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的國小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總10篇

說課稿2.81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國小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總10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今天我執教的內容是部編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語文園地的看圖寫話,本單元是繼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后又一個以“想象”為主題的單元。本次看圖寫話是通過觀察以電腦螢幕中的一隻貓和旁邊的一隻老鼠為主體的插圖,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創編故事。貓和老鼠是學生們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動物,它們之間的關係也能從動畫片、圖畫書中得到多角度的解讀,孩子們對這樣的內容感興趣、樂於表達,這樣的內容很利於落實《課程標準》對低段寫話“感興趣、寫自己的話。”的要求。經過前面一年多的學習,孩子們已經具備了最基本的觀察和表達能力,能基本看懂大致的圖意。雖然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但由於參賽時間原因,目前學生還沒有接觸到這一單元的訓練,加之這只是孩子們入學以來第三次的寫話練習,所以在觀察時,如何展開豐富的想象,使孩子們的創作生動有趣、富有個性,從而激發孩子們寫話的興趣,還需要教師多多加以引導。

基於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個人對教材的理解,考慮到學生的學情,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仔細觀察圖畫中貓和老鼠的樣子,用幾句話把故事寫完整,做到格式正確,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2.在創編故事時大膽想象,無拘無束,把想說的話都表達出來。

其中,第一條即是本節課的重點,第二條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我採用觀察法、引導法,創設情境法等方法引導學生在觀察圖畫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象,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的方式,獲得情感體驗,激起情感共鳴。

三、說學法

課程標準致力於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髮展打下基礎。我個人認為終生髮展是離不開的學習的,那麼交給學生學習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我將通過創設情境、引導觀察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說流程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共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 動畫激趣、匯入新課

動畫片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節目,且充滿了趣味,為了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開啟學生的思路,在開課伊始,便以動畫片《貓和老鼠》節選視訊匯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快速拉近學生和課堂的距離,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觀察圖畫、激發想象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同時,課程標準也強調:“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開發創造潛能。” 所以本環節首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內容,再通過想象小老鼠怎麼來的?看它表情大膽猜測發生了什麼事?接著想象小老鼠後來怎麼樣了?用這種“思前想後”的方法引導學生把靜止的畫面變得動起來,從而開創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不僅突破了教學難點,也為孩子們後面個性化表達奠定了基礎。

三、學生動筆、嘗試寫話

學生把觀察到的、想象到的和口頭表達的東西轉化為書面文字,這是看圖寫話的最後一個過程,也是看圖寫話的最終目標。通過以上的層層訓練,再來寫話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了。在寫話中出示寫話小提示,有助於幫助孩子瞭解寫話格式;出示詞語錦囊既降低了表達的難度,又為不同程度的學生提供了充分表達的機會,同時也讓學生積累了大量有用的詞語,為寫話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交流展示、總結評價

低年級寫話教學應該把“感興趣”作為兒童起步階段寫話的第一要求,而興趣的產生,往往源於成功。本環節通過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編寫的故事,讓“聽眾”用點讚的方式激勵評價可以增強小朋友寫話自信,提高孩子寫話的熱情,也可以激發其他小朋友創作靈感,學他人之長。在交流過程中設計最佳傾聽獎,有助於培養學生傾聽能力。

總之,在教學中,我始終是一個引導者、點撥者、鼓勵者和協調者,傾心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創作氛圍。以學生的自主表達為主,充分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和樂於探索,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從而使寫話變成一件充滿樂趣的事兒。

以上只是個人不太成熟的認識,如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2

教材簡析:

《稱象》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講曹衝小時候稱象的故事,教育我們應該多觀察、遇事多動腦筋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節課的設計我是在學生通過快兩年的語文學習基礎上,已經具有初步理解詞句能力、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的基礎,以繼續抓好詞句教學、落實訓練重點為目的進行教學設計的。

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已有的知識基礎,我將本節課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知道多音字“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曹衝稱象的過程,懂得只有動腦筋,才能解決生活中問題。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曹衝稱象的過程,懂得只有動腦筋,才能解決生活中問題。

教法:由於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因此在學習曹衝稱象的方法時,我利用了簡單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曹衝稱象的具體方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本課教學我主要採用多層次朗讀法、啟發式教學法,使學生在以讀代講中理解詞句,引導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以“見過別人稱東西嗎?”的談話方式匯入新課,並相機指導寫“稱”字,目的是使學生“無意識”地進入的學習情境中,再說生字教學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

(二)初步瞭解課文內容,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請孩子們自由地、小聲地讀課文,並藉助拼音解決不認識的字詞,然後教師出示生詞和生字,指名認讀,並正音,我覺得這樣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字詞教學落到了實處。接著再讀課文,並提出要求: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這一步,我按照閱讀教學從“整體---部份---整體”的程式進行設計,使學生明確學習要求和激發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把握。

(三)理解曹衝稱象的過程,並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由於理解曹衝稱象的過程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課文教學我直奔重點,通過讓學生默讀,說曹衝稱象的步驟,找動詞和表示先後順序的詞,通過層層設疑,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逐步加深,同時活躍學生思維。接著再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用上表示先後順序的詞口述曹衝的稱象方法,老師演示操作過程。電腦課件形象地表現課文內容,課文的文字表達是反映圖中的事物。這一操作過程就是突破難點的過程。以讀為主,我採用多種朗讀的形式,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增長詞彙的作用,也是突出本節課教學重點的手段。接著丟擲:“曹操有什麼反應?”引出對第五自然段的學習,同時引出“果然”一詞。幫助學生理解。

(四)瞭解曹衝稱象的原因。

用曹衝為什麼要去稱象呢引出描寫大象大的句子,進而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五) 比較曹沖和官員們稱象的方法。

這一環節我啟發學生把官員們提出的稱像方法與曹衝提出的稱像方法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生說的基礎上,我便對本節課進行了小結。

(六)課堂作業

我設計了連線的練習,對量詞和名詞的恰當搭配進行鞏固。

課後,我覺得對於指導學生的感情朗讀方面還很不到位,以及多次朗讀之間是否具有層次性和一定的深度,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坐井觀天》位於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撈月亮》、《狐狸和烏鴉》下跟《小馬過河》。它處於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樑。

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著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比喻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2)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圈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揭示寓意;(3)藉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遊,體會小鳥見多識廣;(4)設計“跳出井口”,啟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說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簡筆畫、錄影、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說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說、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說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1)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2)動畫演示小鳥漫遊各地後,讓學生練說,抓重點詞讓學生練說,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後練說;(3)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4)佈置學習課後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說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所見到事物談起,說自己認為天有多大,引入課題,釋題質疑。

(二)圖文結合,理解詞意。藉助圖片動畫弄懂“落”、“井沿”,在簡筆畫中貼圖找青蛙與小鳥的位置。

(三)指導朗讀,啟發想象。重點引導體會問號和感嘆號的語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從小鳥漫遊的畫面想象走過的.地方,領悟出小鳥眼界寬,看得多,見識多。

(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1)通過動作表演理解課文;(2)通過捲紙筒“觀天”,懂得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總結學法,引導自學。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六)角色表演。假設情境,創造思維,練說: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歸納總結,提示寓意。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小小竹排畫中游》一課寫的是在景色秀麗的江南水鄉,一個男孩撐著小竹排順流而下,兩岸美麗的風光,讓他產生了“如在畫中游”的美好感覺。課文語言優美、生動形象,飽含著對兩岸景色的由衷讚美,洋溢著小朋友歡快舒暢的心情。學習本文,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祖國江南是美麗富饒的地方,能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這一課安排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認識12個生字,會寫2個字。認識兩個筆畫,初讀課文。第二課時,圖文結合,理解韻文內容,會寫兩個生字,感情朗讀課文。我重點說第一課時。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立足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著眼於新課程三維目標的實現,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兩個筆畫和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初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錄音機、小黑板、課前收集有關江南的圖片、兒歌、課件、表現江南風光的民族樂曲磁帶、學生自制的生字卡片。

二、說教法。

1、採用聽讀識字法進行教學。(以情境匯入,在反覆練讀和教師指導的朗讀過程中認識生字,並有效地解決低年級學生唱讀的問題。)

2、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學習生字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生字的能力。)

3、充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的作用。(本文是一首詩歌,詩句節奏鮮明,利於學生朗讀。因此,教學中可以採用“關注興趣,創設情境”的教學策略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各種形式引導學生讀和背,讓他們體會到江南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三、說學法:

生字的指導: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分析字形結構,並說說記住字形方法,初步瞭解字義進行擴詞,選詞說一個完整句。課堂集中和起來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互相交流學法。教師點撥。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朗讀的指導:採用多種形式熟讀課文。 (師生對讀,小組讀,小組接力讀,配樂表演讀……讀出讚美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情感。)

四、說過程:

根據"新課程改革實驗"的思想理念,為了有效的促進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在課堂展開發展性的教學活動,讓課堂充分煥發生命活力。我本著設計新、處理活的原則,從教學內容、學生思維特點和年齡特徵考慮,嘗試對本課教學做了如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你們去過江南嗎?想不想去江南遊玩?今天我們就坐在竹排上和畫面上的小朋友一起去江南看看好嗎?(播放配樂動畫)說說你都看到了,聽到了什麼,有哪些感受。(隨機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看了課題,你想到了什麼?

(精彩的匯入能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儘可能地調動多種感官協同作用,將語文學習綜合化,讓學生在優美的動畫和悠揚的樂曲中感受江南的美,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

(二)品讀課文,讀中識字

新課標改革提倡採用聽讀識字法進行教學,即讓學生在聽說讀的過程中儘快認識並掌握生字。於是我相機讓學生自己朗讀課文,並用四步讀書法來引導他們:

a,初讀:讀準字音,感知內容。(慢速大聲讀)

b:讀:整體感知,加深印象。(速度稍快讀)

c:三讀:圈圈畫畫,識記生字。(劃本課需要認讀和書寫的生字)

d:試讀課文,鞏固生字。(能把課文比較通順流利地讀下來)

通過以上層層提高的方法,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對生字也有了初步的印象,為了幫助學生識記,我設計了一個 大轉盤遊戲:(自制一個大轉盤,轉盤上的指標轉到哪個詞就讀哪個詞。) 在多種形式的識字活動中,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養他們對語文學習濃厚的興趣。

(三)以讀為本,體驗情感。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練讀課文。

2、前後座讀,小組讀,同座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堅持以讀為本,營造書聲朗朗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體會讀書的樂趣。同時注意發揮朗讀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讀出感情,感受自然的美,激發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四)指導書寫,享受快樂。

1、出示“口、日”,指名讀。

2、你會寫這兩個字嗎?請你當小老師教大家寫一寫。(注意筆順規則,認識新筆畫“橫折”和“橫折鉤”。)

3、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得出寫好這兩個字的

要領:口字要寫好,上大下要小。“日”字兩豎要寫直,第三筆寫在橫中線上,最後一筆的橫要和橫折鉤的鉤相連。

4、練寫。(引導學生看清字的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後再寫,提示學生要把字寫正確,寫勻稱。)

5、把學生認為寫得最滿意的字向同學、老師展示,使學生體驗到識字、寫字的樂趣。

(一年級學生寫字指導是重點,要求每個學生都姿勢端正,書寫規範。教師要細緻耐心地指導。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第二課時

匯入

1、“抓特務”遊戲:在黑板上掛出大幅簡筆畫,上有叢林、山岩等,將所學生字、拼音分佈其中,讓學生去搜索。

2、“一字開花”。(練習用本課學過的字口頭組詞。)

(採用遊戲的方法再現生字,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慾望,達到趣味識字,鞏固深化的目的。)

精讀

播放動畫和樂曲,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邊讀邊欣賞江南美景。

(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江南的美麗風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感悟

1、播放課件。說說如果你坐在小竹排上,你會看到哪些景物?(理解“順水流、綠油油、江南魚米鄉”的含義。)

2、為什麼說小竹排是在“畫中游”?

3、看到這些美景,你會說些什麼?

(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詩情畫意中體驗江南的美,在發展語言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背誦

邊讀邊背邊想象詩歌描繪的風光,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可以和別人合作,也可以自己練習,可以大聲背,也可以不出聲想象詩中景物練習……)

(靈活的讀背方式,尊重了學生的選擇。熟讀成誦,促進了語言的積累。讓他們可以程度不同地領略到詩歌的語言之美、結構之美、內容之美、意境之美。)

說話

播放課件,小竹排載著大家到了江南的其它風景區,你能說幾句讚美的話嗎?

(進行情境說話練習,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做到講話完整通順,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拓展

1、小小展覽會。將收集到的有關江南風光的圖片和照片張貼在教室裡,大家共同欣賞。

2、請你做小導遊,介紹一處江南風光。

(這個練習可以延伸到課外完成,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拓闊學生視野,訓練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寫字

1、出示“中”字。讀一讀,你怎樣記住這個字?(書空)

2、引導觀察田字格中的“中”字,你發現了什麼?(“口”寫得要扁一點,最後一筆豎寫在豎中線上。)

3、教師示範寫字,讓學生注意扁“口”的寫法。

4、練寫。先描紅,然後自由練寫。

5、評議。(展示學生作品,教師和學生共同評議。)

(寫字練習要體現彈性,對不同學生可以提出不同要求,只要在原有基礎上有進步就應該給予充分肯定,增強學生對寫字的信心和興趣。)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竹排:用竹子紮成的筏子,是江南水鄉的一種水上交通工具。

密:樹木很多,一棵挨著一棵,而且枝葉茂盛。

禾苗:指水稻的幼苗。

綠油油:形容禾苗顏色濃綠,而且有光澤,說明禾苗茁壯,長勢喜人。

江南魚米鄉:江南一帶小河多,河裡有許多魚蝦,那裡還種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帶叫做“魚米鄉”。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父親和鳥》一課主要通過“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讓我們瞭解到“父親”通過看動靜、聞氣味就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鳥兒什麼時候愛唱歌,什麼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感受到人與鳥是那麼親密無間,領略到人與自然的融洽,體會到父親對鳥的熱愛。課文最後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稚氣純真的話語中,蘊含著”我“的護鳥心願。走進文字時,就感覺像在溫習著一個古老而真切的童話,讓人領略到人與自然本應是十分和諧融洽的。

二、設計理念

本課的設計理念基於新課標中指出的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讀、寫、說的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同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依靠學生的朗讀實踐,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基於對本文的理解,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認識掌握本課的生字詞,學會寫8個生字。主動積累文中的優美詞句。

2、準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父親愛鳥的情懷和我的護鳥心願,體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

教學重點:

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心願,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從國小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教學難點:

理解“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等重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思想情感。

三、說教法

基於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目標,本課的設計思路為“整體感知—品味語言—積累拓展”,主要運用情境創設法、多樣朗讀法、媒體輔助法、讀寫結合法等教法。

四、說學法

二年級的孩子已經認識了許多生字,並能讀懂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因此在學法指導上,重在朗讀、感悟、品味語言。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法、圈點勾畫法、以讀悟文法、小組合作法等學法。

五、說教學設計

(一)情境匯入,感受自然與生命之美。

1、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我首先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欣賞一些樹林和鳥兒的精美圖片。以欣賞圖片談體會的方式來感受大自然的和諧與生命的美好,為學習文字,體會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做好鋪墊。

2、通過談感受引出課題,相機板書課題。(板書:父親和鳥)質疑匯入:文中的父親和鳥之間會有怎樣的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父親愛鳥知鳥。

1、於是接著孩子們懷著好奇心,自讀課文,讀通句子,認準生字,初步瞭解文意。

2、再以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讓學生認讀,交流識字的方法,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識字。

(學生已有一定的識字能力,在此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識字,既是對識字能力的訓練,也是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培養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3、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字形,指導書寫生字“喜、重”。

先指導學生整體觀察要求會寫的生字。接著請學生說說難寫的筆畫。然後,教師範寫較難寫的兩個字“喜、重”,讓學生觀察體會,從中領悟寫字的方法。(板書:喜重)

4、在學習生字後,播放課文動畫片,看完後,讓學生用上“父親”、“鳥”這兩個詞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這樣幫助孩子們梳理了課文脈絡,整體感知文意,初步感受父親知鳥、愛鳥之情。)

(三)深入研讀,感悟父親愛鳥情懷。

1、首先讓孩子們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從哪看出父親非常愛鳥,用直線劃出相關的詞句。從哪看出父親非常瞭解鳥,用曲線劃出相關的詞句。

2、然後小組內合作學習,交流自己對以上兩個問題的理解。老師在小組間適時指導。每個孩子都有質疑、解疑的追求,在朗讀理解文字時,孩子們不斷產生疑問:為什麼沒有鳥飛,沒有鳥叫,沒有鳥味,父親卻知道林中有鳥?為什麼在最快活的時刻鳥最容易被獵人打中?為什麼父親如此瞭解鳥?……所有的疑問都將激勵著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語言學習中去。

3、讀悟相融,彙報交流。在小組探究之後,進行全班的彙報交流。

(1)首先彙報表現父親愛鳥的內容。指導朗讀理解表現父親愛鳥的句子:

“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我知道父親這時也最快活。”(相機板書:一生最愛)

品讀“最喜歡”、“一生”“最快活”等詞,感悟父親從小到老最喜歡樹林和小鳥,難怪他知道的那麼多有關鳥的知識。

(2)然後指導朗讀感悟表現父親瞭解鳥的句子:

父親突然站定,朝濛霧霧的樹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相機板書:望了又望聞了又聞)

討論:“望了又望”,“聞了又聞”的意思是什麼?父親望見了什麼,聞到了什麼?他知道了什麼?我望見了聞到了嗎?為什麼?

可以採用引讀方式來幫助學生體會父親對鳥兒的瞭解:

父親在霧濛濛的樹林邊就知道林子裡有不少的鳥,可我呢?引導學生讀:我並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聽到一聲鳥叫。

父親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林子裡有不少的鳥,可我呢?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聽到一聲鳥叫。

繼續引讀:

父親用鼻子聞了又聞,就知道林子裡有不少的鳥,可我呢?引導學生讀:我聞到濃濃的草木氣味,沒有聞到鳥的氣味。

通過對比“我”和父親的不同感受,使學生體會到父親的觀察入微,體悟到父親對鳥的深入瞭解,父親真是個“知鳥”的專家。

(3)分角色朗讀體會“我”和父親在清晨樹林邊的對話。

他喃喃地說:“林子裡有不少鳥。”

父親指著一根樹枝說:“看那裡,沒有風,葉子為什麼在動?嗯,還有鳥味。”

父親又對我說:“在鳥最快活的時刻,在鳥飛離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父親說:“黎明時的鳥,翅膀潮溼,飛起來重。”

讀後交流:讀了父親的這些話,你明白了什麼?像這樣的父親可能會成為獵人嗎?為什麼?

暢談感受:父親和鳥就像()。父親和鳥就像親人、像手足、像益友、像我和爸爸媽媽一樣,和諧相處。

(在這一環節多種方式的讀與悟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髮散思維,暢所欲言,肯定學生多元化的個性理解和感悟。多角度感受父親的知鳥愛鳥,逐步領悟到父親之所以對鳥兒這樣熟知,是因為他對鳥兒發自內心的喜愛,對生命的熱愛和珍惜。感受到原來人和動物之間的和諧相處是那麼美好。)

(5)最後找找文中寫“我”感受的句子“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讀一讀,議一議:我為什麼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呢?難道我僅僅高興父親一個人不是獵人嗎?我心裡還有更大的願望,你知道嗎?

(通過對“我”的心理剖析,讓學生學會從“我”的角度來思考和感受,體會原來“我”也是熱愛鳥兒這種美麗的生靈,也是發自內心地要保護它們,不希望人們去傷害鳥兒。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深處播下了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保護生靈的種子。)

(四)讀寫結合,昇華愛鳥情感。

1、拓展引入一首小詩誦讀,激盪孩子們心靈的共鳴。我動情地說:“孩子們,父親經常來樹林,和這些可愛的小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聽懂了鳥語,理解了小鳥的喜怒哀樂,他就是鳥兒的知心朋友。讓我們像父親一樣知鳥、愛鳥,與自然界的小動物和諧相處,做他們的朋友吧!”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和孩子們一起深情朗誦一首小詩《小鳥的朋友》。

小鳥的朋友

小鳥飛飛,

小樹沙沙,

紅領巾把笑聲,

灑滿山林中的小花。

小風吹吹,

小鳥喳喳,

快樂的小鳥們

有了自己的家。

露水閃閃,

腳步踏踏,

愛鳥的小朋友們

給小鳥留下多少知心話。

——小鳥、小鳥,

飛吧、唱吧,

送你們新房一排排,

請你們安心來住下。

小風吹吹,

小雨沙沙,

你們有了溫暖的窩,

從今不再挨雨打。

捉蟲,捉蟲,

長大,長大,

我們都是好朋友,

向森林講述一篇新童話……

2、寫一寫。讀完了詩歌,我問孩子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感受呢?快拿起筆來寫出你心中流淌的詩歌吧。寫後讓孩子們在全班交流朗讀。(相機板畫飛鳥)

(這一環節將朗讀感悟與自己的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聯絡起來,在讀讀寫寫中讓孩子們純潔而稚嫩的心靈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生命的理解和熱愛。)

(五)課外拓展,佈置作業。

1、蒐集有關鳥類的課外知識或愛鳥、護鳥的格言。小組內開展知識競賽。

2、找一找讀一讀有關動物的故事,開展主題讀書會。

(將課外閱讀做為對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延伸,這兩項作業孩子們可以自主選擇,在主題性拓展閱讀、積累中加深對鳥類的瞭解,深化對不同生命的熱愛,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對教材的理解:《幸福鳥》是湘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旺嘉的孩子克服重重困難,終於找到幸福鳥,使人們過上幸福生活的動人的西藏民間故事。歌頌了旺嘉不畏艱險,勇於追求幸福的精神。故事情節生動,描述具體,語言通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語言。

2、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對文字的解讀及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能力目標: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②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故事的前因後果。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幸福來之不易,要不畏艱險,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才能得到的道理。

3、教學重難點 :

重點:讀中感悟課文內容,體會情感。

難點:明白敘述故事要交代清楚前因後果。

二、說教法學法

四年級學生思想漸趨成熟,好奇心強,因此本課教學時充分運用了多媒體的來幫助學生理解、體驗課文內容,感受課文中的情感,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這就是情境教學法;同時我秉信葉聖陶先生所說的“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認真讀書,使之見於書,入於目,出於口,明於心,真正達到口誦心惟,使之能和諧發展。”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自由讀、默讀、個人朗讀、齊讀、比比讀等多種方式讀書,以讀代講,品詞析句,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逐漸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處,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即賞析教學法。

三、說教學程式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完成的,所以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分四個板塊進行

一、播放歌曲,感知樂趣

1、播放歌曲《幸福在哪裡》。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將學生帶進對幸福的美好的憧憬裡。

2、質疑課題,匯入新課。

二、精讀課文,提升認知

(一)前後對比,直觀感知

上課伊始,我利用出示了旺嘉家鄉前後兩張圖片,(出示——第一段和最後一段畫面)抽生說這兩幅圖有什麼區別?看看文中是怎樣描述這兩幅畫面的?學生通過圖文對比看過之後體會到了旺嘉家鄉人們生活環境的艱苦。同時我相機指導朗讀變化前讀出人們悲涼、對幸福渴望的心情,而變化後的家鄉採用男、女生分角色配樂讀。這樣的比較後,我隨即讓學生觀察思考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採用了什麼描寫手法?(出示文字比較)說說它們在文中的作用。讓學生感悟對於這樣開頭和結尾兩段結構大致相同,句子幾乎一一對應,首尾照應的特點十分鮮明,這就是——前後照應。

(二)重點品讀,強化感悟

旺嘉的家鄉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接下來我把重點放在文字的的二部分:重點分析,圖文演示,讀講結合,突破難關。我首先提出學習要求:通過多媒體出示圖表,讓學生在自學、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完成表格填寫。(出示 ——表格)實施中,我把時間充分交給學生讓他們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最令自己感動的一關找到並讀出自己的體會。我沒有完全按照課文的先後順序依次來講,因為多媒體給了我很好的幫助。我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展開圖文動畫(演示),兩者的結合有效的幫助了學生理解文字。

例如在瞭解第一關時,當畫面定格在這(出示——第一關動畫),旺嘉那血淋淋腳印出現在畫面中,這揪心的一幕令他們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他們在為旺嘉擔憂的同時又被他的堅強勇敢所感動,那一瞬間,無需更多的語言去引導學生明白幸福的來之不易。抓住學生此時的情緒,我出示文字燈片,請一個合作小組的同學朗讀。(出示)“妖怪吹了吹長鬍子,平坦的道路立刻變成了亂石灘,每塊石頭都鋒利得像刀子。旺嘉勇敢地踩上去,鞋底被劃(huá)穿了,雙腳被割破了,鮮血流在石灘上。”引導學生畫記動詞,體會旺嘉的勇敢,再相機指導朗讀,並分兩大組有感情地比賽讀。學生們在這樣的學法中更進一步提升了對文字思想上的感悟。

雖然多媒體能很好的輔助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也會有缺陷。例如在旺嘉過第三關時,(出示——第三關動畫)畫面中得的旺嘉摸索著前行時的艱難學生體會還不夠深,於是我讓一個學生閉上眼睛從座位上走到講臺前。當學生跌跌撞撞走上來時,他用自己的親身體會更領悟到旺嘉爬雪山的艱難。我抓住契機讓該生用自己的體會讀文字,再大組讀,齊讀,做動作配合讀,孩子們的情緒更高漲,昇華了。

最後根據學生回答的內容,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學生彙報時,我不對學生進行限制,喜歡先彙報哪部分,就先說哪部分。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我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自讀感悟、合作學習、有效評價等方式感悟語言文字的內涵,讀懂課文內容。。

(三)引導想象,拓展思維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教師要善於用假設延伸課文內容,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所以,當旺嘉終於站在幸福鳥面前,幸福鳥馱著旺嘉飛回家鄉時,我打出配上背景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畫面……旺嘉會對幸福鳥說些什麼?鄉親們看到旺嘉又會是怎樣的情景?旺嘉和家鄉的人們會過上怎麼樣的生活?我讓同學們隨著旋律充分想象,暢所欲言,我告訴他們:你們的想象有多美,他們的生活就會有多幸福!

(四)總結全文,情感昇華

當音樂嘎然而止,同學們都還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回到現實時,他們內心裡的情感還在湧動,噴發。“同學們,你們知道幸福是靠什麼得來的?”這樣直白的問話顯然是多餘的了,因為在整堂課,讀、講、聽、看、想等的設計裡已經水到渠成的讓他們明白了幸福的來之不易,同時他們也在暗自為自己加油打氣,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像旺嘉一樣做一個堅強勇敢,不畏艱險敢於追求幸福的人。隨即我進行了課文總結,點明情感目標,並給他們送上了美好的祝福。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解說教材:

《浣溪沙》是人教版七年級下/上冊中的課外古詩詞背誦中的第七篇課文,它是《課程標準》中推薦的關於7—9年級優秀詩文的50篇中的一篇!這可以說主要是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量,開闊視野的目標這個主題而展開的!這也可以說是,作為一個國中生,對於瞭解悠久五千年文化中的宋詞所必不可少的!

《浣溪沙》是宋詞中婉約詞的一首經典之作!主要寫了身為宰相詞人的晏殊傷春感時,從那逝去的美好的春光中體會人生的哲理,思考永恆與短暫這個主題!全詞傳達了詞人一種淡淡的閒愁,意蘊幽深,溫厚而又淡雅!可以說其流暢的語言和意蘊深廣的哲理成為該詞的兩大亮點,也使其成為宋詞中的經典!廣為人所流傳!

根據宋詞的有關特點,以及學生現有散文知識水平、接受能力,這幾個因素的作用下,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①、瞭解有關晏殊的生平以及其創作的基本情況!

②、對詞中一些有分歧的字、詞,進行詳細的講解,以掃除進一步理解的障礙!

③、能有感情的吟詠,並且能夠背誦這首詞。

④、用優美的散文話語疏通詞義,整體的感知改詞的情和美。

⑤、從作者的傷春情懷中體會人生哲理 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將在解決以上五個教學目標的同時,將對詞中那句千古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的詳解作為教學的重點!將對此人所代表的婉約詞派做初步的瞭解,以及詞人的人生宇宙觀作為教學的難點!

二、解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老師如何教,對於學生學習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是讓其事半功倍,還是讓其事倍功半,這就取決於我們是否採取了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是否把教和學完美的結合!基於此,我將主要採用點撥法、教授法這兩種方法!講授法,可以比較系統的傳授學生一些關於本課的一些知識,點撥法,則又可以發揮教師、學生的主體作用!

2、學法:對於學生如何學這個問題,我將堅持:“將學習的主動權還於學生”的這一策略,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打破傳統的那種將教師居於主導地位的格局!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至於具體的學法,我將採用:朗讀法、提問法、討論法,在此基礎上,我將利用PPT、音訊等現代的多媒體進行教學,以增加學生的興趣!

三、解說教學過程:

為了,解決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學難點、教學重點,我準備將課堂教學設為以下十個環節: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在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有四大無窮的寶藏,它們似天上那發出耀 眼光芒的流星!不過他們的光芒是永恆的!給無數代代的華夏子孫帶來無限的光和熱!他們分別是: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四大寶藏之一——宋詞!我們今天學習的是宋詞那冰山一角的婉約詞,她似一位婀娜而又多姿的仙子,給人一種無限的情感體驗,同時其中又略帶一點無名的憂傷! 有這樣一位詞人,他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閒情致,語言婉麗。他有兩句傳誦頗廣的詞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二句,。知道這位詞人是誰嗎?對,他就是晏殊。 現在我們就乘著時光機,穿越時空,回到北宋某一年的春天,去領略婉約詞派的代表之一額晏殊的《浣溪沙》,去領略其中的那段淡淡的美、憂、傷、豁、達!

(二)、介紹詞人,瞭解詞人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約派詞人之一。漢族,撫州臨川文港鄉人。十四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為進士。之後到祕書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後,升官做了集賢殿學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他生平著作相當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刪次樑陳以下名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一說刪並《世說新語》。主要作品有《珠玉詞》

(三)、檢測字詞,掃通障礙

1、找一位學生讀“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生領讀;師糾正。

2、必要時點出一些詞語,由學生造句:要集中注意力。 (如:回:追回 香徑:花園裡的小路 徘徊:來回的走)

(四)、通讀全詞,整體感知。

1.選取一篇朗讀比較好的音訊,讓學生先聽一面!

2.全體齊讀:先叫男生讀,再叫女生讀,最後叫男女齊讀!整體感知該詞的感情基調,語言風格!

3.可問學生覺得誰的朗讀比較動聽——女生:符合化簡詞派的那種感傷基調!

(五)、詳解該詞,領略意蘊。

1.上片: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舊亭臺。

(1).問題:美酒、新詞”象徵什麼?

答案:美好的事物!

(2).問題:舊、去年”有一種什麼樣的作用?

答案:襯托永恆! 夕陽西下幾時回?

(3).問題:這句給人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河上句呈現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答案:淡淡的憂傷,無形的悲哀! 對比、發差的關係。

2.下片: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1).問題:“花落”象徵什麼?

答案:消逝的年華。

(2).問題:“歸”體現了作者一種怎樣的宇宙觀、人生觀?

答案:通融。 小園香徑獨徘徊。

(3).問題:該句的詞眼是什麼?

答案:“徘徊”,無名的憂傷,思考:永恆與短暫。 (對學生的回答:做一種鼓勵行的點評)

(六)、分析意象,歸納主題:

問題:哪些意象體現這個主題?

答案:舊亭臺、夕陽、落花、歸燕。

問題:那個動作最能體現作者惆悵?

答案:“徘徊” 歸納主題:通過寫遊園的經歷,憶昔懷舊,體現以下主題: 抒發一種時光流逝,春光難留的惆悵;體現了詞人一種通融的宇宙觀、人生觀! 詞人對“永恆”與“短暫”的一種全新的思考!

(七)、體會詞的語言風格:

圓轉流利 通俗曉暢 清麗自然 意蘊深沉

(八)、道名句淵源,增生興趣:

關於“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來歷趣聞(王琦和晏殊共作)

(九)、蘊含哲理,人生啟示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們必須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風采、活出自己的味道,活出自己的價值!

(十)、課後小結,佈置作業:

反覆的有感情的朗誦這首詞,最好是能夠背誦!

用這首詞作為歌詞,找一首喜歡的曲子,自己配合曲子歌唱!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五組第十八課《稱讚》第一課時,(板書;《稱讚》本組教材的重點是以團結為主題的訓練,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品格,學會多為別人著想,學會欣賞別人,尊重別人,諒解別人,養成豁達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態,成為受大家歡迎的人。

現在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介紹。

一、 教材分析

《稱讚》是一遍有趣的童話故事,講述了小刺蝟和小獾相互稱讚,相互肯定帶來的愉快感受,小獾說;“在我有點兒洩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小刺蝟說;“你的稱讚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勞!”從這兩句話我們可以知道,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生活上,工作中,我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稱讚與肯定,那麼,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何嘗不希望得到老師同學之間的稱讚呢,在他取得一點點進步的時候,給他稱讚給他肯定,也會增強他的自信心,爭對二年級的學生,由於受年齡制約的特點,他們還缺少去善於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也不會懂得怎樣才能真誠的去讚美、稱讚別人,所以,通過這篇課文,我準備採用以下幾個方面讓學生體會稱讚帶來的神奇效果與學會真誠的去稱讚別人

二、 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會認10個生字

2、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情感目標,初步體會稱讚帶來的愉快

感受,體會作者的真實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識字

2、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 教法與學法

在本堂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景法,情感朗讀法,直觀教學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民主,活躍的學習氣氛,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的學習局面。

四,教學過程

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第一、 創設情景,激情匯入(3分鐘)

首先,我會隨機表揚(你們坐得真端正),在此基礎上我在以提問的方式,你們聽了老師的稱讚是什麼感受呢?匯入課題,(板書;稱讚)看到這個題目 你們想問點什麼呢?

1、國小生的天性是好奇,在這裡我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將以圖片的形式讓學生先認識“刺蝟”“小獾”把他們帶進喜聞樂見的生活中。

第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首先,我會出示課件,明確具體要求,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去識字,結合課文初步瞭解生字的大意。

第三、遊戲識字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這一環節中,我採用了利用卡片生字隨機抽取認讀,開火車讀,齊讀,比賽讀等形式進行認讀,這樣既能使課堂氣氛活躍,也能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另外,我在出示課件的形式來鞏固學生對生字詞的識記。

第四、 讀文理解,感悟道理

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所以,我採用了多種方式讀,聽錄音範讀,自讀,分角色讀,讀中初步體會,初步感悟。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裝滿昆蟲的衣袋》是蘇教版實驗教材第九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一單元圍繞“自然的奧祕”這一主題選編了4篇課文:《去開啟大自然綠色的課本》、《裝滿昆蟲的衣袋》、《變色龍》和《金蟬脫殼》。通過這個單元的教學,學生不僅能學到語文方面的知識,還能從不同的側面認識到觀察的重要,學習觀察的方法,豐富自然知識。根據本冊閱讀教學的重點,根據文章表達的順序給文章分段。本單元后三篇課文的教學要落實“讓學生能聯絡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憑藉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大意,體會人物內心世界”這一目標。《裝滿昆蟲的衣袋》是敘事寫人的文章,主要敘述了昆蟲學家法布林小時候的兩件事。兒時的法布林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並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裡,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課文並沒有寫法布林是怎麼成為一名昆蟲學家的,而是記敘了他小時候對小蟲子非常著迷的兩件事。讀著《裝滿昆蟲的口袋》,一個迷戀昆蟲的孩子躍然紙上。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要讓學生弄清楚文章究竟寫了法布林小時候對小蟲子著迷的哪幾件事,然後再從人物的動作、語言、內心來體會人物的精神。教學中我努力引導學生去閱讀、發現文章的美和營造氛圍,使學生和“我”一起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魄力。

《裝滿昆蟲的口袋》這篇課文需要兩個課時完成,今天我講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根據上面的情況我制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要讓學生從法布林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2、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林對昆蟲的著迷,從而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3、學會蒐集資料,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延伸,使課文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其中的第二目標也是我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澱、自身的閱讀體驗,在本課教學中,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變序教學法、激發閱讀興趣法。讓學生按照“找重點句個人體會——全班交流——感情朗讀(走進人物內心世界)”和“在文中認識人物——從課外知識中認識人物”兩個方法學習全文。讓學生自主感悟、自主想象,在愉快的氣氛下全面地認識法布林,從而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採用了變序教學法。先讓學生學習與課文中心緊密聯絡的第2、3自然段,再學習第一自然段;接著學習第4至10自然段段;最後在交流資料後學習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這樣採用變序設計,能立體解讀文字,它是以“突出重點,緊扣中心為,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為目的的。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提問導課,直奔主題:

讓學生用一句話表達對小時候的法布林的瞭解。然後讓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走進課文,近一步認識法布林。

(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教學2、3自然段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的一般運用有形、有聲、有情的情境,吸引學生進入課文,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發展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在語言訓練中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和情感。

學習這兩句話:“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了農活,發現法布林不見了。不由得著急起來,在田野上高聲呼喊兒子。”和“三天前,法布林就告訴媽媽,花叢裡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唱歌。現在,他終於找了這位‘歌唱家’。”時我讓學生想象為了找到這隻紡織娘,法布林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麼克服的?從此走進法布林的生活。並創設對話情境,入情入境地與學生對話,激發起學生對話的慾望與熱情,在對話中學生自然地走進文字,與法布林共同感受捉紡織娘的辛苦,捉住紡織娘的那份喜悅,所呈現的是師、生、文字之間平等對話的美麗場景。

2、《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情感的體驗和積累,而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恰當地、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可以融入文字進行感情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發展語言和陶冶情感。因此,課文第三大段我就從這一方面去努力。

學習這句時(1)他把鴨子趕進池塘以後,就去水邊逮蝴蝶,捉甲蟲,或是蹲下來靜靜地觀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殼、來回穿梭的游魚、五彩繽紛的蠕蟲……

我讓學生想一想,法布林在岸上,還可能幹些什麼,觀察到些什麼有趣的自然現象?體會法布林生活的無憂無慮和抓緊時間觀察大自然。

(2)他把這個小寶貝放進蝸牛殼裡,包上樹葉,裝進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後再好好欣賞。

師出示課件比較句子:他把這隻甲蟲放進蝸牛殼裡……打算回家後再好好欣賞。

(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把什麼當寶貝,)

(3)法布林難過極了,眼淚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願地把心愛的小寶貝放進了垃圾堆。

指導讀爸爸、媽媽對法布林的訓斥,再聯絡自己生活實際體會法布的委屈。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主要是創設情境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走進法布林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對昆蟲的痴迷。

(三)交流資料,感情昇華:

1、帶學生走進昆蟲世界,並讓學生看後談自己的感想。

2、請學生交流預習時蒐集到法布林迷戀昆蟲的有關資料。

3、出示《昆蟲記》的節選—捲心菜毛蟲

4、在音樂聲中,教師用充滿詩意的小結、飽含深情的話語介紹法布林的一生,使學生沉浸在一種美好的情境中。

這一環節的設計,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法布林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有多層面地瞭解,學習情感體驗得到自然延伸。

這時,讓學生齊讀最後一段,情感得到近一步的昇華。

(四)、拓展文字,追求超越:

1、出示法布林的精心獨白讓學生齊讀。

讓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去生髮,去拓展,去創造,“跳出文字看世界”,使學生受到法布林細緻觀察、嚴謹治學的精神的薰陶和感染

2、作業:讀法布林的《昆蟲記》,辦一個主題展

這樣的課外作業多角度拓展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渠道,讓學生學習語言的同時,運用語言,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三、說板書設計:

板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在歷史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板書既能幫助教師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材中的難點,又能幫助學生掌握教學思路,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還能加強教學的直觀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和理解力。

“著迷”和“痴迷”兩個詞是本課中心的體現,“三天捉紡織娘”和“衣袋鼓鼓囊囊”是說明文章中心的具體事例。而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是法布林的成就,他能激勵學生細緻觀察、嚴謹治學。可愛的甲蟲是為了增加板書的美觀,再說它也是課文中的“角色”呦!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10

教材分析

這是本學期的最後依次習作,也是依次不限定習作內容的自主、自由習作,教材對習作內容、方法和要求作出了明確的提示。到了中高年級,幾乎每冊教材都安排一次自主式習作,看似雷同,其實變化很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知識、能力、生活經驗都相應地得到了增長。本次習作又是結合第二單元的主題展開的,感受童年生活情趣的同時,消除學生害怕寫作文的心理。

設計理念

1、根據習作內容和學生的知識能力特點,利用文字、音畫引路等多種形式, 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使他們樂於書寫自己的童年趣事,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熱愛,感受童年的樂趣。

2、創設寬鬆的習作空間,減少束縛,讓學生在和諧民主的習作氛圍中無拘無束地、有創意地習作。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激勵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評改自信,讓學生在習作、評改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4、重實踐,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觀察、思考,互動、交流,表達、賞析,評價、修改等自主、合作學習中獲得語文素養的和諧發展。

學情分析

學生到了高年級,知識、能力、社會閱歷等方面都有了提高,但一提起寫作文,人人恐慌、害怕。

活動設計

1、師生共同聆聽歌曲《童年》。

2、“小小採訪”——與父母講童年(做個專業的小記者)

3、收集所有有故事或給你回憶的小紀念品。

4、每天將積累與心得或寫或畫下來。

5、收集與趣事有關的童年照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中心明確。

2、過程與方法

⑴、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麼。

⑵、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習作,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提升情感、審美的價值,讓學生享受作文教學的愉悅。

教法、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鼓勵全體學生通過朗讀佳作、優美片段,討論交流習作中的優點與缺點等方式參與作文評講。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聯絡各自近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選擇最想寫的內容寫下來。

教具準備

學生:蒐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教師:準備好例文以及相關課件。

簡要流程

激趣、指導、賞析、修改,具體分為七大板塊:

談話激趣,觸發回憶

明確要求,簡要指導

範文引路,

討論寫法

指導構思,有序表達

精彩片段,享受快樂

評議修改,完善習作

名言警句,課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