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模板(通用17篇)

說課稿1.7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說課稿模板(通用17篇)

說課稿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文言散文《桃花源記》,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五方面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的特點

2、學情分析

3、學習目標的確定

4、重點難點的確定-確立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的特點

《桃花源記》是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記述性散文,作者在《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園詩《歸園田居》所描寫的田園生活更美,更理想。詩人以洗煉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沒有塵世羈絆的人間樂園——世外桃源寄託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因此《桃花源記》更具有文學的欣賞性,對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培養文言散文的審美情趣有著重要的作用。

2、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熟讀成誦,積累文言字詞,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翻譯全文。

2)、 能力目標:積累遷移,培養想象能力、創新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思考現代人生

4、說教學重點、難點

雖然是九年級學生年級學生,同樣需要積累文言實詞,另外對於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桃花源記》的教學重點、難點可以這樣確定:

教學重點:

1、熟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文言字詞。

2、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教學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二、說教學方法

1、賞讀結合法 朗讀是學生獲得得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因此,我把本節課設計為賞讀課,以“賞”為突破口,開展教學,讓學生在“賞”的基礎上,熟讀成誦,獲得語感,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優美意境、體會作者渴望的理想社會。

2、創設情景、想象法 本文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虛構故事,教學時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髮揮合理的想象,領會作者的意圖,評價桃花源社會。

3、討論探究法 新的語文教學理念是: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貫徹這一思想,同時有效地突破難點,我設計讓學生分組自由討論,啟發學生認識作者的社會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現實的,讓學生真正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

三、說學法

1、朗讀賞析法

2、合作探究法

3、情景創設法

教學手段

1、 音訊、與課文相關的圖片

2、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說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教師作為啟發者和鼓勵者,應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主動參與學習,攝取知識,培養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主要是以朗讀為紐帶,以桃源‘美’境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

具體操作如下:

1、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投影顯示陶淵明的詩《飲酒》其五,讓學生讀並說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趣。如此學生既可以溫故,老師又可以自然地匯入新課。然我們一起走進桃花源,一起走近陶淵明,並板書課題及作者。

2、簡介作者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晉潯陽(今九江)人。陶少年則有“大濟蒼生”之壯志。29歲才處仕。在39歲時,方為彭澤縣令,在官80餘日,因不肯為“五斗米折腰”便結束仕隱不定的生活,走上了歸田的道路。死後諡號“靖節”世稱“靖節先生”(五柳先生)

3、反覆誦讀,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是學生的感性認識階段,它是學生進行想象的基礎。設計讓學生通過反覆誦讀掃清字詞的障礙,獲得語感,積累感性材料。其具體步驟是:

1)學生聽配樂朗誦,以此為示範嚮導,讓學生進入情境;瞭解課文大意。

2)讀:A、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來讀。這是尊重學生的“個體”認知個性,引導他們樂於去讀。教師同時,教師用幻燈片把一些易讀錯的字(如阡陌、絕境、詣、驥、邑人)投影出來,供學生參考。

B、 “讀”後讓學生寫出一句話,把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感受表達出來,並與本組的同學交流,看誰寫得最簡潔。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C、指名疏通文意

D、再讀課文,讀懂內容,理清故事情節

4、分步品讀,理解、欣賞文章精妙的意境之美。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充分利用中學生好想象特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通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養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一環節分兩步進行:

帶領學生走進自然美的桃源

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這一環節的設計以“桃源美景”為核心,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創造性的描繪。

首先讓學生個別地朗讀課文第一、二段,啟發其他學生思考:

A、解釋下列文言字詞:

豁然開朗 交通古義( )今義( )

B、漁人在河兩岸以及從山口進入桃花源看到了怎樣的景色?並要求學生找出寫景的句子。接著,我在螢幕上投影出桃源風景的`圖片。

C、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桃花源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的又是怎樣的畫面?同時,我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學生。通過教與學的雙向交流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引領學生體會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畫卷——社會美。

只有讓學生理解桃源的社會美,才能真正理解本文的主旨。因此我將進一步引導學生髮揮合理的想象,理解“世外桃源”的社會美,深化學生的美感,

1、“桃花源除了景美,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什麼美?

2、讓學生以漁人或村人的身份講述這裡生活的美。目的是讓學生入情入境,去發現“美”,創造“美”,更進一步地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這裡沒有戰亂,沒有階級,沒有紛爭,沒有憂傷,處處恬靜,人們過著怡然自樂的生活,是一幅幸福、快樂的美妙生活畫卷。此時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利用這一點讓學生把全文再誦讀一遍,使學生加深對桃源“美境”的體驗。在學生還陶醉在環境幽美、其樂融融的桃源勝景時,進入下一步的學習。

5、整合評讀——理解評價作者的理想:

這是教學的難點,主要通過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討論來突破,同時提供背景資料。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內涵,通過想象誘導學生的發散思維,從中得出有規律的認識,即上升為理性的認識。

具體做法: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第四、五段,然後請學生根據我提供的背景,聯絡歷史知識思考,並分組討論:

1)這麼美的地方它存在嗎?你有什麼根據?如果不存在,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虛構呢?

2)陶淵明的理想社會能實現嗎?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怎樣的社會?

5、歸納總結:

通過前面學習,學生們對文章的認識已開始從感知形象認識過渡到理性的認識,此時由學生自我總結已是水到渠成。因此,我通過問題的形式啟發學生思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這是一個開放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談這一課的感受,也可以談學習方法等等。

在學生正感受到“收穫”的滿足感時,我讓學生在以下的三件事中作出選擇,把“收穫”變為創造。這三件事是:

1)選一段你最喜歡的文段有感情地讀給全班或本組的同學聽;

2)用你的筆畫出你心目中的桃花源。畫好之後,如果學生願意,就通通過多媒體投影儀展示給全班同學看。

3)背誦你最喜歡的段落

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把心中想象的“世外桃源”或者用心讀出,或者用心繪出,或者用筆寫出,使課文蘊涵的美育價值在學生的讀、寫、畫中充分顯現出來,實現“美”的再創造,培養創新能力。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以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6、課堂達標。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對文章有個回顧與反思。

1)用一個成語( )概括本課的內容。

2)指出下列詞語的古今詞義的不同:

妻子古義( )今義( ) 絕境古義( ) 今義( )

3)默寫描寫桃花源自然風光及社會風尚的句子?

6、課後延伸:

我將通過佈置課後作業,把學生對桃源美的感受延伸至課外,開闊視野,瞭解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閃光的藝術魅力。具體說就是要求學生課後選讀以下詩作:《桃花源詩》(陶淵明)、《桃源行》(王維)、或者陶淵明歸隱後的其他詩作。

五、說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陶淵明

自然美: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

社會美:和平恬靜 怡然自樂

此板書直觀,簡潔明白,充分體現了文章的主要脈絡,學生能從中抓住要點和精髓,深入理解全文,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本次活動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球是幼兒比較喜歡玩的運動器械之一。球在小朋友家裡、幼兒園裡到處可見,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種非常豐富,有皮球、足球、乒乓球、籃球、羽毛球等,其中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玩法不同,可以滾球、投籃、拋接球、踢球、拍球等,幼兒雖然知道各種球,但是對球的種類、質地、作用、形狀、特點、玩法等還不瞭解,可以在課後讓幼兒進一步瞭解各種球類。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託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及實際情況,確認了認知、能力、藝術、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操作、探索的部分,有表達的部分,目標是:

1、通過操作摸弄,感知球的特徵,嘗試各種球的玩法。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2、學習辨別最大的和最小的,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幼兒簡單瞭解球的玩法,並用語言表達出來,幼兒能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玩皮球。

3、活動準備:裡面裝一個皮球。球袋裡放有大小、顏色不同的球若干,數量與幼兒相同。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互動教師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和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的演示法是運用實物展臺觀看各種球的圖片,引導幼兒充分認識和區分各種類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球,讓幼兒對球的種類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更吸引託班幼兒的注意力,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的.才襖做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次活動主要引導探索球的外形特徵、特性、玩法的多樣性,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中來認識各種型別的球。

3、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法、鼓勵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玩球的樂趣。

三、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究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表達法: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增加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在活動中,我們提供各種球的圖片,讓幼兒看一看球的外形特徵,然後用語言說一說表達出來,教師再出示準備的遊戲材料,激發幼兒探索球的興趣。

2、嘗試法:《綱要》指出教師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絡,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的提高”。讓幼兒在遊戲學會自主探索、觀察、合作、分享等方法,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四、說教學程式: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環環相扣的組織程式,活動的流程為:激發興趣——探索——交流探索體驗——遊戲《大皮球》。

(一)激發興趣(3分鐘)

《綱要》提出:教師要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的交流、體驗交流的樂趣,活動開始,教師出示布袋子,請幼兒猜想裡面的物品就什麼?通過實物展示,讓幼兒說出自己看到球的外形特徵,從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二)探索(3分鐘)

當老師帶領幼兒參觀準備的材料時,幼兒對投放的材料很感興趣,他們想動手試試看看除了皮球之外,其他球是什麼樣子的,幼兒就在動手操作中感知,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分享,幼兒不知不覺的在邊玩中學到了知識和技能。

(三)交流探索體驗(7分鐘)

《綱要》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援、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並發表不同意見,幼兒在玩球之後,同伴間會互相交流自己玩完後的感受,因此老師可以及時提問:“你在玩時發現了什麼,你的球寶寶是什麼顏色的,你的皮球是大的還是小的?”幼兒通過實際操作經驗的交流,幼兒知道了皮球有多種玩法,從而發展幼兒手的操作能力,讓幼兒感受到活動的快樂。

(四)遊戲“大皮球”(2分鐘)

活動結束,我讓幼兒一起跟著《大皮球》的音樂一起玩遊戲,讓幼兒知道球除了很多玩法以外,還可以通過音樂《大皮球》來遊戲,增加幼兒活動的樂趣。

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太陽是大家的》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第六冊第七組課文的一首兒童詩,全詩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太陽當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裡,和不同國家的孩子游玩。“太陽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和社會的安寧。詩歌的文辭雖簡單,但字裡行間卻意境深遠,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世界、關心和平,進行人文教育的一篇好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處,加強信任和理解,人類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體會詩歌擬人化的寫法。

2、本節課的內容充滿了“分享、和諧”這一人文關懷的思想,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認知目標:會認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正確讀寫“紅彤彤、晚霞、睡夢”等詞語。

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各國兒童的團結友愛,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

教學重點: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引導學生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的含義。

二、說教法

從詩歌的理論中,我們可以知道:詩歌的意義是最多元,最豐富的。不同的人,可以讀出不同的.意蘊來,不同的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閱讀。因此,讀詩最需要個性化體驗,最需要自由的想象。本設計通過多種閱讀方式,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各國兒童的團結友愛, 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學習方式以閱讀、感受、分析、聯想、創作詩歌為主導,以詩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導學生感受、理解、昇華對太陽的熱愛,並掌握初步的創作詩歌的方法,激發學習語文和創作詩歌慾望。所以在教法中我主要採取如下方法: 啟發式教學、分享閱讀法、採用演示法教學。

三、說學法

整節課上,學生以讀為主,以讀為本,在個體讀、同位讀、小組讀、給好朋友讀、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法等,在書聲朗朗中,感受詩句的美。

四、說教學程式

一、激情匯入

1、欣賞歌曲《七色光》

2、出示:太陽笑臉,和可愛的太陽打招呼。師生共同談談對太陽的感覺。匯入課題,並指板書,

二、指導精讀一、二節,積澱感悟

學習第一小節

1、師:同學們,古人云:詩即是畫。一首優美的詩歌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所以我們要一邊讀一邊想畫面,把看到畫面後產生的情感融入到你的語言中,你一定會有新的讀書收穫。大家試試看,讀一讀第一小節。(自由讀文)

2、指名讀並評議

3、師:同學們聽得真仔細是個好習慣,那自己在讀的時候,你彷彿看見了什麼畫面了嗎?

4、藍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雲,多美的景色呀!(點選圖片“朵朵白雲”)夕陽西下,太陽讓白雲發生了神奇的變化,看!(點擊出圖“紅彤彤的晚霞)白雲變成了?你們現在知道“紅彤彤”是什麼意思了嗎?是呀!白雲和晚霞各有各的美,誰能美美的把詩句讀一遍?(出示第一小節)(讀得怎樣?)

5、藍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雲,你不想駐足欣賞這美景嗎?所以“朵朵白雲”應該讀得慢一些。那晚霞是因為紅才美麗,所以“紅彤彤”應重讀。你再試試。

6、有進步!就像他這樣,讓我們一齊美美的讀讀第一小節。

5、原來美麗的圖畫就是優美的詩句,優美的詩句也能變成美麗的圖畫,讓我們把這一切美好都記在腦海中嗎,試著背背第一小節。

學習第二小節

1、師:太陽不僅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還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關懷,看它都為我們做了哪些好事?請同學們自由的讀第二小節,用筆畫一畫。

2、生自由讀文

3、師:太陽都為我們做了哪些好事?聰明的孩子誰來說說?(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灑---鮮花,拔---小樹,陪---小朋友)

4、師:你認為這一段哪個字或哪個詞用得好?

5、師:太陽把金光往鮮花上灑,“灑”是什麼意思?在這裡可以用哪個詞代替?(照、射。)為什麼用灑?(均勻,輕)是啊,多麼溫柔、細心的太陽,正是有了它的普照,每朵鮮花才開得這麼豔麗。

6、她還把小樹往高處拔呢,你們是怎麼理解這個拔的?是不是太陽拉著小樹讓它長高。

(是指太陽給小樹輸送營養,讓它快快長大)

7、最有意思的就是太陽陪著咱們玩了,誰去過海邊?你去海邊都幹什麼?(準備好相關圖片,以備不時之用“那讓我們看看小朋友們在海邊一般會做什麼?”)

8、那你(他們)當時的情一定很高興、快樂吧?那你就把這種快樂的心情讀出來吧?

9、指名讀。

10、指導朗讀:你高興時有什麼樣的表情?(面帶笑容地讀)

11、師:你們喜歡這樣的太陽嗎?那就把你對太陽的喜愛這情表達出來吧!和同桌比比,看誰能讀出對太陽的喜愛之情?(自由練讀)

12、師:哪兩位同學願意來比比?

13、師:同學們,注意到了嗎這裡有一個標點符號,你們還認識嗎?(板書省略號)“省略號”在這表示什麼?(太陽還做了很多好事)聰明的你們想一想太陽還做了哪些好事?(出示相關句式:“她把:-----------------”讓我們也當回小詩人,像書上那樣用優美的詩句來表揚表揚它做的好事吧)

14、學生練寫並交流

15、為我們班的小詩人鼓掌。(她把溫暖的陽光送到世界各地。太陽讓春天變得更加燦爛美麗!她讓柳樹長出漂亮的綠頭髮,她讓小草更綠了,她讓小樹更挺拔了,她讓森林更加茂盛了,她讓我們的生活充滿生機!)

16、太陽做的好事真不少,我們把太陽做的好事也記一記吧!試著背背第二小節

三、學習三、四節情感體驗,深化主題。

1、師:太陪我們一天了,要走了,你舍的嗎?

2、師:那就我們去送送它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三節,把你的捨不得讀出來喲!(生自由朗讀)

3、師:太陽就要從西山落了!它要去哪兒?生齊答:它要趁人們睡覺的時候,走向另外的國家。

4、師:人們睡覺了,此時,應怎樣讀?(指導朗讀)生:輕輕地,悄悄地。

5、師:說的真好,讓我們再來一遍。(及時評價:這時讀得很好。)太陽要走了,她去哪裡?去幹什麼呢?

6、師:讓我們分角色來讀讀第四節。思考:那裡的小朋友、鮮花等太陽幹什麼了?

7、師:他們也渴望太陽吧金光往鮮花上灑,把小樹往高處拔,陪小朋友玩耍…… 太陽不僅幫了我們國家的小樹……,還幫了別的國家的小樹……它使屬於全世界的,太陽是大家的。

四、拓展

1、師:太陽馬上就要去別的國家,陪外國小朋友,你有什麼話想對外國小朋友說,趕快說出來,讓太陽幫我們帶去?

生:外國小朋友,你們好!歡迎你們來中國玩。希望我們能在一起玩。希望我們能團結友好相處……

2、師:同學們真善良,都有一個美好的願望:希望人們團結友好相處,希望世界永遠和平。是啊,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有著同一個夢想,讓我們和全世界的小朋友一起放飛和平鴿,讓和平鴿把和平之花、團結之花帶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在陽光的照耀下,攜手並肩,去創造更加美麗的世界。共同祝福吧,讓我們把祝福融入到我們的朗讀中,一起朗讀詩歌《太陽是大家的》。

五、作業超市

1.我想把這首詩背給爸爸媽媽聽。

2.我想把這首詩畫出來。

3.我想課外找一些有關的詩歌來讀讀。

4.我也來當小詩人,寫一首小詩。

說課稿 篇4

我今天為大家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五年級上冊的《元日》的說課設計,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談談我對本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元日》是湘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的一首詩,作者王安石在詩中通過“爆竹聲”、“屠蘇酒”“換桃符”以及開始送暖的春風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繪,展現了人們在春節的歡快情景和永珍更新的情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佈新的意思。王安石既是詩人,又是政治家,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這首詩就是通過新年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感。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洋溢著節日的歡快氣氛。教材在出示古詩的同時,還精心繪製了一幅人們歡快過年的圖畫。學生經過仔細觀察,就會被圖畫中的熱鬧場景所吸引。

五年級學生仍舊對顯性的畫面比較感興趣,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在讀詩時會將詩中的畫面與自己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理解,從而能夠感受到詩中洋溢著的歡快氣氛,也能夠體會一系列春節傳統習俗背後蘊含著人們對幸福美好未來的期盼之情。而對於王安石的執政理想,五年級的學生是無法理解的。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根據教學標準的新要求,我制定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過年的習俗,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2、朗讀課文,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在交流中學習古詩,並以讀悟情。

3、培養學生運用資料自學古詩的能力。

其中教學目標2是本課重點,教學目標1、3是難點。

本課的教學1課時完成,在上課之前,教師要準備課件及寫有古詩的小黑板。

二、說教法學法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課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如何有效地讓學生走進詩的天地呢?我嘗試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中自悟自得。在教學中用多層次的吟誦、多層次的問、拎出一條主線等方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的生活世界融入文字世界,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並收集其他詩句,使學生由此及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立足古詩文校本課程的大背景,讓學生課上品析、課後創作,從中提升學生的古詩文素養。整堂課以問為針,以讀為線,力求建立語感共生的課堂,詩意的課堂。

三、說教學過程

(一)“聊”出“年景”

“未有曲調先有情”,要讓學生走進詩的情境,就要調動他的生活體驗,喚醒他的情感積累。為此,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同學們,再過一個多月

,我們將迎來中國最熱鬧、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知道是什麼節嗎?春節到啦,過年啦!哦,大家臉上都露出了笑容,為什麼這麼開心呀?”緊接著,學生就會說到在春節裡令自己開心的事情,而這些快樂的事是由過年時那豐富多彩的習俗帶來的。老師在評價時也要運用多種方式營造快樂的氛圍,令學生感受到春節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節日。如讓學生模擬爆竹聲、引導學生想象使用壓歲錢的情景等。這裡,讓學生在和諧、寬鬆的氛圍中聊出春節的特色,春節的氣氛,既有利於激發學習情趣,又能為學生後面的學習做好心理鋪墊。隨後揭示課題,這就進入了第二個環節。

(二)初讀有“韻”

古詩的特點之一就是它轉承合轍的韻律,遵循這一文體的特點,我首先讓學生帶著字音、節奏兩方面的要求——字正腔圓和有板有眼自由朗讀古詩,接著在反饋時注意運用激勵性評價和劃分節奏符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並落實這兩個層次的朗讀要求,紮紮實實讀好詩。由“字正腔圓”到“有板有眼”的初讀要求使學生明白詩所特有的節奏魅力,並掌握了讀出韻味的基本方法——劃分停頓符號。經過四年古詩文大環境的薰陶,大多數學生都明白讀詩僅字正腔圓有板有眼是不夠的,還要讀得有感情,這就向學生提出了朗讀的更高層次的要求。接著就進入了第三個環節。

(三)巧問促“悟”

首先讓學生輕聲地讀這首詩,讀的.時候結合插圖和有關注釋,想想這首詩大概在講什麼意思?並試著說一說詩的意思。在讀和想的過程中學生同時也在看註釋、看插圖,是對他們運用資料自學古詩能力的培養。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理解詩意、感悟情境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也一直是學生的弱項,有些學生甚至產生懼怕心理。因此,隨後在交流古詩意思的過程中,我沒有直接讓學生說,而是提出了兩個大問題,第一問:“在這一歲之首的元日,有哪些換了?”並要求學生用“在一歲之首的元日,——換成了——”的句式說一說。學生很自然地會說到舊符換成了新桃、寒風換成了春風、舊歲換成了新年這些辭舊迎新的景象,接著引導學生快說辭舊迎新的心情,進而讓學生帶著那樣的心情齊讀《元日》,通過這第一問完成了感悟性朗讀上的第一次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注意當學生交流到寒風換成了春風時,要引導學生理解“曈曈日”,可以這樣問學生:“春風吹拂在我們臉上暖洋洋的,你從詩中的哪裡還可以感受到這股暖意呢?”學生接著便會提到“曈曈日”的意思,從而突破了本課的難點之一。第二問:“冬盡春來,萬物更新,人們心中都充滿著辭舊迎新的喜悅,那麼人們又是用什麼方式來辭舊迎新的呢?” 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並不困難,他們很快就會說到燃爆竹、換桃符、喝屠蘇酒這些方式。這時陡然一轉,以一個追問“咦,人們怎麼都選擇這些方式來辭舊迎新呢?”激發學生再次運用註釋、探索文字的熱情。學生便會發現燃爆竹、換桃符、喝屠蘇酒這些春節習俗中所傳達出的人們期盼新的一年平安、幸福的美好願望。緊接著引導學生想象說話:“人們還會期盼些什麼呢?”在想象說話的環節中教師要在引導學生說話注意完整性的同時捕捉學生回答中的亮點(如用得好的四字詞語)進行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的說話逐步有質量上的提升。隨後引導學生讀出企盼、讀出祝願就水到渠成了。通過第二問又進行了朗讀的第二次提升。最後教師範讀,學生閉上眼睛傾聽、想象,並結合整首詩說一說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彷彿處在一個怎樣的世界?通過這最後一問引導學生說一說整首詩的意思,在前面兩個問題的鋪墊下,學生說的難度降低了。但是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評價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說、帶著感情說。隨後就分別從把祝福送給詩中的人們,送給現在身邊的每一個人及自己和送給全世界的人這三個角度朗讀《元日》。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提供適當的幫助,通過有層次的問吸引學生注意力,適當降低學生自主學習的難度,讓他們很自然地進入詩的情境中去探索,有利於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以問串起一條主線,打破了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增強了討論交流的有效性;讓學生依靠想象走進詩境,增強了體驗的有效性。一首《元日》,僅僅是學習春節詩篇的開始,這就進入了第四個環節。

(四)走向延伸

投影出示描繪春節場景的其他詩句(3句),要求學生按照初讀《元日》的要求先自由朗讀這些詩句,讀到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再交流從這些詩句中分別可以看到怎樣的情景。可以讓學生鞏固學習古詩的方法。隨後引導學生課後也試著寫一寫關於過年的詩句或詩篇。拓展閱讀讓學生觸類旁通,感悟更深,課後讓學生嘗試創作,使學生“我口寫我心”,寫出積累的情感體驗,萌發一種我是“詩人”的自豪感!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祝福》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作者魯迅,體裁為小說。在整個高中課本中,共有四個小說單元,本單元則是學生高中階段接觸的第一個小說單元。大學聯考新課標卷把小說作為了選考內容,本單元小說的鑑賞教學尤為重要。

2、教學目標

教科書上明確寫出了本單元的教學要點:學習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因此,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掌握小說的基本要素,瞭解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獨立閱讀小說的能力,學會個性化閱讀。

情感目標:認識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3、教學重點和難點

依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基本上同於教學目標確立的依據);我確立本文的教學重點為:分析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把握魯迅小說主題的深刻性,把握個性化閱讀“多元有界”的原則。

二、說教法

1、通過讓學生複述課文,提煉小說情節,培養語言概括能力。

2、通過教師示範閱讀分析,讓學生掌握小說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3、通過學生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提高學生的小說鑑賞能力。

三、說學法

在鑑賞本篇小說時,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做到舉一反三,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說教學過程

激情匯入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留在春天裡,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請把我埋在那春天裡。”流浪歌手旭日陽剛一曲《春天裡》讓我們在春天漫山遍野的綠色中感受到了巨大的荒涼,這對農民工兄弟用悲壯的吶喊撕裂了人生短暫的麻木。誰說春天只是一個山花爛漫的季節,誰說春天只是一個思緒逍遙的季節,其實,最深的絕望和春草一樣不可遏制,其實,遲暮氾濫,正是殉著春光化去的時刻。是的,就是在那個絕望的季節裡,她死了丈夫,被迫改嫁,她又死了兒子,徹底絕望,她寂然離開這個世界。她是不幸的,她的生命裡沒有春天,她就是魯迅小說《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祝福》,一起走進祥林嫂的悲慘世界。板書:祝福。

(一)、檢查預習,指名學生複述祥林嫂的故事,提示學生從祥林嫂的角度陳述。按照小說情節的基本模式歸納概括小說的情節。

序幕:祝福的景象和魯斯老爺

開端:初來魯鎮

結局:既然死去

發展:被迫改嫁

高潮:再來魯鎮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二)、示範閱讀:分析人物形象。

教師介紹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教師示範分析祥林的肖像描寫。

魯迅曾說過:要想極儉省的`刻畫一個人,最好是畫出他的眼睛。本文多處描寫到了祥林嫂的眼睛,找出來並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師明確:

1初到魯鎮——順著眼善良安分

由“順”字,我們可以看出祥林嫂安分守己的個性。她在死了丈夫,成功逃脫了嚴厲的婆婆,來到魯鎮做工時,對眼前的一切非常珍惜,很乖順的聽從主人的一切安排,雖然內心痛苦,卻對生活抱有希望。

2再到魯鎮——順著眼眼角帶著淚痕內心痛苦

這是經歷過苦難的眼睛,淚水已經以淚水的方式鐫刻在祥林嫂的臉上,她死了丈夫,又死了兒子,這個弱小又不幸的女人,只能用淚水來傾訴心中的悲苦。

3講阿毛的故事——直著眼

一個直字,道出了她整日陷入對阿毛的深深思念和痛苦之中,精神有些麻木。4魯鎮人們嘲笑祥林嫂額上的傷疤——瞪著眼

一個“瞪”字,表明她微薄的憤怒。經歷了那麼多的人生苦難後,祥林嫂不但沒有得到人們的同情,反而引來人們無情的嘲諷,她只能用憤怒來表示自己無言的反抗。

5與柳媽對話——兩眼上圍了大黑圈。

當柳媽告訴祥林嫂她死後會被兩個男人分搶時,她一夜未睡,苦惱了一夜,傷心了一夜,她陷入對死亡的恐懼之中。

6捐門檻——眼睛分外有神。

她用近一年的時間,傾其所有,捐了門檻後,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7再次祝福,四嬸不讓祝福——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

四嬸的一聲斷喝“放著吧,祥林嫂”徹底粉碎了祥林嫂的願望,她的精神徹底崩潰。

8行乞時——眼睛間或一輪

祥林嫂在無數次的嚴重打擊和折磨下,陷入極度悲哀,精神完全麻木,對生活失去希望。

9問我靈魂的有無——突然發光

這“發光”是經歷長期痛苦思索後,萌發的對靈魂的一絲希望。

找出這些眼睛描寫之後,為了讓學生切身體會到這些眼神背後的情感,讓學生表演這些不同的眼神,以加深對祥林嫂這一形象的理解。

最後教師總結:通過祥林嫂眼神的變化,我們看到了一個勤勞善良的勞動婦女就這樣被不幸的生活一點點吞噬了。也許生活的挫折沒有徹底擊垮這個女人,但當她內心的痛苦被那些愚昧的人們一次次拿出來兜售時,她被一步步逼向生命的絕境。

(三)、學生獨立閱讀階段

學生找出小說中有關祥林嫂的語言和動作描寫的部分,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語言描寫:

與四嬸講阿毛:痛苦自責

與大家講阿毛:麻木空虛

與柳媽對話:精神重壓陷入恐懼

與我對話靈魂: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行動描寫:

祥林嫂反對自己再嫁時,逃、嚎、罵、撞

怕死後被兩個男人分身,捐門檻

懷疑有無靈魂,提問

從這一系列的對話和簡單的動作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喪夫失子讓祥林嫂陷入深深地自責與痛苦,而封建禮教的束縛讓她的精神受到重壓以致於陷入恐懼。

年輕的祥林嫂曾經憤怒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抗爭過,但她微弱的力量又怎能抵抗一個偌大的社會呢?是的,祥林嫂的悲劇不是她個人的悲劇,不是她性格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即使她沒有尋死的意願,即使她還有生存下去的勇氣,她還是會被當時的那個社會中所淹沒。

(其他人物形象也可用這種方法分析,讓學生熟練掌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四)、探究閱讀

1、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都發生在春天或臨近春天,比如:立春之時丈夫死去,孟春之時被迫改嫁,暮春之際喪失愛子,迎春之時一命歸天,一般,春天是美好的季節,給人無限生機和希望,但給祥林嫂的卻是打擊和絕望,簡析作者時間安排的巧妙。

2、小說為何以祝福為題,而不以祥林嫂為題?

這兩道題目屬於小說藝術技巧的考查,教師需要規範學生思路,提示:主要從情節線索、內容結構、人物形象、主題思想幾個方面入手。

3、小說開頭,祥林嫂在陰暗的風雪天問我靈魂的有無,你認為祥林嫂的願望是什麼?

這道題是開放性的問題,學生要立足文字,言之成理即可。

4、祥林嫂死了,那麼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凶手?

這道題針對小說主題設計的,屬於學生對小說的個性化解讀,答案會很多。有人可能會說是魯四老爺,有人可能會說直接的凶手是四嬸,有人也許會說是柳媽,說道柳媽就有意思了,柳媽是個善女人,不殺生的,她的身份是個幫傭,她怎麼會是凶手?實際上,這個問題延伸一下,在殺死祥林嫂的凶手中包不包括祥林嫂她自己?這樣可能學生討論的更激烈了,到底祥林嫂有沒有參與這場殺戮,老師可引導學生從小說情節的角度進行分析,即祥林嫂為什麼去做工,為什麼改嫁,為什麼捐門檻,為什麼行乞?最後剔除表層的凶手,包括魯四老爺、四嬸、柳媽、魯鎮上冷漠的人們,甚至是祥林嫂自己,我們往深處挖掘,讓學生理解,殺死祥林嫂的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祥林嫂既是封建制度的自覺維護者,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完成本課的教學難點。

5、祥林嫂死於那一天?

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雖然課文中有明確的說明,祥林嫂是死於祝福之夜,但我們往深裡挖掘:阿毛的死對祥林嫂意味著什麼?四嬸那一聲大呵“放著吧,祥林嫂”意味著什麼?甚至祥林嫂被四嬸趕出魯家又意味著什麼?

五、小結:

也許我們不知道祥林嫂最終是死於何種原因,是死在哪一天的,也許在祥林嫂閉上眼的最後一刻應該是沒有忘記微笑的,祥林嫂在生活中受盡苦難,歷盡嘲諷,在封建禮教冷血的獰笑中艱難的走著,這時死亡對她來說,也許不再是恐懼,在現實的痛楚裡,死亡對她來說更像是一種解脫,祥林嫂死了,我想這也許是上天對她最好的安排。

六、作業

祥林嫂被封建制度活活的殘殺了,請關注現實,我們現在的生活中還有封建殘餘嗎?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請列舉現象,並做簡要評析,寫一篇300字的短文

說課稿 篇6

指導思想:根據體育健康標準的要求,本課在教學中堅持“健康第一”的體育教育思想,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體育教學本身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實踐、去嘗試、去體驗的過程,使學生通過觀察、參與、探究、感悟,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動作概念和行為方式。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和競爭意識、自主探究和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本次說課分為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說教學程式等五個方面。

一、說教材

跳躍專案包括跳高、跳遠、三級跳遠和撐竿跳高。從事跳躍專案的練習,能增強腿部力量,發展彈跳力,發展靈巧和協調性。作為一種教育手段,還能培養勇敢、堅定、沉著、果斷的意志和品質。

二、說學情

本次課的授課物件為八年級(4)班。八年級年級的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勻屬上升期,好奇心強,容易興奮,有很強的表現慾望,有一定的知識、技能基礎,但在知識的`理解、技術的掌握以及學習的方法、興趣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為此,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多體驗、多實踐。

三、說教法

本課採用講解法、示範法、練習法、遊戲參與法和指導糾正錯誤等教學方法,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中用比賽法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團隊精神。

四、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學習和掌握髮展跳躍能力的幾個動作方法。

(2)、增強腿部力量,發展彈跳力、靈巧和協調性。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幾個發展跳躍能力的基本動作。

教學難點:對動作要領的掌握。

3、器材:木棒4根,凳子4個。

五、說教學程式

(一)、開始部分(1分鐘)

集合整隊,清點人數,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目的是培養學生有組織、有紀律的課堂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團體意識。

(二)、準備部分(8分鐘)

1、教師組織學生做準備活動:進行單足跳和蛙跳接力賽。讓學生的身體儘快進入到運動狀態。

2、做活動操:正壓腿、側壓腿、膝關節運動、踝關節運動各4個8拍。目的是活動各關節,避免運動損傷。

(三)、基本部分

1、介紹本課內容、目標及要求。(1分鐘)

2、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一些發展彈跳能力的方法。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進行討論總結,然後派出一名代表彙報本組的討論結果並演示本組的動作方法(可以藉助老師準備的器材)。教師同時給予動作指導(學生可能說出如:立定跳、單足跳、蛙跳、縱跳摸高、跨步跳、深蹲跳、跳繩等方法。)(5分鐘)

3、教師對學生總結出的方法給予評價並補充一些學生沒有想出的方法。鼓勵學生選出幾種自己喜歡的練習方法(少數服從多數)。組織學生進行練習選出的2-3個動作並給予動作指導,其它的動作可作為以後素質練習時用。(15分鐘)

4、利用深蹲跳、單足跳、跨步跳、縱跳作為環節進行接力遊戲比賽。(10分鐘)

(四)結束部分(5分鐘)

1、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放鬆活動。

2、鼓勵學生總結本課瞭解的主要知識。

3、回收器材。

4、師生再見。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本文抓住時間特點選取初秋季節典型景物的變化,從整體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動物,形象直觀地寫秋天豐收的景象,描繪出一幅天高雲淡、五穀豐登的秋景圖,展現出作者對秋天的喜愛、讚美之情。

教學重點:認字和寫字,練習朗讀,背誦第一自然段。

教學難點:分辨漢字,認識偏旁。瞭解課文內容。

二、說學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閱讀教學要使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養成閱讀興趣是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的保證。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課件、卡片、圖片來吸引學生的興趣。

三、說教法

從本課課文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圖文結合、隨文識字的教學策略。在生字學習中,鼓勵學生採用多種識字方法進行識記。在學生識記生字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創設情景,給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程式,主要設定六個環節。

(一)、出示圖片,匯入新課

藉助多媒體課件,播放秋季美景的圖片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感官,引領學生直觀地感受秋天到來時的景色變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學生是閱讀主體,應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地位。

1.請大家開啟課文,認識自然段。

2.播放配樂範讀課文,同學們認真傾聽,注意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3.請學生藉助拼音自由大聲課文。注意:把句子讀通順,讀準字音。

4.教師逐段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複。

(三)、隨文識字,品讀課文

品讀學習第一自然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本環節設計,在隨文識字中,將識字教學置於一定的課文情境中,通過字理識字、加一加、文字與圖片聯絡等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教學過程中落實了“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的要求,引導學生學會看課文的插圖,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藉助圖畫和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詞語的含義。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積累豐富的詞語,為學生提供了語言訓練的機會。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要紮紮實實落實本課新認識的筆畫書寫,讓學生在寫好筆畫的基礎上進行生字的整體書寫。學生通過觀察生字的結構,加深生字書寫的整體印象,從而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四)、拓展練習

1.鞏固生字:大雁南飛

2.我會說:用“秋天來了,天氣涼了”說句子。

通過生字認記練習和句式練習說話,鞏固生字的認記,練習說完整的`話,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拓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感受秋天的多樣性。

(五)、引導學生看板書,試著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板書引領,指導學生背誦。

3.請個別學生展示。用填空形式練習背誦。

這一環節的設計在於落實本課的目標,力求背誦在課堂上進行。在熟讀的基礎上,結合對課文的內容理解、生活體驗,再現圖片,抓關鍵詞引導學生背誦。

(六)、作業佈置,拓展延伸

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思考、去感受,從而豐富學生的體驗,為下一節課的“畫秋天”“說秋天”做鋪墊。

五、說板書設計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板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本課我抓住了景物的“關鍵詞”,用貼上畫有形有字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力求言簡意賅,對教材的內容概括得精煉、正確、有趣味性。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b、p、m、f》是漢語拼音第3課。本課包括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4個聲母,配有一幅郊外遊玩的情景圖。情境圖主要用以引出本課要學習的聲母b、p、m、f,教材以活潑生動的卡通畫形式將b、p、m、f四個聲母呈現給學生,旨在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幫助學生記住四個字母。第二部分是聲母b p m f與單韻母的拼讀練習。第三部分是“爸爸、媽媽”兩個詞語,其中“爸、媽”是本課要認的生字。第四部分是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爸媽”,要求書寫的字母b p m f的筆順及在四線三格中的位置。

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正確認讀聲母b、p、m、f,讀準音,認清形,並能正確書寫。

2、正確拼讀b p m f與單韻母組成的音節。初步掌握兩拼音節的拼讀方法。

3、藉助拼音,正確認讀“爸爸、媽媽”2個詞語,認識“爸、媽”2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聲母“b p m f”與單韻母組成音節的正確拼讀。初步掌握兩拼音節的拼讀方法。

二、說學情

學生剛入學,又因為學習方式的變化有些許不適。漢語拼音的學習內容本來有點枯燥,加上孩子年紀小,活潑好動,個性十足,所以,應儘可能的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讓孩子們在玩中學,樂中學,同時,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三、說教法、學法

1、創設情境:兒童認識事物總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號,缺乏具體的內容,學起來枯燥無味,兒童往往會產生厭倦情緒。因此,拼音教學必須遵循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教師要善於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採用多種活潑生動的`形式,使枯燥的內容形象化,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特點,創設“爸爸帶小孩爬山,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出本課的四個聲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和濃厚興趣,讓學生在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下學習。

2、聯絡生活發音: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從言語實踐中來,又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是一個將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學習物件建立起新的聯絡的過程。對於剛入學的兒童來說,漢語拼音字母標識的語音,其實是在兒童口語中經常出現的。因此,教學中,利用情境圖,組詞進行發音練習,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漢語拼音並不難,很有趣。

3、合作學習: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聲母b、p、m、f的發音時,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編口訣記憶字母,併發揮自己的潛能,快樂地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單韻母引入

(二)、學習聲母b p m f

1、學習發音

2、學習書寫

3、編兒歌識記

(三)、學習聲母b和單韻母a的拼讀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跳水》一課講述了發生在一艘外國帆船上發生的事。一隻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杆頂端最高的橫木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教材的編排意圖是: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學習船長在危急中,冷靜,機智和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和了解作者記敘一件事情經過的方法。本篇課文情節驚險,扣人心絃,易於激起國小生的閱讀興趣,形象逼真的教材插圖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在學習字詞,初步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入第二課時的學習。通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事件的發展過程,學習船長遇事冷靜,機智,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在理清課文敘述順序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積累用來形容情況危急或處境危險的詞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分析,比較孩子,水手及船長在同一件事發展過程中不同的表現,在瞭解事情發展變化的基礎上,體會船長處理問題的方法。

二、說教法

依據課標要求和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依據學生認知能力和已有知識經驗,本課教學充分體現"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情感為主線"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過程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

2、語言點撥

3、抓重點詞句

4、朗讀感悟等等。

三、說學法:

1、抓重點詞句,理解感悟:比如"哭笑不得","氣極了","驚呆了","40分鐘——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結合語言環境,對這些詞句的未盡之意進行表象理解,體會孩子,水手們的心情。這是在鞏固和運用以前的讀書方法。

2、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這是在本組課文中學習運用的一種新的讀書方法。本課教學中採用了指名讀,自由讀,默讀,齊讀,範讀等形式,引導學生讀書感悟,說出自己的見解。比如:"故事中你獲得了哪些有益的啟示"引導學生從幾個不同的角色身上去體會。

3、自覺運用和積累詞語:比如第一自然段,寫了哪兩個角色之類間發生的事發生了什麼事強呼叫詞來概括其主要內容和感受。在學習"孩子處境危險"時,用提示句"當時的.情形真是呀!"引導學生用上"千鈞一髮,萬分危急,迫在眉睫"等詞語。

4、合作與交流。

四、說教學程式

(一)情境匯入

整知感知為激發學習興趣中,上課伊始,利用多媒體播放與課文內容相符的動畫短片,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二)自主探究

感悟情理整體感知後,引導學生按事物的發展順序去把握課文中本質的東西。講讀一,二段時,在弄懂段意的基礎上,重點抓住"取樂,放肆,哭笑不得"這些重點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使學生知道水手取樂猴子是故事的起因。三、四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去體會文中角色特點,在彙報中重點抓住孩子情緒變化和危險情境以及尋求解救辦法三方面去深入理解課文。

①孩子情緒變化的探究以孩子的情緒變化為線索,引導學生懂得孩子情緒變化原因有三方面:猴子的放肆,水手的過分,孩子的不冷靜,從中告訴學生做事要冷靜要考慮後果,開玩笑要注意分寸。

②抓重點語句體會險境利用幻燈出示驚險語句,先讓學生自主感悟孩子的險境。然後通過指導朗讀,填讀形容危急情況的詞語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入情入境,達到講解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③尋求挽救辦法人的創造力主要是依靠求異思維,它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依據這一理論,我設計了這一環節,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探討搶救孩子的妙法,讓學生暢所欲言得出辦法後,發現均不很得當,從而得出:船長果斷命令孩子跳水是挽救兒子生命不容置疑的唯一辦法。五、六自然段集中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所以在教學這部分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先通過體會船長心情來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使學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然後通過分析跳水的好處,為什麼用槍逼孩子跳水來學習船長在危急中,冷靜,機智和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總結全文

學習表達方法,精讀全文後,結合板書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學習作者表達方法,最後以"從文中角色中獲得哪些有益啟示"結合教學,使學生既對本課知識有及時的整理,又感到意猶未盡,為下節課教學做好鋪墊。

說課稿 篇10

教材分析

知識是教不盡的,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獲得語用經驗,培養語感,練就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也不是唯一的一本可以用來做教學例子的寓言故事集,教材無非是給了我們兩則學習寓言的例子,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引導學生從對這兩個例子的學習中,認識寓言、瞭解寓言並指導學生進行寓言創作,實現經驗的傳遞、語感的遷移。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兩個故事,情節都很簡單,而且篇幅短小,很適宜七年級階段的學生學習。

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做為語文學習材料,實施教學更應遵從這些原則。所以,我在教學中緊緊抓住語文學習的“實踐性”不放鬆,充分藉助多媒體引導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多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時間和空間,儘可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參與的機會,以便他們能從對課文的解讀中獲得語用經驗、語感體驗。做到將作者的想象和聯想啟用、物化為學生自己的想象和聯想,並運用於寓言創作之中。所以,教法上應做到走進例子解讀與走出例子創作並重,讓學生成為學習寓言的主人。

教學過程

教育應當貫穿於學生的興趣當中,使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每節段都能連貫地表現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動。對知識感興趣並想擁有它、實踐它,是每個渴求知識的人所具有的情感衝動,任何一個可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東西,任何一項可能激發學生求知慾的知識或技能都是他們所感興趣的,極有可能使學生煥發出旺盛的求知慾,我們做老師的,要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鼓勵他們去表現,進而讓學習成為學生人生價值的自我實現。基於此,整個教學過程由三步構成:

一、看動畫引入,初識寓言

在師生互動學課文時,運用現代化資訊科技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擬從學生的`生活本身和他們已取得的經驗出發,藉助多媒體播放他們熟悉的寓言故事的方法,引導學生初識寓言,培養學習寓言的興趣。

二、互動學課文,瞭解寓言

教學的第二步,便是與學生一起完成兩則寓言故事的學習,我以一個語文活動中心和實際主題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首先通過觀看動畫對兩則寓言有整體感知,讓學生複述故事情節,加深學生印象,然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理請故事情節,多角度理解寓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三、聯想加想象,創作寓言

《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因此我設計了這樣兩道練習,第一是給沒有直接寓意的故事新增寓意。第二是進行簡單的寓言創作。學生有各自不同的生活體驗,有對問題的不同思考角度,寫出來的寓言也必定個不相同。

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課堂教學應給學生在課外進行延伸性學習以指導,僅藉助一節課兩個例子的教學是無法讓學生學得關於寓言的所有知識的,在課堂上創作寓言也因受到時間等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功利性,這與語文學習的漸進性、廣泛性要求是不相適宜的,一是引導學生直接接觸相同類的語文材料,推薦幾本寓言故事集他們閱讀。這其中有中國寓言(如《中國寓言故事》),也有國外寓言(如《拉封丹寓言》),我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記下自己的收穫,二是建議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自己熟悉的寓言進行改編,進行交流;也可以蒐集存於民間的寓言故事,舉辦一個“講寓言故事”比賽活動,把對寓言的學習延伸下去。

教學反思:

老師角色的恰當定位,再加上得法的引導,學生主體性的激發,必將使課堂教學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讓學生帶著社會生活的體驗走進課堂,運用自已的生活體驗、情感傾向和語用經驗去解讀作者的生活體驗、情感傾向和語用經驗,進而實現生活體驗、情感傾向和語用經驗的轉化,再結合相應訓練在實踐中得以歷練,讓學生帶著語文課堂的收穫走向生活實踐,實現學習與生活的有機銜接,這樣的教學必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說課稿 篇11

一、說教材

《漢語拼音gkh》是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漢語拼音中的第5課。本課時包括兩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是情境圖,以引出要學習的聲母gkh,幫助學生讀準gkh的發音和認清其形;第二部分,聲母g、k、h在四線三格中的書寫,用以指導正確書寫。

二、說學生

一年級的國小生天真活潑,直觀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容易被新穎的事物所吸引,但注意力保持時間有限。我班全部學生雖然上過幼兒園,但是隻有部分學生能夠認讀聲母和個別韻母,對聲母的發音方法掌握的還不太好,字母書寫更是不會。而且大部分學生沒有聽講的概念,更不用說聽講的習慣了。

三、說教學目標

1.學會g、k、h三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

2.能正確規範書寫gkh。

四、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學情,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設計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用《小猴子找家》這個遊戲複習前面學過的聲母和韻母,為後面的學習作鋪墊。

(二)導學新知

學習字母g、k、h。

1.學生觀察圖片,說說圖上畫著什麼。

2.教師示範g、k、h的發音,指導學生觀察模仿,學生嘗試發音,體會要領。

3.學生反覆練讀字母g、k、h。

4.結合表音表形圖,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字母g、k、h與圖中哪些部分相似。

5.引導學生編順口溜幫助記憶。如:“白鴿白鴿g—g—g,蝌蚪蝌蚪k—k—k,喝水喝水h—h—h。”

(三)學習書寫字母

1、學生看圖,觀察字母g、k、h在四線格內的位置。

2、指導書空寫gkh,並說出筆畫。

3、教師示範,學生練習書寫字母。

五、說教法和學法

1.寓教於樂、趣味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漢語拼音教學應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根據這一要求和一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直觀、生動事物的特點。在教學中,創設豐教學情境,將抽象、枯燥的漢語拼音同有趣的遊戲、兒歌、結合起來,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的'拼音樂園中去學習。如通過編兒歌,學習聲母gkh;通過手指操,活躍課堂氣氛等。

2.學生主體,先扶後放。通過“噹噹小老師”的形式鼓勵學生來領讀,這不僅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讓他們的自信得到飛揚,而且他們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更加激起了他們主動學習的願望。

六、說板書設計

規範的寫出了gkh在四線三格中的位置,讓學生一目瞭然,學生模仿起來容易。

說課稿 篇12

首先,我對本節內容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一單元第二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這為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3.情感目標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分析

2.四類有機物的結構和功能

難點分析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講解水分、無機鹽、糖類和脂類知識。教師講解時,要注意聯絡生物學實際,大量列舉生物學事例,通過大量感性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糖類和脂類的相關知識。講解蛋白質和核酸的知識。教師講解時要注意聯絡化學知識,聯絡具體的生物學事例,聯絡生物體的具體功能,幫助理解相關的知識。

由於本節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生產實踐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問題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是以什麼形式存在的?

問題2:水對於生物體是至關重要的,水對於生物體、對於細胞有什麼生理作用呢?這種作用是如何體現的?

問題3:無機鹽在生物體內以什麼形式存在?無機鹽對於細胞和生物體的作用如何?這些生理作用是如何發揮的?

問題4:你所知道的糖有哪些?這些糖的共同特點是什麼?它們對於細胞和生物體有什麼生理作用?

問題5:你所知道的脂類有哪些?這些脂類的共同特點是什麼?它們對於細胞和生物體有什麼生理作用?

問題6:你所知道的蛋白質有哪些?這些蛋白質的共同特點是什麼?它們對於細胞和生物體有什麼重要生理作用?

說課稿 篇13

一、說教材

《臺階》是一篇以父親為描述物件的短篇小說,現被選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材。本文以父親為主要描述物件,但此文並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具有農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於普通農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著辛酸,深沉地向著 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

二、說教法

從臺階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切入,瞭解內容,初識人物,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從而帶動對全篇的深入研讀和領悟。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髮問精神,採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讀。在合作探究中相機點撥與引導,使學生更深地理解文章主題。教師在課前可讓學生反覆讀小說文字,充分地熟悉情節,避免因文章本身太長和離學生生活較遠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畏難情緒。

三、說學法

《臺階》是一篇語文平實但內涵深刻的文章,不同的人對它的主題有著不同的解讀,特別本文的主人公又是一位農民,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所以這堂課適合於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四、說流程

(一)匯入:由臺階的圖片匯入,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再引入課文,激發學生探究的好奇。

(二)初步感知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速讀課文,思考:文中寫了哪幾種臺階?

2、臺階是不是作者此文描述的主要物件?

(這個步驟,使學生明白全文圍繞父親與臺階的關係展開,為後面的深入探討做好鋪墊)

(三)揣摩妙點

從父親與臺階的關係入手進一步揣摩文章的妙處。

1、父親與三級臺階的關係(由此匯出父親造新臺階的願望)

2、父親與九級臺階的關係(由此步驟引導學生分析造臺階準備的辛苦,體會造好後感覺的不自在,並最終自然引出對文章主題的探討)

(四)探究主旨

新臺階造好了,父親為什麼不自在了?

(在學習思考、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勞動是父親的生命,他用勞動證明自己的價值,贏得他人的尊重)

(五)拓展

作者帶著怎樣的情感來塑造父親的?

(讓學生從字裡行間去探尋,以朗讀後品析的方式進行,注意體會敬佩與辛酸兩重情感)

說課稿 篇14

一、說教材

《亡羊補牢》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寓言故事的第一課。這個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二、說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

2、通過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並能聯絡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四、說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的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體現新課標的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本課,我主要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和點撥法。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通過學生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使學生形成能力。

在以上理念的指導下,我力求通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維目標。於是,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設計

1、為了孩子們在談話的過程中學到知識,拉近距離,我採用了談話激趣法揭示課題。

2、然後初讀解題。

3、精讀課文,理解內容。孩子都具有表現欲,在課堂上分角色朗讀,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因此我設計了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在這環節中,學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觀眾。既能鍛鍊了膽量,又能訓練觀察力。

4、明理,通過學生以物生情,學到的知識得到昇華,突破重難點。

5、拓展補充,激發學生學習寓言的興趣。

六、說教學效果。

這篇文章故事性強,道理淺顯,通俗易懂。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故事情節,讓同學們在瞭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感悟道理。同時,我還注意生字詞的識記。教學效果良好。

說課稿 篇15

一、說教材

《秋天》是部編本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篇主體課文。作者抓住初秋季節景物的變化及特徵,描繪秋季天高雲淡、五穀豐登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讚美之情。這篇描寫秋景的散文,作者從整體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動物,形象直觀地寫秋天豐收的景象。文章雖短小精悍,三個自然段共5句話,但合在一起卻描繪了一幅初秋全景圖。

二、說學情

一年級學生剛剛走入校門,表達能力和認知能力還不是很強,但是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漢語拼音的直呼方法,初步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與學文。一年級的孩子對周圍事物處於好奇狀態,對於語文課亦是如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興趣的養成是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的保證。但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打好基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為重要。學生們喜歡生動活潑、圖文並茂的課文,通過本課的學習,不但能讓學生了解秋天、觀察秋天、感受大自然,還能體驗在大自然中探索、發現的樂趣,同時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課堂中學會學習,打下紮實的語文學習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一年級學段目標,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1、認識本課“秋、氣”等10個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頭三個偏旁。

2、會寫“了、子”2個字。認識新筆畫“乛”。

3、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注意“一”的`不同讀音。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本課的教材特點,我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是教學重難點是:

重點:

1.認識10個生字。

2.會寫“了、子”2個字。

難點: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讀好輕聲及“一”的變調。

五、說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和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主要運用啟發式教學,對學生進行點撥,生字教學時我還採用談話交流法,讓學生自主交流各自的識字方法,相互補充,彼此學習。在指導書寫生字時我運用了講練結合的方法,讓學生紮實掌握寫字要領,寫好生字。

六、說學法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時我引導學生主要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七、說教學過程

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及學段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流程分為四個步驟

1、激趣揭題,範讀感知;

2、自讀課文,自主識字;

3、指導讀文,讀通讀熟;

4、指導書寫,落實雙基。

說課稿 篇16

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手指》。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本課是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22課。本組教材以“語言的藝術”為專題,安排了三篇課文。本文通過樸實又富有風趣語言,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以及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學習本文有助於激發學生大膽思考,仔細觀察周圍事物,感悟帶來的啟發,讓學生初步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以及揣摩文章表情達意的能力。但在重點詞句以及寫作手法上還需要老師的點撥和指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通過啟發引導和語言直觀等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手指》課文語言幽默風趣,對學生很有吸引力,因此,在教學中要致力於指導學生讀通課文,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五根手指的特點,點撥描寫手指的寫作手法。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目標擬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正確書寫“憎”等15個生字,理解詞語。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感受語言的風趣,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以及五根手指不同特點和作用,瞭解作者運用擬人句描寫手指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哲理。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的三位目標設計體系,並結合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認知特點和規律,我將確立:

我的教學重點是: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五根手指不同特點和作用。

我的教學難點是:瞭解作者運用擬人句描寫手指的方法,悟課文蘊含的道理。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取代學生的閱讀。”在本課中,我將採用讀書指導法、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將學、思、議相結合,通過抓重點詞句反覆朗讀,對重點內容進行感悟,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還學生主體地位。

說課稿 篇17

一、說教材

《坐井觀天》這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課文短小精悍,圖文對應,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淺顯易懂,學生能夠從中明白蘊涵的道理。

二、說導學目標

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和本課的實際,我確定這一課時的目標有三點;

1、會認“沿、答”等10個生字,會寫“觀、渴、喝”三個字。

2、識記“井沿、大話、弄錯、無邊無際”等詞語;讀準多音字“哪”。

3、讀懂、讀好小鳥和青蛙的三組對話,並分角色朗讀,初步感知寓意。

三、說導學重難點

會寫3個生字,課文4—7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初步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四、說導學方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在教學中我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我運用談話法、對比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

五、說導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的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讀、說、練的教學思想,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步驟。

1、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考慮到低年級孩子認知比較直觀的特點,上課開始,我用講故事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有走入課堂的慾望。

2、多種形式,認識生字、新詞

本文有3個要求認識的生字,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三關,由簡到難,第一關,學習生字,第二關,在新詞中認識生字,第三關,在句子中鞏固生字,這樣學生從字、詞、句中認識和鞏固了生字。

3、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必然充滿朗朗的讀書聲,對本課的學習,我注重在指導朗讀上下工夫,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首先,我安排了自由讀,邊讀邊找出青蛙和小鳥的對話。

其次在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中,我採用了分角色讀、講讀句子,讓小朋友們體會到它們的感情。

4、延拓提高:

1.找出帶有“哪”欄位句子,通過多讀,體會在不同句子中,讀音的不同,總結:“哪”字用在句末時要讀輕聲。

2.談收穫,讓學生學會表達,鞏固知識點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