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

說課稿1.76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學內容與學情分析

1.本課在教材、新課標中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內容是二次根式章節的複習課,是學生在學完新人教版八年級教材下冊第十六章後的一個總結複習。二次根式是國中數學知識體系與結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會考直接考查的一個重點內容。本課複習內容的教學將讓學習更為系統地認識二次根式,並在學習新知的基礎上得到一個昇華。同時也是為了學生能夠在下一張勾股定理以及九年級的解直角三角形學習中打下一些有效的基礎。

關於二次根式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要求:

1.瞭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減、乘、除運演算法則;

2.會用它們進行有關實數的簡單四則運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在本章內容新授過程中,教師更多的關注了學生對概念及運演算法則的講解,對方法、技巧、能力等各方面並沒有對學生作出更高的要求,同時學生本身在學習新課知識時,也是一種模糊的感覺。對課程標準提出的第2點:會用它們進行有關實數的簡單四則運算並不能很有效的完成。而本節複習課的教學將給學生一個鞏固提高的機會,讓大多數學生能加深對二次根式的運算的理解,同時更是為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學習技巧,提高學生的能力提供機會。徹底地貫徹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完成九年級學生應完成的任務。

3.本課知識點與前後知識點的聯絡

本課內容是綜合性複習,所講知識點學生基本都熟悉,只不過是沒有真正的理解透徹,甚至有些學生可能都已經有部分漸漸淡忘。本節內容的教學其實從本質上講就是為學生理清知識點,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與結構。把已學知識系統、全面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對二次根式的理解與運算真正落實到位作出努力。

其實,本課內容的教學不單單是為了複習鞏固,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本章的知識在國中數學教材中明確地位與作用,讓學生感受本章知識的重要性,為即將學習後面的知識做好鋪墊工作。

4.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由於新課內容結束離綜合性複習時間較長,可以說大多數學生對本章的知識並不是非常熟悉,但學生已具備的知識基礎從理論上講應該是完全具備的,只不過需要一個回顧的過程。同時,隨著知識面的拓廣以及一些章節中對二次根式的應用,逐步讓學生對二次根式這一章的內容也有了更多的認識。在複習時,學生應該說還是很易於接受的。

5.學生學習新知的障礙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本節課的教學其實更主要的是經歷回顧、理解、鞏固的過程。本節教學內容的新知並不是真正的“新的知識點、新的知識技能、新的知識能力”,而是一種對已學知識的一種重新加工處理的能力,從已學的 知識上提煉出更精粹的東西來。這也正是學生在這方面的缺憾,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與分析。這更是學生的主要障礙。

二、說目標的設定及重難點

1.目標的.準確與完整

知識目標:

(1)能夠有效回顧本章的重要基礎知識;

(2)二次根式的計算與化簡;

情感目標:

(1)對章節內容的總體把握,全面分析;

(2)體會對問題的解決辦法的優化處理;

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善於處理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系統的能力;

2.重點、難點確立及依據

二次根式的計算與化簡是新授時的重點,更也是複習課上的重點。前面的公式、運演算法則等都是為了這些計算與化簡服務的,學生真正體現所學的基礎知識應就是在解決這些問題上。故此,本課教學內容的重點設定為:

二次根式的計算與化簡;

伴隨著重點內容的出現,學生的問題也得以體現。要熟練地解決二次根式的計算與化簡問題,需要學生真正理解所要求的基礎知識,並靈活的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繼而重新迴歸到重點內容上。然而這些都是學生的困難之處。也就是說本課的重點內容就是難點內容。

3.重、難點突破方法

本課內容的重點也就是難點,突破的方法都在於如何有效地理解二次根式的模型,以及如何運用基礎的知識去解決較為複雜的問題。而這些都在基礎的回顧上讓學生得以重新的認識,所以,突破的方法之一就來源於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另外,通過對比以前所學的知識可以讓學生進行方法的探索以及能力的培養,這正是重難點突破的方法之二。

三、說教法設計

自主複習基礎知識(整理知識點)、複習測評→→合作探究→→達標訓練→堂清檢測

四.說學法設計

1.學生學習本課知識應採取的方法

由於本課是複習課,更多的情況之下學生參與課堂的比例很大。所以,在課堂上,學生學生應積極參與課堂,通過對比新授與複習之間的不同,在課堂上形成新的認識,教師更是注重對學生系統分析問題的能力的培養。

2.培養學生能力採用的方法

複習課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一個昇華的階段,在本節課上應著重關注前後學習方法,問題的思考方式的對比,讓學生主動的講,主動的暴露更多的問題才能讓學生獲得真正的技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能力。

3.學生主題作用體現的方法與手段

合作交流(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是解決本課內容所採取的一個必要環節,敢於質疑更是解決本課內容的關鍵所在。在整個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的確立,教師只是通過問題的形式以及組織課堂活動的形式將學生的思維聯絡在一起,而學生在課堂上無疑是一個真正的主宰者。

五、說教學過程

①基礎回顧與測評:將本章的基礎知識都以一些常見的基礎問題的形式展現,便於學生理解更便於學生對二次根式的模型的真正理解;

②整理知識點:一個問題整理一個知識點,讓學生能對號入座,便於掌握與分析;

③合作探究:對本章中典型的計算與化簡進行專門的探究講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④達標訓練:對所複習的知識點進行鞏固訓練,已達到進一步掌握;

⑤堂清檢測: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問題進行不同的檢測,以確定其對本章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達到實現面向全體教學的目標;

五、說作業設計

1.作業設計目標

根據不同學生掌握新知的程度不同,對作業的完成也有不同的要求。為此,對於A類學生應能運用新知解決相關程度的問題(鞏固提高第1、2、3、4、5題);而B類學生要求解決相關的基礎性問題(鞏固提高第1、2題),對與新知相關程度的問題應積極嘗試;

2.難易梯度和針對性

學生學習新知掌握的程度不同,對新知進行訓練的要求就不同。但是,作業的目的都應針對本課內容的教學,故本課作業應完成課後第1~5題。第1、2題是一個基礎性的問題,學生大體上應能解決。而第3~5題是與本課教學相對應的相關程度的問題,A類的學生應能較好的解決,B類學生則要求積極的嘗試。

說課稿 篇2

這節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年、月、日和時、分、秒等時間單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計時法的感性經驗基礎上教學的,為學生今後靈活運用24時計時法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教材有層次地安排了兩個方面的內容:

1、感知一天有24小時;

2、瞭解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的方法。

依據教材的編排和學生實際,結合《數學課程標準》中對第一學段學生的要求,我確定了一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經歷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的過程,學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並能計算所經過的時間;

2、數學思考目標:讓學生經歷觀察、體驗、計算、類推等數學活動,豐富學生對24時計時法的感性認識,發展形象思維;

3、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和慾望。

教學重點是:

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教學難點是:

使學生理解和發現兩種計時法之間的聯絡與區別,並能正確地進行互換。

為了較好地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創設情境、媒體演示、指導觀察、組織交流等方法,以使教師定位於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幫助者和參與者的角色;在學法上重點教會學生觀察、比較、體驗、合作、交流等方法,力求實現師生間動態的對話,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鑑於以上分析,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 聯絡實際教學24時記時法。

生活中經常應用24時記時法,學生或多或少都有過接觸。首先,以學生喜歡的腦筋急轉彎引入,他們知道一天的兩個6時可以用普通計時法區分,個別同學會用18時記錄,接著,在生活中尋找類似18時的時刻,然後老師展示自己蒐集到的資訊,引出課題。

(2) 設計了較好的教學形式。

學生理解並掌握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關係是有些困難的。我首先提問:你認為一天是從什麼時間開始,什麼時間結束的?藉助課件,學生感受了一天裡時針的轉動過程,知道一天時針轉兩圈,是24時,在轉的過程中,選擇有些時刻讓學生動作表演,加強了與生活的.聯絡。同時加深了學生對一天是24時的理解和體會。

其次,讓學生仔細觀察鐘面,同桌討論:鐘面上的內圈和外圈的數所代表的意思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相差12,這為後面兩種計時法的互換打好基礎。

再次,就是能根據教學的實況和程序來處理好課前預設和課堂動態生成的關係。原來在講解兩種計時方法的互換這個環節的設計上,我本來是做了比較多的鋪墊。但是在上課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孩子對這兩種記時方法的互換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和經驗。所以我就臨時做了改動:這部分內容就讓孩子們自己去講,通過生生互動,他們把自己的課外知識和課內感悟進行交流,這樣等於讓他們去當小老師,這就減輕了老師的負擔,也讓孩子們更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再就是在歸納、小結兩種記時方法怎麼進行互換(這個環節,我根據孩子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他們自己來講,這樣,或許孩子們能聽得更清楚.

(3) 紮實、靈活地安排練習形式。

以練習兩種記時法的互換為主。先是學一種練一種,隨學隨練,再就是鞏固練習時,以做一做,畫一畫,搶答題等形式把兩種計時法放在一起加強練習,同時還注意與生活相聯絡,讓他們用兩種計時法生活舉例,帶他們去超市,按24時計時法改寫後,又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是一點拓展內容)。這樣練習,層層遞進,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兩種記時方法,同時也培養學生有條理思考問題的習慣。

另外,我還安排了 你知道嗎,和簡單介紹原始人以及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的課外內容,讓學生多瞭解一些與本課有關的內容,增長學生的知識,拓寬他們的視野。

最後課餘時間用二十四時計時法設計週末的時間安排,做到學以致用,學習與生活相結合。

說課稿 篇3

新課程一再強調要把握好課堂上的四十分鐘,不要浪費一分一秒,為了避免滿堂灌,我在《玩具櫃檯前的孩子》這一課的設計上採用了多種方式的學習,儘量讓學生在輕鬆自主的課堂中學到知識。現我就將我的想法與設計與大家共勉,以求拋磚引玉。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全文以對話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生動故事,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課文語言親切樸實,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鮮明,情節曲折,引人深思,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良好教材。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字。

2、默讀課文,學習關愛父母、關愛他人的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自讀自悟中受到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難點:說說自己朗讀這篇課文時所想到的。

學情分析:

現代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學生通過閱讀,在被故事情深深吸引的同時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與文聽小男孩進行對照,教學中應抓住略讀課文的教學規律,積極引導學生認真讀文,強調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思考,在讀中受到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學課時:

一課時(由於本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我設計一課時的時間儘量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老師只起引領的作用。)

教學流程:

一、直奔主題匯入,既檢查了預習情況,又自然與新知銜接。

二、多種方法認讀生字、詞

學習課文字、詞是基礎,因此,我以抽讀;男女生賽讀,師配合讀,遊戲測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學中有樂、樂中有學。

三、自然過渡,圖文結合

談話並出示文中的插圖,讓學生找到文中的主人公小兵,從圖中體會他的神態及心理作用,以此學習並理解“目不轉睛、興奮的光芒、多麼喜歡”等詞的意思。

四、重學2——13段,這是本文的重點,在這環節中,我讓學生在小組內以自己的方式讀,讀後並彙報瞭解到什麼資訊?師進行小結再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文中人物的心情及內心活動、並相機板書。

五、默讀最後兩段,體會阿姨和小女孩的善良和關愛他人的美好品質。

六、默讀全文,讀了課文你想到了什麼並寫一寫

當學生讀完了過後,讓學生寫出自己讀了課文後想說的話,激起孩子感情的再一次昇華。

七、本堂課就是貫穿著人間、人心中的愛,因此,我在引領學生喜歡誰並說出原因的同時,最後總結出“只要我們心中都有愛,人間處處是溫暖”。

板書設計

24、玩具櫃檯前的孩子

懂事、孝順、

關心家人

不隨便要陌生人的禮物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識字7》是人教版新教材國小一年級下冊對反義詞的對子的一課歸類識字課。本課教材借鑑了有關傳統蒙書的結構和語言形式,把幾組意思相反或相對的詞語組合在一起,不但引導學生識字,還蘊含著對對子的啟蒙教育,更可結合第七單元的主題:品行教育,進行是非教育。可謂一舉三得。

二、說目標

全文六行,六對反義詞,較為淺顯易懂。識字教學始終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況且本課為識字課,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識字。根據本單元的訓練專案和課文的重點難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的:

1、認識“虛、驕”等9個生字,會寫“短、對”等6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意思相反或相對的詞語。

3、喜歡在經典誦讀中讀對子,有積累對子的願望。

三、說學生

本校正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孩子們積累了《弟子規》、《三字經》和部分《論語》的古文言的經典,這為“對子”這種語言結構的學習打好了良好的基墊。

我班的孩子,通過一年的的學習,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藉助拼音朗讀課文。有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能夠小組合作小老師帶領學習。

畢竟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對於抽象思維較差,理解“虛偽、誠實”等詞語較困難。學習較困難的孩子對朗讀及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還有一定的難度。

四、說策略

針對班上孩子的現狀和我制定的學習目標,在這節課的安排上我主要突了“誦”、“讀”、“認”、“辨”、“講”、“寫”這六個方面。

1、“誦”:

誦讀經典最可見的功效是學生語文素養有全面的.提高。即使是一年級,孩子只大聲地讀了一個多學期,都有令人驚奇的發現。我由此引入,讓孩子發現在文言中常用相對的詞來突出對比,“對子”更是古詩文的基礎。最後再回到我們日常生活,積累名言佳句,並自行創作,古為今用,提升語感。

2、“讀”:

讀,是語文教學必不少的一個環節。古語云:“讀詩百遍,其義自見”,說明了讀比老師的講解更重要。學習一篇課文,首先要讀通,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通過拼音熟悉瞭解文章和生字。讓學生知道每一個生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的字將構成不同的詞,不同的字詞相連組成了不同的句子,表達著不同的意思,它們都存在於不同的語言環境中。並要讀準字音,讀時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讀錯字。我喜歡在適當的時候給學生範讀,讓還沒讀通的孩子串起句子,讀通了的孩子有感悟的空間。

我在本課設計中讀出四個層次,逐漸深入:

⑴ 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

⑵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跟讀。

⑶ 出示不注音的課文,請小朋友們試著讀一讀,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⑷ 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① 在這篇課文裡,你最喜歡哪些詞語?請用鉛筆畫出來,再讀一讀這些詞語。

② 說說為什麼喜歡這些詞語。

(滲透品德教育)

丁培忠老師說過:“語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徑是實踐。”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多讀、熟讀乃至背誦,就是通過讀幫助學生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積累語言和感悟語言,學習表達。

3、“認”、“辨”、“講”:

認字是本課的重點。整體感知後,在我的認字環節,依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很精妙地串起了五個環節:

⑴ 認讀詞語,在詞語環境中學習生字。

⑵ 把意思好的詞帖上小紅花嗎?瞭解褒、貶義詞。

⑶ 理解詞義,給教師的簡筆畫選貼上合適的詞。

⑷ 詞語寶寶分裂開來,變成了字寶寶,認、讀,再組詞。

⑸ 字寶寶真調皮,它們跑到了小故事《熊和鹿》裡了,讀帶有生字的小故事。由在語言環境中識字,感知詞義,再單獨檢測生字,還給它們搬個家鞏固。一步步地讓學生在反覆的語言實踐中鞏固識字,豐富詞彙、語言,使學生能進行創造性表達。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如果學生離開了語言環境孤立識字,即使記住了漢字的讀音、字形,也不會靈活運用。本文的詞語抽象,“贊”、“驕”、“傲”、“虛”、“誠”等字也難記憶,勉強記住了不及時有效地鞏固,效果則不顯著。我必須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識字:在閱讀的過程中認識所認讀的字,在熟讀中理解語言內容。最後結合語言環境和學生生活實際瞭解生字意思,識記生字字形。

另外,我認為,對一年級孩子提出褒、貶義詞的概念,並不是超綱,而是讓學生了解,並用語文的概念去理解,去思考。

我愛畫畫,抽象的詞如用簡筆漫畫出現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給畫選詞,既創設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也是語言和繪畫結合起來的一個亮點。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國小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語文課程標準》也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列入教學的第一目標。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因此,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採用直觀的教具,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單憑教師的講述或學生的想像,很難對某個字產生深刻的印象。恰當地運用直觀教具,尤其是電教手段,可以使複雜、抽象的教學內容顯得比較簡單,明確和具體。豔麗的色彩、生動的形象、動聽的聲音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識字的效率,還能很快領悟字詞的意思。正如在本課中,字寶寶分分合合,採用直觀的教學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現更為形象、自然,符合學生的形象思維,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為深刻。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學習生字的最後,把生字換個語言環境,在淺顯的故事中出現,這是鞏固生字的絕好途經。

4、“寫”:

重視寫字指導,強調寫字姿勢。

《課程標準》對一年級的寫字要求作了明確的規定:“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教學設計中,我指導學生書寫,先指名讀準這六個字,然後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兩個字有什麼特點,接著,讓學生來提醒我怎麼寫好這兩個字。學生提醒完後,我範寫,學生跟著書空,最後學生練寫。在學生練寫前,我先提醒寫字的正確姿勢:“身正,腳平,一尺一寸一拳,老大老二對對齊。”寫完字後抽兩個學生寫的字進行評價,評價後再練寫。

本課設計緊湊,一課時可完成。餘下時間讓孩子去閱讀,去拓展去交流。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找因數》,我將嘗試用新課標的理念來指導本節課的教學,對於本節課我將以“動手操作”、“有序思考”、“合作探究”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程式和教學評價五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及本課的知識定位:

本課是新版北師大教材國小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倍數與因數》第4課時的知識。本課的知識是在學生經過前三課的學習,理解了因數與倍數關係的基礎上,安排的一節新的知識。通過拼圖、畫圖並結合乘法算式,一對一對找出“1×12”“2×6”“3×4”,這種思路其實就是找一個數的因數的基本方法,熟練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有關質數、合數的知識,為學習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知識做鋪墊,同時為將來學習約分的方法打好基礎和做好準備,可見本節課的知識有著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用學會有序思考的方法找一個數的因數。

2.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能力目標】

通過各種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及從多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探究的意識,激發學生學數學、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能準確找出某一個自然數的全部因數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時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在找某個自然數的因數時如何有序思考,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遊戲中要用到的1—60的數字卡片和教學中要用到的12個小正方形,是我這節課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二、學情分析:

因數是建立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許多自然數的知識之後,學生的個性活潑,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高,已初步具有對數學問題探索的興趣和意識,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但形象思維仍占主導地位,數形結合是學生掌握知識較好的方法。

三、教學策略

(一)教法指導: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教學中採用學導式教學法,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指導學生學習。

(二)學法指導:學生作為主體,在學生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體現玩中學,學中玩,自主中學和交流合作中學的思想。

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立了如下的'教學程式: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我設計了一個“找朋友”的遊戲,請1—10號朋友拿著自己的卡片站在講臺上,與這十個數字相乘的積是60的,便結成一對朋友。這樣的設計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出活躍的氣氛,又在遊戲中滲透了找因數的內容,為新課的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第二環節: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的過程中,我以動手操作---有序思考---合作探究為主線索,通過擺一擺、畫一畫、說一說、找一找、議一議、排一排等活動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首先,我丟擲問題:同學們,用12個小正方形拼一個長方形,有幾種拼法?然後提出要求:請拿出你的學具擺一擺,然後把拼出的圖形畫在方格圖中,當同學們動手操作完成,我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向小夥伴說說自己找出了多少種方法,並鼓勵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方法。這樣將數與形結合起來,既直觀又便於學生理解。

這時候,我相機提出問題,那同學們認為究竟有幾種拼法呢?問題一出,教室裡立馬分成兩派,“3”和“6”的聲音此起彼伏。此時我笑而不答,等學生充分議論後,我肯定地告訴學生,通常把形狀完全一樣,擺放順序不同的圖形歸為一種,學生自然總結出正確的方法是3種。依次是:1×12=12 2×6=12 3×4=12 (並把這三個算式板書在黑板上)

師:誰能用前面有關倍數和因數的知識說說,在這三個乘法算式中,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指名學生說。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那誰能完整地說出,12的因數有哪些?學生會說出12的因數有1,12,2,6,3,4。

我進一步引導思考:找一個數的因數怎樣做到即不重複又不遺漏呢?讓同學們議一議,這裡的“議”非常重要,我激發學生用同桌議、小組議、全班議的方式,讓學生掌握找一個自然數的因數不遺漏的方法:

(1)我發現可以利用乘法口訣一對對的找12的因數。

(2)我是用1開始,分別嘗試1乘幾等於12,2乘幾等於12,依次相乘下去,當用5試時,另一個乘數不是自然數,就排除掉,當用6試時,另一個乘數與前面的出現重複,就不用再往下試了,這樣找到12的因數的。

(3)老師,跟前面的同學差不多,只不過我是用除法找到的,也是當出現重複了就停止。

我會對學生的每一項發現及時進行簡短的點評與鼓勵,肯定他們善於觀察,積極思考的學習品質。

師:從剛才這些同學的發言中,我們可以歸納出不遺漏地找一個自然數的因數的方法。板書:一對一對地找,有序思考。

我強調:一對一對地找,是什麼意思?指名學生說。

師:那我們把它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寫下來:板書:12的因數有: 1、2、3、4、6、12。

緊接著我問:9的因數有哪些?讓學生先寫出9的因數,然後用“議一議”的方式,讓學生明確當因數中出現重複數字時,只取一個。(補充板書:不重複)

本階段教學中,我有意識地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有序思考的思想,恰當運用排除的思想,啟發學生概括歸納的思想,按序排列資料的思想,而這些數學思想恰恰是學生學習數學方法的法寶。

第三個環節:練習鞏固,逐步提高

習題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鞏固與提高的一個必要過程,也是學生“用數學”的重要體現,因此在本課時的習題設計時,我根據本節課的知識特點,層層深入,步步遞進,把練習設計為:基本練習、提高練習、拓展練習、實際應用四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明確的目的與意圖,有不同的解決方式與方法。我注重知識間的聯絡,如拓展練習題,滲透有關公因數的知識,同時建立數學極限思想: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在解決練習的過程中,我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組織者;關注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使學生個體發展,教師又是幫助者;重視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還是引領者,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

教學評價

新課程打破傳統的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標準,並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課堂表現及學生的學習狀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本節課我從學生課堂表現行為、學生學習效果、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方面進行多元化的評價,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綜上所述,本節課通過師生的共同數學活動,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實現思維訓練的目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創造性,為將來更好地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以上這些,是我在實施本課教學中一些膚淺的認識,不到之處,歡迎各位評委及老師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6

我上的這節課是中班的綜合活動《月亮姑娘做衣裳》。這節課目標:

1、通過對故事的理解,讓孩子感知月亮的變化過程。

2、激發孩子的創作慾望。這節課的設計意圖是,我平時在上美術課的時候,發現我們班的孩子特別喜歡在天空上畫月亮與星星。但孩子畫的一般都是彎彎的樣子,然而,很多孩子都沒考慮到除了彎彎的月亮還有圓圓的。同時,我也想利用孩子喜歡月亮的這個因素,對幼兒進行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培養以及思考方式的訓練。

在今天的活動中,我首先是通過談話引出主題,因為幼兒本來就對月亮感趣。所以活動中孩子一定能積極參與。然後,我請孩子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利用課件中美麗的動畫,讓孩子感受到文學作品的美以及課件中動畫的美。從而提高孩子的審美情趣與豐富的想象力。通過故事讓孩子感知月亮的變化。

接下來,我讓孩子想辦法幫助月亮解決溫暖問題,這樣做可以讓幼兒感受到助人為樂的樂趣,養成關心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質。然後讓幼兒用筆把自己的想法通過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在引導繪畫和幼兒自由繪畫的過程中。孩子的創作性思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今天的.活動我注意到生成性和整和性,我把孩子的興趣放在首位。利用孩子對月亮的興趣生成的本次活動。同時活動並不好似單一的發展孩子們某一項能力。而是把幼兒的審美情趣、幼兒的愛心、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有機整合達到優化。但由於我經驗的不足。在今天活動中並不一定體現以及思想及其他缺點請老師多多的指導。

說課稿 篇7

一、說活動背景

大海對幼兒來說比較熟悉

,很多孩子都去過海邊玩,在電視上,圖書上也都見過,他們對大海充滿了好奇和喜愛之情.詩歌《大海睡了》以獨特的視角,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深夜裡大海恬靜、柔美的形象,這樣神祕的大海對幼兒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激發了幼兒想去了解大海,親近大海。詩歌中擬人、比喻等修辭的運用,營造了一種溫馨甜美的氣氛,於是,我設計了這一活動方案,旨在於讓幼兒感受文學作品恬靜、柔美的基調,能充分展開想象的空間,此活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視野,充分體現了《綱要》中提倡的內容選擇精神。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隨著經驗的豐富,抽象思維的相應發展,大班幼兒的詞彙、語句逐漸豐富,對語言的理解力進一步增強,連貫性語言得到較好的發展,口語表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已能運用語言大膽與人交往。他們喜愛欣賞文學作品,並樂意創造性地運用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表現文學的內容,產生了對文學的興趣。根據此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因此,此活動的目標為:

1、感受文學作品恬靜、柔美的基調,想象大海入睡的意境。

2、為詩歌選擇合適的音樂,進行匹配,並能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3、樂意親近大海,對大海表示出喜愛的情感。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放在反覆感知文學作品,體驗恬靜、柔美的意境上,而活動的難點是能根據詩歌來匹配音樂及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三、說活動準備

為了較好地實現目標,促進每一位幼兒的發展,使活動能開展得有聲有色,我做了以下的準備:

1、白天大海的錄影和夜晚大海的課件。

2、三首對比音樂。(乒乓之戀、搖籃曲、喜洋洋)

3、詩歌朗誦和配樂詩朗誦。

四、說教法與學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鼓勵者和引導者”。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我在活動採用了適宜的教法有: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針對幼兒好奇心強的年齡特點,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幼兒的興趣,誘發幼兒的情感。

2、反覆感知教學法

根據大班幼兒愛學,好問的學習心理特點,採用反覆感知教學,有利於幼兒記住詩歌與理解詩歌內容,體驗恬靜、柔美的意境。

3、賞識激勵法

教師及時的賞識和激勵,主要是激勵幼兒充分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發幼兒學習的欲x,增強信心。

幼兒採用的學法是:

1、多通道參與法:在整個活動中,我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比一比、選一選、學一學等多種通道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大海睡了的意境及對大海的喜愛。

2、比較法:在匹配音樂這一環節中,我讓幼兒分別對三首音樂進行比較,選一選哪首適合於詩歌中恬靜的意境。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與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充分體會到恬靜的意境,我在幼兒學習朗讀詩歌時採用了體驗法。

五、說活動過程

為了體現《綱要》精神,整個活動的程式分為兩個環節來進行。

1、緊扣生活,引入課題

幼兒的已知經驗是其思維的源泉。首先我問幼兒:“你們喜歡大海嗎?誰能說說你看到的大海是怎麼樣的?你在海邊都玩了些什麼?”在幼兒說出了對大海的回憶後,出示多煤體課件,展現了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白天的大海很熱鬧,風很大,浪很高,帆船在海面上行駛,人們在海邊玩耍。我隨著畫面的展示娓娓道來,使幼兒強烈的感受到白天大海的吵鬧。然後再讓幼兒觀看夜晚大海的景象,通過兩個畫面的對比,孩子更加感受到了,夜晚的大海是多麼的寧靜,多麼的祥和,從而激起幼兒的好奇感和對大海的喜愛之情,以及欣賞詩歌的興趣。

2、多通道感知,體驗詩歌意境

為了讓幼兒能充分體驗這首詩歌“恬靜、柔美”的意境,我設計了幾個步驟層層推進。

①反覆傾聽詩歌

為了讓幼兒體會詩歌中的美感,我讓幼兒對詩歌進行了四次欣賞。第一次欣賞後,讓幼兒記住這首詩歌的名稱,初步感知這首詩歌,然後讓幼兒帶著“詩歌裡面講大海睡覺時是什麼樣子的?”的問題欣賞第二遍。

幫助幼兒學習詩歌,首先要幫助幼兒理解詩歌中的語言,排除語言障礙,引導幼兒步入詩歌的想象境界.第二遍欣賞後我通過引讀詩歌句子的方式幫助幼兒初步理解詩歌內容;第三次欣賞後再深入理解,這裡是以提問的方式組織幼兒重點理解詩歌裡面的:“它抱著明月,它揹著星星”以及“鼾聲”兩個難點,幼兒各自發言,充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第四次由我來朗讀,幼兒進行評價,引導幼兒把握語調,語速,然後讓幼兒跟我一起朗讀,從而使他們更加體會到詩歌柔美的意境。

②詩歌與音樂匹配

經過反覆傾聽與朗讀,幼兒已經體會到了大海睡了恬靜的意境.如果能配上一首合適的,好聽的音樂會更完美.因為詩孕育著,音樂滋養著詩。配上一首與詩歌相呼應的樂曲,常常能把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感、意境和詩歌中蘊含的情愫淋漓盡致地傳達給幼兒。

此時,我為幼兒提供了三首對比音樂,讓幼兒比較,每欣賞一首曲子時,先讓幼兒說出以及用動作表現出對此首音樂的感受,然後再讓幼兒說說此首音樂配詩歌合不合適?為什麼?通過討論過後,再配上詩歌試聽,最後再小結.選出最適合的音樂。

③學習配樂朗讀詩歌

使用配樂朗誦,不但使詩歌內容再現,也能使幼兒在先上樂曲的同時,將大腦的記憶的效率發揮得更好。我趁鐵打熱,給時間給幼兒學習跟音樂朗讀,先讓幼兒嘗試小聲的跟著音樂來,體驗詩歌與音樂的節奏,再讓幼兒大膽表現,我給予暗示和引導。讓幼兒在朗讀時所獲得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總之,這首詩歌的詩文雖短小,但字裡行間卻充滿童趣,充滿美感,

幼兒容易接受與喜歡。而且此活動是將課堂與音樂相結合,將課堂與課外相結合,不侷限於課堂,不侷限於教材,這應該是我們新時期教師的奮鬥目標吧。

說課稿 篇8

一、說課內容:

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72頁,《數字的用處》。

二、教材分析:

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對數的廣泛應用已經有了初步體會,知道數不僅可以用來表示一類集合的數量,還可以用來表示一群事物的順序。特別是在數字化的現代社會,數更是人們表達、交流和傳遞資訊的重要手段。本節課從另一個角度讓學生了解數在編碼中的應用,鼓勵學生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進一步認識數學應用的廣泛性。

三、教學目標:

1、經歷設計編碼的過程,體會數字在表達、交流和傳遞資訊中的作用。

2、能在具體情境中,瞭解一個“編號”中某些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3、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能在具體情境中,瞭解一個“編號”中某些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五、媒體手段的應用: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情境匯入。

師:同學們,去年的六年級同學代表學校參加莊河市的跳長繩比賽,男生15個人5分鐘共跳了823個,獲得了全市第1名的好成績。

引導學生從中獲得資訊,得出數可以表示具體數量和順序 (板:數量 順序)

師:可以說數字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數字的用處”。 (板書課題——數字的用處)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數字?

生:電話號碼;車牌號碼;門牌號;條形碼;身份證號碼;郵編;學號;考號……

師:房間號412表示什麼?

小結:像這樣把數字按照一定的規則編排在一起,就能表達特定的資訊,這就是編碼。(教師板書:編碼)

(用跳繩比賽這一情境引入,既貼近學生生活,又能使學生產生榮譽感、自豪感,激發學生的興趣;用房間號引入編碼,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生活緊密相聯。)

第二環節:嘗試編碼。

1、出示例題:明明想為六年級的每名學生都編一個學號,你想從這個學號中看出什麼,給他提些建議。

2、學生讀題、提出建議。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梳理:

①從學號中能知道這個學生是哪個班級的。

②從學號中能知道這個學生在該班的學號。

③從學號中能知道這個學生的性別。

3、根據這個編碼規則,試著為小組內的同學編學號。

4、交流,說出每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有選擇地板書:學號是“64051”“6”表示年級,“4”表示班級,“05”表示該生在這個班級的學號,“1”表示這個學生是男生。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彙報:

在學號前要加上一個“0”是因為在一個班級中學生數最多是二位數,而這個學生的學號是一位數,所以前面加一個“0”頂位。

編的學號至少是5位數。

由學生熟知的學號引入用數字編碼,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6、小練:

設計我們學校全校學生的學號,使別人能看清這個學生是哪年入學,幾班幾號的同學,是男生還是女生。

學生編號。

彙報、交流並說出每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第三環節:彙報交流。

(一)身份證號碼:

1、身份證有什麼用?從身份證號碼中你能看出什麼資訊呢?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班級中交流。

2、學生彙報。

①身份證號碼錶達的資訊。隨著學生彙報,課件演示:

21 02 25 19790108 49 8 8

遼寧省 大連市 莊河市 性別 校驗碼

地址碼 出生日期碼 順序碼

②身份證第十七位數字是性別。奇數表示男性。偶數表示女性。

③第十八位數字是校驗碼,是根據前面17位數經過較複雜的計算得來的,有的校驗碼是“X”,這裡的“X”是表示阿拉伯“10”,為了保證身份證號碼位數都是18位,所以就用一個羅馬數字“X”表示。

3、小結:身份證中幾個簡簡單單的數字,就可以反映出一個人這麼多的資訊!非常簡明、便捷,而且是唯一的,這也就是編碼的優越性。

4、小練:

①班中兩個學生的身份證號碼分別是:210225199912044568;210225199912044556,說說你從中瞭解到哪些資訊?

②這是一個學生和爸爸、媽媽的身份證號碼,你知道這三個號碼分別是誰的身份證號碼?

210225197007260523 21022519711124151X

210225199705130123

(二)郵政編碼:

1、郵政編碼有什麼用?都表達了哪些資訊呢?

2、學生彙報交流:

(1)莊河市內的郵編是:116400

郵政編碼是由6位阿拉伯數字組成,前兩位表示省或自治區,如:這裡的“11”表示遼寧省;第三位表示遼寧省內郵區的代號,如“116”表示遼寧省大連市郵區;第四位數字表示縣(市)的編號,如“1164”表示遼寧省大連莊河市郵局;最後兩位代表郵件投遞局,如“116400”表示莊河市郵政支局投遞局。

(2)莊河其它地區:

在莊河地區的郵政編碼前4位相同,後兩位不同,是因為投遞局不同。

(3)說出其它省或區郵編的編碼規則。

這一環節是採用學生課前調查,課堂彙報的方式進行的',提高了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在彙報中進一步體會編碼的簡明、科學性和重要性。感受數字的作用無處不在,培養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三)網路數字語言。

1799 一起走走 918 加油吧

51396 我要睡覺了 995 救救我

886 拜拜了 74839 其實不想走

08376 你別生氣了 8006 不理你了

加入網路數字語言,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在數字化的現代社會,編碼的重要性、廣泛性,也有趣味性,更是對學生書本知識的一個拓展,把學生引入一個更廣闊的學習空間。

第四環節:讀書質疑。

質疑:1、書中郵編用12代表遼寧省。

2、莊河市年齡大的人身份證中的地址碼是210225,而小一點的人的身份證號碼中的地址碼卻是210283?

解釋:1、在郵編中11、12、13都代表遼寧省。

2、因為莊河撤縣化市的原因。

第五環節:課堂檢測。

1、 小明家搬進國奧花園,這個小區有14棟樓,每棟樓都有6單元,12層,每層兩戶。小明家住4號樓5單元11層2號,請為他家編一個號碼。

2、現有一個身份證號碼是210225196212034568,根據此號碼寫出該人出生( )年( )月( )日,性別是( )。

3、郵編1164XX中11表示( ) 116表示( )1164表示( )1164XX表示( )。

第六環節: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1、數字可以編碼;

2、學會了編學號;

3、瞭解了郵編和身份證號碼每個數字所表示的意義。

附板書: 數字的用處

數量

順序

編碼 編學號 身份證號碼 郵政編碼

標籤:說課稿 模板