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六篇

說課稿2.56W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六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八年級上冊第八課第二框的《合作!競爭!》。我將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說明。

一、說教學理念:

1、思想品德教育要回歸生活,幫助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負責任的公民。

思想品德課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這種本質上的確定使得國中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不能僅定位於單純的知識傳授,應該側重培養學生觀察事物、認識世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標準和價值取向,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要達到這一目標要通過迴歸生活方式來實現,這個生活指的是社會生活,要做到教育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

2、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促進者。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創設教學情境,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點撥講解疑難問題,提高學生思想認識等方面。凡是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地教師決不代辦,要給學生獨立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說教材:

1、本課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位於八年級上冊第八課第二框,是對第一框《競爭?合作?》的繼續和深化,是第八課的教學重點之一。主要闡述競爭與合作的關係、在競爭中合作和在合作中競爭的內涵與要求。本課對學生在今後生活中培養合作、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學會做人等具有重要作用。

2、本課的內容結構:

本課內容主要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在合作中競爭”,二是“在競爭中合作”。

3、教學目標:

結合課標的要求、教材的地位、內容和學生的.知識、心理特徵, 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認識競爭與合作的關係,理解和掌握在合作中競爭和在競爭中合作的內涵與要求;提高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和在競爭中合作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和動手、合作等實踐能力。

能力目標:重視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指導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通過活動促成學生把握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的技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會在合作中敢於競爭、善於競爭、享受競爭;嘗試在競爭中願意合作、善於合作、享受合作;並在學習如何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做人。

4、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競爭和合作的關係;把握在合作中競爭和在競爭中合作的技能。

教學難點:在學習如何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如何做人。

三、說學情:

本冊課本的主要內容是講交往與溝通,一到六課主要講了家庭交往、學校交往、文化交往、網路交往,七至十課主要講述交往的品質,所以,本節課主要培養學生在交往與溝通中能積極競爭,善於合作。

四、說教法、說學法

1、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通過視訊、案例、創設教學情景,實現直觀教學、興趣教學。使學生如臨其境,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讓學生領悟知識,感悟道理,昇華境界。

(2)、啟發式教學法:以案例呈現問題,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討論,完成激情——明理——導行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目的在於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積極探索與主動思維。

2、說學法:

(1)、閱讀教學法:讓學生自讀、自學課文,教材中某些好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思考、學習小組討論,最終在老師的適當引導下得出結論。

(2)、合作學習探究法:通過小組同學間的合作,充分發揮團體合作的精神,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成長。

(3)、歸納總結法:讓學生在問題情景中想方設法解決問題,並及時歸納,形成正確輿論導向,進一步強化道德認知。

五、 說教學過程

1、教學流程:匯入→自學→合作→解疑→演練

2、匯入: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播放視訊:“金融危機下的中美關係是敵友關係”片段。

(設計意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播放國內外重大時事新聞,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欣賞與思考中感悟道理,從而引出課題)

3、自學: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理清知識脈絡,勾畫知識要點。多媒體展示自學目標:

①合作與競爭的關係

②在合作中競爭內涵及重要性

③如何在合作中競爭

④如何在競爭中合作

(設計意圖: 新課堂教學改革強調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通過自學,學生可以以主人翁姿態掌握基礎知識,提高其積極性與主動性)

4、合作:

【合作分析知識點①、②】,合作與競爭的關係:在合作中競爭內涵及重要性。

強調各小組通過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例項,聯絡自己實踐進行分析。

(活動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自己身邊熟悉的例項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5、解疑:

【分析知識點③】如何在合作中競爭

1、出示閱讀材料《如此競爭?》:

小明和小李是同班同學,兩人關係一般,成績上每次小李都比小明好一點。新學期開始了,老師找到小明,對他說:“考慮到你和小李成績差不多,我想讓你和他在學習上結成一對競爭對手,在學習上你追我趕,共同進步,希望你能超越自我,戰勝自己懶惰的壞習慣,在競爭中獲勝。”小明表態說:“好的!從今天起小李就是我的競爭對手!我會把他看成‘眼中釘’‘肉中刺’,以此來激勵自己在競爭中戰勝他。”

2、小組討論

①、你覺得小明的說法對嗎?老師的用意是什麼?

②、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競爭對手?

③、如何在合作中競爭?

④、如何在合作中競爭?

(設計意圖:在前面幾個環節活動鋪墊之後,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 ,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充滿競爭的現代社會,在錘鍊競爭本領的同時,更需要“在合作中競爭”的精神,在與他人競爭中學會欣賞、學會合作、學會共享,以實現“取長補短,攜手共進”的結果。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有利於學生“懂”且“信”,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分析知識點④】如何在競爭中合作

課堂實驗:

桌上放著兩個容器,每個容器裡放著幾個假人,假人用細線拴著,容器的口很細,每次只能通過一個假人。每組選出兩位代表,分別組成兩個臨時小組,每組的每個人手持細線。 實驗開始後就往容器裡注水,10秒鐘會注滿。在這段時間內能把假人全部拉出即“逃生”成功。

2、設計“逃生”方案:指示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設計出“逃生”方案。

3、組織學生開展實驗。

4、現場採訪:

①.為什麼設計這樣的“逃生”方案?

②.在臨時小組內誰是真正的“贏家”?

③.臨時小組實驗的成功或失敗,對你有什麼啟發?

總結、1、應體現“雙贏”或“多贏”原則;

2、需要處理好自己和他人的關係,學會欣賞別人;

3、需要形成團隊精神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實驗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

6、演練:

1、討論:假如遇到以下的情形,你會怎麼做?為什麼?

①、你有一本很好的數學參考複習用書,同學向你借這本書。

②、期會考試前,學習非常緊張,有同學經常讓你給他解答問題。

③、班級要選出1名學生參加市裡的數學競賽,你和你的好朋友是參加這次競賽的最佳人選。你特別想參加,可名額只有一個,你會怎樣做?

(設計意圖: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讓學生舉一反三,進一步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7、課堂小結

現代社會是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它更需要有合作意識和奉獻精神,也更需要“在合作中競爭”和“在競爭中合作”的精神。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同學都要走上社會,都要面對激烈的競爭,讓我們學會競爭,學會合作,學會欣賞,學會共享,以適應未來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設計理念:讓學生自己歸納,形成由實踐到理論再得出結論的能力)

六、板書設計

合作!競爭!是什麼 在合作中競爭內涵

為什麼 在合作中競爭重要性

怎麼辦 怎樣在合作中競爭?怎樣在競爭中合作?

七、說教學效果

本課根據新課改理念和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以認知發展為主線,情意發展為內容,交往互動為呈現形式,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索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八、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總體上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理念。

但教學中應注意:

1、材料的運用和實驗讓學生的興趣很大,但要注意課堂的駕馭;

2、教學設計要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要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特點,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3、教學是一個生成的過程,很多東西不能事先預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中現場產生的資源,及時開發,進行教學。

這就是我對本框教學中的膚淺認識,不妥之處,還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長方體的認識》

本節課是在學生過去初步認識了長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長方體的特徵,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由研究平面圖形擴充套件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髮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長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打下基礎。

幾何知識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這節課又是學生初次較深入研究立體幾何圖形,因此,根據本節課的地位和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

教學目標為:

①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長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②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學會看立體圖形的能力,並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③思想品德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為:掌握長方體面、稜、頂點的特徵和認識長、寬、高。

教學難點為:形成長方體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打算主要採用講授法、觀察發現法、實驗法,以及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形式,並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感知各種實物的基礎上,動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分組討論、合作學習,老師恰當點撥,適時引導,多媒體課件及時驗證結論。採取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得出結論,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怎樣有序觀察、怎樣操作、怎樣概括結論,通過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

本節課內容屬於幾何知識中的概念教學。立體圖形的教學必須在利用實物模型的直觀活動中,通過分析、比較、綜合,初步概括形體的特徵,在此基礎上抽象出圖形。所以,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程式為:

1、直觀(實物或模型)

2、概括(特徵),抽象(圖形)

3、具體化(應用) 分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步:聯絡已知、觀察實物、建立表象—導課:

首先,計算機顯示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強調“平面圖形是由線段圍成的”,為下面講“體是由平面圍成的”埋下伏筆。接著,老師出示長方體教具並引導學生觀察:“它是由什麼圍成的?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這樣的?”在學生作答的基礎上,微機示墨水瓶盒等各種長方體物體,告訴學生這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讓學生初步感性認識長方體。然後老師適時提問:“怎樣判斷一個物體的形狀是不是長方體呢?我們研究了長方體的特徵,就能夠準確地判斷了。”這種利用計算機複習舊知,提問題導課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並激起了求知慾,自覺、有意地投入到了新知識的學習中去。

第二步:抓住目標,合作學習,概括長方體的特徵,抽象圖形

在這個重點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教學層次。

1.觀察實物或模型,認識長方體的面、稜、頂點

讓學生仔細觀察,並用手摸一摸,通過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大腦的分析活動,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計算機進行演示,然後用下定義的方式揭示概念,使學生對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留下深刻的印象,為展開研究長方體的特徵鋪平道路。

2.師生共同研討長方體的特徵,解決重點。

我打算採用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要討論的問題放手給學生。我列出這樣三個問題,讓學生討論解決:

(1) 長方體有幾個面?你是怎樣數的?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相對的面有什麼關係?

(2) 長方體有多少條稜?你是怎樣數的?哪些稜的長度相等?

(3) 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數一數、比一比、量一量,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並用計算機動態顯示驗證:大家請看。

(1) 這是演示讓學生數面,並驗證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2) 這是演示把稜分成四組,有規律地數出有12條稜,並驗證相對的4條稜的長度相等。

(3) 這是顯示有8個頂點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適當引導,循序漸進。比如在數面和稜的多少時,通過先讓學生自已數,過渡到老師指導下的有規律地數,不僅教知識而且教方法,對培養學生的能力大有益處。並且採用了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精神。

3.抽象圖形,並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由實物到幾何圖形,是認識的又一次飛躍,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主要憑藉,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準備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實物,並討論:“你最多能看到長方體的幾個面?每個面畫出來是什麼樣子?為什麼有的面畫成了平行四邊形?為什麼有的稜畫成了虛稜?”並運用計算機的動畫功能,從實物中隱化、抽象出長方體物體的圖形。並與前面學習的`長方體的特徵,在學生頭腦中共同構建,由實物 特徵 圖形,形成長方體的概念,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在認識長方體圖形的基礎上,計算機演示並講解長、寬、高的概念,突出強調由於長方體放置的方式不同,其長、寬、高也隨之變化,然後讓學生練習實際測量其長、寬、高,加深學生的認識,解決本節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

第三步,具體化(應用)內化新知

數學概念的形成與深化,不僅靠直觀感知,還要輔以靈活、有趣、有層次的訓練與練習。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1. 基本練習:深化掌握長方體的特徵。

2. 應用練習:要做一個長方體框架,需要多長的鐵絲?

拔高性的趣味練習:兩個長方體玻璃筒,要求兩學生往裡面倒水的形狀是長方體,看誰倒的快。這個練習既鞏固了新知,又開發了學生智力,使學生的學習意猶未盡。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我採用了綱要訊號法,簡明扼要,一目瞭然,重點突出,突出強調了長方體的特徵。(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面 6個 長方形 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稜 12條 相對的稜長度相等

頂點 8個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遵循國小生的認知規律,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採用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並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與效益。

說課稿 篇3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充分認識了三角形的特徵,能熟練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並且在本單元探索活動中,學生經歷了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已經感受到了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絡與互相轉化的思想。所以,我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將教會學生預習,讓學生在猜想、觀察、操作中自主歸納公式運用公式作為本課的側重點。

教學目標是: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三角形面積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中,經歷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

3、能運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計算相關圖形的面積,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在自主探索中,經歷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並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教學準備

教學環節:

一、課前預習,初步感知。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的行為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進行預習。這裡我們要說明的是,預習並不是放任自流,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總結了指導預習的9種方法。他們分別是:讀、找、做、想、記、舉、試、問、聯。

所以在這節課的課前預習中,我們就指導學生先讀一讀教材,瞭解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什麼。然後讓學生在書中的標題旁或者小刺蝟的圖例旁找一找這節課的知識點是什麼。再引導學生根據書中的要求自己動手做一做。在實際操作之後讓學生想一想為什麼要這麼做?還可以怎麼做?然後讓學生講一講自己操作的過程。還要教會學生問一問,問問自己還有什麼不明白的或者容易錯的問題。

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引領學生做七巧板拼圖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感受圖形之間的聯絡。在這個環節中,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所以教師要跟蹤檢查佈置的每一項任務。

二、進入情景,發現問題。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情境,學生在此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感受學習本課的必要性。這個環節的關鍵是要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我們為學生設定了學校開運動會製作宣傳小旗的情境。引導學生看情境圖,分析要求出至少需要多少布料的關鍵就是要求出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教師要及時抓住主要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怎麼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在學生的討論中,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讓學生感到學習三角形面積計算的重要性,然後及時切入新課。

三、嘗試解決,交流總結。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要在預習的基礎上與小組成員合作解決問題。通過各種不同的方法驗證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教師的行為就是在學生的自主探索中適當的指導,並在學生的彙報中引導學生總結規律,強化重點。

因為學生在課前有了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經驗,又做了充分的預習,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我們將重點放在學生獨立嘗試解決問題上。我設計的問題是:你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學生在課前已經做了預習,並且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時候已經感受到了數小格的侷限性,所以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上,學生很有可能直接就說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其實學生在沒有教師講授的時候就瞭解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不足以為奇,關鍵是教師要繼續追問下去為什麼是底高2,這才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所以我們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調整了教學的順序,變以往的教師在課堂上設計大量的環節牽引學生一步一步的推導到讓學生在瞭解公式的前提下,自己動手操作驗證結論。其實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公式的形成進行了再一次的推導,不過在教學的順序上發生了微小的變化,教學的要求由教師的教變成了學生自主驗證,讓學生充分感覺自己是課堂的主人,這樣做更激會發學生的求知慾。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會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將三角形轉化成我們已經學習的平行四邊形進行計算,這個時候教師的作用就是要引導學生觀察一個三角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係,強化本節課的幾個重難點,引導學生髮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總結公式。

四、分層達標,鞏固練習

在第三個環節中,我們重視的是學生自主的探索,鼓勵每個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學生可能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問題,但是為了尊重學生,教師只在學習的過程中起到幫助和個別引導的作用,教師不牽引,不主導,所以,在第三個環節中會比以往教師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總結的時間花費的多。因此在第四個環節鞏固練習,分層達標中,我們就要用短暫的時間,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運用多種情景的變式,通過設計饒有興趣的練習,或新穎耐人尋味的總結,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

五、自我評價,總結提高

在這個環節中,我們鼓勵學生說說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其實也是培養學生獨立總結的能力。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們注重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注意了學生的個性張揚,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創新精

說課稿 篇4

各位專家、老師們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建立統計圖表。我主要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環境、教學過程這 6 個板塊說起。

一、說教材

(1)本節課內容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資訊科技》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課《建立統計圖表》部分。屬於資訊素養中資訊加工範疇的內容,是資訊素養中極為重要的內容。資訊加工的內容有三,即文字資訊加工、表格加工和多媒體資訊加工。表格是處理資料的一種有效辦法,而表格資料的圖形化處理,則更加直接和簡潔。圖表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將那些看似關係並不十分密切的資料,以直觀的形態展現在人們面前,增強資訊的可讀性、可比較性,為人們解決問題、決策或預測發展提供幫助,因而是資料分析過程中的有效手段。由此可見本節內容是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另外也為以後學習資訊整合和資訊交流奠定基礎。

(2)說教學目標:

主要從新三維目標說起。

知識與技能目標 :

1、會根據指定的表格中的資料按給定的要求(如按每月份的手機銷售數量製圖表)畫出指

定的圖表(如柱狀圖、餅狀圖等等)。

2、並能根據圖表分析資料。

過程與方法目標:

資訊科技課是以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獲取資訊、處理資訊、運用資訊的能力。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因此,對於資訊科技教學,我注意更新教學觀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化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學習。為了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先學後教,“兵”教“兵”、 任務驅動法、提問引導法、協作學習。目的在於運用現代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協作學習,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教學理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團結協作的作風。

2、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學有所用”的快樂,以培養學生學習資訊科技課的興趣。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說重點難點:

難點:1、圖表的製作方法及步驟。 2、圖表的分析及應用。

重點:1、圖表型別、資料來源、圖表選項的選擇與修改。 2、圖表的分析及應用由此可見對圖表的分析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三、說教學理念

本次課的設計中我遵循以下幾個理念:

講練結合,在課堂上精講多練。

鼓勵學生自主探索。

合作學習,互幫互助

交流經驗,分享竅門,減少錯的做法,讓學生少走彎路。

四、說學情

對教學物件的分析上我主要從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學生已有基礎兩方面入手。

學生認知水平方面:

七年級的學生對資訊科技課充滿了好奇,學習態度認真,肯學敢問,並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調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本節課的學習將從生活實際出發,據其已有知識水平、認知水平、興趣等,設計出一定趣味的,略有難度的任務來吸引學生主動探索。實踐證明學生在完成充滿興趣,力所能及的任務時會專心致志,學習效率會有很大的提高。

學生已有知識基礎:

1。會利用 EXCEL 製作電子表格

2。會對錶格中的資料進行簡單的資料處理(如對錶格中的資料排序等)

五、說教法

本課採用任務驅動法、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協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應用了講授法,邊講邊練法等。逐步深化,教師適當啟發,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讓他們在掌握新知的同時增強成就感,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自主探索的精神。

六、說學法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帶著任務在一種生動、直觀、活躍的氣氛中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實際操作和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逐步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提升自我的實踐操作技能與水平。在探索過程中學生可以扮演老師的角色幫助其他同學。目的在於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七、說教學環境

本次課的教學是在學生人守一臺電腦、擁有多媒體教學平臺的實驗室進行的。課前教師備好了課的。

八、說教學過程

主要分匯入、探索、講解、實戰、回顧與總結幾個環節。

匯入:

師:同學們平時喜歡聽音樂嗎?

生:喜歡。

師:那你們最喜歡哪首歌?

生:七嘴八舌說最喜歡的歌。

師:你們知道在我們學校最受你們學生歡迎的是哪首歌嗎?

生:……

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有嚴謹的意識。提醒學生:對於這個問題不能靠猜測,需要用資料來說話。

展示課件,讓學生觀察比較,哪個能更直觀、美觀的反映問題,通過對比,很明顯可以看到利用圖表來表示資料更直觀、更能讓人理解。“那麼這樣的圖表是怎麼做出來的呢?”通過提問,自然引出本節課的內容,明確了學習任務,並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自學與探索:

國中學生有自學能力,所以“將表格轉化為圖表的發法和步驟”內容中採用的方法是自學法。學生自學“將表格轉化為圖表的發法和步驟”,自學時思考並探索課前的那個圖表是怎麼做出來的(自學時可以看書、也可以看老師的 PPT)。

學生完成課前的那張圖後之後讓某一位同學在講臺上演示。邊演示邊說步驟,老師做補充並適當提問引導大家。並在此過程中示意學生觀察在插入圖表嚮導中有很多圖表型別(如餅狀圖、柱形圖等)。引導學生思考可不可以把之前的那個表格用其他的圖表表現出來。以組為單位讓學生繪製上面那個表格的不同的圖表(老師在分配任務時讓各個小組繪製不同的圖表)。據學生繪出來的圖引導他們思考:

是不是同一個題目要求這幾種型別的圖都合適。

(例如剛剛大家畫的哪個圖表最適合表現哪首歌最受學生歡迎?哪個圖表更能直觀得表現這幾首歌在該校的受歡迎程度的比例圖?哪個圖表最適合表現這些歌在該校學生中的受歡迎趨勢……)

然後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出常見的三種圖表的特點。

為了讓學生掌握剛剛總結的知識,我設計了一下幾個思考題:

1)要生成“中國各省人口比例圖”應採用哪種圖表型別?為什麼?

2)要生成“歷年來北京旅遊的人口增長趨勢”應採用哪種圖表型別?為什麼?

僅僅會判斷是不夠了,還要學會去如何去評價,鑑於此我設計了圖文並茂的任務 3。

實戰:

通過剛剛學生的學習,他們已經會插入圖表了,為了對這一知識進行鞏固,我設計了一下任務 1:

將歷年來北京旅遊的外國遊客人數做成折線圖,繪製好圖示後給生成的圖表加標題。讓學生留心圖表標題如何設定學生完成探索,基本可以弄清以上問題,但是製作的圖表會有很多問題,而且每位同學出現的問題不完全相同,如何讓學生弄清出現問題的原因呢?方法是:利用電子教室,將某個學生具有典型問題的圖表展現給所有學生,讓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學生提出圖表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和修改意見,採用學生集體智慧,完成圖表的製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幫助修改圖表的很多方面,如有的同學指出加上 X 軸 Y 軸標題,還有的同學指出圖表的大小和位置不能遮住表格資料,還有的指出給資料加上單位等,更有些同學提出將圖表區加上圖案或設定字型等,教師要對學生的探索精神加以肯定;另外還會發現學生存在的不足之處或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教師精講,例如:某位同學做出的圖表是空的,這樣的問題正好教給學生如何選擇資料來源。還有的同學不會在已有的圖表的基礎上修改,只會刪掉圖表,從頭做,這樣的問題正好教給學生利用滑鼠右鍵選擇命令修改圖表。

這種學生髮現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使學生全部投入學習討論中,發揮了集體的智慧,並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掌握了圖表的製作方法及修改方法。僅僅會繪製圖表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學會分析圖表。

因此我設計了任務 2:

通過剛剛建立的統計圖表你能得到什麼資訊?

通過簡單的分析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統計圖表的直觀性,任務二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從圖表中可以發現其蘊含的資訊。

為了增強學生知識聯絡實際的意識。

我設計了任務 3:

分析其中高谷(或低谷)期遊客明顯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如×× 年來北京旅遊的外國人數增多是由於奧運會等)。這個任務的設定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即讓學生進一步學會分析圖表,從圖表中提煉資料反映的問題,並思考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讓學生學會將學到的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

回顧與總結: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回顧的時候用 PPT 展示相應的知識點),讓學生對本次課的學習有一個系統性的把握。

結束部分:

首先我會給大家介紹圖表的功能(表格是處理資料的一種有效辦法,而表格資料的圖形化處理,則更加直接和簡潔。圖表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將那些看似關係並不十分密切的資料,以直觀的形態展現在人們面前,增強資訊的可讀性、可比較性,為人們解決問題、決策或預測發展提供幫助,因而是資料分析過程中的有效手段)然後告訴他們建立圖表的其他方式作為拓展(我們不僅可以用 excel 建立統計圖表而且還可以在 powerpoint 中來建立。還可以建立出立體的圖表。此外我們還可以將 excel、powerpoint 中的圖表插入到 word 中。此外我們還可以做出立體狀的圖表來。請大家下去以後自己去試試 。)

九、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內容不多,我在教學結構的設計中主要以學生自主發現、探究學習為主,通過自主練習、展示交流等環節的設定,培養和提高學生觀察、應用、評價、綜合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優點有:

1、本節課教學內容難度不大,教學過程清晰。先用在國中生中最受歡迎的歌曲的調查的圖表和表格進行對比引入主題,學生自主發現本課學習內容。學習自主探究圖表的插入方法,由於內容較簡單,因此在學生探索之後,有一個實戰環節。在次環節中通過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圖表的插入方法,並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學以致用能力。

2、本課的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思想。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最終是學會自主學習的過程,在課堂上則更要主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以學生的興趣為基點,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使教學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

不足:

1、由於時間有限,在課堂練習中不能解決所有同學的疑問。解決辦法:可以利用課後的時間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2、由於有些學生家裡沒有電腦,學生可能沒有機會嘗試插入立體圖表或在 POWERPOINT中插入圖表。解決辦法:利用下次課知識講完後的時間讓學生嘗試。

3、在教學過程中,語言稍顯呆板,不夠風趣幽默。解決辦法: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與培養。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蘇教版國小《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中的第三課。教材選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發黴的饅頭”作為探究材料,意在激發學生對黴的探究興趣,並以此作為探究課題,引導學生走進並瞭解黴菌家族。

教程分為四部分:

觀察饅頭或其他物品上的黴。通過觀察,逐步深入地瞭解黴的顏色和形態,並結合觀察,畫圖描述,使學生充分認識黴的表象。

研究饅頭髮黴的條件。黴的生長繁衍一般要受溫度、溼度、陽光等因素的影響。根據控制變數,對發黴的原因逐一探究,得出黴產生的適宜條件。

瞭解防止食物和物體發黴的方法及其中的原因

黴的功與過。結合閱讀材料,對黴相關知識進行了解,對黴的認識由表象上升到理性,辨證發現問題

二、說學情

在學習本課前,學生 對於黴產生的條件有一定認識,同時也存在一些疑問:黴的產生與溫度有關?與光線有關?與幾個因素同時有關?本課的學習就要讓學生在瞭解黴的基礎知識上,探究黴產生的條件,研究黴的產生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

根據學生年齡和實際情況,我從以下幾方面作了教學準備:讓學生課前使一快饅頭髮黴,並調查生活中易發黴的物質和發黴條件,為新課的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三、說教學目的:

過程與方法

● 能夠利用工具觀察黴,並能通過圖畫、文字、語言等描述黴的樣子;

● 能夠設計對比實驗,研究黴產生的條件。

知識與技能

● 知道黴是一種微生物,瞭解其形狀、顏色,及其作用和危害;

● 知道黴產生的條件,瞭解防止物品發黴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激發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奧祕的慾望;

● 在科學實驗中能克服困難,善始善終。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出示黴的圖片,提問:你看到了什麼?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2.交流:你帶來了什麼發黴的物品?

3.討論:關於黴,你最想了解些什麼

(二)學生觀察黴的`樣子

1.講述:請大家仔細觀察帶來的發黴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黴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

2.學生觀察記錄,教師巡視。

3.學生彙報,教師小結:黴是一種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難直接看清,必須藉助顯微鏡,所以叫它微生物。黴的種類很多,顏色各異,有青綠色、黃色、黑色、白色等,形狀有絨毛狀、蛛網狀、絮狀等。

(三)指導學生閱讀資料

1.談話:黴與人類關係非常密切,對此,你瞭解些什麼呢?

2.學生交流對黴的已有認識。

3.學生閱讀教材第9頁的資料——《黴的功與過》。

4.讓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黴的其他資料,讓學生明白黴與人類關係非常密切,對人類有貢獻也有危害.

(四)探究黴的生長條件

1.大膽進行假設。

(1)提問:你們知道在哪些條件下饅頭容易發黴?請大家根據生活經驗大膽猜想,再請各個小組把這些條件寫下來。

(2)各小組彙報猜想結果。

2.設計實驗方案。

(1)講述:同學們的推想是否正確,我們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下面先請各小組設計幾個對比實驗。

(2)學生設計對比實驗,要求把設計意圖寫下來。

(3)小組派代表彙報交流。

(4)小結:在我們假設的條件中,選擇一個進行研究,在改變這個條件的同時,其他條件不能改變。

3.小組相互交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實驗,避免實驗雷同。

4.學生按照設計方案課外進行對比實驗。

5.分析實驗結果,發現規律:食物或其他物品在溫暖和潮溼的條件下最容易發黴。

(五)瞭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黴的一些方法

1.提問:你們還見過哪些食物或物品會發黴?

2.啟發談話:發黴給我們人類帶來許多不便,我們可以怎樣防止食物或物品發黴呢?

3.看教材第10頁上的四幅圖,具體說說為什麼要這麼做?

(六)拓展延伸

1.課外實驗:學生繼續研究黴產生的其他條件。

2.進一步探究防止食物或物品發黴的方法。

說課稿 篇6

古浪三中高一化學必修Ⅱ模組

說課稿

——高中新課程實驗研討會交流課例

課題:《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課時 乙 烯

說課人: 袁俊厚

時間:20xx年5月15日

《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課時 乙烯

說課稿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二節《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第一課時:乙烯。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流程四個方面談一談對本節課的認識。

一、說教材

1.地位和功能:

本節內容是學習了烷烴之後,向學生介紹不飽和烴和烯烴的概念,乙烯的分子結構、和乙烯的化學性質。在乙烯的化學性質中,又介紹了另一種重要的有機反應型別——加成反應。本節內容是學生在系統地學習了烷烴之後,已初步瞭解學習有機化學的方法的情況下學習的又一類烴,在教材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且本節內容所涉及到的乙烯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產品,在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能源、藥物等方面都佔有重要的地位。通過乙烯的性質和用途的學習,可以進一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2、學習目標:

1、探究乙烯分子的組成、結構式;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學性質,掌握加成反應的概念和特徵。

2、從實驗現象到乙烯結構的推理,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

3、通過乙烯分子結構模型,意識到物質世界的'外在美。

學習重點和難點:乙烯的化學性質和加成反應

學習方法:自主、探究、合作

二、說教法:

1.本節內容涉及到乙烯分子的結構問題,較為抽象,學生較難理解。在教學中可多使用球棍模型,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並結合多練習、多對比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這部分的知識。

2.本節內容涉及到乙烯的化學性質實驗。由於條件所限,無法做演示實驗,只能通過觀看視訊,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現象的基礎上,理解乙烯的化學性質。

3.在本節內容的教學中,用計算機課件模擬乙烯與溴的加成。其主要作用在於突破難點,化小為大,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創造性思維或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來面貌,促進其發散思維的發展。

4.我校高一化學新課程教學中,統一採用“學案導學”模式教學,學案導學有以下優點:一是使學生有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和方向,二是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三是為學生探究問題搭建了平臺,四是有利於教師專業化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五是有利於集體備課的落實和打造團隊精神,六是保證了課堂教學的高密度,七是可以彌補農村中學硬體設施短缺問題。

三、說學法:

1.觀察法:通過觀察分子結構模型,掌握物質的分子結構特點;

2.對比學習法:通過對比,掌握乙烯、甲烷燃燒火焰的情況。引導學生把知識學活。通過對比學習可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討論交流學習法:通過積極參與討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說教學流程:

1.檢查預習學案

看同學們完成的怎樣,如果有困難的予以講解,錯誤的予以糾正,完成的好給予表揚。

2.進行課堂探究

首先創設情境,從“提前凋落的樹葉”引出乙烯,匯入新課。通過觀看視訊——石蠟油分解實驗,思考學案上羅列出的三個問題①看到了哪些實驗現象?②哪些現象證明生成物具有與烷烴相同的性質?哪些現象證明生成物可能具有不同於烷烴的性質?③推測:你認為生成的氣體中都是烷烴嗎?說明理由。如果同學們認真觀看視訊肯定能得出正確的答案。

其次,結構探究,通過投影觀察乙烯的球棍模型圖片,讓同學們寫出乙烯的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然後合作交流、檢查書寫是否正確,教師給予評價與強調。

第三、性質探究,重點是化學性質的探究,通過回憶前面觀看過的石蠟油分解實驗視訊中的三個實驗現象:氣體燃燒火焰明亮並伴有黑煙;氣體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氣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通過分析前兩個現象的得出二者發生了氧化反應,投影化學反應方程式,再通過分析第三個實驗現象討論加成反應,這是本節的重點,設問碳碳雙鍵如何變化,用電腦動畫演示乙烯的加成過程,刺激視覺,加強同學們記憶。強調反應前後碳碳雙鍵的變化,其他原子或原子團加成的位置。然後舉一反三進行練習,讓同學們上黑板寫出乙烯與氫氣、氯化氫以及水的加成反應方程式,起到強化鞏固的作用。

第四、性質決定用途,鼓勵學生課外根據教師在學案上提供的網址,上網查詢關於乙烯的知識,並撰寫一篇有關乙烯與生活的小論文,題目自擬,與同學交流。

3.完成練習學案

精心設計符合本節知識的習題,鼓勵同學們爭當小老師,利用自己學習的知識解答“我能解答”練習,使其具有成就感,完成後教師給予及時的評價和總結。

五、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1)教學過程中在學生觀看視訊、利用學案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推理和歸納。(2)在加成反應的講述中用動畫模擬反應的微觀過程,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直觀化。(3)通過多媒體演示實驗對乙烯性質探究,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不足之處:(1)由於實驗條件所限未能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不能讓學生真切感受化學實驗帶來的樂趣,的確是一個遺憾。(2)由於時間有限,不能把學生收集的有關乙烯用途的資料進行很好的探討與交流,學生的能力未能很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