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化學說課稿模板合集7篇

說課稿2.59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化學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化學說課稿模板合集7篇

化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一節是滬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一章的第一節。第一章帶有緒言的性質,旨在為學生開啟化學大門,而第一節是學生學習化學的第一課,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導火線”。俗話說:良好的開端必結燦爛之果,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節安排1課時授完。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如下: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⑴瞭解化學對社會文明和進步的推動作用;⑵認識學習、研究化學的意義;⑶使學生體會到化學科學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培養為服務於社會而努力學好化學的責任感。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課堂講解、觀看影像資料、課堂討論來領悟學化學的意義,用化學史實和化學促進社會發展事件或聯絡當地與經濟發展相關的問題或用化學知識擺脫愚昧和無知,抵制迷信和偽科學的事例,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⑴讓學生體驗化學學習和研究內容的生動有趣,激發他們學化學的興趣;⑵激發學生為服務於社會而努力學好化學的責任感;⑶使學生擺脫愚昧和無知,抵制迷信和偽科學,提高科學素養。

(二)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認識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

2、 難點:認識化學為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

二、說教學過程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1、 實驗匯入新課。在講授新課前,教師以幾個趣味實驗(如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空中生煙等等),展示化學學科的'神奇與魅力。讓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2、 創設情境,對話交流:你所知道的化學方面的科學成就有哪些?你所知道的當今世介面臨的與化學相關或依賴化學科學解決的問題有哪些?你認為化學對人類認識、利用身邊物質最典型的例子有哪些?

老師略加總結並板書歸納:化學對於認識周圍物質世界的作用。

3、 介紹簡單的實驗知識,演示碳酸氫銨受熱分解的實驗。讓學生感悟實驗探究的學習、研究思想,並瞭解化學實驗是學習和認識物質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認識了物質,才能更好地利用物質。並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代表演示鐵絲生鏽、含硫火柴的燃燒實驗。幫助學生了解鋼鐵鏽蝕的原因和鏽蝕的普遍性,認識合理利用資源的重要性;幫助學生認識在使用某些物質時可能產生危害健康和汙染環境的有害物質,說明我們在利用物質的同時,可能會產生某些負面影響,我們要利用化學原理和技術,改進生產方法,優化產品,使其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4、 播放錄影:播放有關水、鋼鐵、白色汙染、化工生產、環境汙染的影片剪輯。

5、 討論交流:同學們根據已有知識,說出自己知道的化學與新科技的知識。老師小結並板書。

6、動手探究:分組探究不同玻璃材料的效能差異。總結分析不同玻璃材料在效能上有哪些差異?

7、例題研討:

(1)發展“綠色食品”,避免“白色汙染”,增強環保意識,是保護環境、提高人類生存質量的主要措施。通常所說的“白色汙染”是指( )

A.冶鐵廠排放的白色煙塵 B.石灰窯放出的白色粉塵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築材料垃圾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天然果汁中,絕對不含化學物質 B.汽車尾氣中含有多種空氣汙染物

C.工業酒精不可兌水配製白酒飲用 D.工業用鹽不可代替食鹽用於烹調

8、課堂總結:教師簡要回顧所學,激勵同學們熱愛化學科學,努力學好化學。指導同學們課外拓展知識視野。

9、作業:假如你將來能成為一名化學家,談談你所最想解決的問題是哪些?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博採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合,並體現以下特點:

1.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課中三項實驗觀察和一項簡單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最後探究得出結論,激發了他們以探究為特徵的求知慾望。

2.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課件展示出一組問題(如你所知道的化學方面的科學成就有哪些?你所知道的當今世介面臨的與化學相關或依賴化學科學解決的問題有哪些?你認為化學對人類認識、利用身邊物質最典型的例子有哪些?),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樂學情緒。

3. 加大教學密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資訊量的優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通過播放有關水、鋼鐵、白色汙染、化工生產、環境汙染的影片剪輯,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

化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地位和功能

本節內容是繼烷烴之後,向學生介紹不飽和烴和烯烴的概念,乙烯的分子結構、和乙烯的化學性質。在乙烯的化學性質中,又介紹了另一種重要的有機反應型別——加成反應。本節內容是學生在系統地學習了烷烴之後,已初步瞭解學習有機化學的方法的情況下學習的又一類烴,在教材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且本節內容所涉及到的乙烯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產品,在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能源、藥物等方面都佔有重要的地位。通過乙烯的性質和用途的學習,可以進一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2、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探究乙烯分子的組成、結構式

2.掌握乙烯的氧化和加成反應

3.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三維想象培養

過程與方法:

1.準備地觀察實物、模型

2.利用模型法幫助思維,理論聯絡實際,建立具體和抽象的聯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利用有機化學的入門學習,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有序、認真的學習態度

2.通過分子節後模型,意識到化學世界的外在美

3.通過乙烯用途的學習感受化學學科對社會生產生活得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乙烯的化學性質和加成反應

教學難點:乙烯的結構和性質的關係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設疑啟發、對比歸納等。

二、說教法:

1.本節內容涉及到乙烯分子的結構問題,較為抽象,學生較難理解。在教學中可多使用球棍模型,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並結合多練習、多對比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這部分的知識。

2.本節內容涉及到乙烯的化學性質實驗。通過做好演示實驗,讓學生在充分觀察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深刻理解乙烯的化學性質。

3.在本節內容的教學中,用計算機課件模擬乙烯的加成、加聚反應。其主要作用在於突破難點,化小為大,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創造性思維或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來面貌,促進其發散思維的發展。

三、談學法:

1.觀察法:通過觀察分子結構模型,掌握物質的分子結構特點;全面觀察實驗現象,理解物質的性質,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對比學習法:通過對比學習,掌握乙烯、甲烷燃燒火焰的情況。在介紹加成反應時,與取代反應對比。引導學生把知識學活。通過對比學習可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討論學習法:通過積極參與討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說教學程式:

[引言]用一個塑料袋將青香蕉密封起來,在袋內充入少量乙烯氣體,或放入一個熟的香蕉,成熟的水果自身能釋放出乙烯,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引出本節的主角——乙烯。

[多媒體展示]各種塑料圖片。引起學生更大興趣。

[板書]第二節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

[思考與交流](乙烯與苯的用途)體會它們作為基本化工原料的重要價值。

[板書]一、乙烯

[講述]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國現有的乙烯生產能力為600.5萬噸/年,即便加上目前正進行擴能改造的產能,也不過1112萬噸,而有資料顯示,目前乙烯年增長率達8.5%,估計在20xx年乙烯年需求量將達到1500萬噸,國內產能僅能滿足市場需求的50%左右。目前還需大量進口。

[科學探究]椐圖3-6進行石蠟油分解實驗:

[觀察現象]1、氣體使溴水及酸性高錳酸鉀褪色。2、燃燒冒黑煙。

[質疑]以上氣體是烷烴嗎?為什麼?

[釋疑]產物中含有與烷烴性質不同的烴。研究表明,石蠟油分解的產物主要是乙烯與烷烴的混合物。

[板書]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烴類叫做烯烴,乙烯是最簡單的烯烴。

[展示樣品]讓學生觀察乙烯的顏色、狀態,並嗅氣味,小結物理性質。

[板書]物理性質:無色氣體,稍有氣味,密度是1.25克/升,比空氣略輕(分子量28),難溶於水(排水法收集乙烯)。

[展示]乙烯分子的模型,練習寫結構簡式(參見投影):

[講述]實驗表明,乙烯是一種不飽和烴,分子裡的兩個碳原子和四個氫原子都處於同一平面。雙鍵裡其中一個鍵容易斷裂,能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結合。

[演示]乙烯與溴水及酸性高錳酸鉀反應:

[現象]溴水及酸性高錳酸鉀顏色褪去。

[演示]乙烯在空氣中燃燒,觀察現象:

[現象]:火焰明亮,有黑煙生成。說明含碳量較大,部分碳沒有充分燃燒。有水生成(火焰的.上方罩一干燥表面皿觀察)。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用附有氫氧化鈣液滴的表面皿觀察)。

[板書]1、乙烯的氧化反應

[講解]乙烯中碳碳雙鍵在酸性高錳酸鉀作用下,可斷裂而被氧化,而使其褪色。另外,乙烯還能進行催化氧化等等。

2cH2=cH2+o22cH3cHo

[板書]2、乙烯的加成反應

[動畫]乙烯與溴的加成反應

[講解]乙烯分子在溴的攻擊下,c=c雙鍵裡的其中一個鍵容易斷裂,同樣溴分子在乙烯的作用下,Br—Br鍵也會逐漸斷裂,兩個溴原子分別與兩個不飽和的碳原子結合,生成無色的1,2一二溴乙烷。

師生共同小結給出定義:有機物分子裡不飽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別的物質的反應,叫做加成反應。

[板書]加成反應—有機物分子裡不飽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常見的加成試劑有:H2、Hcl、H2o等等。

[思考、練習]1、如何鑑別乙烷與乙烯?

2、完成方程式:

cH2=cH2+H2

cH2=cH2+Hcl

cH2=cH2+H2o

[投影]

[小結]乙烯的加成反應在實質上是c=c雙鍵容易斷裂,能夠分別與其它的原子或原子團結合成新的共價鍵,說明乙烯的化學性質比乙烷活潑。

3、聚合反應

在適當的溫度、壓強和催化劑條件下,乙烯雙鍵裡的一個鍵全斷裂,分子裡的碳原子能互相結合成為很長的鏈。這種聚合反應也是加成反應,簡稱加聚反應。

[小結]由於乙烯分子裡的c=c雙鍵裡的一個鍵容易斷裂,能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因此,乙烯的化學性質比乙烷活潑,能發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應,另外從乙烯的活潑性和還原性也充分說明乙烯是含有雙鍵的不飽和烴。

[閱讀]課本63頁第一段乙烯的用途

【板書】三、乙烯用途

做催熟劑,乙烯主要來源於石油,指出:乙烯的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課堂小結】乙烯能發生氧化反應、加成反應、加劇反應。

【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第二節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課時:乙烯

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烴類叫做烯烴,乙烯是最簡單的烯烴。

一、物理性質:無色氣體,稍有氣味,密度

是1.25克/升,比空氣略輕(分子量28),難溶於水(排水法收集乙烯)。

二、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燃燒;

2、乙烯的加成反應

加成反應—有機物分子裡不飽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常見的加成試劑有:H2、Hcl、H2o等等

3、聚合反應

三、乙烯用途:

做催熟劑,乙烯主要來源於石油,指出:乙烯的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小結:乙烯能發生氧化反應、加成反應、加劇反應

化學說課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標準指出,國中化學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要素,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將來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打好基礎所必需的。所以,本節教材對學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後學習的理論基礎,又是 不可少的工具。

(二)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技能

⑴瞭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巨集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⑵瞭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⑶ 初步認識元素週期表,利用週期表查取一些簡單資訊

⒉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元素知識的探究學習,聯絡生活和地殼中元素含量,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培養歸納總結能力。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學習,學會與人相處,對生活中一些物質元素含量的確定,更加關心社會,關心自然。

(三)教學重點 難點

重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

難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含義,元素週期表查取一些簡單資訊。

課時:2課時

二、學況分析

1.知識基礎:此前學生把元素當成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現在他們已經學習了原子結構,就應該從微觀的角度對元素下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巨集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是教學難點,因為它比 較抽象,而且對於“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中的“一類原子”這一定義,在沒有同位素知識準備時,學生難以理解。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再加上前三個單元學生學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多(主要是空氣、氧氣和水),感性知識不充分,這就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調整,降低了教學要求,不過分要求把握概念的嚴謹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學生能結合例項正確使用概念,理清他們的區別就行。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與指導學生閱讀、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並與多媒體有機結合。

在教學中把握好知識的深度和難度。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

[設定問題]

(1)什麼是元素?

(2)元素與物質之間存在什麼關係?

(3)元素與原子的關係如何?

(二)、新課教學

一 元素

⒈元素概念

通過說明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使學生對“元素”有初步的印象。進一步分析,氫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相同質子數的氫原子。同樣,氧分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質子數。元素的概念在舉例中匯出。

⒉學生討論:

①元素的種類由什麼決定的?

[學生總結]:元素的種類是由核內質子數決定的。也就是說質子數不同,元素的種類就不同。

②單質和化合物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學生總結]: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組成元素是否只有一種。

[教師講解]:物質的簡單分類。

⒊元素只講種類,不能講個數。

設疑:元素和原子有什麼關係?

分析: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是巨集觀概念。而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講種類也可以講個數。

舉例: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不能講成水是由2個氫元素和1個氧元素組成的。

⒋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

通過學生閱讀教材中地殼中各物質的含量,使學生認識物質的種類非常多,而組成這些物質的元素並不多,已經發現的元素只有100餘種;並要求學生記住含量最多的前3種元素。利用“養閨女”的諧音,幫助學生記憶。

引導學生閱讀有關生物細胞中元素分佈的資料,使他們進一步認識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由100餘種元素組成的。

(三)知識遷移

[分組討論]:課本P73,學生討論活動。

利用討論讓學生領悟化學反應中什麼粒子一定改變?什麼粒子一定不變 ?元素種類是否發生變化?

[學生總結]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發生改變,而原子只是進行重新組合,沒有發生變化;元素的種類也沒有發生變化。

(四)本節小結

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五)知識反饋:

⒈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前3種元素是( )

A 矽 鋁 氧 B 鋁 矽 氧

C 氧 鋁 矽 D 氧 矽 鋁

⒉元素之間的根本區別是( )

A 核內質子數不同 B 核外電子數不同

C 核內中子數不同 D原子的相對質量不同

⒊ 水是由__ 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構成的。

⒋某物質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產物只有二氧化碳,則該物質中一定含有__元素,還可能含有__元素。

(六) 課後作業

⒈從生物學或科普刊物中查詢幾種食品的元素組成,並列表說明。

⒉查閱資料,瞭解地殼中含量交大的集中元素及其存在。

⒊背誦課本P75,常見元素名稱及元素符號。

五 板書設計

一 元素

⒈元素概念

⒉元素的種類是由核內質子數決定的。

⒊元素只講種類,不能講個數。

⒋地殼裡各元素的含量:含量最多的前3種元素是氧,矽,鋁。

化學說課稿 篇4

1.教學內容:

學第一冊(必修2)第一章第三節《化學鍵》包括:①化學鍵,②離子鍵,③共價鍵,④極性鍵和非極性鍵。 2.教材所處的地位: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和元素週期表後學習化學鍵知識。本節內容是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對分子結構知識——化學鍵的學習,學習這些知識有利於對物質結構理論有一個較為系統完整的認識。同時對下節教學——電子式的學習提供基礎,下節課重點解決的問題就是用電子式表示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過程,學生首先要知道化學鍵的概念。學習化學鍵知識對於今後學習氮族元素、鎂鋁等章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是關於離子鍵的內容——複習國中學過的活潑的金屬鈉跟活潑的非金屬單質氯氣起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過程。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課堂討論的形式對這段知識進行復習,同時予以拓寬加深,然後在此基礎上提出離子鍵的概念;第二部分是關於共價鍵的內容——跟離子化合物一樣,複習國中學過的氯氣和氫氣起反應形成共價化合物氯化氫的過程基礎上提出共價鍵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紹非極性鍵和極性鍵,它是對共價鍵知識的加深,學生學習了共價鍵之後,必然要考慮成鍵原子之間對共用電子對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電子對在成鍵原子間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學生的.疑問,引出了非極性鍵和極性鍵的概念。 4.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目標:理解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概念;瞭解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條件;瞭解化學鍵的概念和化學反應的本質。

2)能力目標:對立統一論思想:陰、陽離子構成了離子化合物中的矛盾的兩個方面。

3)情感目標:通過觀察鈉跟氯氣起反應、氯氣和氫氣的演示實驗,從巨集觀上體驗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學變化,激發學生探究化學反應的本質的好奇心;通過課件演示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過程,是學生深入理解化學反應的微觀本質——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培養學生對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概念。

難點:化學鍵的概念,化學反應的本質。

確立依據:化學鍵存在於微觀結構中,我們無法進行觀察,只能通過CAI演示,使學生去了解形成過程。這部分內容屬於化學基本概念,這在大學聯考試題中也屬於重點,所以很有必要去突破這部分內容。 三、教材處理

內容調整:這節課先講解化學鍵相關的知識,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內容放到下一課時去學習。四、教學方法

五、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

(一)、引入:請學生回憶鈉和氯氣反應、氫氣和氯氣的反應實驗現象。接著播放上述兩個實驗的錄象,讓學生加深實驗現象。過渡,讓學生思考這兩個反應的微觀實質是什麼?引出這節課的教學內容。 (二)、新課教學:

(1)、離子鍵:演示NaCl的形成過程引出概念,分析成鍵原因、特點,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再來分析哪些原子之間會明顯以離子鍵結合?在週期表中處於什麼位置?

(2)、共價鍵:通過演示HCl的形成過程引出概念,分析其成鍵原因、特點,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同樣來分析哪些原子之間會明顯以共價鍵結合?根據原子吸引電子能力不同共價鍵分為非極性共價鍵和極性共價鍵。

(3)、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比較:從概念、成鍵粒子、粒子間作用、形成條件等方面去比較二者。

(4)化學鍵:由演示甲烷各原子間的相互作用,引出化學鍵的概念。強調:存在與分子內或晶體內,分子間不存在;必須是相鄰的原子或陰、陽離子間。

(5)、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通過對NaCl、HCl形成的討論,得出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及反應條件和反應熱的原因。

六、課堂小結:離子鍵、共價鍵、化學鍵的概念,化學反應的本質。 七、佈置作業:課後習題一,鞏固本節所學內容

化學說課稿:

學院:理學院

院系:化學系

班級:08級2班學號:08052232 姓名:王昆

《化學鍵》說課稿

化學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評委、各位同行: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選修四 化學反應原理》第四章第三節電解池的第一課時,我主要從六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

一、教材內容

本節課是化學選修四第四章第三節,第一課時的內容——電解原理。教材通過“電解氯化銅”的實驗展示電解原理的實質,並認識電解池的功能。“電解氯化銅”的實驗是理解電解原理的突破口,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心。通過該實驗將推匯出電解池的工作原理,電解的一般規律,電極產物的判斷方法和電極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其中電解的一般規律,電極產物的判斷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教材內容的重要性

電解原理是中學化學重要基本理論之一,既涉及到電化學的理論知識,又與氧化還原反應等密切相關,故佔有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原電池,通過對電解池的學習之後,學生將形成一個將氧化還原反應、能量轉換、電解質溶液、原電池和電解原理和有關計算等知識聯絡起來的知識網路,對培養和提高學生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的認知規律有很大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結合高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電解原理,會判斷電極產物

2、能書寫電極反應式及總反應式,培養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利用惰性電極電解氯化銅的微觀模擬,探究電解原理,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理解陰陽離子的放電順序,判斷電極產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電解知識的學習,發現其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並提高他們辯證思維的能力。激發學生勇於創新、積極實踐的科學態度。

四、教學重點

理解電解原理和以電解CuCl2溶液為例得出惰性電極作陽極時的電解的一般規律。

五、教學難點

理解電解原理,非惰性電極作陽極對電解產物的判斷

六、 教法

通過多媒體的應用,直觀形象的展示電解的過程,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並適當進行問題探究、分組討論,歸納總結,體現“以問題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精神

七、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分析、比較、討論、概括、練習等學習手段,分析討論實驗現象,得出結論的過程,培養其探索精神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主體性與合作精神

八、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複習回顧——新課引入——探究活動——學習電解理論——演示模擬實驗——完善電解原理——課堂小結——學習反饋(固化能力,形成學科思想和學科能力)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注意突出重點,力求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複習回顧(2分鐘)

通過習題 複習回顧原電池相關知識進行熱身,並與本節課建立銜接

2、創設情景,引入新課(1分鐘)

通過名人典故引入新課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學習電解原理(20分鐘)

[設疑]我們已經知道,金屬和電解質溶液都能導電,金屬的導電過程是物理變化,電解質溶液的導電過程是否與金屬的導電過程相同呢?

探究活動1:(P79實驗4-2)

活動彙報:

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碳棒上有能使澱粉I溶液變藍的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Cl2

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碳棒上有紅色物質析出——Cu

[設疑]CuCl2溶液在電流的作用下為什麼會分解生成Cu和Cl2呢?

然後通過多媒體演示通電前後溶液裡離子移動情況

【小結】(1)、電解:電解質在溶於水或熔融狀態下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通電時

自由離子作定向移動而在陰陽兩極引起氧化還原反應。

(2)、電解池:將電能轉變為化學能的裝置

(3)、電解池的形成條件:直流電源、兩個電極、電解質溶液(熔融電解質)、構成閉合迴路

(4)、電極名稱:陽極——與電源正極相連 陰極——與電源負極相連

(5)、電子移動的方向:

電源負極 →電解池陰極 →電解液中的陽離子(被還原)

電解池中陰離子(被氧化)→電解池陽極 →電源正極

(6)、電解本質:電解質溶液的導電過程就是電解質溶液的電解過程

4、離子的.放電順序

[設疑]陰極為什不產生氫氣呢?陽極為什麼不是氧氣呢?

通過分析講解得出結論

【小結】溶液中離子放電順序:

陰極:+﹤Ca2+﹤Na+﹤Mg2+﹤Al3+ ﹤(H+)水﹤Zn2+﹤Fe2+﹤Sn2+﹤ Pb2+﹤(H+)酸﹤ Cu2+﹤ Fe3+ ﹤ Hg2+﹤Ag+

陽極:1、陽極若是活潑電極,金屬電極本身先於任何離子放電

2、陽極為惰性電極:S2- > I- > Br- > Cl- > OH- >含氧酸根離子> F-

5、通過例題講解總結出電極反應式的書寫方法

(1).分析溶液中存在的所有離子(包括水的電 離)、並分成陽離子組和陰離子組。

(2).根據放電規律,陽離子在陰極發生還原反應,而陰離子在陽極發生氧化反應,完成電極反應式。(注意得失電子守恆)

(3).由陰陽兩電極反應式,合併得總反應式。(弱電解質的須保持分子形式)

小結: 分電極、析溶液、判流向、斷粒子、書極式、寫方程

6、隨堂練習(7分鐘)

1、判斷

(1)電解、電離均需要通電才能實現( )

(2)電解池中電解質溶液導電過程即電解過程( )

(3)原電池的正極和電解池的陽極均發生氧化反應( )

2、以石墨作電極,電解下列溶液,寫出電極反應及電解總反應式。

(1)AgNO3溶液 (2)Na2SO4溶液

九、板書設計

第一節 電解池

一、電解原理

1、電解原理

CuCl2 =Cu2++2Cl-

陰極:Cu2++2e-=Cu (還原反應)

陽極:2Cl- - 2e-=Cl2↑(氧化反應)

總反應:CuCl2==Cu+Cl2↑

2、電解池的形成條件:直流電源、兩個電極、電解質溶液(熔融電解質)、構成閉合迴路

3、電極 : 陽極:與外電源正極相連,發生氧化反應(即失去電子)

陰極:與外電源負極相連,發生還原反應(即得到電子)

4、電解池中的電子的移動方向: 電源負極 →電解池陰極 →電解液中的陽離子(被還原)

電解池中陰離子(被氧化)→電解池陽極 →電源正極

二、離子放電順序

陰極:+﹤Ca2+﹤Na+﹤Mg2+﹤Al3+ ﹤(H+)水﹤Zn2+﹤Fe2+﹤Sn2+﹤ Pb2+﹤(H+)酸﹤ Cu2+﹤ Fe3+ ﹤ Hg2+﹤Ag+

陽極:1、陽極若是活潑電極,金屬電極本身先於任何離子放電

2、陽極為惰性電極:S2- > I- > Br- > Cl- > OH- >含氧酸根離子> F-

三、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分電極、析溶液、判流向、斷粒子、書極式、寫方程

本節課我根據高二年級普通班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活動探究等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化學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此次授課內容為教材第二單元課題二中“氧氣的化學性質”。結合課堂教學與我課後的思考,在此跟大家交流彙報。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初步瞭解研究具體物質的方法。

(2)認識氧氣能與碳、硫、鐵發生化學反應,學會描述化學反應中的一些反應現象,書寫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碳、鐵絲、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對比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與分析、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2)學習化學中對比的方法,體會從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體驗“化學來源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 體驗學習化學的快樂,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4.教學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

5.教學難點:(1)理解氧氣的助燃性。(2)準確完整地描述實驗現象。

下面我具體來談一下我對目標的理解。

知識與技能:

(1)初步瞭解研究具體物質的方法。緒言中提到:化學的研究物件是物質,本節中的氧氣,就是學生第一次詳細認識其性質、變化規律、用途及製法的具體物質。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體會化學以實驗為基礎,注重關注反應中的現象與變化前後的物質,同時又會升華實驗得出結論,為今後學習其他物質敲開了一扇門。

(2)認識氧氣能與碳、硫、鐵發生化學反應,學會描述化學反應中的一些反應現象,書寫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學習氧氣,學生依據生活經驗知道氧氣能支援燃燒,教材中安排了幾種燃燒現象比較明顯,包含金屬和非金屬型別的物質——碳、硫、鐵。旨在通過認真觀察實驗現象,結合分析,認識物質與氧氣發生化學變化的本質。因此,教會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如何看,如何說,如何記就成為本節課需掌握的內容。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碳、鐵絲、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對比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與分析、合作與交流的能力。九年級學生初學化學,學習的驅動力還是主要在“興趣”上,學生們渴望能最近距離地看化學實驗,喜歡追尋化學在生活中的身影,喜歡盡情交流與發言,本節課堂上,有廣闊的空間可以讓學生髮揮。對本節課實驗現象的觀察,不是為了單純的記錄,而是要培養他們的一種習慣,一種能力,引導學生在看到現象後立刻引發“為什麼?是什麼?”的思考。

(2)學習化學實驗中對比的方法,體會從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方法。從第一單元探究空氣和撥出氣體開始,對比探究的實驗方法已經出現,本節課中,物質在“空氣中”與在“氧氣中”受熱燃燒的對比更充分證明了氧氣的助燃性,對今後其他物質的研究也打下了基礎。從具體的物質燃燒結論來歸納物質的性質是化學學習常用的思想。

二、教學方法

通過分析本節授課內容的特點,更好地體現學生為主體的課標理念,我運用了“四互動”的教學方法,即: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教師“提問”,學生“答疑”;教師“演示”,學生“觀看”;教師“提示”,學生“動手”。教師引導啟發,講授新知,實驗演示;學生交流表述,實驗探究,思考總結。再輔以多媒體視訊等手段,讓學生在靜也思考,動也思考中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三、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三個環節:①情景匯入②解答困惑③總結提煉。具體來說明一下。

環節一:情景匯入。本節課的幾位主角---氧氣,木炭,硫、鐵,小木條。教材中設計這幾種物質,考慮到它們可以代表金屬與非金屬兩大類別,但這是九年級的學生所不瞭解的。我就冥思苦想如何能找到生活中很熟悉的情景能將幾種物質串聯起來,於是我想到了燒烤,用於做燃料的木炭,串羊肉的鐵釺子,偶然發生的意外硫磺皁,再配以大家喜歡看的“爸爸去哪兒的.”背景素材,在課的開始就設下了幾個疑團,讓學生通過觀看短片,自己把這幾個疑問提出來,我及時把它們記錄在副板書的位置上。這樣做既在課的開始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將本節課的情景主線“解決女孩在燒烤中遇到的困惑”這條主線牽了出來。

環節二:解決困惑,氧氣的化學性質顯現。如果說碳、硫、鐵三種物質是串聯在一起的小燈泡的話,那氧氣就是連線其中的導線。

首先,解答第一個困惑:木炭不好點?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說出可以快速點燃木炭的方法,他們的答案有:用扇子扇、多鼓入氧氣,還有諸如加固態酒精、汽油等答案。在肯定學生的想法之後,我順勢總結:給木炭更多的氧氣,就能使其快速燃燒。再溫馨提示了實驗的注意事項之後,小組進行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老師提示學生認真觀察,組內合作交流,對看到的現象進行描述。實驗結束後,請一組同學彙報現象。表觀現象描述完畢,我指出木炭燃燒是其與氧氣發生的化學變化,那生成的新物質是什麼?如何檢驗?這個問題拋給學生,每一組學生經過商量琢磨,開始用手中現有的試劑進行實驗,最後請一位同學展示他們的成果:變渾濁的石灰水。在此環節中,每位同學都感覺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落實了目標中“培養學生觀察與分析、合作與交流的能力”。鐵絲與硫燃燒的實驗略顯複雜,故均為教師演示實驗。

在解答困惑二:鐵能燃燒麼?這個問題時,我採用了對比的實驗方法,在空氣中試圖去引燃螺旋狀的鐵絲,學生看的很清楚,鐵絲並未燃燒,那我立刻匯出疑問:鐵絲在空氣中看來不能燃燒,那可以試試將鐵絲放入。。。學生立刻遷移想到:氧氣中。緊接著完成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火星四射的劇烈現象又一次激發了學生的熱情,請學生描述現象,走近學生,讓他們觀察變短的鐵絲末端懸掛的黑色小球,將生成物四氧化三鐵引出並做簡單介紹:四氧化三鐵受高溫融化,易掉落於瓶底。為學生討論下一個問題開啟思路。集氣瓶底部水或細沙的作用是什麼?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其實在鐵絲燃燒的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不止這一個,之所以我設定該問題的原因是:一,水或細沙與生成物四氧化三鐵有關,強調產物;二,傳達給學生這樣一個資訊,進行化學實驗要嚴謹,需要考慮周全,保護好儀器,節約藥品,獲得最好的實驗效果,

解答困惑三:跌入火中的硫磺皁。硫燃燒的實驗裝置我略作改進,用加熱的玻璃棒引燃硫粉,並用小氣球將裝置密閉。老師演示後請學生對比說出現象,雖然這個實驗中學生並未聞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氣味,但我感覺這種設計滲透了環保意識,體現了綠色化學的真諦。實驗中我請坐在後面的一位同學和老師共同完成實驗,體現師生互助與公平平等。

在解答三個困惑的過程中,一直在展示實驗,傳達給學生“實驗是進行化學學習的重要手段,是進行物質性質研究的重要方法”,落實了目標中的(1)初步瞭解研究具體物質的方法。通過邊看邊記,學生應該對現象與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有了一定的瞭解。三組實驗進行完畢,引導學生思考:氧氣最簡單的檢驗方法是什麼?立刻有學生回答:帶火星的小木條。因為時間關係,教師演示該操作,將氧氣的檢驗方法呈現出來。

環節三:總結提煉。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對氧氣的親近感又多了一些,更直觀地認識到了氧氣的助燃性,但有一個提升的問題還沒有落實:結合剛才看到的對比實驗,回答為什麼相同的物質在空氣中與在氧氣中燃燒現象會有所不同?啟發學生思考該問題,最終得出“氧氣含量”是影響燃燒劇烈程度的一個原因,就此體會了氧氣相對於空氣中的其他成分來說,化學性質較活潑。落實了目標(2)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從抽象的氧氣的助燃性到具體的實驗現象,學生經過本節課的學習,應該有了初步的會遷移,會歸納的化學思維。

四、 教學反思

本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

1、情景的選擇比較貼近生活,情景中問題的提出也比較符合這個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

2.本節課實驗佔主體地位,課前大量的實驗準備,能讓學生做的儘量交給他們,教師演示儘量清晰明瞭。

本節課的不足:

1、情景中的硫磺皁略顯突兀。

2.硫燃燒實驗裝置中,空氣中硫的燃燒現象極不明顯,需要後期進一步改進。

3.課堂上一些問題的設定不太明朗,引導性不夠。比如請同學們想辦法來檢驗木炭燃燒的產物,某些學生有些茫然,不知道該如何操作。

經過鑽研教材及目標,精心備課,請教其他老師聽尋意見和建議,再到以最佳的狀態上好每一節課,課下反思得失,我感覺自己收穫頗豐,今後對教學的思考會更加深刻。“講臺亮於舞臺”,作為教師,把最精華,最精彩的課堂交給學生是我們一直的追求。

化學說課稿 篇7

教材分析和教材處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氣 氧是國中化學重點內容之一,也是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一個新課,它對以後學習化學知識和學習化學的興趣,有著重要的影響。氧氣的實驗室製法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化學知識,講好這部分知識,對今後學習化學知識有著重要意義,對於學習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性質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1、 教學目的

知識目的:掌握實驗室製氧氣的藥品、反應原理、儀器裝置、收集方法、驗滿、檢驗及操作注意事項。瞭解工業製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瞭解催化劑、催化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應的概念及應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氣 氧是國中化學重點內容之一,也是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一個新課,它對以後學習化學知識和學習化學的興趣,有著重要的影響。氧氣的實驗室製法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化學知識,講好這部分知識,對今後學習化學知識有著重要意義,對於學習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性質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1、 教學目的

知識目的:掌握實驗室製氧氣的藥品、反應原理、儀器裝置、收集方法、驗滿、檢驗及操作注意事項。瞭解工業製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瞭解催化劑、催化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應的概念及應用。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歸納總結問題能力。

德育目標:通過氧氣的製法的性質,對學生進行量變能引起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激性,使學生樂學、好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教學難點:對催化劑、催化作用的理解。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優選一定的教學方法,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課採用了複習、歸納、閱讀、講解、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提高學生的素質。

教學手段:本節課設計投影機輔助教學,利用有利的條件使學生充滿樂趣,並且把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這樣既體現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又突破教學難點。

二、教學程式

1、新課匯入:

空氣中按體積計算氧氣佔21%,工業上就是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空氣製取氧氣的。那麼醫院用的氧氣是不是利用空氣製取的呢?如果不是化學實驗室裡是怎麼樣把氧氣製取出來的呢?又是怎麼樣收集的呢?設定這些問題是為同學們創造探索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性趣。這樣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汾當中被老師帶入了新課的教學內容。

2、新課講解:

為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安排學生閱讀課體第17頁,氧氣的工業製法。來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歸納、概括、總結問題的能力。

通過實驗氯酸鉀加熱製取氧氣的'速度,說明製取氧氣的速度慢,時間太長。加熱二氧化錳又說明受熱不產生氧氣,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就可以在較短的時間裡製取氧氣。而且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沒有改變,說明了二氧化錳的作用。匯出了二氧化錳是催化劑這一重要的概念。讓同學們總結回答。這樣增加了對綜合知識的的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通過氧氣製法的演示實驗,使學生掌握了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便能靈活運用這一知識來製取一些氣體,並運用這些知識在科學生產中的重要意義。向學生簡單扼要的介紹氧氣的應用,使學生知道一些氧氣的化學知識,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建設家園的教育。

3、歸納總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要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已的機會。因此在本節課前及課程教學完成之後,讓學生自已來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4、反饋練習:

為了解教學目標是否達成,設計了一些富有啟發性的習題。而且變化比較靈活,來激發學生的性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5、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可以使人一目瞭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課我採用了知識網路式板書,使學生形成自已的知識體系,使學生掌握知識更加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