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集錦5篇

說課稿2.27W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集錦5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歌詞作者結合兒童心理採用擬人的手法,描繪了一隻彬彬有禮、惹人喜愛的小麻雀形象,非常形象化,潛移默化地教給小朋友待人有禮貌的道理。歌曲的節拍是四三拍,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歌曲前兩句採用了重複的手法,尤其要注意歌曲進入的第一個音符re的音準,第三樂句在較低音區進行節奏重複,第四樂句重複了一二樂句的素材,形成呼應,倒數第二小節要把三拍子唱滿,最後一小節要注意休止一拍結束。

二、說學情

本課的歌曲比較的簡單,學生學習起來比較的輕鬆,但在歌唱姿勢和發聲練習方面沒有養成習慣,容易喊唱,對節奏把握有時不準確,對於四度音程2—5要提醒學生唱準,教師要多加指點和練習。

三、說教學目標:

1、動腦為歌曲編創歌詞、動作;

2、主動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歌唱與表演的優、缺點;

3、自選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學會歌曲《小麻雀》,並能邊唱邊演;

(2)自選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3)動腦為歌曲編創歌詞、動作。

難點:準確、合理地對他人的演唱進行評價,能指出演唱中的優、缺點。

教具準備:

電子琴、電腦、課件、頭飾、打擊樂器、錄音機、磁帶。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請同學們聽音樂,和著音樂的節拍,按照老師說的內容進行表演,例如:說小白兔就跟著音樂節拍模仿小兔子跳;說小鳥就一起做小鳥飛的動作等等。

2、談話:

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知道的小鳥的種類?(如:鸚鵡、麻雀、喜鵲等)並讓小朋友學一學它的叫聲。

(二)、寓教於樂

1、老師邊放邊讀歌謠(歌曲歌詞):小麻雀,喳喳叫,走起路來蹦蹦跳,見了媽媽唱只歌訝,見了小朋友問聲好。

2、請小朋友說一說這隻小麻雀是一隻怎樣的小麻雀?(活潑的、

調皮的、懂禮貌的小麻雀等)

3、請大家跟老師一起讀一讀歌謠,邊讀邊指導。

4、請同學們為歌謠編上動作邊做邊讀,加上表情讀。

5、教唱。自選打擊樂器為歌謠伴奏,注意要符合歌謠的節拍。(可以多請幾位同學來示範,每位同學可以選擇不同的打擊樂器)

6、請大家說一說除了加動作讀,加打擊樂器讀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拍手讀)說玩後,大家一起拍著手讀一遍,節奏自編,但要同歌謠的基本節拍相同。

7、想一想除了為讀小麻雀的歌謠,我們還可以把歌謠編成哪種小動物的歌?(如:小貓、小狗、小雞等)然後請同學們兩人一組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配上歌謠,大體不變,按課本上的要求來變。

六、創造表現

讀了這麼多遍小麻雀的.歌謠,你想唱唱嗎?

1、然後出示電腦課件2:歌譜:一起來聽一遍歌曲。

2、老師範唱,請大家為老師打節拍,注意歌曲三拍子的感覺。

3、放電腦課件中的音樂範唱,請同學們聽一聽小朋友是怎樣唱

的,並用打擊樂器為其伴奏。

4、老師彈琴,請大家小聲跟唱,老師大聲唱。

5、老師講解一下演唱中的難點和應該注意的地方,再一起將難點地方唱一唱。

6、點選課件伴奏音樂,請大家跟伴奏音樂唱一唱。

7、邊唱邊打節拍,注意三拍子菂貂規律。

8、把自己剛才創編的新歌詞加入唱一唱,可以邊唱邊表演,也可以同位兩個一起配合著表演。

9、自選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注意節拍及菂貂。

10、一組唱,一組打樂器,和著同學們的歌聲聽聽演奏的效果怎麼樣。一組玩後,交換玩成。

七、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一首新歌,而且還為歌曲編上了新的歌詞,還用打擊樂器為歌曲進行了伴奏,大家的表現很好,表演的很精彩,同學們之間配合的也很好,希望大家繼續努力,學會更多好聽的歌曲。”

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春雨的色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是圍繞“多彩的春天”這一主題編

寫的。俗話說,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畫,春天是一首無言的詩,春天是一曲悠揚的歌,春天是一個講不完的故事。《春雨的色彩》寫的是春雨

的童話故事。故事中,小燕子說春雨是綠色的,麻雀說春雨是紅色的,小黃鶯說春雨是黃色的。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

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在讀書中感受到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感受到課文中蘊含著的道理和情感,憑藉課文展開想

象,並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奧祕。

在完成了第一課時“認識生字,初讀課文,分清自然段”的基礎上,進行第二課時的教學,下面說說我對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學重、難點】

1、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寫春雨的形象。

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寫三隻小鳥討論的內容。

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也是寫春雨的形象。

2、本文重點是對春雨進行感悟:

⑴ 春雨本身的感悟。

⑵ 瞭解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春雨後的花、草、樹木,就可以形象、直觀地讓學生了解到春雨給我們

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

3、難點是體會課文中蘊含的情趣,並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教學目標】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

2、有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這課時要學的是1~6自然段,為此我制定了2個子目標:

⑴ 會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我制定此目標是因為,《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所謂探究性閱讀,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閱讀獲取和運用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讀才能去體驗、感悟春雨的形象。

⑵ 瞭解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欣賞春雨的課件,及一些有關春雨後的圖片,並能自己說出春雨的樣子:

春雨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但是,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學生並不一定留心,通過欣賞課件中的春雨及春雨過後的美麗圖片,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能培養他們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

歌曲《小雨沙沙》、春雨後大地變化的圖片、課文的範讀、小燕子、麻雀、小黃鶯的頭飾

【教學方法】

在閱讀課堂教學設計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人類社會的特有現象,是“偉大的事業,人的命運決定於教育。”無疑具有

高度科學性和藝術性,自然也就更應該講究方法。根據新課程推出基本理念,對國小低段閱讀教學的.要求“喜歡閱讀,感受閱讀樂趣”,針

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我選擇了一些個人認為比較合理的教學方法,以下作簡略介紹:

1、以題統文法設計:

講讀不僅從課題入手,而且始終抓住課題,統攝全文,使講讀精要,條理清楚,環節緊湊,學生理會深切。學生在激趣匯入後,抓住課題進行探究。

2、誦讀法設計: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來達到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能力,進行語言訓練的目的。

3、直觀法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藉助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春雨的色彩”、春雨後的圖片,春雨的聲音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開展豐富的形象思維活動,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

4、表演法設計: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分角色表演,充分從情感上薰陶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培養表演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5、文字擴充套件法設計: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教學活動就是借課文中的“例子”,提高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愛好,從而學生的思維。這篇課文顯而易見,是讓學生了解春雨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因此,我在課後設計了讓學生到外面看一看,並把看的結果畫出來,跟大家交流。這樣做是對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合作學習方式具體地運用。

【教學總體設計思路】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瞭如下的環節:

1、教師活動特徵:

匯入激趣→導讀提示→導引點撥→導情設境→導標反饋→導練拓展

2、學生參與特徵:

喚起參與→自讀質疑→精讀評議→入情表演→放飛想象→昇華情感

3、認知動態過程:

認知準備→整體感知→深入理解→情感內化→理性加工→鞏固運用

【教學基本流程】

一、討論揭題,引入新課

每一次學習新的課文,課題其實早已被學生熟知,但是為了讓學生對課題產生更多的質疑,我先讓學生欣賞歌曲《小雨沙沙》,然後談談自己想到了什麼?再進行板書:春雨。告訴學生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這時,細心的學生會給老師糾錯,應該是:春雨的色彩。老師提出疑問:春雨也有色彩?看圖。通過唱歌《小雨沙沙》,讀課題後給老師糾錯及老師的疑問,再加上對春雨課件的觀看,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遐想,產生強烈的讀書慾望。

1、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應用自由讀、同桌互讀、“我會讀”,讓學生拼讀討論春雨的樣子,春雨的聲音。並指導朗讀“沙沙沙,沙沙沙”。

2、出示課文最後一段,進行多種形式朗讀,邊讀邊思考: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麼疑問嗎?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問,比如:“大家”指的是誰?大家爭論的是什麼問題呢?等等。在這裡,我沒有讓學生按課文的順序學習,而是讓學生讀最後一自然段後質疑,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範讀,出示課文第2~5自然段,弄清以上的問題,並在句子中識字。

二、情景感悟,對話朗讀

1、看圖,說說圖中畫了哪些鳥。(拿出三種鳥的頭飾)

2、分角色朗讀,討論:

⑴ 三種鳥分別認為春雨是什麼顏色的?他們的根據是什麼呢?(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三種鳥對春雨顏色的認識)

⑵ 春雨從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課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動作的詞,能找出來嗎?

⑶ 識生字“淋、灑、滴、油”。

⑷ 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小鳥們在爭論?該怎樣讀出爭論的詞語。

為了增強訓練過程的趣味性,我運用了多種朗讀方式:

自由朗讀。分角色戴上頭飾表演讀。

⑸ 創設情景演一演:

在多次的讀以後,我問:“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學生就會把自己讀書所體會到的東西一一作出陳述。(春雨是無色的,但它卻給我們帶來五彩繽紛的世界。)在這裡,我又讓學生欣賞了春雨後的圖片,培養他們的美感,感受到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並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麗。欣賞了圖片之後,我設計了兩個問題:春天裡還有哪些小動物,他們眼中的春雨是什麼顏色的?小朋友,你眼中的春雨是什麼顏色的?為什麼?

我認為春雨不能只是無色的這一種答案,只要學生能發揮自己的想象,馳騁在想象世界裡,春雨的色彩是五彩斑斕的。好的語文教學,應該是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圖片展示的目的在於拋磚引玉,使學生引起對春雨的色彩的興趣,激發查詢資料的願望。所以佈置作業時,我設計了一個關於看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的作業。這個作業我分成了幾種形式:

1、畫一副關於春雨的畫;

2、講一個關於春雨的故事;

3、唱一首關於春雨的歌;

4、寫幾句關於春雨的話。

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做作業,可多選。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山雨》一課。

說教材: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

課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後的順序寫山雨的。先寫山雨悄然而至,描繪了由遠而近的歌謠般動聽的雨聲,接著突出描寫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懷的綠色,最後寫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餘韻。在表達上,文章首尾呼應,重點寫了山雨的聲音和顏色,主次分明;摹聲狀物細緻入微,遣詞造句形象生動,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點;寄情於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動人,極富感染力。

說教學目標:根據素質教育的新思想和語文課標的新理念,充分考慮了學生實際,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要求,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2、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說教學重、難點: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教學的難點是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那份情感。

學情分析: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物件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而且通過這幾年的訓練,也有了一定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為此,我創設了情境化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揣摩中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本課採取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的自學自悟為主,老師組織教學,點撥賞讀部分,指導朗讀,引導適當拓展。從而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掌握雙基,發展能力。

下面,我具體談談我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納認為:教學的目標應當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教師的作用是創設情境,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進行探究性學習,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內部動機,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學習能力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我首先利用課件出示了本課所描繪的山林雨景圖的視訊,幫助學生體驗當時的特殊情境。此時,教師相機引出課題。這樣,不但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通過初讀,使學生明確: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在梳理內容的同時,引導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再讀課文,品味賞析

1、自讀感悟。帶著“閱讀提示”中提出的“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這一問題,再讀課文,畫一畫有關句子,並體會作者蘊涵的情感及語言表達的特色。

2、組織交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描寫山雨的音韻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過反覆朗讀,領悟作者通過觀察、傾聽,引發了奇特想象和聯想,並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感受,優美抒情的語言背後所表現的是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上,教師無須進行過多的分析和講解。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讀書感悟的過程,將問題的解決和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結合起來,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在朗讀指導上,勿作過多的朗讀技巧的指導,只要能讀出自己對課文內容和作者感情的體驗即可,不要強調學生朗讀時的急緩輕重、抑揚頓挫的步調一致,否則反倒削弱課文的美感,也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因此,要保證學生朗讀的時間,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促使朗讀和感悟的水平逐步提高。

3、多讀,多想,多感受。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閱讀感受的交流在本課教學中尤為重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鼓勵學生帶著個人的感受、體驗,從不同角度進行閱讀交流和作品欣賞。如,就描寫雨聲的部分(第2—5自然段),有的可從理解內容的角度體會到山雨的聲音動聽,雨聲越來越近,越來越響,越來越清晰連貫;有的可從領悟情感的角度悟出因為作者愛山雨,所以普普通通的雨聲在他聽來才會像“無字的歌謠、優雅的小曲”;有的可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發現:作者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雨聲的,並在多處用了比喻手法,如,“飄飄灑灑的雨絲……都帶著幻想的色彩。”就用打比方的方法寫出了雨聲的音樂美,表達了作者喜歡山雨的情感。此外,要讓學生運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話談閱讀感受,也可以用聲情並茂的朗讀展示自己的閱讀體驗。

這個環節的教學過程的隨機性是很強的。教師應該特別注重課堂中的生成性,不斷調整教學策略,為學生搭建一個自主的學習環境、有效的合作平臺、充分的發展空間。

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本課的語言如詩般優美,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把喜歡的段落背誦下來或抄寫下來,積累優美的句、段。

2、交流學生、教師收集的其他“寫雨”的詞語、語段或詩文。從中感受到:如果我們熱愛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處景物都會似人間仙境,用心去聆聽每一個聲音都會是天籟之音。

3、寫話:那麼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你可以用幾句話寫下來。

問題的解決不僅僅是一個學習內容的完成,而是在總結、反思的基礎上又形成一個新的問題。這個環節讓學生在說、寫當中進一步感受到了山雨的魅力,大自然的魅力。同時,也達到了課程標準提出的讀寫聯絡、學用結合的要求,也是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一個體現。

最後,這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板書設計。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課描繪了著名風景區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寶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作者是按照這樣的遊覽順序描寫的:首先介紹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的優美風光;然後介紹了日月潭名稱的來歷;最後介紹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異的秀麗風光。語言流暢優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學生品詞析句的好文章,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文中還配有一幅日月潭風景的照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指導思想

根據新大綱的精神,站在素質教育的角度,結合本教材的特點,我將教學本課的指導思想確定為:情境促讀,讀中悟情。

認知目標:

1學會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弄懂課後思考、練習。

能力目標:

1瞭解日月潭名稱的來歷和那裡的秀麗風光。

2感悟文中的優美詞句,邊品邊想象那裡的美麗景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情意目標: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理解描寫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體會那裡的美麗。

教學構想

1給學生濃濃的“情”。

記得李吉林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倘若語文教學舍棄了情感,那麼就失去了語文教學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教學,必然走進繁瑣、機械、無效的死衚衕。這句話給我極大觸動,沒有靈魂、沒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雖有靈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靈魂和細膩情感相結合的生命才是豐富的。所以,作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給學生一個豐富的生命。在這節課中,我努力地給學生最濃的“情”。

這裡的“情”首先指我對學生的關愛之情,我對課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沒有我的拋磚引玉,又怎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呢?

這裡的“情”還具體指為學生創設一個濃郁的情境,讓學生從中受到薰陶和感染。在匯入中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精心創設了“乘飛機旅遊,聽導遊介紹”的場景。這個情境再現的是兒童生活中的場景,當學生進入了這個情境時,必然會激起情感,進而激發起對學習的興趣,從而有助於他們體會到課文字裡行間蘊含的情感。

這裡的“情”還具體指作者在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對日月潭之美的讚賞之情。要體會這種讚賞之情,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於是,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要他們從文中找出自己覺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覺得什麼美?”是我教育的主線,只要學生真正體會到了美,那麼這種“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2引學生細細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讚美都蘊含於文章之中,隱藏於文字之下。為讓學生欣賞到這裡的秀麗風光,感悟到作者的讚美之情,我採用了“品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如品讀第一段的第三句話。剛開始,學生只能淺顯地感覺到這句話美,可是究竟是哪裡美?卻說不出所以然。這時,我讓學生再讀,讀後看看圖和多媒體畫面,再來體會哪裡美,學生就能感受到“樹木茂盛”很美、“群山環繞”很美、“許多名勝古蹟”也很美。並且學生還能用動作演示的方法來理解“群山環繞”這個難點詞。這時再指導朗讀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師的示範品讀意在以9國小教學設計2003年第6期教例評析jiaolipingxi(((“(情激情中調動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師、學生、作者三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在“品”中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在“品”中培養學生的協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導學生品讀之外,還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導讀。如第二段中對日月潭名稱的來歷的理解,就通過拼圖的方式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

3讓學生真正地“活”

小語教學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習語言的實踐活動。為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教學應是沒有強制的活動,禁錮的要解放,潛在的要誘發,從而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為了讓學生能在課堂中真正地活起來,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貼近低年級學生的心理,開課匯入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遊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活躍起來。

(日月潭)說課,標籤:國小二年級語文說課,二年級下冊語文說課,

(2)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重在引導。相信學生能把書讀好,一次沒有讀出來沒關係,讓他們繼續讀,直到能讀出來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這句話,剛開始學生只覺著美,可是到底怎麼美卻感受不到。這時我就讓學生再讀,並且邊讀邊看圖體會。果然學生自己通過讀、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綠”很美,我及時肯定了他們的讀法,並鼓勵他們再讀看能不能又有新的體會。於是,學生又通過自己讀感受到了“很深”也說明日月潭美。就通過這樣短短的一句話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讀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給他們一個結果。這種過程就是一種活動。

(3)為學生創造活動的時空,給學生表現的機會。要讓每個學生動起來,四人小組無疑是較好的一種形式,但一定要落到實處。針對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將他們的學習任務制定為:成立一個四人導遊小組,用自己的方式為“客人”介紹日月潭。這實際上也是一個指導背誦的過程。最後讓他們上臺介紹時效果相當不錯。

新世紀,人們疾呼,要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文課。什麼是真正的語文課呢?我想,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一種生活的樂趣,能夠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能夠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展,能夠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也算是一種真正的語文課吧。這也正是我在這節課中努力追求的。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青蛙和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鄂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6組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知識性很強的童話故事,它告訴我們自然界中青蛙和蛇是一對天敵,蛇吃青蛙是其本性。讓國小生知道,在自然界中,有些動物是不能成為朋友的,這也是自然界生存法則。文中的小青蛙和小蛇在一次偶然邂逅中成為了“朋友”,天真可愛的建立了真誠的友誼,度過了美好而難忘的一天,這是不能長久的。文章語言流暢,生動有趣,對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細緻,對話很有趣,貼近兒童生活,適合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和教材實際,將《青蛙和蛇》的教學目標定位以下幾個方面:

(1)、學會10個生字,認識7個字。,聯絡上下文理解“以防萬一、彼此羨慕、渾身顫抖、臉色蒼白、習俗”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幫助學生理解,小蛇和小青蛙是對天敵,蛇吃青蛙是其本性。明白在自然界中不能做朋友的不止這一對。初步瞭解一些自然法則。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正處於由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向高年級的閱讀教學的過渡階段,在國小語文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其主要任務是進行段的訓練,並在段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能力。在本課得教學中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三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主要採用了課前蒐集資料,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採用現代教學手段,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配合板書與貼畫,最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說教學過程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這就要求教師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多元對話中,培養他們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和運用能力。本節課我的教學程式安排如下:

(一)匯入課題,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上課伊始,我利用課題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讓學生的大腦迅速活動起來,思考與課題相關的問題,這時學生會提出:“為青蛙和蛇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後來怎麼樣呢?”、“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也正是課文所要了解的相關內容,學生在讀課文時也能更有目的去讀。長此以往,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他們的思維會隨之活越,學習的興趣也會高漲。

(二)自由讀文,感知文字

在這裡我緊扣課題,由“小青蛙和蛇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這個問題帶動全文,激起孩子們走進文字的閱讀期待。以學生的自讀為主,讓他們在放聲誦讀中實現與文字的初次對話,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讓他們談談自己的閱讀感覺:”你知道了什麼?”每個同學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文字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所以他們彙報的過程就是一個充滿個性化的、體現他們自己從文字獲取知識的過程。

(三)以讀促講,直奔重點

課文的第四、五、六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三年級學生閱讀的特點,通過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文字,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文字。

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學中,可以聯絡生活情景,緊扣“驚呆,渾身顫抖、臉色蒼白”等關鍵詞,通過課件演示青蛙媽媽的表情變化幫助學生去體會青蛙媽媽談虎色變的緊張,懼怕,擔心和為小青蛙捏把汗以及暗自慶幸的複雜心情。通過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生活經驗,昇華自己的情感,從而把自己的感受溶入到文字中,讀中悟,悟中讀,在讀的過程中反映出自己的情感和青蛙媽媽同憂愁。

在第五自然段的教學中,可以先通過課件演示蛇回家後的情景,抓住蛇媽媽的動作表情和語言“蛇媽媽對什麼感到奇怪?”“她對小蛇說了些什麼?”通過指導學生讀好小蛇和媽媽的對話,體會出吃青蛙是蛇的本性。

第六自然段可以以讀代講,進一步體會出他們不能做朋友的現實。

(四)角色朗讀,語境體驗

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學習母語尤其要重視對語文材料的積累、感悟。這篇課文語言流暢,生動有趣,對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細緻,對話很有趣,貼近兒童生活,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可以讓學生選擇不同的角色,將學生從旁觀者推向了與文字對話的位置,成為有情感的“事中人”,促進學生走進教材,積極進行角色體驗,隨後,將體驗所得通過表情朗讀顯現出來並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角色表演......

(五)拓展訓練,發展想象

這是一篇知識性童話,在理解了蛇和青蛙是天敵之後,根據最後一個自然段的“要是我們能一直在一塊玩就好了”這一句引出“你還知道自然界中哪些動物不能成為朋友?”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更好地理解自然法則。“假如你是小青蛙,你準備對小蛇說些什麼呢?”請學生分別以小青蛙和小蛇的口吻給對方寫一封信,告訴對方不能在一起的原因,讓學生髮揮想象並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生存要面對殘酷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