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推薦】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九篇

說課稿1.1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九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趕海》是任務教導課程尺度試驗教材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

本文是一篇記敘文,敘述了“我”在童年時期跟舅舅去趕海的事,生動展現了趕海的無限樂趣。課文語言活躍、趣味橫生,字裡行間充斥了童年的無限樂趣,處處洋溢位作者酷愛大海、酷愛生涯的情懷。課文插圖再現了課文情境,可以輔助學生更好地體悟課文。

全文共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每當“我”唱起《大海啊,家鄉》這首歌,便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作文以歌詞開始,奇妙地引出下文。“每當……便……”突出趕海給“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趕到海邊——抓蟹、捉蝦——滿載而歸”的次序具體記敘了趕海的程序。第二自然段中“海水嘩嘩往下退,只要浪花還不時回過火來,好像不忍分開似的”賦予浪花以人的神態心理,使浪花奔湧跳躍的形象躍然紙上。“我高興極了,飛跑著追趕……”寫出“我”趕海的高興與快活。第三自然段既用“有的……有的……”句式,總體寫出趕海的人們的運動,又通細緻節描寫,寫了“我”和一個小夥伴的個體運動。其中抓蟹、捉蝦是重點,描寫得生動具體,富有童趣。第四自然段寫趕海的人們在夕陽中歸家,海灘也恢復了安靜。既展現了薄暮大海的美景,又給人留下想象與回味的餘地。作文的結尾再一次引用歌詞,照顧開始,使全文渾然一體。

教學目的

依據新課程的三維目的,我制訂了以下的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巧:

(1)準確、流暢、有情緒地朗讀課文,培育良好的瀏覽習慣。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似”。

(3)通過接洽高低文,懂得重點句中“武將”、“俘虜”等詞語的意思。

2、程序與方式:

通過抓住文字語言,或藉助多媒體、朗讀等多種情勢,調動學生的生涯經驗,啟示想象,感悟趕海的樂趣。

3、情緒、態度、價值觀:

懂得課文內容,感受“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激發酷愛大海、熱愛生涯的思想情緒。

重點難點

1、重點:

通過抓螃蟹、捏大蝦領會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難點:

通過學習感受趕海給“我”帶來的樂趣。

教學設計

一、初讀感知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出示大海的背景圖,在播放《大海啊,家鄉》的樂曲,把學生帶入情境。

、領導學生說說大海是什麼樣子?大海退潮後,人們常去幹什麼?

3、學生答覆,教師歸納:大海退潮後,人們常去海邊捉魚蝦、撈海帶、撿貝殼,這就是——趕海。

4、板書課題,揭示課題,並引讀。

5、齊讀課題,學生質疑。

[設計意圖:國小生的感情極易受到環境氛圍的沾染而發生共識,基於這一點,我藉助背景圖畫和樂曲等手腕營造氛圍,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感情基本,拉近了學生與文字之間的時空距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檢討自讀後果,改正錯音。

3、領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本上,再讓學生瀏覽課文,弄清作者寫了趕海時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和捉大蝦這些有趣的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4、讓學生選自己愛好的趣事再自由朗讀,教師領導學生用驚喜、好奇等適當的語氣讀好練習4中的句子。

[設計意圖:課標強調,整體感悟是深入領會的基本。而學生對作文的整體把握,是學生與文字直接對話的成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初次自讀、再次自讀的環節,讓學生在重複的朗讀中去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二、精讀感悟

本文的內容比擬淺易,同時“趕海”對本地的大部分學生而言是非常接近生活的。教學中,我通過抓住文字語言,藉助多媒體、朗讀,調動學生平時的生活經驗等道路,領導學生感悟趕海的樂趣。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播放一段《大海啊,家鄉》的歌曲,藉助精美的音樂創設情景,喚起學生對大海的憧憬和回想。

2、齊讀課文,引誘學生抓住“每當……便……”句式,領會趕海給“我”留下的深入印象。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媒體展現大海退潮時的畫面,讓海水湧動、浪花跳躍的情景和嘩嘩的海浪聲打動和沾染學生。

2、領導學生讀課文,從“還不時回過火來,好像不忍分開似的”、“飛跑著追趕”體會海浪與趕海人相互迷戀、嬉戲的情趣。從“鬧著”、“高興極了”體會“我”想去趕海的迫切心境。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撒手讓學生繚繞“趣”字自讀課文,找出文中的語句,依據課文的描寫,想象運動中哪些處所是有趣的。

組織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間議議自讀的感受,互讀對方覺得有趣的內容,並相互評議。

[設計意圖: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也能分享別的同窗的學習成果。在這樣的交換中去相互比擬、相互評價,既能豐盛學生的學習收穫,也培育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2、組織集體交換,引誘學生從“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想像螃蟹逃生時有趣的樣子;從“小夥伴只努努嘴兒,不作聲……突然,小夥伴‘哎喲’一聲叫起來,本來……”體會小夥伴抓蟹時的專注盡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夾住時疼得齜牙咧嘴的有趣樣子;從“本來是一隻大蝦在逗我”、“搖擺著兩條長鬚,活像戲臺上的一員武將”、“輕輕伸過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虜……”等詞句中體會大蝦看似威武,實則無力抗爭,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在把握這些句子的程序中,滲透著對“武將”、“俘虜”等詞語的懂得

同時在交換過程中,相機再次出示課後練習4中的句子,接洽高低文體會並讀出小作者趕海時喜悅、歡樂的心境。

3、經過前面充足的交流和朗讀,引誘學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富有情趣的表演中,讓學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體驗。抓住第三自然段的省略號展開想象,說說人們趕海時還會做什麼,怎樣的有趣,進一步豐盛學生的體驗。

[設計意圖:情景表演是學生由:“理解文字——感知文字——表示文字”的一個認知昇華的過程,對鞏固學生的理解起到非常主要的作用。]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展示夕陽西下、海鷗翱翔的情景,讓學生藉助圖景朗讀課文,想象此時海灘的安靜,感受人們三三兩兩滿載而歸的喜悅心境。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再次呈現音樂與畫面,引導學生讀文,感受“我”對大海深深的愛,懂得課文首尾呼應的特色。

板書設計

趕海

浪花回頭追趕浪花

抓螃蟹捉、撈、撿捉大蝦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瀑布》這篇課文是一首現代散文詩,作者運用準確的詞、句,抓住了瀑布景色的特點,描繪了鮮明動人的畫面,抒發了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全詩分為三節,第一節講沒見到瀑布,先聽到瀑布的聲音;第二節講遠望瀑布所見到的樣子,著重寫其色彩;第三節講仰望瀑布是什麼樣子,著重寫其形狀。

這首詩以描寫的物件為題,突出主體,簡潔醒目。詩句使用疊句、對偶和排比,十分富於節奏感。讀起來琅琅上口。

第三單元的要求是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用詞要準確,它比第二單元要求要高,難度要大,體現出了反覆訓練,螺旋式上升的原則。本課是單元的開篇文,以描寫景物而見長,比喻手法的運用尤具特色。作者用詞準確,使讀者聞聲見形。例如一個“啊”加上感嘆,把令人驚喜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一座珍珠的屏”,一個“屏”字再加上“珍珠”兩字使一座晶瑩透明,酷似珍珠,在陽光下熠熠閃爍的壯觀瀑布躍然紙上。最後的“如煙,如霧,如塵”更是把風中的瀑布寫得白茫茫,輕飄飄的一片。

 【說理念】

這首飽含深情的風景詩,通過對瀑布的生動描寫,突出祖國山河的壯麗,抒發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之情。據此,我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領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薰陶,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作者採用移步換景的手法,通過三個由遠到近的觀察點:遠聽瀑布聲,遙望瀑布狀,近觀瀑布形,寫出了瀑布“聲、色、形”三個方面不同的特點。其間,作者用了確切的比喻寫出了瀑布給人的感受,因此,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和理解文中生動形象的比喻句,這是文中語文知識的教學要求。對於這樣一篇富有節奏感,韻味十足的現代詩,是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詩中飽含的深情的好教材。

根據本單元重點訓練專案,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作者運用準確的詞語描繪瀑布的壯麗景象的手法。大多數學生對瀑布是陌生的,對比喻句的認識也是有限的,因此,講清詩文中如何運用比喻句來寫瀑布的聲音和樣子,就是我們教學的難點。

 【說教學目標】

1.感受瀑布雄偉壯麗的畫面,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2.學會本課生字詞,正確理解詞語和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習有順序地觀察事物的方法。

 【說教學過程】

一、理清思路。

本課對瀑布的描寫,是讓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思路清晰,引導學生追蹤作者足跡讀第一節詩,邊讀邊思考:

①詩的第一節寫作者在什麼地方看瀑布?

②詩的第一節寫瀑布的什麼?

③詩的第一節用了哪些比喻句描寫瀑布?

從第一節的學習中,推測作者觀察瀑布的過程。理清思路,瞭解詩的文路。

二、欣賞比喻句。

巧用比喻是本課語言特色,比喻句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體會瀑布的形象。教學第一節,設計填空題:瀑布的聲音像(疊疊的浪),又像(陣陣的風)。這樣的聲音說明了(瀑布氣勢磅礴)。

教學第二節,設計填空題,瀑布好像(一道白銀)。說明瀑布(色彩鮮明)。教學第三節設計填空題,仰望瀑布又像(珍珠做的屏風)。運用電腦多媒體播放瀑布畫面,出示填空題:一陣風吹過,水珠像(煙一樣)輕飄,像(霧一樣)白茫茫,像(塵一樣)紛紛揚揚。

三、情境教學。

1.運用多種媒體,創設情境。

“詩是無形的畫,畫是無形的詩”,教學時除教師的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能啟發學生想象,使學生感受詩中的畫面美外,教《瀑布》我還在以下兩方面作了努力:

(1)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前讓學生背一背《望廬山瀑布》,再放《瀑布》配樂朗誦,由舊知遷移到新課《瀑布》;使學生腦子裡呈現詩中描繪的畫面概貌,感受《瀑布》的畫面美。

(2)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去感受景物,如教到“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鬆林。”這裡可播放浪濤聲、松濤聲讓學生用耳去感受瀑布的聲音。“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這裡放投影片,讓學生通過視覺去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如煙,如霧,如塵”,播放錄影片,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多種感官領略大自然的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2.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把學生帶入情境。

(1)整體閱讀,理清思路。

葉老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理清散文的文路有利於領會作者的立意。

本文可從課題入手,提挈文章中心“奇”,展示全文脈絡。設問“瀑布”的“奇”表現在哪裡?接著引導學生迅速而有序地捕捉到“瀑布”奇表現在:聲勢磅礴、色彩明麗、形狀奇特。然後讓學生根據這三方面劃出課文層次,讓學生明白這是以作者所見所聞為線索組織材料的。

(2)抓住重點,品析詞句。

作者在生動準確的使用語言文字的前提下,積極修辭,文中幾處比喻具有特殊的審美效應。品析文中的比喻是教學的重難點。教師在教學時,務必“咬”住這幾個句子,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對文中比喻句的理解,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教學比喻句子,首先讓學生掌握作者將什麼比作什麼,然後著重體會作者為什麼這樣作比?

(3)表情朗讀,入情入境。

一首散文詩,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經驗釀成的酒,我們讀散文詩,也就是飲這杯好“酒”,越是細細品味,越能夠體會出其中豐富的滋味,得到美的享受,這必須要善於朗讀,由“細讀”到“精讀”,所謂“精讀”即讀課文精彩片斷、章節,讀出神韻。讀瀑布的聲音時,指導學生讀出聲音的氣勢雄偉,這裡“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又像陣陣的/……吹過鬆林/”注重重音與停頓。讓學生在朗讀想象詩中描繪的三幅畫面,從而達到領會詩中意境的目的,把握詩作的內容與主題。

四、學法指導

因為詩歌具有感情強烈、語言精煉、意境優美、音韻和諧等特點,因此教學時要通過指導朗讀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和想象的能力。

(一)反覆朗讀,自學質疑。

這首詩生字不多,一開始就讓學生反覆朗讀,根據朗讀的要求進行吟誦,並教給朗讀方法:本文是首現代自由詩,呈長短句式,且抒

情性強,指導學生掌握以意群為單位劃分音步的特點,如:

第一節:

還沒/看見/瀑布,

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

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朗讀時,結合語感,考慮朗讀音步,指導學生運用“意群”為單位劃分二、三節的音步,反覆朗讀,並完成直譯,試講詩意,鼓勵學生質疑,初知詩中大意。

(二)授之以漁,教給方法。

根據詩歌的教學要求,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去引導學生掌握學詩的方法:

(朗讀)分詞——解句——描述——欣賞——背誦

1.分詞。

分詞就是把一句句詩分解成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意群。學生得心應手地解析句子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意會詩意,開動腦筋的積極思維過程,通過反覆朗讀,揣度上下詩句,學生對詩句得以初步掌握理解,並進行準確劃分。

2.解句。

指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如“這般景象沒法比喻,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

設問:

(1)“這般景象”指的是什麼?(瀑布的全景)

(2)把“這”換成所指代的事物,說說前句的意思。(瀑布的全景沒法比喻)

(3)讀下句,想想,沒法比寫的是一幅什麼景象?(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

(4)為什麼先說“沒法比喻”接著又將瀑布比作“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呢?(再看上句,找出原因)

(5)用“雖然……但是……”的句式把這句話的意思說一說。

3.描述。描述是把詩歌改成散文,是培養學生思維想象、口頭表達能力的一種訓練方式,是我們教學中常常提到的“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節詩的意思”的提法。

4.欣賞。講析完詩意讓學生再回味全詩,把自己最理解,最喜歡的地方說出來,並陳述依據。

5.背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最後一個環節是熟讀成誦,學習積累。

【課堂作業】

作業練習的設計採取“易——難——較易——難”。

1.培養朗讀能力,訓練朗讀技巧。本課是一首充滿畫意的短詩,課堂訓練以朗讀為主,從而培養學生想象力和朗讀能力。讀的形式可聽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讀的方式有“讀出驚喜的感情”“用高昂,激動的語氣讀出感嘆的感情”,“通過讀理解作者對瀑布的壯麗景象的心情”,讓學生讀得入情入境,讀出“只可意會,不會言傳”的感受。

2.根據課文中的語句填空,再讀一讀,想想這樣寫的好處。

(1)瀑布的聲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瀑布的全身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站在瀑布腳下仰望,瀑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來一陣風的時候,瀑布被風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

3.聯絡詩句的意思,解釋帶點詞的意思。

(1)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

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瀑布》詩的內容填空。

作者按____的順序觀察瀑布,全詩描繪了瀑布____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____的深厚感情。

5.背誦課文。

上面設計的作業,第一題是在通過課堂的指導,分析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技能訓練,是“易”,通過了第一題的檢測,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第2題則有一定的難度,需學生認真思考才能做出。這時,學生已得到了語文知識的訓練,因此第三題填空題,僅是課文現成的詞句填空。它再次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最後兩題練習有一定的難度,這時,勝利在望,學生會有信心向難題衝刺,整個作業設計,主要想引發學生完成作業的動機,把老師的作業佈置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說板書】

瀑布

山路上    聽   瀑布的聲音   浪湧,風吹

遠        瀑布的全身   一道珍珠的屏

近        偉大,壯觀   如煙,如霧,如塵

【說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弄清作者在不同觀察點,抓住特點,形象比喻的手法,作者正是抓住瀑布聲音、色彩、形狀的特點,運用比喻手法進行描繪,所以板書時要注意把作者的觀察點,瀑布的聲、色、形,這一比喻的本體列出,再把喻體分別突出,這樣就把作者的觀察點、事物特徵和比喻特徵排列出來,起到了突出重點的作用。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微笑著承受一切》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蘇教版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記敘了我國女子體操隊跳馬運動員桑蘭,在參加一次世界性的體育競賽時,意外地從馬箱上摔了下來,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可是她並未絕望,而是微笑著承受一切,謳歌了桑蘭堅強不屈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根據大綱對本冊教材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重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絡課文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感悟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同時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已經積累了相當的詞彙量和閱讀量,大部分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通過閱讀理解感悟,但是少部分學生閱讀習慣和能力還有所欠缺,有待提高。我為本篇課文的第二課時,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承受、劇痛、失聲痛哭、大汗淋漓”等詞語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桑蘭堅強不屈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3.理解“微笑”的含義,懂得一個人可以憑藉驚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戰勝自我。

教學重難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桑蘭堅強不屈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2.理解“微笑”的含義,懂得一個人可以憑藉驚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戰勝自我。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嘗試教學法來完成教學任務,並使用多媒體課件,學習卡片等多種教學手段,以及同桌討論,小組討論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多種課堂組織形式來輔助完成。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我共為本課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複習舊知,情感鋪墊。(預計使用時間5分鐘)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和學生已經初讀課文,學習了課文的生字和新詞,並且學習了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本節課的匯入,我採用了複習舊知匯入法:首先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上節課的詞語,讓學生齊讀,為第二課時學生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打下基礎。接著請學生聽老師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學生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多媒體出示桑蘭所獲得的榮譽。以及獲得榮譽時候的照片。接著出示她受傷時候的照片,對於桑蘭這樣的女孩,真是天大的不幸。這一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為學生學習三——六自然段的情感嘗試做鋪墊,並且對於學生在最後理解“微笑”的含義,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預計使用時間8分鐘)

1.請學生四人小組自學課文三——六自然段,嘗試完成以下自學練習。

所描寫的場景 桑蘭的表現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第六自然段

2.將練習做成學習卡,發到各四人小組。讓學生在自學的時候嘗試練習。這裡主要是運用合作嘗試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用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內,激發學生主動向別人請教,或者主動發表自己的觀點。

三、學生討論,教師交流。(預計使用時間19分鐘)

讓學生逐段交流自學練習中的問題,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從感官上感受這一個個感人的場景。再通過教師引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和感情朗讀的指導,使學生沉浸在一個又一個小故事裡,體會桑蘭的堅強、勇敢、樂觀。這裡偏重運用情景嘗試教學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步嘗試體會、感悟桑蘭的精神。具體是這樣操作的:

1.第三自然段的交流。讓學生交流自學練習中第三自然所描寫的場景和桑蘭的表現。這個學生一般很容易就能回答出來。接著多媒體出示桑蘭受傷後隊友來看望的場面。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說隊友和桑蘭的不同表現,理解隊友失聲痛哭的意思。讓學生理解此時的桑蘭,面對隊友的失聲痛哭,面對自己的不幸,她並不是沒有眼淚,而此時她沒有掉一滴眼淚,她的內心在堅強地承受著眼淚。

2.第四自然段的交流。學生交流自學的情況後,多媒體課件出示桑蘭接受治療時忍受劇痛的照片,讓學生想想自己曾經經受過的疼痛,理解劇痛的意思。學生在自學的時候,已經找到了桑蘭面對這樣的劇痛還能哼著自由體操的樂曲,再次讓學生回憶自己在經受疼痛時候的表現,學生大多會說自己會哭,會呻吟,或者跟爸爸媽媽撒嬌耍賴,此時再和桑蘭的表現作對比,突出了桑蘭的勇敢。也可能會有學生說自己不會哭,會像桑蘭一樣,這個時侯,要適時提出表揚。再指導學生感情朗讀主治醫生對桑蘭的評價,要讀出讚美、感嘆的感情來,從而使學生對桑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3.第五自然段的交流。第五自然段主要是講桑蘭接受康復訓練,學生在自學後,都能回答得出來。我主要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看桑蘭進行康復訓練的場景,突出桑蘭在進行簡單的訓練時候,所付出的不尋常的努力。但是也會有部分學生說這些動作很簡單。此時就要引導學生,桑蘭受傷後已經高位截癱,雙手以及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要做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再讓學生回憶體育課後自己因為體育鍛煉的勞累,而出現的大汗淋漓,氣喘吁吁,感受桑蘭訓練時候的疲憊。她用驚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承受著康復訓練帶來的疲憊。

4.第六自然段的交流。通過學生的交流,知道了這一個自然段是寫桑蘭出院以後微笑著面對世人。用多媒體出示該畫面,用字幕打出桑蘭說的話:我決不向傷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來!指導學生讀出堅決、自信的語氣。到這個時候,面對不幸卻堅強、勇敢、樂觀的桑蘭的形象已經清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在不幸面前,她仍然能露出動人的微笑。

四、詮釋課題,理解“微笑”含義。(預計使用時間8分鐘)

課文學到這裡,學生對桑蘭的敬佩之情已經油然而生。此時,再來引導學生理解“微笑”的含義,就容易多了。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海外人士以及領導人接見桑蘭的照片,學生朗讀第七自然段,然後對板書進行總結,課題中的“一切”,其實是指成功和不幸,我們的桑蘭在成功時候微笑,面對不幸時,仍然能夠微笑著面對。從而揭示了“微笑”的真正含義。號召同學們學習桑蘭的“微笑精神”,成功要微笑,挫折面前更要微笑。水到渠成,完成了教學目標的要求。

本節課靈活運用嘗試教學法的幾種模式,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課堂組織形式,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效果顯著。特別是課文的重點段3——6自然段的學習,採用了情感嘗試和合作嘗試相結合的嘗試教學法,大膽放給學生去自學,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去試一試,這樣課堂教學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學生主動積極思考,主動自學課本,在課本中尋找線索尋找答案,,主動向別人請教,這樣就把學生推到了主動的位置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用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揚長避短,綜合各種教學方法,輔以各種教學手段,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在學生討論中講解,避免生硬的灌輸。保證了學生所學知識的正確性。最後的感情昇華,既是對課文的總結,對課文的重點內容“微笑”的理解。又讓學生感悟到了“微笑精神”,對學生是一種教育和激勵,號召學生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像桑蘭姐姐一樣微笑著承受一切。達到了課文的高潮。

最後來說說我的板書設計,本課採用詞語式板書,簡明扼要,富有啟發性。通過幾個含有內在聯絡的關鍵詞,引起學生連貫思索,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有利於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附:板書設計

4、微笑著承受一切

成功 微笑

堅強

承受眼淚 勇敢

不幸 承受劇痛 微笑 樂觀

承受疲憊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文作者通過記敘刺蝟偷棗的本事高明這件事,從字裡行間表達了對刺蝟的喜愛之情。

全文語言生動、明快,條理清楚,用詞準確。特別是細緻描寫刺蝟偷棗,把刺蝟的機靈、敏捷寫得淋漓盡致,充分表現了刺蝟本事高明,表達了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課文,在閱讀中自主識字。藉助近義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學習抓主要事件的方法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從課文中敘述的"偷棗"這件事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文字,感受刺蝟偷棗的本領大,並體會作者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對刺蝟的喜愛之情。

3.朗讀課文,在學習刺蝟偷棗過程的基礎上,用簡潔的語言歸納課文中記敘的刺蝟偷棗的事。嘗試有條理地複述刺蝟偷棗的過程。

4.體會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夠使句子生動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刺蝟的喜愛之情,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情感。培養學生對於小動物的關注與喜愛。

三、說教學重點。

1.通過語言的感悟和訓練,真切地感受刺蝟偷棗的本領大,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2.朗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歸納課文中記敘的刺蝟偷棗的事。嘗試有條理地複述刺蝟偷棗的過程。

四、說教學難點。

體會句子不同的表達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發揮想象,使句子更生動形象。

五、說教法、學法。

學生通過二年的學習,已掌握了學習生字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只要抓住難讀的字、詞進行正音即可。理解詞語是三年級學習的重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詞語所在的語言環境理解其意思,培養了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

關於比較句子的練習,學生往往會有一種定式思維,只要是文章中用的那一句,總是好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朗讀句子後,比較出句子的不同點,一句比較簡明扼要,而另一句則用比喻等手法寫得具體生動。課文中顯然用第二句合適,但在一定的條件下,簡明扼要也是非常需要的。有了這樣辨證的引導,才能使學生賞析句子的能力不斷提高。

"學習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是新的訓練點,因此在教學中既做到分步實施,又注重給學生一些方法,幫助學生逐步學會歸納。"歸納課文中記敘的刺蝟偷棗事例"。

六、說教學過程。

語文學習不僅要抓住語言文字來理解文章內容,而且要緊扣語言文字來體驗和感悟,使學生在閱讀中走近文字,走進文字。根據教學策略,分以下幾個步驟落實:

(一)整體感知,釐清脈絡。

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思考:作者對刺蝟是怎樣的感情?作者通過什麼事寫出對刺蝟的喜愛之情?用簡要的話概括地說,瞭解課文的整體脈絡,為學習下文打下基礎。

(二)讀讀議議,體驗感悟。

在瞭解作者喜愛小動物的情感之後,通過讀句子,抓刺蝟偷棗的動作,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從作者的字裡行間感受對刺蝟的喜愛之情。引導學生按先後順序複述小刺蝟偷棗子的經過,使學生對課文加深瞭解,培養學生概括、複述等能力。讓學生以"小刺蝟偷棗的本事真高明"為總起句,說說刺蝟偷棗高明在哪?幫助學生積累文字中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拓展練習,拓寬視野。

通過兩組句子的比較,引導學生明白每組的第二句更適合在這篇課文中,而第一句在別的條件下,也是可用的。這樣辨證地學習,有利於學生賞析句子的能力不斷提高。

通過資訊釋出會的形式,讓學生介紹課前瞭解的動物獨到的本事,使學生能將今天的所學進行遷移,運用作者寫作的方法進行介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一直以來都是老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好的,在這次教學中,讓學生一起參與板書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讓學生學習思考板書的藝術。通過設計板書,讓學生牢記刺蝟偷棗的整個過程,為複述、背誦打下基礎,可謂一舉多得。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我們的民族國小》是國小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文章描寫我國西南邊疆地區的一所民族國小,在學校裡,各民族的國小生身著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裝點得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還有鳳尾竹,更增添了學校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色。來自不同民族的學生,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裡,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裡學習。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和來看熱鬧,可見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羨慕。這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體現了學校團結的氛圍,反映了學校的歡樂、祥和氣氛。課文中就詞句的理解,以學習夥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到這裡對所提示的內容要進行思考。本文對第一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學們向小鳥打招呼,向老師問好,向國旗敬禮。

課文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後以自豪讚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國小;古老的銅鐘,鳳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鐘聲悠悠不絕,影子綿綿縈繞,這的確是一所令人難以忘懷的學校。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正處於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的過渡時期這一實際,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

鍾、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瞭解民族國小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豪和讚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說教法、學法:

在語文教學中,要講究訓練的科學性,體現訓練的層次性。我設計以下手段:

1、品味重點詞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主要是讓學生品味安靜、熱鬧這兩個詞,並注意教學方法的變化。組織學生從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這些句子中體會當時的安靜;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校園裡為什麼這麼安靜?,從而懂得這些表現安靜的句子的含義。在讓學生體會熱鬧中,通過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外,還有可能作什麼?通過學生大膽而豐富的想象,使下課後的熱鬧與上課時的安靜形成強烈的對比。

2、加強讀的具體指導,我們不贊成純技巧的朗讀指導,但是我們認為建立在文章內容基礎上的朗讀技巧的指導還是必要的。注意讀的層次變化,從自由讀到指名讀,加強讀的評價,再齊讀,再指導。在反覆朗讀中,引導感悟,激發情感。

3、加強學法指導。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通過圈劃,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通過讀,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比較句子,促進語感。

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讚美之情。難點是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下午好!

我今天要說的課文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我在三月份就上完了這篇課文。課文講了畫師收了三個徒弟,他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多,三個徒弟畫了不同的畫,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師傅的稱讚。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於閱讀和理解。我設定了這樣三個教學目標:

1、進一步訓練學生的默讀能力。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重點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3、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為了體現略讀教學特點,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將本單元精讀課文中所學習的自讀概括、默讀思考、角色轉換、體驗創新等語文基本功,用於了本課的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

具體教學流程是這樣的:

一、激趣匯入,整體感知

一開始,我就用兩個問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首先我用課件出示題目:全世界各國之間通用的話是什麼?在學生們紛紛猜測“普通話”、“英語”等等時,我公佈了答案“電話”。接著,我再出示一道題:狼來了(打一水果)。當學生想了半天不敢舉手時,我說出了答案“楊桃”,孩子們愣了一會兒,馬上有人說出了原因:“哦,狼來了,羊還不趕快逃!”通過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告訴大家:“有時,思考問題要換一個角度,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樣,我匯出了課題。

匯入新課後,我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自學課文:自由朗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以使學生整體感知,通過學生回答,我完成板書:

想別人沒想到的

大徒弟 許多小駱駝

二徒弟 許多駱駝頭

小徒弟 兩隻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再讓學生對照板書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以鍛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二、自學交流,深入文字

學生初步整體感知全文後,讓學生帶著以下三個問題默讀課文:

1、看了小徒弟的畫,你有問題問他嗎?

2、你想誇誇小徒弟嗎?誰能用畫師的話來誇誇小徒弟。

3、找到你的學習夥伴進行情境表演。

讓學生模仿畫師或其他人的語氣誇誇小徒弟時,學生模仿得像模像樣:有的學著畫師泰然自若的樣子說:“畫得妙極了,真是我的得意門生!”有的學著大徒弟調侃說:“你雖然年紀最小,可作畫的構思卻讓我不得不服氣,我都要稱你為師兄了,這可不得了啊。”引得同學們鬨堂大笑。

三、漫談創新,拓展延伸

在結尾的拓展部分,我設計了這一教學環節:

說說你收集來的有關創新的故事。學生馬上想到了原來學過的一些故事,如《稱象》、《司馬光砸缸》、《愛迪生救媽媽》等。

趁熱打鐵,我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回憶一下,你曾經用“想別人沒想到的”思維方法想出了什麼辦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回憶片刻,一個學生說:“有一次我們打羽毛球時不小心把球打到吊扇的葉子上去了,怎麼也弄不下來,我靈機一動,開啟電風扇開關,球隨著葉子的轉動,啪地掉了下來。”教室裡響起了陣陣掌聲,孩子們受到啟發,又說出了很多像這樣的例子。

趁此餘溫未涼,我進一步啟發,誰有好的方法畫一座山,表現出山很高?孩子們說出了很多山高的畫法。真是個個叫絕!

本節課我三月份就上完了,從課堂情況上看,學生積極性很高,因為課堂上,他們是學習的主人,自學交流、採訪、表演等是他們喜歡的學習方式,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節課會不會變成了一節品德與社會課呢?會不會只是關注了培養學生創新而忽視了語文的學習呢?是不是“肥了別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園”呢?怎樣體現語文課的“語文味”呢?

通過反思,我覺得這節課還應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加強朗讀的訓練。如畫師說的一段話,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地讀,以畫師的語氣來讀,在反覆的讀中體會小徒弟的畫的妙處。

2、結合關鍵詞句的訓練學習課文內容。可重點突破兩個詞語“連綿起伏”、“若隱若現”,用鮮明的插圖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再讓學生理解小徒弟為什麼要畫連綿起伏的山峰和若隱若現的駱駝,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才能夠給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後還會走出許許多多的駱駝。這樣,既化解了詞語理解的困難,又領會了課文內容。

3、課後練筆,加深體驗。在課文教學結尾處,“兩個徒弟恍然大悟。”他們到底悟出了些什麼呢?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簡短的續寫,主要寫寫兩位徒弟的感受。這樣的處理,讓學生通過體驗兩位徒弟的心情,來加深故事帶給我們的道理。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第一點 教材地位及作用

《與朱元思書》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學期第5單元學會讀書5中的第3篇課文。它是作者寫給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鮮明生動的筆觸描述了富陽至桐廬一百餘里秀麗的山水景物。文章從行船遊江的實見實感出發,著重寫了“奇山”和“異水”兩個方面,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惡世俗官場的清高思想。文章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繪,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第二點 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按照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文言文,要能夠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根據單元學習要求和課後練習安排。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看註釋後積累課下文言詞語,重點掌握以下詞語的含義和用法:縹、湍、軒、邈、柯、泠、嚶、鳶、窺。

2、藉助工具書和課文註釋,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覆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3、誦讀課文後,談談文章的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養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文學的情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4、探究本文對景物作生動逼真描繪的特點後,做口語複述練習。

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讀懂讀熟文言文。

教學難點是:把握課文的主旨。談談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避世隱退的高潔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懷。

二、說學情

我任教的物件是鄉鎮中學的學生,學生缺少學習熱情,尤其是對語文科,而對於難讀難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興趣。同時,班級學生語文素養參差不齊。

三、說教法

本文教學我採用誦讀法、質疑法、辯論法、複述法及練習法。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

教學千法,朗讀為本。葉聖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經說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篇,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才能發現真理,才能有所創新。對字詞的疏通,採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註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四、說學法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國中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並能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採取師生互動的方式,走進范仲淹的生活,理解作者的豪情壯志和社會責任感。

五、說教學過程設計

《與朱元思書》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以疏通文字,感知教材為主。第二課時以討論理解,拓展訓練為主。教學過程分六步完成。

第一步:溫故知新,激趣匯入

古人描寫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煙海。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三峽》嗎?(展示三峽風景掛圖,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峽中四時景色的變化,充滿了詩意,成為古今傳誦的名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類似的文章《與朱元思書》。

因為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設計的導語既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又激發了學習新課文的興趣。

第二步:檢查預習,識記生字

主要掌握:縹、湍、軒、邈、柯、泠、嚶、鳶、窺。

我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從字的音、形、義三方面理解、認記。讓學生大聲讀一讀、動手寫一寫。這是讀順、讀懂、讀熟文言文的必然步驟,尤其是我們鄉鎮中學的大多數學生。

第三步: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朗讀課文

採用多種形式反覆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注意語氣,突出重音,節奏鮮明,速度稍緩。

2、疏通文意

A、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自主學習。

B、對搞不懂的問題,通過師生合作探究。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說教材簡析:

《走馬燈的奧祕》是六年制國小語文S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本文講述的是茅以升小時候對家裡的兩盞走馬燈發生興趣,自己動腦動手弄懂走馬燈為什麼會轉和怎樣轉得快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告訴我們,茅以升爺爺少年時就很會觀察,並且喜歡在觀察中思考、探求科學的道理。

說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學習茅以升從小遇事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和勇於探索科學道理的精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宵、盞、懸、旋、蠟、燭、串、幼;要求會寫的字有:奧、祕、形、堂、引、轉、旋、插、蠟、燭、投、串、幼。

 說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樣發現走馬燈的奧祕的,知道茅以升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

 說教學難點:

對走馬燈的構造及原理有一定的認識。

說教法學法:

1、情境教學法:在匯入新課時,我藉助輕鬆談話、形象、生動的課件,用充滿感染力的語言,扣住學生的心絃引領學生搜尋記憶中的印象,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2、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在感悟的基礎上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昇華認識。

3、評價激勵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珍視學生的獨特的閱讀體驗,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給予認可與鼓勵。讓學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題。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因此在本堂的教學中,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匯入

(一)元宵夜看花燈是我國傳統的春節習俗,同學們都見過什麼樣的花燈呢?今天老師也帶大家看看花燈!(出示幻燈片)誰能說說你剛才看見了什麼?

(二)剛才同學們都說有走馬燈,那走馬燈到底是一盞什麼樣的燈會這麼神奇,這麼惹人喜愛呢?看得出來,同學們對走馬燈很感興趣,有一個人對走馬燈也很感興趣,簡直入迷了,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本課的主人公——茅以升。(出示圖片,介紹茅以升)

設計意圖:興趣能夠讓學生進入學習的最好狀態。通過提問,圖片交流,使學生進入學習意境,鍛鍊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文字的興趣。

二、走進課文,整體感知。

有的同學說這不就是一盞普普通通的燈嗎?對!就是這樣一盞別人看起來很平常的走馬燈對少年時代的茅以升卻產生了不平常的影響。通過他的表現我們將認識了一個怎樣的茅以升呢?請同學們開啟書,我們一起學習今天的課文《走馬燈的奧祕》。(板書:走馬燈的奧祕)

(一)檢測字詞的掌握情況。(出示生字)

(二)指名讀生字。

(三)齊讀。

(四)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出示自學提示)

1、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元宵節的時間是?

2、走馬燈的樣子是什麼?

3、茅以升入迷地看著走馬燈,他提出了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體現語文學習的整體性。

 三、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一)解疑合探。

1、誰能說說走馬燈懸掛的位置是哪裡?

2、課文在介紹走馬燈的位置時用了這兩個詞語(“懸”和“掛”)。你知道“懸”和“掛”的意思嗎?它們有哪些不同呢?(出示幻燈片)懸:吊在空中,掛在天花板,沒有碰到四周。掛:藉助繩索、鉤子、釘子等物體附著在高處或連到另一個物體上。(利用教室資源幫助學生理解懸和掛的不同。)如:教室中間懸著的吊扇和教室四壁的壁扇等。

3、說說走馬燈的結構是怎麼樣的?在文中用橫線畫出來。(出示幻燈片)

(二)茅以升如此清楚走馬燈的構造,他是怎樣觀察的呢?

1、指名回答。(出示幻燈片)

2、哪幾個詞語可以感受出茅以升觀察的很認真呢?(板書1善於觀察:仰 目不轉睛 盯)

3、理解“目不轉睛”是什麼意思?體會盯著”一詞的好處。(表現了茅以升觀察得非常專心)

4、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茅以升的認真觀察。過渡:茅以升小時候不但是一個善於觀察的孩子,還勤於動腦,善於發現問題呢?

(三)仔細讀讀課文,茅以升入迷地看著走馬燈,提出了哪些問題?

1、四人小組交流,討論,提問。

2、幻燈片出示。

3、從剛剛的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出茅以升不光愛觀察,還愛什麼呢?(板書2:勤于思考:問 又提問)

(四)茅以升只是提出這幾個問題而已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一連串”“爭著”“擠”等詞語寫出了茅以升想知道走馬燈為什麼會轉的迫切心情,也說明了茅以升很會動腦筋,提出的問題很多。

(五)在“怎麼有時候轉得快,有時候轉得慢呢?”中省略號表示什麼?體會此處省略號的用法。

(六)茅以升發現問題後是怎樣做的?找出本段描寫茅以升的動詞。(出示幻燈片)從這些動詞中,你又覺得茅以升是個怎樣的孩子?(板書3:勇於探索取 吹 又拿 點燃)

小結:茅以升真是一個勤於觀察、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勇於實踐驗證的孩子呀!

(七)品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1、指導朗讀。

2、茅以升為什麼會特別高興呢?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開啟》講述了一位婦女在一列南下的火車上,用巧妙的方法教會了一個不知如何開啟易拉罐的農村青年的故事。這位婦女用自己的細心與善良維護了這位男青年的自尊心,令男青年至今感動不已。本文故事雖小,但情深意切,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有了大量的識字量,已基本具備了識字能力,掌握了識字的方法。但識字仍然是三年級閱讀教學的任務之一,要堅持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完成識字任務。識字教學要與低年級有所區別,要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查字典,自學生字,具有初步的識字能力。加強形近字的辨析,讀準音近字、多音字。

在閱讀方面,學生已掌握一些閱讀方法,應逐步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語言的關注、思維的訓練以及朗讀的訓練,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識字上。生字的學習主要是以自主識字為主。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引導學生走進文字,走進作者所創設的情境。而在這一點上,教師要設定能引領全文的問題,或部分關鍵詞句。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1、在閱讀中認識8個生字,理解並積累“開啟”、“滿臉稚氣”、“倚窗而坐”、“奢侈”、“記憶猶新”等詞語,並積累詞語若干。

本文的生字並不難學難記,本課需在閱讀中認識生字“倚、廂、奢、侈、飲、罐、顛、嘭”8個生字,其中“倚、廂、侈、飲”4個字的字形結構比較簡單,學生容易掌握,可放手讓學生學習識記。教師只需對極少數易錯字稍作強調即可。如“罐”字的筆畫較多,教師在教學時應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梳理。在詞語的理解上,學生已學會了不少方法,本課主要採用了在課文所提供的語言環境中自然理解的方法。

目標二: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讀文,讓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男青年為什麼不會開啟這罐飲料?這位婦女的方法巧妙在哪裡?”等句子的含義。

朗讀應貫穿全文教學。讓學生通過自讀初步感知課文,男女生分讀等多種形式進一步眼讀課文。在交流品讀中領悟作者語言表達的特點,以讀促感,以感促讀,在朗讀中促進學生感悟、體驗語言文字,積累語言素材。

本課教學應緊扣語言文字設計各教學環節,運用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品詞品句,在反覆的朗讀中體驗、感悟,養成學生學習語言、理解語言、品味語言的良好習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