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說課稿模板錦集九篇

說課稿4.38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模板錦集九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語文版國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九課。本單元是繼前兩個單元的敘事、寫人的記敘文之後的一個寫景散文單元。

本課是本單元的開篇,正如俗話說的好:“一年之計在於春”。有了《春》的優美開篇,才有接下來《濟南的冬天》的溫情敘述,竹鄉的美麗富饒、樹林和草原獨特的夏日風光。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此課設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認知性朗讀,目的是讀準字音,疏通字詞。還有感知性朗讀,目的是瞭解課文內容,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下面是我對第二課時的設計詳細說明。

2.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目標就是要善於從美的事物中發現美,並用美的語言表現美。而《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並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春》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徵,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據此,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A.掌握課文寫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天特點來描寫景物;②分層次寫出春景畫面。

B.理解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

C.準確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經過朗讀訓練,要使學生能讀出作者在文中要表達的感情。

○2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寫景散文的方法並運用於寫作中。

○3情感目標

深刻理解作者通過細緻生動的描繪,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為建設人類美好的春天而發奮努力的崇高理想。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

3.重點、難點: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學情分析,他們雖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散文的寫法要求。所以知識目標1、2設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合作來探究文章的語言特色是文章教學中的難點。要解決好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例項幫助學生領會。

二、說教法與學法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悅,提高審美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為主。

過去,不知多少人讀過《春》,讀了多少年,但讀過後有些人只能隱隱約約的記住幾個詞句,而有些人讀過,那一片春色再也無法從記憶中抹去。兩種不同的閱讀結果,主要取決於讀的方法。《春》這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那麼學生永遠無法領略到《春》的意蘊悠長的美。所以,我本著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自己閱讀,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

2.學法指導: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採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看:看課文,從中發現問題。問:指出問題;想:思考並回答教師精心設定的問題;讀:讀順,讀流暢,讀出感情;寫:通過本文的學習。教師鼓勵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三、說教學程式

總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裡,循序漸進。探究合作,構建新課堂。

(一)導語設計,激發美。(1分鐘)

先播放一組春光圖,在優美旋律的中,教師激情匯入:陽光明媚,東風盪漾,綠滿天下的春景,會讓你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本堂課我們繼續走入朱自清的春,細細賞讀作者的生花妙筆奇在何處。

[說明]此設計幫助學生回憶春天美好的感受,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導語通過音樂、圖畫、詩般的語言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引入激發對文質優美,簡潔明快的散文學習興趣。將學生由課前分散的注意力轉換到集中的,急於求新知的心境上來,主動配合教師學。同時也交代了學習要點。

(二)跳讀課文、理清思路、歸納課文提綱。(2分鐘)

[說明]葉聖陶先生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理清思路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此環節要引導學生通過把握關鍵語句來提綱挈領,理清思路,,在教學處理上要簡明扼要。這2個環節是3分鐘。

(三)學生自讀,體會景物特點,體會春色美。(10分鐘)

在七年級階段,學生往往只能直覺意會“美”而不能言傳“美”,所以我準備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講究層次的.。

此時教師作示範如:山——朗潤,水——漲,太陽——紅,小草——鑽,要求學生輕聲讀,邊讀,邊想,邊用筆勾畫,自讀,自悟,自得,自問。然後小組互動學習,分析,整理.所得及所問,派代表參與板書,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也可設一些質疑,等到同學們討論地差不多的時候用幻燈片出示,作為對學生思考不足的補充。

○最後由教師總結歸納,讓同學們能夠由點到面,將零散的景物及特點集中。

[說明]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勢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每個人都會有收穫,教師的設問與及同學的質疑,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知識目標1。

(四)細讀課文、品味語言美。(10分鐘)

理清思路之後,就要抓住重點品味、理解、賞析作品了,要注重對語言的品味。《春》的語言非常精美,準確生動,樸實鮮活,意味雋永,可品味的地方很多,如文中動詞的運用、句式的變化、口語的穿插……都是很有味道的。這一個步驟,要注意突出重點,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體會。

我設計的問題是作者用了哪些優美、貼切的詞、句、比喻來描寫不同的景物?你最喜歡哪些?

在學生回答差不多時,教師可依據回答情況挑選下面的問題給以點撥、提示。

說課稿 篇2

一、教學內容:新課標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62—63頁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的1—2題。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2. 使學生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的算理。

3.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使學生經歷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的概括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2.培養自主、合作、探究意識,提高用數學語言描述思維過程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對數學知識的親切感。

2.通過創設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使學生養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3.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掌握演算法,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學情分析: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知識。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礎,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研究簡單的數學問題。低年級國小生共有的心理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有意注意時間短,愛說愛動。

四、內容分析:

1.地位作用: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是在學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以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後面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以及學習多位數加、減法和乘、除法的基礎。

2.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學習的好壞,將對以後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影響。因為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是在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是計數單位不同,它是以“十”為計數單位,滲透了相同數位相加減的意思,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兩位數加減法打下基礎。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如下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低年級學生認知特點是由具體到抽象、由低階向高階發展的過程。整十數加、減整十數這部分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是一段抽象的知識認知過程,所以確定以下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的算理。

五、教學建議 :

(一)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於是我在教學中利用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己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然後探索出多種不同的演算法,整個教學過程我只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

1.“計算”常與“枯燥”、“機械重複”相連,在教學中,藉助帶同學們去看花生動情境,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節的探索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有效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2.在探索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時通過討論、交流動手操作,讓學生自主探索,顯示不同演算法,體現了《課程標準》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的理念。

3.練習以學生喜愛的遊戲、比賽形式進行,淡化“練”的痕跡,鞏固和實踐相關的知識技能,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二)學習方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藉助教材看花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情境中愉快地學習。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看一看(看圖)、想一想(想問題、想演算法)、數一數、說一說、擺一擺(擺小棒)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採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獨立觀察發現動手操作,並動口表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成功之感,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是達到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激勵並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演算法。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三)教學設計: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生:春季。

師:春天是鮮花盛開的季節,今天的天氣真好,老師想帶大家去花園遊玩,你們想不想去?(想),遊玩的路上會遇到一些困難,老師只想帶愛動腦又勇敢的同學去。你們敢接受老師的挑戰嗎?

(1)課件出示複習題。 (2)課件引入整十數。 【設計意圖】創設帶同學們去看花的生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慾望。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2.探究新知。

(1)探究整十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A、創設情景,獲取資訊

( 1 )走進情景。同學們,剛才老師答應你們一起去遊玩,現在我們就出發吧。視訊展示:花園裡擺著許許多多的鮮花,花團錦簇,蝴蝶飛舞,一派迷人的美景。通過欣賞美景,誰能發現數學資訊並提出數學問題。

(2)生:觀察情景,收集數字(有10盆紅花,20盆黃花,30盆紫花。)

(3)發現問題,明確問題。(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讓學生齊讀,再自己口述一遍問題。)

(4)嘗試解決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0+20

B、合作交流,探究演算法。(怎樣口算10+20=?)

(1)小組合作,交流演算法。

(2)交流展示,領悟算理。

a.數的方法:10、20、30

b.擺小棒:先擺一捆小棒,再擺兩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c.數的組成:10和20組成30

d.計算的方法:因為1+2=3,所以10+20=30

e. 用十作單位:10裡面有1個10,20裡面有2個10,加起來一共是3個10,也就是30。

C、多中側一,優化演算法。

學生上臺演示:著重強調以十為計數單位進行計算的方法。10+20,1個十和2個十合在一起一共是3個十,是30。並隨之板書:

10 + 20 = 30

↓ ↓ ↑

1個十 2個十 3個十

小結:整十數加整十數,想幾個十加幾個十。

(2)、探究整十數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A、情景再現。出示紫花圖和工人叔叔的對話:佈置花壇還需要紫花,我搬走10盆,還有多少盆紫花?讓學生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B、學生彙報。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30-10

C、關注經驗,以加明減。計算整十數經驗基礎上交流30-10的演算法。

生1:我是用擺小棒的方法,三捆減去一捆就剩下兩捆,兩捆就是20

生2:我是用看減想加的辦法算出來的,因為10+20=30,所以30-10=20

生3:3-1=2,30-10=20

D、學生上臺演示:著重強調以十為計數單位進行計算的方法。30-10=20。並隨之板書:

30 - 10 = 20

↓ ↓ ↑

3個十 1個十 2個十

小結:整十數減整十數,想幾個十減幾個十。 【設計意圖】學生在花園中欣賞花的情景中,通過觀察,發現並提出了多種數學問題,然後組織學生思考計算方法,再相互交流,這種安排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瞭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留給學生探索、思考、動口、動手的時間和空間,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運用同桌討論、小組交流的方法,體現“和樂課堂”模式研究之“互動”,“生成”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不同計算方法,體現了《課程標準》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的理念。

3、鞏固練習

課本62頁第1,2題

師說:這麼多難題都沒有難住你們,看來你們已經掌握了今天的知識,希望你們課後還要好好複習。

4、回顧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在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時怎麼想。引導學生看板書小結。(整十數加整十數,想幾個十加幾個十。整十數減整十數,想幾個十減幾個十。)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中的第11課《永遠的白衣戰士》。接下來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課文主要描述了廣東省中醫院的護士長葉欣,在一場“沒有硝煙的非典戰爭”中以身殉職,讚揚了她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人們送給她“永遠的白衣戰士”的美譽。

二、學情分析:

課文中描述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抗擊非典的戰爭”,對四年級學生來說,學生儘管經歷過非典時期,但是由於年齡的原因,對非典的危險性感受不深;二是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平凡人的事蹟,對醫生搶救病人的感人事蹟瞭解很少。所以理解葉欣的崇高精神有一定的難度。

根據以上學情,結合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感受“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為了讓學生輕鬆而又深刻的抓住關鍵詞,感受葉欣的崇高精神,我進行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嘗試,設計以下幾個整合點:

整合點:

一、 揭示課題,創設情境

二、 拓展對話,感知“高風險”

三、 感知形象,昇華精神

一、揭示課題,創設情境

第二課時上課伊始,我首先讓同學思考:“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永遠的白衣戰士”指的是葉欣。葉欣是一名護士,應該說是“白衣天使”為什麼說是“白衣戰士”呢?這個問題就迅速把學生帶入本文的背景中,我及時出示了介紹非典的短片的視訊,(放視訊)讓學生視覺和聽覺的衝擊下把學生帶入了“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出示文字)的境界中。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戰爭”的殘酷。

這一環節把抽象的文字,整合成直觀的影象,讓學生很快進入情境中。

二、探究課文,感知“高風險”

那麼戰士是怎樣在戰場上工作的'呢?學生很快就找出文章的中心句:“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

葉欣像一臺永不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著,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出示文字)進而又丟擲了一個探究性的問題:找出相關語句,說說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著“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進行搶救工作的?(出示文字)“高強度”“高效率”抓住文中的關鍵句並不難理解,關鍵是如何理解“高風險”?

文中有一句話表現了葉欣的身先士卒、臨危不懼的精神:面對危險和死亡,同事們總能聽到葉欣斬釘截鐵的話語:“這裡危險,讓我來吧”。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從葉欣中作中的為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濃痰、自覺護理危重病人,如何護理重症病人等三個方面,進行了拓展對話練習:(放視訊)

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必須將堵塞其間的大量膿血痰排出來,而這又是最具傳染性的。一個“非典”重症患者的搶救,往往伴隨著多名醫護人員的倒下,這時她總是說---------生接讀:“這裡危險,讓我來吧!”

當樑先生病情惡化,呼吸困難,煩躁不安,需要給予面罩吸養,靜脈注射強心藥,監測心率、血壓、呼吸時,這時她總是說---------生接讀:“這裡危險,讓我來吧!”

當需要巡視病房、瞭解危重病人病情、佈置隔離病房時,這時她總是說---------生接讀:“這裡危險,讓我來吧!”

抓住“高風險”“文眼”,輻射全文,利用多媒體更好的感悟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的崇高精神。

一、 感知形象,昇華精神

抓住文章的中心句,關鍵詞感受精神是很重要的,但還要讓學生完整感悟人物的魅力。文章開頭和結尾寫得很唯美,我抓住這一契機進行薰陶美感,在緩緩的樂曲中配樂朗誦(放聲頻),以表達對葉欣的懷念和追悼,寄託我們的哀思。課文的最後展現了其他在這場戰爭中以身殉職的戰士,讓學生感受他們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戰士”!

這一環節,是感情的昇華,多媒體有效烘了環境,同學們的身心受到了啟迪,感受到平凡人物的不平凡的精神,我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教學反思:

本課題為《永遠的白衣戰士》,我在設計時以背景“沒有硝煙的戰爭”和感悟“高風險”為突破口,集中表現“白衣戰士”——葉欣的品質。教學中,利用圖片、視訊、音訊等手段與課文有效地整合,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強烈的感染,深刻領會文章的主旨。通過學習,學生把葉欣的精神內化為在特定情況下的品質,真正體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說課稿 篇4

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春》。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方面闡述我的說課設計。

一、說教材和學情

1、教材

《春》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主要是寫景散文,

為我們展現了一年四季的不同圖景。《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特徵,用詩一般的語言來描繪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發的景象,賦予它以感情和生命,而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現。這是一首情詩,一幅風景畫,更是一曲春天的讚歌。《春》是本單元第一篇課文,學好這一篇課文,可以為後面三篇課文的學習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礎,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2、學情

對於剛剛跨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來,大多數的學生應該都喜歡寫景的美文。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應該

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情境,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說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重在強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調發展。因而我從三方面擬定了本文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體會本文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

2、重點難點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本文的重點放在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和多種修辭手法來寫景狀物上。並將學習作者的情景交融的寫法作為難點。

三、說教學方法

1、教法

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於朗讀。所以我將主要採用誦讀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從中領會文章所蘊含的豐富情感。

2、學法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討論探究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獲得研讀、精讀、品讀的學習方法,品味文中傳神的語句。

四、說教學過程及策略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流程。

環節1、引入新課:

以古人寫春的詩句引入新課。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並從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引入今人是如何讚美春的。

環節2、講授新課:

首先,初讀課文。採用配樂朗讀的方法。意在培養學生朗讀興趣,營造課堂學習氛圍。讀前,用課件出示問題(作者為我們描繪了關於春的幾幅圖畫?試用簡短語言概括出來),提示學生帶著問題邊朗讀邊思考。

設計目的: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整體感知文字,初步瞭解文章內容。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白全文的結構思路:“盼春-----繪春(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頌春”。

其次,精讀課文。

提出問題:以“春雨圖”為例,想想作者是怎樣觀察春雨的?

設計目的:引導學生主動地品析重點語句,體會作者情感。也是突破本文難點的很重要的環節。這一環節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賞析散文景美的同時,教給學生寫景散文的一般技巧。

第三,使用探究法。讓學生依據教師分析“春雨圖”的方法,試著分析理解“春風圖”。

設計目的: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讓學生更為主動的去探究知識。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討論中來,以獲取更多的情感體驗。

環節3、反饋練習(以寫促情)

提出要求:仿照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寫一寫眼前的秋天。

設計目的:這樣既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又能以寫促情,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感情。

寫完後讓學生相互交流、評價,老師加以鼓勵。

環節4、歸納小結

用簡短的話語給本課做一小結:借用羅丹的名言(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鼓勵同學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美,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美,用自己的雙手去描繪美!

環節5、

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反覆朗讀課文,直至背下來。

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選取學生熟悉的素材開展教學,這樣就保證了所有學生都具有參與學習的經驗和基礎。在教學素材的組合上,既充分考慮了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絡,呈現方式圖文並茂、形式多樣,同時又照顧了學生學習個性的需要,使學習內容有一定的選擇性和自主性。在素材例題的安排上,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能力選擇計算有餘數的除法的方法(口算或筆算)。口算和筆算的'安排在教材中也是有機滲透,沒有刻意的區分口算和筆算的教學,使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

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對有餘數的除法意義及豎式計算的基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運用有餘數的除法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學會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並能正確的寫出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過程和方法: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中解題能力得以提升。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數學活動中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應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法和學法: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我將例題與練習貫穿於整個故事中,為孩子們營造了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不僅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也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樂學的情境中孩子們通過觀察、思考、討論辨析、體驗、感悟,真正理解“進一法”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為了能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有效的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情境匯入”、 “審讀題意,交流理解”、“討論辨析,理解‘進一法’”、 “結果檢驗,梳理強化”、“ 交流理解,提升認識”五個教學環節。

一、情境匯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故此,我創設了探索除法王國的祕密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二、審讀題意,交流理解:

理解基本數量關係。

課件出示:22個學生坐船過海,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讓學生明確“最多坐4人” “至少”是什麼意思。

三、討論辨析,理解“進一法”。

(一)獨立嘗試

問題: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呢?(學生嘗試列式解答)

(二)交流想法,體會“進一法”。

(1)討論辨析 。

問題:豎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麼?(在討論中規範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2)體會餘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四、結果檢驗,梳理強化。

做一做第一題

五、交流理解,提升認識。

(一)審讀題意,獨立嘗試 。

完成做一做第二題。

(二)交流想法,體會“舍餘法”。

(三)對比感悟,提升認識 。

同時出示“例5” 和“做一做”第2題。

你發現了一個什麼道理?(說明我們在解決問題時,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取捨。)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國小數學第二冊第四單元,《 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中的第一個資訊窗的內容。

首先我來談談對教材的分析:這部分內容屬於數與代數的教學,本節課是學生在掌握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和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及多位數加減法的重要基礎。

一、 根據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知識目標:理解兩位數加整十數和一位數的算理,並掌握其方法,能正確計算。

2、能力目標: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3、情感目標: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提出並解決簡單地實際問題,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

二、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掌握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是: 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

三、教法學法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因而,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充分利用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受官參與學習。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絡,使數學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中我設定了許多有趣的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了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在課堂上,我要突破“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究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四、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明確目標

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慾不會自然湧現,它取決於教師所創設的學習情境,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活化、活動化的問題情景容易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因此,課的一開始,我會從綠色環保的話題引入,然後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回答下列問題;圖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他們在給小樹掛什麼牌?小草在睡覺行人莫打擾的警示牌,告訴了我們什麼?根據圖中的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活動。通過此環節引起學生求知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通過問題的提出,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100以內數的加減法 (教師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為了突出重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 1、由學生給你提出的問題,一共要掛多少個牌子,引出“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學習。教學時,不要急於計算,要引導學生根據問題尋找相關資訊,列出加法算式並作出解釋。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探索計算方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留出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口算方法,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鼓勵學生藉助學具擺一擺,現在小組內充分交流,在進行全班交流。交流時引導學生藉助學具理解用3+6的道理。對於學生出現的不同口算方法,只要合理,我都會給與肯定。通過交流充分的讓學生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教材沒有安排兩位數減一位數的例題,這個知識點放在自主練習中,我會根據學生練習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必要的指導。2、第二個紅點主要是解決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方法,教學時,我參照第一個教學步驟,重點幫助學生理解20與23中的20 的道理。

【這2個活動,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給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在合作的過程中共享別人的方法和想法,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數學,養成與他人交流合作的習慣。】

在突破難點方面,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求“比一個數多幾”的問題,這是學生第一次遇到,重點理解,誰比誰多?多多少的含義。引導學生利用學具如紙片,小棒等擺一擺,再擺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求“比一個數多幾的算理:”對於數量關係的描述,只要學生能結合具體操作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白就可以。在明確數量關係的基礎上列出算式,獨立完成。

【以上活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和互動性,讓學生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並在課堂教學中輕鬆愉悅的掌握了知識,同時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三)拓展練習,提高能力

在這一環節中,我精心選擇了不同層次的練習,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本習題的練習,牢固地掌握知識。

1、基礎性練習:自主練習 是對本節課重難點的檢測。

2、拓展性練習:自主練習 是兩個實踐性的題目。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合作意識。

3、思維性練習:自主練習 是開放性的題目,可供選擇的方法很多。為了培養概括推理和創新能力。

【這樣的設計,現鞏固後深化,有層次性,有針對性,引起學生的興趣。】

(四)反思總結,自我建構

通過“你有什麼收穫?”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回顧梳理,內化,同時培養學生總結概括能力,版主學生總結學習方法,體驗成功的喜悅,感知學習的樂趣。

五、板書設計:

我將本節課最主要的內容放在黑板最顯眼的地方,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一目瞭然,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淺談,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指正。

謝謝!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及設計意圖:

幼兒對動物總是情有獨鍾,樂意畫可愛的他們,更願意想象出不同的他們,深海里的怪魚,特別能激起幼兒想象的衝動,因為無人到達的深海神祕莫測,令孩子嚮往好奇而怪魚能使孩子突破常規思維,充分的想象。學習過程中讓孩子根據想象變化魚的外形,為創造性地表現創造了條件;最後讓孩子在模擬“海”的環境中與同伴、老師、環境相互作用,大膽表現,則會讓孩子們體會到探索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活動設計中,我一方面充分利用和調動孩子已有的美術學習經驗和水平,用大膽的圖案和線條表現魚兒的外形特徵和動態;另一方面,結合大班孩子的想象力、學習力比較強的特點將,我創造、想象作為活動的一個延展點,激發孩子們的創作樂趣。

二、說活動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班實際情況,確定本次目標為:

1、用線描畫的方法表現怪魚的形狀和特徵。

2、大膽設計圖案進行裝飾,豐富畫面背景。

三、說經驗準備

深海魚圖片,線描畫“深海里的怪魚”範例。

四、說過程:

一、匯入。

今天柯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條奇怪的魚,你們看看它奇怪在什麼地方?

幼:沒有顏色,花紋。

師:對了這是一條深海里的怪魚,它不敢出來找它朋友玩,因為它覺得它身上沒有任何花紋,不漂亮,那你們覺得用什麼線條,什麼圖案來裝飾它身上的花紋呢?

幼:xxx。

(這一環節我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幼兒瞭解怪魚的特徵,知道怪魚的含義,激發幼兒的探索能力)

二、教師示範畫。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柯老師用圖案,線條來裝飾的怪魚,你們覺得柯老師畫的這些怪魚都長的`一樣嗎?它們什麼地方不一樣?

如果請你們來設計,你會用什麼樣的線條,圖案來裝飾這條怪魚呢?

幼:自由發揮。

接下來也請小朋友用線條圖案來裝飾這條怪魚,你學會用什麼線條,圖案裝飾就用什麼線條,圖案來裝飾。(你們在畫怪魚的輪廓要畫的大,不要畫的太小)

(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讓幼兒觀察老師畫的圖片裡面圖案不一樣,然後讓幼兒大膽的創作自己的畫)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點評。

五、活動延伸:

可將材料放回美工區,讓幼兒觀察創作。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讓我們蕩起雙槳》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五課的一篇精讀課。課文講述了一群天真無邪的小朋友去北海公園划船的情景。通過所見的美景表達他們輕鬆愉快的心情。通過學習教導學生愛父母。愛黨。

選這篇課文是有兩個目的:

1、是教導學生愛父母`愛黨。

2、是掌握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本課教學目標

1、在輕鬆環境下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背誦。

2、掌握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3、拓展思維培養起表達能力

二、說教法

1、採用多種方式教學,讓學生輕鬆、易懂的掌握知識

例如:採用放歌去、分組朗讀比賽、掛圖……

這樣不但讓學生逐步熟悉課文,也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

2、講解重難點,採取特殊方式

例如:以藝術美字講解

3、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學法

1、以學生為主,老師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例如:學習過程中{朗讀、默讀課文時,學生自主發現錯誤,並由其他成員解決,達到互補互促,共同提高

2、舉一反三,當場演練,當長掌握。

四、說教學程式

(一)質疑匯入,激發興趣,拓展知識

匯入:同學們看過賽龍舟嗎?知道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每年又是何是舉行的`而划船最重要的一件工具是什麼?(屈原、農曆五月初五、槳)匯出今天的課題(:板書:《讓我們蕩起雙槳》)

設計意圖:通過現實中的事物匯出課題,並由提問方式發展思維,拓展其知識面]

(二)簡介作者

[設計意圖:加深對課文的印象,拓展知識面]

(三)

(1)放歌曲,初步熟悉課文,解決生字詞,並從中體會感情基調。

[設計意圖:符合國小生心理,易於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達到初步熟記課文]

(2)分組朗讀課文,學生自行評價。

[設計意圖:進一步熟記課文,並通過學生之間互相評價,讓學生都參與,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互補互促中共同提高。]

(3)默讀課文,別出新裁地藉助課文例子,詳細講解重難點

例如:課文描寫了那些景物?(填圖)

由此引出借景抒情的方式,老師講解,並要求學生當場演練。

[設計意圖:根據心理學中的遺忘規律遺忘隨著時間成正比。所以讓學生及時掌握]

(4)學生提問題,並互相解決,老師指導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活躍思維,合作學習]

例如:學生:魚兒怎麼會望著我們?

有學生知道是用了擬人的手法並講解給他聽,達到互相學習。

(5)老師提問,補充學生遺漏的知識。

例:最後一段“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誰”————誰{父母、黨}

[設計意圖:通過這句話教導學生愛父母、愛我們的祖國,愛黨,達到教書育人的效果]

(6)總結

①回顧課文所學內容。

(2)談談學習這篇課文後的感受

設計意圖:複習一遍所學內容;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拓展其思維]

(7)作業:

①準確、流利地背誦課文。(可採取任何形式:唱歌)

②用借景抒情的方式寫一段你的經歷

[設計意圖:及時複習,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8)重放歌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下結束課文]

說課稿 篇9

教材分析

《松鼠和松果》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0課。課文是一篇童話,敘述了兩隻具有環保意識的小松鼠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要讓學生了解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回報大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

大量識字是本冊教材的一大特點,如何讓同學們更好的識記生字呢?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意由字到詞,由詞到句,再由句到段,層層推進,不斷復現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以此幫助學生更好的讀準字音。並且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在課外閱讀中主動識字,根據記憶說說你還在哪裡見過本課的生字。

學生分析

由於以往的教學把識字和朗讀放在重點,所以本班學生對朗讀和識字掌握得比較好。學生能夠利用以前學過的字識記新生字,在朗讀中也能夠進行知識的遷移。

低年級的學生對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歡小動物,所以本課的內容很適合學生。

設計思路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把重點放在識字和朗讀上。識字目標明確、方法多樣,朗讀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讓學生主動探究地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增強合作意識,並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和在生活中發現學習的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課堂40分鐘應該集中高效的教給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在本課中,我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手段理解重點詞語,高高興興可口光禿禿一棵棵挺拔茂密等,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感悟。朗讀是語文課堂重要的組成部分,朗讀教學如何能做到紮實有效呢?而且課文較長,我們在教學設計時抓住了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感悟。如松果那麼香,那麼可口。沒有了松樹,沒有了森林他們吃什麼呢?到哪兒去住嗎?春天,幾場挺拔的小松樹。最後總結學習時,抓住問題以後會是什麼樣子呢?咱們把它畫出來為了節省時間,讓學生事先畫好松樹,上臺貼一貼,通過這樣的形式、把一片茂密的松樹林展現在孩子們面前,讓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小松鼠的聰明。同時感受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生活在這樣的森林裡的幸福和快樂。從而領悟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回報大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