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彙總10篇

說課稿5.95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彙總10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聲音的變化》是教科版國小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三課。前面初步感受過了聲音的強弱和高低,並且對尺子橡皮筋等物體的發聲方法進行了研究,這一課是對前面學習的延續和深入研究,更多的是對聲音強弱高低變化原因的探究。

科學課程標準提出:要加強探究式學習和動手實踐等學習方式的運用,從而為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科學概念:音量是由物體的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越低。

2、過程與方法:運用語言來描述和記錄的聲音,並能根據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3、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善於觀察,並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絡的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音量與音高的科學概念,把物體的振動狀態和發出的不同聲音聯絡起來

教學難點:把物體的振動狀態和發出的不同聲音聯絡起來。

教學準備:為每一組準備:4個同樣的杯子裡面裝有不同量的水、實驗記錄單、一塊釘兩顆釘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

二、說教法

根據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課程應該具有開放性這一基本理念,針對《聲音的變化》這堂課,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利用音樂創設情境

著名教育家於漪說得好:“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在課的開始就啟用主體,可以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為此,新課引入,我選擇了世界著名進行曲《西班牙鬥牛士》供同學們欣賞,在聽完樂曲後,讓學生說說聲音有哪幾方面的變化? 這樣順利地讓學生們說出聲音高低、強弱的感覺,

2、用開放的教學法來引導學法的開放是本課的主要教法。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儘量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按之去進行探究活動,最終了解一些知識,學會一些技能。在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中,培養其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自主探索、善於合作的精神,同時對學生進行一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

3、注重課堂上師生的交往,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時間和空間。

我們教師要放下架子,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小組的合作探究活動中來,瞭解學生的探究情況,並對個別同學給予適當的提醒和幫助。提倡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援、合作,教師既是學生的'指導者,又是學生的合作者。

三、說學法

1、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身經歷活動的全過程。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我們科學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情境,創造科學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預測、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的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兒童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的方法,使兒童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2、發揮學生主動性,讓學生有選擇的進行開放式學習。

新課標把學生定位為科學學習的主體,也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體現主動性,發揮他們的能動作用。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圍繞教學目標,自己提出有興趣探究的問題,並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開展研究,讓學生根據自己想探究的問題提出假設、設計解決問題的實驗。我們要遵循 “知道了也不告訴”的原則,通過為學生創設情境,提供機會“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過程。

3、注重合作交流,在科學探究的活動過程中,學生應該以小組為單位,加強與同組學習同伴的交流,通過團結合作來完成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協作精神。

四、說教學程式

哲學家蘇格拉底把教學過程比作嬰兒的出生,我們教師的作用就好比助產士,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沒有學生的主動學習,再好的教師也是教不會的。科學探究就是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去,使學生的探究意識、創新精神、科學態度得到培養。根據“主導和主體”,“主動學習和開放式教學”之間的關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思路和預設:

一、激趣匯入

師: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上課,老師心裡非常高興,為此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世界著名進行曲《西班牙鬥牛士》,請大家欣賞。(播放音樂)

師:聽完音樂,你聽出了聲音有哪幾方面的變化?(排除樂器的改變)【高低強弱等】

這節課,我們就從聲音的強弱和高低兩個方面來研究一下聲音的變化。(板書:聲音的變化)

二、新知探究

1、研究聲音的強弱和什麼有關。

師:那麼聲音的強弱和什麼有關呢?我們用撥動尺子的方式來研究。

出示實驗步驟:

把塑料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約12釐米。用一隻手壓住尺子的

一端,另外一隻手從下而上撥動尺子的另一端。

實驗注意事項:

①不要讓直尺拍打桌子。

②用力要均勻,以免尺子折斷,傷害到別人或自己。

③認真觀察尺子的振動狀態。

④重複做實驗三次。

⑤以小組完成實驗記錄單。

生實驗,教師巡視,實驗完畢,生彙報。

師:誰來解釋一下振動的幅度是什麼意思?尺振動時來回往返的距離。(板書:來回的距離)如果我們以一釐米作為距離單位的話,畫6釐米和2釐米示意圖。你能判斷它們的振動幅度嗎?師:來回距離6釐米和來回距離2釐米相比,誰的幅度大?

師: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發現了聲音的強弱與什麼有關?

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振動幅度 幅度大 聲音強 幅度小 聲音弱)

師揭示: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音量的單位是分貝。(板書:音量、分貝)

2、觀察比較聲音的高低變化

①我們剛才研究了聲音強弱和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那麼聲音高低到底和什麼有關呢。每個小組都有四個帶有編號的杯子,1號杯裡盛滿了水,二號杯子盛了大半杯水;三號杯子盛了半杯水,四號杯子盛了少半杯水。若用鉛筆敲擊杯口,發出的聲音會是怎樣的呢?用聲音高、較高、較低、低排序。

首先把自己的預測填寫在實驗記錄單的表格中,然後小組進行驗證。【提示:用鉛筆敲擊杯口時,用力要均勻,每次的力度儘量相同。】

實驗完畢,交流實驗結果,比較實驗預測,對結果進行分析。(水越多的杯子發出的聲音越低,水越少的發出的聲音越高)

②觀察橡皮筋音高的變化

為什麼盛水多的杯子發出的聲音低而盛水少的杯子發出的聲音高呢,接下來,我們用撥動橡皮筋的方法來繼續研究聲音的高低。

出示實驗步驟:

撥彈橡皮筋,使它發出聲音。

把橡皮筋拉得緊一些,在撥彈,橡皮筋發出的聲音有什麼變化?

稍稍放鬆橡皮筋,再撥彈。橡皮筋發出的聲音有什麼變化?

注意事項:

撥彈橡皮筋時,儘量用同樣的力度。

生實驗,小組交流,完成表格,彙報。【橡皮筋鬆的時候,振動得慢,發出的聲音低;緊的時候,振動得快,發出的聲音高。】

師:誰來解釋一下振動的快慢是什麼意思?

師:是指橡皮筋來回的次數。

師:我們一般是以秒作為時間單位的,(板書5次每秒和2次每秒), 1秒鐘振動5次和1秒鐘振動2次相比,誰快誰慢?

③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了聲音的高低與什麼有關?

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振動快慢 振動快 聲音高 振動慢 聲音低)

師揭示: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音高是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一個量。音高的單位是赫茲。(師板書:音高 赫茲)

④現在你能說一說,4個杯子為什麼發出不同的聲音嗎?(與杯子振動的快慢有關)[師揭示:杯子振動的頻率太快,我們不易感覺到。]

3、辨析: 有人說:“聲音強就是聲音高,聲音弱就是聲音低” 。你同意他的說法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強調:聲音的強弱只與物體振動幅度有關,聲音高低只與振動快慢有關。]

三、拓展延伸。

師:很多物體的長短或粗細發生變化時,它所發出的聲音也會發生變化。下面我們來推測教材75頁幾組物體在敲擊、撥彈時聲音高低會有什麼變化。

生推測(粗細相同,長短不同時:短的高,長的低。長短相同,粗細不同時:粗的低,細的高。)

師:圖中每組材料發音的高低與大家的預測是否相同呢?課後,我們以組找到圖中材料,進行驗證,下節課再交流,好嗎?

板書設計:

聲音的變化

聲音的強弱(音量) 聲音的高低(音高)

振動的幅度(來回的距離) 振動的快慢(來回的次數)

幅度大 幅度小 振動快 振動慢

聲音強 聲音弱 聲音高 聲音低

說課稿 篇2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⑴瞭解純水與自然水、硬水、軟水的區別;

⑵瞭解吸附、沉澱、過濾和蒸餾等淨化水的方法。

2、 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對農村及自來水廠對水的淨化方法的討論與探究,瞭解淨化水的方法,初步學會過濾這種淨化水的方法;

⑵通過對硬水危害的探討 ,讓學生了解硬水軟化的必要性,並學會區分硬水和軟水。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通過本課題的學習,增強學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學的慾望;

⑵在課堂實驗以及家庭小實驗中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於創新,大膽實踐的探究精神。

二、教學重點:瞭解硬水、軟水的區別,

吸附、沉澱、過濾、蒸餾等淨水方法

三、教學難點:初步學會過濾和蒸餾的實驗操作技能

四、教學準備:

1、準備好一杯渾濁的河水;

2、準備過濾、蒸餾所用的儀器、藥品以及過濾實驗中代用品;

3、準備肥皂水、硬水和軟水。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學習情景:

出示一杯混濁的河水,一瓶礦泉水

從物質的分類上,這兩種水屬於哪一類物質?裡面有哪些物質?海水呢?井水呢?自來水呢?

講解: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純水,含有許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雜質。在某些鄉村沒有自來水,只能飲用河水,那麼如何把河水變成生活用水呢?(明礬)

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淨化。下面,我們來了解自來水廠是如何淨化水的。(結合教材P55),自來水廠的淨水過程大體上是

取水→沉澱→過濾→吸附→消毒→配水

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 在淨化水的過程中,沉澱、過濾、吸附分別除去什麼雜質?2、其中過濾這步操作是怎樣進行的?

板書:一、除去不溶性雜質

⑴沉澱:除去不溶性雜質;⑵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

一貼,二低,三靠

講解並實驗:

1、向混濁的河水中加入明礬;

2、製作過濾器

3、過濾,過濾過程中,應注意的要點是什麼?可以什麼物質代替實驗中的濾紙和漏斗來過濾液體?經過上述淨化後的水看上去比較澄清了,但這水是純淨物嗎?教材P55圖中的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

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雜質;也能除去可溶性雜質;

板書:二、除去不溶性雜質

⑴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雜質;也能除去可溶性雜質;⑵蒸餾(後面補充)

講解並實驗:

出示熱水瓶中的水垢

硬水軟水的概念。硬水和軟水如何來區分呢?請設計方案

小結:檢驗硬水和軟水:用肥皂水,產生泡沫較多的是軟水,不易產生泡沫 的硬水。

出示圖片瞭解硬水的危害。有什麼辦法可以除去水中的鈣、鎂化合物,使硬水變成軟水呢?我們剛才所用的軟水是蒸餾水,它是淨化程度較高的水,而蒸餾是重要的實驗操作,它不僅可以除去不溶性的雜質,不可以除去可溶性的雜質

通過實驗來製取蒸餾水

小結:淨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澱、過濾、蒸餾等

教學拓展

【反思】

教師先給學生一種分析方法,然後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硬水和軟水的區別,在上升到理性認識時,自然過渡到引導學生借鑑教師分析問題的方法,將"過程與方法"的目標寓於其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辯證思維方法。最後又將理性知識應用於分析生活例項,讓學生知道化學知識從生活、生產實際產生,化學知識又服務人們的生產與生活。

學生的探究活動層次明確,對於重點內容教師採用探究與再探究相結合,正向提問方式與逆向提問方式相結合,特別精道的是教師引導學生最後提出應用性的系列問題,學生以專家的身分來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的學習就一直處於輕鬆愉悅的氛圍之,學習就成為一件愉快的事情。

說課稿 篇3

教材地位:

《植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材第五冊第一單元第四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探索並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使學生從中感知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喜歡數學,樂於學習數學。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

2.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3.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演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教學策略:

我所面對的是國小生,他們好奇、好動,以形象思維為主,聯絡和模仿能力較強,因此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採用學生參與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慧,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學習目標,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主體的內驅力。

學情分析: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三年級的學生認知處於發展階段,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將新舊知識相互聯絡,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放多媒體課件“植樹”。順勢提問:同學們通過觀察,你能提出問題嗎?估計學生能提出問題“平均每班能分多少棵?”,這時抓住學生強烈的表現欲,接著說:要想知道你回答的對不對,我們接著往下看。從而匯入新課。 教師板書:植樹

通過課件,設定情景來匯入新課。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探究的積極性。

二、教授新課

考慮到(口算)知識的枯燥乏味,和國小生天真活潑,好動,注意力時間短的特點,在課題匯入之後,我會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去思考,總結計算方法,從而完成重點知識的教學。

三、拓展應用

結束了第二環節,開始我的第三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我的主要目的是解決教學難點。由於先前已經有了知識點的接觸,在這一環節中,我會設計活動,讓學生分組討論,我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肯定和點評,愛因

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由此來了解他們在認知中的疑點,及時給與解答,這樣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上消化了重點,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接著再借用課件演示,讓學生自主觀察,動腦思考,在自主探究中反覆學習,對知識點由陌生到熟悉,從而主動的發揮變為自己的東西。

四、課堂小結

這一環節我採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總結,我將提出三個問題: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2.你有什麼收穫? 3.你還有什麼問題要問?

通過全課總結,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方法、成果等進行反思和評價,隨著對自己的評價,培養了學生自我激勵的意識,也推動學習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主要是體現出知識的探究過程,幫助學生回顧知識學習的過程,便於學生記憶。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吹泡泡》是一首優美動聽、充滿童趣的詩歌。它以幼兒最喜歡的遊戲“吹泡泡”來描繪大自然的豐富多彩,以幼兒的心靈去體會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充滿了美麗而神奇的想象。詩歌中簡潔明瞭、形象生動的語言將月亮和星星,烏雲和雨點、小草和露珠、果樹和蘋果們之間的關係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不但增添了詩歌的韻律美,而且將彼此間的親密關係描繪得有聲有色,使作品畫面感增強,想象豐富,韻律和諧,富有童趣。整首詩歌洋溢著快樂開朗的氣氛。

這首詩歌不但意境美,而且用擬人化的手法“吹”,使整首詩歌變得更為生動、形象、有趣、充滿了動感。中班幼兒掌握詞彙的數量和種類迅速增加,對詞義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但對於作品所蘊含的美的理解仍有困難。但這首詩歌結構整齊,句式統一,適合中班幼兒欣賞和學習。所以我將為幼兒創設輕鬆愉快、生動逼真的情景,讓他們感受和體會作品的意境美,並鼓勵他們嘗試仿編詩歌,在優美的情景中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2、活動目標根據以上分析以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基本點是以幼兒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實現“促進每一位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發展”,本活動以這一理念為指導,制定了以下目標:

1、理解詩歌的有趣內容,初步感知事物間的對應關係;

2、能用輕柔、優美的聲音來朗誦詩歌,並能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積極動腦筋,學習仿編詩歌;

3、欣賞詩歌,感受體驗詩歌的意境美。

3、教學重點和難點中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為這次活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幼兒缺乏仿編詩歌的經驗,基於這一點,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定為:理解詩歌的有趣內容,初步感知事物間的'對應關係,感受體驗詩歌的意境美。

難點定為: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積極動腦筋,學習仿編詩歌。

4、活動準備為了能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生動逼真的情景中感受和體會作品的意境美,也為了本次活動能夠順利的進行,我做了以下準備:

1、經驗準備:瞭解大自然中事物之間的的密切關係,如母雞和雞蛋,浪花和大海等,為創編活動做好經驗準備。

2、物質準備:與詩歌相匹配的課件和音樂,人手一份小圖片。幼兒收集的大自然的圖片。

3、空間準備:活動室中放置一張大的與詩歌內容相符的海報,幼兒呈半圓形用墊子圍坐在海報前面。

二、說教法

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採用了以下教法:

1、現代科技媒體的運用。製作與詩歌作品內容相匹配的課件,以動態的效果來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如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那麼在課件上呈現的就是:月亮的“嘴巴”作吹泡泡狀,星星一閃一閃的變大,採用這種生動而有趣的方式來為教學重難點的理解與突破做好基礎鋪墊,也能進一步幫助幼兒感受作品的優美意境和優美的語言。

2、圖譜法。在幼兒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我將詩歌用幾張簡單的圖片有序的展示在幼兒眼前,這樣不僅便於幼兒記憶詩歌,朗誦詩歌,也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了詩歌中月亮和星星,烏雲和雨點、小草和露珠、果樹和蘋果的關係,為創編環節能夠順利進行做好鋪墊,也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我還運用了啟發提問法、觀察法等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新《綱要》中提出,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整個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在本次活動中有以下學法:

1、多通道感官參與法。從活動開始請幼兒吹一吹,玩一玩、想一想泡泡到看一看、說一說、大自然中的泡泡再到想一想、編一編泡泡,從多方位、多感官、多方式的引領下將幼兒帶入優美的詩歌氛圍中,引導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從而深入感受詩歌的內涵,喜歡上詩歌。

2、整合教育的方法。本次活動遵循中班幼兒的發展情況,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創編活動中。在創編環節我請幼兒觀察自己帶的大自然的照片,找出有相關聯絡的事物,畫在老師提供的格子紙上,並按照詩歌的句式編一句好聽的話。將繪畫和語言相結合的方式,不僅降低了創編的難度,也打破了往常的創編模式而引起了幼兒的創編慾望,很好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現代兒童觀認為:幼兒是認識的主體,幼兒的發展是主動活動的結果。詩歌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只有讓幼兒充分地去看、去想、去說、去體驗、去創造,幼兒才會更快、更好地掌握詩歌內容,同時獲得詩歌以外能力的發展,為其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來進行:

第一環節:玩吹泡泡,激發興趣;3第二環節:理解詩歌的有趣內容,初步感知事物間的對應關係;10第三環節:根據詩歌的句式和含義,創編詩歌;10第四環節:用輕柔、優美的聲音來朗誦詩歌。2下面是我對本次活動的詳細解說:

第一環節:玩吹泡泡,激發興趣;小朋友們你們玩過吹泡泡嗎?現在請你們玩一玩吹泡泡的遊戲,看一看你們吹出來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

本環節教師通過讓幼兒在玩吹泡泡的遊戲中感受泡泡的外形特徵,以及感受到吹泡泡的遊戲的趣味性,從而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從而順利的進入到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理解詩歌的有趣內容,初步感知事物間的對應關係;10小朋友能夠吹出圓圓的泡泡,大自然中的一些東西他也會吹出泡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是誰吹泡泡呢?吹出了怎樣的泡泡呢?

教師出示PPT,分段欣賞。

第一幅:是誰在吹泡泡呀?月亮會吹出怎樣的泡泡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教師播放課件。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邊說邊在旁邊的黑板上貼出圖譜)第二幅:現在是誰在吹泡泡呀?小草會吹出怎樣的泡泡呢?教師播放課件,請幼兒來說一說。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而貼出相應圖片。

第三幅:烏雲會吹出怎樣的泡泡呢?請你們來猜一猜?在幼兒的猜測中教師播放課件,讓幼兒自主的發現並根據前兩次的經驗,說一說“雨點是烏雲吹出的泡泡”,並請幼兒來幫助老師貼出圖譜。

第四幅:果樹會吹出怎樣的泡泡呢?請你們也來猜一猜?播放果樹上長出蘋果的畫面,從動感的畫面中深刻的瞭解蘋果是果樹吹出的泡泡。

本環節通過看動態的PPT,通過老師層層剝離的提問方式,引發幼兒回憶自己的生活經驗,並將經驗與詩歌中的語言建立聯絡,從一開始的直接出示到後來的請幼兒猜一猜,從一開始的教師總結詩歌句式到幼兒自己說出詩歌句子,並在幼兒回答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問,使用追問的方式引發幼兒深入思考,從而進一步引導他們理解詩歌,提升他們的生活經驗,深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我們一起看著圖譜來輕輕地念一念這首有趣的詩歌吧!師帶領幼兒一起看著圖譜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在朗誦詩歌的同時再次感受詩歌的句式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絡。為下一環節創編做準備。

第三環節:根據詩歌的句式和含義,創編詩歌;10請小朋友們拿出自己帶的照片,找一找,誰是誰吹出的泡泡,找到了請你們畫在老師給你們的圖格里,再請你說給旁邊的小朋友聽一聽,誰是誰吹出的泡泡。

本環節通過讓幼兒看一看、畫一畫、說一說的方式來創編詩歌。讓幼兒看著圖片中有關係的事物聯絡起來,引導幼兒自由討論,組織幼兒交流,請他們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編的詩歌詩句,並鼓勵幼兒相互學習優秀的詩句。在創編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指導,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也為幼兒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樣可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讓他們在輕鬆的氛圍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第四環節:用輕柔、優美的聲音來朗誦詩歌。2結合小朋友畫的圖譜,播放優美的背景音樂,引導幼兒進行配樂朗誦,再次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本環節用音樂烘托這首詩歌。利用音樂做背景,讓幼兒在音樂的烘托下進行欣賞、朗誦這首詩歌以及自己創編的部分,這不僅是一種詩歌意境的昇華,也會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動在幼兒優美的朗誦聲中結束。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銳角和鈍角》。

這堂課要求學生判斷一個角是銳角還是鈍角,是在二年級上冊中學會了如何辨認直角,並在判斷直角中滲透了比較大小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所用方法與上學期的一致,都是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來比較的。但比較的重點不同,前者是判斷角是否是直角,後者是看一個角比直角大還是小。

二、說教學目標

l 知識和技能:能結合生活情景辨認銳角和鈍角,能口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徵。

l 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學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l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能辨認銳角、鈍角。知道銳角、鈍角的特徵。

教學難點:能辨認銳角、鈍角。

三、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生動有趣的簡筆畫,讓學生在圖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去發現角和展示角,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擺一擺、分一分、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手、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四、說教學準備

《銳角和鈍角》教學反思

一、 讓學生在有趣的綜合活動中鞏固和應用銳角和鈍角的概念

活動化、個性化是課堂發展的重要趨勢。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做”數學,演繹數學,我創造性地處理教材,把練習九的第2題的一個直角設計為學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來的直角。有的學生說直角,有的學生說鈍角,產生爭辯。我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進行判斷的方法,在矛盾衝突中自然地突破了難點。然後通過信封中的圖形(圓、月牙、五角星、三角板等)讓學生找一找都有哪些角,學生小組活動積極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

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興趣盎然,體驗到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後讓學生變活動的角,等等。

二、 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相互評價、共同發展

新課標明確告訴我們,評價已不再是教師的專利了,應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互相質疑、互相欣賞、互相幫助。在“找銳角和鈍角——畫角——數角——變角”的多層次學習活動中,每一環節都有學生對同伴的質疑與幫助。例如:“我覺得他們都做對了!”“我認為他銳角畫得比較好,鈍角有點像直角,建議以後畫鈍角,要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來。”……學生回答得好,其他的學生也能熱情地給予肯定。在自我評價中,有的學生自信地肯定了自己的表現,有的學生謙虛地對自己提出了希望。在質疑環節中,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相欣賞、互相評價、相互幫助和自我評價、自我激勵,使學生既學會了學習又學會了做人,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總之,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說課稿 篇6

一、教學背景、教材性質與特點

(一)背 景

本課教學物件是空軍飛行學員早期培訓基地的學生,本班學生數共28人,高一男生。飛行員的特點是既需要有強健的體能素質,又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安排這一單元教材主要依據新課標要求和相應能力的培養來選擇,同時,這一教材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教材

(二)教材性質與特點

武術是我國特有的民族文化瑰寶,是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格鬥、功法為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專案。高中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旺盛時期,武術可以有效地發展爆發力、柔韌、協調、靈敏等身體素質和滿足青少年探索、好勝、搏擊、防身等心理要求,對培養朝氣蓬勃、勇敢頑強的精神和優良的武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課教學強調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體現主體參與意識,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練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體育的意識,樹立正確的體育觀,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形成勇敢頑強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

理解武術特點和學習價值

教材

二、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一)本堂課是武術單元的第六課次,前五節課有80%學生掌握了少林棍套路的所有動作和有95%學生掌握前滾翻動作,為這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課時目標:

1、認知目標:能明確遊戲方法及規則;瞭解武術和綜合遊戲的健身價值。

2、技能目標:90%以上學生掌握棍術的連貫動作;學會空間定向、平衡能力、克服心理障礙的練習方法,發展快速反應能力及全身協調性。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及探究慾望;培養創新意識和同學之間的信任感,增強集體凝聚力,以及勇於面對挫折的品質,體驗成功感。

(二)教學重點:掌握棍術連貫動作、提高身體綜合素質和培養相互信任感 ;難點:空間定向、平衡能力、克服心理障礙的培養.

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材

三、教學內容

1、心品遊戲;

2、複習少林棍術全套動作;

3、綜合素質練習:高空救險。

目標統領教材

教法

本節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學生的潛能,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動腦、動手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實踐能力、感知能力和創新意識。

練習心品遊戲採用督促、語言激勵教學法;在學習棍術過程中教法採用了示範、啟發、點撥、異質分組探究等方法,引導學生創編相關套路,加強棍術套路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留有空白,讓學生有充分發揮想象力的空間,培養創新意識。通過分組展示套路,互相評價,檢查學生對動作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互相欣賞、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精神。

通過“高空救險”的情景遊戲教學,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愛憎分明、維護和平和崇軍的高尚思想以及良好的人際合作關係,以達到讓學生在樂中提高綜合素質、樂中體會運動成功感,該遊戲還培養同學之間的相互信任感和心理承受能力 。

採用現代教學理念

學法

學生在練習中主要採用了異質分組的練習方法,打破了以往統一練習的形式。小組可自行選擇練習內容和練習方法,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性。小組由4-7個同學組成,彼此瞭解,很容易形成融洽的學習氣氛。在合作練習中能對其他人的動作作出較為客觀的評價,並加於相互指導,這樣的合作形式有利於動作的掌握。

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學法還採用讓學生自願或派代表展示創編成果或練習少林棍術全套動作,讓不同層面的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

在綜合素質練習(高空救險)中 ,學會和同學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心理承受能力。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教學流程

(一)課堂匯入與熱身階段

佇列操練,培養準軍人應有的素質。

(二)學習目標

1、心品遊戲:本節課重點培養空間定向能力、平衡能力、團結協作能力;

2、複習棍術:掌握套路的連貫性,創編套路是為了加強棍術套路的理解,培養創新意識;展示演練,培養同學相互學習與評價的能力,以及成功感的體驗。

3、綜合素質(高空救險):培養克服心理障礙、同學之間的信任感,同時發展快速反應能力及全身協調性,在快樂的氛圍中學會滾、爬、翻、跑、“救護”等基本技能,提高身體綜合素質。

(三)課的尾聲

1、語言暗示放鬆:調整呼吸、靜心放鬆;2、培養自評、互評的學習評價的`能力。

貫徹健康第一、快樂體育指導思想

場地器材的使用

授課地點在足球場,範圍寬闊,為練習少林棍術提供良好場所,也為後半段練習情景遊戲---“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戰地救護”營造更好的形象環境。綜合練習中,用小足球門和羽毛球網組合的障礙,能形象的模擬穿過“鐵絲網”的情景遊戲;用體操凳、跳箱模擬過“獨木橋” 。音樂應用,主要是活躍課堂氣氛,調節練習節奏、激發民族情感,提高學生的練習積極性。

合理利用現有場地器材改造規則激發興趣

全課小結

1、通過以上組織形式、學法與教法,90%以上學生能掌握棍術的連貫動作;能明確遊戲規則與方法進行綜合素質練習,達到應有的效果。

2、整堂課能充分體現新課改的理念,目標統領教材。為了各專案標的達成,在組織教學中,採用異質分組教學,主要培養同學之間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培養自主學習、互相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意識,並且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不斷體驗成功感。

3、通過學習不但可以強健體魄,如在速度、耐力、爆發力以及力量等方面獲得長足進步,而且對於提高學生的意志品質、空間定向能力、克服心理障礙、同伴之間團結協作、相互信任等心理品質有著重要作用。這些也恰恰是飛行學員所需要的素質與能力。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

心品遊戲

規則:每位同學依次原地快速轉五圈後跑到前方,在白紙中間畫一個部分飛機模組,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架模型。

組織形式:

⊙⊙⊙⊙⊙⊙⊙⊙

⊙⊙⊙⊙⊙⊙⊙⊙

5米

⊙⊙⊙⊙⊙⊙⊙⊙

⊙⊙⊙⊙⊙⊙⊙⊙

要求:1、同學們跑回將筆交給下一位同學接到隊尾;

2、遵守遊戲規則。

培養空間定向、平衡、團結協作能力

綜合素質練習:高空救險

規則:起跑;過墊子(各種滾翻);爬過鐵絲網;跑過獨木橋(長凳);爬上跳箱直立向後倒體;交換保護的同學,其快速繞過紅旗。當保護者交換的同時第二位同學馬上出發,完成相同的步驟。

組織形式:

⊙⊙⊙

⊙⊙⊙

⊙⊙

⊙⊙

⊙⊙

⊙⊙

說明: 海棉墊;羽毛球網製作“鐵絲網” ;長木凳 ;跳箱 ;行進路線

培養克服心理障礙能力和同學之間信任感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同角三角函式的基本關係》是學習三角函式定義後安排的一節繼續深入學習的內容,是求三角函式值,化簡三角函式式,證明三角恆等式的基本工具,是整個三角函式的基礎,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它體現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整個中學學習中起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A、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觀察猜想出兩個公式,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掌握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同角三角函式的基本關係式,掌握基本關係式在兩個方面的應用:1)已知一個角的一個三角函式值能求這個角的其他三角函式值;2)證明簡單的三角恆等式。

B、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觀察——猜想——證明的科學思維方式;通過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學生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思想;通過求值、證明來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通過例題與練習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其知識遷移能力。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數學研究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同角三角函式基本關係式的推導及應用。

難點: 同角三角函式函式基本關係在解題中的靈活選取及使用公式時由函式值正、負號的選取而導致的角的範圍的討論。

二、學情分析

學生剛開始接觸三角函式的內容,學習了任意角的三角函式,對這一方面的內容既感到新鮮又感到陌生,很有好奇心,躍躍欲試,學習熱情高漲。

三、教法分析與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採取誘思探究性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提出問題,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主動觀察、思考、類比、討論、總結、證明,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主動探究中汲取知識,提高能力。

2、學法分析: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出發,在教師的帶領下,通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逐步解決問題.數學學習必須注重概念、原理、公式、法則的形成過程,突出數學本質。

四、教學過程設計

強調:sin是(sin)並不是sin

設計意圖:從具體到抽象,引導學生完成抽象與具體之間的相互轉換

2、思考:

問題1:從以上的過程中,你能發現什麼一般規律?

問題2:你能否用代數式表示這兩個規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特殊到一般的思維來處理問題,通過觀察思考,感知同角三角函式的基本關係。

3、證明公式:(同角三角函式基本關係)

(1)、平方關係: (2)、商的關係:

回憶:任意角三角函式的定義?

學生回答:設α是一個任意角,它的終邊與單位圓交於點P(x,y)則:

sin=y;cos=x,

引導學生注意:單位圓中

所以: sin+cos=; =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已知知識解決未知知識,體會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4、辨析討論—深化公式

辨析1思考:上述兩個公式成立有什麼要求嗎?

設計意圖:注意這些關係式都是對於使它們有意義的角而言的。如(2)式中

辨析2判斷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設計意圖:注意“同角”,至於角的形式無關重要,突破難點。

辨析3思考:你能將兩個公式變形麼?

(師生活動:對於公式變式的認識,強調靈活運用公式的幾大要點。)

設計意圖:對這些關係式不僅要牢固掌握,還要能靈活運用(正用、反用、變形用)如:, , 等

5、運用新知、培養能力。

自然界的萬物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大家只要養成善於觀察的習慣,也許每天都會有新的發現.剛才我們發現了同角三角函式的基本關係式,那麼這些關係式能用於解決哪些問題呢?

例1、

思考1:條件“α是第四象限的角”有什麼作用?

思考2:如何建立cosα與sinα的聯絡?如何建立他們與tanα的聯絡?

設計意圖:藉助學生對於剛學習的知識所擁有的探求心理,讓他們學習使用兩個公式來求三角函式值。

思考:本題與例題一的主要區別在哪兒?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 對比之前例題,強調他們之間的區別,並且說明解決問題的方法:針對α可能所處的象限分類討論。

變式2、

設計意圖:類比練習,已知正弦,也可求餘弦、正切。

變式3、

設計意圖:通過例題與變式使學生掌握基本關係式的應用:已知一個角的一個三角函式值能求這個角的其他三角函式值,並在求三角函式值的過程中注意由函式值正、負號的選取而導致的角的範圍的討論,培養學生分類討論思想。突破重難點。

小結:(由學生自己總結,師生共同歸納得出)

3,注意:若α所在象限未定,應討論α所在象限。

設計意圖:利用例題與變式,共同總結兩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培養學生歸納分析能力。

例2、已知tan=2,求 的值

設計意圖:

利用商的關係的靈活使用,解法多樣,通過對公式正向、逆向、變式使用加深對公式的理解與認識。

證法2:通過變形等式,先把分式化為整式,再利用同角三角函式的平方關係即可證得.

設計意圖: 同角三角函式平方關係靈活使用,通過對公式正向、逆向、變式使用加深對公式的理解與認識。

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證明方法?

方法3:左邊減去右邊,如果等於零,則等式成立。

方法4:左邊除以右邊,如果等於一,則等式成立。(保證分母不為零)

設計意圖:發散學生的思維,為下面的總結做好鋪墊, 突破本節難點

總結證明三角恆等式經常使用的方法:

1:從等式左邊變形到右邊;

2:從恆等式出發,轉化到所要證明的等式上;

3:左邊減去右邊等於0;

4:左邊除以右邊等於1(保證分母不為零)。

6、課堂小結,深化認識

讓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和學習目標,教師再補充.這樣做,會檢測出學生聽課、分析、思考和掌握知識的`情況,對本節課的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公式推導:具體算式→觀察→猜想→論證→基本關係式

公式應用:

一般方法(例1):先確定象限角再求值。分類討論思想

特殊方法(例2):化切為弦 和化弦為切。整體思想、化歸思想

靈活運用公式(例3):證明恆等式

7、作業佈置:

(1)、已知,求 、

變式1、

變式2、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公式,並靈活運用;分層設計,題(1)是在課堂例題的延伸,題(2)是在課堂上沒講的題型,檢測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8、板書設計

同角三角函式基本關係式

一、公式 二、例題 例2

1、sin2+cos2=1; 例1

2、tan= 變式1

公式變形: 例3

, 變式2

, 變式3

三:總結

……

五、教學反思:

如此設計教學過程,既複習了上一節的內容,又充分利用舊知識帶出新知識,讓學生明白到數學的知識是相互聯絡的,所以每一節內容都應該把它牢固掌握;在公式的推導中,教師是用創設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去發現關係式,多讓學生動手去計算,體現了"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體驗為紅線,探索得材料,研究獲本質,思維促發展"的教學思想。通過兩種不同的例題的對比,讓學生能夠明白到關係式中的開方,是需要考慮正負號,而正負號是與角的象限有關,角的象限題目可以直接給出來,但有時是需要已知條件來推出角可能所在的象限,通過分析,把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解決了。由於課堂在完成例題及變式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與嘗試,故對學生的檢測只能安排在課後的作業中,作業可以檢測學生對本節課內容掌握的情況,能否靈活運用知識進行合理的遷移,可以發現學生在解題中存在的問題,下節課教師再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加以評講,並設計相應的訓練題,使學生的認識再上一個臺階。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筆算除法是三年級下冊第19、20頁的內容。

2、教材分析:

本課是整數除法的相關知識,這一部分內容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本節課內容,對學生進一步學習筆算除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這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口算除法和除法豎式的基礎,所以,學生的認知結構已具備同化新知的基礎,我認為學生學習本課內容是可行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學了這一內容後,為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紮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豎式計算的合理程式。

3、教學目標:

通過解決一些具體問題,使學生認識除法計算在生活、生產中的作用,並逐步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數學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學會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4、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算理,掌握筆算的方法和書寫格式,特別是商的書寫位置。

二、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本節課自己教授的方法主要有:

①情境教學法計算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把計算教學置入現實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於一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經歷除法計算方法形成的過程,還數學以本來面目,這正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所需要的教學。在本課時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圖中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絡的數學情景,讓學生經歷發現、提出數學問題、探索計算方法,解決所提數學問題的全過程,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這樣,既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數學角度觀察身邊事物的興趣和習慣,促使學生形成計算意識。

②媒體演示法把操作和計算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分一分、想一想、說一說、算一算中建立表象,理解算理。

2、說學法

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本節課學生學習的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以往的計算教學,把總結、記憶計演算法則作為重要環節。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則,避免死記硬背。本課時中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探索除法的現實問題情境,而且為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教學時,放手讓學生嘗試、探討筆算方法。在此基礎上,適時組織討論、交流,提升學生對計算過程的認識,完善學生對算理的理解。通過學生獨立嘗試,小組交流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感受——理解——概括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方法。學生在主動探索中經歷除法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既可以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解決問題。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空間,為學生蠃得不斷體驗成功的機會,將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植樹節嗎?每年的植樹節全國許多部門與單位都組織植樹活動。誰能說說植樹有什麼好處?

學生髮表意見:抵禦風沙,綠化,提供新鮮氧氣……

2、引出實際問題。

(1)呈現植樹畫面。(教材第19頁主題圖)

“這是我們學校今年植樹的情景,從這個畫面中你看到些什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2)解決問題。

①對學生提出的用加、減法計算的問題,請學生隨時解決。

②對學生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請學生說出算式,並說一說為什麼用除法計算。

二)、探究筆算方法

1、探索解決“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的方法。

(1)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2)小組內交流。每個學生介紹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3)全班交流。為學生創造交流、展示、探索成果的機會。

請小組推薦代表,介紹本組解決問題的方法。

2、師生交流筆算過程。

(1)談話。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問題。有的用口算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過分小棒,知道了結果(多媒體課件展示分小棒的過程);還有一些同學用除法豎式解決了這個問題。今天我們重點研究筆算除法。(板書課題:筆算除法)

(2)藉助分小棒的過程,探究42÷2的試商方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3)再現42÷2的筆算過程,學生口述算理。

3、試一試

48÷4= 96÷3=。

4、放手讓學生解決“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的問題。

(1)先談話:我們已經解決了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的問題,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該怎樣解決呢?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出結果。

(告訴學生: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寫出豎式。)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之後,全班交流。

(3)在學生彙報交流的基礎上,呈現解決問題的過程。

5、在試一試。

58÷3= 51÷3=

三、實踐與應用

1、幫小兔拔蘿蔔。(課件出示)

先請學生完成計算,在小組內相互檢查。

然後,課件顯示“拔蘿蔔”的收穫,使學生體嘗成功的快樂。

2、幫小動物檢查對錯。(課件出示)

我們班小朋友真棒!不但自己學會了用豎式計算除法,還幫助小動物解決了問題,檢查出了錯誤。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

口語交際“學會請教別人”主要內容是要求學生掌握在不同場合中請教別人的方法及要求。在訓練的過程中,教者要讓學生聯絡實際,明確請教別人的兩點要求及其重要性,要通過練說和分角色表演,來培養自己良好的語言習慣和聽說態度,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在不同場合中向別人請教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練說、討論、角色體驗、評價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評價能力。

教學重點

請教別人時要講究文明禮貌,並能把意思表達準確、清楚。

二、說教法、說學法

(一)教法

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我採用動畫匯入、創設情境、自選角色、動畫配音、師生共同評議等方法,來激發學生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的願望,並採用由扶到放的方法來培養、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還利用現代化教學裝置來創設多種交際情境,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口語交際。

(二)學法

本課教學採用不同形式的練說方式,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得到鍛鍊,形成技能。根據口語交際訓練的要求,讓學生採用同桌互說、小組合作、角色體驗、全班交流等方法來培養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一)錄影激趣引入新課

1播放兩個動畫片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鏡頭一:一國小生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向別人請教,由於沒有把需要請教的問題說清楚,結果,他沒有收到預期的目的'。

鏡頭二:一國小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自己沒法解決,向別人請教時因為說話不得體,結果不但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反而討了個沒趣。

2提問。

3讓學生代表彙報討論結果。

(師相機板書:要把請教的問題說清楚,說話要得體、有禮貌。)

4師小結,揭示課文標題,(板書課文標題:學會向別人請教)

評點該環節由動畫引入,激發了學生口語交際的強烈願望,把學生領入樂學氛圍。

(二)指導點撥激情促說

1課件出示書上的四幅插圖及每題的文字,啟發學生想像:在這幾種場合怎麼向別人請教?

2以第一幅圖為例,指導學生練說。

(1)指導學生仔細看圖,合理想像請教的內容、神態、語言等。

(2)指名讀圖片下面的文字。

(3)以同桌為一組,互相練說怎樣向英語老師請教。

(4)在學生充分參與交流的基礎上,讓三對同桌到臺前彙報。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看臺上的同學表達的意思是否清楚明白、說話是否得體、有沒有使用禮貌用語。

(5)組織學生評議。

評點這一環節的設定是為了把評價的自主權交給學生,有助於說話能力的培養,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

3課件顯示餘下的三幅圖及有關文字。要求學生從這三幅圖中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場合來具體說說怎樣向別人請教問題,先在小組內說,然後在全班交流。

(1)小組內練習。

(2)各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評點這一環節的設定主要是為了發現學生身上的各種閃光點並加以扶持和激勵,促使學生能大膽地與別人交流、溝通。

4師生共同評議,選出優勝小組。

教者努力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口語交際氛圍,做到人人蔘與。既有小組討論,又有全班彙報;既有師生交流,更有生生互動,使交際活動生動活潑。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更有利於學生增強竟爭與合作意識。

(三)角色配音積累熱情

由學生推薦優勝小組中意思表達準確清楚、說話得體、有禮貌的同學,讓其自選角色再作表演,給課件動畫配音,然後向全班同學展示其說話成果。

(四)課外延伸生活中說

1課堂總結。

2佈置學生在校園內外遇到不懂的問題要樂於向別人請教,積極交際,逐步培養和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說課稿 篇10

各位老師: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選自新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2.2節,是學生進入國中階段後,在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單項式、多項式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對同類項進行合併、探索、研究的一個課題。合併同類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其法則的應用是整式加減的基礎,也是以後學習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礎。另一方面,這節課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合併同類項的法則是建立在數的`運算的基礎之上;在合併同類項過程中,要不斷運用數的運算。可以說合並同類項是有理數加減運算的延伸與拓廣。因此,這節課是一節承上啟下的課。

2、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理性思維的發展還很有限,他們在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天真活潑、對新生事物很感興趣、求知慾望強、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形象直觀思維比較成熟,但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我們要營造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充分啟用學生的探索慾望,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充滿好奇的學,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活動、相互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觀察中不斷髮現數學問題,在實踐中領悟數學思想,在評價中逐步形成數學價值觀。

二、教學目標:

關於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法在這裡就不作一一說明了,重點給大家介紹一下教程。

三、教學流程:

(1)匯入環節:

多媒體出示兩個問題,以具體生活情景為背景,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好奇心及求知慾。

(2)形成概念:

在講解同類項概念時為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從自己的視點去觀察、歸納、總結出同類項的概念,我設計了小白兔找家和討論環節。並編了一個同類項的口訣。

(3)強化概念:

為強化概念使學生牢固掌握同類項的知識,進一步加強對同類項概念的理解。增強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我設計了真真假假和填空。

(4)合併同類項的講解:

講解合併同類項時,以生活例項為切入點,通過對簡單的、熟悉的數量運算,激發學生學習合併同類項的慾望,從而較自然的引入新課題合併同類項。

分解難度,設計過渡問題,使學生能自然的感受法則的探索過程。又編了另一個口訣。

以一道例題的訓練為橋樑來得出合併同類項的一般步驟。通過具體的練習讓學生初步掌握如何運用合併同類項法則。

在比較兩種方法的過程中,體會合並同類項對運算的簡化作用。

(5)數學與生活:

通過對熟悉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應用意識。

(6)總結:

由學生總結本節課內容,逐步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7)課堂感悟:

進一步讓學生鞏固基本知識,滲透數學分類思想;使知識結構更完善。

(8)作業:

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及時發現和彌補知識缺陷,起到課後鞏固和反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