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推薦】說課稿模板合集5篇

說課稿2.12W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說課稿模板合集5篇

說課稿 篇1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宋慶齡小時候誠實守信的故事。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我理解為:一是讓學生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在思想上受到薰陶和感染,在做人做事上面獲得啟示;二是讓學生初步體會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情來表現人物的寫作手法,為本單元的習作奠定基礎;三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讓學生感受宋慶齡的誠實守信”作為情感目標;把“初步體會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情來表現人物”作為知識目標;把“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作為能力目標;把“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確定為教學策略。

在讀的方式上採取由淺入深,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層層遞近的方式讀。如同燒磚,多讀一遍就是多加一份溫,溫度加到一定程度,土坯就變成了磚頭,磚和土的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書讀到一定程度,課文語言和精神營養就會轉化為學生心靈的有機組成部分,就會成為學生語感結構和精神系統中有活力的細胞了。

具體做法是: 一讀,統攬全篇,弄清課文寫的`人物是誰,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二讀,抓詞理句,找出能說明宋慶齡誠實守信的語句; 三讀,進入情境,突出宋慶齡的誠實守信; 四讀,劃分角色,表現宋慶齡的誠實守信。

總之,略讀課文一定要加強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說課稿 篇2

《科學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說課稿

伏道一中 樑金菊

我說課的內容是滬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槓桿的平衡條件”第一課時。本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教學的構思。

一、 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槓桿的平衡條件》是國中物理八年級第九章第一節課。

教材第五、六章分別介紹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識,本節從新的角度,在不同層次上研究了這個問題,其內容是前面所學知識的擴充套件,也是後面滑輪、輪軸等其他一些簡單機械的基礎。本節課內容包括:什麼是槓桿?槓桿的五要素,研究槓桿的平衡條件,其中理解力臂的概念並畫出力臂,實驗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即便是在學科的知識考察當中,也始終是一個重要的常考點,因此,無論是在傳統教材,還是新教材當中,槓桿這一節課都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繼續向學生滲透物理來源於生活,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理念。經過觀察、實驗等手段建構物理模型,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本節課無論是在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上,還是鍛鍊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槓桿是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機械。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剪刀、指甲刀、夾子、筷子等物體,但僅僅是會使用,沒有深入地研究這些物體的特點。教材首先通過生活中一些槓桿的圖示,讓學生尋找他們的共同特徵,引導他們用科學抽象的方法建立槓桿的概念,使學生對槓桿有初步的認識。再結合明確有關槓桿的概念。然後通過探究實驗,讓學生尋找槓桿平衡時,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之間的關係,總結出槓桿的平衡條件。再次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接著讓學生運用槓桿的知識對三類槓桿例項進行分析,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 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總體目標與《物理新課標》要求和本節教材內容特徵,我確定本節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和技能目標:

(1)認識槓桿,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槓桿。

(2)知道有關槓桿的一些名詞術語,知道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3)理解槓桿的平衡條件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認識什麼是槓桿的過程中,通過教師演示生活中常見的槓桿,使學生在腦海中建立槓桿的概念,培養學生觀察、歸納的能力;

(1)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槓桿的結構。

(3)在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時,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並進行分組實驗的'方法,使學生獲得比較全面的探究活動的體驗;

(4)通過探究槓桿平衡條件,學習分析實驗現象,尋找實驗資料之間的規律來對實驗進行分析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展示我國古代的舂和桔槔等成果,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1)在探究“槓桿平衡條件”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在探究中培養學生互助合作意識;

(3)通過了解槓桿的應用密切聯絡實際,增強物理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4.教學重點:

(1)知道什麼是槓桿,理解槓桿的平衡條件。

(2)讓學生經歷一次探究槓桿平衡條件全過程,並體會實驗探究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性;

三.學情分析:

(一)思維基礎:本節內容位於教材的八年級第九章第一節課,在以前學習中,我們學習了力學基本知識以及力在生活中的應用。經過觀察、實驗等手段建構物理模型,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學生們已經接觸了一些探究過程,可以說對於實驗探究,學生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基礎,但八年級學生知識有限,思路不夠寬,對於問題還不能深入考慮。因此,對於本節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實驗,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操作實驗,難度很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思維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引導學生選擇適當的思維起點,讓學生充分參與物理的教學過程,形成良好的理解思維習慣。所以本節課無論是在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上,還是鍛鍊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知識儲備:在本節課以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規律,以及這些力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有力學知識的基礎

上,進一步瞭解一些簡單機械及應用。這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同時又保持知識的結構性和系統性。把實驗和結論緊密結合起來,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為學生學習槓桿的應用及變形槓桿打下了基礎。

(三)教學難點:

(1)怎樣找到槓桿的力臂;對力臂的認識和理解比較抽象,因此是本節內容的難點。

(2)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探究槓桿平衡條件過程中對資料的分析得出結果。

三. 教學設計思路

在這節課的設計當中,我注重體現兩個理念。一是注重學生科學探究的過程,提倡學習方式的多元化;二是希望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引導轉化作用就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簡單的把“啟發式教學”看作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要運用啟發式教學的思想去指導教學。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課我打算採用以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實驗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方法。並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用肯定、激勵的語言鼓舞學生,給學生更多的思考、討論、操作的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的過程中獲得充足的體驗和發展。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六個教學環節:

(一)圖片引入,激發興趣

(二)、情景體驗,抽象概念

(三)、課中練習,突破難點

(四)、趣味實驗,引入問題

(五)、合作討論,探究實驗

(六)、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一)教學方法:

對於槓桿的概念,我讓學生通過撬重物、拔釘子的小實驗,來自己觀察、思考,抽象概括出這些工具的共同點,從而得出槓桿的概念,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舉出生活中槓桿應用的例項,這樣的處理方式有助於發揮學生的潛力,有助於保護和培養學生探究未知事物的興趣,並切實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物理是有趣有用的。力臂的引入和理解是一個難點,我們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自體驗到:當支點和動力作用點相同時,動力的作用效果確不同,從而引出力臂的概念,在通過演示、圖解來突破這個難點。分析、探究槓桿平衡條件是這節課的重點,按照研究自然科學的一般步驟,

即一:發現和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二:實驗收集資料和資料;三:分析、研究這些資料和資料;四:發現規律性,得出結論。我採用“從引導提出問題---利用撬書包的活動實際體驗---作出你自己的猜想和假設---小組合作設計和完成實驗---分析資料間的規律並得出結論”的程式來組織教學,這樣,讓學生參與和體驗探究的過程,培養了探究能力。

另外,還儘量營造出和諧、自然的課堂氛圍,真正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

作用,注重教學評價在課堂中的作用。

(二)學法:

本節課學生可以採取觀察歸納法、實驗探究法、發現學習法及討論法等學習本節內容。觀察歸納法主要用於槓桿概念的建立,實驗探究法用於探究槓桿平衡條件,討論法是學習討論試驗結果,發現學習法是發現生活中的槓桿及學習其內容。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本節內容的特徵,引導學生如何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如何去觀察實驗,由他們總結和發現規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翁。同時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興趣、動機等培養,通過鼓勵、表揚等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觀察總結規律,聯絡實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請思考:能否用一把彈簧測力計測量一頭大象的重呢?

作業:利用身邊的物品製作一架小桿秤,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昇華學習興趣。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的說課內容是荀子的《勸學》,下面我從五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 教材分析勸學》是魯教版必修一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開啟智慧之門,都以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智慧、指導學習方法為目的,語言淺易,內涵豐富,對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來說,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勸學》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更是如此。

二, 教學目標:依據大綱要求和高一新生實際水平,我制訂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加強誦讀,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掌握有關文言實虛詞和句式。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合理論證的能力;

3,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本文說理性很強,但不枯燥、單調,而把深奧的道理寓於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通過比喻的方式論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鑑於此,我把重點放在理解文章的三個分論點和比喻論證的方法上,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絡是教學中的難點。

三,教法和學法:

這是學生進入高中以來第一次接觸文言文。在國中,學生對文言知識已經有了基本的瞭解,但相對而言,他們在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思考能力上有所欠缺,所以,根據大綱要求,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安排了三組活動,並採用讓學生朗讀勾畫圈點的方式,領引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四, 教學過程

首先匯入新課,簡介作者。讓學生列舉已知的勸學格言和好的學習方法態度等,由淺顯的問題匯入,能調動學生髮言的積極性,為接下來的課堂活動發言奠定基礎。

接下來我將以三個活動貫穿本堂課,用活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合作探究,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完成對文字基本內容的掌握和深入學習。

活動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解決重要實虛詞,疏通文意。具體操作如下:

1,學生自讀課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 指名朗讀,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字音和句讀。並強調易錯的字詞,如槁暴,輮以為輪的輮,金石可鏤的鏤等,並趁機讓學生釋義和整理在筆記本上。(在黑板右側板書1、字詞)

3, 同桌互讀,互相糾正錯誤,以此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正確熟練的朗讀課文。

4, 同桌輪流口譯課文,翻譯不準的,對方應指出來加以糾正或共同討論。

5, 集體解疑。兩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集體解決。最終達到疏通文意的目的。

6, 前後四人組成小組,共同探討製作重點字詞卡片。

7, 成果展示。老師將事先準備好的重點實虛詞卡片在課堂展示,包括通假字“輮以為輪”的“輮”,“雖有槁暴”的“有”和“暴”等。一詞多義的“假”在句子“假舟楫者”中和“乃悟前狼假寐”中分別作“藉助”和“與真相對”的意思。重點句子“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等。(在黑板右側板書2、通假字 3、一詞多義 4、句式)

8,教師總結,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要注意這四個方面的積累,課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卡片,並互換交流。

以上活動就解決了文言文學習中“言”的問題。

活動二,四人小組合作制定本文提綱,明確文字的論點、論據以及論證方法。

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畫出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大部分同學可以找出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既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進而提問,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的?

明確是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方法態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由此可以引導學生總結尋找作者觀點的規律,作者的觀點一般出現在段首或段尾。

2, 根據以上結論,四人小組合作,自列提綱,充實論據。明確學習的意義是用了四個比喻句,學習的作用用了五個比喻句,方法態度用了十一個比喻句。

帶領學生以學習的意義四個比喻為例,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其特點。

找出 青——藍 冰——水 木——直 金——利(並板書)

上面提到的前兩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提高自己,後兩個是改變自己。他們是平行並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說明。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鍊才幹,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不是平行並列的,而是延伸。

用同樣的方法,私人小組合作完成對“學習的作用”和“學習的方法態度”的學習,並由學生補充完整板書。

3, 由此得出本文的論證方法是比喻論證。

4, 比喻論證有什麼好處?

明確:可以讓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活動三:探究辯論

本環節設計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學會總結和遷移。

問題一是《勸學》告訴了我們哪些道理?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談自己的所想所得。明確告訴我們學習可以讓我們完善自身,學習應該日積月累,堅持不懈和專心致志。此問題的設定,可以培養學生及時總結的習慣,能把作者的觀點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問題二是就觀點“學可以已”和“學不可以已”進行辯論。

此次辯論用3-5分鐘的時間,辯論的目的不是判定孰是孰非,而是讓學生學會用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並嘗試用多種論證方法,如剛學過的比喻論證。

然後教師總結,通過同學們的辯論和本堂課的學習,我們可以得出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這也是與我們現在提倡的“終身學習”的觀點也是一致的。

教學過程中的五個階段,三個活動,有一定的層遞性,從疏通文意到整體把握再到重點研讀,最後總結遷移,既體現了文字閱讀的特點和方法,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五,最後是課外訓練,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課外訓練是“自擬學習格言”,這是一個創新性的活動,既能引導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活學活用,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也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一次薰陶。

說課稿 篇4

教學物件:高一女生

教材內容:正面雙手墊球

一、說教材:

排球運動是中學體育教材之一,深受廣大學生喜愛的運動,教學內容在國中階段也學習過,在高中再次出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通過練習,建立一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使同學們加深對排球運動的理解。

教學重點:墊球的手型和墊球的部位

難點:上肢和下肢的協呼叫力

二、說數學目標:

①認知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技術動作,掌握動作要領,並理解運動在生活實踐中的現實意義。

②技能目標:使80%學生能獨立完成所學的正面雙手墊球技術動作,同時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③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在集體的環境中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思維創造能力、集體榮譽感和愛國情操。

三、學情分析:

高一女生多數較害羞、怕運動、同時又愛面子,自尊心強,肌肉力量比較差;另一方面,她們的協調性、柔韌性、藝術感、韻律感比較強,針對這些心理和生理特徵,本堂課採用先“嘗試”再引出“主題”的教學方法、消除她們種種憂慮的情況下,快樂地學習技術動作,鼓勵她們積極、大膽地參加到學習活動中。

根據高一年級女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材特點,讓學生根據具體問題自生分析、做到學有所得、本次初步預設的

四、說教法與學法:

1、教法

(1)多媒體演示法: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給予學生真實的、動態的、正確的動作形象和概念,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2)啟發教學法:通過啟發讓學生更好的瞭解排球的基本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分解法:讓學生從簡到難的學習,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技術。

(4)遊戲法:通過遊戲活躍課堂氣氛,鞏固技術,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

2、學法

(1)嘗試法:發展學生創造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2)展示法:通過展示有利於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3)遊戲法:提高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鞏固技術。

(4)評價法:通過評價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科學合乎情理的確定,為有的放矢實施教學過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充分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

五、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熱身(教學流程時間約為8分鐘)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剛開始教師放音樂,引導學生隨著音樂快速進入集合地點,以一個朋友的'身份,主動地融合到學生當中,和藹可親地與學生們進行情感溝通,使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增強、學生上課的熱情得到提高。用學生喜愛的熱身球操來置換常規的準備活動,這是我滲透開放型教學原則的一個設計。課堂上學生自由自在跳著自己創編的熱身操,體會著活動帶來的快樂。超越傳統,這樣不僅減少了原有課堂常規教學中教師過多的講解和示範,也避免學生順著老師的柺杖左右,從而真正促進學生由被動學轉化為主動學。

(二)學習體驗(教學流程時間約18分鐘)

這一流程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本課教學目標、依據循序浙進的教學原則,把排球墊球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推進教學。

第一層次:以興趣促學練。興趣是最好的內在動因,為了使學生領悟排球正面墊球技術動作的屬性,使學生對排球運動產生濃厚的趣味,利用中國女排的體育精神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並激勵學生向中國女排學習。我將進行示範性動作表演,也將向學生出示一些海報和掛圖,不斷讓學生進行思考、分析感知,激發學生學練興趣,實現“讓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第二層次:以學練求鞏固。為了強化學生對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技術動作的動作定型,掌握基本技術動作。採用直觀教學手段進行分解教學,讓學生先放下手中的排球做徒手練習,我邊講解邊示範,這裡主要是練習墊球的基本手型,這是本堂課的重點,練習10次後,使動作初步穩定後將做持球練習。二人一組一拋一墊練習,強調墊球部位。由觀察到模仿練習,教師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參與到學生活動中並進行指導,對於學生共性問題將學生集中進行糾錯講解。根據學生所掌握程度,進行分層次、分小組練習,技術掌握好的同學可以兩人相互對墊,技術薄弱的同學將繼續重複練習。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不同程度的肯定和讚賞。由此,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樂趣。

第三層次:以展示樹榜樣。讓各小組推選二至四名學生進行展示交流。通過展示形成學生間自然情感的融合。讓表演的學生享受自豪感,讓觀賞的學生有了對應學習榜樣。這樣就會讓全體學生都沉浸在歡樂而愉快的學練氣氛中。

(三)協作競爭(教學流程時間約6分鐘)

過多的練習學生也許會覺得枯燥,接下來我將用競賽性的墊球接龍遊戲,將課堂學練氣氛進一步推向高潮,將學生分成四組提出要求進行比賽,依次連續對墊,看哪組失誤最少,勝利的一組我將把今天的宣傳海報送給她做為鼓勵,輸的一組將做成10個俯臥撐。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增加練習的積極性、還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四)恢復身心(教學流程時間約8分鐘)

讓學生利用現場器材自編自創遊戲如舞龍、拋繡球等,教師可以參與指導學生自行設計、自行組織。看誰玩得有水平、有創意,通過遊戲使學生的心智得到發展。課的尾聲我設計了一套簡單易學、動作優美的球操,娓娓動聽音樂響起師生翩翩同舞,使學生的身心放鬆。輕鬆愉快的學練氛圍為本次課劃上圓滿的句號。最後提出課後思考題:鼓勵學生利用各種媒體獲得有關排球比賽的體育資訊,拓展知識,同時將體育從課堂引入生活。

場地:排球場和籃球場

器材:排球40個、宣傳海報5張、掛圖一張、錄音機一臺

說課稿 篇5

說教材:本課是三年級第一單元“科學在我們身邊”的第一課,這節課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今後學生對科學課的認識及學習科學課的興趣。玩具是學生的童年夥伴,每個國小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長的。對於玩玩具,學生具有非常鮮活的生活經驗。學生通過玩玩具,用感官觀察物體的外部特徵,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能夠滿足學生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慾望,體驗探究的樂趣。初步感受玩具裡面有科學,科學並不神祕,我們也能研究科學。

說學情:本課是三年級科學第一課,作為初入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於科學這個學科尚未認識,他們的理解層面及科學知識的結構還很不全面,因此,本課對於初學者來說,就顯得尤其重要。作為科學教師,就要充分利用這一節課,讓學生認識科學學科,充分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興趣的培養除了玩具這個顯性實物之外,我們更應該引導學生通過隱性的方面進行興趣的培養,如: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提問、去思考,讓學生體驗到思考的快樂、提問的快樂、創意的快樂。這才是這節課所真正要培養的目標。

說目標:

上面已經談到了,值得強調的是:我們應以知識為主,通過知識來培養學生能力的發展,這一理念貫穿於教學的每一環節的設計。

說教具:

學生自帶各種玩具,不要侷限於教村中的7種玩具。教師要準備實物投影和部分玩具的構造圖等。

說教法:

創設情境法,在課堂上教師應儘可能多地通過學生的提問與思考解答進行環節的教學,教師的語言應精煉,少講,在重點環節上只起到一個過渡的作用即可。

說學法:

學生通過動手、觀察,動腦思考等,充分調動感官進行探究。在活動中,要引導鼓勵學生小組合作、相互學習與發現。

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共有四大部分,分別是匯入、新授、課堂評價、拓展延伸。

先說說匯入的設計:

匯入主要採用師生談話的方式,啟發學生研究的興趣,帶領學生走進科學的大門。我是這樣設計談話的:“同學們,從今天起我們要認識一位新朋友(舉起書)--科學,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們會不斷去了解它、熟悉它。”接著直接引入本課的主角:“剛才,老師看到同學們都拿來了自己最愛的玩具,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玩具裡的科學(板書),那你的玩具都叫什麼名字呀?”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品嚐自己準備教具的快樂!

再來重點說一下新授的設計:這一環節主要由三個活動組成,分別是玩玩具、談發現、想設計。

活動一:玩玩具。

看到了自己和夥伴的這麼多玩具,你一定迫不及待想玩了吧?玩當然可以,不過,老師想問問你都想怎麼玩?可以交換著玩,可以一起玩,還可以下位玩,都行!不過,老師還要提醒大家注意兩點:一是保證安全,講禮貌;二是看看哪些同學最會玩,老師這裡有一張活動自我評價表,你只要在活動中,及時將你的發現畫下來就可以了,大家看,如果在玩時你發現以前知道的一種玩法和發現就描一個小圈,如果你有新玩法和新發現的就描一個大圈,如果你有一個問題就描一個問號,看看誰描得多,一會兒要和大家交流一下,大家聽清楚了嗎?下面我們就來盡情地玩吧!

(這兩點提醒,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靈活機動地引導,這一引導很有必要,因為沒有目的的`活動,往往會是一種空洞的假探究,只見轟轟烈烈,其實是花駕子。這樣的教訓我們曾經有過,因此,在活動前一定讓學生做什麼、想什麼。這個評價表,學生在活動中隨機就可以很容易地描出,節省的時間,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進行動手動腦。)

學生活動的時間大約控制在10至15分鐘,教師要巡視指導,及時提醒引導孩子進行發現、提問。

活動二:談發現

來源: 極品資源

來源: 極品資源

讓學生自主介紹自己的玩具,鼓勵新玩法,新發現,每位介紹者都要同時展示評價表。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語言只起過渡、鼓勵作用,要相信學生,他們會作出介紹及補充,讓學生充分地談、充分地說,用學生的語言去歸納、概括。

在進行充分地介紹之後,引導學生交流在玩中發現的問題。讓學生充分地提問,教師要及時鼓勵。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可以寫到黑板上。這一環節,不在於解決問題,重點是引導學生敢於提出問題。

師:這麼多“為什麼”,怎麼去解決呢?我想只要同學們認真學習、大膽實踐,勤於研究,在今後的學習中一定會得到解決。

這一環節的活動大約控制在10分鐘。

3、課堂評價

這是學生第一節科學課,因此,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非常重要。在教師介紹評價方法後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評價後,一定要讓學生說說為什麼這樣評價自己?通過說一說,一是避免學生不負責任的評價自己,二是讓其他學生有個借鑑和學習。本環節用時5分鐘左右。

4、拓展活動

主要是鼓勵學生課後探究:40分鐘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但是我們的科學研究才剛剛開始,希望同學們課後,能繼續實現你剛才的夢想,把設想變成現實!親自制作自己喜歡的玩具,看看你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總說:

可以說,整堂課的設計都是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入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充分利用感官進行觀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另外,設計上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讓學生充分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愛提問、大膽創意的能力。這是中年級學生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教學中,靈活運用評價,可以優化教學環節,使學生的學習有一個量化的評價,但我們也應意識到,學生玩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就是研究科學的過程。只是,這種學習活動,並沒有表現出來而已,這種不經意,其實在學生頭腦中在玩的過程中已經在高速運轉了。

最後,我想提幾個我認為值得思考的問題:

1、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但“愛觀察、愛提問≠會觀察、會提問”,在教學中經常遇到愛發言的學生,但問的和答的不是扯東道西,就是很簡單,對於這樣的現象,你是怎麼處理的?

2、我們現在經常談到:要給學生時間活動、給學生時間思考,但當我們遇到某一個環節就要影響到整堂課的進度,你會怎麼做?針對課時相對緊張的科學課來說,你會怎麼做?

3、科學探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也包括學生由中年級到高年級的逐步認識與提高的過程,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往往由於教材的安排與考試的問題,而不得不格外給學生增加一些難度,我想問:你是怎樣處理這種矛盾的?

標籤:說課稿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