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熱門】說課稿彙編6篇

說課稿4.11K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說課稿彙編6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新課標指出:根據詩歌的藝術表現形式,從語言、構思、形象、意蘊、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認識作品的美學價值,發現作者獨特的藝術創造。

《閣夜》是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詩歌散文欣賞》第三單元因聲求氣、涵詠詩韻的自主賞析部分的第一篇詩歌。這個單元的學習目標是通過誦讀吟詠,深刻體會詩歌的情感流動。學習這首詩歌,通過朗讀吟誦,整體感知,透過字裡行間,體會詩中蘊含的作者的深沉的複雜的感情。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賞析這首詩歌,後面的學習就比較順暢了。

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已經瞭解了杜甫其人其事,學習了杜甫的詩歌作品,如《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跡(其三)》、《登高》等。這些作品從不同的方面展現了杜甫的形象。有了這些做鋪墊,學生理解《閣夜》還是比較容易的。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這首詩的具體內容及學生的認知情況,我制訂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吟詠誦讀,體會詩歌蘊含的複雜的深沉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吟詠誦讀,把握節奏、重音、停頓、韻腳,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中蘊含的深沉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難點:

通過吟詠誦讀,體會詩中蘊含的深沉的愛國情懷。

二、說教法: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可見誦讀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學習古詩詞,尤其要重視誦讀,養成誦讀的習慣。誦讀教學也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學生在吟詠的過程中會有一些問題,通過探究討論的方式交流,加上教師適時地點撥指導,學生會有更深刻地理解。因此,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誦讀法,探究法,點撥法展開教學。

三、說學法:

朗誦吟詠是我國傳統的美讀詩詞文的方法,是師生欣賞古典美文的一種獨特手段。對於學生自主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通過討論探究的方式來降低難度,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火花,使學生有所得。因此,我採用的學法是誦讀法和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

唐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在唐詩的領域內有兩座高峰,就是李白和杜甫。李白以其飄逸豪放,被稱為“詩仙”。而杜甫以其沉鬱頓挫,被稱為“詩聖”。前一個單元我們剛寫過李白的作品《夢遊天姥吟留別》,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杜甫的另一首詩歌《閣夜》。

一次匯入,把李白和杜甫對比,能使學生對兩人有比較深刻的認識,能引領學生很快進入情境。

(二)知人論世:

閣夜:西閣之夜,西閣即作者寓居的夔州西閣。夜,這是一個不眠之夜。詩人是因什麼不眠呢?當時詩人寓居的夔州發生戰亂,連年不息,百姓生活困頓,杜甫的幾個好友也相繼離世,他自身又孤苦伶仃,漂泊在外,社會的動盪不安,加上身世的悽慘,他在這個不眠之夜用筆記錄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寫下了這首詩。

聯絡作者的經歷來解題,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調整情緒,與作者的情感同步,指導學生用知人論世的方法,融入自己的主觀生活體驗,更深入地理解這首詩。

(三) 賞析詩歌:

學生朗讀,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完成,在班上展示。

1、讀一讀:

一讀,讀準字音:景( jng ) 霽( j )

注意韻腳:宵,搖,樵,寥。押平聲韻,讀時,拖長字音。

二讀,讀出韻律:

節拍:2—2—1—2 2—2—1—2。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三讀,把握詩意:

首聯:催,說明時光飛逝,寒,不僅寫雪後初晴天氣的寒冷,還寫了內心的真實感受。冬季白天的日子越來越短,自己浪跡天涯,客居他鄉,雪後初晴的夜裡更冷。詩人將自己置身於特定的時空背景下,他的這種對人生的悲慨就更深沉了。

頷聯:“鼓角”暗示的是戰爭,“聲悲壯”是從聽覺角度寫的。“星河”、“影”是從視覺角度寫的。五更時聽到鼓角的聲音很悲壯,三峽上,星辰的影子隨波搖動。

頸聯:郊野之外百姓的哭聲傳來了戰爭的訊息,漁夫樵夫唱起了夷族的歌謠。

尾聯:運用典故,像諸葛亮和公孫述這樣的一代名人最終成為一抔黃土,人事變遷,音書斷絕,漫漫長夜裡,我寂寞無聊難耐。

誦讀教學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解決詩歌“寫什麼”的問題。

2、品一品:

學生討論,教師巡迴指導,學生在班上交流,教師點撥。

(1)品味情感:

通過朗讀,我們發現杜甫這首詩感慨萬千,那麼,此詩一共寫了詩人幾種悲慨?詩人對什麼事最為憂傷?

明確:“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作者慨嘆時光飛逝人生短促,表達客居天涯的淒寒。“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表達對百姓因戰爭而勞頓的痛惜。“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這是作者對宇宙永恆、人生無常的悲哀,老病孤獨、親朋音信斷絕的寂寥和無奈。

詩言志。通過品讀,體會詩歌中字裡行間滲透的詩人的情感,,把握詩歌的主旨,解決“為什麼”這樣寫的問題。

(2)品味語言:

朗讀本詩,選出你最喜歡的一聯,說一說它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創造了一種什麼樣的意境。

明確:我最喜歡頷聯。此聯上句從聽覺角度透露出悲慘的戰爭現實,下句從視覺角度寫壯美的三峽夜景,詩人將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創造了一種悲壯雄渾的意境。鼓角之聲與星河波瀾壯闊所傳達的動盪感是一致的,鼓角之聲傳播的空間更加廣闊了,星河的搖動也具有了一種深邃的情致。這兩句詩描繪的意境渾然融合在一起。這句通過聲音來寫戰爭,視聽結合,上下句對仗,用典故,暗示天人感應,表達出詩人深沉悲壯的情懷。

通過找喜歡的語句,體現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把握詩歌所用的.藝術手法,進而拓展到全詩,解決了“怎樣寫”的問題。

3、議一議:對讀:

學生分組討論後在班上展示,教師指導點撥。

將此詩與《旅夜書懷》對讀,分析這兩首詩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明確:

《閣夜》和《旅夜抒懷》的意境都很雄闊,細細比較,二者又有不同。《閣夜》的意境悲壯蕭瑟,《旅夜抒懷》的意境高朗壯闊。在《閣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傳達出來的是寒冷蕭條的氣氛,鼓角、星河傳達出來的是征戰和動盪的氣息,全詩景象巨集闊壯觀,終究擺脫不了悲涼和蕭瑟。《旅夜抒懷》中,細草、微風、危檣、獨夜舟描繪出風清氣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描繪出疏朗高遠的廣闊空間,兩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巨集闊壯觀的對比,表現了作者置身於天地之間的渺小和無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氣不如《閣夜》濃重。

這兩首詩在章法上也不同:《閣夜》前三聯寫景,尾聯抒情,即使在寫景當中也寄寓了作者豐富的人生感慨。《旅夜抒懷》前兩聯是旅夜所見,後兩聯是抒懷,景和情互相對照,互相生髮,非常和諧。

將這兩首詩作對比閱讀,在對比中認識這兩首詩的異同,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四)課堂小結:

全詩寫閣夜無眠的所聞所見所思,從寒宵到五鼓,從時局到先賢,從國家歷史到百姓生活再到個人命運,氣象雄渾,憂思無窮。全詩最為突出的特點是以聲音來寫戰爭,通過鼓角聲、野哭聲、漁樵的歌聲渲染戰爭的氣息,手法含蓄,更加痛切地表現戰爭帶來的災難,作者感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情懷溢於言表。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有良知的作家,他流離失所、生活困頓,卻通過自己的筆為民請命,為百姓代言,是時代的最強音。這或許正是杜甫的偉大之處吧!

小結,由讀文到讀人,由做事到做人,相信會對學生的做人有所啟示。

(五)作業佈置:

1、背誦默寫這首詩。

2、根據學過的杜甫的詩歌,說一說你心目中的杜甫形象。寫一個片段,300字左右。

詩歌學習背誦默寫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題實際是一個小專題,旨在通過梳理所學的杜甫的詩歌,對杜甫有一個完整的印象,讀寫結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說板書設計:

閣夜 杜甫

首聯:時光飛逝 客居天涯

頷聯:聲音寫戰爭 星河動搖 聽覺、 視覺、對仗

頸聯:百姓哭聲 漁樵歌聲 聽覺

尾聯:臥龍躍馬 寂寥無奈 用典(原意、用意)

板書設計突出重點,對理解本文有指導意義。

六、說教學評價:

本節教學設計緊扣新課標的精神,踐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通過反覆吟詠誦讀,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很好地解決了詩歌閱讀的三個問題,即“寫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明白了這三個問題,就是讀懂了這首詩。課堂上學生活動與教師活動同步啟動,師生關係融洽,學生參與度高,在積極的討論中有所收穫,比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同時還存在不足之處,如學生討論的時間有限,沒有充分展開,學生的思維開啟的力度還不夠,這些還有待於災難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網站規劃及站點建立》是選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學資訊科技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節——網站規劃。這一章從增強學生的切身製作網頁感受、激發學生興趣入手,基礎的介紹網頁製作前應該先準備好的一些重要事項。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具備瀏覽網頁及認識網頁頁面的佈局元素、網頁版面佈局樣式的基本技巧,這節課可以說,是原有基礎上的一個再提高,也是開始自主建立網站的一個前提準備,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

二、教學目標

當前,資訊科技教學內容著重選取促進學生資訊素養的基礎內容進行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資訊科技這個基礎工具,培養學生利用這個工具進行其他學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根據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他們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1) 會如何規劃網站(欄目設定、版面設計);

(2) 掌握站點的建立方法,知道建立站點的作用;

(3) 會網頁編輯軟體frontpage20xx的.啟動;

(4)懂得開啟和關閉站點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提高學生對網站製作流程的一個整體認識。

3.發展目標

(1)培養學生創新、團結協作的能力。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嚴謹務實的作風、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2)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網站網頁製作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網站的整體規劃設計;

2、建立一個新的站點;

3、啟動frontpage20xx;

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本課採用“教師演示----任務驅動----任務完成----效果評價----歸納彙總”的五步教學模式。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

五、學法指導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灌輸的地位。學習成為了學生的苦差事,不願學、不會學的情況比較普遍。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是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時刻保持良好的學習心境;二是提供更多表達、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敢想敢說,培養他們協作學習的好習慣;三是通過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操作實踐,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四是讓學生通過成功的作品,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欲X。

六、教學過程(略)

七、設計說明

本節課內容以理論學習為主要部分,結合網站製作的前提注意事項,通過理論讓學生了解自己要建立網站或網頁的一個整體的流程、規劃,最終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於動手、敢於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完成任務情況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國標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11單元中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3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用畫直觀示意圖的方法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解決問題必要的一種思想方法,它是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問題解決的思維素質,掌握得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學習了用列表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瞭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系統研究用畫圖的方法收集、整理資訊,並在畫圖的過程中,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比較複雜的面積問題的有效方法。

教材安排的例題,主要是呈現生活情景,提供數學資訊,讓學生經歷畫圖整理資訊的全過程,再通過“尋求策略—解決問題—發現規律”的系列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畫圖整理資訊的價值,併產生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因本身具有一定的複雜性,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雖有一些分析類似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但一般處於無序狀態,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規範化。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在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畫直觀示意圖的方法整理相關資訊,能借助所畫示意圖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確定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

②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用畫示意圖的方法整理資訊對於解決問題的價值,體會到畫圖整理資訊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

③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學會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圖形面積增加或減少的情況,幫助理解題意,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二、教法學法:

依據教材編排特點通過學情分析,我準備用以下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探索。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創設情境迎合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需求的支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

(二)、整理分析主動參與。

數學活動是學生認知的基礎,能力形成的溫床,新課標也指出,解決問題的活動價值不侷限於解決問題,更在於使學生體會到自己對問題的理解,體會到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三)學以致用,形成策略。

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只有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才能得到深化、拓展,才能體會到它的作用和意義,從而內化成自己的策略。

三、說教學程式:

鑑於本課教學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預設如下三部分展開學習。

(一)問題匯入,激趣引新:

課始直接揭示課題讓學生明確本課所學的是什麼。接著設計一個遊戲環節:一個會變動的長方形,只要你來發令,它就會變大或變小。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學生通過遊戲活動直觀感知長方形的面積變化與它的長、寬變化有關,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自主嘗試,體驗策略:

1、教學例1

(1)組織學生觀察題目,怎樣能將題中的條件和問題表達得更清楚?引導學生想到畫圖的策略。

(2)教學怎樣畫圖。學生先試畫,接著教師示範畫,然後觀察所畫的圖找到這兩個長方形之間的關係,最後看圖分析數量關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設計意圖:例題的關鍵是處理好讓學生想到畫圖、畫好圖、用好圖和感受畫圖的好處。充分突出畫示意圖對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作用,從而逐步形成主動運用策略的積極心向。】

2、教學試一試

(1)此題是例題的一個簡單變式,即由長的增加變為寬的減少。在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熟悉畫示意圖的方法,體驗策略的運用過程。

(2)教師引導學生對上面兩道題進行比較,組織學生觀察、討論、找出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上的共同之處,進一步明確解決有關圖形問題時,可以用畫圖的策略。

【設計意圖:教師為學生創設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間,學生經歷兩次“畫圖整理—討論思路—列式解答”的活動過程,初步體會了用畫圖的方法整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價值,增強了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三)、鞏固練習,提升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

第1題。此題與例題相比有了較大的變化。要根據假定的變化情況先分別求出長方形的長和寬。這裡要信任學生,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基於對解決問題策略的已有體驗,獨立解決問題。

2、完成“想想做做”

第2題。此題不再求原來長方形的面積,而是求長、寬變化後增加的面積。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正確畫出示意圖。為了較好地突破這一難點,我先讓學生將此題與剛才一題進行比較:同樣是長方形的長、寬變化,它與剛才一題有什麼不同?這裡突出此題是長方形的長和寬同時在變,學生在這個基礎上再來畫圖就容易多了。同時這題還有一個難點就是一題多解。要讓學生充分利用畫好的圖仔細觀察,找到不同的解題方法,在此過程中注意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讓他們結合示意圖詳細說明是如何計算的。在完成上述幾道題目後,讓學生對整個的解題過程進行反思,從而再次突出畫示意圖對解決有關面積問題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感受策略的價值。

3、最後安排了判斷練習。既是對有關面積問題的整理,也是今天所學的畫圖法的延伸。同時也可以調節課堂氣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設計意圖:我準備安排三個層次的練習,通過層層深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本課知識,形成技能,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樂趣。】

以上只是我對本課教學過程的預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比較順利。但有一點是我沒有預想到的:有一位學生在解決試一試這題時就出現不同的解法,可見我們老師在備課時應儘可能將會出現的問題都預想到,避免到時出現意外。其次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各種機會,讓他們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索的過程,體會“做數學的樂趣”。

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香甜的水果》是一篇利用windows中自帶畫圖程式進行教學的課文,它以西瓜和葡萄的畫法為主要內容,既能體現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又能為學生掌握資訊科技學習方法提供一個便捷的入口,這是一堂國小三年級的上機實踐課,是在學生初步瞭解了橢圓工具、用顏色填充工具之後進行的,既是對前面知識的一個深化,又是對他們的一個補充。教材步驟清晰,明瞭;內容形象直觀,靈活有趣,為我們講述了西瓜、葡萄畫法的基本要領。不僅適合學生自行閱讀、理解並嘗試性地操作,更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手和腦,對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培養獨特創意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畫圖充滿了濃厚的興趣,特別喜歡在電腦上塗塗抹抹。他們已初步瞭解了“用顏色填充”工具、鉛筆工具,熟悉了直線、橢圓、選中工具,並能較好地使用這些工具作畫。在他們已經掌握了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後,總想獨立去畫一些更復雜的圖形。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進一步掌握橢圓工具、選定工具、用顏色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夠利用已學墓ぞ呋出西瓜和葡萄?/SPAN>

能力目標:

通過任務驅動、自學嘗試、合作操作、彙報評價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多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協作意識、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體驗對計算機應用軟體的學習過程。

情感目標:

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其健康的審美觀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鉛筆工具的使用;靈活運用刷子工具;靈活運用圖形組合的方法。

難點:如何才能正確的填充顏色以及相同圖形的疊加。

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預設目標,使教學有實效性。教師準備西瓜葡萄素材。多媒體教學課件。裝置方面包括:多媒體網路。

教法與學法的運用:

根據本套教材的編寫特點,結合新的教學理念,針對學生模仿力強、好動的年齡特點和心理不穩定、易產生厭煩情緒、缺乏永續性的心理特點,我在教學設計中注重了學生興趣的培養,情景穿插調動學生的興趣、任務驅動促使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彙報評價享受成功的喜悅。課堂上的主角是學生,在課堂上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使之能有效地學習到知識,形成能力。因此,學法指導就應運而生。本節課就是以任務驅動法為基礎,使之能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嘗試性學習,通過拓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正確的審美觀。

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重難點,本課的教學設計是以“自主閱讀”、“小組合作探究”為主,教師啟發、誘導為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讓其自由的發揮,從而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並且妙趣橫生。如果學生遇到困難,教師適當點撥一下。本節課力求在老師幫助指導下,讓學生自己領悟,自己動手、嘗試操作,使學生養成仔細看書,研讀課本,獨立思考、勇於發現的良好習慣。 因此,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景,明確任務。

要學習,先要有興趣。因此一開課,我創設了送節日禮物的情景。小朋友們,快樂的六一兒童節快到了,你們想為遠方的小夥伴送去一份裝滿濃濃祝福的小禮物嗎?(想)那好,這節課我們就運用所有的知識畫一幅漂亮的水果圖送給遠方的小夥伴吧!

意圖:以送節日禮物開課,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達到了引出任務的目的。把學生帶入任務,讓學生帶著真實又具體的任務去學習。

二、自主探究,學畫西瓜

1、教師語言過渡:“在這炎炎夏日,送什麼水果好呢?先送一個西瓜吧,(教師課件展示出西瓜圖)這樣水汪汪又誘人的西瓜,要畫好它,你覺得要到用哪些工具呢?”待學生自由交流後,“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無聲的老師(教材)來告訴你正確的答案吧!”

2、嘗試練習: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閱讀書中步驟,瞭解西瓜的畫法,嘗試操作。

意圖:學習資訊科技,重在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學生自主對教材的學習,明確操作步驟,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3、預設出現問題: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出未能正確填充西瓜顏色的小組,一起分析原因。得出結論,要成封閉圖形時,才能夠正確地進行填色。

意圖:通過對學生可能生成的.問題進行預設分析,找到原因,制定解決辦法,從而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

4、展示成果,樹立自學信心。

通過多媒體網路展示出學生的作品,並簡單對成績突出的小組進行表揚、鼓勵。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練習熱情,樹立自學信心和後面的創作勇氣。

意圖:通過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嘗試性地進行操作。這樣的設計不僅充分體現了編者意圖,而且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動手操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收穫知識,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三、合作探究,學畫葡萄

1、對比教學,呈現問題。

教師相機過渡,畫完了西瓜,再畫一串葡萄送給遠方的小朋友。教師出示兩幅葡萄圖(一幅成串的葡萄,一幅散狀的葡萄)“你覺得遠方的小夥伴更喜歡那一幅?為什麼?”如何將一顆顆的葡萄畫成一串串的富有立體感呢?

意圖:以送禮物的情景繼續指導學生學習,同時通過分析葡萄的構成,明確葡萄有大有小,但對比不要太強烈,葡萄的安排要成一串,有遮擋關係。

2、多種學法,靈活選擇。

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操作,教師為學生提供三種學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靈活選擇:

①仔細看教材上的操作步驟。

②觀看教師為學生準備好的學習課件。

③直接請教老師。

意圖:

資訊科技注重任務驅動,讓學生在任務中學習,明白,完成同一任務的不同學習方式和途徑,靈活選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是最好的。教師只是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其中一種資源,充當引路者的角色。以多種方式的學習,降低構圖難度,突破難點。

3、動手操作,交流成果。

學生操作時,教師巡視輔導,學生作品完成後由多媒體系統進行展示。大家相互交流,教師小結畫葡萄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四、拓展創新,形成能力。

教師引導,送遠方小夥伴的禮物不會只是葡萄和西瓜這兩種水果吧,看看我們還能夠用橢圓工具畫些什麼水果。

意圖:通過語言的引導,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進行知識的拓展,這樣既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造,又把時間留給學生,使學生佔主體地位。

五、展示成果,享受成功。

“小朋友們,這幅水果圖完成了,你認為遠方的小夥伴會滿意嗎?還不趕快取個名字,把它儲存下來,我們馬上就給他E-mail去!”聊聊幾句話,以情景貫穿始終,以學生的意願與興趣為主導,讓學生明確了學習資訊科技的方法與途徑,為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打下了基礎。

板書設計:

23、香甜的水果

西瓜(圖) 封閉圖形才能正確上色

葡萄(圖) 有大有小 有遮檔關係

預期教學效果:

整節課在教學時,力求語言之簡潔,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極大限度的留給學生去思考、去發揮、去創新的空間。對於三年級的學生而言,剛剛才接觸這套教材,因此,養成看書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資訊科技的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節課的一大特點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獲取知識的多種途徑,尤其是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

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導體和絕緣體》是教科版國小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電》中的一課。本課內容安排在學生能利用電線、電池使小燈泡發光,並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電路出故障了”,設計製作了“電路檢測器”之後,便於學生利用電路檢測器認識和檢驗生活中的導體和絕緣體。同時,在此基礎上又安排了“裡面是怎樣連線的”“我來做個小開關”等課題。學好本課是之前學習的一個運用與延伸,又是後續研究內容的一個基礎。

二、 說教學目的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及本課的地位,依據科學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經歷檢測一塊橡皮和多種物體的過程,發現導體和絕緣體的特點;

2、經歷預測、檢測、記錄、整理和分析的過程,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並在活動中形成安全用電的意識和習慣。

三、 說教學重難點

仔細斟酌後,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經歷科學檢測多種物體的活動過程;難點為:經歷預測—檢測的科學探究過程。

四、 說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為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既學到知識,又培養探究能力和協作精神。因此,根據本課的特點,採用自主探究的模式組織教學。

五、 說課堂教學程式

(一) 創設情境 激趣引入

課始,創設情境,將不同的物體放入自制電路檢測器裝置中,猜測小燈泡是否會亮,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同時結合教師的演示實驗,引領學生認識像銅絲這樣的物體能使電流通過,叫做導體;像塑料這樣的物體不能使電流通過,叫做絕緣體;從而揭示本課研究的主題。

(二) 探究學習 自主構建

這一部分是本堂課的主要環節,主要安排了兩個活動。首先是科學檢測一塊橡皮;其次是科學檢測多種物體。這一環節,採用了預測—驗證的.探究模式,通過分組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分析、質疑,認識生活中的導體和絕緣體,發現導體和絕緣體的特點。

(三) 拓展研究 安全教育

鈴聲不是學習的結束,有吸引力的課外活動更能延伸課堂的精彩。最後一部分,設計了一些問題:電線的結構是怎樣的?為什麼要設計成這種結構?鞏固所學內容。最後還設計了一個課後調查: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絕緣材料?哪些地方運用了導體?為什麼?我們應該怎樣注意安全用電?丟擲一些問題,激發學生在課後繼續調查研究,有效地保持了學生的研究熱情、拓展了研究的時空。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六國論》是高中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六國被秦國滅亡的教訓,是許多文史家關注的話題。僅“三蘇”就每人寫了一篇《六國論》。而蘇洵的《六國論》借古喻今,以談論歷史供當今統治者借鑑,這是蘇洵高出其二子的地方。作者正是通過論古來寄託自己的感慨,鍼砭宋代當時的外交政策。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文言文教學要把握文意,學習文言基礎知識是首要任務,《新課標》和《考試說明》都要求學生能夠閱讀淺易的文言文,這種閱讀能力來源於學生紮實的文言文基本功,不能掃清文字障礙,讀懂文章,一切鑑賞都是空中樓閣。因此我的教學重點首先就確定為對課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

同時,由於《六國論》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是論證嚴密,它以結構上的獨特個性,奠定了現代議論文“三部曲”程式的基礎,所以我制定的難點是緊扣中心論點逐層論述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目標

基於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和新課標中的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知識目標: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及特殊語法現象,正確譯文。

2、能力目標:感知本文論證嚴密的特點,學習並實踐作者始終圍繞中心論點不蔓不枝地展開論述的方法

3、情感目標:瞭解作者借史抒懷,借古諷今的用意,領會六國破滅的歷史教訓。

四、教法和學法

想要使學生實現“能夠閱讀淺易文言文”這一目標,我主張對課本中的文言文做到“字字落實”,對課本中的文言知識要切切實實掌握。因此,在文言基礎知識的教學上我選擇了朗讀法、勾畫圈點法、批註法等進行學習。在學法上以朗讀法討論法為主。

五、教學過程這篇課文設計了四個步驟

(一)匯入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我將蘇洵大器晚成的求學經歷故事製成課件,向學生展示,這樣可以縮國小生與歷史人物、文言文的疏離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誦讀討論,積累文言知識,疏通文意。

文言文教學要重視誦讀重視積累,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歸納文言基礎知識,可採用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教師適時點撥解惑,指導學生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五個方面進行歸納,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這種歸納方法也是文言文學習的一項常規工作。

(三)課文內容分析

在鑑賞文章時,我特別注重教學的出發點,應該從學生的學出發,而不是從老師的教出發,教學的思路遵循學生的欣賞思路,我努力幫助學生習得鑑賞文章的正確思路和方法。幫助他們從感性走向理性,步步深入,逐漸拓展。

第一步,讓學生談談讀完課文後所感受到的這篇文章結構上的最大特點是什麼?這是對課文的最直觀的感受,是感性的。因為《六國論》特徵明顯,不足600字的文章,不枝不蔓,脈絡清楚。

第二步,本文是學習議論文寫作的典範,我請學生思考討論為什麼這篇文章會呈現出結構嚴謹、脈絡清晰的'特點。在交流討論內容時,帶領學生完成文章結構圖,引導學生從文字出發,剝繭抽絲,一步一步有意識地感受文章論點鮮明、論證嚴密、結構嚴謹的特點。通過探求文章的中心論點分論點,探求文章是如何圍繞論點開張評論的,感受說理的雄辯力量和藝術性,讓他們從感性走向理性,學習這篇議論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三部曲”議論文正規化。學習對比論證的方法,著重體會段落中,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係,感受邏輯的力量。

第三步,通過分析課文最後一句中四個“後人“的理解,引出寫作背景,瞭解蘇洵的寫作目的。瞭解作者以史為鑑,借古諷今的用意,領會作者關心國家命運,反對屈辱求和的思想。

第四步,文字探究:思考六國滅亡的教訓在當今世界形勢下的借鑑意義。

(四)佈置作業

引導學生將《六國論》的論證思路、論證方法、結構安排加以實踐,寫一篇小論文,這樣讓學生不僅學習,而且實踐,既加深理解,鞏固成果,又把“讀”與“寫”溝通起來,實現教學目標。

附板書

六國論

蘇洵

弊賂秦而力虧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秦不賂者以賂者喪毋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瑪麗

標籤:說課稿 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