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四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說課稿1.62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四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蘆葉船》第二課時。

我的說課分為環節一、說教材、說學生二、說教學目標三、說教法四、說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說學生

《蘆葉船》是s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文中吳珹筆下的童年歡樂來自於小小的蘆葉他們用蘆葉做成一隻只小小的蘆葉船。這種快樂遠離城市的喧囂是一種自然地從內心流露出來的樸素與真摯。

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描寫了江南水鄉那勃勃的春天。第三、四自然段詳細回憶了小夥伴們玩蘆葉船的情景使我們感受到蘆葉船給水鄉孩子帶來的不僅是歡樂還有智慧。第五至第八自然段講了“我”和表兄到長江邊玩蘆葉船的情景蘆葉船給我們帶來遐想與希望。這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關於童年的。第一、二篇課文是精讀課文第三篇是略讀課文檢驗前面所學的閱讀方法的運用發現前面教學中的問題。這第四篇課文是精讀發現問題之後的改進教學是閱讀方法、寫作方法鞏固、提升的訓練場。通過這三年多的語文學習我們四年級的學生能夠掃除文字障礙理解課文大概內容。玩是兒童的天性四年級的學生也正處在愛玩的年齡段容易與文中的孩子產生情感共鳴體會快樂。可是我們生活在北方山區感受水鄉的風貌就成了教學的一個難點。由於年齡偏小要想體會最後一部分中對未來的憧憬與嚮往又成了一個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分三部分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體會比喻等表達方式在課文中的運用積累優美的詞句體會作者生動細緻的講述經歷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以閱讀為主“聽、讀、說、寫”相結合聯絡文中的優美詞句展開合理想象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提高說話寫作能力。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想象欣賞江南水鄉的優美畫面感受江南水鄉的生活風貌。

2、感受蘆葉船給水鄉孩子帶來的快樂體會水鄉孩子是如何依靠水鄉特有的物質資源發揮自己的聰慧創造快樂的。

3、體會水鄉孩子對未來的憧憬和嚮往。教學重難點學習抓住課文重點詞句讀懂文章內容的方法感受江南水鄉的生活風貌感受水鄉孩子靠發揮自己的聰慧來創造快樂體會水鄉孩子對未來的憧憬體會作者的細緻生動地講述經歷的方法。

三、說教法以讀代講、引導點撥、指導朗讀、自主感悟法。

本文是精讀課文教學中應重點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在多層次、不同方式的朗讀訓練中理解課文內容。教學本課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孩子的'視角審視文章讓孩子們成為水鄉的一員親身體驗、品味、感悟。讀說結合口語訓練“我來當導遊”把快樂傳遞給身邊的朋友。想象訓練學以致用學習了寫法趕緊練習並當堂指導讓學生掌握表達方法。“聽、說、讀、寫”永遠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設計流程簡介及時間安排我的課堂結構是:

1、朗讀課文、引入學習約2分鐘。

2、美讀品味、感受快樂約5分鐘。

3、研讀表演傳播快樂約15分鐘。

4、細讀課文、憧憬未來約8分鐘。

5、拓展延伸、豐富想象約9分鐘。

6、佈置作業、課堂延伸約1分鐘。

二設計流程第一環節朗讀課文、引入學習。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在朗讀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也提高的學生學習的興趣。上課伊始我就安排了“我當小導遊”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找出自己最喜歡的片段為下一環節解說介紹做好準備。第二環節美讀品味感受快樂。

首先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的選擇將學生分為三組。第一組水鄉美。第二組做船樂。第三組遠航樂。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讓學生在閱讀感悟的基礎上互相合作、互相學習讓他們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把自己的所見所得分享給大家。第三環節研讀表演傳播快樂。由小導遊演說每分享一部分都適時的出示學生所提的重點句子再引導著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再讀一讀進而更加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情感。

在此我預設了三點主要引導的內容1玩的地方美。結合第一組學生的理解引導體會理解第一、二自然段。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我的突破方法是通過讀詞句引導學生去想象水鄉的景色然後播放有關水鄉的影象資料以豐富學生的表象積累最後回到文字重點體會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比如崇明島上的河道“像蜘蛛網一樣”縱橫交錯這種迷宮似的水鄉環境往往是追尋自由快樂的孩子所喜歡的。再看河邊的蘆葦一個“冒”字說明蘆葦生長的速度極快而兩個打比方的句子葦芽“像船上的桅杆”長了一片葉子的葦芽“像升起了綠色的風帆。”不僅形象地描繪蘆芽、蘆葉的樣子而且讓人領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從中也能使我們體會到作者對家鄉、對蘆葦、對美好春天的喜愛。

本環節中通過語言文字感受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對春天的喜愛同時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交代環境運用比喻。2玩具製作得美玩兒的過程美。第二組的同學帶領老師同學體會第三、四自然段我適時的引導使學生深入體會。

課文第三自然段第一二句的意思介紹家和學校的環境這也是一個難點我讓學生嘗試畫一幅地圖理解。結合第一自然段理解“豎河”這個詞在文中的含義。然後通過朗讀重點體會蘆葉船製作非常多姿多彩充滿個性與創造。通過第四自然段孩子牽掛著蘆葉船總喜歡在第二天回來找尋。

從孩子們的手藝不同可以看出孩子們都非常地心靈手巧。他們還把找不到的蘆葉船想象為“遠航”把能找到的稱為“進港”顯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這一部分主要通過朗讀的方法學習、感受。只要學生能說出自己的理解就加以肯定。我要及時的指導朗讀使學生能在讀中體會其中的快樂。

第四環節細讀課文憧憬未來。首先引導學生快速閱讀五——八自然段重點抓住我和表兄的動作語言體會放蘆葉船遠航的心情。預設點朗讀這些自然段體會心情的變化找出表現心情的詞語。在第七自然段中讓我們看到了小小的一個三桅杆的蘆葉船竟然真的乘風破浪地開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驚歎的。

引導學生體會船的精美心的激動。我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對錶兄說話的語氣和嫻熟和動作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了生活在江邊的孩子的活潑、聰明與自信。本文的又一難點通過第八自然段的學習感悟提升精神境界對未來的憧憬和夢想。我通過引導提問分解難題。

問題一蘆葉船從小河漂到大江再漂到大海它的生活空間怎樣變化問題二它一步步走下去隨著空間的變化遇到的困難怎樣變化問題三看到蘆葉船能乘風破浪遠航文中的“我”的心情怎樣你的心情怎樣問題四你覺得小小的蘆葉船在文中的“我”的眼裡是誰在你的眼裡小小的蘆葉船是誰總結是的是我們相信我們也能帶著夢想遠航雖然前面風急浪湧、困難重重。

第五環節拓展延伸豐富想象。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想象蘆葉船到底會漂到什麼地方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學生想象並寫下來給學生充分的寫的時間在班上選三四個同學朗讀分享感受指導寫法。讀寫結合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課堂延伸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

1、背誦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2、在下面兩道題目中任選一道完成。①你喜歡玩什麼能用手中的筆告訴大家嗎②你知道吳珹還寫過哪些兒童作品嗎找一找讀一讀。

以上便是我對《蘆葉船》第二課時設計的教學過程請各位領導、老師指教。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想象、交流,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和了解火燒雲的絢麗多

彩和美妙奇異的變化。

(二)、能力目標:學習作者在觀察中善於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

大膽想象,培養學生展開豐富想象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

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四)、發展目標:培養學生善於摘抄優美詞句,積累語言的良

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是怎樣描寫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

三、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和想象作者所描繪的多彩畫面,感悟火燒雲的絢麗多姿和豐富多變。

四、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這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二)、說學法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讀中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向學生傳授“學法”,是讓學生“會學”,這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寫寫、議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會學”的智慧。

五、教學過程

研究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和學法,可將本節課劃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舊課,談話匯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時,老師出示彩圖,再現上節課所學的課文內容,複述火燒雲上來時大地的變化和下去時的`特點,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激起學生學習新的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

(二)、合作探究,分塊閱讀,讀中感悟,積累運用。

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採用了情感朗讀法,通過精讀細講、釋疑拓展、想象體會,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瞭解作者所描繪的充滿了大膽神奇想象的火燒雲景象,並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師讓學生邊讀邊想,並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雲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教師還不斷地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對比,並積累品析好詞佳句,並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雲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薰陶。

(三)、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在這一環節,我們設計了利用悠揚的鋼琴音樂作為背景,讓學生在動人的音樂旋律中放飛自己豐富大膽的想象力。學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畫的火燒雲圖片,根據自己的觀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創新,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片中美麗的火燒雲。

(四)、作業設計:

本節課的作業設計是把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和學生學習的高度自主性。

六、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既概括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體現了所述事物的特點,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進而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說茶》是省編義務教材第七冊的第二十四課。本課的閱讀重點仍然是“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課文介紹了我國是茶的故鄉,還介紹了茶葉的種類,喝茶的好處及中國茶具的質地和造型。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按三方面內容可以把課文分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寫我國是茶的故鄉,茶葉的種類很多。

第二段(3、4、5自然段),寫飲茶的作用與好處。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寫中國茶具質地好,造型優美。

本文文質兼美,各自然段的行文結構相似,每個自然段開頭的句子僅領本段內容,而且在表達方式上與上一自然段密切地聯絡起來,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習作訓練的好教材。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的方法。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39個新詞語的意思;瞭解過渡句的作用;理解用總說分述的方式說敘的段落內容。

(3)知道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的茶具質地好造型優美,感受茶文化的悠久歷史,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進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教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由於本文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材料,脈絡清晰,又根據閱讀教學的定義即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過程,所以,我的教學重點是“初步學會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的方法”。

文章是由許多句子組成的,要讀懂一篇文章,必須讀懂文章中的句子。《說茶》一課中,有許多長句子,這對於學生來說,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的教學難點是“能根據問題的提示,理解長句和重點句的意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著意將多媒體教學引進閱讀教學課堂,促進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協調發展,所以我準備的教具是“課文錄音、投影片、小黑板。”我準備安排三課時的教學時間。

二、說教法、學法

這篇文章語言形象,銜接自然,根據教材特點,我準備先引導學生直接抓住過渡句,由過渡句向上下文探索文章語言表達的過程,激發兒童的'求知慾。因此,我擬定了以下教法:

(1)直觀教學。

教學2、3段時,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啟發式講讀法。

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讀、劃劃、比比、議議,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

(3)讀寫結合法。

抓住課文的寫作特點,進行仿寫,使讀與寫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重視學生的個體參與,尊重學生的學習意願,我為本課確定的學法是:

(1)運用“讀、想、劃、找、議”的方法自學課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選擇法。通過詞義的選擇練習,幫助學生提高準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3)遷移法。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用總分關係構段的習作方法。

三、說教學程式

(一)揭示課題,理解題意。

同學們,中國是茶的故鄉,是第一個栽種茶樹,飲用茶水的國家,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

上課一開始,教師用充滿激情的語言把學生引入課文的意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

“說茶”中的“說”又是什麼意思呢?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探清文章脈絡,透視文章中心的視窗,要培養學生讀文先讀題,看題學文的好習慣。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按下列要求輕聲讀課文:注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查字典,結合課文,理解詞義;看課文練習2,思考課文“說”了茶的哪幾個方面?

(2)檢查自學情況。分小組朗讀課文,正音;討論課後習題2,你認為課文介紹了茶的哪幾方面內容?啟發學生了解課文的第1、2自然段寫了“茶的歷史悠久,茶葉種類很多”,即第一方面內容。課文3、4、5自然段寫了第二方面內容,即“飲茶的好處很多”。課文第6自然段“說”了茶的第三方面內容“中國茶具質地好,造型優美。”

討論以上內容後,讓學生分段並依照分好的段落朗讀課文,強化“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的這一重點訓練專案。

(三)讀寫結合,理解課文。

1.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其餘同學邊聽邊思考:為什麼說我國是茶的故鄉?首先讓學生理解“故鄉”在課文中的意思。接著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說說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具體說明的。最後讓學生齊讀課文,瞭解第1自然段兩句都是圍繞“我國是茶的故鄉”寫的。

心理學表明,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閱讀之前目標明確與否效果大不一樣。閱讀之前必須使學生明確為什麼而讀,要思考什麼問題,完成什麼任務。這就是設計這個問題的意圖所在。

(2)指名讀第2自然段,其餘同學邊聽邊劃劃想:

①茶的種類有哪些?

②第1句是什麼句式?它的作用是什麼?

③讓學生在這一句中加上“不但……而且……”的關聯詞,以強化過渡句的認識。

以上步驟的教學,充分體現語言的訓練不光是理解內容,而且還包括學習語言的表達形式。

(3)第2自然段共有幾句話?第1句與下面3句在寫法上是什麼關係?強化對“先總說後分述”段落的認識,為學習下文作輔墊。

2.學習課文第二段。

自由讀課文第二部分,找出文中的兩句過渡句,說說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飲茶的好處真多”的。投影出示過渡句:“飲茶不但具有實用價值,還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飲茶還能增進人們的友誼”。引導學生剖析以上兩個過渡句: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它們是過渡句?第一個句子中,哪個分句總結上文,哪個分句啟示下文?第二個句子去掉“還”算不算過渡句?告訴學生第二個過渡句省略了總結上文的分句。

這個訓練比較深刻地滲透了方法指導,指導學生抓住過渡句能提綱挈領,比較容易地理理上下文的內容。同時,這個訓練既能理解作者的思路又能理解過渡句承上啟下作用。

(1)學習第3小節。

“飲茶到底有哪些實際價值呢?”請學生齊讀第三小節,並劃出這段的中心句。投影出示第三小節。圍繞中心句,學生討論學習:飲茶的實用價值是能解渴消暑,幫助消化,清醒頭腦,保護視力。

出示“消暑”的“消”的詞義選擇。用“·”圈出一對聯絡“清醒頭腦,保護視力”的關聯詞(既……又……)。用上這個關聯詞說說“解渴消暑,幫助消化”這兩方面實用價值。再用上這個關聯詞,自己說一句話。

強化語言文字訓練,就必須優化語言文字訓練的方法。在這裡,我沒有直接讓學生用“既……又……”說話,而是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注重語言文字訓練的連貫性、層次性,符合心理學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2)學習第4小節。

自由讀讀課文第四小節,劃出一個能充分體現飲茶帶給人們高尚的精神享受的詞。(樂趣無窮)出示“樂趣無窮”的“窮”的詞義選擇。再讀課文,用“~~”線劃出描寫品茶順序的句子。出示投影:“先觀茶姿,清水綠葉;再聞茶香,清香飄逸;最後嘗味,回味甘甜。”讓學生用“△”標出描寫順序的詞,用“·”圈出描寫動作的詞。

這樣扣詞析句,詞句落實,語言訓練紮實、樸實,對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有著明顯的效果。而且,這一過程使學生智慧的火花不時閃現,課堂氣氛相當活躍。

這段話對仗工整、用詞貼切,是一段難得的佳句,學生讀到一定程度後,我採用“引背法”引導學生背誦課文。例如“師:先觀茶姿——生:清水綠葉。”如何指導學生背誦,已引起眾多教師的重視。我在教學中,讓背誦訓練引進課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接著讓學生說一段話,用上“先……再……最後”。知識的遷移在這裡得到體現。

(3)學習第5小節。

首先總結3、4小節的學法:劃、找、想、讀。請學生根據3、4兩小節的學法,自學第5小節。教師點撥反饋。

這一步驟的設計說明語文教學要強化個體學習,講究實效,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4)片斷練習:模仿第三小節的寫法,以總分關係構段,寫一段話。

讀寫結合的心理機制是學習遷移。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習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

3.學習課文第三段。

指名讀第6自然段,思考:課文從哪兩個方面描述了中國的茶具?討論後,讓學生朗讀頭尾兩句,瞭解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因為茶具很講究,所以品茶更有趣味。除了頭尾兩句外,其餘部分寫了什麼呢?引導步驟如下:先讓學生讀第2句,提問這句用什麼方法描述的?接著讓學生讀3、4兩句,讀後提問3、4兩句主要寫什麼?用什麼方法描述的?最後,結合課後練習4題中的第(2)小題,引導學生從造型和雕刻理解“中國茶具造型優美”這一內容。

至此,學生與作者產生了思想上的共鳴,文道結合自然水到渠成了。

(四)總體回顧,總結全文。

1.理一理結構相近的段落有哪些共同要素。概括學習這種段式的步驟、方法。提示學生,把幾個記敘同一方面內容的幾個自然段歸併為一段。

2.指導朗讀全文。

在正確理解全文的基礎上,把握朗讀基調:對中國茶文化的悠久歷史的讚歎。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3.課堂作業:有選擇地完成練習冊中部分習題。

整篇文章的教學,我採用了以語言文字為主軸,以傳授語文知識和培養語文能力為兩翼的體系。尊重學生的個體學習,讓語言文字的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四、說板書設計

說茶

歷史悠久——種類很多

實用價值

“說”——飲茶的好處真多——精神享受

增進友誼

茶具造型優美

好的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重點,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這個板書便於學生根據它進行分段,有助於訓練目標的達成。學習課文時,師生共同完成板書,強化激勵機制,提高課堂效益。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裡,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著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獨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以及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4、培養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鍊和考驗。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在單元中的位置,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從敘述、描寫中瞭解人物特點,感悟較深層意思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

為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你們獨自一人出過門嗎?最遠的到過哪?怎樣去的?

指名個別學生簡單說說自己的情況。

2、有個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歲就一個人周有歐洲,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多麼勇敢的孩子!我們來學習課文《烏塔》,看看烏塔靠的是什麼周遊歐洲的?這樣設定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文章的內容。

(二)、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些什麼事,對這些事你有什麼看法和見解,把想到的和同學討論交流,還可以寫下來。

(三)、深入學習,領悟課文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根據這件事,學生自由質疑,教師相機歸納,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二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

這一設計的依據有兩條:

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等能力。

2、為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3、各組彙報討論情況,教師點撥,加深理解。

重點引導學生討論:

(1)烏塔如何掌握遊歷歐洲的路線?

(2)烏塔不怕一個人路上碰到危險嗎?

(3)烏塔都到過哪些地方?

(4)你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如果我是烏塔,你想對我說些什麼?

讓學生在討論中瞭解烏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從而懂得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4、辯論: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遠行?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一設計我認為有三個功能:

1、檢測的功能;

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澱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

3、訓練語感的功能。

(四)、課外延伸

根據自身的生活能力,虛擬一次旅行,具體地寫出旅途經歷,並寫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巨人的花園》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巨人擁有一座美麗的花園,但當他看見孩子們在裡面玩時很生氣,把孩子們都趕了出去,他的自私換來了花園的寒冬,後來經一個男孩的提醒,巨人知道了自己的冷酷後,他把花園送給了孩子們。從此,花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這樣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對四年級的學生有相當大的吸引力。結合教材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我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鮮花盛開,綠樹成蔭,洋溢”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課文內容想像畫面。

(3)瞭解童話的寫作特點。

2、能力目標:

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讀懂課文內容。

3、情感目標:

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快樂應當與大家共同分享的道理。

4、教學重點:

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

5、教學難點:

邊讀邊想,通過朗讀,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三、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培養學生對事物正確的情感態度。使朗讀成為學生探究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自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為之一顫,為他們點燃心中的明燈,使他們學有所獲。

四、教學策略

教無定法,妙在學法,貴在授法。

本課內容生動、意蘊深刻、情節引人入勝。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特徵,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採取瞭如下教學策略。

1、創沒情境,引發想象。

國小中年級學生仍然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我採用生動逼真的畫面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花園巨人的前後變化,以景入手把他們帶進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真正讓學生做到願學、願說、樂學、樂說、會學和會說。

2、以情導讀,以讀促悟。

以情導讀,以讀促悟,是本課教學中最突出的學習方法,教學中我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多樣的形式進行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受語言的優美,在讀中獲得情感的體驗,教師在學生研讀的過程中及時評價不斷鼓勵,通過“讀—議—悟”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悟情,再以情促讀,把語感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

五、說學法:

崔巒老師曾經說過: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準確、讀正確、讀流利,最好能讀出感情。還有一個重要任務:“認字記詞、積累語言。此外,還要培養讀書習慣,習得初步的讀書方法,體現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在這個理念的指導下,我根據本文表達運用對比這一顯著特點,在教學中也運用對比的朗讀感悟方式,以情導讀,以讀促悟。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初讀全文。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童話具有莫大的興趣。針對這一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匯入:同學們,中外童話是一座巨大的寶庫,篇篇動人優美的童話讓我們深深陶醉,久久迷戀。有了童話,我們的童年生活變得絢麗多彩。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王爾德筆下的童話世界,去感受童話的無窮魅力吧!

這樣的匯入既能直接切入課題又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師:學貴生疑,疑則進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品讀全文,讓我們在字裡行間尋求答案好嗎?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自讀要求

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通句子。讀完以後,想想自己能解答其他學生提出的哪些問題。

2、學生自由讀書

給學生一個選擇的空間,讓其在沒有約束的情境下自主閱讀,獲取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

3、檢查自學

(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詞)

A、準字音,讀出味道。

B、住字形,指導書寫。

C、理解詞義,引入文字。

(三)、再讀課文,提煉主線,品讀感悟。

文中巨人的花園有幾次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這些問題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我以花園的三次景象變化為主線,採用在朗讀中尋求答案的方法展開教學:

1、花園變化前後內容的對比讀。

2、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內容的對比讀。

3、巨人醒悟前後的言行對比讀。

在花園變化的前後內容的對比讀中我採用填空的方式進行對比朗讀。

當巨人外出,孩子們玩耍時,花園( ) ;而當巨人回來,禁止孩子們玩耍時,花園卻( );當孩子們偷偷鑽進花園玩耍時,花園又( );而當巨人訓斥孩子們離開花園卻又( )。

我通過以上對比朗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表達運用的對比方法有了初步的瞭解。

在冬天性格的巨人與春天性格的孩子內容的對比讀中,我採用了男女生對比朗讀。我先採用情景匯入,利用畫面讓學生從巨人的言行舉止中來感受他的任性和冷酷。(出示課件)再通過讀中促悟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當小男孩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時,他會對巨人說些什麼呢?這樣的教學既訓練了同學們的想象思維,又體現了童話故事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在巨人醒悟前後的言行對比讀中,我採用了教師範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

他見到孩子們在花園裡玩耍,很生氣:“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他不禁抱住了那個孩子“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將永遠被我趕走了。謝謝你!”

通過這樣的對比讀,加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同學們有的說:“人不要自私,要學會愛。”有的說:“美好的東西應該和大家一起分享。”有的還說:“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我這樣設計是因為本課表達的最大特點是內容的對比。所以我也採用了一系列的對比來進行教學。這樣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在理解重點句、揭示道理時,就能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

(三)美讀小結,昇華情感。

美讀小結,昇華情感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美美的齊讀了最後一小結後,我便說:“是啊!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瞧!巨人和孩子們生活得多麼幸福啊。(出示課件)當學生們看完畫面後”,我提問:你們能向人們描述這幅幸福的圖畫嗎?

在此,我採用語言渲染、音樂、畫面的方法讓學生沐浴在愛的音符中,再一次接受愛的洗禮,讓學生明白是愛使花園變得春意盎然。接著我以名言贈送的方式來教育學生把分享之道銘記心間。(出示名言)送一份快樂給別人,你會得到成倍的快樂!

(四)綜合學習,拓展延伸。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注重讀寫結合。一篇篇課文就是一個個鮮活的範例。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當學生明白童話中所揭示的道理之後,我引導學生合作演一演,或把自己蒐集到的童話讀一讀,或在小組內對人物形象議一議。

通過這些綜合性學習,使學生在揣摩、比較、體會中感悟本課的表達特點,感受童話的魅力,很好地突破了本課重點。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今天聽了三位老師關於“語文園地”專題教學,再加上俞老師的專家點評及引領,真覺得吃了精神大餐。尤其是朱雅慧老師執教的一下《語文園地四》的教學,構思精妙又高度整合的教學設計,其精闢又帶鼓勵性的評價語言,都給我很大的啟發,真是一堂成功的課。有以下幾個方面很值得我學習:

一、練習密集,豐富實在

語文園地的學習應在調節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基礎上,對學生所學的語文知識、技能進行梳理、積累與拓展的過程。朱老師的課堂充分體現了這個主旨。“日積月累”短語教學板塊滲透了短語的構詞方法,並引導學生讀準、讀好,並能進行運用。老師借她可以用上8個詞語說一段話,既激發學生對老師的崇拜,並巧妙地過渡到“我會讀”環節,此乃獨具匠心之舉。在整堂課中,讀的形式多樣,學生參與面廣。如此大的'容量,靠著形式多樣的“花招”,學生學得紮實又充滿樂趣,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二、注重整合,放大語用

朱老師非常重視學生對詞語運用能力的培養,總是最大限度地進行資源整合訓練,有統籌意識。其一表現在讓學生用一兩個短語來說以兩句話。學生回答巧妙,說出了“蜻蜓停在綠油油的荷葉上,展開透明的翅膀”等許多詩意的語句。其次在最後的積累運用環節還融合了第一板塊的內容,真是學以致用,令人佩服。

三、優秀的老師造就優秀的學生。

在整節課中,老師那帶挑戰性、多元的評價語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學生好學、樂學,回答問題吐字清晰,不卑不亢,讀文頓挫抑揚,有效培養了學生語感的良好發展。

但個人覺得有以下小小的缺憾:在“日積月累”短語板塊學習中,詞語教學稍顯平均用力,缺乏整合。若把時間節省下來留到後面進行有感情地理解朗讀,效果會更好。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第一部分 說教材

《九色鹿》是一則民間故事,主要講了九色鹿不顧生命危險救了調達的命,並不要他的任何回報,只求他不向任何人洩露他的住處。調達鄭重起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見利忘義出賣了九色鹿,但最終受到了懲罰。故事情節生動,內容簡單,語言淺顯,學生很樂意讀,而且一讀便懂,所以這是一篇被許多人公認的“淺文”。但就是這樣的一篇“淺文”,其中卻蘊含著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應當要遵守諾言、知恩圖報,而不應當見利忘義。因此,在教學中要著力把課文語言的“淺”和內涵的“深”恰到好處的結合起來。學生比較喜歡這種情節生動,語言淺顯易懂的課文,是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好教材。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自主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為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從而讓他們獲取快樂學習的體驗。

設計理念

緊扣文字,聯絡生活,放眼學生未來。在語言文字訓練上,落實“讀、說、想”;在內容感悟上突顯“利、恩、信”,兩者互相融合,前者是基礎,後者是提升。讓學生在充分地“讀、說、想”中,感受出“巨利、大恩、重誓”,從而深刻領悟文中的內涵。

設計特色

1、大膽打破文字,進行創造性的重組。

2、營造民主、平等的對話氛圍。

3、層層推進,讓學生的思想、情感一步步昇華。

4、體現“情感性、幽默性、哲理性、靈活性、創造性”的個人教學風格。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學會生字,理解生詞,積累並學會運用本課 中的成語。會用“只好”、“竟然”造句。

2、過程和方法:自讀感悟,採取對話形式交流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3、情感和態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刻體會人物形象。學會複述課文。

第二部分 說教法和學法

1、文字對話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設計教案時,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閱讀教學從“獨白”走向“對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文字、教師、同學進行全心的對話,在多層次、多角度的對話中深入感受文字,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2、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努力探索。

1)、設計合作學習時,既有明確的內容,又可以及時反饋。

2)、採用先自主後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學習成果與人交流。

A、從故事教學的角度來講,我認為除了故事情節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通過閱讀,感受人物形象,為此,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體情節之後,我確定了這堂課學習的主要任務,即研究兩個主人公的品質特點,這樣讓他們學有目標,學有方向。九色鹿的見義勇為學生往往心裡明白而不會概括。(這在我多次試教中顯現出來)對此,我索性把詞典上的意思講述出來,再讓學生聯絡課文內容進一步體會其見義勇為的特點。從第二自然段“九色鹿立即縱身跳進河中,將落水人救上岸來。”“在洶湧的波濤中奮力掙扎。”從“立即”一詞可以表明九色鹿救人時不假思索,行動快速而果斷,而且聯絡上文可以看出九色鹿不顧自己的安危,這就是一種見義勇為的精神。

接著,再讓學生自讀第四自然段,從不求回報以及讓落水的調達快回家的語言當中感受到九色鹿的善良的一面。

B、學生從課文結尾九色鹿怒斥調達的一段話中,直接找出了概括出調達的性格特點的關鍵詞——“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教師再讓學生默讀6、7兩個自然段,再通過朗讀、想象調達當時鄭重起誓的樣子,這樣學生便能抓住調達落水得救後感激涕泠(語言、動作)、面對懸賞時立即告密(動作)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感悟到這個人靈魂的骯髒,加深對這兩個關鍵詞語的理解。

C、九色鹿對國王控訴的那段話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也是整堂課一個重要的訓練點。為此,我出示了這段話:

“陛下,你知道嗎?正是這個人,在快要淹死時,我救了他。他發誓永不洩露我的住處地,誰知道他竟然見利忘義!您與一個靈魂骯髒的小人來濫殺無辜,難道不怕天下人笑話嗎?”

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反覆閱讀,反覆體會,一步步引領孩子品讀課文,在讀中悟,在悟中讀,由九色鹿的氣憤到勇敢到機智,情感體驗越來越深刻,課文讀得也越來越有味。

D、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是個開放的大課堂,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思維更活躍了,嘴巴也更會講了。但是,語文課還是姓“語”,課堂教學還是應該立足於語文學科的根本,學語文,用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多次想象練說的環節:想象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想象國王聽了之後的內心活動以及國王會如何懲罰調達等,通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讓學生充分感受民間故事所特有的豐富的體驗。

E、語文課程的“開放”、“拓展”,都必須建立在對文字理解的基礎上,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文字的價值取向和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課文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感悟體會、朗讀說話,從字裡行間體會兩個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最後一環節——誠信格言的補充,一方面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感受故事所蘊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時,與當前所提倡的誠信教育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另外,為學生用精煉的語言寫出學了故事以後的內心感受起到了示範作用,有利於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最後,老師還告訴學生:九色鹿壁畫至今還完好地儲存在敦煌莫高窟,建議同學們有機會去觀賞,旨在鼓勵學生走進學習語文的大課堂,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3、作業設計

讓學生動筆永遠沒有錯。它不僅是高效的語言訓練,更是一種高效的思維訓練,有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深刻性、創造性。因此,在讓學生交流過心得體會後,讓學生聯絡以往閱讀的故事,用上本課或課外積累的成語來概括人物性格。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白鵝》是豐子凱先生描寫動物的一篇佳作。課文用生動詼諧的語言通過對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三個方面的具體描寫,向讀者展示了一個高傲的白鵝形象。

根據本課的內容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積累好詞佳句。

2、瞭解白鵝的特點。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4、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根據本課的內容特點,我設計如下教學環節:

首先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說說白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用課文中的一句概括,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出了鵝高傲的特點的',引導學生從課文的中心句、過渡段總體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表達順序。

然後通過教師提問:“作者是怎樣把白鵝的叫聲特點寫具體的呢?”展開第三自然段的教學。同時讓學生邊默讀邊畫出表現白鵝叫聲特點的詞,並想象白鵝在幹什麼,好象在說什麼。引導學生邊讀邊勾畫詞語,動手批註,調動想象思維參與解讀文字,從形態、聲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詞的生動、準確,既培養了學習方法和習慣,又豐富了語言積累。同時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認真觀察的態度和寫作方法。

接著通過問題:“作者用什麼方法寫出了白鵝步態的特點?”展開第四自然段的教學。在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中,體會作者通過鴨和鵝比較的方法突出蛾的步態特點。同時讓學生從課文描寫鵝和鴨的詞語中,想象它們是怎麼走路的,並演一演。

這樣設計一是瞭解對詞語把握的情況;二是進一步感悟觀察細緻的態度和用詞準確,運用對比、擬人來突出特點的表達方法;三是在多種感官及師生合作參與的學習中獲得愉悅的體驗,提高效率。最後一環節是積累運用,讀寫結合。

課文用準確的詞語和生動的事例,通過對比的方法寫出了鵝的高傲,我們也仿照課文的表達方法,寫寫我們身邊的人或動物的某個特點。閱讀教學應該引導學生經歷感受——理解——積累——運用的語言學習過程。課文是讀與寫的例子,創設這種由內化到外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切實地學好語言和表達方法,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真正做到一課一得。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一、 說教材

在說教材中分為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教材分析

《賞花》是冀教版國小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講課文。本單元以“人間真情”為主題,內容豐富。在全書中的作用就是讓學生感受到親情的偉大,友情的可貴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所帶來的快樂,學生可通過學習,從而增強他們的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

本單元中《地震中的父與子》和《新年禮物》講述的是親人之間的愛。《古井》講述的是鄉村中,鄰里之間的關愛。而《賞花》和《炊煙》這兩篇課文講述的是素不相識的人之間的關愛。

《賞花》它截取了一群盲人遊客在孤獨與寂寞中開始了他們的旅程,但行不多時他們不光聽到了小河嘩嘩的流水聲,而且看到了盛開的油菜花,飛舞的蝴蝶,他們用心體會到了春光的明媚??這一小片段。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售票員秀子和司機的善良與熱情,來源於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互助以及樂觀的生活態度。文章題目為“賞花”但非一般意義上的“觀賞”“欣賞”,而是用心去體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和人們之間的友情與關愛。本文文字淺顯,學生能夠讀懂,但是它表達的情感有時很含蓄的,學生不容易去體會。

2.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於外界事物具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同時在這一時期他們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強,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更長及,能夠勝任更復雜的學習任務,而且他們的記憶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也在快速發展。但是他們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關愛還不能完全的瞭解,沒有形成明確的是非觀。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向正義、有道德的一面引導。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a. 正確認識本課“履,廂,售,票,氛,岔,夕,限,彌”9個生字,會正確書寫“索,票,盲,夕,郊,岔,梅,亭,駕,曠,夕,限”12個生字。 b.能逐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a.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b.通過學習課文,抓住文章脈絡,以達到提高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生通過對文中詞意的理解和朗讀、默讀、複述理解了課文主要內容後,感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真情。

4.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掌握文中盲人們能夠複述課文。 難點:理解車內氣氛變化的原因,感受課文中表現的人與人之間溫暖與親情。

二、教法與學法

教法:講授法,創設情景法。

學法:品讀法,合作交流法。

本篇課文的難點就是讓學生能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真情,而學生難以感受到的情況。我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與創設情境法,對於學生們難以理解的地方,如文章當中盲人們的心理變化過程,我講主要採用講述法,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在學習第十三自然段中,我將採用創設想象的情景法,讓學生們想象,盲人除了“看到”了梅林、小河、百靈鳥還可能看到了什麼。

教學活動是交與學的雙邊互相促進的活動,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我主要採用以下的學法:合作交流,在一些難以回答的問題上我會讓同學結成小組,採用合作與交流的方法。如:“車廂中除了瀰漫著花香,還有什麼?”這個問題在四年級的學生看來是比較抽象的,原文中沒有明顯的固定的答案,這就需要多位同學共同探討,一起合作才能得出答案。品讀法,本文的語言比較質樸,有人物的對話和人物的心理活動,者之間流露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但這些不是能很容易地感受到的,必須學生去細細品讀才能得出的。如:本文中的第四自然段“秀子想:怎樣才能打破這種沉悶的氣氛呢?有主意了!他決定為盲人門當一會特別的嚮導。”這描寫的是秀子的心理活動,同學們只有細細品讀才能感受到秀子要幫助盲人們的決心,才能感受到秀子的善良和愛心。

三、說教學過程。

1.遊戲匯入。引出新課。

針對四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我將以一個小遊戲的環節來匯入我的新課。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一起來玩“畫鼻子”的小遊戲,在玩遊戲的過程中能把參與的`沒有參與的學生都吸引進來,這樣能夠讓老師更好地掌握整個課堂,這個遊戲能讓學生知道平常很容易辦到的一件事,在沒有眼睛的輔助下我們很難辦到,但是這個遊戲因為它的氣氛太活躍,若掌握不好將會於整個課堂的氣氛形成偏差,所以在學生做完這個遊戲之後,我會讓他們閉著眼睛走回自己的座位,然後讓其他同學聽一下他們閉著眼睛走回座位的感受。這樣在學生得到另一個資訊,在眼睛看不見的情況下,人們會緊張,無助與害怕。從而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本篇課文秀子為什麼要幫助盲人乘客,和盲人們情緒變化的原因,為學好本課作鋪墊。

2.初讀課文,解決生字。

我會範讀第一遍的課文,這樣學生會把自己不會的生字標上拼音。在老師範讀之後,讓學生自己去讀,讀的過程中標上自然段。但這樣仍不能解決全部的生字詞,接著我會出示課件,展示出本文需要學生會讀會寫的生字和需要理解的詞語。

a.在學習會讀的生字時,我會採取老師正確領讀,學生齊讀,指名讀的方式。 b.在學習會寫的生字時,我會採取比較生字的學習方法,如本文中的“夕”字與“多”字的比較,“郊”與“效”的比較。採取這樣的方法既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記憶,又處理了易於它容易混淆的生字。

c.在學習詞語時,在學生理解之後再用來造句,學會靈活運用。

3.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解決生字詞之後,學生讀課文就不再困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即概括課文大意。在這裡不是讓同學們複述課文,而是能夠知道大概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如:這篇文章講了一群盲人遊客在郊遊中得到了售票員秀子和司機的幫助,從而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只有在學生們整體感知之後才能更好的跟著老師細細品讀課文。

在瞭解大意之後,老師需要檢查學生的讀課文情況,根據這篇課文對話較多,我會採取分角色的朗讀方法。這樣老師能知道學生哪一個生字哪一個詞讀不準,加以指導。分角色朗讀,不是讓學生通篇的把課文念出來,而是讓學生成為這個角色,人物具備的情感他也得有,如“秀子興奮地說:‘是啊。現在沒到結梅子的時候,還只開著花哩’”這裡學生需要讀出秀子的興奮。這樣,讓學生不知不覺間融入這個角色,更能理解課文中人物的思想與感情。

4.品讀課文,感受真情。

在這個環節是我講課的重點環節,讓學生品讀課文,老師用問題加以引導,如第一段中,“秀子吃了一驚”,秀子為什麼會吃了一驚?第二、三自然段中“車廂內,充滿了難以名狀的沉默”“車廂內任然沉默著”乘客們為什麼會沉默?思考盲人們的內心是怎樣的?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中,我們可以從秀子的心理活動、語言、神情當中得出秀子是一個怎樣的人?乘客在秀子的幫助下又有什麼反應?最後一段“淡淡的花香瀰漫了整個車廂”除了花香,還瀰漫著什麼,這些都是需要學生細細品讀才能得到答案的。也只有去細細品讀之後才能感受到這篇課文當中流露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溫暖與真情。

5.複述課文,深化理解。

在品讀課文之後我會讓學生按照出示的詞語,抓住本文的脈絡來複述課文,比如讓學生根據車廂裡氣氛的變化由沉默到歡騰到流淚的過程複述。因為只有在品讀課文感悟真情之後,學生對課文才能有深入的理解,內心當中也有一定的情感積澱,現在讓學生複述水到渠成,而且能夠再次深化他對課文的理解。但是學生複述課文是不等同於看著課文讀,他必須先考慮說什麼,再考慮如何說,用自己的語言組織出來。這是一個記憶,理解,分析的過程,可以訓練學生的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6.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在複述課文之後,我會讓學生逐步從文字中走出來,讓學生在課上感受到的情感體驗遷移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來,學以致用。

(1)積累文中生動的詞語並抄寫下來。

本文中有很多好的語句,如:“百靈鳥在滴哩哩地唱歌呢!”,“左邊是一片金黃色的油菜地,一隻只白蝴蝶在捉迷藏哩!”這些語句都很生動活潑。學生會很喜歡這些句子。司機在文中的一段話:“路邊開滿了紫羅蘭花,美麗極了。我想,至少也得讓大家聞聞花香吧,我就採了些來。”這句話質樸卻能讓人們感受到它的友愛與真情。讓學生們把這些語句摘抄到自己的摘抄本上,幫助他們養成,看到好的詞語,語句都積累起來的習慣,再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這樣能夠達到逐步提高他們寫作水平和欣賞語文之美的水平。

(2)找一找“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故事讀一讀。

讓學生們知道這樣的愛這樣的美,不是僅僅存在於書本當中,而是真實的存在於我們的現實社會中,存在於我們的身邊,因而可以加強他們對於生活有更好的認識,讓他們能夠心有感動,讓他們明白什麼是愛,從而能夠讓他們熱愛生活。

(3)在生活中多關心幫助身邊的殘疾人。

在這裡,是要讓學生成為施愛的主體,在學習課文之後,學生會對書中人物秀子產生一種莫名的崇拜感與喜愛。這時讓他們在生活中也像秀子一樣關心幫助身邊的殘疾人。他們會很樂於接受,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他們會感到自己對於別人是很重要的,幫助他人是幸福的,慢慢地會形成他們對於社會的責任感。在這裡我會提醒一下我的學生,遇到不在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時,不能勇為,而是巧為,要尋求大人們的幫助。

7.板書設計。

本篇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是明線,一是暗線。明線是秀子的活動,暗線就是盲人們的反應,兩條線索互為交叉,既是盲人們的沉默讓秀子有了做一回特別嚮導的決定,又是盲人們積極的反應,讓秀子更加努力去幫助他們。這篇課文當中還有一個人物活動,就是司機,他在文章最後給盲人們捧來了鮮花,讓人問問到了花香,整個車廂被花香瀰漫。我運用這兩條線索和最後司機的活動,設計了這堂課的板書,這樣的板書不但直觀,而且讓學生能夠整體掌握文章的脈絡。

溫秀子:特別嚮導興奮的說勁頭更足暖放開嗓門唱歌 花盲人:沉默低微的笑聲驚歎聲香感彌動興高采烈 漫

真司機:捧來鮮花 情

四、說教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