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推薦】說課稿彙總10篇

說課稿5.35K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說課稿彙總10篇

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國小數學實驗教材》第九冊第27-28頁例8和例9。

2、教材簡析

迴圈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法的計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課本的例8,是教學從某一位起,一個數字重複出現的情況,為認識迴圈小數提供感性材料。例9通過計算兩道除法式題,呈現了除不盡時商的兩種情況:一種是從某位起重複某個數字;另一種是從某位起幾個數字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由此引出迴圈小數的概念並介紹迴圈小數的簡便記法。接著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組織學生討論“兩個數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所得到的商會有哪些情況”。由兩個數相除時商的兩種情況,介紹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概念。

以前學生對小數概念的認識僅限於有限小數,到學習了迴圈小數以後,小數概念的內涵進一步擴充套件了,學生認識到除了有限小數以外,還有無限小數,迴圈小數就是一種無限小數。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迴圈小數、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意義,能正確地區分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瞭解迴圈節的概念和迴圈小數的簡便記法。

能力目標:培養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的美與樂趣,激發探究的慾望,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滲透集合思想。

4、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教學重點:理解迴圈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迴圈小數的意義。

教學關鍵:通過生活例項、實踐、觀察、分析,理解什麼是“迴圈”,進而理解什麼是迴圈小數。

二、 說教法學法

(一)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為學生架起知識遷移的橋樑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建構主義教學論指出,複雜的學習領域應針對學生先前的經驗和學習興趣。新課開始,我以學生身邊的迴圈現象為匯入點,讓學生體驗“迴圈”的意思,從而說說生活中的“迴圈現象”,將生活與數學融合在一起,使學生真正理解了“迴圈”含義,從而為進一步探究“迴圈小數”的意義架起橋樑 。

(二)關注學生髮展——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學習不應是簡單個體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一個主體對自己感興趣的且是現實的生活性主題的探究與發展的過程。在新課中,我首先從生活中的現象入手,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數學中的問題,通過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資訊試算、觀察、分析、比較、討論等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和做數學的價值。

(三)關注學生實際應用——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內化

從認識的過程來說,形成概念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即從個別的事例總結出一般性的規律;鞏固概念則是識記概念和保持概念的過程,是加深理解和靈活運用概念的過程,即從一般到個別的過程。好的練習設計能夠鞏固學生的`知識,進而延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完新知後,我由淺入深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學有所獲。

三、說教學程式:

(一)從生活現象中,感知“迴圈”

1、首先採用聊天的形式引入,問學生最喜歡星期幾?為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後,教師提問:這個願望可能實現嗎?為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星期一、星期二、一直到星期日,一個挨一個按一定的順序出現,我們把它叫做“依次”,(教師板書:依次。)

一個星期之後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重複出現”,(板書:重複出現)之後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依次不斷重複出現”,(完整板書:依次不斷重複出現)

2、然後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種“依次不斷的重複出現的”的現象。

學生舉例後教師小結:生活中象這種“ 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的現象很多,我們把這種現象還可以叫做——(迴圈現象,板書:迴圈)

【採用聊天的形式匯入,使學生感到特別親切,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將生活與數學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很容易理解“迴圈”的含義,從而為後面學習新知作好的鋪墊。】

(二)從數學現象中,認識“迴圈”

師:生活中有很多這種迴圈現象,那數學王國中有沒有這種現象呢?(及時從生活問題中提煉出數學問題。) 1、 從烏龜和蝸牛的速度中發現“迴圈”現象

(1)首先出示烏龜和蝸牛圖,問學生:你們知道烏龜、蝸牛的速度各是多少嗎?

(2)然後提供資訊:烏龜6分鐘爬70米。

蝸牛11分鐘爬9.4米。

(3)讓學生估算這兩種動物的速度,培養估算能力。

(4)接著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資訊獨立計算,提醒學生如果遇到問題,先自己思考,然後在小組內討論,同時請兩名學生板演。

(5) 小組討論後指名彙報:在計算中遇到了什麼情況?出現了什麼現象或規律?

(6) 利用課件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讓學生邊看課件演示,邊思考以下問題:

課件一 (先讓學生觀察70÷6的豎式。)

① 餘數不斷重複出現 ,商不斷重複出現 。

② 商不斷重複出現幾個數字?(板書:一個數字)

③ “6”是從哪裡開始重複出現的?(板書:小數部分,從第一位起)

④商怎麼寫?(引導板書:11.66…,讓學生說出“…”表示的含義。)

課件二:(在讓學生觀察9.4÷11的豎式。)

①餘數依次不斷重複出現6和5,商依次不斷重複出現5和4

②商依次不斷重複出現幾個數字?(板書:兩個數字)

③“5”和“4”是從哪裡開始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的?(板書:小數部分,從第二位起)

④商怎麼寫?(引導板書:0.85454…)

2、小結並揭示課題:象11.66…、0.85454…這樣的小數我們也給它取個名字?叫——(迴圈小數,板書課題)

3、 補充完整“迴圈小數”的概念

(1) 引導學生先將“從第一位起”和“從第二位起”這兩句話融合成一句話:從某一位起。

(2) 再將“一個數字”和“兩個數字”融合成為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

(3) 接著請學生根據板書把迴圈小數的概念說得更完整些,教師完整板書概念。

4、在學生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了什麼是迴圈小數之後,讓他們看書學習第28頁,解決以下問題:

(1)什麼是迴圈小數?你覺得重點詞語有哪些?

(2)什麼是迴圈節?

(3)怎樣簡便寫出迴圈小數?

(4)怎樣讀迴圈小數?

學生反饋交流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劃出重點詞並板書簡寫。

【讓學生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礎上認識了迴圈小數,使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真正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和做數學的價值,感受到數學的美,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再學習。】

(三)從數字樂園中,理解“迴圈”

1、下面哪些小數是迴圈小數?為什麼?如果是,說出它的迴圈節,並將它寫成簡便形式。

0.43561… 2.3535 4.1212… 7.432432… 1.02525… 0.153434…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哪些是迴圈小數?將迴圈小數表示出來。(課本29頁第1題。)

5.7÷9 5÷8 6.64÷3.3

【在學習新概念後,緊接著安排這兩道直接應用新概念的練習,以達到及時強化記憶、鞏固概念的目的。】

(四)第四個環節是:從辨析探索中,區分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

出示:15÷16 1.5÷7 4.5÷1.8 3.7÷2.2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個別到一般,為了更好地區分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我在課本給出地兩道除法算式的基礎上,增加為四道算式。】

要求四人小組分工合作每人計算一題,計算後討論:兩個數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所得到的商會有哪些情況?

小組討論後再看書28頁,自學什麼有限小數、什麼是無限小數。

教師根據學生彙報板書:小數包括有限小數、無限小數。

【讓學生自主探究,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五)從練習實踐中,鞏固發展和創新

1、判斷下列各數哪些是有限小數,哪些是無限小數,哪些是迴圈小數。

①3.141596……, ②0.625, ③4.1666………,

④6.5555555, ⑤ 4.8686……, ⑥ 0.00909……。

有限小數有( ),

無限小數有( ),

迴圈小數有( )。

2、你想先解決哪個問題?

(1)小萱家去年11月電費413元,想一想,平均每天用電多少元?

(2) 每套童裝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童裝?

師:從剛才的題目中你又懂得了什麼?

小結:對於迴圈小數,有時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取它的近似值。

3、動腦筋

迴圈小數0.48536536……的小數部分第60位上的數是幾?第100位上的數呢?

【按照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根據由淺入深的原則,力求做到人人學有必須的數學,我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學有所獲。第一題是基本題,是通過填“有限小數、無限小數、迴圈小數”,滲透“迴圈小數是無限小數,但無限小數不一定迴圈小數;有限小數一定不是迴圈小數”的思想。第二題綜合題,通過根據實際情況,取迴圈小數的近似值,加強知識間的聯絡,培養實際應用能力。最後一道是發展題,一方面讓學生研究迴圈小數的規律,另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從質疑問難中,暢談收穫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或什麼疑問?

【讓學生在重溫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知識的脈絡更清晰,更有條理。】

說課稿 篇2

諸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的說課將從四個方面展開。一說教材、二說教、學法;三說教學程式;四說教學理念。其中,理論根據將貫穿在整個過程中。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12冊8課,課題為《色彩的明度》。本教學內容以兒童繪畫為題材,啟發兒童進行欣賞學習,並進行創作。本課選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兒童繪畫作品,這些作品是內容美,形式美和色彩美三者有機結合的優秀作品,由於是同齡人的作品容易激起學生的共鳴,很適合學生欣賞、討論、評述和學習。

本人對教材的理解是:學生已經進行了四、五年的美術課堂訓練,體驗了簡單的美術創作的樂趣,這個時候安排學生欣賞同齡人的優秀美術作品,對兒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有所幫助,也可為兒童今後的繪畫創作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本課課題《色彩的明度》,採用了兒童易於接受的描述性語言,活潑、自然、親切。

(一)本課的教學目標 :

1、學習色彩的明度知識,對“明度”一詞有較準確的理解。

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變化的處理方法,並能在繪畫中運用,提高學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

3、掌握色彩的明度對比知識,培養審美情操,激發學生運用豐富的色彩去創造藝術美和表現生活美。

(二)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1、重點:傳授色彩的明度知識,掌握色彩的明度處理方法,提高學生運用色彩的技巧,體驗色彩的美感。

2、難點:讓學生接受色彩的明度對比知識和對色彩明度進行操作,並在繪畫實踐中運用。從知識到應用是一個較複雜的轉換過程。教學中要抓住這個重要環節,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從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我在本課中,通過教師講解(理論學習)——分組嘗試(色彩感知)——分組評述(理解把握)——創作體驗(實踐領會)四個活動環節,這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從看到說到畫,學生很自然就完成了知識在實踐中的轉化運用。

二、說教法說學法。

本節課著重體現學生、教師為雙主體在教學活動中互動交流相互促進發展的和諧統一。教師作為一個引路者,只起著帶路作用,例如當學生欣賞一幅作品時,教師用提問的方式給學生以方向(提問包含各個方面:你喜歡這幅畫嗎?這幅畫畫了什麼?這幅畫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這幅畫給你什麼感受?)。然後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談一談,甚至可以摸一摸,聞一聞,討論討論,再說出自己的看法,同時還安排讓學生自己體驗不同工具材料作畫的不同感覺。總結為一句話就是:困惑時給予啟發,阻塞時給予點撥,上臺階時給予鋪墊,攀登時給予鼓勵。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發現新知,探索新知,參與知識形成,能力形成的全過程。

三、說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欣賞匯入。學生進入教室就開始不附加任何要求的欣賞活動,可以讓學生輕鬆、快速的進入情境教學的課堂。

講授新知,理解知識。這一過程中,我充分注重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邊講解邊讓學生親自動手,感受新知識,為下一步的運用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學生在感知的過程,嘗試到了探索奧祕的快樂,因此,學生都非常興奮,自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由“扶”到“放”,自主探究環節。葉聖陶先生說:“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這個環節在欣賞作品的同時,理解色彩的明度變化在繪畫中的應用。通過教師的三個引導提問,由簡單到複雜,各有側重,富有層次。整個教程中,教師始終處於客體地位,學生的自主探究被推到了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對畫面內容形象的理解到對錶現特色的理解,由對錶現特色的理解到對自己感受的激發,由表及裡,從感官的運動到思維的活動。在此過程中不但讓學生掌握欣賞的基本方法,還通過引導分析,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繪畫的內容來自於生活,但是可以跟生活不一樣(高於生活),每個人都可以大膽的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表現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這也就很自然的為教學的難點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全面欣賞,嘗試材料環節。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覆多次,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本課安排了學生兩次親身感受,加深對色彩明度的理解和把握。

個例感受,文化交流。這裡將它作為一個例子展示,並且讓學生嘗試進行介紹,主要是讓學生有一個粗淺的視覺體會,並不強求學生的理解與認同。

創作體驗,知識深化環節。最後,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欣賞體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材料,進行創作活動。時間安排雖然很短,但作用只是讓學生在欣賞後再進行繪畫創作的親身體驗,讓課堂不僅僅結束在40分鐘內,而是延伸到課堂之外,延伸到學生今後的.每一次美術學習中去。

四、說教學理念

本節課是基於美術新課程標準而設計的。所貫徹的基本理念是:從講授中明確知識,在欣賞中開啟智慧,於評述中形成素養。即讓學生在老師的講授中學到色彩的明度的基本理論,在欣賞同齡兒童美術作品時,體會色彩的明度變化給物象帶來的美的感受;於美術創作中親自感受色彩的明度變化的奧祕;於作品評述中昇華對色彩的明度知識的理解。這個教學理念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1、全參與學習。所有的學生都可以自由表達對某一幅作品的獨特的感受並親自嘗試。

2、全變式表達。繪畫和語言都是藝術,用語言來表達對繪畫作品的感受,同樣一幅畫,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若干種不同的表達,這也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從說到畫,表達方式產生轉變,知識的掌握也自然產生深化。

以上是我對《色彩的明度》一課的理解和把握,不足之處,還請諸位領導和老師批評和指正。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地位作用

《勸學》是高中語文新教材第六單元第三篇課文,這是荀子的開篇之作,其中不少觀點對今人仍有教育意義。新的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二、說教學目標確立及依據

1.德育目標:學習《勸學》的主要觀點,領會學習的重要特點。

2.知識目標:1歸納“絕、強、假、望、間”五個多義詞的義項;2比喻論證的方法。

3.能力目標:(新課程目標 閱讀欣賞第9條)培養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主導懂文章內容的`能力,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精悍難點.

根據這些教學目標及學生實踐我們確立:

1.實詞的識記理解

2.比喻的含義和它們內在聯絡,為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四、說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擬定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釋題,簡介作者,掌握句讀, 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讀成誦

第二課時

總結文言知識,進行閱讀訓練,寫作訓練

五、說與學法

新課標告訴我們,高中語文課程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必須顧及學生在原有基礎自我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完中,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因此我們在教學方法上採用精讀法,在掃清字詞障礙後進行分析鑑賞研究。

六、說教法

準備採用1啟發式研究式2講解式3朗讀式相結合的方法,除上述人本因素外,從“文字角度”講,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重點訓練學生精讀的方法,所以採用講解式的教法。進入高中階段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尤其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採用啟發式教學,貫穿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新思維 。本文語言錘鍊精深,許多語句千年不衰。從培養學生語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讀式的教學。

七、說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或投影儀),可展示學生應掌握的相關知識:作者圖片資料,背景資料(以使在分析研究時能知人論文),相關訓練材料。

八、說教學程式

1、新課匯入:由同學們頭腦已有的關於勸學的名句匯入,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者已悔讀書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既複習舊知識又匯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的荀子的《勸學》將全面論述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告訴我們學習的方法和應有的態度,希望大家能有所

2、新課講解(教案)(劃點出來)

文言文閱讀式初步形成一套“五讀”教學法,在我校嘗試推廣。五讀:一讀掌握句讀,結合課前預習。二讀疏通文意;三讀重點實詞、虛詞點拔講析;四讀研究性學習,五讀遷移提升

這當中要注意以三為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強調三個對話,學生與文字,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學堂,成為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搖籃.

3、例題示範(一般適理科)

4、反饋練習(投影出示相關閱讀訓練材料)

5、歸納總結:這節課以閱讀為基礎,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以五步閱讀法為實踐模式,是一節實施新課程理念的古文課。

6、板書設計(投影)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分析本課教材(地位和作用):

構圖顯示了作品內部結構與外部結構的一致性,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與藝術表現形式的統一性,是藝術家人格力量和藝術水準的直接體現,也往往是藝術作品思想美和形式美之所在。為此,構圖能力在美術創作中,構圖分析在美術欣賞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構圖的概念、一般要求和原則,構圖常見錯誤和解決方法。

能力目標:使學生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思維方法和表現方法,從而提高構圖的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繪畫熱情。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構圖的豐富內涵和重點內容。

難點:形式美法則:生動與秩序,變化與統一,多樣與整體 。

二、說學情

對整個4班學生來說,素描造型能力還是差,存在很多基礎性問題,比如說,握筆,排線,起型,觀察物件,瞭解物體結構,形體透視,比例,分明暗交界線,安排構圖,上色調,虛實感,空間感,質感等等。而安排構圖,是繪畫的基礎,對於作業的成敗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授課時,分組輔導,解決問題,通過本次訓練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對構圖的'原則正確的把握,並指導學生怎樣規避構圖常見的錯誤。

三、教學方法

要抓住學生的特點和心理髮展規律通過講解法、示範法、分組法、討論法和課堂作業講評等方法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

四、教學過程

1、教具:PPT課件 、畫具。

2、教學課時:兩個課時

3、教學內容:

(一),構圖的概念:指創作者在一定空間範圍內,對自己要表現的形象,進行組織安排,形成形象的部分與整體之間,形象空間之間的特定的結構、形式,簡言之,構圖是造型藝術的形式結構,包含全部造型因素與手段的總和。

在各種造型藝術中,構圖稱呼有別,例如繪畫的“構圖”,設計的“構成”,建設的“法式”與“佈局”,攝影的“取景”,書法的“間架”與“布白”等均指構圖。

繪畫的構圖:是指畫面的安排和佈局。構圖通過形體、線條、明暗、空間位置等多種因素,在畫面的結構組織關係中表現出來。

(二),構圖的內涵豐富,包括:

1)、物象在空間位置的確定。

2)、物象在空間大小的確定。

3)、物象自身各部分之間、主體形象與陪體形象之間的組合關係及分隔形式。

4)、物象與空間的組合關係及分隔形式。

5)、物象所產生的視覺衝擊和力感。

6)、運用的形式美法則和產生的美感。

(三),構圖的重點:

1),確定構圖的基本形和形式線。

分割畫面的主要長線有:豎線、橫線、斜線、折線、波浪線。

在構圖中起主要作用,畫面表現形象主體組合的基本形狀有:三角形、“S”形、圓形、斷環形、放射形、旋形、同心圓、十字形、柵欄形等。

2),探求構圖所運用的形式美法則。形式美法則,是人類在創造美的形式、美的過程中對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

迄今為止,形式美法則有兩類八對十六種:均衡與對稱、漸次與重複、對比與調和、比例與尺度、節奏與韻律、體與主體、微差與統調、特異與秩序。前者多顯示生動型,而後者顯示秩序型。

生動與秩序,變化與統一,多樣與整體,兩個因素,既對立排斥,又影響制約,相輔相成存在於一個統一體中,這便是形式美法則的本質和靈魂所在,運用形式美法則也必須遵守的規律。

(四),評判一副畫的構圖好壞 :

1),構圖的穩定性:即不要偏重失衡,畫面上的物體不要過於偏向一側,物體的疏密變化要掌握到位。(三角形構圖在這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因為三角形自身的穩定性是極強的。)

2),構圖的韻律性:即畫面在追求穩定性的同時,不要過於呆板,使畫面感覺拘謹沒有生機,這就必須依靠我們長時間的艱苦訓練了,多畫、多看。例如:點線面的構成,構圖的形式美法則等。

(五),構圖常見錯誤:

1),“構圖偏”——應調整重心求得穩定

2),“構圖散”——主次對比求得變化

3),“構圖聚”——應疏密對比求得變化

4),“畫面空”——應豐富畫面求得充實

5),“畫面悶”——應縮小物象求得對比

6),“畫面呆板”——應打破對稱求得變化

(六),總結:

本節課所學的內容,並對學生作業做簡單的評述

(七),佈置作業:

利用2個課時完成一副素描靜物的構圖。教師輔導。

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一課主要以“雨”為主題,表現了雨給人們帶來的歡樂。這節課主要由欣賞樂曲《踩雨》和演唱歌曲《踩雨》組成。欣賞歌曲《踩雨》描繪了孩子們夏日在雨中嬉戲的情景,反映了他們熱情純真的童心世界,歌曲分為三個層次。《踩雨》是一首甜美歡快的歌曲,旋律比較輕鬆,表現了孩子們在雨中歡鬧的情景,充滿了童真、童趣。

2、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通過聆聽多種“雨”為主題的音樂,能感受不同的構思,不同旋律,風格情緒的變化。

B、能力目標:孩子們能用歡樂、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表現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嘗試用所學的音樂表現手法為歌曲伴奏。

C、情感目標:通過欣賞歌曲《踩雨》,學生能在音樂中感受體驗踩雨的歡樂情緒,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3、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踩雨》 不同的構思,不同旋律,相同內容,風格情緒的變化。

4、教學難點:

體驗表現生活與歌曲中踩雨的歡快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以《音樂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結合新的教學理念,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始終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作為重要的理念貫穿教學全過程。

我把體驗雨的快樂作為本課的重點部分。將教材中相關的音樂內容整合,以“雨”為主線,按“聽雨——賞雨——踩雨——戲雨”為線索,對整堂課進行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創設情景法,啟示談話法,表演探究法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等,培養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把“快樂”的教學引入課堂中,學生能帶著濃厚的興趣、愉悅的心情,主動而積極地完成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流程

1、組織教學

播放鋼琴曲《雨的印記》樂曲,學生隨音樂自由律動進教室

2、聽雨

1)、猜謎匯入

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採用猜謎語的形式,引出“雨”,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情境,激起學生的好奇和興趣,

2)、聆聽各種雨聲

感受音樂的強弱變化。調動他們的視聽覺、情感同時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

3)、創造活動

通過搖晃自制的樂器,引領學生用自制的樂器表現下雨時發出的音響。使學生能更加親切地感受、聆聽雨聲,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

3、 賞雨

1)欣賞歌曲《踩雨》

通過這一環節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聽賞領先,感受旋律的奇妙、歡樂的情緒。

2) 復聽

通過模唱如(“沙沙沙”“嘩嘩譁”)、聆聽、對等靈活多樣的方法,讓學生感受體驗歌曲《踩雨》的三個層次所表現的.不同情緒,並通過表演等形式來表現歌曲歡快,愉悅的氛圍。

4、踩雨

1)、學唱歌曲《踩雨》

聽唱法學唱歌曲,培養學生聽、唱的能力;

2)、視唱《踩雨》樂譜,

首先,我創設情景,以四把不同顏色的傘將歌曲《踩雨》中的難點部分提出來,並以請同學們幫忙唱一唱傘上的歌,讓他們自由選擇喜歡的傘或者喜歡的旋律進行演唱,為學生提供選擇的空間,展示的舞臺,注重不同個體的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獨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並在主動參與中突現出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歌曲難點的學唱變得活潑、有趣。

3)、採用其它“雨聲”演唱,避免演唱的疲勞,同時更加熟悉歌曲的旋律

5、戲雨

讓學生在音樂中體驗踩雨的歡快與熱烈,用豐富而具體的肢體語言創造性地表現踩雨。將生活與音樂融為一體。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採用的是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排練展演並進行評價。

四、教學反思

新課標、新理念、新教材告訴我,現在的音樂課目的是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鑑賞美的能力,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孩子們用音樂的方式去表現和交流情感,並獲得創造、表現、合作和交流能力,從而培養他們對知識的組合、運用、創新的能力。

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中,學生沉浸在愉快合作、多彩、友愛、融洽的氣氛中,而我始終把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出發,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氛圍,採用創設情景法,啟示談話法,表演探究法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做到既能促進學生智慧最大限度地發展,又不加重學生負擔,把快樂引進音樂的課堂。特別是在情感上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讓每個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歡樂,促進他們全面和諧的成長。

說課稿 篇6

一、本節課在教材中的位置:本節課所講授的是義務教育新課標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第三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一課時)。是本冊認識大洲、認識地區、認識國家中的一部分,新課程標準要求本部分的知識技能是能初步說明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初步學會根據一個國家和一個地區的地理資訊,歸納其地理特徵。

二、教學設計與重難點突破:本節課在設計上力求讓學生對所學區域有較強的'親近感,儘量調動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主動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作為第一課時,在設計上我打破了教材的編排順序,把本節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自然環境與氣候特徵歸納到一起,以便於學生把握本課知識點。本課重點是地理位置、地形與氣候的掌握,難點是氣候型別與人類生產及野生動物的關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教學過程:

1.導課:利用一組黑人小朋友照片,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的體貌特徵及其故鄉來導課,同時起到學新帶舊的作用。

2.通過播放科教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進入新課,讓同學們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一個大致瞭解,起到提前預知的作用。

3.逐一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徵、自然環境及氣候特徵。首先讀圖分析,然後利用練習、活動加強鞏固。起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的作用。

4.課堂總結:學生說出本節課所瞭解到的知識內容,教師補充完整板書剩餘部分。

四、教學反思:本節課在教學設計方面,力求讓學生對本節所學的區域有較強的親近感,能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多媒體課件起到了突破重難點的輔助作用。學生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對本課的知識點加深了印象,再通過考一考、與練一練起到鞏固作用。在重難點的突破上,我利用多媒體的練一練、考一考突出重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課的不足之處:在突出重點時,給學生合作交流的機會比較少,學生大部分都是自主完成,導致在利用地理事物總結規律時,學生的歸納能力不強,比如利用地形歸納本地區地形特點、利用降水和氣溫圖歸納本地區的氣候特點及歸納野生動物的特點與其生活的環境特點有什麼關係時歸納總結不夠完整。因此,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要加強這一方面的訓練,以便提高學生的利用地理事物歸納總結規律的能力。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大灰狼開心了》是我們這個學期教學計劃裡面高高興興主題中的一個活動,高高興興主題思想是:喜、怒、哀、樂之情人皆有之,而快樂作為一種積極情緒對於幼兒的成長尤為重要。愉快的情緒既來自於成人的關懷呵護,更取決於幼兒自身的主觀體驗。《大灰狼開心了》這個活動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它激發了幼兒對喜、怒、哀、樂等主觀情緒的體驗,從中孩子們感受到快樂和歡笑。

《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做錯了事只要想辦法補救就會使自己重新快樂起來。

2、初步懂得人的心情變化與表情變化

3會自己動手製作1-2種表情圖。

二、教學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做錯了事只要想辦法補救就會使自己重新快樂起來。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饒著這一目標進行教學。中班幼兒比較單純,不會察言觀色,不太會用語言和動作表達自己的心情。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初步懂得人的心情變化與表情變化。

三、教學準備

為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特做以下活動準備:大灰狼高興、傷心、憤怒時的`表情圖、三幅根據故事內容設計的圖片、幼兒畫表情圖的紙和蠟筆。

四、教學方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表演法等教學方法,直觀法是因為4歲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以幼兒表演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五、活動程式:

我設計以下三個環節:

(一)產生懸念

首先我以一種神祕的口吻向幼兒介紹一個朋友,其次用猜測法猜測大灰狼怎麼一會兒高興、一會兒憤怒、一會兒傷心以此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

(二) 分段欣賞故事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表演、設疑、內容一環扣一環,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完成了第二個活動目標。

(三)、梳理故事情節,給圖片排序。

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按順序一張一張出示圖片,幼兒看圖回答問題,而這次我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出示所有的圖片,讓幼兒自己排序,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培養了幼兒愛動腦筋的好習慣。

(四)、做表情圖。

我設計了一個放鬆心情的環節。讓幼兒聽著表情歌,做做表情動作,畫一畫表情圖。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表演中,體驗樂趣。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實現了活動目標。

五、活動延伸

綱要中提出:"為幼兒創設展現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及滿足他們交流成果的願望。"因此,我請幼兒把自己畫的作品在面牆上展示出來,課後可以讓他們相互欣賞,相互模仿,獲得成功的滿足感,並從與他人的交流中獲得有益的經驗,讓每一位幼兒得到提高。

六、說亮點

1、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出示所有的圖片,讓幼兒自己排序,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培養了幼兒愛動腦筋的好習慣。

2、根據中班幼兒喜歡遊戲的特點,讓幼兒通過畫表情圖,使每個幼兒都參與進來,大大程度上減少了幼兒的難度,使幼兒有滿足感和自豪感。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馮驥才的《泥人張》編排在八年級語文教材下冊第四單元,是一篇小說。《課程標準》指出了:“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這是從提高人文素養的角度來說的。要求學生置身於作品之中,吸收文學作品的精華,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情感體驗。

這一單元反映的是民俗文化。這篇小說寫的是生活於天津市井裡巷的泥人張——張明山的故事。凡夫俗子的泥人張有一手捏泥人的絕活,眼裡看見什麼,手裡準能捏出來,而且是惟妙惟肖。泥人張除了手藝出奇外,做人的原則與處世的方法也很不一般。這不,面對有錢有勢的海張五的故意嘲諷與挑釁,泥人張“處榮辱而不驚”,在不動聲勢中用捏泥人的方式把海張五的腦袋割下襬在了桌上,“瓢似的腦袋,小鼓眼,一臉狂氣”,好一個絕世的海張五。可是,泥人張的這一舉動卻遭來海張五的又一番挖苦與奚落,“這破手藝也想賺錢,賤買都沒人要。”泥人張又一次選擇了沉默,可是他又一次在沉默中爆發了。第二天,泥人張生產了一二百個海張五的泥像,擺在雜貨攤前,並註明要“賤買”。這一招害得海張五花了大價錢才把全部泥人買走。泥人張“無聲勝有聲”,又打了一個勝戰,他用自己獨特的'處世方式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不怵誰,靠自己的本事吃飯。

二、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基於本課特點、課標要求、單元教學要點及學生的學情,擬定如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泥人張的高超技藝,思考他的“奇”,對人物作出自己的評價。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理解課文情節安排

2.品味語言,瞭解人物描寫的方法和簡潔明瞭的語言。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身邊的俗世奇人,學習他們身上的優點。

2、認識祖國博大精深的民間文化傳統,為民間的“奇人”、“絕活”而自豪。

教學重點:品味文章語言,瞭解泥人張之奇;瞭解民間文化。

四、說教法學法

教與學都沒有固定的一套方法,我們要根據課文選擇適合自己及學生的方法去教學。本課打算採用朗讀、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1、匯入

匯入新課(圖片匯入)

一、匯入新課(圖片匯入)

二、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三、品讀課文

1、你認為奇人“泥人張”“奇”在什麼地方?同學們能否談談自己的看法?

2、品讀賞析

(1)這位俗世奇人,果真是高手,奇絕、妙絕,雖是市井裡的凡夫俗子,但卻有不平凡的智慧和本領,那作者是通過什麼方法來刻畫他的形象的呢?

小組內先交流一番再請同學來說一說,注意結合相關語句來談

學生談看法,教師補充,

①善於抓住特徵

②正側面描寫相結合

③巧妙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如比喻、對比,誇張等

學生齊讀第5—9自然段,進一步體會“泥人張”的“奇”及作者高超的寫人技巧,讀完後欣賞一組泥人張的手藝作品。

四、 聯絡實際,拓展延伸

馮驥才老先生寫這組《俗世奇人》的文章僅僅是為了寫人嗎?

五、師生互動,民間採風

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民間絕活或民間文化藝術嗎?

六、保護文化遺產,守候精神家園

這些民間文化讓人看了讚歎不已,但很可惜,像泥人張這樣精妙的民間文化遺產現在卻面臨後繼無人的尷尬境地。(播放關注民間藝術的視訊)同學們你們認為該如何看待這些民間文化遺產?我們該做些什麼?

七、佈置作業:

中央電視臺“想挑戰嗎”專欄節目正在招聘有奇特本領的人,請為泥人張寫一份推薦詞。要求語言簡潔、形象生動,並能夠抓住人物的特徵來寫。

說課稿 篇9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很高興今天能在這裡與大家一起交流。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國小美術第八冊的第21課《荷》。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課作個簡要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析

《荷》這一課,是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內容。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欣賞、瞭解荷這種美麗的植物,通過觀察藝術家的作品,明白“荷”的造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探究其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進而產生主動表現荷的慾望,嘗試用自己喜歡的各種工具、材料和與眾不同的方式表現出荷的美麗及對它的喜愛之情,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荷塘風光,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美麗的`荷花。

2、學會用剪、貼、畫、拼等自己喜歡的方法創作關於荷花的作品,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

3、感受荷的魅力,得到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美好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創造性地創作作品

難點: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和了解了常見的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繪畫剪貼或紙工的形式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他們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喜歡以自我為中心,表現欲較強,但動手能力還不夠強,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一些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而本節課就是想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不拘泥於材料和形式,應該比較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三、教法與學法:

對這樣一節“造型·表現”課,我首先採取情境匯入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次通過欣賞帶動觀察,讓學生認識瞭解荷的美麗及它的結構。再欣賞藝術家手下的荷及它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荷的各種表現形式,引領學生認識生活與藝術的關係,多角度感受藝術來源於生活,也可能高於生活,但最後必將服務於生活的理念。這也是美術課程人文性質的一點體現吧。其後鼓勵學生大膽創新,選擇自己喜歡或擅長的方法表現美麗的荷,提高創新意識,鍛鍊動手能力。

四、教學過程:

以觀荷、詠荷、賞荷、制荷為主線,充分展開講解,完成教學任務。

本課容量較大,教師必須做到語言簡潔生動,組織教學,開展教學循序漸進,最終達到效果。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謝謝!

說課稿 篇10

老師們:您們好!非常高興能有機會和大家來交流說課活動,謹此向在座的老師們學習。我說課的內容是華師大版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教科書代數第一冊第二章第二節"數軸"的第一課時內容。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在學生學習了有理數概念的基礎上,從標有刻度的溫度計表示溫度高低這一事例出發,引出數軸的畫法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的方法,初步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以使學生藉助直觀的圖形來理解有理數的有關問題。數軸不僅是學生學習相反數、絕對值等有理數知識的重要工具,還是以後學好不等式的解法、函式圖象及其性質等內容的必要基礎知識。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使學生理解數軸的三要素,會畫數軸。

2、 能將已知的有理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能說出數軸上的已知點所表示的有理數,理解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

3、 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實踐,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確定:

正確理解數軸的概念和有理數在數軸上的表示方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建立有理數與數軸上的點的對應關係(數與形的結合)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四:學情分析:

⑴知識掌握上,七年級學生剛剛學習有理數中的正負數,對正負數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許多學生容易造成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

⑵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學生對數軸概念和數軸的三要素,學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畫圖中掉三落四的現象,所以教學中教師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⑶由於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徵和生理特徵,學生好動性,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等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心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⑷心理上,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老師應抓住這有利因素,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課的科學性,學好數學有利於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學科知識的滲透性。

五:教學策略: 由於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徵,他們往往需要依賴直觀具體形象的圖形的年齡特點,以及七年級學生剛剛學習有理數中的正負數,對正負數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許多學生容易造成知識遺忘,也為使課堂生動、有趣、高效,特將整節課以觀察、思考、討論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之中,採用啟發式教學法和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並教給學生"多觀察、動腦想、大膽猜、勤鑽研"的研討式學習方法。教學中積極利用板書和練習中的圖形,向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獲得充足的體驗和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思想。 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輔助作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七個教學環節:

(一)、溫故知新,激發情趣

(二)、得出定義,揭示內涵

(三)、手腦並用,深入理解

(四)、啟發誘導,初步運用

(五)、反饋矯正,注重參與

(六)、歸納小結,強化思想

(七)、佈置作業,引導預習

六:教學程式設計:

(一)、溫故知新,激發情趣: 首先複習提問:有理數包括那些數?學生回答後讓大家討論: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這些數的例項嗎?學生會舉出很多例子,但是由於溫度計與數軸最為接近,它又是學生熟悉的帶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學中我將用它來抽象概括為數軸這一數學模型,於是讓學生觀察一組溫度計,並提問:

(1)零上5°C用 5 表示。

(2)零下15°C 用 -15 表示。

(3)0°C 用 0 表示。 然後讓大家想一想:能否與溫度計類似,在一條直線上畫上刻度,標出讀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從而引出課題:數軸。結合例項使學生以輕鬆愉快的心情進入了本節課的學習,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實踐,同時對新知識的學習有了期待,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作了思想上的準備。

(二)、得出定義,揭示內涵: 教師設問:()到底什麼是數軸?如何畫數軸呢?

(1)畫直線,取原點(這裡說明在直線上任取一點作為原點,這點表示0,數軸畫成水平位置是為了讀、畫方便,同時也為了有美的感覺。)

(2)標正方向(這裡說明我們在水平位置的數軸上規定從原點向右為正方向是習慣與方便所作,由於我們只能畫出直線的一部分,因此標上箭頭指明正方向,並表示無限延伸。)

(3)選取單位長度,標數(這裡說明任選適當的長度作為單位長度,標數時從原點向右每隔一個單位長度取一點,依次表示1、2、3…負數反之。單位長度的長短,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但同一單位長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於畫數軸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師板書這三個步驟,給學生以示範。 畫完數軸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怎樣用數學語言來描述數軸?"(通過教師的親切的語言啟發學生,以培養師生間的默契) 通過討論由師生共同得到數軸的定義: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至此,我們將一個具體的.事物"溫度計"經過抽象而概括為一個數學概念"數軸",使學生初步體驗到一個從實踐到理論的認識過程。

(三)、手腦並用,深入理解:

1、讓學生討論:下列圖形哪些是數軸,哪些不是,為什麼? A、 B、 C、 D、 E、 F、 A、B、C三個圖形從數軸的三要素出發,D和F是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給學生足夠的觀察、思考的時間然後展開充分的討論,教師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去接觸學生,認識學生,關注學生。

2、為進一步強化概念,在對數軸有了正確認識的基礎上,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一個數軸,(請同學畫在黑板上) 學生在畫數軸時教師巡視並予以個別指導,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畫完後教師給出評價,如"很好""很規範""老師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語言來激勵學生,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並強調: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是數軸的三要素,畫數軸時這三要素缺一不可。 我設計以上兩個練習,一個是動腦想,通過分析、判斷正誤來加深對正確概念的理解;一個是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四)、啟發誘導,初步運用: 有了數軸以後,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表示在數軸上,那麼反過來,數軸上的點是否只表示有理數呢?作為一個問題我讓學生去思考,為後面實數的學習埋下伏筆,這裡不再展開。 安排課本23頁的例1, 利用黑板上的例題圖形讓學生來操作,教師提出要求:

1、要把點標在線上

2、要把數標在點的上方 通過學生實際操作,可以加深對數軸的理解,進一步掌握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的方法,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 當然,此題還可以再說出幾個有理數讓學生去標點,好讓更多的學生去展示自己,並進一步讓學生從中感受已知有理數能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從而加深對數形結合思想的理解。

(五)、反饋矯正,注重參與: 為鞏固本節的教學重點讓學生獨立完成:

1、課本23頁練習1、2

2、課本23頁3題的(給全體學生以示範性讓一個同學板書) 為向學生進一步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討論:

3、數軸上的點P與表示有理數3的點A距離是2,

(1)試確定點P表示的有理數;

(2)將A向右移動2個單位到B點,點B表示的有理數是多少?

(3)再由B點向左移動9個單位到C點,則C點表示的有理數是多少? 先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果,通過以上練習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達到靈活運用,形成一定的能力。

(六)、歸納小結,強化思想: 根據學生的特點,師生共同小結:

1、為了鞏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提問:你知道什麼是數軸嗎?你會畫數軸嗎?這節課你學會了用什麼來表示有理數?

2、數軸上,會不會有兩個點表示同一個有理數?會不會有一個點表示兩個不同的有理數? 讓學生牢固掌握一個有理數只對應數軸上的一個點,並能說出數軸上已知點所表示的有理數。

(七)、佈置作業,引導預習: 為面向全體學生,安排如下:

1、全體學生必做課本25頁1、2、3

2、最後佈置一個思考題: 與溫度計類似,數軸上兩個不同的點所表示的兩個有理數大小關係如何? (來引導學生養成預習的學習習慣)

七:板書設計:(略)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來主動發現結論,實現師生互動,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認識到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和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好教師。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想,不足之處請老師們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標籤:說課稿 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