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彙編9篇

說課稿1.95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說課稿模板彙編9篇

說課稿 篇1

本節課是滬教版牛津英語八年級下冊第三個模組第五單元閱讀部分。

一、 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單元以“拯救瀕危動物”為話題。以介紹瀕危動物的基本資訊為主線。

2、 本課題教學目標:學生在閱讀一篇有關中國國寶大熊貓的,瞭解其分佈、外形特徵、習性、飲食習慣、未來前景等資訊,同時瞭解說明文的特點和寫作方法。

3、 說本課重難點:掌握找讀的閱讀方法以及鞏固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的'能力。

四、說教法

採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先引導學生預習所學課本上的內容,再引導學生如何猜測詞意。同時創造各種機會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真實交際。

五、說學法:

善於從文字中發現和總結語言規律。

學會把英語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說教學過程

Step I Lead—in

Step II Pre—reading

T: What d u n

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六年制國小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24課《畫家鄉》的第一課時。

一,說教材內容

《畫家鄉》是一篇非常美的寫景文章。文中五個孩子以畫畫的形式介紹了自 己的家鄉,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受到了美的薰陶,積累了美的語言,獲得了美的享受,培養了美的情操。一幅幅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與家鄉的可愛,更激發了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使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筆去畫自己的家鄉。

這一課我主要是貫徹“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這一教學思想,力求做到平淡而真實,流暢而有效。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學寫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三、說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認讀生字,學寫生字;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四、說教學準備:課件。

五、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將課文配以形象、生動的課件,向孩子們展示了祖國各地的秀麗風光,把學習課文變為和小畫家交朋友到他們的家鄉去遊覽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孩子們去祖國各地遊覽、觀賞。這時,讀課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遊。學生在愉快的讀書活動中走進了文字,感知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又激發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

2.說學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找找、記記、讀讀等多種方式,並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自由讀、同桌讀、比賽讀、齊讀等多種讀書形式,使課文的意境和語言都走進了學生的心裡。

六、說教學程式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時教學過程分為四大環節,分別是:

(一)、談話激趣,揭題引入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三)、學習生字、新詞

(四)、指導寫字,書寫美觀

七,說教學過程:

(一)揭題,匯入課文

1、出示“鄉”,組詞,再練習( )的家鄉

2、板書課題《畫家鄉》,齊讀課題

3、出示第一自然段,朗讀,突出“美麗的”

(從“美麗的家鄉”匯入,通過課件欣賞美麗風光,激發學生情感,並帶著這種情感進入學習。)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師範讀,生找一找:課文寫了幾位小朋友的家鄉?

2、交流,劃出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讀一讀 。

3、自由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讀書姿勢及讀準字音。

4、跟錄音輕輕試讀

〔在這裡我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初步感知祖國的美,為學習課文內容做鋪墊。同時抓住兒童好奇的心理特點,讓孩子們在迫不急待、躍躍欲試的心態下進入閱讀。〕

(三)學習生字、新詞

1、細讀第二自然段,學習生字

(1)讀文,反覆認讀生字。

(2)螢幕出示插圖,出示中心句。

(3)螢幕出示生字,各種方式讀,組詞,說話。

(4)反覆讀句式“那麼……那麼……”,用詞說話。

我來到了海邊,看見海是那麼( ),那麼( )。我赤腳走在沙灘上,腳下的沙子是那麼____,那麼________。沙灘上的貝殼是那麼_____,那麼 _____。我撿到了許多美麗的貝殼,我是那麼___ ,那麼___ 。

(結合文字進行句式訓練。在欣賞課文中描寫的美景時,離不開那些優美的語句。課文中的“那麼……那麼……”這個句式,是打好語文基本功,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好素材。因此,我安排了這麼一個環節,帶著孩子們一起跟隨濤濤去他的家鄉走一走,邊走邊進行說話訓練:我來到了海邊,看見海是那麼( ),那麼( )。我赤腳走在沙灘上,腳下的沙子是那麼____,那麼________。沙灘上的貝殼是那麼_____,那麼 _____。我撿到了許多美麗的貝殼,我是那麼___ ,那麼___ 。這既是總結回顧,又是訓練積累。)

2、用相同方法學習二、三、四、五、六自然段。

(1)螢幕出示插圖,中心句。

(2)螢幕出示生字,各種方式讀,組詞,說話。

3、鞏固生字

(1)螢幕出示生字,開火車讀。

(2)全班彙報交流交流識字方法。

(3)在詞語中鞏固生字(課件出示詞語)

4、生字躲到詞語中了,你還能讀嗎?

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小結:小朋友真能幹,生字、詞語都能讀了,我們學起課文來就容易多了。

(作為第一課時,字詞教學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從詞到字,從帶拼音到去拼音,通過自由讀、小老師領讀、同桌互讀、開火車讀、齊讀等形式層層落實、推進。其間穿插了“又( )又( )”句式的訓練,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課標》指出:國小低年級要讓學生“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所以我讓學生通過認認、記記,讀讀等多種的識字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又在遊戲中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寓學於樂,學生學得輕鬆、愉快。〕

(四)寫字指導

1、觀察佔位,注意每一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佔位。

2、範寫,學生書空寫。

3、學生自由練寫,師巡迴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的正確性)

4、評價總結。

〔《課標》指出:“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國小生寫字姿勢不正確,會影響寫字質量,養成不良的習慣。所以在寫字時,我先給學生仔細觀察生字,說說寫字時要注意什麼。範寫生字後,學生再寫生字,寫完後師生評議。這樣不但培養了良好的寫字習慣,還發展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

(五)自由讀文,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朗讀。

〔尊重學生的喜好,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來讀課文,既優化了學習時間,又尊重學生的個性。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訓練,以讀代講,以讀促講,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瞭解,使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家鄉的美,感受語言的美。〕

六、回顧總結:這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家鄉的美,誰不說俺家鄉美呢?請欣賞歌曲《誰不說俺家鄉美》。

(低年級孩子的大腦容易疲勞,欣賞歌曲《誰不說俺家鄉美》既放鬆了學生的心情,解除了大腦的疲勞,又在歌曲中欣賞了家鄉美的優美旋律。)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課文的2——6自然段,段落結構形式幾乎是一模一樣,每一個自然段都可以獨立成文。因此,我決定採用由扶到放的形式,在本課時中重點學習第2自然段,為以後幾個自然段的學習做好鋪墊。在學習第2自然段時,我以學生的朗讀體驗為載體,逐步激發學生的個人情感。這個朗讀體驗的過程主要是分層來進行的:首先借助課件的直觀性,吸引孩子的興趣,廣闊無垠的大海、魚蝦滿倉的畫面、美麗奇特的貝殼給孩子的視覺以衝擊,帶給他們心靈的震撼,然後再讓他們學習生字、組詞並說話、讀文體會,抓住重點詞朗讀感悟,讓他們的整個情感隨著這個過程,層層遞進,步步昇華。

一堂課下來,暴露了很多問題,值得我思考、改進:

1、一年級的學生的特點是不穩定的,集中注意的時間短,永續性較差,注意範圍也有侷限性。在後半節課,有些學生開始注意力分散,學習狀態不佳。為了趕時間,我沒有很好地去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影響了學習效果。在今後我一定注意這一點,及時關注學生學習情緒,及時調整。

2、在時間調控方面還比較欠缺。因為前半部分的字詞教學花費時間過多,所以在最後的結合文字用“那麼……那麼……”進行說話訓練時就感覺比較倉促,訓練的不夠到位,不夠紮實。

3、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不夠豐富,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情緒,使他們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我想,課堂評價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如何針對文字進行合理、有效的評價是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不斷努力、探索的。

說課稿 篇3

評委教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十二單元課題一《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下面我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第十二單元屬於《化學與社會發展》這個一級主題,是個涉及面較廣的單元。本單元及本課題不是國中化學的核心內容,屬於知識的擴充套件和應用的範疇。課標對這部分內容雖然要求不高,屬於瞭解和知道的層次。但這些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絡密切,能夠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有利於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營養素是指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大類。 (2)瞭解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在人類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意義及來源。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討論、交流等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將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絡的能力。 情態感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營養物質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及合理安排飲食的重要性。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3、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1)蛋白質的生理功能。(2)瞭解營養物質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

(3)學生能認識到合理安排飲食的重要性。 難點: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4、教學手段:多媒體和課內資源。 5、課時安排:1 課時 二、說學生

學生已有國中生物的相關知識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識經驗,通過前邊的學習也具備

了一定的化學與生活密切聯絡的認識。從能力水平來看,學生已初步具備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資訊的能力;也初步具備了與人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因此,可以引導學生從化學的角度去理解各種營養物質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及合理安排飲食的重要性。

三、說教法與學法

為了落實課程目標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生動活潑的全面發展。本節課我將採用閱讀、討論與練習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通過閱讀討論學會分析歸納,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通過合作學習學會相互交流,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的設計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學生懂得熱愛生命,告別不良生活習慣。具體教學過程是如下:想一想→讀一讀→議一議→練一練。

想一想(問題情景,匯入新課)

我先問學生你們知道食堂每天吃的饅頭、米飯、牛肉、蘋果等食物中都含有哪些營養成分嗎?這個問題由於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連學生很容易進入學習狀態。接著再讓學生觀看一張圖片。聯絡學生日常生活實際提出,你們有這樣的飲食習慣嗎?然後我讓他們帶著問題閱讀課本相關內容來學習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這節內容通過閱讀獲取知識,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習方法。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便會認真去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指導他們學習分析歸納等學習方法。 讀一讀(閱讀歸納,獲取新知)

首先通過閱讀讓學生歸納出六大類營養素都有哪些?學生回答後我說下面讓我

們一起來認識這些營養素吧!

(一)蛋白質

1、讓學生知道什麼是蛋白質及其作用,蛋白質對於人體的生長髮育,細胞修復,細胞更新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為人類提供能量。2、我還會引領他們討論,歸納,總結哪些食物中含豐富的蛋白質。3、蛋白質在人體中的代謝情況如何?

蛋白質的代謝:

合成

蛋白質氨基酸

CO2、H2O 等

18kJ/g

4、人體中有哪些重要的蛋白質?都各有什麼作用? 幾種重要的蛋白質:

①氣體運輸的載體——血紅蛋白 ②生物催化劑——酶(多樣性、專一性、高效性) 然後給學生講述血紅蛋白在吸入氧氣,撥出二氧化碳的過程中起著載體的作用,並教育學生吸菸有害於健康。並讓他們知道酶是一種生物催化劑。能催化生物體內的反應,部分物質如甲醛會和蛋白質反應使其變質。並讓學生思考一下食用甲醛水溶液浸過的水產品對人體有害嗎?這裡不要求作答,只是埋下伏筆。

(二)糖類和油脂

在閱讀課本之後引領學生對比,歸納,總結出糖類,油脂的主要食物來源,它們可以為人體提供能量,並總結出糖的代謝過程。

糖的代謝: 澱粉

唾液:澱粉酶 小腸:胰澱粉酶

葡萄糖

腸液:麥芽糖酶

麥芽糖

C6H12O6+6O2

(三)維生素

6CO2 + 6H2O

1、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維生素的作用是調節代謝,預防疾病,維持身體健康的作用。2、都有哪些食物來源,3、並且知道體內部分維生素缺乏之後出現什麼症狀。

我這樣做是要讓學生學會從課本中提取資訊,學會歸納總結。進一步讓學生知道化學與社會密不可分。

議一議(交流互動,合作學習)

1、讓學生討論“你怎樣認識《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的‘珍愛生命,不吸菸,不喝酒’的規定?2、食用甲醛水溶液浸過的水產品和黴變食物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危害?3、房屋裝修後能否立即入住?”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回答,通過這些問題對以上知識進行總結。然後帶領學生做一個小遊戲“維生素家族兄弟們的自述”。通過此遊戲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

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合作,交流互動,這種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有利於學生的知識建構。

練一練(學以致用,促進發展)

學習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生活,讓學生學以致用,在運用的過程中使能力得到提高。讓學生根據以上內容的學習,完成給我們平時常吃的食物找“家” 的練習。這樣將所學知識應用於自己的生活中,提高生活的質量。

五、課堂小結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可見食物對人體的重要性。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為了使自己健康成長,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我們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種食物合理搭配,可不要挑食和偏食啊!

佈置作業:動手為自己和父母各設計一份食譜。 六、板書設計

課題1 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

六大類營養素: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水和無機鹽 1, 蛋白質

存在: 生理功能: 食物 2, 糖類

存在: 功能: 常見的糖: 3, 油脂 存在: 功能: 作用: 4, 維生素

存在: 缺乏引起的症狀: 作用: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程的教材是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電子商務實務》。這本教材緊扣教學大綱,依據B2C電子商務的真實業務流程所撰寫而成,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

本次說課的內容《店鋪定位》是本教材第三章“網上交易管理”中第一節“網上交易前管理”中的內容。本課內容實用性強,涉及的知識屬於電子商務專門化方向中的“網店裝修模組”。《店鋪定位》的學習一方面能夠使學生掌握店鋪定位系統知識,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店鋪定位策略對自己經營的網店進行準確定位,提升學生的網店策劃能力,為今後從事實際工作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店鋪定位的含義,掌握店鋪定位的策略。

(2)技能目標:能綜合運用店鋪定位策略對自己經營的網店進行準確定位,提升學生的網店策劃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通過店鋪定位方法的實施體驗成功的喜悅。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店鋪定位的策略

教學難點:店鋪定位策略的初步運用。

 二、學情分析

我所授課的物件是中職電子商務專業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學習了《計算機基礎知識》《電子商務基礎》《網路營銷》等課程,有了較具體完善的理論知識及一定的技能基礎,而且大部分學生都有親身網購的經歷和體驗,因此對於網上開店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對於在開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沒有人氣、店鋪沒有特色成為本節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職學生雖然基礎知識不太紮實,學習功底較差,但他們的智力發展並不比別人差,而且他們的思維相當敏捷,對新型事物接受能力強且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強,他們對日新月異變化發展的電子商務類事物的應變能力也非常強。因此,針對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充分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讓學生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進步。

三、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本節課以任務驅動法為主,以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為輔。

(1)情景教學法:職業化情境設定“店鋪沒有人氣,沒有特色,怎么辦?”引發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從而使體驗活動更具職業水準。

(2)任務驅動法: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佈置任務“運用所學知識對自己的網店進行定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完成任務活動中。通過活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構建學科知識體系。

(3)案例教學法:利用“綠盒子”等典型案例引導學生學習,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能將理論教學和實際更好的結合,提高教學質量。

2.學法

(1)體驗式學習法:設定情境讓學生參與進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工作主動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合作學習法:根據任務進行分工,努力為學生創造與他人溝通交流、互相學習的機會,同時也不斷為學生創造施展個人才能的機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僅學會交流合作,同進也可盡情施展他們的個人特長。注重團隊精神的培養,體會學習的樂趣。

(3)對比討論法: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對作品的比較分析,引導學生互相評價、互相交流、發表意見,提高學習興趣,加強技能操作,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教學過程由匯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小結及課後作業四個環節構成。

1.情景匯入,激發興趣:(2~3分鐘)

設定情景:我們的.店鋪沒有人氣,沒有特色,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怎樣讓店鋪有特色,富有競爭力,在眾多店鋪中脫穎而出呢?引出本節課的內容——店鋪定位。

2.講授新課:(35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採用了任務教學法。

(1)任務與分工

任務:運用所學知識對自己的網店進行定位。

分工:學生2~5人為一組,開設網店,為了更好地體現各自職能,在該任務實施過程中,網店成員分別擔任網店資訊收集員、資料分析員和網店策劃員。

(2)任務實施

任務一:認識店鋪定位

學生課前收集與自己網店經營專案類似的人氣旺、皇冠級的網店。各網店資訊收集員列舉網店,資料分析員說明理由。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分析這些網店人氣旺的原因是有特色,從而引導學生歸納店鋪定位的含義。

任務二:店鋪定位策略的運用

學生已經明確了店鋪定位的含義,那么在網店運營中該如何運用其策略呢?

教師通過演示案例庫中的案例,引導學生歸納店鋪定位的策略:特色策略、價格策略、專業策略、附加值策略、情感策略。在學生對店鋪定位策略流程有一定了解後,各網店根據經營情況進行店鋪定位策略的運用,寫出店鋪定位的方案。

(3)任務評估

任務評估從店鋪定位方案入手,而在評估時從定位準確、定位創新、團隊協作、團隊分工四個方面進行。進行生生互評,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3.課堂小結

啟發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教師逐一補充並強調重點、難點內容。

4.佈置作業

網上衝浪,自主學習成功網店案例。

 五、課後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實戰,學生已開設的網店正在發生著變化,準備開設網店的學生也能做到心中有數。店鋪定位的學習,使學生在學校課堂中就能獲得網店經營實戰的體驗,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為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課文配有兩幅插圖,形象地描繪出課文中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的樣子,使學生易於理解故事內容。本課共用三課時來完成教學,下面我說的是第二課時的內容。

2、根據新課標對一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

(1)鞏固生字讀音,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理解風伯伯的話,知道小松樹為什麼慚愧地低下了頭。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自讀、品讀、表演讀、感情朗讀,通過多種方式的讀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做人要謙虛,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3、教學重難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二、說教法學法

1、讀中感悟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又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在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自讀、品讀、表演讀、感情朗讀,通過多種方式的讀理解課文內容。

3、自主探究法

採用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能促進學生精神的喚醒和潛能的開發,讓每個學生都能嚐到成功的喜悅。根據本課的特點,讓學生自主讀書、表演、評論,懂得做人要謙虛,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從而感悟課文的內涵。

三、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引入新課。

邊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誰的事?(小松樹 大松樹 風伯伯)

〔讓學生認讀生字詞,能鞏固生字的音和形,同時能使學生更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二)指導朗讀,感悟體驗。

1、精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問:讀完了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誰能用“(誰)長在(什麼地方)?”的句式說說。

(2)誰來幫小松樹和大松樹找找家?

師簡筆畫“大山”,指名將圖片“小松樹”和“大松樹”貼在相應的地方。

(3)齊讀第一自然。

[利用貼圖和簡筆畫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下文打下基礎,同時採用變換句式練習說話的方法,讓學生感悟、體驗,瞭解同一種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

2、精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看來,小松樹和大松樹是鄰居,那它們一定經常在一起說話聊天。這一天,小松樹和大松樹說了些什麼呢?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邊讀邊想:你從小松樹的話中知道了什麼?(小松樹認為自己長得高,看得遠,很驕傲。)

(2)你是從哪些詞語中讀出小松樹很驕傲的呢?指導讀有關詞語。(要讀出小松樹驕傲的樣子,“多高哇”、“很遠很遠”應加重語氣讀。)

(3)讓學生說說除了看出小松樹很驕傲外,還看出他怎麼樣?(沒禮貌,瞧不起人。)指名讀讀有關詞語,(“喂”、“你呢”等詞)讓學生學小松樹說話的語氣。

(4)指導朗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把小松樹說這些話時的神態表演出來。(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讀出小松樹驕傲、神氣的樣子。)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通過對重點詞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樹驕傲的樣子,可以充分發揮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自主性、創造性,讓他們在動情的語文實踐中積澱語感,增強體驗。〕

(5)看圖討論:如果你是大松樹會怎麼樣?大松樹聽了小松樹的話以後,生氣了嗎?它在想些什麼?(看圖說說)

[採用假設的方法,讓學生裝扮大松樹,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引調出來,將自己的做法和大松樹的態度進行比較,體會大松樹對小松樹的愛護和寬巨集大度。]

3、精讀第三自然段。

過渡:大松樹心胸寬廣,不和小松樹計較。可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它是怎麼說的?

(1)自由讀、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問:風伯伯的話你們聽懂了嗎?(指名說說)

(2)讓學生將黑板上的貼圖——小松樹從“山上”拿下來,與大松樹比一比,從而體會小松樹之所以高是藉助了大山的力量。

[讓學生把兩棵松樹放在同一水平線上比一比,能夠形象直觀地瞭解兩棵松樹的高矮,使學生更易於理解風伯伯的話。這一環節的設計,既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指導朗讀。(讓學生裝扮風伯伯,對小松樹說幾句話。)

4、精讀第四自然段。

(1)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後,——(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2)小松樹為什麼“低下了頭”?(理解“慚愧”的意思)

(3)你能學學小松樹的樣子嗎?

(4)引導學生想象:小松樹低下頭會想什麼?會對大松樹說什麼?(同桌討論、交流)

〔文章沒有直接寫出小松樹認錯的話語,這給學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間。在這裡,我讓他們代表小松樹,再給大松樹說句話,引導他們在相互交流中,利用原有的知識,補足文章省略的資訊,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獲得思想的啟迪。〕

(三)總結全文。

1、分角色朗讀全文。(學生自由選擇角色,戴上頭飾,進行分角色朗讀。)

[學生是認知和發展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在組內自由挑選喜愛的角色,戴上喜愛的頭飾,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分角色朗讀課文。我們會發現孩子們個個都是天生的藝術家。]

2、說說學了課文以後懂得了什麼道理。

[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可以讓學生初步瞭解,像這樣通過一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的文章,我們稱為寓言故事。]

(四)鞏固練習。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檢測學生掌握字詞的情況和理解課文的程度,看看是否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五)板書設計。

[採用師生畫圖貼圖的方式板書,圖文並茂,色彩鮮明,有助於學生理解和記憶課文內容。]

8.小松樹和大松樹

貼風伯伯圖 貼小松樹圖 慚愧

畫大山圖

貼大松樹圖 高得多

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設計意圖:國小數學人教版第九冊教材的第三單元是多邊形面積的計算,這個單元知識點的教學是建立在七冊的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常規的教法是按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梯形面積的計算這個順序逐一教學,我思考這些平面圖形之間都有密切的聯絡,可否引導學生先探究他們之間的關係,形成一定的表象和感受,再同時推匯出三種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使知識融會貫通。於是我設計了這節活動課,作為本單元的準備課,為本單元三種圖形面積計算推導作好有力的鋪墊。本課充分利用學具,使學生通過折、剪、拼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實踐操作活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現這些圖形能相互轉化及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絡及規律,讓學生初步感受並掌握轉化、割補、旋轉、平移等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空間觀念、幾何直覺。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利用學具發現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能相互轉化。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髮現平面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絡。

說教法、學法

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學會學習,因此我在選擇教法和學法時,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節課採用的主要學習方式。

說教學過程

平面圖形是從生活中的實物抽象出來的,所以新課伊始,由黑板的表面是長方形引出五種平面圖形,由猜想五種平面圖形能否相互轉化揭示了本課研究的主題。

動手操作的活動安排了兩個環節、兩個層次、兩個學具袋,由淺入深、由易至難,達到了思維訓練的目的。第一個層次是拼組圖形,只要求將兩種完全一樣的圖形轉化成另一種圖形,這個操作比較容易,第二個層次是要剪拼圖形,必須等積變形,要求將一種變換成另一種圖形,因為有了第一個層次的基礎就化解了這個層次的思維難度。每次操作活動之前老師都讓學生明確了操作要求和目的,特別是通過討論“轉化”“等積變形”這兩個詞的意思,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白轉化前後的圖形,形狀要變但總面積不變。避免了學生的盲目操作。

學生彙報交流後,老師介紹了平移、旋轉、割補的數學方法,學生通過觀看課件的動畫演示,很直觀的感受到了自己動手操作時也使用到的方法。再引導學生回顧生活中平移、旋轉的現象,進一步促進學生對這幾種方法的理解。

學生的操作活動過後重在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用教具演示的的幾組圖形:轉化前後的圖形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發現這些圖形能相互轉化及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絡及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最精彩的部分屬接下來的猜一猜:(出示)這個長方形是由一種什麼圖形轉化而成的遊戲,掀起了整節課的高潮。課件預設了一個很難想到的變形,讓學生盡情的猜,最後才引導學生揭曉答案,這個環節的目的一是訓練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出示網路圖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這五種平面圖形都可以轉化成長方形。為下面面積計算的推導做了很好的鋪墊。

“根據今天的發現你還想探討哪些數學問題?”作為本課的拓展,讓學生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

(上課版)平面圖形的轉化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學具,使學生通過折、剪、拼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實踐操作活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現這些圖形能相互轉化及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絡及規律,讓學生初步感受並掌握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利用學具發現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能相互轉化。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髮現平面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絡。

教學準備: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學具教具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匯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請觀察這塊黑板的表面是什麼形狀?除了長方形,你們還認識了許多平面圖形,今天鄧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其中的五位老朋友,請看

這五種平面圖形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老朋友了(板書:平面圖形),你們猜想一下:這五種平面圖形能不能相互轉化呢?(板書:轉化)你們理解轉化這個詞的意思嗎?誰能舉例說明?

二、探索,活動過程。

1、操作(一):拼組

(1)佈置任務,提出要求。

同學們想不想動手驗證你們的想法?請聽清楚要求:先拿出1號信封的學具,想辦法拼組,轉化圖形。動手的時候可以獨立操作也可以同桌合作玩,轉化好了後再互相說一說你是把什麼圖形轉化成了什麼圖形,是怎樣轉化的。彙報的時候請操作得好,交流得好的同學上臺展示他們的發現。

(2)學生活動,老師參與指導。

(3)彙報。將同學的轉化過程及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小結:同學們知道嗎,剛才你們在拼組圖形的操作過程中不知不覺運用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數學知識,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課件演示)介紹旋轉、平移。

這些方法應用非常廣泛,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相關的數學問題。在生活中旋轉和平移的運用也是很普遍的。舉例說明:開鎖、轉動方向盤、電梯上下等。你們還見過生活中哪些運用了旋轉和平移的現象?

小結:同學們真棒,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中的現象。

2、操作(二):剪拼

(1)提出要求:剛才同學們僅僅是通過拼組來轉化圖形,其實轉化圖形的方法還有很多,同學們想不想向更難的方法挑戰?那又要聽清楚要求:拿出2號信封裡的學具,可以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將五種圖形互相轉化,必須等積變形。什麼是等積變形?

(2)學生活動,老師參與指導。

(3)彙報。將同學的轉化過程及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小結:剛才你們在剪拼圖形的操作過程中不知不覺又運用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數學方法,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課件演示)介紹割補法。

3、發現聯絡。前面同學們是通過動手操作發現了圖形能互相轉化,下面觀察思考圖形之間有什麼內在的聯絡呢。(課件演示)觀察比較黑板上同學們彙報的這幾組轉化過程,圖形轉化前後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可以挑選一組重點觀察,也可以從整體觀察共同的規律。

獨立觀察,小組交流,集體討論。

三、練習,綜合運用

玩一個猜一猜的數學遊戲,(課件演示)這個長方形是由一種圖形轉化而成的,你們猜一猜是什麼圖形,怎麼轉化的?通過玩這個遊戲,你們發現了哪些圖形可以轉化成長方形?

四、總結,提出問題。

今天同學們有什麼發現和收穫?(瞭解了割補、平移、旋轉、等積變形等數學知識、方法)根據這些發現和方法可以解決哪些數學問題?你還想探討哪些數學問題呢?這些問題上課不能一一解答,帶著這些問題同學們下課、回家後可以繼續研究。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圓錐的認識和體積計算是《人教版》內容第十二冊4143頁的內容。本節

課是在認識了圓柱體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的內容。學習圓錐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識。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圓錐體,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教材是從觀察入手,到實踐操作,讓學生通過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讓圓錐體的有關概念,體積計算公式從實踐中認識,然後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根據教材內容,確定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演示,使學生認識圓錐體,掌握它的特徵和體積計算公式,並能根據具體問題靈活應用計算方法。

2.讓學生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認識圓柱體和圓錐體之間的關係,滲透辨證思維的方法。

3.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讓學生養成嚴謹、仔細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發展學生空間觀念,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1.重點:(1)認識直圓錐並掌握它的一些特徵。(2)圓錐體的體積計算。

2.難點:(1)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2)解答有關直圓錐體實物體

積。

3.關鍵:要充分應用直觀教具和電腦,進行演示和實驗,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從而推匯出計算公式和有關概念。

二.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我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1.直觀操作,突破難點。

在這節課中,充分運用實物讓學生認識直圓錐,通過圓錐體的點,線,面,

認識圓錐體的底和高。發揮學生四人小組的作用,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推匯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並懂得圓錐體和圓柱體之間的關係。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用多種感官去感知事物,獲取感性知識,使操作與思維緊密結合,加深對直圓錐及體積的認識。

2.運用電腦課件的動感突出重點。

圓錐體的認識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圓錐體,把生活中

的錐形物體放在螢幕上(如小麥堆,漏斗等),運用電腦閃動形式認識圓錐體的底面,側面,頂點,高。認識圓錐體積的大小也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內容,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著重引導學生去探索等底等高的圓錐體與圓柱體體積之間的關係,充分運用電腦螢幕顯示操作推導過程,把靜態轉化為動態,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直觀印象,生動、形象、具體的教學使學生能夠由具體到抽象,由感覺到知覺進行順利的過渡。

3.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

維和創新意識。

在認識圓錐體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發現,認識圓錐體的特徵。在認識圓錐體的體積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地去和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體積進行比較,通過對比、分析、綜合、歸納出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學生在充分認識了圓錐體和圓柱體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從不同方面對學生進行練習,啟發學生做一些有創新能力的題目,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創造力的空間,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能力。

三. 說教學程式設計。

懸念引入。

首先讓學生回憶近來學習了什麼立體圖形(圓柱體),在電腦螢幕上展示圓

柱體和圓錐體的實物,讓學生認識圓柱體,說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然後提問:螢幕上還有一些什麼圖形呢?(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初步感知圓錐體,另一方面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探究新知。

1.圓錐的認識。

(1)圓錐的組成。

①面。圓錐有幾個面?哪兩個面?[教師板書:圓錐有兩個面(一個側

面,一個底面)。]

②稜。提問:圓錐有幾條稜?是什麼樣的一條稜?[教師板書:圓錐

有一條稜(一條封閉的曲線)。]

③頂點。提問:圓錐有沒有頂點?有幾個頂點?[教師板書:圓錐一

個頂點。]

④高。提問:圓錐的高在哪裡?教師出示圓錐教具(電腦顯示),把它一分為二,讓學生觀察,得出高的概念。[教師板書: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提問:圓錐旁邊(手示圓錐側面)這個長度是不是圓錐的高?圓錐有幾條高?(一條高)

(2)圓錐的特徵。

①一個底面是圓形。

②一個側面展開圖是扇形。(通過電腦演示得到。)

(3)指導學生看圓錐立體圖。

2.圓錐體積公式推導。

(1)電腦出示木製圓柱體鉛筆,用卷筆刀將前段削成圓錐後提問:削後的這一段是什麼物體?這個圓錐是由什麼物體削成的?這個圓錐體和原來這段圓柱體底面積和高有什麼聯絡?兩個體積有什麼關係呢?(讓學生髮表意見)

(2)出示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玻璃容器和圓錐體玻璃容器。

①教師演示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並板書:等底等高。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將圓錐體容器裡面裝滿黃沙後,往圓柱容器裡面倒,

連續倒三次,圓柱體容器剛好倒滿。

②指導學生四人小組做倒沙子實驗。

四人小組組長演示,其餘同學觀察,發現圓柱體積和圓錐體積之間有什

麼關係。

(3)提問:把圓錐裡裝滿的黃沙倒入圓柱裡後,沙佔圓柱容積的多少?這樣倒了幾次後,才裝滿圓柱容器?這實驗說明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體積有什麼關係?

(教師板書;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教師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容器,讓學生觀察教師的演示,提問:圓錐體積是這個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嗎?為什麼?學生討論。

(4)提問:我們已經知道圓柱體積公式:V=Sh,那麼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公式應是什麼?

(教師板書:V=1/3 Sh。)

提問:這個公式裡,Sh是求什麼?為什麼要乘以1/3?要求圓錐的體積應該知道什麼條件?

3、公式應用。

(1)出示例1 一個圓錐體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釐米,高是12釐米。這個圓錐體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V=1/3Sh 板書後提問:1912是求什麼?

=1/31912 如果不乘以1/3是求什麼?

=76(立方厘米)

答 :(略)

(2)如果題目不告訴底面積,而是告訴底面半徑是3釐米,怎樣求圓錐體積。

學生練習,教師講評(略)。

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鞏固練習。

1、求下列各圓錐的體積。

(1)底面積30平方釐米,高5釐米。

(2)底面半徑4分米,高是3分米。

(3)底面直徑12釐米,高是10釐米。

(4)底面周長31.4釐米,高6釐米。

2、

4

求下面各物體的體積。(單位:釐米)

12

9

5

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討論題:把一個體積是60立方厘米的圓柱體木塊,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圓錐體的體積是多少?削去的體積是多少?

通過討論,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歸納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認識了圓錐體,掌握了圓錐體的體積計算方法,能解答有關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概念和抽象思維能力。

四. 說板書設計。

圓錐的認識和體積計算

圓錐的組成: 計算方法:

面:(兩個面) 稜:(一條稜) 圓柱體積公式:v=sh

頂點:(一個頂點) 高:(一條) 圓錐體積公式:v=1/3sh

例1 一個圓錐體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釐米,高是12釐米,

求這圓椎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略)

這板書簡明扼要符合大綱要求,體現了這節課的主要內容,突出了本節課重點和難點,便於學生學習和掌握,展現出承上啟下、循序漸近的過程,圍繞著圓錐體的認識和體積計算,概括出了明確的中心。

五. 幾點說明。

根據直觀性原則,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實驗、歸納、小結,認識圓錐體和體積計算公式。根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理,運用所學的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循序漸近地佈置一些練習,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

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您們好,我是,我說課的題材出自蘇科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十三章感受概率的的一節《確定與不確定》。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設計及教學特色五個方面闡述。

一、 教材分析

概率知識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數學知識,一方面,學生已習慣於確定性的思維方式,這對學生學習概率產生了一定障礙;另一方面,學生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已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所以本課應多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從而樂於探究。

二、 教學目標

1、 通過具體的情境,初步感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確定的;理解並會區分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隨機事件。

2、 經歷觀察猜想、分析交流、實驗操作等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開放性,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發展學生的合作交流,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強化“做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3、 通過生活例項實驗遊戲,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培養創新新能力。

三、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生活例項和實驗遊戲,建立並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隨機事件的概念;

教學難點:正確並熟練區分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隨機事件,發展學生的隨機觀念。

四、 教學過程設計

﹙一﹚ 情境創設

情境一 兩人一組做遊戲“石頭、剪刀、布”,請你猜猜誰會贏。

情境二 在一副撲克牌中,能抽到“大王”和“A”嗎?試試看,抽到“大王”的機會大還是抽到“A”的機會大?

師:抽抽看,猜猜看,有什麼體會?

在這一章中經常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和遊戲,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並共同合作交流可以來解決這些問題。

【設計意圖】 通過設疑和遊戲,提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確定的,而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二﹚ 探索活動

1、 足球比賽前,裁判通常用擲一枚硬幣的方法來決定雙方的比賽場地。現在把硬幣向上拋起,猜猜它落到地面是國徽面朝上,還是幣值面朝上。你能確定硬幣落地後,一定是國徽面朝上嗎?

2、 在地球上觀察太陽,明天太陽一定從東方升起嗎?

3、 當室外的溫度低於-20℃時,一碗自來水放在室外會結冰嗎?

4、 一枚點數是1到6的骰子,能擲出點數是7嗎?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聯絡日常生活,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去觀察和體會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隨機事件。從而引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隨機事件的概念。

﹙三﹚ 數學概括

引導學生明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隨機事件的概念及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的概念。

【設計意圖】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充分的發揮想象力,猜測結果,感受隨機事件,從實驗和生活經驗中獲得規律。

﹙四﹚ 運用知識

問題一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隨機事件?

(1)老師5s跑了100m。

(2)明天的最高氣溫是10℃。

(3)小明家彩票將獲得500萬元大獎。

(4)1+3>2。

(5)我們班裡有51人,必有2人是同月生的。

(6)在一張紙上任意畫兩條線段,他們相交。

(7)擲一枚篩子,擲得的數不是奇數就是偶數。

(8)開啟電視機,它正在播廣告。

問題二 下列成語或俗語反映的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還是隨機事件。

①水中撈月,②守株待兔,③杞人憂天,④天有不測風雲,⑤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設計意圖】 在初步感知概念後,通過及時的辨別分析,使學生真正認識概念的本質,加深對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隨機事件的理解。多層面的活動促進了學生多種多樣的相互交流,也為了學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在充滿激情的互動教學中享受數學的快樂。

﹙五﹚ 拓展延伸

4個不透明的袋子裡分別裝有一些球,每個球除顏色外全部相同,且搖勻。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隨機事件?說明理由。

(1)從第一個袋子中任意取出1個球,該球是紅色的;

(2)從第二個袋子中任意取出1個球,該球是紅色的;

(3)從第三個袋子中任意取出1個球,該球是紅色的;

(4)從第四個袋子中任意取出1個球,該球是紅色的。

師: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隨機事件的區別是什麼?有什麼聯絡?

區別:不可能事件是一定不會發生的事件;必然事件是一定會發生的事件;隨機事件是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

聯絡:他們都是對未發生的事情的預測。

【設計意圖】 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體現生活中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六﹚ 小結思考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與活動,有哪些收穫?(會舉出一些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隨機事件,並能區別它們)。

【設計意圖】 師生合作小結,培養學生歸納和概括的能力,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回顧自己在本節課學習中的收穫、困難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五、設計特色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符合新課程理念,內涵豐富,層次分明。一開始由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切身體會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課堂中充滿了趣味性、探索性和應用性。本課還設計了較多的活動,讓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想、操作分析、交流研討、感受體驗等活動過程,引導學生積累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說課稿 篇9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爸爸的花兒落了》,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式四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構思:

一、說教材

《爸爸的花兒落了》節選自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城南舊事》,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醜小鴨》等組成了七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共敘“成長”這一話題。本單元的單元目標是: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深入體味文章情感,從他人的成長過程中獲得某種啟迪。注意學習文章的表達技巧。語文的本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本單元的目標很好地體現了這個本質特點。《爸爸的花兒落了》原題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從題目可以看出主人公經歷了那麼多的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文章隨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下來,時而記眼前之事,時而記從前往事,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文章重點寫了爸爸對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的情感,寫得深沉而動人,令讀者彷彿能依稀地看到文字的幕簾後面,閃爍著一雙盈盈的淚眼,“童稚裡充滿了哀愁,純真中蘊含了惆悵”。這篇文章達到了精巧別具匠心的結構與含蓄深沉的情感的完美統一。

二、說目標

這篇課文面對的是七年級的學生,學生也就十三歲的光景,與文中的主人翁英子(十二歲)差不多是同齡人,學生們也是剛剛邁出童年,童年也就是昨天的故事,他們也成長著,對“長大”二字也有自己的思考和體驗。同齡就是學生們能夠與英子進行交流的平臺和基礎。因此課文的篇幅雖然比較長,學生理解課文應當不會太吃力。基於以上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識記、理解本課的生字詞,理解標題的含義,瞭解作者插敘的寫法,提高朗讀的質量,掌握朗讀的技巧。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分出哪些寫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又是怎麼引出的,從而弄清全文脈絡,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情感價值觀 體會本文父親對“我”嚴格要求的意圖,並從“我”的成長中得到啟示。

三、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本課中貫穿自主互助的教學方法;新課標還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活動,加深理解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為了調動學生情感,我加強朗讀教學。

四、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能複述敘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並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結合本課情節波瀾起伏、情感動人的特點,我在這課的學習過程中,指導學生用誦讀法、討論法來把握文字,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五、說教學過程

(一) 匯入:

同學們,在你的記憶中有母親撫摩你發跡的雙手,可曾有父親扛起你前行的臂膀?有母親萬千叮嚀時的眼眸,可曾有父親默默無語中的守望?有母親時刻陪伴的慈愛,可曾有父親撐起全家的堅強?如果說母親的面龐寫滿的是柔情,那麼父親的臉上刻下的就是滄桑!今天我們就走進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體會童年的小英子在爸爸的花兒落了時那一路走來的愛與哀愁。

(二)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學生默讀課文,圈劃字詞,明確故事情節,感知文章內容。期間播放《送別》的曲子。

設計說明:這個環節注重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使學生對文字有個完整的印象,為下文的學習打基礎。

(三) 研讀課文。(通過這一環節展開學生、教師、文字三者之間的對話。教師通過深入淺出,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問題設定,引領學生進入文字,使其有所收穫和領悟。)

1.人生自古傷離別,本文其實寫到了兩種離別之情,你讀出來了嗎?哪兩種呢:聽完課文之後有什麼感受:由於課文的錄音是以《離別》這首歌曲結束的,所以教師在餘音未絕之時提出這個問題,很容易引學生入境,走入文字。

2、英子參加國小畢業典禮時思緒起伏,心情難以平靜,她回憶了哪些事,回憶的事情是怎樣引出的?(對文章結構的把握)

回憶的`事情有:

去醫院探病

六年前遲到捱打

爸爸愛花

闖練匯款

滿院落花

知識講解:

在記敘的過程當中,暫時中斷了原來敘述的線索,插入一些與主題有關的內容,然後再按原來的記敘順序去寫,這就叫插敘。

作用:便於作必要的補充解釋同時也容易引讀者進入意境,形成由近及遠的回憶。

注意:讓學生知道插敘的起止點在哪兒,進入插敘,離開插敘有明顯的語言標誌。

3、在現實與回憶的交錯中,我們看了一個父親的形象。文中爸爸是個什麼樣的人?仔細品讀文章中表現父愛的語句,並談談你的理解。

(由結構的分析引到對小說人物形象的分析。重點領悟爸爸對“我”的愛,對我成長的影響。)

愛花,愛英子,鞭策鼓勵。英子的爸爸在英子十二歲的時候永遠的離開了她。英子最後默唸著:“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4、你覺得小英子長大了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通過結尾一句英子的內心獨白教師層層設疑,引領學生深入理解文字,感悟成長。)

可以讓學生從課文中把這些地方找出來,然後帶著感情讀這些語句,讓其他同學做評委,比一比誰讀出的感情最切合英子的感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會去品味文字中作者的成長感受。

教師總結:我們常常把童年比做花開時節,花開花落是自然規律,縱使美麗的花也會凋謝,但卻會留下濃濃的果香。爸爸的花兒雖然落了,卻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小英子真正成長起來。這才是父親給予她最厚重的愛,這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父愛如

山”這個詞的含義吧!讓我們再讀文章最後幾段。體會如山父愛,感悟人生成長。(板書)(學生自由朗讀最後幾段文字)

(四).拓展延伸,講述父愛親情。

人總會長大,當童年漸漸遠去,留下的是足夠溫暖的回憶。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著父親的影子,走到哪裡它都是我們隨身攜帶的記憶珍藏,這時你一定更能讀懂平凡生活中的父親,能向同學們講講你和父親的故事嗎?然後對父親說些心裡有卻一直沒有說出口的話。(學生講述自己和父親的故事,傾訴感情)

(五).作業:回憶與父親相處的點滴小事寫成片斷作文

以“成長”為話題,寫成一篇成長感言。

(六)說板書:我的板書是這樣的,內容精當簡約,佈局合理,,既體現本文的重點內容,又直觀形象地表現了文章主旨。又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爸爸的花兒落了

林海音

開 —— 童年

花 父愛如山

落 —— 成長

我的說課結束,不當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