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幼兒園說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說課稿3.11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幼兒園說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一、主題活動名稱:

明天出版社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中班下學期主題四《春天,你好》中的一個活動:醒來了。

二、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春天裡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2. 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 幫助幼兒記住故事主要情節,簡單瞭解幾種常見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係。

三、活動準備:

1. 幼兒已有冬天動物冬眠及春季天氣特徵的知識經驗。

2. 故事課件,小魚、青蛙和小蜜蜂的頭飾,幼兒操作卡片。

3.《郊遊》磁帶、輕音樂、磁帶、錄音機。

四、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引導幼兒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學說動物間的對話,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難點是激發幼兒產生主動探索小動物的好奇心,產生愛惜小動物,保護小動物的情感,並對文學作品產生一定的興趣。

五、活動內容分析:

《醒來了》這一活動是主題《春天,你好》中的第五個活動,前面的四個活動,如《春遊去》、《春回大地》、《郊遊》等都已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春天的勃勃生機,使幼兒進一步萌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尤其是小動物

不錯的 ,幼兒天生喜歡,但是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怎麼樣了?出來了沒有,它們又在幹什麼?這一切的問題都在吸引著幼兒,去求知、去探索。《綱要》中明確規定: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還應敏銳地捕捉到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新的關注點、興奮點和新的發展需要,適時適宜的組織活動,培養孩子的好奇、好問、樂於探索的精神等。基於此,《醒來了 》這一活動是前幾個活動的深化、昇華。通過這一活動的組織,不僅能進一步增進幼兒對動物與季節變化的認識,還能使幼兒通過不同形式的學說 故事 角色的對話。強化語言的學習,增加對動物的情感認識及對文學作品的喜愛,從而在趣味性活動中自然地突破本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六、 活動過程實際思路:

(一) 讓幼兒走進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的祕密,體驗大自然的美好,增加幼兒的感性經驗。

這個目標主要是通過本主題的前四個活動來實現的。第一個活動帶幼兒去春遊,主要是讓幼兒走進大自然,去真切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春的氣息,發現大自然中蘊藏的春的祕密; 其它三個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進一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春天天氣特徵,自然變化的認識 ,在春的懷抱裡,在不同的活動中,

不錯的幼兒身心得到陶冶,會不斷髮現一些新奇的事物,如小草發芽了,小花開放了,一些小動物也出來了。總之,幼兒的好奇心會不斷增加,興趣也越加廣泛,感性經驗也愈加豐富 。尤其是活動開始,聽著熟悉的《郊遊》樂曲,做著舒展。優美的動作入場,更能自然引發幼兒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二)開展概述活動:

1. 首先 以遊戲引題: 溫暖而又美麗的春天來了,一些小動物也出來了,教師分別扮演小魚遊,青蛙叫跳,小蜜蜂飛、叫等動作來引導幼兒猜。這種師演生猜的師生互動方式,旨在營造和諧、愉悅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同時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2. 接著 播放課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個畫面(點擊出四個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哪個季節的畫面?為什麼?”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春季的主要特徵。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醒來了,看見青蛙蹲在泥洞中,它心裡怎麼樣?”“它會怎麼說?”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瞭,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回答每個幼兒之後,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 形式的肯定.在這種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說 、敢說,喜歡說,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3.幼兒自我發現後。結合課件,師配樂講述故事,請

不錯的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引導幼兒思考:“故事裡有哪些動物?小動物在什麼季節醒來了?為什麼?”本環節主要是藉助多媒體的形、色、景等多種優勢,直觀形象的幫助幼兒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通過幾個問題的思考,讓幼兒知道有的動物冬天要冬眠,如小魚,小青蛙等,春天來了,它們就醒來了,從而簡單瞭解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係,擴充套件幼兒的知識面。

4. 再次通過課件,結合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魚 、小青蛙、 小蜜蜂的對話。如運用師引導全體幼兒說,師生分角色說.男孩女孩分角色說等。這種靈活有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說方式,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並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5. 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文學作品。

(三)幼兒合作佈置“醒來的春天”的畫面:

幼兒操作卡片,討論並思考:“春天來了,還有哪些小動物也醒過來了?這些小動物會在什麼地方幹什麼?”以拓展幼兒的思維,使幼兒從對故事中小魚、小青蛙、小蜜蜂的瞭解與喜愛轉到對春天其他小動物的關心與喜愛上。討論之後,請幼兒分組、合作把自己圖片上的小動物送到事先設計好“美麗的春天裡”,共同佈置“醒來的春天”的生動畫面,然後師生一同來欣賞幼兒合作完成的作品。通過操作

不錯的幼兒愛動物的情感得到昇華,動手能力,合作意識得到進一步培養。

(四)活動延伸:

通過操作活動的評價:小動物都回到美麗的春天裡,自然中院子裡去.都很感激小朋友,喜歡小朋友.進一步激發幼兒愛動物,喜歡動物交朋友的情感。最後,聽著《郊遊》樂曲,師生一同到尋找春天裡的小動物與它們交朋友。使活動目標再次通過延伸活動得到強化與落實。

這是我對《醒來了》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通過這種設計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1.注重了活動設計的整合性、趣味性。

《綱要》中規定: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應相互滲透。本活動就較好地融入了語言、藝術、科學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對話等有趣形式,較好地完成了本活動的目標,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2.讓情感教育融入活動的每個環節。尤其是最後,把醒來的小動物送回大自然,使幼兒愛動物的情感由意識變為行動,對動物的喜愛,保護之情得到很好的強化、延伸活動中,教師情感式的過度語“小動物都回到了春天的懷抱裡,它們會感激小朋友,喜愛小朋友,咱們一起到院子裡,大自然裡去找醒來的小動物交小朋友吧,”使情感教育得到進一步延伸。

3.幼兒主動探索貫穿始終。如活動前,讓幼兒到大自然中主動探索春的祕密;活動中,幼兒自主思考,主動發現故事中存在的祕密;活動延伸中,再一次到大自然中去尋找醒來的小動物,與它們交朋友。幼兒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探索中。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一、活動目標:

1、大膽地講述自己的名字以及名字背後的小故事,學習用"我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我叫xxx"的句式完整表述。

2、學習書寫自己的名字,感受自己名字的獨特。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向爸爸媽媽瞭解自己名字的寫法、含義以及取名字時的小故事。

2、幼兒沒人一張紙、一支筆。

3、幼兒用書12~13頁。

三、活動重點:大膽地講述自己的名字以及名字背後的小故事。

四、活動難點:學習用"我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我叫xxx"的句式完整表述。

五、活動過程:

1、尋找自己的名字。

(1)將幼兒的名字排成四排做成表格顯示在熒屏上,並且用數字做好行和列的標記。

(2)請你們猜一猜這些寫滿字的表格上寫得時這麼?引導幼兒觀察。

(3)你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在那裡嗎?引導幼兒數數自己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

(4)幼兒尋找,互相說說自己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叫什麼。

(5)集體交流,一開火車的形式引導幼兒用"我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我叫xxx得到句式來介紹自己的名字和位置。

2、說說我的小名。

(1)你還有其他名字嗎?你有小名嗎?誰會叫你的小名?引導幼兒互相說說關於自己小名的情況。

(2)大家教你小名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感覺。

3、交流:"我的名字"的故事。

(1)有一個偉大的作家叫"錢鍾書",你知道他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嗎?

(2)結合幼兒用書,教師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3)為什麼爸爸媽媽給錢鍾書取名叫"鍾書"呢?

(4)你的名字有什麼故事嗎?引導幼兒相互說說自己名字的故事。

(5)集體交流自己名字的故事。

(6)教師總結: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名字,每一個名字都有一定含義,寄寓了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期望和美好的祝願。

4、我會籤我的名字。

(1)小朋友會寫自己的名字嗎?請大家寫寫自己的名字。

(2)幼兒學寫自己的名字。

(3)出示簽名薄,幼兒逐一在簽名薄上簽名,相互欣賞自己"寫"的名字。

六、活動反思:

活動前,我讓家長與孩子談一談孩子名字的含義和故事,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大膽交流表達,瞭解自己名字的與眾不同以及家長對自己的期望。

活動時。首先,我們從外形感知"我和別人不一樣",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記錄從粗略到細微發現了每個人身體的不同,既是對幼兒觀察能力更進一步的培養,也有利於幼兒感受個體的多樣性。當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了平時未注意到的某些特徵時,他們會顯得興奮和好奇,這種學習的積極性將成為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有的孩子在探索中發現我們的名字也是不同的,名字也是區別他人的一個方面,但對於自己的名字的獨特性和含義幼兒瞭解的還是比較少的,所以我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認識名字的機會。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說出2—9各數與其相鄰數的關係(多1或少1的數)。

2、讓幼兒熟練地找出2—9個數的相鄰數。

3、進行朋友間團結友愛的教育。

活動準備:

1、 1— 10的數字頭飾一套,1—10的數字卡一套。

2、 已學會10以內的數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小朋友,我們知道每個數子都有自己的鄰居,前面一個,後面一個,前面的比它少1,後面的比它多1。今天,我們來做個遊戲,看誰能快速的找出數字的鄰居。

二、基本部分:

1、遊戲:找朋友 將幼兒每十人分為一組,每組幼兒將1—10的數字頭飾看好戴在頭上。教師請數字3的幼兒找朋友時,全體幼兒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最後把2和 4 找出來並按順序站成一排,告訴大家,數字3的好朋友是誰和誰,為什麼? 遊戲前,教師請能力強的幼兒示範一遍,然後遊戲繼續。 (這個遊戲讓幼兒說出2—9各數與其相鄰數的關係)

2、遊戲:鄰居拍拍手 每次請10名幼兒遊戲,請10名幼兒任意選一張1—10的數字卡片站成一排,教師說:請數字5的鄰居拍拍手,這是數字4的幼兒就拍4下手,數字6的幼兒就拍6下手,啟發幼兒說出因為4比5少1,6比5多1,所以4和6是5鄰居。(遊戲繼續) (這一遊戲能讓幼兒熟練地找出2—9各數的相鄰數。)

三、結束部分:

師:“今天,我們知道了每一個數字寶寶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鄰居,它們之間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快樂的生活著。我們小朋友也要像數字寶寶一樣,大家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練習生活,對幼兒進行團結友愛的教育。)

延伸:

教師把頭飾、數字卡投放到數學區角中,小朋友可在區角活動中進行遊戲。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吹泡泡是幼兒熟悉又喜愛的遊戲,吹泡泡不僅有趣,而且新奇。特別是在太陽底下吹泡泡,吹出來的泡泡顏色豐富多彩。我選擇並設計適合小班幼兒學習特點,貼近小班幼兒生活的“泡泡畫”活動,旨在讓幼兒在蘸蘸、吹吹、按按的過程中,學會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的技能,充分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根據《綱要》藝術領域“在支援、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知識目標:鞏固對紅、橙、綠三種常見顏色的認識,感受色彩的美。2、技能目標:大膽選色,學習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3、情感目標:體驗與同伴合作活動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活動重點:學習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注意衛生,體驗活動的快樂。活動的難點:學會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的技巧。活動的準備:(詳見活動設計的準備)。充分有效的活動準備是美術活動成功的前提。本活動準備既關注幼兒已有經驗的積累與參與,如在活動前讓幼兒玩玩吹泡泡的遊戲,也注重教具的實用性與作畫工具的合理性。如選用的吹泡泡的工具,是特別長的吸管──這是因為我認為這樣可使幼兒避免吸入泡泡水,使用更安全。畫紙是每組一張,這樣可以避免幼兒間的畫紙被擋住,而且更能讓幼兒在活動操作中大膽地操作,不用擔心會吹出紙外。

二、說教法與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1、情景教學法:在活動中,我創設了“小魚吹泡泡”這樣的情景,讓幼兒能夠很快的進入到活動中去。2、觀察法:在活動開始時,請幼兒仔細觀察泡泡水的顏色。通過觀察,使幼兒對顏色進行辨別。3、提問法:對幼兒進行一些啟發式的提問,有助於幼兒對顏色有進一步的認識。活動中孩子們運用了1、多種感官參與法。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吹一吹、按一按等多種方法來獲得對泡泡形狀、顏色的知識體驗。2、操作法:幼兒動手操作吹泡泡作畫,在與教材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探索和學習,獲得泡泡畫的技能。操作法對幼兒學習美術具有決定性意義,因而操作是本活動的主要環節。布盧姆提出: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每個幼兒都能達到高水平的學習。因此,在操作中,我想盡量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來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時間裡積累經驗,以獲得技能。活動也證實了這一點,第一個上來示範吹泡泡的女孩在後來的操作中成功了。

三、說活動程式

總的設計思路是:根據小班幼兒學習的特點和本活動目標要求,設計以“向小魚學習吹泡泡”為中心主題,以教師的示範幼兒練習為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流程是:出示範畫匯入→介紹作畫工具(鞏固對顏色的認識)→師幼合作示範(蘸顏料→吹泡泡→按泡泡)→幼兒分組練習→活動評價(展示幼兒的泡泡畫,請爸爸媽媽觀賞)。(具體的活動程式見活動教案)

四、說反思

情景創設的匯入很能吸引起幼兒的注意,興趣的確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所以在看教師繪畫的時候,幼兒個個全神貫注地聽著。小班幼兒對於吹泡泡很感興趣,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能激發他們對繪畫的興趣,由此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積累相關的繪畫經驗,讓幼兒對美術課產生喜愛之情。活動中,以師幼合作的形式來示範泡泡畫的製作,更能激發孩子的操作熱情。可是,活動中我卻犯了一個不該犯的錯誤,居然忘了向孩子們交代操作的要求,比如泡泡水要放在桌子的中間,只能吹,不能吸,還有就是忘了為孩子們準備溼的擦手布了。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且水果的品種豐富。常見的有蘋果、香蕉、葡萄、橘子、梨子、柚子等,它們大小、顏色、形狀各不相同。幼兒雖然知道一些水果,但對水果的用途和營養價值等還不瞭解。家長有反應幼兒在家不喜歡吃水果,喜歡吃膨化食品。因此,有必要讓幼兒形成對水果的正確認識,對水果有進一步的瞭解,激發幼兒想吃水果、愛吃水果的慾望。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著主導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及情感兩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相互合作的部分,目標為:

1)通過了解水果的名稱;

2)嘗試運用句型I have___表達自己的所有物。

3)鼓勵幼兒參與到遊戲中,按照遊戲規則進行遊戲。

根據目標,我們把重點定位於:感知水果的外形,瞭解水果的名稱。通過談話—水果分類—嘗水果—水果拼盤—運水果,五個環節有機聯絡,相互滲透,引導幼兒主動活動,擴充套件幼兒的知識經驗和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創新精神。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要回憶生活經驗,將水果按顏色、形狀、吃法等進行分類和製作水果拼盤,主要通過小組商量和討論,自主操作,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注重綜合性、活動性、趣味性、寓教育於遊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參觀過果園。

2)物質準備:蘋果、梨子、香蕉、葡萄、柚子、香蕉等水果若干個;塑料盤子,塑料刀子、毛巾一組每人一套。削水果的工具、牙籤、運水果的小筐。錄音機,音樂磁帶、投影儀。布條、小禮品若干。情境創設:水果王國,背景是各種各樣的水果。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本次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讓幼兒通過分組交流探索的結果,分組合作製作水果拼盤,分享共同合作的過程與結果,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

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請幼兒為水果分類,主要是探索水果的外形和特徵,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活動是製作水果拼盤,讓幼兒在感知和認識各種水果的基礎上,提升經驗,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製作一個有特色的拼盤。

2.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了“水果王國”的世界,以水果皇后的形象出現,引起幼兒的注意。並結合秋收,引發幼兒融入到說水果名稱、分水果、嘗水果、運水果的情境中,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積極思考,動腦,以達到個性與素質的共同發展。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活動引導幼兒扮演各種水果娃娃,我扮演水果媽媽(媽媽食品)共同創編水果娃娃的動作,並組織玩《找水果》的遊戲,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4、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從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是讓幼兒通過切、掰、撥等方法來發現水果裡果核的祕密。第三次是讓幼兒把水果放到水池裡發現水果沉浮的祕密並進行記錄。

5、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談話講解把實物或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是通過觀看vcd讓幼兒更加直觀的理解各種水果生長的地方。

6、互動法:讓每一個幼兒都動起來,有師幼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與教材的互動。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除此,我們還適時的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話使幼兒從中獲得對水果祕密挖掘的認識和體驗。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昇華了情感。

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渠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學一學、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潛移默化的讓幼兒對水果產生濃厚的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讓幼兒參與水果王國的水果宴會,並通過回答問題,分水果,嘗水果,做水果拼盤,運水果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沉浸在遊戲的樂趣中,體驗水果王國裡的快樂。

3.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次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分水果,引導幼兒按水果的特徵、外形進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協商、合作、嘗試不同的分法。第四次的活動中,幼兒能動手嘗試製作水果拼盤,有助於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通過對作品,進行介紹和評價,拓展了知識面,提升了口語表達能力。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1、多通道參與法: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嘗一嘗、學一學、說一說、等種感官的參與,活動中幼兒能在快樂在遊戲探索中獲得了知識。

2、操作法:在活動中讓幼兒通過切、掰、撥、挖等方法來發現水果肚子裡面的祕密。

3、觀察法:在活動中讓幼兒各種水果都放到水裡,通過觀察發現水果在水裡的祕密。

四、說教學程式:

一、激發興趣:(情境:水果皇后的邀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打扮成水果皇后的樣子,把幼兒帶到了神祕、新奇的水果王國,引發幼兒觀察水果的興趣。並通過回答水果皇后的問題:“你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他們叫什麼?有什麼營養?”過度到下一環節。目標1能自然落實。

二、根據水果的特徵分類(為水果王國的水果分家)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我們為每組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水果,供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通過讓幼兒介紹,和集體小結的方式,鞏固對水果外形特徵和用途方面的認識。

三、品嚐分辨水果的味道(品嚐水果王國的水果)

感知完水果的分類,幼兒就會對水果的味道產生興趣了,因此及時的提問:你們想嚐嚐這些水果嗎?幼兒通過蒙眼睛品嚐水果,這樣大大增加了幼兒品嚐的興趣,這一環節充分滿足了,幼兒愛吃,喜歡吃的天性。同時滲透,水果營養多,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對人體有幫助,讓幼兒意識到多吃水果的好處。此環節主要落實目標3

四、製作水果拼盤

幼兒已經不滿足品嚐水果了,他們蠢蠢欲動,想自己親手製作一盤可口的水果拼盤。我們在每組提供了各種水果、塑料切刀、叉子、盤子等工具,讓幼兒動手操作,製作一盤有特色的水果拼盤。製作結束後,讓幼兒進行交流分享,將製作好的拼盤放在投影儀上展示,並向大家做介紹。此環節落實目標2

五、運水果

活動結束前,通過遊戲運水果,讓幼兒把水果王國的水果運回家,來延長幼兒對此活動的興趣。幼兒在吃了水果,動手製作水果拼盤後,需要運動。一個好的教學過程,是需要動靜交替的,因此,我們在最後一環節,讓幼兒動起來,用小筐將剩下的水果運回家,並以小組比賽的方式進行。請幼兒將剩餘的水果帶走,既是為水果皇后幫忙的表現,又達到了運動的效果。相信幼兒對水果會產生持續的興趣,從中生成出更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活動。

幼兒園說課稿 篇6

一、設計意圖: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是幼兒園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幼兒觀察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力以及創造性思維,使之得以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隨著主題活動“秋葉飄”的深入,小朋友初步瞭解有關秋天的知識,特別是水果,它是幼兒經常接觸的一種食物,它們種類繁多,但是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它們對於水果的顏色還需鞏固學習。在一次小朋友的餐後水果時,我聽見幾個小朋友在討論水果的顏色,有的在說蘋果是紅色的;有的說是黃色的;有的說是綠色的,最後小朋友來問我蘋果到底是什麼顏色的?為了讓小朋友對於蘋果的顏色有個明確的瞭解,我設計了這一活動,《綱要》中提到“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幼兒的發展;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二、教學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嚮導的作用,根據幼兒美術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了以下目標:

(1)初步認識紅黃綠三色,基本掌握塗色方法。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從目標來分析,目標(1)滲透了認知和能力的內容,是整個活動的主心骨,重在幫助幼兒認識紅黃綠三色,能初步掌握活動中塗色的方法(上下上下或者左右左右)來塗,注重幼兒塗色技能的培養。目標(2)是情感目標,通過幫助蘋果寶寶進而讓幼兒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驗溫暖,獲得快樂。

三、活動重難點

活動的重難點,離不開活動目標的具體要求,此次活動的重點、難點分別是:

1、難點:能認識紅黃綠三色,在認識三色的基礎上,能在老師提供的三色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來塗色。

2、重點:能均勻塗色,按活動中的方法來學習塗色(上下上下、左右左右)

在活動中通過觀看課件,利用兒歌的形式進行塗色,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難點。

四、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服務的,根據選材的特點和設計內容,我做了如下三方面的準備。

1、生活經驗準備和知識準備:幼兒對水果有一定的經驗,初步認識紅黃綠三色。

2、教具的準備:製作多媒體課件和4棵大蘋果樹。

3、學具準備:紅黃綠三色蠟筆,蘋果輪廓圖。

五、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根據活動設計的內容,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採用的教法有:

(1)直觀演示法:在課的開始通過課件演示,形象、生動的將幼兒匯入課題,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2)情景創設法:利用小鳥和蘋果樹媽媽的一問一答,將幼兒引人到活動中,非常適合小班的年齡特點,極大的調動起幼兒活動的慾望。

(3)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活動中通過利用小鳥幫助蘋果樹媽媽和老師的示範,讓幼兒用眼睛、耳朵等多種感官來學習塗色的方法。我把它放在活動最後,主要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老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4)觀察指導法:此教學方法是針對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採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了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及對個別幼兒的幫助。

2、說學法

在活動中幼兒的學法主要有:

(1) 討論法:在觀看課件中,小鳥幫助果樹媽媽的環節中,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併發言,有利於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講述能力。

(2) 操作法:這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方法,幼兒通過自我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3) 展示法:通過幼兒展示自己及欣賞同伴作品的過程中交流自己的操作經驗,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讓每個幼兒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並且對自己的表現能力逐步充滿信心。

整個活動在前部分通過觀看多媒體,是老師與幼兒的互動,充分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在活動中老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情景,增加活動的趣味性,讓幼兒有一個愉快的情緒參與活動。

六、教學程式

此次活動從激發幼兒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整合進行活動。

一、 以欣賞課件引入課題

1、課件:小鳥

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朋友,你們看是誰?(幼兒回答)

2、課件:小鳥落在蘋果樹上,果樹在嘆氣,果樹上的果子沒有顏色。

老師:小鳥飛來了,它停在一棵果樹上,它聽到果樹的嘆息聲,就問果樹媽媽:你為什麼嘆氣?

3、課件:果樹媽媽說“今天我的蘋果寶寶要去參加舞會,可是它們沒有漂亮的衣服穿,怎麼辦?那你準備給它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幼兒回答)

評析(以課件的形式出現,使孩子們視線集中到畫面上,通過創設情景教學法,調動幼兒學習興趣,並且根據畫面中的一問一答的形式,讓幼兒帶著好奇去觀察、思考,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也為下面的活動做了鋪墊。)

二、 通過觀看課件學習塗色方法。

1、課件:小鳥說“我有一種魔力,我來幫幫你”

老師提問:小鳥有什麼魔力?(幼兒猜測)

2、課件:小鳥說我有一支神奇的蠟筆,用蠟筆在果子上跳舞,果子寶寶就會有漂亮的衣服,邊跳邊說:我上下上下跳,果子寶寶變紅色,穿上紅色的衣服;我還會左右左右跳,果子寶寶變綠色,穿上綠色的衣服。

老師:(1)小鳥是怎麼樣幫助果樹媽媽?(幼兒回答)

(2)小鳥是怎麼跳舞的?(幼兒回答:上下上下、左右左右)

評析(老師採用直觀演示法、情景創設法,幼兒通過看課件和老師的提問讓幼兒對塗色有了初步的瞭解)

3、老師:那我們小朋友也來跳跳看,我上下上下跳果子寶寶變漂亮,我左右左右跳果子寶寶變漂亮(幼兒跟老師進行徒手練習,並跟老師念兒歌)

評析(這環節用果子寶寶跳舞的方式,讓幼兒學習塗色的方法,一方面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能讓幼兒更形象、更容易地掌握塗色的方法。)

4、老師:哎呀,小鳥跳累了,要休息一會,那還有那麼多的果子沒有漂亮的衣服穿怎麼辦,讓我們小朋友來幫幫忙吧。

評析(此環節以讓小朋友幫助小鳥給蘋果寶寶穿漂亮衣服,能讓孩子們更樂意地參與活動,體現幼兒的主體性,也能進行一次互相幫助的情感培養。)

5、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老師示範後交代要求

老師:我們學小鳥一樣,拿上一支蠟筆在果子上,我上下上下跳舞,果子寶寶就穿上新衣服。(老師邊念邊示範,幼兒再次徒手練習)

老師:小鳥還會怎麼跳舞?(左右左右跳)對了,還可以左右左右跳舞,果子寶寶就穿上新衣服。

評析(老師通過講解示範法,讓小朋友掌握正確的的塗色技能和方法,利用兒歌讓小朋友在有聲有色中學習了技能,孩子們朗讀有聲,技能練習形象生動,逐步培養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2)幼兒操作,老師巡迴指導

老師:小朋友選擇水果輪廓圖,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為蠟筆寶寶穿新衣,注意顏色要均勻,畫面整潔,這樣水果寶寶的衣服才漂亮。(幼兒操作,老師巡迴指導,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

評析(幼兒通過操作法,進行自由選擇顏色進行塗色,體現了尊重幼兒的情感,同時老師利用觀察指導法,讓每個幼兒特別是能力較差的幼兒也有不同的發展目標,同時老師也能很快明確幼兒掌握的不同程度。)

三、展示作品

1、老師:請先塗好的小朋友送到果樹媽媽這邊來,給果樹媽媽看看果子寶寶衣服漂亮嗎?(老師把小朋友塗好的水果貼在準備好的果樹上)

評析(這一環節把活動推上新的高潮,讓幼兒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我們要不斷培養幼兒的繪畫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兒藝術表現,合理評價幼兒作品,就能有效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同時通過展示法讓幼兒展示自己及欣賞同伴作品的過程中交流自己的操作經驗,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讓每個幼兒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並且對自己的表現能力逐步充滿信心。)

2、課件:果樹媽媽高興的表情說:“謝謝小朋友的幫忙,我的寶寶的衣服真漂亮,我們一起去參加舞會吧。

老師:小朋友真能幹,幫助了果樹媽媽,它邀請我們一起去參見舞會,讓我們一起和果樹媽媽、果子寶寶跳舞吧(幼兒圍在果樹旁跳)

3、課件:果樹媽媽、寶寶一起隨音樂跳舞。

評析(通過和蘋果樹媽媽、蘋果寶寶一起跳舞讓小朋友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和成功的樂趣)

教學反思

1、從選材來看:本次活動題材來源生活,符合小班年齡特點,通過幫助果樹媽媽為情節貫穿始終,將繪畫技能自然融入遊戲中,使幼兒學的輕鬆、開心。

2、從幼兒表現來看:在整個活動中,小朋友積極參與,相互交流,觀察力、欣賞美的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體驗到幫助別人是快樂的幸福的。

3、不足之處:在給果子寶寶塗色時,小部分幼兒沒有很好的按上下上下(左右左右)來塗,而是在果子上隨意的塗,小朋友集中注意完成作品的習慣有待於加強。

幼兒園說課稿 篇7

一、分析教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絡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時間無直觀形象是較為抽象的,因此,我運用了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引導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如:8:00入園,3:30離園……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為其理解和接受。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為:

1.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叫出名稱,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結構。

2 、使幼兒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

3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幫助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和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為此,我提供了幼兒人手一隻鍾,讓幼兒撥一撥,看一看的過程中掌握整點、半點,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

三.教法與學法

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根據幼兒認識過程的直觀形象性,遵循直觀性原則,主要採取視、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的結構,

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在活動中遵循活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遊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遵循積極性原則,教師藉助環境條件(實物投影儀)集圖象、色彩一體,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遵循個別性原則,對能力差的幼兒在看圖撥指標時,教師注意加強輔導,如:7:00時,提醒幼兒分針在12上,時針在7上。

四.教學準備

小兔木偶,動物鍾若干只(小老鼠、小豬、小猴、小牛、小狗等),圖片若干張,紅、黃、綠鍾各兩隻,幼兒人手一隻鍾,實物中一隻。

五.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二)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了一隻木偶小兔,以小兔開了家鐘錶點引出活動內容,然後出示食物鍾,請幼兒說說鐘的用途,總結出鍾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

(三)基本部分

在活動中我避免了“一言談”和“自問自答”,注重幼兒主動的觀察,鼓勵幼兒發現問題,主動求知。

1.讓幼兒觀察鐘面,指導幼兒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看,鐘面上有什麼?”“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12個數字是怎麼排的?”“這兩根針一樣長嗎?”等。

2.認識整點、半點,瞭解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在本環節中,我先出示了紅、黃、綠三隻鍾,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發現這三隻鐘有什麼祕密?”讓幼兒觀察,比較,最後得出分針指向12,從而

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緊接著又出示了幾隻動物鍾,讓幼兒說說幾點鐘,使幼兒所學知識馬上得以鞏固,而且通過實物投影放動物鍾,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通過教師的操作演示,幼兒的細心主動觀察,瞭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係。由於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以我在最後不進行操作演示,讓幼兒想一想,2點到3點分針時針是怎麼變化的,得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接著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認識了半點及半點時分針時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3.看圖撥時間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請幼兒看幾張照片,一下子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運用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使幼兒對學習活動較感興趣及易於理解,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對所學知識有了進一步的鞏固,請幼兒講講自己是幾點睡覺的,讓幼兒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使活動滲入了常規習慣的培養。

(四)結束部分:評聰明娃娃

在每組中評出一個聰明娃娃,再到戶外跳舞祝賀他們,活動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了。

六.活動延伸

1.教師或家長可向幼兒叫介紹多種鍾、表及國內外有關鐘錶趣聞,豐富幼兒的知識。

2.在日常生活或遊戲中,教師有意識

的引導幼兒運用表達時間的詞彙:如遊戲時間,5點種到了,下班了……

3.教室可設定時鐘,以及請家長配合提醒幼兒按作息時間活動,如:起床、進餐等,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