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集合七篇

說課稿2.8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說課稿集合七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一下冊教材必修三第一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重點是小說的學習。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很多同學在學習小說時興趣很大,但是興趣點集中在故事情節。因此,在小說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初步鑑賞文學作品,感受小說的藝術魅力。

《祝福》是一篇典型的傳統小說,它是大文豪魯迅先生寫於1924年2月的一篇思想內涵深沉博大、藝術形式已臻完美的傳世名作。無論是情節,人物還是環境,在這篇文章中都有非常形象生動的描寫。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能學會分析小說三要素,品味語言,提高小說的鑑賞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的釋義及注音;明白《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塑造、小說環境、悲劇原因等課文重點。

2、能力目標:學會運用分析小說三要素方法鑑賞小說,提高小說審美能力。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的寫作主題,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到封建思想與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對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進行分析

2、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劇的原因與小說主題

四、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因此,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我認為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既要學會獨立思考,又要學會團隊合作解決問題。我的具體方法是:

1、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提出問題讓學生整理答案

3、點撥法:通過點撥,拓展思路

4、歸納總結法:根據大家的集思廣益,得出問題答案

五、說學法

我認為做一百道題不如掌握一個方法。對於學習,掌握學法尤為重要。本節課的學習方法主要是

1、討論法(通過討論思考,培養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

2、質疑法(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

3、讓學生養成分段、做筆記習慣。

六、說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的是:整體感知,梳理情節。

1、播放電影《祥林嫂》中主人公初到魯鎮和其悲慘結局的片段,激發大家學習興趣,匯入新課。

2、檢查預習情況,對文中重點詞語進行注音與釋義。

3、對魯迅及其作品進行介紹。

4、挑選幾位同學說出故事梗概。要求:a)能夠整體把握故事情節;b)能夠從具體細節分析、不帶個人感情。

在複述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師生共同歸納總結等方式,對文章進行分段,得出本文線索提綱:

序幕: 魯鎮祝福景象和魯四老爺

結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 祥林嫂初到魯鎮

發展: 被賣改嫁

高潮: 再到魯鎮

尾聲: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5、佈置學生課後細讀課文,注意主要人物的語言、肖像、對話描寫、環境描寫;為第二課時的人物分析,環境分析作預習。

第二課時

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和分析小說環境的方法。

1、以祥林嫂為主,魯四老爺、四嬸、祥林嫂的婆婆、柳媽、 “我”等其他人物的分析,結合練習3的分析句段進行。主要採用教師提示、提問、學生小組討論的方法。

要求:a)、人物分析以課文內容為基礎。一定要引導學生在仔細品味課文的基礎上進行。 b)、作者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是通過情節(特別是細節描寫)完成的。c)、小說環境也是為了塑造人物而刻畫的。

示範分析肖像描寫(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細節描寫):

問:魯迅說:“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出它的眼睛。” 現在我們就在文中找眼睛。看誰最厲害,能夠找全,分析全。

肖像描寫:找眼睛 論特點

初到魯鎮——順著眼(善良、安分)

再到魯鎮 ——順著眼,眼角帶著淚痕(再受打擊,內心痛苦)

講阿毛故事——直著眼,瞪著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門檻——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讓祝福——失神 (再受打擊)

行乞——眼珠間或一輪(麻木)

問有無靈魂——忽然發光(一絲希望)

2、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語言描寫 (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細節描寫)

與我對話靈魂有無: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對四嬸講阿毛:痛苦、自責

對大家講阿毛:麻木、空虛

與柳媽的對話:精神重壓,陷入恐懼

3、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行動描寫(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細節描寫)

反對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門檻)

懷疑靈魂——問

4、環境分析

a)自然環境

b)社會環境

c)環境描寫的作用

① 揭示悲劇的社會根源性和預示悲劇的必然性

② 推動情節發展,增強人物形象真實性和感染力

③ 首尾呼應,深化主題

5、總結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賣)——守家不成(喪夫失子)——守命不成(贖身行乞),是一個不幸的女人。 祥林嫂這個善良的勞動婦女被毀滅了,她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

6、佈置學生課後思考,為下一節的課堂討論作準備: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都發生在春天或臨近春天(A、 (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魯鎮做工。B、 (新年剛過),被婆婆賣到賀家坳。C、(春天)(過年時) 阿毛被吃。D、死去。春天是美好的季節,給人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但給祥林嫂的卻只是打擊與絕望。魯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有什麼含義?

b)小說為什麼以《祝福》為題?

c)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凶手”?

第三課時(討論課)

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的是:理解作品的主題, 總結閱讀小說的方法。

1、討論(先分小組討論、再師生交流)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都發生在春天或臨近春天,這樣安排有什麼含

義?

小結:春天是美好的季節,給人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但給祥林嫂的卻只是打擊與絕望。魯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劇性。

b)小說為什麼以《祝福》為題?

小結:小說起於祝福,結於祝福,中間一再寫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著密切的關係,祥林嫂卻在這樣的氛圍中倒斃在雪地上,把悲劇性的情節安排在喜慶的大背景下,更顯其悲哀,更令人思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紅樓夢》中林黛玉之死剛好發生在寶玉娶寶釵之時呢?

從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寫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題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過標題,形成對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

c)“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凶手”

(提示:從小說情節分析、總結入手,為什麼做工?為什麼改嫁?為什麼捐門檻?為什麼行乞?——罪魁禍首是封建制度。)

2、總結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即“三要素方法”(理清情節——分析人物性格命運——理解環境描寫的含義——理解主題)

七、佈置作業

1、在小說中的人物中選擇一個做性格分析。(300字左右)

2、展開聯想,假如祥林嫂生活在現代社會中,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八、說板書

環境分析:a)自然環境

b)社會環境

c)環境描寫的作用:

① 揭示悲劇的社會根源性和預示悲劇的必然性

② 推動情節發展,增強人物形象真實性和感染力

③ 首尾呼應,深化主題

祥林嫂悲劇:

九、說教學反思

在小說的教學中涉及的一個問題是學生課後看什麼小說。很多人認為看小說會影響學習,在學習了鑑賞小說之後,我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

1:看什麼小說:老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古今中外優秀的小說作品。如:《狂人日記》、《高老頭》、《呼嘯山莊》等。

2:怎麼看小說:帶著鑑賞的眼光去看,雖然學生現在的水平不高,但是不斷積累實踐才會進步。另外,選擇合理時間,不耽誤正常學習。

說課稿 篇2

一、設計意圖:

曾聽到我班一位家長憂慮的說:“怎麼得了,現在壞人真猖狂,到處拐賣孩子。我家小孩小,不可能天天陪伴著呀。……”家長的話引起了我的思索。是啊,幼兒年齡小,無辨別是非好壞能力,無防範意識,很容易上當。針對這個事實,我決定培養幼兒初淺的自我保護能力,於是,生成了此次故事活動。為什麼要選擇《小兔乖乖》這個故事呢?因為它淺顯的內容,貼近孩子的生活,易於幼兒接受和理解,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二、活動目標:

《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的目標是:“要創造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幼兒要注意傾聽同伴講話,並能大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因此,本次活動的目標是:培養目標①在聽聽、看看、議議、講講中熟悉、理解故事內容。②學習聽同伴講話,並大膽地回答問題。③初步拓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滲透目標:引導幼兒提高警惕,不上當。

三、活動準備:

生成課程的教育觀指出:“調動幼兒積極性,要創設一個輕鬆,能使幼兒接納的良好環境。”為此,我為活動作了以下準備:投影儀、課件、禮物

四、教法與學法:

生成課程要求教師是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孩子是探索者、知識的建構者。以前我們談到“自主探索”,總是下意識地與操作性強的科學活動聯絡在一起。其實我認為,思維上的探索比行動更可貴、更重要。本次活動中,我著重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思維,並嘗試引入教研活動中的一些理念與方法,即“以人為本”。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自由討論,適當啟發提問,幫助幼兒理清想出的辦法;活動後,在幼兒園選擇活動區進行表演,在家與父母進行談話交流等延伸活動。

五、活動程式:

開始部分:觀察、激發興趣—讓幼兒觀看畫面。通過觀看畫面使他們對故事有個初淺認識,瞭解故事中有哪些動物。

基本部分:

1、啟發提問—

①教師講述故事。通過教師形象生動地講述,讓幼兒知道故事的名稱,記住主要情節,理解內容。

②完整欣賞。通過課件讓幼兒進行欣賞,學習簡單的模仿說話,加深印象,發展美感。

2、經驗交流—參與式討論。

①如果你是聰明的小兔子,還會想出其他什麼辦法趕走壞蛋。

②當你一個人在家有壞人來時你會怎麼辦?

結束部分:分享—我們為小兔子想了這麼多好辦法,他給我們送了好吃的點心,我們到外面邊晒太陽邊分享點心好嗎?帶孩子出活動室結束活動。

六、延伸活動:

《綱要》指出: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因此,延伸活動:

①孩子在幼兒園表演區進行表演。

②在家知道父母的電話號碼。

③成人教會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防範意識。

以上是我對本次活動的思考,有不足之處,敬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謝謝!

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畫家鄉》一文是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寫的是孩子們用彩筆畫家鄉的事。通過五個孩子不同的畫,展現出他們各自家鄉的美麗,表達了孩子們愛家鄉的情感。

課文第2—6自然段具體描述了濤濤、山山、平平、青青、京京5個孩子所畫的家鄉。濤濤的家鄉在海邊,那浩瀚的大海,掀起萬頃波濤,海底蘊藏著豐富的寶藏。山山的家鄉是山裡,那裡山峰高,瀑布美,屋前屋後都是高大的樹。平平的家鄉在平原,遼闊的平原,像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青青的家鄉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那裡草綠,牛羊多。京京的家鄉在城市,一座座現代化城市,高樓大廈聳入雲霄。他們的畫畫出了各自家鄉的特點,充分反映了他們對家鄉的真摯熱愛,進而反襯出祖國各地欣欣向榮的發展。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篇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通俗詩和風景畫。畫面的圖景和描寫的語句,很容易與學生的生活和認知達成契合,引起共鳴。因此教學中,教師應結合當地情況,引導學生讀文感悟,並激發學生髮揮想象,畫出自己的家鄉,讓愛家鄉、贊家鄉的情感在課堂中迴盪。

關於教學目標,本課時是第一課時,這一課時教學目標是:

1、認識“原、本、市”等3個生字。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1、4兩小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兩個小節,運用語言,表達對自己家鄉的熱愛。

關於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薰陶和情感的昇華。

難點在於用模仿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

二、 說教法、學法

1、“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字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2、推進綜合性學習,努力實現學科間的溝通,課內課外的緊密結合。

3、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知識的獲得是自主習得的過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必須承認學生認知基礎,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獲得資訊的能力、感受語言的能力。教師要大膽放手把讀書感知--讀書感悟--讀書體情的權力給學生。葉老曾經說:一篇文章學生也能粗略地看懂。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試著理解、試著揣摩,從而獲得知識和情感體驗。

4、本課“說說自己的家鄉在哪、什麼樣”的口語交際過程,應是在學生間、師生間進行的',教師要給學生交際的空間。可自由選擇合作伙伴(因區域不同而定)(因興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間教師要深入學生,注意學生思維空間的開啟,在合作中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交際能力。但此過程還要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

教學時間:2課時

三、說教具準備

相關生字的卡片、課件

四、說教學流程

(一)看圖激趣,提示課題

一堂新授課,匯入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也就是這個道理。富有情趣的匯入,就像與文字間架起了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樑。通過橋樑,學生與文字的心距離近了,正如俗話說的“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課伊始,我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讓他們欣賞自己家鄉的景色,讓他們感受到美,然後再告訴他們這就是我們美麗的家鄉,讓學生大吃一驚,為自己有這樣美的家鄉感到自豪,從而產生對家鄉的愛。觀察了這麼美的景色,學生肯定有很多話要說,我就抓住這個機會讓他們看著美麗的家鄉發發感嘆,說說自己內心的心理話。在此同時,教師教師板書課題《家鄉》。

(二)初步理解,感知課文內容

1、課件出示課文中五位小朋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圖上的五位小朋友打招呼。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文字中小朋友的距離,彷彿這些小朋友就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著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2、他們也和你們一樣也愛自己的家鄉,想畫畫自己美麗的家鄉。板書完整課題。《畫家鄉》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有感情的朗讀第一自然段。

3、你們想知道他們的家鄉在哪兒嗎?課件出示課文的錄音及動畫,學生欣賞課文內容。

(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這五位小朋友就在他們的當中,又通過剛才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打開了,通過激發學生的思維與表達,挖掘了學生已知經驗,實現學文的自然過渡)。

4、用“——的家鄉在——”的句式進行說話訓練,隨著學生的回答相應做出板書。

濤濤       海邊

山山       山裡

平平       平原

青青       草原

京京       城市

學習生字“原、市”兩個生字。

(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將近一年的學習已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但一節課十幾個字的識字量對於基礎差的學生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為了照顧到全體學生,我在這兒採用了分散識字的方法,以便使這些學生更容易的記住生字。)

(三)、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

(把感知發現的自主學習權力留給學生,從而實現第一個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

讀完說說你最喜歡誰的家鄉,最想去誰的家鄉玩?學生自由選擇段落。

(打破了自然段的順序進行教學,按學生喜愛自然段的興趣所需,體現了尊重學生的選擇和關注學生的個性體驗。)

2、以課文第四自然段為例進行教學

(1)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到美了?

(目的是引導學生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語言的情境,培養學生的語感。)

(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2、3、4句話,欣賞平原的美景,指導朗讀這幾句話。

(在品味中讀文,促使學生經歷一個深讀體驗的過程,積累了語言,發展了思維,受到了家鄉美的薰陶。)

(3)看到這麼美的景色,平平是怎樣做的呢?學習最後一句話。同時學習生字“奔”。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5)扮演導遊,練習說話

平平的家鄉是那麼美,老師已經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瞧,有一批遊客來到了平平的家鄉——平原,平平正在草原上奔跑呢!誰願意來扮演平平, 做做小導遊,向遊客們介紹一下你的家鄉呢?老師給你的詞語用得越多越好。課件出示詞語:又平坦又寬廣、金黃的、綠油油的、雪白的、一大片一大片、成群、數也數不清、要做出色的導遊,我們先得熟悉導遊詞,小導遊們快準備一下吧。

(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組織綜合性的實踐活動,活動指向既在課內,又在課外,體現了語文的綜合性,有效地開發了教學資源。促進了學生的發展,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四)、發現規律,進行說話寫話訓練

1、說說平平在寫自己的家鄉的時候是先說什麼?再說什麼?最後說什麼的?

2、結合開頭的圖片說說自己的家鄉。然後進行評議。(當成作業在課外把它寫下來)

(教材是學生最熟悉的內容,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利用教材進行仿說、仿寫是一個很不錯的切入口,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起到較好的效果。就語文教學而言,從學習古代、外國的經驗到創造性地加以運用,模仿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模仿也是一種創造。仿寫是一項重要的語言表達技能。在仿寫過程中,可啟用學生思維能力,展開豐富的想象,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仿寫學到家,可大大提高學生語言的表現力,運用到寫話中,無異於如虎添翼,讓文章錦上添花,給人賞心悅目之感。對於低段學生來說,寫話就像走迷宮一樣難,那仿寫就是為學生指明走出迷宮的正確方向。一年級的寫話,是整個國小階段寫作的起點,在這時就抓住教學的契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讓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全面提高。)

說課稿 篇4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國小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第26課《一面五星紅旗》的第二課時,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主要講了一位海外的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為維護祖國的尊嚴,毅然拒絕了麵包店老闆用麵包換國旗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來了外國朋友的尊敬。我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 —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國際理解”的內涵,即國與國之間要互相尊重,人民要友好往來。“國際理解”並不是放棄民族自尊,只有熱愛自己祖國的人才能贏得外國人的尊重。二是學習一些刻畫心理活動的方法。

一、為此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讀懂描寫人物神態、情感、動作變化的句子,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法。

2、過程和方法

以“自讀、感悟、質疑、探究”的學習方式架設文字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有意識地激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語文課程目標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教學的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理解麵包店老闆態度的變化,難點是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法。

三、教法學法

教法與學法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教法與學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憑藉本課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如下:

1、勾畫讀書法:

教學時通過具體要求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畫,讀後思索,研讀難點,思考疑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2、朗讀感悟法

在教學中通過自由讀,個別讀、引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文中人物的情感與內心。

3、合作學習法

教學時把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增強合作意識,並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4、 對比教學法

教學時通過讀句子,抓重點詞,感悟老闆的前後態度的不同;通過讀句子,揣摩重點詞,感悟“我”對國旗的真愛與老闆的言行形成對比。

四、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複習舊知,回顧處境

出示本課重點詞,指名讀詞。評價一下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然後提問:你能用其中的詞來概括出本課的主要內容嗎?這樣的設計,即複習了字詞,又回顧了課文內容。

(二)倒入第二環節:深入課文,研讀變化

我們知道了:漂流遇險的“我”得到了麵包店老闆的幫助,這一過程中老闆的態度有變化嗎?學生一定能大聲回答出:有。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26課《一面五星紅旗》。出示閱讀提示:請你從第四自然段開始,仔細閱讀課文,勾畫出老闆的態度變化的句子讀讀。

學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開始能表現老闆的態度句子,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板書:兩手一攤 聳鼻子 平等交易,我用作動作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兩手一攤 聳鼻子”,根據生活經驗理解 “平等交易”.這些動作和語言說明了老闆是怎樣的態度?(冷淡)。誰能讀出這種態度,指導朗讀。

我預測到,學生可能很難一下子總結出最後的變化,所以我適時引導:我們從老闆的 “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他在婉言拒絕我,很冷淡,可是老闆後來的態度是怎樣的呢?誰能讀出有關的句子。

出示:我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躺在醫院的病房裡,身邊站著就是麵包店的老闆。他見我醒了,衝我豎起大拇指,說:“安心養一養,費用由我來付。”

根據學生回答我板書:豎起大拇指 費用我來付。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一變化過程,我讓學生預測一下一塊麵包的價錢和住院需要的費用。此時你想說點什麼?此時學生會說出:老闆的態度變化真大啊!指導學生朗讀。此時你能提出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嗎?根據平時的教學經驗,學生一定會提出:為什麼這個老闆的態度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呢?進入第三環節。

(三)探究變化原因,落實重點

請同學們讀課文,邊讀邊想,能讓老闆的態度發生轉變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學生回答後,師隨機總結板書:“我”愛國精神

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我”有著很強烈的愛國精神的呢?

出示閱讀提示:請同學們勾畫出我的愛國情感讓你感動的地方,並在小組內說說你的理解。

學生一定會找出“我”與麵包店老闆交流過程中的句子:(出示句子)

“我向老闆說明了自己的處境。”“此時,我身無分文,只好脫下新買的大衣。”“我猶豫了一下,把國旗慢慢解下來,再展開。”“我愣了一下,然後久久地凝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豔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引導學生理解“猶豫”“楞”, “趔趔趄趄”, 為什麼“趔趔趄趄”? “這面做工……依舊是那麼鮮豔”這句話講的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當時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呢?還有那些地方能體現我對國旗的熱愛?引導學生從出發前找出對國旗的熱愛。青年從老闆的神態中知道了現在自己身上只有這面紅旗讓老闆感興趣,但是他有沒有同意把紅旗作為交易給麵包店的老闆?這時“我”是怎麼想的呢?引導學生探究我的心理。

指導學生朗讀(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豔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麼也不知道了。)學生自讀,讀出“我”當時的心情。

我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正常人啊!我是多麼渴望著這塊麵包呀!我身體的五臟六腑,每一個細胞都在呼喚著這塊救命的麵包!此時的麵包已不只是我充飢的事物。它是我生命延續的必需品呀!但在祖國尊嚴和我的生命之間,我毅然選擇了前者,讓我們把青年的這份愛國深情融入你的感受讀出來吧!齊讀:

(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豔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麼也不知道了)。這時學生就會把對留學生的那種敬重讀出來此時你感動了嗎?你認為這個留學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先和同桌說一說,現在你想對暈倒在地上的中國留學生說什麼?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我” 的愛國熱情。正是這樣一種民族氣節,正是這樣一種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維護了祖國的尊嚴,同時也贏得外國朋友的尊敬

總結寫法:老闆的態度變化和我的心理變化都沒有直接說出來,我們是通過他們的什麼知道的呢?引導學生理解 “行動勝過千言萬語”。也就是通過人物的表情及動作來表達內心情感,來表現人物的品質,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這一環節教學實施時我直奔重點,研讀麵包店老闆態度變化的原因,然後順藤摸瓜,引導學生探究課文是用動作和表情體現了“我”對國旗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這樣的設計可以做到簡潔流暢,主線分明,重點突出,難點得到突破。此時,學生的愛國情感已經悠然生起,我適時進入第四環節:

(四)拓展延伸,昇華愛國情感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去病房看看那面經過河水的沖洗,卻依然是那麼鮮豔的五星紅旗吧。播放圖片。出示“我”在醫院的畫面,此時此刻,假如你就在插圖中的現場,親眼見到被救助的留學生,看到鮮花簇擁著的五星紅旗,你會對這個老闆說些什麼?。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評價麵包店老闆的救助行為,明白要感謝別人的幫助,這也是“國際理解教育”中的重要一環。我得救了,從死亡中走出來的我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心情會怎樣?引讀:(出示最後一段:這時我才發現,在我床頭的花瓶裡,有一束美麗.芬芳的鮮花,花叢中插著那面心愛的五星紅旗。)

芬芳而美麗的鮮花,簇擁著心愛的五星紅旗,它是那麼鮮豔,那麼奪目,那麼偉大。我們中國人凝聚在這面五星紅旗下,譜寫了多少感人肺腑的壯麗詩篇啊!

課件展示(南極升旗、港澳迴歸、申奧成功、載人航天.、汶川地震……)(在災難面前,五星紅旗的力量讓我們中華民族眾志成城)(背景音樂《紅旗飄飄》)

五、總結

課件展示(各國的國旗)同學們,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旗,它代表著每個國家的主權和尊嚴。讓我們走出家門,放眼世界,相互理解與尊重,讓友愛成為我們共建人類美好家園的橋樑。

以上,我通過啟發、討論等方式學習,針對教學的重點,找出麵包店老闆表情變化的句子,引導學生討論“麵包店的老闆從‘平等交易’到‘費用我付’,他的態度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問題,通過“找出文中‘我’的行動和做法讓你感動的地方”來減緩問題的坡度,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通過對文章重點的探究,品析,拾級而上,步步深入,由文悟情,由情賞文,使學生在讀,思,議、說的教學活動中受到了崇高人格的薰陶和感染。

六、說板書

板書我用簡潔明瞭,突出重點方式設計,

26、一面五星紅旗

兩手一攤 聳鼻子  平等交易

“我”的愛國精神

豎起大拇指 費用我來付《一面五星紅旗》說課稿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以“桂花雨”為題,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全文共六個自然段,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自然段開篇明旨,寫作者小時候最喜歡桂花,因為它的香氣迷人。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寫童年的“搖花樂”第五到第六自然段,寫母親愛家鄉的金桂,同時點題,寫“我”愛童年的“搖花樂”。

作者以童年時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淳樸的情感。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好好體會。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文的內容,從四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現狀出發,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九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能聯絡生活實際,談對課後練習4中重點句的閱讀感受。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表達的濃濃思鄉之情。

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難點是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二、說教學過程

本文的教學,我準備分兩個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本課時主要讓學生讀通課文、讀懂課文,瞭解課文的內容,弄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在學文的過程中學習掌握本文的九個生字,以及課後第三題中的詞語。

1、激趣匯入。用導語“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會給人以永久的回憶這節課。”引起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學習這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

出示課題讀題後,讓學生針對課題提出自己的疑問來,有利於他們更好的投入課文的學習。

2、初讀課文,感知內容。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組織與同學交流,把課文讀得更好,並將自己得疑問和同學互相探討。

3、檢查初讀情況,學習字詞。老師請個別學生讀各段,相機正音,指導學生正確讀字、句、段。

4、指導弄清各自然段的內容,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第二課時:

精讀課文,理解內容,想象作者描寫的景象,感受作者小時候搖桂花的樂趣,體會文中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以及作者和母親濃濃的熱愛家鄉,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授

這個複習,主要是複習學過的字詞,特別是課後要求掌握的八個詞語,還要複習課文的敘述內容,幫助學生再次理清課文的思路,以便更好地來理解課文。 (二)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1、第一部分的教學,主要圍繞“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這句句子,讀讀這個部分,想想為什麼愛桂花,從中,也能讓學生認識到桂花樹的特點。

2、重點是學習第二部分,要理解搖桂花的樂趣。

在學生讀了這一部分後,引導討論:為什麼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這得從全家人的活動,以及桂花的用途中去體會。

(1)找出每個人的做法,分角色讀讀,有利於認識父母及作者不同的性格,體會內心共同的喜悅。

(2)交流各人做了什麼,說了什麼。並指導感情朗讀。重點理解我搖桂花時的動作和話語,母親小心翼翼的動作,和父親隨口吟誦的那首詩,體會一家人對桂子豐收的喜悅。

(3)聯絡實際,瞭解桂花的作用。

(4)對這部分的內容做個總結,談談 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搖桂花的樂趣。並進一步進行朗讀。

3、在總結第二部分後,學生對作者懷念童年時光的感情是不難理解的。所以,第三部分中,重點應指導學生理解母親的這段話: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

要認識到,此時的母親已經遠離故鄉,當母親看到外地的桂花時,說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可以看到母親在想念家鄉了,不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實在是太思念家鄉,太熱愛家鄉,家鄉的什麼都是最好的。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好在我班有好多學生也跟著父母遠離了家鄉,應該理解“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這句話。)理解到母親的這種濃濃的思鄉之情。

(三)課堂總結,深切體會

通過總結課文的內容,感情朗讀全文,進一步複習課文,深切體會文中透露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深化認識

童年是多姿多彩的,像作者一樣,學生一定也有印象深刻的事,這裡,進行一個拓展練習,引導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的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並將此練習作為本課的一項作業——小練筆。

三、說板書

這課的板書力求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簡單明瞭。

喜歡桂花

桂花雨 思念家鄉,懷念童年

“搖花樂”

說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

3、培養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

4、增加詩詞積累,提高學生詩詞鑑賞的能力

5、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嚮往

6、培養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1、創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體會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3、想象力、鑑賞力的培養與提高

4、培養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

3、賞析法

4、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培養興趣,走進詩經

1、走進詩經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

《詩經》,穿越了西周到春秋長達500年的歲月風塵,在歷史的長河中緩緩流淌,三百個故事,三百個心情,拂去了歷史的煙塵,幻化出萬千風情,或是淺吟低唱,或是鐘鼓齊鳴,頌聲煌煌,歌聲悠揚。淘盡時光的細沙,滌盡世間的塵埃,循著雎鳩的關關之聲,穿過水邊嫋娜的蒹葭,她們明眸善睞,她們嫻靜柔美,她們大膽執著,她們活潑可愛,她們是蘊涵著古典情懷的女性,彷彿仙樂悠悠,讓人在沉靜中回味那一份雅緻與美好……

愛,世界上最美的字眼,人世間永恆的主題。穿越時間的隧道,領略遠古的詩意與甜美,花前月下的浪漫,輾轉反側的體會,這就是愛的滋味,循著愛的歌聲,沿著情的足跡,踏訪《詩經》中的美麗與哀愁,追尋愛的源泉,品味我生之初的情愫。

2、詩經“六義”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名為《詩》,漢代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詩經》以其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思想性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無比生動的社會歷史畫卷。

《關雎》是《詩經》第一篇,是愛情詩的開山之作。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詩經》中的“六義”

“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與“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被統稱為《詩經》的“六義”,成為《詩經》最具代表性的六個特點。“風雅”和“比興”更成為《詩經》中所體現出來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的代稱。

風、雅、頌

《詩經》所收集的詩,都是可以配樂歌唱的。根據音樂及詩歌形式、內容、語言的不同,《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包括十五“國風”,即十五個地方的民間歌謠。“國風”儲存了大量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具有濃厚的民歌特色。這部分詩歌的內容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特色,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生活處境及思想意識、審美觀念,表達了他們對社會生活的真實感受和深刻認識。“國風”的語言樸素、鮮明,富於形象性,多處用雙聲、疊韻、疊字等,表達準確優美。形式上多是四言成句,隔句用韻,富有節奏感和音樂感。同時多處出現章節的復疊,有一唱三嘆的藝術美感,是《詩經》的精華部分。

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區的音樂。雅詩的內容多描寫統治階級的日常生活,常用在宴會歌舞中。雅詩的篇幅較長,分章分節,句法整齊,流暢通順,有些還偏重於抒情,加上比興手法的巧妙運用,有較強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雅詩分為“大雅”和“小雅”。

頌即祭祀和頌聖的樂曲,頌詩的內容多是歌頌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祭祀宗廟時演出。頌詩具有極為濃厚的宗教文學色彩,形式較為古板呆滯,詩歌語言也顯得典雅沉重。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賦、比、興

“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是直接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如“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攜老”,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即起興,用其他東西引出要說的內容。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鳩鳥在河中叫起興。

二、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教師指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1)學生朗讀,正音

睢鳩(jū jiū)一種水鳥。 窈窕(yǎo 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qiú):配偶。 荇菜(xìng):一種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這裡指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

(2) 指導整體朗讀:

誦讀提示:四言詩的誦讀,一般讀成“二、二”節拍,即讀二字後稍作延長或停頓。

(3)提示內容朗讀:

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品德好的美麗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文。

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有別。

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3.教師範讀,為感悟理解課文創設氛圍

4.學生結合註釋,譯讀全詩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想象、聯想,對於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

5.學生齊讀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三、思讀全詩,把握文意

1.學生思考:這首詩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生1:寫了一個男子對一位美麗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生3:他做夢夢見彈琴奏瑟,迎娶這位姑娘。

教師小結:這首詩很短很完整,既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於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秀的民歌作品。看來,冠於《詩經》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

2.學生討論:既然大家都認為它是愛情詩,那麼它是如何抒發相思之情的?

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三組,每組負責各部分的'分析鑑賞任務。圍繞“如何寫這位男子的愛戀、相思、夢幻”展開討論交流、評價。

成果展示:

一章寫一個青年小夥子,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鳴叫,自然引起自己的無限情思,何況他心目中正有著一位所愛的人兒呢!他嚮往著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的配偶。點出對窈窕淑女的追求,明快而直率。

二章寫他日夜相思,須臾不能忘懷這位採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怎麼也磨滅不了。回家後,便開始了難耐的單相思,無論是醒著,還是夢中,都在痴情的想念她,追求她。

三章寫他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之感,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寫盡失眠,將相思之苦推進一層,已達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

四五章寫思極之幻。他苦思冥想,神思飛躍的時候,姑娘的優美身影一直在眼前,姑娘款款向他走來。他高興的彈琴奏瑟,向姑娘傾訴著深情而濃烈的愛意,幻由情生,無疑正是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的願望。

教師小結:古人在解釋這首詩時,曾進行封建禮教的塗飾,或說它是“美后妃之德”,名義上是“以史證詩”,實際上是一種歪曲。今天我們認為它作為一篇愛情詩篇,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嚮往,既深刻細微,又止所當止。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確有一定見地,對我們仍有啟發。

3.學生傾聽樂曲,再讀《關雎》,乘著聯想與想象的翅膀,漫遊美麗畫面,想象主人公鮮明生動的形象。

一條清清的河水,河中水波盪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綠洲,綠洲之上一對水鳥正在伸長脖頸一唱一和地關關鳴叫。河的兩岸長滿了蔥綠的荇菜,隨著微風參差搖擺。要採摘它們需要時左時右地努力。美麗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愛情,不也跟採摘荇菜一樣,要想盡辦法去接近!文靜美麗的姑娘啊,醒著夢裡追求她。美好的姑娘難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著她。綿長的思念啊,教人翻來覆去難入睡……

四、品讀全詩,鑑賞藝術手法

1.學生思考:本文采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生1:題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話都是四字。

生3:語言幾乎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

生4:這首詩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字。

教師小結:《詩經》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甚至只變動一兩個字,以重複歌詠的一種形式。

《詩經》的這一突出特點,同樣與音樂曲調中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知道,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衝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往往喜歡從流行曲調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詞唱唱。而《詩經》的時代,流行於民間的曲凋一般都比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興猶未盡,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許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眾人和,直到唱痛快為止。每重唱一遍,只變動少數詞語,最簡單。最容易傳唱,最便於記憶。當然也就最樂於為人們所採用了。

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造成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形成了一種迴環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2.學生討論:本詩寫男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鳩”開頭,這種表現手法叫什麼?

生1:比興的手法

生2:看到了水鳥的恩愛和鳴,就產生了聯想,有對淑女的追求,是起興的手法。

生3:有比的運用。

教師小結:是興中有比,興比自然。比興的手法,不僅表現詩人的感情,而且有助於對事物的刻畫,加強了詩歌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大大的豐富了詩歌的表現手法,可以在短小的篇幅中創造極為動人的形象和境界。這一手法,在中國詩歌中一直繼承和發展著。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所執教的這節課是遼海版國小《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三個主課題《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的第一課時。本課從電視與人們之間的關係這個角度,讓學生體會看電視的利與弊,從而學會科學、合理的看電視。基於課程目標與四下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是這樣設計和實施我的教學的。

(一)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這一課集生活性、綜合性、情感性為一體。教材以學生最喜歡的電視節目主持人為切入點,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這節課,我打破單一、呆板、嚴肅的課堂模式,努力創造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自然,學得快樂,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出發,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四個:

1、體會電視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瞭解電視傳媒的特點。

2、能正確對待看電視的利弊,面對因電視引起的家庭矛盾時,應當如何正確解決。

3、通過學習是學生學會科學、合理的收看電視節目。

4、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針對學生在家裡因為看電視和父母產生矛盾這一社會現狀,我把此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體會電視與人們生活的關係,正確對待電視帶來的家庭矛盾。為了能使學生科學、合理的收看電視節目,我把教學難點定為讓學生正確對待看電視的利與弊。

(三)教學方法

本節課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解決如何正確對待電視帶來的家庭矛盾這個教學重點時,我採用討論交流的方式來解決,一個同學提出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矛盾以後,大家各抒已見,共同幫助解決。在讓學生正確認識看電視的利與弊時,我則用召開辯論會的方式,雙方脣槍舌戰,據理力爭,由此突破難點。為了使學生學會科學、合理的收看電視節目,我引導大家集思廣益,提出“金點子”,“點子”一經採用,便發、給一個智慧星以示鼓勵。這樣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師生共同攻破電視帶給我們的弊端。

(四)教學準備

本節課以學生的家庭生活為依託,在課前不需要準備太多的東西。為了讓學生深刻的瞭解電視帶給我們的利與弊,也為了使辯論時氣氛激烈些,我佈置了學生收集關於看電視的好與壞的資料,現在看來,學生完成的很好,資料充分,為完成學習任務打下基礎。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共設計了“激情匯入,引出新課” “電視風波,明確問題”“結合實際、解決問題”“開展辯論,認清利弊”“徵集合理看電視的“金點子”“派送禮物,明確真理”這樣六個教學環節。

1、激情匯入,引入新課

教學伊始,我利用課件出示幾個主持人的照片,這些都是學生張口既來的人物,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由此提出問題“你平時最喜歡什麼電視節目,為什麼?”學生容易回答,就此引入課題。

2、電視風波,明確問題

此環節我創設了一定的情境,以主人公“小明“家裡的實際情況為主線,適時提問“你能給小明出個主意嗎”“你想對小明說些什麼”讓學生融入情境,參與情境,解決情境,由此明白當與家人因為看電視產生矛盾時要學會和家人商量、協調。

3、結合實際、解決問題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回到同學自己的身上,“你的家裡有沒有因為看電視產生矛盾的情況,你是怎麼處理的`?”學生講起自己的故事更是頭頭是道,給學生表達的空間。接著提問“你的家人支援你看電視嗎?他們是怎麼說的?”由此匯入看電視的利與弊。

4、開展辯論,認清利弊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採用辯論會的方式,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明辨是非。首先學生自成兩派,結合課前準備的資料和切身感受在一起討論交流,雙方選出小辯手進行辯論,最後老師宣佈比賽結果,並強調“任何事物都有的它的利弊面,看電視有利有弊,關鍵在於怎樣讓利大於弊”。

5、“徵集合理看電視的“金點子”

基於老師關於辯論的小結,調動大家出主意,想辦法,提合理化建議,共同攻破電視帶給我們的弊端,學會科學合理的收看電視節目。最後以專家的建議做小結,具有權威性,令人信服。

6、“派送禮物,明確真理”

最後老師出示送給大家的“三字經”,再一次明確道理,昇華主題,結束教學。

標籤:說課稿 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