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熱門】說課稿模板集合6篇

說課稿2.6W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說課稿模板集合6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地位與作用

《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節的內容,屬於數與代數的知識。本節課主要介紹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比和比例的意義,掌握了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的基礎上來學習的,為學生接下來學習正比例、反比例以及比例的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比例各部分的名稱,並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參與、體驗意識,發展學生的運算能力及數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讀書熱情,並且喜歡學習數學。

(3)重點、難點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根據乘法算式寫出正確的比例。

二、說學情

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比和比例的意義,具備一定的數感和運算能力。六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正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三、說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中我將採用實踐探究法為主,提問法和講授法為輔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和小組合作。

四、說教學過程

(一)圖片匯入,引入新課(5分鐘)

首先投影出示不同長寬比的故事書、科學書,請學生根據書本下方的長寬比資料寫出比例,順勢揭題。

(二)交流討論,探求新知(20分鐘)

1、教師講授,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

多媒體課件出示比例:2、4:1、6=60:40,然後向學生講解: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向。

2、小組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探究問題“你能發現內項和外項之間的關係嗎?”,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進一步幫助學生明確:這就是比例的性質。

3、同桌交流,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的字母表示形式

思考: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個項即a:b=c:d,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表示成什麼?

(三)鞏固提升,深化知識(7分鐘)

基礎題:判斷課件顯現的資料中哪組可以組成比例。

提高題:根據乘法算式:2*4=1*8寫出儘可能多的比例。

(四)課堂小結,體驗收穫(5分鐘)

師生互動共同總結,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五)佈置作業,拓展延伸(3分鐘)

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密切課程內容與日常生活的聯絡,我將佈置以下兩項作業:

1、分層作業

2、實踐作業

五、說板書設計

比例的基本性質

2、4:1、6 = 60 : 40

外項 內項 內項 外項

寫成分數形式:2、4/1、6=60/40

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ad=cd或cd=ad

圖文蒐集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一年級上冊的第八課《陽光》。這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話,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話,最後一自然段點明文章的主題: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雖然是篇小短文,但是,結構的嚴謹,用詞的生動、形象,含義的深邃,仍值得我們細細揣摩。第一自然段中的“田野”、“高山”、“小河”,與第二自然段的“田裡的禾苗”、“山上的小樹”、“河面”一一對照。而開頭第一句的“陽光像金子,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又與“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遙相呼應。作為一篇小美文,《陽光》遣詞造句有許多精妙之處。比如第三自然段中的“跳進”,讓人感受到了陽光的調皮可愛。陽光與人、自然與人的和諧的場景躍然紙上。第四自然段的“誰也捉不住陽光,陽光是大家的。”體現了陽光的博愛和無私。

“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是這篇文章的重點句,課文以抒情的筆調,給我們描述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斕的圖景,為這句話作了註解。使我們明白了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沒有陽光,就沒有生機蓬勃的世界,讓我們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課文插圖色彩明麗,文字部分語言流暢,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兒童生活,能引起孩子們感受陽光的強烈願望,生髮對大自然無限熱愛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此外,本課還有生字16個,其中,會認12個,會寫4個。課後,除了朗讀、背誦、寫字要求外,還提出了歸類識字、口頭組詞語的要求。

這篇課文是一年級孩子進入國小所接觸到的第八篇課文。由於前面已經學習了漢語拼音和一個識字單元,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已經得到了一段時間的訓練,朗讀技能經過七篇課文的學習之後也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這篇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應繼

續鞏固這些訓練成果,如有可能適當拔高。

根據教材的上述特點,根據課文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所應承擔的教學任務,根據課程構建的三個緯度,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確定如下: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 ”兩種筆畫和1個偏旁“ ”。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教學難點是理解“河面閃著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了。”這句話。

在第一課時,我將和學生一起在認識12個生字的基礎上學寫2個生字,並且完成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的教學。

《陽光》當作為課文出現時,它就成為了接受美學所說的開放的“召喚結構”,召喚讀者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感知、思考、體驗進行再創造。本節課的`設計我力求做到以學生自我活動為中心,讓學生在自我活動中,調動已有知識,豐富現有經驗,充分感知、體驗陽光,通過思考使文字在孩子們的心中鮮活起來,從而達到使學生的語感廣化、深化、美化、敏化的目的。要知道,語感的廣化、深化、美化、敏化必定和思維的廣化、深化、美化、敏化是同步的。

在上述理念的指引下,課前我將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尋找、感受陽光。在指導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哪裡有陽光?陽光下都有什麼,陽光下的萬物都是什麼樣子的?在陽光下有什麼感覺?

課堂教學部分由於時間關係,我只說第一課時,第一課時將分以下幾步進行: 用帶有鳥鳴水聲的舒緩樂曲,以及教師抒情的描述引入新課,出示課題。

第二步,請學生談一談課前尋找陽光、感受陽光的感受。在學生充分表達、交流了自己對陽光的情感體驗之後,我將播放課件並配樂範讀課文。讓學生在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教材文字的美。

在學生對親自朗讀這篇課文產生期待之後,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它。在學生獨立識字的基礎上,彙報識字成果,並且交流識字方法,在交流時,相機教學新部首左耳旁。然後採用各種形式,鞏固學生的識字成果。在教學這三個字時,結合課後練習,運用歸類識字的方法,並適當拓展,在字形的處理上,可以讓學生在觀察、記憶的基礎上,交流識記方法。在字義的處理上,可以採用說詞說句子、利用圖片幫助理解、課文、兒歌等多種形式多次出現的方法,以達成會認的目標。

第四步,進入朗讀階段。先讓學生自己出聲讀課文,然後談一談,通過讀課文明白了什麼。在學生彙報讀書收穫的過程中,尋找合適的時機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在讀懂的基礎上,繼續練讀。形式有指名讀、接力讀、組內競賽讀、選擇讀等多種形式。在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的過程中,要注意對重點字詞句的指導。在抓重點詞句指導朗讀的同時,還要充分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豐富學生對課文文字的感受本著每節課都讓學生動動筆的原則,朗讀階段進行之後安排學生練習寫兩個字“也”、“長”。這兩個字的結構都不容易把握,所以,在範寫時一定要強調學生的觀察,並讓學生談觀察的收穫。寫完後,將練習成果在小組內展示,教師挑選練寫最好的在全班展示,以及犯有典型錯誤的,在全班範圍內糾正。

教學目標:

1 認識12個生字,會寫“也、長、山、出”4個字。認識2個筆畫和1個偏旁。 2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感受陽光的美好和寶貴。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和認字。

教學難點:

最後一段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

第一課時 新授

一、談話匯入。

1 板書課題。

2 誰知道陽光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二、初讀課文。

1 標自然段。

2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 你認為哪兒最難讀?

範讀,注意停頓。

4 指名分段朗讀。

三、學習第一段。

1 誰願意讀?其他同學看看有幾句話。

2 “金”是生字,齊讀“金子”。

3 你見過哪些金子做的東西?

4 它們都是亮閃閃的。陽光和金子哪兒像呢?所以我們常說“金色的陽光”。 5 誰再來讀讀這一段?

6 齊讀。

三、學習第二段。

1 誰想讀?指名讀。

2 標出有幾句話。

3 指名讀前兩句。

如果這兩句這樣說好不好:

田裡的禾苗,因為有了陽光,綠了。山上的小樹,因為有了陽光,高了。 師生對讀,使學生感悟:在陽光照射下,田裡的禾苗比原來綠了,山上的小樹比原來高了。

指名讀,突出“更”字。認識“更”字。

4 第三句。

陽光照射在小河上,河面是什麼樣子的呢?看圖。自由說。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雲南的歌會》出自現代作家沈從文之手。作者用他精妙的文筆描繪了三種不同的民歌演唱。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對每一場面的描寫都各有特色,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裡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位與讚賞。

1、場面描寫,手法各異。

作者安排文章的結構十分講究,就像安排一齣戲一樣,講究了前臺與後臺,講究了原因與結果,講究了表象與內涵。第一部分中作者重點寫賽歌場面,突出的是賽歌勝利者的風姿,讚揚的是雲南年輕婦女的開朗活潑與勤勞敏捷,屬於前臺表演,是唱歌的結果,是讀者接觸的表面現象,是一個亮點。但它只是一個代表。第二部分中作者寫趕馬女孩的唱歌,實際上是寫出了雲南歌會的群眾基礎,因為人人愛唱歌,所以雲南每逢集會或節日才會有歌會,歌會是建立在厚實的民俗基礎上的。它反映民族習俗的豐富內涵。第三部分寫“金滿鬥會”,實則寫出了雲南歌會能代代相傳、經久不衰的原因。寫出了雲南歌會那鮮明的民族特點,豐富的文化底蘊。這樣賽歌的“點”與人人唱歌、集體傳歌的“面”相結合,內容厚實豐富。文章的行文過程也有一個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過程。

2、人物描寫,精雕細刻。

如“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格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得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寫面容,寫牙齒,寫衣飾,筆調細緻,人物如在眼前。另外,又以寫實為主,寫出人物的面目神態,細膩真實。

3、相互照應,結構緊湊。

初步瞭解前面所講的因果照應,表裡呼應以外,還有很多相互照應的句子例如“各自蹲踞在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與“從荊條叢中站起身子相照應。”這樣寫使文章的結構緊湊。

二、說教學目標

1、本節課生難字詞比較多,需識記,作者需要詳細的瞭解。

2、讓學生掌握三個場景以及側重點,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3、應引導學生掌握本文的三種寫作手法:“工筆細描”、“點面結合”、“烘托”。

4、引導學生掌握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5、通過教材的學習,培養自主、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質疑的能力,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

三、說教材的重難點以及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依據教材的特點,重點確定為:瞭解有哪三種場景的雲南歌會,三種場景描寫的側重點的不同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難點確立為掌握文章的三種寫法:“工筆細描”、“點面結合”、“烘托”。突破難點應採用教師引導學生細讀課文,並組織小組合作填表的方式。難點應結合課後練習二,以及教師組織的模擬採訪,小組合作探究文章寫法等環節,得以突破。

四、學法指導

方法:自主、合作、實踐、探究

讓學生通過填表,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結構,培養學生歸納能力。另外,又指導學生合作討論、共同解疑、模擬採訪、暢談家鄉風土人情等活動,以突破重點、難點。

五、教法

三單元閱讀教學法

認知閱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通過填寫表格,理清文章的結構。

理解閱讀:模擬採訪,深入學習課文;合作探究,品位語言和構思,深入研討課文內容。

拓展閱讀:讓學生暢談家鄉的民風民俗,激發學生對家鄉民風民俗的熱愛。

六、教學過程與環節設計

在認知閱讀環節中主要訓練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歸納能力,並整體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理清文章的結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做適當評價。

在理解閱讀環節中,讓學生模擬採訪,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通過學生

對文章的語言、構思、寫作方法等方面的賞析,促使課文內容的研討更加深入。

拓展閱讀環節中,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注意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積累的結合,並激發學生對家鄉民風民俗的熱愛之情。

七、多媒體課件

課件的製作突出了精美與實效的特點,處處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予以指引,並配以聲音和影視資料,輔助教學。

八、教學特色

本課的教學實施了“三單元閱讀教學法”,教師由講師變為導師,學生由被動學變為主動學,用合作、討論、研究的方式解決學生的學習疑難。特別是教學中設計了模擬採訪、暢談民風民俗這些易於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使課堂變成了開放型課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合作交流意識和良好的情感價值觀,並使之整合提高。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介:《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過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文章從一年四季的物候變化談起,形象說明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在此基礎上自然引出什麼是物候和物候學,並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接著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後則說明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簡介:根據教材定位特點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本課設計兩課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

A、學習閱讀科普文章,瞭解簡單的物候知識。

B.初步瞭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和舉例說明的方法。

2、能力目標:

A.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資訊並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C.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並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資訊,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四) 教學難點

1.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並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2.概括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二、說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本文介紹豐富的物候現象很有條理,語言形象、生動、典雅,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物候知識以及個別專業術語較深奧,八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 學生對說明常識的把握沒有問題,並且能夠通過反覆閱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差異 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後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說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生動的說明易於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基於這一點,我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討論法、點撥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學習過程中我做以適當的點撥。

3.競賽激勵法。國中生有好勝心理,在訓練學生快速篩選資訊時,宜用此法,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

4.涵泳品味法。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尤須如此。

5.延伸拓展法。採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便於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本課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教學手段。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 本單元說明文的教學是在前一單元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說明文的體裁、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應引導學生了解本文說明的物件及其特徵,理清說明的順序、條理,理解說明事物時所運用的語言的特點。教學環節安排如下 :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春、夏、秋、冬四幅美麗的圖畫。)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春夏秋冬,斗轉星移;草木榮枯,候鳥去來,大自然豐富多彩.那麼,這些豐富多彩的物候現象與人類有何關係呢?為什麼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呢?今天,我們將一起去破譯大自然的語言,探詢大自然的奧祕。《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過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多媒體顯示一年四季從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風景。並伴有課文朗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師提示需要積累的詞語。(多媒體顯示)

3.學生讀(學生根據個人喜好朗讀、默讀、略讀、精讀、跳讀、連讀)課文兩遍,然後根據要求,快速準確地篩選資訊,整體把握文意。多媒體顯示閱讀要求如下:。請最先完成的同學舉手示意,我為學生計時。歷時最短的十位同學決出之後,我按照先後次序要求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最後選出歷時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學,授予他“閱讀小標兵”的稱號。(本環節意在通過競賽激勵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閱讀有困難的大概是第(4)題。這一部分我提示學生注意一些標誌性詞語。

三、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選兩位同學劃分段落層次,理清全文思路,並板示,其餘同學評價。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本文的說明順序。如有不同見解,其餘同學可自由質疑或說出自己的理解。我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作總結髮言。

四、精讀課文6~10段,探究區域性的說明順序

1.學生齊讀6~10段2.提問: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本環節意在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

1.收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

2.閱讀下文,回答文後的問題。(我以文字資料的形式提供給學生閱讀)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抽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二、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

1.賞讀文章第1、2兩段,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1)選一名學生讀1、2段。

(2)教師用簡潔的語言重新擬一個開頭,要求學生與原文比較,說說它們不同的表達效果。多媒體顯示:

(3)精讀1、2段,具體說說這一段文字寫得好,好在哪裡?學生各抒己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閱讀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我給以適當的鼓勵。

(4)教師提問:“如把文章的標題改為‘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好不好?”

(5)學生齊讀1、2段,爭取背誦。

2.多媒體顯示下列句子,要求學生揣摩,體會說明語言的科學性。

3.教師總結:說明文以介紹給人知識為目的,所以要求說明語言宜簡潔、準確、嚴密。但有時為了增強說服力,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又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本文即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三、引導學生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多媒體顯示: 我要求學生參考以上資料,結合自己對燕子的觀察瞭解,寫一段文字介紹燕子的某一特點,儘量體現說明文的科學性和生動性。學生構思寫作後,選三四位同學讀自己的片斷,其餘同學評價。

四、延伸拓展,轉化課堂知識

1.我要求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農諺,並說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識。

2.除了農諺,古代的詩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識。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聯絡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多媒體顯示:

3.教師請有旅遊經歷的同學談談在旅遊中瞭解到的物候知識。

五、探究課文、釋疑問難。

六、走進自然暢談收穫。

七、佈置作業。

1.說明“早上烏雲蓋,無雨也風來”“黃雲上下翻,將要下冰蛋”“清早寶塔雲,下午雨傾盆”三則農諺包含的物候知識。(意在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2.請以“水、空氣、森林、動物保護”為物件擬兩條環保標語。例:汙染空氣,等於慢性自殺。(意在強化學生們的環保意識)

3.同學們,用你們的慧眼、靈心去發現、傾聽大自然,用你們的 妙筆去記錄大自然的語言。(用準確生動富有科學性的語言寫一篇觀察日記,意在培養學生觀察和寫作能力)

說課稿 篇5

人教版教科書“七上”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作品.這篇文章編在“人生”主題單元,編者的意圖顯然是希望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進而熱愛生活、體味人生。

七年級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生活經歷和一定的閱讀能力。他們可以通過自己閱讀這篇課文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資訊。但是,讓他們從生活經歷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別是藉助語文學習的經驗去觀照自己的實際生活,還有很大的困難。所以,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初步學習觀照生活、感悟人生。

國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之一,是“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整體感知”和“重點探究”。本課的整體感知可以通過回答“問題鏈”和複述故事情節來完成。重點探究可針對題目、文中的重點細節和最後一段的有關語句去探究其深刻含義。其中,區別“走一步,再走一步”與“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兩句話的異同是難點。

新課標還要求:“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要求自己學生言之成理地說出他們對文中人物的看法。這是將課文閱讀和生活經驗相結合的一個重要嘗試。它有助於綜合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走一步,再走一步(簡案)

目標:

1. 條理清楚地複述故事情節(整體感知和口語表達)

2. 結合語境理解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

3. 言之成理地品評人物(感受/理解/欣賞/評價)

4. 聯絡生活,感悟人生

重點:

重點語句的意義和作用.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 匯入(以一個“小事不小”的故事引入)

二. 整體感知

1. 自由朗讀課文,學生到黑板上板書生字詞.

2. 獲取重要資訊:

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原因是什麼?文章寫於什麼時間?

文中一共出現了幾個人物?文中的懸崖是什麼樣的?(位置\地勢\高度)

“我”是怎樣爬上懸崖的?又是怎樣從上面下來的?

“我”脫險後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有什麼感覺?

3.複述故事情節,要求詳略得當。(重點是脫險部分)

4.齊讀最後一段.

三.探究感悟

1."我"脫離險境的過程中,心理有什麼變化?

2."父親"是怎樣幫助"我"脫險的?你還能記住“父親”說過的話嗎?

3.文中的“一小步”應該怎樣理解?“所要到達的地方”是什麼地方?文章的題目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它和最後一段中的“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步”含義相同嗎?

四. 小結和作業

任何人在人生旅途上都不能一帆風順。遇到困難、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放棄,就有成功的希望.即使我們這樣小小年紀,也免不了有一些磕磕碰碰的經歷.你還記得那些曾經的困難嗎?到底是什麼樣的困難?你是如何克服的呢?請你把它寫出來,500字左右。品味一下,這段經歷給了你怎樣的啟示.下節課我們交流、分享.

第二課時

一、 匯入:俗話說:“哪個人前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這句話的正面意義是提醒人們要寬容的地看待別人的評說,它的負面意思是說人們有背後說人的習慣。現在,我們從積極方面來談論一下課文中出現的人物。

問題:你喜歡文章中的什麼人?你不喜歡誰或者對他持保留態度?並談談你的理由。

父親 慈愛。表現在教育方式上:①幫兒子克服自卑,增強自信;②巧妙的引導

一次成功受益終生

“我” 自卑—接受指導—自信

傑利 關心朋友;貪玩

內德等 貪玩,缺乏責任感;幼小,崇尚勇敢

二、 交流上節課的作業。

先小組內評議,評議的重點由兩點:1)故事情節完整嗎?2)有沒有對生活的感悟?

然後全班交流。重點思考這些感悟恰當嗎?如果沒有感悟,問題出在哪裡?感悟不恰當,如何修正。

三、 齊讀全文。自讀並背誦最後一段。

四、 小結(略)

五、 作業:

說課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我們愛祖國。

首先,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我們愛祖國》是西師版四年級(下)的一首現代詩。全詩共有8個小節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1—4節,圍繞“什麼是祖國”這個問題,詩人以行雲流水般的文字,展現了祖國各個方面的風貌,視野開闊,一氣呵成;第二部分為5—8節,圍繞“什麼是對祖國的愛”這個問題引導我們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細節中去捕捉,實現自己對祖國的愛。全詩語言優美,節奏明快,朗朗上口,極富感染力,易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

其次,談談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本課教學分為兩課時,我根據本單元訓練重點和中年級學生的學段目標,結合新教育有效課堂教學框架,我為第二課時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熟讀詩歌,理清詩歌的結構。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作者生動的語言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仿寫詩句。

3: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明和蓬勃的發展,激發孩子們愛祖國,為祖國驕傲、自豪之情。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並有意識地學著仿寫詩句。

教學難點:將優美的詩句通過積極的體會、想象轉化為對祖國的全新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澎湃的愛。理解詩歌詞句、體會詞句的美,詩歌的美。

第三、說說教法學法

德國教育學家蒂惠斯說過教育的藝術是激勵、喚醒和鼓舞。《語文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本課我採用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述法、質疑引探等教學法,學生採用讀中感悟,自主創造的學習方式來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第四、說說教學過程

《語文課標》指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重誦讀,重感悟、重探究、重創新。整個教學,以“愛”為基調進行著。

第一步:由國籍、地圖匯入,激起愛國之情,揭示課題。

我這樣創項:首先教師用很隨和的語言與學生交流,引出祖國,繼而因勢利導:交流對祖國的認識和了解(預習蒐集的圖片和文字資料)。然後教師小結祖國的山河壯美、地大物博、繁榮昌盛,引出課題:我們愛祖國

第二步:教師配樂朗讀詩歌,學生理清思路

師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交流反饋、理清詩歌的思路。

第三步:精讀詩歌、結合生活想象畫面,情感昇華說心中的祖國形象及愛國行動

在這個環節中,我注重了閱讀和想象,因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因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為了讓讀者去了解祖國、親近祖國、感受祖國是實實在在的。在教學中,我每時每刻都在努力營造著一種“我想讀、我來讀,我要讀”的氛圍;或通過精心設定的導語;或用激勵性,挑戰性的話語;或在學生朗讀之後,給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在整堂課中就始終保持著那份“讀”的熱情與渴望。在以“讀”為本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的魅力”,同時結合生活想象詩歌描繪畫面,感悟愛國行為,激發情感,“達到情感的共鳴”,如:詩歌的最後一節是情感的昇華,尤其是“我們愛祖國”這一句詩反覆出現了三次。通過我的點拔和引導,學生們終於讀出了三句詩層層推進的情感變化形成了高潮。此時,請學生進行一次配樂詩朗誦,愛國情感就滲透於孩子的心靈。

最後,說說媒體輔助

將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輔助教學恰當地運用於各個教學環節之中,不但創設了情境,也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思維的擴充套件。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說說課堂擴充套件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世界前進。學生理解課文後,我設計了“朗誦或背誦”、“表演歌唱”、“提筆仿寫”、“即興繪畫”等形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自己的愛好,選擇其中一種方式表達對祖國的“愛”。學生自主選擇,自主發展,自主創造,既將文字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又張揚了個性、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想象力。

我的說課完了,本節教學過程中肯定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希望各位領導、老師,給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標籤:說課稿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