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集錦8篇

說課稿2.77W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說課稿模板集錦8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簡析。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從 “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絡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二、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以人為本,以促進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結合這次活動的主題是:教學中的互動。於是,在《桂林山水》一課教學中,儘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讀中領悟,自主探究”貫穿於教學的始終,教師僅僅做個引領者。通過讓學生領悟桂林山水的特點,陶冶其愛美情趣,學習作者細緻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實現導與學的和諧統一,構建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學。

三、教學流程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重點:

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觸發情感

上課伊始,我便問學生:“誰知道廣西什麼地方最美?”學生們紛紛回答:“桂林。”我問:“你們去過桂林嗎?”學生搖頭。同學們都喜歡旅遊,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從課文中去遊覽桂林的山水,看看那裡的山水。我隨即板書課題。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遊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前往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下面我們就一同去桂林遊覽一番,讓我們一起走近桂林的山和水,相信你會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進入情境

1、現在開始我們的桂林之旅吧,先讓我們伴著優美的音樂,來欣賞一組精彩的桂林山水圖片。演示:“配樂欣賞”。

2、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3.小結,並引讀第一節。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4、你能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嗎?甲:居第一位。

三、初讀課文,進行預習

1、①讀準生字讀音。②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詞語

③大聲地讀通課文。讀不準的生字和自己不能獨立解決的詞語寫到黑板上

2、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課文。[小精靈兒童網

①“啊”的讀音。

②指名讀課文。

四、潛心品讀,體會情感

1、理清段落

課文哪一節描寫山?哪一節描寫水?

2、瞭解桂林的水

如詩如畫的灕江,它如同一條秀麗的玉帶,全長有170多千米。它之所以這麼美麗,是因為它有三個特點,你們能在課文中找出來嗎?如果用關鍵的幾個字來概括呢?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圈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

②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③注意不同的前字韻母帶來句末“啊”的不同發音

(2)檢查思考題①,板書:水:靜清綠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靜、清、綠。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呢?

這些句子該怎麼讀才能表達出來灕江的特點呢?請你從中選擇一句,試著讀一讀。

灕江的水真美啊!讓我們一起伴著優美的樂曲來朗讀這幾句精彩的描寫吧,再次來感受一下灕江的水獨特的美。

(3)師:為什麼要寫“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

3、瞭解桂林的山

1、過渡:灕江的水那麼靜、那麼清、那麼綠,真是太美了,讓我們不由地讚歎: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過你可別只顧著低頭看水,而忘了抬頭看兩岸美不勝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點是什麼呢?請大家快速的讀讀這一段,與前一段做個比較,你發現了什麼?

2、指名說,那快速回憶一下,我們怎麼學習桂林的水那段的?

3、小結:找到桂林山特點----讀你印象最深特點的語句-----談談體會-----深情地讀

4、生自學,可同桌一起學習。

5、交流:奇、秀、險(板書)

6、你對哪個特點印象最深刻?

誰能把“險”的樣子畫出來?指名試畫。(出示幻燈)看,這就是危峰兀立。能把這個詞語讀好嗎?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腳或山頂。感情朗讀。

7、(生讀“奇”的語句,並談感受)------幻燈出示,誰能從畫面上點出:“拔地而起”,“各不相連”。能讀好它嗎?-----課文中好象就寫了三種形狀啊?----(請大家聯絡我們看過的圖片,或者展開豐富的想象,把形態說得具體些!“像老人,像巨象,象駱駝。。。。。。”(示意學生說下去)

8、這麼的多奇形怪狀的山排列著叫——“奇峰羅列”。

9、哪些同學對“奇”感興趣,把這句話讀好。

10、(生說“秀”)-----在你的眼裡,那些山都活了,能把自己的感悟讀出來嗎?(幻燈展示)讓學生體會秀。

同學們,桂林山的一個特點就足以讓我們欣賞,品味,如今,它集這些特點於一體。

難怪作者要這樣讚歎——(生:我攀登過……遊覽過……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是峰巒雄偉的泰山不夠美嗎?是紅葉似火的香山不夠迷人嗎?

師:因此,我們說,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五、佈置作業

爭做一名小小的配音演員。

課外熟悉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相關語句,進行激情試說。

課後反思

1、藉助多種手段引導學生感受詞句所描述的情境,如: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紛亂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無瑕的翡翠、拔地而起、新生的竹筍……,讓學生有一個比較形象的瞭解。但是,對於個別詞語的理解,教師指導還不夠到位或者有些牽強附會。

2、教學中力求讓學生在讀中領悟,使學生既體會文章的意思,也能體會文中語言文字的美。學習桂林的山這一部分時,因時間緊張,教師雖然提出抓住一些重點詞句進行了朗讀感悟,但實質上有些草草了事,學生的朗讀還趨於平淡。以後,應多加強朗讀方面的合理引導。

3、教師在課堂上有明顯的口頭禪。(感嘆詞較多)

4、激勵性語言貧乏。

…………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雖然多年的教學,腦子裡的糊塗帳還有很多,好在還有一些精力,還有一份熱情,有待老師們的細細指點,熱心幫助,我將努力反省、勉勵自己,努力前進,逐漸提高吧!

再次懇請各位同仁毫無保留地給我開展“批評會”,雖無以厚謝,但我會心存感激,謝謝!

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做個小開關》這一課位於《科學》四年級下冊“電”這一個單元的第六課。這一課的內容與本單元的前後內容有著一定的聯絡,並在期間起了一個承接的作用。學生先了解了用電安全常識,能點亮自己的小燈泡,會畫簡單的電路圖,接著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能利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電路問題,還分清了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以及它們各自在電路中起的作用。在學習上述內容之後學生開始學習“我來做個小開關”,使學生在前面已形成的電路發展成為一個可以受到控制的電路。

在學了本課之後,學生將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來推測4接頭的電路連線方法,學會和比較串聯與並聯的連線方式,畫出相應的電路圖。

本課的學習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一、觀察手電筒,體驗開關的功能和作用;二、給我們的燈泡做個小開關;三、組裝一個紅綠燈裝置。

以上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形成了第六課——《做個小開關》,這課的探究目標也由此分成了三項:一、讓學生經歷觀察動手操作和描述手電筒開關特點的活動過程;二、引導學生經歷設計和製作一個小開關的活動過程,並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和創造的能力;三、和學生共同經歷一個設計裝置紅綠燈的活動過程

同時,我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本人對教材的瞭解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為給自己的燈泡作個小開關,學生探究的難點為設計裝置紅綠燈。落實重點,突破難點將是本課師生探究的關鍵。

說教法

本節課將採用探索發現法,在教師的誘導啟發下,讓學生通過合作建構、體驗交流,在做中學到更多的電路知識,感受開關的作用和功能。

說教學過程

基於上述分析這節課將呈現以下的教學活動過程:

一、觀察引入,產生問題

出示連好的電路,問:“如果這個電路中每個部分都是完好無損的,那麼這個燈泡將會是亮還是滅?”(對舊知的複習,有助於新知識的學習,為下面繪製帶有開關的電路圖埋下伏筆。)

出示手電筒,對學生說:“老師這裡有一個燈泡,我可以讓它隨我心意,讓它亮就亮,讓它滅就滅。不用像這盞燈泡那樣一直亮著。”然後開啟閉合開關,演示給學生看。再問“我的這個電路里有什麼奧祕嗎?”當學生得出開關這一結論後出示開關。繼續探究:“為什麼開關合上時燈泡亮,而開關斷開時燈泡滅?控制電路的這個開關應該用什麼材料來做?”學生討論研究後,開始讓學生自己去製作開關,驗證自己的推測。(學生的好奇心是極強的,這個平時他們幾乎天天接觸的開關到底是怎樣讓燈泡亮滅的,又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成了他們所要探究的問題,帶著問題去探究去製作,使得下面的開關製作有了更深的意義,而不是單純的模仿。同時教師出示的這個開關結構清晰,使學生對開關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避免了探究的盲目性。)

二、探究問題,製作開關

1、製作開關

首先讓學生每兩人一起合作選用合適的材料和自己認為比較方便的控制方式製作一個開關。

(這是教學的重點,教師既要引導學生有效的合作,避免有學生搭順風車,又要適時地對有困難的小組進行幫助,這樣才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愉悅,使他們對科學的探究更有信心。)

2、交流成果

讓具有代表性的開關上臺展示,請製作者上臺,教師引導學生,讓其中的一個人向大家介紹自己的開關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怎樣控制燈泡的亮滅,另一個同學向大家演示。同時幫助學生反思自己或別人的開關還有什麼不足,還可以做怎樣的改進。

(該環節的目的是想讓學生通過言語來交流自己製作心得和體驗。因為語言的基礎是思維,對兒童而言,組織語言的交流是比思維更困難的過程,可能他想得到卻很難表達出來,這時教師在期間的點撥是十分必要的。維果茨基早就指出:語言交往會促進兒童思維的發展,而言語交往的過程就是一種合作構建的過程。這種交流雖然對大多數學生來講是比較困難的,但是這種交往能力的培養對於現代人的生存和發展比以往顯得更重要,同時它讓學生進行反思、總結,這將有利於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和提高)

三、明知故犯,安全教育

在“電”這一整個單元中安全用電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曾經說過“每一個孩子都如科學家一樣對萬事充滿新奇。”雖然教師在前面的教學中多次提醒,但在這一課不說的話,極有可能有學生會想讓自己的開關在家用電路上發揮作用。因此教師的提醒是非常有必要的:“同學們,你們做的開關真是各有特色,我想把這些開關帶回家用在我家的家用電路上,行嗎?” 教師的這一番話將再次激起學生安全用電的意識,他們在說服教師不要做蠢事的同時也對自己進行了一次用電安全教育,這比簡單的說教更深入人心。

那家用電路上的開關應該是怎樣的才夠安全呢?讓學生討論得出:家用開關的外面必須包有絕緣體,能承受220伏的電壓,這樣才能確保使用者的'安全。

四、範圍擴充套件,瞭解開關

開關是生活中到處都有的事物,讓學生明白開關的使用範圍之廣,有助於學生對開關的作用有更深一步的瞭解。我在這裡設計了一個問題:“除了電燈需要開關來控制,還有哪些電器也離不開開關?”讓學生自由發言舉例,讓學生感悟到開關無處不在。

五、運用開關,作紅綠燈

“既然開關無處不在,那麼街頭的紅綠燈又是怎樣被開關控制的呢?”這句導語將把學生帶入紅綠燈的探究製作之中。

為了突破製作紅綠燈這個難點,我先讓學生參考複習時出現的電路圖,讓學生設計和繪製紅燈受到開關控制的線路圖,並告訴學生開關的畫法。再指名上來根據自己的線路圖將紅燈接入電路。

(在這一環節中繪製帶開關的電路圖,是因為前面的開關製作是在已有的電路斷路部分製作一個開關,不必考慮燈泡和電源的接入問題,也就沒有畫電路圖的必要,而裝置紅綠燈是將現成的開關連入電路,與前面所學的電路圖有所不同,怎樣連入開關將成為電路圖設計時必需考慮的問題。

而且這張電路圖的繪製將引導學生自我突破製作紅綠燈的難點,他們可以在自己設計的線路指點,四人小組合作將黃綠兩盞燈依次接入。緊接著讓學生將自己的紅綠燈貼在黑板上向大家展示,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開關多樣,開闊眼界

由紅綠燈向外延伸:“我們可以通過按動開關控制我們的紅綠燈,那十字路口的紅綠燈難道也要派個警察在那裡像我們一樣地控制嗎?那可能是怎樣控制的呢?生活中還有那些開關的控制方式是獨特而又先進的。你能說出幾個嗎?”

這樣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科學就在生活之中,科學的目的就是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就連小小的開關也不例外。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科學課的教學設計,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說課稿 篇3

一、設計意圖:

針對剛走進幼兒園不久的幼兒我設計了此次區域活動。由於幼兒年齡較小,都是剛剛從家庭走出來進入集體生活的,幼兒園對他們來說非常陌生,獨自呆在陌生的環境中沒有安全感,對情感需求強烈,認知活動往往依靠具體的動作,喜歡擺弄操作材料,同伴之間的交流較少,語言交往能力、自制能力較差,小肌肉動作發展不協調靈活,生活自理能力較弱,許多事情還不會自己去做如:吃飯、穿衣、穿鞋、自己上廁所等等。所以此次區域活動的重點目標為滿足幼兒情感需要,穩定幼兒情緒,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促進小肌肉的發展以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我為孩子創設了娃娃家、建構區、美工區等不同形式的區域活動,本著合理佈局便於流動的原則,將娃娃家區域設為固定區,建構區、美工區設為活動區。

二、各活動區域分目標

A、區域一:娃娃家 《 角色扮演-----我們更像爸爸媽媽》 活動目標:

1、願意裝扮娃娃家中角色,喜歡擺弄和操作各類提供的材料。(活動重點)

2、在角色扮演中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材料投放:

作為固定區域,在投放圍裙、爸爸媽媽假髮、布娃娃、小床、

小桌椅、小梳妝檯、小衣廚和教師用廢舊紙盒製作的煤氣灶臺,以及自制布製品食品包子、餃子、及各種模擬水果;還準備了秋季特有的材料:如落葉、石子、草等材料,配以紙片、橡皮泥,幼兒就可以擇菜、切菜、做麵條、包餃子??幼兒自主進行大量的撕割、盛放等活動,做飯就有樂趣可言。也可以讓幼兒從家中帶一些自己喜歡的玩具,這樣可以使幼兒感到親切,從而穩定幼兒入園情緒。

B、區域二:建構區----《寶寶蓋高樓》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對建構材料感興趣,感知特徵,熟悉材料操作方法。(活動重點)

2.通過老師的鼓勵、幫助,學習鋪平、搭高、合拼的技能,搭建物體的簡單造型。(活動難點)

材料投放:

木質積木、插塑玩具、廢舊的包裝盒、草坪和一些小汽車是原來的材料,新投放的材料是變廢為寶的奶粉桶、露露罐及紙板,為了安全起見我們用即時貼粘牢。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搭建各種各樣的樓房、城堡。

C、區域三:美工區-----《拓印--寶寶的新衣》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芹菜、藕、辣椒等蔬菜的橫截面,蘸上顏料進行印畫,初步感知印畫的方法。(活動重點)

2、通過蔬菜印畫,感受這種特殊畫法的樂趣,豐富幼兒的想象。 材料投放:

本區域為幼兒提供了充足、豐富的材料,膠棒、各種顏料、不同層次的新衣畫紙(裝飾一半的新衣畫紙;未裝飾的新衣畫紙;沒有圖案的白紙);今天投入拓印工具材料是蔬菜(芹菜、藕、蘿蔔、辣椒)的橫切面,用蔬菜來創意畫。

區域活動中,材料是幼兒活動的物件,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經驗、能力和需要相適應的材料才能激起幼兒對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此區域中,我注意到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提供了不同層次的畫紙、拓印工具材料,通過有層次的投放材料,滿足了幼兒的發展水平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這一需求。

三、說活動過程及教師指導:

蒙臺梭利曾經有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當孩子一個人在森林中散步的時候,她能長久的沉思,她能浪漫的聯想,在這個時候如果遠處傳來悠揚的鐘聲,她的感覺會更加深,會像詩一樣美好。優秀的教師猶如那鐘聲,能加深這美好感覺。我想努力為孩子傳遞那悠揚鐘聲,因此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區域活動中我會有指導要點的對幼兒進行自理能力和情感教育方面的培養。

(一)活動流程:

1.出示區域,介紹今天的活動內容,提出活動要求。

2.幼兒按意願選擇活動區,進行分割槽活動,我重點指導建構區,配班教師重點指導娃娃家、美工區。

(二)接下來說說各區域的教師指導要點。

A、首先說說娃娃家:

指導要點:觀察、瞭解在先,介入、引導在後。

“娃娃家”遊戲是幼兒在教師特意營造的家庭情境中通過動作、語言來扮演角色,使用遊戲材料進行角色互動,展開遊戲情節的活動。剛入園不久的幼兒,會以自己在家的生活經驗為託,快速的進入遊戲氛圍之中。這時候,我們會先通過觀察,然後瞭解幼兒的活動意圖、思維方式,並對幼兒的遊戲水平作出正確的診斷,隨後在此基礎上,因勢利導,以扮演角色的`方式介入、引導、幫助幼兒實現自己的構想,並促使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如果不採用此方式,就會產生負面效果如:娃娃家中,孩子們正在幫娃娃穿新衣服,老師走過去卻問:“客人來了,你們做飯給客人吃好不好?”無意間,教師打亂了幼兒的思路,同時對幼兒玩娃娃家的內容進行了侷限。這都是沒有觀察造成的。為避免出現皮亞傑所說的“當我們教授幼兒某個東西時,我們正妨礙了幼兒的創造力的發揮”這種現象,因此,我已觀察在前,介入在後為原則進行指導。

B、說說建構區----寶寶蓋樓房

指導要點:重點發現“認知結”

在蓋高樓過程中,我需重點發現“認知結”,“認知結”是指幼兒在探索和思考的過程中,遇到可能會使其行為受到阻礙後產生停頓的某個問題。我要注意到這些“結”並適時介入幼兒的活

動,使這些“結”成為幼兒注意的焦點,從而使幼兒對問題有深層次的理解。如有一個幼兒在搭建過程中發現搭高樓容易坍塌,如何解決問題,這難住了搭建者,如搭建活動無法繼續,我會以工程師的身份介入活動,運用啟發式提問,引導幼兒主動思考,積極主動解決問題,共同想辦法,使遊戲順利地進行下去。在這裡,教師的適時介入解決了遊戲無法正常進行下去的問題,讓幼兒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而且還能啟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C美工區---拓印畫:寶寶的新衣

指導要點: 面向全體注意個體差異,讓不同基礎的幼兒得到充分發展

在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不僅要面向全體幼兒,而且要細心觀察,善於發現有困難的孩子及時給予鼓勵和具體幫助,使全體幼兒達到“定位目標”要求。例如:有些能力較弱的幼兒對拓印很感興趣,但很害怕完不成目標,這個時候,教師會引導幼兒選擇適宜自己的有層次的畫紙如裝飾一半的新衣,選擇有層次的工具如一個較大的拓印材料藕根橫切面,而能力較強的幼兒給予未裝飾的新衣或沒有圖案的空白畫紙、兩到三種大小不一的蘿蔔、青椒、芹菜拓印工具,這樣可以滿足他們表達細節的需求,對這些幼兒會有很強的挑戰性。此時,有層次性的材料優越性充分的展示出,教師的適時引導幼兒選擇適宜材料,既激發了幼兒的興趣,還能讓不同基礎的幼兒獲得、享受成功的快樂。

四、活動結束: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鼕鼕讀課文》是一篇記敘文,主要寫了“鼕鼕在好朋友丁丁的鼓勵和讚揚下,從膽小到膽大,由自卑到自信,把課文讀好的全過程”(主要內容),說明了朋友之間應該互相欣賞、互相信任、互相鼓勵、互相幫助,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適時地給人讚揚和鼓勵,尊重朋友,愛護朋友。本文語言句式簡練,但生字較多;情節簡單,但蘊含豐富。

因此學生學習有一定的難度。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19個(包括多音字“教”)。學習“辶”旁,歸納“訁”旁。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愛好。(第一課時)

2.會寫7個生字,注意書寫要點。(第一課時)

3.熟讀課文,讀出感情。(第一課時)

4.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體會友誼的美好與可貴,培養尊重朋友、愛朋友的美德。(第二課時)

5.發展與人合作的參與意識和組織語言及動手的能力;在表演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求異思維及想象力。(第二課時)

我下面只說本課的第一課時。

由於一年級的重點是識字教學,培養學生的識字習慣和識字方法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將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確定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19個(包括多音字“教”),會寫7個。學習“辶”旁,歸納“訁”旁。要養成學生自覺識字的習慣,並形成一套固定的識字模式,這需要長期的培養和堅持,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生字學習的方法以及流程,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愛好。

二、說教法和學法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

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

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創設情景,匯入新課。我從學生熟悉、喜愛的歌曲《找朋友》入手,使學生在聽歌、唱歌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到本課的學習中,並結合課題,熟悉“讀課文”三個生字。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嘗試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子,圈出不熟悉的字,然後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認識它。(板書:識字音:拼、聽、問、猜、查)

2.同桌互讀。一個讀一個聽,碰到問題相互交流、解決。

3.彙報交流讀。(誰讀得最棒?你能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嗎?這位同學讀的時候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後評一評。)

4.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在這一環節中,我把學生的主要活動放在“讀”上,指導學生試讀、同桌讀、指名讀等,給每個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在反覆讀的活動中,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感知,同時從中感受到讀書的樂趣。此外,我還利用學生互評、自評手段,指導學生養成認真傾聽、善於發現別人優點的良好學習習慣。同時他們也會不由自主的將自己與他人作比較,進行隱性的自我評價。]

環節3識字教學(課件出示生動的水果卡通圖)每個水果後面都藏著一個詞娃娃,你能又快又準地讀出來嗎?

1.摘卡識字中貫穿自讀、領讀、“開火車”讀、給生字“找朋友”(用喜歡的字組詞或說話)。

2.集體交流識字好辦法。

①你都記住了哪些字?把你的好辦法說給同學聽聽。師:你用什麼方法記住它?生:(板書)記字形:變個小魔術、加一加的方法(組合法)、編個兒歌……

②“讀、課、請”這三個字與什麼有關?你還知道哪些帶有言字旁的字?

③你能用什麼好辦法記住“站”、“這”兩字?學習“辶”旁。

④這些字中你認為哪個最難記,你是怎樣記住它的?(同學間彙報、交流識字方法)

3.出示句子:“教室裡沒有人再笑了”,“哥哥教妹妹寫字”,讀中體會多音字“教”的不同用法。(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識字,體現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4.小組合作“疊高樓”,鞏固生字的把握情況。

[生字教學對一年級兒童來說往往很枯燥,為達到識字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我創設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採用了摘卡識字、“開火車”認讀、“疊高樓”等遊戲識字法,學生以極大的愛好參與識字遊戲,個個迫不及待、躍躍欲試,培養了學生學習漢字的愛好,達到了預期目的。]

環節4再讀課文,流暢有感情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1.出示生字。

2.男女生分讀、齊讀。

3.觀察生字,書空自己喜歡的字的寫法。

4.個別書空,然後全班書空。(老師注重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解決)

5.比較“文”和“這”的區別,你認為怎樣寫“這”字會更漂亮?(走之兒的橫捺比較難寫,指導學生用手指在桌面上多連幾遍,然後描紅。)

6.學生安閒的在田字格中練習寫字。

[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學會觀察字的間架結構,培養觀察能力。指導書寫時,注重隨時糾正學生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重視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及時表揚認真書寫的學生。]

1.拼讀課文,讀出感情。

2.填字格中的生字抄

3、帶1、組2。好處:鞏固知識點

四、說板書設計9朋友鼕鼕讀課文識字音:拼、聽、問、猜、查記字形:變個小魔術、加一加的方法(組合法)、編個兒歌……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

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當堂課的思路。.

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景陽岡》是12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通過武松醉酒後在景陽岡上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無畏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這個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文內容和本單元訓練重點,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學習課文,瞭解武松是個勇敢無畏、豪邁倔強的人。

2、能夠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3、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通過討論明白學習這篇課文與現在提倡野生動物保護法並不矛盾,我們要學習的是武松的勇敢無畏的精神。

教學重點: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部分。

教學難點:瞭解武松的英雄性格。

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這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主要選用“自讀、自悟、自得”和“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二、說學法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讀中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向學生傳授學法,是讓學生會學,這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議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會學”的智慧。

說教學流程:

一、開門見山,直接匯入:

上課開始,我直接以本單元所學的古典名著知識匯入,並設下疑問,這篇課文出自哪部古典名著,然後直接切入到課文中去,誘發學生情感,激發學習情趣,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檢查預習,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通過學生的讀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分幾個部分敘述的。

三、自讀理解打虎部分,體會武松的.人物性格。

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學生提問題,小組交流解決問題。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學習課文其他部分,體會武松的人物性格。

這一部分的學習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通過其他部分對武松的描寫,體會其人物性格。培養學生讀文、解文的能力。

五、評價武松,學習人物性格品質。

這一教學流程的安排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後,把課文的知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去評價文中的人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指導學生今後學習、做人。

六,總結評價,課外延伸。

學完全文,激勵學生再到《水滸傳》中去了解武松,瞭解書中的人物。

七、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既概括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體現了所述事物的特點,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進而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我的課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通過組織,適當引導,讓學生通過讀書,質疑,討論,交流,表演等方式,體會課文思想內容。使用民主愉悅的教學原則,尊重學生,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愉快。學生的學習,主要採用了自學與合作探究的方法,使每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在小組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學會與人合作。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提倡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髮表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本課選自冀教版義務教育九年制國小語文第九冊第5課,作者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鄭振鐸先生。縱覽這篇寫景散文,作者依照事情的發展順序,為我們逐次展現了三幅洋溢著水鄉風韻的優美畫面, 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漁人閒憩圖” 著力營造出一種恬靜、悠閒的氛圍。隨後,作者筆鋒陡轉,一幅“鸕鶿捕魚圖”展現在我們眼前。最後呈現給我們的,則是最具國畫意味的“漁舟唱晚圖”。嫋嫋四起的炊煙,漸漸暗淡的天色,恢復平靜的湖面,襯托著蕩槳歸舟的漁人,把我們再次帶入了恬靜、平和的意境之中。課文從等待捕魚到捕魚結束,寫出了捕魚的整個過程,同時描繪了湖面“靜—動—靜”的變化。

二、說學情

課文語言優美,通俗易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識字,自主閱讀。例如在識字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己談談識字的好方法, “鸕鶿”可以看圖片瞭解。引導學生讀思結合,讀說結合,讀中感悟,想象文章描繪的畫面,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從而引導學生要珍愛生活中的一切。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讀與想象相結合,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章畫一般的美。

3 能熟讀課文,以讀來感悟,瞭解鸕鶿幫助漁民捕魚,體會漁民的漁家樂,感受文中物靜人寧的靜態美和魚躍人動的動態美。

教學重點是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熟讀課文,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

教學難點是展開想象,領悟課文描寫的畫面,感受作者用詞的精妙。

四、說教法

在本課教學中,通過多層次的朗讀,在讀中融入情境。用“漁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著煙。”“漁人忽然站起來,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鸕鶿就都撲著翅膀鑽進水裡去了。”兩個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體會品味語言的妙處,培養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積累語言。課文的最後引導學生體會此刻湖面的靜和捕魚前是不一樣的,來體會漁人忙碌之後洋溢著幸福的平靜,來感受水鄉的美,感受漁人漁家生活的樂趣。

五、說教學流程

1 課前預習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前預習既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才能積極地去實踐,並持之以恆,最終養成預習的好習慣。所以我課前佈置了學生去預習這一課讓學生準備預習卡並詳細填寫,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必須邊讀書邊思考 ,在預習過程中他們將會發現很多疑問,上課時積極反饋預習情況及疑問,通過學習課文來解決問題,課堂上學習氣氛十分濃烈。這樣培養了學習蒐集資料的能力,自主識字的能力,質疑問題的能力。

2 識字教學突出重點,分散難點。

本課生字識記比較困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識字,自主閱讀。在識字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談談識字的好方法,既分散了識字的難度,又與課文閱讀相結合,效果會較好。例如:用形近字對比“喉囊”的“喉”和“時候”的“候”,還有易錯字“舷”的正確寫法,這時學生經過多種形式的讀寫練,對課文內容已有了解,學生對文中的生字已經很熟悉,此時學習生字就不會有太大的障礙。當然,生字的教學我們還是重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在識字規律中學習記字的捷徑,教學要有側重點。

3 朗讀為主線,以讀促悟。

在朗讀的設計上,要體現實效性,讀有提高,讀有收穫。每一次讀目標要明確,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必須做到明確怎樣的語言適宜於培養怎樣的語感。本課,先讓學生自由練讀,感受課文的基調。接著,指名朗讀課文,正音,生生評價。聽的同學要專心、要投入。最後,抓文章的.重點句反覆朗讀,以達到對文字的理解。

4 品味詞句,重點理解。

本課安排了兩次理解重點詞語的理解練習,第一次是通過理解“悠然”來引導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體會漁人悠閒自在的生活,體會小湖的這份悠悠的平靜和淡淡的優美。第二次為了對“一抹”一詞有自己的體會而練習給“一抹“換個詞語,並以小組討論,做動作等形式豐富自己的語言,培養通過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讀中感受文章語言的精妙,引導學生達到對詞句的品味,培養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積累語言。

《鸕鶿》教學反思

今天學習的是《鸕鶿》一課,這是鄭振鐸先生一篇散文的節選。課文很美,全篇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江南水鄉的恬靜的畫面。在講課前,我充分感受到文中所蘊含的這種美,但在教學中該怎樣把這種美傳達給學生,覺得自己在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的欠缺。

比如:沒有放開手充分讓學生去感受文字,而是牽引的痕跡很重。

但是我注重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蒐集資料,自主識字,質疑問題的能力。我積極倡導學生開展探究性閱讀。引導學生體會“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這樣能較好地體現“自主研讀,享受課堂”的教學理念,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性學習並不意味著放手讓學生漫無邊際地隨意學習,而是應由師生合作建立宜精不宜多的富有探究價值的專題。《鸕鶿》一文中的“一抺”可謂牽一髮而動全文,“一抹”是本課的文眼,這裡包含了豐富的感情。這一抹裡有漁人的技術嫻熟,有對鸕鶿的愛護。課文內容是高度聚集在這“一抺”一詞上的。所以在教學中可以以“一抺”為切入口,幫助學生確立探究專題:(1)為什麼用“一抺”?(2)“一抹”好在哪裡?(3)抺出了什麼?而後保證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與發現。這樣確立研讀專題引導自主探究,使教學走出教師繁瑣提問,學生被動應答,主體的主動性失落的局面。

另外,在教學中,我覺得更應重視對學生的誦讀訓練,通過各種方式的反覆誦讀,較好的感受和領悟文中那物靜人寧的靜態美和魚躍人歡的動態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和漁民捕魚的樂趣。

如果說:課堂是有缺憾的藝術。那麼,我將會努力讓我的課堂更多些美麗,少些遺憾!

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國小二年級美術教材第11課《小蝸牛慢慢爬》一課,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學物件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方法、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小蝸牛慢慢爬》 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二、教學物件

分析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物件是國小三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蝸牛,培養學生對身邊事物的觀察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過程與方法:嘗試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 設計和製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學會在學習生活中互幫互助。

四、教學重難點:重點:

瞭解小蝸牛的身體構造。難點:用卡紙製作出漂亮的蝸牛。 解決難點的方法:通過小組討論製作方法,教師示範,以及親自動手製作解決。

五、 教法學法:

欣賞法,講授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法、示範法等。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六、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 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創設情境 故事匯入。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講了關於小蝸牛的故事,把學生帶入相應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為後面設計做好鋪墊。

(二)引導啟發 瞭解蝸牛。由於每個學生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啟發 瞭解蝸牛”一環節。先觀察書上的圖片,表述蝸牛的外形構造,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三)自主探究 折制蝸牛 接著我設計了“自主探究”一環節,因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我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到書中尋找答案,鼓勵他們根據書中提示,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講解自己的製作想法,瞭解不同的方法步驟。通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使重、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教師示範 大膽創作 學生表述了製作步驟後,肯定有一部分學生還不太明白,所以我跟學生同時製作,起到了一個示範作用,讓能力稍弱的學生也能學會製作方法,這樣就照顧到了每個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讓學生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會鼓勵他們積極向老師提問,解決各自的難題。

(五)展示欣賞 評價 我接著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的環節,這樣就進行了優劣對比,讓稍弱的學生學習好的作品,從而真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課堂小結 擴充套件延伸,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以故事的結局為契機,引導學生站在被幫助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感恩,並教育學生不能嘲笑、挖苦別人,因為每個人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從而起到教育作用。這一環節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材第十一章的教學內容。本章是在學過了線段、角、相交線、平行線以及三角形的有關知識以及在七年級教材中的一些簡單的說理內容之後來學習的,通過本章的學習,可以豐富和加深學生對已學圖形的認識,同時為學習其它圖形知識打好基礎。

根據課程標準,確定本節課的目標為:

1、知道什麼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以及全等三角形對應的元素;

2、能用符號正確地表示兩個三角形全等;

3、能熟練地找出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

4、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並能用其解決簡單的問題要求學生會確定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及對全等三角形性質的理解;

5、通過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對應美,激發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的精神。通過文字閱讀與圖形閱讀,構建數學知識,體驗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勇於創新,多方位審視問題的創造技巧。

二、說教法

本節課以學生練習為主,教室歸納總結為輔的教學方法。教師一邊用幻燈片演示講解,一邊讓學生動手、動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機融合各種教法於一體,做到步步有序,環環相扣,不斷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教學生觀察、歸納的方法

為了適應學生的認識思維發展水平,有序的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得出結論,讓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實踐——再認識,完成認識上的飛躍。

2、通過設疑,啟發學生思考

根據練習情況設疑引導,重在讓學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展開學生的思維。

三、說學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難於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教師要做到教法與指導學習的學法有機統一。通過幻燈片演示,學生用學具操作體會,最終完成學習過程,達到教學目標。

1、看聽結合,形成表象。看教師演示,聽教師講解,形成表象。

2、手腦結合,自主探究,學生為主體,充分使用學具,動手操作體會全等三角形。

四、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是:首先,展示教師製作的一些圖案,引導學生讀圖,激發學生興趣,從圖中去發現有形狀與大小完全相同的圖形。然後教師安排學生自己動手隨意去做兩個形狀與大小相同的圖形,通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直觀感知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其次,通過閱讀法讓學生找出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然後,教師隨即演示一個三角形經平移,翻折,旋轉後構成的兩個三角形全等。通過教具演示讓學生體會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的概念,並以找朋友的形式練習指出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加強對對應元素的熟練程度。此時給出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提示對應頂點,寫在對應的位置,然後再給出用全等符號表示全等三角形練習,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再給出練習判斷哪一種表示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正確,通過對圖形及文字語言的綜合閱讀,由此去理解“對應頂點寫在對應的位置上”的含義。再次,讓學生闡述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並通過練習來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並滲透符號語言推理。最後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學會了用全等符號表示全等三角形,會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