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推薦】說課稿彙編5篇

說課稿3.01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說課稿彙編5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小鳥,小鳥》這首歌曲是人音社國小音樂第十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這是一首優秀的兒童歌曲,6/8拍,短小的樂句使歌曲很有生氣,它以小鳥為題,抒發了少年兒童“愛春天,愛陽光、愛樹木、愛花香”的心情。

本單元我想分為三課時來完成,今天主要說第一課時教唱歌曲。根據這一課時的內容,我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讓學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用富有彈性、優美舒展的歌聲唱好這首歌。

3、通過創編動作培養學生創造力,以及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說重、難點

本節課我的重點就是教學生用富有彈性、優美舒展的聲音唱好歌曲。難點就是第一樂句到第四樂句讓學生做到“聲斷氣不斷”的演唱。

四、說教法、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會運用到一些教具,有鋼琴,多媒體,以及一些裝飾教室的小教具輔助教學,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而我所用到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創設情境法、欣賞教學法、討論教學法、視聽結合法等。我使用這些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加形象直觀地感受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儘可能的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讓他們自主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時可以使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有好的交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節課我會引導學生用“欣賞、感受、討論、表演、合作”等多種方式學習,讓學生去感知,去演唱,去表現,去創造,使他們在愛學、樂學的基礎上獲得知識。以下就是我上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創設“大自然”這一情景,給學生提供具體生動可聯想的環境,因此,我首先在教室裡進行場景佈置,將能代表大自然的各種景觀,如樹、小草、小花等裝飾物發放給學生,讓學生貼在教室四周的牆面上,地面上,把教室佈置成美麗的大自然。

(設計意圖:這樣學生就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自主參與其中,也使這個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

(二)、趣味匯入、合理過渡

開始上課時,我會聲情並茂地說:“同學們,我想,大家都猜到了,今天啊,老師要帶你們去野外走走,你們看,草地多漂亮啊,朵朵鮮花也在競相開放,還有小樹,這一切是多麼美啊,但是,老師總覺得好象少了點什麼,一下子又想不出來,請同學們幫幫我好嗎?” 學生互相討論,提出大自然中該有的一些東西,然後我會說:“恩,同學們說的都很好,老師終於知道了少了點什麼了,沒有小鳥的大自然,是不是好象少了點生氣呢?大家快看,他們唱著歌來了。”教師馬上播放歌曲錄音,讓學生進入到美妙的音樂中。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趣味匯入,即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和求知的能力。同時也對下一個教學環節進行了合理的過渡。)

(三)、利用媒體、營造氛圍

在教授歌曲的環節中,我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小鳥,小鳥》的,中的景色是根據歌詞來製作的,裡面包括美麗的大自然以及自由飛翔的小鳥,以動畫的形式來向學生展示,並在旁邊配上歌詞,提高學習效率,營造學習氛圍。

(設計意圖:這種視聽結合的手段,使歌曲內容更加形象直觀,大大提高了學生記憶歌詞的速度,為歌曲的深入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授之以漁、解決難點

為了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能力,教學中我特別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便在今後的學習中更加順暢。教授歌曲時,我會帶領學生一起學習歌譜,並教會學生換氣記號的正確使用方法,做到“聲斷氣不斷”,使歌譜的學習更加流暢完整。另外,在帶入歌詞時,教會學生懂得根據歌曲的情緒確定相應的演唱方法,如表現《小鳥小鳥》這首歌曲情緒時,哪個樂句應該運用流暢優美的聲音,哪個樂句應該運用歡快跳躍的聲音,這樣唱對錶現歌曲有哪些作用等,不斷提高學生表現歌曲的能力,有效的解決教唱中的重難點。

(設計意圖: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在演唱中出現支離破碎,喪失美感的.現象,幫助他們正確地分析出歌曲的情緒變化,充分體現新課標中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這樣也就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五)、協作創編、培養能力

創造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對於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在熟唱歌曲的基礎上,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協作創編活動,分為舞蹈、器樂、歌曲處理等若干小組,隨後進行小組表演,彰顯學生的創造力,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形式的創編活動,不僅為學生創造表演提供了展示的平臺,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實踐能力。)

(六)、課堂小節、深化育人

為了發揮教育功效,教師要在課堂上適時的進行德育滲透,已達到育人的目的。為此我在和同學們討論課堂收穫時,巧妙地將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如:“小花,小草,大樹,小鳥,這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需要我們大家一起來保護的,大自然給了我們這麼美的享受,這麼愉快的心情,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學生會回答出很多環保、綠化方面的內容,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設計意圖:這樣做不但讓學生回憶了今天學的內容,還強調了德育方面的內容,充分體現了新課標準中學科整和的特點。)

說課稿 篇2

《李時珍夜宿古寺》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本課記敘的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不顧年歲大,為修訂《本草綱目》住在破敗的古寺,吃乾糧,以及在月光下認真記載尋訪所得,親自冒險品嚐草藥的事蹟,表現了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本課的設計體現以下幾個理念:

一、一條主線,多維解讀。

在市教研室“清晰目標、精選內容、有效設問”中“有效設問”思想的指導下,在問題的設定上,僅設定了一個主導問題:在四個場景中,哪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餘的問題都是在這個主導問題下進行展開的。然而,問題的指向卻是多維的。學生既可以從文字內容的角度去回答,也可以從人物的精神角度去回答。

二、四個板塊,精選內容。

在任志剛等教師提出的“板塊教學”的啟迪下,我選取四個板塊來進行教學,即:投宿古寺、啃食乾糧、借月記載、親嘗藥草。這樣處理,使看似冗長的課文變得簡短了,變得板塊清晰了。這同時,也恰巧和市教研室提出的“精選內容”不謀而合。

三、一種方法,抓關鍵詞。

本課教學中,還給予了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我通過:“四幅場景,哪一幅場景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一讀,用筆勾畫出關鍵的詞語,在書的邊側用一兩個詞語寫一寫給你印象深刻的原因。”讓學生學會了抓關鍵詞或關鍵短語學習課文的方法。

四、一種引領,精神提升。

在本課中,我將教學目標進行了提升,在學生理解“不怕吃苦,嚴謹認真”的基礎上,通過文字重點句“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的學習,以及資料的補充:李時珍修訂《本草綱目》中的錯誤,研讀過800多本中醫藥書籍,訪問了湖北、河南、安徽等多個省市,他傾畢生的精力和心血,歷時近30年,《本草綱目》定稿時,他已由生氣勃勃的青年變為白髮蒼蒼的.老人了。讓學生體會到“李時珍修訂《本草綱目》,是讓萬民得福。”從而讓學生受到精神的引領。

五、一點快樂,趣味橫生。

語文課是快樂的,是趣味橫生的,這是我語文教學的追求。在教學時,我設計了啃食乾糧,體驗李時珍的辛苦,相信學生一定會非常開心,興致盎然,這必定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教學的時候,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六、一點意外,備足學生。

在執教的過程中,有一點意外,學生在品讀“投宿古寺”的版塊時,居然大多學生都能直接抓住“破敗”一詞來品讀,這是我始料未及的,所以,在學生大多答到此點的時候,我反而繞了個彎子。看來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應該充分的相信學生,備課更要備足學生。

語文教學的魅力在於教師的文字解讀與學生的認知之間找到恰當的途徑和合適的方法,我深知我的教學還有許多的缺點和不足,以後定當且行且思,爭取進步。

說課稿 篇3

活動設計

我們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時常會注意培養幼兒的語言想像力和創造力,根據提供的語言領域目標,我選擇了詩歌欣賞。對於小班幼兒而言,詩歌欣賞還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選了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天性的素材《太陽和月亮》,並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力求詩歌生動、有趣味性。

《太陽和月亮》這首詩歌主題單純,內容淺顯;語言精練,節奏明快,韻律和諧,富有兒童情趣;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朗讀和記憶,它的文學形式易被低幼兒童所接受。我想,一個好的幼兒詩歌,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語言,啟迪智力,而且還可以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薰陶。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說活動日標

1、活動目標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目標應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注重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具體如下:

(1)引導幼兒感知詩歌的意境,並理解詩歌的內容,激發幼兒對學習詩歌的興趣。

(2)啟發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創編詩歌。

(3)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分析】從目標來分析,目標(1)滲透了認知和情感內容,這是整個活動的主心骨,重在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對詩歌欣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作用。目標(2)是能力目標,這裡突出的主要是再創造的思想,重在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開發想像力。目標(3)是情感目標,在學習詩歌的基礎上,萌發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的重難點,離不開活動目標的具體要求,這是相輔相成的。此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分別如下:

2、活動重點:理解詩歌內容,培養幼兒欣賞詩歌的興趣。

3、活動難點:根據已有的經驗創編詩歌,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分析】根據提供的目標發展幼兒的想像力,所以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創編詩歌,是發展幼兒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活動中利用圖片、音樂和有趣的遊戲開發幼兒的大腦思維,促進幼兒拓展詞彙.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難點部分。

說活動準備

首先,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我從以下三方面來談我的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活動前,幼兒已有白天和黑夜這個概念,為幼兒理解詩歌內容作了鋪墊。

2.教具、學具的準備

(1)多媒體課件:為了讓幼兒更專注地理解詩歌的內容,融入到詩歌優美的意境中去。

(2)音樂:播放抒情柔美的音樂與詩歌整合起來。

(4)大小圖片若干張:為創編詩歌作準備。

說活動過程

活動環節

1、分段教學,音樂匯入

2、看圖理解詩歌內容

3、學習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4、創編詩歌

說活動設計特色

1.創設豐富、多元的語言環境氛圍。幼兒的智力是多元的,語言也是如此。那麼,為幼兒創設語言環境也應當提供各種得以表現的機會和條件。而幼兒的語言發展和創新的意識更處於萌芽期,因此,本次語言活動中融入了很多音樂元素,使得活動開展得很唯美,符合詩歌教學本身的需要。

2.環節設計始終體現了"趣味"。根據《綱要》的精神和語言領域的目標.本次活動的設計思想始終圍繞著一個"趣"字。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用鮮豔的畫面色彩,生動有趣的形象吸引孩子們的眼球。

3.活動形式凸顯遊戲性。在本次活動中,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開展教學,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體現了活動形式的豐富性。同時,也將為活動獲得好的效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提高21世紀人才素質的基礎,它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為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一)本課的地位、作用:這節課是第四課知識讓人生更亮麗第三節。是在學完前兩節,知道為什麼學習之後,解決怎麼學的問題,學會學習才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讓人生更亮麗。因此,這課節是第四課的落腳點。

(二)目標引領: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確定以下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終身學習的意識。

※能力:轉變學習方式,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知識:瞭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重點、難點:

※重點:選擇適當的學習方法。因為學習方法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

※難點:轉變學習方式。為什麼轉變?轉變成怎樣的?對七年級學生有一定的難度。

(四)教學內容:

本課主要是進行學習方式、方法、習慣等方面的能力培養教育,共分三個層次:

1層、轉變學習方式:包括為什麼要轉變;轉變成什麼樣的。

2層、選擇適當的學習方法:(1)選擇要從自己實際出發,(2)強調再好的方法也離不開勤奮。

3層、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區分不良和良好學習習慣,認識良好習慣的意義,糾正不良習慣。

[學情分析]

由於七年級是由國小到中學的一個轉折點,許多課程開設與國小不同,部分學生還沒有完全能夠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有些國小的學法在中學不適用,部分同學在新的學習生活中顯得不知所措,學好本課能夠幫助學生順利適應國中學習生活,終生受益。

[教學理念]

採用學案導學模式,設計、活動、寓言故事等創設情景,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教法與學法]

為突出本課重點、突破難點,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案導學模式教學。

[教學環節與流程]教學環節共分:一、新知初探;二、課堂助學。

一、新知初探(課前準備)

為了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教材,掌握一些基本知識,為課堂學習環節作準備。設定以下預習題目☆(略)在課前預習完成。

二、課堂助學

[情景匯入]☆多媒體展示:漫畫讓學生欣賞感情中→自然匯入新課:☆學會學習。→☆展示名人名言:“未來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引起學生重視本課的學習。

老師設問:你學會學習了嗎?現在就展示一下你課前預習成果,自然進入:

[預習交流展示]:(1)階段以小組為單位,交流預習成果,探討不明確的問題。並收集起來準備向全班交流。☆

(2)階段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合作學習成果,並交流未解決的問題。

(3)階段組際進行互提互答比賽。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進一步認知教材,為師生研討探究提高作鋪墊。

[師生研討探究提高]:這一課堂環節是為了解決預習及交流展示環節沒有解決的疑難問題,和需要加深加寬、理解運用的問題。

(一)為突破第一層“轉變學習方式”這一難點,我採取了:

☆展示:“想一想,說一說”:你進入國中後,在學習上與國小相比有哪些變化?

這個設計目的讓學生探究的基礎上自然得出:學情變化→學習方式的轉變

☆展示:轉變學習方式。進一步設問(1)為什麼要轉變?(2)轉變成怎樣的方式,進一步引領學生探究回答,☆認識了轉變學習方式這一難點。

(二)為突破本課第二層:“選擇適當的學習方法”這一重點,採取了以下設計:

☆展示《寓言欣賞》,設問:(1)猜一猜孩子會怎樣答?(2)這個寓言故事你的感悟是什麼?☆☆這個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習在探究的基礎上認識選擇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以引起對本層學習的重視。

☆展示:選擇適當的學習方法。何為適當的方法?讓學生探究,☆為了更突出這一點,又設計了一個經驗分享活動。

☆展示:經驗分享交流活動

☆展示:出謀劃策,目的引導學生相互借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目的調動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幫忙他人選擇適當的學習方法。

☆展示:名言感悟☆這個設計目的是幫忙學習走出學法誤區:認為有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就行了,學習就不用努力了。要成功還需要科學利用時間,勤奮努力學習。

通過以上設計逐步突出了“選擇適當學習方法”這一重點。

(三)為解決第三層“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相關問題,採取了以下設計活動:

1、探究活動:學習心得交流

請幾個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上來讀他們的學習心得,(?)因為讓他們說對普遍學生有說服力,以正面認識良好習慣及好處。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老師歸納:這些同學能取得較好的成績,是因為他有適當的學習方法,且持之以恆養成了良好習慣→☆展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那麼在我們學習生活養成的`習慣中,哪些是良好的習慣,哪些是不良的習慣呢?→

2、☆展示:比一比,說一說。通過這個設計,提高學習的辨別能力,認識良好的習慣及好處,為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做鋪墊。

老師:在以上學生探究的基礎上強調: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會讓我們終生受益,那麼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怎麼做呢?首先就要糾正不良習慣。

3、☆展示:糾正不良學習習慣的方法。這個設計的目的初步給學生方法指引,進一步為導行為準備。

4、☆展示:照鏡子 這個設計的目的是導行,引導學習認識自身的學習習慣,行動起來改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樣就解決了本課的教學任務。

[我的收穫]☆讓學生談本節的收穫,然後☆展示本課知識網路:

1、轉變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學會學習 2、選擇適當的學習方法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堂鞏固與提升]我設計了☆《自我檢測》以鞏固本課,提高學習運用知識能力。

☆展示片尾:在音樂欣賞中老師深情誦讀“……”結束本課。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 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目標

《孫權勸學》選自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該單元是一個名人單元。這些文章人文內涵豐富,都各自有側重地寫出了名人的品格、氣質和生活道路。教學這一篇課文,應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這三個方面著手。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以及給我們的啟發意義。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在反覆誦讀中,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二)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該課總得來說在名人單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對人物的體會必不可少,對文言文的教學我們應重視落實字詞和朗讀的培養,可以說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決定的。)

(1) 知識目標: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文章內容,瞭解一些文言的實詞、虛詞的意思。

(2) 能力目標: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3) 情感目標:理解“讀書求知的可貴”(開卷有益)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1. 總得來說,“教學千法,朗讀為本。”朗讀法的運用不可缺少,同時應在課堂中教學形式多樣,齊讀、誦讀、自讀、對話朗讀等等相結合。文言文教學新課程標準提倡新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教學思想,但是卻不能忽略了“雙基”教育,這對文言文教學可謂是一大挑戰,注重朗讀,以讀會意,可以加強對文言文的理解,同時給予文言文準確的定位很重要。對學生來說能夠閱讀淺近的文言文,注重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這是學習它的目的,要注重學生字、詞、句的積累,因為它是學生舉一返三,閱讀的基礎。

2. 情境設定法,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讓學生深入課文。

3. 討論法,這是學生掌握運用,實踐能力培養的一種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來自行解決問題。教師則引而不發,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可能發現真理。

三、學法的`指點與指導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往往採用串講法,師授生法,字字落實。重視了文言文的工具性,但不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更忽略了文言文的人文性。怎樣把文言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恰倒好處的結合起來,是語文教學課堂應訓練和實踐的。

我國古代的教育文獻《學記》曾強調“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對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從教與學兩方面進行點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學法具體: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方面的共同發展。

第一方面,在誦讀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詞法方面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並由學生互相解答,教師“引而不發”,只把獲得結論的途徑指給學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從中悟出解詞的方法。

第二方面,讓學生提出對課文思想內容理解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組織課堂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方面,感知文章的主題,對求知的正面宣傳和教育意義。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主要分三步:初讀—精讀—品讀。以讀貫穿始終。

(一)匯入新課:

三國時期,孫權手下有一大將軍叫呂蒙,英勇善戰因此孫權十分器重,但他卻不愛學習,每次孫權勸他學習,他都推三阻四,這不今天孫權又來勸說他了,那麼我們一起走進《孫權勸學》去看看,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引發好奇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

學生朗讀,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古人曰“熟讀百遍,其義自現。”應反覆進行,要引導學生採用個讀、聽讀、競賽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在朗讀的基礎上,簡單回顧。可以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培養質疑問難的情緒。),所以可以設定第三個問題。

1. 齊讀課文,對文中的生字、詞、句進行解疑。

2. 請部分學生朗讀,找出認為特別需要重視的文言字詞。

a.如:豈,難道。辭,推託,當塗:當道,當權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道授業的學官,等等。

b.呂蒙面對孫權的勸說,有沒有接受?他後來的結果怎樣,你從哪裡看出來?

不可不學———辭+就學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3.協作質疑

(朗讀課文,同學之間合作、討論、探究)學起于思,思起於疑,要有懷疑精神。通過對文章的品讀,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藉助註釋、資料,運用自學法閱讀課文,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答,這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在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讓我們從一前一後先明的感受到主人公的變化。

a.文章題為“孫權勸學”重在“勸”字,他是如何來規勸的。

b.呂蒙的改變,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魯肅的論議:(一問一答)

[1] [2] 下一頁

標籤:說課稿 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