感受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教育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只有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才能使教育更藝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