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彙編5篇

說課稿1.35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說課稿彙編5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理論依據是以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為指導,以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要求為依據,以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為基點。我的設計理念是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體現主導地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凸顯主體地位。

二、說教材

首先說說課程內容標準:本課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成長中的我”中的“認識自我”:客觀分析挫折和逆境,尋找有效的應對方法,養成勇於克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提高心裡承受力,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接下來說教學目標:我確定的知識目標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錄影及圖片、閱讀教材、小組活動等方式使學生認識到人生難免身處逆境、遭遇挫折,學會正視現實,直面風雨;能力目標是通過各種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通過用名人、英雄模範人物、先進人物戰勝挫折的事蹟和名言激勵自己,使自己在挫折中奮進。

三、說教學重點

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認識到人生難免有挫折。因為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是《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之一。另外,目前,我校部分學生面對挫折,缺乏正確的認識,無心學習,突出這一重點,有利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四、說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使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敢於直面風雨。我確定的依據是: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自信、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是課程標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之一;從現實看,部分學生自我認識不足,意志不堅強,缺乏自信,給人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感覺。而在全面構建和諧校園的今天,有可能會成為不和諧之音。因此,突破這一難點,有利於解決這一難題。

五、說學情

八年級,是學生人生定型的關鍵時期,他們中一部分是留守學生,另一部分又是父母的“掌中寶”,很少受過什麼大的委屈或挫折。而在人生的征程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是在所難免的。特別是在國中時期,學習壓力增大,學生一時適應不過來,有些學生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差,產生了不良後果。所以,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主要是從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舉例,啟用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感悟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難免的,從而能正視挫折,直麵人生的風雨。

六、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主要實踐“洋思”經驗: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方法。在教法方面,教師利用各種資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學法方面,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七、說教學手段

我主要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本節課我主要的教學準備是採集生活中的各種資源,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八、說教學過程

我共設計四個環節來完成整個教學過程。第一個環節:以5·12地震後“東汽”重建為背景資料的音樂《從頭再來》匯入,整體感知。我引導學生觀看錄影,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1)什麼是挫折?東汽人遇到了哪些挫折?(2)他們遇到挫折有沒有退縮,是如何戰勝挫折的?我通過創設生活中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拓展教材。學生看完錄象後,2人小組交流看法,發表見解。接著,我引導學生總結。最後,我提出一個引領性問題:在遭遇挫折過程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先學本節內容,並把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我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小組討論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整體感知人生難免身處逆境、遭遇挫折,學會正視現實,直面風雨這一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接著說第二個環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先引導學生觀看圖片、視訊資料,思考二個問題

(1)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認識挫折(人生難免有挫折,導致挫折的原因)?

(2)認識了挫折,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挫折,面對人生風雨(坦然面對挫折)?

看完圖片、視訊資料後,我讓學生組成4人小組交流、討論、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及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討論完以後,各小組代表彙報學習成果,其他小組成員進行糾正或補充。最後,我進行點評、精講,並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下面說第三個環節:鞏固強化、拓展延伸。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二個步驟。首先是學生活動,我讓學生組成6人小組,說一說:

(1)自己在生活中經歷過的挫折有哪些?

(2)在遭遇到這些挫折,你是如何抗拒挫折的?

我這樣設計,是讓學生通過自我反思,懂得正確面對挫折,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突出思品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特點。同時也有效地利用身邊資源,動靜結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知規律。第二個步驟是當堂訓練。學生通過當堂訓練,把所學知識與社會熱點聯絡起來,做到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突出思品課的時效性的特點。另外,讓學生提出並解答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我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將知識和行為融合起來,以拓展學生的知識技能,豐富生活經驗,提高綜合實踐能力,達到知、行、信的統一。

下面說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情感共鳴,思想昇華。我讓學生跟隨投影畫面,高唱《真心英雄》,達到本接課的高潮。學生唱著這高昂的歌曲,他們的心靈將會引起震撼,思想將會得到淨化和提升。以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物為楷模,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坦然面對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挫折。從而再次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再次強化本課的重點、難點。

九、說板書設計

我採用結構式的板書,直觀性與系統性相結合,重難點突出,條理清晰,使人一目瞭然。

板書設計:

十、說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聯絡社會熱點,創設情境,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使學生自覺正確認識自我;同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來提高各種技能,從而有效地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另外,本節課安排的內容較多,在一個課時內有可能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探究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有可能會有所欠缺。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西南邊陲的特色旅遊區——西雙版納》,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 說教材

這節課是八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認識省內區域》的第二節。內容包括五個方面:地理位置、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多樣性的文化民俗、支柱產業旅遊業。從教材來看,前四個屬自然和人文範圍,最後一個屬經濟地理範疇,但這五個方面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通過對本章的學習,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區域地理的思路,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習下一章《認識跨省區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課對以後的學習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本章的教學要求和本課的具體特點,依據新課標中對區域地理學習的要求和“知、過、情”三個維度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

1. 能運用地圖說出西雙版納的位置。

2. 知道西雙版納的資源優勢。

能力目標

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觀察能力與分析探究能力。

德育目標

1. 通過學習本節內容 , 引導學生懂得我國少數民族的發展離不開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援。

2. 懂得一個區域的旅遊業要長盛不衰,獲得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管理,文明旅遊,愛護旅遊資源。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①西雙版納的位置優勢和資源優勢;

②西雙版納蓬勃發展的旅遊業。

針對國中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①分析西雙版納的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

②分析西雙版納的旅遊資源優勢。

四、說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以學定法,科學合理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教法上,我主要根據導學練教學法、設計活動教學法和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學生自學、探究的基礎上利用圖片、多媒體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在學法上,我主張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學法有自主探究法、讀圖分析法、分析歸納法。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1、匯入新課

好的課堂匯入能使學生一開始就將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課前我展示西雙版納的相關圖片如:人過的潑水節、熱帶雨林、孔雀舞、竹樓……,然後提問:“他們讓你想到了哪個地方呢?”從而引出本節課——《西雙版納》。

設計意圖: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2、自主、合作、探究

本課的第一個重要內容是“豐富的旅遊資源”。組織學生閱讀課本57-60頁,並思考以下三個問題:①西雙版納的地理位置;②西雙版納的氣候型別及成因;③西雙版納有哪些熱帶雨林景觀、熱帶動物、民族風情等旅遊資源。

設計意圖有兩個,一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和地圖,有針對性,二是掌握分析區域地理的步驟——依次是分析地理位置、氣候、植被等自然環境。

關於西雙版納的地理位置,我首先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出西雙版納在中國的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並進行分析。

設計意圖: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認真讀圖;最後總結出西雙版納的地理位置特點,從而突破本課重點。

西雙版納的地理位置影響著西雙版納的氣候型別,我又出示“景洪市年內各月的氣溫和降水量”圖,引導學生認真讀圖,根據對氣溫和降水特點的分析,判斷西雙版納的氣候型別是熱帶季風氣候;然後提問“西雙版納的熱帶季風氣候是怎樣形成的?”,讓學生思考、探究、討論;接著我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對西雙版納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和景觀進行演示講解。

設計意圖:直觀形象,具體生動,讓學生認識到西雙版納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從而突破難點。

正是這樣的溫潤多雨的季風氣候,造就了迷人的熱帶雨林景觀,也為動物提供了生存環境,同時也孕育了以位主體的多樣性民族風情。接著展示“多姿多彩的熱帶雨林植物”、“活潑可愛的雨林動物”和“以為主體的多樣性的民族風情”等圖片。

設計意圖: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西雙版納具有豐富美麗的自然資源和底蘊深厚的人文資源;也讓學生懂得西雙版納豐富的'旅遊資源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也為下一框的學習打下基礎。

同時將以上內容予以小結——優越的旅遊資源是優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觀、和民俗風情。

設計意圖:從而讓學生明白這些自然環境因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也瞭解當地的特色風俗受自然環境影響和制約,又是人類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的結果。

3、主題交流

本課的第二個重要內容是“蓬勃發展的旅遊業”。我在教學設計上採用“我能行,西雙版納州長讓我幹”為主題。並圍繞三個問題展開教學:①西雙版納發展旅遊業的有利條件;②西雙版納發展旅遊業的現實狀況;③西雙版納發展旅遊業的有效措施。

關於西雙版納發展旅遊業的有利條件,我引導學生從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和資源優勢進行分析,在國家和雲南省有關政策的鼓勵下,西雙版納大力發展旅遊業。

關於西雙版納發展旅遊業的現實狀況,我引導學生看課本圖7.15和圖7.16進行總結,旅遊業是西雙版納支柱產業,但近年來西雙版納旅遊業的發展呈下滑趨勢。

關於西雙版納發展旅遊業的有效措施,我引導學生圍繞帶動作用、下滑趨勢、建議看法三個方面進行分組討論。

設計意圖:由於提出的是開放性的問題,主要培養學生提煉觀點的能力,調動學生的激情和熱情,給學生創設探究的更大空間。

4、課後拓展

根據本課所學內容,以“為西雙版納的旅遊業獻計獻策”為題,給西雙版納政府寫一封信。

設計意圖:目的是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從理論到實踐,鞏固知識點,做到學以致用。

5、本課小結

讓學生結合板書自己總結知識點,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的能力。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的設計突出重點,也體現了自然、人文、經濟,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部分,其中有不成熟的地方期待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批評和指正。

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鼓勵也許是一個眼神、鼓勵也許是一句讚美的話語,它像一股清泉滋潤著人們的心靈,鼓起了人們的勇氣,更給了他人可貴的自信。文中老太太的一句句詩一般的語言造就了一個學琴少年在音樂的路上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文中講述了“我”是一位小提琴愛好者,開始學琴時不掌握要領拉得十分刺耳,心理不由得十分沮喪、自卑。我來到了一片樹林中邂逅了一位稱自己耳聾的老婦人,在她的鼓勵和激發下,我重拾信心,堅持不懈地練習,最終當我已拉成曲調時發現了事情的真相,原來她根本不是聾子,而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曾是首席小提琴手。

至此更加激發了我的刻苦精神。讀罷此文,我不由得唏噓不已,為人物前後的突變感到吃驚,為文中“我”刻苦練琴的精神感到敬佩。更對老一代音樂人對年輕一代音樂人的呵護和鼓勵感到無比欣慰。課題“唯一的聽眾”表面指文中的老太太,內在還隱含著對我拉小提琴的鼓勵和引導,是貫穿文章的線索,是文字核心價值所在。在寫作上設定了懸念,結尾出人意料。我將帶領學生認真研讀課文中描寫老太太語言的句子,走入人物的內心,凸現人物的精神世界。

【說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語言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感激、敬佩之情。

2、仔細閱讀文章,邊讀邊思,體會“我”學琴的心路歷程,並且補白想象。

3、解老太太對我一份特殊的關愛和鼓勵,感受她可親可敬的形象。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聯絡上下文,體會老人語言的內在含義,感受老人對我的幫助、鼓勵,感受她可親可敬的形象。

【說教學設計】

一、匯入

1、課前播放小提琴獨奏曲《梁祝》請學生欣賞。因為學生對小提琴瞭解不多,很多同學可能根本不會欣賞,因此用音樂匯入學習,讓學生對小提琴取得有沒有初步的感受,並由此想到,學習任何一種樂器都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二、學習課文

1和14自然段

1、我讓學生分別讀課文的第一和第十四自然段,來看看我在學琴前、後發生了哪些變化,學生找到了我由一名音樂白痴變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並能在成千上萬觀眾面前演奏。此時,學生心中都會產生一個疑問:我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呢?就帶著心中的疑問去文中尋找答案。

三、品讀感悟

這一塊我抓兩條線索進行教學,一是抓老太太的幾處語言,讓學生細細體會。二是抓我碰到老太太后自己的心理及行動上的轉變。

1、小組合作學習課文,體會老人每次說的話的含義及對我的影響: 接著小組討論,老太太說這些話的用意。

第一處:她向我道歉,打消我的戒心,營造寬鬆和諧的談話氛圍。

第二處:鼓勵我拉給她聽,並聲稱自己是個聾子。激發我拉琴的慾望。

第三處:請求做我的聽眾,願意用心聽取。

第四處,由衷的誇讚我,激發我信心。

第五處,不失時機地鼓勵我,給我提出了最高的要求。

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也讓學生理出一條我的心理活動的線索來,由不好意思、灰心、羞愧、沒有信心、有些自信了、到最後的充滿信心。引導學生思考我變得自信起來的原因,得出是老太太的鼓勵和讚美。

在彙報第8小節,找出我練琴時發生的變化:引導學生從多角度來找變化,練琴時的動作、所付出努力的程度。最終歸結到我對學琴的信心。我的轉變都來源於老太太真誠的鼓勵和讚美。

由此得出,我由一名音樂白痴轉變成真正的小提琴手的原因一方面是老人對我默默地關注、持久的關懷、真誠的鼓勵,使我有了自信,另一方面就是我自己刻苦的練習。

在學生對老人有了充分的'瞭解後,我再問: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這是學生的回答就由慈祥、善良上升到了對老人美好品質的理解上。

2、引出妹妹這一角色,問:妹妹這一角色在文中並不重要,我們能否刪去呢?學生自己從文中尋找答案,通過妹妹的語言,我知道了這位老人並不是一個聾子,而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再次感受老人她美好善良的心。這時我再問一句:假如在初見老人之時,老人就告訴我他的真實身份,那我又會如何?從而使學生明白,老人她還是一位有著高超教育技巧的教育家。

3、再讀課文最後一段時,我主要抓住課文最後一句話,問:我為什麼每當拿起小提琴,就會想起這位老人,我唯一的聽眾呢?使學生明白,我的成功離不開這位老人,這也表達出了作者一直對老人心懷感激之情。

四、拓展練習

1、你學完課文之後,我想對老人說_________,我還想對小提琴手說_________,我最想對自己說_________。

2、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像這位老人一樣,一直默默鼓勵你,支援你,幫助你的人呢?

五、小練筆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幫助過你的人,請選取這個人給予你幫助的事例,要著重突出你的心理變化過程。

【板書設計】

唯一的聽眾 音樂白痴————→真正的小提琴手

老人:關懷、幫助、鼓勵、信心我:自信 + 勤奮 刻苦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無一不被這夕陽的美所打動而留下了千古佳句。夕陽也許在李商隱地眼中是頹廢的美,但在這篇文質兼美的《夕陽真美》一文中,卻是充滿活力,有著與眾不同之美。我們帶著低年級孩子走進文字,讓孩子感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感。特別是二、三、四自然段重點描繪了夕陽西下時天地間壯麗富有變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多彩多姿而令人神往的夕陽美景圖。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年段特點和實際水平,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考慮,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⑴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一個偏旁,通過聯絡上下文等方法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⑵通過反覆朗讀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默讀。

⑶緊扣文中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夕陽的美,培養學生欣賞美的健康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抓住文中重點詞語的描寫,在美的意境中將語言文字內化為孩子的語言,指導孩子熟讀成誦。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培養學生欣賞美的健康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說學情

這篇課文通過語言文字向我們展現了太陽落山時的美景。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對語言的品悟能力還很欠缺,如何帶領孩子由直觀的畫面走進抽象的,蘊含想象力的文字,發展語文學習能力呢?基於學生的發展立場,在教學時應運用多媒體等手段,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他們投入到本文所描繪的情境中,學習語言文字,發展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使用就是為了促進目標的達成,關鍵是語言能力的發展,從有效教學的角度出發,我採用以識促讀、寓識於讀,合作學習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促進學生與文字的對話。

四、說教學流程

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如何上好課才是關鍵。下面我來說說我的教學思路:

(一)創設情境,欣賞美

“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溶於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於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語言文字更是如此。一上課,我便在黑板上板書“夕陽”二字,並提問:看到這兩個字,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畫面?孩子調動原來的知識結構進行一個文字的表達。根據學生的想象我進行這樣的總結:聽了你們的描述,我不禁要說“夕陽真美”,隨即出示課題。引導學生朗讀課題。這麼美得夕陽你想不想去看看呢?此時出示夕陽的圖片,讓孩子初步欣賞夕陽的美景後再讀課題。

【這樣的設計不僅調動了孩子已有的知識積累,還通過畫面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提高了孩子對文字的探索欲,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文字,觸碰美

1、第一個層次的讀:自主學習,教活詞語

匯入新課後,孩子們帶著濃厚的興趣自由讀文。我鼓勵孩子藉助拼音讀準字音,難讀的詞句多讀幾遍。夕陽真美 說課稿 相關內容:2.蠶姑娘教案蘇教版語文第三冊 18 青松《畫家和牧童》教學案例山行 教案啄木鳥和大樹《精彩的馬戲》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4份19、藍色的樹葉(教案)《晚上的“太陽”》教學實錄檢視更多>> 國小二年級語文教案

在檢查學生讀詞語的.過程中,我是這樣設計的,讀生字組成的詞語,採用指名讀,開火讀,小組內合作讀等多種形式,讀的過程中相機正音。在讀詞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本課生字中韻母“an、ang”多次出現,如:傍、芒、藍、燦……指導孩子讀好這些生字,對這類讀音進行鞏固。

讀完後進行提問:“這些詞語中還有哪些是你不理解的?”【這個環節讓學生通過讀讀議議對部分詞語進行理解,也為下一課培養學生對夕陽各個階段的觀察與感受作好鋪墊】

對一些重點詞語的理解我採用的是放在課文裡隨文理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如:“連綿起伏”的山是什麼樣的山?我在黑板上板書簡筆畫,並告訴孩子這樣有高有低的山就叫連綿起伏。這樣設計,即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豐富了孩子的想象力,進而更好地體會夕陽的壯麗。再如“壯麗”這個詞什麼意思?我便出示圖片,“看,太陽快落山了,它的餘暉染紅了天空、雲朵,它好像給群山披上了紅色的披風,這山既雄偉,又美麗。這就叫‘壯麗’。”【有些詞語是可以“言傳”的,但也有很多的詞語只能“意會”,在教學這兩個抽象的詞語時,“意會”的方法要比“言傳”的效果更佳。如何意會呢?要從實際出發,因詞而異。這裡我藉助圖畫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重視觀察、聯想、想象等多種能力的培養。】

2、第二個層次的讀:品讀美文,整體感知

掃清了攔路虎,孩子再次讀文,會更多地關注對文字內容的理解。老師再進行有目的的指導,促進孩子對文字的感知。此時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檢查孩子的讀書情況,相機正音。然後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孩子進行觀察“你在圖中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根據孩子的回答進行總結:“其實這幅畫的情景就是我們這篇文章所描寫的內容。【新課標中指出:“在閱讀教學時可以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巧妙的讓孩子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初步感知。】

3、第三個層次的讀:聚焦重點,理清文脈

每個孩子對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是不一樣的,在孩子瞭解課文大意後,再給孩子走進文字的空間,讓他們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並和同桌交流喜歡的原因。在反饋交流時,我將重點指導“把身邊的雲染成了黃色、紅色、紫色”頓號的讀法,以及怎樣讀好“它輕輕地走向西山的背後,把燦爛的霞光留在遙遠的天邊”這句長句子。另外在孩子讀書的過程中,我也對2、3、4三個自然段進行簡筆畫板書,將夕陽“西斜、下沉、落山”的過程通過圖畫和文字呈現出來,在教學過程中,孩子也自然明白了這三個自然段就是太陽落山的過程,也是文章的重點。為後面精讀課文做好鋪墊。

(三)精讀文字,感受美

有了對文字的初步感知,孩子對文章情感已有了一定的積澱。此時師生一同走進課文的2、3、4自然段,進一步品詞析句,感受語言文字所帶給我們的美感。在精讀文字時,我放手讓孩子讀,讀出他們的獨特體驗,再進行全班交流。

多次與文字對話後,我們便會發現文章的2、3、4自然段中出現了很多描寫顏色的詞語,這便是文字的色彩美,我們可以通過色彩美讓學生感受到夕陽的美。例如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夕陽真美 說課稿 相關內容:2.蠶姑娘教案蘇教版語文第三冊 18 青松《畫家和牧童》教學案例山行 教案啄木鳥和大樹《精彩的馬戲》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4份19、藍色的樹葉(教案)《晚上的“太陽”》教學實錄檢視更多>> 國小二年級語文教案

1、同學們,太陽把身邊的雲朵染成了哪些顏色?

2、只有這三種顏色嗎?你從哪知道的?(讓學生領悟省略號的作用)

3、除了黃色、紅色、紫色,還會有那些顏色呢?

4、還有這麼多顏色,你能用一個詞語把這麼多顏色都說進去嗎?

5、(出示圖片)是呀!這麼多美麗的顏色,讓我們怎能不說:夕陽真美!你能美美地把這句話讀一讀嗎?

6、這麼美的語言,我們把它背下來好嗎?出示課件,填空背誦。

【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讓孩子在想象說話中拓展和積累了詞語,訓練了語言文字的能力,還讓孩子通過畫面在品讀中真切感悟到“夕陽真美”】

文中除了色彩美,我們也不難發現文字傳遞給我們的是太陽落山時的一種動態美,“西斜、收起、披著、下沉、漲紅、染成、走向、留在”這些動詞讓語言文字變得生動起來。我們還可以通過這些動詞引導學生感悟夕陽的活力。例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連綿起伏的西山,披著夕陽的餘暉就像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衣服,此時的你想對西山說點什麼嗎?

2、是的,多麼壯麗的夕陽西斜圖呀。(出示圖片)誰來向我介紹一下呀?指名讀。

3、讓我們一起走進深藍的天空,走進披著餘暉的西山吧!齊讀。

4、聽著你們的讀書聲,我不禁想要感嘆“夕陽真美啊!”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孩子體會“披著”這一動詞讓文章變得更生動,再通過畫面的欣賞和情感的解讀再一次體會夕陽的美。】

太陽落山的畫面在孩子的腦海裡一次次定格,語言文字一次次品讀,這樣一個教學過程也讓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感悟到“夕陽真美”。

(四)拓展閱讀,遷移美

在充分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的閱讀材料,本節課可以向學生拓展一些描寫夕陽的詩句,讓孩子從精闢的詩句中,優美的意境中再一次感受“夕陽真美啊!”

五、說識字寫字

識字寫字是低年段教學的重點,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注意漢字的間架結構。“壯、沉、漲、燦、慢、伏”幾個生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寫的時候要注意左窄右寬。“藍、芒、餘”都是上下結構,寫時要注意上窄下寬。重點指導“壯”字,這個字裡含有一個新學的偏旁叫做“將字旁”,要教學生正確書寫,筆順是點、提、豎,右邊是“士”,不要寫成“土”。

六、說板書

夕陽真美

西斜

下沉

落山

這樣圖文結合的板書既讓孩子理清了文章內容也感受到太陽下山時的美。

七、說目標的檢測

1、識字寫字在以識促讀、寓識於讀的方法和寫字的練習中已經能夠達成。

2、我通過出示填空的方式來檢查孩子的背誦情況。

如:太陽慢慢地( )。它圓圓的臉( ),把身邊的雲( )……

說課稿 篇5

這是一節自編教學內容。教學由玩氣球、吹瓶中的氣球、猜想瓶中氣球吹不起來的原因、設計實驗探究原因、解釋有孔瓶中氣球吹的起來的原因,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等活動組成。

一、教學目的:

1、引導同學經歷“發現問題、猜想原因、設計實驗探究、獲取結論”的探究過程。

2、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

3、藉助探究“吹瓶中氣球”這一活動,使同學獲取“空氣佔據空間”的認識。

二、教學準備:

三年級同學,四人一組,資料的選擇要注意以下幾點:

1、每個小組有4個瓶子,4個氣球。

2、每組有一個瓶子的底上有一個小孔,有孔的瓶子有高的,有矮的;有壁硬的,有壁軟的;有粗的,有細的。

3、每組4個瓶子大小、顏色、軟硬各不相同。

三、教學實施:

(一)激趣引入

1、師:同學們玩過氣球嗎?你會怎樣玩?上臺試一試好嗎?

大家想不想玩?現在都玩一玩。注意檢查你的氣球是否漏氣。

同學自由玩氣球。

2、師:老師這裡有一個帶氣球的小車,你能讓它跑起來嗎?

老師能用氣球把這兩個小碗吸起來信不信?

3、師:看來氣球的玩法還真多。

(二)發現問題

1、師:同學們見過在瓶中吹氣球嗎?

演示套好兩個氣球,誰願上臺吹瓶中的氣球?(兩個力氣不一樣的同學,吹兩個大小不同的瓶中的氣球)

師:看到什麼現象?

2、師:其它同學想不想試一試,比一比誰的氣球吹的大?

3、同學分組活動。教師統計吹氣球的情況。

4、提出問題:為什麼有的同學能吹起瓶中的`氣球,而有的同學沒有吹起瓶子的氣球呢?

(三)作出假設

討論:這是為什麼呢?你認為與什麼有關?

彙報各小組討論的情況。(在試教過程中,大概出現這幾種猜測:1、與瓶子的粗細有關。2、與瓶子的高矮有關。3、與瓶子的軟硬有關。4、與力氣的大小有關)

(四)探究研討

1、師:同學們有這麼多的猜測,你認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2、對於上述猜測可引導同學一一予以探究。

(1)把各小組吹起氣球的瓶子放在講臺上比較,結果出現有高有矮、有粗有細。

(2)用玻璃瓶與塑料瓶對比實驗,結果玻璃瓶中的氣球吹起來。(玻璃瓶上事先打孔)

(3)提供兩個大小一樣的瓶,讓力氣大的同學吹無孔的瓶中的氣球,讓力氣小的同學吹有孔的瓶中的氣球。

(五)深入探究

1、師:看來,瓶中的氣球能否吹起來與同學業猜想的原因都無關。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各小組同學再吹一吹瓶中的氣球,認真比較一下小組的4個瓶子。

師:用什麼新發現嗎?(能吹起的瓶子上有孔)

2、師:是不是一定與這個小孔有關呢?有什麼方法證明這個問題?(試教中,同學會想到這幾種方法:1、堵瓶子上的孔再吹2、把瓶子打個孔再吹氣球)

3、師:為什麼瓶上有孔,氣球就吹得起來?沒有孔,就吹不起來?

4、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討論結果。

小結:空氣進入氣球,瓶中的空氣從小孔中跑出來,所以能吹起氣球。瓶上沒有孔,瓶中的空氣佔據瓶子的空間,外面的空氣無法進入氣球,所以吹不起氣球。

(六)運用拓展

1、解釋杯中的紙在水中不溼的原因。

2、想方法用漏斗向帶有塞子的瓶中倒水,並解釋原因。

四、教學反思

氣球的玩法很多,每一種的玩法都蘊含著一定的科學道理。假如能引導同學親身經歷科學的探究過程,獲取這些科學道理,對同學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問題在科學探索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它是探索的動身點和動力。同學玩過各種氣球的玩法之後,探究興致很高。此時,教師再提出“吹瓶中的氣球”這一玩法。由於資料的結構性,同學通過吹瓶中的氣球,很自然的提出“為什麼有的同學能吹起瓶中的氣球,有的同學沒有吹起瓶子的氣球呢?”這個問題。同學的探究慾望再次被掀起。

2、鼓勵同學大膽作出假設

問題提出後,要引導同學根據已有的認知經驗對問題作出解釋。於是我問道:可能是什麼原因?你認為與什麼有關?同學通過對同組資料的觀察和考慮,有的認為是與瓶子的大小有關,瓶子大的吹的起來;有的認為與瓶子的軟硬有關,軟的吹的起來;有的認為是力氣大的吹的起來;還有的同學認為是和瓶子的顏色有關。由於為同學創設了一種寬鬆的學習環境,同學的思維很活躍。在試教的過程中,也有的同學很注意觀察,他們在這個時候就發現了瓶子上有孔無孔的現象,認為可能與瓶上的孔有關。這些教師都給予了鼓勵。

3、引導同學尋找證據,驗證假設

當同學提出假設後,教師要引導同學想方法來驗證這些假設是否成立。在本節課中,我較好的發揮了資料的結構性,有力的驗證了各種假設。如在驗證“與瓶子的大小有關,瓶子大的吹的起來”時,同學通過對全班吹的起來的瓶子的觀察,馬上否定了這種假設。通過對資料的對比,尋找證據,有利於同學培養同學的質疑意識和科學探究方法的掌握。

4、將探究活動引向深入

通過對幾種假設的研究,同學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與瓶上的孔有關”上,通過對4個瓶子的觀察比較,同學是不難發現這一點的。那麼,我們的教學是否在這裡就可以停止了呢?我覺得不是,還應該引導同學對這一發現作進一步的證明。這樣不但能磨鍊同學的思維,更能培養同學嚴謹的科學態度。於是,我啟發同學道:是不是一定與這個孔有關呢?能不能證明一下?同學很快想到了兩種可行的方案。在此基礎上,才幹斷定確實是與瓶上的孔有關。但這只是感性的認識,這裡面有什麼科學道理呢?同學通過考慮和討論,不難得出結論。在課的最後,以兩個小實驗再次激起探究的興趣,也鞏固了新知。

在本課教學中,同學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獲取了科學知識,增加了科學探究能力,體驗到了科學探究的樂趣,形成了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較好的達成了三維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