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熱門】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九篇

說課稿1.73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九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七年級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學生並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

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2、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說學生】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和蒐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詢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後,學生可以將家鄉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進行對比或瞭解更多有關春節習俗的資訊,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說教法與學法】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說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接著,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三、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為了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我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你最喜歡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瞭解北京春節習俗的同時,感受過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語言的魅力

四、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課後小練筆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說板書設計】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除夕: 真熱鬧

正月七年級: 人們的活動

元宵節: 觀燈(總—分—總)

詳略得當印象深刻

語文說課稿 篇2

《趕海》一課是蘇教版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敘述了“我”在童年時代跟舅舅趕海的一件事。文章語言活潑、趣味橫生,字裡行間充滿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懷。本課內容比較淺顯,應著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來幫助學生領會思想感情,訓練學生的語感。其中捉蟹、捏蝦是課文的重點,內容具體而生動。為完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突破難點,採用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反覆誦讀等教學方法,具體設定如下程式教學:

一、引出“趣”,切入重點.

伴樂引讀感受趕海在作者心目中是一件有趣的事。多媒體出示趕海畫面,讓學生說說趕海有哪些趣事,體會文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帶著迫切的心情去海邊趕海。快讀全文,找出具體寫趕海趣事的自然段。

二、緊扣“趣”,輻射全篇。

1、仔細讀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趕海的有趣場景,分別加上小標題,理清脈絡。

2、自由讀第二、三自然段,思考,哪個場景最有趣?從那些地方看出這個場景的有趣?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培養他們自讀感悟能力。

3、導讀重點場景,捉螃蟹部分先讓學生試讀,通過表演體會捉螃蟹給我帶來的樂趣。抓住兩個“原來”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動感畫面。通過第一個“原來”使學生體會到小夥伴“只努努嘴兒不作聲”的專注神情與“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的鮮明對照,通過第二個“原來”使學生體會到螃蟹作最後掙扎令人忍俊不禁的情形。導讀“捏大蝦”時學生品味比喻句的精當,通過朗讀想象大蝦大搖大擺神氣十足的樣子,讓學生邊讀邊體會我“只一捏”便俘虜了“武將”的那種得勝時的喜悅心情。

4、 自讀感悟這兩個場景的“趣”。

5、 學生自由讀4、5節。結合前文,插圖,體會大海的寧靜美。

三、再品“趣”,整體迴歸。

師述。把學生帶入情境:“我”迎著柔和的海風,沐浴著夕陽的.餘揮,踩著軟綿綿的沙灘走在回家的路上,感到舒服極了,不由得哼起了最愛唱的歌。

細心的同學最會發現問題,仔細把第一、第五自然段讀一讀,誰來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麼?首尾呼應,這樣寫更加突出了趕海的 樂趣和難忘。同學們以後可以把這種方法試著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相信一定會使你的文章更加完美!

四、 繞“趣”,課外延伸。

文中用了“嘿、哩、咦、哦”等語氣:“武將”借代詞,“束手就擒、東逃西竄、自由自在”成語。這些詞語的恰當運使用使文章生動形象。儘管全文場景描寫沒出現一個“趣”字。但我們讀後卻充分感受到其中的“樂趣”,讓我們學習這種寫法,寫一寫自己玩得最開心的一次活動。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凡卡》這篇小說由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寫於1886年,當時正是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人民過著苦難的生活,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契訶夫在父親的雜貨店裡,親眼目睹了父親對國小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國小徒的命運。

《凡卡》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採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二、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有了獨立學習的能力,他們會憑藉自己所積累的經驗和知識,來認識瞭解事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其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促成學生在知識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昇華。

三、說目標

本學期提出了兩項閱讀的新要求,一是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是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通過前幾組課文的學習,學生已有了一定基礎,本組課文應該進行較為綜合的練習,而《凡卡》則是難得的例文。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瞭解舊俄時代窮孩子的悲慘命運,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同情心及對黑暗制度的痛恨。

2、學習課文的細節描寫和敘述、信、凡卡的回憶交叉在一起描寫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說重難點

《凡卡》一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要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必須突出重點和難點,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表達方法比較獨特,學生初次接觸,學生領悟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學習課文的細節描寫和敘述、信、凡卡的回憶交叉在一起描寫的方法。

五、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的教學方法是:

1、在教學中採用扣主線、棄枝葉,確定教學的重點。抓住文中的重點段——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遭遇,讓學生討論凡卡受盡哪些折磨?為什麼捱打?怎麼捱打的?進而體會凡卡的非人生活。

2、抓住文中的重點句讓學生體會,藉助反覆的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進入語言描繪的感情氛圍,體驗作者的內心世界,達到情感的貫通,把教學推向高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學中注意啟發學生想象。凡卡給爺爺寫的信斷斷續續,信中出現了許多省略號。在此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把靜止的省略號變成實()在的生活內容。如:凡卡還受了哪些折磨?為什麼?請同學們展開想象,替凡卡說下去。用這樣的設計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增添悲劇感人的力量。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六、說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指名認讀:訶hē

2、介紹契訶夫。100多年前俄國的著名作家,與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被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現在,幾乎他的所有小說和劇本都有了中文譯本,大家可以多讀讀他的作品。

3、(出示主題圖:凡卡)接下來這個人,你們一定認識吧?齊讀課題。

二)理清脈絡

1、讀詞語。

撇嘴揉眼抽噎

指望禱告楦頭

摩平一鋪暖炕

①指名讀。

②請大家再讀第一行的詞語,透過這三個詞語你能看到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③第三行兩個詞語中有兩個字點了黑點兒,你發現了什麼?(多音字)

2、

①通過讀課文,你知道這篇文章講件什麼事情嗎?

②除了寫信,還有其他的內容嗎?

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別寫了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憶?

三)體味“生活”

同學們,剛才學詞語的時候,大家讀到這個詞語—指望,誰能再來讀一讀。

文中有一句話用到了這個詞語。指名讀--“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

理解“指望”(希望,願望)

凡卡一個人從鄉下來城裡當學徒,他曾經有什麼指望呢?指名答。

①多美好的指望啊,可是僅僅才三個月,他就說自己在城裡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這是為什麼?請同學們把凡卡的信連起來讀一讀,看看這個孩子在城裡遭受了什麼?

(大螢幕出示)

昨天晚上我捱了一頓打,因為我給他們的小崽子搖搖籃的時候,不知不覺睡著了。老闆揪著我的頭髮,把我拖到院子裡,拿皮帶揍了我一頓。這個禮拜,老闆娘叫我收拾一條青魚,我從尾巴上弄起,她就撈起那條青魚,拿魚嘴直戳我的臉。夥計們捉弄我,他們打發我上酒店去打酒。

吃的呢,簡直沒有。早晨吃一點兒麵包,午飯是稀粥,晚上又是一點兒麵包;至於菜啦,茶啦,只有老闆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

a、老師把第八自然段的前面部分分成了三節,為什麼?齊讀此句。

b、連狗都不如的生活還表現在哪些地方?

②讀著凡卡蘸著血淚的敘述,聽著凡卡悲苦無助的哭訴,我們完全有可能還看到——

a、(大螢幕出示,音樂響起)

凡卡在莫斯科過著連狗都不如的生活。我還看到了,有一次_____。

生想象寫話,老師巡視。

b、咱們再一次去感受凡卡那度日如年的生活,那連狗都不如的生活!

(大螢幕出示)

昨天晚上我捱了一頓打,因為我給他們的小崽子搖搖籃的時候,不知不覺睡著了。老闆揪著我的頭髮,把我拖到院子裡,拿皮帶揍了我一頓。這個禮拜,老闆娘叫我收拾一條青魚,我從尾巴上弄起,她就撈起那條青魚,拿魚嘴直戳我的臉。夥計們捉弄我,他們打發我上酒店去打酒。

吃的呢,簡直沒有。早晨吃一點兒麵包,午飯是稀粥,晚上又是一點兒麵包;至於菜啦,茶啦,只有老闆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

學生齊讀。

四)揭示“矛盾”

凡卡再也受不住了,他向爺爺發出了痛苦的哀求,發出了絕望的哭喊!

(大螢幕出示)

1、親愛的爺爺,發發慈悲吧,帶我離開這兒回家,回到我們村子裡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

2、帶我離開這兒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3、親愛的爺爺,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條了!……

4、快來吧,親愛的爺爺,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帶我離開這兒。

5、親愛的爺爺,來吧!

分組朗讀句子。

五)小結延伸

那麼,鄉下的生活又是如何?爺爺會來帶他回鄉下去嗎?這封信能改變凡卡的命運嗎?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七、說板書

本文篇幅較長,內容縱橫交錯,交織著寫信、回憶、敘述三條線索,如此錯綜複雜的事件關係,便構成了本文教學的難點,課堂上我運用板書有意識的把文章按線索列為兩大塊,讓學生對本課的內容一目瞭然。

附板書設計:

15、凡卡

寫信回憶。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魚游到了紙上》是第九冊第三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組教材主要圍繞“注意積累材料”這一訓練重點編排課文。本組教材是在第二組教材訓練學生“讀懂一篇課文”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方法,並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同時也體現大綱中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周圍事物並作文的習慣。

這篇課文主要講作者到玉泉觀魚,後來在金魚缸邊認識了舉止特別的青年,接著講這位青年是如何畫魚的,最後講作者對這位青年有了更多的瞭解。由於本班學生基礎較差,大部分學生不能用所學過的詞語造句,在朗讀和口頭表達方面也比較薄弱。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的為:

1、有目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2、學習作者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詞,並會用“一絲不苟”和“賞心悅目”說一句話。

根據教材的訓練重點和學生的接受水平,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為:

培養學生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難點為:

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心裡”的意思及兩者之間的聯絡。

二、教法選擇

本篇課文的教法,我採用教導式教學法和整體性閱讀教學法。主要是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這一教學原則,同時遵循語文教學的整體性目標,按“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把握內容。我將本課設計為三課時,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解疑釋難,總領課文。為發揮學生的主休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質疑水平,我採用讀後談話,根據學生自學情況,歸納學生自學情況,歸納出疑難問題或重點問題,引導學生互相討論,自行解疑,以達到感知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2、以導促讀,訓練分段,在學生所提問題的基礎上,以導促讀,瞭解課文內容,訓練分段,讓學生把握課文結構,並訓練學生概括段意。

3、結合語境,緊抓重點。作者瞭解聾啞青年和聾啞青年畫魚都是一個注意觀察和長期積累的過程。教學時,讓學生聽教師範讀課文並思考:作者是怎麼知道這個青年是聾啞青年的?他的舉止“特別”在哪裡?在學生分析和討論中引導學生抓住“從來”、“唯一”、“福利”、“老是”、“呆呆”、“融為一體”等詞語,以突出課文重點和訓練重點。

4、直觀演繹,突破難點。“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心裡”的'意思和兩者間的聯絡是這篇講讀課文的主要問題,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針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低的現狀,我著手準備一幅《游魚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的魚畫得很生動、形象,好像是活的一樣在紙上游動。再讓學生理解課文中圍觀的人對聾啞青年所畫的金魚的讚歎,即“魚游到了紙上”正是這個意思。接著請一位同學上臺演示畫畫。在融洽的氣氛中讓學生分析、討論並總結:要把畫畫好,必須先進行仔細觀察所畫事物,在心中有物體清晰、準確生動的形象,再進行刻苦練習,最後才能把畫畫得像活的一樣。在分析過程中,學生對“魚游到心裡”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而兩者的聯絡也是一目瞭然。這樣,在聯絡中理解,在形象中掌握,難點的突破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5、訓練鞏固,總結提高。講讀課文後,讓學生思考回答課後練習,以此鞏固學生對課文重難點的理解。練習後再讓學生談談學過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麼?學生了什麼?並適時進行思想教育。從整體上理解、歸納總結,掌握教材內容,促使學生對課文獲得更深刻的認識。

三、學法指導

1、品詞析句,學習語言表達。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文中敘述作者玉泉觀魚,描寫聾啞青年畫魚的情節語句優美。指導學生多朗讀、感受,可以增強學生語感,體味意境;讓學生在朗讀、分析中理解詞義,體會句意,並學會運用“賞心悅目”、“一絲不苟”等新詞語說一句話,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使語言文學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2、利用工具書,培養自學能力。“細描”、“速寫”、“福利”等詞是學生比較陌生的詞語,學生在閱讀中不易理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我要求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生詞,立即查字典,並分析選擇該詞在字典中的義項,以此既兼顧提高後進生查字典的能力,又培養中、優生多查字典,自己解疑的良好學習習慣。

3、多讀多紅,體會思想。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讀課文時應讓學生多讀課文,體會含義深刻我句子,促使學生從字面意義上的瞭解,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4、課堂延伸,學以致用。學習作者留心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應在實踐中應用,講讀課文後,調動學生都來談一談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並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試著自己表達,練習說出人或事的特點、要點。直接將理論運用於實踐,學以致用。

四、教學程式設計

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課文,瞭解本課生字詞的意思及課文的內容,並提出穎難問題,以備課中質疑。再請同學試著畫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教師準備一幅《游魚圖》。

課中。第一課時以“你們看過魚在紙上游嗎?”這富於懸念的激趣性總是匯入,讓學生提出在預習中碰到的疑難問題,並在課堂上共同探討解答。教師再抓住主要問題,以導促讀。在初讀課文後訓練學生分段,大休瞭解課文結構。第二課時,在廛讀課文中,教師範讀,要求學生抓住作者敘述中的重點詞句,引導理解課文的重點內容。再採用直觀圖畫,配合教師動作,讓學生領會“魚游到紙上”的意思。然後讓學生演示畫畫的過程,引導學生討論畫畫需從觀察。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這個單元只要講解對藝術的感悟,對親情、對愛情本質的詮釋,讓人感受豐富的思想情感。而本文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一封信,面對正值花季的女兒,一個對愛情充滿好奇與遐想的少女。身為父親的作者並沒有選擇迴避。但針對愛情這一個既深奧又簡單的問題,作者沒有采用教條式的說教,而是採用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故事去詮釋愛情的真諦。信中主要談了人的“精神性”與“生物性”的關係,強調人類高尚的愛情應該遠遠超越“傳宗接代”的目的。從中啟發和培養了女兒正確的愛情觀,因此這篇課文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來說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義。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的“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目標,能正確讀寫本課的要求掌握的生字詞和有關作者的生平著作。

2、能力目標,整體理解文意,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提煉中心,把握文章的整體脈絡。

3、情感目標,品味重點段落所體現出來的思想感情和啟示,引導學生理解愛情的本質,進行適當的青春期教育。

由於本文的`篇幅較長,段落較多,而且文章闡述的道理較抽象。因此我將本文的教學重點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1、 體會運用故事闡述抽象道理寫法的好處。

2、 通過討論去品味文中某些含義深刻的段落和語句。

3、 理解愛情的含義和本質,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二 、說教學重難點

因為九年級學生的知識有限,加上自學能力較差,我將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為以下兩個方面:

1、 對一些意義較生澀,較抽象的語句和段落,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這時就

需要教師及時的引導和講解,並將問題細化。

2、 學生正處於生理和心理轉變的特殊階段,缺乏充分的生活經驗,對愛情本質的理解

會有所困難。

三 、說教法和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

把。”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了本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熱情參與,獨立自主解決問題。基於此,我確定了以下教法(講授法和提問法)和學法(討論法和自主探究法)。

四 、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創設情境 匯入新課

我將導語設計為如下:人類自有史以來,愛情一直被傳唱不衰:地老天荒、海枯石爛,這是關於愛情的成語;牛郎織女、天仙配,這是關於愛情的傳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是關於愛情的詩句;還有愛情的俗語: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 ?同學們,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正困擾著你,那些令人魂牽夢縈的情思正等著你長大,你真正懂得愛情的真諦嗎?到底什麼是愛情?大家也許能從蘇霍姆林斯基<<致女兒的信>>中得到啟示。這時我再抓住時機播放同學們熟知的歌曲“泰坦尼克號”,讓大家對本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時我再順利的過渡到“環節2、自讀感知 落實基礎”

環節(二)、自讀感知 落實基礎

新課標對學生的閱讀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因此,我設計了 “自讀感知,落實基礎”這一環節 。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

在這一環節中, 我先請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文中提出的以下字詞讀音及意義問題:

繁衍yǎn 忐忑tǎntè 一抔黃土póu 無與倫比lún

怒不可遏è 佇立zhù 一幢zhuàng 麥穗suì

忐忑:心神不定。化為烏有:變得什麼都沒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無與倫比:沒有能比得上的。

怒不可遏:憤怒之極,不可抵制。

真諦:真實的意義或道理。

繁衍:逐漸增多或增廣。

然後我再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抔)。這就為學生閱讀文字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

接下來,我再適時對作者作出以下介紹:

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烏克蘭卓越的教育家、教師、思想家和作家。他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師、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們的。瓦?亞?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烏克蘭國內人人皆知並喜愛,而且在國外許多國家也被廣為出版,如眾所周知的《我把心給了孩子們》《公民的誕生》《給兒子的信》以及某些論文和小故事。

最後,我將請學生默讀一遍文章,以便同學瞭解文章內容。自然也就解決了教學重點, 環節(三)、整體感知 梳理結構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樣,自然的就過渡到“整體感知 梳理結構”這個環節。

在這一環節中,我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簡單複述文中的故事。

再讓同學分成小組分析和討論如下問題:

1、上帝在創造了人後,三次來到人間,每次都分別看到了什麼?每次看到的變與

沒變的又分別是什麼?

2、瀏覽課文,在1~4段:女兒提出問題及“我”(父親)對此的態度;5—24段:回憶從前祖母給“我”講過的故事,得出愛情是什麼的答案;25段:告訴女兒該如何對待愛情。

3、“我”為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少年是所聽到的故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4、文中的上帝面對人的愛情有何表現?為何多次寫到上帝的態度?

提出以上問題,可以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和討論中,深入淺出,加深理解和體驗,並對文章有所感悟,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環節(四)、拓展延伸 解讀推究

在這一環節中,我將展示蘇霍姆林斯基在寫給他女兒的另一封信中這樣的一段話語:人的愛情應當是不僅是美好、誠實、堅貞的,同時也應該是理智和慎重的、機警和嚴肅的,只有那樣的愛情才能帶來歡樂和幸福。

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年齡差不多和同學們一樣大,他其實是在暗示女兒應當如何善待愛情。這樣我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根據文章中提到的愛情的本質,再結合中學生早戀的現象,談談你們的看法。

最後,我再做簡單的總結:愛情很美,可中學不是戀愛的季節,過早的摘取戀愛的果實,品嚐到的不是愛情的甜蜜,而是酸澀。就像文中所說: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這時我再送給同學們一句話:把握應有的愛是幸福的,放棄不應有的愛是輕鬆的。

環節(五)、課後作業 鞏固知識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因此我佈置了這樣一個作業:

請同學們就自己所知道的愛情故事,如:牛郎織女、天仙配等。談談自己對愛情的感受,並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感悟。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黃山記》是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內自讀課,這是一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者徐遲用大手筆描寫黃山雄放瑰奇的景色,抒發了對祖國壯麗山河、對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熱愛。

《黃山記》雖是本單元的課內自讀教材,但文章語言優美,構思謀篇獨具匠心,體現了遊記散文的又一特色:大手筆繪景,突出景物特點。

2、教學要求:

根據大學聯考考綱、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課的特點以及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教學理論,我制定瞭如下教學要求:

⑴欣賞課文所描寫的黃山奇景、理解作者讚美祖國大好河山、讚美偉大時代的情感,以喚起學生熱愛我們的時代、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激情。

⑵欣賞本文別出心裁的構思和大手筆的寫法。

⑶通過和葉聖陶的《黃山三日》對比閱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對文學作品的閱讀鑑賞能力。

⑷培養學生自讀能力和遣詞造句的'表達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⑴教學重點是思想內容的理解和獨特的謀篇佈局特點。

⑵難點是一、二部分在全文的結構和表現方面的作用,以及在對比閱讀時對比點的確定上。

二、說教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本文感情色彩鮮明,所以如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抒發的深情、引起學生的共鳴,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是很重要的,並且本文是課內自讀課文,就一定要體現課內自讀課文的特點,要放手讓學生自讀,在學習內容上一整體理解為主,不要求面面俱到。為此我採用“點撥法”。所謂“點撥法”教學是在現代教育科學思想理論指導下,貫徹啟發式教學原則,綜合運用各種具體教學方法的一種現代化和科學化的教學法,這種教學法充分發揮教師“教”的職能和學生“學”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點撥教學分五步:

1、匯入

2、研究

3、鑑賞

4、反饋

5、遷移。

其目的讓學生學會然後達到會學。同時,為使課堂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提高課堂效率,適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

三、說學法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在上述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引導學生運用“自讀討論法”,掌握“讀”“想“劃”議’結’的學習方法,通過讀達到所思,有所得,認真思考,劃分重點詞句,議出問題的關鍵,總結各部分特點,幫助學生把握訓練的重點。

四、說教學程式

㈠匯入性點撥(激發情感.整體感知)

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計算機軟體《黃山風光》在螢幕上顯示配樂的黃山風景鏡頭:險峰,雲海,日出,攝身光等奇景。用詩句:“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激發情感匯入課文,板書課文題目。

㈡研究性點撥(明確自讀目標,放手讓學生自讀,全面理解課文)

1、然學生用兩個字概括黃山特點:險、奇。

2、文章自成四部分,讓學生通過自讀討論擬定各部分小標題(要求儘可能用詩的語言概括)。

3、學情預測:甲、能概括但語言不簡練。

乙、語言簡練。

丙、詩句。

丁、四句話連成一首詩。

4、選詩句板書:①黃山勝景天造就(險奇)。

②千古黃山幾人登(險)。

③攀登天都尋常事(夷)。

④天下奇景數黃山(奇)。

㈢鑑賞性點撥(精讀課文,解決難點,突破重點)

1、幻燈投出自讀討論題目:課文一、二部分在全文的結構和表現方面各起什麼作用?有人說,如果把這兩部分刪去,三、四部分也可以獨立成篇,且不失為一片優秀的遊記之作,你怎麼看?二、三部分之間是什麼關係?

2、學生展開自由討論。

3、教師點撥總結,板書要點。

㈣反饋性點撥(復讀課文,鞏固提高)

1、交流各自欣賞的片斷(學生個體不同,各自欣賞情況不同),並講述欣賞的道理。

2、作者為什麼寫的這麼好?

3、點撥總結:

①“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熱愛黃山的美景。

②語言生動準確,富有表現力。

③謀篇獨具匠心。

㈤遷移性點撥(通過對比閱讀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是知識轉化為能力)

1、匯入語:美的表現形式是無比豐富的,徐遲大手筆寫黃山氣勢磅礴的美,同學們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雄壯是美,平凡中也有美;華麗是美,質樸同樣也是美。

2、讓學生將《黃山記》與另一篇寫黃山的文章《黃山三天》(作者葉聖陶)進行對比閱讀,提高對文學作品的閱讀鑑賞能力。

3、指導方法,教學生學會對比閱讀的方法,達到會對比閱讀。

板書:

對比閱讀

①、對比什麼

②、怎樣對比:對比要又廣度(內容、結構、表達方式、語言等)

對比要有深度(作者寫作目的)

4、幻燈投出閱讀對比表格,組織學生自讀討論,發揮群體作用。

5、組織評價,讓學生熟練掌握對比閱讀的方法。

五、說板書設計

1、板書設計是在教學過程中完成的。

2、板書設計要突出重點、難點。

3、整個板書設計構成統一的一個整體。

語文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題目是新課標人教版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第七課《詩三首》中的《短歌行》。

一、“說”教學構想:

1、滲透兩個原則:①誦讀是詩歌學習、品悟的基礎②讓學生結合詩句自己討論分析,既要讀出“作者”,也要讀出“自己”。

2、對學生來講,這一首詩的思想感情的準確把握是一個學習難點,應引導學生從知人論世、解讀詩歌意象等角度來理解。

3、全課教學過程整體構思:通過初次誦讀,讓學生基本熟悉詩歌內容→師生共同探究詩歌中的意象、典故等,分析其思想感情→結合德育目標的要求,深入體味曹操的“憂”情。

二、“說”教材(對教材的分析處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個單元的內容涵蓋了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7首有代表性的詩歌,它們包括:《<詩經>兩首》、《離騷》(節選)、《孔雀東南飛》、《漢魏晉詩三首》。這些詩作不管是思想內涵還是藝術成就都堪稱後世詩歌典範的偉大作品,詩人們在許多方面都做了大膽的.嘗試和創新,這也為了唐代詩歌高潮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學生學習本單元的詩歌,如果能掌握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不同作品在創作方法、思想內容等方面的特點,那麼對後邊的詩歌學習,將有很大的幫助。

(2)教學目標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提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根據這一目標要求,我認為這節課應達到兩個教學目標:一是注重語文應用、審美、探究與遷移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例如,讓學生根據詩句內容,各抒己見,談一談曹操到底“憂”什麼?);二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發揮語文課的育人功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那我們生活中有沒有“憂”,又在“憂”什麼?)。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① 教學重點:字詞句的梳理,學生要讀懂讀懂句意(典故較多,是本文的一個特點);注重古體詩對學生的人文薰陶。讓學生在學習《短歌行》的過程中,體驗古體詩的情感魅力和藝術趣味及其體會一個政治家身處動亂時代的人生感受和求賢若渴的情懷。

② 教學的難點:初讀曹操的《短歌行》,很容易誤解為曹操要抒發一種人生苦短、仕途失意等憂煩的情感,實則不然。那麼,怎樣讓學生理解曹操骨子裡的那種求賢若渴、建功立業的迫切心情,將是這首詩的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

通過學生整合小說、影視中關於曹操的形象資訊、藉助課文註解,合作探究、展示個性表達等課堂活動環節,培養同學們語文學習的興趣和運用語文的能力,提高他們創造性的審美和探究學習的綜合素養,從而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

3. 教學程式:

(1)課前準備好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主題曲,運用多媒體在課前播放,營造一種感知三國英雄形象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⑵學生查詢資料、圈點勾畫課文註解資訊,課間相互交流有關“曹操”的故事。

此環節設計目的:通過探究活動鞏固課內學習的知識,發揮同學們的個性優勢,擴充套件課外知識能力的同時,形成獨特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課堂教學

步驟一:教師在音樂聲中匯入

①導語設計(詳見教案)。

②歌聲漸稀,教師點明學習內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曹操,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③研讀詩歌本體,師生共同探究:曹操到底為何而“憂”?(激發學習興趣)------讀出作者的所思所想(這是一種積極健康的“憂”)

④拓展理解,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憂”?(結合學生個人生活追求)

教師總結,並佈置相應作業:曹操的文才在歷史上素有爭議,人們對他是褒貶不一的,你對他又有什麼看法,查詢相關的資料後寫成一篇評論的文章。

語文說課稿 篇8

一、 說教材

1、 教材在本單元的所在位置及教學目的

第六單元是文言文單元,前兩課講讀課文《勸學》和《師說》都是論證學習的,是講讀課文,這篇文章是課內自讀課文。《問說》和《師說》的體裁都是“說”。學習這幾篇課文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特別是這篇課文對指導學生勤學好問有積極的意義。在寫作方法上這幾課都有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方法,可以藉此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2、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掌握正反論證、比喻論證,掌握若干活用詞。這一篇古文雖說寫於晚清,但是桐城派古文章多艱深,篇幅長,生字多。因此,要求學生加強預習,在課前掌握生字生詞。

二、說教法

既然是自讀課文,可以從知識遷移方面考慮,採取比較閱讀的方法,指導學生課內自學。教師在指導時,仍要重視誦讀,使學生讀出語感,和《勸學》、《師說》加以比較,進一步掌握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朗讀法DD粗知課文了解內容。

討論法DD深入理解掌握意義

比較法DD區分異同認識特點

練習法DD實踐歸納掌握字詞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這一課,遇到的典故多,對此通讀,知其大意即可應結合實際理解問與學的關係,重在誦讀,歸納比較。配以練習,突破難點。除了掌握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方法,還應對常用字文言實詞進行歸納整理。

四、說教學程式:

1、佈置預習,朗讀課文。結合預習提示和註解,粗知課文大意。劃分段落層次,找出論點論據。

2、 匯入新課,由《師說》從師而問引入《問說》由勸學即勸問引入《問說》,並指明《師說》《問說》同屬“說”,一種議論文體裁。

3、 引導學生歸納內容要點。第一段的內容要點是“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這是全文的中心論點。“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是推論。第二段論證“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破其疑”“求一得”“資切磋”這三個作用概括出“好問則裕”。第三段古人“虛中不斷完善”“三代以下有學無問”第四段今人不好問的'原因表現和危害,“為害於心術者大”。第五段今人不善問的表現。第六段從反面論證問與學相輔而行的關係。第七段總括全文。

4、 引導學生比較《師說》《問說》的相同處。

題目都有說,《師說》《問說》

都勸人們要虛心學習,要向各種人學習。

都反覆運用對比的方法。

都是內容質樸,多排偶句,整散結合。

比較不同點

《師說》強調從師的重要性,學必有師,《問說》強調問的重要性,學必好問。《師說》對比物件繁多,參比內容單一。都是“不恥相師”與“恥學與師”。《問說》對比物件單一但對比內容繁多。

5、 歸納詞的活用。

6、 學生提問教師解疑。

7、 總結學習要勤學好問,要掌握正反對比論證.

語文說課稿 篇9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主要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蹟——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表現了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卓越的才能,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根據教材建議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引導學生利用專題網頁進行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培養學生利用網路蒐集資訊,整理資訊的能力。

教學目標

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設計理念:

理論依據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要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發揮資訊科技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2、《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

3、建構主義理論作為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以及新課改的重要理論,特別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認知體驗,重建自己的認知結構。

教學思想

基於以上教學理論,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力求突出創新:一方面整合拓展課程資源,課前教師為學生製作專題性頁,改變傳統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提供學生個性化學習條件;另一方面組織學生積極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專題網頁的自主學習,協作探究,討論交流,師生互動,真正理解課文為什麼說“詹天佑是一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而達到獲取知識,激發情感,培養能力的教學目的。

資源整合說明:

為了有效地整合資源,提高學習效率,課前,我除了要求學生上網查詢有關詹天佑和當時社會歷史背景資料外,自己結合課文的重難點和有關資料,為學生製作了本課專題性頁課件,內容包括:詹天佑的個人資料、歷史背景、讀讀畫畫、難點突破、課外拓展五個模組,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資訊資源平臺。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新課伊始,我出示詹天佑銅像課件,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當我們坐火車去八達嶺,途中路過青龍橋車站時,會看到這樣一座銅像,他正視前方,目光炯炯,神情剛毅自若,你們知道他是誰嗎?”這樣匯入新課,直入課題,又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檢查學生對詹天佑的瞭解情況,我讓學生把課前查詢的資料製作成精美的幻燈片,進行彙報交流。這樣學生不僅要學會蒐集資訊,而且要學會把網路中繁多的資訊進行篩選、整理,為自己所學所用。

二、合作交流,共享收穫。

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沒有直接的體驗和感受。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創新精神。我緊緊圍繞課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抓住關鍵詞“愛國”、“傑出”,提出本節課探究的主要目標,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分為感受愛國精神和感受傑出才幹兩大組進行小組協作學習。

在感悟“愛國”方面,學生根據課前上網查詢有關詹天佑的資料,結合網頁課件中教師補充的詹天佑的個人資料和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資料(出示網頁課件),通過讀課文抓重點詞句,感受詹天佑受命於危難之際的壯舉,體會他強烈的愛國熱情。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資訊素養,而且使學生學會學習。

詹天佑的“傑出”主要表現在“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方面。而創造性地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是本課的難點,我在網頁課件中設計了“讀讀畫畫”、“難點突破”兩個欄目(出示網頁課件),學生通過邊讀課文邊畫示意圖,再結合“難點突破”中的三個小動畫來自主學習(出示網頁課件)、動手操作,小組交流,感悟詹天佑因地制宜,大膽實踐,勇於創新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最後,我設計了“拓展延伸”,為學生提供相關網站(出示網頁課件),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我國百年鐵路的發展狀況,感受祖國鐵路建設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學生開啟更為廣闊的視窗,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查閱資訊、處理積累資訊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