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

說課稿1.04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圓的周長》,首先我對教材作一個簡單的分析。

一、說教材

《圓的周長》選自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圓”的第二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直線圖形,上節課我們又學習了“圓的認識”,這些知識為本課的教學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教材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經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教學目標:

⒈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和記住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

⒉能力目標:通過對圓周長測量方法和圓周率的探索、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⒊情感目標:介紹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事蹟,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對圓周率的認識。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我採取直觀演示法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滲透轉化思想。利用動手實驗法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圓周率,並推匯出圓周長計算公式,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接著運用自學輔導法,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培養“說”的能力。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啟發誘導法”層層設疑,給學生造成思維衝突,從而“逼著”學生去思考、測量、計算,最終發現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關係。同時在教學中,注意獨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組交流。學習形式的互動運用,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標。

三、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內容,我將教學過程分為5大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利用“課件”演示唐老鴨和米老鼠在公園裡跑步的情景。瞬間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接著說明:他們剛剛跑完一圈,就爭吵起來了,都說自己跑的路線長。那麼,到底是誰跑的路程長呢?我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鴨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麼?怎樣求?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複習正方形的周長知識。接著提問: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實際就是求圓的什麼呢?從而引入課題:圓的周長(板書)

可是,圓的周長現在我們還沒有學,無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這個問題設下了認知障礙,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引導探索新知

⒈直觀感知,認識圓周長。

我讓每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先摸一摸圓,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圓一週的長度。然後通過電腦螢幕上的動畫演示讓學生再次感知了“圓的周長”後,我設計了2個問題:圍成圓的這條線是一條什麼線?學生回答“曲線”(板書)我又問:這條曲線的長就是圓的什麼?學生回答“圓的周長” (板書),最後問學生: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麼是“圓的周長”嗎?揭示圓的周長概念(並完善板書)。培養了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為外部語言,更增強了學生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並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揭示了“圓周長”的概念後,我以一個實物圓,問學生可以怎樣測量圓的周長,引導學生說出用繩子繞圓一週可以測量出圓的周長,並演示 “繩測法”讓學生觀察。接著又問:“你還有其他方法測量嗎?”引出“滾測法”,並觀看課件演示,教師指導操作要點,充分認識了圓的周長。

⒉揭示矛盾,產生探索新知慾望。

我利用課件出示“摩天輪”圖片,以及(演示)小球的運動軌跡甩出一個圓,顯然,用剛才的“繩測法”、“滾測法”都無法測量,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產生了去探討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的慾望,為後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⒊操作實驗。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分成3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層次:觀察猜想。

(出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它的什麼有關係呢?有怎樣的關係?引導學生初步得出:圓的直徑越長,它的周長就越長。

第二層次:驗證猜想。

我讓學生同桌合作,先測量,再填表:

圓的周長(cm)

圓的直徑(cm)

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cm)

通過測量,指名學生彙報,並板書一組由學生測量、計算出的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比值”,並逐一把這些比值寫在黑板上。3.18、3.17、3.15、3.14、3.19,(板書)讓學生觀察資料,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第三層次:演示課件

對於學生的發現,我並不急於表態,而是演示用“滾測法”測量圓的周長的動畫過程。進一步突出“3倍多一點。

得出:任何一個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點,突出了重點,突破了本節的難點。

通過以上這3個層次的教學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和小組合作精神。

⒋介紹圓周率

①首先介紹“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稱它為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並介紹π的讀寫法。

②其次介紹“周髀算經”這本書和數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③最後指導看書P63頁第一自然段,並讓學生說一說,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⒌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根據圓周長與它的直徑關係,通過思考學生獨立地推匯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為C=πd或C=2πr(板書)。這樣通過思考、探索、分析、發現並總結規律,使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6.實踐運用: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圓的周長和圓周率有了比較清晰地認識,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運用知識。如何運用我們本課所學的知識呢?我安排學生解決以下3個問題。

①第1個問題:你現在能求“摩天輪”的周長了嗎?

②第2個問題:你會求這個“圓”(演示)的周長了嗎?

③第3個問題:你能解決米老鼠和唐老鴨的爭議問題嗎?

學生利用周長公式很快就解決了課前所無法解決的3個問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思維,並讓學生體驗成功解決問題所帶來的快樂。

(三)初步運用新知

在學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樂時,我又安排了3道習題:進一步鞏固新知,形成熟練技能。

1、判斷題。

(通過判斷,幫助學生鞏固新概念,加深對圓周率的理解)

2、看圖題。

3、求半圓的周長

由於本課是“圓的周長”的第一課時,所以這3道題的安排以基礎練習為主,適當補充了提高練習。

(四)課堂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很多關於圓的周長的知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穫?

引導學生自己小結本節知識,使學生對圓的周長有了更明確的認識,進一步深化重點。

(五)課後作業

佈置了一道課後習題:過了一個星期,米老鼠和唐老鴨又在公園裡見面了,這一次米老鼠沿著紅色的大圈跑,唐老鴨沿著藍色的兩個小圈跑,這一次到底是誰跑的路線長呢?要求同學們課後去思考完成。

圍繞米老鼠和唐老鴨再次跑步問題,進行課後討論,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間,首尾照應,並使整堂課在溫馨的故事中開始,在故事中結束。

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讓幻燈片動起來》,我說課的內容包括:說教材、學法、教法。

首先我來說教材: 內容《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Ms Office教程》第五章PowerPoint 中的通過使用自定義動畫為幻燈片中的各個物件設定動畫效果的教學內容。

本章是圍繞製作多媒體作品展開的,前面已經學習了建立幻燈片和美化幻燈片,本節課是對前面兩節知識的延伸,是在靜態幻燈片的基礎上新增動畫效果。同時它也是為後面學習超級連結和給幻燈片新增多媒體奠定基礎。

從本課教學知識的內容看,只給出了知識點,沒有具體教學任務,學生學習起來十分的枯燥,根據以往的經驗,本課可以在10-15分鐘完成教學任務,但是我們知道,自定義動畫包括進入、退出、強調、路徑四種類型。那麼,如何設定動畫效果。這就是本節課的 .由於自定義動畫每一種型別的動畫包含幾十種動畫效果,四種類型就有上百種動畫效果,並且因為其中的一些動畫效果可以無限改變,那麼動畫效果的數量就更多了。我們中職的學生往往會給幻燈片的各個物件設定很豐富的效果,結果造成整體效果雜亂無章,使人眼花瞭亂。因此, .下面說教學目標:我將教學目 :

知識目標:

1.使用自定義動畫設定動態效果

2.使用自定義動畫修改動畫順序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表現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協作學習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接下來就是如何教與學的問題:

我是如何做的呢?

中職的學生對於製作動畫效果的興趣比較濃厚,但是青少年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學中我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法指導:

1、小步子、多練習

2、小組合作、探索學習

教法:

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

學生根據"學著做"自主學習

給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作為導線,

引導學生思考、討論,

並將學生操作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來共同探討,

讓學生在探究與實踐中解決問題。

對於教學中的難點問題:自定義動畫靈活、合理的運用,我通過展示優秀作品,讓學生評析它為什麼好,好在什麼地方,使學生在評價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2、任務驅動,層層深入

3、課堂練習,鞏固創新

4、歸納總結,梳理知識

5、知識的遷移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首先讓學生開啟上節課美化好的《美麗的家鄉》幻燈片,我再通過大螢幕投影設定了動畫效果的《美麗的家鄉》幻燈片。問學生,這張幻燈片與你們的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

【設計的目的】通過對比,反生強烈的反差,利用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新知識的慾望,為能順利實現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2、任務驅動,層層深入

任務一:使用自定義動畫給照片新增動畫效果。首先在老師的提示下讓學生根據"學著做"自主學習。

如果遇到困難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解決:

A、與同學交流

B、向老師求助

【設計的目的】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又使那些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別人幫助下也能完成任務。

在學生完成了上述操作後。

問:大家想過可以使多個自定義動畫效果能一起使用嗎?我們試一試。

【設計的目的】培養學生能利用多種方法來處理資訊,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

揭示任務二:多個自定義動畫設定同時使用的動畫效果

(天空閃爍的星星新增放大縮小、()忽明忽暗的強調效果)

這個環節我首先通過示範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然後讓學生通過練習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問:

你能通過自定義對話方塊改變動畫的播放順序和播放效果嗎?

【設計的目的】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和創新意識,也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意識。

任務三:通過自定義對話方塊改變動畫的播放順序和播放效果

用到了更改刪除重新排序按鈕

要求學生根據"學著做"自主學習。對個別學生進行單獨輔導。

提示學生注意觀察對話方塊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鼓勵學生能有所創新地完成任務。

小組內互相交流、評價,展示優秀作品,讓作者說出設計的意圖。通過全班共同評讓順利完成任務的同學示範講解,和全班同學一起交流。

【設計的目的】讓學生在自學後有一個交流,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時讓沒有完任務的同學掌握方法。

3、 課堂練習,鞏固創新

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每組選四張幻燈片中的一個,設定感興趣的動畫效果。

價,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畫效果的靈活、合理的運用。最後教師點評,鼓勵學生能有所創新地完成任務。

【設計的目的】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意識,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創新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4、 歸納總結,梳理知識

問: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

教師與學生一起簡短回顧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將前面所學的零散知識彙總,使學生所掌握的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知識。

提醒學生要靈活、合理運用動畫效果。

5、 知識的遷移

今天我們學習了讓幻燈片"動"起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選一篇你最喜歡的課文,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制作一系列的幻燈片,並設定動畫效果。

附板書:

方向

設計理念:

說課稿 篇3

一、說設計思路:

該活動是主題活動“我愛我家”的經驗延伸。

在主題活動“我愛我家”中,我班的孩子有著強烈地模仿成人行為的慾望,他們在玩娃娃家遊戲時,會像模像樣地洗菜、切菜,當他們看到自己將玩具西瓜、蘋果、魚等切開後,臉上會露出成功的喜悅。因此,我從孩子的這個興趣點入手,選擇了孩子最熟悉的一些食物,讓孩子運用目測區分物體的大小,並嘗試使用常見的工具、用不同的方法改變物體的大小,發展孩子手部動作,滿足孩子動手操作的願望,同時鼓勵孩子將自己的操作過程表達出來,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二、說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

小班的孩子年齡較小,他們需要在操作探索、親身體驗中去發現事物的變化。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通過目測區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用不同的方法使各種食物的變小。

2、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體驗喂娃娃的快樂。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使各種食物變小。通過操作實驗,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用不同的方法將食物變小。主要通過探索操作獲得經驗,通過集體的評價使經驗得到整理。總之,我確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使活動呈現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為此,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操作檯五張呈U字形擺佈在後面和側面,便於操作、評價。

2、物質準備:瓶娃娃;各種蔬菜、水果、小吃;小刀、尺、剪刀湯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操作工具、材料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3、經驗準備:幼兒對喂娃娃有一定的經驗。(娃娃家、區角活動時玩過喂娃娃的遊戲)

三、說教學方法:

在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預測法、操作法、交流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

預測法:幼兒都想喂娃娃,那怎樣讓瓶娃娃吃下這麼多好吃的食物呢?讓幼兒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大膽預測。

操作法:我提供了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和工具,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交流法:操作之後,讓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讓同伴分享自己的成功,同時,老師也統整和提升幼兒的經驗。

遊戲法:本次活動,我以喂娃娃為主線,引起幼兒的操作、探索的慾望。

四、說教學程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激發興趣→想像預測→探索嘗試嘗試→交流分享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利用幼兒熟悉的瓶娃娃的形象,為幼兒創設了“瓶娃娃肚子餓了,請我們小朋友寶寶想想辦法”的遊戲情景引起孩子操作的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瓶娃娃作為情節發展的主線,從形式上深深地吸引了孩子。

(二)想象預測:

在請個別孩子來喂娃娃時,,引導

孩子發現問題:好吃的東西大,瓶娃娃的嘴巴小,然後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們怎麼讓瓶娃娃吃下這麼多好吃的東西呢?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解決問題的願望。

(三)探索嘗試:

根據孩子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活動的第三環節,我就安排孩子自由探索嘗試。我為每組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及各種工具,讓孩子根據自己能力需要選擇材料、工具,進行大膽嘗試。在這一活動中,我是一個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當孩子碰到困難時,我會給予適當的幫助;當孩獲得成功時,我會及時地表揚,並鼓勵他想出多種方法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四)交流分享:

探索活動之後的交流分享,既能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提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的體現。最後的質疑“剛才你們在把好吃的東西變小時,碰到什麼困難嗎”,又緊緊圍繞了我園《幼兒問題意識培養的研究》的課題,能使孩子從小善於發現問題,並嘗試想辦法解決問題。

最後,讓孩子送娃娃回家,能使孩子進一步體驗成功的快樂。

五、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會積極地參與到使食物大變小的實驗中,常是用各種方法把食物變小,然後餵給瓶娃娃吃,能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由於有了自己親身操作的經驗。也為後面的交流分享提供了經驗基礎。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一定會樂意嘗試、探索,同時體驗喂娃娃的樂趣。能較好地完成活動預設的目標。

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環保袋》是江蘇省國小《勞動與技術教材》三年級上冊《環保節約,從我做起》中的內容。本節內容是讓學生製作環保袋,滲透愛護環境、節約的思想,激發學生從小養成環保節約的好習慣。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紙工製作符號及如何對山線和谷線劃痕,這對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

【說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環保袋的結構特點,掌握製作方法。

(1)能力目標:讓學生在環保袋的製作中,進一步培養熟練運用紙質材料,使用工具進行剪、折、貼上的動手能力。

(2)情感目標:初步瞭解“白色汙染”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滲透愛護環境、節約的思想,激發學生從小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本課的重點:

通過教學和學生實踐,讓學生掌握剪、折、貼上的技法。

本課的難點:

通過教學使學生能自主設計環保袋。

【說學情】

《勞動與技術》這門課是本學期剛開設的,大多數學生接觸之後都很喜歡。而且,我們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都有一些小小的勞動實踐經驗。但是,由於不少學生都有重語數英而輕所謂的副課心理,因此課堂上往往學習不太認真,不在意製作的質量,紀律也較鬆散,常導致教學效果不太好。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說教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準備採用如下教學方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影象訊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

堅持“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慧,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以學生操作性學習為主要特徵,強調耳、目、手、腦並用。既要使學生學習一些淺顯的勞動知識,學會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掌握一些勞動的基本技能,又要使學生在從事操作性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技術意識,培養初步的技術思維和技術創新能力。學生的操作學習過程應該是富有生機和探究精神的學習過程。

【說過程】

教學準備:CAI課件、日常生活中購物用的環保袋和塑料袋,製作好的環保袋作品。

學生準備:“06環保袋”製作材料、剪刀、雙面膠、直尺、墊板等。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想帶你們去超市購物,你們想不想去啊?老師帶了2個購物袋。(1個塑料袋和1個紙環保袋)你們覺得哪一個袋子是環保的。

師:將環保袋和不環保的塑料袋對比,讓學生了解不環保的塑料袋對境產生的危害。多媒體出示生活中塑料垃圾的圖片。看完圖片後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師:介紹什麼是“白色汙染”。

PPT出示:“白色汙染”是人們對難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汙染環境現象的一種形象稱謂,是由於隨意亂丟亂扔的不環保的塑料袋難於降解處理,造成城市環境嚴重汙染的現象。及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危害。

1.影響農業發展。廢塑料製品混在土壤中不斷累積,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對動物生存構成威脅。拋棄在陸地上或水體中的廢塑料製品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

3.廢塑料隨垃圾填埋不僅會佔用大量土地。如果將廢塑料製品填埋,200年也降解不了

環保袋就是可迴圈使用,丟棄後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或不會給環境帶來汙染的購物袋,它是環保的、安全的。

師:大家都沒有帶購物袋,那今天我們就動手製作一個環保袋再去購物好嗎?

這一環節充分運用兒童好奇的心理特點,通過熟悉的生活場景, 滲透愛護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及強烈的動手慾望。

二、探究學習,認識環保袋的結構。

師:出示製作完成的環保袋作品和環保袋PPT各角度的圖片,讓學生按製作圖例,小組討論製作這個環保袋所需要的製作部件。小組彙報交流。

師:展示06材料中的各部件,讓學生選擇本節課要完成的環保袋的部件。

師:介紹其他兩個部件的用途。(課後完成)

師:讓學生看圖例,說出製作過程。(板書)

剪下製作部件、貼上袋體貼上拎帶、袋口、粘上裝飾物

在這一環節中,我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製作的過程,而是讓學生以小組討論需要的部件,如何製作。06號材料中有兩個部件是製作另外款式的環保袋。

(3)實踐體驗,製作環保袋。

教師對一些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播放背景音樂)

這一環節主要是學生動手操作,及時提醒學生在製作時要細緻、安靜及安全使用工具,對學生在製作中的亮點及時點評,以便使其他學生受到啟發。因為音樂可以增強人的想象力,思維能力,五官四肢靈敏協調能力、再造想象及創造性思維能力。所以在操作的同時放一些輕音樂。

(4)評評議議,成果展示。

舉辦“小商品交易會”

1.分組擺放作品,佈置賣場。

2.討論、評選好的環保袋,並下定單。(從方法正確、作品美觀、團結互助、耐心細心等方面評價)

3.根據客戶下定單量,評出“最熱銷產品”“推薦產品”等獎項。

這一環節以遊戲的形式開展評價活動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使學生有一定的經濟意識和市場概念。

(5)拓展延伸,創新制作。

把今天學到的“白色汙染”說給爸爸媽媽聽。用學到的製作方法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製作一個大的環保袋。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鞏固今天所學的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環保節約,不僅要從我做起,而且要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

(6)板書

環保袋

剪下製作部件

貼上袋體

貼上拎帶、袋口

粘上裝飾物

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1、教材地位: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單元共五課九篇文章:有童話《皇帝的新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話《女媧造人》;詩歌《天上的街市》《靜夜》;《寓言四則》。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通過虛構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現實,或揭露鞭撻現實生活中的醜惡,或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或讚美呼喚人間真情。想像豐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過這些富於想像力的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聯想、想像的能力,引導學生憎惡假醜惡,嚮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於我國古代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它借豐富新奇的聯想和想像,描繪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達了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詩歌意境優美,節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適合朗讀。我試圖加強朗讀指導,提高學生朗讀能力;通過探究調動學生想像思維。

2、教學目的:

⑴ 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⑵ 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⑶ 體會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難點是:理解聯想和想像的作用並形成能力。

【說教法】

1、結構、層次:從教師教學角度主要設計為六個環節(引匯入境──明確目標──指導朗讀──提問探究──小結鞏固──練習提高)。

2、思路、理念:

引匯入境儘量簡潔明快自然得體。

明確目標為的是減少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無效思維,並有利於學習活動中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指導朗讀,重在學生體驗,新課標認為“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所以朗讀指導重在示範,不在理論解說。同時這是重點之一,而且是下一環節的基礎,要視學生情況捨得花時間,學生朗讀訓練形式要多樣。

提問探究,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這首詩的'寫法及風格,學習聯想和想像的手法,體會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是教學活動的中國”“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夥伴間的互動互生是最接近‘最近發展區’的。”因此,這環節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許並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勇於提問質疑,討論爭辯。

小結鞏固要做到緊扣要點,幫助學生形成思維整合。

練習提高,安排圖景和文字的聯想和想像,目的是引導學生作聯想、想像的訓練。要求學生最好不作同類事物的聯想,還要要求所聯想的事物應該是美的。藉此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趣。

3、手段及依據:教學手段方面,設想運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做到實用、有效,不搞花樣。僅提供配樂朗誦以供模仿學習,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點作資料參考,圖片畫面的運用也僅為激發聯想想像而設,堅定語文課堂“文字學習為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立場。

【說教學程式】

1、過程總體框架及各板塊的時間分配:

教學過程按教師活動分六步:

引匯入境(1分鐘)

明確目標(1分鐘)

指導朗讀(15分鐘)

提問探究並質疑(15分鐘)

小結鞏固(5分鐘)

練習提高(8分鐘)

2、教學環節設計:

引匯入境:(1分鐘)課件螢幕出現文字,教師口述引出“夜晚,我們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裡,發生過多少美麗的故事,產生過多少神奇的傳說,令人禁不住心馳神往。今天,讓我們跟隨著郭沫若先生一起步入那《天上的街市》,去感受那份美麗、那份新奇吧!”

明確目標:(1分鐘)課件螢幕出現,學生讀出明確“學習任務:①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②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③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教師解說指出:這首詩很美,“美是需要發現的”請同學們從學習任務入手,帶上三個問題去發現詩中的“美”,問題是①如何有感情地朗讀?②怎樣聯想和想像?③詩歌表現的是怎樣的情感?

指導朗讀:(15分鐘)學生先個人試讀說說自己的理解,再聽讀感覺情感基調和節奏重音,接著教師螢幕顯示朗讀要點並提醒心境體驗和眼神運用,學生再聽配樂朗誦跟讀並核准節奏和重音,然後組織齊朗誦、小組內齊朗誦、男女分組朗誦等形式。

提問探究並質疑(15分鐘)分兩步,先探究內容。問題是:

⑴ 全詩共四個小節,你能指出哪些是寫實,哪些是想像嗎?

⑵ 你能概括出詩人所想像的內容及想像過程嗎?

再探究情感。先圍繞問題小組合作探究,問題是:

⑴ 課文中想像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跟神話故事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有什麼不同?是通過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

⑵ 詩人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想像,要對傳說中的故事情節做這麼大的改動?這種想像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⑶ 詩中反覆出現的“定然”“定”有什麼作用?然後再學生提問質疑,同學間互相釋疑。

探究過程中提醒學生利用好課前準備的資料,並根據需要提供有關“作者簡介”“詩歌背景”“聯想和想像”“牛郎織女圖片”等。巡視指導小組合作探究。

小結鞏固:(5分鐘)先齊朗誦詩歌一遍,再請學生概括自己對於這首詩歌的理解。最後老師作結“老師認為:這是一首極美的詩。首先,全詩語言優美親切,節奏舒緩,極具音韻美;其次,詩人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為我們描繪了美麗的天街,創造了牛郎織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圖景,又具意境美;還有,就是字裡行間,充溢著詩人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情感非常的美。”

練習提高:(8分鐘)如果探究討論熱烈可安排為課外作業。安排兩題:

⑴ 由兩副燭光圖片引發聯想和想像。

⑵ 課後練習,仿例續寫。

3、突破重點、難點的手段和方法:以上設計主要是形成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學習梯級,為學生設計一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學習過程”;其次,輔助運用多媒體提供配樂朗誦以供模仿學習,提供資料參考,用圖片畫面作引導,增強直觀感受;另外,學生間的交流,也是突破重點、難點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說學法】

學法指導、能力培養、培優轉差。

從學生學習活動來說,這節課是四個板塊:

1、朗讀感悟,感受音樂美。培養朗讀能力,更多關注基礎薄弱學生,落實本課最基礎的目標。

2、探究內容,理解意境美。培養資訊搜尋和概括能力,以中等學生為基準,達成學生語文能力發展的隱性目標。

3、探究寫法,領悟情感美。通過語言分析、資訊整合,提高中等及中等以上同學的分析理解能力,讓基礎薄弱學生有基本的情感體驗。

4、模仿學習,拓展思維,培養想像力,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課堂教學過程中,以“聽說讀寫” 為訓練主線,學生通過朗讀、模仿續寫、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擁有更多的時間、空間和思維形式。

學生接受的學習方法指導主要是:朗讀的技巧和探究的方式。

【板書】

突出“美”:

音韻

意境情感

說課稿 篇6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3課《三個兒子》。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本組課文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編選,誠信、孝敬父母貫穿始終。本篇課文中的三個兒子面對著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唯獨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媽媽跟前,接過沉甸甸的水桶。

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淺顯的文字中包含了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教學時,我們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們講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只要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這個問題引導孩子讀書討論就可以了。

2、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低年段學生的特點,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①、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用縱橫碼分析生字、識記生字,並能熟練地運用縱橫碼打出生字。

②、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③、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由於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我是這樣安排的: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認識生字新詞,並能正確書寫。第二課時:深入解讀文字,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賞讀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3、教學重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列為教學重點。把弄清“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可老爺爺卻說只看到了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作為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我預設了以下教學方法。

1、聯絡生活

語文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學時,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走進文字。

2、換位揣摩

讓學生走進文字,噹噹媽媽、噹噹老爺爺、噹噹兒子,與人物換位思考,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字人物展開零距離的對話。

3、以讀為本

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4、分析思考

引導學生運用縱橫碼分析生字字形,在分析思考的過程中牢固掌握生字。

三、說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前我製作了課件。

四、說教學過程

(一)欣賞廣告,匯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便會積極主動地學習。上課時,我特別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孝敬父母的廣告。(播放視訊)它將通過多媒體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音、行、色集一體,很快吸引住學生,讓學生迅速將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廣告描寫的是一個小男孩為媽媽端水洗腳,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連。欣賞廣告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為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隨後我說:“小男孩這麼小,就知道心疼媽媽。今天,讓我們走進《三個兒子》,看看他們的表現如何?一個問題頓時激起學生讀書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學生質疑

識字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為了防止生字回生,複習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朗讀課文之前,我利用多媒體出示本課詞語檢查學生認讀情況,讓學生再一次接觸生字、生詞,為正確朗讀課文打下基礎。為了讓學生熟練的掌握生字,我引導學生將生字歸類:胳、膊緊接著,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意在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通過學生質疑,瞭解學情,做到有目的、有重點地講,從而提高課堂實效。

(三)朗讀感悟,解決疑問

1、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本環節以讀為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用直線畫出三位媽媽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孩子的(出示課件第3頁)。學習默讀是二年級下學期的一個訓練要求,它能讓學生靜下心來讀書。邊讀邊畫,意在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為了讓學生體會三位媽媽說話時的心情,我讓學生回顧生活中媽媽對自己的稱讚,並模仿媽媽當時說話的語氣和神態進行朗讀。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為了讓孩子們更進一步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我通過師生評議讀來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他們的語感。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即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通過評議,讀出三位媽媽的不同內心世界,即驕傲與平淡。

2、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在每個《語文園地》裡都有“我的發現”這樣一個內容。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養成善於發現的習慣,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因此,老師範讀第八自然段後提問:聽了老師的朗讀,你發現了什麼?孩子們馬上說:“發現水桶很重。”我又說:“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水很重的?”學生馬上認真讀課文,很快從“直晃盪、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關鍵詞語發現水桶很重,並通過朗讀、動作來表現出水的重量。體驗過後,讓學生說說自己提水的感受,並說說此時自己最希望出現什麼,進行換位思考。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

3、為了更好的運用語言,完成課後練習,我採用分組朗讀,(出示課件第四頁)讓學生理解“一個……一個……另一個……”,並聯系生活練習說話,(出示課件六頁)做到活學活用,積累語言,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緊接著,讓學生聯絡上下文談談自己內心的感受,假如三個兒子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們中間的一個說些什麼。學生個個有感而發,很快明白了第三個兒子的優點。

4、為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活動,樂於表演的特點,模擬出一個老爺爺和媽媽對話的場景,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動作,並有聲有色地朗讀出來。隨即,老師又以旁觀者的身份,與文中的“老爺爺”進行對話交流:咦,奇怪了,這兒明明有三個兒子,可您為什麼只看見了一個兒子?您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呢?”(出示課件第七頁)最終突破了難點,課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顯現出來——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接下來,在孩子們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誇讚第三個兒子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情感昇華,總結延伸

在動情的音樂:感恩的心的中我讓孩子將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填充,問孩子們在家裡都是怎樣孝敬父母的?(出示課件第八頁)

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這麼簡單。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媽媽生病的時候,……

孝敬父母就是當忙碌一天的爸爸媽媽回到家的時候……

孝敬父母就是當爸爸媽媽買了我最愛吃的草莓時……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媽媽累了一天,靜靜休息的時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吃飯的時候給媽媽夾……,給爸爸盛……

孝敬父母也是在早上上學的時候說一聲……,

放學回家的時候說一聲……

此時,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的昇華。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應簡明扼要,既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又能反應文章的中心,同時還要美觀。我針對媽媽對三個兒子的評價以及三個兒子見媽媽提水時的表現進行板書,從而折射出提水的孩子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板書設計如下:

23 三個兒子

聰明有力 翻跟頭

嗓 子 好 唱 歌

孝敬父母

提 水

六、說設計特色

這次教學的設計特色在於:

1、以讀為本:尊重語文學習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範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鼓勵質疑:教學時,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讓每位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

3、縱橫碼輸入法是我校重點研究的課題,這次我們課題組成員把縱橫碼輸入方法和語文生字教學有機的結合到一起,不僅教給了學生新的識字方法,而且提高了學生漢字的輸入速度,為學生以後的識字和電腦運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內容是《組合圖形面積》。下面我和大家彙報一下我的設想,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學習評價這幾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面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本冊的第二單元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是這兩方面知識的發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經學過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注重將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滲透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材在內容呈現上突出了兩個部分,一是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二是針對組合圖形的特點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

2.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直觀操作,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不會很難。所以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我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達到方法的多樣化。重視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活動有實效,真正讓學生在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方面有所發展。因此我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3.說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4、說教學重、難點:

針對五年級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割補法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絡和一定的隱蔽條件,選擇最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1)多媒體教學法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啟用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並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特別是分割圖形的幾種方法通過課件的演示,學生一目瞭然,直觀形象,印象深刻,從而使計算方法水到渠成,更好的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學法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2.說學法

(1)自主觀察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真正自己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時,才能最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自己來觀察組合圖形的特點,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有利於後面小組的合作學習以及更好地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2)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裡,通過與他人的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適、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課讓學生在自主觀察思考的前提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學習歸納

改變了以往的教師總結為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相對來講學生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更多的學習經驗。

三、教學流程

為完成本節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根據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我在教學本節課時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組合圖形的趣味性,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 課前測評

(二) 目標導學

(三) 達標練習

(四) 達標小結

(一)課前測評

1.說一說:

說出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2. 判斷

(1)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2)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3)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一定相等。

(4)下面的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面積相等。

3. 算一算:

王奶奶家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地(如下圖),分成三塊種蔬菜,計算3塊地面積的大小?

(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說一說,判斷,算一算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知識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明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和組合圖形的面積有關)。

由此揭示課題:組合圖形面積(板書)

(二)學習目標展示(多媒體課件出示)

(三)目標導學

1.學生獨立與小組合作交流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問題。

小華家新買了住房,計劃在客廳鋪地板(客廳平面圖如下)。請你估計他家至少要買多大面積的地板,再實際算一算。設計讓學生合作交流解決 “小華家要買多少平方米的地板”這一生活問題.在這一環節中我真正的轉變們了教師的角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獲取更多的解題方法。讓他們都有成功的體驗.)

2.小組彙報學習情況

彙報時用多媒體將學生的學習成果演示出來,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長方形

(2)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梯形

(3)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4) 將組合圖形填補上一個小正方形,使它成為一個大長方形,再用大長方形的面積減去小正方形的面積。

學生邊彙報,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後隨即板書。其他同學能清楚地與自己的`思路進行比較,並及時發現錯誤並糾正過來。

3.師生總結分割法填補法。

接下來讓學生自主觀察比較上面幾種方法的不同之處後,再總結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分割法”和”添補法”這兩種計算方法.讓學生明確分割圖形越簡潔,解題方法越簡單。與此同時,教師要適時提醒學生們要考慮到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的關係,有些圖形分割後找不到相關的條件就是失敗的。這樣做有利於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四)達標練習

為了鞏固新知,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注重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讓他們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信心百倍,勇於向困難發出挑戰。同時我還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數學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它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又設計了課內延伸環節.

(五)達標小結

學習這節數學課,你有什麼收穫,或者有什麼心得?

(學生可以說知識上的收穫,也可以說情感上的收穫,既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又將本堂課的內容進行了總結.也可以評價他人的學習表現,生生互動評價,學生既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體驗了成功,促進了發展。)

四、板書設計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

正方形 長方形

1. 組合圖形 三角形 平行四邊形 梯形

2. 分割法 7 ×3+4×(6-3)=33(平方米)

[(6-3)+×4÷2 + [(7-4)×3÷2=33(平方米)

6×4+3×(7-4)=33(平方米)

3.添補法 6×4+[(6-3)×[(6-3)=33(平方米)

(板書設計簡潔,重點難點突出,一目瞭然。)

五、學習評價

把師評、互評、自評相結合。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學習熱情的評價,充分發揮了評價的激勵作用。

六、說教學特色

1.課前測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讓學習有趣味性;

3.提高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