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推薦】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10篇

說課稿3.13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10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浪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浪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課文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大海特有的景緻:沙灘、浪花、貝殼、小蝦。其中浪花跑去又跑來,像一群淘氣的娃娃。課文語言優美,音律和諧,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以兒童的口吻,描述海邊的景物,具有很強的親和力,有利於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給學生以美的薰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會寫“丫、淚”等字,理解“邁著”“捧來”“輕輕的”“悄悄地”等詞語。

能力目標: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海邊玩耍的樂趣。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

感悟理解“邁著”“捧著”等詞語,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海邊玩耍的樂趣,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二、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在前幾個單元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利用象形字的方法,說順口溜的方法,採用對比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聯絡生活事物等方法進行認字,所以在本課的認字過程中引導學生用換部首的方法,猜謎語等方法進行認字,對於學生髮現.尋找到的好的認字方法,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一年級學生的思維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學習語言習慣於直接體驗、整體接收、綜合感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這一思維特點,採用動作演示、多媒體再現情景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反覆品味,體會表達的精妙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並用讀的方式表現出來。

三、教學過程:

首先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請學生趴在桌面上,閉上眼晴仔細傾聽,感受一下,我們現在來到了什麼地方?(放海浪聲)

2、(放課件讓學生欣賞大海風光)

(然後與學生對話)大海美嗎?(美)沙灘美嗎?(美)浪花美嗎?(美)想到海邊去嗎?(想)那今天我們就一起進入課文,一起看美麗的大海、美麗的'沙灘和美麗的浪花。(板書課題)

然後品讀感悟,細細體味。

1、教師配樂有感情地範讀課文。

2、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並通過讀把自己的體會表達出來。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字的重點。同時促進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熱情,當學生提出悄悄地搔癢了我的小腳丫讀的好時,可以引導學生用簡筆畫和查筆劃的方法識記腳丫的“丫”字,然後進一步挖掘小女孩的表情怎樣?真的有人弄癢她的腳丫嗎?體會文中“我”和“浪花”的快樂。讓學生通過做動作學習詞語,讓學生模仿“浪花邁著輕輕的步子走來”,還可以讓學生“悄悄地搔癢同桌的小腳丫,感受被浪花搔癢的感覺”學生在直接、整體觸控語言現象中,有所感悟,並在“悟”中自得。同時挖掘文字的情感因素,用詞說話、找關鍵字,讓學生理解“邁著”“捧著”“又”等詞語,並把自己的體會用讀表達出來。

其次拓展視野,情感昇華。

播放《海底世界》動畫,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薰陶。繼而讓學生用一句熱情洋溢的話表達自己對海、或浪花、或沙灘、或海底世界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最後課堂小結,分享快樂。

四、教學反思:

由於我們所居住的環境離大海特別遠,所以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把“海浪聲”“海”“浪花”引入教室,讓兒童的感官直接體會,使學生對教材由“遠”及“近”,由“近”感“真”,由“真”感“親”,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走進文字,讓文字進入學生心裡。

引導學生品讀感悟,這是實現學生與文字對話的關鍵。低年級的學生要達到這理想目標並不容易。因而引導學生進行“品讀、感悟”顯得更為重要。

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美麗的《海底世界》的動畫,把學生的視野及情感向延伸拓展,繼而讓學生用一句熱情洋溢的話把情感釋放出來。

在短短的四十分鐘裡,我們努力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可受時間、學科內容等諸多因素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懇請各位領導、老師諒解。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篇課文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 編著的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教科書《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第五冊閱讀部分,著重培養理解、分析現代論文和研討、評析文學作品的能力。第二單元是現代論文,學習重點是融會貫通。同時,本文是一篇文藝理論著作,通過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所以我們為本課指定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把握層次,理清全文思路。

2、領悟材料與觀點的關係,理解文章內容。

能力目標

1、通過擴充套件,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2、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藝術作品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

理解材料與觀點的關係。

四、教學難點

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特別是詩歌鑑賞能力。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說 教 法

課文的標題指出了本文的論述重點: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和實。這“中國藝術”,包括詩歌、戲曲、繪畫、書法、建築、印章、音樂、舞蹈等,主要論述了繪畫和戲曲。“虛和實”,指中國藝術中表現空間上的虛實結合、虛實相生。實際上,課文重點論述的是:中國繪畫、戲曲藝術空間表現方面的虛實結合、虛實相生。

這篇課文難度較大,學生在閱讀中,不可能完全讀懂,總有相當部分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碰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例子。這就是,儘量運用舊知去求新知,儘量融會貫通地去把握課文精髓。有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今後的生活和閱讀中,慢慢尋求問題的答案。

為了便於教學,可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中有關彩色插圖。如有條件,製作多媒體CAI課件,將與課文有關的藝術作品,如馬遠名畫《寒江獨釣圖》等等在需要時儘可能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還要作到觸類旁通,用課文觀點闡明其他問題。指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觀賞經驗和閱讀經驗來理解課文。可以說,學生大都聽過戲,看過畫,看過書法作品,參觀過建築,欣賞過音樂,詩歌朗誦得更多,所有這一切,都應該與理解課文聯絡起來。學生的這些經歷大大有助於更快更好地把握課文。(難點的解決)

說 學 法

在學習中,為了把握課文內容,將全文內容融會貫通,第一要理清全文的思路。第二把課文中所引的文言文弄懂,有助於領悟材料與觀點的關係,把握課文內容。這些引文,包含了作者傾向和觀點。課文的不少內容,都是對這些引文的解釋、發揮和分析。弄懂了這些引文,就基本上讀懂了課文。(重點的解決)

教 學 程 序 設 計

第 一 課 時

教學要點

1、明確課文論述的重要問題。

2、把握層次,理清全文思路。

3、領悟材料與觀點的關係,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畢,上課)剛才我們聽到的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簡單地說,這首曲子是由聲音的高低、快慢構成的。那大者,金鼓齊鳴,萬樂齊奏,勢若排山倒海,驚天動地。小到一兩聲笛鳴,猶如林間細雀低低絮語,或是絃樂輕輕彈奏,私微風吹拂,牽起絲絲漣漪。甚至於有時音響全無,成為空白,給人以無限遐想。所謂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就是這聲音的高低起伏,時斷是續,使音樂變化無窮,氣象萬千。從美學的角度上說,這就是音樂中的虛實相生的絕妙效果。

二、整體初讀,感悟課文

通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本文論述什麼問題?

2、虛與實之間的關係可以做怎樣的概括?

3、本文分幾個層次來論述的?

明確:略

三、理解課文中的引文

見練習二:說說下列引文的含義,並說明它們在闡釋課文觀點方面的作用。

明確:略

四、小結

本課時我們瞭解了課文的論述重點,理清了全文思路,明白了中國藝術需與實之間的關係,弄懂了引文的含義和它們在闡釋課文觀點方面的作用。

五、佈置作業

練習二

第 二 課 時

教學要點

1、融會貫通,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3、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本文論述什麼問題?

2、虛與實之間的關係可以做怎樣的概括?

二、再次通讀課文思考練習第二題:中國繪畫、書法、戲劇、建築在表現空間方面有什麼共同特徵?作者是把這些藝術中的哪些材料融會貫通起來,闡述這個共同特徵的?

本題旨在幫助學生融會貫通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明確:略

三、合作探究,突破難點

課文指出,中國繪畫處理空間的表現方式,同中國詩中的意境相通。試看《登鸛雀樓》和《尋隱者不遇》的意境,在處理虛與實的表現方式上有什麼共同之處?

學生小組討論後回答,教師點撥總結。

明確:略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再次融會貫通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合作探究了中國藝術表現裡虛與實在中國詩歌領域的運用,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要熱愛祖國的藝術財產,用學到文藝理論欣賞中國藝術作品。

五、作業

1、練習一

2、以某一藝術種類為例,談談中國藝術如何處理虛實關係?

說 板 書 設 計

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和實

虛實結合、虛實相生、虛由實生、實仗虛行、以實為本

以虛為用、實中存虛、以虛帶實、化虛為實、虛實映帶

詩歌

戲劇

繪畫

書法

建築

印章

音樂

舞蹈

根據“美觀、簡潔、實用、重點突出”的設計原則設計的這一板書,字數不多,但既簡潔實用,突出了本課的論述重點,又體現了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實原則,給人美的享受。

語文說課稿 篇3

知識目標:

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能力目標: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標: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重點、難點: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教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讓學生談談對這首詞的初步理解。

二、題解與背景

本文體裁詞。詞又叫詩的別體,長短句。沁園春,詞牌名。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這首詞分上下兩闋,各寫什麼?上片:描寫北國雪景;下片:縱論歷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問題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統領下文,都望到了什麼?(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哪幾句是虛景?

4、你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以靜寫動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它領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詩人描寫北國雪景,有雄壯之氣勢,豪放的風格,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現了詩人豪邁的`胸懷。

五、重點詞句子的理解。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含義。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啟下,過渡作用

3、結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嬌江山完全稱意。這是對一代新人的呼喚和企盼。

六、作業。背誦這首詞。

語文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海島戰士熱愛海島、紮根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繼續領會關鍵詞句對錶現人物品質的作用。

教學重點:

是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邊防戰士熱愛海島、紮根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德。

教學難點:

是瞭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穫與昆蟲的關係。

教學準備:課前閱讀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穫與昆蟲之間的關係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祖國南部的領海上,有許許多多的島嶼,為了保衛祖國,解放軍戰士就駐守在這些遠離大陸、條件艱苦的海島上。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一個有關海島戰士的美麗而感人的故事,請看老師寫課題(板書課題),請大家齊讀課題:彩色的翅膀

二、讀略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1、請同學們翻開書25頁,先看這篇文章的連線語,請一位同學讀一下,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節課有兩個學習任務,分別是什麼?用線畫下來並寫上序號。

2、誰來說一下這節課的兩個學習任務,分別是什麼?。生邊交流,師邊點選課件,出示學習任務:1、想想小高為什麼把昆蟲帶往寶石島? 2、交流讀文後的體會。

3、齊讀任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第一個任務

1下面,就讓我們來挑戰第一個任務: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小高為什麼把昆蟲帶往寶石島?要邊讀邊想,(注意聯絡課前閱讀的資料考慮用因為……所以……來回答)。

3、誰來挑戰第一個任務,說一說小高為什麼把昆蟲帶往寶石島?四、精讀課文體會交流關鍵詞句

(一)讀了課文,你們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板書:戰士 愛島

(二)、這些感受你又是從文章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的呢?

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認真地讀讀課文,走進文章的字裡行間,靜靜地看,細細地品,畫出最能體現戰士愛島的句子,多讀幾次,並在旁邊做上批註,寫上自己的一些感受。

(三)、學生交流:

同學們讀得多認真啊,老師被深深地感動了。下面就讓我們來完成第二個學習任務。抓住關鍵詞語交流一下自己的體會。

1、 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邊,懷裡卻緊緊地抱著一隻紙箱子。

(1)哎呀,那個大提包可裝著許多好東西呀,有媽媽為他準備的他最愛吃的黑龍江土特產香脆的松子啊、榛子啊什麼的,這些東西在條件艱苦的海島上那簡直就是人間極品呀!而嚴重暈船的小高卻把大提包扔一邊,懷裡卻抱著那隻裝滿那些又不好吃的又不好用的昆蟲的紙箱子,而且還是緊緊地抱著。小高真愛海島呀!

(2)小高懷裡抱得僅僅是一隻紙箱子嗎?

(3)你看,就這樣抓住這些關鍵的詞語來體會戰士對海島的熱愛之情。

2、他們在岩石下、小路旁,壘出一塊塊“海島田”,把從家鄉帶來的蔬菜種子,連同自己愛島的.深情一起播種下去。

(1)找兩個同學交流

(2)哦,戰士們對海島的愛啊,使這片佈滿礁石的海島也有了塊塊良田,使這片不毛之地也煥發了勃勃生機。他們播種下的是種子,更是什麼?改造海島的那份美麗的願望,更是熱愛海島的那一顆顆火熱的心呀!

(3)男孩子們你們來讀一下這句話。

3、他們像撫養嬰兒似的照看著這個小瓜,澆水,施肥,一點也不馬虎。

(1)找兩個同學交流

(2)同學們,你們幫助大人照料過嬰兒嗎?你知道照料那樣嬌嫩的嬰兒有多難嗎?

(3)海島上的戰士們哪,像撫養柔弱的小嬰兒一樣,精心照看著這個小瓜。想一下,在條件惡劣的海島上,都會遇到哪些情況呢?戰士們又是怎麼做的?當島上嚴重乾旱時——,戰士們是怎麼做的?當颳起颱風時,戰士們是怎麼做的?當下起暴雨的時候,戰士們又是怎麼做的?

(4)誰來讀讀這句話?把這種戰士對小瓜的愛讀出來吧。

4、戰士們都笑著,用兩個指頭捏起一小片來,細細地端詳著,輕輕地聞著,慢慢地咬著,不住發出嘖嘖的讚歎聲。

(1)戰士們對海島的這份愛呀,創造了一個奇蹟。在這個荒涼的小島上成熟了第一個西瓜。在嘗瓜會上,你找到哪句讓你感受深刻的句子,你體會到什麼?

(2)同學們平日吃西瓜都是怎麼吃的,而此時:戰士們笑著,用兩個指頭捏著,細細地端詳著,慢慢地咬著,不住嘖嘖的讚歎著:(和學生一起邊說,邊做動作)你從中又體會到了什麼呢?

(3)請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找學生讀,一起讀。

5、我就不相信,這些小精靈會不愛我們祖國的海島,會不願在這裡安居樂業。

(1)剛才我們和戰士們品嚐了一起品嚐了島上第一個西瓜的甘甜,體會到戰士們愛島建島的那份深情。相信在許許多多小高那樣的戰士的努力下,島上會結出更多的西瓜。小高帶的那些小昆蟲帶現在怎麼樣了?讓我們一起讀課文的14—17自然段。男同學讀作者,女同學讀小高,老師讀旁白

(2)從小高的話中,你體會到什麼?能不能用你的讀把小高的這種感情讀出來?

6、我忽然發現窗玻璃上停著一隻蝴蝶,正對著朝陽,扇動著它那對彩色的翅膀。

(1)小高說的沒錯呀,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像我們的戰士一樣,已經在祖國的海島上安居樂業了。從哪兒看出來的,齊讀這句話。

(2)文章結尾用“彩色的翅膀”點題了。這彩色的翅膀啊,不僅代表了在海島安家的那些蝴蝶等小昆蟲,還代表了什麼?想想海島在邊防戰士的建設下,會有彩色的什麼?還代表的戰士們那豐富多彩的、建島愛島的革命生活。

戰士們對海島的愛啊,更是對祖國那深深的愛!

五、練筆 現在的海島

是啊,這是一個多美麗的故事啊,這是一群多可愛的戰士啊,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夢想,一心改造著祖國的海島,荒蕪的海島開始顯現綠色的生機,寂寞的海島也有了多彩的生命!此時此刻,我親愛的同學們,就讓我們也乘著彩色的翅膀,放飛想象。想一想,經過十幾代海島戰士的努力,現在的海島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新景象呢?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把它們寫下來吧。

六、

正像同學們所說的那樣,現在的海島,美麗、富饒,由原來蠻荒小島成為一座座海上花園。

七、美讀課文

戰士們對海島對祖國的這份愛呀,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動著,就閃現在文章的字裡行間裡啊!同學們,接下來,讓我們再課文,你想讀哪一段,就可以讀哪一段,讀出戰士對祖國海島的愛,讀吧,同學們,把你的感受都讀出來,好嗎?

語文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讀中感悟,讀中激情”,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最後一個主題單元“告別童年”的第一課《我們上路了》。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來談談我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憶,童年充滿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我們上路了》是一首現代兒童詩。作者用一群孩子的口吻,描繪“我們”邁著稚嫩的腳步上路,前面可能回遇到美麗和挫折,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堅定信心,勇往直前,腳踏實地地去開闢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

這首現代詩歌,篇幅不長,韻律較自由,不拘於一格。全詩有三個小節,感情強烈,節奏鮮明,琅琅上口。詩歌內容淺顯,大部分詩句的意思學生可以自己理解。學生對詩句理解的難點是詩中象徵手法的運用。教學時我只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指導、點撥。

二、說目標

1、通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瞭解象徵手法。

2、瞭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表達能力。

4、嘗試簡單的詩歌創作。

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閱讀教學的過程也就是三維目標的整合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才能真正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

三、說教學特色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

因此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採取了“以讀為本,自讀自探自悟”的教學模式,將師生各種形式的讀貫穿於閱讀教學的始終,旨在強調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讀為前提,也就是要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有得。

四、說教法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轉變自己的角色,由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轉變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學中,我將力爭擺正自己的位置,給學生更多的發揮與施展才能的空間。

接下來我說一說設計這節課所採用的教法和學法。

(一)、情境創設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文文字優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三)、自主探究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我在讓學生理解了象徵手法的運用後讓學生自主探究。

五、說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學生可採用“說一說,讀一讀,寫一寫”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說”自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以及對詩歌表達的情感的體會。“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習詩歌的很好方式。在對詩歌的音節美的感受中,詩歌的內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體驗。所以教學時,可以採用範讀、引讀、賽讀等多種方式,加強朗讀的訓練和指導。“寫”仿照詩歌的形式,創作同一類題材的小詩,或者替作者補寫自己覺得合理新增的詩節。

基於以上的一些理論指導,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老師指著黑板上的板書“告別童年”,請同學們讀一遍;再讀——談談感受;接著輕輕地讀“告別童年”,說出你的感受(輕輕地讀,彷彿無比留戀,童年往事一一浮現。童年是一副畫,每張畫的內容都不一樣,無所不有;童年是一首歌,旋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再大聲地讀出來,你的感受又是什麼?(自豪的、滿是憧憬)。

師小結:是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成為少年了。我們的雙手變得有力,思想逐步成熟,儘管路上會有風雨飄搖,但不管怎麼樣,我們上路了!

教師以這樣的一段敘述語匯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品讀詩歌,體會情感

1、帶著感情,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歌,藉助工具書,掃除朗讀障礙、把句子讀準、讀通順。隨手做批註。

談談你的認識和收穫。(發言自由不限)

小結:現代詩的特點——形式是自由的,內涵是開放的。只要心有所感,誰都可以進行詩歌創作。

2、默讀全詩,邊讀邊思考:每一節各講了什麼?

學生通過朗讀知道

第一節:雖然我們很稚嫩,但我們還是上路了;

第二節:路上可能遇到美麗也可能有挫折,但我們決不後退;

第三節:人生的路靠自己,要腳踏實地,勇往直前。

3、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一小節。

說說為什麼喜歡這一小節。

(注:學生有可能按著小節順序逐一解讀,但也有可能打亂順序,需靈活處理。學生提出第幾小節,當隨機學習第幾小節。)

(1)一小節

美美地讀,優美流暢、充滿詩意地朗讀。可排序讀,指名讀等。同時指出“剛剛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兒,

剛剛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紅,

剛剛才撿到一張很小的郵票,”運用了象徵的寫作手法,在詩歌中用得非常普遍。指名讀,提問:在這一句中,這些事物象徵著什麼呢?(我們稚嫩的人生之旅,我們才剛剛起步的人生之路。)啟發:除此之外,還有相應的事物也能代表我們人生的剛起步。

用表演法理解“哦,不管大人們怎麼說,”

老師可以和同學配合表演一下:早晨,要上學了,臨走時,媽媽會說些什麼?你怎樣回答?(體會

讓學生接著體會下一句:“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應該讀出什麼感情?(自豪、驕傲、擺脫了束縛的'快樂……)

理解完了詩歌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要求學生讀出詞語的意思,讀出句子的感情色彩。指名讀,讓學生點評。

最後齊讀第一小節。在最後一句運用輪讀的方法激發情感,“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上路了——上路了!”

(2)學習第二小節

生思考:你感觸最深的是哪些地方?劃出來,做上批註。

學生自由讀,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批註。

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見解。師引導:結合自己生活、學習的實際,談談對這一小節中象徵手法的理解。

引導學生自由談論,當你遭遇打擊、困難時,會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會怎麼樣去處理?

(3)、學習第三小節

承接學生的滿懷豪情,引讀第三小節。

提出“前面有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這句,教師指出:這句也運用了象徵的手法。讓學生結合小資料進行理解。(相思鳥:指美麗的愛情;金孔雀:象徵事業的成功;橄欖樹:指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鈴:預示著“我們”富有情調的生活。)

“那一條條被我們用腳踏出來的路,才是我們每個人留在這世上的真正姓名。”談談自己的理解。師總結:所謂的真姓名,正如同學們所說,是不虛度年華,不浪費光陰,是腳踏實地做高尚的事,做有價值的事!

師讓學生從這小節中找到一個關鍵詞語。(走下去)

師:人生之路,你準備怎樣走下去?

讓學生按照“人生之路,尋找正確的方向走下去;人生之路,昂首闊步腳踏實地走下去;人生之路,無怨無悔高尚地走下去;……”的形式說一說。

師:說得真好!說得人心情激盪,說得人鬥志昂揚!讓我們痛痛快快地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情吧!

全班集體朗讀最後一小節。

(三)回顧全文,創作詩歌

請學生大膽地仿寫“告別童年”的小詩,朗讀、賞析。

語文說課稿 篇6

養花說課稿。

一.說設計理念

這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質樸無華的語言,向我們道出了養花的種種樂趣。透過文字感悟作者的生活之道及老舍先生的品格是領會文字內涵的要詣。本文誒饒“樂趣”組材,喜、憂、笑、淚、花、果、聲、色,疏疏朗朗的佈局,也如花一樣值得我們欣賞。

二.說教材:

本課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養花的樂趣,學習本文,要了解課文寫了哪些事情,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說學習目標

1.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 說學習重點、難點

1. 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

2. 學習作者敘事具體、清楚的表達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 匯入:

初讀了課文,我們瞭解了課文的大體內容。這節課,你們還想知道什麼?

(二) 尋找樂趣:

讀讀課文,想想老舍先生為什麼要養花,他從養花中體會到了哪些樂趣。把不懂的地方記下來,與老師、同學討論。

1. 討論重點句,“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勞動,由長見識……”

(1)作者從養花中體會到了怎樣的樂趣,你能找出來嗎?動筆標出來。

(2)全班齊讀;誰想讀給大家聽,請你來讀。

(3)看來養花還真不是一件隨隨便便就能做好的事,老舍先生竟然從中體會到那麼多樂趣。這回,我們也來當一名養花人,與作者共同體會養花的樂趣。

(三)體會樂趣

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樂趣寫具體的。找出有關的句子和組內的同學交流。

1、抓住“只要……就……、照管、有益身心、勝於吃藥”等重點詞、句,體會“情趣之樂”。

2、“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的成果之樂,你體會到了嗎?

送牛奶的同志進門就誇好香,秉燭賞曇花,增給友人自己養的花……使作者心裡感到喜歡,談談你的看法。

我們也來分享其中的樂趣你可以把自己主人,也可以把自己當客人,想想這樂趣有什麼不同。

3、作者說自己有腿病,卻甘願為養花“腰痠腿疼,熱汗直流”,還說這樣“有意思”,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四) 深化樂趣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一想自己學到了什麼。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談自己的收穫。

(五)創造樂趣

生活中的樂趣無處不在,誰能簡要地談一下?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珍珠鳥》一課是七年級(下)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以“人與動物”為內容專題編選課文。這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寫動物的佳作,都各自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人與動物”的關係,閱讀這五篇課文,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與動物關係的深入思考。

《珍珠鳥》一文主要寫了由於作者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後到與人融為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愛的頌歌,並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從對“人與鳥”的關係的敘述中,啟發學生在“人與動物”和諧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

2、教學目標:

①積累生動和優美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欣賞和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進行描寫的手法。

②引導學生學習抓住的關鍵詞或句子來把握全文感情基調,分析作者和珍珠鳥建立相互信賴關係的過程和原因。

③進一步強化學生朗讀、默讀、速讀、精讀等能力,在讀中品味,逐步培養學生對詞語句子細緻入微的體味能力。

3、教學重點:學會賞析優美語句和語段的基本方法,並通過對文句的賞析進一步理解的內涵。

4、教學難點:領會“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和感受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發展的深刻意義。

5、學情分析:①從德育角度講,現代學生並不缺少“被人愛”,相反地,恰恰是因為擁有太多的“被人愛”,反而使他們缺少了一種“愛別人”的胸懷,根據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最美好的教育應該是把孩子們對善的嚮往提升起來,把人的良知煥發出來,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建立起獨立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懂得愛和自由,樂於創造,熱愛自然,學會生活和懷有理解人生的渴望。因此,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是責無旁貸的,也是力所能及的。

②從語文角度講,國中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往往還只停留在以情節判斷作品好壞這一淺層面上。因此,幫助學生品味文學語言,提高文學鑑賞能力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長期任務。

二、說教法

朗讀型美讀鑑賞法:(此法由葉聖陶先生提出)。

設定原因:

1、本文描寫人鳥相親的畫面,語言優美精緻,有著濃郁的詩意,適合朗讀。

2、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對於寫在紙上的死的語言,可以從聲音裡得其意味,變成活的語氣。”教師表情化的朗讀可以把作者感情的流程直接訴諸於學生的聽覺,加之伴隨著語意的理解,學生的心靈和情感逐漸被打動,從而使他們逐漸展開全面的鑑賞活動。這樣以讀導講,以講導讀,更能使學生明晰而深刻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意蘊。

三、說學法

1、朗讀鑑賞法

設定原因:A、國中學生由於閱歷淺,生活積累少,以及思維能力的限制,他們不可能如高中生一樣,對作品進行理性的分析。而只能通過對語言的感受體味來切入文字,對作品獲得感性的認識。

B、學生的朗讀可以讓學生調集各種審美心理因素,去親歷再造作者言語表達生動性的過程,在情感上與產作者產生共鳴,從而獲得再創造的興趣和喜悅。

2、小組合作學習

設定原因:A、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探討,可以開闊他們的眼界,培養他們合作的精神。

四、說教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蒐集帶有“鳥”字的成語

(二)匯入新課:

藉助多媒體展示“鳥語花香”的境界,以便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整體感知課文

學生速讀課文,要求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由此引導學生走進,通過精讀研討,看看人與鳥的信賴是如何營造出來的。

(四)精讀研討:

這一階段,讓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或舉手搶答;或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或發揮想象,嘗試著扮演鳥爸爸、鳥媽媽、雛鳥的角色,進行精彩的家庭對話。雛鳥活動的那一部分還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多媒體展示文字和畫面),學習細膩的描寫手法。這些教學形式,會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起來,每個人都想參與,都想表現自己,我們的`課堂教學便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問題設計:

1、我初見朋友送的珍珠鳥時心情如何?從文中哪句話讀出了這種喜悅之情?

2、可是緊接著,作者為什麼單獨用一段強調“這是一種怕人的鳥”?

想象:這對怕人的鳥被送到新的主人家,心裡會想些什麼?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試著扮演鳥爸爸、鳥媽媽的角色,說說他們將進行一段怎樣的家庭對話?

3、我在關愛珍珠鳥的過程中,首先為它做了什麼事?怎樣做的?我這一溫存的舉動換來了什麼?你從這一叫聲中讀出了什麼?

4、我還為它做了哪些事?我的付出又換來了鳥怎樣的反應?

過渡:是誰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狀?

5、雛鳥長得怎樣?

想象:雛鳥誕生後,它的爸爸、媽媽將對它進行怎樣的教育?雛鳥會心悅誠服地接受嗎?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展開一家三口的對話。

6、雛鳥對我有什麼反應?我又是怎樣關 愛它的呢?請一位同學朗讀雛鳥活動的段落,大家思考剛才的問題。(大螢幕出示與文字有關的畫面)

7、雛鳥的變化和我的關愛是分不開的,我在雛鳥活動的時候是如何對待它的?請同學們根據大螢幕提示的問題回答。

8、在我的關愛下,鳥不但親近我,信任我,還對我產生了一種依戀,你能從文找出雛鳥對我依戀的句子嗎?作者在表現這種依戀的情感時用了哪種寫作手法?

9、讀到這裡,你感覺作者筆下的鳥和你以往見到的有什麼不同?

10、這種表達效果和作者細膩的描寫是分不開的,你認為作者對雛鳥主要進行了什麼描寫?能找出相關詞語嗎?請帶著對鳥的喜愛之情朗讀這段文字。

過渡:我們再來看這鳥,親暱的趴在作者肩頭睡著了,還呷呷嘴,似乎在做夢。

想象:此時的鳥做了一個什麼夢?

11、作者也被鳥的這種親暱、依戀的深情所打動,靈感湧上心頭,流瀉下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想象:作者在這裡想對我們人類發出怎樣的呼喚?你以後會怎樣做?

(五)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想讓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喚起情感上的共鳴,走進大自然,留心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親近它,欣賞它,關愛它,並象作者一樣及時捕捉靈感,拿起筆細膩的描寫出自己喜愛的動物。

(六)課堂結束

多媒體展示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畫面,配以優美的音樂旋律,結束今天的課堂學習。

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最後一課》是人教版七年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與《黃河頌》等幾篇文章一起構成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單元,成為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的重要元件。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片小說,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國小生小弗朗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遭受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所以,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薰陶和感染,從而去愛自己的母語——漢語,愛自己的祖國,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另外,小說形象生動地塑造了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這兩個人物形象,學習時應讓學生重點掌握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等各種描寫方法來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2、教學目標

上課前,我先請學生預習文章,提出本文他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還想知道些什麼並擬訂出來,這樣,綜合學生的意見,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再結合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本課的特點,我最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

(1)、瞭解小說文體知識。閱讀課文後,複述《最後一課》故事情節。

(2)、學習環境描寫的作用。

(3)、品位作品中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描寫,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進而分析韓麥爾先生和小弗朗士兩個人物的形象。

(4)、感悟小說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3、學情分析

以四個目標的設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七年級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目標2、目標3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生活閱歷貧乏,再加上時代背景久遠,因此,我把熱愛祖國語言是一種愛國的理解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1)《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因此我採用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儘可能多的製造語文學習的自由空間,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大力提倡小組自由研討,交流意見。

(2)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這樣可以強化視覺和聽覺效應多種感官共同協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達到教學效果最優化。另外,

一個優質的課件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感情薰陶,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貫徹寓教於樂、快樂教學的原則。

(3)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將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

2、說學法

自主探究學習理論認為: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可見,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所以,在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進行綜合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同時指導學生善提問題,進行質疑交流,充分地給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鼓勵學生想說、敢說,讓他們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意見,小組內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三、說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1、通過師生共同交流所蒐集的'普法戰爭、以及作者的有關資料匯入新課。(對於此文來說,背景的理解相當重要,不可忽略)

2、螢幕顯示普法戰爭的歷史畫面,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閱讀興趣和理解。

第二環節:預習交流

1、螢幕顯示生字,採用點名讀、齊讀的方式。

2、檢查學生的預習筆記。

學生通過預習初步感知課文,掃清文字障礙。通過預習筆記,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讓他們讀完一篇文章之後,有自己的獨特看法,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有自己的疑問。這對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學習自主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環節:合作探究

1、通讀全篇後簡要地說出本篇小說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節。

這一問訓練學生概括複述,要求:能體現情節發展的脈絡。

2、最後一課和平日上課的情景有怎樣的不同?

3、文章哪些地方運用了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

教師出示投影,供學生考。

4、根據故事情節可把課文劃分成哪幾部分? 5、小弗郞士在最後一課上,思想感情發生了什麼變化?找出描寫其心理變化的語句。

學生自由發言,然後教師進行調控,組織討論“小弗郎士是一個由於這是最後一課而變得認真聽課的人的孩子”一種見解。明確:小弗郎士是由一個貪玩、不愛學習、怕老師、幼稚不懂事的孩子變成一個愛學習、同情理解老師,懂事成熟、熱愛祖國的孩子。

學生合作討論,誦讀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寫,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究竟是什麼使這樣一個活潑、調皮的孩子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討論,點撥) 教師點撥:是樸素的愛國情感使這樣一個活潑、調皮的孩子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

第四環節:課堂檢測。這一環節能有效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

第二課時

第一環節:課前學習交流

讓學生小組內比賽複述課文,要求既能體現情節發展的脈絡,又能說出人物形象。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

(一)韓麥爾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學生自由發言,然後教師進行調控,組織討論三種“見解”。

①韓麥爾是一個普通的人(鎮上的一位教師。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課堂教學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時還“玩忽職守”…… )

②韓麥爾是一個“可憐”的人(最後一次上課。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一動也不動地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臉色慘白,話說不下去。教了一節課又一節課…… )

③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換上禮服,紀念這最後一課。自責及對阿爾薩斯人直率的批評。讚美法語。說明語言好比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

恨不得把全部知識都教給我們。內心的極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寫“法蘭西萬歲!”。課文七處點至韓麥爾先生的愛國。)在討論中重點放在第③種“見解”。

(二)小說刻畫人物所用的描寫方法有哪些?能夠反映人物當時的什麼心理活動和性格特點?

刻畫韓麥爾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和神態進行。

1. 語言: 2. 動作、神態:

讓學生在文中快速查詢勾畫,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掌握了刻畫人物所用的描寫方法。 (三)體會重點句的深刻含義。

1. 為什麼說“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

2.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3. 為什麼小弗郎士今天聽講會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四)品味語言。讀24-29節,思考問題:

1.課文中“忽然”一詞在這裡說明了什麼? 2.課文中“我──我──”兩個破折號表示什麼意思?該怎樣讀? 3.怎樣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和寫出的“法蘭西萬歲”?這兩個字的含義是什麼?

結合上面討論,誦讀韓麥爾先生的大段獨白,誦讀課文最後一部分,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第三環節:當堂檢測

這一環節能有效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

第四環節:佈置作業

第五環節:課後複習

試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中從上課到下課部分的內容。

四、說教學反思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課上完之後,我覺得根據小說故事情節分析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形象;領會理解課文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等教學目標基本實現了。

可是,遺憾依然存在,這一次備教材備得較充分,但沒真正備好學生,課堂氣氛沒有原來想象的那麼熱烈。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更加體會到學生提取資訊能力的欠缺,例如在為課文作旁批之後,不會將相關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告訴大家;在談小弗郎士內心變化的時候,對老師的態度變化只想到由於老師變得溫和而產生的親切感,未能注意到韓麥爾先生由一個普通教師變成一個愛國者令人油然而生的敬仰之情。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須對學生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語文說課稿 篇9

各位老師好:

我今天說課的是長春版教材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十一板塊第二課《荊公改字》。

一、說教材分析

這一板塊的主題是推敲,包括三篇文言文,《賈島推敲》、《荊公改字》、《歐陽定稿》。表現的是古人嚴謹創作、反覆推敲的學習態度。《荊公改字》一文選自南宋洪邁的《容齋續筆詩詞改字》卷八,主要講的是《泊船瓜洲》一詩草稿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王安石改來改去,換了十多個字,最後才確定為“綠”字。課文雖然短小,所表現出的王安石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煉字精神是足以讓人深受感動的`。課文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王荊公的絕句《泊船瓜洲》,第二部分是“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的修改過程。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頓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本課教學,從課初的學生初讀,指名讀,教師指導讀、範讀,學生練讀,齊讀。到課中,邊理解邊讀,一直到理解後的背誦。可謂是把讀和誦貫穿始終。教育家波利亞曾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絡。”本篇課文的學習完全是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手中的工具書自學完成的,特別是在體會王安石改字的精妙,我請同學們把王安石曾經用過的“到,過,穿,送,染”等字送回詩句中,通過讀自主地發現,體會。這也充分地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學習語文的特點。結合以上內容和我自己對文字的解讀制定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註釋疏通全文,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古人一絲不苟的創作態度,把文章改寫成小故事。

3、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體會推敲煉字的民族文化智慧。

教學重點:學生能理解課文,體會王安石改字的精妙。

教學難點: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

三、說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揭示目標

(二)、出示提示,探究目標

(三)、交流彙報,落實目標

(四)、當堂訓練,檢測目標

(五)、拓展延伸,豐富積累

(六)板書設計

謝謝大家,我的說課完畢。

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春曉》這首古詩是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作者是唐代偉大詩人孟浩然。這首詩給我們展現的是雨後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不寫繁花似錦,不寫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數筆,就把那不經意的一瞬間感受到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

根據教材內容和低年級古詩教學的要求,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1、認識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段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定為識字、寫字和朗讀。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教學提倡“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語言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首詩的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採用以下2種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朗讀是學習古詩,理解古詩,培養語感最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讀將古詩讀通、讀順、讀出感情。

2、圖文結合法: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一方面再現了當時的場景,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

三、說教學程式:

根據我校“1241”課改航模設計,一、目標導向、確定航點;二、自主學習、探索航行;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四、拓展訓練、放眼航程。

具體實施如下:

教學過程:

()目標導向確定航點

1、同學們,今天的課堂上還來了一位了不起的客人,想不想見見他?(出示“堯”的圖片),知道他是誰嗎?他叫“堯”(出示帶拼音的“堯”字)指名拼讀,齊讀。堯是我國上古時的帝王,是他把一年分成了四季,他還把帝王之位讓給了一個叫“舜”的有才能的百姓,他的寬廣胸襟讓後人無限敬佩。讓我們牢牢記住這位值得驕傲的祖先“堯”吧!和老師一起寫寫“堯”,學生書空。

2、如果給“堯”加偏旁變成新字,你會加什麼?學生說,師相機板書漢字(澆、燒、饒、撓、驍、曉、僥等)同學們的識字量可真不小啊!“曉”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字,跟老師寫寫這個字(板書“曉”字),誰和“曉”是好朋友?你能給大家講講這個字嗎?(出示圖片,口述:太陽出來,天就亮了,這就是早晨,也就是“曉”)。你能用“曉”組個詞嗎?

3、板書:春曉,春曉不僅是一個詞,它還是一首古詩的題目呢!一起讀一讀題目。你能說說“春曉”的意思嗎?(春天的早晨)

過渡:春天的早晨是什麼樣的?我們一同去看看吧!

(出示古詩)這首詩熟悉嗎?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

簡介作者:孟浩然是唐代大詩人,是李白的好朋友,他寫了好多描寫山水和田園生活的詩,表達自己對人生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既然大家都會這首詩,我們就比比看,誰讀得好。

()自主學習探索航行

自學提示:

1、讀一讀:藉助拼音自己練讀古詩,要注意詩的節奏。

2、學一學:畫出生字“眠”,和小組同學一起記住它。

3、劃一劃:劃出不理解的字詞,試著和小組同學討論解決,如果討論也解決不了的,用“?”標出。

4、想一想:這首古詩寫了什麼?

()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過渡:大家認真專注的學習態度值得表揚,此時老師很想知道你們古詩練讀得怎麼樣?我們來比一比吧!男、女生各推選一名代表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這首古詩寫了什麼?(學生暢談)相機理解詩句:

1、學習第一、二行詩句

(1)課件播放鳥鳴詩人起床圖:說說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可以用哪句詩來把剛才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誰能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2)你能想像一下會有哪些鳥在叫嗎?(黃鸝、麻雀)它們都是怎麼叫的?大家來模仿一下吧。睡了香香甜甜的一覺,起床後,到處都聽到鳥叫的聲音,你的心情怎麼樣?(高興、開心、舒服)那麼你能把這句詩高高興興地讀出來嗎?(你有六分高興了、你有八分高興了、老師覺得你十分高興)老師可以來讀讀嗎?(師讀)大家一起來像老師這樣高高興興地讀吧!(男同學來一遍女同學來一遍)老師不僅聽出了大家高興的心情,還聽出了大家對春天的喜愛!

(3)現在請大家像詩人一樣,閉上眼睛睡覺,睡著,睡著,朦朧中聽到鳥的叫聲,一聲,兩聲(播放鳥聲)你睡意全消,睜開眼睛一看,天都亮了,於是,你觸景生情,吟誦了一句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2、學習第三、四行詩句

(1)早上,孟浩然聽到了百鳥爭鳴非常快樂,他還看到了什麼?(花落)

(2)春天的時候,花園裡的花本來是怎樣的?(播放春天鮮花燦爛的畫面)(春暖花開柳綠花紅百花齊放鮮花盛開五顏六色萬紫千紅)可是這樣的美景卻不見了,第二天早上,孟浩然醒來,看見花園裡的花怎樣了?(落了)播放滿地花瓣的圖片)

(3)看看花落了多少?我們來數一數,一、二……數得清嗎?花落得太多了,數都數不清,這就是——花落知多少。

(4)看到花落,你的心情怎麼樣?(很可惜)你能通過讀來表現出這種心情嗎?詩人喜歡春天,喜歡花,看到昨天還是百花齊放,今天卻是花落滿地了,就覺得太可惜了,於是難過地說——花落知多少。(生有感情的朗讀)

(5)花為什麼會落下來呢?詩中有句話告訴了我們,誰來讀這句話?(夜來風雨聲)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詩句。(評價:這風雨正在打在花兒的身上、這風雨把花兒打落八九朵了、這風雨把花兒打落十幾朵了、這風雨把花兒打落了一大片了)就是這風雨,把花兒都打落了,多可惜啊!老師也想來讀讀,可以嗎?(師讀,生給掌聲)為什麼給老師掌聲?你能像老師這樣讀這句詩嗎?(我聽出了你對春天、對花的喜愛,花落了讓你很心疼)(花落了你覺得很可惜,你也很愛花)男同學來讀讀,女同學也來讀讀(風雨把花打落了,大家都覺得那麼可惜,我們更不能故意伸手去摘花了,我們要把花的美留在枝頭上)

小結:春天是美麗的,春天是令人喜愛的,但是春天也會像落花一樣流逝,所以我們要珍惜春天,珍惜時間。

()拓展訓練放眼航程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古詩《春曉》,不僅學會了詩中的生字,還和詩人一同領略了春眠香甜,鳥鳴陣陣,雨過天晴的春晨美景,生機盎然的春天多麼令人嚮往!課後,同學們可以給這首詩配幅圖畫,也可以把詩編成小故事講給家人聽,喜歡寫字的同學還可以把它寫成書法作品,你還可以這樣,(放《春曉》歌曲)學習唱一唱這首詩。好了,伴隨著歡快地歌聲,讓我們到校園中,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吧!

四、說反思

《春曉》是一首清麗的小詩,表現了詩人對美好春天的熱愛之情和對春花被風吹落、被雨打落的惋惜之情,實質上它體現的是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學生在學習此詩之前已經能把古詩背誦下來。課堂上要做的應該就是讓學生去品味詩意,去感受詩情,激發學生對我們古典詩文的熱愛和對春天的喜愛之情。為達到這個目標,我主要在如下幾個方面做了重點突破:

首先,應讓學生在中發現古詩奧妙無窮。

低年級學生正處在學知識長見識的黃金階段,遇到不懂的事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著無窮無盡的幻想和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和想法。我覺得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善於“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他們就會像鳥兒一樣展開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無拘無束地翱翔。古詩短短的幾行字,裡面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詩人所傳遞的情感和意境,學生一定會有許多好奇!

雖然學生在幼兒園甚至更小已經會念這首《春曉》了,可他們那小腦門中仍然裝著無窮無盡的問題。而且,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維方式,他們會敢於用自己的獨特思維進行提問。即使有的問題顯得非常天真、幼稚,可這都是他們的真實想法。學生在問中想象,在想象中尋找快樂,在快樂中喜歡了學古詩。

其次,要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詩意。

修訂大綱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又特別好動,學習注意力易分散,興趣不穩定。

我要在進一步的教學中為學生搭建自由舞臺,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詩意思。這無疑給將課堂帶來一泓活水,學生們會個個興致勃勃。他們在交流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養合作精神。並且,學生會發現學習古詩一點兒也不枯燥,有了興趣,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

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首先讓已經會讀會背的學生找學習夥伴開展競賽,看誰讀得準,背得好。不會的同學找值得信賴的學習夥伴(包括老師)一起藉助拼音合作學習。其次,教師巡視,瞭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後,學生交流時也分層次進行,先讓低層次的學生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再讓高層次的學生與夥伴開展競賽,學生自己評議。這期間,教師一定要兼顧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並能持之以恆,使其成為學生頭腦中的一種精神積澱。再有,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

再次,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

語文課標指出:國小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大量事實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藉助讀,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因此,我雖然知道學生很多早已會背誦了,但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體會了春天的美麗和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當然,我在教學時還有很多環節把握得不夠好,不過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爭取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