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說課稿2.98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說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爭吵》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4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作業本被弄髒而發生爭吵這件事,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 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先寫“我”和克萊諦吵架的原因;再寫“我”的內心活動:為吵架而感到不安、後悔,“我”知錯卻沒有認錯勇氣的矛盾心態,寫出了“我”對克萊諦往事的回憶及印象。這些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地體現了“我”的個性特徵,一個明是非卻愛面子的“我”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也為克萊諦後邊的友善行為作了鋪墊和暗示。聯絡課文內容體會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目標

1、能正確讀出並讀準生字詞,流暢地將課文讀下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這是本文的重點。

3、體會父親說的含義,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並學著處理同學間發生的問題,這是本課的難點。

三、說學生

三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朗讀能力,通過自學能夠自由朗讀課文,並對課文進行簡單的理解和分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慾望,對新事物、新問題有強烈的興趣。

四、說教法、學法

1、“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我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

2、“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從《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字三者對話的過程。”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地讀,通過輕聲讀、默讀、指名讀、齊讀等方式,讓其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3、推進綜合性學習,努力實現學科間的溝通,課內課外相結合,讓學生通過讀一讀、講一講、談一談、演一演的形式來理解課文內容並從中受到教育,體會課文中所讚揚的寬容、友愛的美好品質,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使課文內容形象、直觀、具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教學中,我適時對學生進行學法引導,強調敘事順序,為今後寫作奠定基礎,我還注重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分析與判斷,從而促進他們的思考和創新能力。

五、說設計意圖

通過課後填寫調查報告、倡議讀書月活動,進一步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及內涵,從中感悟人物的心理變化,並挖掘人物形象特點,積極探究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從小培養他們樂於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積累知識的良好習慣,更進一步的.昇華主題,學以致用。

六、說過程

1、課前預習:

《新課程標準》特別指出,在教學中尤其重視“整體把握能力”。因此,課前的預習中,我便要求孩子們能夠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匯入:

大家知道:好的匯入,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入情,本節課我採用的是貼近學生生活的談話匯入,引入課題。

3、教學流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質疑導向——探究體驗——調查事件——學習昇華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後,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樣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教學中我用信任和激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覆讀文,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再讓他們小組合作,相互講一講,從而讓他們能夠全面地看到文中“我”的缺點:愛瞎猜、愛面子。優點: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善於反思。也能看到克萊諦能諒解同學的過錯,寬容同學,珍視同學之間的友情。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雲,風霜雨雪,日出日落,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條件,為人類創造了美好生活。現在春天到了,溫暖的太陽、淅瀝的春雨、朦朧的霧天~~一切都使孩子們感到新奇,前幾天的霧天讓孩子們對自然充滿了疑惑。在幼兒對霧已經有了初步的直觀體驗和了解後,孩子們對自然的探索興趣更高了,結合《綱要》中指出要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於是進而開展《淘氣的霧弟弟》這一活動,從而讓孩子進一步瞭解這些自然現象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淘氣的霧弟弟》以故事的形式,讓孩子在童趣盎然中自然的感觸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故事淺顯、易於幼兒理解、接受,有趣的情節畫面能使幼兒進一步感知霧的特徵,瞭解霧天給人們帶來的不便,豐富了幼兒對霧的經驗,也提高了幼兒想象與表達經驗的能力。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綱要》中提出的: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充套件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本活動具體目標為:

1、通過對故事內容的理解,進一步感知霧的特徵,以及霧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

2、通過實踐遊戲,親自體驗"霧茫茫看不清"的感覺,知道在霧天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安全。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感知霧的特徵,瞭解霧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知道在霧天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安全。

難點:瞭解霧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

重點的確定上,我認為,既是語言就要讓孩子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此活動的主要內容是一種自然現象,所以在瞭解了不方便後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在生活中如何應對這種現象。

在難點的處理上,最好的就是讓孩子有直接的體驗,我們在開展該活動時天時地利最好,否則就要看孩子之前對霧天的經驗和教學活動中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及體驗時的教具效果。

三、說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和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經驗準備:對霧有初步的瞭解,知道"霧"就是接近地面的空氣中的水蒸氣。由於接觸較冷的地表,因而凝結成小水滴或冰晶,使能見度不足一公里,與雲的區別只是霧較貼近地面。

環境準備:在有霧的天氣最好,

材料準備:教學圖片、創造霧天效果的眼罩

四、說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以猜謎語的方式引出今天的主題"霧"根據已有的經驗回憶霧是什麼樣的,激起幼兒對霧的興趣,並過渡引出故事。可以說,此環節鞏固了孩子已有知識,並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互動,樂於表達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也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了鋪墊

一、謎語引題,回憶霧天的特徵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我們一起來猜猜它是什麼?"像雲不似雲, 像煙不似煙, 風吹可飄動, 日出始散開"這是什麼?

2、你見過霧嗎?誰來說說霧天是什麼樣子的?(白茫茫、模模糊糊,看不清楚等)

過渡:霧弟弟非常淘氣,它經常溜到地上來玩,現在我們聽個故事《淘氣的霧弟弟》

第二環節:這個環節是為解決重、難點設計的。我遵循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主動性,引導幼兒

自由大膽表達。通過故事感知霧弟弟的"淘氣"。並結合圖片讓幼兒觀察霧天的情形,豐富幼兒的經驗,讓孩子瞭解霧弟弟的淘氣給出行人們帶來了許多的麻煩。並引導幼兒大膽說出應對這種現象的辦法。

二、霧弟弟很淘氣:

1、結合掛圖,講述故事--至大家都生氣的喊起來。

2、霧弟弟做了哪些淘氣事?(在傾聽後理解故事內容,知道霧天造成哪些不方便)

霧天的時候,霧弟弟蒙上馬路上的汽車,汽車會發生什麼煩惱?(馬路上的汽車看不清楚)。

海上的輪船會不會碰到什麼煩惱?(海上的輪船不知道往哪兒開?)

路上的行人碰到什麼煩惱?(路上的行人都像黑夜裡一樣)

3、霧天,出行真不方便,讓我們幫他們想想辦法吧。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啟發性提問進行引導,讓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活躍幼兒的思維,給幼兒創設一個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這時候,太陽公公也聽到喊聲了,我們繼續來聽下故事 講述故事至結尾

4、最後是誰帶走了霧弟弟?(引導幼兒說出:"太陽來了,霧就消失"的道理)

5、後來霧弟弟到天上變成了什麼?

6、太陽公公出來了,天氣放晴了,我們看出去的東西是怎樣的?那馬路上的汽車,天上的飛機是怎樣行駛?(知道霧消失後生活中的現象都回到正常)

7、教師小結:是呀,霧給出行的人們帶來很多的不方便,汽車要限速行使,飛機、船要停航,高速公路要關閉,所以在霧天的時候我們出行也一定要特別注意安全。

第三環節: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親自體驗霧茫茫看不清的感覺。並以晴天和霧天的不同體驗讓孩子更深的體會到霧天能見度降低,一定要注意安全。

在突破重、難點後,結合當代幼兒語言教育的整合觀念,引導幼兒把故事內容遷移到現實生活,讓幼兒親自體驗從而萌發幼兒關注自然和人類的關係,學會克服自然困難更好的生活。

三、遊戲:開車

1、讓孩子們在操場的白線裡(當馬路,地面設定一些障礙)開車,讓孩子們體會晴天的開車。

2、霧弟弟來了,幼兒分組戴上自制的眼罩,模擬"霧天開車",遊戲中如果碰到障礙就代表發生,停止遊戲。

2、說說"霧天開車"是什麼感覺?提醒幼兒霧天的時候我們出行一定要特別注意安全。

附教案:

活動名稱:

大班語言《《淘氣的霧弟弟》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故事內容的理解,進一步感知霧的特徵,以及霧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

2、通過實踐遊戲,親自體驗"霧茫茫看不清"的感覺,知道在霧天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安全。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感知霧的特徵,瞭解霧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知道在霧天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安全。

難點:瞭解霧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

活動準備:掛圖5號、每位幼兒準備了一個半透明的保鮮袋做眼罩時用

活動過程:

一、謎語引題,回憶霧天的特徵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我們一起來猜猜它是什麼?"像雲不似雲, 像煙不似煙, 風吹可飄動, 日出始散開"這是什麼?

2、你見過霧嗎?誰來說說霧天是什麼樣子的?(白茫茫、模模糊糊,看不清楚等)

過渡:霧弟弟非常淘氣,它經常溜到地上來玩,現在我們聽個故事《淘氣的霧弟弟》

二、霧弟弟很淘氣:

1、結合掛圖,講述故事--至大家都生氣的喊起來。

2、霧弟弟做了哪些淘氣事?

霧天的時候,霧弟弟蒙上馬路上的汽車,汽車會發生什麼煩惱?(馬路上的汽車看不清楚)。

海上的輪船會不會碰到什麼煩惱?(海上的輪船不知道往哪兒開?)

路上的行人碰到什麼煩惱?(路上的行人都像黑夜裡一樣)

3、霧天,出行真不方便,讓我們幫他們想想辦法吧。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這時候,太陽公公也聽到喊聲了,我們繼續來聽下故事 講述故事至結尾

4、最後是誰帶走了霧弟弟?(引導幼兒說出:"太陽來了,霧就消失"的道理)

5、後來霧弟弟到天上變成了什麼?

6、太陽公公出來了,天氣放晴了,我們看出去的東西是怎樣的?那馬路上的汽車,天上的飛機是怎樣行駛?

教師小結:是呀,霧給出行的人們帶來很多的不方便,汽車要限速行使,飛機、船要停航,高速公路要關閉等等,所以在霧天的時候我們出行也一定要特別注意安全。

三、遊戲:開車

1、讓孩子們在操場的白線裡(當馬路,地面設定一些障礙)開車,讓孩子們體會晴天的開車。

2、霧弟弟來了,幼兒分組戴上自制的眼罩,模擬"霧天開車",遊戲中如果碰到障礙就代表發生,停止遊戲。

3、說說"霧天開車"是什麼感覺?提醒幼兒霧天的時候我們出行一定要特別注意安全。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審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體操專案中的雙槓—分腿坐前進,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科學健身的能力,讓學生在歡樂中精神得到陶冶,身體得到鍛鍊,技能得到發展,興趣得到培養,使其養成終身自覺鍛鍊的習慣。

二、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為體操雙槓動作:分腿坐前進,雙槓是健身、實用的器械體操專案之一,國中的雙槓教學是作為發展學生身體素質,提高支撐能力和掌握實用技能並進行相應的品德教育為主要目的的一項內容,而不是以追求經濟比賽和表演為目的的。國中的雙槓教學是以基本握法、各種支撐、移動、擺動為重點的基本技術和姿勢為主要內容,而本課內容是以支撐擺動為主的'內容,屬於基礎動作,但要做到準確規範,就比較困難,且雙槓有一定的高度和危險性,因此必須做好安全防備工作以免出現安全事故。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物件為八年級學生,相對而言,比較有勇氣可以學習並掌握次動作。但畢竟雙槓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需要教師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層層剖析,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三、說目標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向學生介紹雙槓對鍛鍊身體的價值,並在教學實踐中吸引學生積極參加雙槓練習、提高學習興趣;

技能目標:發展上肢、肩帶、胸、腹、背部肌肉力量,培養學生支撐及擺動的能力,85%以上的學生基本掌握分腿坐前進的動作要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克服怕苦、怕累的思想培養學生自信、勇敢和不怕困難的精神,樹立安全意識,懂得自我保護和相互幫助。

教學難點:兩臂伸直,前後擺動時超越槓面,並在超越槓面後兩腿自然分開輕放於槓上

教學難點:上下肢協調配合和合理用力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本課我運用語言、情景匯入法、模仿練習法、講解示範法、表揚、鼓勵法。

學法:採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自主學練法、小組互助法等。

五、說教學過程

(一)引起注意階段

1、課堂常規

2、本課的教學目標及要求

(二)激發興趣階段

1、遊戲:“開口閉口螺旋形跑”

為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奮,同時達到熱身的效果,安排了遊戲:“開口閉口螺旋形跑”

2、通過開口螺旋形跑,活躍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緊接著成閉口螺旋形跑成圓形做行進間徒手操。通過徒手操練習能使有關肌肉、關節、韌帶得到充分的活動,而且與要學的技術動作有機結合。因學生水平有異,最後有1分鐘時間讓學生自由活動各關節,從而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儘可能的避免出現受傷現象。

(三)接受新知識階段

1、反覆練習跳上成分腿坐和小幅度支撐擺動;

2、墊上練習分腿坐前進;

3、從分腿坐開始,反覆練習推槓、立髖、夾腿動作;

4、加標誌物練習前擺動過槓及遠撐手部位;

5、幫助下練習

通過以上幾種不同形式的練習,激發學生的興趣,由以到難,讓學生能大膽的練習動作,更進一步的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

(四)全面發展素質階段

每6人為一組,選出最好著,互比,並可將動作加大難度,以達到培養尖子生的作用。

(五)恢復整理階段

1、伸展放鬆操: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通過模仿練習,促進學生消除肌肉疲勞,身心得到恢復。

2、對本節課進行小結,佈置收回器材。

六、場地器材

雙槓:六個,體操墊:6個。

七、預計教學效果

預計平均心率為:130~135次/分,最高心率為170次/分,出現在三十五分鐘左右,運動密度為40%,運動負荷為中等。

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 理解小說的結構藝術(重點)

2、 感悟小說的內涵——弘揚人性美(難點)

教學過程:

1、 匯入

一片普通的葉子,會有怎樣神奇的魅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歐·亨利的小說《最後的常春藤葉》,品味一片葉子背後的生命力量和人性之美[板書課題]

2、 明確教學目標

3、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大家都做過預習了

小說一共涉及到幾個主要人物?

[三個,分別是瓊珊、蘇艾和貝爾曼]

他們三個是住在同一棟樓上的畫家四天時間,三個窮藝術家,發生了一段感人的故事瓊珊經歷了從瀕臨死亡到活過來的掙扎,而貝爾曼則是從生走向了死串連起這些情節的是這最後的常春藤葉,它起著情節線索的作用[板書]

4、 細讀課文,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文中多次寫到了常春藤葉,讓我們仔細地閱讀小說,找出描寫常春藤葉的語句,看看每次的描寫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1) 第一次描寫在小說的18—28段,蘇艾聽到了瓊珊的計數,發現了她對常春藤葉子的關注請一位同學起來給大家讀一讀第18自然段,在這個同學讀的過程中,請其它同學畫出段中的描寫性詞語

好我們找一個同學說說他找的詞語

[院子是“空蕩蕩”“陰沉沉”的,常春藤“極老極老”,“根已經枯萎”,葉子“差不多全吹落”,藤枝“光禿禿的”,那堵牆是“鬆動殘缺”的]

這是一段環境描寫,這裡作者著力描畫了常春藤什麼樣的特點?

[著力描寫常春藤的枯敗、殘破、蕭索]

有什麼樣的作用呢?

[渲染了悲涼的氣氛,而這與病重的瓊珊的悲觀心境是協調一致的]

那麼這枯敗的常春藤對瓊珊意味著什麼呢?有誰來說一說?

[22段“等最後一片掉落下來,我也得去了”24段“我希望在天黑前看到最後的藤葉飄落下來那時候我也該去了”在這裡,她把這最後一片葉子作為自己生命的徵兆,作為最後一絲與世界的微弱牽連,作為放棄生命的理由尤其是28段,她覺得自己“就像一片可憐的、厭倦的藤葉,悠悠地往下飄,往下飄”,意味著她的絕望

(2)請速讀小說的37—44段,找出集中描寫常春藤葉的語句,加以分析

[這位同學找的是第40段,這一段用“可是”一轉,讓生命出現了奇蹟“經過了漫漫長夜地風吹雨打”,“仍舊有一片葉子”“傲然地掛在離地面二十來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作者非常細緻地描寫了最後一片常春藤葉的顏色、形狀和位置, “傲然”表現了葉子給人的驚喜,但瓊珊的心情有沒有因之改變呢?沒有]

[這位同學找的是44段,這片在風雨中飄搖的孤葉,讓人聯絡到瓊珊氣若游絲的生命,不禁悲從中來]

(3)齊讀46段還有一次描寫, “那片常春藤葉仍在牆上”

雖然只有一句話,但這片經歷兩日的風雨依然傲然挺立的常春藤葉卻讓瓊珊的心情發生了鉅變:它讓瓊珊恢復了對生活的信心,獲得了重新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這時候這最後的常春藤葉對瓊珊意味著什麼?誰來說一說

還有沒有不同意見或補充?

[看來,大家都同意這位同學的意見,它是支撐瓊珊活下去的精神支點,只要葉子不落,她就有希望,就要進行抗爭]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看到這最後的常春藤葉竟然挽救了一個年輕又幾乎失去希望的生命從小說的情節設計上它有什麼作用呢?

[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5、 賞讀課文,體會情節設計的巧妙

(1)可能有人會問了,連續兩個雨雪交加的夜晚,這最後的常春藤葉為什麼能夠依然傲然挺立呢?因為這片葉子是假的,哪裡能看出來呢?作者在哪裡巧妙地埋了伏筆呢?請試著找出一處來

[這位同學找到了:40段,經過了慢慢長夜的風吹雨打,仍舊有一片常春藤的葉子貼在牆上一個“貼”字暴露了它不是真的葉子]

還有沒有呢?

[這位同學找出來了,在最後一段,“你不是覺得納悶,它為什麼在風中不飄不動嗎”

最後蘇艾給我們揭示了謎底:那是貝爾曼的傑作——那晚最後的一片葉子掉落時,他畫在牆上的]

(2)從哪裡可以知道這最後的常春藤葉是貝爾曼畫的呢?同位之間可以討論一下,誰來給大家分析分析?

[好,這位同學:最後一段,“溼透的鞋子和衣服”說明他曾在雨水中站了很久,燃著的燈籠是在夜裡作畫用的,那片葉子在離地面二十來英尺的地方,要爬到高處去畫葉子,必須要“挪動的梯子”;散亂的畫筆可以讓人想見畫畫的人受涼後強撐身體的艱難;而剩下的綠、黃色的顏料,則很容易讓人想到那片黃綠相間的常春藤葉]

(3)課前佈置大家展開想象,寫一段文字,描寫貝爾曼那天夜裡畫常春藤葉的場景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先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在評點的時候,注意以下三點:①你的描寫必須要在揣摩原文,充分利用原文中的“想象點”的基礎上②符合人物性格,要合情合理③運用適當的描寫方式

[下面我們請各組推薦優秀的文段,全班交流這位同學想象了外套擋雨的細節表現雨中作畫的艱難,合情合理;這位同學抓住貝爾曼愛嘮叨的性格刻畫人物,出神入化;這位同學描寫醉酒的貝爾曼雨中作畫的細節,真摯感人同學都很善於運用想象,抓住人物的特點來表現人物,都很不錯我也寫了一段,與同學們分享一下:

已是午夜了,老貝爾曼還沒有睡,想著蘇艾的話,看看窗外越來越猛的風雨,他再也忍不住了他取了筆,拿了些顏料和一個調色盤,轉過身,走進了雨中

雨水很快溼透了他的衣服他艱難地爬上了那個挪來的梯子,手裡託著調色盤,蘸了蘸那綠色的一抹,在牆上細細地描畫起來無情地雨水一次次地將色彩沖淡,他只好一遍遍地重新著色

雨似乎沒有結束的意思,而且夾雜著點點雪花,貝爾曼凍得全身發抖彷彿就在一剎那間,常春藤上的葉子全部凋落了,一片也沒有剩

貝爾曼很著急,第二天即將來臨,瓊珊的生命就是這片葉子

他畫得越來越專注,越來越專注,眼神裡有種異樣的熾烈的光芒,漸漸地,他忘卻了寒風,忘卻了雨夜……

當天微亮時,貝爾曼咬咬牙,將最後的顏料厚厚地抹上牆,在葉子那鋸齒形的邊緣上又添了些枯黃

終於完成了,此時的他全身冰冷,臉色蒼白,下肢已有些僵硬,但對著那片葉子,他心滿意足地笑了——“這正是我一生的傑作……”

他艱難地爬下梯子,一點點地挪回房去,在進門地那一瞬,60歲的他終於倒下了……]

(4)你看我們寫出來得段落是很容易打動人的,為什麼作者偏偏就沒有寫呢?把我們描寫的場景放到原作中好不好?不好為什麼?咱們來討論一下:

[同學A:原作給人一種出人意料的感覺,改了以後就沒有懸念了]

[同學B:原作給人留下想象的餘地和回味的空間教師補充:這種手法叫“留白”]

[另外,比較起來,原作的敘事更加的簡潔緊湊,更能抓住讀者,也更容易凸顯人物形象]

這種結尾處小說情節的突轉,出人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結局,是歐·亨利小說的突出特色,同學們課下可再閱讀歐·亨利的其它小說,比如《警察與讚美詩》、《麥琪的禮物》或者今年大學聯考海南寧夏卷選的小說《二十年後》,進一步體味他的這一特色

6、 研讀課文,感悟小說的.人性之美

小說的結尾,貝爾曼為了畫那最後的常春藤葉付出的是生命的代價有同學在預習的時候就問我:貝爾曼為什麼一定要畫呢?他撿來一枚常春藤葉,將它釘在牆上,或是貼在牆上,不行嗎?不是更逼真嗎?而且也許他也不會因此染上肺炎而死了我們如何認識這個問題呢?

同學們有的從貝爾曼畫家身份的角度來探討,有的從激發瓊珊信念的角度來探討,都講的很有道理,從中可以看出同學們對文字對人物把握的深度其實不論是畫還是釘還是貼,都是小說外在表現形式,更重要的要看作者借這一情節表達什麼樣的內涵作為一個只是偶爾給別人畫點商業畫或廣告畫的老畫家,他這最後的常春藤葉被稱為傑作,並不在於他畫得多逼真,而在於這是一個潦倒失意的老畫家一輩子的心血和生命的結晶,他表現了貝爾曼的善良和對生命的珍視,其中蘊涵著底層人物之間相濡以沫的溫情和人性之美

作家歐·亨利長期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對小人物艱難的生存狀況和悲慘的命運充滿同情他一生寫了300多篇短篇小說,大部分反映了下層人物辛酸的生活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淚的微笑”的風格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書”“含淚”是因為對小人物的悲慘人生充滿同情;“微笑”則是過濾掉艱辛、沉重和坎坷,為人生描繪出美好的結局,給人以溫暖和希望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飽經憂患卻仍然對人生充滿了執著的理想,他相信一片綠葉可以挽救一條生命,他相信信念可以戰勝死亡,他相信悽風苦雨中的人生只要堅持就有希望

說課稿 篇5

根據我校英語組在教研活動中設立的 “在基礎中提高閱讀,在閱讀中鞏固基礎”這一小課題,我精心設計並講授了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 section B 2a~2c這一課時。我們在這節課繼續學習了用於描述人物外貌的詞彙,以及多個描述性詞彙相併列時句型的運用。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鞏固基礎的前提下,達到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繼續學習用形容詞來描述人的外貌;(2)能通過上下文確定篇章中的指代關係;(3)領會做閱讀題的技巧。(二)過程與方法:嚴格按照我校“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啟新訓練、自學吸收、合作交流、展示點撥、反饋提升)學習新知,教師適時的進行了指導。(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本文,瞭解中西方文化中描述人物外貌特徵的不同。在“An interesting job”一文中,完成2C部分指代關係題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對於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需要小組合作才能完成,所以,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在完成了本部分的答題後,幾乎能夠弄明白文章大意了!

授課過程:

第一部分:啟新訓練。這部分主要是複習,回顧已學過的單詞,以及上節課的重點句型。以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我要求每組的.4號,也就是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去展板上寫,一是為了考察這部分學生基礎的鞏固情況,而是為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以免忽略差生的感受。在這部分我預計在10分鐘內完成。

第二部分:自學吸收。在對應的53頁詞彙部分,我們通過學生試讀,教師正音的方式進行。在認識了新詞彙之後,放手讓學生大聲朗讀文段“An interesting job”,我要求讀2遍,一是為了讓差生了解文章大意,而是為了讓優生加深理解,同時,還能讓全體學生培養語感,感受語言的魅力。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個不相同,成績稍差的在遇到生僻的語法後可能不能準確理解文意,所以在這部分我多加了一個環節,找短語,目的是讓差生也能夠通讀全文。之後,展示,核對短語答案,快速齊讀短語2遍,以鞏固基礎。這部分我預計在10分鐘內完成。

第三部分:合作交流。這部分主要是採用對學、群學的方式進行的,主要體現為小組合作,在翻譯部分,有小組之間的合作。在完成課本53頁2c部分的基礎上,我自己設計了幾個題目,是按照任務型閱讀的方式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領會做閱讀題的技巧和方法,以便在考試中閱讀能夠拿到一個較高的分數。這部分預計在15分鐘內完成。

第四部分:展示點撥。該部分我要求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討論並修正答案,教師給出答案,3分鐘後大展示疑難問題,教師適時的進行點撥。之後,師生共同總結做閱讀題的方法和技巧。這部分預計在5分鐘內完成。

第五部分:反饋提升。在這部分,我沒有設計閱讀題目,當時我考慮到針對文章已經設計了題目,就沒再設計閱讀題。授課中,對文章中出現的一些重點詞彙還沒有練習,所有,在這部分我設計的是語法的相關題目。在學生做完這部分的題目之後,教師給出答案。小組討論,大展示集中解惑。學生解決不了的題目,教師集中解惑。這部分預計在5分鐘內完成。

教學反思和體會:

1.能夠圓滿的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學有所獲。

2.注重基礎的鞏固,這與我校英語組當下的小課題是相吻合的,在重視基礎的前提下,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

3.嚴格按照我校“五步”教學環節上課,與其說是在講授,不如說是師生共同探究。

4. 小組合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願學,樂學。

教學不足:

1 對教學時間的把控上,不能按照預計的教學時間完成定額的教學任務。

2. 在反饋提升部分,如果能有針對性的增加一篇閱讀理解題,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會有更好的效果。

3.由於自己的不細心,在導學案中“合作交流”部分第三的題目設定上,漏掉了“2a”,使得導學案製作的不是很完美。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計和體會,作為一名新教師,由於教學經驗和水平的不足,肯定會存在諸多的漏洞,在此,懇請各位教師多批評,多給出指正,多給我介紹一些教學的方法和經驗,以便我在今後的教學水平上能夠有更大幅度的提高。您的批評和指正,是我進步的良方,在此,彩蓮表示深深感謝!謝謝!

說課稿 篇6

第一部分 說教材解讀和教學價值

《元日》是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上冊的最後一課中的一首古詩,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敘事與寫景結合,表現了歡樂祥和、永珍更新的新年氣象,呈現了“放爆竹、喝屠蘇、換桃符”的春節傳統行為文化。同時,《元日》是王安石拜相實施變革、推進新法之初寫的,是詩人借新年新氣象來表達自己對變革充滿喜悅和自信。這首詩歷來膾炙人口,廣為傳誦。我想,人們傳誦的是一種美好生活,春節過大年的歡樂祥和的美好生活;傳誦的是一種民俗文化,中華民族過年的種種行為文化;傳誦的是一種人生追求,王安石為國為民實施改革的人生追求。

根據王榮生先生的“定篇”概念,作為古詩的教學目標定位在傳承優秀文化上。因此,我把感受歡樂氛圍,理解節日文化,體會詩人內心作為《元日》的核心教學價值。

 第二部分 說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教什麼比怎樣教更重要,語文課堂教學不能把課文等同於教學內容。有了以上對教材的解讀,我把本詩教學設定為“三個一”:一首古詩,一種文化,一個詩人。即,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春節文化,體會詩人情感。

與“三個一”的教學內容相對應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古詩,能說出詩句的意思。能感情朗讀、背誦古詩,能讀出古詩的味兒。

2、讀寫互動,能感受春節文化。

3、適度拓展,體會詩人內心。

 第三部分 說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堅持“讀悟結合、讀寫互動”的教學理念。以讀為主線,在讀中理解詩意,感悟文化,體會詩情,並朗讀出古詩不同的味兒;以寫為訓練,把“寫”擠進課堂,豐滿文字,豐厚文化。

 第四部分 說教學特色和教學創新

教學模式的創新:實施“三段式古詩教學模式”,即基礎板塊——核心板塊——發展板塊。這是我的古詩教學課題研究的一大顯著成果,也是教學的最大特色。

感情朗讀的創新:以讀為線,三個板塊的`感情朗讀的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不同,分別讀出古詩的歡快味、文化味和詩人的自信味,並分別把這種味道讀到臉上、頭上和手上。

二次理解的創新:在介紹詩人王安石及寫作背景後,將王安石的變法改革融入到古詩理解之中,並創造性地說出古詩的意思。

第五部分 說教學過程和教學意圖

 一、基礎板塊——解題匯入,朗讀背誦,理解詩句

(一)理解“元”字,匯入解題

1、理解“元”字:每年的1月1日叫元旦,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元:第一,開始。旦:字形告訴我們是地平線上升起的太陽,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就是公曆一月一日。)你還能想到“元×”嗎?(元年、元月、元宵、元日)這裡的“元”都是第一的意思。

2、匯入解題: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就叫《元日》。題目意思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就是我們現在的春節。如果你用這個題目來寫作文,你會寫什麼?(寫春節做什麼,寫出春節的快樂。)

[教學意圖:匯入要與生活相結合,要有語文味,要簡潔明快。]

(二)朗讀背誦,理解詩句

1、背誦古詩:預習過了,短短的4句28個字,能背下來嗎?

2、理解字詞:預習過了,哪些字詞的意思你懂了?哪些字詞的意思還不懂?(“一歲除”、“入屠蘇”、“瞳瞳日”可能要引導學生理解)

3、說說句意:能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嗎?(只要學生理解,

說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實。)

在爆竹聲中,除去了舊的一年,迎來了新的一年。春風送了溫暖,人們歡快地喝著屠蘇酒。旭日的光輝普照千門萬戶。人們總是把新桃符換去舊桃符。

4、感情朗讀:

(1)讀出節奏味:古詩朗讀講究節奏、重音,一般七言絕句朗讀的停頓、重音有規律,停在第四字後,重音落在第五字上。我們來試試,讀出節奏和重音。

(2)讀出歡快味:這首詩的基調是歡快,要讀出歡快味,把歡快味讀到你的臉上。

[教學意圖:有了課前預習的基礎,加上古詩簡短,古詩教學就不應該是零起點,教學完全可以從直接背誦開始。有了課前預習的基礎,教師只要適當追問、指點,讓學生理解字詞、詩句的意思。有了理解古詩的基礎,讓學生運用古詩節奏、重音規律,把握基調進行感情朗讀。]

二、核心板塊——讀寫互動,感受文化,體會詩境

1、過渡圈畫:春節,中華民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蘊含著豐富的節日文化。從詩句中就能知道春節做些什麼,請圈畫出有關詞語。(放爆竹、喝屠蘇、換桃符)

2、感受文化:能說說這樣做的起源、目的,以及發展到現在的做法、意願嗎?(學生交流,教師點撥,概括板書)

放爆竹:開始古人燃放爆竹是用來驅除邪鬼,後來人們改用放鞭炮,現在還放煙花,由單純的驅鬼求平安,變成了一種歡快。

喝屠蘇:正月七年級這天,古人要飲屠蘇酒,祈求健康。現在親人團圓、親朋聚會都要喝些酒,是健康的需要,也是一種慶賀。

換桃符:古人用桃木板寫上神的名字,或者畫上神的影象,懸掛在門上來驅趕邪鬼。到現在改用了貼春聯,是一種喜慶。

小結:春節,是一個祈求平安的節日,是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是一個充滿濃濃文化味的節日。

3、形象描述:王安石用詩句呈現了一幅歡樂祥和的節日畫面,讀讀詩句,看看插圖,想想生活,用你的筆來具體描述其中一個畫面。(引導學生先說後寫,靈動生成。以下是學生交流寫話情況

的預設)

畫面一:過年,放鞭炮可是孩子們的最愛。你看,幾個孩子在放“轟天雷”呢,小女孩們捂著耳朵圍在那兒不敢上前,只有那個小男孩蹲著身子,伸長手臂,捏著引火,一點一點向前移。“滋——”,引線著了,隨即騰空而起,“碰——啪”炸開了花。孩子們也樂開了花。

畫面二:親朋相聚,喝酒是必不可少的。大家紛紛端起酒杯敬酒祝賀,這個說祝你身體健康、閤家歡樂,那個說祝你事業興旺、恭喜發財。真是人人妙語連珠,個個喜氣洋洋。

畫面三:年還未到,家家戶戶就忙著貼春聯。這家寫著“梅花春爛漫,竹報歲平安”,那家寫著“勤勞門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都是那麼紅火,都是那麼喜慶。

(三段話都是訓練總分結構,但又有所側重,三個畫面分別側重於人物動作、人物語言和看到的對聯內容。)

4、感情朗讀:現在要讀出文化味,應該讀好哪些詞語?(爆竹、屠蘇、新桃、舊符)讀時可以搖頭晃腦,把文化味讀到你的頭上。

[教學意圖:關注、理解、傳承文化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對話交流、讀寫互動中,引領學生把握春節文化符號,感受民俗文化氣息,豐厚春節文化生活。]

三、發展板塊——拓展探究,走進詩人,體會詩情

(一)簡介詩人,體會感情

1、過渡激疑:我們理解了古詩,感受到了春節的歡樂氣氛,春節的永珍更新,春節的文化傳統。難道王安石就是為了告訴我們這些嗎?這還要聯絡詩人寫這首詩的背景來體會。

2、簡介詩人: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改革家。他兩度出任宰相,為了國家富強,百姓富裕,他實施變革,推行新法。

3、體會詩情:這首詩就是在王安石變法之初寫的,是為了表達自己變法成功的喜悅和自信。

(1)詩句中處處都能看出來,我們先來關注一些重點詞語。(教師可以先示範,再由學生交流)

爆竹:是在慶祝實施改革、推行新法的爆竹。

春風:是改革的春風。

瞳瞳日:是改革的陽光。

新桃:是推行的新法。

(2)有了這些新的發現,我們可以把每句詩的意思用上“改革或新法”來說說。

在爆竹聲中,廢除了舊法,推行了新法。改革的春風送了溫暖,人們幸福地喝著屠蘇酒。改革的陽光普照千門萬戶。人們改革總是要實施新法換去舊法。

(3)小結:由此可見,王安石是借新年永珍更新的氣象來寄託自己實施變法的自信。因此,這首詩不但表現了春節永珍更新的景象,還表達了詩人對實施改革的自信。

4、感情朗讀:現在我們應該讀出詩人的自信味,要讀好哪些詞語?(爆竹、春風、瞳瞳日、新桃)讀時可以加上動作,把自信味讀到你的手上。

三次感情朗讀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也不同。可見,感情朗讀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讀。

[教學意圖:詩人簡介要兒童化,是為了便於學生理解古詩內涵,體會詩人感情。讓學生用上“改革或新法”來說說詩句意思,更是為了使體會詩情兒童化。這樣,品讀這首詩,就是在品讀王安石一段獨特的人生經歷。]

(二)課後拓展,表達文化

1、改寫古詩:課後,把課堂中交流的三部分合起來,加上頭尾,就是一篇古詩的改寫文。

2、拓展古詩:我們熟知的王安石的詩還有《梅花》《泊船瓜洲》,都與王安石實施變革有關。課後可以與人合作,查閱資料,學習探究這兩首古詩,你會更加理解、敬佩王安石的。

[教學意圖:有了課內的片段說寫基礎,課後的改寫古詩更豐厚了文化。有了課內本詩的學習基礎,課後的探究學習更豐厚了詩人。這樣,就將古詩教學的觸角伸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國論》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的首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於唐宋散文。單元教學目標是理解文章所總結的歷史教訓以及所闡發的人生哲理了解幾種常見的詞類活用現象,積累文言知識,進而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六國被秦國滅亡的教訓,是許多文史家關注的話題。僅“三蘇”就每人寫了一篇《六國論》。蘇軾的《六國論》,強調了“士”的作用;蘇轍的《六國論》突出了團結的力量。蘇洵的《六國論》不同於以上兩篇。他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借題發揮。蘇洵的寫作目的不在於總結六國滅亡的教訓,而在於警告宋朝統治者勿蹈六國滅亡的覆轍。借古喻今,以談論歷史供當今統治者借鑑,這是蘇洵高出其二子的地方。全文論述非常嚴密:第一段開門見山,亮出觀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二三兩段分別論述兩個分論點:“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和“不賂者以賂者喪”。最後兩段總結歷史教訓,諷諫統治者不要重蹈六國滅亡的覆轍。

課文的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知識,讀背全文,領悟文章所總結的歷史教訓,教學難點是學習作者緊扣中心論點逐層論述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閱讀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大綱在語文教學目的闡述中還有這樣的話:“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這也是與文言文教學密切相關的。

根據《大綱》的要求,大學聯考《考試說明》對古代詩文的`閱讀作了三個遞進層次的要求:

①理解(能力層級B):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綜合(能力層級C);篩選並提取文中的重要資訊;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③鑑賞評價(能力層級E);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新教材在文言教學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一輕”傾向,“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一輕”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這一傾向從新教材的課後練習設計可明顯看出來。我個人非常認同這種傾向,因為讀背是“理解、內化、學以致用”的基礎環節,是積累語言,澡雪精神,形成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

根據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熟讀並背誦課文,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

2、體會借古諷今的寫法,理解六國滅亡的歷史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