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熱門】說課稿彙總5篇

說課稿2.24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說課稿彙總5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認識釐米》是蘇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三冊第六單元中的。“認識釐米”是“空間與圖形”知識板塊中的內容。“認識釐米”是長度單位教學的開始。

2、教材首先讓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從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釐米”作單位,並通過看、猜、量等學習活動形成釐米的長度表象。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併為以後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打下基礎。

3、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明白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釐米的長度觀念,並學會利用刻度尺對物體進行測量。

(3)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滲透知識來源於實踐並應用於實踐。

4、本節課的重點是建立釐米的長度觀念,會測量物體的長。由於二年級的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尚未形成,所以我定本節課的難點是建立釐米的觀念。

二、說學法

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加強直觀操作,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實踐操作中感知“釐米”的概念,在討論交流中體驗測量的方法。並在現實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的釐米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感受學習成功喜悅的同時,深深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說教法

根據課程標準與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為了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創設情景。新課標強調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所以在教學初我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把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親自體驗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增強學生的直接經驗,同時也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與探索的興趣。

2、直觀演示與操作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體驗感知、判斷推理、主動地學習新知。通過學生的探究,操作,交流,分析,反思等活動,主動進行知識建構。

四、說教具學具20釐米長的直尺、鉛筆、小紙條、釘子、多媒體

五、說教學流程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讓學生運用觀察、操作、討論等

多種方法學習新知,創設一種寬鬆、和諧、活潑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

具體設了四大環節:一、創設情境,統一方法,二、自主參與,探索新知,三、鞏固應用,理解掌握,四、總結課堂,評價學生。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統一方法。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徵,創設測量課桌的長,這一情境,分四步完成本環節的教學。

1、引發學生思考討論:可以運用什麼工具進行測量? 只能用尺來量嗎?可以用其他工具來量嗎?會得到怎樣的結果呢?

2、組織活動:用不同的工具來量一量課桌長邊的長度,看看結果怎樣?

3、質疑:我們測量的是同樣大小的課桌,為什麼大家說的數卻不同呢?

4、統一:我們選擇的工具不同,標準就不同,所以結果也不同,為了統一標準,人們就發明了尺,所以用尺量更好些。

第二環節:自主參與,探索新知,分五步完成本環節的教學

1、認識尺,出示學生尺,引導學生觀察觀察一下尺上有些什麼?學生帶著問題,交流、討論、發現、總結得出:直尺上有刻度線、數和長度單位釐米,並瞭解到:一般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釐米做單位。從而揭示課題。

2、認識1釐米 ,1釐米有多長呢?首先教師通過電腦演示,讓學生了解到:從0刻度線到1刻度線這一大格的長度是1釐米,說明螢幕上的一釐米是放大的。1釐米到底有多長呢?接著讓在自己的尺上找出0刻度線到1刻度線這一大格, 並用手比劃出1釐米的長度,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的長度,找出身邊長度是1釐米的物體,從尺上找出1釐米,不侷限在0——1,只要是一大格都表示1釐米。

3、認識幾釐米,在尺上找1釐米的活動結束後,教師引發學生思考:刻度0到刻度3是幾釐米?為什麼?刻度0到刻度4呢?你發現了什麼?在活動交流中,總結出:從刻度0到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4、量一量,首先要結合對直觀圖的觀察,講清楚測量物體或線段長度的基本方法,即:先把尺放平,然後把0刻度線和物體(或線段)的一端對齊,看物體(或線段的另一端對著幾就是幾釐米。接著利用基本的方法,教師安排一些測量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可結合51的想想做做中的練習1,進一步形成技能。

5、畫一畫,學會了正確地用尺測量線段的長度的方法,組織學生嘗試畫出一條4釐米的線段,在操作中學生的主動參與,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的機會,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進一步矯正測量方法。第三環節,鞏固應用,理解掌握

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既是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或保持的一手段,也是使學生加深理解和鞏固知識的重要方式,為此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層次:操作性練習,完成練習2、3、4、6。

通過量、看、填寫的練習,檢查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並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這樣可以增加課堂的容量,達到練習的目的。

第二層次:開放性練習。

1、估測:開展活動測量自己,,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瞭解身上的尺子。

2、想想做做5,先估計,再測量中指的長,數學書封面短邊的長,文具盒的長,活動開始前,可以讓學生簡單說明自己的思考過程,實際測量後要讓學生將實際測量結果和估計結果進行比較。

第三層次:發展性練習:斷尺量小刀。利用一把斷尺進行物體的測量,然給學生字測量活動中,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真實生活情境中問題的能力,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思考過程,使學生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科學的,合理的測量方法在學生的體驗之中不知不覺地生成。

第四環節,總結課堂,評價學生,及時總結本課知識,評價學生,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釐米,總結全課後,教師可設問:如果測量學校操場的長,你覺得用釐米作單位合適嗎?課堂教學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終結。這一問目的在於鼓勵學生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同時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做準備。

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選擇的說課的科目是語言,課的題材是聽說遊戲《蓋樓房》。

一、設計意圖

大班的孩子語言發展很快,他們已不滿足於會使用簡單句來說一段話,而轉向為詞彙的豐富和會說一定的合成句,要理解掌握並且運用都需要經過一定場合的練習。而聽說遊戲就是用遊戲的方式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教育目標以培養幼兒傾聽和表述能力為主,活動內容主要集中在幼兒在聽和說的理解和表達方面。聽說遊戲就能有意識地幫助幼兒練習,讓他們通過專門的集中的學習迅速地把握某一種句法的特點規律,並在嘗試運用過程中提高熟練使用的水平。我選擇的《蓋樓房》這一聽說遊戲正適合大班幼兒學習。

二、說話動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幫助幼兒學習運用“ΧΧ越ΧΧ,就越ΧΧΧ”和“ΧΧ越Χ越Χ”的句型。

2、注意引導幼兒仔細傾聽同伴的發言,積極參與集體活動,不重複別人的語句。

目標中提到:教師要幫助幼兒學習運用“ΧΧ越ΧΧ,就越ΧΧΧ”和“ΧΧ越Χ越Χ”的句型。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既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說話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課前已學習過用“ΧΧ越來越Χ”的句型講話。 2、鼓一面,錄音帶一盒。 3、兩棟樓房牆基和可移動的樓層圖若干。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在教學中幼兒更好的進行學習,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主要採用了傾聽法、示範講解法、遊戲法。

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

傾聽法:教師敲鼓、放錄音是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和學習興趣。

示範講解法:老師範講能引起幼兒談話的興趣,並在談話內容及語言表達上起到示範作用。

遊戲法:在談話過程中,如何使幼兒都積極發言,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幼兒對

大班說課聽說遊戲<<蓋樓房>>

遊戲本身有興趣,用遊戲法來刺激幼兒主動發言,克服困難,積極發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五、說話動程式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環節:

一、設定遊戲情境。二、交代遊戲規則。三、引導幼兒玩遊戲。四、幼兒自主遊戲。

第一環節,設定遊戲情境。

活動開始時,教師以神祕的口吻對幼兒說:閉上你們的眼睛,用你的小耳朵聽聽這是什麼聲音?你發現了什麼?教師敲鼓,敲鼓的力量由輕到重,速度由快到慢。啟發幼兒用“ΧΧ越來越Χ”的句型表述。接著播放錄音,錄音機裡傳出來的風聲由大漸小,貓叫聲由響到輕,狗叫聲由輕到響。教師根據幼兒對已有的詞彙經驗,提出問題:你們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表達?啟發孩子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來表達事物變化的過程,如:風越刮越小,貓越走越遠,狗越叫越響等。我可以請一些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的孩子來回答。在這個環節中,我採用了傾聽法、提問法,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孩子們將聽到用語言描述出來。“ΧΧ越Χ越Χ”的句型,反映的是一個事物的變化過程,採用組織孩子傾聽各種聲音變化的差異感受事物的變化,創設遊戲的情況。這種方式更能使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事物的變化過程,也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為順利過渡到下一環節作鋪墊。

第二環節,交代遊戲規則。

沒有過多的去講究環節上的花樣形式而是直接通過語言向孩子介紹遊戲規則,這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比較容易,也能理解。我出示事先準備好的樓房牆基圖和可移動的樓層圖引起孩子們瞭解遊戲規則的興趣。我說:“今天我們來玩蓋樓房的'遊戲,不是用磚、水泥那些建築材料而是讓你們來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說話,回答正確的小朋友就可以給你所在的這一小組蓋上一層樓,看哪一組的小朋友蓋的樓房高?”這是遊戲規則一,規則二是提醒孩子注意傾聽別人的說話,不能重複同伴講過的內容;規則三是不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談話的孩子,說得不恰當或重複同伴語句的孩子,均不能給他蓋樓房。

第三個環節是教師引導幼兒玩遊戲。

教師面向全體孩子,鼓勵孩子們運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編說完整的句子,進行“蓋樓房”遊戲活動。如孩子們會說“太陽越升越高”,“氣越打越足”,“花越開越美麗”,“人越長越高”等,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積極性,而且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這時教師引導

孩子思考比較兩種句型,即“ΧΧ越ΧΧ,就越ΧΧΧ”及“ΧΧ越來越Χ”,讓孩子認識區別,鼓勵孩子仿照“ΧΧ越ΧΧ,就越ΧΧΧ”的句型結構,說出新的句子來。如“風颳得越大,樹就搖得越厲害”,“天越黑,小明就越害怕”。

活動中我設計組織孩子思考、比較兩種句型是一種學習方式,有利於孩子在原有語言經驗的基礎上,習得新的語言經驗,培養了幼兒的主動性。從而強調了重點,難點在這也突破了。

第四環節,幼兒自主遊戲。

這一環節,我採用分組“蓋樓房”的競賽遊戲方式,先將孩子們分成兩組,然後分別請兩組的孩子用“ΧΧ越Χ越X”,“XX越XX,就越XXX”的句型創編語句,當某一組的某一孩子講得正確又不重複別人語句的情況下,給這一組添上一層樓。最後,比一比看哪一組的樓房蓋得最高,給最高的樓房插上一面紅旗,表示這組小朋友齊心協力贏得了勝利。

在大班開展競賽性的遊戲活動,能提高孩子的積極性,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競爭意識、產生集體榮譽感,從而促使孩子更主動地參與遊戲,發展孩子的聽說能力。孩子們開展競賽遊戲活動中,除了鼓勵孩子積極大膽的發言外,我還注意教育孩子發揚競賽風格,與同伴友好相處。為了讓每一位孩子都有練習參與的機會,遊戲多玩幾次,使活動生動、有效,孩子們成為真正活動的主人。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1、說課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四冊第一單元《租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分草莓》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原課本教材是以《租船》為例來解決剩餘的實際問題。這節課在注意應用題教學中數量關係的分析、思維能力培養的基礎上以及在內容的選擇上不受教材的限制,取材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生喜歡、感興趣的內容。在教學中注意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同步發展,營造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體驗、感悟、在思考交流中理解,在應用中鞏固,在活動中深化,使學生真正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教學的設計注重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3、教學目標:

(1)能靈活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意識。

(2)在合作交流中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

(3)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4、教學重點:解決有關“有餘數除法問題”的簡單實際問題。

5、教學難點:靈活處理有餘數除法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的對餘數的“取”與“舍”的問題,即對於商的“進1法”和“去尾法”。

【教法學法】

教法: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服務者,知識的引路人,在教學設計中,正確理解新教材,抓住新教材特點,進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通過師生互動教學,引導學生運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提高參與探索的慾望。

學法:

1、指導“探索實踐”。讓學生在探索、研究活動中感悟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的對於商的“進1法”和“去尾法”。

2、引導“思”鼓勵“問”。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勇於思考,大膽質疑,不斷創新。

3、組織小組學習,重視合作交流和獨立思考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說教學流程】

本著“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學理念,一開始,我創設了“投籃比賽”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利用課件給出人數相同時男女生隊的比賽結果,引導學生觀看課件,瞭解情況。接著,我提出 “誰勝誰負”的數學問題,引出課題,同時要求學生做小裁判,同桌合作觀察思考該怎樣比。再集體交流訂正,得出“當參賽人數相同的時候我們直接比較投籃的總個數就能比較出勝負”這一結論,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接著創設新的情境——兩隊的人數不一樣。讓學生比一比,哪隊能被評為優勝隊呢?通過討論,使學生髮現其中的隱蔽條件,深刻體會到兩組人數不一樣,不能比兩個小組的投籃總個數或以投籃個數最多在哪一組來評選優勝隊都是不合理的,用每隊平均每人投籃的個數比,比較合理,體會到求平均數的必要性,從而引入新知探究。

課件演示:“移多補少”的方法,但是數目小的可以用移多補少,數目大了,移多補少就很麻煩了,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讓學生同桌討論,集體反饋交流,課件演示,引導比較。以男生隊為例,分析列式各部分名稱,“4+7+5+4+5”表示什麼?“5”表示什麼?“5”呢?總結出求平均數的方法。

本環節設計通過小組操作、討論,使學生直接感受到求平均數的內涵就是“移多補少”,從而揭示平均數的含義。當學生的思維剛剛獲得平衡時,又巧妙設定認知衝突,“這平均數除了通過移動得到,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迫使學生打破已形成的思維定勢,從而獲得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先合併再平均分),為此再次組織同學進行小組探究,從討論、反饋中,得出如何來求平均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合作交流,更重要的是學會自主探索。在這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嘗試總結出求平均數的方法。

緊接著,為了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依據“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兩個練習:

1、為參加 “新苗杯”校園小歌手比賽選手統計成績

2、瞭解生活中的平均數

設計這些題目的目的是讓學生滲透統計與平均的思想,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最後引導學生回憶總結:這節課你都知道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這節課你表現得怎麼樣?等等,這樣的小結有利於學生鞏固這節課的重點,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勵他們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以數學故事《危險嗎?》活躍課堂氣氛,深化學生對“平均數”概念的認識,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表達、廣泛交流的機會,以提升“數學交流”的能力。也讓學生明白“平均數”反映的是某段時間內具有代表性的資料,比如說:“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32釐米,並不是說游泳池的每一處都是132釐米,同時滲透不私自到水邊游泳的思想教育,為本課的教學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縱觀這堂課的設計,我讓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興奮的狀態,主動的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得三位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說課稿 篇4

《小數的意義》是一節重要的概念課,對於學習小數的性質,單名數與複名數改寫都有著至關重要的鋪墊作用。新課標提出重視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重視學生對新知識的生成過程,同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知識發展的過程當中。國小四年級學生對小數並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所接觸,但是由於小數是十進位制分數的特殊表現形式,對其意義的理解學生會感覺有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現象,我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找出生活與小數知識的契合點,利用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絡,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四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操作、觀察、類比等活動讓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2、在學習小數意義過程中,培養探求知識的興趣,提高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

會用小數表示計量單位換算的結果。

充分利用直觀教具,以長度為單為例,說明小數實際上是十進位制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

在學生初步認識一位和兩位小數的基礎上,進一步把認數範圍擴充套件到三位小數,使學生明確小數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理解小數的意義。並瞭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我學法上談談。

說教法。

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定情景教學法,直觀演示法,活動探究法,集體討論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周邊的客觀事物,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心理狀況。當然老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教學過程:詳見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

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有些數量不一定都能用整數表示,例如商品的價錢,(舉例)就不一定都是整元錢,在進行測量的時候,往往不能正好得整數的結果,常常用小數表示。(實際測量)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小數。(板書課題:小數的意義)

二、 出示學習目標:

1、瞭解小數產生的過程,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意義。

2、經歷小數的發現、認識過程,感知知識與生活以及知識間的密切聯絡,體驗探究發現和遷移推理的學習方法

三、自學指導:

(1)通過觀察米尺,引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都可用小數表示。先想想,米、分米、釐米、毫米的進率分別是多少?

觀察米尺。思考:

①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幾分米?寫成分數是幾米?寫成小數是幾米?②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寫成分數是多少米?寫成小數呢?

③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份在尺子上是多少?(1毫米) 千分之一米怎樣用小數表示?

我們還可以照前面的方法繼續分下去,還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小數?

四、先學

1、自學看書50頁,認識一位小數。

2、看書自學51頁,認識兩位小數,三位小數。

3、師:這些小數都是怎麼得到的呢?

五、後教:

明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就是十分之一或者十分之幾,寫成小數就是0.1或者0.幾,

師;這些小數的小數點後面都是隻有一位,我們就把這樣的小數叫做一位小數,那麼象這樣的一位小數表示什麼呢?(明確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師:把1米平均分成了100份,認識兩位小數,

知道了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就是1釐米,1/100米,0.01米,兩份就是2釐米,2/100米,0.02米,-------;小數點後面有兩位的就叫兩位小數,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為了測量的更精確,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就是1毫米,1/1000米,0.001米,兩份就是2毫米,2/1000米,0.001米,------,小數點後面有三位的就叫兩位小數,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延伸:這樣繼續分下去,可以把1米平均分成10000份,100000份------,表示這樣的1份就是0.0001米,0.00001米-------,

六、總結小數的意義:

師:回顧剛才的認識學習,小數到底是什麼樣的數?它究竟表示什麼意義呢

明確:小數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可以用小數來表示,一位小數就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就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簡單的用一句話概括:小數就是 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

七、課堂練習,運用反饋:

a) 說出下面小數表示的意義:

0.3元 0.45米 0.089千克

b) 7釐米=()分米=()米 56克=()千克

c) 一塊蛋糕兩人平均分吃,每人分得()塊?

八、全課總結:你獲得什麼知識呢?

九、佈置作業。

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與大家交流的內容是陝教版7年級下冊第11課第一目:社會有序靠規則。

一、教材分析:

本冊書以我與社會和我與國家的關係為主線,引導學生在正確處理這些關係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第三單元是讓學生正確認識個人在紛繁複雜而又井然有序的社會中的作用,增強規則意識。第11課是本單元的最後一課,以培養學生自覺遵守規則為落腳點。本節課是第11課的第一目,學生在第10課認識了紛繁複雜的社會,後面的第二目和第三目要具體講述法律規則以及依法治國。本節課要讓學生感受社會有序執行需要各種規則,維護社會有序的規則有道德、紀律、章程、法律等,為後面的教學打下基礎,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遵守規則的觀念,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習慣。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遊戲、設定情境、故事啟迪、討論交流等方式讓學生感受社會的有序執行靠規則維護。

知識與技能:知道道德、紀律、法律等行為規範共同保證社會的有序進行。其中法律是最重要的行為規範。

三、教學重、難點:

社會是紛繁複雜且不斷變化的,要想井然有序就需要各種規則,沒有規則就會帶來混亂和各種傷害。所以,本節課的重點就是社會的有序執行靠規則維護。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對學校的紀律、規章等比較熟悉,但對於在社會生活中扮演的其他社會角色以及要遵守的道德、法律等規則往往是模糊的感受,認識不夠深刻,所以,社會的有序執行靠規則維護也是本節的教學難點。

四、教學方法:組織遊戲、設定情境、故事啟迪、討論交流

五、教具: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

依據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和生活經驗,按照知、性、行相統一的原則,我將本課教學分為四個循序漸進的環節:走近規則,感受規則,透視規則,踐行規則。

[走近規則]本節要講的內容是社會有序靠規則,學生心中的第一個疑問就是什麼是規則,規則有哪些?所以,我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走近規則,向學生展示法律、道德、紀律、章程等規則,先給學生一個感性的認識。

[感受規則]這些規則在社會中起著怎樣的作用呢?我設定了一個“身臨其境”的環節,通過具體生動的情境、故事,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規則。此環節以濤濤一天的生活經歷為主線.

情境一:規則在路上

首先,早晨濤濤去上學,路上兩個見聞,一起不遵守交通規則而引發的慘劇,一個是擠公交車引發的衝突(這是教材中提供的一個事例,我把枯燥的文字編成了這樣一個小小短劇,更生動,更能吸引學生注意)。然後,讓學生思考:濤濤上學路上的見聞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哪些規則?是什麼力量讓小夥子的臉紅了,不好意思的到後面排隊去了?此時的濤濤在想什麼?此環節從社會生活的事例入手,讓學生感受交通規則、公共場所規則以及道德規則對生活的重要作用。通過學生自身的感悟促進其良好道德觀念的形成。

情境二:規則在校園

濤濤到學校了,(課件)思考:學校生活為什麼如此井然有序?維護學習秩序的規則有哪些?這一環節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紀律規則、法律規則的重要作用.

情境三:規則在市場

濤濤回家的路上要經過一個菜市場,這段奇遇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幫助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通過組織討論,對情節加以想象,讓學生從情節中感悟到維護市場秩序要靠規章、道德、法律等各種規則。

到此,濤濤一天的生活經歷結束,通過他的所見所聞帶動同學們的所感,讓同學們感受到生活處處有規則,社會有序靠規則。這樣的設計貼近學生實際,形式親切,保持了學生思維的連貫性,有利於學生的情感參與、思維參與,有助於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透視規則]在現實生活中,規則往往是與某種利益相關的,有時,堅守規則就意味著犧牲某種利益。於是,就有了規則和利益的較量。下一環節,透視規則,揭示現實生活中因違反規則而引發的矛盾和衝突,我選擇了不同的側面:胡師傅其實是“糊師傅”的無煙鍋,在產品質量上的違規直接影響的是百姓的生命健康;宣稱“三天抹平大肚子”,郭德剛代言的藏祕排油,竟然是欺騙消費者的虛假廣告,其行為損害的何止是個人形象?550萬天價醫藥費暴露出來利益面前的違規管理、醫德問題;違法違規慘絕人寰的山西黑磚窯事件,讓國人心痛,也讓世界震驚,道德底線、法律尊嚴、國際形象,警鐘鄭重敲響; 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人類肆意違規破壞環境,遭到的是自然規則的懲罰;比賽場上,“假球”“黑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讓“公平競賽”的規則被無情的踐踏……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反觀這些現象, 評說其危害,想象其後果,在討論交流中更深刻的認識到規則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起自覺遵守規則的熱情.

[踐行規則]分三個環節:

1、反思自我。針對學生中存在的:雖然認識到規則重要,但當看到別人不守規則時自己往往“隨大流”的現象,開展“實說實話”活動。此環節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通過自身體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突出實效性。

2、遵守規則,我先行。為幫助同學們成為遵守規則的小公民,組織每位同學針對自身實際制定自己的循規蹈矩計劃,或者為自己設計一條自勉格言

3、唱響規則之歌。在本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師生同唱包含了本課的知識的規則拍手歌,在歡快的節奏和規則的節拍中既完成了本課知識的總結,又實現了學生情感態度的昇華。此環節突出主體性、實踐性,體現開放性,為學生參與、合作和師生互動搭建平臺。

本課教學用活潑多樣的連續的方式呈現了各種規則的情境,注重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相聯絡,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感悟、探究、實踐,實現了三維目標的要求。

標籤:說課稿 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