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說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說課稿1.55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四單元課題3《離子》。本節課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學法指導、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練習鞏固幾個方面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第四單元教材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教材對於學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後學習的理論基礎,又是必不可少的化學學習工具,學習離子的知識,是為了進一步學習化合價和化學式打基礎,是國中能否學好化學的第一道“分水嶺”。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為學生從微觀的角度探究巨集觀物質變化的奧祕開啟一扇視窗;使學生對物質的微觀構成有一個大體輪廓。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瞭解原子結構示意圖涵義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關係;瞭解離子的形成過程;瞭解離子的概念含義和書寫規則。離子是構成物質的粒子。

過程與方法——通過想像,猜想——探索證明——歸納和學生間相互討論、交流,增強學生歸納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空間想像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微觀世界學習的興趣;初步體會物質構成的奧祕,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元素的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係,離子的形成。

教學難點:離子形成,物質與構成粒子的判斷。

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及解決方法

處在網路時代的學生大多數很喜歡上網,於是我就投其所好,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模擬微觀變化,幫助學生認識離子的形成過程和學會離子的符號表示 。這樣,不但能順利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也促進了學生微觀思維能力的發展。二、學情分析

核外電子運動的特點,不同於巨集觀物體運動的規律,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因此學生對電子層的瞭解有一定困難。

三、 教法與學法

探究教學法、講解法、指導閱讀法、啟發式、列表法、歸納法。

四、學法指導

在第三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許多物質是由原子、分子構成的,本課題介紹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另一種粒子。由於本課題的知識形成較抽象,所以在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猜想假設、探究新知”等形式,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從而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

五、 教學手段

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將抽象的微觀粒子生動形象地顯現出來,有利於學生微觀想象能力的開發和轉化思想的形成。

六、 教學程式

知識回顧、情境引入

引入新課:100多種元素的原子中,除氫原子核外只一個電子,運動情況比較簡單外,其它原子核外都有多個電子,這些電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運動的呢?(請學生畫簡圖表示)它們能否掙脫原子核的吸引力呢?引出電子層,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創設情景:以鎂原子為例說出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各個部分的含義。

展示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讓學生觀察、互相討論,

從中你可以獲得哪些資訊,發現哪些規律?

三類元素的最外電子數目特點,

歸納小結:三類元素的性質與核外電子的排布有關,特別與最外層電子數目的關係最密切

討論:原子得失電子後會怎麼樣?引出離子的定義。再有得失電子後帶的電荷不同引出陽離子和陰離子的概念

(設計理念:通過啟發分析和誘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新知,使定義的引出水到渠成。通過啟發分析和誘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新知,使定義的'引出水到渠成。通過分析離子與原子兩種微粒結構的不同,讓學生很自然地想到它們的表示方法也就不同。從而為介紹離子的表示方法和離子符號的意義作好鋪墊。)

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嗎? 通過NaCl的形成的三種猜想,探究NaCl的形成的實質。

再用動畫展示鈉原子、氯原子得失電子的情況得出NaCl的形成實質,用動畫展示簡明直觀。使學生認識到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七: 板書設計

一.核外電子的排布

原子結構示意圖

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的關係

相對穩定結構

三類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

元素的化學性質與最外層電子數目的關係最為密切

離子的形成

1.離子: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2.分類:(1)帶正電荷的原子叫陽離子。

(2)帶負電荷的原子叫陰離子。

3.離子符號的意義:

4.離子符號中數字的意義

5.與原子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板書設計簡單明瞭,把本節課的重難點歸納詳細

八: 練習鞏固,適當提高

在本節課的練習佈置上,結合重點,我安排了自己設計的幾道題。進一步鞏固了重點。適當進行了提高,加深了理解。

九:課後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尊重學生.已有知識、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通過探究猜想使學生學會觀察、分析、討論體驗到科學探究的過程,自主探究的能力不斷提高。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複雜的知識簡單化,學生能夠輕鬆的接受。

本課題是在學習內容是引領學生把學習注意力由巨集觀世界轉到微觀研究的重要過渡,為學生探求巨集觀物質變化的奧祕打開了一個微觀領域的視窗,是引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和嚮往,是培養學生對微觀世界學習興趣的一個很好的素材。

說課稿 篇2

統觀五年級上冊品社這本教材,全冊書的教學內容就是三四年級教學內容的一個延續或者說是學生認識層面的一個擴充套件。前兩個年級學生通過學習對家庭、學校、社群這些自己的生活環境有了不同程度的瞭解,而五年級的教材就是在學生對這些環境有所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其把視線和知識進一步擴充套件到國家的教學思路。

作為教師,就必須遵循這一思路,與之相吻合才能引導學生從理論到實踐逐步瞭解、認識祖國是我們生息的國土,祖國的繁榮關係到每一箇中國人。

今天,我教學的是第二單元主題一《我們生息的國土》中的第3課《認一認祖國政區》。本單元的主題是可愛的祖國,通過地圖學習、收集資料、進行探究等學習方法,對我們偉大的祖國形成比較全方位的瞭解,從而由衷產生愛國之情。認識行政區劃只是瞭解祖國的一個方面,而且是在學生掌握了初步識圖能力的基礎上來完成的,雖然知識量較多,但是如果教師能把難理解、又很抽象的政區圖這個難點處理好,學生學起來還是比較輕鬆的。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先讓學生找自己的家鄉,因為在四年級的時候他們已經熟悉了這方面的知識,然後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家鄉在地圖上的位置、輪廓、省會、簡稱等知識去舉一反三地理解其他政區的相關知識。之後,我又用地圖拼圖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指導學生把抽象繁雜的地圖分解開記憶,通過區別顏色、輪廓來了解各個政區所在的位置。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進行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就是教師一節課只設置了一個主題問題,就是“這幅圖告訴了大家哪些關於祖國的`資訊?”。通過問題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看圖、去思考、去學習。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發現學生提出的哪些知識需要再向縱深挖掘,教師再引導大家深入探究,達到完成這節課的學習目標的要求,而不是規定學生必須按照教師提前安排好的步驟先做什麼再做什麼一步步地進行學習。

在這一課中我還利用了學生在資訊科技方面學到的知識進行教學,把網路資源引入課堂,解決了認識和記憶祖國行政區劃的一大難題,使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下掌握了課上的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

今天的這節課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大家推敲,我只想通過我今天的嘗試告訴大家品社教學方法必須活,教無定法。因為書上的知識包羅永珍,歷史、地理、文化、科學、社交、情感……什麼內容都有,如果我們教死書、死教書的話,勢必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時候也給老師的教學增加了難度。老師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使品社教育成為學生心中的彩虹橋,通過它去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熱愛生活。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使至塞上》選自人教版九年級下第五單元第25課,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邊塞詩歌,從情感到表達都堪稱一篇佳作,作者通過不同視角的描寫為我們展示了雄奇壯美的塞外風光,飽含著羈旅中深深的孤獨和無奈。

二、說學情

我們常說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九年級的學生具豐富的字詞和詩詞知識的積累,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均已具備,本文篇幅不長而且語言鮮活文字理解上難度不大,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著重引導學生學習通過品詞析句來體會文字的藝術特色,深刻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生可藉助工具書,結合註釋正確解釋全詩大意,並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詞析句和小組討論,學生可領悟詩中託物言志和寓情於景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可體會詩文雄渾、豪邁文字背後的孤寂、悲苦和無奈,以及對羈旅生活沉重的嘆息。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內容,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通過品詞析句和小組討論,學生可領悟詩中託物言志和寓情於景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學生可體會詩文雄渾、豪邁文字背後的孤寂、悲苦和無奈,以及對羈旅生活沉重的嘆息。

五、說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此環節,教師先用出示大漠落日的圖片,並引出詩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請學生結合圖片和此句思考:全詩的情感基調是怎樣的?是激昂的,雄壯的,沉鬱的,惆悵的還是其它?提出這個問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迅速關注的情感上來。

補充本詩的創作背景: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吐蕃發兵工大唐屬國。唐玄宗任命王維以檢查御史身份奉使涼州(今甘肅武威),察訪軍情,並任河西節度使判官,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本詩是作於出塞途中。

根據創作背景,學生可感受到,這次出行,作者是不太情願的.,自然詩中的情感也會比較悲苦和無奈。本詩的情感表達比較含蓄隱晦,國中的學生理解時可能會出現偏差,因此在此環節教師就將情感基調丟擲,在此後的環節引導學生分析文字,探究並感受這種情感。

(二)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範讀,請學生結合註釋和工具書解釋全文大意,並畫出詩中表示地名和官職的詞。之後教師PPT出示屬國、居延、蕭關、燕然的位置。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更加直觀,會自行將遙遠的路途與孤獨、悲苦相關聯,為下一環節深入探討詩歌情感做好鋪墊。最後請學生自由朗讀,試著讀出情感。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

首先教師指名一個學生讀,其餘學生思考:這首詩創作的時間和地點是什麼?作者要去哪?請結合具體文本回答。

通過閱讀和思考,學生們不難找出:時間:春天—歸雁入胡天;地點:車上—單車欲問邊;目的地:屬國—屬國過居延。接著,我會請學生思考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運用了哪些寫作技巧描寫了景物的什麼特點?

用這樣的方式,學生就找出了詩中交代的創作時間、地點、狀態與目的地,在這些資訊提取出之後,學生即可將精力都放在解讀情感上。

之後,教師提出第二個問題:作者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並追問:這些景物的作用一樣麼?

通過學生的思考和教師的點撥,學生可以找出,徵蓬、歸雁、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這些意象。並且可以學習到這些意象的作用,這就為下一環節,即對錶現手法的探討做了鋪墊。

接下來,教師會請學生分組討論:全詩中哪些字詞體現了作者悲苦無奈的情感?

全班學生將會分成四個小組,每小組討論一聯,通過詩句中的某些字詞解讀情感。在匯入環節,教師已經引導學生了解了本詩的情感基調,在整體感知環節,學生也對本詩的大意進行了大致地學習和了解。那麼在此環節,學生的任務就是深入地解讀文字,自己探究出文字與情感的連線點。

這一部分是學生可以通過自己思考正確得出的部分,因此我會請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合作完成,既調動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合作精神,又加強了整個班級的參與度。

(四)延伸作業

在這一環節,教師依舊會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本詩的藝術特色,在上一環節,學生已經找出了能夠表達作者心境和情感的關鍵字,學生可在此基礎上進行概括,教師根據討論情況加以糾正和補充,總結出本詩的藝術特色集中表現在亮點:託物言志和寓情於景。

通過這個方式,學生可深刻理解詩歌分析的方法,為學生以後詩歌鑑賞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小結作業

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本堂課知識點,並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詩並背誦。作業是將本詩擴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說課稿 篇4

教學內容:

——幻燈片之一

新課標三年級習作:選擇你喜歡的一個人的一件事,寫個片斷。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追憶生活,重溫往事,點燃真情,引發學生的傾吐慾望,培養寫作興趣。

2.熟練運用“用一件事表達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的寫法,並學會用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顯露特點,體現個性。

作前準備

結合語文實踐活動課,開展“我來誇誇他(她)”的活動。事先有意讓學生回憶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喜歡的小夥伴的某一特點的材料,然後通過活動,相互交流,相互啟發,豐富素材,讓作文和生活緊密聯絡,為習作作好準備。

教學過程:

——第二塊幻燈片之二

一、談話匯入,引出課題

二、出示要求,討論理解

三、提供情景,開啟思路

四、自擬題目,下筆成文

五、自我修改,相互訂正

六、充分交流,盡情展示

七、效果預測,達成目標

八、板書設計:

一、談話匯入,引出課題——幻燈片之三

前天,老師參加了我班舉行的“我來誇誇他(她)的活動”,瞭解到同學們在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都結識了不少小夥伴。他們個性不同,有的熱心助人,愛管“閒事”;有的天真頑皮,活潑可愛;還有的倔強,愛哭、愛鬧……。

今天,老師給大家提供一個機會,根據小夥伴的特點,寫篇文章來表達你的真情實感。

(評: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是推動學生探求和索取知識的一種強烈的內因。學生只有對它所觀察和所要求表達的物件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傾注全部的注意力,在求知慾的驅動下,仔細觀察、比較,以高昂的情緒把觀察的結果表達出來。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作為現代教育,它的特徵之一,就是充分展現人的主體性,重視學生參與的主體意識。因而,更必須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二、出示要求,討論理解——幻燈片之四

1、出示要求

在童年生活中,你一定結識了不少小夥伴。他們有的是你的同學;有的是你的鄰居;還有的……你一定很瞭解他們,喜歡他們,他們做過的許多事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請你選擇其中一個人的一件事來寫,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語句要通順。

(評: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加強合作,才能取得好效果。在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必須調控學生情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小組討論

我要寫的印象最深的是……,要突出的人物特點是……,選擇的一個事例是……。

(評:一個班級有幾十個學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鐘內,如何讓學生的表達慾望得到充分的展現呢?我採用四人小組的形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3.大組交流

通過這一個環節,讓學生理解本次習作的要求:

①寫小夥伴的一個特點;

②用一件事來寫;

③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要能體現人物的特點。

(評:加強說的訓練,能開發學生思維。現代社會的發展,更需要培養能說會道的,口若懸河的人。從說到寫,也是作文訓練的一條重要規律。因此,語文教學,必須提供學生說的機會。作文指導,更必須加強說話訓練,培養學生說的能力。

在讓學生說的時候,依據總分句式和“先……接著……最後”的句式訓練說話。)

三、提供情景,開啟思路——第五塊幻燈片之五

1.播放錄影

這是我們班去年春遊中的幾個畫面。(無聲,給學生思維空間。)

讓學生邊看邊思考:

①這次秋遊中發生了幾件事?

②哪件事表現了小夥伴的特點和品質?

③你選擇哪件事來描寫人物的特點?

(評:觀察是習作的基礎。觀察能力的提高,往往體現一個人作文能力的高低。生活中,一切事物總是千變萬化的,只有用心去體驗,進行認真觀察,才能抓住事物特點,把事物寫具體,寫生動。)

2.交流歸納

①春遊中××同學收拾午餐留下的垃圾,體現她有強烈的環保意識和文明的行為。

②××幫助鄰校一位掉隊的小同學尋找老師,反映她樂於助人的好品質。

……

(評:通過這一情景,可以開啟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用比較的方法來選擇材料,而且讓學生懂得最好的材料是自己親身經歷而別人不知道的事,材料的真實、新穎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評:有比較才有鑑別。通過事物間的比較,才能發現某事物與其他事物的差別,發現某一個體事物的特點。)

四、自擬題目,下筆成文——第塊幻燈片之六

師:根據剛才的學習討論,大家可以更好地調理自己的“構思”。想象一下,在自己的身邊還有這樣的人和事。

題目自擬,但要認真給自己的作文起個題目,老師也提供一些題目,但僅供參考。(《他使全校轟動》《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提筆撰寫30分鐘。

(評: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還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首先必須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才能讓創新插上飛翔的翅膀。)

五、自我修改,相互訂正——第塊幻燈片之七

1、先自我修改

2、再在小組內修改

(評:修改的能力是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方面。要讓我們的學生能寫會改,因為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文章都是要改的,這個改應該先由自己來改。而且重視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也是在培養學生一種好的習作的習慣,培養對自己的習作負責任的態度。

課程標準在中年級的習作要求中提出了:“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我們引導學生修改,修改什麼呢,修改有明顯錯誤的詞句。什麼叫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我的理解,不能從語法的角度嚴格要求,主要是指別人看不明白的,或是與事實明顯不符的。如果你寫的別人看不懂那就得改一改,還有和事實明顯不符那就得改一改,當然也包括一些錯字,明顯的用詞不妥當的地方可以改一改。

總之,我們對孩子的習作要求不能高,特點是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成年人的語言習慣來看待學生的習作。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應該堅持對學生的習作多留少刪,多就少改,多鼓勵少批評。)

六、充分交流,盡情展示——第塊幻燈片之八

1、先在小組裡交流。

2、再在全班交流。

3、課後讀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和自己分享習作的快樂。

4、自己動手將習作貼在教室裡展示給大家欣賞。

(評:這一次課程標準在中年級習作要求裡專門提了這樣一條: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願意同其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這個是作為中年級習作的目標要求提出來的。)

首先,交流和展示是培養學生習作興趣的.最好的方法。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怎麼才能使學生對習作有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從習作的過程中間產生成功感,感覺自己習作成功了,得到別人的賞識了,向大家交流了,這是培養學生興趣和自信心的重要方法。

第二,通過交流和展示可以使學生逐步體會到習作是自我表達和與別人交流的需要,習作是生活的需要。過去由於忽視交流和展示,學生對習作是怎麼認識的呢?覺得習作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習作是交給老師看的,那是對習作的誤解。通過一次一次的交流與展示,學生就可以領悟到習作是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需要。

第三,互相交流和展示也就是在培養學生對習作的評價能力,評價別人的習作也評價自己的習作,這種評價能力的培養對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是很有幫助的。所以我們學習了課標的精神以後,在三年級的習作教材中非常重視寫完以後的交流和展示。)

七、效果預測,達成目標——第塊幻燈片之九

1、引發了學生的傾吐慾望,培養了他(她)們寫作興趣。

2、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和開發。

3、學生對習作的修改和相互訂正的習慣得到強化。

八、板書設計:——第塊幻燈片之十

“我來誇誇他(她)”

“用一件事表達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的寫法

學會用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顯露特點,體現個性。

九小結——幻燈片之十一

總之,激興趣,細觀察,練說話,導想象、勤修改、重交流和快展示,是三年級作文指導的七部曲,是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把寫、說、評、改、交流、展示結合起來,是當前三年級習作教學的重要步驟和方法。

(評:總之,激興趣,細觀察,練說話,導想象、勤修改、重交流和快展示,是三年級作文指導的七部曲,是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把寫、說、評、改、交流、展示結合起來,是當前三年級習作教學的重要步驟和方法。)

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閱讀這首小詩,猶如開啟一幅清新動人的畫卷,置身其間,彷彿看到晨曦下小鳥正唱著歡快的歌,梳理著蓬鬆的羽毛,無憂無慮地嬉戲著。課文用擬人的手法,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潑、動人的畫面,唱響了一曲人與自然合諧相處的美與愛的讚歌。第一節寫小鳥的活潑可愛,使人不由自主地愛上這些小精靈;第二節通過小鳥吃害蟲的行為告訴孩子們,小鳥是樹木的醫生,是人類的朋友;最後一節用“紅領巾”的愛鳥行動點明瞭“保護自然,保護鳥類”的主題。短短三段文字,表達了保護生態環境、禁止捕殺益鳥的環保觀念,並啟發學生如何用實際行動愛護益鳥。課文插圖形象傳神,意境高遠。那是小鳥溫暖的家,是綻放的生命之花,是人與自然合奏的交響曲……

說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開課伊始,我用一幅與課文配套的插圖,配上優美的音樂和生動的語言,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揭題後,先指名、集體讀一讀課題再讓他們根據課題提出問題。疑問是學習的動力。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有效地抓住了學生的思維特徵,同時也滲透了文章的線索和教學活動展開的思路。

二、初讀感知,讀中識字,學習第三節課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問題,在自學前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去學習,這比老師提出問題的效果要好的多。經過自己讀後基本已經掌握了生字的讀音。檢查詞語學習的情況,主要是強調“撲稜稜”這個詞語的特殊讀音,由此讓學生再說說其它相同型別的`詞語幫助學生鞏固也增加他們的課外知識。同時滲透了詞語搭配和句子練習。接著,圍繞提出的問題展開教學。這一設計打破傳統閱讀學文的正常順序,與由題生疑的匯入相銜接。充分挖掘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引導學生自能讀書,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堅持以讀為本的思想,讀書加強了學生對課文內容和感情的理解和感悟。用“因為……所以……”的形式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進而明晰文章思路,明確認識,激發學生對紅領巾的敬佩之情。

三、朗讀感悟。這一環節是圍繞一、二兩個自然段展開教學。根據自悟環節,追根溯源,增強讀書活動的目的性、實效性。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優勢,啟發學生交流討論,體會課文內容。

品讀環節中我設定了老師範讀,學生自由讀、指名賽讀、合作讀、配樂讀等多種朗讀形式,激發學生的童心童趣,有效地實現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在這裡我同樣用了“因為……所以……”的句式,既是對前面環節的回敲,又是對文字內容的解讀。

讀書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根本,多形式的朗讀活動,激發學生的童心童趣,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帶著感情來朗讀課文,學習知識。

四、課外延伸。今天的課上我安排了有關一些益鳥的資料,不僅是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更是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一個有效途徑。而最後的寫話練習,我把它設計為“與小鳥的美麗約定”,充滿童趣,拉近了與鳥類的距離,使孩子們能十分投入地去做這件事。

紅領巾、小鳥對於學生來說都非常熟悉。課文圖文並茂,學生們樂於接受。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朗讀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中我儘量做到充分挖掘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發揮詩歌利於朗讀的優勢,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多形式讀文,體會小鳥的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感受“小衛士”的快樂自豪,從中受到美與家的啟發薰陶,激發積極投身愛鳥護鳥公益活動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