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說課稿彙編八篇

說課稿3.1W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彙編八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6~9的認識。這部分教材是數的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藉助於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在入學前經過了學前教育,很多學生在未學本課之前都能說出、數出6~9各數,對各數的順序及大小也有一定的掌握,而且在生活中也常常去接觸到這些數;但在孩子的頭腦裡,還沒有形成6~9各數的概念,如何正確書寫還比較模糊。學生的自理能力也有限。

三、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認識應會讀寫6~9,掌握6~9的順序。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簡單現象,發展初步的數感,感受生活處處有數學,能夠運用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主動與同伴交流探究的意識。

教材的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6~9各數的的含義,並且能夠正確的書寫各數。

本課難點是:經歷6~9各數的抽象過程,正確理解6~9各數的含義。

四、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出示套圈遊戲的圖,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4人一組充分說一說這些美麗畫面上都有些什麼,並有序的一一數出,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舉例說明法 在授完新課後,要求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用6~9中的任意一個數說一句話,通過學生舉例說明,既培養了學生的數感,又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獲得用數學的體驗。

3、發現法 教學6~9各數的認識時候,讓學生自己擺一擺、比一比,通過擺小棒,讓學生髮現在5的基礎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6,在6的基礎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7,從而瞭解數的順序。教師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五、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觀察比較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觀察法 觀察主題圖的畫面及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學主題圖時,觀察目的明確。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畫面上都畫了什麼,觀察結束後組織討論,你怎樣看就會又快又不數丟物體呢?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2、實踐操作法 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6~9各數的`順序的時候,通過學生動手擺小棒,親身感知、體驗數的順序,從而得出6~9各數的順序。培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六、說教學程式

本節課主要由 個環節來完成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通過數字卡片複習舊知識,利用抓珠子的情境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觀察思考,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6、7、8、9這4個數由具體實物逐步抽象出數的認識過程,並學習寫數。學生雖然會按順序數出6~9,也可能已經認識了數字6~9,但對這4個數表示的意義,對它們表示的數值究竟是多少,認識不一定清楚。讓學生經歷認數過程,揭示相鄰數之間的關係,就是為了讓學生真正瞭解這4個數的意義,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在學寫數時讓學生分析各個數字的字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低年級的學生都很喜歡做別人的小老師,因此在完成第一個練習時讓同桌學生互相檢查,這樣既幫助了同學又讓自己的知識得到鞏固,還發揚了同學之間友愛互助的精神。

(四)總結評價,歸納學法

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學習的方法和所學到的知識,體會到互相合作、主動探究是學習的好方法。

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國小六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名為《騰飛的中國》,這個單元分為兩個主題——《春天的故事》和《國家的主人》。本課題是《春天的故事》中的課題2《按滿手印的契約》。它主要呈現了1978年12月安徽鳳陽小崗村的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史實。以按滿手印的契約為切入點,通過小崗村實行包產到戶前後巨大變化的對比,使學生了解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及原因。這個單元的主題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自豪感教育。通過對本課題的學習,使學生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樹立奮發圖強的志向。

二,說學情:

1978年發生的事情距離現在已經很遠了,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瞭解很少。所以課前我佈置作業讓學生通過查資料和詢問長輩瞭解這段歷史。我班約大多數的學生家住農村,家裡裝了電腦並聯網的不到5人,能熟練上網的學生也很少。所以我想提前把我班學生分為四組,每組都會安排1-3名上網比較熟練的學生,並組織他們到學校機房去查閱資料。

三,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課特點及本班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如下:

知識目標:知道我國的改革開放開始於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改革;瞭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含義。

能力目標:知道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給小崗村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並能夠用簡單的話說明原因。

情感目標: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

在這三個目標中,知識目標學生很容易掌握;能力目標對學生來說要稍微難一點,在必要時老師要給學生講解;情感目標是建立在對能力目標理解的基礎上,是內容的昇華。

知道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給小崗村帶來了哪些巨大的變化,並能夠用簡單的話說明原因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弘揚學生的主體意識,是思品課在實施新課程改革中最需要解決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在學法上,學生主要運用探究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探究學習主要通過探索性活動,使學生獲得探求知識的學習方式。對於學生來說,探討和把握獲得科學結果的方法和途徑,往往比學習和記憶知識,結論更有價值。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或者不懂的問題進行查閱資料和詢問長輩,在課堂上分小組提出問題,再分小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解決問題;

在教法上,老師在學生課前蒐集資料時予以指導。在匯入時採用談話法。因為談話法能充分調動學生是積極性、主動性,還能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起到組織和引導的.作用,組織學生圍繞著關鍵問題展開討論,對問題進行補充昇華。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 匯入。

巧妙的新課匯入是一節課成功的良好開端。匯入時我採用談話法匯入。對於六年級的學生而言,常能聽到大人們說起改革開放,而究竟改革開放始於哪一年,始於什麼地方,改革開放是什麼,學生未必答得上來。但這些知識又是學好本課的基礎。所以上課前,我就佈置作業,通過查閱資料和詢問長輩寫一寫對改革開放的認識。有了這個基礎,上課時老師就提出問題,“你知道改革開放是怎麼回事嗎?”通過學生的回答,他們的心裡對改革開放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並明確改革開放開始於1978年安徽省鳳陽的小崗村。

(二) 激發學生對“按滿手印的契約”的興趣,提出疑問。

在改革開放以前的小崗村是什麼樣的呢?書上有一句話形象、具體地概括了——“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貨款。”正是這樣一個有名的“三靠村”卻因為一張按滿手印的契約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件出示這張按滿手印的契約)。這樣激發起學生對這張契約的興趣與重視。自然而然地讓學生提出對於這張契約自己想要知道的問題。

(三) 彙報交流。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提出要“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我充分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注重學生在開放式的課堂活動中的感受、體驗、領悟,讓其獲得多元發展的機會。全班有四個小組,每個小組蒐集到的資訊可能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如何讓每個小組把自己蒐集到的資訊與別人交流,分享呢?於是我讓每個小組派代表提出他們這組想要解決的問題或者還不明白的問題。老師把重點的問題寫在黑板上,然後分小組交流並回答問題。這樣,就能把學生蒐集的資訊進行彙總。

我估計學生會提出以下這些問題:“這張協議書的內容是什麼?”,“它的意義、作用?” ,“協議書是由誰制定的?”,“在簽了協議書後,小崗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麼?”等等。可對於書上有一個概念“包產到戶”也許忽略掉。老師可以用課件相機補充對“包產到戶”這個概念的理解。

在這些問題中,“協議書的內容是什麼?”,“協議書是由誰制定的?”,學生很容易理解並回答。當學生回答到協議書是在嚴巨集昌的帶領下村民制定的時候,老師引導學生講述“小崗村實施包產到戶的故事”,瞭解嚴巨集昌這個人物形象,為學生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打下基礎。

對於“實施了‘包產到戶給小崗村帶了怎樣的巨大變化”這個問題,是本課的重點。書上59頁有一段話很概括地進行了介紹。可是光有這段文字是很不具體、形象的,給學生留下的印象也是模糊、膚淺的。所以當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老師作出引導,用課件出示一組1979年小崗村家業情況的資料來體會小崗村的巨大變化。再結合以前的小山岡村和現在的小崗村的圖片進行對比,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這種巨大的變化。

可對於“為什麼‘包產到戶’能給小崗村帶來巨大的變化”這個問題,學生能從書上找到一句話來作為答案。這句話是“土地承包明確了每一家、每一戶的責任,生產的好壞和個人的利益緊緊聯絡在一起,極大地調動了村裡人的積極性。”這句話並不錯,它能簡單地概括小崗村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可這個問題是本課的重點,所以老師應在此基礎上作比較具體的講解,並給學生舉個比較貼近生活的例子來幫助理解。例如現在有些行業工作人員的工資由底薪加提成組成,如賣化妝品,賣保險等。他們的賣的產品越多,提成就越高。

(四) 瞭解今日的小崗村。

通過各小組的彙報與交流以及老師的引導,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問題。但是既然這是一節《品德與社會》課,除了要了解1978年小崗村實行改革開放的史實,還要和社會相聯絡。於是在學生彙報交流完以後,學習書上59頁的最後一段話,知道小崗村大實施“包產到戶”給我國其他地方帶來的影響。並用課件出示今日小的圖片,這些圖片呈現出小崗村欣欣向榮、繁榮富強、農民安居樂業的一種景象。通過學生談感受,萌發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 總結。

我認為總結是對一課內容的概括與提升。所以,我先對本課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然後用總結性的語言對小崗村的改革及其對全國農村改革的重大意義進行概括,再問學生從小崗村實施“包產到戶”這個故事中,你有什麼想說的?學生可能會感慨“包產到戶”的作用,老師還要引導學生從嚴巨集昌身上看到,為了改變全村人的命運,他敢想敢做,任勞任怨,為了村民的利益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種精神。談自己可以為家鄉,為社會做什麼。要想使家鄉,使中國變得強大,自己現在應該怎樣做。讓學生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進一步完成本課的教學難點。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

小班的幼兒很喜歡玩體育遊戲,在體育遊戲中幼兒會感到自由、無拘無束,因此常常疏忽了遊戲中的規則意識。針對小班幼兒的這一特點,我設計了《給兔媽媽送禮物》這一活動,利用有趣味的遊戲,抓住幼兒喜歡小動物的特點,並設計了形象、生動的遊戲情景,在音樂中愉快的遊戲,激發幼兒的興趣。同時,在逼真的遊戲中,我貫穿了一系列的遊戲規則,通過講解以及幼兒的示範,激發幼兒大膽參與並懂得遵守遊戲規則,體驗快樂,還要注意安全。在最後送禮物的時候,我還提醒幼兒給禮物分類,向兔媽媽說一句祝福的話,鞏固了幼兒平時所學的知識,也激起了幼兒關愛親友的情感。我還請班上的另一位老師和我一起以遊戲夥伴的身份加入進去,師生間能更好的進行情感交流和溝通,也更有利於活動的順利開展。在這個活動中既鍛鍊幼兒的四肢協調動作,激發幼兒勇敢嘗試活動的興趣,體驗體育遊戲的快樂。

2、根據設計意圖,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練習兩腿間夾物行進跳,並學會躲閃,小心碰撞。

2)體驗參與體育遊戲的快樂,激發幼兒完成任務的信心。

此目標是根據綱要為指導,幼兒學習特點制定的,既體現了活動的重點,又體現了活動的難點,對發展幼兒四肢協調動作很有意義。

3、本次活動的重點:

練習雙腳併攏行進跳的能力,激發幼兒完成任務的信心。

4、本次活動的難點:

兩腿間夾住紙棒行進跳,給兔媽媽送禮物時要說一句祝福語。

5、活動準備:

A:每人一根彩色紙棒,小兔帽子。這是本次活動中的主角,讓幼

兒戴上兔兔帽參與遊戲,進行情景表演,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彩棒是為了讓幼兒夾在兩腿間,培養規則意識。

B:禮物卡若干,錄音機和磁帶。在遊戲中加入音樂,營造氣氛,激發幼兒完成任務的信心。

二、說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老師先帶著幼兒聽音樂做兔子跳的動作進入活動場地,並跳一圈,這是對幼兒的熱身運動,讓他們的機體得以訓練,不至於在運動的過程中拉傷或者扭傷。

2、遊戲活動——給兔媽媽送禮物。老師先講解遊戲的方法,提出遊戲中應注意的規則:學會躲閃,小心互相碰撞。同時提醒幼兒送禮物時要向兔媽媽說一句祝福的話。然後請兩名幼兒做示範,激起幼兒的.表現慾望。在幼兒遊戲的過程中,老師隨時指導幼兒,和幼兒進行交流,引導幼兒注意安全,彌補幼兒在遊戲中的缺憾。在師幼的共同努力下,活動進行的比較順利。

3、放鬆活動——在提醒幼兒遊戲若干次後,根據幼兒的遊戲情況調整難易程度,並提醒活動量過大的幼兒適當休息。在活動最後,組織幼兒迅速排好隊,聽音樂跳一個彩棒舞,仍然以角色遊戲的形式,和兔媽媽一起跳一個舞,共同慶祝兔媽媽的生日。同時,讓幼兒放鬆情緒,這也是動靜交替,整個活動考慮到幼兒的運動負荷,激緩結合。

三、說設計亮點:

1、本次活動主要是以綱要為精神,幼兒的學習情況為主旨,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開展活動。如角色遊戲法在整個活動中就較為突出。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學技能。

2、本次活動邀請了班上的老師一起參加,能讓幼兒有一個全新的體驗,幼兒的興趣會更濃,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會更高。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這首詩是詩人於至德二年三月所作。當時正直安史之亂,首都長安被叛軍佔領。詩人於至德元年八月被叛軍捉住,押送到長安。在長安城裡,詩人目睹了叛軍的種種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鳥語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但這隻能增加憂國憂民的詩人的痛苦和感傷。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深入理解詩句,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2、能力目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發揮他們的主體能動性和創新精神。

3、情感目標:反覆朗誦詩歌,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課時:1課時。

四、教學方法

1、朗讀法: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特別是古詩詞。詩的節奏、韻律,所蘊含的感情內涵都要靠讀來感受體會,因此,朗讀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

2、自主合作、討論探究法: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相互討論,主動質疑,以學定教。

五、教學手段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同學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更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優秀的傳統。那麼,大家知道哪些愛國的名人名言或愛國故事呢?(學生回答)

多媒體出示一副圖片並配以文字說明,讓學生說出這副圖片中的人物是誰?這樣可以調動學生興趣,加深對杜甫的認識,烘托課堂氣氛。

(二)品讀感悟

(春望)說課,標籤:九年級語文說課稿,國中語文說課稿,

1、多媒體顯示詩歌朗誦,讓學生初步體會詩的節奏和感情。

2、正音正字,劃分朗讀節奏。強調兩個字的讀音“搔”和“簪”。

3、學生放聲自由朗讀,感知詩的內容。

4、學生配樂朗誦《春望》。

(三)、畫面欣賞

多媒體出示一組長安城繁華時與衰敗時的圖片,讓學生在圖片的欣賞中說出自己所觀察到的一切。由此引入背景介紹。

(四)、整體感知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理解全詩,如果學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研討。

(五)、品讀探究

首聯:

1、詩人向我們描繪了他所望到的哪些景象?這些景象有什麼特點呢?

2、面對人煙稀少的、雜草叢生的長安城,作者的心情如何呢?哪句最能表達詩人此時的心情呢?

多媒體顯示圖片:讓同學們欣賞一組百花盛開、鳥鳴時的圖片,說出欣賞圖片時的感受。

頷聯:

1、鳥語花香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夠給人們帶來愉快的心情,但是給作者帶來的是怎樣的感受呢?

2、作者為何對花落淚、聞鳥驚心?

此時此刻作者為時局感傷得落淚,此刻的分別不是一般的.分別,可能是永別,生離死別,所以作者的心情格外低落。

頸聯:

1、對於作者來說家書是十分寶貴的,由哪裡可以看出?

2、一封薄薄的家書怎麼能低得上萬兩黃金呢?我不理解,誰來說說!

此時此刻,戰亂的早日平復、一封報平安的家屬的到來,是作者急切盼望的,作者盼望到什麼程度呢?

尾聯:

1、詩人對於一封報平安的家書以及戰亂的早日平復,盼得憂愁得搔頭,頭髮越搔越短,短到了什麼程度呢?

2、簪是怎樣的飾物呢?多媒體顯示簪的圖片,並配以解釋性文字。

3、當詩人頭上滿是白髮,甚至插不住簪子,這是因為什麼呢?

4、大家猜猜杜甫當時多大年紀?

杜甫當年只有45歲,人到中年,為國家而擔憂,為親人的離別而憂愁。

(六)、延伸拓展

教師引導學生體驗情感,把握情境。

提問:詩人在《春望》中“

望”的是什麼?

(七)、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憂國思親的思想感情,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那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八)、板書設計

國(破)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黃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自然環境中的內容。它是接中國地形,氣候之後更直觀動態地綜合反映中國的自然環境,同時是與下章水資源和區域地理中的北方地區及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徵密切相關。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西部大開發知識內容具有重要意義。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興衰與黃河息息相關,其中蘊含著深刻的人地思想。黃河的水患,斷流缺水問題又是關係著中華民族發展“熱點問題”。而對黃河的治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極強的發散思維價值。

本課的教育教學目標是:知識目標:①利用好黃河水系圖,中國地形圖瞭解黃河的源流概況是本節課的基礎。②分析“地上河”的形成及危害。③搞好黃河的綜合治理。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閱讀和運用地圖的能力;初步具有綜合分析區域地理特徵的能力,以及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生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教育。

本課的教學重點:黃河存在的問題及綜合治理。

教學難點是:“地上河”的形成及危害。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而不是教學的產物。作為教師應對教材進行科學的處理,我是由淺入深,步步深入的方法,按照地理事物的發展過程和因果關係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歡迎訪問

(二)說教學過程、教法、學法

第一步:設定情景,匯入新課。

播放多媒體VCD,展示黃河的景觀,通過動態景觀能生動地、真實準確地感受到黃河那種磅礴的氣勢,陶冶情操,激發愛國主義熱情。教師尋找切入點,自然匯入新課。

第二步:學習新課

(一)黃河的概況:這部分內容是這節課的基礎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利用《黃河水系圖》、《中國地形圖》找出下列內容:①發源地、入海、幹流流經的省區。②上、中、下游界線及所在的省區。③主要支流。然後發給學生一張無註記的黃河干支流圖,要學生把以上的內容填寫出來。並讓學生分析:黃河為什麼是我國第二長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呢?通過學生的讀圖、填圖活動突出了地理課“圖不離手”這一特點。這是“地理教學活動化”模式的第一步,既注重給學生提供過量的知識,又重視給他們創設“活動情境”。

(二)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也曾多次決口氾濫,給中華民族帶來過深重的災難。我們今天怎麼來看待它的功與過呢?以“黃河——母親河?害河?”為題,開設一個簡單黃河知識的講座。學生各持己見,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然後找兩個有代表性的學生髮言,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補充,母親河的奉獻表現在:①塑造了肥沃平源;②提供了灌溉水源;③蘊藏著豐富的水能。教師再次設定情景播放《黃河的水利工程》,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出劉家峽、龍羊峽、三門峽等水利工程,並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水電站要建立在這些地方? 提供各種免費文書文件

教師又緊接“黃河——害河?”提出問題:為什麼說黃河是一條害河?害在哪裡?提出問題之後,學生產生了要解決問題的強烈慾望,這時又再一次設定情景,播放《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黃河治理》VCD,啟發、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後得出結論,教師歸納、總結危害表現在:①上中游的水土流失;②下游“地上河”;③斷流。

(三)分析“地上河”成因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難點,我採用的是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透過現象,層層深入地分析,找出本質內容其步驟如下:①能運用課本上“地上河”示意圖引導學生,分析黃河下游河床有何特點?②泥沙是黃河下游河床抬高的主要原因。泥沙是從何而來的?再次播放VCD《黃土高源水土流失》,從自然景觀入手,符合人們認識自然的規律,使這部分內容生動具體,無形中降低了教學難度。根據景觀內容進行整理;從地形、氣候、植被、支流去分析黃河成為含沙量最大的河。③黃河帶來的大量泥沙流到下游華北中原後,河床變寬、水流平緩,大量泥沙積於河床,使河床不斷抬高,形成“地上河”。全靠築堤約束河水,一遇暴雨隨時隨處都有決口危險。

(四)接下來就是探究治理黃河的方案,這是本節課重點內容。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分小組進行,通過各小組協作式學習,完成小組的課題任務。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每個課題小組都提出了自己的創意,寫在紙條上。上中游水土流失組:提出方案有七、八種。教師給予肯定,並用示意圖的形式給予補充(圖略)。揭示這節課的地理原理: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黃之本。通過繪圖啟發了學生的形象思維,並創設出一個真實的情境,使學生更易體會。下游組:治理黃河“地上河”方案:①改造現有河床,將河床修成“寬窄式”束水衝沙。②挖河固堤,利用吸泥機、絞沙機清除河床裡泥沙。③修建水庫,蓄水攔沙。④泥沙淤積嚴重處,開挖新河道等等。斷流組提出:①跨流域調水,南水北調。②在黃河上、中游修建水庫,攔蓄洪水。③發展節水農業、節水工業。④人工降雨等等。學生想法很多,不一列舉,想法有時雖簡單幼稚,但有創意強於無創意,而且使課本內容得到深化擴充套件。在這種小組協作的活動模式中,教師只是一個幫助者,通過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方案,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發出火花。有的同學還提出新的大膽的設想,如:設想A:從嘉陵江引水到渭河;設想B:從洮河到渭河開挖河道讓黃河干流不再經過黃土高源,以減輕黃河對黃土高原的侵蝕,減少黃河含沙量。學生通過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真正體會到地理知識的有用價值,從而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第三步:總結全節課。突出重難點:黃河之害,害在下游“地上河”的決口改道,究其根源是中游的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搞好中游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黃之本。

第四步:目標檢測,概括分析,使知識系統化。

本課通過“地理教學活動化”模式運用,以課題小組形式讓學生參與學習,以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探究。整個課堂的活動思維線索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何解決更好。其意義在於①變陳述性教材為探究性教材;變講授為主的教學,為解決問題式教學。②選擇恰當內容,拓展為“小課題”活動,擴充數學內涵。③強化探究過程評價,讓各類學生均獲得成功體驗,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四個太陽》以兒童的口吻,敘述了小朋友要畫四個太陽,分別送給夏天,秋天,冬天和春天,表達了自己的美好心願,抒發了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說教法

課文內容很短,在這裡我先朗讀一遍課文。(朗誦課文)可以看出,課文的語言優美,充滿童趣,相信是一篇學生愛讀的課文。

到現在為止,學生已經掌握了漢語拼音這一識字工具,基本上能夠做到用拼音主動識字,在拼音的幫助下進行閱讀活動。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以及語文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是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在識字和寫字中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寫習慣。

二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小朋友的美好心願,在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教學的落角點主要在於識字,朗讀和興趣習慣的培養,同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這也是教學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的基本過程是:

第一步: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太陽的笑臉後,啟發學生: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誰啊?是啊,今天太陽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咱們熱情地和太陽打聲招呼吧!你們喜歡太陽嗎?為什麼?有一位小朋友,他也特別喜歡太陽,他更有神奇的魔法,畫了四個太陽,分別送給四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四個太陽〉。

板書課題時,重點指導學生寫“四”字和“陽”字,認識“陽”字的偏旁,讓學生書空,描紅。

第二步:試讀課文

請學生藉助拼音,試著讀一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把字音讀準確,在讀中自己認識生字。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指學生輪流讀課文,瞭解學生試讀的情況。

第三步:指導朗讀

首先,朗讀第一自然段。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先指名學生朗讀,學生讀後,出示“掛 街”這兩個字,請學生記住這兩個字,積累詞語,以豐富學生的語言,認識這兩個字後,把字還原到課文中,指導學生朗讀,讀出“綠綠的`太陽”給夏天帶來的“清涼的”感覺,讀得背誦下來。

接下來,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學生朗讀第二,三,四個自然段。在朗讀中識字,在朗讀中積累背誦,發展學生的語言。

第四步:感悟內容

首先,師生一起朗誦全文。然後出示課件,讓學生填空:

夏天 綠綠的

秋天 太陽 ————

冬天 ————

春天 ————

學生填空後,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小朋友,現在讓我們也來畫畫太陽吧,在春,夏,秋,冬四季裡,你想畫什麼顏色的太陽呢?為什麼?鼓勵學生交流,在交流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學生的語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最後一步:指導學生寫漢字,在寫字的過程中,注意指導和評價,培養學生的還習慣。

總之,本課的教學,我以讀為主線,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培養興趣和習慣,在讀中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說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你真棒》是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你 我 他》中的第二個主題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去觀察和尋找周圍人身上的優點和長處,提高學生認識他人的水平和能力,並能以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讚美之情。由於低年級兒童的經歷有限,做事想問題都顯得純真直率,看問題想事情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很好地評價他人和顧及他人的感受。基於這種情況,培養孩子欣賞他人的優點和長處是尤為重要的。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發現、欣賞他人的優點和長處。

能力目標:以恰當的方式讚美他人的優點和長處。

情感目標:通過被人誇獎,樹立自信,激勵自己不斷進步,幫助學生養成欣賞他人的.習慣,培養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讓孩子去觀察和尋找周圍人身上的優點和長處。

教學難點:提高發現他人身上優點和長處的能力,真誠地讚美別人,在體驗讚美帶來的快樂的同時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

1、創設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上好一堂課,要讓學生在準備學習之初,就進入愉悅的情緒狀態,為教學創設最佳開端。課前,通過腦筋急轉彎和學生拉近距離,然後以“我心目中的明星”展開話題,引出班級明星集,誇誇自己,相互誇獎,給學生一個輕鬆的學習氛圍,這樣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接下來,又通過課件畫面渲染、點選幸運數字、魔術盒展示、訪問交流會等多種活動,使愉悅的氛圍得以延續。學習成為學生髮自內心的一種願望,他們自覺地、主動地參與,才會有成效。

2、注重活動的實效性和層次性。活動是學生喜歡的形式,它使學生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但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性,任何形式的活動必須服務於教學目標。本節課設計了2個主題活動,從誇自己到誇同學,誇同學這一板塊也設計了兩個環節,在誇優秀同學的時候,也要關注那些優點不太明顯的孩子,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弱勢群體,讓他們也在讚美聲中得到快樂的體驗。使學生髮現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優點,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恰當地讚美他人,體驗讚賞他人的快樂。

說課稿 篇8

【說教材內容】

《小橋流水人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的第8課。這篇課文作者開篇如詩的幾句話勾勒出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寫意畫──小溪潺潺繞村莊,楊柳依依垂水面,水與流水相和喝,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調美麗而纏綿。接著話題一轉,寫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恬淡、閒適的生活情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無鬧市之亂耳,無疲勞之勞形,猶如世外桃源。結尾直抒胸臆:“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懷戀和思念。

本文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

【說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說教學重難點】

1、理解文中的重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

2、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四鄉之情的。

【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朗讀體會法:

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的思鄉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2、說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說教學程式】

一、談話激情匯入

1、板書課題。

2、看到“小橋流水人家”你有什麼感覺?

3、這是一篇文章的題目,它選自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二、初讀課文,出示自學提示

分段讀課文,相信課外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

再讀課文,看看課文從哪幾方面來表達自己的四鄉之情的?

精讀課文,畫出你喜歡的段落,並說說你為什麼喜歡?

齊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感受家鄉人民太平安定的日子。

“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自瀆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小組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指導學生感情地朗讀,加深對故鄉美景的熱愛。

三、根據自學提示,探究課文內容

1、朗讀課文,找出描寫的美麗景物,思考:

大家想想作者具體寫了什麼景物?

2、朗讀課文二、三、四自然段,看作者怎麼通過回憶自己童年的往事來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思考:

⑴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的什麼事?

⑵作者對童年往事的心情如何,應如何去體會?

3、朗讀四五自然段,思考:

⑴老家那麼平凡,為什麼作者那麼留戀?

⑵故鄉的家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5、背誦課文第一段: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於朗讀訓練和背誦積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6、小結:

美麗的小橋流水人家一定給大家留下深刻的的印象,請大家留心觀察自己的家鄉,也擷取最美的景或事講給同學聽。

7、拓展練習:

《小橋流水人家》這一課表達了謝冰瑩作者的思鄉之情。你張大以後或許會離開家鄉,想象一下,當某一天你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想象一下,當某一天你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將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我們可以“二十年後回故鄉”為內容寫一篇習作。

【板書設計】

8、小橋流水人家

景美:小橋、流水、柳樹、野花、

事歡:捉魚、蝦、螃蟹

愛、懷念:扔野花讓它順水漂

摘菜葉、賞野花

生活安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

這一板書,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有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的重點,直觀形象,條理清楚,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