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必備】幼兒園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

說課稿1.64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幼兒園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

一次性的物品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這些物品隨便丟棄又造成了環境的汙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童利身邊的物品或廢舊資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來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童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幼童的創新意識,讓幼童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結合本班的主題活動,我特設計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幼童在欣賞廢舊物變寶發明出來的美后,自己動手利用平常經常丟棄的廢舊物也來發明一種美,從中增進幼童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我認為,選擇這一活動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童的愛好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童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童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童的生活。

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童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製作的作品,培養幼童的合作意識,進步幼童的協商能力。

2、嘗試用多種廢舊資料製作海底世界,體驗發明的樂趣。

3、增進幼童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用多種廢舊資料製作海底世界,培養幼童的合作意識,進步幼童的協商能力。

活動難點:

如何有效地合適地選用各種廢舊資料製作漂亮的海底世界。總之,我們建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製作活動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預備:

1、物質預備:收集製作玩具的廢舊資料,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廢舊資料製作的有關海底世界的成品和圖片。

2、經驗預備:幼童對海洋的水生動物有肯定的經驗。

3、空間預備:幼童座位呈框字型擺放,展示臺呈半弧形放置於幼童視線前面。

全方位的預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老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老師以參觀者的身份引導孩子,以自己的語言啟發幼童的`創新意識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取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取的教法有:啟發提問法、直觀法、自主探索法、分享交流法

1、啟發提問法:本次活動最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引起幼童的思考,啟發他們的發明思維,讓他們在老師的提問幫助下,更好地完成作品的製作。

2、直觀法:本次活動的開頭,老師就採取了這個方法,讓幼童通過欣賞別人的作品,引起幼童創作的愛好,初步感受藝術中的美。

3、自主探索法:讓幼童自己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廢舊物的創作,並在製作過程中學習合作,並進步幼童的協商能力。

4、分享交流法:本次活動的結尾部分,我讓幼童將自己的作品與同伴與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讓小朋友學會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取了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童獲得對廢舊物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童為主體,發明條件讓幼童參加發明活動,不僅進步了熟悉,錘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童採取的學法有:

1、多感官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童)“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童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廢舊物變寶發生了愛好。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創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幼童自己尋找資料進行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幼童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用各種廢舊資料進行創作。通過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學會了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進步”。為了讓幼童對廢舊物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取了直接參與創作的過程,在創作活動中,體驗廢舊物變寶的創作樂趣。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幼童間的合作創做,交流分享。表達著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熟悉,體現著“以幼童發展為本”理念。

四、說教學程式。

我採取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激發愛好→自由選材→分工合作→動手製作→交流分享→審美延伸

(一)激發愛好

“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就讓幼童欣賞由廢舊物製作的作品,引起幼童製作的憧憬和愛好。

(二)自由選材,合作創作

在這一過程中,老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輕音樂播放的輕鬆氛圍中,讓幼童自己選擇資料,並和同伴一起商討如何創作漂亮的作品。然後共同製作。

(三)動手製作作品

在這個環節中,幼童開始製作作品,作為一個引導者、參與者以及合作者。我始終以參觀者的身份,利用提問引導、啟發幼童更好地發明作品。

(四)交流分享

在最後幼童作品的展示中,我讓每組派一位小朋友上來交流自己小組利用什麼來製作作品。通過孩子之間的互相欣賞、相互交流,進步了他們對廢舊物變成寶的愛好,並在這個過程中,體驗了表示美和發明美的樂趣。相信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以後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廢舊物他們會持著如何利用的想法,環保的意識也增加了。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學生園小雞過河說課稿

一、說教材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特別是在資訊科技、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交往日益頻繁。它要求社會成員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能用清晰、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能夠適應語言傳遞技術現代化的要求,以迎接人機對話時代的到來。正如《學生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說的“鼓勵學生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顯得尤為重要。對於小班學生而言,童謠還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選了比較適合小班學生天性的素材《小雞過河》,並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力求生動、有趣味性。

《小雞過河》通過簡潔明瞭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兩隻有禮貌而又聰明能幹的小雞在郊遊過程中如何通過三條河的故事。故事中的小雞、長頸鹿、烏龜等都是小班學生所熟悉的。聽了這個故事,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拿故事中的角色來同自己對照,運用該故事教育學生做一個有禮貌、愛動腦的孩子非常合適。另外通過該故事還可以引導學生感受團結友愛,關心同伴的積極情感。

二、說學情

小班學生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

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峰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學生在遊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

三、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提問法。

1、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學生創設情境,學生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學生有了時間的經驗,聯想也就豐富了。如兩隻小雞出去郊遊又過不了河,這讓學生覺得多麼著急啊,請誰幫忙呢?他們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過河。當他們真正過了河,參加了表演,這種心情和我們以往用圖片講述上,讓學生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2、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雞應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麼感謝長頸鹿,烏龜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又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學生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學生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學生運用了討論談話法、情景表演法等學習方法。

1、討論談話法:學生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學生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2、情景表演法:學生在情景表演中,像兩隻小雞一樣邊走邊唱《郊遊》的歌,歌詞朗朗上口,學生喜歡唱,還讓學生學習小雞與長頸鹿、烏龜之間的簡單對話,學習禮貌用語,正體現了《學生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五、說活動程式

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一、學習故事:小雞過河

(一)匯入:小雞的歌

1、欣賞小雞的歌

2、學生唱小雞的歌

(1)小雞的歌真好聽,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學生學唱)。

(2)讓我們唱著歌,陪著小雞一起去郊遊(學生看課件邊走邊唱)。

(二)分析理解故事

1、第一條河。

(1)師:兩隻小雞走呀走,被什麼擋住了去路?小雞能過河嗎?為什麼?

(2)誰會來呢?讓我們一起來喊一喊。(學生回答後一起喊小動物的名字,當喊到長頸鹿時,有應答聲。)長頸鹿會怎麼幫助小雞過河呢?

(3)長頸鹿幫助了小雞,小雞會說什麼?長頸鹿怎麼說?(學習禮貌用語。)

2、第二條河。

(1)兩隻小雞再往前走(學生手拉手一起唱歌:嘰嘰嘰嘰嘰……)又碰見什麼?這條河是怎麼樣的?(出示字卡:寬寬的)讓我們一起來比劃一下。

(2)誰會來呢?(學生再次喊小動物的名字,喊到烏龜時有應答聲。)烏龜有什麼本領?猜一猜他會怎麼幫助小雞?

(3)烏龜幫助了小雞,小雞會說什麼?烏龜怎麼說?(學習禮貌用語。)

3、第三條河

(1)兩隻小雞唱著歌又往前走,(學生一起邊走邊唱)又看見什麼?這是一條怎麼樣的河?(學習詞:窄窄的。)

(2)那小雞能不能過河呢?這兩隻小雞不但有禮貌,而且非常聰明非常能幹,他們說要自己想辦法過河,有什麼好辦法呢?(學生討論後回答。)

(3)小雞想出了什麼辦法呢?(學生欣賞小雞搭橋過河的情景。)

(通過啟發性的提問,讓學生在看看、說說、猜猜、喊喊、學學中瞭解故事內容,學習其中的禮貌用語,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擴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二、教師帶學生一起進行情景表演。

現在老師當雞媽媽,你們當小雞,媽媽帶你們去郊遊。 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歷年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設計思路:

開學不久,我發現班上的孩子有不少是家裡的小霸王,對家人說話又吵又鬧,顯得很不耐煩;接送自己上放學活該當“書童”,極度缺乏感恩。《幼兒園指導綱要》第二部分“教育目標與內容”3指出:幼兒的學習是綜合的、整體的。在教育過程中應依據幼兒已有經驗和學習的興趣與特點,靈活、綜合地組織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相對完整的經驗。我想嘗試通過《禮物》這一主題活動,在增進孩子們對冬季特徵有初步瞭解的基礎上進行適機的感恩教育,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家人的精心照顧,從而懂得感恩,學會感恩。

一、說教材:

我以學前班《語言》書上冊頁教學內容“冬爺爺的禮物”為本主題活動的教學基礎,以此深化感恩教育。

二、說學情:

我班一共有43個孩子,其中男生18,女生25。大多數孩子活潑好動,思維敏捷,好奇心強,對“冬季應穿戴厚實衣物”這一類的概念應該不難掌握。同時多數孩子感恩意識淡薄,在教學環節的轉換與處置上應予以充分的重視。

三、說重難點:

重點:教材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容,它的確定要遵循大綱、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即讓孩子學會如何感恩。

難點:依據本主題活動特點和孩子的認識水平而定,即讓孩子懂得感恩

四、說教法與學法:

事實證明,教學得法往往事半功倍,根據本主題活動的特點,採用以下教法,以增強學習效果:

1、多媒體課件。因為本次主題活動要用到服飾的搭配、音樂、表演等較複雜的`環節,運用多媒體相對綜合性較強,所以該教法居於首要地位。

2、情景教學法。把教學內容融入故事情節中,更能引發孩子的興趣。

3、談話、討論、引導教學法。通過談話的方式,引發孩子的自主討論,老師再進行切合時機的引導,讓孩子通過闡述和總結得出結論。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是我國教育家關於教學方法的辯證觀。而在實踐上,學法指導更是在“教”與“學”之間找到了真正的銜接點。為了配合此次教學,我嘗試用以下學法。

1、討論法。寓學法於教法之中,使教法學法化。討論法正是與教法3的有機統一。

2、遊戲法。介於學前班孩子自控能力弱,好動的特點,活動中將插入遊戲配合教學,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活動效果。

3、合作法。讓孩子通過合作完成既定目標,培養和提高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

課時:一課時

五、說活動目標:

1、情感態度目標:通過活動的深化明白感恩,懂得如何感恩。

2、知識技能目標:瞭解冬季特徵。

3、能力培養目標:鼓勵幼兒追求新穎、獨特的思維方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

六、說課前準備:

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冬季服飾(鞋帽圍巾等)

知識經驗準備:故事:《灰姑娘》;遊戲:我是小模特;手語:我愛我的家。

七、說活動流程:

開頭部分:

通過多媒體課件匯入故事《冬爺爺的禮物》,讓孩子通過認識服飾初步瞭解冬天的特徵之一:冬天應穿戴厚實的服飾。且通過孩子的討論,老師的引導大膽說出“毛茸茸”“暖和”“厚厚的”表述冬季服飾的詞語。(10分鐘)

中間部分:

由冬爺爺的禮物轉向家人為孩子們準備每天的衣食住行,通過討論、表述、總結得出結論:家人可是比冬爺爺還要辛苦得多哦!

1、冬爺爺為灰姑娘準備了過冬的衣物,你們的家人為你們準備了什麼呀?

2、家人只為你們準備冬天的東西嗎?每天都為你們做些什麼?

3、(亮點)家人為你付出這麼多,你怎麼感謝他們?(引出“感恩”一詞;用形象表示;複習手語我愛我的家,學習新手語:感恩的心,感謝有你;要求孩子轉過去向所有參加半日活動的家長朋友展示這兩種手語。(22分鐘)

結束部分:

幼兒自行組合,進行冬季服飾模特表演,以感謝和表達對家人的愛。(8分鐘)

八、我的困惑:

1、由“禮物”向“感恩”轉換,所設想問題是否牽強?能否達到預想效果?

2、模特表演的場地問題。打算合併成兩個大組分靠兩組是否可行?

學無止境,我真心希望此次說課和教學展示能得到在座各位的幫助和指導,在理論和實踐上前進一大步。謝謝大家!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內容選擇的依據

中華民族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傳統,孩子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橋樑,在幼兒階段開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間文化薰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接觸有關十二生肖的話題,也看過有關十二生肖的影視片,特別是十二生肖中的許多動物都是幼兒熟悉的,喜歡的,《綱要》中也要求我們:一個活動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跟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跟視野。選擇十二生肖這個課題,對幼兒來說是非常有趣的,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設計思路

根據社會教育的目標要求,十二生肖社會活動的內容,不僅要讓幼兒知道十二生肖的名稱跟形象,同時還要了解十二生肖的順序跟輪迴問題。我的活動思路為:熟悉動物;感知順序;理解含義;瞭解輪迴規律;遊戲鞏固認知。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精神跟設計思路,努力體現以幼兒為本的現代化教育理念。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活動目標:

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的名稱及其排列順序。

2、瞭解十二生肖的輪迴,對不同生肖的年齡進行簡單的判斷。

3、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的學習興趣跟熱愛情感。

(二)活動重點、難點

以兒童的發展為出發點跟歸宿是《綱要》的基本點,對大班幼兒學生來說,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的名稱及其排列順序;由於十二生肖的輪迴具有抽象性,幼兒理解水平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說教法

十二生肖社會活動內容對大班幼兒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有效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以下幾個教學策略。

1、通過故事、課件與遊戲手段。

我通過講述十二生肖來歷的故事,再結合課件充分利用學生的聽覺跟視覺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確十二生肖的動物名稱跟排列順序;遊戲活動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聚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為一體的特點。本次活動的中,我就引導幼兒用遊戲的形式記住十二生肖的順序,感受十二生肖的輪迴,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活動氛圍中掌握重點。

2、藉助鐘錶。

由於學生已有了如何看鐘表的知識基礎,知道鐘錶上的12個數字,知道12個數字的輪迴是怎麼回事。運用知識的遷移原理,將幼兒對鐘錶的知識遷移到讓學生感受跟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上,符合教育規律,同時鐘錶的週期具有直觀性,這樣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有利於學生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是突破知識難點的有效手段。

3、雙主體互動模式。

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是本次活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問題的學習者跟探索者,幼兒帶著對十二生肖動物的好奇參與學習,探索問題,大膽表述自己的認識,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著、組織者、促進者,教師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幼兒學習探索的積極性,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幼兒將在說說、看看、想想、聽聽、演演、唱唱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五、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教具的準備:十二生肖動物課件、根據本班學生屬性準備屬相飾物若干。十二生肖的故事、十二生肖圖片一套、十二生肖的兒歌。

2、知識經驗準備:通過佈置家庭作業使幼兒事先知道自己的屬相,知道父母的屬相,父母的年齡,瞭解十二生肖中部分動物。認識鐘錶。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經驗跟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跟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提問匯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幼兒會集中注意力,並樂此不疲。為了激發幼兒活動積極性,教師運用激勵機制,將事先準備好的屬相小禮物獎給回答問題的學生。

在這個環節,老師對小朋友說:“小朋友們,我這裡有很多禮物,現在我要獎勵給回答問題積極,答題又好的小朋友,你們看好不好”。根據學生屬相在回答完問題後獎一個屬相飾物。問題如:

1、你知道自己的屬相嗎?屬啥的?

2、你知道父母的屬相嗎?你媽媽多大了?

3、你知道都有哪些屬相?

本環節老師通過提問匯入,獎勵機制,啟用幼兒原有知識,目的是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回憶對屬相的認識,為全面學習十二生肖有關問題做準備。此時學生的主體精神得以充分展示,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基本部分:

過渡:剛才小朋友回答的問題很好,可是人的屬相不僅有我們以上所說的幾種,實際上人的屬相有12種,它們都是什麼動物呢?好,今天我把它們請來了,大家認真看,它們都是什麼動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第一個環節:播放十二生肖視訊課件,在動作、形象、聲音等方面突出每個動物的特徵,強化幼兒的認知。

本活動環節,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十二屬相動物做成視訊圖片,依次給學生播放。這個環節老師採用問題導學法、直觀視訊教學法。在學生觀看視訊之前提出問題,幼兒帶著問題觀看,同時通過形象生動視訊,使觀看具有目的性、直觀性;幼兒處在看看、想想、模仿的學習過程中,這個環節有利於加強幼兒的認知跟記憶,實現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

第二個環節:通過猜猜看活動、進一步認識十二生肖中動物的變形圖案。

在觀看視訊之後,學生對十二生肖動物,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十二生肖的變形圖案很多,為進一步增強認知,教師通過圖片匹配、讓幼兒猜動物名稱,進一步深化幼兒的認知。

本環節採用雙主體互動模式,通過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教師、幼兒在師幼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的機制。本環節有利於完成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

第三個環節:講故事,在鐘錶圖案上貼圖片,讓幼兒認識十二生肖的順序。

過渡:十二生肖中老鼠排在第一位,小朋友們你知道為什麼嗎?這裡有一個傳說故事。

教師結合課件,繪聲繪色講關於十二生肖動物通過比賽來排序的傳說故事,在講故事的同時依序將對應的動物圖片貼到事先準備好的大鐘表上。從1——12。分別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愛聽故事是多數幼兒的特點,也是最能吸引幼兒的教學手段之一。本環節利用故事與課件相匹配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了幼兒的聽覺跟視覺,幼兒在聽聽、看看的學習過程中明確了十二生肖的順序。本環節設計有利於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達成。

第四個環節:結合鐘錶圖,聯絡幼兒的屬相,用問題引導幼兒瞭解生肖與年齡的關係以及十二生肖的輪迴。

過渡:小朋友們,在我們這個神奇的鐘表中,各種動物依序排列,一個數字代表一年,一年一個屬相。下面老師問幾個問題,誰第一個回答,誰就先得到老鼠的頭飾。

教師設定具有層次性的問題,將難點分解,隨著學生的回答,依次發出十二生肖頭飾。

老師的問題如下:

1、今年是牛年,今年出生的孩子屬啥的?

2、今年是牛年,明年是什麼年?

3、明明小朋友屬馬的,明明今年幾歲?

4、12年後是什麼年?

在本環節中,老師採用難點分解法,通過給學生提出由易到難,由具體道抽象的問題,將十二生肖與年齡的關係以及十二生肖的輪迴活動難點,一一化解,學生則運用想想,說說的學習方法,從而突破難點,達成本次活動的第二個目標。本環節教學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跟抽象思維能力。

第四個環節:通過遊戲、唱歌,鞏固加深學習成果,烘托課堂氣氛,達到本次活動的高潮。

三、結束部分。通過關於十二生肖動物兒歌跟童謠的聯唱,激發幼兒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讓幼兒在意猶未盡中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活動目標:

1、看看說說學學生活中的幾種車。

2、覺察幾種車的顏色、外形、用途的明顯不同,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消防車、警車、計程車(真實);各種車的替代物及輔助材料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寶寶喜歡什麼車?(經驗再現)

小結:我們看見過許多的車,有 … 有 … 還有 … 他們的名字不一樣,他們的本領也不一樣。

2、消防車 ――(安全防火)

過渡:哇!寶寶看什麼車開來了?(消防車)

問:你怎麼知道它是消防車?(紅紅的、有 119、)

消防車有什麼本領?

寶寶在什麼地方也看見火?(生成點)

小結:香菸、打火機 …… 都有火,寶寶要不要玩火?

(集體說)玩火有危險,寶寶要小心。

鳴笛――消防員叔叔又要幹什麼去呀?

我們也來學學消防車吧。

3、警車――(瞭解尊重身邊的人)

過渡:出示數字牌 110,寶寶猜什麼車上有這個?

問:警車是什麼顏色的?警車上有什麼?警車有什麼本領?

小結:警察叔叔開著警車去抓壞蛋,警察叔叔還要指揮交通。

一起說, 警察叔叔真辛苦,我們大家都愛你。

4、計程車――(生活、禮儀)

過渡:爸爸媽媽帶寶寶去公園可以乘什麼車?

那我們一起叫出租車好嗎?

問:計程車是什麼顏色的?你是怎麼乘的?

一起學一學: 計程車,停一停,(招招手)

我們要去 * * *。

問:下車了,寶寶對司機說什麼?(謝謝叔叔、叔叔再見!)

說 課 (開汽車 )

(一) 活動的來源

車對孩子來說非常熟悉,他們經常看到也經常乘坐。班上玩具車出現引起了弟弟寶寶的特別青睞。每天總有孩子帶著玩具車來幼兒園。“開汽車“的主題活動在孩子們的興趣中開始了。 “上海市 0-3嬰幼兒教養方案”組織與實施中明確指出: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實物品,挖掘其內含的多種教育價值,讓幼兒在擺弄、操作物品中,獲得各種感官活動的經驗;教師應儘可能把託班孩子的活動安排在適宜的空氣新鮮的地方。所以本次活動的設計我利用各種真實的車,在陰涼的大樹下,讓孩子獲得各種經驗。

(二) 課程化環境和孩子的前期經驗

參觀活動――消防隊、馬路上的車、紅綠燈、警察叔叔指揮交通、汽車美容公司、汽車銷售公司等。社會活動――我和爸爸媽媽乘計程車。地鐵等。

主題背景下活動室的'創設:

1、“各種各樣的車票”讓孩子通過對各種車票的關注,瞭解不同的客車。

2、“當心火”消防隊救火、著火的畫面,讓孩子感知玩火很危險。

3、“大馬路寬又寬”孩子自主擺弄各種玩具車,感知顏色、觀看 外形等。

4、“斜拉橋“看看說說老師各種材料製作的車、上海的南浦、楊浦大橋。

5、“警察叔叔在幹什麼?“收集警車、警察叔叔指揮交通、抓壞蛋等圖片資料,初步瞭解警車。

6、“汽車城“嘗試和爸爸媽媽一起製作車,願意介紹車身、車輪。

(三)資源的利用

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讓家長帶孩子參觀附近馬路上的各種車及觀察警察指揮交通;收集各種資料;組織家長進行“車”的親子製作活動,用豐富的材料家長和孩子製作出了常見的轎車、卡車等,陳思瑜和媽媽做了殘疾車,及時激發了孩子對身邊有困難人的關心 …… 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資源社群及周邊環境資源讓孩子探索的視野更寬更廣、探索的方式和內容更多了。

(四)本次活動凸現的理念

1、注重整合性:目標的整合(有認知的顏色、名稱、形態;有情感的)

內容的整合(有兒歌、有生活、有安全、有社會情感等)

動方式的整合(有集體的、有小組的、有個別的形式)

2、關注差異性:個別化材料的提供 提供各種表達表現的形式,滿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3、把握生成性:活動中孩子生成的問題積極迴應;我常引導鼓勵孩子去發現問題;活動中開放性的問題預設“寶寶喜歡什麼車?”“寶寶在什麼地方也看見火?” …… 給孩子更多的生成空間。

幼兒園說課稿 篇6

一、 活動內容的形成與依據

每天放學後,總會聽到好些小朋友央求自己的父母買糖葫蘆吃。孩子喜歡吃糖葫蘆?捕捉到孩子的這個興趣點以後,我們便開始有目的地觀察孩子的反應。有的小朋友從家裡帶來了有糖葫蘆的識物卡片,有的小朋友用現有的木珠穿起了糖葫蘆,有的小朋友乾脆做起了“糖葫蘆”的買賣,一邊吆喝,一邊指著某樣東西問“你要不要買呀?”在後來的活動中,雖然,孩子們對於糖葫蘆的做法、玩法都比較侷限,但興趣依舊濃厚。在一次晨間談話中,孩子們又談到了糖葫蘆,我隨口問到“還有什麼東西也可以做糖葫蘆?”他們七嘴八舌地講了很多,有的說可以用橡皮泥做;有的說可以用泥土做;有的說可以用麵粉做,最後,他們比較了一下,發現用麵粉做比較衛生,而且,做好以後還可以蒸了吃。有些孩子發現做出來的糖葫蘆都是白色的,有些孩子不禁發出感嘆:哎,要是糖葫蘆有顏色就更好了!於是,孩子們便通過討論,回家問家長,得出的結論是用色素調出七彩的麵糰,以此來製作七彩的糖葫蘆,於是,這一活動內容便產生了。

二、 本班幼兒的情況

我們小(3)班的孩子有些已經上過小託班,有些未上過小託班,所以,幼兒的思維、動手能力各不相同,且操作時間都不能持續過久。我們通過觀察,發現他們對情境遊戲情有獨鍾,於是我們把情境遊戲貫穿始終,並在其中加入製作糖葫蘆的內容,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得到鍛鍊。這一內容適合小班上學期末進行。

三、 活動目標與依據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 幼兒探索糖葫蘆的製作方法(團圓、壓扁),發展幼兒手部肌肉動作。

2、 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會觀察,進一步培養幼兒大膽嘗試、探索以兩種顏色按規律排序的能力,體驗活動的樂趣。

《綱要》中明確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以上制定的具體活動目標是為教育總目標(注重能力培養,通過自主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服務的。而教育目標正是通過每一個具體活動落實到幼兒身上的。其中,目標從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制定也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即目標註重全面性。

四、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不錯的幼兒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1、 各色麵糰、草把每組各一份;小棒若干。

2、 各色木珠;已做好的各色糖葫蘆。

3、 用桌子圍成的一個製作作坊,牆上帖有草把及各色糖葫蘆。

4、 錄有哭聲的磁帶,錄音機。

5、 幼兒已有使用小棒的經驗。

五、重點和難點

由於小班幼兒手部肌肉發展不均衡,能初步做一些較精細的動作,因此,探索製作糖葫蘆的方法(團圓、壓扁)就成了此次活動的重點。

難點是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他們探索和嘗試以兩種顏色按規律穿的能力。

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

1、豐富幼兒的經驗,讓幼兒對各種糖葫蘆有進一步的認識;

2、幼兒分組討論,讓幼兒自己大膽地去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解決;

3、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對於突破難點採用的方法:

1、創設寬鬆的活動氛圍;

2、運用適當的指導,如:鼓勵表揚;榜樣示範;個別指導。

六、 活動流程

情境遊戲“賣糖葫蘆”故事“誰在哭”討論,想辦法幼兒嘗試製作糖葫蘆情境遊戲“賣糖葫蘆”,幼兒品嚐糖葫蘆。

七、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買糖葫蘆”形式匯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主要教法:教學活動情景化)

教師:“哦買糖葫蘆嘍!好吃的糖葫蘆哦!快來買哦”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在活動的開始,教師圍上圍裙,扛起草把,一邊吆喝,一邊招手,儼然像一個賣糖葫蘆的人,通過實際的場景,幼兒很自然地進入了活動,幼兒一邊買糖葫蘆,一邊付錢,玩的很起勁,一下子調動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製作糖葫蘆,同時引出故事“誰在哭”。

(主要教法:故事教學法)

教師:“瞧,糖葫蘆長什麼樣?”

教師:“他們排的隊伍可整齊了,是怎樣排的?”

教師:“咦,誰在哭呀?”

教師:“小動物們也想嘗一嘗糖葫蘆是什麼滋味,你們幫幫他們,好嗎?”

教師:“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小動物們吃到糖葫蘆?”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在討論糖葫蘆長什麼樣的時候,有的幼兒能很好地說出糖葫蘆的顏色、形狀,通過教師啟發性的提問,

不錯的幼兒又知道了糖葫蘆是按規律排列的。

怎樣過度到幼兒製作糖葫蘆呢?這時,教師恰當的運用了“誰在哭”這個故事,引導幼兒想象如何幫助小動物嚐到好吃的糖葫蘆。引發了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

活動中,教師始終一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想法,從以往教師權威的角色轉變到了平等的首席。在這個語言活動的環節中,貫穿了《綱要》對語言領域的要求,即“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三)幼兒探索糖葫蘆的製作方法。(主要教法:操作法)

教師:這個圓圓的糖葫蘆是怎麼做出來的?(幼兒議論操作)

教師:這個扁扁的糖葫蘆又是怎麼做出來的?

(幼兒議論並操作,教師一一比較幼兒自己想出的辦法,選擇一個大家公認的.好辦法,並請這一幼兒示範。)

教師:要求幼兒自由分組,遇到困難,會動腦或向同伴尋求幫助。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由於幼兒各方面的能力不同,所以在製作的時候,教師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材料。能力較弱的幼兒可以選擇半成品或直接用木珠來穿;能力相對較強的幼兒就可以用七彩的麵糰來探索製作糖葫蘆。

有些幼兒在活動中遇到了困難,很自然地會尋求教師的幫助,這時,教師適時地引導幼兒與同伴討論,建構了積極有效的生生互動。

面對在操作活動中確實有困難的幼兒,教師手把手地示範,並肯定和接納他們的做法。通過榜樣示範、個別指導等方法鼓勵幼兒嘗試按規律排列。

在幼兒探索怎樣做扁的糖葫蘆時,教師不是直接把做法告訴幼兒,而是讓幼兒充分探索、發現怎樣才能使扁的糖葫蘆做起來很平整,最後討論,總結出答案。倡導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現代兒童學習方式。

(四)遊戲“賣糖葫蘆”,品嚐並結束活動。(主要教法:示範引導)

教師:賣糖葫蘆嘍!今天,小朋友做的糖葫蘆都很漂亮,快來買嘍!幼兒學小動物來買糖葫蘆,品嚐糖葫蘆。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幼兒在這一環節的情緒非常高漲,顯然,次此活動還未滿足幼兒的興趣,為幼兒進一步建構有關知識能力打下了基礎。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嘗試用同樣的方法制作其他東西,設計這一延伸活動是為了擴充套件幼兒的思維,促進幼兒的發展。因為,孩子的發展是一個延續的、有階段性的發展。

總的來說,“七彩的糖葫蘆”這個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日常生活中的一個興趣點,糖葫蘆也是幼兒所熟知的,並且,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於自主積極的狀態。從以往的機械學習強調自主探索發現,從重視教的方法重視學的過程,在積極、活動的氛圍中探索到了團圓、壓扁的技能。從中,我體會到只有創設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以適合兒童的方式教育兒童,才能使兒童得到更好的發展。

幼兒園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安全教育活動《陌生人我不怕》,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說課。

說課內容

一、說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現實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以哄騙為手段賣兒童,他們的罪行給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摧殘,使許多家庭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給社會帶來極大的危害。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陌生人我不怕》這節安全教育活動。意在幫助幼兒樹立初步的防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二、說學情

中班幼兒已經有一定的語言基礎,思維和表達能力也有了相應發展,而如何辨別陌生人,靈活應對陌生人又對幼兒是一個考驗。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將各領域內容有機結合、相互滲透,注重了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於遊戲之中。讓幼兒在討論交流、情境體驗中理解“陌生人”的含義,懂得“不輕信陌生人”的道理。

三、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我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發展水平把目標定為:

1、知道“陌生人”的含義,懂得不輕信陌生人的道理。

2、能初步識別陌生人的哄騙行為,樹立初步的防範意識。

3、提高遇到危險沉著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

四、說活動準備

本次活動我為幼兒準備了歌曲《小兔乖乖》、視訊課件《不跟陌生人走》以及三種常見的陌生人騙小朋友的情境。

五、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在第一個環節中,我運用了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組織幼兒觀看事例。讓幼兒直觀形象的瞭解陌生人哄騙小朋友的'過程。

2、交流討論法:在第二個環節中,設定情境,讓幼兒置身其中進行討論,並通過多個問題的討論,相互啟發和補充,從而獲得正確、統一的認識。

3、遊戲教學法:在第五環節中,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體驗如何應對陌生人,這種遊戲的形式符合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而且真正做到了將幼兒習得的經驗轉化為行為。

此外,我還適時運用提問法、激勵法、觀察指導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六、說學法

1、情境體驗法:在最後一個環節組織幼兒運用情境體驗法進行角色扮演,這樣做不僅是順應幼兒遊戲的天性,也是幼兒沉著冷靜處理問題的模擬練習。

2、辯論討論法:通過討論發散幼兒思維,使幼兒得出處理問題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多感官參與法: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辯一辯等多種感官參與,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應對陌生人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護的意識。

七、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流程分為激發興趣、引發思考、鞏固認識、相互討論、親身體驗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歌曲引題,瞭解哄騙

活動開始,我帶領幼兒隨音樂《小兔子乖乖》進入教室。中班幼兒對歌曲及故事比較熟悉,音樂喚起了幼兒對故事的回憶,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我接著提問:這首大家都熟悉的《小兔乖乖》,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小兔子開門了嗎?小兔子是怎麼知道大灰狼不是媽媽的?通過提問,幼兒明晰了大灰狼利用“哄騙”的方法取得小兔子的信任,達到吃掉小兔子的目的,使幼兒理解“哄騙”的含義。接著提出一個假設問題:如果你一個人在家,有人來敲門,你會怎麼做呢?引導幼兒聯絡實際思考判斷。並追問:是所有人敲門都不開嗎?進一步引導幼兒判別自己的親朋友好友等熟悉的人會開門,不認識的人就不開門。為什麼不給陌生人開門?我及時進行小結:陌生人可能是壞人,我們不能輕易相信。引導幼兒在討論中建立“陌生人”的概念,初步樹立“不輕信陌生人”的意識。

第二環節:觀看事例,引發思考

第一步:看一看、說一說

在這個環節我利用《不跟陌生人走》的故事視訊給幼兒呈現一個具體的故事情景。進行提問:如果你是小雨,會跟那位阿姨走嗎?為什麼?引發幼兒討論。

那我們來看一下小雨到底會怎麼做。看完視訊後接著提問:那位阿姨是怎麼把小雨騙走的?小雨認識這位阿姨嗎?小雨的好朋友用了什麼方法救小雨呀?我們怎麼判斷陌生人說的話是真是假呢?通過層層提問,引發幼兒思考,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梳理出故事中的阿姨是“陌生人”,進一步理解“陌生人”的含義,樹立“不輕信陌生人”的意識。

第二步:想一想、辯一辯

在這個環節,我接著提問:如果小雨真的被帶走的話,會有什麼後果?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對後果進行推測,教師及時梳理、歸納幼兒的觀點,並分享給全體幼兒,從而讓幼兒明白跟陌生人走的嚴重後果,堅定幼兒不跟陌生人走的信念,牢固樹立防範意識。

第三環節:律動表演,鞏固認識

活動至此已經進行了10多分鐘,孩子一直處於相對安靜狀態,我利用一首詼諧幽默的歌曲《我不上你的當》和孩子們一起表演,讓幼兒在放鬆思考所帶來的緊張情緒的同時,再次激起幼兒的興趣,並達到警示幼兒不上當受騙的目的。

第四環節:判斷推測,引發討論

接下來,我為幼兒準備了三個情景,第一個:陌生人用玩具哄騙小朋友的情景。根據情景提問幼兒: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呢?引導幼兒綜合利用已有經驗進行分析判斷。第二個是陌生人用好吃的食物哄騙小朋友的情景。根據情景提問幼兒: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呢?第三個是陌生人哄騙小朋友找爸爸的情景。通過情景,提問幼兒:遇到這種情況你應該怎麼做?通過幼兒的辨析,使不輕信陌生人的意識再次植根在幼兒心中。在幼兒討論後我及時小結:美麗的森林裡也有害蟲,我們的身邊也會有壞人。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陌生人的話不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要求不隨便答應。分清好壞不上當,做個機智勇敢的好寶寶。這一環節使幼兒的綜合分析判斷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並鞏固了幼兒的已有經驗。

第五環節:角色扮演,真實體驗

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創設了角色扮演活動“陌生人我不怕”,首先由教師扮演陌生人進行遊戲,接著讓能力強的幼兒扮演陌生人再次進行遊戲,這樣做正是體現了“幼兒的經驗是在運用中建立起來的”這條原則,真正實現了幼兒由經驗到行為的轉化,增強了幼兒沉著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

八、說特色

本次活動中我充分利用了教學課件使抽象的問題變得形象直觀,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並且以孩子們身臨其境的情境式教學作為主線,鼓勵、引導幼兒共同討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及時梳理,歸納分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主學習、積極互動的環境。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內容,不當之處,請批評指證。

幼兒園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聽說遊戲?小老鼠打電話選自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教學活動設計及教案》(中班上冊)一書。該遊戲充滿童趣,貼近幼兒生活,易於理解解。目前,通訊設施非常發達,朋友間經常以電話聯絡,打電話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同時中班上冊幼兒年齡偏小且現在多數都是獨身子女,普遍存在出現粗心大意的行為,所以這一遊戲既富有時代特徵又符合當前幼兒的年齡特點。

選取《小老鼠打電話》這一教材是因為:1、情節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2、打電話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遊戲的語言易於幼兒模仿學習。3、通過遊戲,幼兒能感受一些禮貌用語的用法且學習怎樣打電話。4、遊戲能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瞭解體會到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上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偏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做事情粗心大意;幼兒喜歡模仿大人玩打電話遊戲,但由於缺乏生活經驗,詞彙貧乏,往往拿著話筒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說什麼等,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樂意觀看錶演,感受遊戲的樂趣。

2、體會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3、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三)教學重、難點:

在本次活動的目標中提到:樂意參與遊戲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

終圍饒著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中班上冊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往往一句話只說了半句話或幾個字就無法再說了,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四)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佈置小老鼠的家:牆上掛全家福的照片,桌上放著娃娃家的廚房用具及一部電話機。(這是為情景表演而準備)

2、小老鼠和小花貓的頭飾各一個。課前準備好情境表演內容。(這也是為情境表演而準備的)

3、玩具電話機每個幼兒一部(這是為幼兒玩遊戲而準備的)

二、說學情:

中班上冊的幼兒年齡在4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峰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最喜歡邊用手當話筒邊唱《打電話》這首歌。但是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說又不知道該怎樣說,既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加上幼兒打電話也缺乏生活經驗,雖然想打電話但又不知道怎樣才能打好電話。因此,我通過這次遊戲活動,讓幼兒體驗到遊戲的樂趣,在遊戲中練習打電話,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三、教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

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

採用直觀法是因為4歲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

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情境表演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情境表演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打電話遊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遊戲練習法是幼兒在玩打電話的遊戲中,邊遊戲邊練習對話,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五、活動程式:

根據中班上冊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三餓環節:

(一)觀看情境表演,激發

幼兒的興趣。

首先我以一種神祕的口吻介紹幼兒即將看到的情境表演:“小朋友,你們喜歡看錶演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老鼠家發生了一件什麼奇怪的事?”以此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其次,讓幼兒看情境表演─小老鼠打電話,激發幼兒學習的慾望。

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感官感知遊戲內容,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

(二)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說出遊戲內容,並再次觀看錶演。

首先我提以下兩個問題讓幼兒討論:1、剛才,你們看見了一些什麼?2、小老鼠和小花貓是好朋友嗎?既然小花貓不是小老鼠的好朋友,為什麼小老鼠打電話卻來了小花貓?(根據幼兒的反應,可再表演一次“小老鼠撥號是時東張西望的情景,讓幼兒自己發現小老鼠撥號不專心”)除了撥錯電話號碼外,還有什麼地方也說明小老鼠很粗心呢?”其次再次觀看錶演,而後提問:“小老鼠打電話是怎麼說的?它為什麼不知道接電話的是小花貓?小老鼠要怎麼打電話才能把好朋友請來呢?”

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說出角色間的對話,從中體會做事粗心大意造成的後果。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表演重點片段、設疑、再次觀看錶演,而後再提問,內容一環扣一環,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完成了第二個活動目標。

(三)幼兒相互間玩打電話遊戲,練習對話。

隨著活動的進行,幼兒一定很想自己親自嘗試打電話。為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我設計這一環節讓幼兒自由結伴玩打電話遊戲。“小朋友,你們想打電話嗎?你是怎樣給好朋友打電話的呢?現在你們自己去找好朋友玩打電話遊戲吧。”

這一環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幼兒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練習打電話,表達自己的意思,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說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