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模板集錦九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9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模板集錦九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1

 一、設計意圖

根據中班小朋友與人交往能力較差,缺乏友愛、助人為樂意識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我想幫忙》這節活動。這節活動選自鳳凰康軒中班上冊語言領域《好朋友》這一主題。本活動選用了小朋友熟悉的小兔、小雞、小羊等動物形象為角色,以主角河馬的思想、行為活動為主線展開情節講述。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我首先以談話匯入,創設一個小朋友想說、敢說、願意說、有機會說的語言環境,又抓住小朋友喜歡小動物的心理出示動物形象,激發小朋友學習興趣。通過設定懸疑問題引導小朋友積極動腦思考,充分發揮想象,進一步激發小朋友積極探索的慾望和興趣。又利用情境表演環節幫助小朋友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同時培養小朋友的自信,進而學習幫助他人。

二、說活動目標:

《綱要》中提出:“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小朋友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根據這一要求,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並嘗試講述畫面中的故事。(體現在教學環節一)

2、能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怎麼幫的?(體現在教學環節二)

3、幫助小朋友感受與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體現在教學環節三)

三、說活動重、難點:

現在的小朋友通常生活在成人的“保護圈”裡,與人交往的能力較差,自我意識強,缺乏友愛、助人為樂的意識,我把“幫助小朋友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定為本次活動的一個重點。為了培養小朋友養成說完整話的習慣,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又把“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並嘗試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及所用的方法。”做為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頭飾、字卡“幫忙”

五、說教法:

直觀法、提問法、情境表演法等。

(情境表演法能夠幫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內容。小朋友在情節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能感受主角的快樂,又能充分展現自我,同時培養自信,學會幫助他人。)

六、說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遊戲法等。

(遊戲法的運用是為了讓小朋友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鞏固對詞語的認識和理解。)

七:說活動程式:

本次活動我設計以下三個環節:

一、展示《我想幫忙》課件,引導小朋友看圖說話,並認讀詞語:幫忙。

二、引導小朋友情境講述,進一步理解畫面內容。

三、嘗試表演,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

一、展示《我想幫忙》課件,引導小朋友看圖說話,並認讀詞語:幫忙。

1、談話匯入:

(教師神祕地說)告訴大家一個祕密:老師發現了一群小動物們之間的故事,你們想知道嗎?可是,小動物們說了要想知道它們的祕密必須靠小朋友自己,要用自己的小眼睛認真觀察,動腦筋思考,還要大膽回答出問題才行呢!大家能做到嗎?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出示幻燈一)引導小朋友說說畫面中的'小動物們都在幹什麼。

(出示幻燈二)猜猜“河馬會怎麼幫忙呢?”

(這樣的設計就是抓住小朋友喜歡小動物的心理,利用小朋友觀察小動物們生活化的動作形態和解答懸疑問題,激發小朋友的學習興趣。)

2、(出示幻燈三——六)在展示畫面的過程中,引導小朋友認真觀察,鼓勵小朋友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小朋友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並使小朋友養成注意傾聽的好習慣。

3、認讀詞語:幫忙。利用字卡和情境畫面幫助小朋友直觀形象地去了解、認識詞語,再通過遊戲《幫字寶寶找朋友》進一步加深理解詞語。

(此環節不但培養了小朋友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而且使小朋友能夠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實現活動目標1。)

二、引導小朋友情境講述,進一步理解畫面內容。

為了進一步加深小朋友對畫面內容的理解,我以啟發、提問的方式引導小朋友講述主要故事情節,如:河馬幫助了誰?(河馬幫助了小兔。)河馬是怎麼幫忙的?(河馬用嘴巴含住小兔,又把小兔送到草地上了。)要求小朋友用完整的話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及聽到的,告訴小朋友也可以用動作、肢體語言來表達。

(此環節既突破了重難點: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並嘗試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及所用的方法。又著重體現了活動目標2。)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2

(一)說活動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在終身教育背景下的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強調科學教育首先要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對周圍事物及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在一次三八家長助教活動中,班上有位家長為孩子表演了一個小魔術,在魔術表演過程中孩子們異常地認真,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表演,他們對這個魔術表現出了濃厚地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孩子才會積極關注,主動思考,並自覺採取行動。因此根據孩子對魔術的熱衷我設計了這節大班的科學活動《神奇的藥水》。本次活動是把化學實驗活動引進到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領域的一項實踐活動,在本次活動,我不是追求一種嚴謹的化學實驗程式,而是把側重點放在讓孩子感知化學變化的奇妙上,通過孩子感興趣的“變魔術”的遊戲形式,貫穿活動始終,不僅可以使孩子自始至終保持濃厚的探究興趣,真正感受到世界的奇妙,還充分激發孩子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和慾望。。

(二)說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我依據《綱要》中科學領域提出的目標要求,並從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現有水平、發展需要出發,確定了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活動目標。)(1)運用化學小魔術,使幼兒瞭解碘酒遇到另一種藥水(澱粉溶液)會變成藍色的現象。

(2)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變色”的奧祕,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3通過遊戲活動,充分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究興趣和積極嘗試的慾望。

2.目標重點:運用化學小魔術,使幼兒瞭解碘酒遇到另一種藥水(澱粉溶液)會變成藍色的現象。

3.目標難點: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變色”的奧祕,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三)說活動準備物質準備:

1.碘酒、澱粉溶液(米湯)、清水。

2.毛筆、杯子、雙面膠;

3.水彩紙數張,教師示範畫一張(事先均用彩筆畫好樹林、房屋等,用毛筆蘸取米湯畫狐狸、老虎、大灰狼隱藏在樹林中,晾乾),白紙數張(事先用米湯畫上小動物,晾乾)。

經驗準備:知道米湯、麵湯內含有澱粉。

(四)說活動過程:

第一個環節:教師做化學小魔術,激發幼兒興趣。

製造神祕效果,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看看是什麼呢?(教師出示一張已用米湯畫了小動物的白紙)教師:“看,這是什麼呀?你覺得這白紙裡有東西嗎?”“這可不是一張普通的白紙,它裡面藏著許多小動物呢,這些小動物們非常想出來玩玩,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請它們出來嗎?”(幼兒自由暢想)。

教師演示小實驗,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

教師:“老師帶來了一樣工具,我來試一試能不能把小動物請出來。”(教師操作)教師:“哇,它們真的出來了,是誰呀?”(三條毛毛蟲)提問:“老師用什麼方法把毛毛蟲請了出來?”

用試一試、看一看、聞一聞的方法比較水和碘酒,瞭解碘酒這一藥水。

注意教給孩子正確聞化學藥品的方法:一隻手將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隻手左右煽動,以免藥品氣味過大,刺激幼兒鼻腔粘膜。

教師小結:剛才老師請毛毛蟲用的不是水,而是一杯神奇的藥水,它的名字叫碘酒。

第二個環節:幼兒實驗探索,發現其中奧祕。

1.幼兒實驗操作,請出小動物。

(1)教師:“小朋友看,這些白紙裡還藏著很多小動物,我們一起來把它們請出來好嗎,請小動物們出來需要用到什麼工具呢?”(碘酒)“老師為你們每人都提供了提供了一張隱藏著小動物的白紙和一杯碘酒,請你們自己動手把小動物請出來。”

(2)幼兒操作,老師巡迴指導。

2.幼兒互相交流實驗結果。

3.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實驗過程。

提問:“你請出來的小動物是誰?你是怎樣把它請出來的?”

4.引導幼兒歸納得出結論。

提問:“這些小動物都是什麼顏色?是誰把它們變成藍色的?他們是怎樣隱身的?”

結論:用米湯液畫的畫遇碘酒後變成藍,顯示出小動物。

5.老師實驗論證。(兩種溶液直接反應)

第三個環節:遊戲挑戰,體驗活動的樂趣。

1.教師故事匯入,引出遊戲“捉小偷”。

2.教師提問:

(1)猜猜可能是誰把小雞偷走了?

(2)小偷可能隱身在哪裡?

(3)我們用什麼辦法讓小偷顯身呢?

(幼兒自由討論,各抒已見)3.幼兒運用剛學過的.辦法,開展“尋找小偷”的遊戲。

(1)幼兒“搜尋”。

(2)幼兒講述自己“搜尋”的經過和結果。

最後一個環節:簡單小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碘酒遇到另一種藥水(澱粉溶液)會變成藍色。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許多的變化,只要我們小朋友仔細的觀察,還會發現許多奇妙的現象。請小朋友回去後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發現來告訴大家。

(五)說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後,幼兒對科學小實驗變得更感興趣,有些實驗我們可以繼續投放到自然角中去。我們可以選取一些安全且易於操作、現象明顯、容易準備的實驗讓幼兒進行活動。如“澱粉遇碘變色的實驗”中,選用了兩種含澱粉的材料——米和麵粉。讓幼兒加水、加碘酒進行操作,並提醒幼兒注意比較材料加入量的多少是否影響顏色的深淺。另外在此基礎上還可繼續拓展,為孩子提供“洋蔥、白蘿蔔、番薯、藕、土豆等蔬菜切片”,“找找哪些蔬菜身上也有澱粉?”並讓幼兒在記錄表上進行記錄讓幼兒在實驗中體會動手的快樂和科學的奧妙!

(六)說活動特色

1.本次活動趣味性很強,把幼兒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蘊含在魔術和遊戲的過程裡面,在玩中學、做中學、學得快樂,最大限度的激發了幼兒探究的慾望,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對科學活動產生了濃厚地興趣。

2.本次活動中教師始終是以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引導幼兒主動學習,支援幼兒探究發現,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寬鬆的探索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其中。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3

一、說活動教材:

《彩色的夢》是省幼兒園課程,小班第四主題,次主題三的一節語言教育活動課。這首兒歌內容簡單,充滿童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二、說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新《綱要》中指出:目標要注重全面性,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為了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在活動獲得發展,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認知發展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目標:

1、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係;

2、理解兒歌內容並學習朗誦。

三、說重難點:

根據活動目標及小班幼兒認知能力發展的實際情況,我把重點定位於: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係,這在整節課的每個環節中都始終貫穿滲透。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理解兒歌內容並學習朗誦。

四、說活動準備:

為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知識準備:引導幼兒熟悉相關事物的色彩;

2、物質準備:《彩色的夢》錄音;

小草、紅花、白雲、小朋友的圖片頭飾及課件。

五、說教法、學法:

1、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認知發展的實際情況,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在本活動中我主要採取了提問法,引導法,互動表演,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

對於這幾種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以啟發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發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以形象、生動、直觀的方式,再現兒歌中所描繪的景象,加以角色表演等手段,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更直觀的理解,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科學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2、學法:

本次語言教育活動採用的主要學法是觀察法,角色表演法等。

讓幼兒觀察圖片並伴隨適當提問,引導,讓幼兒逐步熟悉兒歌,從而使幼兒獲得更易接受的直接經驗。幼兒運用觀察得到的經驗,聯絡實際,理解兒歌內容並學習朗誦。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法、表演法來獲得知識,通過對圖片的觀察,讓幼兒用眼看、用嘴說、動腦思考,並能進行角色表演,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

六、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幼兒語言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以及智力、能力的發展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的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三個主要的教學程式。

1、出示小草、紅花、白雲、小朋友的圖片,激發幼兒對兒歌的興趣。

首先,我出示圖片,激發幼兒對兒歌的興趣。提問:“這是什麼,它在幹什麼”。因為小班幼兒無意注意佔優勢,有意注意才開始萌芽,經提問後再開始說兒歌,旨在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

2、利用圖片加入動作,朗誦兒歌。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來觀察畫面,提出問題:“小草在幹什麼,它做得什麼夢,夢是什麼顏色的?”引導幼兒完整的朗誦。讓幼兒將圖片與頭飾對應。然後依次講述後面的兒歌句子

(2)在幼兒初步理解兒歌的前提下,為了讓幼兒能加深對兒歌記憶,我又引導幼兒學一學小草,紅花,白雲,小朋友的動作,讓小班幼兒能大膽參與活動。

利用分段教學讓幼兒理解兒歌,在觀看這個形象直觀的圖片的過程中,幼兒能清晰地感受到這個兒歌的完整性,從而直觀的理解了兒歌。

3、複述兒歌,引導幼兒瞭解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係。

以不同事物的口吻講述兒歌來吸引幼兒認真聽,幼兒對於小草,小花都非常感興趣,不自覺的便會模仿。不用刻意的去記憶,學起來也非常輕鬆,從而跟著老師順利地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4、請幼兒分角色表演,朗誦兒歌。

(1)請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並戴上小草,紅花,白雲,小朋友頭飾,分別扮演兒歌中的角色。

通過幼兒分角色的表演,既增加了他們對兒歌的理解,又讓他們在親身感受體驗的過程中獲得了表演的愉悅性。

(2)教師在幼兒表演後及時提示,正確的朗讀發音。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幼兒期不僅是智力早期開發的重要階段,更是語言發展,口語表達的關鍵時期。這樣不僅使幼兒鞏固了對兒歌的記憶,還有助於幼兒加深對閱讀及傾聽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3)教師小結本次語言活動,根據實際情況對錶現良好的幼兒給予表揚。

這三個教學環節,既遵循了教學規律,由易到難,符合幼兒認知的特點,指導幼兒觀察、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幼兒思維和語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幼兒動口、動眼、動腦為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有興趣,學有所獲。

七、說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想像:還有誰會做夢,它的夢是什麼顏色的?試著用兒歌中的語言模式說出來。師幼歸整教學具,將圖片,頭飾投放到表演區供幼兒繼續表演。

有助於培養幼兒愛惜玩具,養成“原物放回”的良好習慣。在表演區中,讓幼兒交換扮演兒歌中的角色,進一步加深其對原兒歌的理解,並在遊戲中,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係,發展提高想象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4

一、說教材:

《倒黴的小白馬》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裡面的小白馬形象性格鮮明,故事性強,而且,故事中還有簡單的對話,生動的詞語,小朋友將會對這個教材非常感興趣,同時也非常適於讓幼兒表演,在本活動中,教師旨在培養幼兒的言語表現和非語言表現手段,如動作、語調、對話等,在寓教於樂中讓幼兒明白一些淺顯的道理。

二、說活動目標:

1、情感態度維度,喜歡收集天氣資訊,萌發觀察天氣的興趣。

2、知識技能維度:傾聽故事,理解故事情節,感受小白馬的曲折經歷。

3、能力維度:提高對天氣變化的初步判斷能力。

三、說重難點:

(一)重點:

1、明白故事的寓意,喜歡收集天氣資訊

2、能夠準確理解“火辣辣”、“紅彤彤”、“慢悠悠”的.意思,並通過語言表現出來。

(二)難點:

對天氣變化的初步判斷能力四、說學法:

1、運用談話法引導幼兒理解故事梗概;由於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就通過以教師為主,幼兒為輔的談話,師幼進行談話、討論,達成共識完成教育目標。

2、利用重複練法,加深幼兒對於故事的理解。

四、說教法:

1、情景表演法表演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這個活動讓幼兒分別飾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既能更好地達到活動目的,又能更好地激發出幼兒的豐富想象力,並幫助幼兒鞏固想象結果。

2、講述法在活動中,教師為幼兒講述故事的梗概,在幼兒表演環節中,教師在一旁講述臺詞,加深幼兒印象。

五、說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匯入活動。

幼兒觀看小朋友準備的情景表演,小朋友秋遊遇到下雨,淋雨導致活動被迫中斷,掃了遊玩的興致,結尾時其中一個小朋友說“今天真倒黴”,從而引入今天要學的故事。

(二)、教師邊演示小木偶邊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教師結合教學掛圖,聲情並茂地講述故事,並提問小白馬遇到了什麼事?

教師演示小木偶,有感情地講述故事一遍,並提出問題:

1、小白馬打算去草地上玩,遇到了什麼倒黴事?為什麼?

2、小白馬打算去看日出,遇到了什麼倒黴事?

3、小白馬想去樹林裡散步,遇到了什麼倒黴事?為什麼?

(三)、結合故事圖片,引導幼兒大方地表演故事。

1、圖一:小白馬在點了蠟燭的草坪上看到了滿天的星星。

請小朋友表演小白馬看星星的樣子和它所說的話。

2、圖二:小白馬被晒得口乾舌燥,在河邊和青蛙對話。

請小朋友表演小白馬口乾舌燥的樣子和它與青蛙的對話。

3、圖三:小白馬在滿天朝霞的早晨出發了。

請小朋友表演小白馬觀察天氣時的樣子。集體或分組分角色練習對話。

4、圖四:小白馬在山腳下淋了雨,在和小猴子對話請小朋友表演小白馬淋雨的樣子和它與小猴子的對話。

5、圖五:小白馬觀察天上的太陽。

請小朋友表演小白馬觀察天氣的樣子和它所說的話。

6、圖六:小白馬被吹了風沙和它與小松鼠的對話。

請小朋友表演小白馬被風沙吹了的樣子和它與小松鼠的對話。

(四)分組嘗試合作表演故事。

(五)請某個隊展示表演,教師和小朋友集體評議,鼓勵幼兒以後表演地更好。

(六)教師與幼兒討論獲得天氣的渠道。

(七)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5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勤勞勇敢,他們都是中國人。

2、主要從服裝上嘗試辨認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四個民族,瞭解他們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3、培養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準備】

1、課前豐富有關地理知識與音樂舞蹈方面的技巧。

2、自制投影片,中國地圖,四個民族娃娃(彩色圖片),居住地標記(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圖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掛圖,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中國地圖,複習兒歌“中國地圖”,鞏固以前所學的地理知識。

2、讓幼兒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

第一次嘗試: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請幼兒說一說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圖上的什麼位置?

幼兒討論。

3、出示朝鮮、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四個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們居住在“大公雞”的什麼地方,並將民族娃娃與他們居住地的標記貼在地圖上。

二、基本部分

1、放映投影片,並出示掛圖,認識四個民族的服飾特徵並瞭解其生活習慣。

(1)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讓幼兒通過觀察、討論,瞭解蒙古族人的服飾特徵與主要生活習慣。

第二次嘗試:幼兒觀察討論蒙古族人穿什麼樣的衣服?他們的服飾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他們愛好什麼?……

(2)出示蒙古族的掛圖,深入引導幼兒觀察,並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其服飾、生活、樂器等部分特徵。然後由老師小結,加深幼兒印象。

教師小結:蒙古族人身穿長袍,斜開衣襟,頭上扎著頭巾或戴著皮帽子,腰間束絲帶,腳穿皮靴。他們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為生,住在可以隨拆隨搭的蒙古包裡,他們愛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歡唱歌、跳舞、彈馬頭琴。

(3)用同樣的方法,介紹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

2、利用投影片,組織添色遊戲“為民族娃娃穿花衣”,讓幼兒再辨認不同的民族服飾及居住地,鞏固所學知識。

遊戲規則: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飾,然後請小朋友辨認所出示的民族娃娃並送到相應的佈景下。(在教室四周準備雪山、蒙古包、城堡、花園的佈景)

3、欣賞四個民族的音樂,嘗試創編民族舞蹈。

第三次嘗試:幼兒根據平時的知識與上課的認識邊聽音樂邊跳舞,區別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風格,鼓勵幼兒創編。

三、結束部分

1、培養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幾個少數民族,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中國人,我們五十多個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勞動,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設我們的國家……

2、(放映民族大團結的投影片),幼兒隨音樂自由舞蹈,結束。

【說課稿】

我選擇的是一節常識課,如何擺脫枯燥、單調的形式,讓幼兒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識、開闊眼界,我便在活動的設計、教具的選擇以及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動腦筋。

具體地說,認識少數民族這樣一節常識課,大體可以分為三部分。

開始部分主要是利用幼兒的以往經驗,從複習兒歌認識中國地圖開始,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重點是讓幼兒知道除了漢族外,其他的各個民族都是少數民族。教師用意在使幼兒理解民族大團結),引入本課的具體內容,(請來四個做客的民族娃娃,讓幼兒猜一猜他們來自哪裡,客人說出自己從哪裡來)認識四個民族在地圖上的大概位置。這樣通過大地圖(中國)→許多民族→四位客人。一步步深入到課題,吸引幼兒,激發幼兒學習的慾望。

基本部分是讓幼兒認識各民族的服飾特徵與生活習慣,通過認識、鞏固加深幼兒印象。可以先讓幼兒觀察幻燈片,由教師的導語讓幼兒嘗試,進一步仔細觀察掛圖,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由教師小結,由此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然後是複習鞏固,通過自制幻燈片的添色遊戲,調動幼兒興趣,快速辨認並參與遊戲,這樣幼兒既動手參與了遊戲、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複習了新課。最後為了豐富知識,讓幼兒大致瞭解他們的.音樂及舞蹈,這樣滿足孩子愛唱愛跳的慾望,培養音樂的感受力及欣賞、創編的能力,老師應跳出各民族的舞蹈風格,用情緒與動作感染幼兒,活躍課堂氣氛。

結束部分既要與開頭呼應,又是全課的“點睛之筆”,再一次理解“民族大團結”的含義,通過淺顯的講解與歡快的動作,讓幼兒感受“團結”、“歡樂”的氛圍,由此完成教學目的。

環境創設能夠吸引幼兒,活躍課堂氣氛。我首先引導兒童在地圖上找位置,複習所學過的地理知識,也可以為以後的學習打基礎。其次在認識幾個民族時我運用幻燈片與圖片相結合,因為一組反映一個民族的幻燈片內容雖然豐富、認識全面,但細節不夠突出需要圖片的補充認識。最後在課中游戲時,需要彩色的民族娃娃,居住地的佈景,這樣才能吸引幼兒參與遊戲,複習知識,並且加深印象。

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我選擇了“嘗試教學法”,因為通過平時的實踐我認識到孩子先說先做、多動手、多嘗試比老師教一句幼兒跟一句效果會好得多。這節課讓幼兒三次嘗試,首先說一說四個民族在地圖上的什麼位置居住,因為孩子在幼兒園、家庭、社會不時地會聽到、看到、學到一些知識,讓幼兒說可以滿足他們表達的慾望、激發他們以後有求學的情趣。其次通過觀看幻燈片、觀察圖片,幼兒第二次嘗試,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與表達能力,說一說自己所看到的。最後讓幼兒第三次嘗試,欣賞不同民族的音樂後,創編舞蹈,培養了幼兒的思維能力、想像力、創造力、鑑賞力。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認識少數民族的社會活動,主要通過認識維吾爾族和蒙古族,萌發幼兒熱愛祖國大家庭的情感。引導幼兒在比較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不同之處中,促進幼兒觀察力、分析能力的提高。初步認識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服飾,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慣,知道他們是我國的少數民族。

通過課後自己的反思,這次活動孩子已經很好的掌握了兩個少數民族的名稱。認識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服飾,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慣,知道他們是我國的少數民族。整個活動幼兒的興趣都很高,通過圖片讓幼兒直觀的認識、瞭解了維吾爾族和蒙古族。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6

一、說教材:

歌曲《小金魚》是一首旋律輕鬆歡快、富有情趣的動感教材。幼兒對金魚是非常熟悉和喜愛的,與幼兒的生活經驗能夠聯絡起來,易於幼兒觀察模仿,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學習。

歌曲中把小金魚進行了擬人化的描寫,俏皮、可愛的形象,將小金魚的外形特徵,如:“小金魚呀,眼睛大呀,游來游去不說話呀。”以及習性特徵:“看見了小魚蟲,啊嗚一口吃掉它,歡歡喜喜抿起了小嘴巴。”巧妙的描寫在了歌詞之中。歌詞內容簡短易於理解,便於幼兒掌握和創編。這首歌曲要求幼兒能夠理解記憶歌詞內容,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唱清楚歌曲中附點音符的時值(5 12 5.32 61 32 1.21)。

對於一首有附點音符時值,對於小班幼兒有一定的挑戰性的歌曲,在教學過程中可採用圖示、課件等方法幫助幼兒理解、掌握,在練習的過程中可採用體態動作、遊戲的方法減低難度,幫助幼兒學習。

二、說目標:

對教材進行分析之後,我將本教學活動的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初步感受歌曲的輕鬆歡快、富有情趣的生動旋律。

主要依據《綱要》中提出的:

進行藝術活動時,要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來定位的。目標(一)是認知目標,重在幫助幼兒熟悉歌曲的旋律,對歌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作用。

2、學習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理解掌握歌詞,唱清歌中附點音符的時值。

目標(二)是能力目標,這是整個活動的主心骨,這裡突出的主要是技能技巧的學習,重在引導幼兒學習用自然的聲音進行演唱,唱清歌中的附點音符的時值,讓幼兒對附點音符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概念,為幼兒更好地學習歌曲打下紮實的基礎。

3、體驗與教師、同伴共同表演的樂趣。

這點體現了《綱要》中要求突出“情感”、“興趣”、“態度”、“個性”等方面的價值取向,著眼於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它是情感目標,在學習歌曲的基礎上,體驗與教師、同伴共同表演的樂趣。

為了能有效地運用這些教學法,本活動我還藉助材料來使這些教育手段發揮它最大的教育功能。

1、視覺材料:採用多媒體課件和標示圖來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歌曲。

2、語言材料: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演唱和生動形象的講解,為幼兒提供可模仿榜樣。

3、實物材料:小金魚頭飾等。

三、說教學法:

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及實際發展情況,我將在教學活動中採用以下教學法

1、觀察學習法我將在前面部分使用觀察學習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提供一個具體、形象生動的學習物件,用合適的方式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掌握,讓幼兒在連續不斷的啟發觀察下有效地進行學習。通過觀察,引起孩子們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小金魚有它獨特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再加上平時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事物,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具有教強的吸引力。能從一開始就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這個活動我將重點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讓遊戲貫穿始終。讓幼兒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得學會歌曲《小金魚》。

我採用幼兒最感興趣的遊戲,通過讓幼兒扮演小金魚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本活動可以分步安排幼兒進行遊戲活動:首先,可以讓幼兒扮演成小金魚,模仿一下小金魚是怎樣歡快地游來游去的。主要是讓幼兒探索金魚的外形特徵,大膽運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結果;再次,可以讓幼兒模仿小金魚是如何吃小魚蟲的,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學一學中獲得感知,瞭解金魚吃食的習性。

另外,我還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穿插運用了啟發聯想法,模仿學習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為大家提供的是大班珠心算活動《9以內數的直加— 1, 2, 3, 4》,接下來,我將為大家介紹本次活動的初步構想:

珠心算作為一門新興的開發人的智慧的科學,正在全國蓬勃發展。目前,我園正在開展幼兒珠心算教學活動,教師們通過活動中的嘗試與體驗,已非常清楚的認識到:珠心算教學以算盤為媒體教學,把遊戲和學習有機的聯絡起來,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練、學中玩、玩中會,不僅幼兒感興趣,家長滿意,更能啟迪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提高,收到“一科突出,多科受益”的效果,同時,《幼兒園指導綱要》強調,在教育與發展間應堅持:“既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珠心算教學的出發點正是幼兒自我發展(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我選擇了這一活動。

本次活動的目標有三點:(1)幼兒通過玩中學、學中練,感受珠心算活動的樂趣,體會成功的快樂(2)動用多種感官,積極、主動探究問題,培養幼兒舉一反三的能力,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及創造性思維。(3)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反映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幼兒的時間觀念。

在設計本次活動時,我力圖體現珠心算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操作性、互動性、主體性和教學活動化的特點。

一、突出了活動的趣味性

《綱要》中明確提出:“幼兒園應該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為樂,注重活動過程”。在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法,以遊戲的口吻引入,以生動、形象的比喻將取盤、握筆、清盤、撥珠等常規活動融於兒歌裡,如:在學習珠圖這一環節時,我將大拇指比作上珠,其餘四指比作下珠,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興趣高漲;學畫珠圖時,請幼兒當攝影師,給珠圖照相;在練習時,更是用上幼兒喜歡的“送信”“開火車”的遊戲,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杜威的教育理論:“做中玩,玩中練”,使幼兒在輕鬆、愉悅的遊戲中得到有趣的收益。

二、突出了幼兒學習的主體性

我遵循現代幼兒教育思想,將幼兒擺在了活動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幼兒主體性的發展。做到“教人以漁”。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撥珠動作。為解決這一難點,我大膽運用了操作法、演示法、探索發現法、啟發式教學法,使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首先,在教學準備中對幼兒進行撥珠練習,讓幼兒全盤撥入1,再撥入1……使幼兒熟悉撥珠動作,然後層層深入,讓幼兒試撥“1 1”,啟發他們說出撥珠動作;通過一撥二復三放這三步曲,利用幼兒好模仿的天性,發展其觀察模仿力,教會幼兒正確的撥珠動作,並以此為切入點,由此及彼,大膽探索,尋求規律,從而舉一反三的學會“ 2, 3, 4”的撥珠動作,體現了教師教的主導作用和幼兒學的主體性。其次,採用遊戲式、競技式的練習,增強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趣味性,為幼兒今後主動去學習、去發現、去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讓幼兒終身受益,較好的解決了“幼小銜接的”的問題。

三、多種感官的參與,多元智慧的發展

蘇聯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珠心算教學是一門重過程、操作性很強的課程,主要表現在撥珠、畫珠圖、寫數字等身體的操作上。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8

首先介紹教材

為了對孩子們進行環保教育,我園組織大班“環保小衛士”到市文化宮做社會調查。這時孩子們發現垃圾箱旁有一群螞蟻正“忙碌”著分吃食物,就圍在了一起,饒有興趣的觀察起來。於是,教師就抓住孩子的興趣點,結合《有趣的昆蟲世界》的主題開展了對螞蟻的探索活動,如找螞蟻、觀察螞蟻、記錄螞蟻等,而此次活動就是其中的一個。

那麼我選擇教材《螞蟻奇遇記》原因是:淺顯的故事構思新穎,易於幼兒理解、接受,有趣的情節畫面能引起幼兒好奇,有利於幼兒拓展自己的思維與經驗進行大膽猜測、想象,從而提高幼兒想象與表達經驗的能力,也讓幼兒從中體驗到故事的幽默、好笑。因此,我認為此教材符合《綱要》中選擇內容的三項原則。

活動目標的制定是遵循《綱要》中提出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讓幼兒敢說、想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的這一要求,我從技能、能力、態度三方面提出本次活動的目標。

活動準備從以下三方面體現:經驗準備、環境準備、材料準備。

現在重點講解活動程式:

本次活動始終以幼兒“互動競猜”的遊戲方式來構建一種師生、生生之間愉快學習和互動交流的語言環境,體現幼兒以合作、探索為特徵的共同學習,充分發揮了幼兒想象及濃厚的表達興趣。共分三個環節完成。

第一環節:猜猜、講講,引發幼兒互動興趣。我們將模擬“幸運五十二”的遊戲方式,讓幼兒之間展開一場有趣而激烈的“螞蟻競猜”互動遊戲。

玩法是:各小組推薦一名“螞蟻形象大使”當主持人,主持人根據各組對螞蟻探究的觀察記錄和收集到的螞蟻相關知識進行互動輪流提問,小組或集體互動答題,同時還可讓幼兒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想知道的問題。

例如:問題1:4號隊幼兒圍在電腦旁,大家邊說、邊操作,一起玩認識螞蟻的電腦遊戲。(其他組幼兒可通過大螢幕參與答題)當電腦提問要求回答螞蟻是否能住在河邊時,幼兒的問題產生了:“那螞蟻不小心掉到河裡它會遊戲嗎?”再如問題2:各小組幼兒在繪畫螞蟻喜歡吃的食物時得出了一個結論,認為螞蟻什麼都喜歡吃(一幼兒提問:螞蟻會吃手錶嗎?螞蟻吃那麼多的東西它有大便嗎?)老師並不急於回答幼兒提出的問題,只是請幼兒把問題填寫在觀察記錄表上,以便在下次的活動中進行討論與探究。

可以說,此環節構建了幼兒愉快學習和互動交流的共同體,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互動,樂於表達或表現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同時讓幼兒學會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提出問題,學會收集、整理資訊,也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了鋪墊。

第二環節:合作學習,探索畫面基本意思。這個環節是為解決重、難點設計的。我遵循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在猜測活動中充分發揮、發展幼兒的自主性、主動性,引導幼兒把學習變成自己的事情,積極、主動、有創意地進行學習。

第一步:教師抓住幼兒好奇的特點和喜歡猜測的心情,給每組幼兒分發2-3套螞蟻外出旅行時的“三張照片”,請幼兒猜猜螞蟻在旅行時發現了什麼?孩子們看到照片立即進行了積極而熱烈的觀察、討論與猜測,教師則輪流聽每組幼兒講述,並運用猜測討論法及間插的啟發性提問進行引導,讓幼兒在合作觀察、大膽猜測的探索學習中理解和想象螞蟻的表情、動作等情緒變化,幼兒你一言、我一語,自主觀察與討論異常激烈,思維變得極其活躍,表達興趣濃厚,由此就產生了以下的奇思妙想:

例如照片1:幼兒的猜測是……照片2:由於畫面生動、直觀形象,幼兒已認識簡單的文字描述,因此幼兒基本能容易理解、講述照片的大致內容。但想象與表達各有特色。 照片3:較好的體現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索事物之間的關聯及規律的經驗,幼兒的猜測是那麼具有想象力……舉例:發現黑皮管--想象猜測到飛機掉下來的線螞蟻一家三口--黑皮管--想找吃的--飛機掉下來的'線正是由於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合作學習、自主觀察、共同交流的語言環境,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大膽猜測、充分想象和表達的願望,使幼兒的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語言表達才會是那麼的豐富與精彩。

第二步:猜測後的師生互動講述與交流。這一環節是突破難點的關鍵。於是在進行完小組的猜測後,教師運用師幼互動的策略,引導各小組採用不同的活動方式,表現與表達自己的猜測結果,體現了幼兒在學習活動的自主中進行主動的學習。

例如各組分別進行了故事大王的表演、畫出猜測的結果、創編歌曲、模擬角色表演等。(舉例創編歌曲)小小螞蟻在草地發現小繩子,用力爬呀爬上去,想要找吃的,突然發現有一個黑呀黑東西,猜一猜,想一想,是大人的肚皮。

這樣一來,就與幼兒有了一起愉愉快合作、分享交流的學習過程,即幫助了幼兒學習語言,有使幼兒在親送的表演中充分表現自我、大膽說話,從中體驗了語言交流的樂趣。(舉例創編歌曲)第三環節:體驗故事的樂趣,遷移經驗。在幼兒充分猜測,盡情表達後,教師抓住幼兒急於想知道自己的猜測結果是否正確時的激動心情,來揭曉“第四張照片”的謎底,此時的結論既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幼兒也在學說“啊呀!一隻大蜘蛛的屁股”中體驗到了故事情節的幽默、好笑。

幼兒:哎呀!怎麼是大蜘蛛的屁股,真好笑!

啊!怎麼我們吃的是大蜘蛛的屁股,真好玩!

哎呀!怎麼是大蜘蛛的屁股,它會拉屎的,好臭啊!

哎呀!是大蜘蛛的屁股吐的絲呀!屁股一動,螞蟻抱不住,就摔下來了。

……然後我將結合當代幼兒語言教育的整合觀念,引導幼兒把故事內容遷移到現實生活,藉此瞭解幼兒的情感發展現狀,從而萌發幼兒學會關注周圍小生命,保護動物的意識。最後,引導幼兒學會用一句概括性語言歸納學習,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發揮想象,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快!把絲咬斷,蜘蛛就吃不到螞蟻了!

快快,躲到草地、爬到樹上、躲進洞裡!

好嚇人!是蜘蛛,螞蟻快跑吧!不然沒命啦!

……最後,在突破重、難點後,我將結合當代幼兒語言教育的整合觀念,引導幼兒把故事內容遷移到現實生活,還著重讓幼兒參與提問,藉此瞭解幼兒的情感發展現狀,從而萌發幼兒學會關注周圍小生命,保護動物的意識。

本次活動後,幼兒對螞蟻觀察、探究的興趣仍在繼續……我的設想:

1、將活動延伸到區角活動中進行,鼓勵幼兒藉助指偶講述、畫連環畫、表演遊戲等方式大膽創遍故事細節。

2、建立“螞蟻樂園”網站,讓幼兒學會收集資訊、整理資訊,共同解決、探究關於螞蟻(昆蟲)的問題。

活動反思:

我認為這三個程式充分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精神實質,較好地把握了《綱要》提出的教育性、整合性、互動性、合作探究性的原則。活動以幼兒的直接經驗為主,讓幼兒帶著問題的懸念,採用合作、探索的共同學習方式進行思考,並儘可能給幼兒更多表現、表達的機會,從而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在活動中積累講述經驗,充滿自信,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順利完成了活動設定的目標。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9

一、教材分析

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新詩歌"搖籃",這首詩具有奇妙別緻的想象,將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寫出了小寶寶們分別在不同的搖籃裡睡著了的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所提到的各種景色和事物有所瞭解,知道它們之間的依存關係。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

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詩歌中所提到的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園,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依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制定了四個教學目標 。

1、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導幼兒能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欣賞為學作品的興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歌寧靜、溫馨的意境,初步嘗試感情的朗誦詩歌。

4、初步學習使用動詞:飄、翻、吹,進行仿編詩歌的嘗試。

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這是依據了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首詩歌含有豐富的知識性,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兒認識世界瞭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感受到詩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進行朗誦。

難點:正確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語言教育能激發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感****彩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作為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理解語言、表達語言的基礎,幼兒往往不滿足於對一首詩歌的朗誦,他們有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創編的渴望。可是這種渴望要變成實踐行動,幼兒靠自己是難以實現的,必須有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因此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所在。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遊戲法、視聽結合法和分段跟誦法三種教學方法。

第一種遊戲法,同中國小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

綱要明確的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援、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那麼遊戲法恰恰能完成綱要的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的願望。我設計了三個不同的遊戲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配合遊戲運用製作了教具掛圖和小圖片。首先,在課題匯入 部分運用了音樂小遊戲"模仿動作"。隨著音樂引導幼兒模仿白雲飄等動作,用動作理解詩歌中的動詞。在理解詩歌的內容和它那別緻的想象時,設計了遊戲"送寶寶回家"。通過這個遊戲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絡。最後,在活動結束之時運用了音樂表演遊戲"快樂寶寶"。

第二種是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

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為幼兒提供了探索性強的的小圖片和形象可愛、顏色鮮豔的大掛圖。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究因性和啟發性提問,比如:"誰會是寶寶的搖籃?""你想想還會有那些寶寶?誰又會是他們的搖籃?"。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示範朗誦時,配上了優美的"夢幻曲"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刺激了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幼兒的講述。幼兒通過在遊戲中自由結伴講、分組講,充分表達自己的願望。在反覆的表達講述中理解詩歌的內容,從而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誦。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第三種方法就是分段跟誦法,在幼兒自由探索獲取知識的同時利用大圖片進行了分段跟誦的方法

因為形象的的圖片很容易在幼兒的頭腦中引起對詩歌內容的表象,通過直觀形象的感知獲得知識,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由於這首詩歌描寫了4個不同的場景,完整教學不利於幼兒的記憶,分句又會破壞了詩歌的完整性。所以,選用分段跟誦法,每一段設計幾種不同形式的提問,使幼兒熟悉理解記憶詩歌中的語句。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色彩鮮豔的圖片,適合幼兒操作的小圖片和優美的音樂,充分發揮了這兩種教學方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