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的說課稿合集八篇

說課稿5.81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說課稿合集八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綜合活動《變廢為寶》,這是“漂亮的海底世界”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活動。

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

一次性的物品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這些物品隨便丟棄又造成了環境的汙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身邊的物品或廢舊資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來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最近,我們班搞的主題是海底世界,針對以上問題以及結合本班的主題活動,我特設計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在欣賞廢舊物變寶發明出來的美后,自己動手利用平常經常丟棄的廢舊物也來發明一種美,從中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我認為,選擇這一活動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愛好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製作的作品,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進步幼兒的協商能力。

2、嘗試用多種廢舊資料製作海底世界,體驗發明的樂趣。

3、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用多種廢舊資料製作海底世界,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進步幼兒的協商能力。

活動難點:

如何有效地合適地選用各種廢舊資料製作漂亮的'海底世界。總之,我們建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製作活動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預備:

1、物質預備:收集製作玩具的廢舊資料,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廢舊資料製作的有關海底世界的成品和圖片。

2、經驗預備:幼兒對海洋的水生動物有肯定的經驗。

3、空間預備:幼兒座位呈框字型擺放,展示臺呈半弧形放置於幼兒視線前面。

全方位的預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以參觀者的身份引導孩子,以自己的語言啟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取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取的教法有:啟發提問法、直觀法、自主探索法、分享交流法

1、啟發提問法:本次活動最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引起幼兒的思考,啟發他們的發明思維,讓他們在老師的提問幫助下,更好地完成作品的製作。

2、直觀法:本次活動的開頭,老師就採取了這個方法,讓幼兒通過欣賞別人的作品,引起幼兒創作的愛好,初步感受藝術中的美。

3、自主探索法:讓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廢舊物的創作,並在製作過程中學習合作,並進步幼兒的協商能力。

4、分享交流法:本次活動的結尾部分,我讓幼兒將自己的作品與同伴與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讓小朋友學會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取了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廢舊物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發明條件讓幼兒參加發明活動,不僅進步了熟悉,錘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取的學法有:

1、多感官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廢舊物變寶發生了愛好。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創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幼兒自己尋找資料進行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用各種廢舊資料進行創作。通過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學會了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進步”。為了讓幼兒對廢舊物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取了

直接參與創作的過程,在創作活動中,體驗廢舊物變寶的創作樂趣。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幼兒間的合作創做,交流分享。表達著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熟悉,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

四、說教學程式。

我採取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激發愛好→自由選材→分工合作→動手製作→交流分享→審美延伸

(一)激發愛好(2分鐘)

“愛好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欣賞由廢舊物製作的作品,引起幼兒製作的憧憬和愛好。

(二)自由選材,合作創作(3分鐘)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輕音樂播放的輕鬆氛圍中,讓幼兒自己選擇資料,並和同伴一起商討如何創作漂亮的作品。然後共同製作。

(三)動手製作作品(20分鐘)

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開始製作作品,作為一個引導者、參與者以及合作者。我始終以參觀者的身份,利用提問引導、啟發幼兒更好地發明作品。

(四)交流分享(10分鐘)

在最後幼兒作品的展示中,我讓每組派一位小朋友上來交流自己小組利用什麼來製作作品。通過孩子之間的互相欣賞、相互交流,進步了他們對廢舊物變成寶的愛好,並在這個過程中,體驗了表示美和發明美的樂趣。相信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以後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廢舊物他們會持著如何利用的想法,環保的意識也增加了。

(五)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以後也可以自己動手利用家裡的廢舊物品來製作其他的物品。

五、資源利用:

讓家長幫忙收集各種廢舊物。

六、活動預期成果:

1、讓幼兒在製作的過程中,進步同伴間的合作意識以及協商能力。並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2、嘗試運用廢舊物品發明新的藝術作品,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並讓他們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的美,體驗發明的樂趣。

3、學會和同伴一起分享交流,進步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並學習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4、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幼兒表示美和發明美的情趣,並初步具有環保意識。

說課稿 篇2

1、 說教材。

《你姓什麼》屬於“讀課文趣味識字”部分的課文,寫的是自我介紹的內容。短文用詩歌的形式寫了對於自己姓什麼的介紹,讀來琅琅上口,讓學生們感到新奇,能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課文共有10個生字,雖然構詞率不高,但與學生的生活聯絡比較緊密。左耳旁的寫法有點難度,教師要加強指導,讓他們學習起來才更容易,更投入。

 2、 說學情。

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他們對於教師的教學,對語文課堂的學習已經初步適應,而且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的方法。但是畢竟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自控能力較差。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儘量採用以遊戲為主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識字,讀文的樂趣,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此外,多給學生一些鼓勵與表揚,讓他們更加自信、大膽地投入到課文學習之中。

 3、 說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目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來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具體目標詳見“教學設計”部分。目標之一在於知識點的落實。課文中“吳、弓、章、姜、徐、陳、程、呂、孫、鄭” 9個生字,與學生的學習生活聯絡比較緊密,許多學生的姓氏中都有,學來並不困難,但課文中的生字音形上有相似處,所以這10個生字要讓學生讀準字音,區別字形是非常重要的。

4、說教法。

整個教學過程,我從教學伊始的小品匯入開始就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因為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其注意力的集中往往憑藉個人的喜好,當他們對之感興趣時,注意力就相對於不感興趣的要集中。因而我通過融教學內容於小品,一下子吸引住學生的視線,再通過學生講自己的姓名,自然而然地展開教學。

5、說學法。

都說“好的學習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應從小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教師在課堂上的指導作用至關重要。例如在識字方面,在學生已經掌握一定識字方法的同時,可以引導他們聯絡已有的經驗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來完成生字的教學。在教學中,我嘗試了用多給學生一些鼓勵與讚賞、做遊戲、進行小競賽等方法對於調動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都很有效。

 6、說實施。

我將教學分成四個環節在課堂中實施。教學伊始的小品匯入有利於激發學生學文的興趣。在讀文識字階段,主要是從扶到放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故事歷來為人們所傳頌,可謂家喻戶曉,眾人皆知。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就是這篇膾炙人口的寓言。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創意、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程式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誠請各位評委給予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它有如下幾個特點:①濃郁的神話色彩,易激發學習興趣;②可讀性強,易於記誦;③基礎性強,有一定數量的文言詞彙需要積累;④寓意深刻,實踐性強;⑤故事性強,人物形象鮮明,但教材偏重於理性,有可能束縛學生對“智叟”的形象思維。

本文安排在現行國中語文教材第六冊第六單元中。從本單元教學目標和編者意圖看,是希望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達到:能夠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在反覆誦讀中領會文章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積累一些常用文言詞語,提高學習文言能力的目的。

二、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十幾篇文言文,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要學習與現代漢語不完全相同的古代語言,又要像閱讀現代文那樣理解文章內容和寫法,對於九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並不大。只要教師給予方法技巧上的點撥指導就能成功。

三、教學創意:

創意一:從“體驗”角度組織教學,全課的教學由“朗讀體驗”——“發現體驗”——“學法體驗”三個部分組成。在“學法體驗”中向學生介紹若干種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實踐。

創意二:師生互動,進行探究與合作學習;激勵性評價貫穿課堂教學。

四、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綜合化、系統化、細目化、行為化原則,及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將教學目標定為如下幾方面:

1、知識目標:理解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寓意,理解對比、襯托手法以及課文以神話結尾的作用。

2、能力目標:文言文的誦讀;多種學法的體驗。運用全面的、辯證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學習古代人民戰勝艱難險阻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積極進取,要有戰勝生活學習上的“太行、王屋”的決心和勇氣。

4、創新目標:智叟也智。

教學重點確定為發現體驗。教學難點是通過探討愚公移山舉動的“智”與“愚”,學習愚公的意志與毅力。教學課時為第一課時,教學課型定為學法體驗課。

五、教法學法:

為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訓練主線”原則,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科特點,主要採用啟思、點撥式教法,藉助多媒體課件,激趣、啟思、點撥。分四個版塊進行教學。學法則以誦讀、發現、體驗為主。旨在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全程參與,主動獲取知識。

六、教學程式:

教學版塊之一:同學們進行讀誦體驗。(15分鐘)

教學活動圍繞掌握課文誦讀和理解課文的大意、積累文言詞進行。

1、 匯入。請一個學生講愚公移山的故事匯入課文學習(1分鐘)。

2、 同學們聽錄音朗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楚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畫出疑點。聽朗讀後的師生互動探討。(3分鐘)

(1) 著重掌握以下幾個句子節奏:

方/七百里;

懲/山北之塞;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投諸/渤海之尾

(2) 著重讀准以下幾個語氣語調: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擔憂的語氣)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譏諷的語氣語調)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痛斥的語調)

“何苦而不平?”(堅定反駁的語氣)

3、 同學們集體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大意。(4分鐘)

思考這麼一個問題:這篇課文從什麼寫到什麼?

同學們發言。

同學們與老師的對話可能有:從有大山寫到山被揹走,從大山阻塞寫到無壟斷,從愚公移山的想法寫到愚公移山的行動,從開始移山寫到移山結束,從人的移山寫到神的幫助,從愚公移山的遠大理想寫到愚公移山的偉大精神……

4、 參看課下注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生翻譯課文、記住文下注釋裡的文言詞。(共7分鐘)

首先鼓勵學生回憶翻譯的原則:信——忠實原文,達——通順流暢,雅——優美生動。

翻譯方法指導:(2分鐘)

(1) 加。如“方”即“方圓”,指面積。

(2) 改。如“仞”現在已經不作長度單位運用,可改為意思相近的詞“丈”來代替。

(3)補。文言文中常有省略主語、介詞的賓語和量詞等,翻譯時必須補出。如“二山”即“兩座山”。

(4)調。文言文的語序有的與現代漢語不同,翻譯時需要調整。如“甚矣,汝之不惠”,這是謂語提前的倒裝句,翻譯時可作“你太不聰明瞭!”

(5)省。文言文中的發語句,即句首的助詞,或句中語氣助詞,如果省略後不影響原意的可省去。如“雖我之死”,“之”字是助詞,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翻譯時可省略不譯。

學生自主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語。(5分鐘)

教學板塊之二:學生進行“發現體驗”(15分鐘)

教學活動圍繞文章的主題寫法、進行探討。並且給每個自然段或情節標上小標題。

1、 指名朗讀課文的第一段,圍繞這麼兩個問題交流:本段中告訴了我們哪些資訊?“本在冀州之南”中的“本”字有什麼作用?

師生的互動交流可能有:寫太行、王屋兩座山異常高大,暗示挖掉這兩座山簡直是太難了;說明了這兩座山原先的位置所在。 “本”字的作用在於為故事製造一個“懸念”:這麼高大的兩座山已經不在原先的地方,這是怎麼回事呢?是什麼原因,是什麼力量使這兩座山變動了位置呢?有此縣念,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激起讀者探求答案,樂讀文章的興趣。為後面寫愚公精神作了鋪墊。鼓勵學生加小標題。

2、指名朗讀第二段。思考:這一段包含哪幾層意思?寫了愚公的什麼思想精神?寫“其妻獻疑”用意何在?寫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的作用是什麼?

愚公移山的原因,移山的決心,愚公移山的目的,老愚公領著家人投入開山除障的行動,運上搬石的艱鉅勞作,鄰人孀妻的小孩子也跑去和他們一同幹起來……愚公具有崇高的思想、巨集遠的志向、堅強的決心;“其妻獻疑”襯托愚公具有巨集大的心願、堅強的意志;小孩子“跳往助之”表明愚公此舉之得人心,也有烘托的作用。鼓勵學生加小標題。

3、朗讀第三段。思考:智叟責難愚公之不自量力的話有什麼用意?愚公是怎樣針鋒相對地駁斥智叟的?愚公的話表現了他的什麼思想精神?

講解 智叟之先言表明他自視聰明,而嘲笑愚公之不智。為了加強其嘲諷之意,他還用了個倒裝句;智叟之言說是在責難愚公之不自量力,連山上的一根草也無力除之,

卻要去挖出掘石。出言不遜的`智叟,自視聰明,傲慢待人,其實是個識陋智拙,胸狹見短之人。通過智叟的言行,更加突出愚公的偉大。

愚公首先斥責智叟自視聰明,然後用子孫後代是“無窮匱”的道理駁斥,令智叟理屈詞窮,無言以對,愚公的這些話表現了他的志向的巨集遠,心願的摯誠,意志的堅定,愚公對人和自然的關係問題有正確的認識,他有戰勝自然的信念,這種信念是愚公開山平險意志堅定的一個重要的思想基礎。鼓勵學生加段落小標題。

4、朗讀第四段,提問這則寓言的結尾寫天帝“感其誠”,命大力神揹走二山,以此作結,好與否?這個結尾是宣傳封建迷信呢,還是具有神話色彩呢?

讓學生討論後明確:這樣作結有三個好處:①讚頌了愚公心意之誠,意志之堅,突出了故事的主題。愚公開山平險心意之誠、意志之堅,使山神“懼”了,天帝也受之感動。②增添了故事的瑰麗色彩,如此作結,既富於想象,又寓託深情。③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美好願望,借神力懲服自然,以實現愚公之志,這是人們的共同心願。

5、進一步明確主旨的3分鐘辯論:愚公該搬家還是該移山。辨證的看問題:明確智叟也有智的地方。

教學版塊之三:同學們進行“學法體驗”(8分鐘)

向同學們介紹幾種學習方法。

1、多次概括法——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從不同角度對文章進行幾次概括。

文序把握法——找出表現文章順序的關鍵字或句子,迅速理出文章脈絡。

畫面標題法——從文章中選出一個或幾個精美的片段,然後給它“命名”。

請各位同學任選一種方法進行嘗試,並進行課中交流活動。有的同學如果認為自己還有更好的讀課文的方法,也可以將自己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教師準備來配合各學法補充的內容有:

多次概括法:

① 壯舉

② 移山傳說

③ 艱鉅的任務與微弱的力量

④ 遠大的理想,堅韌的毅力

⑤ 愚公不愚

⑥ 智叟不智

⑦ 永不放棄

⑧ 感天動地移山情

⑨ 艱辛的移山,曲折的情節……

文序把握法

文章先製造懸念,然後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來寫。

第一部分(1)寫山高大與原來的位置。

第二部分(2-3)移山的原因和經過。

第三部分(4)移山的結果

畫面標題法:

第二段:愚氏開山運石 或 畢力平險

如第一段:高大的山

第三段:“愚”“智”之辯 或 智叟不智 愚公不愚

第四段:神力相助 或 理想成現實

教學版塊之四:師生小結後佈置課後作業。(2分鐘)

選作一題發揮想象,將課文有關內容改寫成片段作文:

1、 在家庭會議上

2、 愚公智叟辯難

愚公移山

《列子》

愚公不“愚”-----勇往直前

智叟不”智“-----成為笑談

說課稿 篇4

一、指導思想

本節課從健身體育出發,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及自我鍛鍊的意識。根據國小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活動的空間,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內在潛力,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學、自練、互評能力,在愉悅的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

二、教材選擇

雙長繩是本單元教材四,跳繩是深受國小生喜愛的體育教材內容,經常進行跳繩,對於促進運動器官的發育和內臟機能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尤其能夠對發展彈跳力和提高靈敏、協調、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具有顯著的效果。本課結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根據五年級國小生身心特點,將跳繩教材遊戲化,培養學生練習的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採用分層次教學的方法,滿足學生們的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都受益,通過遊戲提高團結、協作、競爭以及群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在學習中體會快樂,在運動中體驗成功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三、教學過程

1.開始與準備部分:採用英語談話的方式開課,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體育課不是單一存在的。利用音樂烘托課堂氣氛,改變隊

枯燥、單調的'練習方式,巧妙地利用隊形變化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佇列真正成為課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充分體現學生的動作整齊,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反映學生的精神面貌。用節奏歡快的樂曲進行韻律操練習,提高學生的節奏感、協調性,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下達到熱身的目的。

2.基本部分:主教材是《雙長繩》,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檢查作業的方式,來了解學生對上節課內容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勇於創新,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雙長繩。教師將主要內容直觀地展示給學生,鼓勵學生模仿──分組練習──鞏同提高──自由創編,使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地進行,同時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他們創設充分展示的空間,來滿足學生們的不同需求。為了發展個性加強合作與交流,活動形式由個體發展到結伴練習,最後到小群體練習,教師設疑引導,學生們相互交流、合作嘗試。在自主創新練習中,讓學生運用生活中的經驗和學會的動作,引導學生研究討論,幫助發揮各自的才智與創造力,去創造新跳法。通過小組交流、展示、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行為,激發學生積極思維,有意識地挖掘和發展個性,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培養體育能力,使學生學會做課堂的小主人。運用遊戲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集體榮譽感,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與合作能力,並從中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同時在不知不覺中使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3.結束部分:在本課的最後,一首《感恩的心》把學生帶入輕鬆舒緩的氛圍之中,逐漸恢復身心,使學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完成本節課的任務。

四、教學特色

l.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促使學生主動、愉快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2.勇於創新與探索,讓學生自主學習,開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採用以小組為單位的組織形式,學生自我練習、自主評價,實現了師生、生生間教學評價與反饋及學習過程中的交流和交往。

4.關注個體差異,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受益。

雙長繩課時計劃(5─4)

深東國小五年級一班人數:40人上課教師:張妍指導教師:白勝清

課時設計點評(5—4)

本單元教材是國小體育【水平三】的內容,教師根據學生好動、模仿能力強,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等特點,精心設計了五節以繩為特色的單元課程,用不同的跳法來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到繁,逐步把跳繩的基本方法傳授給學生,而且使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發揮自主創新,分組合作創編出各種新的跳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合作能力。

這節雙長繩的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到教學策略這一重要問題,對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應該做什麼、應該怎樣做、為什麼這樣做、應該如何思維創新,做了詳細的描述。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活動的空間。教師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把新課程理念融入教學之中,將深受學生喜愛、傳統枯燥的跳繩教材遊戲化,巧妙利用長繩、短繩的特點,組合成一種新的跳法,並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有意識地挖掘和發展個性,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中都能夠充分地展示自己,如:在學會跳雙長繩的基礎上啟發學生大膽創新,跳出雙長繩中跳短繩的新跳法,適應了不同體能學生的需求,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及成功感。

教學過程中採用分層次教學的方法,滿足學生們的不同層次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教師將教材內容直觀地展示給學生,這非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真正地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小主人。

教學手段設計合理。教學步驟層層深入,有複習有新授、有練習有展示、有個人練法、有小組練。相互探討、相互評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在遊戲中(體能大比拼)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設計場地,讓學生們感覺十分親切,活躍課堂氣氛,增強了他們的自主意識。為學生們創造了一個展示的平臺,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張揚了學生的個性,使每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與活動。

跳繩教材還有很多的方法可以進行嘗試,本教材還有許多需要改進之處,請同行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浙教版一年級第下冊第14課《神氣的大公雞》。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以及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四個方面來闡述我對這節課的整體設計思路。

一、 教材分析

雞是常見的家禽之一。早在幼兒園裡,學生就已經畫過公雞,所以在頭腦裡對公雞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小朋友在畫公雞時,不要單純追求“形”似,而要他們努力做到“神”似,畫出它昂首挺立的神情,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誇張和新增。根據教材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能抓住公雞的神態,畫一隻神氣的大公雞;

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物體的習慣和分析物體特徵的能力;

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美術的自信心,養成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

重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抓住雞的特徵,畫有神氣的公雞

難點:培養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

二、 教法學法

根據學生情況和本課的內容特點,我主要採取演示法和練習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用講授和談話,通過給學生展示課件,使學生獲得知識,體現了直觀性、理論聯絡實際的教學原則。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

練習法,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的知識用於實際,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在《神氣的大公雞》教學過程中的學生練習部分,我將學生作業分兩步進行,先畫線描稿,再學習有創意的進行裝飾美化,使本課重點得以分散,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有效地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用於實際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

在《神氣的大公雞》的教學過程中,除了以下的教學方法外,我還交替綜合運用講授法、談話法等。

三、教學過程

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6個環節,分別是1.談話匯入,激發興趣;2.欣賞探究;3.深入探究;4.學生作業;5.作品展評;6.課後探究,拓展延伸。下面我對以下6個教學環節進行介紹

1.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用謎語匯入:“身穿花花衣,清早喔喔啼,紅花頭上戴,催人早早起。”讓學生猜這是什麼。然後揭示課題《神氣的大公雞》。這樣做既活躍了課堂氣

氛又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為後面的教學環節做好鋪墊。

2.欣賞探究。

出示課件,欣賞、評述各種公雞的圖片。並提問:從外形上看公雞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畫出公雞簡單的結構①先畫身體,如一個雞蛋等②再畫昂首抬頭,又圓又長的頸③畫出神氣十足的頭④畫出漂亮的大公雞的尾巴(像彩虹)

課件中豐富的圖片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師示範能更直觀地使學生了解公雞的造型

3.深入探究

仔細觀察一幅“雄雞報曉”的圖片,以四個人一小組,研究大公雞神氣在哪裡。每組選代表交流,組員補充。

觀察圖片能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讓學生自主探究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交流和觀察,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神氣”的理解。

4.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應及時發現學生的優秀作業,進行表揚。

5.作品展評。

學生將畫貼到黑板上,並說說自己的公雞有什麼特點,神氣在什麼地方。 評評同桌的公雞那裡畫得最好

6.課後探究,拓展延伸。

回家後,收集一些有關於公雞的材料和圖片

四、最後是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課題、基本特徵示意圖和展示區。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請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

說課稿 篇6

教材簡析: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內容。教材首先出現實際場景生日聚會,引導學生學習分類整理,初步學習統計,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教材還安排了想想做做,內容是整理小組裡小朋友最喜歡吃的幾種水果的人數。目的是讓學生相互協同、合作學習,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進一步體會統計的過程及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受資料的整理過程。

教學難點是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統計》這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並通過親手實踐,經歷和體會整理簡單資料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資料整理,感知數學在生活裡的作用。

2.經歷資料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感受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4.學會有序觀察、有條理地思考。

5.在合作與交流的學習中,學會肯定自己和傾聽他人的意見。

教學流程:

 一、提供質疑的時機,喚起主角意識。

師:小朋友,你們每年都過生日嗎?過生日時你邀請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媽媽是怎樣為你過生日的呢?(出示主題圖)今天是大象的生日。看了這張圖,你們想提什麼問題?

生: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給大象哪些花呢

【這一層次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過生日這一事件,讓學生自己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通過生生互問、師生互問,實現角色轉換。喚起學生的主角意識。】

二、提供探索的機會,啟用主角意識。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

分類理一理。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數乘小數》。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今天我將貫徹這一理念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小數乘小數》選自蘇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小數小數乘法和除法中例7至例9的內容,這一部分屬於數與代數的領域,主要內容是教授學生如何計算小數乘小數,具體來說在例7中讓學生對於小數乘小數的基本方法進行探究。在例8中講解對於在積裡點小數點時,位數不夠時應如何做。在例9中講解取近似數的方法。本節的內容在國小數學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也完善了學生對於計算的理解。

二、說學情

接下來談談學生的實際情況。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所以要成為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師,深入瞭解所面對的學生可以說是必修課。對於學生來講,整數的運算、小數的運算與分數的運算,雖然有相近相似之處,但是確實又是有著不同的計算方法與技巧和注意事項,那麼就需要我們在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前後邏輯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小數乘法中應該注意的地方。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掌握將小數乘以10或100變為整數,再利用整數的乘法得到積,再通過積的變化規律除以相應的倍數得到原來的積的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在探索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時,提升邏輯推理能力以及運算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一節好的數學課,從教學內容上說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教學重點的確立與我本節課的內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麼根據授課內容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小數乘小數的基本方法;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根據積的變化規律得到原來的積。

五、說教法和學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採用講授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新課匯入

首先是匯入環節,這裡我採用書中小明房間大小的問題,對於情景進行適當的改編以便於更貼近學生生活,如教師家中裝修需要測量面積,或學校規劃新的活動室等等。尤其是讓學生幫助老師解決問題能夠讓學生更有學習的興趣,問題解決之後更有成就感。

(二)新知探索

接下來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環節,我主要採用講解法、小組合作、啟發法等。

提出問題之後學生能夠很輕易的列出算式3.8×3.2,但是後面的計算對於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可以不著急讓學生立刻開始計算,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估算,因為學生之前在試商法等地有過大量的估算經驗只要教師提出學生就能自己解決,因為有著3.8五入看作4,3.2四舍看作3等,估算一個數或估算兩個數等方法,在學生嘗試後可以請學生髮表自己的方法,由教師進行呈現。

接下來要讓學生進行具體運算,這裡出現小數乘法中最容易出現的小數點的問題,故而教材中給出的解決方法是先將小數看作整數進行計算,然後根據數位變化再寫出正確的積。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我們應該設身處地的思考學生能做到哪一步,而又不能做到哪些。

對於這個計算來講應該又教師提出化為整數的計算方法,然後便可以安排學生小組一起計算,計算完互相對比下結果是否一致,問題在於哪裡。這樣的預設好處就在於能夠順勢引出本節課的難點,根據積的變化規律得到原來的積。這裡可以採用讓學生板演的方式進一步講解由3.8到38和由3.2到32分別乘以10,所以在積要除以100這樣的方式,放在板書上能夠非常直觀的表現出來。真正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課堂練習

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

出示書中小數乘小數的例題。

(四)小結作業

在課程的最後我會提問:今天有什麼收穫?

本節課的課後作業我設計為:

嘗試解決生活中或者與父母去購物時遇到的小數乘法。

七、說板書設計

略。

說課稿 篇8

各位領導各位同行你們好!

今天我將要從五個方面說說《會動的剪影》這一課的教學。

1.說教材、

2.說教法、

3.說學法、

4.說說教學過程、

5.說說教學媒體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及預期的效果。

一、首先說說教材,

《會動的剪影》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節美術課,通過對皮影戲的欣賞讓學生感受皮影造型的形式美,讓學生練習製作影人,

創造有個性的人物形象,進一步學會操作剪影,利用小組合作進行表演,這樣才能體現美術在生活中的設計與應用。

1.學生想象力豐富並具備一定的繪畫基礎,本課內容非常適合六年級學生學習。

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把學習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瞭解皮影的基礎知識,體會皮影藝術的特點。

(2)能力目標:學習利用卡紙製作剪影人物,創造人物形象,並且學會操作影人,體驗皮影藝人的表演技能。

(3)情感目標:

通過影人的製作學習,增強對中國民間藝術的瞭解,弘揚民族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為了充分發揮本教材的優勢,教學重點我定為:

瞭解皮影戲的基本知識,學習剪影人物的製作過程。

3.教學難點為:學會影人的操作和展示皮影戲的表演。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在設計應用的學習領域讓學生了解並利用媒材特性,進行創意和設計,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學會自我構建過程。

美國教育家也說過 “教育不是一種告知與被告知的過程,而是一種主動性建設的過程”為此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法:創設情境激趣法、指導自學法、引導學生觀察法、想象與體驗法、表演法、運用媒體、教具作為輔助教法。

三、說學法

六年級學生想象力非常豐富具備一定的繪畫基礎和動手能力,我主要運用了以下學法:欣賞評述法、小組合作探究法、自主學習質疑解決問題法、想象創新動手製作法、親身體驗實踐表演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說說教學過程

為了讓教法學法充分的運用,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程式我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情景匯入,誘發興趣。

討論交流,重在激勵。

指導方法,輕鬆執行。

互動合作,實踐創新。

操作表演,輪流展示。

(一)情景匯入,誘發興趣。

皮影戲看著漂亮演著也精彩,我請出一位小演員模仿表演。藉助道具表演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學生會產生各種疑問,

例如他們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又是怎麼動起來的?讓學生領悟這是一種新的剪紙皮影藝術,引出課題——《會動的剪影》

(二)討論交流,重在激勵。

要想設計出漂亮的皮影剪紙,首先要對皮影造型有一定的瞭解,通過一段皮影戲的.欣賞,

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學生分組討論解決問題)

1、什麼是皮影戲?

2、皮影造型中人物的頭部、身體、四肢有什麼特點?

3、皮影中的那些地方使用了陽刻法和陰刻法?

4、在皮影造型中可以使用那些裝飾圖案?

解決以上問題我主要採取引導法、讓學生觀察討論交流等手段。

使學生親身體會皮影藝術是用燈光照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由藝人一邊操作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是我國曆史悠久,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的藝術。從而鼓勵學生應該盡力弘揚我國的民族文化。

(三)指導方法,輕鬆執行。

教師講解制作方法,利用媒體介紹以下製作步驟:

1、畫出人物造型,在關節處分解剪開。

2、用針線縫上手臂、腿等關節處。

3、裝上木棍。

4、操作表演。

(四)互動合作,實踐創新。

1、學生掌握這些基本的特點,並且靈活的運用剪紙設計,便可以輕鬆的設計出皮影剪紙的不同形象。

2、讓學生完成各種形象的設計製作,利用作品在小組內交流,探討模擬影人的表演。在組內進行自評和互評。

(五)操作表演,輪流展示。

在一片積極熱烈的演練過程中,各組選出優秀的作品上臺展示。小觀眾針對作品和表演提出建議。為了讓學生更快的學會製作影人,板書設計上我力圖追尋簡潔、美觀、實用的原則,因此板書設計為:

設計造型——分解剪開——縫製組裝——裝上木棍——操作表演——分解剪開——縫製組裝——裝上木棍——

五、最後說說教學媒體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及預期的效果。

根據本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視訊、圖片、道具等媒體讓學生學得快,快樂的學,真實的體會皮影藝術的特點,通過動手製作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及時發現學生的創作激情,給與鼓勵和啟示。深切的感悟無論是皮影還是剪紙,都是我國民間藝術中寶貴的財富,作為中國人,

我們應該為擁有如此燦爛的民族文化而自豪,更應該為保護和發展這些文化而盡一份力量。

標籤:說課稿 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