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推薦】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

說課稿2.86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

說課稿 篇1

一.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 “ 殘疾”, 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二課時,是一節閱讀課,閱讀課是每單元教學的重要環節。本課具體涉及殘疾人鍾曉文的生活和中國盲童文學。

二.教學目標與要求

根據大綱“鞏固,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和關於詞彙方面的要求,以及英語學科的語言特點,我確立本課的知識目標為兩點:一是要求學生掌握詞本單元課本最基本詞彙,二是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較好的理解,即瞭解殘疾人的生活和如何關心殘疾人。根據大綱“側重培養閱讀能力”的要求和高二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水平, 我確立的第一個能力目標為訓練學生的skimming 和scanning 兩種能力。第二個能力目標為發展學生的觀察,記憶,想象,比較,分析和快速反應等能力。確立此目標的依據是英語教學大綱的“發展智力,提高思維,觀察,注意,記憶,想象,聯想等能力”的要求。

三.教材分析與學生分析

本課是一篇夾敘夾議的文章,閱讀容量正常,閱讀材料內容不難理解,文章通過具體事例闡述了這樣的觀點: 殘疾人除了身體殘疾外其他方面並不比正常人差;應讓他們接受教育,開發他們的潛力,為社會造福.

我在本課的教學處理上注重文章的閱讀理解,淡化詞彙和語法教學。在閱讀理解方面,我強調從輸入知識(即教師的教)到能力的輸出(即學生的用),通過這一過程,達到了擴大學生思維容量,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

從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看,高二年級是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的重要階段。一般來說,他們比較擅長對記敘文的閱讀理解,閱讀速度快,正確率高,而夾敘夾議的文章則難一點。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強調skimming和scanning這兩種技能,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他們的閱讀速度和快速查詢資訊的能力,從而提高正確率。

四.教學方法與輔助手段

本課運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兩個:情景交流法和多媒體教學。 現代的語言教學強調語言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的運用。在本課的教學環節中我搜集了一些歷史名人(殘疾人)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以及一些音像資料做成幻燈片,使他們在這個語言環境中瞭解這些名人。我這堂課最突出的教學方法還是多媒體教學,即通過展示軟體,達到講解的目的,突破難點。這樣,就把書本上枯燥乏味的文字變為形象生動的圖片和動畫,使學生先獲得感性認識,然後才是理性的總結,符合認識事物的規律。運用這種圖示法,學生就會從原來的從書本,從老師那裡被動地接受知識變成現在的主動,積極地探索知識,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改善了學習效果,突破了難點。

五.教學步驟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三個步驟。讀前部分提供了10 位名人的資料和圖片做遊戲來猜測他們是誰, 為學生做好情感上和知識上的準備。讓學生去發現自己身邊的殘疾人。談談他們是如何克服自己的困難並取得成就的。

閱讀部分首先給學生5個問題供學生閱讀時參考。內容涉及三個方面: 殘疾人鍾曉文;北京聯合大學開辦的一個特殊教育學院和中國盲童文學。文章通過具體事例闡述了這樣的觀點: 殘疾人除了身體殘疾外其他方面並不比正常人差;應讓他們接受教育,開發他們的潛力,為社會造福。引導學生懂得去尊重殘疾人,平等地去對待殘疾人。

讀後部分是在閱讀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檢查學生的理解程度,誘導學生聯絡實際,拓展思維。 試題設計從表層引入深層,逐步引導學生了解殘疾人,關心殘疾人,增強為社會奉獻愛心,關心社會公益事業的意識。

六.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主要體現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的分數除法單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數除法的意義認識,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在這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乘法的意義及計算,而本課的學習將為統一分數除法計演算法則打下基礎。

例1先是整數除法回顧,再由100克=1/10千克,從而引出分數除法算式,通過類比使學生認識到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教學,意在通過讓學生進行摺紙實驗、驗證,引導學生將圖和式進行對照分析,從而發現演算法,感悟算理,同時也初步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根據剛才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

2.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原理,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3.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和歸納的過程,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並從中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本課的難點是分數除法一般演算法的理解。這是因為要將除以一個數轉化為乘以它的倒數,在運算形式上由除法轉化為乘法,變化較大,而學生往往由於思維的定勢,一時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課的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在實驗和驗證中自主體驗和感悟。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必須貫徹以學生為主體,堅持啟發與發現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動手實踐,在體驗中、在交流中發現規律。

學習方法上強調以探究學習法為主。認知結構理論告訴我們,學習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內化過程。只有通過主動參與獲得的知識,才是有意義的。因此,在重難點的學習上,通過摺紙實驗與驗證,數形結合,從而實現真正的理解。

三.說教學過程。

(一)類比遷移,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1.乘法意義對照。

(出示3盒標註100克的水果糖)問:共重多少千克?

這個問題的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問:共重多少克?藉此引出整數乘法、整數除法算式,然後通過100克=1/10千克引出相應的分數乘除法。根據我以往教學的經驗,這樣的處理不少學生在類比遷移時有一定的障礙,並不容易實現。

而在問題中直接以千克為單位,首先因為問題更有挑戰性而能更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其次還能引出三種形式的算式:

○1整數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數形式:100克=0.1千克 ;0.13=0.3(千克)

○3分數形式: 100克=1/10千克 ;1/103=3/10(千克)

這樣的處理不僅有利於學生系統建構整個乘法的意義,而且,還能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把分數除法意義與整數除法、小數除法意義統一起來。這樣一來,接下去的理解就顯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義對照。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白楊》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內地接將要上國小的兩個孩子,在返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同時希望自己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裡需要,就哪裡紮根、發芽、成長。課文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歌頌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

二、說教學目標 :

1、瞭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

2、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幷寫小練筆。

三、說教學重點:

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的品質。

四、說教學難點:

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五、說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本,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在一種美好的境界中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

六、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匯入

學生了解白楊是一種極普通的樹。

(二)檢查預習

有小主持人檢查詞語及本課主要寫了什麼?

(三)老師帶領學生學習課文

首先讓學生快速讀課文,找一找白楊有什麼特點?抓住爸爸說的一段話: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通過讀,小組討論交流,彙報,總結出白楊有三大特點:直 、適應性強、不怕困難。然後引導學生簡單理解小白楊有沒有這樣的特點,出示句子: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學生總結概括。

然後重點理解爸爸是個怎樣的人,通過課文段落: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學生很容易看出孩子對爸爸瞭解甚少。接著讓學生彙報蒐集的西部戰略資料,進一步瞭解,爸爸是個怎樣的'人及當年像爸爸一樣的建設者,有著怎樣的品質。總結出:他們同樣像白楊一樣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裡需要就在哪裡安家。體現出他們無私奉獻精神。

孩子能不能行,從哪裡看出來?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這一句話就很容易看出來。

最後,學生通過看板書,深入瞭解白楊和爸爸有什麼關係?學生回答完,老師總結,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緊接著出示小練筆,學生先交流然後練筆,最後一生說說自己的小練筆內容,學生評價,老師小結。

總結提升:同學們,讓我們共同記住白楊的特點,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華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語》。

一、分析本課教材

人教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分為必修和選修。《語言文字應用》是選修教材,在這之前學生已完成了五本必修教材的學習。《中華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語》位於本冊選修教材第四課《詞語萬花筒》下的第四節。《詞語萬花筒》較好地將本冊選修教材前後的內容銜接了起來,而《中華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語》則對本課內容起到很好的收束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依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明晰熟語的概念,瞭解熟語的型別及特點。

2、過程與方法:分析誤用例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學習。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充滿智慧的語文學習者和實踐者。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考慮到高二學生語文學習特點,確立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使學生成為一個充滿智慧的語文學習者和實踐者。

難點:分析精選的最新影視劇、報刊等熟語方面的誤用例項。

四、教法

熟語,不論是舊課標下的大學聯考還是新課標下的大學聯考都屬於必考的內容。但學生僅僅是高二,如果過早的將學生裹進大學聯考,勢必會使學生錯誤的認為現在所學的熟語就等於大學聯考題中的熟語,這樣就大大狹義化了熟語的範疇,也可能給學生高三的熟語學習埋下審美疲勞的禍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了這樣的理念:在教學實施中,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了積累整合、應用拓展的課程目標。得法於課內,收穫在課外。語文學習與生活是不應該脫離的。正是基於這樣的理解,我才下功夫從學生可能感興趣的影視劇、報刊中精選誤用例項並整合教材內容,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原來我們每天都在學習語文,減少學習了語文教材某一課某一節後仍然不知道學習了些什麼,彷彿只有做題,只有像做數理化題一樣的做語文題才感到心裡踏實的.困惑。教法上強調教師的引導、示範。

五、學法

強調學生動手,強調學生增強積累意識,鼓勵學生敢於給名報、名劇等挑毛病,培養學生嚴謹的探究精神。

六、教具準備

幻燈片、學案。

七、教學過程:

1、由“山西文化數二定(平定、定襄),二定數平定”匯入,激發學生的自豪感,並巧妙地扣課題中的“智慧”,從而引入熟語的學習。

2、整合教材,給出教材中沒有給出的熟語的概念,讓學生通過概念歸納出熟語的三個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讓學生舉例子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

3、通過分析名劇、名報中的誤用例項,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生活才真正是語文學習的源頭,強調學生增強積累意識,培養學生嚴謹的探究精神。

4、通過教師的例項,鼓勵學生真正做一個能夠讓智慧自由飛翔的學習語文者和實踐者。

5、板書。熟語讓智慧飛翔。

6、佈置作業。完成學案上繼續給名劇、名報等挑錯的任務。

我的說課結束,敬請各位專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說課稿 篇5

通過《千字文》的教學使我和學生了解了歷史,增長了知識。比如,"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說明古人很早就重視到光陰的可貴。學到這裡,我馬上就讓學們背誦人們熟知的"一寸光陰通過《千字文》的教學使我和學生了解了歷史,增長了知識。比如,"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說明古人很早就重視到光陰的可貴。

學到這裡,我馬上就讓學們背誦人們熟知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在教學中這樣有機的結合起來由淺入深學生容易接受。

《千字文》在形勢上,採用了通俗易懂,活潑自然的韻語形式。因此我就根據這個特點結合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初步讓學生們領略了漢字的韻律美。語言的'運用上,多采用淺近的文言和白話夾雜的方式,讀起來琅琅上口,絕不枯燥。

《千字文》的特點之二是用字上基本不重複,而大多數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易讀、易認,通過學習來鞏固學生平時學過的字詞。從內容上講知識面也廣,如,對農耕季節的變換,農事的忙閒,年有四季之別,人有老少之分,是自然不能改變的執行規律。從倫理道德、社會規範、文史知識等各犯方面的知識,滿足了兒童成長過程中對各種知識的需求。與整個社會對與人的培養要求是一脈相承的,符合兒童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這樣的"百科全書"是的教材,十分有利於傳統文化的傳播。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在教學中這樣有機的結合起來由淺入深學生容易接受。

說課稿 篇6

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陽光般的愛一起走進《小獅子愛爾莎》,共同探索“生命的課堂”。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 聯絡實際,說教材

二、 依據學情,說目標

三、 緊扣文字,說過程

四、 突出重點,說板書

一、聯絡實際,說教材

首先,讓我們走進充滿愛的課文。《小獅子愛爾莎》是語文版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它講述的是奧地利女生物學家亞當遜(森)馴養一隻野生小母獅愛爾莎,和它建立了真正母女般難以割捨的感情,最後卻又把它放生的真實故事。作者用樸實平和的語言,再現了愛爾莎的出生——成長——回到大自然的過程。讀起來生動、有趣、故事性強,非常吸引孩子。

這一單元的主題是:從生活出發學習課文,學會更有意義地生活。我思考著,這篇文章的教學,應賦予學生什麼呢?在一次又一次地閱讀原著《生而自由 野生母獅愛爾莎》後,我不由感嘆、震撼於這種人與動物的相依相守!我期待著以我的閱讀感受引領學生進入文字,瞭解這濃濃的愛,感動這深深的情,從而珍視大自然中每個生命的存在。

二、依據學情,說目標

那麼怎樣具體設定本課時教學目標呢?三年級的孩子學習依賴心理較強,聽、說、讀、寫訓練,還剛剛起步,各種能力的形成正處於過渡時期,因此,根據語文新課程理念,從物件出發,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出示文字課件——)

1、認識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抓“關鍵詞句”反覆揣摩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是怎樣表情達意的。

3、體驗“我”與愛爾莎之間深厚的情感,初步感悟人類對野生動物的關愛。

教學重點 :感受“我”和小獅子之間的親密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

三、緊扣文字,說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激情匯入,引發期待。

(出示文字課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為此,我這樣匯入:首先,我出示了原著《生而自由野生母獅愛爾莎傳奇》這本書,然後聲情並茂地朗讀了封面上的一行字:“這是一本無與倫比的國際暢銷書;這是一個感動、震撼了數千萬人心靈的人與動物的真實故事”)。就這樣通過圖片,通過聲音、文字設定情境匯入,直抵學生心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個故事會怎樣感動、震撼我們的心靈呢?在強烈的閱讀期待下,師生共同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初讀課文時,我提出一個貫穿全文的問題;在你的眼中,小愛爾莎和我的關係最像什麼?這既是訓練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也是對學生進行概括性的言語表達訓練,同時也是本課教學設計的切入點。

(三)個性閱讀,精讀品悟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抓住在你的眼中,小愛爾莎和我的關係最像什麼?這個中心問題,統領全篇,精心預設以下三個教學板塊。(出示課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於中段學生要做到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我採取了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反覆揣摩的方法: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讀一讀,在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表情達意的。

例如在教學本課“母女關係”這一板塊時,我是這樣預設的:

(1)母女關係

①想一想。 儘管節選的這篇課文並沒有出現“母親”、“女兒”這樣的詞彙。文中對“我”和愛爾莎相處的生動描寫卻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她們像一對母女,當學生談到小獅子愛爾莎和我的關係最像母女後,我會提問:哪件事兒、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的呢?

。我認為,文中“愛爾莎犯錯”這件事是需要重點指導品讀的。因為課文對“愛爾莎犯錯誤”這件事的描寫有一個空白點:愛爾莎與“我”之間沒有直接的語言描寫。(出示課件)這些關鍵詞句“求寬恕”“安慰”“發出哼哼聲”無疑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是是給學生練語的極好擴點。為此,我聯絡本單元的學習主題“從生活出發學習課文”,引導孩子們通過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愛爾莎和我之間的對話,說一說。寫一寫、讀一讀,在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表情達意的。

例如在教學本課“母女關係”這一板塊時,我是這樣預設的:

(1)母女關係

①想一想。 儘管節選的這篇課文並沒有出現“母親”、“女兒”這樣的詞彙。文中對“我”和愛爾莎相處的生動描寫卻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她們像一對母女,當學生談到小獅子愛爾莎和我的關係最像母女後,我會提問:哪件事兒、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的呢?

。我認為,文中“愛爾莎犯錯”這件事是需要重點指導品讀的。因為課文對“愛爾莎犯錯誤”這件事的描寫有一個空白點:愛爾莎與“我”之間沒有直接的語言描寫。(出示課件)這些關鍵詞句“求寬恕”“安慰”“發出哼哼聲”無疑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是是給學生練語的極好擴點。為此,我聯絡本單元的學習主題“從生活出發學習課文”,引導孩子們通過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愛爾莎和我之間的對話,說一說。

②說一說 。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指導他們說完整的話,鼓勵他們說自己的生活。

③寫一寫。在學生充分的說之後,我還指導學生把說的寫下來,怎麼說就怎樣寫,特別提醒冒號和引號的使用。

以上過程,使語文技能在思維訓練中發展,童心在言語訓練中滋長。這就體現了語文學科 “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高度統一。

當然, 文中還有其他表現我和小獅子之間母女情深句子,我會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讀一讀。例如這些話——(課件出示):“它一刻也不離開我,晚上也跟我一起睡。半夜裡它常常用粗糙的舌頭舔我的臉,把我舔醒”、“換牙的時候,像孩子一樣張開嘴給我看。我輕輕地搖動它快要脫落的.乳牙。它閉著眼睛,一動也不動”指導學生的朗讀時,採取指名讀、評價讀、表演讀等方式,鼓勵他們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讀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學生還有可能談到作者送愛爾莎會大自然這時讓人感到母女情深的詞句:“它走後,我又十分想念它 ,特別是在暴風雨的夜晚,我整夜想著它,不知它怎麼樣了。”

“我一步也不離開它,它總是用兩隻爪子輕輕地抱著我的脖子入睡。我給它驗血、吃藥,和它睡在一起。我自己也忘記了自己是個人,愛爾莎是隻獅子了。”體驗他們的難分難捨之情是本課的難點 ,我是這樣突破難點的:看影片 激發情感;聽範讀 感染情感;想畫面 體驗情感。在充分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後,再反覆朗讀,在不同形式、多角度、有創意的讀中習得和積澱語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朋友關係。

以我的教學經驗,三年級學生的求異思維是相當活躍的,他們極有可能談到小獅子愛爾莎和我的關係最像朋友,為此,在教學本課“朋友關係”這一板塊時,同樣採取了抓“關鍵詞句”揣摩、朗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是怎樣表情達意的。

①刪一刪。大家都知道,“言語形式”是語文教學的立足點,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僅反映在引導學生通過語感實踐反覆誦讀,而且更表現在引導學生從煉字、煉詞的角度品味語言。出示文字課件 ——“它看見我蹲在河邊,就故意撲騰起浪花,還用前爪輕輕地把我撲倒在地上,十分高興地和我開玩笑。”我刪掉了句中的“故意”“輕輕地”“十分高興地”, 對比著讀“它看見我蹲在河邊,就撲騰起浪花,還用前爪把我撲倒在地上。”,思考作者為什麼用這樣的語言文字,不用那樣的語言文字來表達,從而瞭解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同時,這對剛剛初學寫作的三年級孩子來說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訓練。

②讀一讀。以上句子的朗讀,要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讀出愛爾莎的頑皮與可愛,進一步體會人與獅子的親密友好。

4、昇華感情,拓展延伸

當學生體會了獅子與“我”之間親密無間的感情後,設計了一個“穿透力”較強、具有探究性的話題:“換成你,你會讓長期相伴的愛爾莎離開自己嗎?” 由此引發的探討,我以尊重的態度不加評論,而是出示愛爾莎和它姐姐在不同環境中生活的兩組圖片,讓學生的情感在對比中思辨、體驗、昇華。並寫讀一句讀後感表達自己的心聲:愛它,就要( )!

課末,我會引導學生去找原著《生而自由》以及更多關於野生動物 的書去閱讀,關心野生動物命運,珍視大自然中每個生命的存在。從而達成對自己完美人格的建構——精神的提升與視野的拓展。

四、突出重點,說板書

板書的目的在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本課時的重難點,我採用了簡筆板畫的形式以增加板書的直觀性、簡潔性和新穎性。

縱觀以上教學設想,我認為本設計的亮點是:

1、以板塊的形式預設教學主線,儘量實現順學而導的可能,第一、二個板塊的預設有相當的靈動性,。學生先體驗到哪兒就學哪兒,以保障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

2、教法簡潔,強調讀寫,重視語言的薰陶,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地落實到了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促使教學不斷接近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全面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人教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中圓的周長第一課時。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是一節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研究幾何形體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以前學過的直線圖形知識和上節課掌握了圓的初步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力圖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經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為學習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基礎。而且在對圓周長有關知識的推導論證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於實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直觀認識圓的周長,知道圓的周長的含義;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

(2)能力目標:通過對圓周長測量方法和圓周率的探索、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精神以及團結合作精神。

(3)情感目標: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的偉大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民族自豪感。

4、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如果學生能理解“任何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問題,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歸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其實踐運用是本節課的重點,而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則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麼,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為學生提供一個合作探究的平臺。把學生分成每組4—6人的學習小組若干組,每組配備直尺、繩、資料統計表等學具,讓每個學習小組共同完成繩測法、滾動法測量周長,依所測資料找出直徑與周長的'倍數關係,推導圓的周長公式三個操作活動,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2、引導學生在認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發現、解決問題。

3、充分發揮多媒體直觀、具動感、易交流的優勢,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舞臺。

三、教學所需材料:圓紙片、直尺、繩(繫有小球的繩)、資料統計表、多媒體電腦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引發探究。

1、談話引入:同學們,老師想請你們觀看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片段,看看你們能發現什麼祕密?(課件顯示:運動員分別繞籃球場以及圓形大花壇跑步的情景)

2、揭示課題: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跑步的路線,讓他們思考並回答下面三個問題:

(1)要求運動員繞籃球場跑一圈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麼?

(2)什麼是長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3)要求運動員繞圓形大花壇跑一圈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麼?

(從而順勢引出課題:圓的周長。)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聊天和創設融洽的教學情景,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輕鬆氛圍。從生活實際出發,把生活實際問題轉化為教學問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二)人人蔘與,探索新知。

1、認識圓的周長

教師先拿出教具——圓,啟發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從感性上了解圓周長的含義。

接著,引導學生分析比較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周長各有什麼不同。

然後,讓學生根據電腦螢幕上的動態演示,敘述出圓周長的含義。

最後,讓學生拿出學具中的圓片比劃一下,自己去體驗、領會圓周長的含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摸一摸後,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圓一週的長度。培養了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為外部語言,更增強了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並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2、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活動一:測量圓的周長。

首先讓學生商討:怎麼測量圓的周長?都需要什麼工具?

然後,指導他們合作測量,並鼓勵學生上臺向全班同學演示自己的測量方法。

其次,用課件演示學生通常用的繩測法和滾動法。

最後,設疑激趣:繞動一條繫有重物的繩子形成一個虛圓,引出矛盾。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由問題引入,激發認知衝突,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思維進入新課所要解決問題的發展區,為後繼教學埋下伏筆。

活動二: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認識圓周率。

1、回憶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關係,讓學生猜想圓的周長可能與什麼有關?

2、要求每組同學用準備好的三個大、中、小不同的圓片作為測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別測量各圓片的直徑和周長,並將資料填入下表。

周長(分米)直徑(分米)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3、完成後,教師點撥,學生歸納“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結論。

課件演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4、學生看書自學後,交流彙報圓周率的含義。

5、引導學生讀、寫“π”並進一步瞭解圓周率的歷史和趣聞。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索、彙報交流,不僅可以突破難點,又能掌握學習方法,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也為我國古代數學家傑出成就而驕傲,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三: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

1、引導討論:求圓的周長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如果已知圓的直徑或半徑,該怎樣求周長?

2、推匯出求圓周長公式

C=πdC=2πr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思考、探索、分析、發現並總結規律,使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和自己的夥伴一起解答例1和做一做。

2、說出這兩題用哪個公式比較好?

設計意圖:解答時,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四)實踐應用,拓展創新。

依據本節知識特點,我設計瞭如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第一層次:基礎題

(1)一個圓的直徑是10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2)一個圓的直徑是10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設計意圖:通過第一組練習使學生明白雖然資料相同,但計算出的答案不同,讓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2、第二層次:判斷題

(1)π=3.14。()(2)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π倍。()

(3)大圓的圓周率比小圓的圓周率大。()

設計意圖:這組判斷題,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強化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3、第三層次:發展題

(1)求黑板上畫的圓的周長,你打算怎樣做?

(2)我想知道一棵樹的橫截面的直徑,你有什麼好的辦法?哪種方法最好?

設計意圖:這組題讓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考,既要發展學生的求同思維,也要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五)總結評價,體驗成功

我是用談話的方式進行小結的:

1、你學到了什麼?(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梳理)

2、你是怎麼學到的?(指出這些方法還可以用到今後的學習中)

3、以你的經驗,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圓的周長的實際問題?

五: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

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

圓周率: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叫做圓周率π

圓周長公式:C=πdC=2πr

板書目的:能反映出全課內容的重、難點,形成知識網路,更有助於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