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必備】說課稿範文10篇

說課稿2.36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說課稿範文10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本課內容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是根據20xx年美術新課程標準定稿編寫的,屬於教材四大板塊(欣賞評述 設計應用 綜合探索 造型表現)中的設計應用部分。

2.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剪蝶畫花,完成一幅蝶兒舞花兒笑的藝術作品。

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在剪的過程中注意剪紙線條的流暢,繪畫構圖的合理。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讓本課時的學習愉悅身心,通過自己的雙手剪和畫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

3.重難點

剪紙技法的傳授及練習。明白剪紙中的陰刻陽刻和陰陽刻相結合的技法,注意剪紙線條的流暢性。

4.教具學具

剪刀、彩紙、油畫棒(水粉顏料)、素描紙(16開)、雙面膠

二、說教法學法

教師 示範法、講解法、指導法

學生 練習法、討論法、交流法、創作

三、說教學過程

1.匯入

圖片匯入。通過大量的蝴蝶花兒攝影圖片給學生以視覺衝擊力,配以班得瑞的輕音樂《風的呢喃》讓學生恍若置身於化蝶後的浪漫世界裡。(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引起學生對大自然中美的嚮往)

2.新授

A 教師示範“畫花”,教師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的方法快速畫出一幅百花圖。

邊畫邊強調構圖要簡潔大方,有一些留白。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確繪畫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困難)

B 教師示範“剪蝶”,邊剪邊講解剪紙基本知識及技法,先對摺、剪的時候線條要流暢、各部分交待清晰,蝶兒的外輪廓要明確,內裡鏤空,以顯示小精靈的空靈感。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清楚蝴蝶是屬於對稱圖形,明白剪蝶的每一步驟)

C 將剪好的蝶貼在畫好的簡筆畫中

3.學生創作

配以輕音樂《風的呢喃》創作,剪、畫結合,創作時要由自己的創意。(這一環節的目的是通過動手剪、畫培養其創作能力,對大自然的關注,對美的事物的嚮往。)

4.作品交流展示.評議

交流點:從剪、畫、剪畫結合三個方面說說你最欣賞的作品是哪一幅?為什麼?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5.課外拓展

教師展示自己平時創作的剪紙作品,激發學生對剪紙的興趣,利用課餘時間創作作品以愉悅身心,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熱愛!

(這一環節的作用是將剪紙這一民間藝術傳承下去。)

四、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2

一、課程設定

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綜合能力很強的技能應用型人才,不僅要掌握學前教 育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還應具備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繪畫等實踐操作技能,歌唱能力的發展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所以我們學院針對歌唱能力的重要性,專門開設了學前聲樂課這一課程。

1、課程定位

學前聲樂課作為學前音樂課的子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為學生 將來從事幼教音樂活動提供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幼兒的音樂生活中啟發、引 導幼兒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和表達情感的能力。具有鮮明的“幼教”特色。

2、課程目標

學前聲樂課的培養目標:構建音樂知識技能與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相結合的, 符合幼兒教育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讓學生開口唱、能演唱、能彈唱。

3、課程設計

學前聲樂課是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中的重要一環,聲樂課在相關音樂課程的支撐下,有一定的識譜、視聽、視唱能力後,課程設計沿著聲樂基礎、兒歌帶詞練習、兒歌表演唱、兒歌自彈自唱的順序,以拓展漸進式開展教學活動。

二、教材及教學內容

我院選用的教材是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的學前專業音樂教育系列教材——《音 樂欣賞、聲樂》,配合我院校本教材《幼兒歌曲彈唱》。

學院通過和用人單位的多次教研,選取了序列性科學、針對性強的教學內容:

1、聲樂基礎(課時的20%)

針對學生入學前沒有接受過正規聲樂訓練的特點,一是要選擇適合的藝術歌曲;二是要考慮到專業特點,選擇一些中外少兒歌曲。

2、兒歌帶詞練習(課時的20%)

既訓練了學生的音準、節奏、樂曲風格的把握,又能結合專業特點,一舉兩得。

3、兒歌表演唱(課時的30%)

與舞蹈課中的韻律活動內容相結合。唱和演的結合,教學內容中的重點。

4、兒歌自彈自唱(課時的30%)

將彈和唱合二為一,融會貫通。針對性適用性強。

聲樂課以上內容的安排,充分結合了學生的認知特點,緊貼將來就業的實用 性,和其他相關課程結合緊密,學生按照螺旋型階梯式軌跡循序學習。

三、教學設計

1、教學模式(“創情境、重探究、多合作、獲知識、享應用”五步教學模式)

我係聲樂課程的教學模式在以往基礎上發生了很大變化。採用創設現實的、有趣的、有思考性的問題情境;然後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動獲取知識,最後拓展應用。體現了教和學的統一,最後應用到實際中去。

2、方法手段

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有: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和探究性音樂教學方法。如兒歌表演唱的教學,是練習法、律動教學法、創作教學法和遊戲教學法的結合,學生參與度高,增強了課堂的興奮點,發展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學內容在不知不覺的遊戲中學生掌握了,而且還能學以致用,一舉多得。在學生表演結束後,還可以應用探究式教學法,以探究、發現為主,通過創設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觀察 、分析、綜合、比較、收集、交流等能力綜合發展,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學習和思考。並總結出結論。

整個教學過程中,採用鋼琴、電子琴、打擊樂等樂器、多媒體、各種聲像資料等教學手段。

3、保障條件

我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老中青結合,教學教研氣氛濃厚的教師隊伍。高階和中級職稱的教師數量佔老師總數一半以上,間周開展針對性強、實用性高的教研活動。每學期都會邀請幼教方面的專家來我院講座,座談,對新興的教學方法、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

我院教研活動豐富,如目前開展的課題《大專(三年制)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研究》。

校內外實訓設施裝置完善,擁有標準音樂教室、數碼鋼琴室、多媒體教室、合唱教室、舞蹈室、模擬模擬教室等多種專業課教室,學生琴房四十餘間。校外選擇的實訓基地多為省級示範幼兒園,如荊州市機關幼兒園、荊州市實驗幼兒園、沙市教育幼兒園等。

四、教學組織與實施

1、組織實施

教學過程分成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課程引入

承上:在視唱練耳課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譜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節奏型,音程視

唱中的音準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啟下:在本單元中,主要引導學生通過帶詞視唱曲來創編兒歌。不僅提高視唱水平,還遞進到創編成兒歌表演唱,從而增強學前聲樂課的實用性。

第二環節:發聲練習 ---- 練聲曲

發聲練習的設計時都要針對實際演唱歌曲的需要。針對學前音樂課上大集體課的特點,練聲曲主要採用兒歌式帶詞練習。好的練聲曲不僅能拓展學生的音域,還能在練習過程中獲得發聲方法,解決學生存在的聲樂技巧問題。並且,學生感受到了幼兒在歌唱時的狀態、感覺和氣氛。比起單純的母音練習,學生的積極性會提升很多。從我院實踐的情況來看,學生的接受度高,課堂氣氛熱烈,教學效果良好。最重要的是,可以用在今後的教學中。

第三環節:帶詞視唱歌曲,如:《勞動最光榮》

在學唱歌曲中,分四個步驟來完成。

(1)欣賞歌曲的示範音樂,同時範唱,讓學生獲得對此歌曲的整體感受。這首兒歌是)(2)電影美術片《小貓釣魚》的插曲,注意體會歌曲的情緒,感受歡快熱烈的歌曲氣氛。

(3)跟鋼琴視唱歌曲的歌譜,在視唱中鞏固C大調視唱,注意學生音準節奏的把握。特別是每一節的結尾處,節奏較難把握。

(4)帶詞視唱,在唱好音準節奏的基礎上,提示學生唱出歌曲的風格,把握樂曲歡快、節奏感強的特點。

運用多媒體,跟伴奏音樂演唱歌曲,鼓勵學生擊掌、點頭、配合自發的簡單身體律動。提示學生跟著音樂表現情感,注意聲音的狀態。在愉快的歌曲聲中,學生熟練地掌握歌曲的節奏、音準、音樂表現力等音樂基本要素。

第四環節:學前音樂課和兒童韻律活動教學結合,將帶詞視唱曲創編成兒歌 表演唱。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思維,在學好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歌曲和兒童韻律活動相結合,把帶詞視唱曲創編成兒歌表演唱。引導學生在朗誦和演唱歌詞中,結合歌詞所表現的內容,配以適當的韻律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結合歌詞,創編出各種兒童韻律動作,使得歌曲在演唱時更加生動有趣。學生也領悟到,兒歌的演唱不僅是唱而已,還要在唱中舞蹈,在唱中游戲,愉悅身心,獲得知識。

第五環節:課堂拓展

通過課堂拓展這一環節,滲透給學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內容,還要引導學生將來在她自己的教學活動中,選擇有主題思想、有教育意義的歌曲,寓教於樂,讓兒童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成長,貫徹蒙臺梭利教學法的思想精髓。 2、教學效果

依靠以上五個環節,引導學生從視聽到視唱,由演唱向表演唱過渡。該教學環節實用性很高,學生在掌握步驟和方法後,基本能適應幼兒園的藝術教育領域的兒歌教學。

五、特色與創新

開展的課題研究,鼓勵教師自己編寫講義,發表專業論文,撰寫校本教材。 教研活動分為本學科教研和跨學科兩種,注重各個課程的“平行發展”,如兒歌表演唱和自彈自唱,就是和舞蹈課、鋼琴課教學的協調配合。

定期在用人單位實地考察,捕捉一線幼兒教師的新型課程和教改方案,開發學院培養特色。如配合幼兒園中的雙語教學模式,在“說”中融合英語故事和英語詩歌的朗誦。在“唱”中,不僅要求學生能唱藝術歌曲,還要有兒歌表演唱、自彈自唱的能力。

六、結語

我們培養的專科層次的學前教育學生,遍佈全國各個省市地區。就業率年年百分之九十以上,學生供不應求。到20xx年,我國的幼師需求量還有兩百萬的缺口。這就是我們這個專業大力發展的契機。只有我們在培養過程中重視了理論和技巧的結合,重視了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那麼,我們所培養的學生才能適應幼教機構的需求,才能適應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第14課的內容,本文敘述了四年級的學生薩沙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把爸爸、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讚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雖然這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字裡行間,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既滲透了“不甘於做弱小者”的文本價值觀念,又飽含著“保護弱小者”這樣的信念情感,更體現了文字生命的高度意義,發人深省,是一篇極具生命教育意義的經典文章。

圍繞訓練重點,依據教材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技能目標:聯絡上下文,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

3、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並引導學生不甘於做弱小的人,自覺保護弱小者。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為:理解課文內容,聯絡生活實際理解薩沙和媽媽的對話,從而懂得“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要自覺保護弱小者。

二、說教法:

1、朗讀感悟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通過指導學生朗讀文中的重點句段,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在入情的誦讀中,學生不僅深入領悟了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強了語感,豐富了語言積累,在情感體驗中受到美的薰陶,把三維目標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2、啟發引導法:教學時,我主要引導學生關注“我”的行為、言語、心理和情感,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藉助讀、議、說、寫等方式引領學生與文字對話,從而使學生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字的理解與體驗,受到一定的情感薰陶,享受到美的樂趣。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創設情境,藉助教學課件,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體驗文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讓他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雨前薔薇花的美麗和雨中花兒的嬌嫩脆弱,從而理解薩沙保護弱小的的行為是可貴的,並真正獲得思想啟迪。

三、說學法:

讓學生充分自讀,是有效開展語文學習的基礎,而邊讀邊思、邊讀邊畫則有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把讀,議、說,寫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四、說教具:

多媒體課件。

五、說教學過程

(一)、設疑匯入,揭示課題

教學這篇文章時,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弱小”的含義,因為“我不是最弱小的”這句話是文章的題眼,課文所敘述的故事最後就落腳在這句話上,因此,我採取設疑匯入的方法,讓學生讀了課題後質疑:“我”是誰?“弱小”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我”不是最弱小的?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質疑匯入,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提高學習自覺性。】

(二)、初讀課文,感知故事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有哪些人物?他們當中誰是最弱小的?課文的標題告訴我們薩沙不是最弱小的,他是怎樣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說說你的理由。

【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學生通過自主朗讀課文,尋找問題答案,不僅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能理清課文脈絡。】

(三)、品詞析句,體會思想

1、出示課件,顯示大森林中野薔薇美麗的畫面,同時,教師用聲情並茂的語言描述:“假日裡,天氣悶熱,一個名叫薩沙的四年級學生和他父親、母親、託利亞一起到大森林中去遊玩,森林裡的曠地上開滿了一叢叢美麗的薔薇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讓學生看完畫面後說說自己的感受

2、再播放大雨傾盆時薔薇花在風雨中搖擺的畫面,說感想。

3、在文中找出寫野薔薇的句子並畫一畫、讀一讀。

【充分、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詞句內容的深切感悟和體驗,整個教學過程既切實有效,又情趣生動,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4、交流自己所畫的句子,談談體會。

(1)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重點引導學生抓住“一叢叢、粉紅粉紅、芳香撲鼻”這幾個詞語來理解句子意思,通過朗讀感受花兒嬌嫩美麗,顏色鮮豔,惹人喜愛。)

(2)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這一句抓住“滂沱大雨、低垂”等詞體會花兒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無生氣,完全沒有抵抗能力的無助,在這種對比中,激起學生對薔薇花的憐愛之情。)

4、指導朗讀句子,邊讀邊想象兩個不同的畫面。(個人讀,比賽讀)

5、假如你就在這朵弱小的野薔微的旁邊,你想說點做點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薩沙是怎樣說怎麼做的吧!找出有關語句。

6、出示句子:薩沙朝著薔薇叢走去。他掀起雨衣,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指導學生看圖,觀察薩沙在大雨中把自己身上的雨衣蓋在薔薇花上的動人情景。再讀句子,找出描寫薩沙動作的詞語,談談體會。

7、想象被薩沙保護過的薔薇花怎麼樣了?它們在風中搖晃著小腦袋,彷彿在說些什麼?薩沙看著這一切,會怎麼想?

過渡:一個孩子,他為什麼能這樣做呢?他哪來的雨衣呢?

【課堂上學生找出了描寫野薔薇的句子,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的意思,並引導學生抓住相關詞句,通過各種形式,入情入境地朗讀著,與作者與文字展開對話,讓大家體會到雨前野薔薇的美麗,雨中花兒的嬌弱,通過比較自然勾起了學生的惻隱之心,使閱讀教學走進了兒童的精神世界。】

(四)、抓重點句,深悟情思

1、在文中找出薩沙和媽媽的對話,畫出來讀讀。

2、交流,教師相機出示重點句,小組討論:你從這兩句話中讀出了什麼?

理解媽媽的話:

“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在朗讀中體驗到父母對薩沙的影響是多麼深刻,父母親言傳身教,用自己保護弱小者的的實際行動教育了薩沙,這裡要聯絡上文他們的做法來談。

在學生理解了媽媽的話後,教師問:大家發現了沒有,在雨衣的傳遞過程中跳過了一個人,那就是:託利亞,猜想假如媽媽把雨衣披在了託利亞身上,她會怎麼做?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說說託利亞的微笑說明了什麼?這個問題有助於學生更深地理解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的品質。

理解薩沙的話:

“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

重點引導學生體驗薩沙內心不甘於做弱小者,不願意只享受別人給予的保護。這裡要抓住薩沙的答話,引導學生通過讀,通過想象,感受到薩沙在媽媽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薩沙反問的話語,體會薩沙內心不願意做一個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

5、指導分角色朗讀對話,引導學生體會薩沙的自豪、自強與自信。

6、薩沙不願做一個弱小者,並用他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他“不是弱小的”,你們也是一個四年級的國小生,你們願意做一個弱小者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保護弱小者的經歷或自己知道的有關事例。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整個閱讀過程需要他們自己去經歷,去體驗。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抓住關鍵的詞語聯絡前文細細欣賞,主要藉助讀讀、議議的閱讀策略,將教學的重點圈定於薩沙與媽媽的對話之中,通過反覆閱讀,通過精細討論,體悟出薩沙三次說話的不同心境。從句子中讀出了一個要強、心地善良、懂得保護弱小者的好孩子。】

(五)、總結全文,感悟昇華

1、在滂沱大雨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場面:爸爸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把雨衣給了薩沙,薩沙又把雨衣蓋在了纖弱的野薔薇上,他們一家保護弱小的品質真令人感動,更值得讚賞的是薩沙小小年齡就具有自強、自信的可貴品質,你想對薩沙說什麼?對他們一家人說什麼?先說說,再用筆寫下來。

2、有一首歌是這麼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願同學們像文中的薩沙一樣,自覺保護弱小者,那時,我們不僅給予他人快樂和幸福,還可以使自己更加懂得愛的真諦,我們的世界也將因為關愛而更加美好!讓我們帶著自信、堅強,挺起腰板自豪地說出的一句話—(引讀“我不是最弱小的”)

【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中應注意融審美教育與語言文字的感知於理解之中,在學生心理上形成薰陶性,浸染性。學完課文後,讓學生通過說感受,寫體會等形式,使寫成為讀的延續和發展,讓感悟昇華,這樣做一方面加強了對文章思想的理解,一方面使情感目標落實到位,使學生受到了情感薰陶】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應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又能突出文章中心,我的板書力求達到這樣的效果:語言簡潔,條理清晰,把握重點,表明中心,便於學生理解。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同行:

大家好!我來自介休市光明國小。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拉薩的天空》第二課時的教學.

教學分析 :

《拉薩的天空》是蘇教版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寫景美文。本文語言優美,飽含深情地向我們展現了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表達了作者對拉薩的喜愛之情。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培養語感的好教材。

三年級學生閱讀能力比較薄弱,而且他們對於拉薩是陌生的,學生的學習關注程度值得期待。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網路環境下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音樂、圖片及相關材料的幫助下,幫助學生對拉薩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認識。在集體精讀、賞讀中積累語彙,獲得言語美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走進課文,走進拉薩,充分感受拉薩天空之藍、之美,產生對拉薩這種聖潔之美的嚮往與追求,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在網路環境下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2、走進課文,走進拉薩,充分感受拉薩天空之藍、之美,產生對拉薩這種聖潔之美的嚮往與追求,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在集體精讀、賞讀中積累語彙,獲得言語美感。

教學過程及資訊科技手段的運用

教學過程分為課文賞讀 閱讀探究 昇華感情 拓展遷移四個環節。

一、?如何讓學生建立起對拉薩的感性認識,理解語言中的意蘊和情感。這是本文的第一個整合點 。我見通過視訊匯入激發興趣 賞圖精讀悟景悟情 配樂朗讀品味語言的方法來解決 。

1、視訊匯入 激發興趣

通過視訊,帶領學生走進美麗的拉薩。在具有濃郁藏族風情的音樂渲染之下,在優美的拉薩自然風光中,通過教師深情並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到美麗的拉薩,感受到那兒天空的湛藍、透亮。經由這樣的情感鋪設,拉薩被抹上了一層美麗而又神祕的色彩,促使他們自覺、主動地進行閱讀探究。

2、賞圖精讀 悟景悟情

請同學們圖文結合體會那些語句體現了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學生將在網路上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習文章、欣賞圖片、朗讀交流。

拉薩對學生是抽象的概念,而描繪拉薩天空的詞語又是雋永深刻的。如何讓學生建立起感性認識,理解課文語言中的意蘊和情感是本課的難點。當學生欣賞了這張圖片時,肯定會發出驚歎,的確是“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也一定會理解有貼著山頂的白雲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淨;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有了這藍天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才顯得更加雄偉壯觀。

這樣憑藉以上網路所呈現的圖文,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個性化的閱讀探究中去。此時此刻,孩子們彷彿真正地來到了拉薩,再一次地被拉薩的聖潔之美所震撼!在獲得情感積澱的同時,他們也積累了語言。

3、配樂朗讀品味語言

二、如何給學生創設更多的交流機會。這是本文的第二個整合點。我通過簽寫留言 互動交流的方法來解決。

學到這裡,孩子們就肯定想說說此時的感受,在這一環節我藉助互動交流平臺,讓他們發表自己的感想,並在全班進行交流。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三、如何進一步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這是本文的第三個整合點。我通過點選連結 完成作業的方法來解決 。

當孩子們學到這時,肯定會覺得不過隱,想急切地瞭解拉薩的其他相關內容,於是我在網上又增加了有關拉薩的相關連結。這裡有拉薩新貌、風景風俗的介紹,資訊量極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有選擇的學習,課後可以小組合作對網上材料進行蒐集、處理,完成一張小報製作或為旅遊公司設定一份拉薩五日遊的活動安排。相信他們會在網路的交流平臺上相互啟迪,碰撞思維,無限地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教版教材第四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嚮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課文告訴我們,只要肯動腦筋,許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

二、說學生

學生到了二年級下學期已具備了一定的識字寫字的能力,因此在進行生字教學時,我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識字經驗,轉換師生角色,讓學生在自學互助中學習生字,培養學生的能力。本班學生愛讀書,語感較強,因此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說話去感悟課文內容,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準確認讀本課6個生字。會寫2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領會列寧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

教學難點:能領會列寧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四、說策略

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二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主要採用了聽說讀寫結合,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採用現代教學手段,配合板書與貼畫,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有交流資料,鋪墊教學;初讀課文,識字寫字;研讀課文,感悟內容;誇讚列寧,總結課文;課後延伸這五個環節。

1、交流資料,鋪墊教學。

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

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上課前,我佈置學生廣泛蒐集有關列寧的資料,從而瞭解相關的知識。上課時我出示列寧的影象,讓學生彙報自己瞭解到的列寧。這樣做的目的有三:一是為了更好的進入新課學習,讓學生對課文相關的內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穫的喜悅,把別人不知道的而自己知道的知識說給大家聽,這是國小生最樂意做的事情,從而能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新課的學習;三是讓學生從國小會蒐集資料,拓寬學習渠道,提高學習效率。

2、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在這一環節突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各種方式自學生字,通過請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讀長句子來檢查學生自學生字的效果,接著進行寫字指導,老師範寫後讓學生找發現,通過自主學習後再進行臨寫、評價、欣賞。

3、研讀課文,理解內容。

我根據故事情節上的特點,從故事的因、果入手,先學習第二、第四自然段。在學習第二、第四自然段時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如在具體的語境中比較“往常”和“常常”的意思,在感情朗讀中感悟“驚訝”,聯絡上下文理解“果然”意思。培養學生語感,訓練學生思維。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以問題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書。即引導學生就第四自然段的內容進行質疑:蜜蜂真的會給人引路嗎?列寧是怎樣利用蜜蜂作嚮導找到養蜂人的?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列寧是怎樣利用蜜蜂引路的,在這環節我設計了循序漸進的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如:回答問題讀;一名學生讀,另一名學生上黑板貼圖(說課教師相應貼圖);還有想象列寧一邊仔細觀察,一邊動腦思考的情境輕聲讀。另外,我還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列寧,大膽練說列寧當時是怎麼一邊仔細觀察,一邊動腦思考,最後一步一步找到養蜂人(說課教師相應板書:仔細觀察,動腦思考)。在這一環節我鼓勵學生有創意的理解、表達,在讀書和彙報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觀察想象、以及合作意識。體現整合的思想。

4、誇讚列寧,總結課文。

學完課文後,我適時地問學生:“假設列寧現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說完後再讓學生寫下來。

通過交流,寫話,挖掘人物的精神,領會列寧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讓學生在理解與分析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同時還讓學生進行了寫的訓練。

5、課後延伸。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學完課文後,設計了下節課續編故事的活動,讓學生想象:養蜂人聽到列寧說的話後會說些什麼?養蜂人會怎樣邀請列寧進屋?他們會圍繞‘養蜂’說些什麼呢?這種教學的延伸,目的是不但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還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五、說板書

板書與貼畫,總攬全文。《蜜蜂引路》是以“找”字為線索,課文的教學

重點是列寧怎樣找到養蜂人。本板書按“找”的順序貼出“花叢”、“園子”、“小房子”的圖,既標明瞭列寧找養蜂人所走的路線,還直觀地“再現”了花叢、園子、小房子的方位。我覺得這樣設計有助於學生弄清楚“找”的經過。“仔細觀察”“動腦思考”有助於學生理解難點,讓學生對文章中心一目瞭然。

板書設計:

26蜜蜂引路

園子圖房子圖

花叢圖

仔細觀察,動腦思考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在力學中,物體做功必須具備兩個必要因素,而在電學中,不但物體在電磁力作用下移動算做功,電流通過用電器,使其發光、發熱、發聲等現象都是電流做功的表現。這就擴充套件了力學中功的概念,為學生理解電能與其他形式能的轉化打下了基礎。後面學習電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以由電功公式匯出。所以本節在自然科學知識結構中具有綜合、擴充套件和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1、瞭解電流可以做功,瞭解電流做功的實質。

2、通過實驗研究,使學生了解電功與哪些因素有關。

能力目標:

1、理解電功公式及單位。

2、學會控制變數研究問題的方法。

德育目標:

1、通過電流做功的實質的分析,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電功的實質,電功的公式。

教學難點:決定電功大小的因素。

二、教法和學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採用面向全體、師生間相互反饋的層次教學法和傳統的五環教學法。

在教學中積極誘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採用討論歸納和感知探索兩種學法。

三、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學生的心理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以下教學程式:

第一環節:複習提問:提出與本課有關的易中難三個問題,分別叫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為本課的教學奠定知識基礎。三個問題是①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麼?②寫出功的表示式。③水流能做功嗎?

第二環節:引入新課:水流能做功,電流能做功嗎?演示課本圖3—8實驗後。問:是什麼原因重物被提起的呢?是因為有了電流,即電流通過電動機對重物做了功。

第三環節:探索新知: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這節我們就來學習電功。

1、建立概念:電流做功的形式很多,讓學生舉出電流做功的例項,引導學生概括出電流做功的實質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

2、電流做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在電流做功的過程中,實質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既然如此,我們就可以通過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多少來判斷電流做功的多少。

演示課本實驗,並通過小燈泡的亮暗來確定電功的大小。小燈泡越亮,說明在相同時間裡做的功就越多。啟發學生思考並回答,小燈泡發光時,燈泡兩端存在電壓,小燈泡中有電流通過。當一個量隨幾個量變化時,我們用什麼方法研究呢?引導學生掌握控制變數的研究方法。

①將兩個小燈泡串聯(兩個小燈泡的電阻不同),用電壓表測兩燈泡兩端的電壓。通過比較燈泡的亮度和相應的電壓,會發現兩燈並不一樣亮,而通過兩燈的電流是相同的,兩端電壓大的燈泡要亮。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時,電壓越大,電流做的功就越多。

②將兩個小燈泡並聯(兩個小燈泡的電阻不同),用電流表測通過兩燈的電流。通過比較燈泡的亮度和相應的電流,會發現兩燈並不一樣亮,而兩燈泡兩端的電壓是相同的,通過電流大的燈泡要亮。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電壓和通電時間相同時,電流越大,電流做的功就越多。

進一步設問:若實驗中通電時間越長,電燈消耗的電能會怎樣?引出結論: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與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流以及通電時間成正比。

3、電功的計算

教師引導學生由上面的實驗結論得出計算公式:W=UI t,講清W、U、I、t 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義。分析功的單位:1焦耳=1牛頓·米=1伏特·安培·秒。為了讓學生對焦耳有一個具體的認識,告訴學生通過手電筒中電珠的電流每秒中做的功約為1焦耳。然後通過對課本例題的分析,引導學生理解電功公式的應用以及與歐姆定律相結合的靈活運用,並強調解題的規範化。

第四環節:讓學生小結,把這堂課的知識形成體系。

第五環節:鞏固練習,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具有穩定性,實現正遷移。

課外想一想:用什麼儀器可以測電功?

四、板書設計

§3.2 電 功

1、什麼是電功

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實質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2、電流做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①與電路兩端的電壓有關,

②與電路中的電流有關,

③與通電時間有關。

3、電功的計算

公式:W=UI t 1焦耳=1牛頓·米=1伏特·安培·秒

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題目是《製作圖表呈現資料關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與他人協作交流,主動建構獲得的!據此理論我將從教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新綱要雲南省實驗教材《資訊科技》七年級第9冊,三單元"資料統計與分析"中的第五課《製作圖表呈現資料關係》。本課內容是資料錄入和資料統計的延伸,也是資料分析的前提和基礎,在資料統計與分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整個教材中是資訊處理必不可少的部分。

2、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圖表的作用和種類,掌握圖表的製作方法。

(2)能力目標:能夠用合適的圖表來表示資料,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操作技能,學會與人協作、交流和分享。

3、教學重難點

重點:

圖表的製作方法及步驟。

圖表的製作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製作好圖表才能對資料進行有效分析,所以確定為重點。

難點:

(1)、圖表型別的選擇。

(2、)資料來源的選取。

學生通常不知道用何種圖表來表示資料,而且在資料來源的選擇上會遇到困難,所以確定為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1、學生分析

(1)、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資料統計的知識和技能,學會了表格運算、篩選和排序。對一個具體的任務能根據自己的分析或小組協作找到解決的途徑。

(2)、學生對網上交流,網上閱讀和網上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其中一部分學生喜歡參照型學習,而另一部分學生則喜歡自主探索學習。

(3)、邊疆城市的國中學生有一半是來自農村,比較之下城市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電腦和網路,在學習和操作能力上比農村學生要強,而農村學生在學習態度上要比城市的學生更認真端正。因此我將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勻質化分組教學的方式,取長補短達到共同進步。

2、說教學方法

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倡導探究性學習,互動式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基於以上理念,結合本科特點和學生情況,本節課我以網路教學、任務驅動、分組教學為主,以演示教學和輔導教學為輔。

(1)、網路教學

針對教學內容製作主題站 ,讓學生通過主題網站、網路和教材自主學習相關知識。

(2)、任務驅動

利用事先設計好的由易到難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尋求辦法解決問題,以此解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

先學後教,邊學邊教

(3)、分組教學

將班級學生分為4-5人一組,分組採用群羊原則,每個小組指定一個能力較強小組長負責組織協調小組學習!以此避免小組學習中出現短板現象和馬太現象。

(4)、演示輔導教學

針對教學中學生在知識和技能上出現的問題,採用演示教學的方法加以指導和更正,並對個別學生和小組進行輔導教學。

3、說學法

本著“把學習方法選擇的自由度交給學生”的教育理念,貫徹在學生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思想,本節課我鼓勵學生採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

(1)、自主學習,探究發現

任務驅動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知識和意義的建構必須在學生的自主參與下,在探索中體驗知識的發生、發現、發展的過程,以此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真正達到學習的目的。

(2)、小組協作學習

教育的根本價值是既滿足個體需要又滿足社會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協作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是現代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三、說媒體的運用

教學過程中用到硬體環境有網路教室,多媒體教學硬體系統,電子教學白板等,用到的軟體資源有,授課課件,自主開發的主題站,教學視訊,網際網路網站資源等。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育思想,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採用“對比匯入,任務驅動,分組學習,啟發實踐”的教學模式,以引導和課件演示激發學習興趣,以任務驅動調動學生的熱情,以小組探究學習促進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以課外延伸挖掘學生的潛力。

1、創設情境,對比引入,激發興趣(時間3分鐘)

(1)播放校運會簡短視訊,讓學生回想起校運會上同學們的運動風采。

(2)教師引導“在校運會上我們七年級年級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這就是我們年級的得分情況”,呈現“校運會七年級年級團體總分表”,同時老師對各班總分情況做了圖形化處理,呈現“班級總分”圖表。

先展示“校運會七年級年級班級團體總分表”。

然後展示“校運會七年級年級班級團體總分表”圖表

通過對比,突出圖表“簡單、直觀、明瞭”的特點,增強了資訊的可讀性。

教師假設“如果將來你做了老師,你將怎樣製作這樣的圖表呢?”,從而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製作圖表呈現資料關係。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明確學習的目的。

2、任務驅動、建構知識、培養探究能力

任務一:引導自學、建構知識(用時8分鐘)

有同學會問“我要怎樣製作圖表呢?”,任務出來了,同學們自己動手試一試製作合適的圖表呈現資料關係。任務提出後,同學們思考討論,我提示大家要先對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然後根據整理出的資料,選擇合適的圖表型別進行製作。

學生通過資料整理分析後卻疑惑了,“我應該選用什麼型別的圖表來進行操作呢”,這時我引導學生“Excel提供了14種類型的圖表,而我們最常用的是柱形圖(數學中的直方圖),折線圖和餅圖,這三種圖形各有何用途呢?”,然後指導學生通過教材或站進行學習。並用三個選擇題目檢測學生自學的效果。

(1)、適於比較資料之間的多少的圖表是

A、柱形圖 B、折線圖 C、餅圖

(2)、適於反映一組資料變化趨勢的圖表是

A、柱形圖 B、折線圖 C、餅圖

(3)、適於反映相關資料間比例關係的圖表是

A、柱形圖 B、折線圖 C、餅圖

任務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用時10分鐘)

學生完成任務一後便能進行圖表的製作了,我提示大家使用圖表製作嚮導來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學習,看看哪個小組能快速而準確的找到製作圖表的方法,這樣旨在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精神和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在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考教材和站,並將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反饋到網站上。我在整個任務中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紀錄學生的探究情況,並給於適當的指點,為下個環節的教學做好準備。

在小組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水平不一,我請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老師,協助我指導其他同學,並鼓勵每個小組走上講臺分別為大家演示,給學生展示才能的.機會。通過評比小組完成的圖表實時給與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3、操作演示、提升技能、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的能力(用時8分鐘)

之後,出示了教學課件,講授“利用三維簇狀柱形圖呈現七年級年級各班總分”的製作過程。

並針對小組的演示結果,對圖表進行個別點評,通過點評讓學生參與討論,指出問題所在,如有些小組所生成的圖表與任務對照表差別很大,不能全面顯示所需的資訊(資料來源選擇錯誤);還有些小組的圖表是空白的(未選擇資料來源)。歸納在製作體表過程中選擇資料來源需要注意的細節。然後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修改圖表。

4、鞏固昇華,提高創造力(用時6分鐘)

為了鞏固前面學習的知識和技能 ,我設計了用餅圖呈現“關心父母的程度”調查表中學生所佔比例的練習。

(1)、分析資料我們採用何種圖表型別來呈現

小組通過分析,選用餅圖呈現百分比

(2)、資料區域如何選擇

資料區域選擇A2:A5和C2:C5

(3)、運用已有的知識建立圖表

(4)、展示演示課件

本環節,一方面使學生鞏固了生成圖表的方法,另一方面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在選擇圖表型別上思考,在資料來源的選取上探索,在製作圖表上繼續熟練掌握 ,以此鞏固知識提高知識技能運用能力,並在知識學習和運用的同時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

5、完成建構,課外延伸(用時5分鐘)

學習不能只侷限與課堂,課外學習尤其重要。如何引導學生將學會的知識與方法用於實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碰到的問題才是學習的關鍵所在。

本環節使學生不僅能熟練製作圖表,還能讓學生把其他學科的知識和資訊科技相結合,對圖表進行簡單的分析,並引導學生從圖表中發現其蘊含的規律。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科整合的能力。從而使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得到進一步的解決。

下載“四個城市的平均氣溫表”完成任務。

製作合適的圖表,結合你的地理知識說說四個城市的氣溫有哪些特點。

學生已掌握了生成圖表的方法,教師主要引導學生觀察資料——確定圖表型別——製作圖表——分析圖表——得出結論。

讓各小組展示製作的圖表,並組織學生討論,從生成的圖表,可以看出四個城市中昆明氣溫最為溫和,而烏魯木齊氣溫變化很大。(學生通過分析發現,完成此任務應該用折線圖,如下圖所示)

結合實際,讓學生課後統計過去每次的考試成績,並製作圖表反映資料規律作出預測,明確以後學習需要努力的方向,提高學生運用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整合的能力。

五、教學反思

為了成功完成本堂課,我運用了視訊匯入,鋪墊良好的教學氛圍,這是上一節好課的基礎;先進的教學理念,小組合作,自主探究讓教學即科學又精彩;良好的課堂組織,小組競賽,作品展示讓整堂課有序而不死板學生活潑而不混亂;自主製作的主題站,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幫助;成果展示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增強了學習興趣;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科整合,運用資訊科技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課外延伸根據實際情況和未來趨勢引導學生繼續探究,也成為可持續教育的條件。

說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的詩感時傷世,他的詩沉鬱頓挫,他的詩會使我們的靈魂更有深度、廣度。他就是被尊稱為“詩聖”的唐朝大詩人杜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就是杜甫的《登高》。

一、說教材: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歌發展到唐代,迎來了一個顛峰時期,詩體完備,名家輩出,風格多樣,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杜甫和李白又以其各具特色的藝術創作,唱出了唐詩最美的樂章。

高中語文教材必修3第二單元集中選錄了唐代四位大詩人的七首詩歌,其中杜甫詩就有三首,這三首詩均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韻律華美,有如百年佳釀,至甘至醇。而《登高》又最能代表其“沉鬱頓挫”之詩風,極具審美特質。(出示課件一:《登高》的寫作背景)

《登高》寫於唐代宗天曆二年秋天的重陽節,當時杜甫流浪到了夔州,夔州位於長江之濱,以水急、風大、猿多著稱。他的好友李白、高適、嚴武都相繼辭世。安史之亂雖已結束四年,可唐朝,地方軍閥們趁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仍然一處混亂。在如此之境中,具有憂患意識,仁愛精神,惻隱之心,忠恕之道的杜甫,一人拖著病體登高,寫下了本詩。

(出示課件二:登高 杜甫)

風疾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本詩首聯起筆扣題,幾種景物不以任何關聯詞語組合在一起,視角由高及低,由遠而近,動景和靜景相襯,生靈情狀對舉,構成鮮明生動的意象之美。把人帶入一種天高地遠、寂寥空曠的意境,感受到無窮無盡的秋意。

頷聯將源遠流長的長江與廣袤無垠的天地綰接,以時間和空間立體交叉的手法,工穩對仗中創造出了超越現實的博大巨集偉、深沉凝重的意境,引發深沉的感慨。

頸聯依然以“視通萬里,思接千載”的時空交融寫法,流露感情的真實底蘊——一聯八意,意意言悲,字字珠璣,如泣如訴。

尾聯以生活細節見長。從側面,我們看到了在重重悲苦的重壓下的杜甫,仍心繫人民,心憂國家,這份深摯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足以讓人泣下。

本詩感情之深厚豐富已讓人感喟不已,而四聯又皆對仗工穩,(出示課件三)明代擅長音律的詩論家胡應麟稱讚本詩為:“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許印芳《律髓輯要》中又做了如下評價:“七言律八句皆對,首句仍復用韻,初唐人已創此格,至老杜始為精密耳。”也難怪它以“律細”而冠絕古今。

(出示課件四)

針對《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鑑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鑑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還有高中語文必修3第二單元要求: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並在朗讀背誦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我設計瞭如下三維目標:(出示課件五)

知識目標:瞭解杜甫生平及其詩歌創作的影響。

能力目標(重點):1、培養頌讀詩歌的能力。

2、賞析情景交融,沉鬱頓挫的藝術特點。

情感目標(難點):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思,啟迪愛國主義情懷。

其中,能力目標是教學重點,情感目標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詩是最適於吟誦的。本課主要釆用吟誦法和引導點撥法進行教學;學生則在吟誦和聯想描摹中體味理解。

三、說教學設計

本課釆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具體教學程式如下:

1、匯入新課:因課前已印發了資料《杜甫的一生》《杜甫詩歌名句集》,並佈置了預習,用猜猜出他是誰的課件匯入,既可以對杜甫多一層理性認識,又可以把學生的目光、思想集中在杜甫身上,為下一步的漫談作者作品做鋪墊。

2、漫談作者作品:這一環節釆用漫談的方式完成了知識目標,並充分訓練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歸納能力。

3、指導誦讀理解,走入詩境:這一環節從整體感知到逐聯解讀入境,從理解到想像描摹,從誦讀到體味吟詠,教師只給予適當的引導點撥,教給學生四則讀詩之法,即知人論世,披詞入情,想像入境,感受韻律。同時,指導學生從理性和感性兩方面理解“意境”“沉鬱頓挫”“情景交融”等概念。

在這一環節中,主要釆用吟誦法和引導點撥法,以突破教學重點。

4、課堂拓展: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要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教育,首先應育人,其次才在育才。杜甫崇高的人格,深廣的憂思,豁達的心胸,無不可以啟開我們的思想之門,情感之閘,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更是思想的沉澱,情感的昇華,藝術的完臻。因此,我選取了他的晚年作品《江漢》,要求學生誦讀想像,描摹杜甫的形象,並寄一語給杜甫,來表達自己的情思。如此,便把學生對杜甫的理解、崇拜等感情內化為自己思想情感的一次累加,潛移默化中啟迪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5、小結:這一環節主要對杜甫晚年創作特點作一總結,使學生形成一種整體認識,以便於學生能站在更高的視角自讀杜甫的詩作。最後以深情的配樂背誦做結,學生可在音樂和文學的雙重美感中得以情感的陶冶,也是一次藝術修養得以提升的機會。

6、作業:為杜甫寫一二百字的小傳。這既是一次小練筆,又是一次資料、思想、情感的整理,可以說是對本課的一種課外延伸。

四、總結:詩歌是靈魂的聲音,是優美的旋律,是人格的淨地。有人說:“讀詩可以使人巧慧。”我要說,讀杜甫的詩,可以使人變得深沉、真誠。

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9

大家好:

今天我的說課題目是《籃球運動行進間低手上籃》,下面開始我對本課題進行的分析。

一、教材

本課教學內容是籃球運動的上籃技術,運球上籃是籃球運動最常用的技術,是中學籃球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著重上籃步伐的練習,為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班級為高中學生,由於高中學生具有好動,活潑的特點,但又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和自學能力,針對這一特點,我採用了啟發、模仿、創新、競賽等教學法,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以“終身體育”和“快樂體育”為指導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意識。

1、認知目標:通過運球上籃練習,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

2、技能目標:使學生基本掌握籃球上籃技術,發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協調能力,使學生自主學習和鍛鍊。

3、情感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的優良品質,以及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團隊意識。

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分析教材內容結構的基礎上,我確定一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本節課的重點就是使學生正確的掌握籃球行進間低手上籃,同時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五、教法

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學習知識的互動過程,課的教法與學法是根據學情和教材的特點制定的。

本課的教法主要包括:示範法、啟發法、分解法、競賽法。

採用以上幾種教法的目的是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使學生得到認識和體驗,將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實際行動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部分(10’)

1、課堂常規(2’)

①集合整隊,清點人數

②師生問好

③宣佈本節課的內容

④安排見習生

2、慢跑(2’)

3、球操(6’)

讓學生慢跑和做球操的目的是讓學生身體預熱,充分活動身體各關節,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通過球操來提升學生身體興奮性,球操中教授學生原地運球、行進間運球和一些撥球等球性練習,不僅提高課堂的教學氣氛,為接下來的教學內容打下技術基礎。

(二)主要部分(30’)

1、讓學生自主嘗試練習

在講授運動上籃技術之前,讓學生進行自主嘗試練習,讓學生在做完動作之後說體會與感受,從而提高學生上課的熱情和積極性。在此之後,教師正確講解示範動作。

2、教師講解示範

教師運用教材知識和自己專業知識進行正確講解示範,給與學生最直觀示範,可以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生動形象的認識,以此來突破本課的重點問題。

3、分組練習

把學生平均分成若干組,並選出小組長,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練,教師巡迴指導。目的在於發現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在找出共性問題之後,應迅速集合學生,進行統一的指導與糾正,之後再組織學生分組練習,為了防止單一的練習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情緒,教師應提出進一步的要求,要求學生自主設計生動有趣的自己喜歡的練習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讓他們自由設計通過學生的練習達到本課題之難點的突破。

4、學生展示

讓好的學生展示技術動作,其它小組進行評價,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展示,讓參加展示的學生享受到一種自豪感,讓觀賞的學生產生一種羨慕感,同時讓全體同學沉浸在歡樂而愉快地練、學氣氛中,通過這一堂課,不僅讓學生掌握到技術動作,而且讓學生學會一種評價他人的方法,通過評價發現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通過小組配合,互相幫助,使同學之間的友情得到鞏固,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5、組織競賽

體育課與其他課相比,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能在多樣的體育活動中幫助學生形成強烈的集體意識。通過組織小團體比賽,一方面可互相促進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能增進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也能夠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不僅是同學們在比賽中分享了體育帶來的快樂,也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本課所學知識內容。

(三)結束部分(5’)

1、放鬆練習(2’)

通過慢跑,使學生身心得到放鬆,為下一堂課做好準備。

2、總結(2’)

對同學完成本課教學任務進行總結,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指正,對好同學進行表揚,對其他同學提出進一步要求和鼓勵,使其有信心學好接下來的教學內容。

3、佈置作業(1’)

4、回收器材,宣佈下課。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說課稿 篇10

說教材

這是一篇介紹克隆的說明文。全文共9個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紹克隆是什麼。第一自然段以《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二自然段以動物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單細胞生物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五自然段介紹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紹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第九自然段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

說教法

這是一篇說明性科普文章,介紹有關克隆技術的科學知識。《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我認為教學本文可以按下列步驟進行:通過自讀了解克隆的定義,自然界的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動物的克隆現象及克隆的前景——師生互動,理解說明文的一般特點和常用的說明方法——佈置練習題,蒐集相關資訊,進一步擴大知識面。精讀課文,理解說明方法。

說教學過程

首先分步揭題,激發閱讀興趣,板書克隆,提問什麼叫做克隆?然後寫“神奇的”三個字。其次是初讀課文,理解說明順序,接著學習課文生字新詞,要求讀準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通讀課文,練習概括各自然段的大意,練習歸納要點,理解課文說明順序。最後是精讀課文,理解說明方法。1、學習第一段,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麼叫做克隆?討論後歸納說明方法。a、舉例子;b、下定義。2、學習第二段。學生自讀然後討論,這一段從哪幾個方面講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麼方法?展開討論後得出。a、分類別,b、舉例子。3、學習第三段。想一想,這一段是怎樣講“神奇的克隆技術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的?4、回顧課文,歸納總結。《神奇的克隆》重點向我們介紹了什麼知識?採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標籤:範文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