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的說課稿錦集7篇

說課稿1.79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說課稿錦集7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藝術的多元化》是人美版第17冊《美術》的第1課,在此以前同學們已經接觸了很多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為這堂課起了鋪墊,本課可以說是作為以往欣賞課的一個總結。藝術作為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表現出明顯的地域性,不同民族、國家有代表本民族、本國的藝術特色。本課向同學們介紹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度民族的藝術作品。通過本課學習,學生可以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表現的多樣性,在綜合性學習中學會資訊篩選和交流,多角度認識美術作品的內容特徵,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鑑賞能力。根據課程改革的思路我把本課《藝術的多元化》可以劃分到“綜合探索”領域,把美術與現實社會,美術與歷史、語文、表演結合,發展學生的探究發現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該課分為4個課時,第1課時 欣賞世界多元藝術作品欣賞,

第2課時 瞭解閩南地區傳統民間藝術——布袋戲。

第3課時 Q版布袋戲偶形象的設計

第4課時 編寫小劇本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瞭解閩南地區特色藝術的種類;

②瞭解布袋戲的歷史、角色分類及其獨特的表演形式;

(2)能力目標

①能結合歷史和表演,深入體驗布袋戲的魅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特定文化情境中感受和體驗民間藝術的魅力,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培養學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時代風格的藝術。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瞭解布袋戲的發展歷史、角色分類及其獨特的表演形式。

難點:結合教學媒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說學生情況

從自我意識來說,國中生思維活躍,視野開闊,想象力豐富,求知慾強;從學習能力來說,書本以外的知識對他們來講有一定的吸引力,有多途徑的收集資訊的手段和能力;從課程設定來說,本課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瞭解多元的美術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

三.說教學設計思路

美術與文化一脈相通,當代學生在追趕時代潮流的同時,也同時丟棄了人類文化的傳承,因此在美術教學中要要正確認識、充分挖掘地方美術教育資源,本課結合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閩南傳統藝術布袋戲將人文教育與美術教育有機整合,通過地方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鄉土文化,找回精神的家園。美術新課標指出:美術的價值之一在於“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沒有參與就無法感受,所以我將這堂課的教學理念定位為“體驗課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通過視覺媒體的欣賞和體驗活動,幫助學生了解這門對他們來說比較陌生的藝術,不僅使他們感受了閩南特有的傳統藝術布袋戲之美,同時也擴大了知識面。以新課程倡導的小組合作,在學習中游戲,在遊戲中學習給學生自我表現的舞臺,讓學生主動探究、積極參與教學,獲得審美享受和提高審美修養,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

四.說教學方法

1.啟發和引導的方法用大量視訊和圖片資料,引導學生對布袋戲藝術進行分析、討論和鑑賞,為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引發知識的生成:布袋戲起源、題材、角色分類、表演特色等。

2.直觀教學法

美術是視覺的藝術,利用多媒體影像技術增強學生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促進知識的理解。

3.實踐教學法

布袋戲主角是布偶,需要配音,課堂設定相應的活動:體驗戲劇情節人物心理變化,學生在活動中能夠自發體驗戲劇的特性。

五.說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法

課前收集有關閩南傳統藝術布袋戲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2.自主探究法

學生欣賞影像資料和圖片資料瞭解布袋戲,親身實踐體驗,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3.合作學習

分小組對布袋戲片段配音,考驗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默契程度。

六.說教學程式

①提問匯入新課:(4分鐘)

先回顧上節課知識,總結: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都有自己有特點藝術引出課題:我們身處閩南地區,在這一地區有何有特色的藝術呢?

設計說明:直接點明本課的內容與閩南傳統藝術有關。

設計說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②創設情境進入主題(3分鐘)

觀看布袋戲經典劇目《百年風華群英會》視訊片段

設計說明:明確目標任務,運用影像進入主題,營造寬鬆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慾望。

③探索求進,學習新知(6分鐘)

學生展示自制課件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瞭解布袋戲的知識設計說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走進地方人文特色,並學會觀察,學會分析篩選資訊。

④引導觀察,激發思維(10分鐘)

播放視訊《布袋戲的故事》和霹靂布袋戲《聖石傳說》片段對學生進行提問引出知識點:布袋戲的歷史、角色分類及表演特色

設計說明:通過視覺媒體的欣賞、分析和師生互動形式,增強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感受與理解。

⑤創造體驗(20分鐘)

體驗活動:看誰配的好要求:班級派出4組學生為布袋戲《秦漢英傑-指鹿為馬》片段配音,

由學生評出表現最為突出的一組。

設計說明: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體驗學習是美術課程必不可少的學習方式。現場為影片的角色配音,用有感情的語言賦予無生命無表情的布袋戲偶栩栩如生的生命,該環節通過體驗式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集體協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養,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鍛鍊語言表達能力及對角色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讓學生學會客觀評價。

教學估計:活動過程中,會出現學生怯場,教師可同學生參與到活動中,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⑥課堂小結(2分鐘)

對布袋戲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活動表現進行小結,希望同學們多多關注身邊的藝術,成為當地傳統文化的小小傳播者。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加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1~5的認識和加減法單元中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掌握了5以內數的順序及各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是要引導學生初步知道加法含義並探究5以內加法的計算過程,會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內的加法。

二、學情分析

本課雖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首次接觸計算問題,但是學生們大都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學生缺少的是對於加法含義的理解,說不清為什麼用加法計算。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面對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學習基礎,課程的設計就更應該充滿趣味、問題設計有梯度,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的認知提高一個水平。

三、教材分析

《加法》一課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首次接觸計算的問題,這節課的知識基礎是5以內數的分解與組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數學意識。

本節課包括加法的初步認識和5以內的加法兩部分內容。加法的初步認識是選擇了學生熟悉的校園中藝術節的背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到把兩個數合起來要用加法計算。在此基礎上,通過進一步讓學生看看、擺擺、算算,學習5以內的其他加法算式,並初步學會用加法解決生活裡簡單的實際問題。

兩部分內容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個層次是加法含義的講授,書第23頁兩幅插圖。加法的引入,計算雖然很簡單,但是它在本單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要使學生初步瞭解加法的含義,會用正確的方法計算15的加法。因此這段內容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兩幅插圖的作用:圖一主要是用來引入加法含義、算式的讀法與寫法和算式中數字的含義。即教學生加法的含義。圖二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主要是學生的學。學著描述圖意並列出算式。

第二個層次是通過動手操作鞏固加法含義,書第23頁做一做。對剛剛學過的加法含義進行實踐體驗,通過動手操作去體會加法含義,從而鞏固加法含義。讓學生在操作中逐步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說出加法算式。

第三個層次是加法演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書第24頁插圖。在清楚加法含義的基礎上發散學生思維。根據學生的不同思維方式和思維水平突出體現演算法多樣化的思想。方法可以多樣化也要最優化,即引導學生髮現利用數的組成知識來計算,比較簡便。為今後的加法學習及減法學習打好基礎。

四、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認識+號、=號,會讀加法算式.

3發展初步的觀察、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通過動手實踐操作來突出重點。

難點:會用數的組成,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通過演算法多樣化的擇優來突破難點。

六、教學程式及學生預設

(一)創設情景

學校藝術節,美術小組的同學們要製作摺紙作品進行展覽,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的製作的怎麼樣了。

(二)感知加法的含義

本環節有三個任務要完成:一是加法含義的教授,二是加法算式的寫法與讀法,三是加法算式中數字代表的意義。

1.加法含義

以圖中的資源為例,請學生觀察圖,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重點說出一隻紙鶴和兩隻紙鶴合在一起是幾隻紙鶴?引出對加法含義的教學。兩部分合在一起,我們用加法來計算。突出合在一起,運用手勢幫助學生理解加法含義。

預設:學生觀察圖會有兩種觀察角度,一是從紙鶴的角度(一隻粉鶴和兩隻藍鶴),二是從孩子的角度(一個小男孩又來了兩個小朋友)。

意圖:鼓勵學生對主題圖的發現,引導學生對加法算式中數字意義的理解。

2.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寫法是在講授加法含義時作為板書。介紹+,把合在一起轉化為簡潔的數學語言,即加法算式讀法。

3.加法算式中數字的含義

體會加法含義的同時,提問算式中的數字分別代表什麼?

預設:如果學生觀察主題圖時出現了多角度觀察,就分別說說數字的含義;如果學生沒有多角度觀察,可以在說清一種數字含義後,適當引導學生多角度發現,然後再說說數字含義。

意圖:幫助學生理解算式中數字的意義,即觀察角度不同或主題圖不同,儘管算式一樣,但算式中數字代表的含義卻大不相同。

4.加法含義的鞏固

藝術節上,還有雜技團的小丑來給表現出色的孩子發氣球作為獎勵,我們看看小丑叔叔給我們帶來多少氣球?

自己用學具代替氣球邊擺邊說一說,並列出算式。請同學彙報。

意圖:通過動手擺,更生動的體會加法就是兩部分合在一起。也為接下來的動手操作做以鋪墊。

(三)學生活動,鞏固加法含義

動手擺圓片,邊擺邊說加法含義。教師出題擺,說給同桌聽。然後同桌互相擺同桌合作。

意圖: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動手、動腦的機會。為學生創設自主地、積極參與的活動方式。

(四)演算法多樣化

仍然利用小丑圖及算式,追問演算法。同桌合作彙報演算法。教師指導演算法擇優。

意圖:通過學生交流多種演算法,發展不同程度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清楚計算加法的方法,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通過擇優演算法,幫助學生快捷、準確的計算5以內加法。

(五)看圖計算,初步應用

(1)觀察畫面一群小貓。

先指名說說圖上畫了什麼,再提出要求:小貓一共有多少隻,該怎樣列算式?

圖一與圖二要分別來看,重點說清圖意,對應好算式中的數字。

(2)看書邊擺邊說

小結:引導觀察兩組算式的特點,滲透加法交換律,強化算式中數字的含義。

(六)聯絡生活,豐富對加法的認識

要求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例子,並用加法算式表示。

如,我有2枝鉛筆,又買來1枝,一共有3枝鉛筆;(2+1=3)

樹上有3只小鳥,又飛來了2只,一共有5只小鳥;(3+2=5)

意圖:拓展加法在生活中的應用,既可以鞏固加法含義,更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數學,數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對於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六、板書設計

加法

4+1=53+2=51+3=4

組成2+3=53+1=4點數順序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得有思想、有感情,富有生命力和教育意義。

《城裡來了大恐龍》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擬人的手法,以恐龍的基本特徵作為推進故事的線索,通過恐龍到城裡給大家帶來麻煩和快樂的故事,讓幼兒感受幫助別人,會收穫快樂。故事邏輯清晰、內容淺顯,易於幼兒理解。

二、說學生:

從學前階段到國小低年級,故事是兒童閱讀的主要材料。4、5歲的幼兒連貫性語言開始發展,能夠正確地說簡單的句子,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成人可以和幼兒一起開展分享閱讀,在閱讀中注意口頭語言與文字的對應關係,並增加預期和假設的提問,猜想事件的發展。

《城裡來了大恐龍》正好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理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綱要》精神、中班幼兒語言發展實際水平、以及本故事具有的特點,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情感目標:幫助幼兒體驗恐龍的不同心情,體會給別人帶來便利的快樂。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它能培養幼兒的品質與情操。在故事《城裡來了大恐龍》中,情感目標在於發展幼兒的'社會性,體驗恐龍給人們帶來麻煩和便利的心情,從而激發幼兒關愛別人的情感。

2、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名稱、角色及故事的主要情節。學習片語:啪噠啪噠、吱咕吱咕。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傷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此次活動,就是讓幼兒欣賞、傾聽、講述、反思故事,使幼兒逐漸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彙、語句等。

3、能力目標:鼓勵幼兒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大膽想象,講述恐龍來到城市所發生的事情。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故事虛擬、誇張的特點,正好滿足幼兒充滿想象的心理特徵。在故事《城裡來了大恐龍》裡,引導幼兒對故事情節和角色對話進行合理想象,大膽講述,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

由此,我確定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以及發生這些事情的原因。

教學難點:鼓勵幼兒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大膽想像,大膽講述恐龍來到城市所發生的事情。(幼兒講述的效果與幼兒自身已有經驗,幼兒語言的發展,教師的引導有關,因此,把這點作為難點。)

四、說教學準備:

一次成功的活動需要精心的準備。幼兒經驗上的準備,可以為活動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對教具及教學環境的準備,可以使幼兒在更形象直觀的環境裡學習。

1、幼兒經驗準備:對恐龍相關知識的瞭解。

2、課件準備。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五、說教學方法

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我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重視“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引導為主線,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1、教法:

演示法:展示生動形象的教具,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形象地感受童話。

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述,幫助幼兒多角度感受故事。

教師用適當的語言,講大恐龍“啪嗒啪嗒”地走時,語氣加重,動作誇張,更好的突出恐龍大而重的形象。

談話法:提出話題,引起共鳴。

如請小朋友共同討論:你喜歡這隻恐龍嗎?為什麼?

提問法:引導幼兒觀察事物,尋找問題答案的方法。

我主要運用了反思性提問:恐龍給大家帶來了麻煩,這是他願意的嗎?假設性提問:如果你是大恐龍,你會怎麼做?等。

2、說學法:

觀察法:利用課件,讓幼兒欣賞觀察,猜測故事的發生。

幼兒對故事內容的講述都是基於觀察的基礎上的。幼兒除了觀察圖片外,還可以觀察一些重複出現的文字,引起幼兒對文字的興趣。

討論法:幼兒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

討論法的運用給了每個幼兒說的機會,對幼兒語言的發展具有特殊的意義。

講述法:幼兒看圖合理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採用引導幼兒講述恐龍的特徵、猜測故事的發展、自由看書講述,多種形式的講述,讓幼兒的語言能力在運用的過程中得到發展。

五、說教學過程

新《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1.開始部分:欣賞激趣,談話引出。

展示圖片--提問--談話

展示恐龍圖片,吸引幼兒。恐龍是遙遠時代的動物,活動前幼兒對相關知識有所瞭解,活動一開始出示大恐龍的圖片,讓故事的主人公出現在兒童面前,集中幼兒注意力。

提問:這是什麼動物?它長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講述恐龍的一些特徵,教師提煉,突出重、大、長等特徵。

談話:如果恐龍來到城裡,會發生什麼事情?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來講,然後教師提出學習內容故事《城裡來了大恐龍》,幼兒會思考:故事的內容和自己講的一樣嗎?這樣幼兒就帶著好奇心去欣賞故事。

2.基本部分:

逐圖講述,理解故事--完整欣賞,加深印象--談話活動,情感體驗。

逐圖講述,理解故事。

教師運用直觀演示法,根據需要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在聽聽、看看、猜猜、講講的過程中初步瞭解故事的內容和情節,感知恐龍來到城裡後帶來的麻煩和便利,以及其中的原由。

展示第一幅圖,然後提問:恐龍來到了什麼地方?它是怎麼走路的?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通過多次提問,為幼兒創設一個問題情景,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結合已有經驗,運用講述法講述發生的事情,教師給予積極的反饋,提煉語言,幫助幼兒理解畫面內容--恐龍“啪噠啪噠”地走路,身體很大,堵塞了交通。在講述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較好地突破活動的難點。

以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講述第二、三幅圖。第二幅圖突出,恐龍身體太重,鐵路發出“吱咕吱咕”聲音。第三幅圖突出:恐龍脖子太長,把房頂掀翻。

前三幅圖的內容,都是恐龍給人們帶來的麻煩,教師在此引導幼兒講述“恐龍製造麻煩後,他的心情會怎樣?”

接著,引導幼兒看第四幅圖“恐龍變成立交橋,為人們生活帶來便利”,體驗恐龍此時的心情,提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突出教學目標。

完整欣賞,加深印象。

教師再次利用多媒體完整展示故事圖片,教師聲情並茂地講述故事,幫助幼兒多角度地感受、理解作品。

談話活動,情感體驗。

提問“恐龍前後心情一樣嗎,為什麼?”“如果你是一隻恐龍,你想為人們做些什麼事情?”鼓勵幼兒大膽想像,依照恐龍的各種形體特徵說出與眾不同的回答。幼兒把自己當成恐龍,設身處地去思考講述,更能讓幼兒體驗幫助別人會快樂。

3.結束部分:幼兒閱讀故事,自由講述。

兒童在看故事,聽故事後,基本理解了故事的內容。再讓幼兒自由看書,拉近幼兒與讀本的距離。個別表達能力稍弱的幼兒,教師在這一環節個別指導,促進其語言的發展。

有研究者指出,要讓幼兒成長為一個流暢的閱讀者,需要具備反思、預期、質疑、假設的策略技能,不同的策略技能具有不同的作用。本次活動,我就有意識的發展幼兒相關的閱讀技能。

比如:“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就是發展幼兒反思的策略技能,幫助幼兒理解內容;

第一幅圖觀察講述後再講述其它幾幅類似的圖,發展幼兒的預期策略技能,有利於幼兒快速理解閱讀內容;

“恐龍為什麼會給人們製造麻煩,它願意嗎?”發展幼兒的質疑技能,在助於深入準確理解閱讀內容;

“恐龍前後心情一樣嗎,為什麼?”“如果你是一隻恐龍,你想為人們做些什麼事情?”就是發展幼兒假設的策略技能等等。

這些策略的逐步發展,將有利於今後的閱讀。

俗語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的說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敬請在座的各位專家、同行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語文( )號,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A版五年級下冊 2 課《 三月的原野 》,我將從說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課前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七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教材分析:《三月的原野》節選自蕭紅的《小城三月》,作者真實地描繪了北國初春原野獨特的景象,同時傳達出對生命的渴望,對春天的喜愛和對未來的憧憬,抒發了春天到來時的欣喜之情。 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且樂於表達和交流,但要完全透過文字感悟文字背後蘊含的情感還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本課我將引導學生走進文字,品析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情感,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學情的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對五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技能目標: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邊讀邊想象,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理解“ 蠱惑”、“脹破”等詞語的意思。

過程方法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情感價值目標: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啟發學生熱愛春天的情感。

為了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品悟原野上景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體會春天到來時人們的心情。 教法與學法:教是為學服務的,選擇適當的教法,可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本節課我將採用創設情境法,朗讀品悟法,想象感悟法,多媒體輔助法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讀、品、悟”(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來學習本文,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在讀中獲得思想啟迪,在讀中享受審美樂趣。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預設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一個成功的匯入,能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所以開課伊始,我從詩詞匯入,課前播放《春天在哪裡》,讓學生欣賞歌曲,通過歌曲感受春天的氣息。

二、 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

我將讓學生先自由地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找出描寫春天景物的句子來讀一讀。

三、細讀品味,理解感悟

閱讀是一個讀者與文字相互作用,構建意義的動態過程。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與文字對話,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根據上一環節的回答,我將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引導學生品析以下詞句。

品讀句一

“三月的原野已經綠了------那一定是向陽的地方”,讓學生說說你感受到了什麼?從哪兒感受到的?引導學生抓住“透出”“轉折”“欣幸”等詞語來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再引導學生抓住孩子和媽媽的對話,來感受初春到來時人們的喜悅之情,體會到春天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然後讓學生通過“讀”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接著,我將通過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天氣------都有意思”這句話的含義,先讓學生讀一讀這句話,然後問學生:你從哪些景物的描寫感受到“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我將通過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來幫助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引導學生抓住靜態描寫:小草、蒲公英;動態的描寫:羊羔的叫聲,河水在流,烏鴉、楊花在飛;有顏色的描寫:變黃的榆樹,白色的搶根菜的籽兒的景物描寫,並藉助多媒體播放這些景物每天的生長變化,來感受作者看到這些景物變化的欣喜之情,感受到春天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活力,也彷彿聽到了春天離我們越來越近的腳步。這一切都讓作者覺得是那麼的有意思,激發學生和作者一起產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並讓學生帶著這份情感再讀“天氣--------都有意思”。

品讀句二

學生可能“河水發了,奔放地向下流”這句話並不一定能理解,我將通過多媒體播放河水融化時的場景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苦悶又奔放”的意思,以此感受春天的活力,並通過讀把這種活力表達出來。有了以上學習的基礎,學生對“春天帶著強烈呼喚,從這頭走到那頭”就很容易理解了。我將通過問學生春天帶著什麼樣的強烈呼喚,讓學生聯絡上文的靜態、動態的景物描寫,來理解春天的盎然生機,“這頭”、“那頭”分別指的是那頭?幫助學生理解春滿大地,感受到春天是一個充滿希望、充滿生機的季節,激發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並讓學生帶著這種喜愛之情齊讀全文,以此讓學生再次感受春天的生機盎然。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課文學到這兒,我將設計這樣一段結束語。讓學生課外閱讀朱自清的《春》,或蒐集一

些詩句,以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最後來說說我的板書設計,根據課文內容,我設計了這個板書,我是按文章的主題線來設計的,該板書力求簡潔清晰,使學生一目瞭然就能對文字有所感悟,有所思。

3、 三月的原野

驚喜 呼喚

希望、生機勃勃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古詩兩首》選自人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人間真情專題中,是一篇精讀課文。這兩首詩都是膾炙人口、千古傳頌的送別時,表達了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詩的前兩行敘事,後兩行寫景,景中卻包含著一個詩意的情節:帆影已消逝了,而詩人還在翹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託付江水,陪伴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片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

學習這篇課文旨在於使學生通過誦讀感受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同時繼續積累詩句、培養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古詩的特色,努力促使學生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在理解詩句以及重點詞語含義的基礎上,能夠背誦、默寫古詩,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查詢的資料瞭解詩人,理解詩句的意思。通過展開想象、聯絡生活實際的方法,使學生感悟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感受朋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學生對我國古代詩歌的熱愛之情。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本課情真意切且詩文優美,富於想象的特點,制定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據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把理解詩句作為教學難點,課堂中採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為本,自主學習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充分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內涵。

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送元二使安西》,這節課我們學習《黃河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你們看這首詩圍繞那種情誼來寫?

二、讀詩解意

學生自由讀古詩,要讀通順。

同桌互相檢查。

指名讀,評價。

默讀藉助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直至讀懂為止。

合作交流,相互補充。

6、讀明白意思了嗎?下面老師請同學們將自己理解的意思畫出來。在黑板上演示,同學看準確嗎?

7、說說你為什麼這麼畫?

故人:感情深厚的朋友。

下:在古代由西向東由北向南都叫做下。

李白目送友人的一片孤帆漸行漸遠,直到消失在碧水藍天的盡頭,然而李白仍向友人消逝的方向眺望著,在那天水相接處,只有江水在不斷地東流。詩人似乎渴望東流的江水也載著他的深情,伴隨著友人而去。“孤帆遠影碧空盡”的妙處,在於拉開了詩人與孤帆的距離,在詩人的極目遠眺中,充分表現出詩人的惜別之情。

8、說說對詩意的理解。

9、此時是人站在江邊會想些什麼

10、你怎麼才能讀出這依依難捨的情誼?

三、我們同學也收集了一些描寫離別的古詩。

四、拓展練筆

請同學們在音樂聲中將詩改寫成記敘文,也可以仿寫一首。

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地理國中第一冊,第一章,第二節《陸地地形》。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程式等方面對本課設計加以說明。本課是在學生已知地球海陸全貌的基礎上,對陸地面貌的深入學習,是學生人是環境的起點,也是繼續學習氣候、河流等知識的基礎。而地圖又是學生學習地理的工具。因此本科從知識上,技能上均屬地理學科的重要基礎,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依據教材、大綱和學生狀況,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掌握五種基本地形形態特徵。瞭解七大洲地形特點。

2、能力目標:學會閱讀分層設色地形圖,實現由直觀到抽象思維方式的轉變。

3、德育目標: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地觀。

由於七年級學生剛進入地理學習階段,尚未形成基本知識網路和學習能力。五種地形的形態特徵是地形知識的基礎,又是進一步分析陸地地形的關鍵,因此,把它定位本課的重點。關於地圖的閱讀是比較抽象的內容,目前學生的思維仍然停留在直觀、具體的階段,所以把它定為難點。

本節知識點多,內容又抽象,為取得最佳教學效果,我設計的教學方法是:讀讀圖演繹推理法,併為此設計了一套有直觀到抽象的地形圖等教學媒體。意在創設課堂內資訊多想交流的意境,幫助學生有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推進思維的發展,並以此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形成學習能力,完成教學任務。基於以上觀點和目標,我設計的教學程式如下:

首先有複習讀圖直接切入課題,以圖開篇,意在突出地圖在本科中的作用。通過知識歸類,強調本課注重藉助地圖幫助理解、記憶,要求學會讀書,讀圖演繹推理的學習方法。

在新課的教學上,我設計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概念,目的是幫助他們養成閱讀求知的習慣,同時指導學生圈點教材,已明確知識點,為以後複習做準備。再做反饋練習,幫助學生抓住概念的本質,為下步教學做好鋪墊。

第二步:閱讀素描圖,根據生活實際經驗,進行再造想象,達到初步認識的目的。再作區分景觀圖反饋練習,意在創設樂學情境,培養學習興趣。讓差生參與教學活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達到鞏固認知的目的。

最後讓學生動筆轉繪幾何圖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抓住事物本質規律,目的是用聲、像、色等手段,刺激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讓他們進入多層次、多角度、遞進性思維狀態,既重"知"更重“思”。從而突出重點。

第三步:教給學生閱讀分層設色地形圖地方法。這是本課的難點,由於本屆學生基礎太差,為此我設計了起點很低的三層質疑:

1、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高度永生麼代替?

2、如何瞭解高度與顏色的關係?

3、五種地形的表示法合區分法?

這是最難的一部=步,為幫助差生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了一張世界各類極值的地形簡圖,幫助他們由淺入深地觀察、分析。目的是設疑激思,用已知,通過讀圖、查圖,分析歸納,獲取新知,從而逐步進入抽象思維的狀態,達到分化、突破難點的目的。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選自人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人間真情專題中,是一篇精讀課文,為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敘事,後兩行寫景,景中卻包含著一個詩意的情節:帆影已消逝了,而詩人還在翹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託付江水,陪伴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片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

學習這篇課文旨在使學生通過誦讀感受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同時繼續積累詩句、培養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2.說目標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古詩的特色,努力促使學生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瞭解詩人情況,在理解詩句以及重點詞語含義的基礎上,能夠背誦、默寫古詩,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手邊的工具書以及課前查詢的資料瞭解詩人,理解詩句的意思。通過展開想象、聯絡生活實際的方法,使學生感悟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感受朋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3.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本課情真意切且詩文優美,富於想象的特點,制定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有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據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把理解詩句作為教學難點,課堂中採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為本,自主學習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充分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內涵。

二、說教法、說學法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文字自身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1、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2、品詞析句,體會詩詞情感:3、以朗讀為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三、說教學理念

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以下三個理念: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教學中,我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語言的美,並積累語言。熟讀自然成誦,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記憶,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揭示題意。

1.播放名曲《送別》,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例:《贈汪倫》

2.請同學來幫個忙,請你把詩題寫在黑板上。

3.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把題目的意思說出來。(提示:是誰送誰,從什麼地方到什麼地方去。)板書:送)

4.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瞭解李白、孟浩然兩位詩人。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人?(唐代著名的詩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

3)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5.師生互動,瞭解黃鶴樓:課件展現黃鶴樓雄姿;板畫長江圖,明確黃鶴樓、廣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資料,瞭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摯友誼的故事。

二、初知詩意,質疑梳疑。(小組)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或註釋瞭解詩的大意。質疑問難;

讓學生讀準下列五個字的讀音、記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辭(cí)、唯(wèi)。

4.彙報交流自學成果,師:學好拉,自信些學好拉?好,交流交流,把你學到的、理解的告訴大家。不能保守阿。教師相機引導、點撥。三、賞析佳句,入境悟情。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

①故人西辭黃鶴樓

西辭,如圖,由圖可見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孟浩然由西向東,依長江順流而下,告辭時自然要向西拱手。1、故人----開口就說故人,友情的非同一般,已在這親切的稱呼中顯示出來;2、西辭(明白孟浩然是東下揚州)3、擴充套件:拱手言別----老朋友辭別,會怎麼說?

第一句點明送別地點。

②煙花三月下揚州

煙花三月,三月,過去人們稱之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節,在草長花開的季節,空氣溼度增大,遠望去好像有一層薄薄的煙霧籠罩著花草樹木,煙花指的就是這種景色。

第二句點明送別的時間。

在黃鶴樓這樣的千年勝地,又正值繁花似錦的春天,朋友們正應愉快地聚會,可故人卻要辭別遠去了。這兩句在敘事之中流露出惜別之情。

詩人是如何將他複雜的心情表達出來的呢?我們來體會一下後兩句詩。

③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在碧波盪漾的江面上,一隻帆船逐漸向前移動,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見了,老朋友不見了,只有江水層層湧向天邊,李白仍呆立江邊。

④這首詩前兩句敘事,後兩句寫景。詩人借景抒情,表達了對老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5.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1)算算帆影遠去直到盡頭大約會用多長時間,談由此產生的感受。(引導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

(2)想象盡了的是什麼,無盡的是什麼。

(3)討論:滾滾東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6.賞析煙花三月的含義。看去,白濛濛的,如煙霧。因而古代有一句話柳絮如煙。(點明瞭送別的時間。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桑葉肥,青杏小,菜花香,微風送紅雨,碧波揚白帆。這是古代詩人結伴同遊的季節。)2、這樣的描寫,能說明詩人是怎樣的心情?(在這白花競秀、春光明媚的季節裡,好朋友就要離別遠行,自己無法聯袂同遊,這其間含有無限的感慨。為什麼呢?因為詩友孟浩然所去的揚州,正是唐代的繁華地區,那是珠連繡戶,弦管聲歌,多麼令人神往。)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想象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意蘊,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籠罩在淡藍色的薄霧中,霧氣時聚時散令人產生無限遐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感受煙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沿途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鶯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這句詩表達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

第三、四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孤帆:孤單單的一葉帆。這裡用借代的修辭手法,用帆來代替船。帆形聲字,巾表意,凡表聲兼表意(凡是船帆的象形)2、遠影:遠遠的帆影,指帆影遠去。3、碧空:湛藍的天空。4、盡:沒有了,消失了。5、唯:只。有的詩書用惟,可以通用。6、天際:天邊。7、說說兩句詩詩意。8、這兩句詩,緊扣詩題中的送字,寫得充分飽滿。詩人用了十分經濟的筆觸,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最動人的江上送行畫面。詩人眼看著孟浩然登上了孤獨的小舟,風鼓白帆,船身由近而遠,漸漸消失在蔚藍的天際。但詩人並沒有立即離去,他久久佇立江岸,深情地凝視著水天一色的遠方,詩人李白此時會默唸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在課文插圖空白處寫上一兩句話。(拓展)9、想想,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感情誦讀這兩句詩句呢?

7.品析碧空盡唯的含義。

(1)品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體會詩人仁立凝望遠帆的情景。

(2)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朋友感情之深。

(3)從最後一句中,體會詩人寄情於浩蕩的一江春水,對摯友的一片深情。

(4)指導朗讀後兩句。學生自讀,自評,評後再讀。師引讀,板書:情深意長。

(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三、迴歸整體

1、誰能說說整首詩的意思?2、從詩句中,你能體會到怎樣的感情?從那些詩句可以體會到?

1)自由組合練習讀。2)展示個性指名讀。3)師生互動背誦讀。4)回顧全詩,歸納昇華。a.歸納總結全詩情景交融的表達方法。b.略讀第二首詩。c.激發學生體會第二首詩及其他送別詩的興趣。

四、拓展學習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我們學習的《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之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下面老師出示的四首古詩,連同課文中的兩首詩,都是唐盛時期唐人送別詩的代表作。請大家選擇朗讀背誦,看誰積累的多。

別董大(高適)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五、賞讀詩句,深悟詩情。

1.自由賞讀。(尊重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請學生把自己就當作李白,換位賞讀。)

2.師生配樂互讀,有感情地背讀。

3.簡略欣賞李白的《贈孟浩然》。(輔助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真摯情感。)

4.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嘆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詩人的深厚友誼。(根據學生髮言相機板書。如:情深意長。)

5.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景嗎?為什麼?

6.這時長江裡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7.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裡會想些什麼?(結合末兩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8.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9.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六、能力訓練: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願或推薦表演,表演後師生共同評議,選也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表演效果,再看註釋或,理解詩句的意境。

4.總結:不論是以酒相送的酣暢淋漓、以目相送的默默無語、說到底都是因為朋友之間有一份(1)他們都是在(以情相送)。那今天我們共度了四十分鐘,董老師馬上就要離開你們,想不想送送我呢?你想怎樣送呢?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別,雙方的神情會是怎樣?(2)他們會說些什麼?心裡會怎樣想?又會做些什麼?(3)當時周圍的環境如何?(4)當小船愈行愈遠的時候,李白這是會怎樣?(5)孟浩然對於這次出行,他會對李白有何交代?為什麼此時的詩人久久的佇立不願離去呢?

五、說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板書:

情深意長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節課的板書簡化了課文的內容,,突出教學重點,理清作者思路,突出作者的思想,最終達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做到了板書的目的性、條理性、概括性,既緊扣課文內容,挑選關鍵詞語提綱挈領,又給學生留下想象、延伸的空間。

標籤:說課稿 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