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推薦】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6篇

說課稿2.82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6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開啟》講述了一位婦女在一列南下的火車上,用巧妙的方法教會了一個不知如何開啟易拉罐的農村青年的故事。這位婦女用自己的細心與善良維護了這位男青年的自尊心,令男青年至今感動不已。本文故事雖小,但情深意切,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有了大量的識字量,已基本具備了識字能力,掌握了識字的方法。但識字仍然是三年級閱讀教學的任務之一,要堅持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完成識字任務。識字教學要與低年級有所區別,要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查字典,自學生字,具有初步的識字能力。加強形近字的辨析,讀準音近字、多音字。

在閱讀方面,學生已掌握一些閱讀方法,應逐步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語言的關注、思維的訓練以及朗讀的訓練,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識字上。生字的學習主要是以自主識字為主。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引導學生走進文字,走進作者所創設的`情境。而在這一點上,教師要設定能引領全文的問題,或部分關鍵詞句。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1、在閱讀中認識8個生字,理解並積累“開啟”、“滿臉稚氣”、“倚窗而坐”、“奢侈”、“記憶猶新”等詞語,並積累詞語若干。

本文的生字並不難學難記,本課需在閱讀中認識生字“倚、廂、奢、侈、飲、罐、顛、嘭”8個生字,其中“倚、廂、侈、飲”4個字的字形結構比較簡單,學生容易掌握,可放手讓學生學習識記。教師只需對極少數易錯字稍作強調即可。如“罐”字的筆畫較多,教師在教學時應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梳理。在詞語的理解上,學生已學會了不少方法,本課主要採用了在課文所提供的語言環境中自然理解的方法。

目標二: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讀文,讓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男青年為什麼不會開啟這罐飲料?這位婦女的方法巧妙在哪裡?”等句子的含義。

朗讀應貫穿全文教學。讓學生通過自讀初步感知課文,男女生分讀等多種形式進一步眼讀課文。在交流品讀中領悟作者語言表達的特點,以讀促感,以感促讀,在朗讀中促進學生感悟、體驗語言文字,積累語言素材。

本課教學應緊扣語言文字設計各教學環節,運用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品詞品句,在反覆的朗讀中體驗、感悟,養成學生學習語言、理解語言、品味語言的良好習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運用能力。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關海洋的常識性課文,全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緊扣課題提出問題:“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聲音、動物、植物、礦藏,展現了一幅神祕有趣、色彩鮮豔、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最後一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給學生留下一個整體的深刻印象。

【說教學策略】

1.激發興趣

《海底世界》一課著重描寫了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教材雖配有插圖,但卻是靜止的,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我們精心製作了一套動畫課件,為學生創設了形象、直觀的和諧情境。

2.突破重點

《海底世界》一課,教學重點之一是讓學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之處,但這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海底那靜中有聲,動靜結合的奇異景色。為了便於學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創設了和諧情境,即通過CAI讓每位學生親自去領略一番。

①進行海面和海底的對比:利用動畫先後演示海面上波濤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岩石的聲音)和海底悄然無聲的對比情境,並分別提問:這樣的景象可以用個什麼詞來形容它?學生不僅理解了“波濤澎湃”和“寧靜”這兩個詞的意思,更體會到了大海動中有靜的奇異之處。

②整體感知,加深印象:通過CAI欣賞海底美麗的景色,再次整體感受“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從而激發學生從小立下大志,長大探究海洋奧祕的情感。

這樣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創設和諧情境,把抽象的語言文字外顯為直觀形象的動態畫面,讓學生充分感受了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的重點,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3.強化訓練

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

我在教學《海底世界》時,是這樣進行訓練的:

(1)觀察訓練。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根據課文內容設計CAI課件,把文字介紹轉化成動態畫面。要求學生在觀看畫面時,用一個詞來概括其內容,這促使學生在觀察時抓住事物特點,積極進行思考。

(2)說話訓練。觀察解決了言之有物的問題,而說話應該是培養學生表現事物的能力。在進行說話訓練時,我是這樣做的:

①看畫面,說圖意。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把第2自然段的語言描述用對比的動態情境形象地表現出來。讓學生用學過的觀察方法仔細地看了畫面以後,用自己的話說說畫面的意思。由於說話訓練是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學生在表達觀察時都能做到有條有理。

②看畫面,練複述。在學完課文後,出示總起句“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通過電腦把海底美麗奇異的景象呈現於學生面前,要求學生看著畫面,用上總起句和板書上的重點詞語說一說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表現在哪些方面。這樣,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加深了理解,同時又鍛鍊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總之,通過CAI創設和諧情境進行強化訓練,學生在自我參與中興趣盎然,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說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海底世界》這一課,你們能否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海底是怎樣的世界?那麼,海底景色的奇異表現在哪裡?物產豐富又表現在哪裡?這一節課,我們再一次去探索一下。

二、創設情境,講讀課文第2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這一段共幾句話?每句講的是什麼?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什麼?

2.細讀交流

①講讀第一、二句(板書:寧靜)(出示課件)

②講讀第三句(板書:有聲音)(出示課件)

③講讀第四句(出示課件)

④講讀第五句(出示課件)

⑤引讀第六句

3.齊讀第二自然段。

小結:海底的景象就是這麼光怪陸離,這麼千奇百怪。

(三)講讀第三自然段。

1.小組討論:第三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是圍繞哪句話寫的?這句話中的關鍵詞是什麼?

2.請同學們自由讀,看看你對哪種動物的活動方式最感興趣,說說它的活動特點。(出示課件)

3.選擇讀。

小結過渡:為了寫動物活動方式的多種多樣,作者選取了五種動物來具體說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由於這些動物不同的活動方式,也使海底世界奇異無比。海底植物的風采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接著學習第四自然段。

(四)講讀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學生再自由讀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板書:色彩多樣,形態各異)

3.欣賞美麗的海藻。

小結過渡:海底植物真是千姿百態,奇觀異彩,不僅豐富了海底的物產,使海底的景色也如此奇異。海底除了我們所看到的動植物,還有什麼?

(五)講讀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麼?(板書:礦物、豐富)

2.齊讀。

(六)總結課文。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是一個生氣勃勃的世界;是一個神祕的世界;是一個令人嚮往的世界。

1.欣賞海底的美麗和富饒。

2.齊讀課文,出示練習。

3.已經有不少探險家、研究海洋的科學家到過海洋,還把奇異的景色拍成電影、電視,但是,人類對海底還沒有完全認識,我們還要想辦法開啟這座神祕的寶庫,這就需要科學知識,需要勇氣。

(七)作業。

1.繼續閱讀有關海洋的書,準備交流。

2.運用本課已學過的先總後分的寫法,寫一片斷:課間活動真是豐富多彩。

【說板書設計】

景色 奇異 寧靜

有聲音

海底世界 動物 活動 有特點

物產豐富 植物 色彩 多樣

形態 各異

礦物 豐富

總之,本課的教學設計首先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無論是全文的教材處理,還是一個自然段讀的訓練,都採取了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方法。其次,遵循了實踐性與主體性教學原則,讓學生在和諧情境中去理解與體會,從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發展。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雪兒》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我”為受傷的雪兒療傷並且精心照料它,直到它能飛上藍天的事情,表現了我對鳥類的愛護,也流露了我對自由生活的渴望與嚮往。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腿跌傷在家,嚮往到外面去活動。第二,三自然段寫我照料受傷的小白鴿並且希望它快點好起來。第四,五自然段寫白鴿展開雙翅飛上藍天,我的心情十分快慰。

本文以我與白鴿的相伴到別離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爸爸撿回一隻受傷的小白鴿,它的身子很髒,眼睛裡充滿了悲傷。小白鴿的狼狽與哀傷讓我一下子產生了憐憫之情。相似的遭遇,相似的期盼,使得我似乎理解雪兒的心思,天天和它看藍天白雲,盼望雪兒早日康復,早日重返藍天。爸爸的介紹讓我懂得雪兒是藍天信使,我讓雪兒重返藍天的願望更迫切了。終於,雪兒展翅飛上了藍天。啊。我為雪兒歡呼!你看它那雙翅膀被春風高高地托起,在藍天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儘管多日相處結下深厚的友誼,我對雪兒有很多眷戀與不捨,但看到雪兒終於返回藍天,我十分快慰。在我的眼裡,雪兒翱翔於藍天的樣子是那麼美麗。我的感情隨著故事的發展而發展而變化,純真的感情,善良的心靈真摯動人。

二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我擬定一下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2 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認識不寫。

能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 感悟我對雪兒的感情,體會我的美好心靈和可愛形象。

三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通過關鍵詞句的品味,朗讀等品味我和雪兒之前的深情,發揮想象,想象我和雪兒之間在分別時的話,體會我們的深情。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把課文讀熟,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讓學生對課文讀通順,讀流利,讀出感情。

在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文章的思路,脈絡要清楚。

然後帶領學生學習生字詞語。完成描紅習字測,描紅練習。

第二課時:

1.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三組詞語,這三組詞語之間都有規律,指名學生起來讀詞語,從內容上熟悉,從內容上匯入跟課文內容相關的東西,讓學生在總體上有個印象。

2.出示關於雪兒的照片,讓學生在圖片層次瞭解雪兒,引入雪兒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藍天信使,然後通過抓住重點詞語,“不怕任何艱難險阻,能夠飛越千山萬水,藍天信使”體會雪兒的品格,並且這裡發揮想象,雪兒會遇到哪些困難,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水平。接著讓學生 試著用“我是一隻信鴿,我.......我......”這樣的'句式來說話。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讓學生從圖片和文字內容層面瞭解了雪兒,感知這一形象。

3.通過對雪兒來我家之前和來我家之後對比,凸顯我和這隻信鴿的相似之處,讓學生體會我對它的憐憫同情之情。然後讓學生試著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我和爸爸是怎麼對待雪兒的,通過抓住敷了藥,取名,洗澡等體會我和爸爸對它的愛心關心,通過指導學生的朗讀來體會感悟這種感情。接著向學生提問,第二自然段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我和爸爸對雪兒關心,愛心。師生交流總結為兩點:1 我對雪兒說把自己的家當成是它的家。2 我天天和雪兒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雲。從這裡兩處體會我和爸爸對雪兒的關心愛心,這裡還可以啟發學生我和雪兒在看藍天時分別會想寫什麼?啟發學生的想象能力。然後通過指導朗讀來感悟我對雪兒的關心和愛心,和雪兒之間的深情。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葉聖陶先生的作品。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撫玩荷花並睜開想象的事,稱讚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盼望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頭腦情感。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景象融會,不但寫出了荷花的丰姿,並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好看,又有身臨其境的覺得。讓學生隨著教學歷程的推進,入情、動情、抒懷、移情。課堂教學以情緒為紐帶,變得更富勾引力,使學生的勤學精力得到造就,促使學生在勤學、樂學中漸漸明白愛,明白熱愛高貴,尋求優美。這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具有奇特的吸引力。(點)我所教的三年級的孩子們頭腦活潑,擔當新事物較快,但由於生存在城鎮,對荷花了解甚少。正是思量到這個特別緣故原由,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奇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能引導學生了解和欣賞荷花那差別平凡的美。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

1、採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於理解。

2、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3、以讀代講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學法:

1、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2、採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在閱讀後自主探究合作。(點)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學生和教材特點,確定教學目標:

l、學習本課的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通過觀察畫面、創設情景、深入感知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展開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在資訊科技環境下有機整合語文教學,將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進學生藉助多媒體自主、個性化的閱讀。從而達到感受荷花之美,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樣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準備:CAI課件、貫穿課堂始終的音樂素材。(點)

四、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設定,我把荷花第二課時的教學設定為四大環節:

(一)錄象引入,整體感知(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葉聖陶先生說:“入境始於親。”新課開始,教師要讓孩子情感的河水盪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慾望,關注的心理。為此,我設計瞭如下環節來匯入新課:今天,我們先來個謎語“開在炎炎烈日下,長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汙泥心地潔,芳香撲鼻醉人心。”這麼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點)我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把孩子們帶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匯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點)

(二)直奔重點,品味美麗(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欣賞畫面以後,我將以“作者是怎樣把看到的美景寫下來的呢?”的這一過渡語讓孩子直接去學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於學生的個性品質存在著諸多差異,同一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因此,我提供三種方法讓學生選擇:(朗讀法、畫圖法、討論法)朗讀法:用感情朗讀表達出你體會到的美;畫圖法:用五彩的筆描繪美麗的荷花;討論法:用語言和夥伴交流學習體會。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由組合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樣設計教學,將使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強,學生的頭腦不再是儲藏知識的容器,而是被點燃的火把,閃出智慧的光芒和個性的亮點。

在學習後交流學習體會時,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覺得美的句子,說說美在哪裡,能講出理由更好。(點)藉助圖畫,通過自主學習,孩子們一定能大膽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挨挨擠擠”體會荷葉的茂盛之美;從“碧綠、嫩黃”體會顏色之美;從“冒、飽脹、破裂”體會荷花的長勢之美;從“有的……有的……有的.……”體會一池荷花千姿百態的美。

1、在引導學生提出“冒”字後,我將採用以下步驟讓學生深刻理解“冒”

(1)換詞體會“冒”的妙處;

(2)讀課文體會怎樣長才叫“冒”,選一個喜歡的詞填到這句話中,大聲朗讀、用心體會是不是這種味道?這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解讀“冒”,是對“冒”字內涵的領悟。

隨後出示迫不急待、興致勃勃地長出來的白荷花,讓孩子們想象,展開討論:它們長出來想幹什麼?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讓孩子在團結協作的氛圍中更進一步地理解課文,養成孩子們善於合作、互助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

交流時,孩子的回答將思路開闊,富有情趣,這不僅是他們對語言文字的實踐,更是情感的流淌、靈性的湧動。

2、在品味荷花的美麗之後,我運用CAI課件再現畫面(點),感受一大幅活的畫,理解“畫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我讓孩子們對著滿池的白荷花說出他想說的話。有前邊豐富的表象儲備,加上自己對錶象的體驗,孩子們一定會迫不及待地舉起小手、毫不拘束地暢談心得,又使他們心中美的體驗得到昇華。這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這樣設計,藉助文字而又超越文字,引導想象,既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又加深理解和豐富了課文內容,培養了創造能力。

如詩的畫面,優美的文字,讓學生自讀感悟,互讀點評,用聲音之美展現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後就能熟讀成誦,由讀到背,必將十分順利地達到能力目標中的背誦目標。

4、在部分學生用“畫圖法”描繪荷花時,我將鼓勵學生把自己想畫的內容畫到大黑板上,它綜合運用文字、圖畫、線條、色彩等手段,變抽象為形象,強化表現力,讓學生的思想情操、審美觀點受到感染和薰陶。

(三)體會意境、昇華情感(在表情朗讀和語言訓練中——抒情)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寫當“我”彷彿就是一朵荷花時眼前出現的景象。這個自然段的學習,我主要採用各種形式的讀來體會意境:(點)有自己輕聲讀,想象美麗的意境;有配音像朗讀,感受意境。在反覆品讀欣賞後,荷花的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還有圖文對照讀,學生定會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學生的情感也達到了高潮,這一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彙的積累和內化。然後抓住第四自然段的省略號讓學生想象:(點)還有哪些動物會來和“我”交談,可能告訴“我”一些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的思維將又一次被啟用。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還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點)

(四)蒐集資訊、拓展學習(在操作創新的原動力中——移情)

我們要樹立大語文觀,構建課內外聯絡,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荷花的資料在課上交流。老師也將自己收集的資料與學生共享。我收集的資料有:作者簡介、荷花簡介、古文、古詩、各種圖片等。這樣,擴大學生資訊量,拓展學生的視野,並讓學生在課外分小組將收集到的資料辦成小報,並進行評比,學生通過實踐創新,綜合能力得到鍛鍊。(點)

五、板書設計

荷花

聞到清香——觀察形態——欣賞姿勢——想象情景——回到現實

趕緊色彩美活化為荷花大自然

板書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也為背誦有困難的學生理清了思路。(點)

六、教後小結

1.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思路清晰,脈絡分明。

2.抓住作者寫荷花荷葉的精妙之筆,咬字嚼句,反覆品味,不僅讓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準確,而且通過遷移學習,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3.多法品讀,內化語言。對於文質兼美的文章,抓好讀的訓練是最好的教學本領。由於文章的“美”是通過多種讀法咀嚼出來的。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能使學生迷戀,孕育發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氣成誦,把課文語言內化為本身的語言。

4.教學中學路明白。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連結自主、積極、自動的運動。耳聽、眼看、口讀、腦想、手寫,“全頻道”運作,“多功效”和諧,“立體式”睜開。

本課的教學計劃,力圖以新的課程尺度為引導,樹立“大語文觀”的全新教學看法,奇妙地運用當代教育技能,優化課堂布局、革新閱讀教學,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實現知識與本領、智育與美育的奇妙融合。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7課《奇怪的大石頭》,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一、說設計理念;二、說對教材的解讀;三、說教學方法;四、說教學過程;五、說板書設計。

一、設計理念:

在新課標指導下,我本著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的真實基礎為教學起點,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為目標,力求為學生創設愉悅、輕鬆、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語文實踐環境,引導學生立足文字語言,凸現語文字體,在濃濃的語文味中弘揚人文,積澱精神;努力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先來談談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讀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玩耍時,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在老師和父親都未能解答的情況下,通過自己多年的研究終於弄明白了巨石的由來。

本文脈絡清晰,圍繞奇怪的巨石,作者將捉迷藏、向老師和父親請教、在英國求學、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時空發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體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遵循刪繁就簡抓本位的原則,依據教材和低年級語文教學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字。正確讀寫奇怪、嚴嚴實實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自讀自悟、小組合作、教師指導下讀懂課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並學習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據新課標要求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讀懂課文,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本文是通過對話來展示人物內心活動的,抓住對話來體會李四光的思考是層層深入的,李四光的問題是很有邏輯性的,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方法

1、教法: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十分重要,據新課標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本課我遵循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的基本思路,我主要採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採用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使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中。

2、說法: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中注重向學生滲透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法指導,整體把握、品詞析句、朗讀感悟等方法,悟出效,啟用思,調動學生積極性。

四、教學過程:

本著教重啟發,學重思維感知的教學原則,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優化教學過程。下面我以第一課時為例來談教學環節的設計:

(一)直接揭題,質疑匯入

板書課題,齊讀,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針對學生的質疑,總結有價值的問題:大石頭怪在哪裡?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

【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傾聽過程中發現他們困惑的焦點,幫助教師把握學情,然後以學生的自主提問組織教學程式,以學定教,圍繞這樣兩個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式學習,增強學生課堂的主體性、自主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豐厚初讀,能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所以,在初讀環節上,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接觸文字,在與文字充分接觸中自主識字,走進文字,做到不讀熟,不開講。隕等字音難點注意引導學生在語境中整體認讀。新課標中第二學段目標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對於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這是存在一定難度的,也是需要我們在平時紮紮實實訓練的。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篇課文講了什麼?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比較繁瑣和片面,此時我將逐步引導學生概括:主要人物是誰、做了什麼事、結果怎樣?這樣,學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時也提高了整體把握文字的能力。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本節課的設計其來有二:一是結合我校的《加強課外閱讀,提高學生自讀自悟能力》,第二,本課位於第一單元,學生已經學過,所以我把這節課的教學定位在上一節“大閱讀課”上,而這正是符合課標要求,加強學生課外閱讀量,讓學生在課內得法,課外受益。

說說教材: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我國著名兒童作家金波爺爺的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詩,文章語言優美,但蘊涵的道理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當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時,一下子被文章的意韻深深吸引,越讀越喜歡,儘管知道這篇文章有好多名教師執教過,自己的教學構思很難超越他們,但因喜歡還是選擇這篇課文作為自己閱讀課的文字。

說說目標:

1.在讀中品詞品句,感受葉和樹的和諧美。

2.在讀後片段仿寫,體驗讀和寫的和諧美。

說說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課堂上除了讓學生美讀課文,還欣賞了金波的另外一篇相類似的美文,通過朗讀體會到文章的美,努力實踐以學生的“美文朗讀”替換教師的“繁講冗析”,用師生間充滿靈性的朗讀、對話營造詩情新課堂,讓學生樂學願學。針對教材,針對目標,這堂課的教學我們從三個版塊推進:

版塊一:賞讀舊文,悟情悟理

我一直認為,語文課堂教學是離不開詩意的學習氛圍的,因此,開課伊始,我說:“同學們,這就是我們可親可敬的金波爺爺,他最喜歡小朋友了,這一輩子為我們寫了很多優美的詩歌,編寫了好多好多好聽的童話故事,其實,同學們也讀過金波爺爺的文章,就是我們學過的《做一片美的葉子》。”當金波畫面出現,當學生身置此景,話語便如涓涓流水,潺潺而出,心門似春之柴扉,輕輕洞開。

接下來這一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圍繞最能打動自己的句子最能引起自己共鳴的句子反覆品讀,用自己小小的心靈去感受文字背後深邃的意境。在這裡攫取一小片段與大家分享:

當學生找出這句話時,我通過課件展示葉在不同季節的不同形態,比如“肥美”、“嫩綠”、“飄零”,然後把文字的這段話變為豎行,成為了詩的格式。色彩鮮明的畫面、與書本不同的'句型,都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喚起孩子們內心對美的嚮往和追求。

版塊二:品讀新文,陶情冶性

當學生閱讀的慾望完全被調動起,我及時推薦 金波老人在《做一片美的葉子》系列散文詩中的另一篇文章《綠葉》,讓孩子們運用剛才學習的方式合作學習。此時,當學生“零距離”觸控、品味作品時,已不再是一個毫無主見、毫無思想的人,閱讀轉化一種個性化的學習活動。在這個環節的末尾,當學生充分品讀後,課件出示這樣一個畫面:在樹葉的片片繁茂中,我說:“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片美的葉子,班集體、學校、家鄉、祖國就是一棵美的大樹,就讓我們努力去做一片美的葉子吧。”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師生共同朗讀《綠葉》。

版塊三:動手實踐,拓展延伸

品讀完兩篇文章,要求學生能按照課文第一部分仿寫一段話,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仿寫中感受文字的美,體會文章的內涵。

說說自己的幾點感受:

今天我所向大家闡述的,是自己和學校同事在這半個月來研究這節課,在研究資訊科技如何有效地與學科整合的痛並快樂著的蟬蛻過程。

正如開始所說,文章語言優美,但蘊涵的道理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那麼,如何讓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從文字中去品味文章內涵,如何上好這節課,我拿著書無從下手,也翻閱了大量資料,不怕告訴大家,第一次試教時只上了十分鐘就上不下去了,含著淚請求校長要結束試教。接下來的幾天,我一直都處在一種煩躁、焦慮、無助、茫然、困惑的狀態中,甚至有過逃避的念頭。在領導、同事姐妹般的擁抱、鼓勵下,在大家的共同學習中,我慢慢悟出其深刻的內涵:

1、“整合”中的“整”,有“調整”、“重整”、“整治”、“整改”等豐富內涵。

2、“整合”的目的和意義不僅是為了發揮資訊科技的工具功能,而是賦予了新的教育意義

3、通過“整合”促進教學模式的變革,“整合”,是為了更好地實現資訊科技教育的目標——即培養學生獲取、加工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基於這樣的認識,反思之前的教學設計,整個教學環節還是教師在牽引學生,學生在教師預設的情景中被動學習,而不是主動探究。當初的設計意圖,只是想通過運用資訊科技營造詩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文章的意韻,感悟文章的內涵,而忽略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忽視了該如何將現代資訊科技整合與優化課堂教學相結合。

於是,有了現在呈現給大家的這節課。說真的,且不問我這節課的獎項如何,我想說,在參與研究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實踐中,我收穫了。真的,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