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國小說課稿模板彙編四篇

說課稿3.1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國小說課稿模板彙編四篇

國小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課《我們的民族國小》。

【說教材】

課文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國小,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美得很有特點,各民族的國小生身著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裝點得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還有鳳尾竹,更增添了學校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色。這是一所團結的學校:同學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裡,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裡學習。這是一座充滿了歡樂、祥和氣氛的學校: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和來看熱鬧,可見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羨慕。課文中就詞句的理解,以學習夥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到這裡對所提示的內容要進行思考。本文對第一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學們向小鳥打招呼,向老師問好,向國旗敬禮。

課文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後以自豪讚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國小;古老的銅鐘,鳳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鐘聲悠悠不絕,影子綿綿縈繞,這的確是一所令人難以忘懷的學校。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正處於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的過渡時期這一實際,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瞭解民族國小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豪和讚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說教法、學法】

在語文教學中,要講究訓練的科學性,體現訓練的層次性。我設計以下手段:

1、品味重點詞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主要是讓學生品味“安靜”、“熱鬧”這兩個詞,並注意教學方法的變化。組織學生從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這些句子中體會當時的安靜;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校園裡為什麼這麼安靜?”,從而懂得這些表現安靜的句子的含義。在讓學生體會熱鬧中,通過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外,還有可能作什麼?通過學生大膽而豐富的想象,使下課後的熱鬧與上課時的安靜形成強烈的對比。

2、加強讀的具體指導,我們不贊成純技巧的朗讀指導,但是我們認為建立在文章內容基礎上的朗讀技巧的指導還是必要的。注意讀的層次變化,從自由讀到指名讀,加強讀的評價,再齊讀,再指導。在反覆朗讀中,引導感悟,激發情感。

3、加強學法指導。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通過圈劃,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通過讀,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比較句子,促進語感。

國小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S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組的課文《語言的魅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說教材:

課文講述的是在繁華的街頭,一位失明老人在乞討,他的身邊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我什麼也看不見!”但是人們對此都無動於衷。而當詩人在牌子上添加了幾個字,組成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這富有詩意的句子,讓街頭的行人變了,他們紛紛解囊相助。這篇文章語言精煉,情感豐富,說明了恰當地運用語言文字,會產生非凡的感染力,深深的打動人心。

說教學目標;

針對課文特點,結合本組課文在教學時“要重視對詞語和重點句子的理解,體會文章包含的深刻道理,讓學生受到啟發和教育”的訓練重點,我設定了以下目標:

1、能通順、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字打動人心的原因,明白語言運用的恰當會產生非凡的感染力。

3、受到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教育。

其中指導學生體會詩人添上那幾個字產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語言的魅力,體驗情感,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學中我注重“以生為本”,通過採用引導法,引導學生尋找文中最有魅力的語言,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其魅力,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並立足於“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以讀代講、讀中領悟、結合情境創設,讓學生合理展開想象,學會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獲得情感體驗,提高學習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說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我設計了:

①質疑課題,匯入新課

②抓住重點句,確定切入點

③品讀感悟,深入體會

④拓展遷移,練寫警示語四個環節,讓學生在合作學習、品讀感悟課文內容中體會語言的魅力。

具體流程如下:

(一)質疑課題,匯入新課

“學貴有疑。”開課之初,我由問題入手,通過提煉有價值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板書課題後,先讓學生讀題解題,聯絡生活談談自己所理解的“魅力”,再以此為線索,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學生可能會提出:語言到底有什麼的“魅力”?“語言的魅力”具體體現在哪兒?……這些疑問會讓他們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步入課文。

(二)抓住重點句,確定切入點

學生通過初讀課文並交流自己的初讀感知後,教師就趁機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最有魅力的語句——“春天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並以這個句子為切入點,探究這句富有詩意的語言之所以產生巨大魅力的原因,通過抓住重點問題使課文內容化繁為簡,讓學生迅速進入閱讀與理解文字的情境。

(三)品讀感悟,深入體會

1、尋找語言魅力的體現

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索新知,交流感悟。我讓學生以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去探討本課中語言魅力的具體表現。

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1——5自然段,找出了盲老人的牌子上原來寫的句子“我什麼也看不見!”詩人添上幾個字之後的句子“春天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通過比較句子談體會,得出語言魅力的具體表現是詩人添字前後使人們的行為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由當初淡淡一笑、無動於衷轉變為紛紛慷慨解囊。

在這一環節,通過讀、議、交流,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提高其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2、品味語言,探尋語言魅力的原因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珍視學生的朗讀體驗,課文第六自然段文字優美,點明瞭語言文字能夠產生非凡魅力的原因。教學這一部分,我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讀書活動,放手讓學生去讀,通過讀中思考、讀中想象、讀中感悟,促使學生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地理解文字,展開與文字之間的`對話。

①圖片欣賞,直觀感知春天的美。

②說話練習,加深體驗。

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用“春天到了,我看見了__________,聽到了____________,這怎能不讓我陶醉呢?”進行說話練習,描繪自己眼中的春天,進一步體驗春天的美好。

③反覆讀,感悟春天的美。

通過學生自讀、師生互讀、把課文改為小詩的形式配樂美讀等多種方式讀出描寫春天美好的句子,讓學生在不僅在讀中品味春天的美還品味到了語言文字的美。

④前後對照,體會老人的不幸

通過情感朗讀第六自然段最後一句話:“但這良辰美景,對於一個雙目失明的人來說,只是一片漆黑。……”請學生想象:失明的老人在這明媚的春光裡又是什麼樣的情景?如果你在街頭看見了這個老人,你會怎麼做?這樣通過鮮明的對比,層層深入的體驗,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真正走進了文字併產生強烈的共鳴:對老人的不幸遭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最後,讓學生換位思考:詩人為什麼能寫出這打動人心的句子?學生體會到語言的魅力,不僅是能讓人們產生豐富的聯想、形成對比、激發同情心,而是充滿了對他人、對社會的關愛,要用愛去關心幫助他人,學生也受到愛的薰陶和感染,此時,感悟語言的非凡魅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拓展遷移,練寫警示語

語文教學要把聽、說、讀、寫落到實處,以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最後我安排了讓學生運用有魅力的語言寫警示語的練習,將課堂內外有機地聯絡起來,體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生滿懷激情,都希望自己能像詩人一樣,用富有魅力的語言去感染周圍的人,寫出了許多精彩警示語,比如:

“足下留情,我也會疼!”——草地上

“請別讓我一直流淚到天明!”——水龍頭邊

“請別在我雪白的衣服上留下你黑黑的鞋印!”——牆壁上

……

在這一環節,學生通過寫、議、評,由課堂學習語言轉變為在生活中運用語言,切身感受到語言所產生的巨大魅力。

國小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我所執教的“分米、釐米、毫米”的認識這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四冊第三單元的內容。

1、教材簡析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是在學生認識了長度單位米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分米、釐米、毫米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為以後進一步學習長度單位的換算及其他幾何知識打下基礎,它也是實際應用所必需的。

2 、教學目標

認識分米、釐米、毫米,初步建立分米、釐米 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這些單位間的進率。

通過直觀操作、小組交流等形式的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感受教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3 、教學重點

認識分米、釐米、毫米,知道它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建立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二、教學設想

1 、數學教學

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所以我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即認識1 米的基礎上,打亂原有教材安排的先認識釐米,再認識分米、毫米這樣的順序,重新組織教材,讓學生先認識分米,再認識釐米,最後認識毫米。這樣教學之後,不需教師再花時間讓學生去比較米、分米、釐米、毫米的大小,在學生的頭腦中已無形之中形成了一個不等式:米>分米>釐米>毫米。這樣有利於學生有序的建立數量觀念,為學生以後學習數量打好基礎。

2 、數學生活化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設計本節課時,我堅持從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實際出發,以“感受生活化的數學”和“體驗數學的生活化”為教學理念,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實用性,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本課一開始,從清明節扎小白花剩下的鉛絲引入,使學生感受到長度單位與我們現實生活是密切聯絡的,消除對這一數學知識的距離感。

教學活動中,也都注重數學知識跟現實生活相聯絡,如在學生認識了1分米、1釐米, 1毫米之後,讓學生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東西長度是1分米、1釐米,1 毫米,哪些物體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數學知識學習之後,應該讓這一數學知識迴歸生活,所以在練習中我讓學生判斷身邊物體的高度、長度,如:旗杆高 10米 ,鉛筆長 10釐米 ,身高 120 釐米 等等。

3、親身體驗,從中感悟

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師只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我在設計本課時,採取看一看、數一數、猜一猜、量一量、摸一摸、想一想等實踐操作和空間想像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閱讀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4 、內容分層細化,著眼一個“實”字

這一課主要分三段進行教學,第一段是認識分米,第二段是認識釐米,最後是認識毫米,課的知識量較大,所以教學時我把主要著眼點放在“釐米”的教學上,分米和毫米的認識花的時間相對較少。

認識分米時,我先讓學生觀察米尺得出從"0"刻度線到"10"刻度線的這一段長就是1分米,再讓學生用手比一比 1分米有多長,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體大約1分米,充分感知1分米的長度,在此基礎上落實米和分米間的單位進率。

認識釐米時,從三角板入手,觀察得出1釐米 的長度,同樣讓學生認識幾釐米的長度,其中安排了一個遊戲,通過小組合作看一看、摸一摸、評一評,既讓學生充分感悟到各單位長度,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最後安排了量文具盒,讓學生既鞏固量的方法,又可初步讓學生感知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認識毫米時,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1毫米 有多長,初步建立1毫米 的觀念。

5、重過程教學

一般教學在教學新課後都非常注重對新知的練習鞏固,有基本訓練、專項訓練、深化訓練,使學生在練中達到教師所期望達到的教學效果。現代數學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思想,轉而重視過程教學,重視學生知識構建的過程。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把主要時間集中於學生對1分米、1釐米 1毫米 的認識及建立它們的長度觀念,只留少量的時間做些簡單的鞏固練習。

國小說課稿 篇4

一年級的國小生,他們現在的生活和以前不一樣了,要儘快熟悉學校生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就要求我們在品德與生活課上立足學生的現實學習生活,面向學生的未來,為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做好鋪墊。下面我就對《快快樂樂去上學》這一課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課這是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第一單元主題三的內容。這一主題需要三課時完成,我教學的事第一課時,讓學生能夠認識到作為國小生應該按時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學會鉛筆盒、整理 書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學物件分析

1、 一年級的學生自理能力差,以前什麼事情都是由家長代理的,本課我注重學生學習自理能力的培養,給每個學生都創造了空間,使他們都參與到活動中。

2、一年級的學生喜歡和同伴進行活動與交流,喜歡遊戲,喜歡展示自己, 抓 住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親身參與、體驗,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

3、發揮榜樣的力量,讓學生在活動中自覺向自理能力強的學生學習,並在活動中培養互幫互學意識。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能夠認識到作為國小生應該按時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學會整理鉛筆盒,整理書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方面:通過交流與評價,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我,確立今後努力方向,培養了按時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習慣。通過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操作、合作、表達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情感與態度方面:培養做事認真,積極上進的生活態度,使學生更加了解生活,熱愛生活。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並且要與學生不斷互動、

對話、交流、溝通,從而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 我大量採用兒童容易接受的活動形式展開教學。以下是我在本課中採用的教法。

1、課堂教學活動化。 根據一年級國小生的特點,我設計了:遊戲、競賽等教學活動。 2、情境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創設有意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因此我創設了整理鉛筆盒、整理書包的情境。

(二)說學法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以及重視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著重體現以下幾種學法的指導。

1、表演展示法。 品德與生活課程以學生直接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於樂。我在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參與表演、競賽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整理。

2、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給所有學生提供了參與學習的機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討論、交流、合作的機會。

三、說教學過程。

(一):聽《上學歌》引入新課 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我能行 用歌曲匯入新課後,我提出問題讓大家交流:我們都是國小生了,每天早上該怎那麼做呢?在引導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師生一起說說早上一系列學生自我服務性的事情,並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小事例,教育學生要抓緊時間認真做事,從小養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在學生建立了“按時作息,認真做事”的願望後進而提出要求:“堅持做才能養成好習慣”,然後結合課件啟發鼓勵學生通過自我評價的方式,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整理鉛筆盒 在這一環節裡,先播放課件,讓學生觀察兩個鉛筆盒是不同,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激發學生整理鉛筆盒的慾望,然後師生共同找出整理鉛筆盒的方法,然後組織學生整理自己的鉛筆盒,並獎勵整理的好又快的同學,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四):整理書包。 我先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說說自己每天的書包都是由誰整理以及怎樣整理的,整理書包有什麼意義,在此基礎上,講朵朵不會整理書包,讓同學們幫幫她的故事,激發學生整理書包的願望,然後組織學生實踐,比比誰的書包整理的好,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如何給書包“減肥”,在學生交流後,得出給書包“減肥”的方法,組織學生實踐,提高他們生活的自理能力。

(五)、總結

為了讓學生充分的體會自己成功的喜悅,我播放歌曲《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在歌聲中結束本課,並提出希望:讓同學們從小養成按時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習慣。

以上是我對《我自己會整理》一課的說課,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