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推薦】說課稿範文彙編7篇

說課稿1.48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說課稿範文彙編7篇

說課稿 篇1

一、背景

本次教研活動圍繞中班"有趣的滾動"主題中的一節數學活動《橢圓形》來開展,其目的是通過段內老師的交流討論提高教師在開展數學活動中運用適宜的教學方法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思維逐步發展,中班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有所提高。他們樂意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數與形是幼兒教育領域中的`兩個基本概念,那麼本次研討的內容《橢圓形》正是幼兒在認識基本圖形的基礎上,通過感知圓形與橢圓形的不同,瞭解橢圓形的主要特徵,提高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但是不同的數學活動需要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才能使幼兒易於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那麼我們教師可以運用哪些適宜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幼兒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呢?這是我們本次教研活動有待研討的問題。

二、活動目的

通過《橢圓形》這個數學活動深入研討教師在開展數學活動中應採取的適宜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從而更好的開展數學活動。

三、活動準備

1、段內相關教師已經開展過本次課例研討的活動《橢圓形》,並有所思考。

2、提前通知段內教師查詢有關"幼兒數學活動的教學策略"資料。

3、中心發言老師準備中班數學活動《橢圓形》的說課材料。

四、活動過程

(一)開場匯入,引出教材。

1、引出中班的數學活動《橢圓形》,並說一說其內容。

2、請參加研討的教師積極分析並說說活動中運用的教學策略是否適宜。

"您覺得本次數學活動中所採取的教學策略適宜嗎?為什麼?"

"當您採取這種教學策略時,你們班幼兒的接受情況如何?可以如何改進?"

"您有沒有其他適合本次教學的策略呢?"

3、主持人小結。

(二)在分析本次數學活動教學策略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出數學活動中其他(比如數概念)內容的有效教學策略。

1、中心發言教師闡述問題:在數學活動的其他內容,比如數概念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哪些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幼兒理解這些抽象的數學知識呢?

2、各抒己見,達成共識。

(三)主持人小結

說課稿 篇2

這是一節自編教學內容。教學由玩氣球、吹瓶中的氣球、猜想瓶中氣球吹不起來的原因、設計實驗探究原因、解釋有孔瓶中氣球吹的起來的原因,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等活動組成。

一、教學目的:

1、引導同學經歷“發現問題、猜想原因、設計實驗探究、獲取結論”的探究過程。

2、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

3、藉助探究“吹瓶中氣球”這一活動,使同學獲取“空氣佔據空間”的認識。

二、教學準備:

三年級同學,四人一組,資料的選擇要注意以下幾點:

1、每個小組有4個瓶子,4個氣球。

2、每組有一個瓶子的底上有一個小孔,有孔的瓶子有高的,有矮的;有壁硬的,有壁軟的;有粗的,有細的。

3、每組4個瓶子大小、顏色、軟硬各不相同。

三、教學實施:

(一)激趣引入

1、師:同學們玩過氣球嗎?你會怎樣玩?上臺試一試好嗎?

大家想不想玩?現在都玩一玩。注意檢查你的氣球是否漏氣。

同學自由玩氣球。

2、師:老師這裡有一個帶氣球的小車,你能讓它跑起來嗎?

老師能用氣球把這兩個小碗吸起來信不信?

3、師:看來氣球的玩法還真多。

(二)發現問題

1、師:同學們見過在瓶中吹氣球嗎?

演示套好兩個氣球,誰願上臺吹瓶中的氣球?(兩個力氣不一樣的同學,吹兩個大小不同的瓶中的氣球)

師:看到什麼現象?

2、師:其它同學想不想試一試,比一比誰的氣球吹的大?

3、同學分組活動。教師統計吹氣球的情況。

4、提出問題:為什麼有的同學能吹起瓶中的氣球,而有的同學沒有吹起瓶子的氣球呢?

(三)作出假設

討論:這是為什麼呢?你認為與什麼有關?

彙報各小組討論的情況。(在試教過程中,大概出現這幾種猜測:1、與瓶子的粗細有關。2、與瓶子的高矮有關。3、與瓶子的軟硬有關。4、與力氣的大小有關)

(四)探究研討

1、師:同學們有這麼多的猜測,你認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2、對於上述猜測可引導同學一一予以探究。

(1)把各小組吹起氣球的瓶子放在講臺上比較,結果出現有高有矮、有粗有細。

(2)用玻璃瓶與塑料瓶對比實驗,結果玻璃瓶中的氣球吹起來。(玻璃瓶上事先打孔)

(3)提供兩個大小一樣的瓶,讓力氣大的同學吹無孔的瓶中的氣球,讓力氣小的同學吹有孔的瓶中的氣球。

(五)深入探究

1、師:看來,瓶中的氣球能否吹起來與同學業猜想的原因都無關。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各小組同學再吹一吹瓶中的氣球,認真比較一下小組的4個瓶子。

師:用什麼新發現嗎?(能吹起的瓶子上有孔)

2、師:是不是一定與這個小孔有關呢?有什麼方法證明這個問題?(試教中,同學會想到這幾種方法:1、堵瓶子上的孔再吹2、把瓶子打個孔再吹氣球)

3、師:為什麼瓶上有孔,氣球就吹得起來?沒有孔,就吹不起來?

4、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討論結果。

小結:空氣進入氣球,瓶中的空氣從小孔中跑出來,所以能吹起氣球。瓶上沒有孔,瓶中的空氣佔據瓶子的空間,外面的空氣無法進入氣球,所以吹不起氣球。

(六)運用拓展

1、解釋杯中的紙在水中不溼的原因。

2、想方法用漏斗向帶有塞子的'瓶中倒水,並解釋原因。

四、教學反思

氣球的玩法很多,每一種的玩法都蘊含著一定的科學道理。假如能引導同學親身經歷科學的探究過程,獲取這些科學道理,對同學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問題在科學探索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它是探索的動身點和動力。同學玩過各種氣球的玩法之後,探究興致很高。此時,教師再提出“吹瓶中的氣球”這一玩法。由於資料的結構性,同學通過吹瓶中的氣球,很自然的提出“為什麼有的同學能吹起瓶中的氣球,有的同學沒有吹起瓶子的氣球呢?”這個問題。同學的探究慾望再次被掀起。

2、鼓勵同學大膽作出假設

問題提出後,要引導同學根據已有的認知經驗對問題作出解釋。於是我問道:可能是什麼原因?你認為與什麼有關?同學通過對同組資料的觀察和考慮,有的認為是與瓶子的大小有關,瓶子大的吹的起來;有的認為與瓶子的軟硬有關,軟的吹的起來;有的認為是力氣大的吹的起來;還有的同學認為是和瓶子的顏色有關。由於為同學創設了一種寬鬆的學習環境,同學的思維很活躍。在試教的過程中,也有的同學很注意觀察,他們在這個時候就發現了瓶子上有孔無孔的現象,認為可能與瓶上的孔有關。這些教師都給予了鼓勵。

3、引導同學尋找證據,驗證假設

當同學提出假設後,教師要引導同學想方法來驗證這些假設是否成立。在本節課中,我較好的發揮了資料的結構性,有力的驗證了各種假設。如在驗證“與瓶子的大小有關,瓶子大的吹的起來”時,同學通過對全班吹的起來的瓶子的觀察,馬上否定了這種假設。通過對資料的對比,尋找證據,有利於同學培養同學的質疑意識和科學探究方法的掌握。

4、將探究活動引向深入

通過對幾種假設的研究,同學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與瓶上的孔有關”上,通過對4個瓶子的觀察比較,同學是不難發現這一點的。那麼,我們的教學是否在這裡就可以停止了呢?我覺得不是,還應該引導同學對這一發現作進一步的證明。這樣不但能磨鍊同學的思維,更能培養同學嚴謹的科學態度。於是,我啟發同學道:是不是一定與這個孔有關呢?能不能證明一下?同學很快想到了兩種可行的方案。在此基礎上,才幹斷定確實是與瓶上的孔有關。但這只是感性的認識,這裡面有什麼科學道理呢?同學通過考慮和討論,不難得出結論。在課的最後,以兩個小實驗再次激起探究的興趣,也鞏固了新知。

在本課教學中,同學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獲取了科學知識,增加了科學探究能力,體驗到了科學探究的樂趣,形成了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較好的達成了三維教學目標。

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本單元在編寫上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絡生活,強調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抽象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乘法意義的感悟。教材中的主題圖以學生喜愛的童話形式出現,目的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列出乘法算式,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

學情分析:

根據前兩節課的學習,二年級學生已經對乘法有了初步認識,並能夠初步用乘法解決問題。由於本班學生思維敏捷,願意和小夥伴交流合作、並且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

所以,依據課標和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結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發展提出問題與應用數學的意識,會運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各種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乘法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結合我班學生實際,我把本節課的重點設為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難點設為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教法與學法:課堂上我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實踐、共同探討獲得新知。教學中我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並且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學生掌握“移多補少”的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圓片

教學過程:根據《課標》指出的“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我安排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對童話故事非常感興趣,因此我創設了白雪公主來到森林裡答謝小矮人,小動物們為白雪公主舉辦動物聚會的童話故事,引出新課。

通過實踐這一環節的設計非常成功,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根據《課標》要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所以把本環節分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兩步。

(1)提出問題:

首先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主題圖、為提出數學問題做好準備。然後鼓勵學生根據發現的數學資訊提出問題,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問題,先讓他們和同桌說一說再彙報,這樣很好的保護了孩子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接著課件出示這節課要重點研究的4個問題。

(2)解決問題:

學生有了前兩節課的基礎,很快列出了第一個問題“一共有幾隻小鳥?”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這時引導學生說出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3分別表示什麼?理解3×3的意義。

接下來讓學生們在小組內列出下面兩道題的算式並說明理由。然後集體訂正。在這兒我把原來的一個小環節“體會6×3所表示的不同意義”移到了後面的練習“連一連”中,因為大家在研討時覺得這部分的訓練目的和“連一連”的訓練目的相同,都是讓學生理解一個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沒有必要前後兩次重複,又浪費時間。

最後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根胡蘿蔔?”,是大家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因為我把主題圖中的每捆4根胡蘿蔔改為一捆是3根,一捆是4根,另外一捆是5根的。在上課之前我認為同學們都能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把加法算式變成乘法算式,可上課時還是有些孩子不知道怎麼辦。這時,我讓學生在小組內用圓片代替胡蘿蔔,分別擺出3個一堆,4個一堆,5個一堆,然後擺成每堆相同的數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和討論一下就明白3+4+5可以變成3個4,我適當的給予表揚。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再回歸到主題圖上,這時趁機運用鼓勵性的語言: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有辦法解決的,學生們踴躍的回答:只要從5根胡蘿蔔裡拿出1根放到3根裡面,就能列出乘法算式了。

本環節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體會只有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同時既培養了孩子思維的靈活性;又加深了對“移多補少”的方法的理解。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練習時我採用了版主“海的女兒”的建議,把“闖關遊戲”用“幫助白雪公主開啟安全門”的情境換掉了。這樣,不僅銜接的自然,而且做到了情境的完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很高漲,又潛移默化的滲透了思想教育。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本環節讓學生通過連一連、說一說、擺一擺、算一算的數學活動,給學生搭建一個想像、發展的平臺,引導學生在深入思考、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去理解、去發現、去突破難點。

四、總結延伸、情知共融

在總結延伸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談收穫,再評價一下自己和他人,學生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接著是本課延伸,讓學生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由於我的疏忽,初稿時對教材中的實踐活動理解的不到位,經過輝煌老師的指導,才使延伸這部分發揮了最大優勢。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項作業,把課下從生活中找到的乘法問題寫成數學日記做為禮物送給白雪公主。

通過小結與評價,使學生知識系統化,並得到良好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學數學的樂趣和價值。

效果預測:

相信通過再次實踐,學生能在有趣的童話情境中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能用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他們的發現問題、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各種能力一定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是七年級思想品德第三課《走向自立人生》中第一框題的內容。它是課標“成長中的我”中的“主動鍛鍊個性心理品質,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和生活態度”、“養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態度,樹立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遠大志向,體會自強不息的意義”的重要一課。

本課安排的依據主要針對當前中學生髮展的特點而言。其一,當前青少年群體中存在社會適應不良的心理偏差。許多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一旦離開父母就精神不安,情緒不穩定,生活無法自理。其二,本課針對國中學生社會化過程的特點設計。社會化就是一個人從自然人發展為社會人的過程。國中生是個體從童年向青年過渡的時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時期,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並存交錯的時期,需要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加速他們的社會化程序。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自立的含義、表現

難點:在實踐中培養自立品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懂得自立的含義,瞭解自立的表現。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能力。

過程與思維發展目標:通過對比、體驗等方法,使學生體會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自立的生活態度,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在實踐中體會自立的意義,為將來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堅實基礎。

三、教法選擇

問題情境法

合作探究法

情感體驗法

四、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自己身上較常見的有關自立的表現從而提高認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注重觀察學生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自信自立的生活態度。

圍繞中心,突出重點設計

層層深入,突破難點設計

歸納小結,交流感悟

課後演練,張揚個性

五、教學基本流程設計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一)設定情境、明確目標、匯入新課

在北美州的西南角,有一座島嶼。島上有一片森林,森林裡住著大批的慈悲鳥。這種鳥一聽到幼鳥發出“餓呀,餓呀”的叫聲,便將捕捉到的魚蝦餵養幼鳥。當地的土著發現這一祕密後便模仿幼鳥的叫聲“餓呀餓呀”,將慈悲鳥投擲下來的食物,一部分拿到市場上賣,一部分自己吃。從此過上富裕的生活。幾年後,大火燒了森林,慈悲鳥遷徙走了,這群叫“餓呀餓呀”的土著人只好到街上繼續叫餓。

問:是誰讓島上的部分土著居民淪為乞丐?

(二)圍繞中心,突出重點設計

本課重點是自立的含義和表現。通過以下辦法突出教學重點:

1、展示漫畫 《今天大掃除》、《新生》

3、活動二 **自立,我能行!

2、活動一 《社會觀察》

今天大掃除

新 生

2、活動一 社會觀察

主持人:歡迎收看《社會觀察》欄目,下面請收看由前方記者所發回的報道……

(由學生扮演記者的角色,搜尋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漫畫中的現象,並進行現場報道。)

主持人:這些現象說明現在的青少年身上存在著什麼問題?

……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藉此活動培養學生觀察社會,觀察生活的能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活動二 **自立,我能行!

由學生介紹在生活中自己哪方面已經自立了。使學生明確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自立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指導學生從多角度來發現自己的自立能力。藉此環節使學生的情感從自立上升到自信與自豪!

(三)層層深入,突破難點設計

本課難點是在實踐中培養自立品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以下辦法突破教學難點:

1、小小辯論賽——中學生是否應該做家務?

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自由辯論。

正方:中學生應當做家務

反方:中學生不應當做家務

2、續編故事

有位學生考上了浙江某大學,父母把她送到大學,幫她登記報到,買好飯菜票,在宿舍幫他掛好蚊帳,鋪好被子,整理好櫃子。臨走時,父母千叮囑,萬交代,孩子拉著媽媽的手哭了。傍晚,她要去澡堂洗澡了……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她進了澡堂正要洗澡發現洗滌用品和換洗的衣服沒帶,這些東西平時都是媽媽為她準備的。她站在澡堂裡,既不知該如何擦乾身體,又不知該如何繼續洗澡下去。只好在澡堂裡嚎啕大哭……

3、中日青少年《夏令營中的較量》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與30名中國孩子曾經引起全國範圍的大討論。當時,這107名兒童在內蒙古舉行草原探險夏令營。上路時,日本孩子揹包鼓鼓囊囊,裝滿食品和野營用具;中國孩子只是裝裝樣子,揹包幾乎是空的。探險之路才走一半,中國兒童因將水喝光、乾糧吃盡而向別人求援。中國孩子病了,回大本營睡覺;日本孩子病了硬挺著走到目的`地。日本家長乘車而去,把鼓勵留給發高燒的孫子;中國家長在艱難路段把兒子拉上車;日本孩子將用過的廢棄物撿起帶走,中國孩子邊吃東西邊丟垃圾……

問:你認為誰贏了?為什麼?

4、發現新知

在前面辯論和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髮現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確自立對中學生的成長有利:

(1)、自立使人的生活能力、心理和道德品質都得到鍛鍊。

(2)、有助於完善自己,學會自尊,增強自信

(3)、有助於培養責任感

5、朗讀《自立歌》

全體學生齊讀《自立歌》,從情感上體驗自立的生活態度。

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飯,

自己的事自己幹,

靠人靠天靠祖上,

不算是好漢!

-------- 陶行知

(四)歸納小結,交流感悟

通過本堂課的探究

我經歷了......

我體會了......

我感受了......

(五)課後演練,張揚個性

“今天我當家”

要求:由學生在週六一天當家長,安排家中事務

目的:使學生在鍛鍊過程中發現問題,從而為下一課如何培養自立能力打下鋪墊。

七、板書設計

板書採用歸納整合形式,理清學生思路,巨集觀把握本課知識結構。板書如下:

自己的事情自己幹

自立人生少年始

人生需自立

(1)自立的含義P34

(2)自立的具體表現P35

(1)自立的重要性P36

(2)自立的必要性P38

學習方面

生活方面

處理社會問題方面

八、教學效果預估

預計本課教學效果良好。本課以創設情境作為引線,穿插多個活動。通過活動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在體驗中感悟自立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得以情感昇華,為今後的自立人生打下堅實基礎。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節課說課的內容是20xx國小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4 We love animals 的第四課時。本課時包括A部分的let’s talk 和let’s play. 其內容主要是學習常見的動物的單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接觸到很多小動物,如何讓學生學會用英語來表達這些動物的名稱是本單元所要學習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生學會用英語來表達對各種動物的喜愛,發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進一步培養他們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因此,依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徵及認知水平確定以下目標:

知識目標:能聽、說、認讀四個有關動物的詞彙:panda,dog,bear,duck

能力目標:能在Act like a … 的指令下模仿小動物的動作,並能運用所學的動物名稱的單詞。練習熟悉What’s that?It’s a dog.

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運用語言來完成學習任務,感受成功,從而引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機,最終使他們形成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同時培養學生要愛護動物。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學習四個有關動物的詞彙以及句型的學習What’s that?It’s a dog。教學難點是靈活運用所學單詞進行口語交際。突破重點和難點的關鍵是結合低年級學生喜歡遊戲的特點,掌握知識,並靈活地運用。

二、說教法

為了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採用了講讀、直觀演示、遊戲法和全身動作反應法相結合的方法,層層遞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保持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進而促使他們由興趣發展到產生要學好它的志趣。

三、說學法

鑑於本課詞彙的特點及學生現有知識水平,我準備引導學生聽、看、說、做來逐步引導學生表達動物名稱,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和運用能力。同時,多表揚、勤鼓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學習積極性,在知識上均有所提高。

四、說教學流程

(一)匯入設計

欣賞本單元let’s sing 中的.歌曲(讓學生在歡快的節奏下進入新課,使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集中到課堂)

(二)新課呈現

學習動物單詞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先讓學生觀看幻燈中動物出場的動畫,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後跟著幻燈一個一個學習新單詞。

(三)趣味操練

遊戲一 將有關動物的圖片和詞卡舉起,學生一個一個如開火車地練習。

遊戲二 配對遊戲:將學生分為兩大組,選一個同學做老師,每一組派一個選手,聽指令,如panda, 則一組的同學找動物的圖卡,另一組的同學找詞卡,誰快就是勝利者。(第二次分組練習步驟依舊,加上句型What’s that?It’s a dog加以鞏固。)

(四)拓展延伸

讓學生聽錄音,練習Let’s play。

五、教育資源運用

幻燈教學直觀、生動,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在呈現新課前,先讓學生觀看幻燈中“動物出場”的動畫,再讓學生在幻燈帶領下學習新單詞,通過幻燈中動物圖畫上方相應的單詞拼寫,加深學生對單詞的印象,輕鬆掌握了教學重點。在此次教學中,教學環節緊扣幻燈中的教學資源,在幻燈的帶領下,教師更好的發揮“主導”作用。

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學生愛小動物,讓生思考對動物的傷害是不允許的.接著呈現相關法律法規.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地位和作用

屈原列傳》是魯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它與《記念劉和珍君》《最後的常春藤葉》組成了"生命的讚歌"這一模組。司馬遷通過記述屈原的一生,表現了屈原對楚國興衰存亡說起的重大作用,讚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時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氣和嘆惋之情。新課標對學生閱讀與鑑賞文言文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文章內容。

根據該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瞭解屈原的生平事蹟,學習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品德;

2.學習本課出現的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以及文言句式;

3.學習本文記敘、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手法,理解作者這樣寫的原因。

三、說重點難點

新課標要求學生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虛詞和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掌握本課出現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判斷、介賓後置等句式。

由於學生思維的深度有限,對於文字的寫作背景生疏,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在學習作者記敘、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基礎上,理解作者"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法

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傳世名作,宜採取多種方法反覆誦讀,引導學生疏通文意;難點問題採取點撥法,點出要害,排除疑難;討論法,探究作者思想情感。

五、說學法

我設計了朗讀法、歸納法,探究法等學習方法。朗讀法,讓學生在反覆的吟誦中,深刻的瞭解文章的內涵;歸納法,歸納文中的特殊文言現象;探究法,鍛鍊思辨能力,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依據是新課標在必修課"閱讀與鑑賞"方面,建議"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個性化閱讀"。

六、說教學過程

1.匯入 (2分鐘)

澤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 離騷壽世,三閭遺恨泣秋風。(興化三閭遺廟對聯)請同學們寫的是哪一位歷史名人。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好的匯入,能營造良好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濃厚的興趣,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使之不由自主地進入課文情境。

2.學案導學,落實基礎。(10分鐘)(重點)

字詞是學生讀懂文章的基礎,讓學生充分的閱讀,勾畫難點,結合課下注釋批註,然後整理統印發的學案。教師請數位學生展示自學成果,訂正了字音,又梳理的文言實、虛詞和文言句式,體現了語文是基礎性和工具性學科。

3.自讀全文,整體感知 (8分鐘)

設計:請學生找出文中記敘性質的段落,速讀這些段落,用5個字概括屈原一生的遭遇。

點撥:提示除3、8、9、11四段外,其他均為記敘性段落。板書:任--疏--黜--遷--死

此環節是為了讓學生理清文字思路,概括要點,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為下一步思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做鋪墊。

4.研讀欣賞,難點突破。(20分鐘)

①文字的第三自然段是記敘、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典範,也是歷來評價屈原的重要文字,所以教師以兩個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重點研讀此段。

問題一:屈原寫《離騷》的原因。問題二:請分別用不同的符號圈出文中記敘,議論和抒情的句子

1)學生分組討論:"蓋自生怨也"和"憂思而作離騷"。此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屈原受冷遇和排斥的痛苦,以及他面臨困難時表現的高潔品質。

與漁夫對話,分角色朗讀。進一步理解屈平矢志不渝的信念。

2)具體句子區分這三種寫法方法,進而體會司馬遷在記敘的基礎上發表議論,在議論中又表達感情的寫作手法。總結傳記的寫作特色。

②教師請學生重點研讀文字4-11自然段,問題設計:《屈原列傳》是屈原的傳記,為何卻用7個自然段的大篇幅寫懷王和其他人?

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可以明確作者為了通過寫懷王的昏庸反襯屈原對楚國的重大作用和表現他的高潔品質。

教師點撥,通過講述司馬遷的經歷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進行拓展:司馬遷和屈原在人生經歷上又很多相似之處,都曾遭受陷害。所以學生自然明白:司馬遷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史學家認為此篇可以看作二人的合傳,作者在議論的過程中表達的不平之氣的思想感情也就可以得到理解了。

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之下,既瞭解的有關司馬遷的文史知識,又拓展了思考問題的深度,學會用歷史的眼光去品評歷史人物,這也是本單元教學目標所要求的。

總結:課文按時間順序,以"任、疏、黜、遷、沉"為線索,通過記敘屈原的生平事蹟特別是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攸攸相關,讚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的品德。寫法上,記敘、議論以及抒情相結合。

5.作業七.結束

板書:任--疏--黜--遷--死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圖形工具的使用是河北大學出版社《國小資訊科技》三年級第二單元的內容,本課教材選用的是農家小院,而我把課題改成小小設計師,意讓學生能大膽設想,這一點也符合新課程標準中靈活運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本課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畫圖”視窗,知道了鉛筆、刷子、橡皮、放大鏡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瞭如何設定前景色、背景色的基礎上,對圖形工具包括橢圓、矩形、圓角矩形的學習。本節課重點學習矩形工具的使用。通過範畫欣賞,使學生理解圖形工具的使用以及圖形工具在繪圖創作中的重要性。學生通過自由創作,輕鬆地掌握利用圖形工具創作的技能,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2.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物件是國小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認識了“畫圖”介面,並掌握了部分繪圖工具。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特點來激發其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併發揮小組間的團結協作精神,互幫互學。在願學、樂學的氛圍中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熟練掌握圖形工具的使用,並能夠使用圖形工具創作一幅完整的圖畫。

【能力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的能力。

2.通過創作,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並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經驗,利用資訊科技解決現實問題。

【情感目標】

通過具體創作,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資訊科技的學習興趣,逐步養成應用資訊科技的習慣。

4.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矩形工具的使用。

【難點】利用上檔鍵(shift)畫正方形及複製方法的學習。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運用

在這節課中,我堅持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指導原則。主要採用情境匯入法、任務驅動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讓學生運用已學畫圖知識,自己動手嘗試發現。通過“感知—模仿—遷移—運用”的方式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並去實踐,從而培養學生對於資訊的獲取、分析和處理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寬鬆愉悅的課堂氛圍,課堂教學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最後通過作品展示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說學法指導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結合“任務”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在不斷嘗試中激發學習興趣,並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說媒體運用

本課教學在多媒體網路教室環境下進行,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直觀,師生的互動更趨於和諧。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資訊科技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慾望

問題匯入:同學們,我們國家正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身邊每天都在變化著,你發現這幾年我們縣城住房有什麼變化呢?

(學生可能說的會很多,當有學生說出樓房的變化上,引入課題。如果此時沒有學生說出的話,這時我引導學生:這幾年我們縣城中,一座座漂亮的高樓拔地而起,建造了一個個的居民小區,整個縣城的環境優美了。)

接下來引入課題。

(你們知道嗎?在蓋樓房之前都要進行設計,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名小設計師來設計一棟樓房。)

播放課件。

(通過課件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欣賞幾幅小區的效果圖和高年級同學獲獎的設計圖)

(同學們,這是幾幅小區設計效果圖,從圖中我們看到小區內高樓林立,佈局合理,給人們提供了安靜舒適的居住環境。每幅圖都能體現設計者的獨到之處。這幾幅畫就是高年級的同學利用圖形工具設計的樓房,我們來看一下。就是這幅畫曾經獲得過全國的二等獎呢!看了這些圖畫之後,你有什麼感受呢?)

[本環節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欣賞幾幅小區的效果圖以及高年級學生的作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此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已被點燃。]

第二環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首先出示一幅教學樓圖片(課件展示)

讓學生觀察這幅畫中都使用了哪些畫圖工具。(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

[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培養學生在小組中的合作能力,並讓學生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對於觀察不夠仔細的同學,還可以通過小組內交流了解自己的不足。]

當學生觀察後,會發現這幅圖利用了很多繪圖工具,這時我讓幾位同學彙報。

(在學生說完後,要及時給予積極肯定的表揚。比如:你觀察的真仔細,你將來一定能成為一位出色的設計師。以此來激發學生繼續探究學習的慾望。)

2.同學們現在肯定已躍躍欲試了,在工具箱找到矩形工具,任意畫一畫吧。(此環節讓學生嘗試畫一畫,是讓學生自學使用矩形工具的方法。)

當在工具箱中選擇了“矩形”的工具後,工具箱下面工具形狀設定框出現了3種填充方式。從上到下是:空心圖形、有邊線的實心圖形、無邊線的實心圖形。這是一個學生注意不到的地方,這時我讓學生分別選則一種畫一畫,比較有什麼不同,這裡不作為重點。

3.接著教師提問:你們覺得在畫這幅畫時,需要注意什麼?

(這個問題比較深,意在讓學生深刻思考,回憶畫這幅畫時候的一些技巧,此環節也提醒一些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或毛病,學生會說出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對學生的回答教師要進行肯定性評價,重點的地方還要進行強調。)

當學生說道,畫直線的時候,要按住shift鍵的時候,此時抓住這個時機講解利用shift鍵畫正方形的方法。(如果沒有學生提到,則引導學生髮現圖中有正方形。在此我運用知識遷移的方法來突破這個難點:同學們在畫直線時,我們請shift鍵來幫助,就能畫出筆直的線,那麼畫正方形是否也能用這個方法呢?動手試一試吧!先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再由一名學生示範,我想就不難突破難點了!)

還有一個問題可能也是學生注意不到的,就是教學樓每個窗戶要畫的一樣大,如果只使用長方形工具畫,是很難達到效果的。這裡就涉及到了本課的另一個難點“複製”方法的學習。教材中是把這部分知識放在後面章節的,本課中為達到最佳效果,我把這部分知識移到前面來講,這也符合新課程中倡導的打破教材束縛,不惟教材的理念。這部分知識是新知識,學生很難通過討論、探究來掌握,為突破難點,我採用教師演示的方法來解決。

第三環節:自由創作 合作探究

“小設計師們開始創作吧!咱們也來設計一棟樓房。”

在創作過程當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問題。這時要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調控指導作用,根據學生存在的不同差異,我是這樣安排的:同學們,當你在設計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求助小組內的同學或求助老師,也可以觀看老師發給你們的視訊教學錄影。在這裡我為學生們準備了“正方形的畫法”“不同填充方式”“複製的方法”三段視訊材料,供學生們使用。

[這一點的設計,也符合新課程中倡導的讓不同的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學習的理念。]

第四環節:展示彙報

在評析作品過程中,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自我評價,然後再進行全班交流彙報。在交流彙報時,充分利用多媒體網路教學系統,選取幾幅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展示,在展示中讓同學們提出優缺點,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作品有哪些優點,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需要向其他同學學習什麼,達到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最後修改完善作品。在此,我還設計了三個獎項,來鼓勵畫的好的學生。

第五環節: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同學們,我們今天做了一回小設計師,在創作中你有什麼收穫呢?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吧!”

讓學生自己反思總結。最後教師點評,教師在作品評價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善於挖掘學生的閃光之處,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針對不同的作品給予恰當的認可和鼓勵。讓每一位學生都充分體驗到創作的愉悅和成功的快樂。

[此環節重在創設積極的學習氛圍,使每位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並且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自我總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