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國小說課稿模板集合5篇

說課稿1.04W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國小說課稿模板集合5篇

國小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我所執教的“分米、釐米、毫米”的認識這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四冊第三單元的內容。

1、教材簡析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是在學生認識了長度單位米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分米、釐米、毫米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為以後進一步學習長度單位的換算及其他幾何知識打下基礎,它也是實際應用所必需的。

2 、教學目標

認識分米、釐米、毫米,初步建立分米、釐米 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這些單位間的進率。

通過直觀操作、小組交流等形式的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感受教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3 、教學重點

認識分米、釐米、毫米,知道它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建立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二、教學設想

1 、數學教學

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所以我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即認識1 米的基礎上,打亂原有教材安排的先認識釐米,再認識分米、毫米這樣的順序,重新組織教材,讓學生先認識分米,再認識釐米,最後認識毫米。這樣教學之後,不需教師再花時間讓學生去比較米、分米、釐米、毫米的大小,在學生的頭腦中已無形之中形成了一個不等式:米>分米>釐米>毫米。這樣有利於學生有序的建立數量觀念,為學生以後學習數量打好基礎。

2 、數學生活化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設計本節課時,我堅持從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實際出發,以“感受生活化的數學”和“體驗數學的生活化”為教學理念,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實用性,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本課一開始,從清明節扎小白花剩下的鉛絲引入,使學生感受到長度單位與我們現實生活是密切聯絡的,消除對這一數學知識的距離感。

教學活動中,也都注重數學知識跟現實生活相聯絡,如在學生認識了1分米、1釐米, 1毫米之後,讓學生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東西長度是1分米、1釐米,1 毫米,哪些物體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數學知識學習之後,應該讓這一數學知識迴歸生活,所以在練習中我讓學生判斷身邊物體的高度、長度,如:旗杆高 10米 ,鉛筆長 10釐米 ,身高 120 釐米 等等。

3、親身體驗,從中感悟

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師只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我在設計本課時,採取看一看、數一數、猜一猜、量一量、摸一摸、想一想等實踐操作和空間想像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閱讀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4 、內容分層細化,著眼一個“實”字

這一課主要分三段進行教學,第一段是認識分米,第二段是認識釐米,最後是認識毫米,課的知識量較大,所以教學時我把主要著眼點放在“釐米”的教學上,分米和毫米的認識花的時間相對較少。

認識分米時,我先讓學生觀察米尺得出從"0"刻度線到"10"刻度線的這一段長就是1分米,再讓學生用手比一比 1分米有多長,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體大約1分米,充分感知1分米的長度,在此基礎上落實米和分米間的單位進率。

認識釐米時,從三角板入手,觀察得出1釐米 的長度,同樣讓學生認識幾釐米的長度,其中安排了一個遊戲,通過小組合作看一看、摸一摸、評一評,既讓學生充分感悟到各單位長度,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最後安排了量文具盒,讓學生既鞏固量的方法,又可初步讓學生感知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認識毫米時,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1毫米 有多長,初步建立1毫米 的觀念。

5、重過程教學

一般教學在教學新課後都非常注重對新知的練習鞏固,有基本訓練、專項訓練、深化訓練,使學生在練中達到教師所期望達到的教學效果。現代數學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思想,轉而重視過程教學,重視學生知識構建的過程。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把主要時間集中於學生對1分米、1釐米 1毫米 的認識及建立它們的長度觀念,只留少量的時間做些簡單的鞏固練習。

國小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叫巴瑞,來自淮河東路國小,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小數的產生和意義》。首先我說說本課的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分析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屬於“數與代數”的知識領域,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並能靈活運用三年級已學過的“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內容的學習既是前面知識的延伸,也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過“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本節課是學生系統學習小數的第一課時。

三、說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與內容的分析,按照新課程標準中4-6學段數與代數中的要求:進一步認識小數,我設計瞭如下學習目標:

1、通過課件演示和聯絡實際,探索並理解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2、通過實踐操作,小組合作,學生理解並準確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根據以上學習目標我預設: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意義將成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以及他們之間的進率將成為本節課的學習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突破學習重難點,本節課我將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五:說評價設計

根據學生的敘述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課本做一做和基礎練習題,對目標1進行評價。通過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與探索過程中表現狀況和提升練習對目標2進行評價。

六、說學習流程

為了能更好地凸顯“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學習目標,並結合本班學生特點,設計如下學習環節:

1、結合生活設疑 激發情趣匯入

為了跳出陳舊的數學課單純講知傳道的框架,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的快樂,在新課開始通過“估一估、測一測”的遊戲匯入,讓學生通過在估測再測量90釐米長的紅綵帶的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當我讓學生用米作單位說出它的長度時,學生心理產生了矛盾,因為測量結果不夠1米,無法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我引出在生活中也有許多得不到整數結果的例子,這時人們便用分數和小數來表示,於是,小數便產生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同時板書: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遊戲,自然引出本節課所要研究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慾望,並使學生不知不覺走入對新課的思考。

2、探究小數的意義。

在教學中我力求引導學生在測量、觀察等操作的基礎上,從直觀的1米平均分成10份,讓學生用分別用整數、分數、小數來表示其中的一份,三份,七份,通過觀察分數的相同點及小數間的相同點,總結出分母是十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接著在認識一位小數的基礎上,學生通過測量綵帶及數學課本的長度並按要求完成表格,從而得出結論:分母是一百的分數可以寫成兩位小數。然後讓學生想象一下:0.001米、0.051米,這些小數是幾位小數?用分數表示分別是多少米?由此得知:分母是一千 的分數可以寫成三位小數。最後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得出結果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來表示。

學生的認知是由淺入深的,通過小組討論,動手實踐,他們已經理解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意義,同時完成學習目標一:通過教具演示和聯絡實際,探索並理解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3、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當學生成功解決一個問題後我會趁熱打鐵,組織學生探究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我是這樣做的:課件出示:0.8裡面有()個十分之一;0.6裡面有()個十分之一;0.07裡有()個百分之一;0.09裡有()個百分之一。通過學生的回答,我引導孩子,像0.8,0.6這樣的小數,我們可以看成有多少個十分之一組成的,因此我們可以說一位小數的技術單位是十分之一,記作0.1。像0.07,0.09這樣的小數,我們可以看成有多少個百分之一組成的,因此我們可以說兩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百分之一,記作0.01;同學們想一想:三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多少?四位小數呢?通過課件演示:1/10米里面有()個1/100米,1/100米里面有()個1/1000米,從而認識到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請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小數的計數單位是什麼;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而是通過闖智慧關的遊戲方式讓學生從解決問題中發現、歸納出來。我認為這樣能促使學生進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的探索,以練習的形式探索出小數的計數單位、以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創新意識。完成學習目標二:2、通過實踐操作,小組合作,學生理解並準確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4、分層運用新知,逐步理解內化。

對於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內化的效果。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如下幾道練習題:

(1)基礎練習 (通過這個練習,鞏固新知。)

(2)提升練習 (連線題體現學習知識的靈活性。)

(3)發散練習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思考、發展了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課堂小結

“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你有什麼收穫?”來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加以梳理總結。

七、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知識性、簡潔性,既突出了本節課的重心,又凸顯了清晰的課堂結構。

八 、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利用遊戲匯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會十分活躍。而重點部分的教學採取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實踐,可以使學生互相督促,全員參與,保證了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深入淺出的引導和充滿激勵的語言,將會給學生不斷探究的動力和熱情;而層次分明難易適度的練習題,也使新知得到鞏固和應用。可以說本課的教學環環相扣,清晰有序,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以上是我對《小數的產生和意義》一課的說課,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國小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分析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內容是全書第二模組的第二單元,屬於我任課第二模組的第三課時,第一單元耗時兩個課時,今天要講述的第二單元為本模組的第三課時。課文內容是第一單元買電腦的內容延伸,主要講述千和百大數字的英語及數字表達方法。本單元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一段大明選擇鋼筆的描述,第二部分是聽錄音,選擇正確的圖片,意在培養孩子的聽力,第三部分是一首關於賣電腦的詩歌,最後一個部分是一個遊戲,還是練習在第一單元中出現的幾個形容詞,加深孩子的印象。

(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花費多少錢的英語表示方法及讀法的掌握。

2.能力目標:能夠說出自己所買物品的價格。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合理理財的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數字的英語表示方法,應當在課堂中不斷操練,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正確說出幾千幾百數字的表示方法;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課文正文的熟練朗讀和詩歌的熟練朗讀,需要教師巧用方法,激發學生的記憶。

二、說教法

為了順利完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我採用講讀、直觀演示、交際、愉快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我將結合愉快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為了不使學習感到枯燥無味,我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多媒體電化教學,比較形象、直觀,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引導學生思維,培養不同層次的學生大膽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三、說學法

根據本課句型特點及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我準備引導學生採用聽、看、讀、想、說的方法來學習本課,通過聽、看,達到有所思,有所得,能說出問題的關鍵,幫助學生掌握學習重點,多表揚,勤鼓勵,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學習教育積極性,在知識上均有所提高。

四、說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活動一:激趣匯入

首先以一個數字遊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後開始向學生介紹價錢的表示方法,教授costs,舉例讓學生熟練運用。

活動二:新舊銜接,感受知識的形成

利用掛圖向學生介紹今天重點短文的內容,進而教授短文。

活動三:師生的互動探討與聽力能力的反饋

培養學生的聽力,讓他們獨立完成聽力練習,然後教師進行訂正。

活動四:興趣培養

歌謠的教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鞏固今天所學內容。

最後設計一個遊戲,進一步調動學生積極性。

活動五:單詞跟讀,有始有終

最後讓學生跟讀單詞,完成本單元教學。

以上的教學過程我注重學生的興趣,貫穿“快樂教學”為指導思想,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有機會展示;給學生熱情的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樂趣。我相信當學生真正擁有了學習的慾望,“要我學”就成了“我要學”;當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由於缺少經驗,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足,敬請各位老師不吝賜教!

國小說課稿 篇4

活動目標:

xxx

知識與技能:

1、複習正確的書寫姿勢及橫畫的寫法。

2、學習懸針豎的寫法。

3、練習“十”“幹”“豐”。

過程與方法:講解法、演示法、比較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識寫字學習是一項長期的學習。

活動過程:

一、複習匯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知道了正確的寫字姿勢、執筆姿勢,認識了田字格的作用及用途,學習了橫畫的寫法,練習了“一、二、三”。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基本筆畫“豎”。堅畫與橫畫一樣也有態勢問題。古人稱豎畫為“努”筆。“努”即弓弩的意思。豎畫不可太直,直則無力,要像弓那樣有點彎曲,這樣就顯得富有彈性,有一種反彈欲回覆到挺直狀態的態勢,這就叫努勢。

二、寫法指導

我們寫字時,首先要求作到“橫平豎直”,所謂的豎直,就是要求把堅畫寫得筆挺有力,不能歪,不能彎,這是寫豎的最基本的要求。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要講究方法,把豎畫寫更美觀大方。下面我們就仔細地研究。

(一)、懸針豎、垂露豎的寫法

豎分為兩種,一種是懸針豎,(教師示範),這各豎末尾很尖,恰似針尖懸在空中。(提示學生注意觀察)是不是,給人一種像一把利劍從空中直插下來的感覺。因此,懸針豎尖的寫法最關鍵。收筆出鋒的稱為“懸針豎”,其寫法:?向左上逆鋒起筆;?提筆圓轉;?中鋒向下行筆;?逐漸提筆;?出鋒收筆

一種是垂露豎,但收筆卻不一樣,豎的收筆是回鋒呈“垂露”狀(形如下落的露珠),故稱垂露豎。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懸針豎的寫法。(教師示範)想想看,把一根豎畫寫的田字格中,應該把它放在什麼位置,(豎中線)把筆在豎中線一點頓筆後,沿豎中線向下行筆,到末尾要出尖時,把筆輕輕地提起來,邊向下寫邊提,最後提出。這樣懸針豎的尖就定好了。(教師再示範,學生模仿在方格中書寫)

糾正學生的錯誤寫法:

1、頓筆太明顯。豎畫的起筆部分太大,有明顯的轉折。原因:頓筆太重。修改方法:筆尖接觸紙面,輕輕用力不要動,只把筆尖的方向轉而向下,就能解決。

2、末尾出尖部分不直。原因是出尖時速度太快,方向把握不好。修改方法:出尖時速度可稍微加快,但不能太快,尖是寫出來的,不是快速“飄”出來的。

剛才,我們把豎畫的錯誤寫法進行了分析,現在我們再來仔細地看看正確的寫法。19

(教師再正確地示範,在學生易錯的地方提醒學生注意)學生在仔細觀察字帖的基礎上臨寫三遍,教師具體指導,及時糾正。

我們知道,漢字是由筆畫組成的,不同的筆畫組合就會形成不同的漢字。下面,我們把學過的橫畫同懸針豎進行組合。

“十”的寫法。同學們想想看,按照前面我們學習的排列規律,“十”應該在田字格中怎樣排列,字才勻稱,(橫畫在橫中線,豎畫在豎中線。)先把長橫寫在橫中線上,再從豎中線上起筆,寫豎。(教師示範)。同學們在書寫時,要注意,漢字中有橫有豎,要注意把橫寫得細一些,豎寫得粗一些,也就是說,寫橫是用力要輕一些,寫豎時要稍微用力。下面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把這個字臨三遍。要(教師具體觀察指導,及時糾正)

“幹”的寫法。前面我們是把“一”和懸針豎進行了組合。現在要把“二”同懸針豎進行組合,我們首先來看,單獨“二”在書寫時,以橫中線為界,一上一下,但加入豎畫後,要把豎畫的空間留出,這樣我們就要把兩根橫畫進行上移。(教師示範,學生仔細觀察)學生在練習本上臨寫三遍。

“豐”的寫法。下面我們乘勝追擊,把“三”同豎組合。同樣的'道理,也要把豎的空間留出來,要求我們把三根橫的間距適當縮小,再把豎寫好。(教師示範,學生觀察體會)臨寫三遍。

(二)垂露豎無論起筆是方、是圓,收筆方法不同,特別是:垂露豎畫的收筆在圓轉時有個方向問題。許多書中僅指出“提筆自右往左回到筆畫中再收筆”,其實還應該有另一種收筆方法,即“提筆自左往右回到筆畫中收筆”。

小結、回想一下,懸針豎的特點。

三、學生練習

“十”是基礎,只有在“十”訓練掌握的基礎上,才能把後面的兩個字寫好。因此,“十”在活動時,所用的時間要適當延長。

四、歸納總結。

讓學生把前面學習的橫畫和豎畫進行復習,並把它們的特點記清楚,這樣利於學生把筆畫寫準確。

板書設計

懸針豎

垂露豎

國小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擲一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第五冊第九單元第118頁-119頁的內容。屬於國小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部分的內容,是本學期的最後一節活動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可能性、組合等有關知識的基礎上,以遊戲形式探討可能性、不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實踐活動。而且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運用會為學生學習後面的統計與概率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本節課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紮實其統計與概率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

 二.說學情

生活化是新課標的顯著特點之一。 “骰子”是我們實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而學生在課餘時間也經常通過“擲骰子”來玩飛行棋等有趣的遊戲活動。將《擲一擲》的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經過老師有效引導,讓學生經歷猜想、試驗、驗證的過程,鞏固“組合”的有關知識,探討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使《擲一擲》遊戲更具生活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活動,使學生通過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進一步探討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簡單組合的有關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遊戲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探索同時擲兩個骰子得到的兩個數的和為什麼是5—9的可能性大。

難點:理解可能性大小與事件發生不確定的關係。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三年級孩子的特別喜歡在遊戲,活動中學習,所以根據本課活動課的特點,我將採用以下幾種教法:遊戲教學法、引導發現法、互動教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1、通過認識骰子用其來做遊戲引題。(本環節的設計,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主題進行思考,為整堂課的探究活動設下了懸念。)

2、師生互動,探疑揭祕。教師出示兩個骰子,提出問題:同時擲兩個相同的骰子,把兩個朝上的數字相加,和有那些情況?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出來:2、3、4、5、6、7、8、9、10、11、12;有可能是1和13嗎?讓學生說出理由。

(1)師生合作遊戲

先出示遊戲規則:我們來擲20次,如果和是5、6、7、8、9的話,是老師贏,否則是你們贏。(一個學生看結果;一個記錄,畫“正”字;一個完成統計圖,還有一個作監督)。再讓學生在做遊戲之前,先來猜一猜,誰贏的可能性比較大?為什麼?接著開始遊戲。(本環節的“猜想”是有方向的猜測和判斷,是學生有效學習的良好準備。這裡通過引導學生大膽猜測,由猜測結果與實際結果不同而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後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從而很自然的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2)學生分小組進行遊戲

規則是學生4人一組,小組合作完成統計任務。(這個環節放手讓學生去實踐,給學生充分的活動空間時間,真正的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統計實驗。

實驗結束後,請學生彙報統計結果。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這些統計圖,結合表格說說遊戲中和在什麼範圍出現的可能性比較大,什麼範圍出現的可能性比較小。(在2至12中間位置的可能性比較大,兩端位置的可能性比較小。)並小結得出: 5、6、7、8、9這幾個和出現的可能性較大, 2、3、4、10、11、12這幾個和出現的可能性較小,老師板書結論。(這部分教學讓全體學生參與獲得知識的全過程,並在實驗中與統計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讓全體學生參與實驗統計,實驗資料更加充分,實驗結果與預測更加接近,從而達到實驗目的。)

(4)分析釋疑。

讓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每個和的組成方式分別有哪些,各有幾個。然後師生共同歸納小結得出和的組成方法多少與和出現可能性的大少有直接關係的結論。

(至此,本節課到了一個昇華層次,學生通過互動遊戲、自主探究、討論分析,從而揭示了“擲骰子”中的祕密,對“可能性”的理解達到了一個更高水平,有效地完成了本課重難點教學。)

(5)實踐驗證。

再一次組織學生練習進行實踐驗證。讓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

第三、設計練習。

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摸獎遊戲,出現不同的和能得到相應的獎品作為練習。(設計這組練習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第四、全課小結,暢談收穫。

讓學生暢談收穫,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互相評價鼓勵。把數學知識延伸到課外,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我留了一個開放性的作業,將學生分為幾個興趣小組,自己組織《擲一擲》並且思考怎樣規定規則才公平。

 六.說板書

我的板書力求簡潔明瞭,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板書,突出重難點。

 七.說教學反思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有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