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集合6篇

說課稿9.3K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說課稿模板集合6篇

說課稿 篇1

一、 活動名稱大班語言《動物法庭》

二、 活動設計:

《動物法庭》就是以辯論為主的集體教學活動。辯論是一種高階的對話形式,對大班幼兒來說非常具有挑戰性和吸引力。活動融語言、科學為一體,通過分組操作,觀看視訊,引發幼兒不斷討論,思考,同時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知識的慾望。

三、 活動目標

1、 初步體驗分角色並用適合的語言進行辯論(重點)

2、 簡單瞭解自然界中的食物鏈,感知動物與環境的密切關係(難點)

3、 萌發熱愛動物,保護環境的美好情感

四、 教法:談話法、情景教學法、操作法、

學法:討論法、遊戲法

五、 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課件、道具、圖板、頭飾

2、 知識準備:瞭解法庭中的重要角色及常見的食物鏈(《動物法庭》,大班幼兒剛剛學過,有相關的知識準備,知道了大灰狼吃小白兔是對的)

六、 活動過程:

(一) 匯入

師幼談話:你喜歡什麼動物?為什麼喜歡它?那你知道它喜歡吃什

麼嗎?(簡要總結,動物有草食動物和肉食動物之分。)

(二) 展開

1、 觀看視訊、開闊思路

觀看《動物世界》短片,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它在幹什麼?為什麼吃它?

小結:動物為了能讓自己活下去,就要捕食其它弱小動物。

過渡語:動物們發生矛盾會去哪說理呢?請看——(出示法庭圖片) (大班幼兒沒有法庭的'概念)

2、 走進法庭,豐富知識

提問:(原告是幹什麼的?被告呢?誰來評理呢?舉例說明並小結,提前滲透原告、被告的概念)

過渡語:今天法庭上誰是法官呢(出示大熊法官)原來這是一個動物法庭,那在這個動物法庭上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引出故事

3、 瞭解故事,激發慾望

(1)(播放兔子說的話)提問:小兔子來幹什麼?告了什麼狀?

(2)(教師模仿大灰狼講話)提問:大灰狼有什麼委屈?

(3)你們覺得他們誰說得有道理?你支援誰?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被告或原告席就坐。

4、模擬法庭、分組辯論

(1)大熊法官組織辯論。

第一個問題:大灰狼吃小白兔,對還是不對呢?(大灰狼吃小白兔,應該還是不應該)

a. 各自討論——同伴之間說說自己的理由。(老師及時引導)

b. 雙發辯論——原被告各推薦一名幼兒發言,其餘幼兒可進行補充 c. 觀看短片——觀看兔子成災的短片,提問:看了這個短片,你知道了什麼?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認識。

d. 改變看法——如果你覺得狼吃兔子是對的,可以搬著椅子和他們坐在一起。

(2)大熊法官繼續組織辯論

第二個問題:大灰狼有錯嗎?

a. 分組操作:——幼兒根據動植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係,分組在圖上擺一擺、連一連、貼一貼

b. 個別講述——它們之間是誰吃誰?嘗試逆向思維介紹誰被誰吃? c. 突破難點——舉例分析,如自然界裡蝗蟲過多或過少會怎麼樣?教師簡單介紹食物鏈

d. 觀看短片——請幼兒說說新的認識

e. 現場宣判——鼓勵幼兒扮演法官,當場宣判大灰狼有沒有錯?

5、情感昇華,敬重文化

過渡語:你知道真實的動物短片是怎麼來的嗎?簡單介紹動物學家及小朋友和動物之間的生活,萌發幼兒熱愛動物、保護環境的美好情感。

(三)結束:

出示有關動物的光碟和書,激發幼兒繼續深入探究的興趣,倡導用實際行動關愛動物,保護環境。

說課一反思:故事《動物法庭》,形式新穎,重在引導幼兒能分角

色並進行辯論,對大班幼兒有一定的難度,對老師的課堂把控也有很高的要求,考慮換課。

說課稿 篇2

前言:各位評委老師,各位同學們大家好!今天很高興能夠站在這裡說課,我要說課的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5冊《梨園金曲》中的第三課時《唱臉譜》的課堂設計及其分析。

我把本次說課主要從六個方面闡述,分別為:教材分析,教法說明,學法引導,課堂教學過程,設計理念和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背唱戲歌《唱臉譜》並掌握與京劇相關的音樂知識。 《唱臉譜》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5冊第三單元《梨園金曲》的內容。採用了一種新的音樂體裁—戲歌。全曲以生動的筆調描繪了京劇中各種人物角色臉譜的特點,該曲唱出了我們為傳統藝術—京戲而驕傲和自豪的感情。通過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1.教學目標:根據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結合學生自身發展的特點。本著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音樂教學中,情感體驗最為重要,因此我把情感目標列為第一位。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唱臉譜》,讓學生感受京劇獨特藝術的魅力,增強學生的愛國注意情感。

知識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京劇的相關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戲歌的興趣。

能力目標:使學生能模仿京劇的韻味,演唱《唱臉譜》,並儘可能背唱。

2. 基於我對新課程標準的分析,以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京劇的相關知識,能夠熟練的背唱戲歌《唱臉譜》

在學生以往的學習中,弱起節奏的演唱接觸較少。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難點在於:

歌曲中弱起的演唱

二、教法說明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本節課我選用的主要教法有演示法和談話法。

國中生的思維呈現出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的過程,他們的學習多以模仿為主,因此我選用了演示法:通過音響的播放《唱臉譜》,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體會戲歌的旋律及演唱方法。讓學生更直觀更清晰的獲得知識。

談話法:以教師提問和學生回答的形式,瞭解學生的想法,並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通過一問一答的的形式,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於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三、學法引導

我們知道,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過程。我們既要注重教師教法的運用,也要注重對學生學法的引導,本節課我選擇的學法主要有欣賞法和練習法。

音樂教學應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作、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而對音樂的欣賞則貫穿於整個過程,因此我採用了欣賞法。欣賞《唱臉譜》,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激發起強烈的情感反應和求知慾望,在教師的引導下,提高學生的審美理念和鑑賞能力

練習法:在教學中,老師的教授只是一個方面,學生的學才是關鍵,讓學生練習《唱臉譜》的.節奏,只有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反覆練習,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使知識在練習的過程中得到更完美的發展。

四、課堂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重點闡述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三個方面分別為:(一)問題激趣,匯入新課。(二)學習新歌,突破重點難點。(三)參與活動,體驗情感。

(首先進入教學過程的第一個環節)

(一)問題激趣,匯入新課

首先是教學常規)上課禮示:師生問好,來集中學生注意力。。

我運用的是提問的方式匯入新課,讓學生思考中國的“四大國粹”是什麼?通過回憶,教師總結得出“中醫、烹飪、國畫、京劇”。(2分鐘)

本節課首先來介紹一下國粹京劇。通過介紹讓學生掌握與京劇相關的文化知識。

(接下來是教學過程的第二個環節)

(二)學習新歌,突破重點難點。

1、介紹京劇:

京劇:是把歌唱、音樂、舞蹈、美術、文學、雕塑和武打技藝融匯在一起,是一種“逢動必武,有聲必唱”的綜合藝術,它以程式化的舞臺表演,各具韻味的流派唱腔、色彩強烈的化妝造型、虛擬性的表現手法以及富於民族特色的音樂,在世界戲劇舞臺上獨樹一幟,光彩奪目。京劇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從“音樂”這兩個字來看,聲音和樂器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那麼根據伴奏樂器的不同,我們把京劇分為文場和武場。

文場的伴奏樂器多以絃樂器為主,有“京胡、京二胡、月琴”

武場的伴奏樂器多以打擊樂為主,有“單皮鼓、小鑼、大鑼”

按照所扮演角色的性別、年齡、職業等的不同,在化妝、服飾各方面加以若干藝術的誇張。又把京劇分為“生、旦、淨、醜”四個行當。

提到旦角,讓同學們回憶京劇的“四大名旦”——“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 ,通過回憶不僅能保持學生的注意力,也鞏固了學生的所學知識。(10分鐘)

2.瞭解京劇相關知識之後,讓學生聽《唱臉譜》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我讓學生邊聆聽邊思考“是戲?是歌?”。

3.通過學生討論,老師向學生介紹戲歌。戲歌:是用戲曲的音樂素材創作的歌曲,它是戲曲這種傳統而古老的藝術形式與當代流行因素結合的產物。它“歌中有戲,戲中有歌”,很受大家的喜愛。今天我們就要學習這首戲歌《唱臉譜》。(5分鐘)

(下面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部分)

4.學習戲歌《唱臉譜》

什麼是臉譜呢?臉譜:戲劇人物在面部塗上色彩和誇張的線條,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播放《唱臉譜》,讓學生初步體會京韻。

(學習新歌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從打節奏、識譜、唱譜、讀詞、唱詞、到融入感情的演唱,環環緊扣、層層深入,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學會歌曲。)

節奏教學是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通過打節奏,解決樂譜中的難點,本節課的難點在於弱起的節奏。

為了提高學習效率,降低演唱難度,讓學生先識譜。

5、因為《唱臉譜》的結構短小,旋律簡單,學生很容易唱會。因此,可以讓學生跟隨音樂演唱。

第一遍,讓學生跟隨音樂唱譜,這樣有利於學生準確演唱歌曲。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應具有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指導演唱中易出錯的地方。解決本節課的難點:弱起出的演唱。

第二遍,讓學生跟隨音樂小聲哼唱,同時體會戲歌的韻味。

朗誦歌詞。教師可採用邊打節奏邊朗誦的形式來降低學生的演唱難度。

不同顏色的臉譜,不同圖案的勾勒,也代表了不同的人物性格。人們生活中的忠、奸、美、醜、都在臉譜中體現了出來。為了讓學生能對歌詞有個更深刻的記憶,可以讓學生思考不同顏色的臉譜所代表的人物及性格,藍臉:竇爾敦剛強勇猛 紅臉:關公赤膽忠心黃臉:典韋 性格殘暴白臉:曹操生性奸詐黑臉:張飛正直剛烈。赤膽忠心黃臉:典韋 性格殘暴白臉:曹操生性奸詐黑臉:張飛正直剛烈。

通過以上的練習,第三遍可讓學生加入歌詞來演唱。

第四遍,讓學生模仿京劇的韻味來演唱,特別注意弱起的演唱形式。

(從國中生的生理髮展來看,要經歷一個變聲期。為了保護學生的嗓音,可以讓學生適當的演唱。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之後,進行本節課的第三個環節)

(三)參與活動,體驗情感

6、教師教學生一些京劇中常用的圓場步和變臉的動作,讓學生分組練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輕鬆的課堂氣氛中更好的獲得知識。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五、設計理念

接下來談談我設計《唱臉譜》的教學理念。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會學”,即自我學習,在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中,我始終堅持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 “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等教育理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體驗、發現、創造等活動過程中享受、掌握並創造音樂的美。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使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環節緊湊,營造了一種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通過學習《唱臉譜》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拓寬了學生的審美視野,發展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六、板書設計

唱臉譜

一.京劇 戲歌

二.節奏

三.旋律

四.臉譜 性格

我之所以採用這種板書是因為它能更直觀的把本節課的所學內容展示出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幻燈片播放的是我參加演出的部分照片,我的特長展示是舞蹈《春歌》,它曾在全省舞蹈大賽中獲得“金獎”。請老師點評。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圓的周長》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節內容,這是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力圖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經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為學習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基礎。同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使學生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結構特點的分析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知識目標: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認識圓的周長,理解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

2、 能力目標:通過對圓周長的測量,圓周率的探索和圓周長公式的推導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分析、概括、合作學習的能力。

3、 情感目標:通過圓周率的探索,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結合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教學重點是:理解並掌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圓是曲線圖形,是一種新出現的.平面幾何體,這在平面圖形的周長計算教學上又深了一層。特別是圓周率這個概念較為抽象,所以我把探索圓周率的含義以及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作為本節課的難點。

 【說教法學法】

學生是開放的、有創造性的個體,他們會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靈感和興趣參與課堂的師生交往。他們會用自己的猜想,驗證來豐富課堂。使數學課堂充滿著活力。因此,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數學學習充滿著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和結論的準確性,進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方法思考問題的意識。這正是學生適應未來生活所必須的基本素質。帶著這些對新課程的認識,在《圓的周長》教學中,我採用操作、猜想、驗證等方法,具體如下:

1、 運用猜想、驗證的數學思維方法: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想,再用語言引導學生想辦法進行驗證猜想,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思維方法,感知數學的嚴謹性。

2、 動手操作、積極互動法:教師讓學生通過測量、實驗、計算等活動,發現問題,自主探究。具體的做法是: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發現規律,從而推匯出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在探索過程中,老師給予點撥引導,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3、 觀察討論、交流合作法: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並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驟,讓學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時效性。

【教學程式】

整個教學過程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建立圓周長概念

1.出示一塊鐘錶,鐘錶上的小秒針頂端一分鐘走的軌跡是什麼圖形?那麼小秒針頂端一小時走多少路程?引出課題(圓的周長)

2.讓學生拿出圓形學具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圓周長指的是哪部分?自己體驗、領會圓的周長的含義。(有效的觸控體驗,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圓周長概念的建構過程充分而有效。)

 第二環節:動手實踐,感悟測量方法

1.提出疑問:圓的周長是曲線,該怎麼來測量圓的周長?

2.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找出測量圓周長的方法。

3.學生彙報並演示測量方法 。(繞繩法、滾動法)

4.這些圓比較小,如果有一個很大的圓還能用繞繩法、滾動法測量出它的周長嗎?如果不能直接測出,怎麼辦呢?

(通過對兩種測量方法的有意反思和自由評價,使學生辯證性地感受到了“纏繞”、“滾動”方法的侷限性,引發其探索“計算公式”的積極性,為深入研究圓周長的計算問題作好了“心理”鋪墊。)

 第三環節:提出合理猜想,並驗證猜想

1.正方形的周長是它邊長的4倍,那麼圓的周長是否也和某條線段有關呢?(鼓勵學生大膽猜想)

2.以小組為單位,拿出課前準備的圓形學具,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和直徑,並算出周長和直徑的比值,把結果填入下表:(測量值精確到毫米)

物品名稱周長直徑 1號圓

2號圓

3號圓

3.學生觀察比較後,可以發現不管圓的大小發生怎樣的變化,

圓的周長和其直徑的比值大概都是三倍多一些。

4.教師介紹圓周率。Π≈3.14

5.學生閱讀圓周率有關資料,教師適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6.你能通過分析表格,得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嗎?由於

前面的層層鋪墊,學生很容易得出圓的周長計算方法:

C=πd C=2πr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討,並通過觀察,發現問題,參與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享受了成功的愉悅。提高了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第四環節: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例1(設計目的:通過例項計算,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於生活,又能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的作用,又可為最後的實踐打下很好的伏筆)

2.現在你能告訴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針頂端,在一個小時時間內所走過的路程了嗎?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想得到什麼樣的資料 (設計目的: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條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此題和前面的引入題互相呼應,做到解決問題有始有終。)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雷雨》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是高中唯一的戲劇單元,構成本單元的4部劇作兼及古今中外。學習重點是戲劇衝突、戲劇人物和戲劇語言。通過學習,將使學生了解戲劇常識,培養戲劇意識,解讀名家名劇,同時,可以藉此機會體會、比較、鑑別不同風格、不同時期劇作的特色,步入戲劇殿堂的瑰麗之門。

(一)對教材的理解

四幕話劇《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作,更是中國現當代戲劇扛鼎之作。1932年它一經問世,就轟動了整個文壇,成為中國戲劇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蹟。文字節選的是《雷雨》的第二幕,共有兩場戲:第一場,周樸園同魯侍萍的再次相見,主要寫周樸園與魯侍萍的矛盾衝突,第二場,周樸園與魯大海、侍萍與周萍相見,寫周樸園與魯大海的矛盾衝突。文字以1925年前後的中國社會為背景,通過周、魯兩家之間複雜的倫理關係和尖銳的階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上層社會腐朽罪惡的生活,反映了舊社會的黑暗現實。

在各類文學作品中,戲劇的矛盾衝突最為集中。因為戲劇表現的時間和空間有限,只有把生活中的矛盾集中起來,才能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戲劇塑造的人物形象應該是活靈活現的,具有鮮明個性。戲劇衝突、戲劇人物都是通過一定的戲劇語言表現的,其中戲劇人物的語言(臺詞)對展開戲劇衝突、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起重要作用。

基於此,在教學教程中擬重點考慮這樣一些方面的問題:

1.初學戲劇,應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戲劇的基礎知識。

2.《雷雨》是部現代劇、話劇、多幕劇 (四幕) 、悲劇,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醞釀一場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現實,老師要從歷史和文學的角度簡介當時社會現狀和社會矛盾。

3.戲劇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尖銳而集中的矛盾衝突來刻畫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因此,學習本文要認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間的複雜關係、複雜矛盾,通過人物語言和舞臺說明來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4.戲劇中人物語言常常有潛臺詞,要認真分析矛盾衝突過程中人物語言的潛臺詞,便於把握人物個性。

5.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把握全域性,即把大的背景材料(比如社會背景、本文前後的情節背景)向學生作必要的交代後,讓學生反覆閱讀課文,逐層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衝突。特別是對典型化的細節描寫進行深入挖掘,這個挖掘的過程,就是對人物形象的分析過程。

(二)教學目標

《雷雨》是最能體現作者藝術個性和審美追求的一部作品,因此,學習本課應緊扣故事發生的背景,仔細體味作者是如何通過個性化的對話,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從而真正把握劇本人物性格衝突及表現技巧。本著“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的原則,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著眼於語文素質的提高,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

1.瞭解戲劇常識、作者及作品梗概,走進作品,走進大師。

2. 弄清節選部分的主要劇情,把握其中的矛盾衝突,瞭解衝突的發展過程。

過程與方法:

1. 反覆朗讀,進入角色,揣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徵及其豐富的潛臺詞。

2. 體會戲劇通過激烈的矛盾衝突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特點,初步培養戲劇意識和鑑賞戲劇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舊家庭的悲劇和罪惡、舊倫理的窒息人性的特徵以及官僚資產階級的剝削本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人倫親情。

(三)重難點確立及解決辦法

《雷雨》一經問世,就以其激烈尖銳的矛盾衝突、精彩紛呈的戲劇語言和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飲譽文壇。《雷雨》的人物形象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矛盾衝突中逐漸被推至讀者面前的。因此,我將“體會戲劇通過激烈的矛盾衝突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特點,初步培養戲劇意識和鑑賞戲劇的能力”作為教學重點。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劇情的發展,把握矛盾衝突,瞭解劇本中有哪些衝突,主要矛盾衝突是什麼,衝突的實質是什麼,為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主題思想做準備。

文學作品的魅力來自語言,品讀語言是開啟人物心靈的一把鑰匙。劇作家通過人物語言來展開戲劇衝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戲劇主題。《雷雨》中每個人物的語言都各有特色,周樸園的盛氣凌人、魯侍萍的抑鬱平緩,魯大海的直截了當,都真實而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經歷、地位和個性。而且,《雷雨》中看起來直白明瞭的人物對話,其實隱含著豐富的潛臺詞,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內心世界。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擬定為“揣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徵及其豐富的潛臺詞”。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品味人物語言的深層內涵,挖掘其中的隱性意義,提高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

(三)課時安排

本課擬用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教學要點:

1、走近作者:簡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瞭解戲劇的一般常識,理解舞臺說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節選)的戲劇衝突,結構佈局特點。

第二課時教學要點:

1.分析第一場戲的矛盾衝突,使學生認識周樸園冷酷、自私和虛偽的思想本質;魯侍萍正直、善良和倔強的性格特徵。

2.分析第二場戲的矛盾衝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周樸園的殘忍、冷酷和狡猾的階級本性;瞭解以魯大海為代表的工人階級的大公無私和英勇、頑強的反抗精神。

第三課時教學要點:

1.反覆朗讀,進入角色,揣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徵。

2.揣摩臺詞中的潛臺詞。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教學的物件是高一年級的學生。這是普通高中新課程下的第一屆學生,大部分學生經過國中階段的學習,具備了最基礎的感知語言、情感體驗等能力。

同時,經過高中階段三個模組的學習,在文學作品閱讀方面已有了初步的感性積澱,對於文學作品有一定的閱讀興趣,渴望更多地瞭解作品本身及其相關的知識,因而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但是,現代的高中生看話劇的機會不是很多,他們對戲劇的理解多停留在書本上,書本的表現形式對他們來說都顯得生澀,遠不如電影或電視的影響大。

另外,《雷雨》所反映的時代背景離這些學生太遙遠,僅僅通過老師的講解很難使他們理解劇中複雜的人物感情和恩怨糾葛,針對這種情況,在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應引導學生注意戲劇文字的文體特點,有層次地朗讀、欣賞、品鑑文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審美感受和體驗。

教法設想

1.教學方法

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以儘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⑴設疑研討法(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曾說:“求知的目的,不在於知識的本身,而在於使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方法。”葉聖陶先生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所以,為了更大程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要精心設定問題,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內的討論質疑、解疑,形成合作意識與參與意識,使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有所得。

⑵情境教學法。

本文是戲劇名篇,在教學過程中,可利用電影片段,變抽象的文字為生動可感的影像,使學生聞其聲、見其人、臨其境。同時,還可採用為影片配音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戲劇語言的體會。學生在這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中,激發了求知慾,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學的內容,也提高了自身的語言實踐能力,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

2.教學器具

在教學手段的使用上,主要是使用多媒體電腦課件。把教學設計的步驟及內容製成PowerPoint課件,這樣,利於引導學生質疑思考,利於突破重點、難點,而且,利用演示課件代替板書,能節省時間,又可展示教材所沒有的補充材料,擴大教學內容,加快教學節奏,體現教改的新理念。

(附:教學過程分三步,共七個環節,點選圖中右下角樹葉或圖章可進入下一環節。)

三、說學法

教無定法,妙在得法,貴在授法,因此,在教學中準備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學習方法:

⑴誦讀品味法

曹禺先生曾說《雷雨》是“我的第一聲呻吟,或許是一聲呼喊。”全劇洋溢著那個時代年青人特有的激情,意味雋永,文辭優美。因此,指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誦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從解讀語言文字入手來感知作品,進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也是訓練學生良好的語感,培養學生審美鑑賞能力的最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之一。

⑵討論探究法

這是探究性學習的一個過程,是思考問題的一個環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己去品味戲劇文字的語言,去探討有關問題,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獨立判斷和解決問題。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的認知規律,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對知識初步獲得整體印象後,會有意識地進入知識的探究情境之中,從而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

⑶遷移應用法

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這也就是說,在教學中,僅僅讓學生得“魚”是不夠的,還應讓他們會“漁”。所以,本課指導學生在體味到戲劇語言的特點之後,運用這部分知識進行改編活動,化理論為實踐。這樣,既鞏固了課堂效果,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可以逐步使學生養成隨時將課堂知識付諸實踐的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步驟一:匯入新課

[設計說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願學、會學、樂學的基礎,激發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導語是這樣設計的:

(PowerPoint播放“雷雨”畫面及聲音,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視聽震撼)

《雷雨》就是一場狂風暴雨,震驚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劇壇。這裡有最“雷雨”的女人,也有在歲月中歷練得冷酷但仍然存著一絲溫情的老人。

他們夫妻相見不相認卻相恨;父子相見不相親卻相鬥;母子相見不相親卻相怨;兄弟相見不相識卻相仇,共同演繹了一段“最殘酷的愛和最不忍的恨”。

上兩節課,我們已經瞭解了《雷雨》中的戲劇衝突、戲劇人物,那麼戲劇衝突和人物都要通過什麼來表現呢?(學生回答)對,戲劇語言。所以,鑑賞《雷雨》中人物的語言,掌握戲劇語言的特點就是咱們這節課的主要任務。

此環節意在創設一種教學情境,引趣、激情、啟思,激發學生欣賞戲劇文學的濃厚興趣。同時,也使學生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避免了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此環節2分鐘。

步驟二:文字探究

環節一:探究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設計說明]這個環節主要由兩個問題組成,問題1:首先請一位同學和我合作,我們分角色朗讀一下週樸園發現魯侍萍身份之後的一段文字,大家邊聽邊思考:周樸園發現魯侍萍身份之後語氣和之前有什麼變化?這和他的性格、身份、地位有什麼關係呢?

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

當週樸園發現站在他面前的就是三十年前被他拋棄的侍萍時,他的語氣馬上變得非常的冷非常的硬,聲色俱厲,這都符合他資本家的殘忍冷酷的本性。甚至後來說:“好!痛痛塊塊的,你現在要多少錢吧?”想用錢來解決這件事,這符合他資本家、生意人的身份。所以說人物的語言要符合他的性格、身份、地位的,即什麼人說什麼話;聽其聲則知其人。這就是戲劇語言的特點之一——個性化。個性化語言,是刻畫人物達到合理性、真實性的重要手段。這樣就得出了戲劇語言的第一個特點: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這個問題主要是想通過比較周樸園發現魯侍萍身份之後和之前語氣的變化,讓學生體會到人物語言個性化的特點。在教學中讓學生從文字中搜集、提取、整合相關資訊,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且,教師與學生的合作也可促進師生關係的融合,營造出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

問題2:為了讓大家進一步瞭解周樸園的個性化語言,請大家看一個周樸園逼繁漪喝藥的電影片段。思考:周的語言有什麼特點?符合他什麼樣的性格?問題2是對問題1的深入,通過影像資料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人物語言個性化的特點。此環節10分鐘。

環節二,探究人物語言豐富的潛臺詞。

[設計說明]潛臺詞並非戲劇所獨有的特點,高中生在小說中也接觸過“意中有意,弦外之音”的知識,尤其是在《林黛玉進賈府》中,所以,授課時由《林黛玉進賈府》中的情節引入,既引發了學生對以往知識的回顧,激起了深入學習的興趣,同時,又使學生對潛臺詞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具體如下:

(過渡)我們瞭解了戲劇語言個性化的特點,其實戲劇語言還特別講究潛臺詞。

什麼是潛臺詞?小說《林黛玉進賈府》裡王熙鳳有句經典臺詞:“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吃什麼藥?在這裡不要想家,想要什麼吃的,什麼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王熙鳳一連問了黛玉三個問題:年齡、讀書、身體,表面一看,快人快語,待人爽朗而熱情,對黛玉各方面的情況都十分關心。但實際上,她真是在關心黛玉嗎?細細讀來,不是。三個問題連貫問下,黛玉來得及回答嗎?王熙鳳想要黛玉回答嗎?沒有。她沒有工夫聽,也不想聽,這不是她的目的所在。她的目的是什麼呢?接下來的兩個“只管告訴我”,讓我們有些感覺了:賈府中誰說了算?我便是賈府中說話算數的主!可見,她的“熱情”的話語只能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把她在賈府中的特殊身份地位明白地告訴黛玉:聽我的,沒錯。可是她說出來沒有呢?沒有。所以妙就妙在一切盡在言外。這就是潛臺詞,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意中有意,弦外之音。它實際上是語言的多意現象。“潛”,是隱藏的意思。即語言的表層意思之內還含有別的`不願說或不便說意思。潛臺詞不僅充分體現了語言的魅力,而且通過它還可以窺見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下面我們就通過侍萍的語言來感受一下潛臺詞的藝術魅力。看文字中這樣的情節——為加深學生對潛臺詞的理解,再通過兩個片段進行深化,可以這樣設問:請大家再看下面的練習題,有兩個小題,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然後結合劇情進行分析。

此環節選取矛盾衝突中的語言作為鑑賞的突破口,通過品讀揣摩人物語言的潛臺詞,得出戲劇語言的第二個特點。此環節8分鐘。

環節三,探究人物語言富於動作性的特點。

[設計說明]《雷雨》在人物的臺詞中盛開出絕美的花朵,經歷了幾十個春秋的舞臺而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語言強烈的動作性。因為戲劇語言的任務,不僅要表現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動,而且要展開衝突、推動劇情的發展。曹禺劇作中的人物都在明確而執著的自覺意識下圍繞著某個焦點而進行著激烈的鬥爭,其人物的每一句臺詞都發自人物內心,受到人物意志和願望的支配,話一出口即可引起一連串的反應,加強矛盾衝突,揭示人物性格,推動劇情發展。但學生對於這點的理解可能會出現困難,所以必須作好鋪墊,所以,我作了這樣的設計:

《紅樓夢·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開合 情哥哥偏尋根究底 》寫劉姥姥議論賈府吃螃蟹一段,劉姥姥道:“這樣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錢,五五二兩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兩銀子。阿彌陀佛!這一頓的錢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了。”

這裡寫她又是擺行論價,又是掰手指頭算賬,又是念佛,活脫脫把一個鄉村窮婆子的驚訝感嘆、絮絮叨叨的情態從語言中反映了出來,口吻逼真,動作、表情、心理躍然紙上,使我們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為什麼?因為這些語言中有“動作”,就如焦菊隱所說的:“語言的行動性,就是語言所代表著的人物的豐富而複雜的思想活動。”(《焦菊隱戲劇論文集》)《雷雨》之所以能笑傲劇壇幾十年,也正是因為其語言具有極其強烈的動作性。而後,將問題引向深入:

不信我們來看一段對話,請大家看周魯從相見到相認這一部分。在這個過程裡哪些語言暗示並推動了情節的發展?請大家兩人配合大聲朗讀,並且劃出這些句子

魯侍萍的欲說還休,欲言又止,這說明她對這個曾經傷害過她的人還是存著感情的,當然更多的是積蓄了三十多年的悲憤。這就是戲劇語言的特點之三——動作性。動作語言也叫情節語言,是指人物的語言流向(人物語言間的交流和交鋒)起著推動或暗示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它不是靜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節發展中內在力的體現。一方面,它既能表達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動,又能引起強烈的外部動作;另一方面,它也能刺激對方,促使對方產生相應的語言和動作。這樣,對話雙方互相作用,互相促進,推動劇情不斷髮展。

這一環節可使學生在認識戲劇語言動作性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語言的特色,培養學生通過討論研究解決疑難的能力,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此環節8分鐘。

環節四:體悟·演繹

[設計說明]至此,戲劇語言的三個特點已經明確,為了進一步鞏固深化,我設計了體悟演繹的環節,即通過配音的形式體會戲劇語言特點:

下面,請兩位同學為周魯見面的片段配音。待會請大家做專家點評,說說哪句話讀得最好,最能把握戲劇語言的特點。這一環節是遷移運用的開始,通過配音的形式,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又培養了學生迅速運用語言知識來表達自己理解的能力。這一環節5分鐘。

環節五:拓展延伸

[設計說明]僅僅讓學生口頭進行練習是不夠的,還應該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所以,我這樣設計:

大家分析得非常精彩,其實我們今天所探究的三個特點不僅僅是《雷雨》的語言特點,它也是所有戲劇語言的共性,對於這些特點我們不僅要會分析,更要會運用。

現在影視界有件大事,那就是重拍《紅樓夢》,而且,“紅樓夢中人”的海選更是聲勢浩大。演員準備好了,沒有好劇本亦是枉然,現在大家試著當一回編劇,以《林黛玉進賈府》為指令碼,選擇其中一個片段,小組合作,將之改寫成劇本,可行當編入一些想象的情節,但要注意改編時要準確把握原文的矛盾關係來構成戲劇衝突,改編後的戲劇語言要有個性化特徵,符合原詩中人物的身份,然後,為大家表演一下——

此環節主要是強調和突出“學生角色”的作用,教師不再是一味的說教者,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通過自編自演,從實踐操作的角度理解戲劇語言的,攻克難點。教學中,打破文體限制,從興趣出發,從藝術相通原則入手,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一篇課文裡達到語文教學的三種境界: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培養相應的語文能力──發展個性。這樣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延展訓練天地,激發學生興趣,強化訓練效果。此環節10分鐘。

步驟三:作業佈置

[設計說明]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也要因材施教,因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了這樣的作業:

1.寫作練習:寫出下列兩組人物不同的語言(必做題):

做教師的父親和做生意的媽媽希望你認真讀書,他們分別對你說---父親說:只有知識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母親說:讀書以後才有飯吃。

要求:寫一段與父母的對話,語言要有個性、有潛臺詞、要富於動作性,字數不限。

2.找出劇本中你認為最精彩的戲劇語言,談談你的看法,形成一篇小論文。(選做題)

3.與同學合作,將《林黛玉進賈府》改編成劇本,利用語文課外活動時間進行表演。

(以上3個題目,題目1為必做題,2、3題請同學們根據個人能力、精力及興趣自選一項或兩項都做。)

自主選擇,實現分層次、自主作業,完成彈性作業,為自主發展營造了寬鬆氛圍,學生盡力而為,教師因情而發。

第一項是基本作業,是二、三項的基礎,對一般水平的學生來說是保底作業,也是向二、三項發展的奠基作業。

第二題意在激勵學生說出所讀所感,使作者、文字、讀者三者之間的情感達到高度的融合。對學習基礎好、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群體,引導他們自由組合、嘗試編寫課本劇,民主推薦角色排練,在課外活動時展示,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

說課稿 篇5

【說課內容】

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化學》九年級上冊《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九年級上第一單元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是介紹在實驗中如何觀察、描述和記錄,第二課時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撥出的氣體的探究”是說明實驗探究的方法。這是兩節典型的入門實驗課。本節課的教材中設計了一個對比觀察蠟燭點燃前、燃著時、熄滅後的步驟,讓學生關注物質的變化過程及其現象,學會動態、辯證的看問題。並學會觀察具體內容(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發光、發熱、新物質的產生等)。這是一節如何實驗的方法課,在整個教材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本節課的重點是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co2 、h2o這些產物生成,就是一個用肉眼看不到的現象!怎樣呈現出來?讓我想到了“路遙知馬力”、“疾風知勁草”這些哲理性詩句,何不讓它們和冷卻的燒杯、澄清石灰水較量一下,讓同學們認識,記住。教材的設計真是妙不可言!只有深入探究的人,才能體會到“我探究、我成功、我快樂!我一定能行!”

第二個問題是:教材為什麼安排點燃蠟燭熄滅後的白煙?這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一個現象,對於為什麼會有白煙我們不一定有過深入思考, 我認為這可以讓學生觀察蠟燭三態的迴圈變化來深入探究蠟燭的燃燒。讓學生思考蠟燭的液體為什麼會上升?是蠟蒸氣還是液態蠟在燃燒?為什麼白煙中有蠟固體?其實蠟燭燃燒到吹滅產生白煙,經歷了固體→ 液體→ 氣體→ 固體四個過程。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和實驗證明,有利於學生掌握動態的對比觀察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學習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②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表述實驗現象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師提出課題,而後進行師生討論、確定方案,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最後總結交流,填寫實驗報告,掌握系統觀察的內容與方法。

(3)情感與價值觀:

①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②通過探究,使學生體會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③通過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並培養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激發學生對探究實驗的興趣;

教學難點:訓練學生主動發現實驗現象;準確表述實驗現象。

【教學方法】

在上一屆學生學習這一課時,由於男學生操作差,儀器損壞多,女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敢動手。前車之鑑,後事之師。今年,我是先上課題3“走進化學實驗室”,讓學生學會基本儀器的使用和藥品的取用規則,再學習兩種基本的實驗方法。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本節課我採用了很多的教學方法:

1.咬住觀察的方法這一中心不放鬆。先讓學生盲目觀察,品嚐失敗,再引導學生用對比觀察法,注重觀察內容,進行系統的'探究實驗。真切的感受到點石成金的學習方法比死記硬背的書本知識更重要。

2.始終堅持探究式教學法。無論是蠟燭的密度、溶解性(讓學生把蠟燭放到水中觀察得出結論),還是蠟蒸氣或是液態蠟在燃燒?(讓學生用玻璃管吹蠟燭火焰,點燃火柴等物體來證明)

3.本課題教學主要採用主動探究、合作學習、討論交流的方式展開,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要分層次對待,講解和提問要考慮到中下層學生的基礎,多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動手的機會、回答問題的次數。在分組實驗中讓好生給於差生合作式的幫助。讓他們儘可能的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使學生體會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把“自我參照性評價”運用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隨時隨地的進行反思。大量運用激勵性評價語言,開好“高帽子”公司,創設一種學生努力思考、積極動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和諧教學氛圍。充分肯定學生成功的地方,即使學生錯了,也表揚學生大膽,具有代表性,錯的也很有價值。並在教學的最後小結中引導學生對學習的全過程進行自我參照性評價,從三維教學目標的三方面進行反思,談體會、談收穫。從而進行對學生身心無毒無害的綠色評價。

【學習方法】

上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蠟燭燃燒時的現象,學生回答的不完整、不繫統,給學生講明科學觀察法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然後再講解對比觀察法以及觀察的內容,和學生一起觀察蠟燭點燃前的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等專案,現時通過教師的示範作用,規範學生的觀察方法。再放手讓學生觀察蠟燭燃燒時、熄滅後的現象。在實驗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注意儀器的使用和藥品的取用。確保操作正確,實驗成功。學生在探究蠟燭燃燒時是否有co2、h2o生成時,不教給學生完整的探究方法,但要引導學生回憶co2、h2o的有關性質,設計一個有明顯現象的實驗證明co2、h2o的存在。讓學生重視探究步驟中的設計與實驗證明。即使是蠟燭的密度,也不要求學生精確測量,只要求與水進行比較,把蠟燭放到水中證明即可。白煙的點燃,強調要求與方法,注意多鼓勵學生。學生自我評價時不會太勇躍,應從方法上加以指導,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方面談體會、談收穫,反思自己提出問題是否積極?設計的實驗方案合理嗎?基本實驗操作規範嗎?分析問題思路是否清晰?掌握了觀察實驗現象的基本方法嗎?對學好化學有信心嗎?等問題。為以後開展“自我參照性評價”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學程式】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新課引入

化學實驗是研究物質的重要手段。同學們,你做過蠟燭燃燒這個實驗嗎?你仔細觀察過蠟燭嗎?學生粗略回答。

思考:為什麼回答的不理想?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發學生對探究實驗的興趣.

講授新課

1、教師講解觀察的方法與內容

引導學生觀察蠟燭點燃前的現象:(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

傾聽、理解

驗證密度時,學生把蠟燭放到水中驗證

進行觀察方法的學法指導

2、學生實驗觀察燃著時現象

再交流討論

3、難點探究:如何間接觀察

火焰分層,生成水、二氧化碳,是液體還是氣體在燃燒。學生分組實驗(三人一組):

共同合作:設計後再實驗,一邊實驗,一邊記錄。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象的表達能力。

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4、熄滅後的觀察觀察現象:

而後點燃蠟燭剛熄滅的白煙

(如果實驗不成功,學生可以多實驗幾次)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對科學不斷追求的精神。

教師提示:還有什麼有關蠟燭的實驗嗎?學生可以進行設計實驗。擴充套件學生探究的空間

學生自我評價

學生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方面談體會、談收穫

填寫實驗報告。

學會“自我參照性評價”的基本方法。

板書設計: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一、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觀察內容: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

觀察方法:對比

【教學反思】

1.探究“是蠟蒸氣還是液態蠟在燃燒”時,教師一般是用玻璃管匯出氣體點燃,然而匯出氣體點燃的效果並不明顯,我想到小時候玩過用玻璃管吹蠟燭,於是我將實驗改為“用玻璃管吹蠟燭火焰”,吹火焰時學生觀察到火焰橫向伸長,很好點燃,學生也容易理解是氣體在燃燒。讓學生體驗到不少化學問題是從實際中來的,知道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絡,它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種課堂體驗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2.黑煙是否需要探究?在教這一知識時應滲透環保意識。

3.學生反應的問題是觀察水的生成現象不明顯,很多同學沒有看到水珠。上完課後,我也反覆做了該實驗,發現有少量水珠生成,由於同時有大量的熱量產生,水珠轉眼又蒸發了。我們教研組幾位老師也開動腦筋,反覆用粗玻璃管、大試管、帶支管的大試管做對比實驗,找到了最佳儀器,就是帶支管的大試管。由於它較長,又有支管散熱,讓水蒸氣充分冷卻,出現了大量的水珠。解決了夏天觀察這一現象的難題。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校本教研的魅力。

總之,本節課給了我許多新的啟迪,它使我深切地感到:新課程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悄然變化。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知識體系

本節內容選自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教科書(必修)第一冊第三章《物質的量》第二節。教材內容包括了氣體摩爾體積、關於氣體摩爾體積的計算兩部分。

(1)氣體摩爾體積是在學習摩爾和摩爾質量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2)關於氣體摩爾體積的計算主要是運用n=V/Vm這一關係式計算的。

本節在編寫上,是在學習了摩爾和摩爾質量概念的基礎上,介紹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阿伏加德羅定律。這對學生學習有關氣態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打下重要基礎。教材編寫採用特殊到一般的順序,也是符合認識的'一般規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氣體摩爾體積概念和阿伏加德羅定律,並會靈活運用;使學生掌握氣體摩爾體積的計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空間想象和邏輯推理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透過現象,抓住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點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氣體摩爾體積概念的邏輯推理過程

難點:氣體摩爾體積概念

二、學情分析

根據概念教學要求,結合教材編寫的特點,為了更好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本節採用了對比,推理,歸納總結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從而達到認識概念的個性和共性的目的。

三、教學過程

(一)氣體摩爾體積概念的教學

1、複習匯入:從我們前面學過摩爾質量概念(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該物質的摩爾質量,單位:克/摩)不同物質摩爾質量一般不同;還有物質的體積、質量、密度三者之間的關係引入新課。即通過對比引導歸納問題的方法得出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佔有的體積叫該物質的摩爾體積,單位:一般用升/摩)。

2、通過假設問題情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討論:影響物質體積的因素有哪些?

教師通過舉例子分析歸納得出影響物質體積的因素有:外因①溫度,②壓強;內因①物質所含微粒數,②微粒本身的大小,③微粒間的距離。

(2)引導學生分析課本第49頁圖3-2的示意圖及相關資料。從而得出1摩爾不同的固體和液體物質體積各不相同。

(3)那為什麼1摩爾不同的固體和液體物質體積各不相同?

簡析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1摩爾不同的固體和液體物質所含微粒數都相同,構成固態或液態物質微粒間的距離一般都微粒直徑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計,固體和液體物質體積大小決定因素是微粒本身大小。由於構成不同固體和液體物質的原子、分子或離子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它們的體積也就有所不同。

(4)1摩爾氣體體積又如何呢?

由於氣體體積受溫度和壓強影響較大,我們一般選擇0℃,1.01×105Pa(即標準狀況)來分析1摩爾氣體體積,下表是1摩爾氫氣、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質量,密度和體積資料。引導學生分析:

標籤:說課稿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