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推薦】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十篇

說課稿1.51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十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二、獨立閱讀課文。

想不想對機器人有更深入地瞭解?這裡就有一篇很好的文章:板書:果園機器人。

獨立閱讀課文,明確要求。

交流學習成果。

小結:科學家發明機器人是不是為了好玩呀?板書“服務於人!”

三、設計心中的機器人。

果園機器人教後反思

一、 喜看成功處:

1、做人教育滲透於無形中。如:學生講到機器人做事情很細心,不會出錯時,引導:機器人都能如此,我們又該怎麼做呢?又如:從科學家的研究——發明——再研究——再發明,這些都江是針對人類生產生活的發展需要而改進的,因此,引出機器人——服務於人。

2、公開課結束了,但課的內容還未結束,第二堂雖不是公開課,學生也學得很精彩。你一言我一語,交流著自己心中的機器人。根據別人發言的要點,對他的說話及想象的合理性、奇特性,說話的清楚明白這幾方面進行評價,口語交際也是本學期自己認為最理想的。

3、學法的滲透上。開頭匯入處對於資料的收集與處理上,引用老師的彙報與學生的進行對比,發現,原來我們還可以這樣來收集資料,而不是一大疊一大疊的打印出來。對學生一些語文學習的能力上進行了比較到位的.指導。

4、關於語文的拓展方面。在口語交際課中學生暢想機器人的之後,指導學生寫、畫下自己心中的機器人,做成展板,進行交流,讓全班同學結合他展板中的書寫、繪畫及作文水平進行打星,也請家長參於其中。機器人之星評比活動也有聲有色。

二、細思不足處:

關於這類說明性質的文章,除了在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之外,如何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

公開課如果能像平時一樣不拘謹,風趣幽默會更好。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是閱讀教學的中心”。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是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將課文裡的外部語言內化為自己的內在語言的心理過程,而促進這一過程順利進行的方式就是“讀”。我非常重視讀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努力在我的課堂裡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培養良好的語感,與文字進行有效對話。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學習內容分析

《錫林郭勒大草原》是課改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一篇寫景的精讀課文。寫的是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大草原美麗而歡騰的景象,表現了作者讚美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寬闊胸懷。本篇課文有4個自然段,依據重點句和段的關係,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圍繞重點句“草原是廣闊而又美麗的”,通過對野草、湖水、野花等事物的描寫,描繪了一幅靜態的畫面;第二部分圍繞重點句“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通過對動物和人的描寫,描繪了一幅動態的場景。動靜有序,畫面優美,生動感人,引人嚮往。

中年級重點是進行“段”的教學,本篇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其中一二自然段是總分關係,三四自然段也是總分關係。而第三自然段又是一個過渡段,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認識。

2、學生情況分析

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他們喜歡閱讀,但草原離學生生活很遠,所以要根據課文引導學生想象,並結合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增加學生的直觀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欣賞圖片直觀教學的方法,帶著問題一邊讀,一邊思考。由於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朗讀把大草原的美麗、神奇的感覺表達出來,並引導學生自學、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大草原的美麗和歡騰。

2、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想象理解句子意思。

3、培養積累和運用語言的能力,產生對草原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體會。

教學難點:

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激發情感,想象創新。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出示字詞,學生認讀:內蒙古鋪滿草灘歡騰矯健悠閒廣闊

2、能用以上的幾個詞語說說錫林郭勒大草原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二、深入學習

(一)小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課文介紹了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個怎樣的地方?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草原的廣闊美麗,請大家默讀第二自然段。同時提出閱讀要求,用鉛筆畫出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廣闊美麗?

同桌小聲討論後回答。(讀書,理解,討論,回答)

2、指名反饋,教師相機板書。

3、出示課件,對照品讀課文中各種景物所對應的句子。

(1)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

先出示相應的畫面,讓學生看圖說話,然後比較句子:

藍天底下,全是野草。

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

品句,指名說說哪一句寫得好?為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分組讀出你的感受來。

(2)指名讀描寫野草的句子,品詞品句(這裡的草很多,到處都是;也很高,能把我們沒過,還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說明草很茂密。這裡的景色很美。能夠說出自己的理解)然後出示課件中相應的畫面感受美麗與有趣,再出示句子,男生有感情地讀出大草原的廣闊與美麗來。(有感情地朗讀)

(3)指名讀描寫湖水的句子,品詞品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學生自由發言。

(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寶鏡一樣。在草灘之中,嵌著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裡的寶鏡一樣。一窪窪說明湖水很多,清亮說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真美!)

課件展示,理解“嵌”的意思,並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水面映出了太陽的七彩光芒,想想還映出了什麼?

(展開想象:映出了藍天白雲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綠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4)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寶鏡一樣的湖水,還有什麼呀?

指名反饋,相機出示課件,欣賞各種各樣的野花,感受野花的美麗迷人,全班齊讀課件出示的句子。然後細細品讀句子:文中哪個詞寫出了花多?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花美?哪個詞寫了花的味道?

男女生對讀句子後,展開想象:清香單單是花朵的味道嗎?學生自由發言。

4、師帶領學生小結:

第二自然段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是從哪幾方面介紹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廣闊美麗的?

學生試著填空: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是廣闊美麗的,因為那裡有()的(),有()的(),還有()的()。

小結: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現了清亮的湖水,最後是各種各樣的野花。這樣美麗迷人的草原,像是把我們帶入了仙境一般,我們大家試著把這段背誦一次。(老師引導背誦)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麼,從哪兒能讓我們感受到草原是歡騰的,用“ ”圈出來。

2、輕聲讀一讀第四自然段,想想他們在做什麼,口頭完成下列填空。

雄鷹( )地( )

百靈鳥( )地( )

牛羊( )地( )

小馬駒( )地( )

黃羊( )地( )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分析:

這首詩歌描寫了情趣盎然的春天。詩人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給大自然的景色賦予了純真的生命:讓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富有了靈動的色彩,讓所有的小生物都成了孩子們親密的小夥伴。表達了作者對春天、對大自然的濃濃愛意。

全詩共六個小節,描寫了孩子們從殷切地盼望了“整整一個冬天”,到盡情地在大自然中尋找、感受春的訊息,直至盡情地嬉戲、玩耍,將喜悅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一小節彷彿是一個個特寫鏡頭,春風、春水、樹枝、水鴨構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圖畫,春天的美好躍然紙上;

第二小節總寫換了春裝的孩子們歡笑著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尋找春天的訊息;

第三小節至第六節詩歌為我們“推”出四幅戲春圖:捉、放飛舞的蝴蝶,是愛,是憐,是珍惜;問候開放的雛菊,是欣喜,更是朋友般的親密。枝條吐出綠苞、溪水被春天喚醒;明麗的太陽、搔癢面頰的嫩草……一切都是那麼生機勃勃,讓喜歡春天的孩子陶醉於春的訊息之中。

詩中的孩子們在大自然中歡笑,於是,讀詩的孩子在詩人筆下的大自然中徜徉,便也擁有了大自然般博大的情懷,濃濃的愛意,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這個世界!

說教學設計>教學設計:

這是一首有關春天的詩歌,詩文意境很美,也琅琅上口,適合學生品讀。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在充滿感情地朗讀中領悟內容、體會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讀與感悟交融。

根據詩歌特點和兒童情感的特點,採用“走進春天——尋找春天——感受春天——回味春天——再找春天——寫寫春天”的教學思路。首先以“尋春啟示”為匯入,激起尋找春天的興趣。接著在不斷的品讀中感悟春天的美麗。再閱讀課外春的文章,使得對春天的感知更加豐富。在課後拓展中,讓學生給春的朋友回信的形式,去當一當小收藏家,小作家,小歌手,小畫家,讓課堂無限延伸,讓孩子們在課後還能去尋找春的訊息。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展開想象,說說自己對詩歌的理解,並講述自己還捕捉到了哪些春天的訊息,與大家一起交流。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種手段引導學生進入春天的世界。

2、分段落精讀詩歌,通過個別朗讀、啟發思考、討論、比賽等各種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師生互動進行詩歌的學習和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我們要激發學生用愉快、欣喜的心情走進春天,感受春天,熱愛春天。

2、讓學生感受到要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用有意義的行動充實整個春天。

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在於有效地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引導他們對於春天、對於詩歌所描繪途徑的想象,體會精彩詞句的妙處。

難點在於幫助學生生動地、再現式地想象春天的圖景,並根據自己的見聞準確地表達自己所捕捉到的春天的訊息,順利地與大家交流。

說教學準備:

春景圖、小草、雛菊圖。

說教學流程:

一、走進春天——課前交流

1、課前交流有關春的詩歌,歌曲。

2、播放春天在哪裡的音樂,讓學生一起唱。

此環節設計是要讓學生在優美的詩歌中、動聽的音樂中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對春天的熱愛,讓大家帶著喜悅的心情走進春天。

二、尋找春天——尋春啟示

1、導語: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裡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想在我們班,登一個廣告,我拿不定主意,只好來徵求大家的意見,課堂的小主人們,你們同意讓他登廣告嗎?

2、出示廣告:

尋春啟示

親愛的夥伴們,我的一個朋友走丟了,她穿著一身漂亮的衣服,走到哪裡,哪裡就變得活潑有趣。她的名字就叫春天,你們能把她的訊息告訴我嗎?

春的朋友

3、說春天、找春天(交流春天)

(1)哦,原來是春姑娘走丟了,它的朋友正著急地四處找他呢!

(2)誰知道春天的訊息呀?它藏在哪裡呀?

此環節創設了一個春的朋友尋找春天的情景,目的是通過情景的設定激發學生尋找春天的慾望,讓學生能儘快溶入課堂。

三、感受春天——品讀各小節

1、導語: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得我們仔細地找啊找啊!我們班的火眼金睛們,請擦亮眼睛,去這優美的詩歌中找一找春的訊息吧!請開啟書152頁,自己趕緊選一小節,先讀一讀這一小節,再找一找,你選的這一小節中,有哪些春的訊息。

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主選取喜歡的段落的方法進行品讀、感悟,激發學生神遊春景,培養學生捕捉細節的興趣和能力,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感情,賞析詩歌的精彩之處,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

2、交流:你選的是第幾小節?請你先來讀一讀這一小節。那你在這一小節中,又找到了哪些春的訊息?(在學生說出春的訊息後,教師適當點撥,總結,讓學生回味。在這一部分學生選的哪一段,教師就帶領學生先學習這一段。)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設計了當小詩人這一環節。

(一)、第一小節

1、枝條綠了。

當小詩人:風,搖綠了樹的枝條,風,————。風,————。

2、羽毛白了。

當小詩人:水,染綠—————,水,映出—————,……

為了讓學生讀出感情,真正地溶入課本中設計了以下兩點:

3、盼望春天的到來。可以採用以下激勵性語言來激勵學生大膽朗讀。

(1)導語:春姑娘這麼美麗,你們歡迎她的到來嗎?誰願意來讀一讀第三四行,把你的渴望用朗讀聲來表達出來!用你的朗讀把春姑娘叫出來!

(2)她有點想出來了,誰再來把她呼喚出來。她能聽到你這麼希望她來,真高興!

(3)我們一起把她帶到我們面前吧!(齊讀)

4、感受美麗的春天。

(1)你看,春天已經來到!(欣賞春天圖片)

(2)小朋友們,讓我們和清風流水一樣,把春的訊息傳遞給這位找春天的朋友吧。(齊讀這一小節)

(二)、第二小節(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用心靈去擁抱春天)

1、我們像小鳥一樣還飛過什麼地方?飛過——,飛過——。

2、那就讓我們脫掉厚厚的棉襖,換上輕鬆舒適的春 裝吧,讓我們用心靈擁抱春天吧!

(三)、第三小節

1、感受蝴蝶飛。(可以設計以下問題)

(1)誰想和這隻美麗的蝴蝶交朋友?

(2)蝴蝶肯定願意和你做朋友,還有誰也想當蝴蝶的好朋友?為什麼?

(3)我感覺到你情不自禁地被蝴蝶牽引著,還有誰也被蝴蝶吸引了?

(4)美麗的蝴蝶四處飛舞,而我們的腳也不由自主地跟著它跑,你想對它說些什麼?

2、保護小動物。(滲透關愛動物、關愛生命、關愛自然的思想)

(1)和蝴蝶玩耍,你這麼喜歡它,為什麼要放掉蝴蝶呢?

(2)這隻美麗的蝴蝶又能在無邊無際的天空中玩耍了,它這時候,會想說什麼呢?

(3)是呀,蝴蝶是有生命的,它更希望能自由地飛翔。讓我們和美麗的蝴蝶四處飛舞吧!(有感情地齊讀第三小節)

(四)、第四小節

1、走進美麗的雛菊。(出示圖片,讓學生認識雛菊)

(1)出示2張圖片)這裡有兩幅圖,你知道哪一幅圖是雛菊呢?為什麼是這幅圖呀?

像這樣剛出生的,我們就叫做雛。

(2)剛出生的小鳥叫雛鳥,哪剛出生的小鷹你知道叫什麼嗎?

還有雛什麼呢?

2、感受欣喜,雀躍的心情。(讓學生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1)導語:看到第一朵雛菊,你會怎麼樣呢?(高興、興奮)用你的動作讓我感受一下你的高興好嗎?

(2)同時把你的欣喜大膽地展示出來吧!

(3)你發現了第一朵剛剛開放的雛菊,確實值得高興!誰能把這種高興的心情讀出來。

(4)看到這麼美麗的雛菊開放,我也忍不住想像小鳥一樣連蹦帶跳,誰願意把這好訊息告訴大家?(讀課文)

3、與小花朵對話。(形象思維)

(1)見到這麼可愛的小花朵,誰想和它打打招呼?還有誰想和它說說話?你想和它說些什麼呢?

(2)練習句式:小花朵,——————?

4、比高擂臺。(讓學生懷著自豪、羨慕的語氣來讀課文。)

(1)誰再來親切地問候一下可愛的雛菊?(出示:小花朵,你還記得我嗎?你看我又長高了多少!)

(2)我們來比一比高吧!誰長高了?

(3)自豪極了,真羨慕你,又長高了!還有誰想長高的?

(4)還有誰想和他們比一比的?誰能讀出這種自豪的感情。

5、再次感受雛菊的美。

自豪的孩子們,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這朵美麗的雛菊吧!

(五)、第五小節(理解想象綠苞和沉睡的溪流的樣子)

1、“綠苞”是什麼?(綠苞,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可以讓學生看圖片感受)

2、什麼說是沉睡的溪流?(預設:冬天溪流結冰了,春天來了,溪水融化了。)

(六)、第六小節(和小草零距離接觸,體會不同的小草)

1、與小草的親密接觸。

(1)誰想和小草來個親密接觸?

(2)讓學生閉眼,用草去碰他的臉頰,讓他說感覺,再讓他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3)還有誰也想試試……

2、用朗讀表現不同的小草。

(1)有的時候,同樣的一句話,但是不同的朗讀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感覺,比如最後一行(啊,身邊又鑽出嫩綠的小草……)它介紹的是小草,可是不同的人,卻會讓人看到不一樣的小草。誰想來試一試。

(2)這根小草正偷偷地探出頭來呢(學生輕輕地讀)

(3)這根小草早就忍不住想露出身子了(學生重重地讀)

(4)這真是一根調皮的小草(學生讀地快)

(5)看來這根小草可是費了好久的工夫才鑽出來的(學生讀的慢慢的)

(6)感謝你們的精彩朗讀,它讓我看到了各種各樣,徐徐如生的小草。

四.回味春天——配樂背誦全文。

1、導語:春天是這麼美,使人這麼快樂,讓我們再一次在優美的音樂中,去體會快樂的春天吧!

2、媒體畫面演示春天五彩斑斕的美景,伴隨優美的輕音樂,引導學生背誦。

五.再找春天——閱讀課外春的文章

1、導語: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柳綠花紅,鶯歌燕舞,到處都向我們傳達春的訊息。讓我們再找一找春還有哪些訊息?請你自己讀一讀,找一找,把你找到的訊息,可以用筆來橫一橫。可以一邊讀一邊橫。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春的訊息可以告訴春的朋友呢?(學生讀一讀橫的句子)

六.表達感受,深化感悟:寫寫春天——回信呼應

1、導語:春天是無處不在的。讀書的時候,春天就藏在詩文裡,唱歌的時候,春天就在音符上跳躍,畫畫的時候,春天就在畫筆下變得豐富多彩。

2、課外拓展:(回信)

剛才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有一位春的朋友在找春天,那就讓我們把這些春的訊息在下課以後,動筆寫一寫,然後放在這信箱裡,告訴他,幫他找到春天,好嗎?讓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一起去尋找這美麗的春天吧!

3、畫春天。用自己五彩的筆畫出你心中的春天。

4、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這麼美好,你最想做些什麼呢?

說板書設計:

1 春的訊息

枝條 變綠

小鳥 換羽毛

蝴蝶 飛舞

雛菊 開放

春天來到 熱愛春天

溪流 歌唱、奔跑

陽光 明麗

小草 鑽出地面、搔癢面頰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設計意圖:

《少年王勃》是國標本第六冊的一篇人物故事。課文報告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即興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的事,課文的第三、四天然段是全文的重點,表現了王勃的文思迅速與才氣橫溢。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讓我們的每一堂課更真實、更踏實、更有用是我們當前語文課所最求的目的,因此我在計劃本堂課的教學時,從教學目的的有用性、教學要領的有用性和教學佈局的有用性三方面來確保講堂教學的有用性,在教學中我計劃了以下關鍵:

一、圖文結合,朗讀感悟“美”

在複習檢查詞語後,我直奔重點,學習第三自然段,這一段寫了江上迷人的秋景,為了在有限的時間裡讓教學更為紮實、更為有效,在學習這段時,我沒有做過多的分析與指導,我儘量創設給學生充分讀書的機會,我們都知道,朗讀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朗讀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有助於促進語言的發展,有助於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助於語言文字的積累,有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學中我讓學生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加深感悟,昇華情感,深入體驗,積累內化。主要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詞句反覆朗讀感悟,如:抓住“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感悟秋之壯美,在朗讀時還與舊知作比較,讀讀第2課中的有關句子,能夠通過與前知的呼應加深形象;抓住“緩緩地飛翔”、“輕輕地飄蕩”感悟秋之寧靜、秋之深遠,在我和學生共同創設的這種情感氛圍中,學生會用心地去讀,自然而然達到了吟背的境界。其實,讀好這段話,也為下文學詩句作好鋪墊。

二、聯絡上下文,理解詩句

在熟讀成誦第三自然段的基礎上,我適時出示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學生把這一詩句與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對照讀,自己體會讀懂了什麼?由於對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對詩句的理解沒作過多的分析,學生能自己讀懂了,在讀懂的同時,體會到了詩句的凝練。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好詩句,讀出古詩的韻味。

三、扣詞扣句,體會王勃的“奇”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最能突出王勃奇特的才能。這一自然段中最能突出王勃“奇”的詞是: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等,我抓住這些詞一遍遍地朗讀、一次次地體會,學生通過與文字、作者、教師的對話,解讀出文字的意義,即王勃的奇。同時與第二自然段其他客人的表現進行對比,從側面更加感悟出王勃的奇。在學生讀第四自然最後一句時,我抓住都督說話時的表情、動作以及說的話進行演讀,在演讀中感悟出王勃的奇!為了讓學生更深層次地體會王勃才華橫溢,我設計了一個練說題:假如你是都督邀請的其中的一位客人,你會怎麼做?怎麼說?為了讓學生說得充分,我不但提供了句式,還提供了一些表現王勃“奇”的成語,這些成語很多是練習3中的,通過想象練說,學生不但會運用這些成語,提高了說話能力,而且被王勃的“奇”深深地折服,使王勃的“奇”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四、課外延伸,積累運用

在竣事新課時,我保舉學生讀一讀王勃寫的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目標有兩個:一是讓學生感悟王勃確實是個奇才!詩寫得那麼好。二是讓學生用本日所學的要領積聚運用“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最後,部署了兩項作業題,第一題是課文後訓練1的內容,使課後作業真正落到實處,第二題保舉讀少年奇才的故事,為學生讀課外書指明偏向,造就他們的閱讀興趣。

最後我想說的是:計劃的有用,講堂實行的有用,課後牢固的有用才是我們語文教學有用性的保障。

正所謂教無定法,在教學中還需要老師們因材施教。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掌聲》 一課寫的是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

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緊扣題眼——掌聲,以小英的來信為線索串起全文,將兩次掌聲的出現、為什麼要給小英掌聲以及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換位思考的方式去體味小英的情感變化,並通過與生活的聯絡進行說話訓練,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來信匯入、質疑掌聲。

從小英的來信入手,複習小英是個怎樣的孩子,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第一和第五段,回憶掌聲前後小英個性的變化。引出學生的質疑:小英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變化?掌聲怎麼會有如此神奇的力量?通過第一段和第五段的對比讀,無疑為後文學生解讀“掌聲”的魔力和魅力蓄積了更多的精神能量。

第二步:對比參讀,激發情感。

在全文的教學中,多處採用對比的方式進行教學。

例如第二段中,老師不瞭解小英的情況,你們作為小英的同學瞭解多少?小英一搖一晃地走上講臺心裡想些什麼?而第四段中,她微笑著走下講臺,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第一次掌聲給小英帶來了什麼?第二次掌聲又有什麼含義?兩次掌聲之後,讀小英的來信,和之前讀小英的來信,理解又有了什麼變化?

通過多處對比,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到掌聲對小英的重要作用,從而理解小英的那段話。

第三步:潛心品讀,換位思考。

在感悟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通過自讀重點段,談體會;細讀重點段,品字詞;再讀重點段,指導朗讀。這樣層層深入,以讀代講,保證了讀的時間,保證了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

此外我還注重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通過抓描寫小英動作神態的詞,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你現在就是小英的同學,你是怎麼想的?”“你為什麼要給小英掌聲?你想對她說什麼?”……去體會同學們此時的心情,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小英的'自卑並不是因為同學們平時的嘲笑,而是因為小英因為自己的缺陷而封閉了自己的心,感受不到同學們的關心。用“如果你就是小英,同學們都看著你,你會想些什麼?”“再次聽到同學們的掌聲,你是怎麼想的?”……去引導學生體會小英由自卑、膽怯——感動——感激——自信這樣的一種內心變化。感性的音樂和生動的情境創設將學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終實現了學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場”。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第四步:聯絡實際,延伸情感。

對於掌聲的理解,僅憑課文,學生可能只能理解到課堂中的掌聲給人的力量。為了昇華感情,通過殘奧會運動員圖片和詩歌《掌聲》的欣賞,“掌聲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喚起人們的自信!掌聲是一把鑰匙,可以開啟勇氣的大門!掌聲是閃閃的星星,能把孤獨的黑夜照亮!……”拓展學生的思路,並通過詩歌的仿說、仿寫昇華學生對掌聲的理解,讓學生知道掌聲其實就是對別人的關愛和鼓勵,從而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去。這樣才能昇華對掌聲的理解以及課文最後一段更深入的體會。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最後的作業設計“給班級裡的一位同學或周圍的某一個人,寫一句鼓勵的話或進行一次幫助”,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掌聲》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首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愛的奉獻,本課在本單元中起著非常重要引領作用。我想:在教學時,如果僅僅是讓學生知道掌聲就是愛,同學們都愛小英這空化了的思想內容是不夠的,只有讓學生在愛的情感世界裡,經歷情感的洗禮,精神得到喚醒,沉澱為人格了,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為生命奠基!面對著今天被愛重重包圍的學生,我想:感受愛,只是起點,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愛?才是本課的終極生命意義!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根據上述對文字的認識,以及《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年段能質疑,能聯絡上下文,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本要求,我根據本課內容及教學實際、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設計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扣住詞語理解句子,扣住句子體悟情感,扣住情感昇華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教學難點:初步瞭解小英在掌聲前後內心的變化。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物件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真、活潑、想像力豐富,而且語言的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我為學生搭建交流互動的平臺,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學生在激情、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愛、懂得愛、奉獻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教法是:

1、啟發點撥法:巧妙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多媒體演示法:引入音像視訊資料,使課件符合班級學生的心理特徵、認知規律,直觀、形象、視覺效果好。

3、創境想象法:創設假如小英就在我們的身邊等環境,讓學生以想象談話的形式理解文字。

4、評價激勵法:教育心理學認為正確評價、適當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的肯定,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科學的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充滿活力。

三、說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達能力,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方法的點撥與引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我引導學生採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我運用教學機智,引導學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被啟用,活躍課堂氣氛,在討論中理解、感受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批註記錄法:帶著疑問讀課文時畫出相關答案,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記錄讀書體會。這樣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四、說教學程式:

(一)導語渲染啟動情感。

一堂課的開課,猶如小提琴演奏,第一個音符就定下樂曲的音調,開課時我用激情的語言為本課定了情感基調,這樣就讓我的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使學生情不自禁地走入學習情景之中。

(二)整體感知積蓄情感。

為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我打破了一篇課文從頭到尾順著講解的教學模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為了消除朗讀中的障礙。我首先把文字中易錯、難讀的字音利用課件演示進行預習檢查、強化。然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關鍵詞語的理解,探究小英在掌聲前後內心的變化,邊讀邊悟,隨悟隨記下自己的感受,也是為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潛心品讀昇華情感。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在感悟描寫英子神態、動作的詞語和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以讀代講,但我更側重於在自主閱讀中為學生搭建開放閱讀的平臺,保證了讀的時間、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入情入境的朗讀足以讓關愛之情,感激之心滲入到學生的心裡。不僅讓他們學會了閱讀,更重要的我是想通過這樣的教學教會孩子們學會學習,體會合作學習的快樂。

(四)聯絡實際延伸情感。

在學完課文後,為了彈響屬於學生自己的那根情感之弦,我讓孩子看《掌聲響起來》視訊課件,為下一步的朗讀和仿寫放飛思維,積累素材,實現情感、語言和思維同構共生!

(五)課堂總結內化感受

當不同內涵的視訊響起的同時學生為身邊人鼓掌,這樣呈現出立體式的課堂教學模式

五、說板書設計:

其目的在於依據課文內容,突出重、難點,清晰、美觀、簡潔,讓學生一目瞭然。

六、教學反思:

回顧本課的教學,有以下幾點認識:

1、從教學目的簡直定到教學的每個關鍵,緊扣語文課程尺度中劃定的重情緒、態度、代價觀的準確導向,選擇教學計謀,充實表現新課程以人為本、學以致用的理念,並向課外拓展學習內容,開闢學生視野。

2、在互助探究學習中,老師授之以漁,點撥要領,建立了調和的學習氣氛,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到場,點燃了學生頭腦碰撞的火花,使差別條理的學生都得到生長。

雖然,我以為這節課個體關鍵的精緻化處置處罰另有待增強。我為了照顧全體學生,使背面教學時間告急。有待於增強團體計劃的科學性。

我以為講堂永久沒有完善二字,但也正是這遺憾成為我探究講堂教學的不斷動力。也是我以後高興的偏向。教海探幽無止境,我要用我的教育伶俐只管即便淘汰教學遺憾,讓我的講堂每一節都精美!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先打出幻燈片1)

大家好。我是安達市第六中學語文教師範偉華,說課的題目是《松鼠》。

(打出幻燈片2)愛默生說:“思想是行動的種子。”有怎樣的教學思想就有怎樣的教學實踐。

 一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法國作家、博物學家布封寫的科學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蘇教版國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位居單元之首,是教讀課文中的重點篇目,起提綱挈領的作用。(著眼於國中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心理特點,把握教材,運用教材, 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整體感知、閱讀賞析,掌握抓住特徵描述事物的方法。學習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述觀察所得。前者為教學重點,後者為教學難點。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閱讀簡單說明文的能力,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述觀察所得的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細緻觀察、獨立思考的習慣,樹立科學求實的價值觀。

 二. 說學法與教法

(說明文的'寫作目的是給人以知識,“作者思有路,緣路識斯真。”遵循作者的寫作思路,結合教學目標,我採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

1. 說學法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先整體感知--再閱讀賞析--後遷移訓練。閱讀賞析環節,我採用導讀引路法,重點賞析第二段,導讀點撥第三段,放手自學四、五段,從而突出教學重點,即學習抓住特徵說明事物的方法。為了分散難點,每一段文字的閱讀,都輔之相應內容的幻燈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並描述觀察到內容。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懂得細緻觀察是準確說明事物的基礎,而生動形象的語言是揭示被說明事物特徵的關鍵所在。

2.說教法:

由講讀到導讀再到自學,學生始終處於學習主體地位。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幫助老師改錯誤,動手幫助小松鼠搭窩,編寫小松鼠兒歌等教學過程和方法。我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製作了十多幅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幻燈片,放映松鼠的錄影,遷移訓練中放映長頸鹿的錄影,這樣更有助於生動,形象,直觀地進行教學,有助於創設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三.說程式

1匯入新課: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這樣一首兒歌,“小白兔,白又

白,兩隻耳朵豎起來,……”這首兒歌從兔子的外形、習性等方面進行描述,語言生動、形象。你想學習這種抓住特徵描述事的方法嗎?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活潑,喜歡新奇事物的特點,採用兒歌匯入法。激發學習興趣,營造輕鬆活潑的課堂氛圍,為後面編寫小松鼠的兒歌作鋪墊。)

2.整體感知:(1)作者介紹:

布豐:(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進化思想的先驅者,從小受教會

教育,愛好自然科學。用40年時間著成36卷《自然史》。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讓學生懂得關愛別人,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是三年級語文上冊最後一個單元的主題。愛是什麼?該怎樣去表達?則是我在這一單元學習中引領孩子思考的問題。

《好漢查理》是這一單元中的一篇文章。本課通過講述一個自稱好漢的調皮男孩查理在幫助一個小女孩傑西的同時,也得到傑西的理解和尊重。在兩個人互相友好的.幫助中,查理也改正了自身缺點,下決心做一個真正好漢的故事。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理解和尊重這種關愛的重要性。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2、從事件的發展中發現查理的變化。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要讓大家明白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消除戴“有色眼鏡”看人、給人定位的不好現象,互相關愛。

教學重、難點和教學突破

重點

1、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查理和傑西各自的思想感情。

2、理解查理髮生變化的原因。

難點

理解查理在與傑西的交往中發生變化的原因。

教學突破

課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地位,讓學生自己多讀多討論,理解好漢查理從眾人眼中的調皮孩子到小女孩傑西眼中的好夥伴的變化,從思考、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明白查理決心做一個真正好漢的原因。

二、教法解析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老師的問題在和同學的討論中讀懂課文。

2、教師幫助學生理出事情的發展順序,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體會查理的變化及原因。

教師準備

1、仔細研讀教材,整理課文內容,精心準備相關課文問題。

2、準備多媒體課件

三、學情解析

我班現在共有學生51人,基礎都比較薄弱。尤其是閱讀方面,由於平時所涉獵的範圍比較狹窄,加之以前訓練較少,閱讀理解能力偏弱。

三年級的學生,需要鍛鍊默讀能力了。為了下學期更好的教學,需要在本學期最後的時間裡加緊朗讀、默讀能力的培養提高。本課的教學中應以學生多讀多想多思為主,教師應擺正心態,避免過多佔用學生的時間。

學生準備

預習文中加拼音的字詞。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望天門山》這首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抒發了讚美之情。頭兩句描寫山川氣勢。"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於水流的衝擊而從中間豁然斷開,江水從斷口奔湧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寫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著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青山相對而來。詩歌通過對天門山景象和內心體驗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樂觀豪邁的情感。《望天門山》重在抒情,融情於景,詩中有畫。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在詩中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難懂字詞的意思,並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這首詩教學的重點。再則,《望天門山》是《古詩三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為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要讓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學習古詩,認識文中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理解詞義句意,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2.過程與方法: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理解詩意,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第一步: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後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李白 (著名詩人),匯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確目標,嘗試學習。

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麼,掌握什麼,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三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首詩的-、二兩句中關鍵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採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斷、開、回、出、來"這幾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斷、開、回、出、來"聯絡實際,展開想象"法,指導學生串講句意。最後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鑑賞能力,提高審美趣味,豐富個人感情世界,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學些什麼呢?

這樣"扶"著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圖,啟發想象。 再讓學生試著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後彙報,教師瞭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採用兩種方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畫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門山。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

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導誦讀詩句。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彙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讀出節奏感,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

(範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第六步:總結方法,佈置作業。

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今天,我說的內容是《三袋麥子》。《三袋麥子》是蘇教版三年級《語文》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麵粉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儲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全種下地,一年後收穫了滿滿一囤麥子。同樣是一袋麥子,由於個人採用了不同的處理方法,結果是不一樣的。這篇課文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人物個性鮮明,很適合兒童閱讀。

我對〈〈三袋麥子〉〉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講述故事,學會10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掌握多音字“幹”的用法;

2、通過故事,讓學生懂得只有播種,才有收穫的道理。

我對教學的重難點是這樣設計的:

1、重點:講述故事內容,對小豬、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做出評價並說明理由。

2、難點: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能就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根據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我準備的材料是

1、教學掛圖:它顏色鮮豔,直觀形象,能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

2、三種小動物的頭飾:它能讓學生在講述故事的時候,幫助他們體驗角色。

根據課文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我設計的教學步驟是:

通過“讀”、“比”、“演”、“議”四個環節,進行紮實的訓練,讓學生理解課文。 在兩課時的授課時間內,第一節課以學習生字為主,第二節課以學習課文內容為主。今天我說的是第二課時。具體環節如下:

開始環節:激趣匯入。

在黑板上出示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小動物的畫像,吸引學生的注意,然後提出問題:你腦海裡的它們是怎樣的?讓學生思考後用“——的小豬;——的小牛;——的小猴。”這樣的句式回答,在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總結,並引入課文。(多可愛的小傢伙呀?它們就是今天故事中的主人。土地爺爺給他們各送了一袋麥子,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呢?)這部分時間約三分鐘。

基本環節:這部分是重點,我主要採用以下步驟和方法:

1、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同時感知課文大意,完成教師出示的表格。這樣安排的目的,讓學生通過讀,能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

2、 精讀訓練。把課文分成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是1——4段,讓學生自己再讀一讀課文,然後完成兩個“比”,一是比三個小動物收到土地爺爺的麥子後,分別覺得這是怎樣的麥子,又上怎麼想的

?二是比三個小動物對待麥子的處理方法有什麼不同?(要求抓關鍵詞語,並通過朗讀讀出來。通過比後,教師進行小結,把三個小動物處理麥子的方式同當前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聯絡起來。)第二部分是

5——9段。讓學生自己輕聲讀一讀,然後找出土地爺爺看到結果後,對三個小動物的評價,並體會土地

爺爺更喜歡誰?這樣的安排,易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3、 演演說說。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自己定好角色,注意小動物和土地爺爺當時的語言、表情,演出每個小動物的個性,可展開想象。演完評出“最佳小組”和“最佳演員”。然後,讓學生說說在三個小動物中,最喜歡誰?並說出理由。(對學生的回答只要有理由,都應給予肯定,不強求統一)這部分的目的是讓三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4、 拓展延伸。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麼做?讓學生思考後自由說說。對於學生的回答,要充分發掘學生思維的空間,只要言之有理都要給予肯定,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能做到把三個小動物的做法綜合起來。安排這部分的目的是為了培

養學生的自我體驗、創新的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這部分時間約35分鐘。

結束部分:總結全文。

我採用了傳統教學中的教師總結全文的方法。我用一句話總結全文:“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文中寫了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小動物對待三袋麥子的不同態度,讓我們看到了三種生活方式(消費、節約、投資)。在這裡面,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在以後的生活中,同學們將會遇到比這更紛繁複雜的事情,到那時,你將會明白更多更多。

這部分時間約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